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

合集下载

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小城镇建设

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小城镇建设

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小城镇建设【摘要】当今我国,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化问题的出现,城乡差距的不断增大,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已经成为现时代的必然选择。

本文通过结合当代我国的国情,分析加快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了解小城镇发展的优势以及不足,开拓创新,结合当地情况,走一条特色小城镇建设的道路。

【关键词】小城镇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城镇化1. 加快小城镇的重要性与必要性(1)当前,随着城市化问题的出现,以及大中城市承载力日趋饱和,加快小城镇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为农民工转化为市民提供更多的机会,从而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己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

同时,结合当地情况,走一条特色小城镇建设的道路,也是符合我国国情的重大战略选择。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指出:提高城镇化水平,转移农村人口,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和持久的动力,是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措施。

随着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推进城镇化条件已渐成熟,要不失时机地实施城镇化战略。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完整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被放在了“五个统筹”的首要位置,成为科学发展观的集中体现。

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既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也是解决城市化问题,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发展小城镇走中国式的城市化道路的必然要求。

(2)因此,我们要抓住当前城镇化建设的大好时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推进小城镇建设,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充分利用小镇发展的优势和潜力,解决小城镇建设的不足,结合各地情况,打造出一批具有较强服务能力和辐射能力的特色小城镇,从而将我国的城镇化纳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2. 加快小城镇建设的优势和潜力小城镇作为覆盖农村区域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在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启动农村市场方面发挥着示范和辐射作用。

加快乡村振兴发展的乡村小城镇化

加快乡村振兴发展的乡村小城镇化

加快乡村振兴发展的乡村小城镇化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而其中乡村小城镇化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方面之一。

加快乡村小城镇化的发展,可以有效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城乡发展的协调和平衡。

下面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如何加快乡村振兴发展的乡村小城镇化。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乡村小城镇化的发展需要良好的基础设施支撑,包括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

只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了,乡村小城镇化才能真正实现。

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不断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生产、生活的便利度,为乡村振兴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乡村小城镇化,必须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通过引进适合当地特色的产业和项目,拓展农村经济发展的广度和深度,促进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同时,加强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提高农村经济整体竞争力。

三、发展乡村旅游乡村小城镇化也可以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来推动乡村振兴。

许多地方都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可以通过开发旅游资源,吸引游客,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因此,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乡村旅游的投入和支持,创新乡村旅游产品和服务,打造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四、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农村土地流转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

通过土地流转,可以实现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同时,土地流转也可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因此,政府应出台更加有利于土地流转的政策措施,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五、加强农村人才培养发展乡村小城镇化需要大量的人才支撑。

因此,政府应加强农村人才培养,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和技能水平,满足乡村振兴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同时,鼓励农村青年人才留在家乡创业就业,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优化乡村治理结构乡村小城镇化发展也需要优化乡村治理结构,完善村务公开制度,增强乡村自治和自治能力。

通过推进村务公开,加强村民参与决策,改善乡村治理,提升乡村发展的动力和效率。

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应以发展小城镇为重点

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应以发展小城镇为重点

( 三)大力发展小城镇是促进城 乡—体化的关键举措 ,是
三农”问题和推进 农村城 镇化的有效方案 。城 乡二元 发 展程 度 的差 异是 紧 密相 关 的 。由于 自然 和社 会条 件 的制 解决 “ 三农 ”问题 约 ,在农村 人口大量集 中的中西部地 区发展大城市 的难度较 分离 的体制造成了城 乡发展 的差距 ,既不利于 “
需 要一个 时 期 ,涉 及 许多重 大 而复 杂的 问题 ,不能 一蹴 而
( 二)我国 目 前 的经济社会发 展水平决定了我们应该大力 就 ,需要稳 步有序地推进 。搞一步 到位 ,不切实际地推 动所
※基金 项 目:教育部人 文社会科 学研 究专项任 务项 目 “ 毛 泽东思想和 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理 论体 系概论课教学 内容重点难点研 究”( 项目 批 准
西疏 。换言 之 ,目前大 中型城市 主要 分布在 我国东 部地 区 , 级 ,而不是盲 目地将现有 的城市与农村强行捆绑 在一起 ,搞 而大部分农 村主要集 中于我国 中西 部地区 。我 国城 乡之所以 城市大扩张 。
呈现 这样的分布 格局 ,与 我国的东 西部 地区地理环境和 经济
大。从 区域 范围来看 ,各 地的农村一般 围绕城市发 展 ,而发 的解决 ,也制约了农村城镇化 的发展 。促进城 乡一体 化 ,关 展大城市意 味着将周边 的农村纳入 原先的城市 ,但 从 目前的 键在 于大力发展小城镇 。首先 ,小城镇在经济和行政 位阶上
实际情况来 看 。许多城 市的承载力 不足 ,盲 目扩大 只会加剧
业 、人口聚集功能。 ”事实证 明,在我 国农村城镇化道路 的探 大 。在我 国许多 地区 ,城市 发展与 经济发 展程度不成 比例 , 索中 ,不应 盲 目冒进 而贪大求快 ,搞 城市集 中甚至 搞 “ 大跃 城 市公 共服务设施滞后 ,造成了城市发展的极大 压力。而广 进 ”式 的城镇 化 。这 既 不符合 我 国广 大农 村地 区的现 实情 大 农村 地 区的经 济发 展程 度和 社会 公共 服务保 障程 度也 较 况 ,也不利 于促进城 乡综合发展 。加 快城镇化建设 ,重点应 低 ,农 村发展的压力 也较 大 ,倘若盲 目地发展大 型城市 ,则 落在发展小城镇上。

打造特色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

打造特色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

打造特色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在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浪潮中,小城镇建设已成为推动区域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环节。

打造具有特色的小城镇,不仅能够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还能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

特色是小城镇的灵魂所在。

一个具有独特特色的小城镇,能够在众多城镇中脱颖而出,吸引更多的人才、资金和资源。

那么,如何打造特色,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呢?首先,要深入挖掘本地的历史文化资源。

每个小城镇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这是无法复制和替代的宝贵财富。

比如,有的城镇拥有悠久的古建筑群,见证了岁月的变迁;有的城镇传承着独特的民俗文化,如传统的手工艺、节日庆典等。

我们应当对这些历史文化进行系统的梳理和保护,将其融入到小城镇的建设中。

可以修缮古建筑,使其成为旅游景点或文化展示场所;也可以举办民俗文化活动,吸引游客,提升城镇的知名度。

其次,要注重产业特色的培育。

产业是小城镇发展的支撑,没有特色产业的小城镇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们要结合当地的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找准产业定位。

比如,有的城镇地处山区,森林资源丰富,可以发展木材加工、特色养殖等产业;有的城镇靠近河流湖泊,水资源丰富,可以发展水产养殖、水上旅游等产业。

同时,要积极引进新技术、新模式,推动产业升级,提高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再者,要加强城镇规划和建设的特色。

在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城镇的地形地貌、自然景观等因素,避免千城一面的局面。

建筑风格要体现当地的地域特色,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街道布局要合理,方便居民出行和生活。

同时,要注重公共设施的建设,如公园、广场、图书馆、体育馆等,为居民提供丰富的休闲娱乐场所,提升居民的生活幸福感。

此外,生态环境也是小城镇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小城镇的魅力所在,也是吸引人们前来居住和投资的重要因素。

要加强环境保护,加大对污染的治理力度,推广清洁能源和绿色交通。

同时,要注重生态景观的打造,增加绿化面积,建设生态廊道和湿地公园,让城镇居民能够亲近自然、享受自然。

中共辽宁省委、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

中共辽宁省委、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

中共辽宁省委、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正文:---------------------------------------------------------------------------------------------------------------------------------------------------- 中共辽宁省委、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1999年10月18日)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实施小城镇发展战略,增强农村经济活力,加速乡村城市化进程,推进农村经济和社会持续协调发展,现就加快小城镇建设提出如下意见:一、加快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意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小城镇建设发展较快,在完善规划、加快建设、规范管理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但是,我省小城镇在建设和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小城镇规模过小,中心镇地位不突出,缺乏应有的吸引力、凝聚力和辐射力;乡镇企业过于分散,规划布局不尽合理,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小城镇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制约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村镇建设水平较低,环境质量较差,影响对外开放的步伐。

搞好小城镇特别是中心镇建设,能够有效地解决城乡“二元结构”,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经济合理布局,培育和发展农村市场,搞活流通,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有利于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吸纳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减轻大中城市人口压力;有利于发挥小城镇联结城乡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改善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抓住机遇,把小城镇特别是中心镇建设作为农村改革与发展的战略重点,抓紧制定政策措施,解决阻碍或影响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的主要矛盾,推动我省小城镇建设发展。

二、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村镇居民生活质量为目的,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尽快形成一批在农村改革与发展中走在前列,能辐射带动一定区域经济发展的规模适中、交通便利、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经济繁荣、环境优美、各具特色的小城镇。

加快小城镇建设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加快小城镇建设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加快小 城 镇建设
鹿 邑县农
小 城 镇 地 处 大 中 城 市 与 乡 村 的 结 合 部 .既 是 沟 通 城 市 与 乡 村 联 系 的 枢 业 机 械 设 备 提 高
城 镇 建 设 为农 村 用创 造了条件 , 将有利 于农业 生产 、 这
管理的科学化 。 其 次 , 注 重 规 划 的 协 调 性 。包 括 要
农 村 城 镇 化 、 乡 一 体 化 ” 为基 本 发 城 作 展 目 标 , 立 完 善 的 规 划 编 制 与 实 施 的 建
发 展小城镇 同发展 农业产 业化 和发展
乡镇企业结合起来 , 决我国农村城市 解 化过程滞后的问题。

管理 制度 。 全 规 划 成 果 的 专 家 审 查 制 健
村 工 业 化 道 路 。 同 时 , 村 企 业 转 变 增 农 长 方 式 ,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道 路 , 发 展 走 是 农 村 经 济 必 须 面 对 的 重 要 问题 。 展 小 发
城 镇 可 以加 强对 资源 利 用 的 规 划 管 理 , 并 实现 资源 优化 配 置 和规 模 经 营 。 利 有 于 转 变 乡 镇 企 业 尤 其 是 乡 镇 工 业 的 经
( ) 全 完 善 法 规 , 好 小 城 镇 管 四 健 搞 理 。 进 精神 文 明建 设 促
济 增长 方 式 。 ( ) 快发 展 农 村小 城 镇 建 设 , 二 加 可 以有 效 地转 移 农 业 剩 余 劳 动 力 , 进 农 促
业 现代 化进 程
首 先 , 提 高 规 划 的 科 学 性 。 城 镇 要 化 水 平 是 由经 济 发 展 水 平 决 定 的 , 有 没

加 快 发展 农村 小 城 镇 建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

建蹒型农村社区力瞅推进农村城镇化推进城镇化发展是我国的重要战略部署,在这个过程中农村土坨制度改革下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情况则是反映城乡统筹送程和农民"市民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中央高度重视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工作,明确要求农村社区建设要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行政村范围内依靠全体居民,整合各类资源,强化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促进农村社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断提升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素养,努力构建新型乡村治理体制机制。

新型农村社区作为城乡一体化的实现形式和重要载体,既有别于传统的行政村,又不同于城市社区,有助于农民实现"离土不离乡、就业不离家,进厂不进城、就地市民化"的愿望,是四川加快农村城缜化的有效新路径。

一、四川城镇化发展的现状与问题2003年四川省城馔化率首次超过30%,“十一五”期间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44个百分点,“十二五”前四年年均提高1.5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1个、0.23个百分点。

尽管城镇化进程明显加速,但四川作为西部地区的人口大省,经济发展有欠发达,城镇化水平与全国及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一)城镇化总体水平较低2014年末,全省常住人口8140.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3.2万人。

其中,城镇人口3768.9万人,乡村人口4371.3万人,城镇化率为46.3%,居全国31个省(市、区)中第24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5个百分点,与全国的差电没有明显缩小,在中西部地区仅居中下水平,加快城镇化进程任重道远。

(二)地区之间差异较大从绝对水平看,21个市州中,成都、攀枝花、德阳等6个市城镇化率超过45%,泸州、遂宁、内江、宜宾等13个市城镇化率在35%-45%之间,家山和甘孜2个市州城镇化率低于35%。

最高的成都市达到70.4%∙最低的甘孜州仅为26.9%,图12006年-2014年全国和四川城稹化率对比表12014年四川21个市州城缜化率(单位:%)(三)市民化进程滞后2010年以来四川农业转移人口省内流动规模一直保持在I(X)O万以上,由于尚未建立起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的正常化机制,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远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加快我国小城镇建设的研究

加快我国小城镇建设的研究
加快我 国小城镇 建 Nhomakorabea 的研 究
董 、社 会 分 配 结 构 、社 会 秩 序 等 多方 面 的 内 容 。 小 城 镇 建 设 可 以集 中 相 当 多 的 文 刘长勇 武汉职 业技术学 院 湖北武汉 4 0 7 30 4 化 、教 育 、科 技 、卫 生 、体 育 、信 息 和 服 务事 业 。 这 对 于 提 高 农 村 人 口生 活 质量 , 促进 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将会起到 巨大的推 农 产 品市 场 的空 间 范 围 ,提 高 农 民 的相 对 动作用。因此 ,农村小城镇建设不仅可以 【 文章 摘 要 】 和 绝 对 收 入水 平 。 因此 ,加快 农村 小 城 镇 通 过 促 进 工 业 化 、商 品 化而 为农 村 实 现 小 我 国 的 城 镇 化 正 处 在 加 速 发 展 时 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康 提 供 物 质 基 础 ,而 且 也可 以推 动 农 村精 期 ,小城 镇 是 利 用 交通 、通 讯 大 功脉 上 1 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 , 利于促进 神 文明建设 ,提高 农民生活质量 ,从而推 有 接 大中城 市、下连各 个村庄 的物流、人 动农村小康的全面实现 。 流 、 信 息流 的集散 地 , 因此 ,小城 镇 建 我 国 城 市 化 进 程 【罔 未来 城市 的城 市 化 发展 道 路 ,可 } 1 l 设 是 分 工社 会 化 、 生 产 专业 化 、 布局 区 能 的选 择 方 案 将是 走 总 体 城市 化 与 农 村 城 三 、小城 镇 建设 中存 在 的问题 域 化 、结 构 配 套化 、生 活 城 市 化 的 内在 市化共 同推进的道路 ,即在 发展大 中城市 由于小城镇建设是一 个系统工程,考 体 系,加 快 小城 镇 建 设 ,合 理 发展 小城 的同时,有计 划地推行农村城市 化,重点 虑 问 题 应 该 站 在 系 统 的 高 度 去 规 划 和 统 镇是一个重 大的战略举措 ,是提 高我 国 建设好 一 批县城镇和 中心镇 ,使其逐步具 筹 ,很多地方 没有意识到小城镇建设的复 城市化和现代化 水平的正确途径 。 有城市功 能 ,成为总 体城市 化 的组成 部 糟 胜,导致在建设小城镇的过程 中难免会 分 。显而易见,没有农村城市化 ,整体城 出 现 一些 误 区 和 不 容忽 视 的 问题 。 【 关键词】 市 化将 难 以实 现 。 因此 ,加 快 农 村 小 城 镇 1 土地 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遭到破坏 . 环 小城镇 ;城镇 化;城市化 建设既是整体城市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义 境 污 染 问 题 突 出 小城 镇建 设 的概 念和 内涵 足 其 重要 推动 量 。 在 小 城 镇 建设 的过 程 中 ,很 容 易 出现 城 镇 化 ,也称 城 市 化 ,就 是 ~ 个 国 家 2 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 , 一 有利于促 进 城镇 建 设 和 农 民争 夺 土地 的 问题 ,使 得 我 或地 区的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 、农村地 农村工业 化的发展 国原 本并 不 丰 富 的耕 地 资源 更 加 缺 少 ,城 区逐步演变成城市地 区、城市人 口不断增 乡镇 企 业 尤其 是 乡镇 工 业 为 农 村经 济 乡争 地 现 象 口趋 突 出 ,有 些 地 方 甚 至 “ 牺 长的过程 ;在此过程 中,城 市基础设施和 的 发 展做 出 了重 大 贡 献 。但 是 问题 也 日益 牲农业搞 工业 ,吃饭靠买粮”的现象 ,就 公共服务设施不断提高 ,同时城市文化和 暴露出来 。 乡镇企业规模小 、 布局分散 , 大 是 没 有 很 好 的处 理 好 城镇 建设 与 农 村 发展 城市价值观念成为主体 ,并不断向农村扩 部 分 分布 在 农 村 ,不 仅难 以管 理 ,而 且 无 的关系。其实在建设 中应该注重处理好城 散。 法 实 现相 应 的 聚 集 效 益 。通 过 小城 镇 的 发 镇建设与农村 发展 的关系 ,新城镇建设需 城 市 化就 是 生 产 力进 步 所 引 起 的 人们 展 ,使 目前分 散 的部 分 工 业企 业积 聚到 小 用地 ,但是,有些时候是可 以从其他环节 的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 以及价值观念 的转 城 镇 ,实 现生 产 要 素 的 合 理 流 动和 资源 的 中将夺回些可耕地 :如旧城改造的荒地 也 促 上 变的过程 。可见,加快城镇建设 ,有 利于 最 佳 配置 , 进 乡镇 企 业 上规 模 、 档 次 , 应及时复耕 ,倒闭或者破产或者搬迁的企 促进我国城市化进程 、有利于促进农村工 加快 发展 步 伐 ,走 有 巾国 特 色 的农 忖工 业 业旧址可 以为新建 企业重用或者复耕 等, 业化的 发展 、有效地 转移 农业 剩余 劳动 化道路 。 同时 , 农村企业转变增长方式 , 走 都 是 一些 减少 城 乡争 地 的 典 型做 法 。文 化 力 ,促 进 农业 现 代 化进程 、 能够 促 进 农 村 可持 续 发 展 的 道路 ,足 发展 农 村 经 济 必 须 资源在小城镇建设 中面临着 同样的 问题 , 小康 的 早 日实 现 。 由此 ,小 城 镇 建 设 问题 而对 的 重 要 问 题 。发 展小 城 镇 可 以加 强 对 在小城镇建设过程 中,片面的强调小城镇 也 愈 来 愈 受到 广 泛 关 注 :中央 政 府 出 台 了 资源 利 用 的 规 划管 理 ,并实 现 资 源 优 化 配 建设 的 发展 需 要 ,而 很 少 考 虑 到小 城 镇 的 《 关于 促 进 小 城 镇 健 康 发展 的 若 干 意 见 置 和 规 模 经营 ,有 利 于转 变 乡镇 企 业 尤 其 建设 对历 史文 化 资 源 的 破坏 作 用 。其 实 文 和 中共 中央 “ 五 ”计 划 建 议 ,提 倡 大 力 是 乡镇 工 业 的 经 济 增 长 方 式 。 十 化资源是 不可再生资源,是一次性的,破 发展小 城镇建设 ,各级政 府也上行下效 , 3 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 ,可以有效地 坏之后永远无法复原 ,因此在小城镇建设 极 力 倡 导小 城 镇 建 设 。小 城 镇 建 设 一 时 之 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 , 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过程 中 该对 史前遗址、历 史城镇 、老城 问,在国内巍然成风 ,很多小城镇如雨后 农 村 小 城 镇 通 过 吸 纳 农业 剩 余 劳 动 区、 古老村镇、 古建筑 、 古城景观风貌、 古 春笋 … ,一批一批的涌现 ,在推进农村 力 ,使 地相对集中,这为农业适度规模 园林遗 址等 文化 资源进行 保护 和综合 利 馓 { : 城 镇 化 ,合 理 配 置 资源 ,调 整 农 村 产业 结 经营和提高劳 动生产率 创造 了前提条件 。 用,坚持历 史文化传统保护与小城镇建设 构 方 面起 到 了很 大 的作 用 ,有 效 地 带动 了 另外 ,农 村 非农 产业 的进 一步 发展 可 以为 的协 调 发 展 。环 境 污 染 问题 也 应 该 得 到 重 农 业 采用 先 进 的 、大 型 的 农 业机 械 设 备 提 视 ,很多地方 ,片面的强调小城镇的发展 农 村 经济 的快 速 稳 健 发 展 。 高 机 械化 水 平 。同 时 ,小 城镇 建设 为农 村 依 赖 于 企 业 的 支 持 ,认 为 企 业 发展 了 ,可 二 、小城镇 建设 的重 要意 义 职业教育 、科技推广应用创造了条件。这 以实现农业人 口向非农业人 口的转变 ,生 农村小城镇是我国城镇体系中层次最 将有利于 农业生产、管理 的科学化 。 产 方 式 和 生 活 方 式也 发生 了变 化 ,而 很 少 低, 数量最大的群体 , 它处于城市 之尾, 农 4 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 , 能够促进农 颐 及 环 境 污 ’ 问题 ,其 实这 是 一 种 普遍 的 染 村之 首,起到连接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桥 村小康的早 日实现 短视行为 ,没有处理好保护环境和可持续 梁 的 作 用 。它 不 仅 可 以通 过 减 少 农 业 人 小 康 社 会 是一 个综 合 l概 念 。衡 虽 小 发 展 问题 。 生 口,增加城镇 人口的方式有效地解决工农 康 社 会的 指 标 也 是 多 方面 的 。应 包括 社 会 2 城 镇建设人才匮乏 , 资金不足 , 公共设 两 大 产 业 间 的 利益 失衡 问题 ,还可 以扩 大 结构、经济发展水平 、人口素质、生活质 施低层次重复建设

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促进经济稳健发展

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促进经济稳健发展

生活质量 , 而推 动农村 小康 的全面实现 。 从

要组成部 分, 又是其 重要推动力量 。
二、 加快发展农村 小城镇建设 , 进农村 经济发展 的措 促 建设 和发展小城镇是一项艰 巨、 复杂的系统工 程。农村
( ) 二 加快发展 农 村小城 镇 建设 , 利 于促 进农 村 工业 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伐 正确 认识和把握城 镇化发展战略的精神 , 清建设 和发 理
农业剩余劳动力等待转移 , 而且数量每年还在增加 。理论研 究及客观实践已经证 明依靠 大 中城市 吸纳农村 剩余劳动 力
的能力有限。而乡镇 企业 由于正在 发生增长方式的转变 , 其
展小城镇 的思 路 , 小城 镇 的健康 发 展具 有重要 的现 实意 对
和 加快 小 镇 建 议 , 坦 父 系找 经 济 和 鄙 问题” 拨 J t 人战 略 陡的 : 前 , 多地 区部 住 加 人 膻 ,j怏 小 城 镇 建 设 步 许 』 i J
走 有中国特 色的农村 工业 化道路。同时, 农村 企业转 变增长
方式 。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 是发展农村经 济必 须面对 的重
义。


加快发展农村小城 镇建设的重要性。
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呈下降趋势。在 这种情况下 , 力发展农 大 村小城镇 , 可以促进 乡镇企业 尤其是第 三产业 的发展 , 可以 有效地转移剩余劳动力。 农村小城镇通 过吸 纳农 业剩 余 劳动 力 , 土地 相对 集 使
中, 这为农业适 度规模经营 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了前 提条 件 。另外 , 农村非农产业 的进一步发展可 以为农业采用先进 的、 大型的农 业机械设备提 高机械 化水平 。同时 , 小城 镇建

加快新农村城镇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加快新农村城镇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三 、讨 论
综上所述 , 农村 经济发展与农村城镇建 设属于不可分 割的整体 , 两者之间的关系密 切。 相辅相成 。新时期 想要加快农村城镇建 设。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只有加强我 国相关
部门对农村经济发展 与城镇建设的重视 , 并 有效 地使用 各种科 学合 理的方 法加快 城镇 建设的步伐 , 才能更好 地促进我 国农村的经 济发 展 ,从 而提 高社会 经济发 展的整 体水
性,并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 , 严 格依规建设 ,有序发展 。 使小城镇建设适应 城市化 和社会化大生产及现代生活的要求 。
( 四) 健全城镇投融资体制 针 对一 些城镇 在建设 中没 有较 多 的投 入资金 , 应该通 过合理 的手段进行多元化的
筹资 , 从而保证城镇建设的资金能够到位。 如完善 城镇财政的管理体制 , 并把财政增长 的活力 留给基层 , 使基层人员能够发挥更多 的能动性与积极性进行科学合理的聚资 , 从 而为城镇 的建设提供更多的资金。另外 ,也 可适 当的提高商业用地开发的效益 , 政府部
门可通 过大力 的宣传等方式 , 提高城镇的知 名度 , 从而引来更来的投资商亲睐。通过多 种合理 的渠道广聚城镇建设所需资金 ,为共 同建设 美好 的城镇打下基础 。 通过这些有 效 的方法 , 使城镇 建设 的步伐能够紧跟时代 潮 流, 从 而也会快速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 并实现社会经济 的共 同发展 。
总体城市化的组成部分。显而易见 .没有农 村城市化 ,整体城市化将难 以实现 。因此 , 加快 农村 小城镇 建设 既是整体 城市 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 ,又是其重要推动力量 。
( 二) 加 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 , 有 利 于促进农村工业化的发展 乡镇 企业 尤其 是乡镇 工业 为农 村经 济 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但 是乡镇企 业规模

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对策与建议——以灵宝市乡镇建设发展为例

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对策与建议——以灵宝市乡镇建设发展为例

工 贸 、 贸 、 源 、 合 等 不 同 类 型 的 小 农 资 综
城镇 , 市场建设 得到长 足发展 , 力 使 有
地 促 进 了农 村 小 城 镇 经 济 繁 荣 和 发 展 。 从 小 城 镇 的空 间 分 布 来 看 , 制 镇 密 度 建 略 高于 中西 部 地 区 , 远 远 小 于 东 部 地 但
村 剩 余 劳 动 力 、 聚 乡镇 企 业 的 能 力较 集
差。
商 机 、 效 益 、 活 力 的 城 镇 带 农 村 的 有 有 经 济 新格 局 。 要大 力培 育 小 城 镇 生产 要 素 市 场 建 设 , 劳务 、 术 、 息 等 专 业 如 技 信
市 场 的建 设 , 快城 乡生 产 要 素 的双 向 加 流动。 4 深化 土 地 流 转 、 籍 管理 以及 社 ) 户
户籍 政 策 、 动 就 业 和 社 会 福 利 等 方面 劳
的制度壁 垒制 约了农村 剩余劳 动力 向
城镇 的转移 。农 村集 体 经 济体 制 和 土地
使 用制 度 创 新滞 后 。
五是 地 方经 济 相 对落 后 ,小 城 镇 建
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的对 策与建议

以 灵 宝市 乡镇 建 设发 展 为 例
吕 巧 霞
河南 三 门峡 420 ) 7 5 1
乡发 展 , 实解 决 好 “ 农 ” 切 三 问题 。
( 宝市焦村镇 政府 灵
近 年 来 , 宝 市 坚 持 以科 学 发 展 观 灵
为统 揽 , 以推 动 资 源 型 城 市 经 济 转 型 为
济 文 化和 科 教 中 心 , 而 促 使 小 城 镇 发 从
展从 数 量 型 向质 量 型 转 变。

加快小城镇化建设 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加快小城镇化建设  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加快小城镇化建设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1.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1.1农业现代化1.2农村现代化1.3我国农村现代化主要面临四大难题2.小城镇建设2.1什么是小城镇建设2.2小城镇建设的思路2.3我国发展小城镇建设的意义3.小城镇建设与农业现代化4.案例说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稳步提高,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

可以说,农业的发展,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农业发展也算顺利,但是,农业发展的形势还是比较严峻的,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解决吃饭问题始终是国民经济的头等大事,再加上我国的农业基础薄弱,决定了我们必须要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的道路,但是要实现这些,很大程度上需要城镇现代化的带动,那么就需要加快小城镇的建设。

积极发展乡镇企业是繁荣我国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加快中小城镇建设,以乡镇企业链带动农村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变化与发展,优化城乡经济结构,提高农业生产力,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和持久的动力,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发展和社会协调发展是解决我国农村问题的重要途径。

因此,要加快小城镇建设,实现城镇现代化,进而,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

1.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1.1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指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其内容主要包括物质装备的现代化、农业科技现代化和经济组织与制度现代化,即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有机物质的基础上,广泛应用机械工具、矿物能源、生物工程以及化学产品,大量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培植农业经济组织和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实现农业商品化、专业化和社会化。

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是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

农业生产率的提高,要求具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最重要的就是要具有高素质的农民,在目前的现实情况下,要实现这些还有很大的困难,必须要依靠小城镇化的带动。

加快我国农村小城镇建设的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加快我国农村小城镇建设的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加快我国农村小城镇建设的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愈发受到重视。

农村小城镇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农业社会过渡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领域。

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农村地区城镇化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本文旨在研究加快我国农村小城镇建设的对策,探讨如何促进农村小城镇建设的发展。

二、研究目的本文旨在:1.探究我国农村小城镇建设现状,分析制约其发展的因素。

2.研究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的对策,提出可行性建议。

三、研究内容1.我国农村小城镇建设的现状分析通过分析我国农村小城镇的建设状况、特点与现状,提出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探究制约其发展的因素。

2.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的对策通过研究各地区已经取得的成功经验,结合现有的政策法规和社会资源,探讨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的对策,并对其进行可行性分析。

四、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方法进行研究。

文献资料法主要用于收集和分析近年来与我国农村小城镇建设相关的文献资料,实地调查法主要用于了解我国各地的农村小城镇建设现状,专家访谈法主要用于了解参与农村小城镇建设的部门和人员的意见和看法。

五、研究意义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是实现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本文的研究成果将对加快我国农村小城镇建设,推动农村城镇化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六、研究进度安排第一周:查阅相关文献,制定研究方案。

第二周:进行实地调研,收集一手数据。

第三周: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

第四周:撰写研究报告的初稿。

第五周:研究报告修改和完善。

第六周:进行最终稿的修改和润色。

七、预期成果本研究旨在探索加快我国农村小城镇建设的对策,提出可行性建议。

根据所得到的数据和研究结果,我们将撰写一份完整的研究报告,报告将提出可执行性的建议和政策建议,为农村小城镇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

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1 加 快发 展 农村 小城镇 建设 .有利 于促进 农村 工 业化 . 2
的发展
续 。高起点、 可持续的规划可以使城镇健康有序地发展 ,
而 目光 短 浅的 规划 会 给老 百姓和 社 会 留下无 尽 的遗 憾 和
痛苦 。 以在编制和完善城镇发展规划中, 所 首先要提高规 划的科学性。从根本上说城镇化水平是 由经济发展水平
杂 , 条 件 的城 镇在 功 能 区之 间要 用 绿地 或 自然 景 观 隔 有
和资源 的最佳配置 , 促进乡镇企业上规模 、 上档次, 加快
发展 步伐 , 走有 中 国特色 的农村 工 业 化道 路 。同 时, 村 农
企业转变增长方式 ,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是发展农村经 济必须面对 的重要问题 。发展小城镇可 以加强对资源利
2 加快 发 展农 村小 城 镇建 设 。 促进 农村 经济 发展 的措施 21 用科 学规 划作 为发展 小城 镇 的奠基 工程 .
小城 镇 的发 展 不 能靠搞 运 动 和行 政 命令 ,要 依靠市 场 机 制 的作用 , 民进小 城 镇 要靠 市场 吸 引 。但 是 , 农 小城 镇 不是 完全 自发 能够 形 成 的 , 别 是 宏观布 局 上要有 控制 , 特 城 镇 建设 上要 有规 划 。小城 镇 规划 要 体现 高起 点 、可 持
中 国未来城 市 的城市 化 发展 道 路 ,可 能 的选 择 方案 将
是走总体城市பைடு நூலகம்与农村城市化共同推进 的道路 ,即在发
展大 中城 市 的同时 , 有计 划 地推 行 农 村城 市 化 , 点建 设 重 好一 批县城 镇和 中心 镇 , 使其 逐 步 具 有城 市 功 能 , 为 总 成 体城 市化 的组成 部分 。显而 易见 , 没有 农 村城 市化 , 整体 城市 化将难 以实现 。 因此 , 快 农村 小城 镇 建设 既 是整体 加 城 市 化 的重 要组成 部分 , 是其 重 要推 动 力量 。 又

谈谈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的重要意义

谈谈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的重要意义
间。 3 . 推进小城镇建设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

作 为一名 乡镇 基层 工作 人 员,对
如 何 加 快 小城 镇 发展 深 思 熟 虑 之后 有 了 自 己的几点见 解与建 议。
1 .坚持 以科学 发展观为统领 ,坚持科
乐、 医疗 、 卫生 、体育等与人们生活密切相
关的公共服务设施 建设 ,抓好集镇 、社 区与
学规划先行 、 保障小城镇建设依法 、规范和 长远 。树立长远观念 。 坚持科学发展 , 规 范 城镇 土地使用与管理 ,杜绝主观臆断 、拒绝 盲 目随意 。 因此我的建议是: 牢牢把握建设 用
中心村道路的硬化、绿化 、 亮化 、美化 , 打 造优美环境 , 提升小城镇整体服务功能 , 让 更 多的农 民群众享受Nd , 城镇建设成果 。 4 .坚持 产业带动 ,保障 当地社会经济 又好又 快发展 。只有强化 主导产业 带动作 用, 才能有效实施小城镇建设的持续发展 。
来, 通过对小城镇人 口规模 、 经济状况和各
行各业优 势的分析 , 客观地评估小城镇的实 际消费水平 , 在规划编制中合理确定小城镇 人 口、 工业 、商业 、服务业规模 。 注重把小
建设步伐 ; 结合工业集中区以及农民工创业
园建设 , 争取环保型大 中企业落户,在充分
利用当地充沛劳力资源的前提下 , 大力发展 劳动密集型优势产业 , 解决农 民就近就业 ,
地置换 为契机 ,运用市场机制 , 提速小城镇
业的发 展 ,加 快农业现 代化和工业 化的进
程。
4 . 推进小城镇建设有利于改善农村 的生 活质量 ,提 高农 民素质 和保持农村 社会稳 定。农 民分散居住在 自然村落, 文化、教育 、
科技 、 卫生等事业投资大、见效难 ,即使物 质生活达到 “ 小康” , 精神生活也难以同步跟 上。加快发展小城镇 , 使更多的农民到城镇

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加快 小城镇建设 促进农村 经济发展
文 德 祥 文 4 0 , 0冈
(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 区新华 乡经管站 , 黑龙江 绥化 1 2 0 ; 50 1
绥化市北林区农业技术推广 中心 , 黑龙江绥化 12 6 ) 0 2 5
摘 要 : 六 大提 出繁 荣农 村 经济 , 快推进 城 镇化 进程 的战略 目标 中 , 十 加 小城 镇是 具 有 中 国特 色的城镇 化 道路
发展水平决定的, 没有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的发展, 以及 市场流通的活跃 , 就不可能有农村城镇化 。
民的 大 学校
2 . 强精神 文明建设 , 小城镇建设成 为培养新型 市 3加 把
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 全面进步的社会, 社会主

1 - 0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 - g3 09 ̄ 期 -
的重要选择 。建设和发展 小城镇 , 不仅是 中国城市化道路的重要途径 , 更是解决农业、 农村、 农民这一事关 中 国现代化 建设根本 问题的重 大战略举措 。正确认识和把握城镇化发展 战略的精神 , 清建设和发展 小城镇 理
的思路 , 小城 镇 的健 康发展 具有 重要 的现 实意义 。 对 关键词 : 小城镇 建 设 ; 村 经 济 ; 农 发展
2 . 2用科 学规划作为发展 小城镇的奠基工程 小城 镇 的发 展不 能靠 搞 运动 和 行 政 命令 , 依靠 市 要
重点 建设好一 批县城镇 和 中心镇 , 使其逐 步具有 城市 功 能 , 为 总 体 城 市 化 的组 成 部 分 。显 而 易 见 , 有 农 成 没
村 城 市 化 , 体城 市 化 将 难 以实 现 。 因此 , 快 农 村 小 整 加
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学 习先进 经 验 , 拓 创 新 , 开 大胆 实践 , 思 想 集 中到 把

加快推进城镇建设的意义与措施

加快推进城镇建设的意义与措施

加快推进城镇建设的意义与措施摘要简述加快农村城镇建设的重要性。

从解放思想、科学规划、突出特色,以及精神文明建设层面提出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农村小城镇建设;意义;措施十六大提出繁荣农村经济,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战略目标中,小城镇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的重要选择。

建设和发展小城镇,不仅是我国城市化道路的重要途径,更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这一事关中国现代化建设根本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

因此,正确认识和把握城镇化发展战略的精神,理清建设和发展小城镇的思路,对小城镇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性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有利于促进我国城市化进程和农村工业化的发展。

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可以有效地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我国目前不仅有1亿多农业剩余劳动力等待转移,而且数量每年还在增加。

大力发展农村小城镇,可以促进乡镇企业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发展,可以有效地转移剩余劳动力。

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能够促进农村小康的早日实现。

小城镇建设可以集中相当多的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体育、信息和服务事业。

这对于提高农村人口生活质量,促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将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因此,农村小城镇建设不仅可以通过促进工业化、商品化而为农村实现小康提供物质基础,而且也可以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从而推动农村小康的全面实现。

2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措施2.1解放思想,树立发展是富民建镇的第一要务当前,加快发展小城镇建设,必须提高以下几种认识:一是始终坚持发展是富民兴镇的第一要务;二是不搞争论,大胆改革,大胆实践,锐意进取;三是给农民以国民待遇。

对一些小城镇的户口一律放开,只要有固定住所、稳定工作和固定收入的都可以在城镇入户、就业、入学等,对进城农民一视同仁;四是一切坚持“三个有利于”。

2.2用科学规划作为发展小城镇的奠基工程小城镇规划要体现高起点、可持续。

关于加快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简篇)

关于加快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简篇)

关于加快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为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现就加快我县小城镇建设提出如下意见:一、指导思想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抓手,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目的,以中心镇建设为重点,不断增强小城镇的集聚、辐射功能,逐步形成规划科学、布局合理、产业聚集、特色鲜明的现代中心城镇,推动全县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发展目标到 2016年,小城镇建成区面积扩大30%以上。

其中,松果镇达到1.8平方公里,横江镇达到1平方公里;加快道路、供水、电力、电讯、环保、市政公用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小城镇载体功能,基础设施投入年均增长15%;小城镇建成区道路硬化率达到90%;自来水普及率每年增加5%以上,主要街道全部绿化,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15%以上;松果镇、横江镇两镇镇区人口分别达到1.6和1万人,其他小城镇达到0.5-0.8万人。

三、发展措施(一)加强小城镇建设规划管理1、将小城镇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的范畴,统筹乡村发展。

在乡镇总体规划的指导下,高起点、高标准编制乡(镇)所在地规划区详细规划,力求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特色鲜明。

小城镇详细规划要聘请丙级以上资质规划设计单位编制,2016年完成松果、横江镇区详细规划的编制,其余乡(镇)要完成城镇重点地段以及主要街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2016年完成其它乡(镇)规划区详细规划的编制。

2、乡(镇)规划区详细规划编制完成后,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县财政对规划编制费用给予一定的补助。

乡(镇)人民政府必须严格执行规划,不得随意更改、调整规划。

(二)建立小城镇土地开发新机制1、不断探索小城镇土地开发新机制,充分调动乡(镇)土地开发的积极性。

小城镇土地开发以乡(镇)为主体,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开发。

小城镇土地开发可采取乡(镇)筹措资金自行开发或按土地一级开发模式招商开发,招商开发的可按不超过土地开发净利润60%的比例分配给土地开发企业。

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农牧民增收

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农牧民增收

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农牧民增收■土多旺久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牧民收入也有一定的递增趋势。

同时在农村小城镇发农村城镇化进程,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展过程中,第三产业的发展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其吸收劳动力的多寡在于小城镇建设的质量。

因此,城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则进镇的发展对于农牧民的增收具有直接拉动作用。

一步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2、小城镇发展可以实现土地规模经营,提高劳动的重大历史任务,强调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生产率从而增加农牧民收入。

农牧业劳动生产率不高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扎实稳是西藏农牧民收入不高的根源,提高农牧业劳动生产步地推进;要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按率的一个有效途径是实行土地的规模经营。

只有实行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土地的规模经营,才能使先进的农牧业科技和物质装促进农村城镇化健康协调发展。

这就充分表明,加快备得到推广应用,实现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从而大幅农村城镇化进程,不仅是我国城市化道路的重要途度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效率。

而实现农牧业土径,更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的地规模经营的前提是减少农牧业人口,即加速小城镇重要途径。

本文试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想为建设,将大量农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

目前,我指导,探讨西藏在新时期如何进一步加快农村小城国的劳动生产率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70,西藏则更镇建设,以期更好地提高西藏农牧民收入。

低。

因此,随着小城镇发展进程的加快,农牧业人口的一、加快小城镇建设对促进农牧民增收的积极不断减少,土地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劳动生产效率会意义不断提高,农牧民收入也不断增加。

由于自然条件、社会历史等原因,西藏经济社会3、小城镇发展具有拉动农畜产品的有效需求从而发展水平相对东部发达地区来说滞后,农村小城镇增加农牧民收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促进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摘要十六大提出繁荣农村经济,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战略目标中,小城镇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的重要选择。

建设和发展小城镇,不仅是我国城市化道路的重要途径,更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这一事关中国现代化建设根本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

小城镇的建设与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一方面,农村现代化程度的提高是小城镇建设最扎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通过小城镇的建设又能够有力地促进和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然而也必须看到,一些小城镇的建设对农村资源、环境的破坏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后果,对周边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当前,许多地区都在加大力度,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但是,在对发展小城镇的认识和实践上,也存在着一些误区和不容忽视的问题。

有的认为建设小城镇就是把农民变成市民,圈地、搞市政建设;也有的理解为发展小城镇就是"县改市","县改区"、"乡改镇"。

有的不从实际出发,盲目攀比,一哄而上,结果市场建起来了,却"有场无市",造成资源浪费、空亏财力;有的忽视调查研究,不重民意,不按经济规律办事,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结果决策失误,搞成"烂尾"工程;有的仅靠动员行政力量,忽视了市场机制的运作,结果成效不大;有的光顾眼前利益,单纯算经济帐,忽视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不注重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长远利益,对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造成隐患,等等。

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小城镇的发展就要多走弯路,经济建设就要遭受损失。

因此,正确认识和把握城镇化发展战略的精神,理清建设和发展小城镇的思路,因此,要积极发挥小城镇与农村的相互作用,实现小城镇建设与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相互促进和良性循环。

对小城镇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小城镇农村经济加快发展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

但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在城乡二元分离的体制约束和极度不和谐的人地关系下,走了一条资源耗竭型的发展道路。

改革开放多年来,尽管我国农业的生产能力和产出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主要农产品已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

但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却并未得到完全实现,尤其是农业劳动力大量剩余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我国加入WTO以后:给农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三农问题将更为严峻,但同时,由于城镇化的加速发展,也将有助于解决农业劳动力大量剩余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并进而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城镇化,是指在中国存在特定人口迁移障碍背景下,农村依托传统集市和行政中心,在农村工业化推动下形成的小范围人口集聚和迁移现象,或者叫做小城镇的发展。

它有别于通常讲的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转移的现象,也有别于战后发达国家由大城市向小城镇扩散的都市化。

农村城镇化建设一般以一批基础条件较好的中小城市、县城及小城镇为依托,因地制宜,发展地区农业优势,以乡镇企业为龙头,以农副产品加工业、绿色旅游服务业为中心带动农村人口城镇化,实现农村人口向第二、第三产业转化,是一条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也是我国第十个五年计划中拉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大战略。

一、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发展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80年代中期伴随着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成为我国城镇化建设最具活力的组织部分和主导力量。

目前,我国的农村城镇化正处在加速发展时期。

农村小城镇是我国城镇体系中层次最低,数量最大的群体,它处于城市之尾,农村之首,起到连接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桥梁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通过减少农业人口,增加城镇人口的方式有效地解决工农两大产业间的利益失衡问题,还可以扩大农产品市场的空间范围,提高农民的相对和绝对收入水平。

一是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有利于促进我国城市化进程。

二是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有利于促进农村工业化的发展。

三是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可以有效地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四是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能够促进农村小康的早日实现。

因此,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基本规律表明:要加强农业必须发展非农产业,要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要繁荣农村必须推进城镇化。

因为城镇是各种生产要素和产业集聚的重要载体,是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平台和纽带。

中国未来城市的城市化发展道路,可能的选择方案将是走总体城市化与农村城市化共同推进的道路,即在发展大中城市的同时,有计划地推行农村城市化,重点建设好一批县城镇和中心镇,使其逐步具有城市功能,成为总体城市化的组成部分。

从近期来看,建设和发展小城镇,可以启动农村市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没有农村城市化,整体城市化将难以实现。

可以说建设和发展小城镇,不仅是我国城市化道路的重要途径,更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这一事关中国现代化建设根本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有利于促进农村工业化的发展乡镇企业尤其是乡镇工业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但是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

乡镇企业规模小、布局分散,大部分分布在农村,不仅难以管理,而且无法实现相应的聚集效益。

通过小城镇的发展,使目前分散的部分工业企业积聚到小城镇,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资源的最佳配置,促进乡镇企业上规模、上档次,加快发展步伐,走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工业化道路。

同时,农村企业转变增长方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发展农村经济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发展小城镇可以加强对资源利用的规划管理,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规模经营,有利于转变乡镇企业尤其是乡镇工业的经济增长方式。

(三)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农村小城镇通过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使土地相对集中,这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了前提条件。

另外,农村非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可以为农业采用先进的、大型的农业机械设备提高机械化水平。

同时,小城镇建设为农村职业教育、科技推广应用创造了条件。

这将有利于农业生产、管理的科学化。

乡镇企业尤其是乡镇工业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但是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

乡镇企业规模小、布局分散,大部分分布在农村,不仅难以管理,而且无法实现相应的聚集效益。

通过小城镇的发展,可以使目前分散的部分工业企业集聚到小城镇,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资源的最佳配置,促进乡镇企业上规模、上档次,有利于转变乡镇企业尤其是乡镇工业的经济增长方式。

(四)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有利于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我国农村人口多,人均农业资源水平低,农村非农产业发展缓慢,又是一个农业大国,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滞留在有限的土地上。

这是加快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践已经证明依靠大中城市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有限。

小城镇作为地域性经济文化中心,具有与农村联系紧密的区位优势,便于直接发挥辐射和带动功能,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效载体。

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就可以通过城镇经济的发展,创造新的就业领域和劳动力需求,提高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能力。

同时,又会带动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拓展农村就业空间。

这就从农业外部和内部为优化农村就业结构,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开辟了新的途径。

发展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综合性概念。

衡量小康社会的指标也是多方面的。

应包括社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素质、生活质量、社会分配结构、社会秩序等多方面的内容。

小城镇作为地域性经济文化中心,具有与农村联系紧密的区位优势,便于直接发挥辐射和带动功能,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效载体。

把一部分农民从土地转移到非农产业,不仅可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而且可以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

这对于提高农村人口生活质量,促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将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小城镇建设为农村职业教育、科技推广应用创造了条件。

这将有利于农业生产、管理的科学化。

因此,农村小城镇建设不仅可以通过促进工业化、商品化而为农村实现小康提供物质基础,可以有力带动农村种植业、养殖业、服务业和特色产业的发展,改善农业种植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

而且也可以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从而推动农村小康的全面实现。

二、小城镇建设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客观地讲,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面对的是多层次的二元结构,现代经济部分重要集中在大、中城市,传统经济重要集中在宽大农村,二者的收敛与弥合涌现断层。

因此,要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进步现代经济份额和降低传统经济份额,就必须处理好小城镇建设与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施展小城镇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相互作用,不仅要实现小城镇与乡镇企业的有机联合,还需要从战略上把小城镇的经济发展与全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联合起来,实行城市发展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互动融合。

即发展农村要跳出“城市抓工业,农村抓农业”的思维定式,用现代工业、现代城市发展的理念策划农业、农村的发展,用工业化、城镇化的方法组织农业、农村的生产经营,构建工农、城乡机动机制,形成城镇与农村相互发展,增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发展。

具体来讲,重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小城镇和农村应当因地制宜,发展特点经济。

“特点将带来发展,特点就是生命力”。

1996年9月,亚洲建筑师代表在雅加达开会,提出“建设有灵魂的城市与乡村”的主题。

可以说,个性与特点就是品牌,它对于小城镇的经济集聚与带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农村和小城镇的建设应避免涌现“千镇(村)一面”、“模式化”和城区的“翻版”。

而是要根据农村和小城镇内部自然要素禀赋的差别性、产业结构的不均衡性,来发展具有区域特点的农村和小城镇经济。

通过发展特点产业,农村不仅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特有的资源,迅速形成具有竞争力的竞争优势,增进自身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还将为小城镇和农村的进一步发展供给很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小城镇和农村的再发展,将会为此特点经济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吸引人才、资金等生产要素的汇聚,从而加强农村和小城镇的特点竞争力。

如此点面联合,农村和小城镇将会在互动中形成一个相互补充、相互增进的良性循环,最终实现农村和小城镇经济的腾飞。

其次,小城镇和农村应当集中发展,施展集聚效应。

小城镇和农村主导产业的建立和发展,可以增进赞助性产业的建立和发展,最终建立起小城镇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合理产业结构系统。

在发展这个特点系统的时候,要注意施展产业集聚的作用。

通过集聚,农村和小城镇企业都可以共享社会生产条件,节俭基础设施的费用,共享赞助行业供给的专门服务,以及专业化分工和规模化生产带来的利益,减少企业实际生产费用,扩大企业的资本积累,增进企业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