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苏泊尔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理论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启示

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理论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启示

激 发学生探 知为 什么 同样是盐类 而酸碱性不 同的欲望 。在
中学化学 的知识 体系 中 ,只要 教师认真设计教学方案 ,这 类能激发学 生兴趣的事例是很 多的 ,尤其可用 日常生 活实 例创设 问题情 境 ,并设法使学生身临其境 去探讨解决问题 , 更有 助 于 提高 学 生 的学 习 积极 性 。苏 霍 姆林 斯 基说 过 : “ 兴趣 的源泉还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 ,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 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威感 ” 。化学教 师在教学 中精心选择 教学 内容 ,创设 学 习情景 ,收集学 习素材 ,是及 时调整学
基础和重要环 节。教师必须在 此基础上根 据学生实 际选择
实现特 定的教 学 目标 ,满足社会 和个 人 的教 育价值需 求 。
笔者认为在 中学化学教学 中正确运用 奥苏伯尔有 意义学 习
课 程资源 、教 学环境 、教学 策略等 ,即应 立足于 “ 预设 ” ,
达成 “ 效 ” 的 目的 。 有
15 1
请 学生列举钢铁 生锈带来 的危 害时 ,引入 “ 钢铁 的腐蚀 和
防护”一节 的教 学。再如 , “ 盐类 水解”一节的引入可采
四、营造融洽课堂气氛 ,给予学 生充分表达机会 有 意义学 习理论 认为掌握意义 的一 个标准是学 生能够
用让学生分别检测氯化钠 、碳酸钠 、硫酸铝溶液的 P H值来
于 16 年在其 重要著作 侑 意义言语学 习的心理 》 中, 93
提 出了其 著名 的学 习理论——有意义 言语学 习的理论 ,从 而受 到了世界范 围内的瞩 目。在新课程背景 下 ,国 内的有 效教学研 究十分活跃 ,有许多理论 工作者和一线 教学人员 对 此进行 了不同程度 的探索与实践 ,旨在 以尽 可能少 的时

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理论对中师幼儿教育学的教学指导

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理论对中师幼儿教育学的教学指导
总之,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理论对中师幼儿教育学的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强调学习意义学习理论是一种教育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艾伦·奥苏伯尔(Alan Ausubel)提出。它认为,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对新知识的记忆,而是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相联系,并形成一个有意义的知识网络。这种有意义的学习是基于学生的个人经验和兴趣,并且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来促进学习。
在中师幼儿教育学的教学中,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理论可以作为指导教学的重要参考。首先,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主体性,即学习是由学生主动发起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提供足够的信息和条件,让学生有机会发现、探究和创造。这可以促进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最后,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理论还强调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设计合适的学习任务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并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这可以通过设计有趣的、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来实现,比如设计调查问卷、开展研究项目等。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现自己的兴趣,并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其次,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深度和真正的有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设计合适的学习任务和活动,帮助学生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相联系,形成一个有意义的知识网络。这可以促进学生的理解力和应用能力的发展。
此外,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理论还强调学习的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学习的深度和真正的有意义,而不仅仅是对新知识的记忆。这可以通过设计合适的学习任务和活动来实现,比如问答练习、模拟演练、案例分析等。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奥苏伯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在生药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

奥苏伯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在生药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

奥苏伯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在生药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作者:刘春艳韩刚来源:《科教导刊》2013年第05期摘要生药学作为药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是实践性和应用性要求较高的一门课程。

本文详细阐述了奥苏伯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在生药学本科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以期为我国生药学的教学改革做出有益探索。

关键词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生药学先行组织者教学模式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1 奥苏伯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概述奥苏伯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指出人类的学习从学习的内容和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关系来看,可以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从学习进行的方式来看,可分为接受性学习和发现性学习。

①有意义接受学习包括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其中外部因素是指现有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建立联系,即对学生具有潜在意义;而内部因素是指学生具有一种在现有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之间建立联系的倾向,即具备意义学习的心向。

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学习是在学生将现有教学内容与自己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时发生的。

对于学习者而言,已有的知识结构是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

在有意义接受学习中,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已有知识之间的联系大致分为三种:第一,原有知识是下位的,新知识是上位的,即上位学习;第二,原有知识为上位的,新知识是下位的,即下位学习;第三,原有知识和新知识是并列的,即并列结合学习。

当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已经具备了原有知识,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一个概括性强、抽象性高的命题或概念,便产生了上位学习。

一旦上位知识形成,又可以成为下次新的学习中同化下位知识的原有知识,这时学习便转化为下位学习了。

当新的知识或命题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知识既不是类属关系,也不是总括关系,而是并列联合关系时,便产生并列结合学习。

奥苏伯尔指出,在学习任务开始之前,给学习者先行设计引导性材料是促进学习和防止干扰的最有效的策略,这种引导性材料称为“先行组织者”。

先行组织者有助于学生认识到:只有把新的学习内容的要素与已有认识结构中特别相关的部分联系起来,才能有意义地接受新的内容。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对教学的指导意义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对教学的指导意义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对教学的指导意义近几年来,很多教育家认为,有意义的学习是一种最优的学习形式。

为了深入了解有意义学习的概念,本文将仔细介绍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对教学的指导意义。

奥苏伯尔(1983)在他的有意义学习理论中指出,当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到自己的学习目标时,学习者会被鼓励把学习结果与其他的知识或经验联系起来。

由此可见,学习者处于发现和理解的位置,学习无处不在,理解和掌握知识变得更加容易,从而创造出更有意义的学习体验。

在教学角度上,这种有意义学习理论关注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状态,同时也反映出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互动。

首先,作为一名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和引导学生,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而不是简单地记忆所学的知识。

其次,教师可以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环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最后,教师可以利用适当的问题让学生发掘和应用知识,让学生从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成就感。

此外,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也可以用于评估学习结果。

教师可以采取相应措施分析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而根据学生个体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此外,教师可以利用评估结果进行教育改革,制定更有效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更有效地学习。

综上所述,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对教学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因为它将学习和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并且认为学习是一种发现的
过程。

教师可以利用有意义学习理论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环境,以便学生能够有意识地把学习结果与其他知识结合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因此,有意义学习理论对促进学生学习的指导意义不容忽视。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1]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1]

青海师专学报(社会科学)JOURNA L OF QINGHAI JUNIOR TEACHERS ’COLLEGE(Social Science Edition ) 2002年第2期N o2.2002 收稿日期:2000-12-11作者简介:陈华峰(1974-),女,湖南师范大学心理系硕士,从事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陈华峰(湖南师范大学心理系,湖南长沙410081) 摘 要:简要地评述了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并得出了一些启示。

在教学改革的今天,我们应当把传统讲授法与课件演示法相结合,实现优势互补。

同时在教学中,要重视渗透元学习的教学。

关键词:有意义学习;同化;课堂教学改革;课件;元学习 中图分类号:G 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117(2002)02-0103-03 奥苏伯尔,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

他运用认知观点直接研究人在实际教育环境中的有意义的言语学习活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其理论概述如下。

一、理论要义及评析(一)有意义接受学习的实质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教育主要是向学生传授人类文化知识,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他认为,所有的课堂学习都可以按照两个维度—机械—意义的维度和接受—发现的维度来划分。

他根据学习的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

有意义学习是与机械学习相对的,其实质在于符号(语言文字及其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识结构中已有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任意的和实质的联系。

奥苏伯尔把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之间区别开来。

认为,不要把接受学习与机械学习、被动学习等同起来,也不要把发现学习与意义学习等同起来。

认为教师用言语系统传授知识时,学生的求知心理活动,仍然是主动的。

在学习一种新知识时,学生在教师提供的先行组织者引领下,尝试运用其既有的先备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去吸收新知识,最后纳入他的认知结构中,成为他自己的知识。

奥苏贝尔学习理论在基础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奥苏贝尔学习理论在基础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I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N O .25C hi na Educa t i on I nnov at i on H er al d 理论前沿古今中外,任何成功的学习,有效的学习,都是有意义的学习。

如何上好基础护理学这门课,让学生产生有意义学习,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有二:第一,学习者原有认识结构中应具有可以用来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第二,学习者本人应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只有具备这两个条件,有意义学习才能产生[1]作为护理教师,如何将教育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护理学教学中,使教学活动新颖、活泼,并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以下是笔者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对如何促进有意义学习的一点体会。

1运用组织者策略,寻找认知停靠点根据奥苏伯尔学习理论,课堂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影响,获得明确的概念,教师要大量运用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2]教师在讲授新知识之前,应该在学生“已经知道的”与“需要知道的”知识之间架起桥梁。

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是以旧知识为基础,所以旧知是学习新知最直接最常用的认识切入点,创设旧知切入点,第一要找准旧知。

课堂中有针对性的复习旧课,准确把握新旧知识的联系,为学习新知找到最直接的旧知。

第二要温故知新。

温故的目的是为了知新,导入新课复习旧课,不能机械地重复,而要从不同角度,增添一些新的“信息”或“问题”,使学生获得新的知识。

例如:在讲授半坐卧位,适用于恢复期体质虚弱的病人有利于向站立过渡时,可先复习静脉回流的因素——体位和重力,结合讲授为什么不能让一个体质虚弱,长期卧床的病人突然改为直立体位,可造成什么严重后果?利用学生已有的生理学旧知,体位突然改变,重力作用使血流大量於滞于下肢,致回心血量骤减,心输出量锐减而动脉压突然降低,这对于长期卧床体质虚弱的病人势必造成脑缺血,严重者甚至发生晕厥,导致事故发生。

这样所要学习的新知,学生已能触类旁通,否则这一新知识的学习便只能是机械地进行。

【学习理论的意义】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对教学的指导意义

【学习理论的意义】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对教学的指导意义

【学习理论的意义】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对教学的指导意义2017-06-10奥苏伯尔是当代美国著名的教育⼼理学家,是认知学派的学者。

他在吸取其他⼼理学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西⽅传统的学习理论在不同程度上忽略了⼈的学习特点的共同缺陷,提出了以确认⼈的学习特点为前提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并将其学习理论与教学论有机结合,这是奥苏伯尔在教育⼼理学上的重要成就和巨⼤贡献。

这⼀理论引起了各国教育科学界的普遍关注。

有意义学习理论涉及学习、教学、课程等研究视域,为课程与教学改⾰的理论和实践提供了充分的⼼理学依据,对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有意义学习理论及其价值(⼀)有意义学习理论的前提是对学⽣学习特点的确定奥苏伯尔的学习理论是以确认⼈的学习的特点,特别是学⽣学习的特点为前提的。

在长期的研究和实验中,奥苏伯尔明确提出了⼈的学习、特别是学⽣学习应突出三⼤特点。

⼀是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学⽣要求施教者重视学⽣的学习动机及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是语⾔的中介作⽤,强调学⽣的学习主要是接受⼈类积累的系统⽂化科学知识,这些知识主要是以词语、符号表达的,其内容不是零散的、孤⽴的,⽽是加⼯起来的系统知识。

因此,奥苏伯尔把学⽣的课堂学习称为有意义的⾔语学习。

三是⼈类学习是以个体经验的形式去掌握社会历史经验的过程。

由此可知,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即学⽣的原有知识状况。

这种原有知识(个体经验)是学习新知识(社会历史经验)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新知识的学习是不能收效的。

奥苏伯尔强调的这三个特点成为他建⽴有意义学习理论的前提,它修正了传统⾏为学派的学习理论忽视⼈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不注重⼈的主观努⼒和认知派中⼀部分⼈过于强调⼈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忽视客观因素作⽤的偏颇。

把握住了主体与客体两⽅⾯的关系,既重视⼈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不忽视客体知识体系在学习中应有的作⽤,把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辩证地统⼀起来,这是⽐较科学和符合实际的。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巫山中学信息技术教研组一、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的理论有意义学习,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实质性联系。

学生在教师指导和参与下使用有意义的学习资源,以有意义的学习方式来进行的学习。

(一)有意义学习的标准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将学习的发生分成2 个维度:按学习发生的方式①发现学习②接受学习按学习发生时新旧知识的联系①有意义学习②机械学习奥苏贝尔提出,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这一论断既给有意义学习下了明确的定义,也指出了区分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的2 条标准。

要判断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的或是机械的,必须了解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的联系(简称为新旧知识的联系)的性质。

新旧知识联系的性质既受学习者原有的知识背景的影响,也受要学习的材料本身的性质的制约。

有意义学习必须具备的两条标准:①新的符号或符号代表的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具有实质性联系。

②新旧知识的非人为的联系,即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观念在某种合理的或逻辑基础上的联系。

无意义音节和配对形容词只能机械学习,因为这样的材料不可能与人的认知结构中的任何已有观念建立实质性联系,必须在逐个字母或项目之间建立联系。

这样的学习完全是机械学习。

一切机械学习都不具备上述有意义学习的2条标准。

(二)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有意义学习的产生既受学习材料性质的影响(意义学习的外部条件),也受学习者自身因素的影响(有意义学习的内部条件)。

1、有意义学习的外部条件新的学习材料可以从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找到固定点,有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合乎这种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标准,也就是说,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

这种逻辑意义指的是材料本身与人类学习能力范围内的有关观念可以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2、有意义学习的内部条件有意义学习的内部条件是指学习者的内因。

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 奥苏伯尔

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 奥苏伯尔

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奥苏伯尔引言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和学习过程中心理学原理和现象的学科。

认知观点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关注个体如何通过感知、思考和记忆等认知过程来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

本文将介绍教育心理学中认知观点的奥苏伯尔理论,并探讨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奥苏伯尔的认知观点奥苏伯尔(Jean Piaget)是认知发展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他认为个体的认知发展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他提出了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在这些阶段中,个体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互动逐渐构建起对世界的理解,并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

在奥苏伯尔的理论中,认知发展的关键概念是适应和认知结构。

适应是指个体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建立对环境的适应性行为和思维方式。

认知结构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理解和知识的内在组织方式。

奥苏伯尔认为,个体在认知发展过程中通过适应性行为不断调整和修改自己的认知结构,以适应环境的要求。

奥苏伯尔的认知发展理论在教育心理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提供了对学生认知发展的指导和教育实践的思路。

奥苏伯尔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知识建构根据奥苏伯尔的理论,个体通过与环境的互动逐渐构建起对世界的理解。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和任务,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和反思来建构知识。

例如,在学习数学概念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促进他们主动构建知识。

指导发现学习奥苏伯尔认为,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和发现来建构知识和理解。

因此,在教育实践中,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发现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提供适当的引导和支持,在学生遇到问题时给予提示和指导,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和探索。

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促进他们深入理解和应用知识。

知识的分阶段教学奥苏伯尔的认知发展理论指出,个体的认知发展是一个逐步迭代的过程。

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理论对中师幼儿教育学的教学指导

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理论对中师幼儿教育学的教学指导

对 于幼儿教育学这 门理论课来说 , 个人认为 以接受学 习为主 , 但是 可以与发现学 习相协调 。 在有限的时 间里 , 要对人类优秀的幼
就决定 了我们要运用接受学习。 我并不主张 和实质性 的联系 。 由此 , 在教学 中, 他提 出了“ 现行组织者 ” 的概念。 儿教育理念融会贯通 , 但 是也不 主张为了让 课堂显得 生动活 综上所述 , 以上三者之间有密不可分地联系 。 学习者 的特点是 为了学 习理论 本身而学 习 ,


解读奥苏伯从人的学习特点和课堂教学 的实 际出发 , 认 为发现学 习不 能完全代替接受学习( 讲授 式教 学) 。因为学生在学 校里 主要 是接 受系统 的基础知识 , 他们不可能事事去发现 。而且 ,
( 一) 对 学 习者 的研 究 1 . 学 习 者 的 特点
奥苏贝尔认为 , 学 习者 的学习有三大特点 : 一是学 习者 的主观 作为接受学 习的讲授式教学也并 不必然导致学生被动学 习和机械 能动性 ; 二是语 言的中介作用 ; 三是学 习是 以个体经验 的形式去掌 记忆 , 关键在于是否能正确使用讲授式教学。
握社会历史经验的过程。 简单的说 , 在教学 中, 首先 , 施 教者要重视 学生学 习的主动性 。其次 , 表面上看 , 学 习以接受语言 与符号为载 体。 事实上 , 学生是作 为社会 的个体 , 在有 限的时间 内, 接受人类积 累的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 。 最后 , 个体学习的结果 与他本人个体经 验的积累相关。 按照奥苏伯尔的观点 , 需要辩 证地 看待学 习者 的主 观能动性与个体经验 的关 系, 一味地强调 主观能动性 , 抛开个体 的 经验 , 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 因此 , 在有意义学习理论体 系中 , 考虑

15--奥苏伯尔认知接受理论及其对数学学习的影响

15--奥苏伯尔认知接受理论及其对数学学习的影响

奥苏伯尔认知接受理论及其对数学学习的影响奥苏伯尔( D.P.Ausubel )美国现代著名心理学家。

其代表作:《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主要讨论了学校学习的本质、成果以及评价诸方面,同时,对认知结构变量、发展、智能、练习、动机、人格、教学材料、社会以及教师等影响学习的成分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一、奥苏伯尔的认知接受理论(一)基本观点1 .学习过程是在原有认知结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2 .原有的认知结构对于新的学习始终是一个最关键的因素;3 .一切新的学习都是在过去学习的基础上产生的,新的概念、命题等总是通过与学生原来的有关知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条件下转化为主体的知识结构。

奥苏伯尔从两个维度对学习做了区分:从学生学习的方式上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从学习内容与学习者认知结构的关系上又将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机械学习是指学生并未理解由符号所代表的知识,仅仅记住了某个数学符号或某个词句的组合。

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知识建立非人为的(非任意的)和实质性的(非字面的)联系。

区分“有意义学习”、“机械学习”的标准: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是否与新的学习材料建立非人为的(非任意的)和实质性的(非字面的)联系。

接受学习指学习的全部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给学习者。

这种学习不涉及学生任何独立的发现,只需要将他所学的新材料与旧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即内化)即可。

发现学习的主要特征是,不把学习的主要内容提供给学习者,而必须由学生独立发现,然后内化。

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学习,而不是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是教师将学习内容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给学生,教师传授,学生接受。

自实行班级授课制以来,接受学习一直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但这种学习形式一直被误解为机械学习。

奥苏伯尔认为接受学习既可以是有意义的,也可以是机械的,只是因为一些教师使学生进行的是机械学习而采取的又是接受学习方式,才使接受学习被认为是机械的。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对教学的指导意义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对教学的指导意义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对教学的指导意义
1.前置知识的重要性:奥苏伯尔认为,学习新知识时,前置知识的构
建对于学习过程的深度和理解的重要性。

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和
经验,提供一个恰当的前置知识框架,以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吸收新的
学习材料。

3.重要信息的强调:奥苏伯尔提出了有意义学习的核心概念,关注学
习过程中的"有意义"性,而非单纯地重视信息的传递。

因此,在教学中应
该重点突出一些重要的概念和关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整合信息。

4.促进学生思辨和主动参与:奥苏伯尔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
辨能力和主动参与是学习的重要要素。

教师应该提供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
问题和学习任务,鼓励学生主动思考、讨论和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

5.反馈与巩固:奥苏伯尔认为,及时的反馈和复习是巩固学习成果的
重要因素。

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帮助他们纠正错误和加深对学
习材料的理解。

此外,教师还应该通过复习和巩固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已
学知识,以便能够更好地将其应用到新的学习任务中。

6.分层教学:奥苏伯尔提倡将学习材料按照难度进行分层,逐步引导
学生理解和吸收新的概念和知识。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学习需求,
逐步增加学习材料的难度,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完整而有意义的学习结构。

7.合作学习:奥苏伯尔认为,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助可以促进有意义
学习的发展。

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活动、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鼓励
学生与他人一起学习和交流,从而扩大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国考教育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解读: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国考教育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解读: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国考教育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解读: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1.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奥苏伯尔根据以下两个维度对认知领域的学习进行了分类。

一个维度是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据此可分为机械的学习和意义的学习;另一个维度是学习进行的方式,据此可分为接受的学习和发现的学习。

机械学习就是学习者并没理解符号所代表的知识,只是依据字面上的联系,记住某些符号的词句或组合,死记硬背。

意义学习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接受学习是指教师把学习内容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

发现学习是指学习的内容不是以定论的形式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先从事某些心理活动,发现学习内容,然后再把这些内容与已有知识相联系。

2.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1)意义学习的实质所谓意义学习,奥苏伯尔认为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2)意义学习的条件从客观条件来看,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在学习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学习能力范围之内的。

从主观条件来看,实现意义学习的条件主要有:①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

②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

③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

3.奥苏伯尔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1)课堂教学的原则①逐渐分化原则。

②综合贯通原则。

(2)促进有意义学习的教学策略——先行组织者策略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起来。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巫山中学信息技术教研组一、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的理论有意义学习,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实质性联系。

学生在教师指导和参与下使用有意义的学习资源,以有意义的学习方式来进行的学习。

(一)有意义学习的标准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D.P.Ausubel)将学习的发生分成 2 个维度:按学习发生的方式①发现学习②接受学习按学习发生时新旧知识的联系①有意义学习②机械学习奥苏贝尔提出,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这一论断既给有意义学习下了明确的定义,也指出了区分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的2 条标准。

要判断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的或是机械的,必须了解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的联系(简称为新旧知识的联系)的性质。

新旧知识联系的性质既受学习者原有的知识背景的影响,也受要学习的材料本身的性质的制约。

有意义学习必须具备的两条标准:①新的符号或符号代表的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具有实质性联系。

②新旧知识的非人为的联系,即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观念在某种合理的或逻辑基础上的联系。

无意义音节和配对形容词只能机械学习,因为这样的材料不可能与人的认知结构中的任何已有观念建立实质性联系,必须在逐个字母或项目之间建立联系。

这样的学习完全是机械学习。

一切机械学习都不具备上述有意义学习的2条标准。

(二)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有意义学习的产生既受学习材料性质的影响(意义学习的外部条件),也受学习者自身因素的影响(有意义学习的内部条件)。

1、有意义学习的外部条件新的学习材料可以从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找到固定点,有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合乎这种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标准,也就是说,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

这种逻辑意义指的是材料本身与人类学习能力范围内的有关观念可以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对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召唤素质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变机械学习为有意义学习。

奥苏伯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及讲授法,为我们当前教学改革提供了借鉴作用。

(一)讲授法与课件演示法相结合,优化课堂教学奥等的尔认为不和结合,优化课论,它有自己的优点。

这一点也为教育史所证实。

讲授法一直就是教育史上最重要的教学方法。

从其借助的媒介来分析,它主要以语言、文字配合教师的表情、动作来传递教学信息。

语言、文字从本质上说是客观事物符号、代号,属于第二信号系统。

人类有发达的第二信号系统,人们一旦对语言、文字的音、形、义有了共识,就可以毫不费力地用以交际和作为学习的工具,因此,语言、文字是最有针对性、最经济、最为灵活的教学资源。

并且语言又是思维的重要条件和工具。

人们的逻辑思维是靠概念进行的,形象思维则靠表象进行。

而语言、文字既可以是概念的物质载体也可以是表象的物质载体。

因此语言、文字的优势就在于一定条件下易于进入学习者的知识主观世界和精神世界,并影响学习者的精神世界。

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语言作为媒介存在的局限性:它的速度较思维的速度慢得多,书写就更慢了。

语言的维数是线性的,而思维则是全息的。

而且由于语言、文字是抽象和简约的,这就要求学生不论学习什么知识,都要透过语言文字、符号图表把它们所代表的实际事物想清楚,以至于想“活”起来,才能与语言、文字所代表的意义与知识本身结合起来,这就容易导致学生只记住一大堆干巴巴的文字符号,而没有理解其中的实际内容。

因此,以语言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在很多地方显得效率低下,抽象难懂,不易接受,使学习者易于疲劳。

诚然在教学中使用一些教育技术,如使用幻灯机、广播和电视,引入了声音、图像信息,但是信息的传递是单一的。

而在课堂中适当地使用课件,则能弥补这些不足。

(1)课件可以提供声音、图像文字、动画等多种信息,对学习者形成感官刺激。

这样不仅能引起学习者的兴趣和注意,而且有助于记忆,会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

奥苏伯尔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在史论教学中的应用解读

奥苏伯尔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在史论教学中的应用解读

奥苏伯尔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在史论教学中的应用摘要:在史论教学中,如果运用奥苏伯尔的教育理论,能够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确立教学目标,根据逐渐分化的原则,呈现教学内容、顺序,再应用认知同化学习理论指导训练,那么将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激活思维,活化旧知识,巩固旧知识,同化新知识,促使新知识的稳定与清晰,令每一个知识点都有其上位的环节和下位的链条,运用这样的学习策略来复习旧课,则点线清楚;用来学习新知识,则迁移迅速,这样的训练培养了学生不断吸收、同化新知识的能力,塑造了学生的最佳认知结构。

关键词: 奥苏伯尔迁移同化史论教学传统的史论教学方法比较注重教材的知识结构和逻辑结构,主要精力放在“吃透教材上”,而很少注意知识在学生的学习中是如何表征和结构的。

美国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实质内容和它的组织特点是影响新的意义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

因而教学的中心任务就是塑造学生的最佳认知结构,提高学生的迁移能力,使之具有不断吸收(同化)的能力。

在课程的教学中奥苏伯尔根据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提出了渐进分化和综合贯通两条原则. 渐进分化原则是指教学要先教一般或广泛的概念,再将其分解成具体或初级的观念,通过逐步分化,直到最广泛的概念分解为最初的概念. 综合贯通则是指在教学中比较观念间的相同与不同点,在观念间建立联系. 两条原则是相辅相成的。

而史论恰恰是知识连贯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历史发展的每一个主要阶段上都有相应的论述注定了是史论的延续性原则;历史发展的范畴与范畴之间可相互沟通形成一个系统注定了史论的系统性原则。

那么,如何将奥苏伯尔的渐进分化和综合贯穿原则理论应用到这样一个连贯性很强的现代史论教学中呢?1. 在史论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确立教学目标奥苏伯尔认为,当学生把教学内容与自己的认识结构联系起来时,意义学习便发生了,所以影响课堂教学中意义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的认知结构。

所谓认知结构,是指学生现有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织结构,它是由学生眼下能想出的事实、概念、命题、理论等构成的,奥苏伯尔的学习策略中由组织者先于学习材料之前呈现一个抽象水平较高的引导性材料,新旧知识联系的桥梁,使新知识顺利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去。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对教学的指导意义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对教学的指导意义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对教学的指导意义一、引例释疑,突破难点奥苏伯尔认为,要进行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另一个重要条件是学习材料必须具有所谓的潜在意义。

即对于学习者来说,学习材料在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学习者学习能力范围之内的。

简而言之,就是我们在进行教学活动前,必须弄清楚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学习者认知结构中是否具备适当的知识基础可与新学习的材料发生联系并提供知识学习的生长点。

《旅游心理学》中很多的概念、定义、原理初次接触感觉非常抽象、概括甚至难以理解,说到底,这些概念、定义、原理其实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经验的概括、总结和提升。

因此,我们在教学奥苏伯尔学习理论前,必须在充分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充分了解我们的学习对象,尤其是充分了解我们学习对象认知结构中的知识基础与新知识学习材料有密切关系的已有概念、定义和原理的掌握情况,以便我们在教学中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引发,着力寻找理论和实践的联结点,从而突破难点、疑点和盲点,为系统掌握知识铺平道路。

这是我们在教学设计时选择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依据。

比如说,关于“气质”概念的教学。

书本上得出了“气质就是人的心理犯罪行为的动力特征”这一定义,事实上这其中还包括了两个概念:心理犯罪行为和心理犯罪行为的动力特征。

心理犯罪行为与“脾气”一词的意思基本一致,较难认知,而心理犯罪行为的动力特征的认知就比较困难了,沦为这部分的难点。

对于心理犯罪行为的动力特征,书本上就用描述性语言并作了直观了解,这里我们就必须补足大量的学生熟识的生活实例去表明,从而使学生真正认知:所谓心理犯罪行为的动力特征就是指心理犯罪行为出现时变化的快慢、力度的'高低、整体表现的显隐以及平衡的程度等方面的特点,就是人典型的平衡的心理特点。

引例释疑,可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生长点,既符合学生由具体向抽象的思维发展规律,更符合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的要求。

但是,有一点要注意,举例是手段,是为了唤起学生已有的表象,为学生学习新的知识提供基础。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巫山中学信息技术教研组一、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的理论有意义学习,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实质性联系。

学生在教师指导和参与下使用有意义的学习资源,以有意义的学习方式来进行的学习。

(一)有意义学习的标准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D.P.Ausubel)将学习的发生分成 2 个维度:按学习发生的方式①发现学习②接受学习按学习发生时新旧知识的联系①有意义学习②机械学习奥苏贝尔提出,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这一论断既给有意义学习下了明确的定义,也指出了区分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的2 条标准。

要判断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的或是机械的,必须了解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的联系(简称为新旧知识的联系)的性质。

新旧知识联系的性质既受学习者原有的知识背景的影响,也受要学习的材料本身的性质的制约。

有意义学习必须具备的两条标准:①新的符号或符号代表的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具有实质性联系。

②新旧知识的非人为的联系,即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观念在某种合理的或逻辑基础上的联系。

无意义音节和配对形容词只能机械学习,因为这样的材料不可能与人的认知结构中的任何已有观念建立实质性联系,必须在逐个字母或项目之间建立联系。

这样的学习完全是机械学习。

一切机械学习都不具备上述有意义学习的2条标准。

(二)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有意义学习的产生既受学习材料性质的影响(意义学习的外部条件),也受学习者自身因素的影响(有意义学习的内部条件)。

1、有意义学习的外部条件新的学习材料可以从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找到固定点,有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合乎这种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标准,也就是说,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

这种逻辑意义指的是材料本身与人类学习能力范围内的有关观念可以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把握奥苏伯尔学习理论,促进初中英语教学

把握奥苏伯尔学习理论,促进初中英语教学
知识 的 融会贯 通。 3 . 1 分块教学 , 各个击破
初 中英语教 材 的体 例 主要就 是分 块教 学。如 对 于 动词 时态这 一语 法 来说 , 由一 般现 在 时 、 现在 进 行 时 到 一般 过 去 时 、 过 去进 行 时等块 块 教 学 、 各个 击破 的 特 点。对于具 体 的每 一个 时态 而言 , 同样 也 是采用 “ 各 个 击破 ” 法, 如 过 去进 行 时 , 先 介 绍其 概 念 、 含义 、 用 法、 结构, 以及 和哪 些 时 间副词连 用 等 , 对每 一个 进 行 分解, 便 于 学生从 整体 上不 易产 生混 淆。
3 . 整合教材 , 形 成知 识 网 络 , 是实现“ 融会贯通” 的 前 提
奥 苏伯 尔将 学 习分 为机 械 学 习和 有 意义 学 习 两 种。所谓机械学 习可以简单地理解为被动学习, 如单 词的学习纯粹一遍遍抄写 、对话和课文简单地背诵 等。 而有 意义 学 习简 言之就 是认知 心理 学上 的 “ 同化” 现象 。奥 苏 泊尔 强调 : 在 学 习新知 识 时, 原 知识 结构 起 固定作 用 。 通 过奥 苏 泊 尔有 意义 学 习理论 的探 讨 , 受到 启迪 和启发 : 要实现有意义学习, 首先要做到有意义教 学、 实现教 学 的有 效性 ; 要 做 到有 意义 教 学 、 有效 教 学 , 教 师在教学 中务必关注学生有意义学习的心理和动机 , 培 养 学 生 新 旧知 识 的联 系 , 引导 学 生 乐 学 见其 必 要 性; 夯 实 学 生基 础 知识 , 具 备 有 同化 新 知 识 的 必 要 的 知 识基 础 , 以促 成“ 温故 而 知新 ” ; 最后, 善 于 引导 学 生 发现新 旧知识间的内在关系和逻辑意义 , 并能迁移知 识点、 拓 展 思维 , 促使 “ 触 一发 而动全 貌 ” 之娴 熟技 巧。

浅谈有意义学习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有意义学习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理论研究新课程NEW CURRICULUM 以美国著名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为代表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强调在学习过程中新的知识要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的联系。

有意义学习是一种以思维为核心的理解性学习。

其特点是学习者身心的投入,身体、心理、认识、情感、逻辑、直觉都和谐统一起来。

它将新学习到的知识有机地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转化成为学生自己的心理品质、自己的血肉,成为“我的知识”,学生记得准确而又牢固,同时能用得迅速而又合理。

语文是各学科的基础,是写作、表述、理解题意的总要基础和手段。

在语文教学中,有意义学习的重要性也日渐凸显。

一、从有意义的学习形成的条件看其对语文教学的意义奥苏贝尔认为,学生的学习如果有价值的话,应尽可能地有意义。

其产生的条件,在客观上,学习材料本身需具有逻辑意义,在主观上,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应具有可以用来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

在学生学习的主客观条件上,教材的逻辑性、递进性编排为学生的意义学习做好了铺垫。

如,学生在学习李白的诗歌《望庐山瀑布》时,会对李白这位诗人或对于李白其他诗歌(《鹅》《静夜思》)有一定了解,那么,这些已经知道的知识就具备同化新知识的基础。

所以,在课堂中或课堂外,都应该让学生注重对知识的积累。

奥苏贝尔同时认为,学习者还必须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心向,表现为积极主动地把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

教学中,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自主性是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的本质体现,教师的教学活动应建立在学生对学习自觉的、主动的、自我追求的基础上,如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在阅读、朗诵等方面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同时,教学应该与生活密切联系。

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写作文是让他们很头痛的一个部分,常以找不到话题为借口。

所以,应该培养学生爱观察生活中的小事的习惯,应该让学生积极地去生活中找事例,可以是自己亲身经历的或是观察到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奥苏泊尔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课堂教学的原则
奥苏泊尔根据有意义学习的过程,提出了渐进分化和综合贯通两条教学原则。

渐进分化原则是指教学要先教比较一般的或广泛的观念,再将其一步步分解成具体的或初级的观念,通过逐步分化,直到最广泛的观念分解为最初的观念。

综合贯通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比较观念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在观念间建立起联系。

渐进分化——类属学习——演绎思维——接受学习
综合贯通——总括学习——归纳思维——发现学习
二、促进有意义学习的教学策略
为了促进有意义学习的进行,奥苏泊尔提出了使用“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

先行组织者简称组织者,是先于学习材料呈现之前呈现的一个抽象概括水平较高的引导性材料。

组织者分为两种:
1)陈述性组织者
当学生面对学习任务时,倘若其认知结构中缺乏适当的上位观念可以用来同化新知识,则可以设计一个概括与包容水平高于要学习的材料的组织者,使学生获得一个可以同化新知识的认知框架。

这样的组织者被称为陈述性组织者。

2)比较性组织者
当学生面对新的学习任务时,倘若其认知结构中已具有了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但原有观念不清晰或不巩固,学生难以应用,或者他们对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辨别不清,则可以设计一个对新旧知识的异同点进行比较的组织者,这种组织者被称为比较性组织者。

让外国的学生学习佛教的知识,设计一个陈述性组织者和比较性组织者。

佛教:佛对世人的说教。

3)具体模型组织者
具体模型组织者就是用具体形象化的模型作为组织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