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怀古诗专题练习
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咏史怀古诗--2022届高考语文专项训练
![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咏史怀古诗--2022届高考语文专项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926b9245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c3.png)
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咏史怀古诗一、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桂枝香·金陵怀古①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②荣辱。
六朝旧事如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释】①本词写于作者出任江宁知府之时。
金陵系六朝古都,从公元222 年东吴在此建都起,东晋、宋、齐、梁、陈亦先后在此建都。
②谩嗟:徒然感叹。
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临送目”领起上片写景,“故国”点题,为下片的怀古伏笔;“晚秋”点明时节,“天气初肃”为写景抒怀奠定基调。
B.“似”、“如” 二字运用比喻的手法,“彩舟”、“星河”色彩对比鲜明,“云淡”、“鹭起”动静相生,由远而近,描绘了一幅肃爽的金陵晚秋图景。
C.下片由上片的写景转入怀古,以陈后主奢靡颓唐以致国家灭亡为例,引发出对六朝兴亡的感慨之情。
D.本词立意新颖,直抒胸臆,境界开阔,风格高峻,《古今词话评价》为:“金陵怀古,诸公寄调《桂枝香》者三十余家,惟王介甫为绝唱。
”【答案】1.整首词采用借古讽今的手法,表达了作者悲愤交织的情感。
①通过追思六朝皆因竟逐繁华而相继覆亡的史实,引发出作者对六朝兴亡的悲伤感慨之情;②化用杜牧《泊秦淮》中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典故,表达对于人们遗忘六朝亡国的惨痛教训愤慨之情;③流露了对北宋王朝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的不满之情,委婉劝告宋统治者励精图治,莫蹈六朝灭亡覆辙。
【解析】词的上片描写词人登高所观的肃爽壮丽之景,体现出古都的壮美风貌;词的下片写词人登高所感,“念往昔”笔锋一转,切入怀古的主旨。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词人发六朝兴亡的感慨,突出门外楼头的旧事,其实是借古伤今;“于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从后人感怀的角度,把感叹的深度和力度推向极致;“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咏史怀古类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咏史怀古类](https://img.taocdn.com/s3/m/c30af2ca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0a.png)
古代诗歌阅读:咏史怀古类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南乡子王安石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
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
晋代衣冠成古丘。
绕水恣行游,上尽层城更上楼。
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
槛外长江空自流。
【注】这首词是王安石晚年罢居金陵时所作。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两句盛赞金陵的繁华,“自古”点明作为帝都时间之久,“佳气”指帝王之气。
B.上片末句借用李白诗句,描摹晋代贵族化为荒冢古丘的情形,饱含历史的沧桑感。
C.“恣行”即随意走动,写出诗人的悠闲自在。
“回头”一语双关,既实写也有暗指。
D.全词上片以时间为主线,侧重咏史怀古;下片以空间为主线,侧重写登高所见所思。
2.本词与《桂枝香》均为金陵怀古之作,请分析两首词的怀古之情有何不同。
附: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登临送目。
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
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题武关①杜牧碧溪留我武关东,一笑怀王迹自穷。
郑袖②娇娆酣似醉,屈原憔悴去如蓬。
山樯谷堑依然在,弱吐强吞尽已空。
今日圣神家四海③,戍旗长卷夕阳中。
【注释】①诗作于开成四年(839)。
当时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大唐王朝危在旦夕。
武关:在今陕西省丹凤县东南,楚怀王在此为秦伏兵所执,客死秦国。
②郑袖:楚怀王的宠姬,善歌舞,她受张仪指使日夜劝说怀王亲秦绝齐。
③圣神:天子英明神武。
家四海:统一天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开门见山,点明了题咏地点。
诗人被碧溪的秀丽景色所吸引,不由久久驻足停留,瞻眺武关,凭吊历史。
B.颔联通过郑袖被宠的“娇娆”媚态反衬出屈原遭流放的“憔悴”情状,由此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慨。
C.颈联抒发诗人的感喟,眼前高耸的山峰、险扼的山谷历历在目,弱肉强食、诸侯争雄的局面却都已成空。
咏史怀古练习和答案
![咏史怀古练习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f570a88b9d528ea81c7792c.png)
2、阅读下面两首同题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幻灯展示)
《台城》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台城》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②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注释】①台城: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
②结绮临春:陈后主营造的两
座
楼阁。
③韦庄:晚唐著名诗人。
(1)这两首怀古诗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感慨?
(2)这两首诗所用的主要艺术手法各有特色,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2、(1)答:吊古伤今。
(昔盛今衰,物是人非)(2)韦庄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通过阴雨、江草、鸟鸣、柳阴等景物,渲染出一幅凄清而令人伤感的画面。
或:通篇侧面
烘托,以自然景物的“无情”反衬人的无限伤痛与感慨。
刘禹锡诗:重在对比,前两句回忆昔日的繁华,后两句写今日的荒凉及缘由。
咏史怀古诗练习
![咏史怀古诗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674feecabb4cf7ec4afed08e.png)
咏史怀古诗专项练习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苏武庙温庭筠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芒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①,去时冠剑是丁年②。
茂陵不见封侯印③,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
甲以居神,乙以自居。
”“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
②丁年,壮年。
③茂陵:汉武帝的陵墓;封侯: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他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问:这是一首吊古诗,是诗人瞻仰苏武庙时所写。
诗人见到了些什么?想到了些什么?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1、2题。
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1)请联系全词主旨阐述最后一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的深刻含义。
(2)综合分析《桂枝香·金陵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三首怀古词作,请简要概括怀古题材词的一般特点。
3.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2007江西)金陵晚望金陵图高蟾韦庄曾伴浮云归晚翠,谁谓伤心画不成?犹陪落日泛秋声。
画人心逐世人情。
世间无限丹青手,君看六幅南朝事,一片伤心画不成。
老木寒云满古城。
(注)高蟾、韦庄,均为晚唐诗人。
(1)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伤心”,诗人为什么伤心?答:(2)两位诗人一位说“一片伤心画不成”,一位说“谁谓伤心画不成”。
请结合诗歌对此作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这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西施罗隐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西施滩崔道融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
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
高考语文一轮备考专项练古代诗歌阅读—咏史怀古诗歌
![高考语文一轮备考专项练古代诗歌阅读—咏史怀古诗歌](https://img.taocdn.com/s3/m/3951d5ba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b5.png)
古代诗歌阅读—咏史怀古诗歌专项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再和明妃曲欧阳修汉宫有佳人,天子初未识。
一朝随汉使,远嫁单于国。
绝色天下无,一失难再得。
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汉计诚已拙,女色难自夸。
明妃去时泪,洒向枝上花。
狂风日暮起,飘泊落谁家?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春风当自嗟!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两句“汉宫有佳人”而“天子初未识”,揭示出“佳人”与“未识”之间的矛盾,为悲剧的结局做了铺垫。
B.“绝色天下无”,用汉元帝的赞叹口吻写出其“重色”的心态。
因“难再得”而“杀画工”,就是这种心态导致的。
C.“明妃去时泪”以下各句,就“花”和“泪”渲染悲剧气氛,暗示明妃辞别汉宫时的痛苦心情,读来令人动容。
D.最后两句中的“春风”喻指命运遭遇:“多薄命”与“莫怨”形成因果关系,意在慨叹红颜薄命。
2.“汉计诚已拙”一句承“安能制夷狄”而来,试分析这两句的内涵。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登凤凰台①杨万里千年百尺凤凰台,送尽潮回凤不回。
白鹭北头江草合,乌衣西面杏花开。
龙蟠虎踞山川在,古往今来鼓角哀。
只有谪仙留句处,春风掌管拂蛛煤②。
【注】①相传南朝宋文帝年间,有三只凤凰,飞落在永昌里李树上,招来各种鸟类随其比翼飞翔,呈现百鸟朝凤的景象。
为庆贺和纪念此美事,永昌里改名凤凰里,并在保宁寺的山上筑台,名凤凰台。
李白曾游此地,作诗《登金陵凤凰台》。
①蛛煤:蛛网尘埃。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凤凰台”照应题目。
“潮回”句写出江水空流,凤凰不再的凄凉,与李白的“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意境相似。
B.颔联颜色、地名、方位、植物等对仗工整,写出江草萋萋、杏花开放,生机勃勃之景,写出了作者流连美景的陶醉。
C.颈联通过大跨度的时空,指出凤凰台地势雄伟险要,山川永固,王朝更迭,鼓声哀鸣,战事不断,有实有虚。
D.本诗围绕“登临”展开,咏史怀古,感叹历史沧桑,人世无常,层次分明,意蕴深长。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咏史怀古诗专练(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咏史怀古诗专练(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45626a1647d27284a735161.png)
2020年诗歌鉴赏二轮复习:咏史怀古诗专练知识回顾:1.典型特征题材特征以历史上的人、物、事为题材,咏叹史实,描写古迹常见标志标题中有“咏史”“怀古”等字样;或用古代的人、事、地、物为题内容情感怀古伤今、借古伤己、借古讽今。
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常用手法对比、用典、以小见大2.历史演变时期内容主题代表人物及作品初唐以史为鉴,咏朝代兴亡以戒当世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盛唐热望功名积极进取王维、李白、杜甫《登金陵凤凰台》《蜀相》中唐吊古伤今针砭时弊(水平最高)刘禹锡《乌衣巷》《西塞山怀古》晚唐追忆伤怀(尤为发达)李商隐、杜牧《咏史》《过华清宫绝句》宋代借古说今风格慷慨悲壮王安石、苏轼、周邦彦、辛弃疾、刘过《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综合提升练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1—2)题。
(9分)咏怀古迹①(其一)杜甫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②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注①《咏怀古迹》是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在夔州写成的。
②五溪衣服:这里指居住在五溪的少数民族。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概括了杜甫自“安史之乱”以来的生活状况。
战乱之际,诗人在东北一带流离失所,后辗转入蜀,又居无定所,四处漂泊。
B.颔联写出了三峡一带特有的风景,山势高峻,房屋依山而建,耸入云霄,似乎把日月都遮蔽了。
而当地的少数民族都居住在云雾缭绕的山中。
C.颈联追究诗人“支离”“漂泊”的起因,在咏怀之中兼含咏史之意,既是怀念古人,又是借古人庾信来咏怀。
D.尾联引入了庾信的典故,是说庾信一生中“最萧瑟”的事是命途多舛,没能少年成名,到年老了才赢得诗名。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答案1、D解析D项对尾联理解有误,尾联庾信的典故是说他长期羁留北朝,常有萧条凄凉之感,到了暮年一改诗风,由原来的绮靡变为沉郁苍劲,常发乡关之思,其忧愤之情感动“江关”,为人们所称赞。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专练】咏史怀古诗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专练】咏史怀古诗](https://img.taocdn.com/s3/m/0975027be2bd960590c677ea.png)
【古诗鉴赏专练】咏史怀古诗【经典精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西塞山怀古刘禹锡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注]西塞山,曾是东吴著名的军事要塞。
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晋武帝命王濬率水军顺江而下,讨伐东吴。
1.首联中哪两个字用得好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 “下”和“收”字用得好。
② “下”:一有符合地理形式,由上游向下游进军,符合历史事实的意思;又有西晋攻下了东吴的意思;“收”字,写出了东吴的望风披靡。
③ 益州金陵,相距遥遥,一“下”即“收”,何其速也!两字对举就渲染出一方是声势赫赫,一方是闻风丧胆。
2.本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山形依旧、寒江流淌,抒发了诗人对朝代更迭、人世变化的兴亡之感。
②对比的手法。
一“下”一“收”,一“沉”一“出”,写出了吴国的“金陵王气”在王濬大军摧枯拉朽般的攻势之下不堪一击的这一段历史。
③借用典故,怀古慨今,暗示江山一统、四海一家是历史的必然这样的主题思想。
赏析:“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这两句是对当年历史的回顾。
公元279年(西晋咸宁五年),司马炎完成统一的大业,下令伐吴。
在东起滁州西至益州的辽阔战线上,组织了数路大军,向东吴发动了全面进攻。
当时身为龙骧将军的王濬,在益州造战船,“以木为城,起楼橹,开四处门,其上皆得驰马往来”(《晋书•王濬传》),此即诗中所言之“楼船”。
船造好后的第二年,王濬带兵从益州出发,沿江东下,很快攻破金陵,接受了吴主孙皓的投降,从此东吴灭亡。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是承上联具体地写出金陵政权“黯然收”的景况和原因。
“千寻铁锁”是东吴在西塞山下江险碛要处的设防。
它包含有两层意思:一是表明孙皓政权尽管腐败,但还是不愿轻易失国,而进行拚死抵抗的;二是渲染王濬的足智多谋,英勇善战。
当时的东吴,为防御晋武帝的讨代,曾在西塞山一带筑营垒,设江防,并用铁锁链横截长江,以阻挡王濬的楼船。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含答案):主题“咏史”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含答案):主题“咏史”](https://img.taocdn.com/s3/m/b0fe5937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7e.png)
诗歌专题训练---主题“咏史”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史(其一)①李商隐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②。
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熏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注】①这首诗作于唐开成五年正月文宗去世后。
②沈约的《宋书》记载,武帝时宁州献琥珀枕,时北征需琥珀治金疮,即命捣碎分付诸将。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记载,魏惠王向齐威王夸耀他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齐威王说自己所珍贵的是贤臣,“将以照千里,岂特十二乘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纵观历史上贤明的国家,成功源于勤俭,衰败起于奢华。
B.颔联借用宋武帝献琥珀枕和和齐威王重贤臣的典故,写人才的重要性。
C.颈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人巧用“青海马”和“蜀山蛇”比喻治国人才。
D.诗人在尾联用南熏曲哭翠华的拟人手法,写国家衰败,不再有当年尧舜之风。
2.诗人在这首诗里主要想表达什么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史龚自珍金粉①东南十五州②,万重恩怨属名流。
牢盆③狎客④操全算,团扇才人⑤踞上游。
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梁谋。
田横⑥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注】①金粉:这里指景象繁华。
②十五州:泛指长江下游地区。
③牢盆:古代煮盐器具。
这里借指盐商。
④狎(xiá)客:权贵豪富豢养的亲近的清客。
⑤团扇才人:是对轻薄文人的贬称。
⑥田横:秦末群雄之一,陈胜吴广起义后,田横与田儋、田荣反秦自立,兄弟三人先后占据齐地为王。
刘邦统一天下后假意派人招抚,田横不肯归顺而自杀。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首联写当时江南的官场现状,“名流”们身居高位,既狼狈为奸,又恩怨重重。
B.颔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对“名流”们祸国殃民的罪恶和百姓遭受欺压的愤慨之情。
C.“避席”这一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士人们在文字狱的迫害下的畏惧心理。
咏史怀古诗鉴赏训练试题及答案(二)
![咏史怀古诗鉴赏训练试题及答案(二)](https://img.taocdn.com/s3/m/c353092c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60.png)
咏史怀古诗鉴赏训练试题及答案(二)9、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此诗是作者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
②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③晋代:指东晋,建都金陵。
④衣冠:指当时的名门世族。
⑤成古丘:成为一堆古墓。
结合全诗理解“总为浮云能蔽日”的意义。
结句落一“愁”字,作者“愁”什么?“总为浮云能蔽日”句使用了比喻,以“浮云”喻奸佞臣子,以“日”喻君主,“总为浮云能蔽日”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自己报国无门,十分沉痛。
诗人所写的“愁”体现的正是这种忧君忧国、怀才不展、时不我待的心情。
10、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①蜀相:指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亮。
②锦官城:古代成都的别称。
③柏森森:柏树长得高大而茂密。
③黄鹂:黄莺。
④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见诸葛亮事。
⑤两朝:指刘备、刘禅父子两朝。
⑥开济:开创基业,匡济艰危。
⑦出师未捷:诸葛亮曾五次出兵攻魏,建兴十二年(234),与魏司马懿在渭南相拒百馀日,病死于五丈原军中。
(1)写景总会渗入作者的主观感受,试分析《蜀相》诗中“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句,并说出跟意境关系最为密切的两个字。
这一句是写入祠后所见,意思是:阶前的草一到春天便是一片碧绿,年年如此,可它为谁而绿呢?隔叶的黄鹂叫得那么动听,可有谁听呢?跟意境关系最为密切的两个字是“自”“空”。
从“自”“空”二字可以看出祠中的凄凉、冷落气氛,含有感伤的意味。
(2)本诗的主旨是咏叹什么?主旨是歌颂仰慕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同时惋惜他的壮志未酬。
以古人自况。
11、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咏史怀古诗作业练习
![咏史怀古诗作业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0bd78b8a6137ee06eef91820.png)
华清宫晚唐吴融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译文华清宫外四周,飞雪压低了云头,只有宫里的雪,飘落后,旋即干透.宫内碧绿的树像碧色的帘子,相互掩映,(愈发显得好看),宫内没有人知道,外边的天气早已寒冷彻骨了。
晚唐吴融唐末诗人。
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县)人。
公元889年(唐昭宗龙纪元年)登进士第。
韦昭度讨蜀,表掌书记,累迁侍御史。
因事去官,流浪荆南,依节度使成汭。
后召为左补阙,迁中书舍人。
公元901年(天复元年),昭宗复位,融起草诏书十数篇,才思敏捷,文笔精当,为昭宗所常识,擢户部侍郎。
是年冬,朱全忠兵犯京师,昭宗逃往凤翔,融未及相从,客寓阌乡。
不久,召为翰林承旨,卒于官。
工诗能文。
其诗多流连光景之作,只有少数诗篇对唐末战乱有所反映。
辛文房评其诗“靡丽有余,而雅重不足”(《唐才子传》卷九)。
有《唐英集》。
《全唐诗》编录其诗四卷。
华清宫是与唐玄宗、杨贵妃的名字密切相联。
如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它选取杨贵妃看到贡品荔枝来到骊山之下时心情欢悦的角度,揭露了统治阶级为一己私利而不恤民生疾苦的罪恶。
吴融的这首《华清宫》在主题思想和表现手法上与杜牧诗有某些类似之处,以小显大,通过华清宫中的细枝末节来揭露荒淫无道的唐玄宗和杨玉环的奢侈生活所加于人民的苦难,但所创造的意境,却独具一格。
首句“四郊飞雪暗云端”,侧重写华清宫外的大雪。
一个“飞”字具有动态的美感,绘出了离宫禁城四郊朔风呼啸,雪花飞舞的景色;一个“暗”字,从色彩的角度写出大雪排空而至的威势,由视觉感受勾出触觉感受,令人极易从诗歌画面中领略到宫外刺骨的寒意,给人一种凛冽感。
次句“惟此宫中落旋干”,笔锋由宫外转入宫内,一个“惟”字限制了雪落的特殊范围,一个“旋”字,从时间的角度传神地写出了雪落宫苑迅速融化、消失的情景,含蓄地写出了宫中之暖,与首句成为对照。
咏史怀古诗专题练习
![咏史怀古诗专题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47795ad8011ca300a6c390fe.png)
咏史怀古诗专题练习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 . 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4 分)(2). “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 分)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07年湖北卷)华清宫吴融四郊飞雪暗云端, 唯此宫中落旋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 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李约君王游乐万机轻, 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 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4 分)(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 分)3.(2011 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面问题。
春日秦国怀古周朴①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
萦纡:旋绕曲折。
(1).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 分)(2)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试作简要分析。
(4 分) 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台城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
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5.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金谷园杜? 牧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PPT《怀古咏史诗》专项练习(含答案)中考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技巧系列指
![PPT《怀古咏史诗》专项练习(含答案)中考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技巧系列指](https://img.taocdn.com/s3/m/b06cd237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e7.png)
怀 古 伤 今
古代诗人的主流是寒士,济天 下拯黎民的念头使他们更多关注在国 家பைடு நூலகம்治、社会生活上。
诗人们常借写古迹、古事来表达 对现实的关切、热情、不满、警戒。
怀古伤今
怀古尽管触点在古,但实际上表现了对现实的强烈关 注。
现实不合理想模式的时候就是怀古最有理由的时候。 根据古迹或古事的现状可分以下几类:
中考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技巧系列指导
怀古咏史诗
专项练习(含答案)
怀古咏史诗
怀古咏史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 人物或事件的是非,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 ,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 的共鸣,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达到感慨兴衰、寄托 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昔 盛 今 衰 型
诗人借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 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 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 桑田,人生多变。
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含而 不露;以“野草花”、“夕阳斜”涂抹背 景,美而不俗。
语虽极浅,味却无限。
物是人非型
昔日的风景依旧,只是朱颜已改。物是 人非给人带来幻梦似的感觉,不由得让人做 冷静的思考。
鉴赏咏史诗三步曲
①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弄清史实) ②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 ?
诗人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体悟感情) ③这种态度运用什么方法表达 (分析技巧)
怀 人 伤 己
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 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 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
具体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怀 人 伤 己
借 古 讽 今
如唐代杜牧的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题专练之咏史怀古诗(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题专练之咏史怀古诗(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4fb2964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d9.png)
诗歌鉴赏题专练之咏史怀古诗一、概念怀古咏史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相结合,通过对历史事件的陈述、历史人物的议论、历史陈迹的描绘,讽刺当朝统治的黑暗,或抒发个人的沧桑之感,有怀古惜今、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借古伤今的作用。
二、常识:常见标题标题中往往有咏史、怀古、登某古迹有怀、古迹、古人名等字眼常见意象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
发生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淮水。
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乌衣巷、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
特定的历史朝代(时期):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后蜀等。
其他:吴钩、《后庭花》常见情感针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看法。
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或惋惜之情;类比古人,寄托伤感或哀思。
借论古之得失,托古讽今,忧国忧民常用技法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对比手法,描写眼前衰败、荒凉的景象,与历史上的繁华兴盛形成鲜明的对比。
化用典故,借典故寄托自己的感伤或对国事的讽喻。
衬托,作者往往临古迹而抒怀,以悲景衬悲情语文特点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三、专题练习:(一)阅读古诗,完成小题。
夜泊牛渚怀古(唐)李白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注解】谢将军:东晋谢尚,今河南太康县人,官镇西将军,镇守牛渚时,秋夜泛舟赏月,适袁宏在运租船中诵己作《咏史》诗,音辞都很好,遂大加赞赏,邀其前来,谈到天明。
袁从此名声大振,后官至东阳太守。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一首五言诗,也是一首怀古诗,不讲究对仗,信笔写来,妙笔天成。
写景疏朗有致,抒情含蓄不露。
B.首联直接点明“牛渚夜泊”之景,诗人文笔大气,将广阔的天空与浩瀚的西江融为一体,境界空阔、渺远。
C.颔联由“望”到“忆”,引发诗人由古及今的联想;“空”字指出不得志的处境,暗示诗人怀才不遇的惆怅。
D.颈联抒发不遇知音的感慨。
高考语文一轮备考专项练古代诗歌阅读_咏史怀古诗歌
![高考语文一轮备考专项练古代诗歌阅读_咏史怀古诗歌](https://img.taocdn.com/s3/m/937f3630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09.png)
古代诗歌阅读—咏史怀古诗歌专项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再和明妃曲欧阳修汉宫有佳人,天子初未识。
一朝随汉使,远嫁单于国。
绝色天下无,一失难再得。
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汉计诚已拙,女色难自夸。
明妃去时泪,洒向枝上花。
狂风日暮起,飘泊落谁家?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春风当自嗟!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两句“汉宫有佳人”而“天子初未识”,揭示出“佳人”与“未识”之间的矛盾,为悲剧的结局做了铺垫。
B.“绝色天下无”,用汉元帝的赞叹口吻写出其“重色”的心态。
因“难再得”而“杀画工”,就是这种心态导致的。
C.“明妃去时泪”以下各句,就“花”和“泪”渲染悲剧气氛,暗示明妃辞别汉宫时的痛苦心情,读来令人动容。
D.最后两句中的“春风”喻指命运遭遇:“多薄命”与“莫怨”形成因果关系,意在慨叹红颜薄命。
2.“汉计诚已拙”一句承“安能制夷狄”而来,试分析这两句的内涵。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登凤凰台①杨万里千年百尺凤凰台,送尽潮回凤不回。
白鹭北头江草合,乌衣西面杏花开。
龙蟠虎踞山川在,古往今来鼓角哀。
只有谪仙留句处,春风掌管拂蛛煤②。
【注】①相传南朝宋文帝年间,有三只凤凰,飞落在永昌里李树上,招来各种鸟类随其比翼飞翔,呈现百鸟朝凤的景象。
为庆贺和纪念此美事,永昌里改名凤凰里,并在保宁寺的山上筑台,名凤凰台。
李白曾游此地,作诗《登金陵凤凰台》。
①蛛煤:蛛网尘埃。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凤凰台”照应题目。
“潮回”句写出江水空流,凤凰不再的凄凉,与李白的“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意境相似。
B.颔联颜色、地名、方位、植物等对仗工整,写出江草萋萋、杏花开放,生机勃勃之景,写出了作者流连美景的陶醉。
C.颈联通过大跨度的时空,指出凤凰台地势雄伟险要,山川永固,王朝更迭,鼓声哀鸣,战事不断,有实有虚。
D.本诗围绕“登临”展开,咏史怀古,感叹历史沧桑,人世无常,层次分明,意蕴深长。
高中咏史怀古诗试题及答案
![高中咏史怀古诗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06a8785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16.png)
高中咏史怀古诗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首诗不是咏史怀古诗?A. 李白《将进酒》B. 杜甫《登高》C.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D. 王之涣《登鹳雀楼》2.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哪位诗人之口?A. 李白B. 杜甫C. 王之涣D. 辛弃疾3.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哪位诗人对友人的祝愿?A. 李白B. 杜甫C. 苏轼D. 王之涣二、填空题4. 请填写《将进酒》中的名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____,____。
”5. 《登高》是杜甫在什么情况下创作的?____。
6.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东风夜放花千树”下一句是____。
三、简答题7. 请简述《登鹳雀楼》的创作背景和主题。
8. 李白的《将进酒》中,诗人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态度?四、论述题9. 论述《登高》一诗中,杜甫如何通过景物描写表达自己的情感。
10. 请结合辛弃疾的生平,分析《青玉案·元夕》中所蕴含的深层含义。
答案:一、选择题1. 答案:D. 王之涣《登鹳雀楼》2. 答案:B. 杜甫3. 答案:C. 苏轼二、填空题4. 答案:“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5. 答案:杜甫在安史之乱后,流寓四川,登高望远,感慨万千。
6. 答案:“更吹落、星如雨。
”三、简答题7. 答案:《登鹳雀楼》是王之涣在唐代创作的,表达了诗人登高望远,抒发壮志未酬的感慨。
8. 答案:《将进酒》中,李白表达了一种及时行乐、豪放不羁的人生态度。
四、论述题9. 答案:在《登高》中,杜甫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如“无边落木萧萧下”,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个人孤独的感慨。
10. 答案:《青玉案·元夕》中,辛弃疾通过对节日的描写,反映了自己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和个人壮志未酬的无奈。
结束语:通过以上试题及答案,我们不仅复习了咏史怀古诗的相关知识,还深入理解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希望同学们能够从中获得启发,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古典诗歌的魅力。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咏史怀古类古代诗歌阅读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咏史怀古类古代诗歌阅读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c77c499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4e.png)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咏史怀古类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习题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1.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是_____________,从题材上看都是__________。
2.这两首诗对项羽评价的角度并不一样,结合诗句分析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_______·咏鹰(清)陈维崧①寒山几堵②,风低③削碎中原路。
秋空一碧无今古。
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
老来猛气还轩举④。
人间多少闲狐兔。
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释】①陈维崧:清代词人、骈文作家,身世飘零,游食四方。
①堵:座,这里指山。
①风低:写鹰乘风低掠。
①轩举:意气飞扬。
3.请为这首词选择恰当的词牌名()A.沁园春B.声声慢C.水调歌头D.醉落魄4.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寒山几堵”是背景,既写出秋山之肃杀,又以夸张突出山峦之高峻。
B.“秋空一碧无今古”起着为前二句拉宽气势、扩大氛围的作用。
C.“醉袒貂裘”引出酒醉想起鹰逐兽的地方,富有豪迈雄放又颇多洒脱的神态。
D.“略记”一句是结上片,启承下片,由“鹰”化入人的镜头,即由物转为“我”。
5.结合全词,分析“人间多少闲狐兔。
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两句中,作者是如何表达情感的?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正宫】醉太平(元)曾瑞相邀士夫,笑引奚奴。
涌金门外过西湖,写新诗吊古。
苏堤堤上寻芳树,断桥桥畔沽醽醁,孤山山下醉林逋。
洒梨花暮雨。
柳梢青·西湖水月光中,烟霞影里,涌出楼台。
空外笙箫,云间笑语,人在蓬莱。
天香暗逐风回。
正十里、荷花盛开。
买个扁舟,山南游遍,山北归来。
6.“醉太平”是________;“柳梢青”是________。
7.比较这两篇,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游程相同,但游览西湖方式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咏史怀古诗专题练习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 .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4分)(2). “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07年湖北卷)华清宫吴融四郊飞雪暗云端,唯此宫中落旋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李约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4分)(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3.(2011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面问题。
春日秦国怀古周朴①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
萦纡:旋绕曲折。
(1).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2)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试作简要分析。
(4分)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台城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
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5.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金谷园杜? 牧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注释】①金谷园:晋代石崇的别墅名,故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的金谷涧中。
②坠楼人:指石崇的爱妾绿珠。
孙秀要抢夺绿珠,石崇不答应。
孙秀就假传圣旨,要逮捕石崇,绿珠跳楼自杀。
(1)诗人描绘的金谷园遗址有何特点?抒发了怎样的情思?(4分)(2)诗人在景物描写中最主要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举例加以分析、说明,并说出它的作用。
(4分)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①三年谪宦此栖迟②,万古惟留楚客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思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注:①作者因遭诬陷被贬瞳州司马,本诗写于赴任途中。
诗人因公务南至湘中,瞻仰贾谊故宅写下此诗;此前,才华横溢的诗人曾因“刚而犯上”被贬。
②栖迟:淹留。
③楚客:指贾谊。
贾谊曾被汉文帝重用,后被疏远,任长沙王太傅。
(1)颔联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分)(2)这首诗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4分)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汴河怀古皮日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注:水殿龙舟: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后出游的船,他自己乘坐的称船“龙舟”,高四层,还有高三层的“水殿”九艘。
(1)本诗第二句中“至今”和“千里”两词的用意是什么(2)诗人对隋炀帝修汴河这一历史事件持何种态度?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8.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蜀先主庙刘禹锡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①。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③。
注:①五铢钱:汉武帝元狩五年铸行的一种钱币。
后来王莽将它罢废,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又恢复。
②典出《汉晋春秋》:“司马文王(昭)与禅宴,为之作故蜀伎。
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
”(1)作者在尾联使用的典故有什么含义(2)全诗除了使用典故之外,还用什么手法阐明了什么道理?9.阅读下面二首怀古咏史诗,完成以下题目。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咏史·赤壁胡曾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
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
(1)两首诗吟咏的都是三国时候赤壁之战的历史,而两位作者对“周郎”的态度并非一致,其中区别何在(2)杜牧诗前两句写了什么与胡曾诗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10.阅读下面二首怀古咏史诗,完成以下题目。
过华清宫绝句杜牧[甲]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乙]新丰绿树起黄埃②,数骑渔阳探使回③。
霓裳一曲千峰上④,舞破中原始下来。
注:①华清宫:建在骊山上(今陕西临溪县南)的唐代行宫,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游乐之地。
②新丰:唐县名,在陕西临津东北,离华清宫不远。
⑧渔阳:唐郡名,是范阳节度使所统辖的八个郡之一。
唐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这里用渔阳指代安禄山反叛之地。
④霓裳一曲:《霓裳羽衣曲》,唐代着名舞曲。
(1)?两首诗均有炼字精确而语义深沉的特点,试分析第一首的“笑”字和第二首的“破”字有何深意。
(2)“无人知是荔枝来”中的“无人知”三字曲折地表达作者的感情,试作分析。
参考答案:一、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2分);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2分)2.比喻。
(2分)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2分)【解析】(1)颔联“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抓住关键词“吴宫、晋代”,可知写的是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时的情况。
颈联“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抓住关键词“山、青天、水、白鹭洲”可知写的是南京的自然景色。
前一句是昔,后一句是今,目的显而易见,古今对比,抒发作者古今兴亡盛衰之感。
(2)结合作者经历及诗歌内容,可以推知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浮云”比成那些蒙蔽君王的奸邪小人,遮住了自己望长安,自己不得见长安,自然不会被统治者所重用。
二、【参考答案】(1)两首诗都应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2分)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血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成阴,温暖如春。
(1分)第二首今昔(或时间):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
(1分)(2)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
(2分)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的兴衰。
(2分)(意思答对即可。
)三、【参考答案】1.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
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2.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③写哀景抒哀情。
诗歌简析:这是一首怀古诗,首句统摄全篇点明作者的情感极其哀愁,这哀愁是由荒郊中看到的景色引起的:泾水弯弯曲曲靠在遥远的村子旁边;因为过多的放牧牛马,春天的草已经看不到多少了;原野上的田地没有人耕种,只有秦朝时的古碑还在,还能证明这里曾经的兴盛;天色已晚,云彩与积雪一道围绕在苍山上,几缕炊烟伴着残阳,绿树显得格外昏暗,行客之路尽是黄沙。
看到这荒凉的景色,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再回想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诗歌用了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手法,借泾水、春草、古碑、苍山、残阳、绿树、黄沙等凄凉败落的景物,表达了自己的怀古伤今之情。
在情景处理上,用极富特征的荒凉景物抒发了对唐王朝国势日衰的悲叹。
颈联采用拟人,写景细致入微。
四、【参考答案】①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
(答出“六朝如梦鸟空啼”,而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这种物是人非的对比关系,表述流畅连即可。
)②同意。
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
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
(答出诗人怀古伤今的晚唐情结,表述流畅连贯即可。
)五、【参考答案】1.描绘出一种苍凉、凄迷的境界,抒发了物是人非的怀古幽思。
2.采用拟人修辞手法,如“无情”的流水,“自春”的草,啼鸟的“怨”等。
既反衬出诗人的多情──对“繁华事散”的不尽感慨,还抒发了对“繁华事散”产生无穷的感伤。
【解题指要】拟人修辞手法容易回答,关键在于怎样发挥,在发挥时应抓住“繁华事散”这四个字,因为这是诗眼。
刘熙载说:“眼乃神光所聚”,“前前后后,无不待眼光照耀”,就是说鉴赏时必须透过诗眼,窥视诗人神府。
六、参考答案(1)颔联通过对“人去后”、“日斜时”的“秋草”、“寒林”等景物的描写,渲染了长沙贾谊故宅的萧条、冷落、寂寥的氛围,烘托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为下文抒发感慨做铺垫。
(2)本诗借古伤今,借贾谊被逐长沙之事,表现自己无罪被贬的悲愤和痛苦,对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健行了强烈的控诉。
七、【参考答案】1.从时间之久和地域之阔评说大运河影响之长远、作用之重大。
2.诗人从客观角度肯定了大运河的功劳(从这首诗的第一、二句可看出。
),后面两句通过假设的方式表明对隋炀帝的否定。
(分析:三四句的意思是说如果没有这种荒奢享乐的事情,那么把修浚运河与大禹疏河治水的功德相提并论,也是不过分的。
这个假设尖锐地指出了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出发点是为自己的荒唐享乐,与大禹艰辛劳累为民造福不可同日而语。
)八、1.写刘禅不惜祖业,只求享乐而毫无廉耻,进一步揭示蜀国败亡的原因。
?2.全诗先写蜀之盛,后写蜀之衰,在鲜明的对比中道出了古今兴亡的深刻教训:人才得失是大业成败的关键,善于择相使刘备开创大业,短于教子却葬送了基业。
也可回答为:该诗不仅用盛衰对比,还以刘备长于任贤择相和短于教子对比,说明创业难,守成更难。
(解析:古代怀古咏史诗大致有倾向于感性和倾向于理性之细别,前者通过一些氛围情调的渲染,感叹前朝,发思古之幽情;后者则通过认真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以为后世之借鉴。
这首诗属于后者,作者用意在于揭示刘备基业丧失的原因(短于教子)本可避免。
)九、【参考答案】1.杜诗慨叹周瑜侥幸成功,胡诗赞美了年轻统帅周瑜的功绩。
解析:杜诗中的三四两句总结了历史的教训。
字面上是讲二乔,实际上是说这一战争关系到东吴的安危,幸而成功,否则家国难保。
而胡诗则是称颂周瑜巧用火攻大破敌人的智慧。
2.杜牧诗开头描写发现旧日武器,磨洗辨认朝代的场景,引起人们冷静的历史沉思。
胡曾诗却是直接陈述历史,表达对英雄的热情赞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