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有感5篇精选优秀范文

合集下载

《论语》读后感精选五篇_《论语》读书笔记

《论语》读后感精选五篇_《论语》读书笔记

《论语》读后感精选五篇_《论语》读书笔记《论语》是一部举世闻名的国学经典,许多人崇尚它“和为贵”的处世哲学,而我,则更迷恋它对理想的追随。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论语》读后感精选五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语》读后感1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

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

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

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

论语十则读后感。

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

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思想――中庸之道。

他的思想言论不必须与我们这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孔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天的人们却在褪色,对其讲孝是十分必要的,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论语十则读后感。

”“事父母能竭其力;”等。

即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能够说是尽到孝了。

”那里讲了什么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

虽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会上做事,或是贪污或是抢劫,触犯法律,使父母担心、忧心,这也不能算是孝。

父母都期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发点。

所以为父母带给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治学方面,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博学而笃志,切问近而思”。

读《论语》心得体会(精选16篇)

读《论语》心得体会(精选16篇)

读《论语》心得体会(精选16篇)读《论语》篇1在暑假里,我一口气读了论语这本书,我觉得它里面所包含的道理实在太深厚了,而且不是一读就懂,要你细细得去品味,去理解,去阅读才能明白这其中的含义。

比如: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着,鲜矣;好犯上者,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意思是:孔子说"他(她)做人孝顺父母,尊重兄弟,而喜欢冒犯长辈的人是少见的;不喜欢冒犯长辈,而喜欢作乱的人是没有的.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确定做人的道理.孝顺父母,尊重兄弟,它是仁的根本.而我却没有做到。

我经常在饭后就拍拍屁股就走了,从来没有考虑过父母要洗碗,要工作;我经常在父母叫我去买东西的时候,推推拉拉,不肯去买,从来没想过父母会伤心;我经常在花钱的时候大手大脚,从来没考虑过父母挣钱很辛苦…….自从读了论语后,我开始理解父母为了我们,去打工挣钱供我们上学,我们是否应该去好好学习,以此来报答我们亲爱的爸爸妈妈呢?我们现在还小,爸爸妈妈不是要我们去养他们,只要我们听话,爸爸妈妈就会觉得很安慰的了。

父母的用意,父母的伟大!虽然父母时候让我干的活比较重,但是他们是为了让我体会到劳动的收获!虽然我犯错时被他们批评了,但是我不怨恨他们,因为我知道:他们表面是在批评,但暗中却是在教育着我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这就是一种爱,这种爱是别人感受不到的爱! 读《论语》心得体会篇2话说浩然居士到这单位两年了,与一些同事渐渐熟识了。

有一天一群同事没什么事,在一起闲侃,其中一位同事姓蔡,当时他拿我打趣,,忽然我想起一事,记得以前看书,说有人给曾国藩写过一副:天子预开麟阁待,相公新破蔡州还。

有人说以麟对蔡,对仗不工整,曾国藩气愤地说,蔡是灵龟,以灵对灵,有什么不工整?后来我查了字典,蔡字确实有龟的意思。

于是当时灵机一动。

就拿他的姓名开涮,说“知道蔡姓的来历吗?古汉语中,蔡是龟的意思....”——朋友,你知道我说完后的结果吗?对了,那人勃然大怒,不欢而散。

读论语读书心得感想(精选5篇)

读论语读书心得感想(精选5篇)

读论语读书心得感想(精选5篇)读论语读书心得感想(精选篇1)读了《论语》一书,我感触很深,不但学到了许多知识,而且还使我的精神世界得到了升华。

所谓《论语》,即孔子及其弟子编纂的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它是我国一部最早的语录体散文,其作者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也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文艺理论批判家,还是我国第一个系统阐述教育思想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对中国的教育产生了巨大的深远影响。

《论语》一书是孔子学说的体现,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即“爱人”这是孔子认为的最高的道德准则和品质。

其中几则令我印象颇深。

第一则当然就是开篇第一章的第一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是:学习知识以后,在一定的时候温习它,不也是很愉快的嘛!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处而来,不也是快乐的嘛!别人不理解我,我也不恼怒,不也是一位道德修养高的人嘛!多么勤奋的人,多么乐观的人,多么大度的人,这样的人不为君子谁为君子?这值得我们学习。

学后复习,不仅会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印象,还会从旧的知识中领悟到新的东西,就是“温故而知新”,这样岂不是一举两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而来,大家在一起讨论共同的兴趣、共同的喜好,一起交流生活、交流学习,真的是很快乐。

别人不理解自己,这是很正常的事,因为世界上有这么多人,每个人的思想、喜好都不相同,我们没有必要去为此恼恨、恼怒,应该用宽容大度的心去理解别人,去原谅别人,这样的人才可以被称得“君子”。

孔子不仅仅是勤奋、乐观、大度的人,还是一个谦虚的人,在述而第七中的第二则: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里,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对我来说,做到了哪些呢?孔子真是太谦虚了,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所说所做有很多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个如此重要的伟人,还说出如此自谦的话,的确值得我们学习。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优秀范文(通用12篇)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优秀范文(通用12篇)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优秀范文(通用12篇)《论语》读书优秀范文篇1是儒家学派的经典着作之一,是一部记录古代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其中不少言论颇具哲理,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论语十则》主要讲两大方面:一是讲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二是讲有关于思想修养方面的。

《论语》使我懂得如何处世待人,教给了我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其中有几句论语,我受益非浅。

“温故而知新。

”这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它的意思是:温习旧知识后,就会有新的发现,新的体会。

我对这句话有较深的体会:我时常会拿起小学时的课本来复习,每次复习后,就会比以前有更深的理解,更深的体会,有时还能发现一些以前不曾注意的新的知识,由此可见复习的重要性,何乐而不为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讲的是处世之道。

意思是:自己所讨厌的事,就不要施加到别人的身上。

不是吗?自己不喜欢的事或物,怎么可以强施到别人身上呢举个例子吧:开学时,要发新课本给同学,如果她/他发现有一本课本缺了个角或有破损,就马上发给了别人,这就是错误的做法。

我们应该学习鲁迅先生,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

如果人人都能学习鲁迅先生,这世间该多么的美好,多么的和谐啊!!“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寒冷的冬天,才会知道松柏是最后落叶的。

读了这句话,可想而知,松柏是多么坚韧不拔,是那么经得起恶劣环境的考验。

我们不正需要这种精神吗不论在如何恶劣的环境中,都应该坚强不屈,高风亮节!!——抗战英烈吉鸿昌,面对着敌人的酷刑,毫不畏惧,大义凛然;烈士罗学瓒在狱中坚强不屈,同敌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共产党员贾起面对国民党的严刑拷打,但他沉着冷静,英勇不屈,严守党的秘密……这些烈士,他们这种坚强不屈的品格,是多么令人肃然起敬!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免不了要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但是我们决不能退缩,应该坚强面对,鼓起勇气战胜困难,勇往直前!!通过学习《论语十则》,使我明白了:学习要讲究方法;遇到困难,就得去克服它;还懂得了处世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

《论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

《论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常言道,你有你的快乐,我有我的开心,知足常乐!孔子说:“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将眼光放长远些,你才会收获更多。

一起来看看《论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欢迎查阅!《论语》学习心得体会1作为一名教师已不是第一次与《论语》打交道了,《论语》在我看来像是一位变幻莫测的朋友,每次接触都使我有不同的感想,更有新的发现。

这个假期在教体局、校领导的安排下,我再次走进《论语》,与它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它教给了我们很多处事的方法和做人的道理,它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应讲原则,更应该把握原则里的分寸。

我们今天总是在说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什么事是好什么事是坏,其实有很多时候,一个事情的判断不单单是好坏之分,只是看你什么时间做这件事,或者把这件事做到什么程度,只要把握好这个尺度,就不会出现问题的。

孔子的一个学生曾经问过他,有一个人说:以德报怨何如。

以德报怨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我们经常说生活里头有这样的人,无论别人怎样对不起他,他还是对别人那么好,我们觉得这样的人格应该在孔子那里是得到赞赏的,可没想到,孔子反问他了一句,“何以报德?”孔子的意思是说一个人他已经用德抱怨了,那他还留下什么去报人家的恩德呢?读到这,我犹豫了。

在此之前我一直认为以德报怨是大度是豁达的表现,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在这里孔子又教会了我一个做人的道理:以直抱怨,以德报德。

就是说一个人,如果他有负于你,你可以用你的正直耿介去对待他,去处理这件事,但是你要留着你的恩德和你的慈悲去回馈那些真正有恩于你的人!孔子说:“天人合一”。

于丹老师解释说这种天人合一就是人在自然中的和谐。

身为一名教师,那么我的和谐是什么?我想最根本的应该是教师与学生的和谐,教师和学生在我看来是相辅相成的一个组合,而不是对立的组合。

孔子教育学生时态度是平和的,心中是有信念的。

我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每天面对的是一张张稚嫩渴望知识的小脸,他们年龄还小,思想尚未成熟,接受知识的能力比较慢,这就要求我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能够心态平和,而且要对他们有信心,能够发自内心的肯定他们。

读《论语》有感范文5篇

读《论语》有感范文5篇

读《论语》有感范文5篇《论语》中孔子的一些为人处事,使我们对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有了一个再认识,也使孔子的形象在我们的眼中变得清晰、亲切而温暖。

论语读后感中国文化渊源博长,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是我们华夏子孙的骄傲。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给人类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经典诗文。

这些经典诗文,寄托了我们先辈对于人格与道义的追求与向往,是中华民族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今天,人类社会正处在急剧大变动的时代,回溯源头,传承命脉,相互学习,开拓创新,是各国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的明智选择。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意思是说:君子胸怀宽广{所以少了许多忧愁};小人心胸狭窄{所以多了许多忧愁}。

教育我们,宽容是一种美德,要学会宽容。

当今社会,纷争不断,就是因为很多人心胸都很狭窄,别人的一点错误一点缺点也不原谅,换个角度来说,自己的缺点是不是更多,犯的错误是不是更大?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意思是说:作为一个仁德的人,自己要站得住,也使别人能站得住,自己要行得通,也是别人能行的通。

这句话强调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不要只想到自己,不管别人。

凡事多为别人想一想,社会就和谐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此言义为:多优秀啊,颜回!吃的是一篮捞饭,喝的是一瓢清水,住在简陋的房子里,一般人都受不了这种清苦的生活,但颜回却不改变他的乐趣。

多优秀啊,颜回!人,是要有点精神的!当今,虽然人们的生活富裕了,也没有必要一定吃捞饭,喝清水,住简巷,但“颜回精神”,仍不可或缺,因为人生的道路艰难曲折,有点“颜回精神”,心里才能平衡,事业才可有望可成。

尤其是当今的许多学生家庭富裕,让他们体会一点“颜回精神”更具深远意义。

读了《论语》我受益匪浅,在此,提倡各青少年多研究四书五经,可以使我们拥有更丰富的知识,还教会我们学习、做人。

论语读后感最近痴迷韩剧,刚刚过去的6月,已经追了三部:《来自星星的你》《拥抱太阳的月亮》《孤独而灿烂的神——鬼怪》。

《论语》读书心得和感悟范文5篇

《论语》读书心得和感悟范文5篇

《论语》读书心得和感悟范文5篇《论语》的开头,就明确指出,这本书在于还原一个真实的孔子,一个在原始氏族制度瓦解的社会里奔走救赎礼崩乐坏的时代的孔子。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语》读书心得和感悟范文5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论语》读书心得和感悟范文一《论语》是本大书,可谓是中华文化之滥觞,影响深邃,寓意宏远。

对于塑造中国社会风尚和中国人人格可以说是影响很大。

《论语》讲“仁人”,讲“君子”,讲“忠君爱民”,讲“父慈子孝”,讲“为学为政为人”的道理,绝对够得上是中国式的百科全书。

为了能够读懂或者说充分理解《论语》书中的道理,我查阅了一些资料,读了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两遍,南环瑾先生的《论语别裁》的大部分,看了周润发主演的电影,在百度百科中查阅了有关孔子的条目。

《论语》是什么?为什么这么多人都对它发生兴趣,自郑玄以下注解《论语》历代不乏其人,著作可谓汗牛充栋。

那它到底说了些什么呢?说到底《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本笔记,按理这是没什么可推崇的,谁不会记笔记,哪个人一生还感悟不出几条人生哲理或者信条?值得这样大书特书,细加研究吗?答案是肯定的。

这本书高妙就高妙在虽然是往圣先哲的只言片语,但是它却自成一个体系,有一套价值观,有其普世价值。

因而为读书人所推崇,最后发展成了一门道统,成为了孔子以后特别是汉朝以后的主流思想。

可以说它几乎统治了中国社会2000年,因而即便是今天的中国,如果你与人交流,特别是进入社会的最小单位—家庭时,你也会发现处处流露着儒家的思想,也就是《论语》中所宣扬的那些东西。

从《论语》上看,我以为儒家的核心思想主要有这么几个。

一个是“仁”的思想,这里头包括“仁政”和“仁人”的思想。

另一个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思想。

还有“礼”和“孝”的思想。

就今天看来,孔子的守礼和尽孝似乎达到了近于迂腐的程度,不知道变通,死教条。

但是因为现今社会大家常常失“礼”和不“孝”。

所以也没有单拿出来批判的必要。

论语的阅读心得体会五篇

论语的阅读心得体会五篇

论语的阅读心得体会五篇《论语》这本经典著作里,蕴含着古代灿烂的文化历史,富有哲理的人生名句箴言,中华民族文明的精髓。

即使今日,《论语》仍在文化界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论语的阅读心得体会,方便大家学习,快来看看吧!论语的阅读心得体会1几乎人人都知道颜回,可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完《论语》,我对颜回也有自己的见解。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思,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这是孔子老人家对颜回的评价,可以概括成“颜回大智若愚。

”颜回看起来很笨,可其实他是一个贤明好学的人,所以我们不能以貌取人。

孔子老师不分贫富,只要是虚心求学的人,他都收下。

当颜回进学堂时,只要磕三下头便成了孔门弟子。

一开始孔子并没有特别注意颜回,只是发现他上课学习最认真,但从不发表意见。

可日子久了,孔子发现颜回中午放学后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学堂,下午又最早到学堂。

孔子觉得很奇怪:颜回吃饭能吃这么快吗?于是他派了几个人去颜回家看看是什么情况。

原来,颜回家非常穷,所以住在贫民区,父母每天都要到田里去种地,只给颜回留下一锅菜汤。

颜回回到家后,就把菜汤倒到一个用竹子做的碗里,津津有味地吃起来。

有时菜汤喝不饱,他就跑到井边,用水瓢舀几瓢水喝,然后赶紧回到学堂。

孔子非常欣赏颜回,于是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不仅如此,颜回还很尊师重道。

他对孔子无言不悦,以德行著称,孔子都说他“三月不违仁“。

可是颜回不注意身体,不幸早逝。

孔子为此非常痛心,以至于感叹道:“噫!天丧予!天丧予!”鲁哀公曾问过孔子:“弟子孰为好学?”子曰:“有颜回者好学。

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可见颜回对于孔子来说多么重要。

颜回是个肯吃苦耐劳的人。

他没有在现状中抱怨,而是积极向上,努力学习,修身养性,成为了大家尊重的人。

我们在生活中也要这样。

例如,这次考试考差了,不要灰心,不要抱怨,因为那都是我们自己的问题。

读《论语》有感作文(精选多篇)

读《论语》有感作文(精选多篇)

读《论语》有感作文(精选多篇)第1篇:读《论语》有感作文《论语》,一部讲大道理的书。

又叫人好学的;有教人孝顺的;有教人处事的……今天,我就讲一则教人学习的道理。

哀公问:“弟子熟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

今夜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中,哪个才是最好学的呢?”孔子回答道:“有一个叫颜回的学生非常好学,他从不迁怒于别人,也不犯同样的过错。

但是,不幸短命死了。

从此,就再也没听过好学的学生了。

”其实,在我们班,也有一个“颜回”,他叫徐栋。

他从不迁怒于别人,也从不犯同样的过错。

徐栋品学兼优,保护环境,热于助人。

成绩特别好,每次考试都是第一;从来都不乱扔垃圾;还每天帮老师办事,从一楼跑到六楼,六楼跑到一楼,这是天天见到的事。

大家都学习徐栋吧!争当一个颜回吧!读《说谎的放羊娃》有感/ 孙文婕第2篇:读《论语》有感作文读《论语》有感最近,我读了一本名叫《论语》的书,这本书的作者是孔子。

他是当代有名的教育家、思想家,他教过的学生足有四千多名,其中最著名的属七十二贤者,比如子路、颜回、子贡等。

孔子写的书中最著名的就属这本《论语》了。

这本书讲的全是做人的道理,其中有一条令我最难忘,那就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也就是说,知道就是知道,懂就是懂,这样才能和别人进一步商讨;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懂就是不懂,这样别人才能帮你补短。

所以说,《论语》这本书不止是一本哲学书,更是一本鬼斧神工的巨作!读《赵树理的认真》有感/ 赵洋第3篇:读《论语》有感作文《论语》这本书虽然只是一些只言片语和对话,语录,但却包含了文,史,哲,人生,教育,社会生活等多方面,内容丰富.《论语》中的一些经典名言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巧言令色,鲜矣仁.”“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比较熟悉,但文言文件精炼的语言中却已经蕴藏着很多的道理在里面,这本书中每句话后面都配上了译文,每篇后面都附上评点,让读者更容易接近孔子从中学会一些做人的道理,懂得如何去为人处世.《学而》一篇中孔子谈到孝悌忠信等行为规范和做人的原则.比如”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在孔子看来,孝弟乃做人立世之根本.每个人如果对父母不尊敬侍奉;对兄长不听命维护,社会就乱套了.君将不君;国将不国……孝,悌,忠,信,是孔子经常涉及到的命题,也是孔子用以衡量做人的尺子,他心中正人君子的美德.用今天的道德标准衡量,这些虽然并不是全都适合,但基本是合理的.必竟跟封建社会不一样了,现在的人有了自己的规范,例如我们反对古人的”愚忠”“愚孝”.几千年过去了,孔子在做人与学习的关系问题上,所强调的做人第一,首先做好人,到现在依然受到肯定.《为政》一篇也谈到了人生的修养.孔子把孝的问题,礼节的问题,忠信的问题,义勇的问题看得很重.认为一个人不具备这些品格,就谈不上有道德,也就无法立足于社会,更无法治理国家.另为孔子对许多日常言行举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止,是知也.”孔子像我们强调了做人要实事求是,别不懂装懂.”先引其炎而后从之.”则交到了我们要有重视实际的求实精神.”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表露出孔子轻言重行的倾向.我们可以从这些言论中学到孔子的思想,而对于我们当代人的人生取向也是有很大指引.《论语》所带给我们后人的启迪和价值时说不尽的,有空休闲时真该拿出来读一读.读《优美童话卷》有感/ 周静怡第4篇:读《论语》有感作文《论语》这本书虽然只是一些只言片语和对话,语录,但却包含了文,史,哲,人生,教育,社会生活等多方面,内容丰富.《论语》中的一些经典名言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巧言令色,鲜矣仁.”“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比较熟悉,但文言文件精炼的语言中却已经蕴藏着很多的道理在里面,这本书中每句话后面都配上了译文,每篇后面都附上评点,让读者更容易接近孔子从中学会一些做人的道理,懂得如何去为人处世.《学而》一篇中孔子谈到孝悌忠信等行为规范和做人的原则.比如”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在孔子看来,孝弟乃做人立世之根本.每个人如果对父母不尊敬侍奉;对兄长不听命维护,社会就乱套了.君将不君;国将不国……孝,悌,忠,信,是孔子经常涉及到的命题,也是孔子用以衡量做人的尺子,他心中正人君子的美德.用今天的道德标准衡量,这些虽然并不是全都适合,但基本是合理的.必竟跟封建社会不一样了,现在的人有了自己的规范,例如我们反对古人的”愚忠”“愚孝”.几千年过去了,孔子在做人与学习的关系问题上,所强调的做人第一,首先做好人,到现在依然受到肯定.《为政》一篇也谈到了人生的修养.孔子把孝的问题,礼节的问题,忠信的问题,义勇的问题看得很重.认为一个人不具备这些品格,就谈不上有道德,也就无法立足于社会,更无法治理国家.另为孔子对许多日常言行举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止,是知也.”孔子像我们强调了做人要实事求是,别不懂装懂.”先引其炎而后从之.”则交到了我们要有重视实际的求实精神.”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表露出孔子轻言重行的倾向.我们可以从这些言论中学到孔子的思想,而对于我们当代人的人生取向也是有很大指引.《论语》所带给我们后人的启迪和价值时说不尽的,有空休闲时真该拿出来读一读.读《宝贵的一分钟》有感/ £紫轩霖雨£第5篇:读《论语》有感作文读《论语》有感最近,我读了一本《论语》。

儒家经典《论语》读后感5篇

儒家经典《论语》读后感5篇

儒家经典《论语》读后感5篇《论语》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后感,欢迎阅读参考。

论语读后感(一)《论语》是儒家学派的代表著作之一,它是由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

以语录体对话文体记叙了孔子及其教弟子的人生痕迹,以及他们心灵的追求。

《论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文化遗产,在历史上具有崇高地位,宋开国宰相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论语》不仅影响了中国历史两千多年,而且在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被称为东方的《圣经》。

孔子的一生甚至都没有一部自己的著作,仅凭着学生们记录他言行的这部《论语》就能让我们如此受用终生。

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涉及政治、哲学、教育、伦理、文学、艺术和道德修养等各方面,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常言道:百行孝为先。

孔子也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其意思是如今所谓的孝,是说能养活父母就可以了。

然而至于狗和马,都能得到饲养。

如果对父母不恭恭敬敬,那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是的,孝义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但是,孝顺不仅仅是能养活父母,而是要和颜悦色地对待他们,使他们得以安享晚年,此之为大孝。

对呀,如果只是养活他们,别的就一切都不理,那与对待猪狗又有什么不同呢?所以,孝顺要真心用孝德去对待自己的父母。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一个没有信用的人,在社会生活是很难立足的。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治理国家也应该讲求诚信。

季布“一诺千金”使他免遭祸殃。

可见,讲求信用不但是君子有的品德,还能给人们带来福运。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读《论语·学而篇》有感_心得感悟五篇范文

读《论语·学而篇》有感_心得感悟五篇范文

A lot of fatigue in life is because we chased ourselves for too long. We can't change our lives, but we can brightenour mood.悉心整理助您一臂(页眉可删)读《论语·学而篇》有感_心得感悟五篇范文论语学而篇的读后感篇一:这一学期,我们学校老师的共读书目是《论语》,对于论语,可能最现认识及熟的时候,就是上学的时候学习过,论语的一些精华,到目前最会背的几句也就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等等,都是在学校时语文课堂上学过的几句。

但是在看过三字经之后觉得,不管是《三字经》还是《论语》还是《道德经》的相同之处,都是围绕我们中华民族最注重的礼仪、道德、仁义,诚信之事所写。

论语的学而篇第一中-共有十六章,我最喜欢的就属里面的第四章孔子的弟子曾子的所说的。

原文是: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译过来是:曾子说:“我每一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尽心尽力了呢?与朋友交往有没有做到以诚相待了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有没有经常复习了呢?”从这章里面我明白,一个人的要想提高自身条件,自身修养,就务必做到,吾日三省吾身。

“吾日三省吾身”,书中说的是我每一天都多次反省自己,对,一个人如果每一天都从多次反省自己,你的修养必须会逐步提高。

“为人谋忠乎?”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就应反思的事情,做人不管对什么人都就应尽心经力的去帮忙她。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这是我们现代社会每个人读最需要反省的。

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就是诚信待人,以诚信为主,而这一句就是教我们做人必须要诚实,诚实是金嘛!诚实的同时还要守信用,就就应应那句信者,诚也嘛;“传不习乎”。

这句话翻译过来是老师传授的学业有没有经常复习呢!我觉得我做的有点欠佳,因为我不是一个自觉地人,对待什么事情都不能做到持之以恒。

学习论语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

学习论语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

学习论语的心得体会当我们心中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

那么好的心得体会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学习论语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学习论语的心得体会1《论语》是一本成就于春秋时期伟大作品。

这本书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论。

《论语》是一颗灿烂的明珠,在过去的2500多年中,世界人们最熟读恐怕就是《论语》。

今年,暑假我有幸读了这部书,去感受里面无穷的智慧。

“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在自省也。

”它使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它像一面警钟一样时时刻刻提醒着我见到比自己还有贤能的人,应该要虚心学习,以她为榜样,不应该存有嫉妒之心。

如果是见了没有才德的人,也应该自我反省一下想一想自己有没有和他(她)一样的缺点,以便及时调整自身的修养。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同样的我们也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反思当天的所作所为,就像《论语》里面所说的:“吾日三省吾身”:替人做事有没有尽心尽力?跟朋友交往有没有不诚信的地方?老师所传授的课业,有没有不用心温习?总而言之。

我们每天都要做到这一点,这样才能让我们自己不断进步。

我还觉得“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也就是说求学不仅是为了明白道理,更要去实践以此为乐,如果我们把学习当成臆见无聊、枯燥的事情,那就很难将课业学好,所以尝试着用快乐的心情去学习,这样必定会学得更好。

我们的许多同学也像我说的这样,把学习当成一件无比痛苦的事情,如果他们读了这句话一定会振聋发聩的。

正如宋朝宰相赵普所说的:“以半部论语治天下。

”有心的同学何不妨去读一读《论语》,相信你会比我的收获更多的。

学习论语的心得体会2《论语》是我国古代伟大思想家孔。

的弟。

及再传弟。

对孔。

及其弟。

的言行的记录,其核心思想是“仁”。

《论语》中的《学而》篇就向人们讲述了关于教育方法和学习方法,特别论述了怎样做人的为人之道。

在《论语》学而篇的学习中,我颇有感受。

论语读后感范文最新5篇

论语读后感范文最新5篇

论语读后感范文最新5篇《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儒家重要经典之一,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

下面给您带来论语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论语》读后感范文1读论语,感到收获颇多,让我汲取思想的火花、感悟智慧的光芒。

一、《论语》既朴实无华又秀色可餐,白纸黑字,片言只语就勾画出了美好图景:“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道出治国真谛;“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酝酿凌云壮志;“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描摹君子气概;“仁者爱人,亲亲爱人”呼唤人间温情。

这些朴素而睿智的词语使我的心灵干净明澈,引我走进了一个欣欣向荣的世界。

二、规范我的言行和学习方法。

印象最深的是:上半年,我急于求成,却忽略了对概念、句型的理解,这使我学得并不扎实,特别是英语……后来,我反复咀嚼了《论语》,其中“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话语,使我受益匪浅。

《论语》倡导的老实、严谨的学习态度,这比任何一种学习法都行之有效。

反复咀嚼,如同在苍翠的青橄榄中嚼出丝丝清凉:做事一定不能违背原则,不仅仅是学习,否则必然失败。

我豁然开朗。

三、思,然后明目标。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

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

它告诫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否则就会收效甚微。

有了知识,没有思想,就是不切实际的罔。

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获得知识,不是最终目标。

我们还必须学会思考人生,人应当成为怎样的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的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前十天,我夸下海口说我知道一个半元音字母,结果我姐姐不信,偏让我说出来,哎,这下可闹笑了笑话。

直到现在我才明白: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

关于儒家经典论语的读后感范文5篇

关于儒家经典论语的读后感范文5篇

关于儒家经典论语的读后感范文5篇纵然,《论语》经历了两千个春秋,并不能完全适合我们现在的思想,但是它毕竟是经典中的经典。

经典永远不会过期,我们要批判地继承这些中华传统文化,让《论语》为社会主义制度服务。

接下来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论语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论语的读后感范文1孔夫子曾经说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及“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诸如此类的话,并且还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孔子一直活到了七十二岁,五十七年的经历使他仁德兼备,学问渊博,成为冠绝一时的大学问家,大思想家,可谓是震古烁今(不敢说后无来者,也起码是前无古人了)。

以如此身份,当他的高足问他时,他的回答竟然是“朝闻道夕死可矣”,多么令人不可思议!作为一个完全有足够的资本炫耀自己的大学问家,孔子还有必要孜孜不倦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探索中去吗?答案是肯定的。

孔子的特点不是探求天地万物的具体性理,而是探求社会与人生的具体性情。

因为世间万物的客观规律也许是有限的,但是人的具体感情是无限的。

作为有限的“人”,探究的是无限的“人”,这也正是让孔子感到学无止境的原因。

人的性情举止,是处于不断的变化过程中的,每探究出新的内容,就打破了原来的旧的规律。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把话已经说得很明白,去了解人性,才是最困难的。

而孔子最精辟的论述,也自然而然体现他对人性的入木三分的见解。

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在这一点上,和孔夫子几千年前提出的主张“仁与德”的观点不谋而合,两人都是伟大的教育家,为什么相隔千年,提出的观点却是惊人的相似毫无疑问,两人都是把“仁与德”当作自己去不断努力实现的目标,不断的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修养与品德,这是有必然性的。

为了学习,可以三月不知肉味,这足以见孔子的勤奋,可如果仅仅是勤奋,恐怕孔子就不会如此得到世人的尊敬了。

他的好学表现在方方面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是谦虚;我不如老农,我不如老圃,这是实事求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是一种乐观。

关于《论语》的读后感(精选24篇)

关于《论语》的读后感(精选24篇)

《论语》的读后感关于《论语》的读后感(精选24篇)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论语》的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论语》的读后感篇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君子乎。

”大家都知道这句话来自《论语》这本书。

但是你真的理解了吗?大多数人都不是很了解这句话。

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了以后,再来温习,不是很欢乐吗?有远方的朋友赶来相聚,不是很欢乐吗?而我们生活中的许多道理也在论语中体现了,如:“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是讲,父母在时,不能远游,出去时要告知父母方向……自从我学习了《论语》以后,我有了许多生活上的进步;每天反省自己的得与失,孝顺父母……虽然孔子所说的我没有全部做到,但是却比以前做得更好了。

论语就像我的一面镜子,我自己是怎样做的,孔子是怎样要求的,我应该怎样做才更好。

现代人整天只知道拼命的赚钱,连父母都不管了。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如果你不尊敬老人,那你养的动物就和你养的老人没什么区别了。

《论语》反映出了古代文化学的缩影,让我们更好地去了解古代的人,古代的事,古代的文化。

曾子曰:“吾日三省我身,为人谋而不忠,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这句话便是我的座右铭,我觉得,每天就应该向曾子这样去反省自己,然后为自己立一个目标,才能有进步。

《论语》这本书,让我懂得的道理远不止这些……《论语》的读后感篇2我对《论语》很感兴趣,就到《中华经典诗文诵读》里去找,其中,找到了两则关于学习的名言,让我来说一句非常不错的,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那是出自《论语。

为政》中的句子,这句话言简意赅,我是这样理解的:学习态度要实事求是,不能一知半解,千篇一律。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的人,才是真正懂道理的人,才是会进步的人。

我们也要做一个这样的人,对学习上的问题要认真领会,不能一知半解,对不懂的问题要虚心请教,不能不懂装懂,这样,才能学有所长,才能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读孔子的论语心得(精选5篇)

读孔子的论语心得(精选5篇)

读孔子的论语心得(精选5篇)读孔子的论语心得(篇1)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从论语的洋洋万言中,每个人都能够读到自我想要的东西。

有人读出了“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的矢志不渝,有人读出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的谦虚,而我读论语,更多的则是像看到一个长者坐在一群年轻人中间,同他们畅谈自我的人生感悟,试图让他们懂得:人应当如何度过自我生命中的每一天,作为一个平凡人,应当如何过好自我的人生。

《论语》所传递的第一个生活的要诀,便是坚持平和的心态。

生活中常常能见到让你不顺心的事情,看到比你富有的人,看到比你生活的更好的人,往往就会失去心理平衡。

二千年前的孔子也以往遭遇贫穷,当他走到郑国的时候,粮食都断了,他的学生不高兴的问他,怎样君子也会穷呢,他淡定的回答,君子能够安于贫穷,而小人则会因为穷而作乱。

这份安于贫穷的心境至为难得,而他之所以能够安于贫穷,正是因为心中有道德的力量,使他能够在贫穷中找到心灵的支点,才不至于失去平和心态。

孔子并不掩饰对富裕生活的向往,他坦诚的说:“如果能够发财,那么即使去做辛苦的事情,我也愿意。

”但他也并不强求:“如果发不了财,那么我就去做我所喜爱的工作。

”达致幸福的路径有很多,金钱并非唯一途径,关键在于内心的欢乐。

他赞赏他的学生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颜回是真正把孔子的人生观贯彻到自我的身心之中了,能够在物质的清贫之外,找到自我心灵的安稳和欢乐,因为他们的喜怒并不依靠于外物,而存在于内心的安详与平和。

在《侍坐》一篇中,他让几个徒弟各述其志,对那些看似远大的抱负,他置之一笑,而当曾点淡然说出自我的人生愿望只是在春风中与童子嬉戏时,他却赞许的点头。

可见孔子在内心并不真的认为君子必须治国平天下,人生最终的追求,仍然是要归结到内心的平静,要能够体味到平凡生活的幸福,而这些,其实都取决于心境。

人应当如何生活呢?孔子给出的第二个答案便是“爱”。

《论语》读后感心得体会5篇精选

《论语》读后感心得体会5篇精选

《论语》读后感心得体会5篇精选《论语》读后感心得体会有哪些?体会到“未若贫而乐,有道而正焉”的欢乐。

总之,让我们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的接班人。

一起来看看《论语》读后感心得体会5篇精选,欢迎查阅!《论语》读后感心得体会1《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论语》以记言为主,“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经典语句,箴言,“论语”即是论纂(先师孔子的)语言。

《论语》成于众手,记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有孔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

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

《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论语》又善于经过神情语态的描述,展示人物形象。

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龙?征圣》);书中不仅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述,并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

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

如子路的率直鲁莽,颜回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都称得上个性鲜明,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孔子因材施教,对于不一样的对象,研究其不一样的素质、优点和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情景,给予不一样的教诲。

表现了诲人不倦的可贵精神。

据《颜渊》载,同是弟子问仁,孔子有不一样的回答,答颜渊“克己复礼为仁”,答仲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甚施与人”,答司马中“仁者其言也讱”。

颜渊学养高深,故答以“仁”学纲领,对仲弓和司马中则答以细目。

又如,同是问“闻斯行诸?”孔子答子路:“又父母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因为“由也兼人,故退之。

”答冉有:“闻斯行之。

”因为“求也退,故进之。

”这不仅仅是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的问题,其中还饱含孔子对弟子的高度的职责心。

读论语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5篇

读论语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5篇

读论语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5篇我们从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

你想好怎么写心得体会了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论语的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分享。

读论语的心得体会篇1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和重视中华的传统经典。

《论语》作为中国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国学经典,蕴含了先人丰富的智慧和经验。

现如今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很多学者也对《论语》进行了新的解读。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后人记述孔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它记述了孔子的社会政治思想、哲学思想、伦理思想、教育思想等各方面,其核心思想是“仁”,作为一部涉及人类学习、生活、处事等诸多方面的儒家经典著作,对我们当代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学而》作为《论语》的第一篇,就有很多经典语录对于我们如今的学习有很多的启示:首先,关于学习的态度。

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

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即学习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

学习还要知难而进。

孔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读书的人要立志于追求道义、真理,要专心致志,不要为世俗所累。

虚心求教,不耻下问。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说明学无常师,作为人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同时,孔子提倡和赞扬“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体现了孔子严谨的治学态度。

其二,关于学习的方法。

孔子在和弟子的交谈中多处提及学习方法问题,最著名的莫过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与此同时,孔子还特别强调学思结合,勇于实践。

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论语》有感5篇精选优秀范文几千年的中华文化,沉淀在一本散发着油墨书香的《论语》之中,任凭他在岁月的风箱里被剥落的斑驳朱漆,任凭他在时间的长河中刷洗的一字不剩,然而这其中的灵魂所包含的所有美丽文化都以他安详的姿态静静的躺在那泛黄的纸张上。

那么论语读后感怎么去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论语读后感范文5篇,希望可以分享大家进行阅读和参考。

《论语》中的许多哲理近乎常识,却仍然深沉,世俗中有高远,平凡中见伟大,这就是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精神。

读《论语》,就好像是穿越千年和孔子对话,让我明白了:要重视个人对家庭、国家、社会和历史的价值!老子是以“柔”为主的辩证法,孔子则是以“中”为基点,法家和兵家提倡“刚”,这是中国文化的三足。

读了《论语》之后,我更欣赏孔子的“中庸”之道和“仁”的精神。

正所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作为儒学经典读物《论语》可谓是把这一精神阐释的淋漓尽致。

孔子曾说:“墨家兼爱,是无父也;扬子无我,是无君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这句话虽有失偏颇,但是却让我明白了,只有把个人放在社会的伦理体系里面,个人价值才能真正得到体现,个人的人格才能得到彰显。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就是教育我们要在学习生活中将“学”和“思”结合起来,勤勉治学,才能学有所成。

就如后世程子对其的解释:“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者,废其一,非学也。

”子曰:“鱼失水则死,水失鱼犹为水也。

”以此教育君王要施行仁政,得道才能多助,要懂得民心所向。

对于政治来讲,要想成功的治理国家需要什么?答案是得民心,若想得民心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只有仁。

这一点儒家的选择是很正确的。

子曰:“君子不器”。

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句话。

人并不是被控制的工具或机器,而是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思想特征。

人应该充分发挥自己潜在的才能,才能使个性获得全面的发展。

孔子自己后来也实践了这一点,他后来收门徒三千,有教无类,可谓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

子曰:“朝闻道,夕可死矣”,“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这是一种多么难得的对学生和真理孜孜不倦追求的品格!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在今天这个浮躁而喧嚣,熙熙攘攘皆为利往的社会里,这种精神又是多么的难得!一部《论语》让我感悟良多,里面的很多道理和精神都值得我们后人的借鉴。

尤其是其中的“中庸之道”更是与今天所提倡的和谐社会相契合。

儒学的那种品德和功能,是可以成为人们安身立命、精神皈依的归宿的。

正如《论语·雍也》中所提到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从前,我之所以读一本书是因为它来到了我的手边,而书的主人又有耐心等待我一口气或分几天读完它。

后来,我从图书馆借了这本书。

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

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

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

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

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

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治学方面,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博学而笃志,切问近而思”。

不正是一种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吗?治学的方法他讲究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觉得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

”同时孔子认为“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

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可见学习的重要性,治学是仁信的基础。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这是《论语》六则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两则。

前一则是说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当老师的人;后一则告诉我们敏捷而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义至大。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的人甚多,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亦可成为我们良师益友。

多向我们身边的这些平凡的人学习,就像置身于万绿丛中的小苗吸收着丰富的养分。

高山,是那样地雄伟,绵延;大海是那样地壮丽无边,山之所以高,是因为它从不排斥每一块小石;海之所以阔,是因为它积极地聚集好一点一滴不起眼的水。

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的渊博,就必须善于从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们点滴之长。

正是这样的“不耻下问”而造就了许多伟人。

泡一杯香茗,手捧一卷论语,轻坐于窗前。

悄然翻看,仿佛那哲理底蕴随热气在空中袅袅升腾,氤氲了空气,舒适了心灵。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意思是“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

我们生活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不如意的事情十有八九,但为何总感觉童真和快乐离自己越来越远。

一旦想起过去的种种不愉快和遗憾悔恨便久久不能释怀,深陷在痛苦的泥沼中,总觉得内心压抑着觉得活得很累。

但孔子老先生早在几千年前便看透了人生,留给了后世一条人生的真谛,他告诉了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

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正确的面对过去的一切,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

要尽可能地用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

一种遗憾,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遗憾的后果是什么呢?那就将如印度诗哲泰戈尔所说:“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大意是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

”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总是能听到有同学抱怨说“学习好苦啊”,其实这都是把学习当成别人的事,没有从心底真正热爱学习的表现。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人的整个生命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习中度过。

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完善自己充实自己,丰富内涵升华灵魂。

若是把学习当成了一件苦差事,那整个过程实在是艰辛而痛苦的,但是若发现了读书学习的好处,享受这个过程,那便也是件愉悦的事情。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损矣”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人这一生有什么样的朋友直接反映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为人,好朋友就是一本书,他可以打开整个你的世界。

我们经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我们要和一个正直、诚实关心自己的人交朋友。

那句“近墨者黑,近朱者赤”仿佛现在还回荡在耳边。

朋友在我们的身边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我们要和对自己有好的影响的人交往,在交往过程中也要注意分寸。

正如书中提到的“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

毋自辱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这是《论语》里给我感受最深的两则。

前一则,那么,他们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后一则告诉我们:聪敏而一则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耻。

这两句话虽是说:几个人在一起出自2000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在今天对我们的学习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人不怕犯错误,只要勇于改正就好。

孔子就常坦言自己这方面或那方面不如弟子;言行不当的时候,一经别人指出,他就会立即道歉并改正。

他的弟子子贡就曾经感慨过:“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孔子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就是说教师对自己要努力学习,永不满足;对学生要勤奋教导,不知疲倦。

《论语》引孔子的话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去尔已矣。

”他说,如果说到圣与仁,那我怎么敢当!我只不过是学习和工作从不厌倦,教诲学生总不知疲倦,那是可以这样说的。

在《论语》里对曾经犯过错误的少年,孔子表现出宽宏的胸怀。

他说:“人洁以进,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意思是说人家已经去掉了污点而进步,就要赞许他的洁净,对他的过去不应该抓住不放。

我想,如果将孔子的弟子看成是棵棵树苗的话,那孔子就是肥沃的土壤,他们共同营造了一片生命的绿洲,两千多年来,我们华夏大地。

这一片绿洲一直点缀装扮着孔子认为,学习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但重点在于“学以致用”。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也就是说,熟读《诗经》三百篇,交给他政治任务,却办不成;派他出使到外国,又不能独立作主应对;这样,虽然书读得很多,又有什么用处呢?又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也就是说,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习,听到正义的事不能去做,有错误不能改正,也就是理论和实际不能结合,这才是我们忧虑的。

通过学习《论语》,我懂得了许多做人、处世的道理,更让我明白了关于学习和读书的方法、态度,真是得益非浅!几千年的中华文化,沉淀在一本散发着油墨书香的《论语》之中,任凭他在岁月的风箱里被剥落的斑驳朱漆,任凭他在时间的长河中刷洗的一字不剩,然而这其中的灵魂所包含的所有美丽文化都以他安详的姿态静静的躺在那泛黄的纸张上。

像阳光,播撒我心中知识的种子;像雨露,滋润我向善的灵魂。

孔子是很讲究学的,在他的《论语》中就有学而篇。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告诉我们“学”与“思”之间的相辅相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告诉我们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的学习态度才会进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告诉我们其实学习也是一件十分快乐的事,重要的是把握好自己的心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告诉我们要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地治学:“温故而知新”告诉我们学了就要重新再复习一遍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同样的,孔子也是个孝子,大爱存在他的心中,不只是对人民的博爱,还有对长辈们的孝爱。

可是如今的人们渐渐地对孝这个字的认识越来越淡薄,原本闪光的字眼逐渐褪色,逝去了原本的光彩,而人也就因此这样坠入了一个他们自认为的美丽却又失重的世界。

孔子说:“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这句话完全颠覆了平日里人们眼中的孝子形象。

也许你以为孝就是听父母的话,帮父母干活,有好吃的就给他吃,那你可就大错特错了!孝,是在心理上的安慰,而不是物质上的丰富;是对得起父母的期望,而不是为了他们的期望而去做一些损害道德的事情;是爱自己,而不是不顾自己的安危让父母担心、忧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