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考研遥感概论名词解释总结

合集下载

遥感名词解释

遥感名词解释

遥感的特点:1大面积的同步观测:遥感平台越高,视角越宽广,可以同步探测到地面范围就越大,容易发现地球上一些重要目标物空间分布的宏观规律。

2实效性:可以在短时间内对同一地区进行重复探测,发现地球上许多物体的动态变化。

3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遥感获得的地物电磁波特性综合地反映了地球上许多自然,人文信息,同时考虑到新的传感器和信息记录都可向下兼容。

4经济性: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5局限性:电磁波谱段利用不充分,显示特征不确切,空间上离散化,时间上不连续,地面调查不完整。

总之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能利用的电磁波谱段越来越多,成像的空间分辨率也越来越高其感测的目标更广。

遥感影像变形的原因1、遥感器的内部畸变:由遥感器结构引起的畸变2、遥感平台位置和运动状态变化的影像:航高、航速、俯仰、翻滚、偏航3、地形起伏的影响:产生像点位移4、地球表面曲率的影响:像点位置的移动;像元对应于地面宽度不等,距离下点愈远畸变愈大,对应地面长度越长。

5、大气折射的影响:产生像点位移6、地球自转的影响:产生影像偏离遥感数字图像增强1)对比度变换:通过改变图像像元的亮度值来改变图像像元的对比度,从而改善图像质量的处理方法。

因为亮度值是辐射强度的反映,所以也称之为辐射增强对比度扩展的辐射增强:通过单个像元的运算从整体上改善图像的质量常用的方法是:对比度线性变换和非线性变换。

2)空间滤波:以重点突出图像上的某些特征为目的的采用空间域中的邻域处理方法。

属于几何增强处理,主要包括平滑和锐化。

3)彩色变换:不同的彩色变换可大大增强图像的可读性,常用的三种彩色变换方法:1、单波段彩色变换;2、多波段彩色变换;3、HIS变换单波段彩色变换(密度分割):单波段黑白遥感图像按亮度分层,对每层赋予不同的色彩,使之成为一幅彩色图像。

即按图像的密度进行分层,每一层所包含的亮度值范围可以不同。

多波段彩色变换:加色法彩色合成原理——选择遥感影像的某三个波段——分别赋予红、绿蓝三种原色——合成彩色影像。

遥感名词解释

遥感名词解释

遥感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遥感:遥感即遥远感知,是在不直接接触的情况下,对目标或自然现象远距离探测和感知的一种技术.一般指的是电磁波遥感.p12.电磁波:根据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变化的电场能够在它的周围引起变化的磁场,这个变化的磁场又在较远的区域内引起新的变化电场,并在更远的区域内引起新的变化磁场.这种变化的电场和磁场交替产生,以有限的速度由近及远在空间内传播的过程称为电磁波.p13.干涉:有两个(或以上)频率、震动方向相同,相位相同或相差恒定的电磁波在空间叠加时合成的波振幅为各个波的振幅矢量和。

因此会出现交叉区域某些地方震动加强,某些地方震动减弱或完全抵消的现象成为干涉。

P24.衍射:光通过有限大小的障碍物时偏离直线路径的现象成为光的衍射。

P25.电磁波谱:不同电磁波由不同波源产生,如果按照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按递增或递减的顺序就能得到电磁波谱图p26.绝对黑体(黑体):如果物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则这个物体是绝对黑体。

P47. 基尔霍夫定律:任何物体的单色辐出度和单色吸收之比,等于同一温度绝对黑体的单色辐出度。

8. 太阳常数:太阳常数指不受大气影响,在距离太阳的一个天文单位内垂直于太阳辐射方向上,单位面积黑体所接受的太阳辐射能量。

P69. 太阳光谱辐照度:指投射到单位面积上的太阳辐射通量密度,该值随波长不同而异。

10. 散射: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小微粒而使传播方向发生改变,并向各个方向散开,称为散射。

P1011. 米氏(Mie)散射:如果介质中不均匀颗粒与入射波长同数量级,发生米氏散射。

P1012. 瑞利散射:介质中不均匀颗粒直径a远小于电磁波波长,发生瑞利散射。

P1013. 无选择性散射(均匀散射):当微粒的直径比辐射波长大得多时所发生的散射。

符合无选择性散射条件的波段中,任何波段的散射强度相同。

P1014. 大气屏障:遥感所能使用的电磁波是有限的,有些大气中电磁波通过率很小,甚至完全无法透过电磁波,称为大气屏障。

遥感名词解释30个

遥感名词解释30个

1.遥感遥感即遥远感知,是在不直接接触的情况下,对目标或自然现象远距离探测和感知的一种技术。

2.电磁波变化的电场和磁场交替产生,以有限的速度由近及远在空间内传播的过程称为电磁波。

3.电磁波谱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顺序排列,就能得到电磁波谱。

4.绝对黑体对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的物体。

5.绝对白体能反射所有的入射光的物体。

6.灰体大多数物体可以视为灰体。

7.大气窗口通过大气后衰减较小,透过率较高,对遥感十分有利的电磁辐射波段。

8.发射率是实际物体与同温度的黑体在相同条件下辐射功率之比。

.9.光谱反射率物体的反射辐射通量与入射辐射通量之比。

10.地物波谱特性指各种地物各自所具有的电磁波特性(发射辐射或反射辐射)。

11 MODIS波段不连续波段36个地面分辨率较低每1-2天可覆盖全球一遍。

12小卫星小卫星指目前设计质量小于500kg的小型近地轨道卫星,其空间分辨为1一3m (全色)和4-15m (多波段)。

13.成像光谱仪基本上属于多光谱扫描仪,其构造与CCD线阵列推扫式扫描仪和多光谱扫描仪相同,区别仅在于通道数多,各通道的波段宽度很窄。

14.距离分辨力是在脉冲发射的方向上,能分辨两个目标的最小距离。

15.方位分辨力是指相邻的两束脉冲之间,能分辨两个目标的最小距离。

16.几何变形是指图像.上像元在图像坐标系中的坐标与其在地图坐标系等参考坐标系统中的对应坐标之间的差异。

17.粗纠正遥感图像的粗加工处理也称为粗纠正,它仅做系统误差改正。

18.精纠正在粗加工处理的基础上采用地面控制点的方法进一步提高影像的几何精度。

19.间接法方案是从空白的输出图像阵列出发,亦按行列的顺序依次对每个输出像素点位,反求原始图像坐标中的位置。

20.最邻近像元采样法该法实质是取距离被采样点最近的已知像素元素的(n)亮度N作为采样亮度采样法最简单,辐射保真度较好,但它将造成像点在一个像素范围内的位移,其几何精度较其他两种方法差。

(完整word版)遥感概论名词解释梳理

(完整word版)遥感概论名词解释梳理

遥感概论名词解释梳理1.遥感:遥感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波的概念:波是振动在空间的传播.3。

电磁波:由振源发出的电磁振荡在空气中传播.4。

电磁波谱:按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排列,构成电磁波谱。

5.地物的光谱特性:任何地物都有自身的电磁辐射规律,如反射、发射、吸收电磁波的特性;少数还有透射电磁波的特性。

6.地物的反射率:地物对某一波段的反射能量与入射能量之比。

反射率随入射波长而变化.7.地物的反射光谱:地物的反射率随入射波长变化的规律。

8.黑体:在任何温度下,对各种波长的电磁辐射全部吸收。

9.黑体辐射:黑体的热辐射称为黑体辐射。

10.发射率:地物的辐射出射度W与同温下的黑体辐射出射度W黑的比值。

11.散射:我们把辐射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小微粒而使传播方向改变,并向各个方向散开的物理现象。

12:大气窗口:将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大气窗口的光谱段主要有13.近极轨卫星:Φ约等于90°,对地球覆盖范围广(如陆地资源卫星。

)14.赤道卫星:Φ=0°或180°,卫星轨道面与地球赤道面重合,卫星在赤道上空运行15.太阳同步卫星:卫星与太阳同步,光照角保持不变化;卫星轨道上每一点的平均太阳时保持不变。

(相同的纬度,所有点具有相同的太阳时)16.地球同步卫星:卫星绕地球运行的速度等于地球自转的速度;始终覆盖着地球表面的同一地区。

17.垂直投影:物体影像是通过相互平行的光线投影到与光线垂直的平面上。

18.中心投影:物体通过物镜中心投射到承影面上。

位于物镜两侧19.像片的比例尺:像片上两点之间的距离与地面上相应两点实际距离之比。

20.像点位移:在中心投影的像片上,由于地形起伏,引起平面上的点位在像片位置上的移动。

21.扫描成像:依靠探测元件和扫描镜对目标物以瞬间视场为单位进行的逐点、逐行取样,以得到目标地物电磁辐射特性信息,形成一定谱段的图像。

遥感概论

遥感概论

遥感概论1、遥感:广义:泛指一切无法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等的探测。

狭义:指在高空和外层空间的各种平台上,运用各种传感器获取反映地表特征的各种参数,通过传输、变换、处理、提取有用的信息,实现研究地物形状、位置、性质、变化及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的一门现代应用技术。

2、主动遥感:遥感仪器主动向目标物体发射一定波长的电磁波,然后接受目标物体反射回来的电磁波能量信息的方式。

3、被动遥感:不依靠人工辐射源,直接由遥感仪器接收目标物体自身发射或反射自然辐射源的电磁波能量信息的方式。

4、绝对黑体:如果一个物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则这个物体是绝对黑体。

绝对黑体的吸收率等于1,反射率等于0,与物体的温度和电磁波波长无关。

5、太阳常数:地球处于日地平均距离处,单位时间内,垂直于太阳射线的单位面积上,所接收到的全部太阳辐射能,其平均值为1.36×10³w/m²。

6、摄影成像:使用光学镜头成像,用感光胶片记录物体影像。

根据使用波长细分为可见光摄影、近红外摄影、多光谱摄影。

7、扫描成像:依靠探测元件和扫描镜,对目标地物以瞬时视场为单位进行逐点、逐行取样,以得到目标地物电磁辐射特征信息,形成一定谱段的图像。

8、直方图匹配:又叫直方图规定化,是指使一幅图像的直方图变成规定形状的直方图而进行的图像增强方法。

9、瞬时视场角:扫描镜在某一瞬时时间可以视为静止状态,此时接收到的目标地物的电磁波辐射限制在一个很小的角度之内,这个角度称为瞬时视场角,即扫描仪的空间分辨率。

10、雷达:是由发射机通过天线在很短时间内,向目标地物发射一束很窄的大功率电磁波脉冲,然后用一天线接收目标地物反射的回波信号而进行显示的一种传感器。

11、斯忒藩-波尔兹曼定律:绝对黑体的总辐射度与温度的4次方成正比。

定律的数学式为:M(T)=σT 4,式中σ为斯忒藩-波尔兹曼常数,σ=5.67×10-8(w·m—2·K—4),该定律说明,当绝对黑体的温度增加1倍时,其总辐射度将增加为原来的16倍。

武汉大学2013遥感考研历年真题及答案

武汉大学2013遥感考研历年真题及答案
3
总体而言,这种分类方法的效果比较好,而且计算简单,可对像元顺序扫描分类。 5、叙述遥感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参考 2009 A 卷,论述题,注意包括现状和发展趋势方面论述的方面。
2004 年武汉大学遥感学院初试真题《遥感》答案详解
一、名词解释 1、 光谱反射率 物体的反射辐射通量与入射辐射通量之比。物体的反射波谱限于紫外、可见光和近红外, 尤其是后两个波段。一个物体的反射波谱的特征主要取决于该物体与入射辐射相互作用的 波长选择 .影响地物光谱反射率变化的因素有太阳位置、传感器位置、地理位置、地形、 季节、气候变化、地面湿度变化、地物本身的变异、大气状况等。 2、 发射率 发射率ε = W′/ W ε 是一个介于 0 和 1 的数 即:发射率ε 就是实际物体与同温度的黑体在相同条件下辐射功率之比。 3、 重复周期(卫星) 重复周期指的是卫星拍摄某地后,经过 x 天将再次回到此地上空拍摄此地。 4 、 卫星姿态 卫星姿态是指卫星星体在轨道上运行所处的空间位置状态。卫星在失重的环境下飞行,如 果不对它进行控制的话,它就会偏离轨道。这种情况是绝对不允许的。卫星的姿态控制就 是控制卫星的飞行姿态,保持姿态轴的稳定,并根据需要改变姿态轴的方向。由于各种干 扰,卫星在空间的姿态角和姿态角速度往往会偏离设计值,这时就要进行控制和调整。姿 态的稳定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式:①三轴稳定。依靠姿态控制分系统使卫星偏航轴方向始 终保持与当地铅垂线方向一致,以保对地观测传感始终对准地面;②自旋稳定。卫星自转 轴对空间某点取向固定,使其姿态保持稳定;③重力梯度稳定。在地球重力场作用下,转 动物体的转轴逐渐达到平衡状态,与重力梯度方向一致,即同当地垂直线方向一致,以保 持卫星姿态的稳定。 5 、 辐射校正 辐射校正是指消除或改正遥感图像成像过程中附加在传感器输出的辐射能量中的各种噪声 的过程。是指对由于外界因素,数据获取和传输系统产生的系统的、随机的辐射失真或畸 变进行的校正,消除或改正因辐射误差而引起影像畸变的过程。 6 、 高光谱影像 高光谱遥感是高光谱分辨率遥感的简称。它是在电磁波谱的可见光,近红外,中红外和热 红外波段范围内,获取许多非常窄的光谱连续的影像数据的技术。其成像光谱仪可以收集 到上百个非常窄的光谱波段信息。高光谱影像是采用高分辨率成像光谱仪获取,波段数为 36—256 个,光谱分辨率为 5—10nm,地面分辨率为 30—1000m。目前这类卫星大多是军方 发射的,民用高光谱类卫星较少。应用:主要用于大气、海洋和陆地探测。 7 、 ERS-1 ERS-1 欧空局于 1991 年发射。携带有多种有效载荷,包括侧视合成孔径雷达(SAR)和风 向散射计等装置,由于 ERS-1(2)采用了先进的微波遥感技术来获取全天候与全天时的图 象,比起传统的光学遥感图象有着独特的优点。 8 、 Quick Bird 参考附录介绍

遥感概论知识点

遥感概论知识点

遥感概论作业院系:医学院护理系姓名:张岩学号:2011514438一、名词解释1.遥感(RS): 遥感是通过遥感器这类对电磁波敏感的仪器,在远离目标和非接触目标物体条件下探测目标地物,获取其反射、辐射或散射的电磁波信息(如电场、磁场、电磁波、地震波等信息),并进行提取、判定、加工处理、分析与应用的一门科学和技术。

2.主动遥感: 运用人工产生的特定电磁波照射目标物,再根据接收到的从目标物反射回来的电磁波特征来分析目标物的性质、特征和状态的遥感技术。

如合成孔径雷达(SAR),激光雷达遥感技术等。

3.被动遥感:运用遥感器接收来自目标物的反射和辐射电磁波谱,并根据其特征对目标物探测的遥感技术。

4.大气窗口:电磁波通过大气层较少被反射、吸收和散射的那些透射率高的波段成为大气窗口。

通常把太阳光透过大气层时透过率较高的光谱段称为大气窗口。

大气窗口的光谱段主要有:微波波段(300~1GHz/0.8~2.5cm),热红外波段(8~14um),中红外波段( 3.5~5.5um),近紫外、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0.3~1.3um,1.5~1.8um)。

5.解译(判读)标志:在遥感影像上,不同的地物有不同的特征,这些影像特征是判读识别各种地物的依据,这些都称为判读或解译标志。

解译标志包括直接和间接解译标志:【1】直接判读标志 :(1)形状(2)大小(3)颜色和色调(4)阴影(5)位置(6)结构(图案)(7)纹理(8)分辨率(9)立体外貌【2】间接判读标志(1)水系(2)地貌(3)土质(4)植被(5)气候(6)人文活动6.非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是指人们事先对分类过程不施加任何的先验知识,而仅凭数据(遥感影像地物的光谱特征的分布规律),即自然聚类的特性,进行“盲目”的分类;其分类的结果只是对不同类别达到了区分,但并不能确定类别的属性,亦即:非监督分类只能把样本区分为若干类别,而不能给出样本的描述;其类别的属性是通过分类结束后目视判读或实地调查确定的。

遥感考研名词解释大全

遥感考研名词解释大全

遥感概论名词解释梳理1.遥感:遥感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 2.波的概念:波是振动在空间的传播。

3.3.电磁波:由振源发出的电磁振荡在空气中传播。

4.4.电磁波谱:按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排列,构成电磁波谱。

5.5.地物的光谱特性:任何地物都有自身的电磁辐射规律,如反射、发射、吸收电磁波的特性;少数还有透射电磁波的特性。

6.6.地物的反射率:地物对某一波段的反射能量与入射能量之比。

反射率随入射波长而变化。

7.7.地物的反射光谱:地物的反射率随入射波长变化的规律。

8. 8.黑体:在任何温度下,对各种波长的电磁辐射全部吸收。

9. 9.黑体辐射:黑体的热辐射称为黑体辐射。

10. 10.发射率:地物的辐射出射度W 与同温下的黑体辐射出射度W 黑的比值。

11. 11.散射:我们把辐射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小微粒而使传播方向改变,并向各个方向散开的物理现象。

12. 12:大气窗口:将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大气窗口的光谱段主要有13.13.近极轨卫星:Φ约等于90°,对地球覆盖范围广(如陆地资源卫星。

.)14.14.赤道卫星:Φ=0°或180°,卫星轨道面与地球赤道面重合,卫星在赤道上空运行15.15.太阳同步卫星:卫星与太阳同步,光照角保持不变化;卫星轨道上每一点的平均太阳时保持不变。

(相同的纬度,所有点具有相同的太阳时)16.16.地球同步卫星:卫星绕地球运行的速度等于地球自转的速度;始终覆盖着地球表面的同一地区。

17. 17.垂直投影:物体影像是通过相互平行的光线投影到与光线垂直的平面上。

18. 18.中心投影:物体通过物镜中心投射到承影面上。

位于物镜两侧19.19.像片的比例尺:像片上两点之间的距离与地面上相应两点实际距离之比。

遥感概论名词解释

遥感概论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GPS:GPS是新一代以卫星为基础的电子导航系统,利用多颗低轨卫星实现全球导航定位的系统,它可以直接测定地球表面人一点的三维坐标:经度、纬度、高度。

2、遥感制图:是指以遥感所提供的信息为依据,利用遥感数据分析处理技术和现代地图的制图方法,按照地图的规定和用途(用图)需要,来完成遥感信息的制图表示和制作地图的过程。

3、系列制图:指是从同一地区同一时间内取得的遥感资料所编制的不同专业内容的专题图件。

4、城市遥感:以城市环境、生态作为主要调查研究对象的遥感工程。

5、环境遥感:利用各种遥感技术,对自然与社会环境的动态变化进行监测或做出评价与预报的统称。

由于人口的增长与资源的开发、利用,自然与社会环境随时都在发生变化,利用遥感多时相、周期短的特点,可以迅速为环境监测。

评价和预报提供可靠依据。

6、资源遥感:以地球资源作为调查研究的对象的遥感方法和实践,调查自然资源状况和监测再生资源的动态变化,是遥感技术应用的主要领域之一。

利用遥感信息勘测地球资源,成本低,速度快,有利于克服自然界恶劣环境的限制,减少勘测投资的盲目性。

7、遥感信息处理:(再处理)指对遥感探测所获取的图像信息或磁带数据进行的各种处理,使遥感资料更适于各个专题的分析应用。

8、监督分类:从分析研究的区域内选取有代表性的训练地作为样本,建立具有代表性判别函数或判读标志,然后对样区或样本进行分类。

9、非监督分类:不需要选择取样区和样本,直接依据象元间的相似度大小或仅依靠不同地物的光谱信息和影像信息进行特征提取、归类合并或分析判读的方法。

10、直接判读标志:指目标物体本身的属性在遥感图像上直接反映,它们包括形状、大小、颜色、阴影、组合图案等。

11、间接判读标志:指地物本身的属性不能在资源遥感图像上直接反映,它是通过与判别目标有联系的其它相关地物信息在图像上反映出来的特征,再来推断判别目标物体的属性及影像特征。

如地理位置、排列组合、水系格局、地貌形态、植被分布等。

2013北师大849遥感概论真题

2013北师大849遥感概论真题

二、 简答题 〈 每题 10分 ,共 BO分 )
1、
请说明遇感图像监督分类的完整过程 。 在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范围 ,遥 感传感罩
2、
影响?
瓴 螃磅
பைடு நூலகம்。地表辐射和太阳辐射
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约 300K,太 阳表面的平 的能量主要集中在哪些波长范围 ?请运用相
4、
有两个 目标物 ,其 中 目标物 1在 hnds扯 o.5,目 标物 2在 Landsat m第 三和第
北京师范大学 zOIs年 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翘
院 (系 、所 ):地 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科 目代码 :
B09
科 目名称 :遥 感概论
(所 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 上 ,做 在试题纸或草稿纸上的一律无效 )
一 、 名词解释 (每 题 5分 ,共 30分 ) 成像光谱仪 辐射通量密度 漫反射 透视收缩 瞬时视场角 米氏散射
8、
三、论述题 (每 题 ⒛ 分 ,共 00分 )
1、
2、
1页 ,共 1页
05和 第四波段的反射率分别为 ⒍
反射率均 为 0.15。 请判 断这两个 目标

,


分 类 数 据
Α
B c
参考数据 A
82
B
20
Ci
21
I4 8
68
【 6
I8 79
烫、红光波段和近红外波段
,
哪个波段最能够反映地形造成的阴影中的信息 ?为 什么 ?
7、
分别用 C波 段、P波 段和 L波 段的 ,sAR数 据监测森林的地上生物量 。请说明选用哪 个波段较好 ?为 什么 ? 请说明遇感图像对 比度拉伸和直方图均衡化在图像增强效果方面的异同 。 请从数据获取和收 设想要对华北平原某—个县的不同农作物种植面积进行遥感监测 。 集 、处理、信息提取等技术环节设计具体的技术方案 。 请全面分析多光谱、高光谱和 sAR在 陆地表面遥感中各 自的优缺点 。 第

遥感原理名词解释

遥感原理名词解释

光的衍射:光通过有限大小的障碍物时偏离直线路径的现象成为光的衍射灰体:在各波长处的光谱反射率相等的物体;对于各种波长的电磁波的吸收系数为常数且与波长无关的物体,其吸收系数介于0与1之间的物体。

大气窗口:有些波段的电磁辐射通过大气之后衰减较小,透过率较高,对遥感十分有利,这些波段称为“大气窗口”地球静止轨道:卫星运行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轨道面与重合的轨道近地点:指航天器绕地球运行的椭圆轨道上距地心最近的一点辐射分辨率:是指传感器能分辨的目标反射或辐射的电磁辐射强度的最小变化量训练样区:指的是图像上那些已知其类别属性,乐意用来统计类别参数的区域异轨立体:在相邻的两个轨道上对同一块区域获取影像组成立体相对所获得的立体影像瞬时视场:在扫描成像过程中一个光敏探测元件通过望远镜系统投射到地面上的直径或对应的视场角度。

多波段遥感:探测波段在可见光与近红外波段范围内,再分为若干窄波段来探测目标维恩位移定律:黑体辐射光谱中最强辐射的波长与黑体的绝对温度成反比。

黑体的温度越高,其曲线的峰顶就越往左移动,即向短波方向移动散射: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小微粒而使传播方向发生改变,并向各个方向散开瑞利散射与米氏散射:前者是指当大气中的粒子直径比波长小得多的时候所发生的大气散射现象。

后者是指大气中的粒子直径与波长相当时所发生的散射现象绝对黑体:指能够全部吸收而没有反射电磁波的理想物体。

图像融合:由于单一传感器获取的图像信息量有限,难以满足应用需要,而不同传感器的数据又具有不同的时间、空间和光谱分辨率以及不同的极化方式,因此,需将这些多源遥感图像按照一定的算法,在规定的地理坐标系,生成新的图像,这个过程即图像融合。

距离分辨力:指测视雷达在发射脉冲方向上能分辨地物最小距离的能力。

它与脉冲宽度有关,而与距离无关。

特征选择:指从原有的m个测量值集合中,按某一规则选择出n个特征,以减少参加分类的特征图像的数目,从而从原始信息中抽取能更好的进行分类的特征图像。

遥感名词解释汇总

遥感名词解释汇总

1.遥感遥感即遥远感知,是在不直接接触的情况下,对目标或自然现象远距离探测和感知的一种技术.2.电磁波变化的电场和磁场交替产生,以有限的速度由近及远在空间内传播的过程称为电磁波。

3.电磁波谱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顺序排列,就能得到电磁波谱4.绝对黑体对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的物体5.绝对白体能反射所有的入射光的物体6.灰体大多数物体可以视为灰体7.大气窗口通过大气后衰减较小,透过率较高,对遥感十分有利的电磁辐射波段8.发射率是实际物体与同温度的黑体在相同条件下辐射功率之比。

9.光谱反射率物体的反射辐射通量与入射辐射通量之比10.地物波谱特性指各种地物各自所具有的电磁波特性(发射辐射或反射辐射)11.轨道参数 1 升交点赤经2 近地点角距ω3 轨道倾角4 卫星轨道的长半轴a 5 卫星轨道的偏心率6 卫星过近地点时刻T12.姿态角滚动------绕x轴旋转的姿态角俯仰------绕y轴旋转的姿态角航偏------绕z轴旋转的姿态角13.重复周期指卫星从某地上空开始运行,经过若干时间的运行后,回到该地空时所需要的天数。

14.偏移系数某天某一轨道相对于上一天同号轨道偏移的轨道数,若向西偏移为负值,向东偏移为正值,d=±1时为顺序排列,∣d∣>1时为交错偏移。

15.伪距法定位在某一瞬间利用GPS接收机至少测定四颗卫星的伪距,根据已知的GPS 卫星位置和伪距观测值,采用距离交会法即可求得接收机的二维坐标和时钟改正数。

16.SPOT SPOT卫星装载了2台相同探测器HRV或HRVLR成像仪属于CCD线阵列推扫式成像可以获取同轨或邻轨立体影像17.IRS共有4个系列IRS-1是陆地观测卫星系列IRS-P是专用卫星系列IRS-2是海洋和气象卫星系列IRS-3是雷达卫星系列18.MODIS 波段不连续波段36个地面分辨率较低每1—2天可覆盖全球一遍。

19.小卫星小卫星指目前设计质量小于500kg的小型近地轨道卫星,其空间分辨为1—3m(全色)和4—15m(多波段)20.成像光谱仪基本上属于多光谱扫描仪,其构造与CCD线阵列推扫式扫描仪和多光谱扫描仪相同,区别仅在于通道数多,各通道的波段宽度很窄。

遥感概论知识点汇总

遥感概论知识点汇总

遥感概论—刘朝顺第一章绪论一、遥感的概念1.广义::泛指各种非接触的、远距离的探测技术,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声波、地震波)等的探测。

2.狭义::是一门新兴的科学技术,主要指从远距离、高空以至外层空间的平台上,利用可见光、红外、微波等探测器,通过摄影或扫描、信息感应、传输和处理,从而识别地面物质的性质和运动状态的现代化技术系统。

二、什么是传感器1.地物空间信息主要由搭载在遥感平台上的传感器来获取。

2.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

3.分类:摄影类型的传感器;扫描成像类型的传感器;雷达成像类型的传感器;非图像类型的传感器。

4.构造:1)收集器:收集地物辐射来的能量。

具体的元件如透镜组、反射镜组、天线等。

2)探测器:将收集的辐射能转变成化学能或电能。

具体的无器件如感光胶片、光电管、光敏和热敏探测元件、共振腔谐振器等。

3)处理器:对收集的信号进行处理。

如显影、定影、信号放大、变换、校正和编码等。

具体的处理器类型有摄影处理装置和电子处理装置。

4)输出器:输出获取的数据。

输出器类型有扫描晒像仪、阴极射线管、电视显像管、磁带记录仪、XY彩色喷笔记录仪等等。

三、遥感的特点1空间特性:视域范围大,具有宏观特性。

2.光谱特性:探测的波段从可见光向两侧延伸,扩大了地物特性的研究范围。

3.时相特性:周期成像,有利于进行动态研究和环境监测。

4.大面积的同步观测。

5.时效性- 动态、快速获取监测范围数据。

6.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

7.经济性-应用领域多,经济效益高。

8.局限性。

四、遥感的发展历史1.无记录的地面遥感阶段2.有记录的地面遥感阶段(萌芽阶段)3.航空遥感阶段4.航天遥感阶段第二章电磁辐射与地物光谱特征(理解PPT)一、电磁波谱1.电磁波谱:按照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排列形成的一个连续谱带称为电磁波谱。

遥感名词解释

遥感名词解释

遥感名词解释(共1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遥感名词解释1.模拟图像:空间坐标和明暗程度连续变化,计算机无法直接处理的图像,又称光学图像。

2.数字图像:指用计算机存储和处理的图像,是一种空间坐标和灰度均不连续的、用离散数学表示的图像。

数字图像的最小单元是像素。

3.遥感数字图像(digital image):是以数字形式表述的遥感图像。

不同的地物能够反射或辐射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利用这种特性,遥感系统可以产生不同的遥感数字图像。

4.电磁波谱: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排列,则构成电磁波谱。

5.反射波谱:地物反射电磁辐射的能力,随所反射的电磁波波长变化而变化。

如以横坐标表示波长的变化,纵坐标表示其反射率(或反射亮度系数)可构成反映反射光谱特性的曲线,称为反射光谱曲线。

6.高光谱图像:是指利用很多很窄的电磁波波段从感兴趣的物体中获取有关数据得到的遥感图像,波段多,波段范围一般<10nm。

7.高空间分辨率图像:空间分辨率<10m遥感图像。

8.遥感影像地图:以航空和航天遥感影像为基础,经几何纠正,配合数字线划图和少量注记,将制图对象综合表示在图面上的地图。

遥感影像地图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有丰富的光谱信息与几何信息,又有行政界限和属性信息,直接提高了可视化效果。

9.遥感图像模型:传感器探测地物电磁波辐射能量所得到的遥感图像从理论角度归纳出的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模型。

10.多源信息融合:将多种遥感平台、多时相、遥感数据之间以及遥感与非遥感数据之间的信息组合匹配的技术,复合后将更有利于综合分析,一般包括匹配和复合两个步骤。

11.像素:数字图像最基本的单位是像素,像素是A/D 转换中的取样点,是计算机图像处理的最小单元;每个像素具有特定的空间位置和属性特征。

像素值称为亮度值(灰度值/DN值)。

亮度值的高低由传感器所探测到的地物辐射强度决定。

遥感考试总结名词解释

遥感考试总结名词解释
4 五遥感图像几何处理
5 1构像方程:地物点在图像坐标(x,y)和其在地面对应点的大地坐标(x,y,z)之间的数学关系。2通用构像方程:在地面坐标系与传感器坐标系之间建立的转换关系 3几何变形:指原始图像上各地物的几何位置,形状,尺寸,方位等特征与参照系统中的表达要求不一致时产生的变形。4几何校正:指消除或改正遥感影像几何误差的过程。5粗加工处理:也叫粗纠正,仅做系统误差改正。6精加工处理:正消除图像中的几何变形,产生一幅符合某种地图投影或图形表达要求的新图像的过程。7多项式纠正:回避成像的空间几何过程,直接对图像变形的本身进行数学模拟 8直接法纠正:从原始图形阵列出发,按行列的顺序依次对每个输出像素点位求其地面坐标系中的位置,再把该像素的亮度值填到输出图像相应位置去9间接法纠正:从空白的输出图像阵列出发,按行列的顺序依次对每个输出点位反求其原始图像坐标,再进行亮度值重采样并填到空白图像相应点上去。10灰度重采样:但输出图像阵列中的任一像素在原始图像中投影点的坐标不为整数时,采用适当的方法把该点周围邻近整数点位上亮度值对该点贡献累积起来,构成该点新亮度值的方法。11图像配准:实质是遥感图像纠正,根据图像的几何畸变的特点,采用一种几何变换将图像规划到同一的坐标系中。12图像镶嵌:将不同的图像文件合在一起形成一幅完整的包含感兴趣的区域的图像。13数字地面模型:表示地面起伏形态和地表景观的一系列离散点或规则点的坐标数值集合的总称。14正射影像是具有正射投影性质的遥感影像。
1 10HRV:是一种线阵列推扫描仪,由于使用CCD元件做探测器,在瞬间能同时得到垂直航向的一天图像线,不需要用摆动的扫描镜,以推扫方式获得沿轨迹的连续图像条带11SAR合成孔径雷达 ,用一个小天线做为单个辐射单元,沿直线不断移动,并不断发射信号,来提高雷达方位分辨率的一种技术。12INSAR:利用SAR在平行轨道上对同一地区获取两幅(两幅以上)的单视复数影像来形成干涉,进而得到该地区的三维地表信息 13CCD:称电荷耦合器件,是一种由硅等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固体器件,受光或电激发产生的电荷靠电子或空穴运载,在固体内移动,达到一路时序输出信号 14真实孔径侧视雷达: 天线装在飞机侧面,发射机向侧向面内发射一束脉冲,被地物反射后,由天线接收,回波信号经电子处理器处理后形成的图象线被记录15 全景畸变:全景摄影机的像距不变,物距随扫描角增大而增大,由此所产生影像 由中心到两边比例尺逐渐缩小的畸变16合成孔径侧视雷达:是一个小天线作为单个辐射单元,将此单元沿一直线不断移动,在移动中选择若干个位置,在每个位置上发生一个信号,接收相应发生位置的回波信号储存记录下来17 距离分辨率:脉冲发射的方向上,能分辨两个目标的最小距离 18 方位分辨率:雷达飞行方向上,能分辨两个目标的最小距离19 斜距投影:侧试雷达图像在垂直方向的像点位置是靠飞机的目标的斜距来确定 20 多中心投影:用以表示具有多个投影中心的遥感图像的几何特性的一种投影。20地面接收站:设置在地球上,跟踪卫星运转,接收卫星下行传送的各种数据,以及对其进行数据处理、储存和分发的地面站。

遥感概论名词解释梳理

遥感概论名词解释梳理

遥感概论名词解释梳理1.遥感:遥感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波的概念:波是振动在空间的传播。

3.电磁波:由振源发出的电磁振荡在空气中传播。

4.电磁波谱:按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排列,构成电磁波谱。

5.地物的光谱特性:任何地物都有自身的电磁辐射规律,如反射、发射、吸收电磁波的特性;少数还有透射电磁波的特性。

6.地物的反射率:地物对某一波段的反射能量与入射能量之比。

反射率随入射波长而变化。

7.地物的反射光谱:地物的反射率随入射波长变化的规律。

8.黑体:在任何温度下,对各种波长的电磁辐射全部吸收。

9.黑体辐射:黑体的热辐射称为黑体辐射。

10.发射率:地物的辐射出射度W与同温下的黑体辐射出射度W黑的比值。

11.散射:我们把辐射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小微粒而使传播方向改变,并向各个方向散开的物理现象。

12:大气窗口:将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大气窗口的光谱段主要有13.近极轨卫星:Φ约等于90°,对地球覆盖范围广(如陆地资源卫星。

)14.赤道卫星:Φ=0°或180°,卫星轨道面与地球赤道面重合,卫星在赤道上空运行15.太阳同步卫星:卫星与太阳同步,光照角保持不变化;卫星轨道上每一点的平均太阳时保持不变。

(相同的纬度,所有点具有相同的太阳时)16.地球同步卫星:卫星绕地球运行的速度等于地球自转的速度;始终覆盖着地球表面的同一地区。

17.垂直投影:物体影像是通过相互平行的光线投影到与光线垂直的平面上。

18.中心投影:物体通过物镜中心投射到承影面上。

位于物镜两侧19.像片的比例尺:像片上两点之间的距离与地面上相应两点实际距离之比。

20.像点位移:在中心投影的像片上,由于地形起伏,引起平面上的点位在像片位置上的移动。

21.扫描成像:依靠探测元件和扫描镜对目标物以瞬间视场为单位进行的逐点、逐行取样,以得到目标地物电磁辐射特性信息,形成一定谱段的图像。

遥感概论总结

遥感概论总结

遥感概论总结第一章1、遥感的概念 p1遥感( Remote Sensing ),即遥远的感知,是在空间科学、电子科学、地球科学、计算机科学以及其他学科交叉渗透、相互融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它利用非接触传感器来获取有关目标的时空信息,不仅着眼于解决传统目标的几何定位,更为重要的是对利用外层空间传感器获取的影像和非影像信息进行语义和非语义解译,提取客观世界中各种目标对象的几何与物理特征信息。

几何:由2维影像重建3维模型。

物理:由光谱特性确定物质类别。

第二章1、黑体辐射的概念以及三大定律p30定义一:黑体发出的地磁辐射,它比同温度下任何其他物体发出的电磁辐射都强 定义二:研究实际物体吸收和发射辐射能量的性能时的一种理想化的比较标准三大定律1)斯忒藩—玻尔兹曼定律对普朗克定律在全波段内积分,得到斯忒潘-玻尔兹曼定律。

辐射通量密度随温度增加而迅速增加,与温度的4次方成正比。

σ: 斯蒂藩-玻尔兹曼常数,5.6697×10-8Wm-2K4T :绝对黑体的绝对温度(K )2)维恩位移定律黑体辐射光谱最强的波长与黑体绝对温度T 成反比:黑体温度越高,曲线的顶峰就越往左移,即往波长短的方向移动。

高温物体发射较短的电磁波,低温物体发射较长的电磁波。

3)基尔霍夫定律给定温度下,黑体向外的辐射出射度和吸收的能量必然相等,任何地物的辐射出射度与吸收率α之比是常数。

基尔霍夫证明下式之比仅与波长和温度有关。

黑体:最大的吸收率 最大的发射率 没有反射实体:吸收本领大、发射本领也大2、太阳常数概念太阳常数:是指不受大气影响,在距离太阳一个天文单位内,垂直于太阳光辐射方向上,单位面积单位时间黑体所接受的太阳辐射能量。

太阳常数可以认为是大气顶端接收的太阳能量,所以没有大气的影响。

太阳常数值基本稳定,即使有变化也不会超过1%。

太阳常数对遥感探测和进一步应用于气象、农业、环境5444523022(1)152hc kT h k c W d e c h T Tλππλσλ+∞===-⎰2452102max 02[5(1)()](1)2897.8ch ch kT kT ch kT b M ch hc e e kT e T b λλλλπλλλλλ∂==∂--+--⇒⋅==等领域也很重要。

遥感概论 名词解释

遥感概论 名词解释

遥感概论名词解释1.辐射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面积的辐射能量,是辐射能流的单位。

辐射通量是波长的函数,总辐射通量应该是各波段辐射通量之和或辐射通量的积分值。

2.黑体:如果一个物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则该物体是绝对黑体。

3.维恩位移定律:实验发现,当绝对黑体的温度升高时,单色辐出度最大值对应的波长λ向短波方向移动。

黑体辐射光谱中最强辐射的波长λmax与黑体绝对温度T成反比:λmax*T=b,b为常数,b=2.898×10-3mk。

温度越高,最强辐射波长越短。

4.比辐射率:地物发射的某一波长的辐射出射度与同温下黑体在同一波长上的辐射出射度之比,即ελ=Mλ‘Mλ。

5.选择性辐射体:在各波长处的发射率不同。

6.大气窗口: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

7.太阳常数:不受大气影响,在距离太阳一个天文单位(日地平均距离)的区域内,垂直于太阳辐射方向上单位面积和单位时间黑体所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能量。

8.大气散射:由于粒子的散射作用使电磁波在原传播方向上的辐射强度减弱,增加了向其它各个方向的辐射。

9.瑞利散射:由大气中原子、分子,如氮、二氧化碳、臭氧和氧分子等引起。

10.漫反射:指不论入射方向如何,虽然反射率ρ与镜面反射一样,但反射方向却是“四面八方”。

11.朗伯面:对于漫反射面,当入射照度一定时,从任何角度观察发射面,其反射亮度是一个常数,这种反射面称朗伯面。

12.地物波谱:地物的反射波谱指地物反射率随波长的变化规律。

13.辐射分辨率:传感器接受光谱信号时,能分辨的最小辐射差。

在遥感图像上表现为每一像元的辐射量化级(D)。

14.光谱分辨率:传感器在接受目标辐射的光谱时所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间隔越小,分辨率越高。

或:所记录的电磁波谱中,某一特定的波长范围值,越宽,分辨率越低。

15.瞬时视场:瞬时视场是指在扫描成像过程,扫描镜的现场角大小。

(同义词:空间分辨率:遥感图像上能够详细区分的最小单元的尺寸,是用来表征图像分辨地面目标细节能力的指标,通常用像元大小、像解率或视场角来表示。

2013考研遥感概论名词解释总结(5篇范例)

2013考研遥感概论名词解释总结(5篇范例)

2013考研遥感概论名词解释总结(5篇范例)第一篇:2013考研遥感概论名词解释总结黑体:黑体概念是理解热辐射的基础。

黑体被定义为完全的吸收体和发射体。

它吸收和重新发射它所接收到的所有能量(没有反射)。

它的吸收率和发射率均为1。

也就是说,在任何温度下,对各种波长的电磁辐射能的吸收系数恒等于1的物体称为黑体。

灰体:太阳辐射:太阳是一个电磁辐射源,是遥感的主要能源。

作为一个炽热气体球的太阳.其中心温度15 x 106K,表而温度约6000 K。

太阳辐射的总功率为3.826 x lO26W,太阳表而的辐射出射度为6.284 x 10W m-2。

太阳的辐射波谱从X射线一直延伸到无线电波,是个综合波谱。

单位时间内,垂直于太阳射线的单位面积上,所接收到的全部太阳辐射能。

其数值为1.36x 2护w.m-z。

此值实际为大气圈外太阳光的光谱辐照度在全波段范围内的积分值。

D是以日地平均距离为单位的日地之间的距离o B是太阳天顶角(与法线的夹角)。

当B为某地正午时分太阳天顶角时,.E为到达某地的最大地面辐照度Em。

二。

地面接收的太阳辐照度与太阳夭顶角有关。

在忽略大气损失的情况下,可近似认为地面辐照度E与cosB成正比。

之n}oosB式中;£。

是太阳常数,一个描述太阳辐射能流密度的物理量。

地球辐射:地球辐射可分为短波辐射(0.3一2.Sam)及长波辐射(6}m以上)。

图1.7显示地球的短波辐射以地球表面对太阳的反射为主,地球自身的热辐射可忽略不计。

地球的长波辐射只考虑地表物体自身的热辐射,在这区域内太阳辐照的影响极小。

介子两者之间的中红外波段(2.5---6}em)太阳辐射和热辐射的影响均有,不能忽略。

对于地球的短波辐射的反射辐射而言,其辐射亮度与太阳辐照度及地物反射率有关。

黑体辐射:电磁波谱:电磁波谱是按电磁波在真空中的波长或频率来划分的。

它包括从无线电波、微波、红外光、可见光、紫外光、X射线、Y射线、宇宙射线等。

波谱区的划分没有明确的物理定义,因而界线并非严格、固定,是一种相互渗透的过渡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体:黑体概念是理解热辐射的基础。

黑体被定义为完全的吸收体和发射体。

它吸收和重新发射它所接收到的所有能量(没有反射)。

它的吸收率和发射率均为1。

也就是说,在任何温度下,对各种波长的电磁辐射能的吸收系数恒等于1的物体称为黑体。

灰体:太阳辐射:太阳是一个电磁辐射源,是遥感的主要能源。

作为一个炽热气体球的太阳.其中心温度15 x 106K,表而温度约6000 K。

太阳辐射的总功率为3.826 x lO26W,太阳表而的辐射出射度为6.284 x 10W m-2。

太阳的辐射波谱从X 射线一直延伸到无线电波,是个综合波谱。

单位时间内,垂直于太阳射线的单位面积上,所接收到的全部太阳辐射能。

其数值为1.36x 2护w.m-z。

此值实际为大气圈外太阳光的光谱辐照度在全波段范围内的积分值。

D是以日地平均距离为单位的日地之间的距离o B是太阳天顶角(与法线的夹角)。

当B为某地正午时分太阳天顶角时,.E为到达某地的最大地面辐照度Em。

二。

地面接收的太阳辐照度与太阳夭顶角有关。

在忽略大气损失的情况下,可近似认为地面辐照度E与cosB成正比。

之n}oosB 式中;£。

是太阳常数,一个描述太阳辐射能流密度的物理量。

地球辐射:地球辐射可分为短波辐射(0.3一2. Sam)及长波辐射(6}m以上)。

图1.7显示地球的短波辐射以地球表面对太阳的反射为主,地球自身的热辐射可忽略不计。

地球的长波辐射只考虑地表物体自身的热辐射,在这区域内太阳辐照的影响极小。

介子两者之间的中红外波段(2.5---6}em)太阳辐射和热辐射的影响均有,不能忽略。

对于地球的短波辐射的反射辐射而言,其辐射亮度与太阳辐照度及地物反射率有关。

黑体辐射:电磁波谱:电磁波谱是按电磁波在真空中的波长或频率来划分的。

它包括从无线电波、微波、红外光、可见光、紫外光、X射线、Y射线、宇宙射线等。

波谱区的划分没有明确的物理定义,因而界线并非严格、固定,是一种相互渗透的过渡关系。

遥感所利用的电磁波谱范围主要是紫外UV(0.3- D.38um)一可见光VIS(0.38--0. 74um)一近红外NIR (0.74一1. 3,um)一短波红外SWIR(1.3一3um)一中红外(3--6um)一远红外FIR ( 6 - 15um)一微波MW { lmm- lm)。

其中紫外一远红外(0.3一15um)为光学波段,它又包括紫外一短波红外的反射波段(0.3一3um}及发射红外波段((3一l5um)。

前者,遥感器所接收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和地面物体的反射辐射,其中的紫外一近红外波段(0 . 3 --0. 9um)又称摄影波段,可用之直接摄影成像,只是紫外〔UV)容易被大气吸收与散射,遥感用得不多;后者,遥感器所接收的能量主要来自地面物体自身的发射辐射,它直接与热有关,所以又被称为热红外波段。

当然它也接收部分的太阳辐射和地物的反射辐射。

其中6.0-8.Oum由于水汽的强吸收而非大气窗口,遥感难以利用。

地物的光谱特性:地物的反射、吸收、发射电磁波的特征是随波长而变化的。

因此人们往往以波谱曲线的形式表示,简称地物波谱。

地物波谱可以通过各种光谱测量仪器,如分光光度计、光谱仪、摄谱仪、光谱辐射计等,经实验室或野外测得。

植物、土壤光谱为例说明典型地物波谱特征及影响因素以及水体的光谱特征光谱特性曲线:微波遥感:斯特落一玻耳兹曼( Stefan-Boltzmann)定律:任一物体辐射能量的大小是物体表面温度的函数。

斯一玻定律表达了物体的这一性质。

此定律将黑体的总辐射出射度与温度的定量关系表示为M( T)=δT4式中:M(T)为黑体表面发射的总能量,即总辐射出射度(瓦/米2. W.m-2) δ为斯-玻常数,取值5 . 6697 x 10 -8「瓦/(米2·开4), W.m-2.K-4; T为发射体的热力学温度(开,K).此式表明,物体发射的总能量与物体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因此,随着温度的增加,辐射能增加是很迅速的。

当黑体温度增高1倍时,其总辐射出射度将增为原来的16倍。

在这里我们仅强调黑体的发射能量是温度的函数。

维恩( Wien's)位移定律:维恩位移定律,描述了物体辐射的峰值波长与温度的定量关系,表示为: λmax=A/T式中: λmax为辐射张度最大的波长,单位为微米(um};A为常数,取值为2898微米·开(um.K); T为热力学温度,单位为开(K).此式表明,黑体最大辐射强度所对应的波长λmax与黑体的绝对温度T成反比。

如当对一块铁加热时,我们可以观察到随着铁块的逐渐变热铁块的颜色也从暗红~橙~黄~自色.向短波变化的现象。

普朗克(Pianck}辐射定律:对于黑体辐射源,普朗克成功地给出了其辐射出射度(M)与温度〔T),波长(λ)的关系,Planck定律表示为式中:h为普朗克常数,取值6.626 x 10-}`'焦1秒(J"s)} k为玻耳兹曼常数,取值1.3806 x 10-23焦/开((J.K-);c为光速,2.998 x 10g米/秒(m",一F): λ为波长(米,m);为热力学温度(开,K)太阳常数:E0是太阳常数,一个描述太阳辐射能流密度的物理量。

它指在日地平均距离处单位时间内,垂直子太阳射线的单位面积上,所接收到的全部太阳辐射能。

其数值为1.36 x 103W .m-2。

波粒二像性:电磁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中,既反映波动性,又反映出粒子性特例。

光的波动性充分表现在光的干涉、衍射、辐射中,则显示出粒子性。

光是电磁波的一个偏振等现象中;而光在光电效应、黑体辐射中,则显示出粒子性。

热惯量:热惯量是一种综合指标。

它是物质对温度变化的热反应的一种量度。

即量度物质热惰性(阻止物理温度变化)大小的物理量。

高热惯量的物质,对温度的变化阻力较大。

热惯量常用P表示,单位为卡/(厘米2·秒1/2 ,度)。

物质热惯量P由下式给出:式中:K为热导率(卡/厘米·秒·度);。

C为比热〔卡/克·度〕;,为密度(克/厘米3)。

多普勒效应:多普勒效应指由观察者和辐射源(或目标与遥感器)的相对运动,所引起的电磁发射频率与回波频率的变化。

当一个频率为r的电磁辐射源和观察者之间距离l(随时间)变化时.则观察者接收的信号频率r‘不等于r,其差△r = r‘一;称为多普勒频移。

若2<。

两者距离缩小,则△。

>。

;若1>0.则△r<0,多普勒频移为负的。

其关系可用下式表达:Dr二r兰cosB5.6)式中:。

为辐射源和观察者之间的相对速度;:为光速,即电磁辐射的速度; B为辐射源一观察者间连线与运动方向的夹角。

透视收缩:遥感地学相关分析:指的是充分认识地物间的相关性,并借助这种相关性,在遥感图像上寻找目标识别的相关因子即间接解译标志,通过图像处理与分析,提取出这些相关因子,从而推断和识别目标本身川。

叠合光谱图:又称多波段响应图表,是建立在光谱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上。

首先进行各波段各类别光谱特征的统计分析,主要计算均值、方差,再将分析计算结果表示在图表上。

误差矩阵:误差矩阵(也称混淆矩阵)用来表示精度评价的一种标准格式。

误差矩阵是n行n列的矩阵,其中。

代表类别的数量,一般可表达为以下形式(表6.4): 其中:p}i是分类数据类型中第i类和实测数据类型第J类所占的组成成分;h},二万fi。

为分类所得到的第*类的总和; P十J=艺p。

为实际观测的第1类的总和;P:样本总数。

辐射通量(Radiant flux),又称辐射功率,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表而的辐射能量,常用协表示,单位为瓦(w),即焦/秒().s_,),表达为=dQ/dt辐射出射度(Radiant exitance又称辐射通量密度。

指而辐射源在单位时间卜,沂一刁~竺,七,‘叫心少味,J目”,钾甲pl .JJ职户」、目~~,一.」‘内,从单位面积上辐射出的辐射能量,示,单位为瓦/米2 1W.m一2),表达为叼即物体单位面积L发出的辐射通量,常用M表二d"ldA·辐射照度(Irradiance)。

简称辐照度,指面辐射源在单位时间内,从单位面积上接收的辐射能量,即照射到物体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常用F_表示,单位为瓦/米21 W" m2),表达为·辐射强度(Radiant intensity)指点辐射源在单位立体角、单位时间内。

向某一方向发出的辐射能量,即点辐射源在单位立体角内发出的辐射通量,常用1表示1位为瓦/球面度(W"sr-}),表达为·辐射亮度( Radiance ) ,简称辐亮度,指面辐射源在单位立体角、单位时间内,在某一垂直于辐射方向单位面积(法向面积)上辐射出的辐射能量,即辐射源在单位投影面积上、单位立体角内的辐射通量,如图1.4 (a)所示,常用L表示,单位为瓦/米2·球面度(W"m一zsr’y。

表达为空间分辨率} Spatial Resolution 选择平台的主要依据是地面分辨率,又称空间分辨率。

前者是针对地面而言,指可以识别的最小地面距离或最小目标物的大小。

后者是针对遥感器或图像面言的,指图像上能够详细区分的最小单元的尺寸或大小,或指遥感器区分两个目标的最小角度或线性距离的度量。

它们均反映对两个非常靠近的目标物的识别、区分能力,有时也称分辨力或解像力。

一般可有三种表示法filn)像元(pixel)。

指单个像元所对应的地面面积大小,单位为米(m)或公里(2)线对数( line pairs)对于摄影系统而言,影像最小单元常通过lm。

间隔内包含的线对数确定,单位为线对/二m。

所谓线对指一对同等大小的明暗条纹或规则间隔的明暗条对(33瞬时视场(IFC1V}o指遥感器内单个探测元件的受光角度或观测视野,单位为毫}I}度(mrad)} IF(JV越小,最小可分辨单元(可分像素)越小,空间分辨率越高。

光谱分辨牢(Spectral Resolution)遥感信息的多波段特性.多用光谱分辨率来描述。

光谱分辨率指遥感器所选用的波段数量的多少、各波段的波长位置、及波长间隔的大小。

即选择的通道数、每个通道的中心波长、带宽,这三个因素共同决定光谱分辨率。

时间分辨率(temporal resolutio司是关于遥感影像间隔时间的一项性能指标。

遥感探测器按一定的时间周期重复采集数据,这种重复周期,又称回归周期。

它是由飞行器的轨道高度、轨道倾角、运行周期、轨道间隔、偏移系数等参数所决定。

这种重复观测的最小时间间隔称为时间分辨率。

辐射分辨率指遥感器对光谱信号强弱的敏感程度、区分能力。

即探测器的灵敏度—遥感器感测元件在接收光谱信号时能分辨的最小辐射度差,或指对两个不同辐射源的辐射量的分辨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