沉淀池设计与计算

合集下载

沉淀池设计计算

沉淀池设计计算

沉淀池设计计算沉淀池设计计算一、基本要求1、沉淀池设计工作总体指标:(1)池坝总高:H=4.00m(2)池坝总容积:V=20m32、沉淀池设计有关工作:(1)池容及池坝形状设计;(2)底部 + 池坝砼混凝土设计;(3)水力及湿度设计;(4)内外表面抹面设计。

二、池容及池坝形状设计1、池容及池坝形状:(1)池容: V=20m3(2)池坝形状:池容V=20m3,池坝总高H=4.00m,成椭圆形;(3)池容深:池坝靠底部离水面高度为0.50m,池坝靠底部离水面高度为H-0.50m=3.50m,故池容深=3.50m.2、池容宽度及池坝内砼砌筑量计算:以池容宽度δ为变量,求解池容宽度δ.椭圆形池容体积: V=πr1r2h其中,r1为长径,r2为短径,h为池容深短径取池容宽度δ,则长径可求得: r1=(Vδ)/(πh)池坝内砼砌筑量可求得:V=2πr1h+2πr2h+(r22-r12)/2其中,r2=δ即, V=2πr1h+2πδh+(δ22-r12)/2结合V=20m3 及H=4.00m,求解池容宽度δ,我们得到:δ=2.81m故,池坝总容积V=20m3,池容深=3.50m,池容宽度δ=2.81m.三、底部 + 池坝砼混凝土设计1、底部砼混凝土设计:(1)离池底高度:H1=0.50m(2)底部容积:V1=VH1/H=200.50/4.00=2.50m3(3)底部砼混凝土用量:V1/0.35=7.14m3(4)底部砼混凝土标准:C20;2、池坝内砼混凝土设计:(1)池坝容积:V=20m3(2)池坝内砼混凝土用量:V/0.35=57.14m3(3)池坝内砼混凝土标准:C25;3、池坝外砼混凝土设计:(1)池坝外砼混凝土用量:V/0.65=30.77m3(2)离池坝外砼混凝土标准:C20;四、水力及湿度设计1、底部 + 池坝砼混凝土抗渗等级设计:(1)底部砼混凝土:抗渗等级i=5,抗渗系数Ki=0.30m/d(2)池坝内砼混凝土:抗渗等级i=8,抗渗系数Ki=0.24m/d (3)池坝外砼混凝土:抗渗等级i=5,抗渗系数Ki=0.30m/d 2、湿度设计:以池坝外砼混凝土抗渗等级i=5,抗渗系数Ki=0.30m/d为标准,计算此工程的湿度。

污水处理沉淀池设计计算

污水处理沉淀池设计计算

污水处理沉淀池设计计算
一、竖流沉淀池设计计算
1、结构形式
竖流沉淀池是指在沉淀池中水流的形式主要为垂直方向,其结构型式为圆筒形或梯形,可以实现污染物的沉淀、清除,同时也有污泥贮存的作用。

2、参数计算
(1)池底角α应满足θ≤30°,最好为18°~25°。

(2)池底距离:当水流速小于0.1m/s时,可以考虑安装沉淀池,此时距离可以定为0.7m;当流速大于0.1m/s时,可以考虑改善设备或设置沉淀池,此时距离可以定为1.2m。

(3)管线内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一般内径可以确定为500mm~1000mm。

(4)池容量:可以根据污水日处理量来计算,一般池容量需大于日处理量的1.3倍。

3、主要工艺
(1)沉淀过程:污水进入沉淀池,污染物粒子在水力作用下不住自行沉淀到池底,沉淀过程可以分为凝聚期和沉淀期。

(2)搅拌过程:搅拌设备可以提高污水中污染物粒子之间的质量交换,增加沉淀率,减少污染物污泥的污染量。

二、斜管沉淀池设计计算
1、结构形式
斜管沉淀池是指,污水流入池中时,水流流向以倾斜斜管形式排列的深池,沉淀介质渗滤下来,在池底形成活性污泥后排出。

平流式沉淀池的设计与计算

平流式沉淀池的设计与计算

平流式沉淀池的设计与计算平流式沉淀池是一种常用的处理废水的设备,它通过重力沉淀原理将废水中的固体颗粒物、悬浮物和泥沙分离出来,净化废水。

平流式沉淀池的设计与计算是确保其正常运行的关键。

设计与计算中,首先需要确定沉淀池的尺寸和深度。

沉淀池的尺寸应根据废水处理量和固体物质含量来决定,一般来说,沉淀池的宽度不应超过3米,长度取决于排放量和使用场所。

深度一般为1.2~2.5米,这与处理的固体物质的密度和直径有关。

接着,需要确定池内搅拌器或水流产生器的设计及数量,搅拌器的数量要根据池体积和深度来确定,一般按照5~10%的比例安装。

还需要确定出口的管道尺寸、进水口的位置和放水口的位置。

在计算沉淀池的设计中,需要考虑到池内的流速。

一般来说,池内的液对水流的阻力要小于对固体物质的阻力。

因此,流速的控制是很重要的,一般控制在1m/s以内。

还需要考虑出水口和底部的距离,以及固体物质在底部的物质积累量。

通常,如果距离太近,就会导致物质无法彻底沉淀,而如果距离太远,则会增加废水处理成本。

一般建议出口和底面的距离为1/5~1/6的池深度,以确保足够的物质沉淀。

在平流式沉淀池的设计和计算中,还需要考虑到废水中固体物质的性质,如密度、大小、形状等。

这些因素将影响沉淀池的设计,可以通过调整出口口径、流速和底面形状来优化废水的处理效果。

此外,还应定期检查和清理沉淀池,确保其正常运行。

总体来说,平流式沉淀池的设计和计算需要综合考虑废水的物理化学特性和处理量,选择合适的尺寸、流速和出口口径等参数,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高效净化废水。

沉淀池设计及计算

沉淀池设计及计算

沉淀池设计及计算沉淀池是处理污水中悬浮物的重要设施,在污水处理系统中起到去除固体颗粒和沉淀有机物的作用。

沉淀池的设计和计算是确保其正常运行和高效性能的关键。

首先,需要确定污水水力参数的合理选择。

污水水力参数包括出水水力负荷、污泥浓度、水力停留时间和污泥停留时间等。

出水水力负荷是沉淀池处理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的水量,一般选取的标准范围为0.2-0.6m³/(m²·h)。

污泥浓度是沉淀池中固体颗粒和有机物的质量浓度,一般应根据进水污水的特性来确定。

水力停留时间是指污水在沉淀池中停留的平均时间,一般取决于污水的水质和废水处理过程要求。

污泥停留时间是指污泥在沉淀池中停留的时间,一般应保证污泥的沉积和厌氧消化。

其次,需要确定污泥沉积速度。

污泥沉积速度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污水中的悬浮物沉降到给定深度所需的时间。

常用的污泥沉降速度计算方法有斯托克斯公式、塔斯基姆斯公式和歇尔克公式等。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并结合污水水质和水力参数计算污泥沉积速度。

然后,需要进行沉淀池长度的计算。

沉淀池长度的计算可以根据污泥沉降速度和水力参数来确定。

一般选取污泥滞留时间的1.2倍作为沉淀池的长度。

同时,还需考虑污泥回流系统的设计,保证污泥有充分的沉降时间。

最后,需进行搅拌装置的设计。

搅拌装置在沉淀池中起到保持悬浮物悬浮状态、防止污泥糊化和促进沉积的作用。

搅拌装置的设计应根据水力特性和搅拌能力来确定,确保悬浮物均匀分布和污泥沉积的效果。

在沉淀池设计和计算中,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排放标准、运维成本、设备选型和可持续性等。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计算,可以确保沉淀池的高效运行和有效处理污水中的悬浮物。

三种沉淀池设计计算设计参数

三种沉淀池设计计算设计参数

三种沉淀池设计计算设计参数沉淀池是水处理系统中最重要的设备之一,它能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质和沉淀物质,以提高水的净化效果。

下面将介绍三种常见的沉淀池设计计算和设计参数。

第一种是矩形沉淀池设计计算。

矩形沉淀池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因此在许多水处理系统中广泛应用。

在设计矩形沉淀池时,需要考虑到以下几个参数:1.沉淀池尺寸:沉淀池的尺寸应根据处理的水量和水质情况来确定。

一般来说,沉淀池的长度应为水流速度的10到20倍,而宽度应为水流量的1.2到1.4倍。

深度一般为水深的1.5到2倍。

2.沉淀时间:沉淀时间是指水在沉淀池中停留的时间。

根据处理水的质量要求和沉淀池的尺寸,可以确定沉淀池的沉淀时间。

通常,沉淀时间应为水流速度的3到5倍。

3.渣浓度:渣浓度是指沉淀池中沉淀物质的浓度。

通过调整水的流速和沉淀池的尺寸,可以控制渣浓度。

一般来说,渣浓度应为流入水浓度的1/3到1/2第二种是圆形沉淀池设计计算。

与矩形沉淀池相比,圆形沉淀池具有更好的沉淀效果,因为它能够减少水流的涡流和湍流。

在设计圆形沉淀池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参数:1.直径:沉淀池的直径应根据流入水的流量和质量来确定。

一般来说,直径应为流量的1.2到1.5倍。

此外,还需要考虑到沉淀时间和沉淀能力。

2.深度:深度是指沉淀池的深度。

深度应根据沉淀时间和沉淀能力来确定。

一般来说,深度应为直径的1到1.5倍。

3.倾斜角:倾斜角是指沉淀池底部的倾斜角度。

倾斜角的选择应基于沉淀物质的性质和污水的特性。

一般来说,倾斜角应为3到5度。

第三种是喷射沉淀池设计计算。

喷射沉淀池通过喷射气体或液体来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以促进沉淀物质的沉降。

在设计喷射沉淀池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参数:1.喷射比:喷射比是指喷射气体或液体与进水流量之比。

通过调整喷射比,可以改变沉淀物质的沉降速度。

一般来说,喷射比应为进水流量的2%到5%。

2.喷射时间:喷射时间是指喷射气体或液体的持续时间。

平流沉淀池计算公式

平流沉淀池计算公式

平流沉淀池计算公式1.平流沉淀池的设计原则:(1)流速的选择:在平流沉淀池中,流速是一个重要参数。

合理的流速可以保证颗粒物在污水中的充分沉降,并且避免泥沙的混浊现象。

通常来说,流速选择在0.3-0.6m/s之间。

(2)池长的确定:池长是通过污水流量来计算的。

池长的选择应该使水流能够充分停留在沉淀池中,以便颗粒物沉淀。

池长可根据公式计算:池长(L)=污水流量(Q)/流速(V)(3)水深的确定:水深是一个影响沉淀效果的重要参数。

水深的选择要根据入水水质、污水流量、池长等因素综合考虑。

过大的水深会导致水力停留时间过长,影响污泥颗粒的沉降效果。

过小的水深会导致水流速度过快,沉淀效果不理想。

一般来说,水深可选取0.8-1.2米之间。

(4)沉淀时间的计算:沉淀时间是指污水在沉淀池中停留的时间。

沉淀时间的长短会影响沉降效果。

通常来说,沉淀时间可根据公式计算:沉淀时间(t)=池长(L)/流速(V)2.平流沉淀池的沉降速度公式:v=(g×(ρp-ρf)×d^2)/(18×μ)其中,v为颗粒物的沉降速度,g为重力加速度,ρp为颗粒物的密度,ρf为介质(水)的密度,d为颗粒物的平均粒径,μ为介质(水)的动力粘度。

3.平流沉淀池的污泥回流比计算公式:污泥回流比(R)=回流泥浆量(Qr)/进水污泥浓度(C0)其中,回流泥浆量为回流污泥的流量,进水污泥浓度为进水中污泥的质量浓度。

污泥回流比的选择应综合考虑沉淀效果和经济性。

综上所述,平流沉淀池的计算公式涉及到池长、水深、流速以及沉降速度等参数的计算。

根据设计原则和需要,可以通过这些公式来确定各个参数的合理值,从而实现平流沉淀池的有效设计。

各种沉淀池设计计算

各种沉淀池设计计算

各种沉淀池设计计算沉淀池是用于将悬浮物质沉淀下来并从水中清除的设备。

它是水处理过程中的关键设备之一,被广泛应用于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处理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沉淀池设计计算方法。

1.理论沉淀时间计算理论沉淀时间是指水在沉淀池中停留的时间,通常以小时为单位。

根据悬浮物质的沉降速度来计算理论沉淀时间,可以使用斯托克斯定律:V = (gd^2(ρp-ρf))/(18μ)其中,V是沉降速度,g是重力加速度,d是颗粒的等效直径,ρp是颗粒的密度,ρf是液体的密度,μ是液体的黏度。

根据所需的沉淀效果,可以根据V计算出理论沉淀时间。

2.设计池体尺寸池体尺寸的设计主要包括沉淀池的水面面积和深度。

水面面积的设计通常根据所需的处理能力来确定。

常用的计算方法有:A=Q/(VS)其中,A是池体的水面面积,Q是流量,VS是水面上游速度。

根据经验值,流速通常为0.15-0.3m/s。

沉淀池的深度会影响水在池中的停留时间,一般情况下,深度在1.5-4米之间。

较高的深度可以增加水在池中的停留时间,提高沉淀效果。

3.污泥容量计算污泥容量是指沉淀池中可以存放的污泥的量。

可以通过计算沉淀池的有效体积来确定污泥容量。

沉淀池的有效体积可以通过计算沉淀池的总体积减去污泥底板的体积来得到。

V=A×H其中,V是沉淀池的总体积,A是水面面积,H是深度。

沉淀池中的污泥一般采用泥底流出方式排除。

泥底板的体积可以通过计算泥底板的面积与高度来得到。

4.污泥泵排泥时间计算污泥泵排泥时间是指从沉淀池中排泥的时间,通常以分钟为单位。

污泥泵排泥时间可以通过计算泥底板上沉淀的污泥的总质量与泵的排泥能力来得到。

T=M/(Qp)其中,T是排泥时间,M是泥底板上沉淀的污泥的质量,Qp是泵的排泥能力。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沉淀池设计计算方法,通过计算沉淀时间、池体尺寸、污泥容量和污泥泵排泥时间等参数,可以实现沉淀池的合理设计,提高水处理效果。

对于具体的设计,还需要考虑水质特征、处理工艺和设备的选择等因素。

三种沉淀池设计计算设计参数

三种沉淀池设计计算设计参数

三种沉淀池设计计算设计参数沉淀池是废水处理系统中的一种关键设备,用于分离悬浮颗粒物和悬浮物质附着的生物膜,使废水中的悬浮物质沉淀到底部并进行进一步处理。

设计沉淀池时需要考虑多个参数,包括池体尺寸、池体形状、进出水流量、沉淀物质比例等。

本文将介绍三种常见的沉淀池设计计算和参数。

1.水力停留时间法(HRT)水力停留时间法是一种基于水体在沉淀池内的滞留时间来确定沉淀池尺寸的方法。

在该方法中,需要确定沉淀池的水力停留时间(HRT)以及进出水流量。

水力停留时间是指水体在沉淀池内停留的平均时间,通常以小时为单位计算。

根据不同的废水处理要求,选取合适的水力停留时间,常见的数值范围为1-4小时。

沉淀池的尺寸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V=Q×HRT其中,V表示沉淀池的体积,Q表示进水流量,HRT表示水力停留时间。

2.有效沉淀区面积法(ASA)有效沉淀区面积法是通过确定沉淀池的有效沉淀区面积来设计沉淀池尺寸的方法。

沉淀池内的有效沉淀区指的是沉淀物质大致排列的区域,通常位于池底。

为了保持沉淀物质的沉降效果,有效沉淀区面积应足够大。

沉淀池的有效沉淀区面积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A=Q×f×C其中,A表示有效沉淀区面积,Q表示进水流量,f表示收窄因数,C表示沉淀物质的浓度。

3.斜板混凝沉淀池设计斜板混凝沉淀池是一种常见的用于混凝沉淀的沉淀池设计。

在这种沉淀池中,废水通过斜板槽向下流动,在槽内与混凝剂发生反应并形成絮凝物,最后沉淀到池底。

斜板混凝沉淀池的设计涉及到斜板槽的长度、宽度、角度等参数。

一般来说,斜板槽的长度应足够长,以确保废水在槽内有足够的时间与混凝剂反应。

斜板槽的角度应根据混凝剂类型以及废水特性进行调整,一般在45-60度之间。

总结起来,设计沉淀池时需要考虑水力停留时间法、有效沉淀区面积法以及斜板混凝沉淀池设计等多个参数。

根据不同的废水特性和处理要求,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法和参数,可以有效提高沉淀池的处理效果和性能。

絮凝沉淀池设计计算公式

絮凝沉淀池设计计算公式

絮凝沉淀池设计计算公式1.设计规模设计规模:Q=10万m3/d水厂自用水系数δ=5%2.格栅间格栅间两座,单座规模5万m3/d,水厂自用水系数δ=5%,单格设计水量Q=5×10000×1.05÷24÷3600=0.608m3/s。

栅条间歇:b=0.005m,栅前水深:h=4.25m,格栅齿耙厚:S=2mm,齿耙宽:30mm,间歇:70mm,格栅倾角:α=80°(1)设过栅流速v=0.20m/s栅条间歇数n=Q×(sinα) 0.5/(b×h×v)=0.608×(sin80)0.5/(0.005×4.25×0.15)=142,取150栅槽宽B=S(n-1)+bn=0.002×(150-1)+0.005×150=1.048m,取1.2m则实际栅条间歇数n=(B+S)/(b+S)=(1.2+0.002)/(0.005+0.002)=172实际过栅流速v= Q×(sinα) 0.5/(b×h×n)=0.17m/s(2)过栅水头损失计算h0=ξ×v2/2g×sinα=β(S/b)×v2/2g×sinα=2.42×(2/5)×0.172/(2×9.81)×sin80=0.0015mh1=h0×k=0.0005×3=0.0045m3.混合(1)池体设计采用两组机械混合池,每组分为串联的两格进行两级混合,每组处理水量为Q组=5×10000×1.05÷24÷3600=0.608m3/s。

每级混合时间均为30s,混合时间T总计60s,G值取500s-1×T/2=18.24m3单格池体有效容积W=Q组有效水深h采用4m,单格混合池面积=W/h=4.56m2单格尺寸L×B=2.2m×2.2m混合池壁设四块固定挡板,每块宽度0.25m(2)主要设备选用2套混合机械搅拌器,搅拌器直径D=1.0m,每级搅拌器提升量需保证每级混合池中处理水被提升3次。

根据沉淀池设计计算

根据沉淀池设计计算

根据沉淀池设计计算
1. 沉降速度计算
沉降速度是指悬浮物在沉淀池中下沉的速度。

根据悬浮物的物
理和化学性质,可以使用斯托克斯公式来计算沉降速度。

公式如下:\[ V = \frac{2}{9} \cdot \frac{g \cdot (d_p - d_f)}{\mu} \]
其中,\( V \) 是沉降速度,\( g \) 是重力加速度,\( d_p \) 是悬
浮物的实际密度,\( d_f \) 是液相的密度,\( \mu \) 是液相的黏度。

2. 沉降时间计算
沉降时间是指悬浮物在沉淀池中停留的时间。

根据沉降速度和
污水流量,可以计算出沉降池的有效体积。

沉降时间可以通过以下
公式计算:
\[ T = \frac{V}{Q} \]
其中,\( T \) 是沉降时间,\( V \) 是沉降池的有效体积,\( Q \)
是污水的流量。

3. 污泥容积计算
在设计沉淀池时,还需要计算污泥的产生量和容积。

根据污水的污染物含量和污泥的固含量,可以估算出污泥的产生量。

污泥容积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 V_s = Q \cdot C_s \cdot t_s \]
其中,\( V_s \) 是污泥的容积,\( Q \) 是污水的流量,\( C_s \) 是污泥的固含量,\( t_s \) 是污泥的停留时间。

结论
根据沉淀池设计计算,我们可以得到沉降速度、沉降时间和污泥容积等参数。

这些参数将有助于正确设计和调整沉淀池,以满足污水处理的要求。

各类沉淀池设计参数设计计算

各类沉淀池设计参数设计计算

各类沉淀池设计参数设计计算
一、平流沉淀池
1、设计原则:
既要考虑水流运行的规律,也要确定结构的形式与尺寸,以保证沉淀池的清洁有效性,沉降池淤积过程的一致性,沉降池的投资与维护活动的实施。

2、设计参数:
(1)沉淀池的数量:根据污水处理工艺需求确定沉淀池的数量,如需要两级沉淀,则应设两个沉淀池;
(2)沉淀池的流量:根据沉淀池的有效容积,污水排放量,设定沉淀池的流量;
(3)沉淀池的形式:一般采用水平流平流沉淀池,也可采用狭窄流缝沉淀池,当特殊条件及污水浓度较高时,可采用水平流四段式沉淀池;
(4)沉淀池的容量:沉淀池的容量应考虑污水流量、进水水质、沉淀物浓度等因素,容量应保证沉淀时间大于1小时;
(5)池体深度:池体深度应满足在沉淀物沉淀时间内,池体可以充分混合,一般应不小于3.5~4.0m;
(6)池体布局:池体布局与流量有关,一般在流量较大时,应采用分流布局,以达到良好的混合效果;
二、辐流沉淀池
1、设计原则:
辐流沉淀池原理是利用辐射流,以改变水流的流向和流速,使受到抛散和回流的作用。

各种沉淀池设计计算

各种沉淀池设计计算

各种沉淀池设计计算沉淀池是一个用于处理废水的设备,通过减少水中的悬浮物和污染物,从而净化水质。

沉淀池的设计和计算是确保其能够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沉淀物的重要步骤。

下面将讨论几种常见的沉淀池设计计算方法,包括上水速度计算、停留时间计算以及体积计算。

上水速度计算是沉淀池设计的一项重要参数。

上水速度是指水流通过沉淀池时的速度。

根据上水速度的计算结果,可以确定废水中悬浮物和污染物被沉淀的效果。

一般而言,合理的上水速度应该能够在保证良好沉降效果的同时,考虑到系统的经济性和实际可行性。

上水速度的计算公式为:$v = \frac{Q}{A}$其中,v是上水速度,Q是废水流量,A是沉淀池的横截面积。

上水速度的标准值根据具体的沉淀池设计要求和水质标准而定。

停留时间是指废水在沉淀池内停留的时间,这个时间是通过调节沉淀池的体积和上水速度来实现的。

停留时间的计算是根据沉淀池的净化效果和处理需求来确定的。

停留时间的计算公式为:$t = \frac{V}{Q}$其中,t是停留时间,V是沉淀池的体积。

停留时间的标准值主要根据沉淀池的设计要求和处理效果来确定。

沉淀池的体积计算是为了确定沉淀池的大小,以满足设计要求和处理需求。

体积计算是根据流量、停留时间和沉淀效果来确定的。

沉淀池体积的计算公式为:$V = Q \cdot t$其中,V是沉淀池的体积,Q是废水流量,t是停留时间。

沉淀池体积的计算应该将废水的特性、沉淀物的类型、系统的经济性和实际可行性等因素考虑在内。

除了上述设计计算参数外,还有其他一些设计要点需要考虑,例如沉淀池的形状和结构、入水口和出水口的设置、混凝剂和助凝剂的投加量等。

这些设计要点的选择应该根据废水的特性、废水处理要求和现有的设备条件来确定。

综上所述,沉淀池设计计算是废水处理系统设计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计算和设计,可以确保沉淀池能够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沉淀物和污染物,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此外,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优化。

高密度沉淀池设计计算

高密度沉淀池设计计算

高密度沉淀池设计计算一、设计水量以Q=500t/h=0.14m3/s为例二、构筑物设计1、澄清区水的有效水深:有效水深按6.7米设计。

斜管上升流速:12~25m/h,取20 m/h。

——斜管面积A1=500/20=25m2;沉淀段入口流速取60 m/h。

——沉淀入口段面积A2=500/60=8.3m2;取B=0.6m。

从已知条件中可以列出方程:X•X1=8.3 ——(X-2)•(X-X1-0.4)=25 ——可以推出:A=X3-2.4X2-33.3X+16.3=0当X=7.0时A=8.6>0所以取X=7.0。

即澄清池的尺寸:7.0m×7.0m×6.7m=328m3 原水在澄清池中的停留时间:t=328/0.14=2342s=39min;X1=8.3/X=1.2 , 取X1=1.2m,墙厚0.2m斜管区面积:7.0m×5.6m=39.2m2水在斜管区的上升流速:0.14/39.2=0.0035m/s=12.6m/h从而计算出沉淀入口段的尺寸:7m×1.2m。

沉淀入口段的过堰流速取0.05m/s,则水层高度:0.14÷0.05÷7=0.4m。

另外考虑到此处设置堰的目的是使推流段经混凝的原水均匀的进入到沉淀段,流速应该比较低,应该以不破坏絮体为目的。

如果按照堰上水深的公式去计算:h=(Q/1.86b)2/3=(0.14/1.86×7)2/3=0.046m。

则流速为0.23m/s。

这么大的流速经混凝的原水从推流段进入到沉淀段,则絮体可能被破坏。

因此,考虑一些因素,取1.05m的水层高度。

推流段的停留时间3~5min,取4 min。

V=500×3/60=25 m3则宽度:25÷2.65÷7=1.34m,取1.5m。

2、污泥回流及排放系统污泥循环系数按循环水量8%计算。

500×0.8=40m3/h,泵的扬程取20mH2O。

沉淀池设计及计算

沉淀池设计及计算

第六节、普通沉淀池沉淀池可分为普通沉淀池和浅层沉淀池两大类。

按照水在池内的总体流向,普通沉淀池又有平流式、竖流式和辐流式三种型式。

普通沉淀池可分为入流区、沉降区、出流区、污泥区和缓冲区5个功能区。

入流区和出流区的作用是进行配水和集水,使水流均匀地分布在各个过流断面上,为提高容积利用、系数和固体颗粒的沉降提供尽可能稳定的水力条件。

沉降区是可沉颗粒与水分离的区域。

污泥区是泥渣贮存、浓缩和排放的区域。

缓冲层是分隔沉降区和污泥区的水层,防止泥渣受水流冲刷而重新浮起。

以上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以达到设计要求的处理能力和沉降效率。

一、平流沉淀池在平流沉淀池内,水是按水平方向流过沉降区并完成沉降过程的。

图3-16是没有链带式刮泥机的平流沉淀池。

废水由进水槽经淹没孔口进入池内。

在孔口后面设有挡板或穿孔整流墙,用来消能稳流,使进水沿过流断面均匀分布。

在沉淀池末端没有溢流堰(或淹没孔口)和集水槽,澄清水溢过堰口,经集水槽排出。

在溢流堰前也设有挡板,用以阻隔浮渣,浮渣通过可转动的排演管收集和排除。

池体下部靠进水端有泥斗,斗壁倾角为50°~60°,池底以0.01~0.02的坡度坡向泥斗。

当刮泥机的链带由电机驱动缓慢转动时,嵌在链带上的刮泥板就将池底的沉泥向前推入泥斗,而位于水面的刮板则将浮渣推向池尾的排渣管。

泥斗内设有排泥管,开启排泥阀时,泥渣便在静水压力作用下由排泥管排出池外。

[显示图片]链带式刮泥机的缺点是链带的支承和驱动件都浸没于水中,易锈蚀,难保养。

为此,可改用桥式行车刮泥机,这种刮泥机不但运行灵活,而且保养维修都比较方便。

对于较小的平流沉淀池,也可以不设刮泥设备,而在沿池的长度方向设置多个泥斗,每个泥斗各自单独排泥,既不相互干扰,也有利于保证污泥浓度。

沉淀池的设计包括功能构造设计和结构尺寸设计。

前者是指确定各功能分区构件的结构形式,以满足各自功能的实现;后者是指确定沉淀池的整体尺寸和各构件的相对位置。

各类沉淀池设计参数设计计算

各类沉淀池设计参数设计计算

各类沉淀池设计参数设计计算沉淀池是用于固液分离的设备,主要用于处理污水中的悬浮物和颗粒物。

根据不同的处理要求和工艺条件,沉淀池可以采用不同的设计参数。

下面将分别介绍平流沉淀池、辐流沉淀池和斜管沉淀池的设计参数和计算。

1.平流沉淀池:平流沉淀池是利用水流在沉淀池内流动的原理,将悬浮物和颗粒物重力沉降至底部,从而实现固液分离。

以下是平流沉淀池的设计参数和计算:-沉淀时间:沉淀时间是指水流在沉淀池内停留的时间,通常根据水流速度和沉淀池尺寸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沉淀时间为2-4小时。

-水流速度:水流速度是沉淀池设计的关键参数,通常根据悬浮物和颗粒物的沉降速度来确定。

水流速度过快会导致悬浮物无法充分沉降,水流速度过慢会降低处理效率。

根据经验公式,水流速度一般控制在0.5-1.0m/s。

-池体尺寸:池体尺寸主要考虑处理量和沉淀时间。

处理量越大,池体尺寸越大。

沉淀时间越长,池体尺寸越大。

一般情况下,沉淀池的高度控制在3-5米,宽度和长度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2.辐流沉淀池:辐流沉淀池是利用水流由中心向周围辐射状排放的原理,使悬浮物和颗粒物在辐射状水流作用下向池壁沉淀。

以下是辐流沉淀池的设计参数和计算:-水流速度:水流速度是辐流沉淀池设计的重要参数,通常根据悬浮物和颗粒物的沉降速度来确定。

与平流沉淀池相比,辐流沉淀池的水流速度相对较高,一般控制在1.0-2.0m/s。

-池体尺寸:池体尺寸主要考虑处理量和沉淀时间。

处理量越大,池体尺寸越大。

沉淀时间越长,池体尺寸越大。

一般情况下,辐流沉淀池的高度控制在3-5米,宽度和长度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3.斜管沉淀池:斜管沉淀池使用斜管作为沉淀介质,悬浮物和颗粒物在斜管的重力作用下沉降至底部进行分离。

-斜管角度:斜管角度是斜管沉淀池设计的重要参数,通常根据悬浮物和颗粒物的沉降速度来确定。

斜管角度越大,沉降速度越快。

一般情况下,斜管角度控制在55-65度。

- 斜管间距:斜管间距是指相邻斜管之间的距离,也是沉淀池的设计参数之一、斜管间距根据处理量和沉降时间来确定,一般控制在300-500mm。

沉淀池的设计计算法

沉淀池的设计计算法

沉淀池的设计计算法沉淀池(Settling tank)是一个重要的水处理设备,用于去除悬浮物以及颗粒物质。

它通常被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厂和水处理工程中。

沉淀池的设计和计算法是确保其有效运行的关键。

下面将详细介绍沉淀池的设计和计算法。

1.沉淀池尺寸:沉淀池的尺寸主要取决于进水速度、水流量和所需的停留时间。

设计时需要确定所需的停留时间,通常建议在30分钟到2小时之间。

停留时间的选择将会影响沉淀池的尺寸。

停留时间增加可以提高悬浮物和颗粒物质的沉降效果,但也会增加沉淀池的尺寸。

因此,在实际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水处理要求和经济性。

2. 进水速度:沉淀池的进水速度也是一个重要参数。

一般情况下,进水速度不能超过水流的沉降速度,以确保悬浮物可以沉淀下来。

根据Stokes公式,可以通过下式计算水流的沉降速度:V=(g*d^2*(ρ-ρw))/(18*μ)其中,V是沉降速度,g是重力加速度,d是颗粒物质的直径,ρ是颗粒物质的密度,ρw是水的密度,μ是水的粘度。

设计时,进水速度应小于沉降速度。

3. 池底速度:沉淀池的池底速度应足够小,以防止悬浮物再次悬浮起来。

一般来说,池底速度应小于1 cm/s。

可以通过下式计算池底的速度:Vb=Q/(A*H)其中,Vb是池底速度,Q是水的流量,A是池底面积,H是沉淀池的深度。

设计时,可以根据池底速度来确定沉淀池的面积。

4.池底斜度:沉淀池的池底应具有适当的斜度,以便收集沉淀下来的物质并排出。

一般来说,斜度的设计应根据所使用的污水流量和停留时间来确定。

通常建议斜度为1:2到1:3,以确保沉淀物顺利排出。

以上是沉淀池设计时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

在实际设计中,为了确保沉淀池的有效运行,还需要对汇水坑、沉降区域、底部排出口等进行设计,并进行适当的尺寸计算和结构设计。

总结一下,沉淀池设计和计算法包括确定停留时间、进水速度、池底速度和池底斜度等重要参数。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水处理要求、经济性以及相关的水流动力学参数。

沉淀池的设计计算知识相关

沉淀池的设计计算知识相关
(v)沉淀区总宽度B (m) B=A/L2
L2/B=4~5 不满足长宽比要求时,应分为n格,当采用机械刮泥时,b 还应与刮泥机的衍架宽度相对应
(vi)沉淀池座数或分格数n n=B/b, n值不应小于2,但也不宜过大,以免增大造价。
高教
10
(vii)沉淀池总长度L L=L1+L2+L3
式中:L1——流入口至挡板距离,m L2——沉淀区长度,m L3——流出口至挡板距离,m
流入口至挡板距离取0.5 m,流出口至挡板的距离 取0.3 m,则沉淀池总长度为
L=0.5+0.3+36.5=37.3 m
高教
20
四、分组讨论
在网上收集不同污水处理厂针对于生活 污水中的悬浮物进行处理的方法和工艺流 程,以ppt的形式在课上进行讲解 。
高教
21
(iii)有尺寸适宜、性能良好的污泥、浮渣收 集和排放设备。
高教
1
(3)主要设计参数 (i)流量 当自流进入时,应按最大流量设计; 厂内设置提升泵房时,应按工作水泵的最大组合 流量设计。 (ii)负荷 沉淀池负荷(或停留时间)的选择见下页表。
高教
2
沉淀池的功能与负荷或停留时间的关系
类别
沉淀池位置
沉淀池的设计
(1)沉淀池的设计包括功能构造设计和结构尺寸 设计。前者是指确定各功能分区构件的结构形
式,以满足各自功能的实现;后者是指确定沉 淀池的整体尺寸和各构件的相对位置。
(2)设计良好的沉淀池应满足以下三个基本要求 (i)有足够的沉降分离面积; (ii)入流区和出流区结构合理、能均匀布水和 集水;
(i)沉淀区有效水深:h2=qt 式中q ——表面负荷;
t ——污水沉淀时间
沉淀区有效水深一般取2.0~4.0m。

平流式沉淀池的设计与计算

平流式沉淀池的设计与计算

2.平流式沉淀池的设计:qvmax=200L/s, qvmin=100L/s,设计人口10万人,设排泥间隔天数为2天,人均干泥量25g/cap.d(污泥含水率设为95%), 取表面负荷 q=2m3/m2 h, 取停留时间t=2h, 试设计平流式沉淀池。

1.沉淀区表面积A :2233m ax 360/2/6.3200m hm m h m q q A v =•⨯== 2.沉淀区的有效水深:时间取2hm h h m m qt h 42/2232=⨯•==沉淀区有效体积:32214404360m m m h A V =⨯=⨯=3. 沉淀池长度:v 取值≤5mm/s ,t 取值为2hm h h m t v L 302*/)16.4*6.3(6.3==••=4. 沉淀区总宽度:B =A/L=360/30=12m5. 单池宽度: 取池个数 n=2只,单池宽度b=12/2=10/2=6m6. 校核尺寸比例a. 长宽比:L/b=30/6=5 介于 (4~5) 满足要求b. 长深比:L/ h 2=30/4=7.5 介于 (8~12) 满足要求7.污泥部分所需总容积V设排泥间隔天数为2天,人均干泥量25g/cap.d ,污泥含水率95%,换算为湿污泥体积3351001000kg/m0.95)-(110002d cap 1025g/cap.d m V =⨯⨯⨯⨯= 8.每池污泥量 V/2=50m 39.污泥斗尺寸及其容积V 1泥斗倾角 60度, 泥斗斗底尺寸0.5×0.5m, 上口为6.0×6.0m 泥斗高度:h4’=(6.0-0.5) /2×tg60= 4.75 取5m ()2121,41h 31S S S S V •++••=V 1=1/3×h4’(A1+A2+(A1×A2)0.5)=0.33×5×(6.0×6.0+0.5×0.5+2265.0⨯)=64.76m 310. 污泥斗以上及其池底部分体积V’’V 2=(L1+L2)/2×h4’’×b=(30+6.0)/2×0.24×6.0=17.28 m 3 L1=30mL2=6.0mh4’’=(L1-L2)×0.02=(30-6.0) ×0.01=0.24m11.实际存泥体积V = V 1+V 2=64.76m 3+17.28 =82 m 3>50m 3 满足要求沉淀池总高度:超高h1:沉淀池高度一般为0.3m ;h3:缓冲层高度,无机械刮泥设备时为0.5m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节、普通沉淀池沉淀池可分为普通沉淀池和浅层沉淀池两大类。

按照水在池内的总体流向,普通沉淀池又有平流式、竖流式和辐流式三种型式。

普通沉淀池可分为入流区、沉降区、出流区、污泥区和缓冲区5个功能区。

入流区和出流区的作用是进行配水和集水,使水流均匀地分布在各个过流断面上,为提高容积利用、系数和固体颗粒的沉降提供尽可能稳定的水力条件。

沉降区是可沉颗粒与水分离的区域。

污泥区是泥渣贮存、浓缩和排放的区域。

缓冲层是分隔沉降区和污泥区的水层,防止泥渣受水流冲刷而重新浮起。

以上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以达到设计要求的处理能力和沉降效率。

一、平流沉淀池在平流沉淀池内,水是按水平方向流过沉降区并完成沉降过程的。

图3-16是没有链带式刮泥机的平流沉淀池。

废水由进水槽经淹没孔口进入池内。

在孔口后面设有挡板或穿孔整流墙,用来消能稳流,使进水沿过流断面均匀分布。

在沉淀池末端没有溢流堰(或淹没孔口)和集水槽,澄清水溢过堰口,经集水槽排出。

在溢流堰前也设有挡板,用以阻隔浮渣,浮渣通过可转动的排演管收集和排除。

池体下部靠进水端有泥斗,斗壁倾角为50°~60°,池底以0.01~0.02的坡度坡向泥斗。

当刮泥机的链带由电机驱动缓慢转动时,嵌在链带上的刮泥板就将池底的沉泥向前推入泥斗,而位于水面的刮板则将浮渣推向池尾的排渣管。

泥斗内设有排泥管,开启排泥阀时,泥渣便在静水压力作用下由排泥管排出池外。

[显示图片]链带式刮泥机的缺点是链带的支承和驱动件都浸没于水中,易锈蚀,难保养。

为此,可改用桥式行车刮泥机,这种刮泥机不但运行灵活,而且保养维修都比较方便。

对于较小的平流沉淀池,也可以不设刮泥设备,而在沿池的长度方向设置多个泥斗,每个泥斗各自单独排泥,既不相互干扰,也有利于保证污泥浓度。

沉淀池的设计包括功能构造设计和结构尺寸设计。

前者是指确定各功能分区构件的结构形式,以满足各自功能的实现;后者是指确定沉淀池的整体尺寸和各构件的相对位置。

设计良好的沉淀池应满足以下三个基本要求;有足够的沉降分离面积:有结构合理的人流相出流放置能均匀布水和集水;有尺寸适宝、性能良好的污泥和浮渣的收集和排放设备。

进行沉淀池设计的基本依据是废水流量、水中悬浮固体浓度和性质以及处理后的水质要求。

因此,必须确定有关设计参数,其中包括沉降效率、沉降速度(或表面负荷)、沉降时间、水在池内的平均流速以及泥渣容重和含水率等。

这些参数一般需要通过试验取得;若无条件,也可根据相似的运行资料,因地制宜地选用经验数据。

以-萨按功能分区介绍设计和计算方法。

1.入流区和出流区的设计入流和出流区设计的基本要求,是使废水尽可能均匀地分布在沉降区的各个过流断面,既有利于沉降,也使出水中不挟带过多的悬浮物。

常用的配水方式如图3-17。

紧靠池壁内侧是一条横向配水槽,其后的人流装置可以有三种不同组合。

溢流堰的堰口要确保水平;底孔应沿池宽等距离分布且大小相等;为了减弱射流对沉降的干扰,整流墙的开孔率应在10~20%,孔口的边长或直径应为50~150mm,最上一排孔口的上缘应在水面以下0.12~0.15m处,最下一排的下缘应在泥层以上0.3~O.5m处;挡板需高出水面0.15~0.2m,淹没深度不小于O.2m,距离进水口0.5~1.0m。

[显示图片]集水槽的布置有图3--18所示的三种基本方式。

其中以(a)最为简单,但因长度短,流速大,容易挟带较多的悬浮物;(b)种加设了一组纵向支渠,水力条件最好,但结构较复杂。

目前,也有在沉淀池中、后部加设横向中途集水槽的。

出流口常采用溢流堰和淹没潜孔。

前者可为自由堰,也可为锯齿形三角堰,堰前设置挡板,用以稳流和阻挡浮渣,挡板淹没深度为0.3~O.4m,距溢流堰O.25~O.5m。

出水溢流堰不仅控制着池内水面的高崖,而且对水流的与勺分布和出入水质古重要影M向,由此堰白必匆严格水平,以征证堰负荷(即单位堰长在单位时间的排水量)适中且各处相等。

在采用淹没潜孔时,要求孔径相等,并应沿池子宽度上均匀分布,淹没深度征0.15-0.2m。

[显示图片]2.沉降区的设计沉降区设计的主要内容是确定沉降区的长、览、浇尺寸和沉淀池座数或分格数,其主要内容如下:(1)由设计流量Q(m3/h)和表面负荷q(m3/m2.h),按A=Q/q计算沉降区表面积A(m2)。

(2)由与Q对应的水平流速v(mm/s)和沉降时间t,按L2=3.6vt计算沉降区长L2(m)。

一般取v≤5mm/s;t取l.5~2.0h。

(3)按B2=A/L2计算池宽B2(m),并按L2/b=4~5的要求得单池或单格宽b(m)的近似尺寸。

(4)由n=B2/b确定沉淀池座数或分格数n。

显然,由于n只能为正整数,而n、B2和b又互相关联,因此在确定n值后,需对b或B2作必要调整,但仍需满足L2/b≥4的要求。

此外,在采用机械刮泥时,b值还必须与刮泥机的衍架宽度相匹配。

为了便于检修倒换,n值不应小于2,但也不宜过大,以免增大造价。

3.污泥区的设计污泥斗的容积可由排泥周期内沉降的泥渣量确定。

泥渣体积V w(m3)按下式计算:(3-22)式中Q--废水设计流量,m3/h;C和C--分别为进水和出水的SS浓度,mg/L;P--泥渣含水率(%);γ--泥渣容重,kg/m3,当泥渣主要为有机物且含水率在95%以上时,可取1000kg /m3;T--排泥周期,一般取1~2d。

对倒正棱台形泥斗,其容积Vd(m3)按下式计算:(3-23)式中a1和a2--分别为泥斗上、下底边长,m;h4--泥斗高度,m;,a为泥斗壁烦角,按污泥滑动性取450~600。

设m为沉淀池的泥斗数,如mV d≥V w,则能满足要求,否则应增加泥斗数或缩短排泥周期。

4.沉淀池的整体尺寸设前、后挡板与进、出水口的距离分别为L1和L3,则沉淀池总长L(m)为:(3-24)设缓冲层高度为h3,当没有刮泥机时,h3=(h m+0.3),h m为刮泥板高度;不设刮泥机时,h3取O.5m。

为了适应冲击负荷的水位变化,有效水深以上应有保护高度h1,常取0.3m。

故沉淀池总高H(m)为:(3-25)二、竖流沉淀池竖流沉淀池多用于小流量废水中絮凝性悬浮固体的分离,池面多呈圆形或正多边形。

图3-19为圆形竖流沉淀池的结构示意图,其上部圆筒形部分为沉降区,下部倒圆台部分为污泥区,二者之间有0.3~O.5m的缓冲层。

沉淀池运行时,废水经进水管进入中心管,由管口出流后,借助反射板的阻挡向四周分布,并沿沉降区断面缓慢竖直上升。

沉速大于水速的颗粒下沉到污泥区,澄清水则由周边的溢流堰溢入集水槽排出。

溢流堰内侧设有半浸没式挡板来阻止浮渣被水带出。

[显示图片]竖流沉淀池的直径一般在4~8m,最大不超过10m,以1.5~2.0m的静水压力排泥。

为保证水流的竖向运动,池径与沉降区深度之比不宜大于3。

如池径大于8m,应增设径向集水槽。

竖流沉淀池内,水流水平分速为零,在静水中沉速为u s的颗粒在池内的实际沉速为u s 与水上升流速v的矢量和(u s-v),颗粒被分离的条件为u s>v,而u s≤v的颗粒始终不能沉底,因而其沉降效率与具有相同表面负荷的平流沉淀池相比减小了;即E T=(1-p0) 100(%)。

竖流沉淀池的设计参数如下:(1)表面负荷,按公式(3-20)计算,当无资料时,可按v=(O.5∽0.8)mm/s,即q (2.0~3.O)m3/m2·h取用。

(2)沉降时间按公式(3-20)求取;当无资料时,可取t=(1.0~2.0)h a。

(3)管口不设反射板时,取中心管内流速v0≤0.03m/s;设反射板时,v0≤0.1m/s。

(4)中心管与反射板之间的流速v1一般不大于0.04m/s。

(5)中心管及反射板的结构尺寸如图3-20。

(6)保护高度取0.3~0.6m,缓冲层高度取0.3m,泥斗壁倾角取45°~55°。

[显示图片]竖流沉淀池的设计计算内容如下:(1)中心管的断面A1(m2)和直径d(m)由单池流量Q/n(m3/h)及中心管流速v0(m/h)计算,其中Q为废水流量(m3/h),n为池数(2)由表面负荷q(m3/m2·h)及单池流量计算沉淀区断面积人A(m2)。

(3)由A1和A2计算沉淀池表面积A(m2)和直径D(m)。

(4)由上升流速v(m/h)和沉降时间t(h)计算沉降区有效水深h2(m)。

(5)由中心管出流速度v(m/h)和喇叭口直径d1(m)计算喇叭口与反射板问高度h3(m)。

(6)污泥体积V w的计算同平流沉淀池,污泥斗实际体积V d(m3)为:(3-26)式中h5--泥斗圆台部分高度(m);R和r--分别为圆台上、下底半径(m)。

(7)沉淀池总高H(m)按下式计算:(3-27)式中h1--保护高度,m;h4--缓冲层高度,m。

三、辐流沉淀池辐流沉淀池是一种直径较大的圆形池,其结构如图3-21。

废水经进水管进入中心布水筒后,通过筒壁上的孔口和外围的环形穿孔整流挡板,沿径向呈辐射状流向池周,经温流堰或淹没孔口汇入集水榴排出。

沉于池底的泥渣,由安装于衍架底部的刮板以螺线形轨迹刮入泥斗,再借静压或污泥泵排出。

[显示图片]悬浮固体颗粒在辐流沉淀池中的沉降规律如图3-22。

由于过流断面由中心向周边不断增大,水平分速逐渐减小,因此其沉降轨迹呈下垂曲线。

如没中心筒半径为r l,池半径为R,沉降区水深为H,那么在半径为r的任意点上,颗粒在dt时间内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位移分别为d r=vdt和dH=udt。

由于dH/u=dr/v,故颗粒的分离条件为。

将代入,整理后可得:[显示图片]或(3-28)可见,辐流沉淀池中颗粒的分离条件与平流沉淀池相同,总沉降效率仍为辐流沉淀池的直径一般为20~40m最大可达100m。

池中心深度为2.5~5.0m,周边深度为1.5~3.0m。

池底以0.06~0.08的坡度坡向泥斗。

这种沉淀池的缺点主要是中心进水口处流速较大,且呈紊流,容易影响初期沉降效果。

为此,目前已出现了一些新的池型,如回转悬槽配水式和向心辐流式等。

辐流沉淀池的表面负荷q和沉降时间t应通过沉降试验确定,对生活污水,q可取2.0~3.6m3/m2·h,t取1.5~2.0h。

将效水深h2通常取池半径1/2处的深度值。

池表面积和直径的计算与竖流沉淀池相同;泥渣体积和波斗尺寸的计算与平流沉淀池相同,但排泥周期一般为4h。

沉淀池总高H(m)按下式计算:(3-29)式中h1--保护高度,取0.3m;h3--缓冲层高度,计算方法同机械刮泥手流沉淀池;h4--泥斗上缘到池半径1/2处的高度,h4=D i/4,i为池底坡度;h5--污泥斗高度。

第七节斜板和斜管沉淀池斜板、斜管沉淀池是根据浅层沉降原理没汁的新型沉淀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