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操作规程管理制度
操作规程管理制度
的一系列准确的操作步骤、规则和程序,是生产单位进行生产活动的主要技术文件,是操作人员操作的法律依据,同时也是生产指挥系统指挥生产的依据,具有法规性质。
操作规程的编写要反映设计思想,不断总结生产经验、教训,执行上要保证安全生产以及同一操作的统一性,做到可靠、先进、合理、有效。
操作规程的基本内容包括工艺技术规程、操作指南、开工规程、停工规程、专用设备操作规程、基础操作规程、事故处理预案、操作规定、仪表控制系统介绍、安全生产及环境保护、附录。
职责分工1、生产运行处是操作规程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根据股分公司的要求和本公司生产实际提出操作规程的修订、审核、上报与发布,负责组织操作规程的年度评审,起草管理规定,负责组织操作规程的执行和检查。
2、生产单位负责操作规程的编制、审核、上报及日常管理,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3、生产运行处、科技处、机动设备处、质量安全环保处负责组织操作规程相关专业内容的制(修)订,并进行专业审核和会签。
4、公司主管生产的副总经理负责新版操作规程的批准。
卡片化操作规程的具体内容要求1、开工规程、停工规程、基础操作规程、专用设备操作规程、事故处理预案等规程以卡片形式编写,其操作步骤需要严格按照统一的格式编制:1.1 结构格式。
操作规程按照以下顺序分页:封面 (第一页)、版本记录 (第二页)、统筹图、纲要、操作、解释。
1.2 分级编写。
通过纲目分级来携领和建构其内容,分三级编写:A 级是规程的纲要,规定了规程的主要操作顺序和状态,对所有稳定状态及该状态下的操作目标进行详细规划,主要用于统筹各个岗位或者系统的操作。
B 级描述详细操作过程,不同状态的过渡和各种具体的操作动作。
包括初始状态卡、稳定状态卡、最终状态卡,操作目标以及目标下全部具体操作动作。
B级操作步骤的编号与 A 级对应一致。
C 级是要点和说明,主要针对操作动作进行解释,为使用操作规程的人员提供必要的说明,包括安全、设备、工艺流程图表等。
操作规程管理制度
操作规程管理制度一、引言为了规范公司内部操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保障公司利益,制定本操作规程管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包括高管、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必须严格遵守。
二、操作规程的定义操作规程是指公司为实现某一业务目标或执行某一操作流程而制定的详细操作指南。
操作规程必须符合公司政策和法律法规,确保业务活动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三、操作规程的编制流程1. 确定编制需求:由相关部门提出编制新的操作规程或对现有规程进行修订的需求,并向董事会提出申请。
2. 制定工作组:由董事会指定专门工作组负责编制操作规程,工作组成员应包括相关领导和专业人员。
3. 调研分析:工作组需对业务流程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了解现状及问题。
4. 制定草案:根据调研结果,工作组起草初步操作规程。
5. 审查确认:初稿需提交给相关部门领导进行审查,根据反馈意见修改完善。
6. 审批发布:最终版本需提交董事会审批,并由公司颁布公告,全体员工知晓。
四、操作规程的内容要求操作规程必须具备以下内容要求:1. 规程标题:准确描述规程内容,易于理解。
2. 适用范围:明确规程适用的业务范围和员工对象。
3. 定义术语:对规程中出现的专业术语进行解释。
4. 流程图解:通过图示方式展示业务操作流程,方便员工理解和参考。
5. 操作步骤:详细描述每个操作步骤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6. 责任分工:明确每个部门和个人在操作流程中的责任和权限。
7. 风险控制:列出可能出现的风险及相应控制措施,并指定责任人。
8. 相关文件:列明与规程相关的文件和资料,方便查阅。
五、操作规程的执行与监督1. 宣贯培训:制定新的操作规程或修订现行规程后,公司需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员工理解规程内容和执行要求。
2. 审查考核:公司需定期对各部门执行规程的情况进行审查和考核,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 督促执行:公司领导和主管需对员工执行操作规程的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和监督,确保规程落实到位。
操作规程管理制度
操作规程管理制度1. 引言操作规程管理制度是指对组织内部的各项操作规程进行制度化管理的一种方式,旨在确保操作规程的准确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本文将重点介绍操作规程管理制度的重要性、目标和实施步骤,并提供一些建议以帮助组织建立和改进该制度。
2. 重要性操作规程是组织内部各项业务的标准化描述,涵盖了流程、步骤、要求以及其他相关细节,对于保证组织正常运转和提高工作效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操作规程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通过制定明确的操作规程,可以确保员工在进行各项操作时遵循统一的标准和流程,减少因误操作带来的错误和损失。
2.2 提高工作效率:规范、标准化的操作规程可以帮助员工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减少重复劳动和无效操作的发生,从而提高整体工作效率。
2.3 强化内部控制:操作规程管理制度能够帮助组织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减少风险和漏洞的产生,提升组织的风险防控能力。
3. 目标操作规程管理制度的目标主要包括:3.1 规范操作行为:通过制定明确的操作规程,规范员工在工作中的操作行为,减少操作的随意性,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3.2 提高工作效率:通过规范化的操作规程,帮助员工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提高整体工作效率。
3.3 保障工作质量:通过规范化的操作规程,确保工作的质量和准确性,降低出错率和风险。
3.4 加强内部控制:通过操作规程的制定和执行,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保障组织的安全和稳定。
4. 实施步骤4.1 制定操作规程:根据组织的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明确操作的流程、步骤、要求等内容。
操作规程应该具有明确性、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
4.2 培训和宣贯:组织内部应开展相关培训,确保员工充分理解并掌握操作规程的内容和要求。
同时,通过内部宣贯活动,提高员工对操作规程管理制度的认同感和重视度。
4.3 实施和执行:组织应对制定的操作规程进行全面实施和执行,确保操作规程在日常工作中得到有效的应用和贯彻。
操作规程管理制度
操作规程管理制度1 目的规范操作程序,提高产品质量和管理质量,保障生产安全稳定。
2 范围适用于生产系统各操作、作业岗位.3 编写3。
1由生产工段进行编写和修订。
3.2操作规程应按编写导则进行编写(见附件1),做到内容详细全面,应包括质量、安全、环保等体系内容。
4 审批程序起草→部(工段)→总助→技术总工→总经理。
经逐级审定签字后,由相关部、工段核定份数,报公司综合部进行印制。
5 发放存档5.1发放:按照核定分数登记下发至各单位,签字领取并下发至各岗位。
5.2回收:各单位领取新版规程时,将旧版规程收回交综合部统一处理。
5。
3存档:各岗位设专人对操作规程进行管理,存放于固定位置,保持书卷页面整洁.5。
4保密:岗位操作规程是生产技术重要资料,书面文本严禁私自复印或带离岗位,电子文本严禁私自拷贝给他人.6 学习考试6。
1各部、工段应组织所属人员学习岗位工艺技术、专业技术知识和岗位操作规程等,学习时间每月不少于三小时。
6。
2部、工段每月对学习情况进行一次摸底考试;行政部每季度组织考试一次。
7 修订7。
1工艺、设备、操作指标、电器、仪表等内容发生变化时,由相关部门书面提出修改意见,按审批程序报批.7.2修改内容批准后,在原制度需修改处文字上划横线并手写改正,注明日期并签名;需换页修改的,调整新页码及目录,取消旧页码,并在《操作规程变更记录表》(见附件2)上做好记录.8 执行8.1各类操作、作业必须建立完善并符合安全生产规定的规程。
8。
2新增设施、项目,操作规程必须在投运前建立并达到批准,相关人员必须熟练掌握。
8。
3经规定程序批准实施的各类操作、作业规程,必须在生产操作、作业过程中严格执行。
8。
4特殊情况下即未建立操作规程或暂无操作规程的操作、作业,必须制订方案并经单位主管审定,上报总工、总助审批,经公司领导批准后方可实施;需立即进行的操作、作业,各级技术人员、主管等必须在现场指导下进行。
9 考核9。
1违犯4。
操作规程管理制度
操作规程管理制度第一条凡正式生产的产品和装置均需制订操作规程,且按规定程序进行审查、批准,并给予受控编号后,方可贯彻执行。
第二条操作规程是生产法规,是各级生产指挥人员、生产技术管理人员开展工作的技术依据,是生产岗位操作人员必须共同遵守,执行的标准依据。
操作规程包括:1.企业员工岗位职责,明确岗位管理范围、岗位管理任务、生产组织关系及岗位协作关系。
2.生产原理、主副化学反应方程式、工艺路线及叙述、工艺流程图。
3.工艺指标控制。
其包含有原料产品指标、产品质量指标、公用工程指标、过程控制指标。
4.岗位操作法。
其包含有系统开停(急停)车操作、日常操作步骤、主要设备停车置换操作。
5.异常处理,能源供给中断或主要设备故障应急处理预案。
6.设备、仪表一览表。
7.包含有SIS和DCS的工艺联锁图。
8.操作票证的使用及管理。
9.产品及辅料的名称、化学结构式、主要理化性质、规格、主要用途、检验标准及使用方法的概述。
10.安全环保生产技术。
第三条操作规程由技术科组织制定和修订,相关部门会签,审核通过后由总工审批生效。
第四条对装置进行技术改造、工艺过程发生变更、控制参数发生变更等时需及时对操作规程进行修编,并提交技术部门备案。
第五条技术科需根据生产实际情况,定期组织对现有操作规程进行修编,保证操作规程和生产实际一致,并正式发布供员工学习。
第六条操作规程的附件如工艺流程图、应急预案应根据生产实际情况,装置变化情况,及时进行更新,正式发布供员工学习。
第七条操作规程必须放置在岗位上供员工翻阅学习,如有遗失应及时补发,保证员工有足够的学习资料。
第八条新进员工必须认真学习本岗位的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九条操作规程一旦制定,必须严格遵守,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准擅自修改操作规程和工艺指标,杜绝违章操作。
第十条生产科、技术科须定期对岗位操作人员进行工艺操作规程的培训和考试,不断提高员工的操作技能水平。
第十一条定期对工艺操作规程的适用性进行评审,并做好评审记录。
操作规程管理制度
操作规程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管理制度是为加强管理,规范操作流程,确保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而制定的内部管理制度。
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所有员工。
第二条定义1.操作规程:为规范工作流程,按照规定进行工作所制定的一系列具体操作步骤。
2.操作规程管理:指操作规程的制定、执行和更新等各个方面的工作。
3.本公司:指制定本操作规程管理制度的公司。
第三条操作规程制定原则操作规程制定要遵循以下原则:1.适用性原则:操作规程应符合工作实际情况。
2.规范性原则:操作规程应符合本公司相关制度政策。
3.便于执行原则:操作规程应简单明了,便于执行。
第四条操作规程管理的职责1.总经理:制定本公司操作规程管理制度,并负责最终审定操作规程的修改、更新和废止。
2.部门经理:单位内部操作规程的制定、审定和执行。
3.操作员:按照操作规程执行工作。
第五条操作规程的更新与执行1.操作规程应及时更新。
2.操作员应按照操作规程执行工作。
第六条违反操作规程的处罚对于严重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将给予相应处罚。
第二章操作规程的制定第七条操作规程的需要操作规程是为了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工作质量。
制定操作规程,一般有下列情况:1.某项工作程序经常出现重复操作和出错的现象,需要统一操作流程;2.某项工作流程需要涉及其他部门或个人协作完成,需要明确各方职责;3.某项工作有特殊的情况或问题需要注意,需要说明;4.某项工作需要操作流程的授权或审核,需要规定。
第八条制定操作规程的程序1.明确制定操作规程的目的和需要;2.组成操作规程制定小组,由负责人主持;3.确定操作规程制定计划,制定制定操作规程的时间表,分工合作;4.制定操作规程,应有明确的操作流程,应适合实际工作情况,可行性强;5.制定好操作规程后,应在考虑内部各环节建议意见基础上修改完善;6.将制定好的操作规程审批通过,并送各操作员,进行培训,使全员掌握操作规程及要点。
管理制度 操作规程
管理制度操作规程
《管理制度操作规程》
管理制度操作规程是企业内部为了保证组织的运作效率和规范化,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程序。
它是企业内部管理的基础,是一种规范化的管理手段。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规范的制度操作规程对企业的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帮助企业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提高工作效率,规范各项流程,使得企业运作更加稳健和有序。
管理制度操作规程通常包括了企业的组织架构、各部门职责和权限、各项管理流程、岗位职责和工作程序、内部沟通和协作机制等内容。
在制定制度操作规程的过程中,企业需要考虑到日常管理中的实际情况,明确指出工作的具体步骤和要求,以及对各项规定的执行和监督。
制度操作规程的实施需要全员参与,必须通过培训和宣传让全体员工了解和遵守企业的制度操作规程。
只有员工们都严格遵守规程,才能保证企业的管理制度有效执行,推动企业的稳步发展。
总之,《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对企业的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规范的制度操作规程,企业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保障企业内部的顺畅运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因此,企业在日常管理中需要不断完善和执行好制度操作规程,以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操作规程管理制度
操作规程管理制度一、总则1、目的为了规范和指导员工在工作中的操作行为,确保工作的安全、高效和质量,特制定本操作规程管理制度。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岗位的操作流程和规范。
3、原则(1)安全第一:任何操作都必须以确保人员安全和设备安全为首要原则。
(2)质量保证:操作过程应严格遵循质量标准,保证产品或服务的质量。
(3)高效节能:优化操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成本。
二、操作规程的制定1、责任部门由各部门负责人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和经验丰富的员工,根据工作任务和要求,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
2、制定依据(1)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2)设备制造商提供的操作手册和技术资料。
(3)以往的工作经验和事故教训。
3、内容要求(1)明确操作的步骤和顺序,包括开机、运行、关机等环节。
(2)详细说明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如安全风险、质量控制点等。
(3)规定操作所需的工具、设备和材料。
(4)列出常见故障的处理方法和应急措施。
三、操作规程的审批和发布1、审批流程制定完成的操作规程需提交给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报公司管理层审批。
2、发布形式经审批通过的操作规程应以书面形式发布,并存档备份。
同时,可以通过内部培训、电子文档等方式向员工传达。
四、操作规程的培训1、培训计划人力资源部门应根据操作规程的发布情况,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确保员工在操作前接受充分的培训。
2、培训内容包括操作规程的具体内容、操作要点、安全注意事项等。
3、培训方式可以采用集中授课、现场演示、模拟操作等多种方式进行培训。
4、培训考核培训结束后,应对员工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
五、操作规程的执行1、员工责任员工在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不得随意更改操作步骤和方法。
2、监督检查部门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应定期对员工的操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违规操作及时纠正。
3、记录与反馈员工在操作过程中应做好记录,如操作时间、设备运行状态、出现的问题等。
操作规程管理制度
操作规程管理制度1. 导言本操作规程管理制度是为了确保企业的正常运作和管理效率,规范操作流程,提高工作质量和安全性而订立的。
本制度适用于全体员工,包含管理层、职员和实习生等。
2. 规程编制与发布2.1 编制(1)各部门负责人应依据部门职能和业务特点,订立相应的操作规程,并不绝完善和更新。
(2)操作规程的编制由部门负责人负责,必需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包含质量管理部门、安全管理部门和法务部门等。
(3)操作规程的编制过程应重视标准化、可执行性和可验证性,确保规程的内容准确、合理和清楚。
2.2 发布(1)编制完成的操作规程应提交给相关部门进行审查,并经过审核通过后,由负责人签字确认。
(2)一经确认无误后,操作规程应通过内部网站、企业邮件等渠道进行发布,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学习和落实。
(3)操作规程的修订和更新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确保全部人员都能随时取得最新版本的规程。
3. 操作规程执行3.1 培训与考核(1)新员工入职后,应接受相关操作规程的培训,并参加考核,确保掌握并理解规程的内容。
(2)定期进行操作规程的培训和考核,包含理论知识和实操操作,以保证员工的专业素养和操作技能符合要求。
3.2 操作流程(1)全部员工在进行任何操作前,必需了解并掌握相应操作规程的要求。
(2)员工在操作过程中,必需依照规程的流程和步骤进行,不得随便调整或省略任何环节。
(3)操作规程中有明确要求的检查、记录和报告等工作,必需认真执行和完成。
3.3 安全措施(1)在操作规程过程中,员工必需严格依照安全操作要求进行,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2)员工在操作过程中发现安全隐患或问题,应及时予以上报,并采取必需的措施进行紧急处理。
3.4 质量掌控(1)操作规程中对质量掌控的要求必需严格遵守,确保产品和服务符合质量标准。
(2)员工在操作过程中发现质量问题,应及时上报,并搭配质量管理部门进行追溯和整改。
3.5 数据保密(1)员工在操作过程中接触到的公司内部信息必需严格保密,不得泄露给外部人员。
操作规程管理制度
操作规程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管理制度操作规程是指装置或设备从初始状态通过一定顺序过渡到最终状态的一系列准确的操作步骤、规则和程序。
它是生产单位进行生产活动的主要技术文件,是操作人员操作的法律依据,同时也是生产指挥系统指挥生产的依据,具有法规性质。
操作规程的编写要反映设计思想,不断总结生产经验和教训,执行上要保证安全生产以及同一操作的统一性,做到可靠、先进、合理、有效。
操作规程的基本内容包括工艺技术规程、正常操作、临时操作、开车规程、停车规程、紧急停车规程、应急操作规程、安全生产及环境保护的操作步骤与安全要求;工艺参数的正常控制范围,偏离正常工况的后果,防止和纠正偏离正常工况的方法和步骤;操作过程的人身安全保障、职业健康应注意的事项等内容。
职责分工方面,技术科是操作规程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根据公司要求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对操作规程进行编制和修订,并对操作规程初稿上报。
技术科负责组织操作规程的年度评审工作,同时对操作规程至少每3年进行审核修订。
生产单位负责组织操作规程的培训、考试,技术科、安全科、生产单位等相关部门负责日常操作规程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公司总工程师负责新版操作规程的批准和发布。
操作规程的编制包括起草、会签、审核、签发、发布、反馈和持续改进。
起草阶段由技术科负责组织公司技术人员、工段长、班组长和主要岗位操作人员编写完成操作规程的草稿。
会签阶段,操作规程草稿完成后,技术科须组织公司相应岗位操作人员进行讨论、评议,充分听取各操作人员的意见,并进行修改,形成操作规程初稿。
审核阶段,操作规程签发前,应时行审核。
内容涉及专业技术较强的,须交由相应专家进行评审。
签发阶段由总工程师进行签发。
发布阶段,操作规程发布后,应送达所有相关部门和生产车间、生产岗位,并由接收人员签字。
反馈阶段,技术科应定期检查操作规程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建立信息反馈渠道,及时掌握操作规程的执行效果。
持续改进阶段,技术科应每年对操作规程的适应性和有效性进行确认,每3年对操作规程进行一次全面的修订,并重新发布。
操作规程管理制度规范
操作规程管理制度规范
《操作规程管理制度规范》
操作规程是组织内部用来指导员工如何进行操作的文件,它能够确保工作流程的规范化和一致性。
而操作规程管理制度则是为了规范和管理这些操作规程的制度,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在操作规程管理制度规范中,首先需要明确规范的内容和范围。
这包括确定哪些操作需要规范,以及规范的具体要求和标准。
这些规范应当基于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组织内部的实际情况,以确保其符合实际需求并能够被员工遵守。
其次,需要建立操作规程的编制、审核和审批流程。
在这个流程中,需要明确责任人和相关部门,以确保操作规程的制定能够充分考虑各方面利益,并且能够通过必要的审核和审批程序,确保其合规和有效性。
另外,操作规程管理制度规范还应该明确操作规程的更新和修订流程。
由于工作环境、相关法律法规等因素的变化,操作规程可能需要不断更新和修订。
因此,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流程,以确保旧规程的淘汰和新规程的及时更新,从而保证员工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最后,还需要建立操作规程执行的监督和评估制度。
这包括确保员工能够正确理解和遵守操作规程,以及定期对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和改进。
这将帮助组织及时发现问题和风险,
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操作规程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总之,《操作规程管理制度规范》是组织内部管理的重要文件,它能够确保操作规程的规范性和有效性,从而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因此,建立和完善这一规范将有助于组织更好地管理和规范操作规程。
操作规程管理制度(5篇)
操作规程管理制度(5篇)操作规程管理制度(精选5篇)操作规程管理制度篇1一、目的为加强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工作,提高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素质,防止伤亡事故,促进安全生产,根据《安全生产法》《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_规定》《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办法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等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制度。
—、制度内容(一)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必须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核发的特种设备操作人员操作证后方可独立从事相应的工作。
(二)操作人员的培训包括:委外培训(当地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培训机构)和单位内部培训两种。
(三)政工人事部门应建立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培训、教育档案及时通知有关人员参加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换证考试,保持操作证的`有效性。
(四)政工人事部门每年编制当年度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计划,报告单位领导批准后实施。
(五)单位内部培训由安全保卫部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组织实施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国家有关特种设备的法律、法规、规章的学习;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特种设备使用、维护、保养知识;特种设备事故的案例分析;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及防范和应急措施、自救知识;特种设备有关安全生产管理知识、技术知识和岗位操作技能的学习,必要时可组织人员进行笔试。
每次培训必须做好相应的记录。
(六)参加委外培训(当地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培训机构)的人员必须经单位领导同意,培训合格的予以报销相应的费用。
(七)特种设备操作人员未按规定参加培训,或培训考核不合格的按有关制度予以处分或扣奖。
(八)特种设备操作人员教育培训作为公司安全考核内容之一。
一、医疗设备使用前必须制定操作规程,使用时必须按操作规程操作,不熟悉仪器性能和没有掌握操作规程者不得开机。
二、建立使用登记本(卡),对开机情况、使用情况、出现的问题进行详细登记。
5三、价值万元以上的设备,应由专人保管,专人使用,无关人员不能上机。
操作规程管理制度详细
操作规程管理制度详细操作规程管理制度是指企事业单位为了规范操作行为,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工作质量,并保障员工安全的一系列管理规定和制度。
下面是操作规程管理制度的详细内容。
一、引言1.1 目的:明确操作规程管理制度的目的,即为了规范操作行为、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工作质量、保障员工安全。
1.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事业单位所有操作人员。
二、基本原则2.1 安全第一:操作人员在进行工作操作时,必须将安全放在首位,确保自身和他人的人身安全。
2.2 规范操作行为:操作人员必须按照规定的操作步骤和要求进行工作,遵循正确的操作方法,不得随意变更或越权操作。
2.3 高效执行:操作人员必须按照规定的时间节点和工作计划,高效执行工作任务,保证工作进度和质量。
2.4 过程控制:操作人员必须对操作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和控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三、操作程序3.1 操作计划:在进行任何操作之前,操作人员必须制定详细的操作计划,包括任务目标、工作流程、时间节点等内容,并经相关部门和领导审核批准。
3.2 操作准备:在正式进行工作操作之前,操作人员必须进行充分的操作准备工作,包括准备所需工具和材料、检查设备状态等。
3.3 操作执行:操作人员必须按照操作计划和操作规程进行工作操作,严格遵守操作步骤和要求,确保操作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3.4 操作记录:操作人员必须及时、准确地记录操作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和信息,包括操作时间、操作内容、操作结果等,以备后续参考和分析。
四、操作规范4.1 安全操作:操作人员必须穿戴符合规定的工作服和个人防护用品,正确使用工具和设备,遵守操作安全规范,禁止违章操作行为。
4.2 卫生要求:操作人员必须保持操作场所的清洁卫生,定期清理工作台、设备和周围环境,妥善处理生产废弃物和危险废物。
4.3 资源节约:操作人员必须合理使用和储存资源,节约用水、用电、用气等资源,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和对环境的影响。
4.4 协作配合:操作人员必须积极与其他部门和人员进行合作和沟通,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解决问题时应积极协助和配合。
操作规程管理制度
操作规程管理制度1.目的为使公司操作规程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为确保安全生产,确保产品质量,提高上生产效率,特制定本制度。
2.范围操作规程(以下简称操规)是按照生产操作过程客观规律的要求,对生产设备、设施、电气仪表及工器具的操作使用和维护等方面所作的安全规定,是全体职工在生产操作活动中必须共同遵守的安全规范和准则。
1.3 所有生产作业场所的操作岗位、工种及所使用的设备都应制定与其安全操作相适应的操规。
1.4 本制度对操规的制定、内容、呈报、审批、颁发、修定、废止、归档、执行以及检查考核等项工作作了规定和要求。
1.5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部门所有工种、岗位及设备安全操作规程的管理。
2.制(修)定和废止原则2.1 操规制定、修定、废止应由公司生产部统一负责组织编制。
2.2制定操规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及行业规定、规范、标准及生产工艺安全要求。
对各种条件下设备的操作、维护、保养及检查都要有安全规定。
操规条文的文字表达应准确、简明、具体、逻辑严谨、通俗易懂,具有可判断性、可操作性。
2.3新建、扩建、改造项目及新设备在投产前必须制定有效适用的操规。
2.4 对公司制定的通用工种的操规,各部门应予执行,或根据本部门实际补充上报公司经理批准后执行。
2.5 为使操规适应生产发展的动态要求,对操规必须定期进行修定不断健全完善。
原则上应每年对操规符合性、适应性进行评价,三年对操规进行一次修定。
2.6 在下列情况下,必须及时修定操规:⑴操规同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制度有矛盾时;⑵在生产工艺改造、布局改变、设备革新以及应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而原有操规已不相适应时;⑶操规条文经核实认定与实际情况确不相符时。
⑷操规按要求确实补充新内容时,如报警,联锁等2.7所有的操规和制定过程中填写的审批表等原始记录,应建立档案,妥善保管,以便查阅。
3.制定要求3.1 操规制定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有相应的知识和资历。
3.2制定人员应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及熟悉生产工艺流程、设备性能,还必须熟悉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规和标准。
建立操作规程管理制度
建立操作规程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管理制度是指企业或组织为了规范和统一各种操作行为、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建立的一套管理流程和操作规范。
它主要包括操作规程的编写、审批、实施、改进和监督等环节,能够提高组织的执行力和协同效能。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如何建立操作规程管理制度。
一、确定操作规程的范围和目标首先,需要明确操作规程的适用范围,包括哪些部门、工作流程或环节需要制定操作规程。
然后,明确目标,即操作规程的设立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样的效果,例如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错误率等。
二、收集和整理操作规程收集和整理操作规程是制定操作规程管理制度的重要步骤。
可以通过调研、访谈、查阅文件等方式,收集相关的操作规程或工作指南。
然后,对这些操作规程进行整理和梳理,确保其内容完整、准确,并且与实际工作流程相匹配。
三、制定操作规程管理制度在制定操作规程管理制度时,应考虑以下几个要素:1. 内容:操作规程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操作规程的编写、审批、实施、改进和监督等环节。
其中,编写操作规程要求明确、简明扼要,包括具体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和质量要求等。
审批操作规程要明确审批流程和审批责任人。
实施操作规程需要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
改进操作规程要及时收集反馈意见,并进行改进和更新。
监督操作规程要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评估。
2. 程序:操作规程管理制度要明确操作规程的制定、审批、实施、改进和监督的具体程序和流程。
例如,操作规程的编写由哪个部门负责,如何提交审批,审批流程是怎样的,如何推广实施等。
3. 责任:操作规程管理制度明确相关部门和个人的职责和责任。
例如,哪个部门负责编写和修改操作规程,谁负责审批和监督操作规程的执行,操作人员应如何执行等。
四、培训和执行操作规程制定好操作规程管理制度后,应组织相关培训,使各部门和操作人员了解并熟悉操作规程。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操作规程的目的和重要性、具体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和质量要求等。
同时,要建立操作规程的执行机制,对操作人员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确保操作规程得以有效执行。
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及管理制度
定期对预案进行审查和更新,以适应 企业生产条件、设备状况、员工技能 等方面的变化,确保预案的时效性和 可行性。
应急组织与职责
应急指挥部
成立由企业领导、部门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等组成的应急指挥部,负责全面指导、协调和监督应急管理工作。
应急救援队伍
建立专业、高效的应急救援队伍,包括专职救援人员、兼职救援人员等,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确保在事故发 生时能够迅速投入救援。
。
实施安全培训
03
对新员工和转岗员工进行安全培训,使他们了解岗位的安全操
作规程。
安全考核标准与办法
制定安全考核标准
针对每个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
定期考核
每个员工每年都要接受一次安全考核,以确保他们熟悉安全操作 规程。
不合格者的处理
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员工,进行再培训和再考核,直至达到要求。
安全器材使用培训
员工应接受安全器材使用培训,掌握正确使 用方法。
安全器材台账管理
建立安全器材台账,记录种类、数量、位置 等信息,确保管理有序。
05
安全生产责任制与考核
安全生产责任制
明确岗位责任
01
每个岗位都有明确的安全生产职责,确保员工了解自己的责任
和义务。
制定安全操作规程
02
针对每个岗位,制定详细的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员工操作安全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得擅自更改; 操作后要进行安全检查,确保设备正常。
岗位A规程
操作前检查设备A,确保设备正 常;
使用设备A时,必须按照规定的 操作步骤进行;
操作过程中保持安全距离,避 免受伤;
操作后检查设备A,确保设备正 常。
岗位B规程
操作规程管理制度
操作规程管理制度一、制度概述操作规程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制度,是指针对企业内部各项操作过程中涉及到的流程、方法、技术要求、安全措施等内容进行的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的文书化文件,是一份企业内部多个流程的规范性文件。
操作规程制度的目的是规范企业内部各项操作流程,确保操作过程的安全可靠,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风险,保障资产安全。
二、适用范围适用范围包括:企业内部各操作流程和操作环节。
对于重要的操作流程和环节,应编制相应的操作规程,并通过内部审批程序正式颁布,在实际操作中进行遵守和执行。
任何人员在操作前应首先了解相关操作规程,从而确保操作的顺利进行。
三、制定原则1. 合法性原则。
制定操作规程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明确相关法律责任和风险底线。
2. 可行性原则。
应采取符合实际操作情况的制度措施,以更好的适应企业实际情况,更好的提高工作效率。
3. 周密性原则。
在制定操作规程的过程中,应考虑到各种不同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可能的因素,确保规程的完整性和周密性。
4. 公示原则。
新制度颁布前应当进行充分的公示,公示期不少于7天,并在企业内部全面推广和宣传。
四、制定程序1. 收集资料。
了解一系列涉及到相关操作环节的信息和资料,并组织讨论和说明。
2. 预备评审。
对于预备制定的操作规程进行评审,将评审意见收集起来。
3. 拟定意见。
根据收集的意见信息,制定操作规程的文本内容。
4. 内部审批。
按照规定的流程,将拟定好的操作规程进行内部的审批流程,具体流程规定如下:(1)制定、审核、签字人:操作规程的起草人。
(2)审核程序:起草人(负责起草操作规程的人员)→签字人(企业管理人员或负责审核的人员)→批准人(公司总经理或者主要负责人)。
5. 公示:审批完操作规程后,严格按照公示期发布通知,并安排相关人员进行宣传和推广。
6. 落实,组织实施,定期评审。
五、管理流程1. 审核流程审核人员在审核操作规程前,应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操作经验,并严格遵守相应的审核程序。
操作规程管理制度
操作规程管理制度一、引言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和扩大,管理规模和复杂度也不断增长。
为保证企业运营的安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制定和实施操作规程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本篇文章将深入探讨操作规程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内容及实施过程,并提出一些建议。
二、概述操作规程管理制度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之一,它确立了企业运营过程中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要求,为员工提供了明确的操作指南,并规定了管理层对操作规程进行管理、优化和完善的责任。
通过制定和实施操作规程管理制度,企业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错误和事故发生的风险,提升竞争力和客户满意度。
三、操作规程管理制度的重要性3.1 提高工作效率操作规程管理制度规定了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能够帮助员工迅速掌握工作要点,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和重复劳动。
员工在熟悉了操作规程后,能够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提升工作效率。
3.2 降低错误和事故风险操作规程管理制度中明确了工作程序和安全注意事项,员工按照规程操作可以减少疏忽和失误,降低错误发生的概率。
此外,规范的操作流程也能够减少事故发生的风险,保障员工和企业财产的安全。
3.3 提升竞争力和客户满意度操作规程管理制度的实施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错误,还能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客户满意度。
规范的操作流程能够保证产品和服务的一致性,满足客户的期望,提升客户对企业的信任和满意度。
四、操作规程管理制度的内容4.1 规程制定操作规程管理制度的第一步是规程的制定。
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各个部门和工作环节进行细分,明确每个环节的具体操作要求和流程。
制定规程时,应结合员工的操作经验和实际情况,避免制定过于复杂和不切实际的规程。
4.2 规程发布和培训规程制定完成后,需要及时向员工发布,并进行培训。
企业可以通过内部通知、培训课程等方式,确保员工了解并掌握规程内容。
培训时应注重实操训练,让员工在实际操作中体验规程的重要性和实际效果。
4.3 规程执行和监督规程制定和培训完成后,需要对员工的规程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操作规程管理制度1、目的确保安全生产,保证产品质量,完成生产任务,提高经济效益,各岗位按一定的操作规程操作,特制定本制度。
2、范围本制度规定了工艺操作规程(含临时操作规定及工艺处理方案)管理的基本要求。
本制度适用于鸿基焦化操作规程(含临时操作规定及工艺处理方案)的管理。
3、职责3.1 技术部为本标准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操作规程制(修)订、审批与发布、实施全过程的监督检查。
3.2 生产部负责组织编制、审核装置操作规程(临时工艺操作规定及含工艺处理方案)相关专业内容,并检查操作规程相关专业内容的执行情况。
3.3 设备部负责组织编制、审核装置操作规程(临时工艺操作规定及含工艺处理方案)相关专业内容,并检查操作规程相关专业内容的执行情况。
3.4 安环消防部负责组织编制、审核装置操作规程(临时工艺操作规定及含工艺处理方案)相关专业内容,并检查操作规程相关专业内容的执行情况。
3.5 人力资源部负责操作规程的培训3.6 车间负责操作规程的上报及日常管理,负责操作规程的使用与执行。
4管理内容4.1 操作规程的编写原则4.1.1 操作规程必须以工程设计和生产实践为依据,确保技术指标、技术要求、操作方法的科学合理,成为人人严格遵守的操作行为指南;4.1.2 操作规程必须保证操作步骤的完整、细致、准确、量化,有利于装置和设备的可靠运行;4.1.3 操作规程必须与优化操作、节能降耗、降低损耗、提高产品质量、安全环保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装置生产效率;4.1.4 操作规程必须明确岗位操作人员的职责,做到分工明确、配合密切;4.2. 操作规程编制方式4.2.1 成立编制小组。
在公司组织下,各装置成立操作规程编制小组,每一个小组必须包括管理、技术、操作三个层次的编制人员至少有三人组成。
车间主任具体组织,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及操作人员(工程师、班长和岗位操作人员)参加。
4.2.2 集体研究讨论。
操作规程编制过程中,必须坚持集体讨论,在讨论过程中不断修改,最大限度地吸收不同层次的知识和工作经验,保证操作规程正确和可操作。
4.3 操作规程的内容和编制方法4.3.1 操作规程包括工艺技术规程、操作指南、开停工规程、基础操作规程、事故处理预案、安全生产及防护等。
4.3.2 工艺技术操作规程的内容包括:⑴ 装置概况:生产规模、能力、建成的时间和历年改造情况;⑵ 原理与流程:该装置的生产原理与工艺流程描述;⑶ 工艺指标:包括原料指标,半成品、成品指标,公用工程指标,主要操作条件,原材料消耗、公用工程消耗及能耗指标;⑷ 生产流程图:工艺原则流程图、工艺管线和仪表控制图、工艺流程图说明。
流程图的画法及图样中的图形符号应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规定;⑸ 装置的平面布置图:必须标出危险点、报警器、灭火器位置。
必要时可单独画出危险点、报警器、灭火器位置图;⑹ 设备、仪表明细:将设备、仪表分类列表,注明名称、代号、规格型号、主要设计性能参数等。
4.3.3 操作指南是正常生产期间操作参数调整方法和异常处理的操作要求,编写要点:⑴ 编写思路:以生产期间操作波动的调整为对象,以控制稳定为目标,防止异常波动引起生产事故的发生。
⑵ 编写方法:首先确定针对的范围和目标;经影响因素分析后确定对象(必须用图),超过目标就认为操作波动,阐述正确的控制方法,最起码要定性描述,最好定量描述;针对可能产生的操作波动,提出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最后明确操作参数失控后所对应的事故处理预案。
⑶ 每个控制目标的操作指南应包括:控制范围、控制目标、相关参数、控制方式、正常调整、异常处理。
控制范围不能超出工艺卡片规定的范围(大指标),保持与安全阀定压值、参数报警值的差距,不能触及安全限制,预留安全操作空间;控制目标要给定更为严格的指标(小指标),确保操作平稳和优化;控制方式要以文字说明并画出控制回路图。
4.3.4 基础操作规程是装置进行各类复杂操作的基本操作步骤,主要描述机、泵、换热器、罐和塔等通用设备的开停和切换规程。
主要内容包括:各种机泵的开、停与切换,风机的开、停与切换,中、低压冷换设备的投用与切除,关键部位取样等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
4.3.5 开工规程、停工规程、基础操作规程、专用设备操作规程、事故处理预案等规程的操作步骤需要严格按照统一的格式编制:(1)结构格式: 操作规程按照以下顺序分页:封面(第一页)、版本记录(第二页)。
(2)操作步骤的语句构成: 操作规程编写用语应统一规定,使规程具有通读性,使得对同一个操作动作的描述语言在各个装置的使用者看来,表达的意思都是一样的,不会出现同样一句话在不同装置使用有不同的理解4.3.7 事故处理预案是装置发生一般生产事故或操作大幅度波动的状态下,避免扩大事故范围,使事故向可控制的方向发展,达到最终的安全受控状态的处理步骤。
其作用是帮助操作人员判明事故真相,决策处理目标,明确操作处理方案。
内容和要求是:⑴ 事故名称:每个事故处理预案都要有具体、明确的标题。
⑵ 事故现象:事故发生时最直接表现出来的异常,如异常的声音、气味、报警灯闪烁等等。
⑶ 事故原因:分析导致事故的原因。
⑷ 事故确认:列出确认事故的必要充分条件,对这些条件进行“是”或“否” 的判断,从而确定事故的属性。
⑸ 事故处理,用简洁的语言说明事故处理步骤。
4.3.8 专用安全、环保规定:防火、防爆、防毒等特殊要求。
一些共性的安全、环保处理措施,如有必要可单独在这部分列出。
⑴附录A (提示的附录):设备明细表(包括安全消防和环保设施明细表)⑵ 附录B (提示的附录):主要生产技术参数控制范围⑶ 附录C (提示的附录):危险、污染物质及特性4.4 操作规程的审批及修订4.4.1 操作规程的审批程序。
编制小组向车间主任提交操作规程正式文稿,车间主任组织车间级审查并签字后,由技术部组织设备部、安环部、生产部进行审定,主管生产副总或总工程师审批后执行4.4.2 新建装置试车投料前,由装置所在生产车间编写投料试车方案及《操作规程》(试行本),并按照操作规程的审批程序进行审批后执行。
4.4.3 新装置投运考核后半年内,生产车间编写正式的《操作规程》,由技术部组织设备部、安环部、生产部进行审定,主管生产副总或总工程师审批后执行,并在技术部备案。
4.4.4 装置经过重大技术改造或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的装置,各有关生产车间对《操作规程》进行修订,并按照操作规程的审批程序进行审批后执行。
4.4.5 操作规程的修改4.4.5.1 装置经过重大技术改造或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的装置,各有关生产车间对《操作规程》进行修订,并按照操作规程的审批程序进行审批后执行。
4.4.5.2 操作规程有重大变动时,执行4.2 条款。
4.4.5.3 操作规程执行过程中需要临时修改时,必须由车间主任签字确认。
修改内容记录在操作规程对开的空白页上,并标上对应的操作序号。
4.4.5.4 开停工、事故处理预案、单体设备等单项操作规程使用一次后,须将修改内容补充完善到操作规程正本中。
操作规定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改。
4.4.5.5 操作规程例行的修改、重印及小型技改后的补充、修订,由技术部组织车间技术人员编写,并组织各相关部室进行审核,经主管生产副总或总工程师批准后执行。
4.4.5.6 在一般情况下,操作规程每五年修订一次,重新审批、出版和发放。
各生产车间将五年来实践证明切实可行的临时规定及方案纳入修订的新操作规程中。
新规程应在旧规程到期半年前由车间修订完,上报技术部。
由技术部组织设备部、安环部、生产部进行审定,主管生产副总或总工程师审批后执行,并在技术部备案。
由采购部负责印刷。
新规程执行后,生产车间对旧规程和新规程中已纳入的临时方案(单行本)进行清理和收回,并上交技术部予以撤销,不再使用。
4.4.5.7 在特殊情况下暂时不能按操作规程规定的操作方法操作时,或发现操作规程不完备需要修订时,生产车间应编制临时操作规定(方案),由技术部及相关部室审定临时操作规定(方案),报主管生产副总或总工程师批准后执行。
生产车间仅对要修改内容和涉及的条款进行编制,凡操作规程中已有的条款只做说明,不在临时方案中出现。
凡操作规程中已有规定和方案,没有新的内容不再编制临时操作(规定)方案。
操作规程涉及到个别指标需要修改时,按照工艺指标(工艺卡片)管理标准程序执行。
4.5 操作规程的使用4.5.1 操作规程的卡片化:正常生产中,装置操作室除在固定位置摆放操作规程合订本以外,必须以活页形式准备好履行完成审批手续的单行本操作规程,并且按岗位分工分别装订,便于操作变动时使用,包括装置开工规程、装置停工规程、单体设备投(停)用和切换、事故处理预案、装置紧急停工规程等。
操作卡片的量化指标必须在操作指南、操作步骤、状态确认等方面与工艺卡片紧密结合。
4.5.2 装置管理人员组成操作规程使用监督指导小组,车间主任为小组负责人。
现场至少有一名监督指导小组成员担任监督指导责任人,随时处理执行中遇到的问题。
4.5.3 操作规程最终由生产班组执行:4.5.3.1 操作人员执行具体操作前,由车间技术人员准备好完成审批手续的岗位操作卡片。
4.5.3.2 班长下达操作指令,专业工程师及质量审核员监督操作规程的执行,遇有问题及时向监督指导责任人汇报。
4.5.3.3 操作过程中,中控工指挥(用对讲机)巡检工严格按照操作步骤执行操作,巡检工执行完成的操作必须汇报给中控工(用对讲机),由中控工在卡片上做出标记,标记符号为“V”或签字。
做到操作有监控,步步有确认。
4.5.3.4 使用后的操作卡由车间收回,按记录或“失效”文件处理。
4.5.4 对于操作规程未包括的特殊情况,按照操作规程的总体要求,装置可以下达临时操作卡,作为必要的补充。
4.5.4.1 装置根据实际生产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及时提出应对策略并编制针对性的操作规程,称为临时操作规程。
临时操作规程由生产车间主任签字生效,班组执行。
4.5.4.2 使用后的临时操作规程由车间收回,按记录或“失效”文件处理。
4.5.4.3 生产车间根据实际需求确定临时操作是否纳入正常操作规程的管理。
4.5.5 操作规定管理对生产过程中难以用规则语言来描述的操作行为可以采用操作规定的方式来进行表达,与操作规程具有相同的效力。
4.5.5.1 长期操作规定⑴ 长期操作规定的每条内容只能规定一项操作,尽量达到简洁、明确、具体的要求。
⑵ 必要时可以将有关的图表编写在操作规定中。
⑶ 长期操作规定可以多次使用,长期有效。
4.5.5.2 定期操作规定⑴ 每个定期操作规定必须设定定期操作的日期和时间。
⑵ 定期操作规定可根据需要编制支持性文件。
支持性文件为操作规程时,须以操作卡的形式使用和管理。
4.5.5.3 临时操作规定⑴ 临时操作规定在规定的时间内(填写在有效时间栏内)有效;⑵ 临时操作规定由车间主任批准生效,各相关班长必须签字确认;⑶ 临时操作规定超过规定的有效时间必须及时从现场撤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