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言对比论文
英汉语言对比论文
![英汉语言对比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6cb954f7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0d.png)
英汉语言对比论文推荐文章英汉语言对比论文优秀范文热度:关于英汉语言对比方面论文热度:英汉语言对比论文例文热度:有关英汉语言对比论文免费热度:关于英汉语言对比论文发表热度:不同的语言文化不乏相似之处,但更重要的是有着不同的差异。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汉语言对比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英汉语言对比论文篇1浅议英汉语言对比人类的共性决定了不同语言之间也存在着共性,英语和汉语也不例外。
但在明确两者共性的同时,还必须看到他们之间也存在着不同之处,即二者之间的差异。
了解英汉语言的不同点,对于更好地掌握英汉翻译的理论、方法和技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针对这一需求,从英汉构词法对比、英汉词类划分及特点对比、英汉词义对比三方面来研究英汉语言之间的差异。
英汉语言差异对比语言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若要将英、汉两个语言体系进行全面的对比分析,有着一定的难度。
现将我任教以来的一些经验、方法加以总结、归纳,希望能引起英语学习者的注意,增强他们对英汉语言差异的理性认识,以便更好地完成英汉翻译学习。
一、从英汉构词法对比来看汉语构造词语的方法可分为合成法、附加法两种。
1.合成法,也称复合法,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组合成新词的方法,其合成形式多样、主要有:(1)联合式,由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反的语素并列组合而成,如多少、是非、反正;(2)偏正式,前一个语素对后一个语素加以修饰限制,如高楼、深夜、漆黑;(3)主谓式,前一语素为陈述对象,后一语素对之加以陈述,如心跳、胆小、地震;(4)动宾式,前一语素表示行为或动作,后一语素表示行为或动作的对象,如讲理、操心、说谎;(5)补充式,后一语素对前一语素加以补充说明,如改正、打开、分明。
2.附加法,亦称加缀法,是指通过在词根前加前缀或在其后面加后缀构造新词的方法。
汉语词缀表达的意义不像英语那样丰富繁多,往往一缀一义,极为严格,如汉语当中“老”这个前缀,老家(hometown)、老师(teacher)、老虎 (tiger)、老鼠 (mouse)、老外 (foreigner),虽然汉语是同一个“老”字,但组成不同的词语后意思却相应地发生了变化。
英汉两种语言差异性对比分析
![英汉两种语言差异性对比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55514d8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bf.png)
英汉两种语言差异性对比分析中英两种语言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无论是语音、语法、语义还是语用方面都存在很多不同之处。
这些差异给跨文化交流带来了很多挑战,需要我们在学习和运用语言时注意到这些差异,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误解和沟通障碍。
在语音方面,中英两个语言的发音方式显然不同。
英语语音重音明显,音调跳跃大,说话方式较为生动,而汉语则是音调平稳,声调调值不强烈。
这使得在英语中,强调和重要的信息能够通过重音和语调来表达,而在汉语中往往需要通过词语的选择和句式的排列来表达。
在语音方面需要特别注意的应该是音调的问题,以免造成语义的混淆和误解。
在语法方面,中英两个语言的语法结构也存在很多不同。
英语突出句子的主语和谓语,强调语句的逻辑关系,而汉语则重视句子成分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英语倾向于使用简单句和并列句,汉语则有许多较为复杂的句式,例如长句和嵌套句。
此外,英文使用较为丰富的时态和语态,以表达不同时态和语态下的意思,汉语则采用了六个基本的时态和一个语态,语法相对较简单。
境外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容易被“主谓宾”和“时间状语位置在前”等语法要点所迷惑,在写作中常常出现字句不通或串行翻译等问题。
在语义方面,中英两个语言的所指对象和词汇含义也有差异。
英语中有许多同义词、近义词和反义词,使得词汇的选择更为灵活,而汉语中则以单音多义较为突出,同一字或短语有多种词义,含义较为丰富。
此外,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中英两个语言中词语的文化内涵也存在差异,需要特别注意译文的意义和意义的区别。
在语用方面,中英两个语言的应用和使用场合也存在很多不同。
英语注重言辞优美、主题鲜明和说理严密,而汉语则更注重文章的整体效果和表达的情感色彩。
英语中常常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和反问等,表达言简意赅的文字效果,而汉语则通过语言的细节表现情感。
此外,中英两种语言的正式与非正式、文学性与口语性等语用差异也需要特别注意到。
总之,中英两个语言存在各种差异,我们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时需要注意到这些差异,尽可能避免在翻译、写作等方面产生误解和沟通障碍。
关于英汉语言对比论文参考
![关于英汉语言对比论文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724ffcd2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45.png)
关于英汉语言对比论文参考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两者在各方面上有着巨大的差别。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汉语言对比论文参考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关于英汉语言对比论文参考篇1浅谈英汉文字差异对比摘要:汉语和英语分属汉藏、印欧语系,两种语言的文字个成体系、个具特征,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很多不同之处。
两种语言无论是语言特点、书写形式,还是构词方式,都有很大的差异。
本文主要进行英汉字词的差异性对比研究。
关键词:英汉字词差异性对比文字是语言的基本组成部分,是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学习和掌握一门语言的基础。
同母语学习一样,我们学习英语依然从字词着手,然后学句子乃至篇章。
在两种语言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会不自觉地把两种语言做比较。
比较是人类研究事物、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也是语言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通过比较,找出异同点,我们可以对两种语言词汇有更深入的认识,不仅有利于我们学习英语,还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汉语。
提到词汇,英语和汉语中有不同的表达。
在英语中,只有一词word,而在汉语中有两个关于词汇的名词:字和词。
那么这三个术语word、字、词之间有什么对应的关系?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英语中的词由字母构成,word与词对应。
汉语的词由汉字构成,现代汉语中的单字大约相当于词素(morphme),它们是汉语的基本语言单位。
本文就是针对英汉文字、字词进行分析。
一、英汉语文字差异英语是线性一维的,写读英文是编码、解码的过程。
字母从前往后,依次排序就构成词。
词与词之间需用一空格隔开,才能使其明了。
汉语是二维的(纸面上的最大维数),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纸面的几何空间。
汉字是典型的方块字,每个字无论笔画多少,字本身的大小都不变,因此看起来紧凑美观[1]。
相对于英语的前后排序来说,汉字的上下左右,都可能存在,比较复杂,汉字字与字之间完全独立书写时无需其他符号分隔。
世界上的文字可大致分为三类:表形文字(图画文字)、表意文字(音意结合文字)、表音文字(拼音文字),表意文字是从表形文字发展起来的。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论文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d133022d482fb4daa58d4b72.png)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各国人们之间的交流已是一个必然趋势,我们对外交往中,跨文化的言语交际也显得愈发重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差异反映到语言层面上则表现为语言差异,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的语言表现出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模式都有所不同,因此我们有必要把英语与母语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认识英语和母语的特性与差异,从而促进文化交际。
本文将从语言与文化、综合语与分析语、刚性与柔性、形合与意合,四个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对比与分析,从细节之处去感受两种语言的微妙差别,从而对英语的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语言与文化综合语与分析语刚性与柔性形合与意合英汉两种语言内容一、引言二、教材篇1.语言与文化2.综合语与分析语3.刚性与柔性4.形合与意合三、课堂篇四、疑惑篇五、结语英汉对比研究语言是一面镜子,它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文化,揭示该民族文化的内容;语言既是社会的产物,又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结晶。
同时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
汉语和英语则是在不同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形态中形成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语种,本质上都浸透着各自民族文化的特征,但是由于东西方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又使得汉英两种语言在交流中产生了碰撞。
本文将从语言与文化、综合语与分析语、刚性与柔性、形合与意合,四个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对比与分析,进一步认识英语和母语的特性与差异从而对英语的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进而促进文化交际。
一、教材篇1.语言与文化语言和文化之间有着必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另一方面,文化的许多要素需要借助语言来表达,即: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是语言的管轨。
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
可以说,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各国人们之间的交流已是一个趋势和必然。
英汉语言对比方面论文参考英汉语言对比论文
![英汉语言对比方面论文参考英汉语言对比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b8f49e5a84868762cbaed565.png)
英汉语言对比方面论文参考英汉语言对比论文英语和汉语语言在其文化习惯和表述方式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往往可以在句子结构,构词特征,语法时态,词格,修辞结构等很多方面表现出来。
下文是WTT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汉语言对比方面论文参考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英汉语言对比方面论文参考篇1浅谈英汉对比法律语言变异性研究摘要:法律语言是一种具备特殊语言交际功能的应用性语言,而作为在不同国家不同背景下使用的法律语言,英语和汉语之间又有很大的不同。
本文依据拉波夫社会语言学语言变异理论,从语域外与语域内两个角度探究了法律语言产生变异的原因,并揭示了英汉两种语言变异的现象,对汉语的法律语言进一步完善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法律语言;语言变异;英汉对比1 概述语言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会随着时间的变化,受社会因素影响产生变异的特殊符号系统,由美国语言学家拉波夫开创的语言变异研究(language variation)是社会语言学领域的重要理论之一。
法律语言是一种具备特殊语言交际功能的应用性语言。
然而,一些语言学者曾质疑“法律语言”这种说法的合理性,他们认为“法律语言”是民族大众语的一部分,不能称作一门独立的语言而存在。
确实,法律并没有使用完全区别于民族大众语的独立语言,但是,廖美珍教授指出,“法律语言具有不同于民族大众语的其自身的显著特点。
正是这些显著的特点足以将从事法律活动的语言称之为‘法律语言’”。
为了法律交际和发展的需要,法律语言作为民族大众语言的一种语言变体,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与民族大众语言不同的发音、语法或词汇。
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国家,这种发生在法律语言上的变化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且值得关注的。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在英汉两种法律语言中形成此种变异的原因、现象与影响,拟通过对比英汉两种法律语言在语音、语法等具体语言因素上的异同,探究揭示法律语言的变异规律及其本质特征,以期对汉语的法律语言之完善起到些微作用。
英汉语言对比方面论文免费
![英汉语言对比方面论文免费](https://img.taocdn.com/s3/m/c9031693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54.png)
英汉语言对比方面论文免费英汉两种语言分属印欧语西系和汉藏语系,两者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汉语言对比方面论文免费下载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英汉语言对比方面论文免费下载篇1论英汉语言的对比及转换摘要:现代社会中西方国家交流和合作日益紧密,语言的沟通尤为重要,这就涉及英汉两种语言的转换,但是把英语转化成汉语并不仅仅是靠简单的语法和词汇转换。
本文通过研究和对比英汉两种语言其背后代表的文化背景和思维特征,旨在更好地转换这两种语言,达到更好地沟通和交流的目的。
关键词:英汉转换文化对比一、英汉语言转换目的及标准(一)语言转换的目的现代社会各种高科技手段使世界联系越来越紧密,世界各国在各个领域上的交流和规模,频率和速度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而在这个过程中“巴别塔现象”――各国人们之间语言不通――则成为一个无可回避的障碍。
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是把一种语言表达的内容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
而翻译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了交流,消除不同语言之间的障碍。
因而翻译这项活动也日益重要。
(二)语言转换的标准翻译的标准有很多名家先后提出自己的见解,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严复曾经提出“信、达、雅”之说受到普遍的认同,中国当代著名文学家及语言学家林语堂也提出过好的翻译应做到“音美,意美,神美,气美,形美”。
英国的翻译家泰勒提出了翻译三原则:(1)要将原作的意思全部转移到译文上来;(2)译文应当具备原作的风格和文体;(3)疑问和原作要同样的流畅。
国际译联的《翻译工作者章程》指出:“译文应忠实于原文,准确表现原作的思想与形式。
”但这些标准都有着共同点,忠实准确、通顺流畅和风格得体可以说是所有标准的共核。
二、英汉语言对比(一)主语与主题中国传统哲学主张“天人合一”,反映在语言上就是施事主体可以蕴含在行为事件的主观表现中。
因此在句子构造中,汉语并不把主语看成必要的成分,多为无主语而重主题的形式。
而英语则是注重主语的语言,造句离不开主语。
关于英汉翻译论文范文
![关于英汉翻译论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04d4fb3f81c758f5f61f67d2.png)
关于英汉翻译论文范文浅谈英汉翻译、英汉语言特点对比【摘要】在当今日趋全球化的时代里,翻译在跨文化、跨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中功不可没,它既是语言之间的相互转换,同时也是不同文化间的交流。
事实上,翻译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性的活动,当今的人们直接或者间接都有意或无意地从事着翻译活动。
【关键词】翻译语系形合意合英语和汉语分属于不同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Indo-European language Family,是拼音语言,而汉语属于汉藏语系Chinese-Tibetan language family,是表意的语言ideography,所分属的语系不同也就导致了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别。
对于广大应试四、六级的考生来说,如果平时学习中了解英汉语言特点,在翻译应试中能满足翻译标准――“信、达、雅”即忠实准确、通顺流畅和贴切原文,这对于想要取得较高翻译分数会有很大帮助,下面本文就将对英汉语言的特点从下几个方面作对比。
一、英语的形合和汉语的意合相对于汉语来说,英语是一种更加注重形式化的语言,主要体现在运用词汇来联系各个分句,如我们熟知的“and”用来表示并列连接;“if”用来表示假设条件关系;“because”用来表示因果关系,虽然说汉语句式也有一定数量的连接词连接,但是使用频率较之英语小得多。
在汉语中,我们通常不用或者少用连接词来表达意思,英汉两种语言的这种区别就是我们所说的形合――强调结构的完整性和形态的严谨性,结构严密紧凑,主次分明;意合――强调内容和表意的完整性,靠语意的逻辑将句子串起。
为了更加清楚明了,我们试举几个例句:1跑得了和尚,但是跑不了庙。
The monks may run away,but the temple cannot run away with him.2Althoughhe has aged physically, he remains young at heart.尽管他人老但是心不老。
英汉语言对比论文优秀范文
![英汉语言对比论文优秀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76d683c5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bb.png)
英汉语言对比论文优秀范文推荐文章关于英汉语言对比方面论文热度:英汉语言对比论文例文热度:有关英汉语言对比论文免费热度:关于英汉语言对比论文发表热度:关于英汉语言对比论文参考热度: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有民族传统习俗特色。
英汉两种语言在传统习俗、文化背景以及词汇内涵等方面都有一定差异。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汉语言对比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英汉语言对比论文篇1浅谈英汉广告对比摘要:广告语作为广告的表现形式,有它独特的语言魅力。
汉语和英语的广告语言有一些共通的特点,同时也各具特色。
本文就英汉广告的词汇在其拼写、音韵、构词、功能转换等方面的创意现象做一番比较研究,从而发现英汉广告用语中词汇使用的共性及差异以及达到的不同效果。
关键词:广告用词英汉共性差异一、引言广告语言是一门浓缩起来的艺术,在用词方面结合了心理学、社会学、美学、语言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具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
在英汉不同的广告用语中,通过词汇的不同技巧的运用,从而达到各自的语言特色和文化煽动效果。
即用五个字母来形容英汉广告语言的特点为:A(Attention)抓住眼球/ I (Interest)引发兴趣/ D(Desire)刺激欲望/I(Impression)印象深刻/A (Action)采取行动。
二、英汉广告语词汇的共同特点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的广告语言,都是为了劝说,达到鼓动消费者的效果。
因此在英汉的广告语言中,都有广告自身的“推销作用”,使消费者在看到或者听到广告后产生消费的愿望,故结合英汉广告语言的特点,有如下几点是共通的。
(一)名词出现频繁由于名词是关键词,不可或缺。
所以,评价一则广告是否妙,是否能达到效果,主要在于是否恰当使用名词。
英汉广告中名词的选用都达到了绝妙的程度,突出了产品的特色、特点和作用。
如:There are many forces that motivate you to run, emotional stability,mental clarity,skinny jeans. Luckily once you motivate to lace up your shoes,the running part has a way of taking care of itself.(Reebok 跑鞋)其中 force,stability,clarity,jeans等从性能、材质的角度说明了该跑鞋的优秀。
英汉语言对比方面论文参考范文
![英汉语言对比方面论文参考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2e9e25c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59.png)
英汉语言对比方面论文参考范文语言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会随着时间的变化,受社会因素影响产生变异的特殊符号系统。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汉语言对比方面论文参考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英汉语言对比方面论文参考范文篇1浅析语言学习中的英汉对比研究论文关键词:语言学习母语正迁移母语负迁移论文摘要:在二语学习中,学习者的母语会对二语习得产生独特的影响,因此在语言的学习中,要针对其特点,采取对应的方法。
英汉对比教学和学习能有效地降低语言学习中的母语负迁移,更好地发挥母语的正迁移作用。
1 引言二语习得过程中,母语会不可避免地对学习者产生一定的影响。
母语和二语之间的相似之处会促进语言的学习,此现象为母语正迁移;而不同之处将阻碍语言的学习,此现象被称之为母语负迁移。
学习者要有意识地发挥其有利的影响,降低其不利影响。
因此英汉对比研究对二语习得是非常必要的。
2 英汉对比学习的理论依据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母语会产生迁移作用,这是被语言学家所证实的事实。
Odlin(2001)这样定义语言迁移,它是一种跨语言的影响,这种影响是由学习者先前习得的语言和目标语之间的相似和差异引起。
语言之间的相似之处有助于二语的习得,这种影响称之为正迁移,而语言之间的差异会阻碍二语的习得,称之为负迁移。
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先前习得的语言,一般是母语,已经有了完善的知识结构和牢固的基础,这一特点给二语习得带来的既有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如何发挥其积极作用,减少负面影响是语言学习者有效提高语言学习效率的重要方面。
因此英汉不同之处的对比就变得尤为重要。
3 英汉对比的方面3.1 本体对比3.1.1 大小写方面在汉语中,我们不用考虑汉字的大小写,因为汉字不存在大小写的区别。
而英语的字母则不同,有大小写之分。
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由于大小写概念不强,母语的不区分大小写的印象又很深,因此很容易在此方面出错。
英语中一个句子的首字母是必须要大写的,还有一些专有名词,如地名,人名,书名等。
英汉语言文化差异的对比分析
![英汉语言文化差异的对比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31a9922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0a.png)
英汉语言文化差异的对比分析在今天的全球化时代,中英两国的联系与合作越来越密切。
虽然英汉两国均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但是英汉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异仍然存在。
本文将会从语音、语法、词汇和文化四个方面,对英汉语言文化差异进行分析比较。
一、语音语音是一种基本的语言要素,英汉语言在语音方面的差异显而易见。
对于英语的元音而言,发音时重点是强调嘴唇的形状,肌肉的收缩与舌尖的位置。
而汉语元音的发音则更多地依靠声带震动的强弱。
比如在英语中, [i:]与[ɪ]两个音是区分大小写音的,而在汉语中,[i:]和[i]的区别更多体现在声调上。
对于辅音而言,汉语和英语又有很大的不同。
例如,英语中的[t]和[d]在后面加了一个[i],则会变成音[ʧ]和[ʤ],而这在汉语里并不存在。
汉语中则有四个声调的区别,对于英语来说,同一音节发音的区别来自于不同的重音位置。
二、语法英语与汉语的语法结构不尽相同。
英语句子的语序、主语和宾语的位置、修饰语之间的关系,等等,都与汉语有着不同的规律。
在英语中,形式主语it动词倒装、有些情况下there做形式主语出现,而在汉语中强调句子中的主语。
同时,英语中主语一般要位于动词前面,而汉语中主语通常出现在动词后面,例如“他吃饭了”。
英语的格语法是一大特点,同样没有直接对应的语法在汉语中,表达方式不彻底迂回,但表述的准确性较高,同时还涵盖了动词及其进行的方向,在说明过程中给予了更多的提示。
汉语则在两个意象之间加以比喻或比对,以描述含义深刻或比较精细的情形。
三、词汇在词汇方面,英汉两语言的差异也是显而易见的。
英文中有大量的拉丁语单词,例如psychology、geography等,在与汉语不同的语言背景下,英文单词的计划性、规律性都较强,且具有一定的符号意义。
而在汉语词汇中,常常喜欢用象声词、象形词等短语表示具体意思,例如“哗啦啦”、“嗷嗷待哺”等,精细致思,特别能描绘出直观生动的场景和情感。
此外,在互联网时代,随着社交媒体、电商平台的飞速发展,英文和中文各自独特的网络语言也有很大差异。
[英汉语言对比]英汉语言对比论文
![[英汉语言对比]英汉语言对比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fea35f49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da.png)
[英汉语言对比]英汉语言对比论文篇一: 英汉语言对比论文英汉句法现象对比研究与翻译摘要: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结构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其中英汉句法差异是英汉翻译的难点之一,也是影响翻译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通过对英语和汉语两种不同语言的句法现象进行对比分析,来探索翻译的技巧。
关键词:英语汉语句法现象翻译A Contras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Syntax structure and Translation Abstract: English and Chinese possess so many differences in syntax structure, which is one of the difficulties in translation, as well as one of the factors affecting translation quality. The paper makes a comparison of two kinds of syntax structures, in order to seek better ways in translation.Key Words: English; Chinese; syntax structure; contrastive study; translation 0. 引言语言本身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既是文化的载体,又受到文化的影响和制约。
汉语和英语是世界上的两大语言,各代表着东西方的两种文化。
由于受到汉语负迁移的影响,运用英语进行表达时,虽然语法和词汇用对,但常出现一些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句子,主要是英汉句法结构不同表达的语用失误。
因为英语和汉语在很多方面完全不同,中国语言学家喜欢按照文化背景差异分析两者的不同。
中国学者陆国强教授写的关于英语和汉语的《语义结构对比分析》一书,从语义方面比较英语和汉语。
学科教育论文 英汉语言对比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学科教育论文 英汉语言对比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9ac33ea47fd5360cbb1adb3d.png)
学科教育论文英汉语言对比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我学的专业是英语教育,现在在一所农村高中任教。
在平时的工作与学习中,我感觉全面地用英语讲课,能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在英语教学中不常碰到的术语和单词,这也是双语教学的重要内容。
翻译在外语教学中是客观存在的,尤其在农村学校,学校的基础设施无法于城市相比,学生的素质和能力都远远差于城市的学生,因此在英语课上,翻译和英汉对比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用英语进行课堂,并不意味着忽视英汉互译的实在性,更不意味着否认英汉互译的必要性。
英汉对比有助于学生利用学习方法理解、掌握所学内容,降低学习难度,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双语教学强调的是在非语言类学科中用外语进行教学,通过非语言类学科知识的学习习得外语。
我认为英汉对比对教学是利大于弊的,值得运用。
以英语课为例,农村中学的英语学习环境欠缺,英语课无法全用英语讲课,教学真的很无奈,不得不用英汉对比的方式上课,学生仍然听不懂。
我平时让他们在学习英语时注意用语音知识进行学习,学生在记忆长单词时,能简单运用语音知识记忆,背单词就不那么累。
渐渐地,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沉淀,就会发现其实英语学习也不是很难,当学生感到英语学习的轻松与快乐时,很多教学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汉译英在双语教学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翻译过程是语言转换的过程,在转换过程中,双语对比在自觉不自觉地进行着。
通过对比,掌握英汉语之间的差异,掌握话语转换的规律,在翻译交际活动中充分表达原语不同层次的意义。
对教师而言,“通过外语教授学科知识”成为其一种基本的教学技能。
因此,教师要成为既精通汉语和汉语文化,又通晓外语和外国文化的双语人才。
对于中国老师而言,要用外语讲授其他科目的知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怎样将用母语表达的内容转换成外语。
简而言之,对于从事汉英双语教学的中国老师而言,其搞双语教学最大的困难就是汉英对比与汉译英的问题。
当第一语言有坚实基础时,第二语言的良好说写技巧就更容易形成。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英文】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英文】](https://img.taocdn.com/s3/m/2756180f02020740be1e9b87.png)
这回我可亲眼看见啦!(感叹语气) This time I‟ve actually seen it for myself. 打吧,打不下去;跑吧,跑不了,敌人 只好投降。 Unable to fight on or escape, the enemy was forced to surrender. 你呀,老这样下去可不行啊!(加重语气) Look! You can’t go on like this. 这也不能怪他,头一回嘛。 (答辩语气) He is not to blame. After all,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he had done it.
An analytic language is marked by a relatively frequent use of function words, auxiliary verbs, and changes in word order to express syntactic relations, rather than of inflected forms. Modern English has become analytic but still frequently uses some hereditary inflections from Old English. It is therefore a synthetic-analytic language. Chinese is a typical analytic language. Inflection, word order and the use of function words are employed as the three grammatical devices in building English sentences.
英汉语言学术语对比论文
![英汉语言学术语对比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aadae1f7dd36a32d7275813e.png)
英汉语言学术语对比论文一、七种资料的总貌和简介本词汇主要收录宏观与微观语言学及其各分科的专门术语,兼收常见于语言学文献中的相关学科如哲学、逻辑学、心理学等的术语。
书中提到的这样一段话,可以看出术语翻译问题的重要性———“为了使某项成就得以为全人类所理解、所接受从而真正体现为全人类共有财富的一部分,语际之间的术语转译与传播不言而喻是件何等重要的大事。
语言学是门科学,当然不能例外。
”全书均按英语字母顺序排列,这些英语词目的中文译文,已有通用译名者,一般遵从惯例;同名多译并存者,择要列之;尚未见译名者,编者自译。
《语言与语言学词典》R。
R。
K。
哈特曼F。
C。
斯托克著,黄长著、林书武、卫志强、周绍珩译,李振麒、俞琼校,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年10月第1版。
本词典所收的词目是编著者从众多纷繁的语言学术语中挑选出来的、使用比较广泛的、经常在语言学各个研究领域的重要著作中出现的词目,书中逐一对它们作了简明扼要、深入浅出的解释,还比较系统地介绍了语言学各领域的基本知识,是一本有参考价值的语言学工具书和入门书,可供广大中外文教学和科研人员以及语言学爱好者参考。
这本词典出版于20世纪80年代,其词条包括了那个时代传统术语和反映语言学最新发展的术语,前者如“名词”等,后者如“信息内容”等。
但是由于语言学是在不断发展的,该词典与90年代以来的这方面词典相比,肯定会存在一定的差距,所收词条数目也会相对少一些。
《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辞典(英英英汉双解)》JackC。
Richards,JohnPlattandHeidiPlat著,管燕红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8月第1版。
本辞典所收的词条,其内容不但包括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语言心理学、语言习得、话语分析,也包括教育理论、教学法、课程发展、成绩测试、能力评估、电脑辅助教学等。
这是一本唯一全面收录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词汇的英汉双解工具书,其释义清晰准确,中、港、台译词同时收录并列,还附有大量的例句、图表、参见指示和参考书目等,在当时是最能够反映出应用语言学用于语言教学上的最新发展的一部书,它能为有志于语言教学的人士提供切合需要的帮助。
【论文】英汉语言文化差异的对比中外文化差异论文
![【论文】英汉语言文化差异的对比中外文化差异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417bd6cbccbff121dc3683c9.png)
【关键字】论文英汉语言文化差异的对比,中外文化差异论文[摘要]翻译不只是两种语言的语法、句式、语义系统之间的语系转换,它更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际。
英汉两种语言之间有语句差异、思维差异与文化内涵上的差异,这些差异会对翻译造成一定影响。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任何形式的语言都有某种文化内涵。
于是深富特定民族情感、内涵深厚的一种语言就会成为译者极难克服的对手。
有学者把英汉语言与中西思维方式、民族文化联系起来进行单向、双向或交叉对比研究,但“ 至今尚未取得突破性成果。
” [ 1 ]这始终是英汉互译困难的焦点所在。
因此,只有明晰两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差异,才能保证翻译的顺利进行。
一、英汉语句差异(一)英汉词汇现象对比1 .意义差异“ 英语是综合型语言,词化程度相当高,即在英语词汇中存在大量分析型语言(如汉语要用一个短语甚至一个句子才能表达单个词)。
” [ 2 ]译者熟练掌握英语的这种特点,就可以使译文简洁。
英语中有不少单个动词隐含着“make +宾语+补语” 的意思,“v . + adv” ,“v . + like” “v .+with” 这些复杂的意思。
英语一个动词,汉语要用一个短语词组来表达。
如果在汉译英中正确运用这种动词,就简洁多了。
由于名词尤其是抽象名词大都是从动词或形容词派生来的,而很多动词或形容词都有自己习惯的主语或并与之搭配, 因此单个抽象名词隐含一个主谓或动宾结构的内容。
2 .词类差异“ 英汉语言的最大差异之一便是体现在动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网” [ 3 ]。
汉语动词灵活多变,表现力极强。
沈家煊认为,汉语在句法上遵循时间顺序的相似原则,这是因为汉语缺乏形态变化而采用直接映照的方法。
[ 4 ]汉语句序体现认知次序,多述谓成分线性排列。
因此“ 汉语中动词使用频率远比英语为高。
” [ 5 ]在表达一些复杂的思想时,汉语往往借助动词,按时间顺序逐步交待、层层铺开,给人以舒缓明快的感觉。
从使用方法上来看,汉语动词的连用和叠用非常普遍,而在英语中习惯用非谓语动词形式。
英汉语言对比论文
![英汉语言对比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c4f7caf9aeaad1f346933f3e.png)
汉字与英语拼音文字(字母)对比研究外国语言文化学院英语093 杨思源学号:2009041322中文摘要:英汉语言由于发展历史不同,属于不同的语系结构,因此在表意、语音上存在着不同点,但由于语言是传播信息的工具而且都源于象形,因此英汉语言异中存同。
首先本文将探讨英汉语言的不同发展背景,基于不用的发展背景两种语言中在相似中存在着不同点,而本文的重点则研究英汉语言的同中存异、异中有同。
英文摘要:English and Chinese belong to two different language families: English, theIndo-European family and Chinese, the Sino-Tibetan family. Different approaches to make use of the characters and words. Chinese stress on vision, while English stress on sense of hearing. That because Chinese letters comes from pictogram. Ideograph is the best point to reflect the function and traits of Chinese, and Chinese is much more complex than English, as English can be known either the pronunciation or the writing based on each of them. Following this point, people like to name it as alphabetic writing. And this point happens to be the prim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letters. As all languages come from one resource, there are similarities exist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so we’ll study with both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关键词:(ideographic表意系统)alphabetic(拼音文字系统)difference structure similarities function引言:英汉语言的差异首先表现在文字系统上。
英汉语言对比小论文
![英汉语言对比小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96c8d245f01dc281e53af023.png)
班级:英语13级3班学号:2013060142 姓名:聂太莉题目:英汉句型差异现象在英语写作中的表现英汉语现象:在我国的英语学习者中,汉语的负迁移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学生英语作文中的语法错误比较容易纠正,而汉语负迁移造成的语病往往因其符合学生多年形成的母语思维模式而不易觉察不易纠正,写出的句子往往是套用汉语的思维方式句子模式。
这一现象使很多学生,甚至是老师都很头疼。
其主要差异则体现在英汉句子结构方面。
描写分析(比较对比):一、英语的树式结构与汉语的竹式结构的差异迁移表现。
英语句子主干突出,其各种修饰语犹如树枝一般;而汉语的竹式结构则是由事情的先后顺序,或者是按照逻辑顺序进行交代,整个句子不会产生歧义。
英汉句子差异在学生英语作文中主要体现为两种语病。
首先,英语逗号连接句。
逗号连接句是指用逗号把多个句子串联起来,使其表面上成为一个长句,学生英语作文中的常见语病如:My mother came in a hurry, left in a hurry, I didn’t know whether she didn’t notice me or she pretended she didn’t see me. 其次就是汉语竹式句型结构在英语写作中出现,其原因是汉语句型结构的迁移。
与逗号连接句相似,不同的是竹式结构句型有断句,并且大量使用简单句,除了使用and和but外很少使用其他的连词。
例如:My teacher in primary school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my life. I will never forget her, and she loved her students like her own children.二、英语主谓结构与汉语主题结构的差异表现。
英语是主谓结构的语言,汉语的特征之一是主题结构突出。
虽然英语中也存在相当一部分的主题句,但英语主题结构同汉语相比有所不同,其主要区别有:首先,英语主题结构都可以复原为SVO词序,而汉语主题结构中相当一部分无法复原SVO成词序其次,英语的主题结构在英语本族人的语感中有明显的非正常语序感,而汉语是注重主题的语言,汉语主题结构在汉族人的语感中,属于正常语序,使用频率高。
英汉语言的异同及其翻译策略论文
![英汉语言的异同及其翻译策略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9fc7810b998fcc22bdd10dc3.png)
英汉语言的异同及其翻译策略论文在英汉翻译中,两种语言在词汇方面的不同主要体现在词的意义,词的顺序和词的搭配能力三个方面;从句法方面来说,英语和汉语在句子结构,句子顺序和其他一些表达方式上则有各自的特点。
下面笔者就从词汇现象和句法现象两方面来探讨英汉的对应程度如何,以及根据这些对比,在进行翻译实践时,应该运用哪些翻译技巧。
1 英汉语言的对比1.1 英汉词汇现象的对比首先,从词的意义方面来看。
词汇作为语言的三要素之一,相比于语音和语法,它的变化最快。
随着社会和科学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在语言中一方面增加了新词,一方面旧词增添了新的意义。
人类发明轮船以前,用的是帆船,英语“sail”一词原意为“帆”,短语“set sail”,就有张帆起航之意。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帆船逐渐被用煤,柴油,甚至是用核动力的轮船所代替。
自从潜艇出现后,“sail”这个词又增添了“潜艇指挥塔”的新含义。
这就是词义的发展变化,我们在对比英汉语言时,应该明确它们的对应情况是随着时间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着的。
英语词汇在汉语里的对应程度,大致可以归纳为四种情况。
第一,完全对应。
英语中的词所表达的意义,可以在汉语里找到完全对应的词来表达。
如“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计算语言学),“The U.S. State Department”(美国国务院)。
这主要是一些已有通用译名的专用名词,术语和生活中常见事物名称等。
第二,部分对应。
英语中有些词和汉语中的词汇在词义上只能部分对应,体现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如“morning”(上午,早晨),“gun”(枪,炮),一个英语单词相对应有较多的汉语意义 . 第三 ,无对应。
英语中有些词或汉语里有些词在对方语言里找不到对应的词来表达。
这主要是指一些新词以及反映社会特殊风俗和事物的词。
如英语单词“beddo”(指的是一种多用途的床),“plumber”(美国调查政府雇员泄密的特工),“brunch”(为了休闲和放松 ,通常周日才吃的早午餐);汉语里如“八仙桌”,“太师椅”等在英语中都无法找到对应的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称谓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
英汉语言中亲属称谓的不同,可以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因此通过对亲属称谓的属性和用法的分析和对比,可以对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窥见一斑。
不同文化由于历史传统、民族心理等差异导致了称谓语体系的不同。
英语言文化的差异导致两种亲属称谓系统的不同。
如果直接把汉语亲属称谓移植到英语中,往往会引起意想不到的文化困惑甚至震惊。
因此,了解汉英亲属称谓的差异以及差异背后的社会文化根源有助于我们从语用对等的层面正确地翻译称谓语。
“称谓”与“称呼”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又有密切联系,应当加以区分。
祝畹谨在《汉语称呼研究》一文中指出,这两个词的含义和侧重点是有区别的,“称谓”是由于亲属和别的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由于身份、职业等等而得来的名称;“称呼”是当面招呼用的表示彼此关系的名称。
称呼语更多用于当面称呼,称谓语更多用于背面指称。
一般说来,称谓可分为亲属称谓和社交称谓两大类型。
亲属称谓指的是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族成员和本人关系的名称,是基于血亲姻亲基础上的如父亲、母亲爷爷、伯父、姨父、姑父等等。
本文将依照梁真惠(2002)的观点,把亲属称谓再分为亲属称谓和仿亲属称谓(也称类亲属称谓)。
一英汉亲属称谓语的差异各种语言都相应地具有表示家庭成员关系的亲属称谓系统,它包括父系称谓、母系称谓、姻系称谓和类亲属称谓四种(黎昌抱,2001)。
英语亲属称谓语属类分型,而汉语亲属称谓语属叙述型(曲彦斌,1996)。
在英语中,亲属称谓语概括、笼统;而汉语中的亲属称谓语清楚、细致,每一种亲属关系都给予叙述。
英汉亲属称谓的具体差异概括为以下7点:(一)直系旁系区别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到爷爷、奶奶、孙子、孙女是直系亲属,是属于同宗的;但其英语表达却分别与旁系亲属外公、外婆、外孙、外孙女一样(二)父系母系区别表2从表2中可以看到舅舅、姨父为母系亲属,而叔叔、姑父为父系亲属,但其表达都是uncle 同样,舅母、姨母与婶婶姑母在英语中也同用aunt。
(二)长幼区别表 3从表3中可看出,在英语中,不论长幼,兄弟姐妹统称为brother or sister,有必要的时候,可能会用elder brother 表示哥哥,younger brother 表示弟弟。
但是英语表达中表示排行的称谓却没有相应的单词来对应,如二姐、三弟。
可见,在英语的亲属称谓表达中是没有长幼之分的(三)性别区别从表 4 中可看出,汉语的堂哥、堂妹、堂嫂、表哥、表妹、表嫂在英语表达中就只有一个单词,就是cousin,并不加以性别的区分而且在汉语中,往往会去掉“表、堂”,以示亲切(五)面称背称区别赵元任在(汉语称谓)中强调:将面对面使用的直接称呼语与指称他人的间接称呼语、口头语与书面语区分开。
在汉语中,面称称谓语和背称称谓语区别相对清晰,如爷爷、爸爸等属于面称称谓语,而祖父、父亲等则是背称称谓语。
在英语中,面称与背称没有明显界限father, uncle等都既可用于面称,也可用于背称。
(六)泛化程度区别汉语中亲属称谓的泛化程度非常高,已泛化成为一般社会称谓语,如与职业有关的“警察叔叔、护士阿姨”,与年龄外貌有关的“大爷、大妈”,与社会心理有关的“春哥、凤姐”,以拉近听话人与说话人的情感距离,表示礼貌、尊敬、亲切或崇拜等情感。
相比较而言,英语亲属称谓的泛化程度很低,其亲属称谓语用于社会交际的频率比较低,可以用于社会交际的亲属称谓语也寥寥无几,例如年长者称年幼者为son ,father 可指神父这一职业。
(七)部分汉语姻亲亲属称谓在英语中无对应词汇汉语中有些姻亲亲属称谓,例如:亲家、连襟、妯娌等词在英语中无对应的词汇。
英语语言国家的人称呼大部分姻亲亲属时都只需直呼其名。
如果一定要把“亲家”翻译成英语,那只能描述为parents of one s daughter- in- law or on- in- law ,并没有对应的词语。
二英汉亲属称谓的文化差异因素(一)家庭类型“亲属称谓的简化,意味着家庭关系在社会生活中不占那么重要的地位;资本主义关系下的家庭,其构成和社会作用完全不同于封建主义关系,在语言中也能找到反映。
”我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社会组织的单元是家庭或家族,因此家族势力非常强大,而在家族内部,宗族内的亲疏关系是严格按等级区分的,内外亲戚,嫡庶区别得很清楚。
为了维护和适应这种层次森严、内外有别的封建家族体系和封建伦理道德,相关的很多称谓就出现了,而且分得特别仔细。
“在英美等国,核心家庭(nuclear family)占主导地位.这种家庭中只有一对夫妇和他们未成年的子女,而且孩子长大后马上离开父母去独立生活,自立门户.因此,他们的家庭成员关系非常简单.他们并不把亲属关系看得那么重。
由于这些亲属不住在一起,没有必要,也不需分得那么清楚。
”这影响了西方社会的称呼语,称谓语相对贫乏。
在这种家庭中,人际关系非常随便、开放,以个人主义观念为核心的自我意识非常明显。
中国传统的宗法血亲关系和伦理道德影响的结果,它体现的是一种严密的家族关系。
英语民族的家族关系远不及中华民族的那么严密,家庭结构也较松散。
(二)血缘关系汉民族深受封建宗族制度和“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观念影响,同族内部十分重视血缘宗亲关系。
汉民族经历漫长的封建社会,形成了既有血缘关系又有经济联系的由大家庭组成的庞大的宗族性的社会组织,社会的基本单元是家族,而不是个人,个人要受家族权利的支配。
与之相比较,封建社会在整个欧洲存在的时间较短,而资本主义制度较早地代替了封建制度,对欧洲各国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另一方面英美国家的文化主要来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
经济上,其重视商业。
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其经常移民和殖民,这样,造成他们组织管理上摆脱了家族血缘的束缚,更重视人与人的契约关系和平等关系。
(三)宗法观念“汉语亲属称谓词特别强调长幼之别、宗族与宗族之别、血缘与非血缘之别,这种繁复的称谓正反映了汉族文化传统的一个基本特征:社会组织的基本单元是家族,宗法关系悠久稳固。
”中国改革开放后虽然封建宗法关系不复存在,但亲属、亲戚关系在社会关系网中仍然居重要地位,其根本原因应追溯到中国的悠久历史。
“中华大地乃文明之国,礼仪之邦,炎黄子孙既重家庭伦理,又讲社交礼仪。
数千年的儒家思想和封建礼教使中国人认为治国平天下之本在于齐家。
故古往今来,三纲五常影响至深,家庭伦理至关重要:一家之内,长者为尊,老者为上,长幼尊卑,泾渭分明;亲朋友好,男女有别,远近亲疏,不错规矩.而英美人由于基督教文化的影响,崇尚个人价值,强调表现自我,讲天堂,说地狱,而宗法关系远不及中国那么严密,家庭观念也较之中国淡薄,亲属称谓之简略概括,不求精确。
”(四)文化取向价值观念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和客观现象进行是非判断和优劣判断的尺度,他决定人们的价值取向,指导人们的行为方式。
中国人对自我价值的判断通常以压抑的形式表现,也就是说,对自身价值的评论常常是低值的,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压抑的自我价值出发。
在称谓语中,尤其是敬语,谦语特别多。
与汉民族恰恰相反,西方人崇尚的是个人主义,提倡自我表现和自我肯定,注重个人权益,争取平等的自由竞争思想意识比较强。
这种注重个性,肯定个人的价值观念使西方人更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强调独立精神。
这和民族的价值观念形成鲜明对比。
(五)礼貌原则汉民族的伦理道德观念要求人们称呼他人时,不能随意直呼其名,须按等级、身份选择相应的称呼语。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在与他人交往时,十分强调人与人之间感情的融洽、和谐,因而往往把家庭本位向外推移,扩大到家以外的社会关系中去,于是汉文化中出现了亲属称谓的泛化现象。
这一现象体现在言语交际中,就是亲属称谓常用于社交场合,以传递社交指示的不同语义信息。
如大伯、叔叔、老兄、贤弟、大嫂、小妹等词语常常用来称呼没有亲属关系的对方,目的是为了表示礼貌和亲切。
无论是对街坊邻居、朋友熟人还是素不相识的路人,人们均按年龄、性别称呼对方为大爷、大娘、大叔、大哥、大姐等;小朋友称军人为解放军叔叔;长辈对相识的或不相识的晚辈称“闺女”等。
这些用于社交场合的词语与其用于亲属称谓本身在语义上有着本质的不同:后者表示的是一种亲属血缘关系,而前者表示的是人们之间“亲如一家”、“情同手足”的一种良好人际关系。
作为一种人际关系,它必将随着交际的场合,交际参与者的身份、地位和交际角色的变化而变化。
英美人宗族观念淡薄,不仅不会用亲属称谓去称呼家族以外的人,甚至连家族以内的人都很少用。
近年来,许多讲英语的人常常用名字称呼别人(如:Tom, Michael, Linda, Jane等) ,而不用某某先生、某某太太或某某小姐(如:Mr. Summers, Mrs. Howard, Miss Jones等)。
这种做法在美国人中尤为普遍,甚至初次见面就用名字称呼。
不仅年龄相近的人互相这样称呼,年龄悬殊的人之间也这样称呼,甚至孩子对父母或祖父母也不例外。
用英语称呼时,不论男女、年龄、社会地位等,一般直呼其名就行了。
汉文化中用于社交场合的亲属称谓不可用于英语中,否则会引起人际关系混乱,导致交际失败。
(六)等级观念传统的中国家庭构成形式是大家庭(三世、乃至四世同堂) ,家庭关系的中心是父子。
家庭要遵守长幼有序,长尊幼卑的宗法秩序,年龄大小、辈份高低是极为重要而严谨的区分依据。
因此,在亲属称谓里,亲属关系规定得十分清楚和严格,不容许丝毫的含混和马虎。
同辈分要区分哥哥和弟弟、姐姐和妹妹、伯父和叔父、伯母和婶母。
不同辈分的称谓是长辈可以呼下辈的名,也可以连同姓一起称呼;下辈对长辈,则只能严格按相应的称谓进行称呼,直呼其名是万万不可的。
英语中的亲属称谓不区分长幼辈分高低也不太讲究,所以称谓词笼统概括。
如姐妹、兄弟各只对应一个词;非直系亲属中长一辈的男性一概称为“uncle”,女性一概称为“aunt”,而同辈的不论男女,一律称“cousin”。
在同辈之间,英美人往往是以名字或昵称相称呼。
就是下辈对长辈,也往往直呼其名,包括儿媳(女婿)对公公、婆婆(岳父、岳母),子女对继父母的称呼,因为在他们看来,这表明他们之间亲密无间,关系融洽。
不过美国人对自己父母和祖父母还是以Dad、Mom、Grandpa、Grandma相称。
三亲属称谓翻译(一)直译加注首先了解英语亲属称谓的13个名词(father, mother, son, daughter, brother, sister, uncle, aunt, nephew, niece, cousin, husband, wife)和几个修饰词(great, grand, step, half, first, second, in-law),它们可以表示所有的辈分、同胞血缘关系,而在汉语称谓中,血亲传统上分为“九族”,上有四代长辈,下有四代晚辈,长幼序列为“高祖、曾祖、祖、父、本人、子、孙、曾孙、玄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