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感染病毒

合集下载

消化道感染病毒【精选文档】

消化道感染病毒【精选文档】

第14章消化道感染病毒学习要点一、肠道病毒1.肠道病毒的种类:主要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人肠道致细胞病变孤儿病毒(简称埃可病毒)、新肠道病毒68~71型。

2.肠道病毒的共同特性:单正链RNA无包膜。

壳粒由VP1、VP2、VP3和VP4四种病毒多肽组成。

耐酸,耐脂溶剂,在污水和粪便中可存活4~6个月.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病毒在肠道细胞中增殖,但很少引起肠道疾病。

病毒可侵入血流产生病毒血症.不同的肠道病毒可引起相同的临床综合征。

同一种肠道病毒又可引起不同的临床综合征.3.脊髓灰质炎病毒(1)生物学性状:脊髓灰质炎病毒有3个血清型,三型之间没有交叉反应。

(2)致病性所致疾病:脊髓灰质炎,多见于儿童,故亦称小儿麻痹症。

传染源:患者或无症状带毒者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经粪便排毒。

致病机制:病毒通过肠道、上呼吸道途径感染,先在局部淋巴组织和肠道集合淋巴结初步增殖后入血,形成第一次病毒血症,然后扩散至全身网状内皮系统进一步增殖后再次入血,形成第二次病毒血症。

主要侵犯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导致肢体弛缓性麻痹.(3)防治原则:可用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PV)和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进行特异性预防。

我国使用三价混合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口服接种后可获对三个血清型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免疫力。

4。

柯萨奇病毒和ECHO病毒有多种血清型。

可引起多种临床综合症:脑膜炎、脑炎和肌肉麻痹;上呼吸道感染、疱疹性咽峡炎、支气管炎和肺炎;病毒性心肌炎、心包炎及全心炎;手足口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红眼病)等。

二、急性胃肠炎病毒1.轮状病毒(1)生物学性状:为双链RNA病毒,无包膜。

基因组分11个节段。

根据VP6抗原性的差异,可将轮状病毒分为7个组(A~G)。

A~C组轮状病毒能引起人类和动物腹泻,D~G组只引起动物腹泻.(2)致病性与免疫性:A组轮状病毒是2岁以下婴幼儿严重腹泻最主要的病原体。

主要在秋冬季流行,故又称为婴幼儿“秋季腹泻”。

常见的感染消化道的病毒有哪些2024

常见的感染消化道的病毒有哪些2024

引言概述感染消化道的病毒是指可以感染人类消化道的病毒,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一定的威胁。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病毒感染的发病率也逐渐增加。

本文将详细介绍常见的感染消化道的病毒种类及其主要特点。

正文内容一、肠病毒1.腺病毒腺病毒是一类常见的感染消化道的病毒,主要分为A组、B 组、C组和D组。

其中,A组和C组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B组主要引起胃肠道感染,D组目前尚不清楚其感染特点。

2.轮状病毒轮状病毒是一类常见的感染消化道的病毒,主要引起婴幼儿腹泻。

它具有高度传染性,可通过飞沫和粪口途径传播,是导致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轮状病毒主要分为A组、B组、C组和D 组。

二、诺如病毒诺如病毒是一类常见的感染消化道的病毒,主要引起胃肠炎。

诺如病毒是一种非典型病毒,其感染途径主要为飞沫和粪口途径。

诺如病毒分为诺如病毒A组、B组、C组、D组和E组,其中A组和B组主要感染人类,C组和D组主要感染动物,E组目前尚不清楚其感染特点。

三、副黏病毒副黏病毒是一类常见的感染消化道的病毒,主要引起婴幼儿腹泻。

副黏病毒主要分为副黏病毒B组和C组,其中B组主要感染人类,C组主要感染动物。

副黏病毒的感染途径主要为飞沫和粪口途径。

四、诺诺病毒诺诺病毒是一类常见的感染消化道的病毒,主要引起胃肠炎。

诺诺病毒是一种非典型病毒,其感染途径主要为飞沫和粪口途径。

诺诺病毒主要分为诺诺病毒A组、B组、C组、D组和E组,其中A 组和B组主要感染人类,C组和D组主要感染动物,E组目前尚不清楚其感染特点。

五、腺病毒相关病毒腺病毒相关病毒是一类常见的感染消化道的病毒,主要引起腺病毒相关疾病,如喉头扁桃体炎和心肌炎等。

腺病毒相关病毒主要分为腺病毒相关病毒A组、B组、C组、D组和E组,其中A组和B组主要感染人类,C组和D组主要感染动物,E组目前尚不清楚其感染特点。

总结。

常见消化道传染病

常见消化道传染病

从广义上讲感染性腹泻系指各种病原体肠 道感染引起的腹泻。这组疾病可由病毒、 细菌、真菌、原虫等多种病原体引起。感 染性腹泻的临床表现可分为两大类:炎症 性腹泻及分泌性腹泻。炎症性腹泻常伴有 发热,粪便多为粘液便或粘液血便;分泌 性腹泻多不伴有发热,粪便性状为稀便或 水样便
经肠道传播的病毒性肝炎有甲肝和戊肝两 种,均通过粪便和口腔途径传播。病毒感 染者为主要传染源,他们从粪便中排出的 大量病毒会污染水源、食物及周围环境, 正常人群一旦接触这些污染物就可能导致 发病。另外,夏季苍蝇污染的食物也是造 成肝炎病毒传播的原因之一。
是由伤寒杆菌和甲、乙、丙副伤寒杆菌引起的。病 程分为4期:初期、极期、缓解期、恢复期。初期 相当于发病第一周,表现为发热、头痛、全身不适、 食欲减退、腹胀、腹泻或便秘等,体温可达39~ 40℃。极期:相当于发病后2、3周,表现为高热不 退,脉搏与发热不呈比例上升,玫瑰疹、肝脾肿大, 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等,重者可出现谵妄、昏迷等, 可持续10~14天。缓解期:相当于发病后第4周, 病情开始好转,体温逐渐下降,但易发生并发症, 尤其是肠穿孔、肠出血。恢复期:第5周,体温恢 复正常,症状减轻或消失。一般1个月左右可恢复 健康。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Ο1群和Ο139群霍乱弧 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临床表 现是:剧烈的腹泻、呕吐、脱水、肌肉痉 挛、周围循环衰竭、电解质平衡紊乱等, 严重时出现肾功能衰竭及代谢性酸中毒。 典型病人病情来势凶猛,发展迅速,若治 疗不及时很快因脱水、严重衰竭而死亡。
菌痢是夏秋季最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建国 几十年来一直是我省发病率居前三位的法 定传染病。菌痢是由志贺氏菌属细菌引起 的。典型临床表现是:发热、腹痛、腹泻、 里急后重、脓血便,并伴有全身中毒症状。 菌痢比较可怕的一种类型为急性中毒性菌 痢,它起病急、发展快,主要表现为发热, 体温可达40℃以上,严重者可出现休克、 惊厥、甚至昏迷和呼吸衰竭。

常见的感染消化道的病毒有哪些(二)2024

常见的感染消化道的病毒有哪些(二)2024

常见的感染消化道的病毒有哪些(二)引言概述:感染消化道的病毒是导致消化系统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它们可以引起胃肠道症状,如腹泻、呕吐和腹痛等。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感染消化道的病毒,包括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腺病毒、诺卡氏体和副流感病毒等。

正文:一、轮状病毒1. 轮状病毒是最常见的感染消化道的病毒之一。

2. 它通常通过食物或水源传播,是幼儿和老年人中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

3. 轮状病毒感染可引起剧烈的腹泻、呕吐和腹痛等症状。

4. 对于大多数轻型感染,自身恢复是可能的,但严重病例需要医学干预。

5. 预防措施包括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安全。

二、诺如病毒1. 诺如病毒是一类常见的感染消化道的病毒,尤其在秋季和冬季流行。

2. 它可以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导致腹泻、呕吐和发烧等症状。

3. 诺如病毒感染在儿童中较为常见,但成年人也可能感染。

4. 通常情况下,自身恢复是可能的,但严重病例需要医学干预。

5. 预防措施包括彻底洗手、避免接触感染者以及保持清洁的环境。

三、腺病毒1. 腺病毒是一类常见的感染消化道的病毒,可引起呼吸道和胃肠道疾病。

2. 它可以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导致发热、咳嗽、腹泻和呕吐等症状。

3. 腺病毒感染在儿童中较常见,但成年人也可能感染。

4. 大多数感染者会在1-2周内康复,但一些特定类型的腺病毒感染可能需要医学处理。

5. 预防措施包括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和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

四、诺卡氏体1. 诺卡氏体是一种常见的感染消化道的病毒,通常通过进食生水或被感染的动物接触传播。

2. 它可引起胃肠道症状,如腹泻、恶心和胃痛。

3. 诺卡氏体感染在农村地区和接触动物的人群中较为常见。

4. 大多数感染者可自行恢复,但一些病例可能需要抗生素治疗。

5. 应该避免直接接触可能感染诺卡氏体的水源以及待在清洁卫生的环境中。

五、副流感病毒1. 副流感病毒是一类常见的感染消化道的病毒,通常在冬季和春季流行。

2. 它可以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导致流感样症状和胃肠道不适。

常见消化道传染病

常见消化道传染病

弯曲菌感染
总结词
弯曲菌感染是一种消化道传染病,主要通过摄入污染 的食物和水源传播,引起腹泻、腹痛、发热等症状。
详细描述
弯曲菌感染主要通过摄入污染的食物和水源传播,如 未煮熟的肉、蛋、奶制品,以及未经消毒的水果和蔬 菜等。感染后,患者通常会出现腹泻、腹痛、发热等 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和休克。治 疗弯曲菌感染需要使用抗生素,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预防措施包括保持个人卫生、煮熟食物和水源、避 免摄入污染食物等。
食物中毒引起的腹泻
总结词
食物中毒引起的腹泻是由于摄入被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污染的食物和水源所导致 的。
详细描述
食物中毒通常是由于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微生物污染食物和水源,引发肠道感 染,导致腹泻、呕吐、发热等症状。需要及时就医并按医生建议进行治疗。
婴儿配方奶粉引起的腹泻
总结词
婴儿配方奶粉引起的腹泻是由于对奶粉中的乳糖或蛋白质过 敏所导致的。
常见消化道传染病
2023-11-09
目 录
• 细菌性腹泻 • 病毒性腹泻 • 寄生虫性腹泻 • 其他原因引起的腹泻
01
细菌性腹泻
沙门氏菌感染
要点一
总结词
沙门氏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传染病,主要通过 食物传播,引起腹泻、腹痛、发热等症状。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沙门氏菌感染主要发生于摄入被污染的食物或水源时 ,如未煮熟的肉、蛋、奶制品,以及未经消毒的水果 和蔬菜。感染后,患者通常会出现腹泻、腹痛、发热 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和休克。 治疗沙门氏菌感染需要使用抗生素,并补充水分和电 解质。预防措施包括保持个人卫生、煮熟食物和水源 、避免摄入污染食物等。
02
病毒性腹泻

人类消化道的细菌病毒

人类消化道的细菌病毒

人类消化道的细菌病毒
对人类消化道的感染细菌的病毒——噬菌体的一项分析提供了证据,其表明一些常见的噬菌体可能有助于人类健康。

科研人员此前提出,多数人类消化道微生物群落是由执行类似功能的类似的微生物群组成的。

然而,在关于健康人消化道微生物组的研究中,几乎没有研究会聚焦噬菌体。

为了研究人类是否有称为噬菌体组的共同的噬菌体群落,Mark Young及其同事分析了来自年龄为26岁和55岁的两名健康人的大便样本的噬菌体DNA,以及来自此前的一项研究的噬菌体DNA数据集,此前的这项研究有生活在美国波士顿、芝加哥或英国剑桥的62名健康人和102名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患者参与。

与健康人相比,携带相同噬菌体的、患胃肠疾病的人数量更少。

分类网络分析识别出了健康人的44个噬菌体群,这些健康人中,超过半数拥有其中9个群。

这组作者说,共同的噬菌体群可能在全球分布并且在维持人类消化道微生物组的结构与功能方面起到了作用。

常见消化道传染病ppt

常见消化道传染病ppt
03
阿米巴痢疾
02
01
由轮状病毒引起,多见于秋冬季节,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病原学
腹泻、呕吐、低热、食欲不振等,一般病程较短,呈自限性。
临床表现
以补液疗法和饮食调整为主,预防措施包括疫苗接种、注意个人卫生等。
治疗及预防
轮状病毒腹泻
由霍乱弧菌引起,多见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霍乱
病原学
剧烈腹泻、呕吐、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可危及生命。
加强监测点管理
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加强疫情监测
完善医疗设施
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提高医院消毒、隔离和防护设施,防止交叉感染。
加强医疗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的医疗团队,提高消化道传染病的诊疗水平。
加强培训与交流
开展医疗人员培训,提高其对消化道传染病诊疗水平,同时加强与其他地区的交流合作,分享经验和技巧。
谢谢您的观看
临床表现
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针对霍乱弧菌治疗,预防措施包括饮食卫生、水处理等。
治疗及预防
其他消化道传染病简介
04
诺如病毒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感染后通常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
病程一般较短,多数患者可在数天后自愈
诺如病毒感染
戊型肝炎病毒感染
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感染后可出现乏力、食欲减退、厌油腻等症状
集体卫生
总结词
预防接种是预防控制消化道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详细描述
预防接种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有效预防消化道传染病的发病和传播。针对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情况的人群,可以开展不同种类的预防接种工作。
预防接种
几种常见的消化道传染病介绍

什么是消化道传染病(一)2024

什么是消化道传染病(一)2024

什么是消化道传染病(一)引言概述:消化道传染病是指通过进食或接触受污染的食物、水或接触感染者等途径,引起胃肠道疾病的病原微生物感染。

这类传染病多数会引起胃肠道炎症和消化道症状,甚至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本文将通过以下五个大点详细阐述什么是消化道传染病。

一、病因1.细菌感染:常见的细菌性消化道传染病有沙门氏菌感染、大肠埃希菌感染等。

2.病毒感染:常见的病毒性消化道传染病有轮状病毒感染、腺病毒感染等。

3.寄生虫感染:常见的寄生虫性消化道传染病有蛔虫感染、阿米巴病等。

4.霉菌感染:常见的霉菌性消化道传染病有霉菌性食物中毒等。

5.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如真菌、原虫等。

二、传播途径1.食物传播:食用受污染的食物或饮用受污染的水源。

2.接触传播:与感染者接触,特别是在未进行适当手卫生措施的情况下。

3.空气传播:通过飞沫、喷嚏等方式传播。

4.虫媒传播:通过受感染的昆虫引起。

如疟蚊引起痢疾传播。

5.性传播:某些性传播疾病可引起消化道病变。

三、临床表现1.腹泻:是消化道传染病最常见的症状,可伴随腹痛、腹胀、恶心等。

2.呕吐:消化道传染病的早期症状之一,常伴有恶心、腹痛等。

3.发热:部分消化道传染病可引起发热,常伴有食欲不振、乏力等。

4.腹痛:常见于细菌性和寄生虫性消化道传染病,疼痛程度和部位不同。

5.体征:如腹部压痛、肝脾肿大等,可帮助医生判断疾病性质。

四、预防和控制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勤洗手、饭前洗果蔬等。

2.合理安全的食物加工和存储,避免食物受到污染。

3.饮用安全的水源,尤其是在旅行或外出时。

4.接受疫苗接种,如轮状病毒疫苗、乙型肝炎疫苗等。

5.加强疫情监测和传染病报告,及时发现和控制传染源和感染者。

总结:消化道传染病是一类通过食物、水源、接触感染者等途径引起胃肠道疾病的病原微生物感染。

其病因多样,传播途径多样,临床表现各异,但常见症状包括腹泻、呕吐、发热和腹痛等。

预防和控制消化道传染病的关键在于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食物安全和饮用安全水源等措施的采取,以及疫苗接种和疫情监测的加强。

消化道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

消化道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

精品文档.消化道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1.消化道传染病指各种病原体经口侵入肠道引起感染而导致的传染病,以粪—口为主要传播途径,患者可以从粪便排出病原体,然后再传染给他人。

夏秋季节高发。

常见的有病毒引起的甲型肝炎、脊髓灰质炎;有细菌引起的痢疾、伤寒与副伤寒、霍乱与副霍乱、细菌性食物中毒;还有阿米巴原虫引起的阿米巴性痢疾等。

2.传染源:传染源主要是患者与病原体携带者3.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粪—口传播。

所有肠道传染病患者的粪便内都含有大量病原体,如果患者的粪便未经消毒处理,可以污染周围环境,通过水、食物、手、苍蝇、蟑螂等媒介经口感染,污染范围大了还可以引起大的传播流行。

细菌性痢疾、伤寒等也可经粪便污染生活用品或手,或通过苍蝇污染食品而传播。

4.易感与高发人群:人群普遍易感。

5.消化道传染病预防措施(1)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保持环境卫生,加强对粪便、垃圾和污水的卫生管理,消灭苍蝇、蟑螂、老鼠等有害物种。

(2)保证个人卫生,防止病从口入,要做到饭前、便后用流动水洗手,接触和护理病人后要用消毒液洗手。

(3)培养科学、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挑食,均衡饮食,全面摄取营养,定时就餐,切忌饱饥不均,暴饮暴食;(4)不喝生水,不生食海产品,不食不洁净、不新鲜的瓜果、蔬菜;不到无证小摊贩处购买食物;不吃腐败变质或苍蝇、蟑螂等害虫叮咬过的食物;贮存食品或加工食品时,应生熟分开;剩饭、剩菜要充分加热后再食用,餐具分开使用,聚餐时使用公用餐具。

(5)提倡师生在学校食堂就餐。

学校食堂有严格的食品卫生加工管理、监控体系,规范进货渠道,严格执行食品留样制度,严把原料关、储存关、加工关和销售关,杜绝事故隐患。

(6)多进行体育活动,增强体质。

(7)作息规律、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8)提倡人人预防性接种,增强机体对疾病的免疫力。

(9)各班卫生委员要认真、及时做好晨检报告,如发现同学有发热、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应立即报告,确保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早处理,以免在校园内传播。

预防消化道传染病

预防消化道传染病

预防消化道传染病消化道疾病的种类是比较多的,常见的消化道传染病有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脊髓灰质炎(即小儿麻痹症)、伤寒、副伤寒、霍乱、副霍乱、阿米巴痢疾、各种肠道病毒感染(如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和细菌性食物中毒以及各种肠道寄生虫病(如蛔虫病、绦虫病、蛲虫病、姜片虫病)等。

消化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病人的排泄物(如呕吐物、粪便等)传播的,是属于病从口入的一类疾病。

当病原体随排泄物排出病人或携带者体外,经过生活的接触,污染了手、水、食品和食具被健康人在不知觉中“吃”入体内而感染。

预防细菌性痢疾: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

这种病终年均有发生,但多流行于夏秋季,且人对痢疾杆菌不分年龄、性别,普遍易感。

急性菌痢的病变部位主要在结肠,以化脓性炎症为病理特点。

其潜伏期平均为1—2天(数小时至7天),起病急,发热,可畏寒,体温一般在39℃左右,伴有头痛、头晕、全身无力、恶心、食欲减退等症状,继而出现腹泻、腹痛、里急后重(即,便意很急,但又解不出来,伴有下坠感),左下腹压痛。

腹泻次数每日十余次至数十次,开始大便呈黄色水样,肠内容物排空后,转为黏液脓血便,呈鲜红胶冻状。

急性期如治疗不彻底,可转为慢性,迁延不愈,成为重要的传染源。

由于急性细菌性痢疾传染源主要是急、慢性痢疾病人及带菌者。

急性病人排菌量大,传染性强。

慢性病人和带菌者排菌量虽远低于急性病人,但可持续排菌数年,陆续传染周围人群。

急性菌痢主要是通过粪→口途径传染的。

痢疾病人的粪便污染了食物、水源、餐具;或吃了没洗净的瓜果、苍蝇叮爬过的食物;或用脏手抓吃食物等,都可能把痢疾杆菌吃下去而发病。

对于急性细菌性痢疾,重在预防: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到不饮生水、不食不洁食物、养成饭前便会勤洗手的好习惯,把住口手两“关”,是预防疾病的关键。

2、要控制传染源,发现病人要尽早隔离,病愈后需两次粪便检查,确定不带菌后方可解除。

3、切断传播途径,搞好“三管一灭“(管粪、管水、管饮食,灭苍蝇)工作。

柯萨奇病毒

柯萨奇病毒

致病性
柯萨奇病毒感染柯萨奇病毒对乳鼠的敏感性很高,根据它们感染乳鼠产生的病灶,柯萨奇病毒可以分为A、B 两组。A组有23型病毒,B组有6型病毒。通过型特异性抗原,经中和试验、elisa方法等可以对各型进行鉴定。所 有的B组及A组的第9型有共同的组特异性抗原,在B组内病毒之间有交叉反应,但是A组病毒没有共同的组特异性 抗原。A组某些型别的型特异性抗原可在37℃引起人类O型红细胞及致病机制与脊髓灰质炎病毒相似,以隐性感染为多见,表现为轻微上呼吸道感染或腹泻 等症状。近年来,有关本病毒引起严重感染的报道逐渐增多,尤其婴幼儿感染,使人们对这种病毒有了更深的认 识。柯萨奇病毒侵犯多种靶器官组织与特定的血清型别有关,临床表现多样化是其致病的一个特点 。
临床表现
脑炎及脊髓炎 心肌炎、心包炎
目前尚缺乏特效治疗,应强调一般及支持疗法,可试用利巴韦林或干扰素。新生儿心肌炎的进展迅速,应给 氧及保持安静,出现心力衰竭时及早采用快速洋地黄疗法。给予适当的抗菌药物以防止继发细菌感染。有惊厥及 严重肌痛者给予镇静剂或普鲁卡因局部封闭,麻醉剂如吗啡、哌替啶等不宜轻易采用 。
肾上腺皮质激素可考虑用于心肌炎伴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如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 房结综合征等)、心包炎患者,可望取得一定效果。鉴于此激素可抑制机体免疫功能,有利于病毒的复制,因此 一般病例不宜采用 。
以上呼吸道感染最常见,也可引起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及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
黄绿色稀水便,一日数次,无脓及粘液。
发热,出疹,有斑疹、斑丘疹、荨麻疹、疱疹、淤点等。不痒,不脱屑。少数病例于手、足皮肤及口腔粘膜 出现疱疹。亦称手足口病。
急骤起病,拒食,呕吐,惊厥,呼吸困难,紫绀,心律失常,心及肝脏可急剧肿大。死亡率极高。尸检可见 脑炎、心肌炎、肝炎、胰腺炎及肾上腺病变等。

常见消化道传染病及护理

常见消化道传染病及护理

常见消化道传染病及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7年9月第42卷第9期?861?继续教育园地?常见消化道传染病及护理李春梅李建菊消化道传染病通常是指由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引起的经消化道传播的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夏秋季发病较多见,常见的疾病有霍乱,伤寒,副伤寒,病毒性甲型肝炎,细菌性痢疾,细菌性食物中毒以及其他感染性腹泻等.由于消化道传染病的病原体经常造成水源和饮食污染,由此可引起传染病爆发流行和集体发病等突发事件,直接危害着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采取针对性有效护理措施,是提高消化道传染病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和控制流行的关键.l消化道传染病的发病情况近年卫生部公布,全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发病数排在前5位内的消化道传染病有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2006年全国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发病3488934例,报告发病率为266.83/10万….与20o5年相比,报告发病率下降1.13%.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肺结核,乙肝,痢疾,梅毒,淋病,占报告发病总数的85.58%.2006年全国共报告丙类传染病发病1119976例,报告发病率为85.65/10万[1],与2005年相比,上升20.96%,感染性腹泻的发病数居第一位.近年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一步强化了传染病防控能力建设,2006年甲乙类传染病中肠道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分别较2005年下降7.90%.2006年,霍乱报告发病159例,死亡2例,报告发病率较2005年下降83.71%.2006年全国未发生大范围的传染病爆发流行,但部分传染病在局部地区发生流行或爆发,如:新疆和云南局部地区的伤寒与副伤寒局部流行,夏季福建,浙江的局部地区霍乱流行,夏秋季四川等地发生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疫情,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出现了家鼠疫区向城市扩散的趋势.目前已进入肠道传染病高发季节,2007年5月全国共报告肠道传染病49002例,与上月(35420~.1)相比上升了38.35%.国际疫情报告2006年美国已有23个州发生O埘大肠杆菌感染,146例患者住院,其中1/4的患者出现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法国公布15家医院发生院内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性腹泻,交叉感染227例,大部分是老年人,其中14例死亡.加拿大西部爆发病原体是诺沃克病毒引起的胃肠型流感疫情【2].随着旅游和经济贸易活动的广泛开展,交通工具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地往来频繁等,各种新发的传染病潜在因素依然广泛存在.作者单位:100011北京市地坛医院护理部李春梅:女,本科,副主任护师,护理部主任,E—mail:******************* 2007—03—07收稿2消化道传染病的流行变化霍乱是一种古老的烈性肠道传染病,自从1817年以来,全球共发生了7次世界性霍乱大流行,属国际检疫传染病,在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列为甲类.以往认为霍乱是由O群霍乱弧菌的两种生物型,即古典生物型与埃尔托生物型所致的感染(过去曾称为正霍乱和副霍乱).近年来发现非O群新的血清型,即0引起霍乱流行,由于O霍乱已在4个国家发生流行,人群对该菌株缺乏免疫力,因此O弧菌有可能取代O群霍乱,造成第8次世界大流行[3].值得注意的是O菌株的基因组正在发生迅速的变异,可能有新菌株的兴起.我国浙江嘉兴报告的157例霍乱其中绝大部分是轻微患者,患者主要症状为无痛性腹泻,呕吐,无发热.由志贺菌属引起的细菌性痢疾,菌型分为4群及47个血清型,A群因其可产生外毒素,临床症状较重;B群排菌时间长,易转为慢性;D群对外界抵抗力最强,临床症状轻.我国在20世纪40年代主要流行的菌群为A 群,占53.8%.解放后,多数地区一直是B群副氏菌为主流行菌群,近年有的地方D群有不断上升趋势.阿米巴原虫主要经粪.口传播,感染肠道,滋养体破坏组织,导致肠壁溃疡,发生阿米巴痢疾.但近年来由于性观念和性方式的改变,同性恋者通过口.肛门接触或口.生殖器接触造成感染,根据国外统计,30%男同性恋的肠道带有阿米巴原虫,而异性恋感染率仅为2%,阿米巴的发病率尤其在艾滋病感染者中显着增高.甲型肝炎的传染源主要是人.除此之外,甲型肝炎病毒也在毛蚶等贝类生物体内长期存活至3个月以上,人们可以通过食用这些贝类生物感染甲肝.戊型肝炎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才发现的一种新传染病.戊型肝炎的传播方式与甲型肝炎一样,主要是"病从口入".戊型肝炎是人畜共患传染病,尤其是猪,都有传播戊型肝炎的可能性.在丙类传染病中,感染性腹泻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即通常经水,食物,接触和苍蝇等媒介传播.群发的感染性腹泻多因食用被传染源粪便污染的水冲洗的生冷食品,如瓜果,海产品,蔬菜等致病.散发感染性腹泻通常由被污染的手接触传播,尤其是卫生状况较差的儿童.3消化道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尽管引起消化道传染病的病原体不尽相同,发病机制和临床症状也有差别,但病原体在体内的特异性定位在消化道,使得它们在传播方式以及流行病学特征方面存在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4J,其特征是:受病原体感染的人或动物,包括患者,病原携带者及带菌动物为传染源.粪一口传播方式,可通过被污染的水,食物以及生活接触,媒介昆虫(苍蝇)等途径传播.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一定程度的免疫力,消化道中华护理杂志2007年9月第42卷第9期传染病夏秋季节发病率明显升高.4消化道传染病的临床特点消化道传染病的病原体从患者和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中排出,或通过苍蝇,蟑螂等传播媒介携带病原体污染了周围环境,如水源,水产品,蔬菜,瓜果等,以及日用品,玩具和人们的手.人们若不注意个人卫生或有不良的卫生习惯,病菌就会随手,食物,饮用水等经口而感染,引起发病.细菌性腹泻多见痢疾杆菌等细菌感染,临床表现为发热,腹痛, 腹泻,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血白细胞总数增高等.病毒性腹泻多由轮状病毒所致.成人轮状病毒感染,其潜伏期为2~3d.临床表现起病急,多无发热或仅有低热,以腹泻,腹痛,腹胀为主要症状.腹泻每日3~10次不等,为黄水样或米汤样便, 无脓血.部分患者伴恶心,呕吐等症状.病程3~6d,偶可长达1od以上.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分类大多正常,少数偏高,分类淋巴细胞增高.无特效疗法,以对症治疗为主,暂停乳类及双糖类食物,吐泻较重时用止吐剂及镇静剂,口服或静脉补液以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对于肠道传染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仍是以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及实验室检验三者综合判断为原则,最终确诊更有赖于病原学结果.5消化道传染病的治疗要点5.1病原治疗有些肠道细菌性感染不需要抗菌药,只需给予及时补液及相关发病机制治疗即迅速恢复,包括部分肠胃炎型沙门氏菌,大肠埃希氏菌及索氏志贺氏菌感染等.非侵袭性细菌性腹泻,嗜肠毒索引起的一过性呕吐,腹泻,如果使用抗菌药反而会影响恢复时间且增加肠道细菌的耐药性.需要使用抗菌药的腹泻包括:侵袭性肠炎,中毒性痢疾,霍乱等,此类消化道传染病必须积极抗菌,控制病情,清除病原,防止带菌及慢性化.最好根据粪便培养及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病毒性腹泻,如诺瓦克病毒,轮状病毒及副轮状病毒,腺病毒腹泻,无病原治疗方法,仍为对症治疗.5.2补液治疗补液治疗的现代观点是任何腹泻患者,只要有水电解质的丢失,即使没有脱水的症状,一律给予补液,意在预防脱水.原则应是:先盐后糖,先快后慢,适时补液,见尿补钾.静脉补液的同时也应给予少量口服补液,而当血压一旦恢复时,应立即增加口服补液量,尽可能以口服补液来纠正部分的体液累计损失.WHO推荐的口服液盐(ORS)为氯化钠3.5g, 碳酸氢钠2.5g,氯化钾1.5g,葡萄糖20g,加冷开水1000ml,可用于轻,中度脱水.其特点是渗透压接近血浆,葡萄糖的浓度能促进钠,水最大限度的吸收.5.3微生态治疗微生态制剂能直接补充正常生理性细菌,调整肠道菌群,促进机体对营养物的吸收,减少肠源性毒素的产生和吸收.常用制剂有促菌生,整肠生,双歧三连活菌胶囊等,用于治疗菌群失调,轻中度急性腹泻及慢性腹泻,使用时避免与抗生素合用.5.4止泻药的应用通过减少肠道蠕动或保护肠道免受刺激,达到止泻日的.适用于剧烈腹泻或长期慢性腹泻.5.5感染中毒性休克的救治本型病势凶险,应及时采取综合措施抢救治疗.6应急管理各医疗机构要加强预诊,设立专门诊室,严防交叉感染.在5~10月期间,做好以霍乱为重点的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坚持肠道门诊制度,认真进行腹泻病例的登记和筛检,做好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工作.发现3例以上来自同一地区或单位的吐泻患者应提高警惕,发现5例以上来自同一地区或单位的吐泻者应立即向医院领导和所属疾病控制中心报告,并协助医院积极准备床位以备应急.一旦发现疑似霍乱病例时,应迅速电话报告疫情,保留好标本以备区,县疾病控制中心复核结果,并注意执行传染病保密制度.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做好污染环境的彻底消毒,对霍乱的密切接触者也应进行留观,留便化验,登记,发放预防药物.7做好消毒隔离处理医护人员应做好消毒隔离,接触患者时应穿隔离衣,必要时戴手套,口罩,护理不同病种的患者应更换隔离衣并消毒手.病室地面,家具,门把手等每天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按病种,病期分类收容.患者所用的物品(食具,便器),吐泻物均应严格消毒.患者不可随意离开隔离病房与他人接触或交换食物和物品,患者出院后病室进行终末消毒.8护理要点8.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尤其是血压和体温,意识,皮肤弹性,呕吐和腹泻,尿量变化情况.高热易引起惊厥而加重脑缺氧及脑水肿,应遵医嘱用退热药和积极采取物理降温,如体温不降并伴躁动不安及反复惊厥者,可用亚冬眠疗法和安定,水合氯醛或苯巴比妥钠等药物.对血压不升的休克者应快速扩充血容量及纠正酸中毒,防治呼吸衰竭,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必要时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以保证足够有效的氧交换,同时还要及时清理呕吐物,以免误吸.8.2保持静脉输液畅通按脱水程度控制输液速度:轻度脱水,可按4~5ml/nfin滴入;中度脱水,全天补液量的一半以5.5ml/min滴入,其余按4—5ml/min滴入;重度脱水,必须快速补液,成人第一小时可按10~15ml/min滴入,以后按4—5ml/min滴入.由于每个人的心肾功能不同,输液速度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当调整.特别是对年老体弱,心肺功能不良的患者,要注意避免补液量过多引起的心肺功能紊乱.8.3皮肤护理保护肛周皮肤,由于患者排便的刺激可引起肛周红肿,疼痛,每次便后,应用软纸轻擦拭干净,用温水清洗,然后涂抹凡士林保护.中华护理杂志2007年9月第42卷第9期?863?8.4饮食和营养消化道传染病发病初期应进易消化,清淡的饮食,少食多餐,随着病情的好转逐渐增加食量.伤寒恢复期患者要食少渣,不易产生肠胀气的饮食,适当控制食量.霍乱患者呕吐停止,腹泻缓解后,先给予果汁,米汤等,而后给予低脂,易消化,不易产生肠胀气的流质饮食,缓慢增加饮食量.8.5健康宣教健康教育是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要教育患者把好"病从口入"关,注意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不喝生水;多进行经常性体育活动,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接受相应的预防性接种;保护好水源,严防污染.总之,只要进一步加强肠道传染病的监测,加强食品与环境卫生的监督管理工作,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增强全民的自我保健意识,消化道传染病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致谢本文承蒙蔡皓东主任医师指导,特此致谢.参考文献[1]卫生部公布2006年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EB/OL].[2007.02.15].http///n272442/n27253O/n272757/16423.htrIll[2]张玲霞,王永怡,陈文.传染病流行新趋势2~2006年拟定的防治战略[J] 传染病信息,20O7.20(1):2.[3]斯崇文,王勤环.传染病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99.[4]魏承毓.我国肠道传染病的基本状况与防治对策[J].中国公共卫生.2004 20(1):126-127.(本文编辑曹作华)小儿烧伤浸浴托的制作及应用汤兰蔡萍浸浴疗法能比较彻底地清除脓痂及坏死组织,减少创面细菌与毒素,使痂皮软化,便于剪痂,可减少换药疼痛,促进循环,改善功能.小儿大面积烧伤浸浴十分麻烦,由于浸浴水量较多,常易使患儿呛咳,需几名医护人员双手托扶患儿,整个浸浴过程患儿哭闹,不合作,往往因浸浴时间太短达不到很好的效果.为此我科于2005年10月设计制作了一种简易浸浴托,经临床使用于50例烧伤患儿,效果良好,现将制作及用法介绍如下.l材料与制作根据使用浴盆大小(浴盆为椭圆型,以长80cm,宽45em,高25cm的浴盆为例),用混纺白布缝制成双层中单,中单长95em,宽60cm,将长的其中一边留一个小儿枕头大小的开口,约24era,周围用虚线缝实,开口处缝两根5cm长的短系带,距开口的两边约5cm处缝一根宽布带,称褂带,长为40em.将中单长的两头各穿一个不锈钢提手,使中单成为兜状(即浸浴托).将聚氨酯白色泡沫,裁成小儿枕头大小的方块,尺寸为18cmxl8em(中间挖空),塞人双层中单开口处,系牢带子,固定好泡沫块,使其成为泡沫枕头(泡沫块医院药房可提供).作者单位.435005湖北省黄石市第五人民医院烧伤科汤兰:大专,副主任护师,护士长.E-mail:hssstlC~2006-12-21收稿2使用方法将患儿放在浸浴托内,双耳塞上棉球,头肩部枕在泡沫枕头上,一手将不锈钢提手提起,一手提褂带,将患儿放入已调好水温的浴盆内,将褂带挂在浴盆的头端(浴盆高的一头),两不锈钢提手分别垂在盆沿处.泡沫的浮力加上褂带的拉力,使患儿头部浮在水面上,身体浸在水中.患儿在水中片刻就可安静,浸浴完毕后,提起浸浴托,用清洁温水将患儿轻轻淋洗一遍,稍提片刻,将浸浴托及患儿一起放在平车上,用无菌干纱布吸干全身水份,进行换药处置.3效果及体会浸浴托应用于8个月至2岁的患JD5o例,烧伤面积均为20%以上,浸浴次数104次,每次浸浴均超过半小时,创面脓痂清除彻底,无一例出现不适.浸浴托优点是:①浸浴托使患儿全身受力均匀,减轻局部抓,托疼痛.②泡沫枕的浮力及褂带的拉力使患儿在水中呈头高脚低位,具有安全感,浸浴时间充足.省人,省力.③水中侧卧清洁背部刨面,翻身方便,只需轻提一侧即可,创面清洗彻底.④浸浴托缝制简单,实用.使用后清洗干净,打包,高温灭菌消毒.泡沫块取材方便,为一次性使用,避免交叉感染.参考文献[1]杨宗城.烧伤治疗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90.191. (本文编辑田力)。

轮状病毒治疗方案

轮状病毒治疗方案

轮状病毒治疗方案
轮状病毒是一种常见的婴幼儿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病毒,婴幼儿是其主要易感人群。

对于轮状病毒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对症治疗:轮状病毒感染主要表现为发热、呕吐、腹泻等症状,治疗时应根据病情给予相应的对症处理,如退热、补充液体、控制呕吐等。

2.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和呕吐会严重影响婴幼儿的水电解质平衡,特别是钠、钾和碳酸氢盐等离子浓度的改变,因此要及时补充体液和电解质,以防止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的发生。

3. 抗病毒治疗:虽然轮状病毒目前没有特效药物可以针对其进行直接抗病毒治疗,但可根据病情给予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

4. 免疫治疗:目前轮状病毒已有相应的疫苗上市,对于高危人群,如早产儿和免疫功能低下者,可接种相应的轮状病毒疫苗,以预防感染。

5. 对于严重病例的处理:部分婴幼儿可能因为轮状病毒感染引起严重的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等情况,需要及时住院治疗。

此时,可给予口服或静脉输液补液和电解质,必要时进行机械通气和对症支持治疗。

需要说明的是,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大多数是自限性的,即使
不进行特殊治疗,也能在1-2周内自愈。

因此,对于大部分轻
型病例,只需要密切观察,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对症治疗即可。

总之,对于轮状病毒感染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适时给予疫苗接种,对于严重病例进行住院治疗和支持治疗。

同时,外部环境的清洁和卫生也是预防轮状病毒感染的重要措施。

消化道传染病

消化道传染病

消化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是指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人类消化道感染性疾病,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等多种病原体引起的疾病。

常见的消化道传染病有肠道病毒感染、细菌性食物中毒、霍乱、痢疾等。

这些疾病可通过食品、饮水、接触染病物品等途径传播,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威胁。

本文将针对消化道传染病的病因、症状、预防和治疗等方面进行探讨。

1. 病因消化道传染病的病因多种多样,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病毒感染:例如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通过食物、水或者接触受污染的物品传播。

2)细菌感染:包括沙门菌、大肠杆菌等,常通过食物污染引起食物中毒。

3)寄生虫感染:如蛔虫、钩虫等,通过口服寄生虫卵或寄生虫囊泡感染人体。

4)霍乱弧菌感染:通过饮用被感染的水引起霍乱,是一种严重的水源传播疾病。

2. 症状不同的消化道传染病症状各异,但常见症状包括:1)腹痛、腹泻:病毒性和细菌性感染常导致腹痛、腹泻,严重时还会有腹部胀气和排便频繁等症状。

2)恶心、呕吐:食物中毒引起的消化道传染病常伴随恶心、呕吐,有时会出现血性呕吐。

3)发热、体倦:感染后,人体常会出现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特别是在霍乱等严重感染时。

3. 预防预防消化道传染病的关键是加强个人卫生和食品安全:1)勤洗手:饭前便后要洗手,特别是接触生肉、水果蔬菜等食物前后要注意洗手卫生。

2)饮食清洁:食用水果蔬菜要经过充分洗净处理,熟食和生食要分开摆放,避免交叉污染。

3)煮熟食物:食物要煮熟煮透,特别是肉类、鱼虾等食物,以杀灭病原体。

4)饮用安全水源:饮用水源要选择可靠的供水单位提供的水源,避免直接饮用生水。

4. 治疗消化道传染病的治疗应根据病情进行,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腹泻引起的液体丧失需及时补充,以防脱水。

2)抗菌治疗:细菌性感染需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但需根据细菌药敏试验选取合适的抗生素。

3)寄生虫清除:寄生虫感染需使用驱虫药物进行治疗,如钩虫感染可使用吡喹酮进行清除。

4)支持疗法:针对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静脉输液、氧疗等支持治疗。

肠道病毒

肠道病毒
病毒种类
脊髓灰质炎病毒 柯萨奇病毒 埃可病毒
新肠道病毒 甲型肝炎病毒
型 别
1~3 A组 1~24* B组 1~6 1~34**
68~71 72
所致疾病
脊髓灰质炎 疱疹性咽喉炎、手足口病 心肌炎和心包炎、流行胸痛 无菌性脑膜炎、脑炎等
手足口病、眼病等 甲型肝炎
* A 23 为埃可病毒 9 型; ** 第10 型为呼肠病毒1型;第28型为鼻病毒1型; 第34型为柯萨奇病毒24型。
查体发现右下肢细短,软弱无力不能 行走,右腿深部腱反射消失,但无感觉障 碍。上肢活动正常,精神状态及头部神经 反射正常。
脊髓灰质炎病毒
Poliovirus
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结构
• 球形,直径27nm,无包膜。
• 核衣壳: 呈二十面体立体对称。
脊髓灰质炎病毒侵犯脊髓前角运动神经
细胞,患者手足软绵无力、不会动弹,称为“驰
脊髓灰质炎的发病机理 病毒 ↓ 胃肠道 ↓ 血液和淋巴液 ↓ 血脑屏障 ↓ 中枢神经系统 在神经元中增殖 ↓ 瘫痪
抵抗力
• 对理化因素抵抗力较强;
• 在污水和粪便中可存活数月;能耐受胃酸、 蛋白酶和胆汁;室温下可存活数日; • 对热和干燥较敏感,56℃经30min可灭活
也称小儿麻痹症
古埃及长老患脊髓灰质炎
肠 道 病 毒
Enterovirus
肠道感染病毒
简称肠道病毒(enterovirus),通过污染的饮品、 食物,经粪-口途径传播,引起的消化道传染病 。 • • • • • • 主要包括肠道病毒和急性胃肠炎病毒 肠道病毒 (小RNA病毒科) 轮状病毒 肠道腺病毒 呼肠病毒科 杯状病毒 星状病毒
肠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毒的分类

婴幼儿常见消化道感染的护理要点

婴幼儿常见消化道感染的护理要点

细菌感染: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
食物过敏:如牛奶、鸡蛋等食物过敏
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因素:如卫生条件差、饮食不当等
症状表现
呕吐:频繁呕吐,可能伴有腹痛和腹泻
01
02
腹泻:水样便,可能伴有发热和脱水
腹痛:腹部疼痛,可能伴有呕吐和腹泻
03
04
食欲不振:宝宝食欲下降,可能伴有体重下降和生长缓慢
日常护理措施
PART 02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消毒
避免接触患病儿童和成人
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
提高免疫力
均衡饮食:保证营养全面,多吃蔬菜水果
充足睡眠: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保持环境整洁,避免接触感染源
适量运动: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护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PART 05
注意患儿的饮食搭配
婴幼儿常见消化道感染的护理要点
XX,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XX
目录
04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03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01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05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了解病因和症状
PART 01
病因
寄生虫感染:如蛔虫、蛲虫等
病毒感染:如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
注意饮食卫生
保持餐具清洁,定期消毒
食物要新鲜,避免食用过期或变质的食物
避免给孩子喂食生冷、油腻、辛辣的食物
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不挑食偏食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饮食规律: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
睡眠充足: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身体恢复

医院感染与消化道感染

医院感染与消化道感染
医院感染与消化道感染
$number {01}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7
目录
• 医院感染概述 • 消化道感染概述 • 医院感染与消化道感染的关系 • 医院感染与消化道感染的案例分
析 • 结论与建议
01
医院感染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以及在出 院后发生的感染。
共同媒介物传播
通过食物、水源等共同媒介物传播。
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医护人员接触患者前后 均应彻底洗手,防止交
叉感染。
清洁和消毒环境
定期对医院环境进行清 洁和消毒,包括病房、
医疗器械等。
隔离和防护措施
对疑似或确诊感染的患 者采取隔离措施,为医 护人员提供必要的防护
装备。
02
消化道感染概述
分类
医院感染根据病原体类型可分为细菌 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等;根据 感染部位可分为下呼吸道感染、泌尿 道感染、血液感染等。
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
1 2
3
接触传播
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环境或物品表面,如床单、医疗器械等, 再接触口、鼻、眼等黏膜部位而感染。
飞沫传播
通过患者咳嗽、打喷嚏或谈话时产生的飞沫传播给他人。
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定期开 展清洁、消毒工作,保持医院环 境清洁卫生。
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健康宣教,提 高患者对感染防控的认知度和配 合度。
对医务人员进行感染防控培训, 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防控意识和 技能。
提高医护人员的感染防控意识和技能
01
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参加 感染防控培训,提高医 护人员的感染防控意识
和技能。
0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章消化道感染病毒学习要点一、肠道病毒1.肠道病毒的种类:主要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人肠道致细胞病变孤儿病毒(简称埃可病毒)、新肠道病毒68~71型。

2.肠道病毒的共同特性:单正链RNA无包膜。

壳粒由VP1、VP2、VP3和VP4四种病毒多肽组成。

耐酸,耐脂溶剂,在污水和粪便中可存活4~6个月。

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病毒在肠道细胞中增殖,但很少引起肠道疾病。

病毒可侵入血流产生病毒血症。

不同的肠道病毒可引起相同的临床综合征。

同一种肠道病毒又可引起不同的临床综合征。

3.脊髓灰质炎病毒(1)生物学性状:脊髓灰质炎病毒有3个血清型,三型之间没有交叉反应。

(2)致病性所致疾病:脊髓灰质炎,多见于儿童,故亦称小儿麻痹症。

传染源:患者或无症状带毒者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经粪便排毒。

致病机制:病毒通过肠道、上呼吸道途径感染,先在局部淋巴组织和肠道集合淋巴结初步增殖后入血,形成第一次病毒血症,然后扩散至全身网状内皮系统进一步增殖后再次入血,形成第二次病毒血症。

主要侵犯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导致肢体弛缓性麻痹。

(3)防治原则:可用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PV)和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进行特异性预防。

我国使用三价混合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口服接种后可获对三个血清型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免疫力。

4. 柯萨奇病毒和ECHO病毒有多种血清型。

可引起多种临床综合症:脑膜炎、脑炎和肌肉麻痹;上呼吸道感染、疱疹性咽峡炎、支气管炎和肺炎;病毒性心肌炎、心包炎及全心炎;手足口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红眼病)等。

二、急性胃肠炎病毒1.轮状病毒(1)生物学性状:为双链RNA病毒,无包膜。

基因组分11个节段。

根据VP6抗原性的差异,可将轮状病毒分为7个组(A~G)。

A~C组轮状病毒能引起人类和动物腹泻,D~G组只引起动物腹泻。

(2)致病性与免疫性:A组轮状病毒是2岁以下婴幼儿严重腹泻最主要的病原体。

主要在秋冬季流行,故又称为婴幼儿“秋季腹泻”。

B组病毒可引起年长儿童和成人腹泻,常呈爆发流行,目前仅见于我国。

C组轮状病毒腹泻发病率很低。

感染后可产生特异性抗体IgM、IgG和SIgA,对同型病毒有保护作用,其中肠道局部SIgA最为重要。

(3)微生物学检查法:主要包括用电镜或免疫电镜直接检测粪便中病毒颗粒;用ELISA或乳胶凝集试验检测病毒抗原;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检测轮状病毒特殊的基因组电泳图谱等。

2.其他引起急性胃肠炎的病毒(1)肠道腺病毒:是引起婴儿腹泻的第二位病原体。

主要引起5岁以下小儿腹泻,很少有发热或呼吸道症状。

(2)杯状病毒:与人类胃肠炎有关的杯状病毒包括小圆形结构化病毒(SRSV)和“典型”杯状病毒。

SRSV是世界上引起非细菌性胃肠炎爆发流行最重要的病原体,通过污染的水源和食物传播,尤其是海产品是引起流行的重要原因,冬季流行。

(3)星状病毒:呈世界性分布,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易感者为5岁以下婴幼儿,流行季节为冬季,发病率占病毒性腹泻的2.8%。

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Salk疫苗2.Sabin疫苗3.TOPV二、选择题A1型题1.肠道病毒的共同特征不.包括:A.球形,20面体立体对称,无包膜B.对理化因素抵抗力较强C.核酸类型为单正链RNAD.不同肠道病毒可引起相同症状,同一病毒可引起不同临床表现E.病毒在肠道内增殖,只引起人类消化道传染病2.肠道病毒不.会引起的疾病是:A.脊髓灰质炎B.心肌炎C.流行性胸痛D.无菌性脑膜炎E.流行性乙型脑炎3.肠道病毒的核酸类型是:A.单正链RNAB.单负链RNAC.双链RNAD.双链DNAE.单链DNA 4.脊髓灰质炎病毒主要侵犯:A.脑神经节B.三叉神经节C.脊髓前角神经细胞D.神经肌肉接头E.运动终板5.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的病原体是:A.脊髓灰质炎病毒,HAV,ECHO病毒,柯萨奇病毒B.EBV,ECHO病毒,柯萨奇病毒,HEVC.冠状病毒,ECHO病毒,柯萨奇病毒,麻疹病毒D.柯萨奇病毒,麻疹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HAVE.腺病毒,流感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6.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最多见感染类型是:A.隐性感染B.急性感染C.慢性感染D.潜伏感染E.慢发感染7.脊髓灰质炎病毒侵入中枢神经细胞的途径是:A.沿神经播散B.经神经肌肉接头播散C.经细胞间融合播散D.经淋巴播散E.经血液播散8.预防脊髓灰质炎的特异措施是:A.搞好水和饮食卫生B.口服OPVC.注射OPVD.注射免疫球蛋白E.注射抗毒素9.有关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疫苗株有毒力回复的可能B.疫苗随粪便排出,扩大了免疫覆盖面C.口服方便,儿童易接受D.疫苗可置室温下长期保存E.能诱发血清抗体,又能产生局部SIgA10.引起疱疹性咽峡炎的肠道病毒主要是:A.脊髓灰质炎病毒B.柯萨奇病毒A组C.柯萨奇病毒B组D.埃可病毒E.轮状病毒11.柯萨奇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A.呼吸道B.消化道C.蚊虫叮咬D.血液和血制品E.母婴传播的是:12.下列叙述,错误..A..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90%以上引起暂时性肢体麻痹,极少数造成迟缓性麻痹B.柯萨奇病毒A24可引起急性结膜炎C.柯萨奇病毒A组可引起疱疹性咽峡炎D.轮状病毒A~C组引起人类腹泻E.肠道病毒70型引起人类急性出血性结膜炎13.婴幼儿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体是:A.霍乱弧菌B.人类轮状病毒C.埃可病毒D.腺病毒E.葡萄球菌14.轮状病毒的靶细胞是:A.胃黏膜细胞B.十二指肠黏膜细胞C.小肠黏膜细胞D.结肠黏膜细胞E.直肠黏膜细胞15.非细菌性胃肠炎爆发流行的最常见病原体是:A.轮状病毒B.腺病毒C.埃可病毒D.星状病毒E.小圆形结构化病毒的是:16.关于杯状病毒的描述,错误..A.无包膜单正链RNA病毒B.流行季节主要为冬季C.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D.主要侵犯5岁以下儿童E.是非细菌性胃肠炎暴发流行的最重要病原体B1型题(供1~3题备选答案)A.肠道腺病毒B.脊髓灰质炎病毒C.轮状病毒D.埃可病毒E.星状病毒1.病毒基因组分11个节段的病毒是2.能引起心肌炎的是3.可用疫苗有效预防的是(供4~6题备选答案)A.手足口病B.肢体迟缓性麻痹C.急性胃肠炎D.慢性腹泻E.急性出血性结膜炎4.脊髓灰质炎病毒可引起5.柯萨奇病毒A组病毒可引起6.肠道病毒70型可引起三、填空题1.脊髓灰质炎病毒的传播途径是。

2.我国对脊髓灰质炎的特异性预防措施是。

3.引起婴幼儿“秋季腹泻”的病原体为。

4.仅在我国引起成人腹泻流行的病原体是。

5.肠道病毒的核酸类型为。

四、问答题1.引起人类腹泻的病毒有哪些?试述其传播途径及防治措施。

2.试述肠道病毒的生物学共性。

3.试述肠道病毒的致病特点,并举例说明之。

4.试述轮状病毒的结构及致病特点。

5.试述脊髓灰质炎病毒的致病机制。

6.试述脊髓灰质炎的特异预防措施。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Salk疫苗,即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PV)。

Salk疫苗是灭活疫苗,易于保存,使用安全,有免疫缺陷或免疫抑制的个体均可使用。

缺点是仅出现血清中和抗体,不能诱导产生局部sIgA,需多次免疫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Sabin疫苗,即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

Sabin疫苗为口服制剂,既可诱导产生血清抗体,又可刺激肠道局部产生sIgA,有良好的免疫效果。

其缺点是热稳定性差,保存、运输、使用要求高,且有毒力回复突变的可能。

3.三价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口服免疫后可获得抗三个血清型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的免疫力。

我国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均使用TOPV混合疫苗。

一、选择题A1型题1.E 2.E 3.A 4.C 5.A 6.A 7.E 8.B 9.D10.B 11.B 12.A 13.B 14.C 15.E 16.DB1型题1.C2.D3.B4.B5.A6.E三、填空题1.粪—口传播;2.口服三价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3.A组轮状病毒;4.B组轮状病毒;5.单股正链RNA四、问答题1.引起人类腹泻的病毒有:轮状病毒、杯状病毒科的小圆形结构化病毒(SRSV)和“经典”人类杯状病毒、肠道腺病毒40、41、42型、星状病毒等。

病毒的传染源是病人和无症状携带者,病人粪便中可排出大量病毒。

主要的传播途径为粪-口传播。

病毒感染的预防主要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严密消毒可能污染的物品,注意个人卫生。

病毒感染的治疗以对症和支持疗法为主,通过及时补充水和电解质,纠正酸中毒,有助于减轻症状、降低死亡率。

2.肠道病毒生物学共性:(1)病毒呈球形,直径24~30nm,核衣壳呈20面体对称,无包膜。

(2)基因组为单正链RNA。

(3)病毒衣壳由60个相同的壳粒组成,每个壳粒又由VP1、VP2、VP3和VP4四种不同的病毒多肽组成。

(4)肠道病毒抗原性均不同,目前有67个血清型。

(5)除柯萨奇A组的某些型别只能在新生乳鼠中生长外,其他肠道病毒均可在易感细胞中增殖,产生典型的细胞病变。

(6)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强。

耐酸,耐乙醚、氯仿等脂溶剂,在PH3的条件下稳定,不易被胃酸和胆汁灭活。

对热、干燥、紫外线等敏感。

在污水和粪便中可存活4~6个月。

3.肠道病毒的致病特点:(1)90%以上肠道病毒感染表现为隐性感染或只出现轻微症状。

(2)在肠道中增殖,但很少引起肠道疾病。

(3)不同肠道病毒可引起相同的临床综合征,同一种病毒又可引起几种不同的临床疾病。

(4)传播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亦可通过呼吸道,夏秋季是主要流行季节。

(5)病毒入侵后,先后在局部组织和靶组织增殖入血,引起两次病毒血症和临床症状。

例如柯萨奇病毒感染绝大多数表现为隐性感染或只出现轻微症状。

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亦可通过呼吸道途径传播。

先在咽部、小肠上皮细胞及附近淋巴组织内增殖,然后侵入血流,并随血流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肺、胰、粘膜、皮肤等全身其它器官,在组织细胞内增殖导致细胞病变,在临床上可表现为多种综合征: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心肌炎和心包炎等。

另外,不同肠道病毒可引起相同的临床综合征,几乎所有肠道病毒都与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和轻瘫等临床综合征有关。

4.(1)轮状病毒结构特点:形态为大小不等的球形,直径60~80nm,双层衣壳,无包膜,电镜下病毒外形呈车轮状。

轮状病毒基因组为双链RNA,含11个节段,编码6个结构蛋白(VP1、VP2、VP3、VP4、VP6、VP7)和5个非结构蛋白(NSP1~NSP5)。

VP1~VP3位于核心。

VP6位于内衣壳,含组和亚组特异性抗原表位。

VP4和VP7位于外衣壳,两者均具有型特异性,决定病毒的血清型,并含有中和抗原表位。

(2)致病特点:轮状病毒分为7个组(A~G),A~C组轮状病毒能引起人类和动物腹泻,D~G组只引起动物腹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