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统计预报(重点范围)
气象统计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气象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掌握气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
3. 培养运用统计学方法解决实际气象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背景气象统计是气象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对气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揭示气象现象的规律,为天气预报、气候变化研究等提供科学依据。
本实验以我国某地气象数据为例,进行气象统计实验。
三、实验内容1. 数据收集与整理收集我国某地近三年的气象数据,包括气温、降水、相对湿度、风速等要素。
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描述性统计(1)计算气温、降水、相对湿度、风速等要素的平均值、标准差、极值等指标。
(2)绘制气温、降水、相对湿度、风速等要素的时间序列图,观察要素的变化趋势。
(3)计算气温、降水、相对湿度、风速等要素的变异系数,分析要素的稳定性。
3. 相关性分析(1)计算气温、降水、相对湿度、风速等要素之间的相关系数,分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2)绘制气温、降水、相对湿度、风速等要素的散点图,观察要素之间的关系。
4. 回归分析(1)以气温为自变量,降水、相对湿度、风速为因变量,建立回归模型。
(2)分析回归模型的显著性、系数和预测能力。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描述性统计结果(1)气温:平均值为15.6℃,标准差为3.2℃,极值为最高气温27.8℃,最低气温-5.2℃。
(2)降水:平均值为800mm,标准差为150mm,极值为最大降水量1200mm,最小降水量300mm。
(3)相对湿度:平均值为70%,标准差为10%,极值为最高相对湿度95%,最低相对湿度40%。
(4)风速:平均值为3.5m/s,标准差为1.2m/s,极值为最大风速18m/s,最小风速0.5m/s。
(5)气温、降水、相对湿度、风速的变异系数分别为:气温20.5%,降水18.8%,相对湿度14.3%,风速34.3%。
2. 相关性分析结果(1)气温与降水、相对湿度、风速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0.5、0.4。
“气象统计与预报方法”课程教学与实践的改革研究
其核心内容是经验正交分解 ( O ) E F 。第五章为因子分析和对应分析,介绍主要因子、公共因子、 影子轴的转动等筛选 和组合因子的方法 ,以及 Q、R型因子分析方法。该章 内容是非主要的 ,核
心思想 在掌握 了课 程核 心 内容 后可 自行扩 展 。的基础 、对课
收 稿 日期 20 0 0 8— 2—2 2
作者简介
王澄海 (9 1一)男 ,甘肃秦安人 ,教授 ,主要从事 天气气候变化及预测研究 16
一
7 — 3
高等理 科教育
2 8 第6 ( 第8 期) 0 年 期 总 2 0
过考察来促其掌握。多元分析部分包括第二章 回归分析 ,分为多元 回归和逐步 回归 ,要求系统、 概括性地讲授利用该理论及方法建立气象诸要素之 间的数学模型 ( 数学变换) 的基本 原理 ,是 本课 程 的重点 和核心 内容 。在介绍 该方法 的起 源 、发展 历史 、基本 概念 的基础 上 ,要 求学 生熟练
程重 点 内容掌握 的程 度和教 学进度 做灵 活安排 简讲或 简介 。第六 章的典 型相关 分析 可做和 第五章
同样 的处理。第七章聚类分析给出了不同相似系数之间的相互关系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内容相对
简单 ,学 生在具 有第 二 、三 章 的基 础上通 过讨论 课 的形 式 即可掌握 ,但应 用较 为广 泛 ,因此 ,通
行之 有效 的思路 和途径 。 关键词 气 象统计 方 法 G 4 . 62 0 教 学与 实践 文献标 识码 改革 A 中 图分 类号
近些年来 ,随着大气 科学 事业 的快 速发展 ,大气 科学 学科 的教 学与实 践改 革 已为必然 。在 过
天气预报包括哪些内容
天气预报包括哪些内容天气预报是指根据气象学原理和气象观测资料,利用科学方法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天气情况进行预测和报告的一种服务。
天气预报内容主要包括气温、降水、风力、湿度、能见度等多个方面的信息,以便人们可以提前了解天气变化,做好生活和工作安排。
首先,天气预报中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就是气温。
气温是指空气的热度,通常以摄氏度或华氏度来表示。
气温预报会告诉人们当天和未来几天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以及白天和夜晚的温差情况。
这对人们外出穿衣和活动安排都有很大的参考意义。
其次,降水情况也是天气预报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降水包括雨、雪、冰雹等形式,而降水预报会告诉人们未来一段时间内是否会有降水,降水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以及可能出现的降水形式。
这对农业生产、交通出行、户外活动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风力是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内容。
风力预报会告诉人们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风向和风力大小,以及可能出现的阵风情况。
风力对航海、航空、建筑施工等行业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也会影响人们的出行和户外活动。
湿度和能见度也是天气预报中需要关注的内容。
湿度预报会告诉人们空气中的湿度大小,而能见度预报则会告诉人们能见度的情况,这对于交通出行、航空航海、户外活动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的内容,天气预报还会包括其他一些相关信息,比如紫外线指数、空气质量指数、日出日落时间等。
这些信息都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也是天气预报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总的来说,天气预报包括气温、降水、风力、湿度、能见度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都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及时准确地获取天气预报信息,人们可以更好地做出相应的安排,以便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天气变化。
气象统计分析与预报方法:03_第一章-基本统计量
s 2
1 n
n
( xi
i 1
x )2
▪ 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方差的平方根
s
1
n
n
(xi x)2
i1
变化幅度统计量— 方差和标准差
由于均方差反映样本资料偏离平均值的整体平均 状况,故对逐月样本资料而言,要分别计算其每个 月的均方差场,共得到12个。 这12个月的均方差场可以反映要素的年际异常的 季节变化情况.
▪ 例如,1月和7月某日温度相对本月长期平均温度 的距平相同,但1月和7月数据离散程度,即标准 差不同,而距平标准化值能体现出这两月中这种 温度变化是否是属于异常事件。
稳健估计量
▪ 离散程度统计量 IQR (interquartile range) : 四分位距,又称 为四分位差
IQR q0.75 q0.25
▪ 四分位距通常是用来构建箱形图,以及对概率分布 的简要图表概述。对一个对称性分布数据(其中位 数必然等于第三四分位数与第一四分位数的算术平 均数)。
数据的距平标准化
▪ 原因及优点---不同单位、不同量级数据之间
便与比较
▪
计算公式---
xz
xx sx
sxx, s x
为标准差
▪ 特点1---通常标准化后的数据为无量纲的数据
中心趋势统计量-平均值
平均值的应用:
平均值的概念很简单,但在气象科学应用中应视具体问题而慎 重考虑,一般而言,平均值的概念有下列两个方面的应用:
(1)日平均值转变为月平均值
若要将要素的日平均值转变为月平均值,只要直接利用上式 进行计算,其中的n为某个月的天数。类似地,可利用月平 均值求年平均值,此时 n = 12,为一年中的月数。
气象统计分析与预报方法:09_第三章-判别分析
3)预报问题:实践或经历告诉我们,能够用某 时刻之前发生的一些现象来预测其后可能发生的 某些现象。我们观察这些前兆变量,并希望预报 与其有依赖关系的但尚未出现的现象。
§2 多级判别
在天气预报中,更常用的是多类或多级的预报、例如 降水量的预报可分为:暴雨、大雨、中雨、小雨和无雨 等五级.
判别函数离差平方和的分解 假设根据需要,把预报量分为G类,取样本容量为n的样
本。对此样本,根据预报量的G类级别分为G组,每组样 本容量分别n1,n2,n3,….nG.
选取p个因子x1,x2,…xp。类似二级判别,由它们的线性 组合构成一个判别函数,表示为
管变量对判别函数是否起作用及作用的大小。当对反映研 究对象特征的变量认识比较全面时可以选择此种方法。
向前选择法:是从判别模型中没有变量开始,每一步把
一个对判别模型的判断能力贡献大的变量引入模型。直到 没有被引人模型的变量没有一个符合进入模型的条件(判据) 时,变量的引入过程结束。当希望比较多的变量留在判别 函数中时使用向前选择法。
• SPSS对于分为p类的研究对象,建立q个线性判别函 数。对于每个个体进行判别时,把观测量的各变量 值代入判别函数,得出判别分数,从而确定该个体 属于哪一类,或计算属于各类的概率,从而判别该 个体属于哪一类。还建立标准化和未标准化的典则 判别函数。
步骤
1 根据实际需要,构造预测量的定性数量特征序列; 2 选择若干前期因子,利用因子与预报量的关系,建立因子与 预报量类别的关系表达式(须经过统计显著性检验); 3 选择适当的规则,判别某一次因子样品所属的类别,以实现 对预报量类别的预报。
气象统计方法第三章.
第三:试验的独立性。
符合这三个条件可用二项分布计算相应概率
2.二项分布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
1)计算天气现象出现的概率,特别是小 概率事件。
(1) 计算天气现象出现的概 率 例: 冰雹出现的概率为 0.03, 求5天中有一次冰雹的概率 , 和有一次以上冰雹的概 率。 一次:
1 C5 (0.03)1 (0.97) 51 0.1328 ; 1 一次以上: C5 (0.03)1 (0.97) 51 C52 (0.03) 2 (0.97) 3 3 C5 (0.03) 3 (0.97) 2+C54 (0.03) 4 (0.97)1 5 +C 5 (0.03) 5 (0.97) 0 0.1413 0 5天中全无冰雹的概率: C5 (0.03) 0 (0.97) 5 0.8587
P(A)=P(A/B)
或者 P(AB)=P(A)*P(B)
注意: 要圆满地回答A和B是否相互独立的
问题,应知道计算频率时所用的观测资
料的次数,使用统计检验理论。
三 天气预报指标的统计检验
1.二项分布 (1)二分类预报:只预报事件A出现或
者不出现( A),又称为正反预报。
这类预报,可有不少预报指标,但其可靠
种方法。某事件A出现的概率是p,而在条件B时,事 件A出现的频率是m/n,则
n
r Q= Cr p (1-p) n r=m
n-r
Q的含义
即作用?
当Q值小于0.05或0.01时,认为事件具有 “超偶然”的统计规律,指标可用。当Q值大 于某上限值时,偶然性过大,指标不可用.
当Q值小于0.05或0.01时, A事件在n次 中出现m次的事件是小概率事件,在一次试验 中不可能,但在条件B影响下发生了,说明B起 的作用。
气象统计分析与预报方法:04_第一章-统计量的检验
假设性检验可能犯的两类错误
真实情况 (未知)
H0为真 H0不真
所作决策
接受H0 正确
拒绝H0 犯第I类错误
犯第II类错误
正确
假设性检验可能犯的两类错误 —— 图示
零分布的PDF
特定HA 正确前提下的 检验统计量分布的PDF
Area
Area 0.05
落在拒绝域中的事件不是不可能发生,而是发生概率较小
▪ 选择单侧或双侧假设检验,首先得依据我们 所分析问题的物理本质。
▪ 单侧检验:当我们兴趣的问题集中在某一侧 ,如备则假设是 0 ,而不是 0 , 则为右侧检验。若任何检验统计量大 于100(1 )%,则拒绝原假设;
▪ 例如:两个数据总体的统计量的平方是否存 在显著差异,原假设为无差异,则较大的正 值将可能拒绝原假设,即上述问题为右侧检 验
例2(教材),对北京1月份气温,要检验1976年的 1月平均气温是否与其它年份有显著不同。 检验过程: 原假设:与其它年份没有显著差异; 备则假设:与其它年份有显著差异。
计算得到,t=-2.28 查表知道,5%显著性水平、自由度为30-1的临界 值ta=2.045,|t |〉ta,拒绝原假设。
结论: 1977年的1月平均气温与其它年份有显著差 异。
➢ 若观测到的差异表明真实的差异存在的证据越强,则越 有理由表明存在真实的差异。
▪ 检验所用的显著性水平:针对具体问题的具体特点 ,事先规定检验标准。
显著性检验的过程
▪ 由以上原理得到的操作过程:把观测到的显 著性水平与作为检验标准的显著性水平比较 。
➢ 若小于该标准时,则拒绝原假设; ➢ 若大于该标准,则认为没有足够证据拒绝原假
当 减小,则 必然增加,因此为了较好的平衡误差概率的发生, 有时会选择较不严格的显著性水平,如 0.10
中国近30年来气象统计预报进展
中国近30年来气象统计预报进展中国近30年来气象统计预报进展近30年来,随着气象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中国的气象统计预报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气象统计预报是基于历史气象数据和统计方法进行的天气预报,通过分析历史数据的规律和趋势,可以对未来天气的发展趋势进行一定程度的预测。
下面将从统计方法的改进、预报准确性的提升和应用领域的拓展等方面对中国近30年来的气象统计预报进展进行探讨。
首先,统计方法的改进是中国气象统计预报取得进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随着数理统计和气象学的深入研究,各种新的统计方法被应用于气象预报中。
例如,基于数理统计方法的时间序列分析、回归分析、聚类分析等,有效地挖掘了历史数据中的规律和趋势,并将其应用于预测模型中。
同时,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新技术的发展也为气象统计预报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方法。
这些方法的应用使得气象统计预报的准确性得到了大幅提升。
其次,中国气象统计预报的准确性在近30年来显著提升。
准确的气象统计预报对于各行各业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安排工作、生产和生活。
近年来,提高气象统计预报的准确性一直是气象科研工作者的重要目标。
通过使用更先进的技术和更全面的数据,对气象现象的分析和预测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例如,通过引入卫星遥感数据和雷达观测数据,可以对大气云系的演变和天气系统的发展进行更准确的预测。
此外,近年来,数值预报模型的改进也为气象统计预报的准确性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通过引入更精细的物理参数和更高分辨率的网格模型,数值预报模型的准确性得到了显著提高,从而提高了气象统计预报的准确性。
最后,气象统计预报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展。
气象统计预报在农业、交通、城市规划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天气预报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气象统计预报在城市规划领域的应用,可以帮助规划者合理安排建筑物和设施的位置和布局,从而提高城市的适应性和抗灾能力。
气象统计分析与预报方法
r k l1 n i n 1x zx k zil is s k k s ll
计
量
自协方差与自相关系数
衡量气象要素不同时刻之间 的关系密切程度
衡量两个变量不同时刻之间 落后交叉协方差与相关系数 的相关密切程度
峰度系数与偏度系数
衡量随机变量分布密度曲线形状
前者——衡量曲线渐近于横轴时的陡度 后者——描述曲线峰点对期望值偏离的程度
2、根据数据计算回归系数标准方程组所包1含的有关统计量
▪ A V 利5、用利费用史已判出别现准的则因确子定值判代别入系回数归方程作1 出21预报量的估计,求出预报值的置信区间
4、对判别函数进行显著性检验,以便确定选取多少个判别函数构成判别空间;
以原变量x1,x2,……,xp组成一个新变量y
f 1 y 研2 回究归两方个程天的气线系性统假(设各包含多个k网个点的气象要素zk 场)之间的关系特殊因子:相关系数估计
3因、子解数线目性→方逐程步组回确归定出回归系数 4、逐建步立剔回除归方方案程并进行统计显著性检 验逐步引进方案 5、双利重用检已验出的现逐的步因回子归值方代案入回归方程 作出预报量的估计,求出预报值的置
信区间
线性、非线性 单因子、多因子
显著性检验
判利别用费分史析判别准则确定判别系数
二—级—判用别于、判多定级某判个别因子观测样品所 属的类别。
建立判别函数的方法 多全级模判型别法计算步骤: 1确、向定选前不择选同适择类当法别因的子样,本并,根计据算预各报组量因类子别 的向平后均选值择和法总平均值; 2、逐计步算选总择离法差交叉积阵T,组内离差 交叉积阵W及组间离差交叉积阵B; 3、求W-1B的特征值及特征向量,得V阵; 4●、矩对阵判特别征函值数与进特行征显向著量性计检算验,以便 确定选取多少个判别函数构成判别空 间; 5、计算各样品点与各组重心距离并进 行分类判别.
统计预报
●目前用于天气气候预测的方法:数值预报(在动力学框架下建立运动方程组,运用数值解)天气学(根据天气学规律总结出的方法,在动力学之前)统计(确定性与随机性,建立在对大量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多数情况下用来做具体要素分析)●缺点:统计预报方法报不出历史资料中没有出现过的天气。
预报效果的好坏与变量和资料的数量有关。
预报量与因子之间的统计相关关系由于气候变迁等原因也会发生改变。
●样本:某个气象要素及其变化可看成为一个变量,它的全体在概率论中称为总体,而把收集到该要素的资料称为样本。
●预报值,预报因子:利用所找到的统计关系对某一变量做出未来时刻的估计,称为预报值。
为了预报这个对象未来时刻的变化,选择预报量前期已发生的多个有关的气象要素或者其他地球物理要素,称之为预报因子。
●距平反映了样本资料偏离气候平均值的状况, 通常也叫要素的异常值。
●均方差描述样本中资料与气候平均值之差的总体平均状况,反映变量围绕平均值的平均变化程度。
●统计假设检验的一般步骤:(1) 根据分析内容的要求,给出原假设H0(事件)和备择假设Ha。
(2) 构造与原假设H0 有关的检验统计量,该统计量服从已知的统计分布(如正态分布,F-分布……)。
(3) 根据样本值计算上述统计量的观测值。
(4)在给定显著性水平的条件下,将计算值与查表得到的理论值进行比较,确定对H0 的接受或拒绝。
●稳健估计:为保证统计特征具有较好代表性。
●相关分析是研究不同变量间密切程度的一种十分常用的统计方法。
它是描述两个变量间的线性关系程度和方向的统计量。
●聚类分析:事先不知道分类的类别和分类数目,也不清楚样本的属性,需要根据一定的规则进行分类。
●判别分析:事先已经知道分类的类别,用因子判定预报量的可能属于的类别。
作用是对预报量类别进行预测。
●聚类是判别的基础。
●主分量分析:形式(线性)作用是数据空间的降维技术,挑选独立变量等。
为了尽快获得主要,重要的信息,对数据进行压缩。
2008年-2012年深圳市气象统计资料
2008年深圳市气象统计资料2008年深圳市气候主要特点是年降水量异常偏多,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年均气温基本正常,个别月份气温异常;日照时数基本持平;湿度再创历史新低。
年降水量2710毫米,比多年平均值偏多37.8%,是自1953年以来的历史第二高值(仅次于2001年,2747.3毫米),属降水异常偏多年份,全年全市累计降水量分布不均,呈现三个降水集中区,主要分布在我市的西部,中部偏西,以及东部的部分地区。
年平均气温22.8ºC,较常年偏高0.3ºC,年极端最高气温36.3ºC,出现在7月28日,年极端最低气温5.3ºC,出现在2月3日。
全年有二天超过35ºC的高温纪录。
2008年共有6个热带气旋影响我市,其中有4个为严重影响。
0809号台风“浣熊”于4月18-20日给我市带来大风和大暴雨天气,刷新了最早影响我市的台风历史记录;0806台风“风神”于6月25日凌晨在我市葵涌登陆,造成我市中、西部地区普降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0812台风“鹦鹉”给我市带来了大范围的狂风,全市有54个区域气象站记录到10级以上的瞬时大风;0814号强台风“黑格比”给我市大风和强降水,共有52个区域气象站最大瞬时风速超过10级。
此外,0817号热带风暴“海高斯”给我市带来8级瞬时大风,其减弱后的低压环流给我市带来大暴雨;0809号强热带风暴“北冕”和也给我市带来大风和暴雨量级的降水。
2008年出现大暴雨过程5次,暴雨过程7次。
年暴雨日数共计16天,为历史第二高值,大暴雨日数7个,打破历史最高纪录。
4月19日出现了首场大暴雨,标志着深圳2008年的汛期开始。
此后在6月2日、6月18日、6月28日、7月6日、7月10日、8月6日、9月24日分别出现了7次暴雨过程,6月6日、6月13日、6月25日、10月5日又出现4次大暴雨过程,暴雨终日(10月5日)与多年平均暴雨终日(10月2日)相当。
《气象统计方法》考试试题总结
《气象统计方法》复习要点及思考题一、填空题1.气候变化上通常说的异常,可以用 距平这个基本统计量来描述,它反映数据偏离平均值(气候态)的状况,把资料处理成该统计量的形式,叫做资料的中心化。
2. 距平是指要素偏离平均值(气候态)的状况,把资料处理为距平的方法叫中心化。
3. 如果一月南京气温的标准差比北京小,说明一月南京气温变化幅度比北京小,预报较为容易。
4.对资料进行标准化可以消除单位量纲不同造成的影响,其表达式为x,标准化以后资料的均方差为1,平均值是_0_。
5. 频率表是用来描述 状态资料的统计特征的。
6.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中回归系数b 与相关系数r 之间的关系为b=lxy/lxx,r=lyy(1-r2)7. 多元线性回归中常采用最小二乘法求回归系数。
8. 滑动平均是趋势拟合技术最基础的方法,它相当于低通滤波器。
9.最后一个累积距平值为 0 。
10. 复相关系数是衡量一个变量和 多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程度的量。
11. 变量场X 表示为 ,则第i 个特征向量对变量X的方差贡献为 ,前P 个特征向量对变量场的累积方差贡献为 。
12. 对上题中的变量场X ,当 m>>n 时在实际计算中通常需进行时空转换。
13. 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大,表示变量之间关系越 密切(紧密)。
14. 在事件B 已经发生的条件下计算事件A 的概率,称为事件A 在事件B 已出现条件下的 条件概率。
15. 二分类预报是指只预报事件A 出现或者不出现,又称为正反预报。
16. 在对回归问题进行方差分析时,预报量的方差可以表示成_回归方差与误差或残差方差之和。
17. 气象中一些气象要素,如冰雹、晕、雾等天气现象,气象资料中仅记录为“有”或“无”可用“1”或“0”二值数字化表征,这类变量可看成离散型随机变量。
对于这种状态要素,可以用条件概率选择预报因子并且用二项分布检验预报因子的可靠程度。
气温、气压及降水量等气象要素,观测值在正、负无穷之间,这种类型要素可看成为连续型随机变量。
气象统计方法 第一章 气象资料及其表示方法
xdij xij x j (i 1, 2,, n j 1, 2, , m)
五、协方差和协方差矩阵
1.协方差
衡量任意两个气象要素(变量)之间
关系的统计量(正、负相关关系),另外一
个统计量叫相关系数(以后讲解)。
表达式:
1 n sij ( xit xi )( x jt x j ) n t 1
一、数据矩阵
多个气象要素的样本如何表示?---矩阵。 设有m个气象要素,每个要素有n次观测值, 则数据矩阵为:
x11 x 21 n Xm xn1
x 12 x22 xn 2
x1m x2 m ( x1 x2 xm ) (2.1) xnm
习起引导作用
• 课时安排 – 总学时:48学时(1-16周) – 讲授为主, 课堂练习
• 考核方式
– 平时成绩(出勤、课堂作业)
– 期末考试
参考书目:
1、李湘阁等《气象统计方法》, 2、黄嘉佑著《气象统计分析与预报方法》,气象出版社, 2004.3
3、施能著《气象统计预报》,气象出版社,2009.11
4、吴洪宝等著《气候变率诊断和预测方法》,气象出版社,
2010.6
5、魏凤英著《现代气候统计诊断与预测技术》,气象出版 社,2009.9
教学内容
第一章 气象资料及其表示方法 第二章 气候稳定性检验 第三章 选择最大信息的预报因子 第四章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第五章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第六章 气候趋势分析
累积频率:变量小于某上限的次数与 总次数之比。(样本特征—直方图)
三、总体和样本
• 总体(母体):统计分析对象的全体。 • 样本:总体中的一部分。
中国近30年来气象统计预报进展
中国近30年来气象统计预报进展中国近30年来气象统计预报进展近30年来,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气象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国气象统计预报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气象统计预报是指通过对历史气象数据的分析和对气象现象规律的研究,利用统计模型和算法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天气情况。
这一方法在提高气象预报准确性、延长预报时效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数据采集与处理、模型建立和预报效果三个方面介绍中国近30年来气象统计预报的进展。
首先,数据采集与处理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过去,中国气象预报主要依赖于地面气象站观测数据,数据覆盖范围有限,时空分布不均匀。
近年来,随着高空气象探测技术的发展,探空气球、卫星遥感等方式提供了更丰富的气象观测资料。
同时,气象预报模型对数据要求也不断提高,需要更加详细和准确的气象要素数据。
中国在建立国家气象观测站网络的基础上,加强了高空气象观测网络的建设,提高了数据采集质量和时效性。
此外,还开展了大气化学成分、天气雷达、闪电定位等新技术的观测研究,为气象预报提供更多新的观测数据。
其次,模型建立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过去,气象预报模型主要采用经验统计法,仅仅基于历史观测数据来推导模型参数,并没有考虑到物理过程的基本规律。
近年来,随着气象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进步,中国气象科研机构积极开展气象预报模型的研究与改进。
基于数值天气预报模型的统计预报方法逐渐应用到气象预报中,能够更好地模拟和预测大气运动规律。
此外,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引入,也为气象统计预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深度学习和模式识别等技术,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大气变化的特征,提高预报的精度。
最后,预报效果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过去,气象预报准确率较低,尤其对强对流天气、台风等极端天气的预报难度较大。
近年来,随着气象统计预报技术的发展,预报准确性得到了明显提高。
一系列新的数据和模型的引入,使预报结果更加可靠,特别是在短时预报和区域性预报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气象统计整理
第一章气象资料及其表示方法一、数据资料的统计特征要素样本中资料分布的特点----用一些统计量表征。
1、平均值含义:平均值是要素总体数学期望的一个估计。
反映了该要素的平均(气候)状况。
2、距平含义:反映数据偏离平均值的状况,也是通常所说的异常。
**中心化**概念:把资料处理为距平的方法叫中心化特性:距平值的平均值为0,使用方便;直接作为预报值,比较直观(偏高/偏低)。
3、方差和均方差(标准差)含义:是均方差,描述样本中资料与平均值差异的平均状况,反映变量围绕平均值的平均变化程度(离散程度),是方差。
标准差大-----变化幅度大;均方差小的要素预报比大容易,变化幅度小;变量减去某常数后均方差相同。
累积频率:变量小于某上限的次数与总次数之比。
二、总体和样本1、总体(母体):统计分析对象的全体。
2、样本:总体中的一部分。
三、数据的标准化各要素单位不同、平均值和标准差也不同。
为使它们在同一水平上比较,采用标准化方法,使它们变成同一水平的无单位的变量----标准化变量(消除单位量纲的影响)。
证明:(1)标准化变量的平均值为0。
(2)标准化变量的方差为1。
峰度系数与偏度系数是用来衡量随机变量分布密度曲线形状的数字特征,描述了气候变量的分布特征。
偏度系数:表征曲线峰点对期望值(平均值)偏离的程度。
峰度系数:表征分布形态图形顶峰的凸平度(即渐进于横轴的陡度)。
三、状态资料和统计特征1.状态资料(离散型随机变量)表征气象要素的各种状态,观测结果无法用数据表示。
2.频率表、分布列----------列出各个状态出现的频率。
对样本而言是频率表,总体而言就是分布列。
四、多要素的气象资料两个方面来研究问题:“R型分析”:研究不同变量(要素)或同一要素不同格点之间的关系。
(行)“Q型分析”:研究样本之间的关系(列)。
五、统计量---协方差和协方差矩阵1.协方差衡量任意两个气象要素(变量)之间关系的统计量(正、负相关关系)(另外一个统计量叫相关系数)(距平的内积)反映了两个气象要素异常关系的平均状况,或者两个变量的正、负相关关系。
气象中的统计方法总结
中国近20年来气象统计预报综述中国近20年来气象统计预报综述谢炯光曾琮(广东省气象台)摘要近20年来,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有了长足的进步,涌现出不少新方法、新技术。
本文着重介绍了近20年来气象统计预报在中国气象业务科研中的一些应用和发展,主要从多元统计分析意义上来选材。
关键词:多元分析、气象统计、预报。
一、前言气象统计预报在中国气象业务预报和科研工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特别是在模式统计释用及中长期预报业务中,统计预报更是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多元分析中的回归分析、典型相关分析、EOF分析等更是气象预报和分析不可少缺的工具。
近20年来,气象统计预报在中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本文主要综述统计方法在气象预报业务中的各个方面的应用及其所取得的一些成绩。
二、多元统计分析在气象预报业务中的应用1、回归分析广东、江西、河北、辽宁等气象局[1]用0、1权重回归、逐步回归、多元回归等方法,得出晴雨MOS预报方程。
1978年曹鸿兴等、史久恩等[2]用逐步回归建立最高、最低气温预报方程。
新疆自治区气象台张家宝等[3]以预报员经验为基础,采用完全预报(Perfect Prog Method)方法,应用0、1权重回归建立了有无寒潮的预报。
上海气象台丁长根、黄家鑫[4]用逐步回归建立U、V和S(全风速)预报方程。
1965年W.F.Massy[5]提出的主成份回归、1970年Hoerl和Kennard[6]提出的岭估计(Ridge estimate)以及Webster等人[7]提出的特征根回归(Latent root regression, LRR)对在回归分析中出现复共线性(Multi-collinearity)有较好的处理。
冯耀煌[8]在预报集成中,应用了岭回归技术,李耀先[ 9]用岭回归作水稻产量年景预测。
魏松林[10]用特征根回归建立长春6-8月平均气温的特征根回归。
Furnialhe 和Wilson提出的穷尽所有回归的算法,比较彻底地解决了最优回归(即最优子集回归)的问题。
气象统计方法第一章气象资料及其表示方法
x
F(x) P( x) f (x)dx
f (x) 称为概率密度函数,其最常见的形式是 , 正态分布
f (x)
1
( x)2
e 22
2
和 分别是总体平均值(期望)和标准 差,可以用样本平均值和均方差去估计。
正态分布曲线
标准化变量的平均值为0、方差为1。 特点:1)标准化正态分布随机变量的绝对值大于
气象上的应用:
中心化的概念: 把资料处理为距平的方法叫中心化。 气象上常用距平值代替原样本中的资料值作
为研究对象。
中心化的必要性: 因为气象要素的年变化周期影响很大,各月
的平均值不一样,为了使之能在同一水平下比较, 常使用距平值(比如之前的举例)。
特性:距平值的平均值为0,使用方便; 直接作为预报值,比较直观(偏高/偏 低)。
方差
向量表示形式:
气象上的应用:
1)如果12月份气温标准差比1月份大,反映了 12月份气温随时间变化幅度比1月大。
2)对于同一个月(例如12月),如果南京气温 的标准差比拉萨小,表明拉萨冬季气温的变化幅 度比较大。 (内陆日变化较沿海大,这个日变化大小的比较使 用的是标准差的比较)
江苏省各月气温标准差
3)均方差小的要素预报比大的困难还是容易? 原因?
4)变量减去某常数后均方差相同。
5)标准差与变量值同量纲,一般用标准差表 示变量取值变化的大小。
数据的标准化
对气象要素x,资料长度n,其表达式:
xzt
xt x Sx
t 1,2, , n
特征:1)标准化变量的平均值为0。
2)标准化变量的方差为1。
多年平均7月气温 (1971~2010年)
气象统计方法第一章气象资料及其表示方法
3)变差系数 标准差与平均值之比(%)
Vp
Sx x
1 x
1 n
n
(xi - x)2
i 1
表示变量的相对变化,
注意:
绝对变率和标准差的数量级与变量平均 值的量级有关。
有些同类型变量,彼此之间平均值差别 大,若要比较它们的变化性用绝对变率和 标准差不恰当,应当利用相对变率或变差 系数。
5)频率分布 累积频率概念的引入:
一、气象资料(研究对象)
1. 气象要素
大气温度、压力、空气湿度、风向和风速、降水、 云、雾、雷暴、辐射、能见度等
还有土壤、陆面植被、海洋等监测要素
2. 气象监测
全球监测系统
ARGO计划
气象监测意义:
1. 记录天气、气候的实际情况 2. 了解气候的基本状况 3. 分析研究气候变化规律 4. 气候预测 (第一张天气图的诞生)
33施能著气象统计预报气象出版社2009114吴洪宝等著气候变率诊断和预测方法气象出版社201065魏凤英著现代气候统计诊断与预测技术气象出版社20099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第一章第一章气象资料及其表示方法气象资料及其表示方法第二章第二章气候稳定性检验气候稳定性检验第三章第三章选择最大信息的预报因子选择最大信息的预报因子第四章第四章一元线性回归分析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第五章第五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第六章第六章气候趋势分析气候趋势分析第七章第七章主分量分析主分量分析第八章聚类分析1
大数定律
• 大数定律又称大数法则、大数率。 在一个随机事 件中,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事件发生的频率趋 于一个稳定值;同时,在对物理量的测量实践中, 大量测定值的算术平均也具有稳定性。在数理统 计中,根据贝努利定理\辛钦定理:当n很大时, 算术平均值接近数学期望;频率以概率收敛于事 件的概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象统计预报习题
一、名词解释
S x ,描述样本中资料与平均值差异的平均状况,反映变量围绕平均值的平均变化程度(离散程度).
样本:总体中的一部分资料组成样本。
j
的自相关系数记为r (j )。
自相关系数也是总体相关系数ρ(j )的渐进无偏估计。
作为研究对象。
,也是通常所说的异常。
其公式为:
X t 和 Y t (t=1,2,…,n ),分别为两个时间序列,则对时间间隔j 的落后交叉协方差为:
二、简答题
1。
● 距平序列相关系数: n
t ,,2,1 =n t ,,2,1 =
1. 相关分析中,变量 x 变量 y 处于平等的地位;回归分析中,变量 y 称为因变量,处在被解释的地位,x 称为自变量,用于预测因变量的变化。
2. 相关分析中所涉及的变量 x 和 y 都是随机变量;回归分析中,因变量 y 是随机变量,自变量 x 可以是随机变量,也可以是非随机的确定变量。
3. 相关分析主要是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线性关系的密切程度;回归分析不仅可以揭示变量 x 对变量 y 的影响大小,还可以由回归方程进行预测和控制。
1)根据分析目的,确定X 的具体形态(距平或者标准化距平);
2)由X 求协方差矩阵
;
3)求A 的全部特征值 、特征向量 ,h =1~H (通常使用Jacobi 法);
4)将特征值作非升序排列(通常使用沉浮法),并对特征向量序数作相应变动;
5)根据 ,h =1~H 和X 总方差,求出全部 、 , h =1~H ;
6)由X 及主要 求其时间系数 、h =1~H ,主要的数量由分析目的及分析对象定;
7)输出主要计算结果。
在气象统计预报中,选择因子往往需要计算很多相关系数,逐个检验很麻烦。
实际上,
在样本量固定情况下,可以计算统一的判别标准相关系数, 若 ,则通过
显著性的t 检验。
的计算过程如下:由 ,样本容量固定时,通过检验的t 值应
该至少等于 ,故有 式中, 三、解答题 1. 应用实例[3.4]赤道东太平洋地区1982~1990年春季海温已在应用实例[3.3]中给
出。
西风漂流区(40°~20°N ,180°~145°W )1982~1992年11年春季海温(℃)分别为17.0,16.1,17.4,17.7,16.8,16.2,16.9,17.5,17.1,17.1和16.7。
在总体方差σ2
未知的情况下,检验来自两个总体的样本均值有无显著差异。
赤道东太平洋地区春季海温的9年样本均值x =27.6℃,样本方差21s ==3.1℃;西风漂流区春季海
温的11年样本均值y =17.0℃,样本方差22s =2.3℃。
解:(1)提出原假设21:μμ=o H 。
(2)计算统计量,将特征量代入( 3.2.5),即3.1411
/3.29/1.30.176.27//222121≈+-=+-=N s N s y
x t (3)确定显著性水平α=0.05,自由度υ=9+11-2=18,查分布表αt =2.10,由于αt t >,
拒绝原假设,认为在α=0.05显著性水平上,赤道东太平洋地区的海温均值与西风漂流区海温均值有显著性差异。
T =A XX h λh V h λh ρh P h V h Z r αr r α>r ααt αr αr
2、一直某地1951-1970年20年气温t及要素A(见表)求以A要素为自变量,对应变量t 的回归方程。
并检验在信度水平为0.05下,该回归方程是否显著。
(已知F0.05=0.41)
解答:
1)计算回归系数,确定方程:
2)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