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坐标计算

合集下载

高等级公路中桩边桩坐标计算方法

高等级公路中桩边桩坐标计算方法

线路工程测量
14.7 线路逐桩坐标计算
2、坐标反算
根据直线起点和终点的坐标,计算直线的边长和坐 标方位角,称为坐标反算。
AB
arctan
YAB X AB
DAB (XAB )2 (YAB )2
线路工程测量
14.7 线路逐桩坐标计算
三、中桩坐标计算
1、直线上点的坐标计算
xp xJDi1 DK p DK JDi1 cosi1,i y p yJDi1 DK p DK JDi1 sin i1,i
(1)第一缓和曲线及圆曲线上点的坐标计算 当P点位于第一缓和曲线(ZH-HY)上,按切线支距法 公式:
xP
l
l5 40R 2l02
JDi
yP
l3 6 Rl0
JDi1
HY ZH
YH HZ
JDi1
线路工程测量
14.7 线路逐桩坐标计算
由坐标转换公式,P点在线路坐标下坐标:
X P X ZH xP cosi1,i KyP sin i1,i YP YZH xP sin i1,i KyP cosi1,i
曲线右偏时K=1;曲线左偏时K=-1;
JDi
JDi1
HY ZH
YH HZ
JDi1
线路工程测量
14.7 线路逐桩坐标计算
(2)圆曲线上点的坐标计算 当P点位于HY-YH圆曲线上,则:
xP m R sin
yP R P R cos
0
DK P
DK HY
R
1800
JDi
HY ZH
JD
YH HZ
线路工程测量
14.7 线路逐桩坐标计算
§14.7 线路中桩、边桩坐标计算
一、引言

用全站仪进行工程(公路)施工放样、坐标计算

用全站仪进行工程(公路)施工放样、坐标计算

用全站仪进行工程(公路)施工放样、坐标计算(九)悬高测量(REM ) *为了得到不能放置棱镜的目标点高度,只须将棱镜架设于目标点所在铅垂线 上的任一点,然后测量出目标点高度VD 。

悬高测量可以采用“输入棱镜高”和 “不输入棱镜高”两种方法。

1、 输入棱镜高(1) 按 MENU ―― P1 J ―― F1 (程序)一一F1 (悬高测量)一一F1(输入棱镜高),如:1.3m 。

(2) 照准棱镜,按测量(F1 ),显示仪器至棱镜间的平距 HD ―― SET(设 置)。

(3) 照准高处的目标点,仪器显示的 VD ,即目标点的高度。

2、 不输入棱镜高(1)按 MENU ―― P1 J ―― F1 (程序)一一F1 (悬高测量)一一F2(不输入棱镜高)。

(2) 照准棱镜,按测量(F1 ),显示仪器至棱镜间的平距 HD ―― SET(设 置)。

(3) 照准地面点G ,按SET (设置)(4) 照准高处的目标点,仪器显示的 VD ,即目标点的高度。

(十)对边测量(MLM ) *对边测量功能,即测量两个目标棱镜之间的水平距离( dHD )、斜距(dSD )、高差(dVD )和水平角(HR )。

也可以调用坐标数据文件进行计算。

对边测量MLM 有两个功能,即:MLM-1 (A-B ,A-C ):即测量 A-B ,A-C ,A-D ,…和 MLM-2 (A-B , B-C ):即测量 A-B , B-C ,C-D,…。

以 MLM-1 ( A-B , A-C )为例,1、 按MEN P1 J ――程序(F1 )――对边测量(F2 )――不使 用文件(F2)―― F2 (不使用格网因子)或F1 (使用格网因子)一一MLM-1(A-B ,A-C )( F1 )02、 照准A 点的棱镜,按测量(F1),显示仪器至A 点的平距HD ―― SET (设置)3、 照准B 点的棱镜,按测量(F1),显示A 与B 点间的平距dHD 和高 差 dVDo4、照准C 点的棱镜,按测量(F1),显示A 与C 点间的平距dHD 和高 差dVD …,按丄,可显示斜距。

公路测量坐标计算公式

公路测量坐标计算公式

公路测量坐标计算公式引言公路测量是一项基础工作,用于确定公路建设或维护所需的各个节点坐标。

在公路工程领域,测量坐标计算公式是至关重要的工具,用于测算和确定公路各个位置的坐标信息。

本文将介绍公路测量坐标计算公式的原理和应用。

坐标系统在公路测量中,使用的坐标系统通常是平面直角坐标系。

这个坐标系统由X轴和Y轴组成,其中X轴表示东西方向,Y轴表示南北方向。

公路测量中,测量标准一般会规定一个起始点作为基准点,所有的测量点都以该基准点为原点建立坐标。

公路测量坐标计算公式坐标计算原理坐标计算公式的原理是通过已知的测量数据和几何关系,推导出待求点的坐标。

常用的坐标计算方法包括三角测量法、坐标转换法和横断面测量法等。

三角测量法三角测量法是基于三角形几何学原理的坐标计算方法。

它通过测量已知点与待求点之间的夹角和距离,利用三角函数关系计算出待求点的坐标。

三角测量法适用于平面内的测量,并具有较高的精度。

坐标转换法坐标转换法是将已知点的坐标转换到待求点坐标的计算方法。

它利用已知点和待求点在同一坐标系统中的相对位置关系,通过坐标转换公式计算待求点的坐标。

坐标转换法适用于已知点坐标较为准确的情况。

横断面测量法横断面测量法适用于公路等线性工程的坐标计算。

它通过测量已知点的高程和于待求点的高程差,利用高程差和水平距离之间的关系计算待求点的坐标。

横断面测量法适用于公路中断面的测量和计算。

应用示例公路测量坐标计算公式在实际工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以一个简单的示例来说明其应用过程:假设有一段公路,已知起点的坐标为(0,0),终点的坐标为(1000,0)。

现在需要测算该公路上距离起点100米处的坐标。

根据三角测量法,可以通过测量起点和待求点之间的夹角和距离来计算待求点的坐标。

假设测量得到的夹角为45度,距离为100米。

根据三角函数的性质,可以计算出待求点的坐标为(100,100)。

总结公路测量坐标计算公式是公路工程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通过三角测量法、坐标转换法和横断面测量法等方法,可以准确计算公路上各个位置的坐标信息。

公路桩号计算

公路桩号计算

一、㈠ 大地W -Y SE --东 W --西 纬度--赤道N --北 S --南 经度--中央子午线(地轴)ΔX =X 2-X 1=Rcos α ΔY =Y 2-Y 1=Rsin αR =d =22)()(1212Y -Y +X -X =22∆Y +∆X㈡ 由象限角α推算坐标方位角θI 第一象限 θ=0~90°{ΔX>0 ΔY>0 θ=α}II 第二象限 θ=90°~180°{ΔX<0 ΔY>0 θ=180°-α} III 第三象限 θ=180°~270°{ΔX<0 ΔY<0 θ=180°+α} IV 第四象限 θ=270°~360°{ΔX>0 ΔY>0 θ=360°-α} ㈢ 坐标旋转α角 ΔX=a Cos α-b Sin α a =ΔX Cos α+ΔY Sin α ΔY=a Sin α+b Cos α b =-ΔX Sin α+ΔY Cos α㈣ 极坐标M (Ρ.θ)与直角坐标变换 X =ΡSin θ Y =ΡCos θΡ²=X ²+Y ²tg θ=YX㈤ 测绘公式★经纬仪测距远离及公式D =ct D--平距 t--读数 c--100 D =c ·Cos δ·t δ---竖直角 h =21c ·t ·Sin2δ h---高差 ★光电测距仪的测量原理D =21·c ·t t--时间 c--光速c =2997925 km/秒 ★ 等高线插分d x =hd ∆·h x d---图纸平距 Δh---高程差Δh =h 2-h 1 h x ---分部高程★全站仪测量高程改正值ff =0.43·RD 2R―地球半径 R =6371km D---两点间距离已知导线点D 5(X 5,Y 5)为测站点,D 4(X 4,Y 4)为后 视点; Kn +100(X 1,Y 1)α54=tg-1(5454X X Y Y --) α51=tg -1(5151X X Y Y --)β1=α51-α54 S 1=((X 5-X 1)2+(Y 5-Y 1)2)㈦园曲线、缓圆曲线要素★要素名称ZY---曲线起点(直圆点)QZ---曲线中点YZ---曲线终点(圆直点)JD--转角点即两切线交点α---外偏角,即路线转向角αz(左) αy(右)R---圆曲线半径L---曲线全长T---切线长,即从转向角点至曲线终点的距离c---曲线弦长h---弓形高E---曲线外矢距,即JD至QZ的距离D---整弧(一般为20m或50m)所对中心角α---分弧(小于整弧数)所对中心角ZH---曲线起点(直圆点)HZ---曲线终点(缓直点)HY---缓圆点YH---圆缓点C---缓和曲线弦长L---缓和曲线长度m---自曲线起点或曲线终点垂直线终点的距离p---圆曲线自切线向内移动的距离ß---缓和曲线中心角x---缓和曲线与圆曲线连接点的横距y---缓和曲线与圆曲线连接点的纵距δ-曲线起点共和国共和国或曲线终点HZ至HY或YH偏角值N²δ---曲线起点至缓和曲线任意点的偏角值A---缓和曲线参数 Q---公切点(GQ)q---地曲差(矫正值或J、Dn)★缓和曲线公式ß=R l 20 ρ=R l 20·π180=l R l .22·π180=28.6479Rl(°) δ=3β=R l 6 x 0=L ―2340R l y 0=R l 62―34336R lm =x 0―R ·S inß=2l =2l―23240R l p =y 0―R ·v ersß=y 0―R(1-C osß)=R l 242―342688R l=51.0416·R1―558.268·31R =R l 62T =(R+p)tg 2a+mE =(R+p)exsec 2a +p =(R+p)Sec 2a―Rsec 2a=21a CosL ―2L 0=(α-2ß)ρR =  180π·R(α-2ß)C 0=2020Y +X =x 0·sec δ=L 0―23090Rlq =2T-LA =0L R •3R≤A ≤R 100m ≤R ≤300m m =x 0―Rsinß ß=π90·Rlx 0=L 0―23040R LC 0=x 0·sec δT =x 0―y 0ctg ß y 0=RL 620―34336R L p =y 0―R(1-cosß)★圆曲线公式 T =R tg2a L = 180..R a π L =”.ρRa ρ″=206264″.81 ”3600180π⨯=206264″.81E =R exsec2a =R(sec 2a―1)=2a Cos R ―RSec2a =21aCos C =2R Sin 2aq =2T ―LD =R LP ρ″ (L p =20m 或50m)d i=R li ρ″ (|i <|p )2R =h+h C 42 h =R C 82=R(1―Cos 2a)★ 偏角法2a =RBA -·πο90=(A ―B) ·R π 90弦长=2R ·Sin R L 2·π180 (2a---弦切角 A---前桩号 B---后桩号、ZY 或YZ)★缓和曲线支距法X =L x ―202540L R L X ßx=0290RL L XπY =036RL LX ―337336X X L R L θx =θ+ ßx★曲线部分 X =Rsin(α′+ß)+m Y =R{1―cos(α′+ß)}+pX---缓和曲线(或主曲线)上任一点的横距 Y---缓和曲线(或主曲线)上任一点的纵距L x ---缓和曲线起点至缓和曲线上任一点的曲线长α′缓和曲线终点至主曲线上任一点曲线相对应的中心角㈧ 坐标、水准计算闭合方位角闭合f B = f x = f y = f B 允=10n 坐标相对闭合差=Dy f x f 22..+导线复测,角度闭合差(″)为±n 16 n 是测点数 坐标相对闭合差为±100001横断面每20m 一段,填挖分清水准闭合差△h 应达到 f 允 ≤±20L ㎜ ≤±4n ㎜ 或 ≤±61+n ㎜L---为水准路线长度,以km 计 n —为测站数(单程)㈨ 计算曲线要素、元素和主点里程内移值 P =R Ls 242 切线角 ß0=R Ls 2·π︒180切线增长值 q =2Ls―23240R Ls Ls 缓和曲线长度缓和曲线终点的直角坐标:X h =L s ―2340R Ls 切线长 T h=(R+p)·tg(2a)+q Y h =R Ls 62 圆曲线长 L y =R(α-2ß)︒180π切曲差D h =2T h ―L h 曲线长L y =(α-2ß)︒180.Rπ +2L S交点 JD 里程 直缓点里程)⋯⋯⋯⋯⋯⋯⋯⋯⋯⋯⋯⋯⋯⋯⋯-ZH Th缓圆点里程)⋯⋯⋯⋯⋯⋯⋯⋯⋯⋯⋯⋯⋯⋯⋯+HY Ls圆缓点里程)⋯⋯⋯⋯⋯⋯⋯⋯⋯⋯⋯⋯⋯⋯⋯+YH Ly缓直点里程)⋯⋯⋯⋯⋯⋯⋯⋯⋯⋯⋯⋯⋯⋯⋯+HZ Ls曲中点里程)⋯⋯⋯⋯⋯⋯⋯⋯⋯⋯⋯⋯⋯⋯⋯-QZ Lh2 交点里程)⋯⋯⋯⋯⋯⋯⋯⋯⋯⋯⋯⋯⋯⋯⋯+JD Dh2 (校核)㈩坐标推导(理论)已知:两点的坐C 标分别为A(Xa,Ya),B(Xb,Yb)b a 求:点C的坐标C(Xc,Yc)A cB 解:算出A、B两点的坐标差,△X=Xb-Xa,△Y=Yb-Yac=(△X2+△Y2),再利用两点坐标公式(或程序)求出A→B的方位角θa和B→A的方位角θb,再利用正弦定理公式Aasin=Bbsin=Ccsin实测:①♀A→B 得θab ♀A→C 得θac 算出内角A②♀B→A 得θba ♀B→C 得θbc 算出内角B③内角C=180-A-B,同时算出边a和b的值④根据♀A→C中b值和θac值求出△X1和△Y1,可求出点C的坐标(Xc1,Yc1)⑤根据♀B→C中a值和θbc值求出△X2和△Y2可求出点C的坐标(Xc2,Yc2)⑥比较Xc1,Yc1和Xc2,Yc2最终求出点C正确的坐标﹙+-﹚三角函数关系式:Cb aαA c D BSinα=catgα=baSecα=acCosα=cbctgα=abCoseα=bctgα=aCosaSin..ctgα=aSinaCos..c²=a²+b²ASina.=BSinb.=CSinc.=2Ra²=b²+c²-2bc CosA a=b CosC+c CosBb²=a²+c²-2ac CosB b=c CosA+a CosCc²=a²+b²-2ab CosC c=a CosB+b CosASin a·Cos a=1 Sin a·Sec a=1Cos a·Cose a=1 tg a·ctg a=1Sin2a+Cos2a=1 Sec2a+tg2a=1Cose2a+ctg2a=1﹙+二﹚两点间距离 X =λλ++121X X Y =λλ++121Y Y斜率k =tg α=1212X X Y Y --=-BA定比分点λ=21..P P P PAX+BY+C =0 Y =Kx+bY-Y 1=k (X-X 1) 121Y Y Y Y --=121X X X X --两条直线所成角α(θ为方位角) tg α=1212..θθθθtg tg H tg tg -=|2112.1K K K K +-|点到直线距离 d =2200BA CBY AX +++交点坐标: X =12211221....B A B A C B C B -- Y =12211221....B A B A A C A C --(十二)二次方程:ax ²+bx+c =0x =aac b b 242-±- (△=b ²-4ac ≥0)(十三)变更时曲线测设计算R —新曲线半径 R ′—旧曲线半径α.(α′)—新(旧)切线转角(外角) e —变更距离 、m 、n —新旧切线间的距离 1.在旧曲线中央变动一定距离 R =R ′-12sec-αe (两切点相应变动)2.移动旧曲线使与平行于旧切线的新切线连接 m=n =α.sin e=m.cos α=e.ctg α 3.变动旧曲线与新切线连接(起点不动)R =R ′-α.cos 1-e n =e.ctg 2α4. 变动旧曲线与新切线连接(终点不向前进) R =R ′-1.sec -αen =(R ′-R )tg α5.在曲线起点(或终点)变更切线方向改设曲线 R =ααcos 1)'.cos 1.'--(R n =R.sin α-R ′.sin α′6.在交点处(P )变更切线方向 R =R ′tg 2.'α.ctg2α7.依既定切线位置使曲线通过一定点—交点P 到定点Q 的距离β—PQ 与PO 夾角 γ—OQ 与OP 夾角 α′—为∠PQO θ—为切线与定点的外角 Sin α′=2cos2αθα)+( β=90°-2α-θγ=180°-α′-β R =γβ.sin .sin .二、求积公式:1、棱台公式计算: V =31D(A 1+A 2+21A ⨯A ) V =21D(A 1+A 2) A 1 A 2为两断面面积,D 为间距 2、球体体积: V 球=3∆πR ³3、不规则多边形积 ★梯形积分法:A=(211++n L L +∑=ni 2·L i )·h=h ·∑=ni 1·L中iL中i是(i=1、2……h )定每个梯形中位线长度★方格网法:总格数=完整格数+21(不完整格数) 图形积=每小格的面积×总格数三、强夯技术参数: E=Gh H=k h G .E---夯能(500~3000KJ/m 2) G---夯锤重(t ) k---系数、一般0.4~0.7 h---落距(m ) H----加固影响深度(m )四、锚杆锚固:Le ≥]d [Nek τπ.1=KD Ne k τπ...2 Le--有效锚杆长度(㎝)Ne--锚杆承受的拉力(KN ) K2--安全系数.取2~3 [τ]--砂浆与锚杆之间的抗剪强度或砂浆与岩石之间的抗剪强度(N/cm 2) d--锚杆直径(cm ) K 1—安全系数.取 1.5~2.0 D--锚孔直径(cm )τk ---锚固段砂浆与土层接触面间的抗剪强度或孔壁土层的抗剪强度、取两者间较小值(N/cm 2) 板桩配锚支撑法,钢筋砼板墙厚20㎝五、单位数据 钢材材积计算公式1、无缝钢管:每米重量=外径-壁厚×壁厚×0.02466 2、钢管:每米重量=0.02466×壁厚(外壁-壁厚) 3、钢板、扁钢、钢带: 每米重量=0.00785×寛×厚4、方钢:每米重量=0.00785×边长×边长 5、圆钢、线材、钢丝: 每米重量=0.00617×直径×直径 6、六角钢:每米重量=0.0068×对边距离×对边距离 7、八角钢:每米重量=0.0065×对边距离×对边距离 8、等边角钢:每米重量=0.00785×边厚(2边寛-边厚) 9、不等边角钢:每米重量=0.00785×边厚(长边寛+短边寛-边厚) 每米重量=0.00785×[短边寛(长边寛+短边寛-边厚)+0.215(内弧半径×内弧半径-2端弧半径×端弧半径) ]10、工字钢:每米重量=0.00785×[高+f(腿寛-腰寛)]每米重量=0.00785×[高×腰厚+2平均腿厚(腿长-腰厚)+0.615(内弧半径×内弧半径-端弧半径×端弧半径) ] 11、槽钢:每米重量=0.00785×[高+e(腿寛-腰寛)]每米重量=0.00785×[高×腰厚+2平均腿厚(腿长-腰厚)+0.349(内弧半径×内弧半径-端弧半径×端弧半径) ]附注:①角钢、工字钢和槽钢的准确计算公式很繁,表列简式用于计算近似值。

公路工程各点方位角及坐标计算公式

公路工程各点方位角及坐标计算公式

公路工程各点方位角及坐标计算公式(一)各点方位角计算:1、第一直线段(K0~ZH):F=arctgΔY/ΔX 注:直线方位角要考虑象限角才能定出正确线路走向2、第一缓和曲线段(KZH~KHY):δ1=(K0-KZH)2/(2RLh)×180/π3、圆曲线段(KHY~KYH):δ2=[2(K0-KZH)-Lh]/2R×180/πδ2=(KHY-KZH)/2R×180/π+(K0-KHY)/R×180/π无缓和曲线时:δ2=(K0-KHY)/R×180/π(即圆曲线圆心角)4、第二缓和曲线段(KYH~KHZ):δ3=(KHZ-K0)2/(2RLh)×180/π5、第二直线段(KHZ~KZH):F±α(左偏时F-α,右偏时F+α)注:K0——计算点的里程α——曲线交点偏角Lh——缓和曲线长(注意有时第一和第二缓和曲线长不一样)(二)各点坐标计算XZH=XJD-T?CosF XHZ=XJD+T?Cos(F±α)YZH=YJD-T?SinF YHZ=YJD+T?Sin(F±α)1、第一直线段:X=XZH+(K0-KZH)?CosF中桩Y=YZH+(K0-KZH)?SinFX边=X中±B?Cos(F-Δ)边桩Y边=Y中±B?Sin(F-Δ)注:B——中桩至所求点的距离(左幅时为+B,右幅时为-B,当设计轴线与线路不垂直时B取斜长,即B/SinΔ)设计轴线线路方向BΔ图S-12、第一缓和曲线段:XX=XZH-Y′?Sinθ+X′?Cosθ X X′ X′中桩′Y=YZH+Y′?Cosθ+X′?SinθYZH Y θ HZX边=X中±B?Cos(F+μδ1-Δ) HY YH边桩Y边=Y中±B?Sin(F+μδ1-Δ) JDY′注:(本公式只适用与图S-2线形)图S-2μ——曲线左转为-1,右转为+1θ——线路方位角与Y轴所夹的锐角,见图S-2Y′=L-L5/(40R2Lh2);X′=L3/(6RLh)-L7/(336R3Lh3);(R—圆曲线半径,L —缓和曲线上任一点至曲线起点长度)3、圆曲线段:X=XHY+2R?Sinφ?Cos(F+μ(ξ+φ))中桩Y=YHY+2R?Sinφ?Sin(F+μ(ξ+φ))X边=X中±B?Cos(F+μδ2-Δ)边桩Y边=Y中±B?Sin(F+μδ2-Δ)注:φ=(K0-KHY)/2R×180/π;ξ=(KHY-KZH)/2R×180/π4、第二缓和曲线段:X=XHZ-Y′?Sinθ+X′?Cosθ中桩Y=YHZ-Y′?Cosθ-X′?SinθX边=X中±B?Cos(F+μδ1-Δ)边桩Y边=Y中±B?Sin(F+μδ1-Δ)注:1、本公式只适用与图S-2线形,其他线形可根据本线形公式变换2、式中符号与第一缓和曲线意义相同3、注意有时第一缓和曲线长和第二缓和曲线长不一样4、第二直线段:X=XHZ+(K0-KHZ)?Cos(F±α)中桩Y=YHZ+(K0-KHZ)?Sin(F±α)X边=X中±B?Cos(F±α-Δ)边桩Y边=Y中±B?Sin(F±α-Δ)注:F——第一直线段的方位角(三)用CASIO fx-4500P计算已知坐标点在线路上的里程和距中线距离1、直线段(已知坐标X、Y)Pol(X-XHZ,Y-YHZ):K=V?Cos(F-W)+KHZ B=V?Sin(F-W)注:1、在fx-4500P中计算结果存入变量储存区V和W,要显示储存区内容时按RCL V 、 W 键。

公路施工放线中边桩坐标计算

公路施工放线中边桩坐标计算

公路施工放线中边桩坐标计算1.确定边坡起点和终点坐标边坡起点是指边坡开始的位置,一般是公路平面路面的外边缘。

边坡终点是指边坡结束的位置,一般是边坡与平面路面的交接点。

边坡起点和终点的坐标可以通过实地测量或根据设计图纸确定。

2.计算边坡的坡度坡度是指边坡的斜率,一般用百分比表示。

计算边坡坡度的方法有以下两种:方法一:直接计算斜率值地面上两点的高差除以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再乘以100,即可得到边坡的坡度。

例如,地面上两点的高差为5米,水平距离为100米,则边坡的坡度为5/100*100=5%。

方法二:利用正切值计算斜率值边坡的坡度可以通过测量边坡的倾斜角度来计算。

根据正切函数的性质,tan(坡度角度)=高差/水平距离。

通过测量边坡起点和终点的高差和水平距离,可以计算出边坡的坡度角度,然后再转化为百分比表示。

3.计算边坡的坡高坡高是指边坡的垂直高度,即边坡起点点位的高程和终点点位的高程之差。

坡高的计算可以直接通过实地测量得到,也可以根据设计图纸上标注的高程数值进行计算。

4.确定边坡的放线点位边坡的放线点位是根据边坡起点和终点的坐标、坡度和坡高进行计算得出的。

根据边坡起点的坐标、坡度和坡高,可以计算出边坡上每个放线点位的坐标和高程。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1)确定边坡起点的坐标和高程。

(2)根据边坡的坡度和坡高,计算出边坡上每个等分点的高程。

(3)根据边坡起点的坐标和高程,以及等分点的高程,计算出边坡上每个等分点的坐标。

5.检查边坡放线的准确性在计算边坡坐标后,需要进行准确性检查。

可以通过对边坡上的放线点进行测量,然后与计算得出的坐标进行比对,如果两者相差较大,说明计算有误,需要重新计算。

总之,公路施工放线中边坡坐标的计算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和实际情况进行准确计算。

通过正确计算边坡的坐标和坡度,可以确保公路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公路中桩边桩坐标计算方法

公路中桩边桩坐标计算方法

高等级公路中桩边桩坐标计算方法一、平面坐标系间的坐标转换公式如图 9 .设有平面坐标系 xoy 和 x'o'y' (左手系—— x 、 x' 轴正向顺时针旋转90°为 y 、 y' 轴正向); x 轴与 x' 轴间的夹角为θ( x 轴正向顺时针旋转至 x' 轴正向.θ范围:0° —360°)。

设 o' 点在 xoy 坐标系中的坐标为( xo',yo' ).则任一点 P 在 xoy 坐标系中的坐标( x,y )与其在 x'o'y' 坐标系中的坐标( x',y' )的关系式为:二、公路中桩边桩统一坐标的计算(一)引言传统的公路中桩测设.常以设计的交点( JD )为线路控制.用转点延长法放样直线段.用切线支距法或偏角法放样曲线段;边桩测设则是根据横断面图上左、右边桩距中桩的距离(、).在实地沿横断面方向进行丈量。

随着高等级公路特别是高速公路建设的兴起.公路施工精度要求的提高以及全站仪、 GPS 等先进仪器的出现.这种传统方法由于存在放样精度低、自动化程度低、现场测设不灵活(出现虚交.处理麻烦)等缺点.已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公路建设的需要.遵照《测绘法》的有关规定.大中型建设工程项目的坐标系统应与国家坐标系统一致或与国家坐标系统相联系.故公路工程一般用光电导线或 GPS 测量方法建立线路统一坐标系.根据控制点坐标和中边桩坐标.用“极坐标法”测设出各中边桩。

如何根据设计的线路交点( JD )的坐标和曲线元素.计算出各中边桩在统一坐标系中的坐标.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二)中桩坐标计算任何复杂的公路平面线形都是由直线、缓和曲线、圆曲线几个基本线形单元组成的。

一般情况下在线路拐弯时多采用“完整对称曲线”.所谓“完整”指第一缓和曲线和第二缓和曲线的起点( ZH 或 HZ )处的半径为∞ ;所谓“对称”指第一缓和曲线长和第二缓和曲线长相等。

公路工程施工放样坐标计算

公路工程施工放样坐标计算

公路工程施工放样坐标计算一:前言 由于我们都是搞公路工程施工的,一般情况下都是按图纸施工,路线的各种要素和参数在设计中已经给定,在施工放样中按照设计要求从图纸中搬到工地实际而已。

但是由于公路的等级不同,设计的完善程度和路线的复杂程度也不一样。

通常情况下,公路的等级越高,路线的线形组合越简单,设计越完善,施工放样越方便,特别是高速公路,它主要满足规范要求,一般都是采用大半径,坐标的计算和放样都相对简单得多;公路的等级越低,受到经济指标的控制,选择路线时不得不利用地形优势而设置很多种线形组合,特别是贵州的山岭重丘区,曲线又受个别地形地质原因而设置一些复杂的曲线,并且设计的完善程度也相对较低,甚至有可能连逐桩坐标都不一定有,给复测中恢复中桩和施工放样带来一定的困难。

所以我们有必要进行路线的各种放样坐标的计算和复核。

二:直线的中桩和边桩的坐标计算 图1JD1yJD2x图中所有平面交点坐标已知,JD 1坐标为x 1,y 1;JD 2坐标为X 2,Y 2;则平面逐桩坐标及切线方位角的计算过程为:1、路线方位角计算:β(1—2)=arctg 1212X X Y Y -- 式中β(1—2)方位角。

其中由该式直接求解的为JD 1到JD 2的方位角β(1—2)为0~90°之间的角值,根据(Y 2-Y 1)和(X 2-X 1)的符号把β(1—2)换算为0~360°内。

2、中桩坐标计算:X 中=X 1+com β×LY 中= Y 1+sin β×L 式中L 为所求桩号到JD1的距离。

3、边桩坐标计算:X 边=X 中+com (β+90°)×L 边Y 边= Y 中+sin (β+90°)×L 边式中L 边为所求桩号中桩到放样边桩点的距离;+90°为路线前进方向的右边桩取加号,+90°为路线前进方向的左边桩取减号。

直线段的中桩和边桩放样坐标计算是很简单的,只要注意方位角和起算点坐标就行了。

公路大地坐标计算的简易方法

公路大地坐标计算的简易方法

对应的圆心角为 Η=
L R
18Π0°; 方位角 aO→E =
aO →N ± Η(以ON 为基线, 当 E 点位于顺时针方向
时取“+ ”, 当 E 点位于逆时针方向时取“- ”) ; 已
知圆曲线半径为 R , 则圆曲线上任一点 E 的 坐
标为:
X E = X O + R co saO →E Y E = Y O + R sinaO →E。 3. 2 边桩坐标计算公式推导 边桩坐标计算方法同中桩坐标计算方法一
L b1 1
线 OM 垂直于 A B , 即 OM ⊥ A B , 则
L 2
A ∶B ∶C ∶D ∶E ∶F ∶R ∶S ∶
q= -
Ls 2
P=
L s2 24R
L 3
{L }∶{T } P ol (D - B , C - A ) G = 90°- W
样, 当边桩位于圆外时R = R + T , 当边桩位于圆 内时 R = R - T , 只是将圆曲线的半径 R 加上或 减去边桩横断面值 T 即可。 3. 3 中、边桩坐标计算程序
3. 1 中桩坐标计算公式推导
M OD E EXP
3. 1. 1 求圆心坐标
F 3
已知条件如图 3 所示, 通过圆心 O 点作一直 L 1
所示, 设缓和曲线上任一点 P 至 ZH (或 H Z ) 的 L 3
P ol (D - B , C - A )
© 1995-2006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34
吴振贵: 公路大地坐标计算的简易方法 2003 年第 2 期

线路中、边桩坐标计算通用公式

线路中、边桩坐标计算通用公式

现阶段我国公路工程中已普遍使用大地坐标进行线型的控制及测设,在施工中经常要对中线坐标进行复核、加密,才能满足公路工程施工的需要。

本文是结合公路工程的实际需要,用于由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组成的一般公路线型中桩、边桩等计算的公式。

一、采用公式1 直线段1.1 中桩坐标计算公式1.2 边桩坐标计算公式2 缓和曲线段2.1 中桩坐标计算公式:以ZH点为原点,当曲线左转是Y=(-Y)Xp= X1+X*COSαA→B - Y*SINαA→B,Yp= Y1+X*SINαA→B + Y*COSαA→B以HZ点为原点,当曲线右转是Y=(-Y)Xp= X1-X*COSαB→A + Y*SINαB→A,Yp= Y1-X*SINαB→A - Y*COSαB→A(X=L-L5/40/R2/L s2, Y=L3/6/R/L s)2.2 边桩坐标计算公式:以ZH点为原点以HZ点为原点边桩坐标计算公式:以ZH点为原点坐标中的中桩左侧的“-90°”改为“+90°”,中桩右侧的“+90°”改为“-90°”就OK了。

3 圆曲线段3.1 中桩坐标计算公式当E点位于顺时针方向时取“+”,当E点位于逆时针方向时取“-”。

3.2 边桩坐标计算公式XP、YP——未知点P的坐标X1、Y1——各线型起点的坐标(第二曲线段为终点)XA、YA、XB、YB——P点边桩A点、B点的坐标(A为左侧、B为右侧)α1→2——直线段起点的方位角αA→B——各线形起点的切线方位角(第二曲线段为终点)L——P点距各线形起点的长度LS——缓和曲线段缓和曲线长R——各曲线段的半径β——P点的切线角(曲线左转时取“-”、曲线右转时取“+”)T1、T2——P点至边桩A、B的距离(A为T1、B为T2)边桩与路线切线方向的夹角设定为90°,实际应用中可根据需要进行修改。

(整理)高速公路各线形计算公式

(整理)高速公路各线形计算公式

高速公路的一些线路坐标、高程计算公式(缓和曲线、竖曲线、圆曲线、匝道)一、缓和曲线上的点坐标计算已知:①缓和曲线上任一点离ZH点的长度:l②圆曲线的半径:R③缓和曲线的长度:l0④转向角系数:K(1或-1)⑤过ZH点的切线方位角:α⑥点ZH的坐标:x Z,y Z计算过程:说明:当曲线为左转向时,K=1,为右转向时,K=-1,公式中n的取值如下:当计算第二缓和曲线上的点坐标时,则:l为到点HZ的长度α为过点HZ的切线方位角再加上180°K值与计算第一缓和曲线时相反x Z,y Z为点HZ的坐标切线角计算公式:二、圆曲线上的点坐标计算已知:①圆曲线上任一点离ZH点的长度:l②圆曲线的半径:R③缓和曲线的长度:l0④转向角系数:K(1或-1)⑤过ZH点的切线方位角:α⑥点ZH的坐标:x Z,y Z计算过程:说明:当曲线为左转向时,K=1,为右转向时,K=-1,公式中n的取值如下:当只知道HZ点的坐标时,则:l为到点HZ的长度α为过点HZ的切线方位角再加上180°K值与知道ZH点坐标时相反x Z,y Z为点HZ的坐标三、曲线要素计算公式公式中各符号说明:l——任意点到起点的曲线长度(或缓曲上任意点到缓曲起点的长度)l1——第一缓和曲线长度l2——第二缓和曲线长度l0——对应的缓和曲线长度R——圆曲线半径R1——曲线起点处的半径R2——曲线终点处的半径P1——曲线起点处的曲率P2——曲线终点处的曲率α——曲线转角值四、竖曲线上高程计算已知:①第一坡度:i1(上坡为“+”,下坡为“-”)②第二坡度:i2(上坡为“+”,下坡为“-”)③变坡点桩号:S Z④变坡点高程:H Z⑤竖曲线的切线长度:T⑥待求点桩号:S计算过程:五、超高缓和过渡段的横坡计算已知:如图,第一横坡:i1第二横坡:i2过渡段长度:L待求处离第二横坡点(过渡段终点)的距离:x 求:待求处的横坡:i解:d=x/Li=(i2-i1)(1-3d2+2d3)+i1六、匝道坐标计算已知:①待求点桩号:K②曲线起点桩号:K0③曲线终点桩号:K1④曲线起点坐标:x0,y0⑤曲线起点切线方位角:α0⑥曲线起点处曲率:P0(左转为“-”,右转为“+”)⑦曲线终点处曲率:P1(左转为“-”,右转为“+”)求:①线路匝道上点的坐标:x,y②待求点的切线方位角:αT计算过程:注:sgn(x)函数是取符号函数,当x<0时sgn(x)=-1,当x>0时sgn(x)=1,当x=0时sgn(x)=0。

公路工程公式

公路工程公式

公路工程公式一、缓和曲线上的点坐标计算:①缓和曲线上任一点离ZH点的长度:l②圆曲线的半径:R③缓和曲线的长度:l0④转向角系数:K(1或-1)⑤过ZH点的切线方位角:α⑥点ZH的坐标:xZ,yZ计算过程:说明:当曲线为左转向时,K=1,为右转向时,K=-1,公式中n的取值如下:当计算第二缓和曲线上的点坐标时,那么:l为到点HZ的长度α为过点HZ的切线方位角再加上180°K值与计算第一缓和曲线时相反xZ,yZ为点HZ的坐标切线角计算公式:二、圆曲线上的点坐标计算:①圆曲线上任一点离ZH点的长度:l②圆曲线的半径:R③缓和曲线的长度:l0④转向角系数:K(1或-1)⑤过ZH点的切线方位角:α⑥点ZH的坐标:xZ,yZ计算过程:说明:当曲线为左转向时,K=1,为右转向时,K=-1,公式中n的取值如下:当只知道HZ点的坐标时,那么:l为到点HZ的长度α为过点HZ的切线方位角再加上180°K值与知道ZH点坐标时相反xZ,yZ为点HZ的坐标三、曲线要素计算公式公式中各符号说明:l——任意点到起点的曲线长度〔或缓曲上任意点到缓曲起点的长度〕l1——第一缓和曲线长度l2——第二缓和曲线长度l0——对应的缓和曲线长度R——圆曲线半径R1——曲线起点处的半径R2——曲线终点处的半径P1——曲线起点处的曲率P2——曲线终点处的曲率α——曲线转角值四、竖曲线上高程计算:①第一坡度:i1(上坡为“+〞,下坡为“-〞)②第二坡度:i2(上坡为“+〞,下坡为“-〞)③变坡点桩号:SZ④变坡点高程:HZ⑤竖曲线的切线长度:T⑥待求点桩号:S计算过程:五、超高缓和过渡段的横坡计算:如图,第一横坡:i1第二横坡:i2过渡段长度:L待求处离第二横坡点〔过渡段终点〕的距离:x 求:待求处的横坡:i解:d=x/Li=(i2-i1)(1-3d2+2d3)+i1六、匝道坐标计算:①待求点桩号:K②曲线起点桩号:K0③曲线终点桩号:K1④曲线起点坐标:x0,y0⑤曲线起点切线方位角:α0⑥曲线起点处曲率:P0(左转为“-〞,右转为“+〞)⑦曲线终点处曲率:P1(左转为“-〞,右转为“+〞)求:①线路匝道上点的坐标:x,y②待求点的切线方位角:αT计算过程:注:sgn(x)函数是取符号函数,当x<0时sgn(x)=-1,当x>0时sgn(x)=1,当x=0时sgn(x)=0。

坐标计算公式总结

坐标计算公式总结

坐标计算公式总结交点坐标为JD (X J 、Y J ),交点相邻直线的方位角分别为A1,A2。

则:一、ZH (或ZY )点坐标:X ZH = X J +T ·cos (A 1+180)Y ZH = Y J +T ·sin (A 1+180)HZ (或YZ )点坐标:X HZ = X J +T ·cosA 2Y HZ = Y J +T ·sinA 2直线上加桩里程为L ,ZH 、HZ 表示曲线起点、终点里程,则前直线上任意点坐标(L ≤ZH ):)180cos()(1+⋅-++=A L ZH T X X J)180sin()(1+⋅-++=A L ZH T Y Y J 后直线上任意点坐标(L >ZH ):2cos )(A ZH L T X X J ⋅-++=2sin )(A ZH L T Y Y J ⋅-++= 二、ZH ~HY 段任意点坐标 )2/cos(cos 11π⋅+⋅+⋅+=i A y A x X X ZH)2/sin(sin 11π⋅+⋅+⋅+=i A y A x Y Y ZH任意点方位角(度):)218021'πR l l i A A s += 式中:待求点支距:)40225R l l l x s -=,)33663373R l l R l l y s s -=-l 计算点到缓和曲线起点(ZH )的曲线长;-s l 缓和曲线长度;-R 圆曲线半径;-i 曲线转向符号,右偏1=i ,左偏1-=i ;- A 待求点的切线方位角;三、圆曲线上任意点坐标计算:(1)、HY ~QZ 段任意点坐标())90cos(90sin 21R l l i A R l R X X s HY ππ+⋅+⋅⋅+= ())90sin(90sin 21R l l i A R l R Y Y s HY ππ+⋅+⋅⋅+=任意点方位角(度): ()πR l l iA A s ++=2901' -l 圆曲线上任意点到HY 点的曲线长;(2)、QZ ~YH 段任意点坐标())90180cos(90sin 22R l l i A R l R X X s YH ππ+⋅-+⋅⋅+= ())901802sin(90sin 2R l l i A R l R Y Y s YH ππ+⋅-+⋅⋅+=任意点方位角(度):()πR l l i A A s +-=2902' -l 圆曲线上任意点到YH 点的曲线长;四、 第二缓和曲线(YH ~HZ )上任意点坐标)2/cos()cos(22ππ⋅+++⋅+=i A y A x X X HZ )2/sin()sin(22ππ⋅+⋅++⋅+=i A y A x Y Y HZ 任意点方位角(度):πR l l i A A s 22'90-= 五、 边桩坐标计算X 左= X+D ·cos (A ‘-90)Y 左= Y+D ·sin (A ‘-90)X 右= X+D ·cos (A ‘+90)Y 右= Y+D ·sin (A ‘+90)D-边桩到中桩的距离;注意:1、本公式根据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年10版《路桥施工计算手册》(第7、12页)及1997年9月《道路勘测设计》(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专业); 2、 sin ()、cos ()括号内数值的单位为度,在excel 中单位应转换为弧度;。

公路中桩边桩坐标计算方法

公路中桩边桩坐标计算方法

高等级公路中桩边桩坐标计算方法一、平面坐标系间的坐标转换公式如图9 ,设有平面坐标系xoy 和x'o'y' (左手系—— x 、x' 轴正向顺时针旋转90°为y 、y' 轴正向);x 轴与x' 轴间的夹角为θ(x 轴正向顺时针旋转至x' 轴正向,θ范围:0°— 360°)。

设o' 点在xoy 坐标系中的坐标为(xo',yo' ),则任一点P 在xoy 坐标系中的坐标(x,y )与其在x'o'y' 坐标系中的坐标(x',y' )的关系式为:二、公路中桩边桩统一坐标的计算(一)引言传统的公路中桩测设,常以设计的交点(JD )为线路控制,用转点延长法放样直线段,用切线支距法或偏角法放样曲线段;边桩测设则是根据横断面图上左、右边桩距中桩的距离(、),在实地沿横断面方向进行丈量。

随着高等级公路特别是高速公路建设的兴起,公路施工精度要求的提高以及全站仪、GPS 等先进仪器的出现,这种传统方法由于存在放样精度低、自动化程度低、现场测设不灵活(出现虚交,处理麻烦)等缺点,已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公路建设的需要,遵照《测绘法》的有关规定,大中型建设工程项目的坐标系统应与国家坐标系统一致或与国家坐标系统相联系,故公路工程一般用光电导线或GPS 测量方法建立线路统一坐标系,根据控制点坐标和中边桩坐标,用“极坐标法”测设出各中边桩。

如何根据设计的线路交点(JD )的坐标和曲线元素,计算出各中边桩在统一坐标系中的坐标,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二)中桩坐标计算任何复杂的公路平面线形都是由直线、缓和曲线、圆曲线几个基本线形单元组成的。

一般情况下在线路拐弯时多采用“完整对称曲线”,所谓“完整”指第一缓和曲线和第二缓和曲线的起点(ZH 或HZ )处的半径为∞ ;所谓“对称”指第一缓和曲线长和第二缓和曲线长相等。

公路工程曲线中边桩坐标计算程序汇编

公路工程曲线中边桩坐标计算程序汇编
12、按EXE键,显示Si?输入所求点里程(桩号)
13、按EXE键,显示O为所求点切线方位角
14、按EXE键,显示V?输入+1
15、按EXE键,显示X=为所求点X坐标
16、按EXE键,显示Y=为所求点Y坐标
17、按EXE键,显示Z?输入左侧至中点距离
18、按EXE键,显示J?输入前进方向的右角
19、按EXE键,显示XL=为左侧边桩X坐标
Q“YL”=Y+Zsin(180+J+O)
Prog“BZ”
P“XR”=X+Wcos(J+O)
Goto 1
Q“YR”=Y+Wsin(J+O)
说明:此程序仅适用于匝道或其他无JD交点及其坐标情况下。在半径R较小的情况下,此程序计算轴线交点及交点两侧任意距离范围的坐标值是准确的,计算轴线前后的桩基或承台位置的坐标有较小的差值存在。
1、主程序ZADAO、子程序BZ在计算时主、子程序联通
2、主、子程序适应于匝道线路设计的以下四种情况:
a、由∞→R;b、由R→∞;c、由R小→R大;d、由R大→R小;
3、匝道上的圆曲线路段的坐标计算采用单独的圆曲线程序即可,文件名:YUAN
4、匝道任何曲线上的结构物,以纵轴线与横轴线的交点为准,求出该点坐标,切线方位角(本程序可计算),然后用常规的方法分别计算出桩、承台角等坐标。
缓和曲线或回旋线中、边桩坐标计算程序操作步骤
(FX-4800P)文件名:ZADAO(主)BZ(子)
三、由R小→R大的缓和曲线或回旋线
1、按AC/ON键开机
2、按MODE5、2键,显示文件名利用▼查找ZADAO文件
3、按EXE键,显示I?输入设计参数“A”的数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左 边桩(m) X 4149303.823 4149302.265 4149300.706 4149299.148 4149297.590 4149296.032 4149294.474 4149292.915 4149291.357 4149289.799 4149288.241 4149286.683 4149285.125 4149283.566 4149282.008 4149280.450 4149278.892 4149277.334
Y 487520.570 487500.631 487480.692 487460.753 487440.813 487420.874 487400.935 487380.996 487361.057 487341.117 487321.178 487301.239 487281.300 487261.360 487241.421 487221.482 487201.543 487181.604
直线座标的计算
方位角(度°) 已知点桩号 已知点X0 已知点Y0 起点桩号 终点桩号
与路线夹角(度°) 265°31′53.8″
k127+000.000 4149333.362 487721.053 k125+000.000 k127+917.647 90 请在距离栏输入 请在距离栏输入 座 标 Y 487521.661 487501.722 487481.782 487461.843 487441.904 487421.965 487402.026 487382.086 487362.147 487342.208 487322.269 487302.330 487282.390 487262.451 487242.512 487222.573 487202.634 487182.694 方位角
注意:不要删除受保护的单元格!另:如果 A 列为空格,系统将默认为数值为0,后面各列不显示。如需计算K0+000,需输入无限接近值,如0.00001。
4149289.733 4149288.175 4149286.617 4149285.058 4149283.500 4149281.942 4149280.384 4149278.826 4149277.267 4149275.709 4149274.151 4149272.593 4149271.035 4149269.477 4149267.918 4149266.360 4149264.802 4149263.244 出界 出界
注意:不要删除受保护的单元格!另:如果 A 列为空格,系统将默认为数值为0,后面各列不显示。如需计算K0+000,需输入无限接近值,如0.00001。
4149317.780 4149316.222 4149314.664 4149313.106 4149311.547 4149309.989 4149308.431 4149306.873 4149305.315 4149303.757 4149302.198 4149300.640 4149299.082 4149297.524 4149295.966 4149294.407 4149292.849 4149291.291
4149320.772
Y 487522.752 487502.812 487482.873 487462.934 487442.995 487423.056 487403.116 487383.177 487363.238 487343.299 487323.360 487303.420 487283.481 487263.542 487243.603 487223.663 487203.724 487183.785
方位角
角度为小数形式 距离
左 边桩(m) X 4149275.775 4149274.217 4149272.659 4149271.101 4149269.543 4149267.985 4149266.426 4149264.868 4149263.310 4149261.752 4149260.194 4149258.635 4149257.077 4149255.519 4149253.961 4149252.403 4149250.845 4149249.286 出界 出界
Y 487161.664 487141.725 487121.786 487101.847 487081.908 487061.968 487042.029 487022.090 487002.151 486982.212 486962.272 486942.333 486922.394 486902.455 486882.515 486862.576 486842.637 486822.698 出界 出界
角度为小数形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距离
说明:左栏蓝字为输入部分,求座标请输入桩号。计算仅到第1000行。
求边桩
左边桩(m) 右边桩(m)
桩 号 X k127+200.000 k127+220.000 k127+240.000 k127+260.000 k127+280.000 k127+300.000 k127+320.000 k127+340.000 k127+360.000 k127+380.000 k127+400.000 k127+420.000 k127+440.000 k127+460.000 k127+480.000 k127+500.000 k127+520.000 k127+540.000
4149270.723 4149317.235 4149319.105 4149321.676 4149315.560
486919.497 487514.682 487538.609 487571.509 487493.248
30.08 29.71 30.24
4149270.723 4149347.223 4149348.724 4149351.824 4149315.560
4149319.105
487538.609
265.5316111
36.94
4149282.277
487541.487
4149319.105
487538.609
k127+358.500
4149305.432
487363.643
265.5316111
17.47
4149288.014
487365.004
15.387
265.5316111 265.5316111 265.5316111 265.5316111 265.5316111 265.5316111 265.5316111 265.5316111 265.5316111 265.5316111 265.5316111 265.5316111 265.5316111 265.5316111 265.5316111 265.5316111 265.5316111 265.5316111 出界 出界
4149270.723 4149317.235 4149319.105 4149321.676 4149315.560
486919.497 487514.682 487538.609 487571.509 487493.248
265.5316111 265.5316111 265.5316111 265.5316111 265.5316111
486919.497 487512.339 487536.295 487569.153 487493.248
k129+281.000
出界
出界
出界
出界
出界
出界
出界
桩 号 X k129+281.000 出界

标 Y 出界
方位角
角度为小数形式 距离
左 边桩(m) X 出界
Y 出界
距离
右 边桩(m) X 出界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k127+804.000 k127+207.000 k127+183.000 k127+150.000 k127+228.500
距离
右 边桩(m) X 4149331.738 4149330.179 4149328.621 4149327.063 4149325.505 4149323.947 4149322.389 4149320.830 4149319.272 4149317.714 4149316.156 4149314.598 4149313.039 4149311.481 4149309.923 4149308.365 4149306.807 4149305.249
265.5316111 265.5316111 265.5316111 265.5316111 265.5316111 265.5316111 265.5316111 265.5316111 265.5316111 265.5316111 265.5316111 265.5316111 265.5316111 265.5316111 265.5316111 265.5316111 265.5316111 265.5316111
Y 487163.846 487143.907 487123.967 487104.028 487084.089 487064.150 487044.211 487024.271 487004.332 486984.393 486964.454 486944.515 486924.575 486904.636 486884.697 486864.758 486844.819 486824.879 出界 出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