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人教版)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人教版)第一章:活动主题与目标活动主题:探索自然奥秘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探究能力。
2.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二章:活动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自然环境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 学生准备观察自然环境所需的工具,如望远镜、笔记本等。
3. 确定活动地点,安排安全措施。
第三章:活动过程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环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2. 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探究,记录相关信息。
3. 学生汇报探究成果,进行交流和分享。
4.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自然环境的奥秘,提出保护环境的建议。
第四章:活动拓展1. 学生进行自然环境主题的绘画、写作等活动。
2. 学生参观自然博物馆、环保组织等,深入了解自然环境。
3. 学生开展自然环境保护的公益活动,如植树、清理垃圾等。
第五章:活动评价1. 学生自评: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和收获。
2. 同伴评价:互相评价在活动中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3. 教师评价: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观察、探究和问题解决能力,以及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六章:活动实施步骤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自然环境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2. 观察与探究:学生分组进行观察自然环境,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究。
3. 交流与分享:学生汇报探究成果,其他组学生进行评价、提问。
4.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自然环境的奥秘,提出保护环境的建议。
第七章:活动注意事项1. 确保活动地点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2.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细节,培养观察能力。
3.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培养表达能力。
4. 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营造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
第八章:活动作业1. 完成自然环境主题的绘画、写作等活动。
2. 调查身边的环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3. 搜集有关自然环境保护的资料,进行分享。
第九章:活动反思与改进1. 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活动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一年级上学期《综合实践活动》全册教案
一年级上学期《综合实践活动》全册教案第一章:主题一:认识新朋友活动目标:1. 让学生学会主动与他人交流,结识新朋友。
活动内容:1.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介绍,展示自己的特长。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结识新朋友。
3. 分享结识新朋友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活动步骤:1. 热身活动: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身体运动,活跃气氛。
2. 自我介绍:每位学生进行自我介绍,展示自己的特长。
3. 小组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结识新朋友。
4. 分享感受:让学生分享结识新朋友的喜悦,培养团队精神。
第二章:主题二:我们的学校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学校的环境和文化,培养学生对学校的热爱。
活动内容:1. 引导学生观察学校的环境,了解学校的文化。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表达对学校的看法。
3. 分享学校的亮点,培养学生对学校的热爱。
活动步骤:1. 热身活动: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身体运动,活跃气氛。
2. 观察学校:引导学生观察学校的环境,了解学校的文化。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表达对学校的看法。
4. 分享感受:让学生分享学校的亮点,培养学生对学校的热爱。
第三章:主题三:家庭关系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庭关系,培养学生对家庭的关爱。
活动内容:1.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家庭成员,了解家庭关系。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表达对家人的关爱。
3. 分享家庭温馨故事,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
活动步骤:1. 热身活动: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身体运动,活跃气氛。
2. 谈论家庭成员: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家庭成员,了解家庭关系。
3. 小组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表达对家人的关爱。
4. 分享故事:让学生分享家庭温馨故事,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
第四章:主题四:我们的身体活动目标:活动内容:1. 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身体,了解身体结构。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讨论如何保护身体。
一年级上学期《综合实践活动》全册教案
一年级上学期《综合实践活动》全册教案第一章:主题活动一:认识校园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了解校园的环境和设施,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事物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校园的基本环境,如教学楼、操场、图书馆等。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校园中的植物、动物和人物。
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校园,让学生观察和描述所看到的事物。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3. 教师总结,引导学生热爱学校,爱护校园环境。
第二章:主题活动二:我的家人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人的特点和关系,培养学生关爱家人的情感。
2. 培养学生描述和表达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家庭成员,如爸爸、妈妈、哥哥、姐姐等。
2. 引导学生观察家人的特点,如外貌、性格、爱好等。
教学活动:1. 学生带来家人的照片,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家人。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家人的特点和趣事。
3. 教师总结,引导学生关爱家人,体谅家人的付出。
第三章:主题活动三:我的朋友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朋友的特点和友谊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珍惜友谊的情感。
2. 培养学生描述和表达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朋友的特点,如性格、爱好、优点等。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朋友的行为和习惯。
教学活动:1. 学生带来朋友的图片,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朋友。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朋友的优点和趣事。
3. 教师总结,引导学生珍惜友谊,关爱朋友。
第四章:主题活动四:我们的社区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区的环境和设施,培养学生热爱社区的意识。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事物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社区的基本环境,如商店、医院、学校等。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社区中的植物、动物和人物。
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社区,让学生观察和描述所看到的事物。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3. 教师总结,引导学生热爱社区,关心社区发展。
第五章:主题活动五:节日习俗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全册教案
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第一章:身边的科学1.1 走进科学实验室1.2 探索身边的科学现象2.第二章:生活中的数学2.1 购物中的数学2.2 旅行中的数学3.第三章:我与环境3.1 环保小卫士3.2 垃圾分类与回收4.第四章:我们的传统节日4.1 春节4.2 中秋节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科学、数学、环保和传统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动手操作和创新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合作、探究、交流等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综合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数学、环保和传统文化的兴趣。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探索身边的科学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购物、旅行中的数学计算。
垃圾分类与回收的实际操作。
2. 教学重点:科学、数学、环保和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
实践活动中合作、探究、交流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购物清单、地图、环保宣传材料、传统节日图片等。
2. 学具:笔记本、计算器、画图工具、垃圾分类箱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学习:讲解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掌握知识。
3.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后作业布置:设计具有实践性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
六、板书设计1. 知识点清晰、系统。
2. 采用图表、图片等形式,增加趣味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科学实验报告、购物清单计算、环保宣传画、传统节日手抄报等。
2. 答案:教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和指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科学、数学、环保和传统文化等方面的竞赛、活动。
2024年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汇总
2024年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汇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材第四章“我们的节日”,详细内容包括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及其习俗,通过实际操作体验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我国主要传统节日的名称、时间及其习俗。
2. 培养学生通过实践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珍惜传统文化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并体验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掌握我国主要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挂图、卡片等。
学具:彩笔、剪刀、胶水、卡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传统节日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节日名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传统节日的起源、时间、习俗等,结合教材内容,以端午节为例,详细介绍其文化内涵。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两人一组,选择一个传统节日,互相介绍节日的相关知识,并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节日习俗。
4. 小组讨论(10分钟)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5. 动手操作(15分钟)让学生利用卡纸、彩笔等学具,制作与传统节日相关的手工作品,如粽子、灯笼等。
6. 展示与评价(10分钟)7.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简要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传统节日的重要性和文化价值。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我们的节日2. 主要内容:传统节日名称、时间、习俗端午节:起源、文化内涵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喜欢的传统节日”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2. 答案要求:描述自己最喜欢的传统节日,包括节日的时间、习俗、活动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综合实践课教案5篇
综合实践课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第一、二节,主要包括“科学探究的方法”与“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科学探究方法的应用和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分析。
教学重点:观察、思考、合作、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器材、教学课件、板书材料等。
学具:记录本、笔、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2. 理论讲解(15分钟)讲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等。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生活中的实例,讲解如何运用科学探究方法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5. 实践操作(3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现象,记录数据,分析结果。
6. 成果展示与评价(10分钟)各组展示实验成果,进行自评、互评、师评。
六、板书设计1. 科学探究的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2. 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物理现象化学现象生物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生活中的一个科学现象,用科学探究方法进行分析。
(2)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一个科学原理。
2. 答案:(1)观察现象:物体在斜面上滑动速度与斜面角度的关系。
分析:运用观察法和实验法,记录不同角度下物体的滑动速度,得出结论。
(2)实验设计:验证光的反射定律。
步骤:准备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操作,观察现象,记录数据,分析结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良好。
但在实验操作环节,部分学生操作不规范,需要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024年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打结》
2024年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打结》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材第四章《手巧心灵》,详细内容为《打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不同的打结方法,学会基本的生活用结和装饰用结,培养动手能力和生活技能。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至少三种基本的打结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生活技能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基本打结方法,如平结、蝴蝶结、翻绳结等。
难点:灵活运用打结方法,创新设计结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展示打结方法,视频教程,实物展示。
2. 学具:绳子(每人一根),剪刀,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结饰,如鞋带、领带、包装绳等,引导学生关注打结的实用性和美观性。
2. 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a. 讲解平结的制作方法。
b. 演示平结的制作过程。
c. 学生跟随老师一起练习平结。
3. 例题讲解:讲解蝴蝶结和翻绳结的制作方法,并进行演示。
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练习,相互交流打结技巧。
六、板书设计1. 打结的基本方法:a. 平结b. 蝴蝶结c. 翻绳结2. 打结的注意事项:a. 绳子长度适中b. 拉力均匀c. 保持结型美观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具有创意的结饰,并写下制作过程。
2. 答案示例:我设计的结饰是一个心形挂件。
我准备好两条长度相等的绳子,然后按照平结的制作方法编织出一个心形。
接着,在心形的底部打上一个蝴蝶结,将多余的绳子剪掉,整理好结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打结方法。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评价。
同时,鼓励学生探索更多有趣的打结方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提高生活品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打结方法的掌握。
2. 打结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全册教案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全册教案【完整版】第一章:活动主题与目标1.1 活动主题:探索与发现1.2 活动目标: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章:活动内容与过程2.1 活动一:身边的科学2.1.1 活动准备:收集身边的日常物品。
2.1.2 活动过程:观察物品的特性,探讨物品的用途和原理。
2.2 活动二:科学实验2.2.1 活动准备:实验室用具。
2.2.2 活动过程: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第三章:活动评价与反思3.1 学生自评:学生在活动结束后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参与度、合作意识、创新能力等。
3.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互相学习,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整体表现进行评价,总结活动中的优点和不足,为后续活动提供指导。
第四章:活动拓展与延伸4.1 学生拓展:鼓励学生利用网络、书籍等资源,深入了解活动内容的相关知识。
4.2 家庭延伸:鼓励学生与家长共同完成相关的实践活动,增进亲子关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建议5.1 教学资源:推荐相关的教材、网站、视频等资源,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5.2 教学建议: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教学建议,提高教学效果。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全册教案【完整版】第六章:活动主题与目标6.1 活动主题:我与自然6.2 活动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审美能力。
第七章:活动内容与过程7.1 活动一:走近大自然7.1.1 活动准备:户外活动所需装备。
7.1.2 活动过程:走进公园或郊外,观察自然景观,体验大自然的魅力。
7.2 活动二:自然之美7.2.1 活动准备:画纸、画笔等绘画工具。
7.2.2 活动过程:学生现场作画,描绘出自己心中的自然之美。
第八章:活动评价与反思8.1 学生自评:学生在活动结束后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参与度、合作意识、创新能力等。
2024年零食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2024年零食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健康与生活》教材第四章第三节“零食与健康”,详细内容主要包括零食的分类、零食的营养成分分析、健康零食的选择与食用方法以及零食与正餐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零食的分类,掌握各类零食的营养成分及对健康的影响。
3. 掌握零食与正餐的平衡搭配,提高生活质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正确选择健康零食,平衡零食与正餐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展示(各类零食)、食品营养成分表。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学生们喜欢的零食,引发学生兴趣,讨论零食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
2. 知识讲解(15分钟)(1)介绍零食的分类:谷薯类、豆类、果蔬类、肉蛋类、糖果类、饮料类等。
(2)分析各类零食的营养成分,强调高糖、高盐、高脂肪零食对健康的危害。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某品牌薯片为例,分析其营养成分,引导学生判断其是否为健康零食。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从生活中找到健康零食的例子,并进行分享。
5. 互动环节(10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如何正确选择健康零食?如何平衡零食与正餐的关系?六、板书设计1. 零食分类2. 零食营养成分分析3. 健康零食选择原则4. 零食与正餐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自己日常生活中的零食摄入情况,选择一种健康零食进行推荐,并说明原因。
答案示例:我选择的一款健康零食是酸奶。
原因如下:(1)酸奶属于乳制品,富含蛋白质、钙等营养成分。
(2)酸奶可以促进肠道蠕动,有益于消化吸收。
(3)酸奶热量较低,适合作为零食食用。
2. 作业题目:设计一份合理的零食与正餐搭配方案。
答案示例:早餐:牛奶、全麦面包、鸡蛋上午加餐:一份水果(如苹果、香蕉等)午餐:米饭、鱼、蔬菜下午加餐:一杯酸奶、一份坚果(如核桃、杏仁等)晚餐:面条、瘦肉、蔬菜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互动等形式,让学生了解零食与健康的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饮食习惯。
《综合实践活动》人教版五年级上下册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人教版五年级上下册教案教案:《综合实践活动》人教版五年级上下册教学内容:1. 第一章:我们的校园2. 第二章:我们的社区3. 第三章:我们的节日4. 第四章:我们的环保行动5. 第五章:我们的健康成长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校园、社区、节日、环保行动和健康成长等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2.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等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重点: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教学挂图等。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校园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校园环境,引发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校园的认识和感受。
二、课堂讲解与讨论(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教材内容,讲解每个章节的核心知识点。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如何进行综合实践活动。
三、案例分析与分享(10分钟)1. 教师展示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践经历和感悟。
四、实践操作与展示(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可以是调查、采访、制作等形式的实践活动。
2. 学生展示自己的实践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五、课堂小结与反思(5分钟)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反思。
板书设计:1. 板书重点知识点,如校园环境、社区特点、节日文化等。
2. 板书实践活动流程,如实践设计、实践操作、实践展示等。
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主题,设计一份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2. 作业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设计一份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包括活动主题、目标、内容、方式等。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调整和改进。
2024年三年级综合实践上册教案完整版——
2024年三年级综合实践上册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三年级综合实践上册教材第四章《身边的科学》,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常见的生活用品,探索它们的工作原理,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生活中常见物品的工作原理,提高他们的生活常识。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他们珍惜资源,爱护环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活中常见物品的工作原理和动手操作能力。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电池、电线、小灯泡等)。
2. 学具:每组一份实验器材、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2. 新课导入(10分钟)讲解教材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物品的工作原理。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通过实验演示,讲解电池、电线、小灯泡等物品的工作原理,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4. 动手操作(15分钟)将学生分组,每组进行实验操作,动手制作简单电路。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创新作品,如环保小夜灯等。
6. 小组展示与评价(10分钟)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六、板书设计1. 主题:身边的科学2. 内容:生活用品的工作原理动手操作:制作简单电路创新思维:设计环保小夜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具有环保功能的创新作品。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了生活中常见物品的工作原理,培养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课堂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尝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创新意识。
二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全册教案)
二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第一章:主题一:我的学校生活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积极向上的态度。
教学内容:1. 参观校园,了解学校环境。
2. 学习学校规章制度。
3. 学习如何礼貌待人,与同学友好相处。
活动步骤:1. 组织学生参观校园,引导学生观察学校的环境、设施。
2. 讲解学校规章制度,让学生明白学校的要求。
3. 通过情景模拟,引导学生学习如何礼貌待人,与同学友好相处。
第二章:主题二:我的家庭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关心家人的情感。
教学内容:1. 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
2. 学习家庭规章制度,如:尊老爱幼、分工合作等。
3. 学习如何与家人沟通,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活动步骤:1. 学生互相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了解彼此的家庭情况。
2. 讲解家庭规章制度,引导学生明白家庭中的责任与担当。
3. 组织学生进行家庭角色扮演,学会与家人沟通、合作。
第三章:主题三:我的朋友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友谊,乐于助人的品质。
教学内容:1. 学习如何交朋友,建立友谊。
2. 学习朋友间的互相帮助、互相尊重。
3. 学习如何处理朋友间的矛盾和冲突。
活动步骤:1. 引导学生学习如何主动与他人交流,交朋友。
2. 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体验朋友间的互相帮助、互相尊重。
3. 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处理朋友间的矛盾和冲突,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章:主题四:我的家乡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
2. 培养学生传承家乡优秀文化的意识。
教学内容:1. 学习介绍家乡的基本情况,如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等。
2. 学习家乡的风土人情,如传统习俗、民间艺术等。
3. 学习如何传承家乡的优秀文化。
活动步骤:1. 引导学生收集关于家乡的资料,了解家乡的基本情况。
2. 通过小组分享,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
3. 组织学生讨论如何传承家乡的优秀文化,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五章:主题五:我的身体活动目标:2. 培养学生懂得保护自己,防范危险的能力。
小学综合实践走进汽车教案活动
小学综合实践走进汽车教案活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围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走进汽车”为主题,结合教材《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下册第四章《交通工具的变迁》展开。
详细内容包括:汽车的发展历程、汽车的基本构造、汽车的安全常识以及汽车的环保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汽车的发展历程,感受科技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2. 让学生掌握汽车的基本构造,理解各个部分的功能和作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汽车的基本构造及其功能、汽车的环保知识。
教学重点:汽车的发展历程、汽车安全常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汽车模型、PPT、视频资料。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汽车模型,引导学生关注汽车,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分享自己对汽车的了解和认识。
2. 教学内容讲解(20分钟)通过PPT展示汽车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汽车从诞生到现代的变迁。
讲解汽车的基本构造,让学生了解各个部分的功能和作用。
介绍汽车安全常识,教育学生遵守交通规则。
3.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关于汽车构造的例题,引导学生分析并解答。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绘制一辆汽车的构造图。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5. 小组讨论与分享(15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汽车的环保知识,探讨如何减少汽车对环境的影响。
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六、板书设计1. 汽车的发展历程2. 汽车的基本构造引擎底盘电气系统车身3. 汽车安全常识遵守交通规则使用安全带注意行车安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绘制一辆汽车的构造图,并标注各个部分的功能。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了汽车的相关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安全意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汽车构造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汽车的先进技术和环保措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完整版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探秘光影现象”。
通过学习光与影的基本原理,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光影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光与影的基本原理,理解生活中常见的光影现象。
2.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观察分析、团队合作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原理的理解。
教学重点:生活中光影现象的观察与分析,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镜子、玻璃杯、水、激光笔等。
2. 学具:每组一个手电筒、一面镜子、一个玻璃杯、一杯水、一支激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生活中常见的光影现象视频,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介绍光与影的基本原理。
(2)讲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
(3)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光影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分析。
3. 动手实践:(1)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
4. 例题讲解:(1)讲解如何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作简易潜望镜。
(2)分析生活中利用光影原理的创新设计。
5. 随堂练习:(1)让学生设计一个利用光的折射原理的小玩具。
(2)分析并解决生活中与光影相关的实际问题。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光影现象光的传播、反射、折射2. 生活实例潜望镜、放大镜、投影仪等3. 创新设计利用光影原理设计小玩具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活中三种利用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原理的实例。
(2)设计一个利用光的折射原理的小玩具。
2. 答案:(1)实例:潜望镜、放大镜、投影仪等。
(2)小玩具:简易投影仪、水中倒影装置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了光与影的基本原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2024年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精选
2024年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综合实践活动》教材第四章“探索与创新”,详细内容包括:第一节“问题发现与提出”;第二节“创新思维与方法”;第三节“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问题发现与提出的方法,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2. 使学生了解创新思维与方法,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创新思维与方法的应用,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教学重点:问题发现与提出,创新思维训练,实践活动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模型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组实践活动图片,引发学生对实践活动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2. 知识讲解(20分钟)(1)问题发现与提出:讲解问题发现的方法,如观察法、访谈法等,并举例说明。
(2)创新思维与方法:介绍头脑风暴法、思维导图法等创新思维方法,并进行实践操作。
(3)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讲解实践活动的设计原则和实施步骤,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例题讲解(15分钟):针对每个知识点,给出一个典型例题,进行详细讲解。
4. 随堂练习(15分钟):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10分钟):分组讨论实践活动设计,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问题发现与提出方法:观察法、访谈法等2. 创新思维与方法方法:头脑风暴法、思维导图法等3. 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设计原则:目标明确、方法科学、操作简便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结合本节课所学,发现并提出一个生活中的问题。
(2)运用创新思维方法,设计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
2. 答案:(1)问题:如家庭垃圾分类问题。
(2)解决方案:设计一个智能垃圾分类桶,利用传感器识别垃圾种类,实现自动分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024年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实用
2024年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实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材第四章《探索自然奥秘》,详细内容为“走进动植物世界”。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将认识常见的动植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及生活习性,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动植物知识,认识至少10种动植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及生活习性。
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自然现象的能力,提高科学探究素养。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关爱自然、保护动植物的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动植物的特点及生活习性的理解。
教学重点:观察、描述和分析动植物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动植物图片、视频、实物(如树叶、昆虫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展示动植物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激发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结合教材,讲解动植物的基本知识,如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动植物,讲解如何观察、描述和分析它们的特点。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观察实物或图片,完成观察记录表,锻炼观察和描述能力。
5. 小组讨论(10分钟)六、板书设计1. 动植物的特点及生活习性2. 观察方法与技巧3. 环保意识培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动植物,完成观察记录表。
答案:根据学生的观察结果,完成观察记录表。
2. 拓展作业:以“我眼中的动植物”为主题,创作一幅画或手工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动植物知识,培养了观察和描述能力。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鼓励学生参与环保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实现拓展延伸。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4. 例题讲解的详细程度5. 随堂练习的设计与实施6. 小组讨论的组织与引导7. 作业设计及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是确保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
2024年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完整版
2024年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探索太阳能的利用与环保”。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太阳能的基本原理,掌握太阳能的利用方式。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太阳能的利用原理及环保意义。
2. 教学重点:太阳能的实际应用和环保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小车、环保宣传册。
2. 学具:每组一台太阳能电池板、一辆太阳能小车、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小车等实物,引发学生对太阳能的好奇心,提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理论学习:a. 介绍太阳能的基本原理。
b. 讲解太阳能的利用方式及其优点。
c. 分析太阳能环保的意义。
3. 实践操作:a. 将学生分组,每组利用太阳能电池板和小车进行实验。
b. 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探讨太阳能的利用效率。
c.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例题讲解:a. 出示一道关于太阳能利用的例题。
b.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解决方案。
c. 讲解解题思路,进行解答。
5. 随堂练习:a. 学生独立完成一道关于太阳能环保的练习题。
b. 教师对答案进行点评,指出易错点。
b. 教师进行点评,强调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c. 提出课后拓展任务,鼓励学生深入了解太阳能的利用。
六、板书设计1. 探索太阳能的利用与环保2. 内容:a. 太阳能的基本原理b. 太阳能的利用方式c. 太阳能环保意义d. 例题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太阳能电池板在生活中的应用,并提出改进意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太阳能的兴趣浓厚,实践操作环节积极参与,但部分学生对太阳能环保意义的理解不够深入。
2. 拓展延伸:a. 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太阳能的利用和环保。
2024年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标准教案通用
2024年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标准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来自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材第四章《身边科学》。
具体内容包括:认识日常生活中简单机械原理,如杠杆、滑轮等;探索生活中常见力作用,如摩擦力、重力等;通过实践操作,理解科学原理在生活中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简单机械原理及其在生活中应用。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学习习惯,增强学生团队协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简单机械原理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示范用简单机械模型(杠杆、滑轮等)、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斜面等)。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杠杆、滑轮、小车等)、记录表、画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实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人们在使用剪刀、筷子等物品时,可以轻松地完成一些工作?从而引出简单机械原理概念。
2.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教材内容,详细讲解杠杆、滑轮原理及其在生活中应用。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生活中简单机械应用,并展示分享。
4. 实践操作(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探讨简单机械原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六、板书设计1. 身边科学——简单机械原理2. 内容:简单机械原理:杠杆、滑轮力作用:摩擦力、重力生活应用:剪刀、筷子、滑轮组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列举生活中至少3个应用简单机械原理物品,并简要说明其原理。
(2)尝试设计一个简单机械装置,解决生活中遇到问题。
2. 答案:(1)示例:剪刀(杠杆原理)、滑轮(滑轮原理)、自行车(齿轮原理)。
(2)学生创意设计,无标准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解简单机械原理及其在生活中应用。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不足之处,如学生对实验操作熟练程度、小组合作效率等,并进行针对性改进。
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优质课件
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材第四章《探索与实践》,详细内容包括:第一节“身边的科学”,重点探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科学现象及其原理,如光的折射、声音传播等;第二节“动手做做看”,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科学现象及其原理,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他们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折射、声音传播等简单科学现象及其原理。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投影仪、实物展示台、实验器材等。
学具:学生分组准备实验器材,如玻璃杯、水、激光笔、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并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2. 新课导入:讲解光的折射、声音传播等简单科学现象及其原理,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3. 实践活动:a.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光的折射现象,探讨光的传播规律。
b. 学生动手制作简易电话,体验声音传播的过程,理解声音传播的原理。
4. 例题讲解: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讲解典型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查漏补缺。
六、板书设计1. 光的折射现象及原理2. 声音传播现象及原理3. 实践活动:光的折射实验、简易电话制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观察生活中的光现象,并记录下来,分析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b. 动手制作一个简易传声装置,并解释其工作原理。
2. 答案:a. 光现象记录与分析:如水中的鱼看起来更浅、阳光下的影子等。
b. 简易传声装置工作原理:声音通过振动传递,传声器将声音转化为机械振动,再通过介质(如空气)传递到接收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4.1、主题生成课教案
教学活动目标:
了解农村水污染的现状与水污染的危害方面的知识,掌握总结归纳和分析问题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发展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活动过程:
(1)问题导入:
师:先请同学们观看老师为你们准备的一段视频《水污染与癌症村》,(播放完毕)面对一个个鲜活生命的逝去,我们好痛心。
对于水污染这个令人痛恨的恶魔,我们只有走近它,了解它,才能最终消灭它。
请同学们讨论你们准备研究水污染的哪些方面?
生:我们研究农村水污染的现状与成因
生:我们研究水污染的危害
生:我们研究水污染的防治。
(2)分类(归纳形成小课题)
1、水污染的现状与成因。
2、水污染对人与自然的危害。
3、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请同学们构思一个更能体现时代特征的主题,讨论:
生:新农村水污染的调查。
生:保护水环境,人人有责。
生:走近新农村关注水污染
师:请同学们举手表决选出最适合的题目
生:我选《走近新农村关注水污染》为本次活动的主题,因为它更能体现新农村时代特征,做为新时代新农村的中学生,我们更有责任关注水污染。
大家表决通过。
(3)生成主题:《走近新农村关注水污染》
教学小结:
要注重对学生讨论思路的引导,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发现问题,尽早确定研究课题。
4.2、方案制定课教案
教学活动目标:
根据前期制定的《走近新农村关注水污染》的主题,通过分组讨论、分析归纳等方法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教学活动过程:
1、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组合子课题研究小组。
(对照以上课题,根据各自的爱好和兴趣,在自愿组合的基础上,建议同学们分成3个活动小组,并推荐小组长,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
鼓励聘请老师或同学家长等担任本小组的研究顾问。
)
①各小组为本组取个匹配的名字,以便小组成果汇报。
②各小组分别制定活动计划,教师行间巡视指导。
(教师启发学生从多方面去研究子课题。
)
2、展示活动方案。
组长1:我们小组的名字是实地观察组,我们的观察计划是选定白马沟做为观察对象,从学校步行沿白马沟向北观察水污染情况,并做好观察记录。
组长2:我们小组的名字是资料搜集组,我们的计划是通过观察组提供的观察记录,利用学校的电脑备课室上网搜集水污染的危害方面的资料。
组长3:我们小组的名字是问卷调查组,我们的计划是利用好一,二组提供的资料,并结合农村实际情况设计,发放、回收调查问卷,最后完成调查报告。
组工4:我们小组的名字是防污建议组,我们的计划是充分利用好一,二,三组为我们提供的真实资料,并结合农村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污建议。
3、交流活动方案,并互相评价,提出修改意见。
教师总结:刚才我们几个小组已分别制订了活动计划。
第一组先行,你们提供的资料是第二,三组活动的依据。
观察时要注意安全,用手机拍摄以便资料储存。
第二组收到观察记录后,可以采用咨询老师、上网搜集或者去图书室搜集有关书籍等方法。
总之你们两组要密切配合,互相帮助,遇到困难及时与老师沟通,争取圆满完成第一阶段的任务。
4.3、中期指导课教案
教学活动目标:
通过分享第一阶段活动成果,进一步了解水污染的相关知识,学会分享实践活动的感受,提高与他人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回顾交流:
师:同学们,前一阶段你们开展了以《走近新农村关注水污染》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老师把你们精彩的瞬间拍下来,大家边看便回顾。
我相信你们应该有很多的收获和体会要与大家一起分享与交流,今天这节课老师就与你们一起上一节“中期交流课”(板书)通过这节课的交流,让我们一起分享前期活动的成果
二、分享成果
师:首先有请第一组的同学上台交流。
生:我们是第一小组,我们研究的主题是“农村水污染现状与成因”。
采取的方法是实地观察。
我们的结论是农村水污染相当严重。
师:下面请第二小组来汇报交流。
生:我们研究的内容是“搜集水污染危害的资料”。
我们采用了上网或者咨询老师等搜集方法。
我们的结论是:危害之大,防治水污染刻不容缓!
师:一、二小组活动圆满结束,他们的辛勤劳动给第三组的活动提供了生动详实的资料。
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本阶段活动的调查问卷,
设计要求:(1)通俗易懂(2)文明礼貌(3)适合身份(4)答案清晰全面。
比一比看谁设计最全面,最有创意,我们将评出“最佳创意奖”
学生开始讨论设计。
选出了最有创意的问卷。
师:下面请第三小组来表态发言。
生:我们是第三小组,首先感谢一、二组做出的前期努力,为我们开了好头,我们将不负众望,尽力做的最好。
教师总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交流,同学们分享了成果,解决了调查问卷的设计问题,请同学们调整活动方案,根据同学们提出的建议进行后一阶段的实践活动—调查阶段,相信同学们一定会获得丰富的活动成果。
加油!下课!
4.4、成果展示课教案
教学活动目标:
根据前期《走近新农村关注水污染》活动的组织情况和确定的研究结论,汇总生成研究成果,并将成果通过多媒体、幻灯片等途径向全体学生进行展示。
教学活动过程:
一、回顾、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在前面的分组活动中,通过观察、调查、上网等各种形式,深入探究了农村水污染。
这节课,我们将对活动的成果
进行综合性的展示,然后,评选出“最佳探究小组”和“最佳表现小组”。
大家有信心吗?好,期待你们精彩的表现!
首先,有请第一小组的主持人上台。
二、成果展示
1、展示观察成果
主持人:我们实地观察组的活动主题是“观察水污染的现状与成因”。
下面请杨世理、杨文慧两位同学为我们介绍一下观察到的基本情况。
杨世理、杨文慧把观察过程中拍摄到水污染照片通过多媒体一一展示给大家,详细介绍白马沟水污染现状等。
2、展示水污染的危害资料
师:感谢第一组同学的精彩介绍,白马沟水污染如此严重,难以想象。
他们介绍的这几类污染对人与自然有哪些危害?有请第二小组。
主持人:我们资料搜集组的活动主题是“水污染的危害”。
我们小组收到第一小组的观察记录后,立即投入到搜集资料的工作中,下面我把搜集到的资料图片展示给大家。
3、展示调查报告
师:感谢“资料搜集组”让我们知道了水污染的危害之大,触目惊心。
那么农民对于水污染有什么样的认识呢?有请第三小组。
主持人:我们“调查问卷组”的活动主题是“农民对水污染情况的认识”。
我们小组的同学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回收,汇总并撰写了
调查报告,详细分析了农民对水污染所持的态度。
请看调查报告(展示)
4、展示防治建议
师:农村水污染极其严重,危害之大令人发指,而农民对水污染的认识几乎空白。
所以防治水污染刻不容缓,下面请第四小组来为我们带来的建议。
主持人:我们“防污建议组”的活动主题是“提出防污建议”。
下面有请董坤亭同学为我们展示小组提出的防污建议。
5、学生谈谈收获、体会。
6、评选“最佳探究小组”和“最佳表现小组”。
经举手表决,实地观察组被评为“最佳探究小组”,问卷调查组被评为“最佳表现小组”。
大家鼓掌欢迎
教学小结:
师:经过近一个月的辛勤劳动,每位同学都付出了汗水,同时也获得了丰收的硕果,我们的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是我们的保护水环境的行动没有停止,正像任梦莹同学的建议,“我们一定要继续加强环保宣传,提高人们防污意识。
建议每个公民自觉维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从今以后,要宣传“只有一个地球”,呼吁所有的人们,不要再制造污染了,要保护好我们美好的地球”。
只要我们携起手来,坚持与危害水资源的不良现象做斗争,不久的将来,相信“清清的水,蓝蓝的天”一定能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