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体育博士点的学校及导师

合集下载

全国体育博士点--介绍

全国体育博士点--介绍

体育博士生点北体大:四个博士点都有(1987年开始培养体育学博士,招收的一个博士是目前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的博士生导师田野教授(1991年毕业))上海体院:四个博士点都有(1987年开始培养体育学博士,招收的一个博士是目前成都体育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王广虎教授(1993年毕业))师卢健教授(1997年毕业)))苏州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点(2001年设立)福建师大: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点(2001年设立,目前有黄汉升教授、陈俊钦教授、周登嵩教授、李鸿江教授、孙民治教授五位博士生导师,后面三位为首都体育学院的兼职博导,其中孙民治教授已经退休)东北师大: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点(2004年设立,目前有姜立嘉教授、张强教授、陈刚教授三位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点(2004年设立,目前有陈小平教授、王培勇教授、张冰教授、仇军教授四位博士生导师,曾经的博导陈希教授已经离开,调任教育部副部长)浙江大学:体育人文社会学博士点(2004年设立,目前有王进教授一位博士生导师,另外,曾经的博导丛湖平、凌平都已离开浙大,而王健教授则挂靠心理学招生)河北师大: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点(2004年设立,目前有刘建国教授、赵斌教授、赵焕斌教授、何玉秀教授、刘志红教授五位博士生导师,其中刘建国教授已经退休)山西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点(2004年设立,目前有李建英教授、李金龙教授、石岩教授三位博士生导师)北京师大:体育人文社会学博士点(2004年设立,目前有毛振明教授、殷恒婵教授、乔德才教授、杨国庆教授四位博士生导师)辽宁师大: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点(2007年设立,目前有何敏学教授、于文谦教授、黄滨教授三位博士生导师)华中师大: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点(2007年设立,目前有王健教授、王斌教授、刁在箴教授三位博士生导师,其中刁在箴教授已经退休)河南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点(2007年设立,目前有王崇喜教授、乔风杰教授、杨军教授、杨改生教授、粟胜夫教授五位博士生导师)武汉体院: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点(2007年设立)湖南师大:体育人文社会学博士点(2007年设立,目前有李艳翎教授、金育强教授、马卫平教授、龚正伟教授四位博士生导师)南京师大:体育人文社会学博士点(2007年设立,目前有顾渊彦教授、田雨普教授、孙庆祝教授、周学荣教授、邹玉玲教授五位博士生导师,其中顾渊彦教授已经退休)040303 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点/硕士点分类:教育学带Z者为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覆盖的二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博士点北京体育大学 Z东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Z华南师范大学 Z华中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山西大学上海体育学院Z苏州大学武汉体育学院硕士点安徽师范大学北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Z成都体育学院Z东北师范大学 Z东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 Z赣南师范学院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州大学广州体育学院Z贵州师范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体育学院杭州师范学院河北师范大学 Z河海大学河南大学 Z河南师范大学 Z湖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湖南师范大学 Z华东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Z华南师范大学 Z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 Z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吉林师范大学吉林体育学院Z集美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学院江西师范大学 Z解放军体育进修学院Z 辽宁师范大学 Z聊城大学鲁东大学牡丹江师范学院内蒙古民族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 Z南京体育学院南通大学宁波大学青海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山东师范大学 Z 山东体育学院Z 山西大学 Z山西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 Z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体育学院Z 沈阳师范大学沈阳体育学院Z 首都体育学院Z 四川大学 Z四川师范大学苏州大学 Z太原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天津体育学院Z 温州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武汉体育学院Z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体育学院Z 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师范大学 Z 西华师范大学西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厦门大学新疆师范大学 Z 徐州师范大学延安大学延边大学扬州大学 Z云南师范大学 Z 浙江大学 Z浙江师范大学郑州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重庆大学 Z。

清华考博辅导:清华大学体育学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清华考博辅导:清华大学体育学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清华考博辅导:清华大学体育学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根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最新公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可知全国45所开设体育学专业的大学参与了排名,其中排名第一的是北京体育大学,排名第二的是上海体育大学,排名第三的是华东师范大学。

作为清华大学实施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重点学科,社会科学学院的体育学一级学科在历次全国学科评估中均名列第九。

下面是启道考博整理的关于清华大学体育学考博相关内容。

一、专业介绍清华大学体育学是属于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清华体育的基本理念是育人至上、面向全员、追求卓越。

清华大学的体育工作正是在这种氛围中适时地迈出自己的步伐,既继承几十年积淀和延续下来的优良的体育传统,又循着社会的发展及人们的思维定式和价值观的变化而融进新的思想、观点和方法,使得充盈清华园的"争取至少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理念化作清华人自觉的体育锻炼行为,将优良体育传统发扬光大.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使学校体育在体育教育、群体活动、竞技体育、体育科研、师资队伍、场馆设施六个方面跻身于国内普通大学一流行列,我们将以进取、创新、科学和务实的精神继承优良传统,跟上时代步伐,推动我校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使学校体育不仅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能够成为国家和社会体育的重要支持力量。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体育学专业在博士招生方面,划分为4个研究方向:040300 体育学博士研究方向:01 体育人文社会学02 运动人体科学04 民族传统体育学03 体育教育训练学此专业实行申请考核制。

二、考试内容清华大学管理体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招生为资格审查加综合考核形式,由笔试+专业面试+英语口语构成。

其中,综合考核内容为:综合考核形式为面试。

每位考生约30分钟,满分100分。

面试重点考查申请人在本学科攻读博士学位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素养、学术能力、学术志趣和英语水平(或日语、俄语水平)等。

综合考核安排在九月中下旬,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1-----武汉体育学院体育学博士生培养方案(0403)

1-----武汉体育学院体育学博士生培养方案(0403)

武汉体育学院体育学 (0403)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征求意见稿)一、学科简介武汉体育学院体育学学科建设历史长,学科积淀厚重。

1986年获得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06年获得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学位授权点,2010年获得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学校体育学一级学科综合实力强,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的一级学科评估中排名第三,是湖北省2006-2010年度重点学科和优势学科,也是“湖北省体育学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

本学科现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体育学科评议组成员1名,湖北省“楚天学者”岗位3个,享受国务院、省政府津贴专家22人,湖北省突出贡献专家12人,新世纪高层次人才3名,“全国优秀教师”2人。

有国家体育总局和湖北省设立的研究基地或培训基地10个。

科学研究成果丰硕,人才培养的数量与质量居全国同类学科专业前列。

体育学一级学科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学科创新能力强。

在国内首创了多个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学科方向,被评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创新学科”。

如体育管理学、运动心理学、体育工程学等方向都在国内首开先河。

学科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发展道路,长期坚持围绕竞技体育、全民健身和体育产业等领域开展科学研究,并将研究成果用于指导实践,服务社会和行业的能力强。

二、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体育学领域具有一定造诣的从事教学、训练、科研或管理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遵纪守法,品行端正,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2、勤奋学习,严谨治学。

具有进取、创新、唯实、协作的科研道德,具备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

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及时了解相应二级学科的国际前沿领域和发展动态,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体育教学、训练、或管理工作的能力;3、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熟练运用计算机与现代信息技术;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体育博士研究计划

体育博士研究计划

体育博士研究计划引言体育是人类社会中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对个体的健康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也是国家形象的重要体现。

为了进一步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培养专业化的体育人才,提升体育科学研究水平,我计划开展体育博士研究计划。

一、研究目标体育博士研究计划的目标是培养具备深厚的体育理论基础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为体育事业的发展和提高国民体质水平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持。

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体育训练与运动生理、体育教育与管理、体育心理与运动社会学等。

二、培养方案体育博士研究计划将采取导师制,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

研究生入学后将进行一定的课程学习,包括体育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学术论文写作等,以提升学生的学术素养和研究能力。

在课程学习结束后,学生将开始自主进行研究工作,包括文献综述、实验设计与数据采集、数据分析与解释等。

研究生期间,学生还需参与科研项目和学术交流活动,提升科研能力和学术影响力。

三、研究成果要求体育博士研究计划要求学生在培养期间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

学生需要撰写博士论文并通过答辩,同时要求发表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

博士论文应具备创新性和学术价值,能够对相关领域做出一定的贡献。

学术论文应在国内外权威期刊上发表,并具备一定的影响力。

四、资源保障体育博士研究计划将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研究环境,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验设备、文献资源和科研经费支持。

学生还可参与学术会议、学术讲座等学术交流活动,扩大学术圈子,拓宽研究视野。

此外,学校还将为优秀的博士研究生提供奖学金和出国交流的机会,提升学生的学术能力和国际视野。

五、就业前景体育博士研究计划培养的学生将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他们可以在高等教育机构、科研院所、体育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此外,他们还可担任体育赛事组织与管理、健康管理、体育科技研发等职位,为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结语体育博士研究计划的实施将进一步提升我国体育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为培养高层次的体育人才提供了重要平台。

民族传统体育一级学科博士点

民族传统体育一级学科博士点

民族传统体育一级学科博士点
从学科建设的角度来看,民族传统体育一级学科博士点的设立
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学科的定位和范围,民族传统体育
涉及到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民族体育文化、传统体育理论与方法等
多个方面,因此在设立博士点时需要明确学科的范围和研究方向;
其次是师资队伍和科研条件,学科建设需要有一支具有丰富研究经
验和学术造诣的师资队伍,同时需要有完善的科研条件和实验设施;此外,还需要考虑学科的社会需求和发展前景,民族传统体育的研
究对于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促进民族团结、提升国家软实力
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情况下,民族传统体育一级学科博士点的设立还需要克
服一些困难和挑战,比如学科交叉性较强,需要整合相关学科的资
源和力量;另外,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也需要与现代科
学技术相结合,这对于学科的建设和发展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总的来说,民族传统体育一级学科博士点的设立是一个值得探
讨和努力的方向,它有助于推动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和传承,促进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播,对于提升国家软实力和民族团结都具
有积极意义。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高校能够设立民族传统体育一级学科博士点,为该学科的发展和繁荣做出更多的贡献。

体育学二级学科博士点

体育学二级学科博士点

体育学二级学科博士点1.引言1.1 概述引言部分的概述主要介绍体育学二级学科博士点的背景和意义。

体育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运动科学、体育教育、体育管理等多个方面。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和体育科研的深入推进,培养高层次、专业化的体育学人才变得尤为重要。

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建立体育学二级学科博士点成为必然趋势。

体育学二级学科博士点的设置对深化体育学科研体系、提升学科实力、推动相关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博士点的设立将为体育学科研究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有利于加强体育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其次,博士点的培养将促进优秀人才的涌现和培养,提高体育学领域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

此外,博士点的建立还可以推动体育学在高校中的学科地位提升,吸引更多优秀的学子和青年才俊从事体育学研究。

当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一批体育学二级学科博士点,但整体上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学科交叉与学科融合的力度不够,学科建设的结构性不足等。

因此,进一步提升体育学二级学科博士点的质量和水平仍然亟待解决的问题。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体育学科的发展和需求的增长,建立健全体育学二级学科博士点是迫切需要的,这将有利于推动体育学的发展进步,并培养更多高层次的体育学人才。

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在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只有如此,才能够进一步提升体育学科的研究水平,推动我国整个体育事业的长远发展。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组织长文的框架,它能够帮助读者清晰地了解文章的内容和逻辑顺序。

本文旨在探讨体育学二级学科博士点的相关问题,文章结构如下:1. 引言1.1 概述在引言部分,我们将介绍体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背景和重要性,以及二级学科博士点设立的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论述:2.1 第一个要点2.2 第二个要点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体育学二级学科博士点的研究,探讨其对体育学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作用,并提出相关建议。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40303)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在体育教育训练学领域从事教学、科研或管理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1.在本学科领域内掌握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开拓创新意识强,具有独立从事体育科学研究工作能力的并做出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2.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和撰写论文摘要;具备利用计算机进行中英文文字处理和初步编程能力。

3.热爱体育事业,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1.体育教育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2.全民健身的理论与实践3.竞技运动项目职业化、商业化与发展三、修业年限博士生培养实行弹性学制,修业年限为3-6年。

生源为3年制硕士生的全日制博士生基本修业年限为3年,非全日制博士生或生源为2年制硕士生的博士生最低修业年限为4年。

四、培养方式1.博士生培养采取导师负责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成立博士生指导小组,充分发挥导师群体智慧,确保研究生工作的落实。

具体实施办法详见《东北师范大学关于建立实施博士生指导小组制度的规定》。

2.博士生入学后一个月内,应在导师指导下确定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制定个人培养方案和学习计划,并由导师组审查通过后报学院备案。

3.必修课程的学习安排在第一学年内完成。

采用系统的理论学习、讲授与指导、研讨班等多种培养方式,定期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校讲学指导。

4.实行学术交流和报告制度。

博士生在学期间应至少参加1次全国性或国际性学术会议,在校内学院范围以上公开做学术报告2次;通过联合培养方式,鼓励并创造条件资助博士生赴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访学、研修。

5.实行博士生助教制度。

鼓励无高校教学经验,且有志于从事高校教学工作的博士生在学期间兼做助教。

五、课程学习1.课程设置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博士生课程设置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开课学期 备注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60 3 秋季体育教学论及研究进展 60 3 秋季 必修课运动训练学及研究进展 60 3 春季第一外国语 40 2 第二外国语 40 2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课 40 2 春季 秋季体育教育训练学学科前沿研究 603 秋季教育学原理 60 2 秋季教育哲学引导 40 2 秋季网球运动 2 春季 选修课高尔夫球运动 2 秋季选修一门合计 112.考核方式本专业课程考核按百分制计算。

华东师范体育与健康学院博士研究生招生目录-体育人文社会学

华东师范体育与健康学院博士研究生招生目录-体育人文社会学
02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与青少年健康促进
①1001英语②2028体育课程与心理学研究③3004体育与健康研究
专业简介
16
2016
体育人文社会学(040301)
杨剑
03体育心理测量与评价
04体育消费行为研究
①1001英语②2028体育课程与心理学研究③3004体育与健康研究
专业简介
17
2016
体育人文社会学(040301)
专业简介
12
2017
体育人文社会学(040301)
王树明
09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10动作技能学习与控制
①1001英语②2028体育课程与心理学研究③3004体育与健康研究
专业简介
13
2017
体育人文社会学(040301)
刘桂海
11体育社会学
12体育历史学
①1001英语②2028体育课程与心理学研究③3004体育与健康研究
专业简介
6
2018
体育人文社会学(040301)
刘桂海
11体育社会学
12体育史学
①1001英语②2028体育课程与心理学研究③3004体育与健康研究
专业简介
7
2018
体育人文社会学(040301)
孙辉
13青少年体育与健康促进
14体育经营与管理
①1001英语②2028体育课程与心理学研究③3004体育与健康研究
华东师范体育与健康学院博士研究生招生目录-体育人文社会学
序号
招生年份
招生专业()
招生导师
研究方向
考试科目
备注
专业简介
1
2018
体育人文社会学(040301)

2021获批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2021获批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2021获批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的获批,对于体育科研和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The approval of the first-level doctoral degree authorization point in sports science is of greatsignificance for sports research and talent cultivation.2.这一获批将给体育学相关专业带来更多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机会。

The approval will bring more opportunities for thetraining of doctoral students in sports-related disciplines.3.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的设立将进一步提升中国体育教育的水平和影响力。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first-level doctoral degree authorization point in sports science will further enhancethe level and influence of sports education in China.4.毕业于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的学生将获得更多的学术支持和认可。

Students graduating from the first-level doctoral degree authorization point in sports science will receive more academic support and recognition.5.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的设立是体育学科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first-level doctoral degree authorization point in sports science is an important milestone in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science.6.这一获批标志着我国体育学科的研究水平得到了国家层面的认可。

最新体育博士点的学校及导师

最新体育博士点的学校及导师

最新体育博士点的学校及导师注:仅作参考,有错之处,请以学校为准。

1.北京体育大学:国际著名体育大学,中国“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和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高等体育院校,中国大学体育学科10强高校之首。

现有4个国家体育重点学科,3个国家一级学科,3个国家特色专2016年中国体育学科最新博士点一览业。

5个体育学科门类博士授予权。

1987年开始培养博士研究生,现有博士生导师80多人。

黄亚玲邱招义任海孙葆丽杨桦田慧王莉靳英华林显鹏肖淑红卢雁王华倬姚蕾刘昕王瑞元熊开宇曾凡星石丽君赵丽周越曹建民胡扬张缨邱俊强陆一帆王琳毛志雄张力为迟立忠罗冬梅王荣辉张一民曲峰刘卉任弘池建贾志强练碧贞毕仲春苗向军高峰葛春林曲淑华孙南詹建国张英波章碧玉柴国荣谢慧松陈效科黄竹杭张廷安李春满李少丹刘大庆许小冬米靖刘卫军杨斌胜王卫星唐建军张瑛秋黄俊亚马鸿韬樊铭温宇红李士英马学智吕韶钧武冬胡晓飞矫玮王安利王正珍高颀2.上海体育学院:中国大学体育学科10强高校。

国家一级体育学科博士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6个,拥有体育学下属全部四个二级学科博士授予权的高校。

有国家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1987年开始招收体育博士生,1994年获批运动人体科学博士学位授予权,1996年获批民族传统体育学博士学位授予权。

2000年获批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学位授予权。

现有博士生导师近55位。

吴瑛吴贻刚龚波平杰毛丽娟张庆文吴雪萍丁海勇韩冬唐炎王德新朱志强刘兴舒盛芳赵光圣姜传银郭玉成朱东王晓刘静庄洁胡敏胡敏赵杰修刘宇虞丽娟陈佩杰邹王茹伊木清张日辉刘宇闾坚强张胜年周成林张忠任杰张林刘东锋刘兵曹可强李海黄海燕缪佳郭修龚正伟郑国华郑家鲲刘新民邹军黄强民徐昕娄淑杰3.华东师范大学: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中国大学体育学科10强高校。

1993年开始培养运动人体科学博士生,2005年晋升一级体育学科博士点,目前4个博士点都有。

现有朱伟强汪晓赞王树明董翠香杨剑孙辉尹小俭季浏戴跃丁树哲徐波卢健李世昌孙友平阎智力周新华张洪潭17位博士生导师。

体育博士点的学校及导师

体育博士点的学校及导师

注:仅作参考,有错之处,请以学校为准。

1.北京体育大学:国际着名体育大学,中国“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和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高等体育院校,中国大学体育学科10强高校之首。

现有4个国家体育重点学科,3个国家一级学科,3个国家特色专2016年中国体育学科最新博士点一览业。

5个体育学科门类博士授予权。

1987年开始培养博士研究生,现有博士生导师80多人。

黄亚玲邱招义任海孙葆丽杨桦田慧王莉靳英华林显鹏肖淑红卢雁王华倬姚蕾刘昕王瑞元熊开宇曾凡星石丽君赵丽周越曹建民胡扬张缨邱俊强陆一帆王琳毛志雄张力为迟立忠罗冬梅王荣辉张一民曲峰刘卉任弘池建贾志强练碧贞毕仲春苗向军高峰葛春林曲淑华孙南詹建国张英波章碧玉柴国荣谢慧松陈效科黄竹杭张廷安李春满李少丹刘大庆许小冬米靖刘卫军杨斌胜王卫星唐建军张瑛秋黄俊亚马鸿韬樊铭温宇红李士英马学智吕韶钧武冬胡晓飞矫玮王安利王正珍高颀2.上海体育学院:中国大学体育学科10强高校。

国家一级体育学科博士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6个,拥有体育学下属全部四个二级学科博士授予权的高校。

有国家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1987年开始招收体育博士生,1994年获批运动人体科学博士学位授予权,1996年获批民族传统体育学博士学位授予权。

2000年获批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学位授予权。

现有博士生导师近55位。

吴瑛吴贻刚龚波平杰毛丽娟张庆文吴雪萍丁海勇韩冬唐炎王德新朱志强刘兴舒盛芳赵光圣姜传银郭玉成朱东王晓刘静庄洁胡敏胡敏赵杰修刘宇虞丽娟陈佩杰邹王茹伊木清张日辉刘宇闾坚强张胜年周成林张忠任杰张林刘东锋刘兵曹可强李海黄海燕缪佳郭修龚正伟郑国华郑家鲲刘新民邹军黄强民徐昕娄淑杰3.华东师范大学: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中国大学体育学科10强高校。

1993年开始培养运动人体科学博士生,2005年晋升一级体育学科博士点,目前4个博士点都有。

现有朱伟强汪晓赞王树明董翠香杨剑孙辉尹小俭季浏戴跃丁树哲徐波卢健李世昌孙友平阎智力周新华张洪潭17位博士生导师。

体育博士点院校一览表

体育博士点院校一览表

体育博士点院校一览表1、北京大学:北京大学体育学博士学位点是中央财政批准的高等学校学术学位授权点,是高水平的学术学位研究与培养中心。

该学位点旨在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的体育新型研究、教育和管理人才,通过学位学习,为我国体育科学研究和体育教育发展提供高水平的智力支持。

2、复旦大学:复旦大学体育学博士学位点着眼于为体育产业和体育科学发展把握中国体育事业发展核心,依托复旦大学体育学院国家体育科学研究中心,拥有体育科学、体育科技与体育管理等者各学科深厚的学术积淀,依托世界顶尖体育科学研究机构以及全球最先进的体育科学体系,为我国体育科技发展和体育管理提供人才支持。

3、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体育学博士学位点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的学位点。

学位点致力于培养具有高质量体育科学研究能力、体育管理管理能力及全球化视野的研究型人才。

有针对性、系统性的学位学习,可以提升学生的学术技能,增强其在本专业的素质。

4、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体育学博士学位点作为高水平学术学位研究机构,旨在通过学位学习的培养,为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学位点以北京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为主要指导单位,将创新、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的体育新型研究、教育和管理人才作为目标。

5、南京大学:南京大学体育学博士学位点依托南京大学国家级重点学科“体育学”和南京大学体育教学研究中心,专注于培养具有较强体育科学素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全面综合素质的体育领域优秀科研、教育、管理类研究型人才,立志于为中国体育科学研究及体育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优质研究人才。

6、浙江大学:浙江大学体育学博士学位点坚持“正规、创新、创效、实践”的招生科研培养理念,致力于为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施工队伍,培育有理论素养、具有开拓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体育科学与科技、教育及体育管理专业优秀人才。

该点以“学位素质的科学认证”为培养方向,以“科学技术研究与实践能力”为等级要求,注重能力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考博真题导师分数线内部资料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考博真题导师分数线内部资料
四、北京体育大学考博英语 北京体育大学的考博英语满分 100 分,题型有阅读、翻译和写作等。北京体育大学
考博英语的整体难度介于六级和老托福之间,对词汇量有很高的要求,特别注重对形近
字、意近词和固定搭配以及语法的考察。做阅读理解一定要遵守“实事求是”的原则,
翻译这一个题型很容易丢分,考博资料获取、复习经验可咨询叩叩:玖伍,陆壹伍贰,
040303 体育教育训练学 《教学论》,李秉德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年版 《运动心理学》,张力为、毛志雄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年 12 月第一版 《运动生理学》,王瑞元、苏全生主编,人民体育出版社,2011 年版 《运动训练学》,全国体院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年版
育明 考博分校 资料来源: 考博资料、辅导课程 咨询育明考博刘老师
曲淑华,博士,北京体育大学教师。1983 年 7 月至今北京体育大学田径教研室裁判 经历:北京奥运会主裁判北京残奥会主裁判 1983-2009 北京国际马拉松裁判世界大学生 运动会主裁判远南残疾人运动会世界田径青年锦标赛主裁判全国室内田径比赛裁判全 国田径系列赛裁判等。
题型的解题思路、答题方法和技巧。全面提升学员的答题能力,把前面几个阶段掌握的 理论知识转化为分数。
第五阶段:模拟练习及绝密押题 就最新的理论前沿和学科热点结合现实的热点进行拔高应用性讲解。开展高强度模拟考 试,教会考生怎么破题,怎么安排结构,怎么突出创新点等答题技巧。结合最新的内部 出题信息和导师信息进行高命中押题。 六、考博特别注意事项 (一)关于招考类别:北京体育大学根据考生报考时的身份区分为非在职和在职两类。
资料来源育明教育官网:(考博分校) 考博考试信息、辅导课程可咨询育明教育考博分校
育明 考博分校 资料来源: 考博资料、辅导课程 咨询育明考博刘老师

最新 沈阳体育学院博士生导师

最新 沈阳体育学院博士生导师
运动人体科学
运动解剖学
1、运动与骨骼肌适应性变化
2、体质与健康
张日辉
运动人体科学
运动生理学
1、体质、运动与健康促进
2、运动训练的生物学监控
张贵敏
体育人文社会学
体育产业与经营管理
1、体育经济与管理
2、田径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
邹德新
体育人文社会学
体育产业与经营管理
1、运动员就业与社会保障
2、体育产业经济与管理
体育教育训练学
学校体育学
1、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
2、学前体育
王景波
体育教育训练学
足球
1、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
2、足球理论与实践
刘兴
体育教育训练学
体操
1、难美项群理论与实践
2、体操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
衣雪洁
运动人体科学
运动生理学
1、运动干预防治代谢综合症的基础与应用研究
2、中医药抗运动疲劳的机制与应用研究
宋吉锐
曹继红
体育人文社会学
体育社会学
1、体育社会学
2、社会体育理论与实践
董传升
体育人文社会学
体育管理
1、体育与科技
2、公共体育,体育组织管理
常波
东北师范大学
运动人体科学
运动生物化学
1、中医药抗运动疲劳的机制与应用研究
2、运动干预与学生体质
沈阳体育学院博士生导师(按姓氏笔划排序)
导师
兼博导学校
专业
专业方向
研究方向
于晓光
北京体育大学
体育人文社会学
体育公共管理
1、体育新闻传播
2、体育高等教育管理
马毅
体育教育训练学
篮球

全国170所体育研究生(硕士、博士)招生单位简要目录 (2)

全国170所体育研究生(硕士、博士)招生单位简要目录 (2)

全国170所体育研究生(硕士、博士)招生单位简要目录查询到硕士招生单位170所,体育博士招生单位33所(括号已注明),详细信息自行查询。

华东地区(49所)上海: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博士)、上海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博士)江苏:南京大学、苏州大学(博士)、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博士)、江苏师范大学、南京体育学院、扬州大学(博士)、南通大学浙江:浙江大学(博士)、杭州师范大学、宁波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温州大学安徽:安徽工程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淮北师范大学、安庆师范大学、阜阳师范大学福建:集美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博士)、华侨大学江西: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华东交通大学、赣南师范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景德镇陶瓷大学山东:山东大学(博士)、山东师范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山东财经大学、山东体育学院、济南大学、聊城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博士)、鲁东大学。

华南地区(12)广东: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博士)、广州体育学院、深圳大学、广州大学、暨南大学广西: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博士)、南宁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大学海南:海南师范大学东北地区(23):黑龙江: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牡丹江师范学院、佳木斯大学、齐齐哈尔大学、哈尔滨体育学院(博士)吉林:吉林大学(博士)、延边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北华大学、吉林师范大学、长春师范大学、吉林体育学院、东北电力大学辽宁: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博士)、沈阳师范大学、大连大学、渤海大学、沈阳大学、沈阳体育学院西南地区(20):四川: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成都体育学院(博士)、西南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成都大学贵州:贵州师范大学、贵州大学、贵州医科大学、贵州民族大学云南: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大学、云南农业大学重庆:重庆大学、西南大学(博士)、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工商大学西北地区(17):陕西: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博士)、延安大学、西安体育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石油大学、西藏民族大学(咸阳)甘肃:西北师范大学、兰州理工大学、西北民族大学青海:青海师范大学新疆:新疆师范大学(博士)、伊犁师范大学、石河子大学宁夏:宁夏大学华北地区(21):北京:清华大学(博士)、北京体育大学(博士)、首都体育学院(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博士)、中国矿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天津:天津师范大学、天津体育学院(博士)山西:山西大学(博士)、中北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师范大学河北:河北师范大学(博士)、燕山大学、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华中地区(28):湖北:长江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博士)、湖北师范大学、湖北大学、武汉体育学院(博士)、中南民族大学、江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三峡大学、湖北民族大学、武汉大学(只招博士)湖南:湖南大学、吉首大学(博士)、湖南师范大学(博士)、中南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理工大学、湖南工业大学河南:郑州大学、郑大体院、河南大学(博士)、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科技学院(新乡)、信阳师范学院体育博士招生单位如下,专业信息自行查询: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首都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哈尔滨体育学院、福建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总局体科所、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河南大学、山西大学、苏州大学、西南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吉首大学、扬州大学、吉林大学。

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点

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点

出版物刊名: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F0002-F0002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6期
主题词: 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点;学科带头人;福建师范大学;学位授予权;副教授;著名学者;教学团队
摘要:福建师范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于2000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学科带头人黄汉升教授为我国体育领域著名学者。

学科现有教授13人,副教授28人,国际级裁判4人,国家级裁判12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排球)。

梯队结构合理,学科优势明显,研究方向明确,研究成果显著,是一支研究能力强、富有朝气、勇于开拓、思维敏捷、团结实干的研究团队,在全国体育教育训练学领域有重要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体育博士点的学校及导师
注:仅作参考,有错之处,请以学校为准。

1.北京体育大学:国际著名体育大学,中国“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和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高等体育院校,中国大学体育学科10强高校之首。

现有4个国家体育重点学科,3个国家一级学科,3个国家特色专2016年中国体育学科最新博士点一览业。

5个体育学科门类博士授予权。

1987年开始培养博士研究生,现有博士生导师80多人。

黄亚玲邱招义任海孙葆丽杨桦
田慧王莉靳英华林显鹏肖淑红
卢雁王华倬姚蕾刘昕王瑞元
熊开宇曾凡星石丽君赵丽周越
曹建民胡扬张缨邱俊强陆一帆
王琳毛志雄张力为迟立忠罗冬梅
王荣辉张一民曲峰刘卉任弘
池建贾志强练碧贞毕仲春苗向军
高峰葛春林曲淑华孙南詹建国
张英波章碧玉柴国荣谢慧松陈效科黄竹杭张廷安李春满李少丹刘大庆许小冬
米靖刘卫军杨斌胜王卫星唐建军
张瑛秋黄俊亚马鸿韬樊铭温宇红
李士英马学智吕韶钧武冬胡晓飞
矫玮王安利王正珍高颀
2.上海体育学院:中国大学体育学科10强高校。

国家一级体育学科博士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6个,拥有体育学下属全部四个二级学科博士授予权的高校。

有国家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1987年开始招收体育博士生,1994年获批运动人体科学博士学位授予权,1996年获批民族传统体育学博士学位授予权。

2000年获批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学位授予权。

现有博士生导师近55位。

吴瑛吴贻刚龚波平杰毛丽娟张庆文吴雪萍丁海勇韩冬唐炎王德新朱志强刘兴舒盛芳
赵光圣姜传银郭玉成朱东王晓刘静庄洁胡敏胡敏赵杰修刘宇虞丽娟陈佩杰邹王茹伊木清张日辉刘宇闾坚强张胜年周成林张忠任杰张林刘东锋刘兵曹可强李海黄海燕缪佳郭修龚正伟郑国华郑家鲲刘新民邹军黄强民徐昕娄淑杰
3.华东师范大学: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中国大学体育学科10强高校。

1993年开始培养运动人体科学博士生,2005年晋升一级体育学科博士点,目前4个博士点都有。

现有朱伟强汪晓赞王树明董翠香杨剑孙辉尹小俭季浏戴跃丁树哲徐波卢健李世昌孙友平阎智力周新华张洪潭17位博士生导师。

4.武汉体育学院:中国大学体育学科10强高校,三个国家特色专业,国家精品课程三门,2007年设立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点,2011年晋升国家一级体育学科博士点。

目前四个博士点都有,现有张德胜雷选沛万晓红黄莉陈林祥陈宁杨翼漆昌柱吕万钢邹克宁钟亚平石爱桥郑伟涛罗跃嘉徐霞刘志云王岗白晋湘易名农等20位博士生导师
5.华南师范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中国大学体育学科10强高校。

2001年开始培养体育人文社会学博士研究生,2003年开始培养运动人体科学博士生,2005年晋升国家一级体育学科博士点,目前四个博士点都有,现有李佐惠陈琦王松涛程大力李毅钧黄宽柔徐晓阳刘承宜谭华肖国强陆作生邓星华谭健湘郝选明崔颖波胡晓明周爱光杨文轩杨湘波等近20位博士
生导师。

6.北京师范大学: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中国大学体育学科10强高校。

2004年设立体育人文社会学博士点,2011年晋升国家一级体育学科博士授予权。

现有体育教育训练学、运动人体科学3个博士点,现有毛振明殷恒婵乔德才杨国庆张建华郎健姚明焰姜桂萍高荣孙璞张吾龙乔德才刘晓莉纪仲秋14位博士生导师。

7.苏州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中国大学体育学科10强高校。

2007年开始培养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生,2011年晋升国家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

现有民族传统体育学、运动人体科学3个博士点,现有王家宏邰崇喜熊焰张林王国祥陆阿明罗时铭李龙王岗9位博士生导师。

8.华中师范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中国大学体育学科10强高校,2007年开始培养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生,2011年晋升国家一级体育学科博士授予权,2013年增设体育人文社会学、民族传统体育学博士点,现有王健郭敏王斌黄爱峰翟林刘卫民王长生刁在箴李庆有9位博士生导师。

9.天津体育学院:中国大学体育学科10强高校,2003年开始联合培养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体育学为国家一级学科,现有国家精品课程四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两门。

2013年获批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三个博士学位授予权,现有王健张勇刘健康刘善云张欣刘志云李明姚家新吉承恕孙延林肖作鹏黄力平吉力立刘展等15位博士生导师。

10.福建师范大学:中国大学体育学科10高校,2001设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点,2011年晋升国家一级体育学科博士授予权。

2007年增设运动人体科学博士点,现有黄汉升陈海春范毅方吴燕丹林向阳方千华于振峰张铁黎8位博士生导师
11.东北师范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2004年开始培养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生,2011年晋升国家一级体育学科博士授予权,另有有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两个二级学科博士点。

目前有姜立嘉张强陈刚孙建华方志军张守伟柴娇何劲鹏张晓义刘云发10位博士生导师。

12.南京师范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2007年开始培养体育人文社会学博士生,2011年晋升国家一级体育学科博士授予权。

2013年增设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点,目前有阿英嘎程传银史曙光汤卫东王庆军王竹影周学荣7位博士生导师。

13.湖南师范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2007年设立体育人文社会学博士点,2011年晋升国家一级体育学科博士授予权,现有金育强李艳翎汤长发郑澜马卫平周建社张继生罗湘林陈嘉勤9位博士生导师。

14.成都体育学院:2013年设立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教育训练学、运动人体科学3个博士点。

体育学科为国家一级体育学科博士授予权。

目前有王广虎刘建和刘青陈伟舒为平袁琼嘉何颖蓝肇熙潘晓非周继和程林林柳伯力11位博士生导师。

15.清华大学;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2004年设立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点,2011年晋升国家一级体育学科博士授予权。

现有仇军王培勇李庆张冰乔凤杰5位博士生导师
16.浙江大学: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2004年设立体育人文社会学博士点,2011年晋升国家一级体育学科博士授予权,目前有丛湖平王健林小美3位博士生导师。

17.山西大学:2004年设立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点,2011年晋升国家一级体育学科博士授予权,目前有李建英李金龙石岩3位博士生导师。

18.河南大学:2007年设立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点,目前有杨军张大超栗胜夫杨改生洪浩王崇喜6位博士生导师。

19.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开始培养体育人文社会学博士生,设有国家高等特色专业1门,国家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

目前有曹莉刘一民等3位博士生导师。

20.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设立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点。

目前有刘建国赵焕斌何玉秀刘志红4位博士生导师。

21. 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设立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点。

目前有林华苏艳红何敏学金成吉4位博士生导师。

22.山东大学: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设体育学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

目前有孙晋海尹向仁2位博士生导师。

23.首都体育学院:2012年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要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单位,2013年起招收“青少年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专业博士生。

目前有钟秉枢王凯珍骆秉全3位博士生导师。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