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教案(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和灭火 第1课时)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精选6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精选6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精选6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燃烧和灭火》篇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识,培养自护自救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研究燃烧的条件、探究灭火的方法,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能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和灭火的方法与原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燃烧既可造福人类,又可能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待问题。

2.通过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的变化均有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发展,避开灾害,造福人类。

3.通过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学会自我保护。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难点:燃烧条件三.教学方法多媒体应用、演示实验、探究活动、启发式提问四.教学过程1、回忆学过的燃烧事例和燃烧现象,根据以上事例,归纳燃烧定义和特征2、播放视频,探究燃烧的条件小结: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1)可燃物(2)要与氧气接触。

(3)可燃物要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同时补充:实验的改进3、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三者任满足其一播放视频,分析蜡烛熄灭的原因4、应用5、谈一谈,遇到火灾自救的措施6、理解简易灭火器的原理,了解几种常用灭火器7、小结8、课堂练习9、课外任务:调查与研究。

五、板书设计(略)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篇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爆炸的含义。

2.了解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过程与方法能合理运用燃烧的知识和灭火的原理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防火、防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逐步建立防火、防爆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爆炸的含义;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难点如何防火、防爆。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教案-教育文档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教案-教育文档

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2、利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3、了解火灾中逃生常识。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初步体验探究问题的方法。

2、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渗透一切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体会“科学是把双刃剑”,只有掌握其规律,才能趋利避害。

2、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3、通过了解火场逃生一般常识,提高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教学难点:利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教学用具:小蜡烛(3支)、水、镊子、大理石、小木条、煤块、碳酸钠、盐酸、滤纸、刀子、抽滤瓶、试管、白磷、红磷、导管、烧杯(250 mL3只、500 mL1只)、铜板、酒精灯、火柴、废物杯。

教学过程:[演示]小魔术----手帕燃烧的实验看课本人类历史有关火的利用的图片[引入]燃烧是我们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

至今,我们仍然通过燃烧获取生活生产所需的能量。

燃烧着的火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但是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燃烧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设问]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但是这种现象的发生需要条件吗?[演示]燃烧的条件实验:实验7-1让学生讨论:1、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2、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思考、讨论:说明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讲述]只要达到条件,燃烧就能发生,即使是在你意想不到的情况下。

实验:白磷在水下燃烧3、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4、综合上述讨论,可得出燃烧需要那些条件?[归纳小结]1、燃烧的定义2、燃烧的条件。

2021年初中化学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课时1) 教案

2021年初中化学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课时1) 教案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会运用相关的知识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与探究,初步学习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探究实验,并对获得的实验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对照实验,进行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

新课引入[提问]同学们,说到燃烧你会想到什么?[回答]火。

[设问]根据大家的生活经验,我们在哪些方面用到了火?火为人类作出了哪些贡献呢?[学生回答,交流][讲解]介绍火与人类的发展。

[展示]课本图7-1~7-4[教师]同学们,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想?请发表你的看法。

[学生回答][教师]既然燃烧对我们的生活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就来好好探究一下有关燃烧与灭火的问题,以便好好地利用燃烧产生的火为我们人类服务。

教学过程Ⅰ.燃烧的定义[教师]同学们,你们见过很多燃烧的场面,你发现通常的燃烧一般有什么特点?[学生]发光、放热等。

[教师]燃烧一般是可燃物跟什么物质的反应?[学生]氧气。

[教师]对,燃烧就像你们所说,是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Ⅱ.燃烧的条件[演示实验]教师演示实验7-1,同学们注意观察现象。

[设问]你观察到什么现象?[回答]Ⅰ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Ⅱ中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思考]①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②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③向水中的白磷通氧气,白磷居然在水中燃烧起来,这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交流总结,得出结论](1)结论:可燃物的燃烧必须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2)结论:可燃物的燃烧需要氧气。

[介绍]着火点: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这个温度是可燃物的着火点。

不同物质的着火点不同。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五、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燃烧和灭火是什么吗?它们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燃烧和灭火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燃烧和灭火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燃烧和灭火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3. 运用图表和动画,形象阐述燃烧三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简化理解难度。
4.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实例分析灭火剂的选择,提高应用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 实验法:通过设计燃烧和灭火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体验燃烧过程,以及灭火效果,从而加深对燃烧和灭火知识的理解。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观察结果,引导学生运用科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 燃烧的条件和燃烧过程的特点
2. 灭火的方法和原理
难点:
1. 燃烧三要素(燃料、氧气、点火源)之间的关系
2. 灭火剂的作用机理和选择依据
解决办法:
1. 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让学生直观理解燃烧的条件和过程,强化记忆。
2. 利用对比实验,展示不同灭火方法的优缺点,引导学生理解灭火原理。
在燃烧和灭火案例分析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了几个典型的燃烧和灭火案例。我发现学生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案例,并提出一些合理的解决方案。这让我感到高兴,说明学生们已经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但同时,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讨论中存在一定的迷茫,不知道如何下手。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教给他们更多的方法和技巧。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公开课优秀教学案例(第1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公开课优秀教学案例(第1课时)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用。
2.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明确今后的学习方向。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精神。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燃烧和灭火的原理,分析实际生活中的燃烧和灭火现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案例亮点突出,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既关注了学生的知识掌握,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教师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到了乐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公开课优秀教学案例(第1课时)
一、案例背景
本节公开课的主题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是化学学科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燃烧和灭火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他们对燃烧和灭火的原理却未必深入了解。因此,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提高他们的生活技能,同时也为后续的化学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实际生活中的燃烧和灭火场景,如厨房烹饪、森林火灾等,让学生感受燃烧和灭火的实际情况,引发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的关注。
2.设计互动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燃烧和灭火的过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创设实验情境,如烧杯燃烧实验、灭火器材使用实验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燃烧和灭火的原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结合实际案例,讲解燃烧和灭火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燃烧和灭火的重要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燃烧和灭火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如何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7.1 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 教案(表格式)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7.1 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 教案(表格式)
学生合作学习内容
小组讨论:实验分析探索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烧发生的条件是什么?
小组讨论::熄灭蜡烛火焰的方法?
实验准备
提前上网预约实验!
教师实验准备:白磷、红磷、热水、烧杯、铜片、试管
教学过程
授课人
教师活动:
影片片段
设疑:为什么用烧掉一片草地的方法逃生?
回忆:镁条燃烧、铁丝燃烧、红磷燃烧、木炭燃烧的现象
总结:燃烧的共同特征?
(学生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分组实验)
1.实验一:用棉花分别蘸取酒精和水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现象,能得到什么结论?
2.实验二:分别加热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片刻,比较点燃的难易能得到什么结论?
3.实验三:在铜片两边分别放置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加热铜片观察现象能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总结):燃烧发生的条件:
教学案
学科:化学 年级:初三
课题: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
学习
目标
1.掌握燃烧发生的条件。
2.掌握灭火的原理,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说出合适的常见火灾的灭火的原理。
3.能利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习
重点
掌握燃烧发生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
学习
难点
灭火的原理
利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3.为什么薄铜片上白磷燃烧了?
4.怎样让热水里的白磷燃烧?
5.燃烧需要哪些条件?缺少一个行吗?
(思考讨论)
1.熄灭蜡烛火焰的方法及原理?最简单的方法?原理?
实验用品:沙土、剪刀、烧杯、水、抹布,使用这些用品你能用几种方法将蜡烛的火焰熄灭呢?原理?
学生活动:
学生小结:燃烧的共同特征,发光、放热、氧化反应。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优秀教学案例
3.阐述灭火的原理,包括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和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4.通过示例和实验,讲解燃烧和灭火的实验现象和科学原理。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探讨燃烧和灭火的原理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
2.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燃烧和灭火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变化和关系。
3.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培养他们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是化学学科中的重要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燃烧的本质、条件以及灭火的原理,从而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课程标准,九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有一定的了解。然而,他们在燃烧和灭火方面的认识仍较为模糊,容易混淆概念和原理。因此,在设计教学案例时,我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注重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力求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安全意识。
2.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他们共同讨论和探究燃烧和灭火的问题。
2.提供相关的资料和工具,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实验和探究,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3.组织小组展示和分享,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培养他们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燃烧和灭火本质的欲望。
2.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情感态度,使其能够自觉地遵守消防安全规定。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一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一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燃烧是我们经常接触到的一种化学变化。

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如烧水、煮饭、取暖、火力发电、冶炼金属、发射火箭等都与燃烧有关,燃烧为人类带来光明,为我们提供生产、生活所必需的能量。

但燃烧失控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火灾、森林大火、爆炸等事例不胜枚举,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严重损失。

因此,人类必须了解物质为什么会燃烧?燃烧的条件是什么?怎样使不合理的燃烧很快熄灭?我们要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控制燃烧,使其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本课题从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日常生活和实际生产出发,让学生分析常见的燃烧和灭火的原理及方法,归纳出燃烧的条件,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又可体验化学科学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重大作用。

二、【学情分析】所施教的班级,平时课堂纪律良好,大多数学生对化学课感兴趣,学习基础扎实。

在前几次的探究课上,学生的探究欲望强烈,思维活跃,讨论热烈,虽然他们的想法和讨论的内容略显幼稚,但都是学生真实想法的流露,充满了好奇心,也体现了良好的探究意识。

本课题是在学习了氧气、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之后,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对生活中燃料的燃烧又非常熟悉,灭火方法也略知一二。

但严谨地设计实验,准确地筛选出条件,难度仍很大。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的燃烧条件。

2、知道灭火的原理和简单的方法。

3、了解一些必要的火场逃生知识。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体验探究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2、通过讨论和交流,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燃烧的认识,培养学生辨证的观点认识客观世界。

2、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3、通过火场逃生常识的介绍,树立安全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教学难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应用。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课题1燃烧和灭火教案(1)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课题1燃烧和灭火教案(1)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

【提问】同学们都做了哪些实验验证或否定了自己的猜想呢?【小结】同学们围绕实验方案进行的实验,都能证明燃烧需要:(1)可燃性物质;(2)充足的氧气(或空气);(3)达到燃烧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着火点是使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不同的物质一般具有不同的着火点。

介绍通常情况下一些常见物质的着火点。

(书上的表7-1)【提问】物质燃烧是否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还是只需其中的任意两个或一个条件?举例说明。

(板书)物质燃烧需同时具备(1)可燃性物质;(2)充足的氧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13组与氧气有关2看书了解着火点通过表中实验条件的比较得出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根据探究报告进行分析,正确引导学生的思维设 计 意 图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实验:〔教师介绍实验〕 【提问】(1)请你根据燃烧的条件预测该实验的现象是什么?谈谈你的推测理由? 【演示实验】【引言】俗话说水火不相容,热水中的白磷 会燃烧吗?不信试试看。

【演示:向水中通入氧气】引导并组织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得出什么是燃烧的现象,进一步得出燃烧的条件预测现象分析理由 观察现象观察现象并解释 小结:1.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学生用已学的知识进行推测, 加深理解燃烧的条件(2)通常保存少量白磷的方法是?[过渡] 人们通常把白磷保存在冷水中,这是因为①冷水能降低白磷表面的温度,使其达不到着火点;②冷水把白磷与空气隔绝。

可见,减少燃烧的条件,能防止白磷着火。

【设问】那么如何使正在燃烧的物质不能继续燃烧呢?活动2探究灭火的原理 【实验】点燃一支蜡烛,使它熄灭。

【提供的用品】烧杯、水、剪刀、沙土、适量的碳酸钠和盐酸等(可另选用品)组织学生归纳使蜡烛熄灭的方法分析灭火的原理 【小结】灭火就是要破坏燃烧的条件,因此灭火的原理通常可以从燃烧的三个条件对应加以考虑。

燃烧的条件 灭火的原理物质具有可燃性→ 从燃烧区撤走可燃物可燃物有充足的氧气→ 把可燃物与氧气隔绝(或空气)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需注意的是:(1)物质的燃烧需要以上三个条件同时具备,而灭火只需破坏其中的任意一个条件即可。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优秀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优秀教案
[提出问题]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
[归纳总结]热水可以使白磷的温度达到其着火点,但水中的白磷并未燃烧,这是因为水隔绝了空气,说明燃烧还需要有氧气(或空气)。
[讨论交流]怎样才能使烧杯底部的白磷也燃烧呢?
[演示实验]将导管对准热水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
[实验现象]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投影展示]如何灭火呢?(引导学生分析、理解燃烧与灭火的关系,从而得出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归纳总结]①灭火的原理:破坏燃烧条件中的任意一个,使燃烧反应停止。
②灭火的方法:a.清除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b.隔绝氧气(或空气);c.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特别提醒]着火点是可燃物固有的一种属性,只与本身的性质和颗粒大小有关,一般不会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灭火时一般不能说改变物质的着火点。
课题1燃烧和灭火
第1课时 燃烧的条件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类对燃烧的认识历程。
2.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3.初步学会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通过总结和设计燃烧条件的实验懂得和运用控制变量法。
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教学难点】
燃烧条件的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854年5月30日,英国战舰“欧罗巴”号按照作战命令开始了远涉重洋的航行,它的船舱里结结实实地装满了供战马吃的草料。两个多月后,船舱突然冒出熊熊大火,大火迅速吞没了整艘战舰,片刻之间战舰便葬身海底,全舰官兵、战马无一生还。战舰为什么会着火呢?事后化学家们根据英国军事保安部门提供的材料,准确地找到了“纵火犯”——草料。那么,草料为什么就成了“纵火犯”呢?

初中化学《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讲解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燃烧现象比较熟悉,在氧气、一氧化碳的性质时学生对燃烧的条件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农村学生对灭火的方法也有一定的生活体会。

本节能够通过情形创设→问题引入→活动探究→小组合作→总结归纳的方式组织教学。

教师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去观看、去讨论,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去感受、去验证,从而发觉知识,明白得知识,把握知识。

二、教学案例设计课题:课题1《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课型:新授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燃烧的条件,明白灭火的简单原理和方法,明白遭遇火灾时如何自救。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的探究活动,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学会用探究的方法学习化学。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科学地认识研究燃烧、灭火对人类社会进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学习重点:燃烧的条件的探究和灭火的原理。

学习难点: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实际应用。

学具预备:酒精、水、棉花、蜡烛、玻璃杯、镊子、木条、煤、酒精灯、红磷、白磷。

教学过程:(一)导课设计,创设情境1、引言:火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自燧人氏钻木取火到火为人类利用,人们对燃烧现象进行了大量探究。

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你能列举周围利用燃烧的例子吗?(生举例)2、多媒体展现山林火灾画面。

3、师小结:燃烧是一把“双刃剑”,要想让它为人类造福而不引发灾难,就需要学习“燃烧和灭火”的有关知识。

4、教师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二)活动设计,探究新知1、活动一:燃烧的本质(1)课上调查:你家里用什么燃料做饭?燃烧过程中你看到什么现象?(2)观看实验,提出问题:点燃蜡烛和纸张,你能给燃烧下个定义吗?(3)揭示燃烧的本质:燃烧是发光发热的剧烈氧化反应。

2、活动二:燃烧条件的探究(1)提出问题:我们要想充分利用和操纵燃烧,就必须明白物质需要什么条件才能燃烧起来?(2)学生设计实验,小组活动:利用我们给出的物质和你想到的生活中的物质,完成表中实验内容:我们的猜想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燃烧与有关;2燃烧与有关3燃烧与有关(3)教师演示红磷和白磷燃烧对比试验,组织学生小组交流,归纳得出: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有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第1课时教学设计
1.燃烧的三个条件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2.灭火的原理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3.不同类型的灭火器有何特点?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讨论结束后,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
(四)课堂练习
设计以下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1.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原因。
a.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b.灭火时,只要清除可燃物就可以。
c.二氧化碳灭火器适用于所有火灾场合。
2.选择题:选择正确的答案。
a.以下哪个不是燃烧的条件?
A.可燃物
B.氧气
C.水
b.以下哪种灭火器不适用于电器火灾?
A.干粉灭火器
B.二氧化碳灭火器
C.泡沫灭火器
3.实践题:假设你在家中遇到火灾,请设计一个灭火计划,包括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5.关注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
-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兴趣,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和活动,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个别辅导: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难点。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节课的导入将从学生身边的实例出发,引发他们对燃烧与灭火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首先,通过播放一段火灾现场的短视频,让学生感受到火灾的巨大危害,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燃烧与灭火。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分享实验观察结果,通过小组讨论,总结燃烧与灭火的原理。
2.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生活实例:引入火灾案例,让学生分析火灾发生的原因和应对措施,增强学习内容的现实意义。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模拟火灾现场的应急处理,提高他们在真实情境中的应对能力。
3.强化实践操作,提升学生的操作技能和自救互救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前两年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在此基础上,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认知基础,但在理解燃烧的本质和灭火原理上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此外,学生对火灾的危害性认识不足,防火意识较为薄弱。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关注燃烧与灭火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燃烧与灭火奥秘的热情。
2.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让学生认识到火灾的危害,提高防火、救火的自觉性。
3.培养学生爱护公共财物、保护环境的责任感,让学生自觉遵守消防法规。
4.通过学习燃烧与灭火的知识,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同时,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燃烧与灭火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燃烧与灭火的基本知识,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鼓励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提高自我认知。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生活中的燃烧现象为切入点,如点燃蜡烛、炉火取暖等,引导学生思考燃烧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便利和可能存在的危险。
2.通过展示火灾案例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认识到火灾的危害,激发学生了解燃烧与灭火知识的兴趣。
3.灭火原理:教师介绍灭火的四个基本原理,即: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和中断化学反应。结合实验和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不同灭火方法的应用。
4.灭火器的使用:教师讲解不同类型灭火器的构造、原理及使用方法,强调正确操作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燃烧和灭火》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燃烧和灭火》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燃烧和灭火》教案(第一课时)一、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②初步学会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验认识探究问题方法;②利用实验学习对比在化学学习中作用;③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②树立防火的安全意识,培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对照实验进行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

四、教学方法利用活动元教学原理,设计一些活动,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五、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多媒体展示四幅图片,(1)古代人点燃篝火取暖和烧烤食物(2)煤气点火做饭(3)篝火晚会(4)工业生产(5)消防队员灭火。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看,分析,产生联想。

问:看到图片你想到什么?教师将学生的发言予以充分的肯定,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并以此进行设问:【设问引入】:1、生活中我们见到的燃烧有哪些现象?学生讨论发言……。

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发言,并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将学生的思路引到新问题上:2、物质燃烧需要什么条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进行大胆猜想来探讨燃烧问题,最终达成共识——实验探究:【探究实验一】“燃烧条件”探究一:(1)在500 mL的烧杯中注入400 mL热水,并放入一小块白磷。

在烧杯上盖一个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

(2)、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空气,观察现象。

讨论与交流下列问题:(1)上述实验中,为什么薄铜片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2)为什么铜片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3)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为什么在通入空气后却燃烧了?(4)综上所述,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实验(1)白磷的着火点400C,而红磷的着火点2400C,所以薄铜片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

初中化学 第七单元 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 第七单元  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背景分析】:〖本课时教学内容的功能和地位〗:1、本课题的内容属于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一级主题“化学与社会发展”中的二级主题“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的知识范畴。

2、承前:是对氧气的化学性质和氧化反应知识学习的延续和具体应用;启后:为环境的保护和燃料的充分利用提供理论支持。

〖学生情况分析〗:1、知识基础:学过的氧气的主要性质和重要用途、氧化反应和缓慢氧化;2、生活经验分析:燃烧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学生积累了较多的感性经验;3、学科能力基础:学习交流合作,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2、能运用燃烧和灭火的原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防火问题3、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认识探究活动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进行初步探究活动2、通过探究活动,学习对获得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燃烧的实质及其对生活生产的重大影响2、了解火灾危害与防护方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3、培养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教学难点】:1、利用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2、科学探究中提出合理问题,及对获得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教学准备】:〖学生探究〗:烧杯、蜡烛、碳酸钠、稀盐酸等〖演示实验〗:实验:烧杯、试管、热水、白磷、红磷等【教学过程】:附:【板书设计】: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可燃物−−→−清除氧气(或空气)−−隔绝(温度达到)着火点−−条件同时具备。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进展,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化学知识的魅力,从而提高他们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同时,通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燃烧和灭火的实际案例,如蜡烛燃烧、火灾现场等,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结合生活实例,设计情景模拟,如烹饪火焰的调节、灭火器的使用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3.提问:同学们,你们对燃烧和灭火有什么了解?燃烧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如何实现灭火?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为基础,旨在通过实际教学场景,探讨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燃烧是九年级化学的重要内容,学生需要了解燃烧的本质、燃烧的条件以及灭火的方法。本节课通过讲解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让学生明白燃烧并非偶然现象,而是满足特定条件的结果。同时,介绍灭火的原理,如隔绝氧气、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清除可燃物等,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燃烧的条件,包括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2.理解灭火的原理,包括隔绝氧气、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清除可燃物。
3.能够运用燃烧和灭火的原理,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燃烧和灭火现象,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4.了解燃烧和灭火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技创设

化学九年级上册人教版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与灭火 第1课时 教案

化学九年级上册人教版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与灭火 第1课时 教案

《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燃烧的实质, 知道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的原理;(2)知道防火、自救的常识;(3) 通过活动与探究,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2. [过程与方法]:(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 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通过探究活动, 学习对获得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与讨论, 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燃烧的条件及灭火原理的探究教学难点: 对着火点的理解教具准备1.仪器: 大烧杯、水、火柴、蜡烛、湿抹布、沙土、剪刀2.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展示几幅与火有关的图片。

【引入新课】火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火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生活, 使用不当也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损失和灾难。

了解火, 用好火显得特别重要。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课题《燃烧与灭火》【板书】燃烧与灭火一、燃烧的概念【教师提问】请大家回想一下, 我们以前都学习过哪些物质的燃烧?【展示图片】展示木炭、硫、铁、镁、蜡烛、煤等物质的燃烧图片。

【学生讨论】再结合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现象, 讨论燃烧的现象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学生归纳】燃烧的特征: 发光、发热、剧烈、有新物质生成。

引出燃烧的定义:【板书】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通常所说的)【教师提问】氢气和氯气中反应是不是燃烧了?由此得出燃烧不一定都有氧气参与。

这儿我们所讲的燃烧是常见的通常所说的燃烧哦。

【过渡】那么是不是什么物质都能燃烧呢?学生回答不是。

例如: 水、石头等。

教师紧跟着提出问题: 我们的书本子都是用什么做的?同学们知道它能燃烧吗?学生肯定回答: 用纸做的能燃烧。

教师接着问那么现在为什么没有燃烧了?这说明燃烧是不是需要条件?下面我们一起通过实验来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

【教师讲解】着火点的概念: 着火点是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7.1 燃烧和灭火 第一课时教案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7.1 燃烧和灭火 第一课时教案

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初步学会针对不同的着火场景选择适当的灭火方法,初步掌握火场逃生的一些常识;初步了解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实验探究、联系生活实例,学习对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的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乐趣,在利用燃烧的同时也要树立防火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知道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初步学会灭火的方法和火场自救。

教学难点:探究燃烧的条件;利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教学过程】一.【引出课题】燃烧着的火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但是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播放视频,(学生进入情境,随情景展开学习和思考。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燃烧与灭火》。

二. 【自主学习】出示学习目标,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并播放相关实验视频,检查学生自主学习完成情况。

(见学练案)三.【新知探究】知识点1:燃烧的条件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体会:控制变量法、对比法在该实验中的应用。

问题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课本129页上)问题2: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问题3:由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或空气)后燃烧的事实,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问题4:所有的物质都能燃烧吗?将小木条、纸条、小石块、红砖块分别放在酒精灯火焰上观察现象,组织学生结合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讨论、交流。

认识到:不是所有的物质都能燃烧,可燃物是燃烧的首要条件。

问题5: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就一定能发生燃烧吗?通过生活周围很多空气中的可燃物没有燃烧的事实,引导分析、讨论。

认识到: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使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叫做可燃物的着火点)问题6:燃烧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人类的生活、生产需要通过燃烧获取能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和灭火从容说课燃烧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教材采用从实验观察现象,通过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来探讨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避免单一的授课方式,教师采用了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质疑。

通过“欧罗巴”号事件引入新课,设下疑问,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探究。

在“燃烧的条件”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按“提出假设——设计方案——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步骤进行学习,防止学生学习的依赖性。

3.游戏。

对于灭火器的原理及适用范围,教师采用了学生活动的方法,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加深记忆。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2.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比较、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学习运用主动探究的方法,设计实验。

(3)学习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问题,使学生对化学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增强日常生活中的防范灾害的意识,并注意采取安全措施。

教学重点1.认识燃烧的条件。

2.认识灭火的原理。

3.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进行知识迁移的能力。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兴趣。

教具准备教师用具:(1)投影仪,500 mL烧杯,100 mL烧杯,薄铜片,硬纸片;(2)热水、白磷、红磷、酒精(70%)、面粉、酒精灯、镊子、大烧杯、火柴、棉手帕、蜡烛,烧杯、灭火器道具、金属罐、塑料盖、导管。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燃料。

第二课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第一课时[以故事为载体,创设情境][介绍]1854年5月30日,英国战舰“欧罗巴”号按照作战命令开始了远涉重洋的航行,它的船舱里结结实实地装满了供战马吃的草料。

两个多月后,船舱突然冒出熊熊大火,大火迅速吞没了整艘战舰,片刻之间战舰便葬身海底,全舰官兵、战马无一生还。

……[学生提出问题]战舰上为什么失火了呢?[设问]问得好。

事后化学家们根据英国军事保安部门提供的材料,准确地找到了“纵火犯”——草料。

通过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呢?[学生发表感想)如:1.想到一艘宏伟的战舰在大火的作用下付之东流。

2.能够想象出全舰官兵、战马当时的求生欲望有多强。

3.想知道草料为什么就成了“纵火犯”呢?4.想到大火是多么的无情。

……[新课引入]通过刚才的故事,大家感觉火是无情的,但什么事情都没有绝对化。

在日常生活中,火也为人们带来了幸福。

我们第七单元就给大家介绍“燃料及其利用”。

[板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和灭火[设问]根据大家的生活经验,我们在哪些方面用到了火?火为人类作出了哪[学生回答,交流][小结]火是某些物质燃烧的一种现象。

燃烧可以被用来加工食物、冶炼金属、取暖、烘干衣物等。

[讲解]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

燃烧与我们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设问]为什么草料成了“纵火犯”?[学生猜想]1.有人故意把草料点着了。

2.有人不小心将烟头扔进草料里了。

……[过渡]无论是什么原因引起草料燃烧,但草料的燃烧导致了一艘战舰的毁灭却是事实。

草料具备了哪些条件就可以燃烧呢?下面,我们就来对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

[板书]一、燃烧[活动与探究]请学生先检查实验台上的仪器,两个人一小组进行探究。

(投影打出实验名称,实验器材,实验方案)活动与探究——燃烧的条件1. 器材:500 mL烧杯一个,100 mL烧杯一个,一片薄铜片,硬纸圈,热水,白磷、红磷。

2.方案:在500 mL的烧杯中注入400 mL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

在烧杯上盖一小片薄铜片,铜片上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

如课本P124图。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总结,思考,讨论][设问]在实验过程中,大家观察到了哪些现象呢?[学生汇报交流][结论]实验进行不久,铜片上的白磷就产生白烟开始燃烧,而水中的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并没有燃烧。

思考: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现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2.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答案:1.白磷的着火点很低,只有40℃,因此,铜片上的白磷能被烧杯中的热水加热到着火点温度;而红磷的着火点在200℃以上,仅靠热水加热是很难达到的。

这二者的对比,说明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的温度。

2.热水可以使白磷达到着火点温度,但水中的白磷并不燃烧,这是因为水隔绝了空气,说明燃烧还需要有氧气的存在。

[评价]非常好,希望大家以后能继续保持这种积极思考的热情。

[引导]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大家动动脑子想想,怎样能使烧杯底部的白磷也燃烧呢?[学生讨论][结论]用导管对准热水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

[演示实验]教师按照最后得出的方案进行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燃烧。

[教师追问]热水中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和不通入氧气的条件下,现象是不同的,这样的事实再次说明了什么问题呢?[回答]说明燃烧确实需要氧气。

[评价]非常好,那么到底什么是燃烧?燃烧需要哪些条件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板书]1.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1)可燃物2.条件(2)氧气(或空气)(3)达到着火点[教师补充]可燃物燃烧时,都需要一个最低温度,也就是着火点。

不同物质的着火点是不同的,大家看一下投影。

[投影]在通常状况下一些常见物质的着火点只有在同时具备了氧气、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这三个条件时,才可能有燃烧发生,这三者缺一不可。

[设问]通过对燃烧条件的学习,哪位同学给大家解释一下,在“欧罗巴”号上,草料为什么成了“纵火犯”呢?[回答]由于“欧罗巴”号船舱里堆放的是草料,第一个条件就具备了。

草料太多太实,空气不能流通,使得温度逐渐升高,达到了草料的着火点,所以草料不经点燃,便自行燃烧起来。

[过渡]基本上正确。

我们一起来看看化学家是如何解释这件事的呢?[投影]草料会和空气中的氧发生氧化反应,这种氧化反应进行得很缓慢,不像燃烧那样剧烈地发光发热,叫缓慢氧化。

例如铁生锈也是一种缓慢氧化。

物质在缓慢氧化的过程里也产生热,不过放热速度很慢,平时觉察不出来。

由于“欧巴罗”号船舱里堆放的草料太多太实,空气不流通,缓慢氧化产生的热量不易散发,越积越多,温度逐渐升高,达到了草料的着火点(着火点是指物质着火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而可燃物燃烧,只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跟氧气接触,二是温度达到着火点,因为这两个条件都具备,所以草料不经点燃,便自行燃烧起来(这种由于缓慢氧化而引起的燃烧,叫自燃),成了“欧巴罗”号的“纵火犯”。

[学生质疑]我想提出两个问题:第一,在实验器材中,除了500 mL的大烧杯外,还有一个100 mL的小烧杯,在整个实验中没有用到,它是用来做什么的呢?第二,白磷的着火点很低,只有40℃。

到了夏天,天气非常热,白磷如果保存不好,就极易燃烧,那么,白磷如何来保存呢?[评价]这两个问题问得都非常好,说明这位同学积极地思考,发现了某些问题。

那么,谁能回答出他所提出的问题呢?[回答]答案二;由于白磷的着火点很低,只有40℃,所以一般保存白磷时,为了将白磷与空气隔绝开,就把白磷置于水下。

答案一:100 mL的小烧杯是用来代替薄铜片的,把白磷和红磷放在烧杯底部,然后将烧杯浸入水中。

[答案一,学生想起来可能有些困难,教师进行补充。

)[过渡]同学们能够多想,这是非常值得表扬的。

大家平时学习中可以拓宽思路,采取积极的态度对某些实验进行改进。

比如说本节课的这个实验,下面大家可以参考一下投影上的有关此实验的改进方案,然后自己再想想看还有什么方案。

[投影]如果按教材上的方法操作,用90℃以上的开水,铜片上的白磷可在3~5分钟内燃烧。

该实验虽然效果明显,但时间不易把握,且水温和水量不易控制,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如下改进后,大大节约了时间,且容易控制,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用250 mL的烧杯代替500 mL的烧杯,用50×2~60℃的热水代替开水,并注入其中;用100 mL的烧杯代替铜片,并在烧杯底部一侧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侧放一粒比绿豆略小且已用滤纸吸去表面水的白磷,然后将此烧杯浸入250 mL烧杯中(如下图所示)。

这样,小烧杯内的白磷在1分钟左右即可燃烧,且烧杯不会损坏,效果也更加明显,且容易控制实验时间。

[试一试]同学们按照投影上的内容试一试。

看看是否真如其听说。

[学生活动][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可燃物燃烧需要具备两个条件才能燃烧,一是有氧气,二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布置作业]课后习题第1题。

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下去仔细思考一下,怎样来灭火?板书设计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和灭火一、燃烧1.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1)可燃物2.条件(2)氧气(或空气)(3)达到着火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