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关系与劳动法

合集下载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重点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重点

第一章1、劳动关系的概念:劳动关系是社会生产关系表明劳动力使用者和劳动力所有者之间关系的概念。

我国劳动关系的含义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劳动中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

2、劳动关系的主体:是指劳动关系的参加者。

狭义:劳动关系的主体包括两方。

一方是劳动者和以工会为主要形式的员工团体,另一方是管理方以及“雇主”协会。

3、管理方的概念:狭义管理方是指在生产组织中通过行使职权,实施管理职能,率领其隶属人员完成既定工作的各级管理人员。

从广义上看,管理方除了企业中的各级管理人员,还包括各类正式非正式雇主协会。

4、管理方的特点:1)管理方具有职权,职权是能向隶属人员进行指挥、发出命令并要求下级强制服从并执行的权力以及给予奖惩的权力。

2)管理方通过合法程序获得职权。

企业各级管理人员的职权是经由一定正式程序而赋予某个职位的一种权力。

它源于企业产权,是合法的。

3)职权是由上而下逐级授予的,权责对等十分重要。

5、雇主协会的类型:1)行业协会,同某一行业企业组成的单一的全国性行业协会。

2)地区协会,由某一地区的多种企业组成的地区性协会代表该地区雇主的共同利益。

3)雇主组织,由雇主组成,旨在维护雇主利益并努力调整雇主与雇员以及雇主与工会之间关系的组织。

雇主组织可分为全国性雇主联合会、单一行业或产业的全国性协会、地区协会。

6、工会的定义:工会是由工人组成的旨在维护并改善其工作条件的连续性组织。

工会的性质: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

工会的地位:工会主要通过集体谈判的方式代表员工在工作场所以及整个社会的利益。

工会的特征:1)工会必须是一定人数以上的雇员的团体,一般不允许雇主及其代理人加入。

2)工会属于社会团体而非政治性组织或经济性组织,即工会不得有政治和经济目的。

3)作为社团,工会具有法人资格。

4)工会有同雇主或其团体谈判和签订集体合同,监督雇主遵守《劳动法》等项权利。

5)工会在与雇主的关系中受到法律的特别保护。

工会的权利:4)条,以及工会及其会员在采取产业行动中,享有豁免权。

06089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带选择题版)

06089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带选择题版)

劳动关系导论1、劳动关系的称谓源自日本,主要是为了更准确地说明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之间的关系。

是中性、温和的代名词。

2、产业关系又称工业关系,源自美国。

3、狭义的劳动关系主体包括两方:一方是员工方及以工会组织为主要形式的员工团体,另一方则是用人单位、管理方以及雇主组织。

二者构成劳动关系主体。

4、劳动关系的表现形式:合作、冲突、力量、权利。

其中力量中最为重要的三种力量是:退出力量、罢工力量、岗位力量。

5、劳动关系的性质(1)平等性(2)不平等性(3)具有经济利益或财产关系的性质(4)具有社会关系的性质6、私营企业劳动关系本质上是一种雇佣关系。

7、劳务关系:是劳动者与用工者根据口头或书面约定,由劳动者向用工者提供一次性的或者是特定的劳动服务,用工这依约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的一种有偿法律关系。

8、劳务关系与劳动关系的不同:(1)双方当事人及其关系不同(2)劳动风险责任承担不同(3)劳动主体的待遇不同(4)适用法律不同(5)纠纷处理的机构不同9、三方协商机制的特点:(1)主体独立(2)权利平等(3)民主协商(4)充分合作10、三方协商机制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是国家一级的协商。

11、经济环境所有制和分配制度的状况,是对劳动关系影响最为直接的经济因素。

12、社会文化环境是影响企业劳动关系诸多因素中最为复杂、深刻、最主要的变量。

13、马洛斯需要层次理论五个等级: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感情(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14、优势需要:在人的多种需要中,在某种条件下只会有一种需要排在第一位,在需要结构中占优势,其他需要排在它后边,这排在第一位的需要就是优势需要。

劳动关系的发展历史和制度背景1、1802年英国通过的《学徒健康与道德法》,被视为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劳动法规。

2、行为科学理论三个最重要的方面是:工业心理学的出现、霍桑试验、社会系统理论。

3、谈判制度建立—管理时代的劳动关系。

4、三方原则等制度建立—冲突的制度化。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自考精确资料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自考精确资料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一、名词解释1、均衡型劳动关系P10是指劳动关系双方的力量相差不大,能够相互制衡。

该类型的劳动关系主要表现为:在相关法律和制度的保障下,劳动者和工会的代表有权了解就业组织内部信息,就业组织的基本产生经营决策由管理方和劳动者及其代表或工会双方参与,协商制定。

2、投入——产出模式P17在“投入—产出”模式中,投入是指“冲突”,产出是指“管理规则”,从而把劳动关系调节看成是一个把冲突转化为管理规则的过程。

3、工业主义理论P34工业主义理论有时被称为“结构功能主义”,该理论认为社会是以所有成员的功能整合的方式获得发展的,秩序和进步代表着经济和社会自然发展过程的主流,而冲突和停滞仅仅是局部的问题。

4、冲突的根源 p46冲突的根源可以分为“根本根源”和“背景根源”。

前者是者由于劳动关系的本质属性造成的冲突,后者是指由那些更加可变的,取决于组织、产业、地域、国家等因素的属性所造成的冲突。

5、霍桑实验p73指在1927—1932年间由美国人爱尔顿。

梅奥和罗特利斯伯格所进行的一系列分析改变照明和其他一些条件对工人和生产率的影响的实验。

6、管理方p83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是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

7、雇主协会p84是由雇主组成,旨在维护雇主利益,并努力调整雇主与雇员以及雇主与工会之间关系的组织8、行业工会p105是将在某一特定行业中从事工作的所有工人都组织起来的工会,而不考虑这些雇员的技术、技能以及所从事的行业。

9、“黄狗协议”p344是指由劳资双方共同签订的、禁止员工以个人名义参加工会及其活动的书面协议。

10、工会制工厂制度p321雇主优先雇用工会会员,若无工会会员则可招用非工会会员,但他们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加入工会。

11、工会p104工会是由雇员组成的组织,主要通过集体谈判方式代表雇员在工作场所以及整个社会中的利益。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pdf[001]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pdf[001]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pdf
劳动关系和劳动法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劳动关系中,雇主和员工的利益博弈十分激烈,因此劳动法的作用尤为重要。

劳动法是指为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维护劳动关系稳定和谐而制定的法律规范。

它从保护劳动者权益、监督雇主行为、制定劳动标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劳动关系中,各方应遵守法律规定,确保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员工应认真履行劳动合同,遵守劳动纪律和规定,努力工作,切实提高工作能力和质量。

雇主应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签订劳动合同并履行职责,确保员工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此外,雇主还应合理调整薪酬待遇,完善劳动条件和环境,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生产效率。

此外,劳动法还规定了社会保险的制度和办法。

雇主应该按照国家法律规定,在员工工资中缴纳社保费用,并及时足额交纳。

员工可以在退休或者遭遇劳动意外时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险福利。

在现代化、全球化的劳动市场中,劳动法在维护公平竞争和优化劳动力市场方面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劳动法能够规范劳动市场的行为规范、制定工作标准、保护劳动者的权益,有利于实现历史的向前发展。

总之,劳动关系和劳动法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

要在劳动关系中取得成功,需要所有相关方依法合规,充分发挥法律的作用,确保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建设和谐的劳动关系。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课件)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课件)

A 建立规章制度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内部 规章制度,明确各项管理流程和操
作规范。
B
C
D
争议处理
在发生劳动争议时,用人单位应当积极与 劳动者协商解决,或者依法申请调解、仲 裁、提起诉讼等方式处理。
监督检查
用人单位应当接受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督检 查,确保各项劳动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
06 劳动争议处理与法律责任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课件
目录
• 劳动关系概述 •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与制度 • 劳动合同的订立与履行 • 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 • 用人单位的权利与义务 • 劳动争议处理与法律责任
01 劳动关系Biblioteka 述劳动关系的定义与特点定义
劳动关系是指用人单位与劳 动者之间,依法所确立的劳 动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关系。
主体特定性
违约责任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 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 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规定支付赔偿金。
04 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
劳动者的基本权利
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劳动者有权根据自己的意愿、能力和社会需要选择职业 ,不受任何歧视和限制。
用人单位有权根据劳动者的劳动贡献和合同约定,确定和调整 劳动者的薪酬水平。
在符合法定或约定条件的情况下,用人单位有权依法解除与劳 动者的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的义务与责任
保障劳动者权益
用人单位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保 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如按时足额支 付工资、提供安全卫生条件等。
签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签订书面的劳 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第一章考点手册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第一章考点手册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第一章劳动关系导论考点1 劳动关系的定义(★三级普通考点,一般为单选、多选)一、劳动关系的词源1.词源劳资关系:是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关系,含有对立意味,包含了一致性与冲突性。

劳工关系:强调以劳动者为中心展开,着重于劳动者。

劳使关系:源自日本。

强调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之间的关系。

中性、温和。

产业关系:又称工业关系。

广义的产业关系主体包括劳资双方、而且包括政府。

2.定义:1704劳动关系指管理方与劳动者个人及团体之间产生的、由双方利益引起的表现为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关系的总和,它会受到一定社会的经济、技术、政策、法律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3.【1704简】劳动关系的本质是双方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的相互交织。

劳动关系双方选择合作还是冲突,取决于双方的力量对比。

考点2 劳动关系的主体(★★二级考点,一般为单选、多选)1.狭义:雇员、雇主;广义:雇员、雇主、政府2.雇员的含义:(1)雇员是被雇用的人员;(2)雇员是在雇主管理下从事劳动的人员;(3)雇员是以工资为劳动收入的人员;(4)有些国家劳动法规定某种或某几种人员不属于雇员,如公务员、军事人员、农业人员、家庭佣人、企业的高层管理者。

3.雇员的范围包括蓝领工人、医务人员、办公室人员、教师、警察、社会工作者,以及其他在西方被认为是中产阶级的从业者和低层管理者。

从产业部门来看,雇员的范围包括第二和第三产业。

4.雇员的范畴不包括:自由职业者、自雇佣者和第一产业中的农业劳动力。

5.雇员团体。

在我国和世界上许多国家,工会是雇员团体的最主要形式。

6.雇主。

雇主可以包括雇佣劳工的业主、经营负责人或代表业主处理有关劳动事务的人。

7.雇主组织。

雇主组织的主要形式是雇主协会。

8.政府。

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角色有以下四种:(一)劳动关系立法的制定者,通过立法介入和影响劳动关系,为劳动关系的调整提供法律保障和依据,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劳动三权”,即结社权、集体交涉权和争议权;(二)公共利益的维护者;(三)公共部门的雇主;(四)有效服务的提供者。

劳动法和劳动关系分析

劳动法和劳动关系分析

劳动法和劳动关系分析劳动法和劳动关系是现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法律和社会关系。

劳动法是国家用来规范劳动者和雇主之间关系的法律,而劳动关系则是劳动者和雇主之间互相依赖和互相影响的社会关系。

本文将对劳动法和劳动关系进行分析。

首先,劳动法的存在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权益。

劳动者是劳动关系中弱势群体,容易受到剥削和侵犯。

劳动法通过规定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包括劳动合同、工资、工时、休假等方面的权益,来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劳动法还规定了劳动者参与劳动关系决策的权利,包括劳动组织、集体谈判和罢工等权利,以确保劳动者能够在劳动关系中获得公平和合理的待遇。

其次,劳动法也规定了雇主的责任和义务。

劳动法规定雇主应当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支付劳动者应当获得的工资,提供合理的工作条件和环境,确保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等。

此外,劳动法还规定了雇主在解雇劳动者方面的限制和程序,以保护劳动者的权益。

然而,劳动法和劳动关系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法律的执行和监督不完善是一个主要问题。

在某些地区和行业,劳动法的执行力度不够,导致劳动者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同时,劳动关系中的不平等现象也较为明显,雇主对劳动者的剥削和侵犯行为时有发生。

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来加以解决。

此外,劳动法和劳动关系也受到经济和技术发展的影响。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劳动力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雇主可以通过跨国合作和互联网平台雇佣劳动者,这给劳动法的执行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也给劳动关系带来了新的问题。

如何在新的经济环境下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并维护良好的劳动关系,是一个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总之,劳动法和劳动关系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法律和社会关系。

劳动法保护劳动者的权益,规定了雇主的责任和义务,劳动关系则是劳动者和雇主之间互相依赖和互相影响的关系。

然而,劳动法的执行和监督不完善以及经济和技术发展带来的挑战,使劳动法和劳动关系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只有通过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才能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劳动法和劳动关系,为劳动者创造公平、合理和安全的工作环境。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期末复习重点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期末复习重点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期末复习重点劳动关系概念:指劳动者在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经济社会关系。

劳动关系的本质:劳动关系的本质就是双方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的相互交织。

劳动关系双方选择合作还是冲突,取决于双方的力量对比。

力量,是影响劳动关系结果的能力。

分为劳动力市场的力量和双方对比关系的力量。

劳动力市场力量,反映了工作的相对稀缺程度,由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供求中的稀缺性决定的。

(劳动者技能越高,市场力量越强。

)双方对比关系的力量,是指劳动者进入就业组织后能够影响资方的程度,其中以退出、罢工、岗位三种力量最为重要。

劳动关系的特点:①法律的平等性②经济的依赖性(一般实务上,劳动者对企业的依存度较高。

)③管理的从属性(a.劳动者要服从用人单位的工作规则、指示和命令b.接受监督、检查的义务;c.劳动者有接受制裁的义务。

)④权益的冲突性(企业常常是劳资冲突中占据优势的一方)⑤实力的差异性(企业的经济实力是其在劳资冲突中最重要的筹码。

在许多冲突中,拥有较多经济资源的企业实力仍强于集体劳动者的力量。

)⑥冲突的影响性⑦互动的复杂性劳动关系的影响因素:劳动关系的外部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政策环境、法律和制度环境以与社会文化环境。

(相互影响,技术环境会影响经济环境甚至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影响法律和制度环境以与政策环境。

)劳动关系的三大主体:管理方、劳动者(工会)、政府。

工会的作用(职能):1.经济职能(1)工资与就业人数的最优组合。

【产生伴随失业效应的原因有两个:①高工资意味着高人力成本,裁员维持企业经营;②劳动力价格上涨后,为使生产成本最小化,管理方将采用资本密集型技术,使用更多的机器设备替代劳动。

】(2)确保就业公平。

2.民主职能(1)(正统多元主义)①当管理方违反集体协议确立的就业条件或滥用职权时,工会可以为会员提供准法律代表。

②工会代表雇员与雇主进行集体谈判。

③工会有助于确保雇员在工作过程中获得自由。

劳动关系劳动法

劳动关系劳动法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复习把握以下重难点《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复习把握以下重难点掌握以下名词:力量合作劳动关系沟通管理方雇主协会自主/合作管理模式工会职业工会行业工会总工会工厂干预工会劳资合作工会的组织结构社会倾销劳动法最低工资工作时间综合计算工作日缩短工作日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变更劳动合同解除员工参与管理能本管理企业文化目标管理申诉停职热炉规则渐进性惩处时效劳动争议劳动争议调解举证责任集体谈判公正代表责任集体谈判的结构合作式谈判产业行动罢工集体协议资历社会-技术体系工人委员会社会合作伙伴禁止令常规仲裁掌握以下问题:1.劳动关系管理的对象。

2.理解劳动关系的性质。

3.正统多元论学派的主。

4.韦伯认为随着官僚制的推广,工人的利益和资本家的利益冲突会受到控制的原因。

5.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容。

6.斯密的管理思想。

7.“伙伴关系”的基本容。

8.阻碍冲突继续发展的合作的根源。

9.罢工的原因。

10.部员工管理的容。

11.员工调配的定义、容。

12.纪律处分的过程。

13.我国现行的职业技能考核的种类。

14.雇主协会的作用。

15.在完全市场作用下,雇主或管理方处于优势地位的原因。

16.自主/合作管理模式的主要特征。

17.工会的权利和义务。

18.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性质。

19.工会法律服务。

20.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的概念特征。

21.政府在社会倾销方面需要面对的问题。

22.劳动法的主要容。

23.劳动法中劳动的特征。

24.社会保险与商业人身保险的区别。

25.国际劳动立法的形式。

26.国际劳工组织的特点、主要机构。

27.社会保险的特点。

28.我国休息时间的分类。

29.无效劳动合同的确认机关和处理方式。

30.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31.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联系和区别。

32.劳动者所享有的劳动安全卫生保护权利。

33.劳动合同的成立和生效的区别。

34.劳动合同的特点。

35.劳动合同的法定条款。

36.员工申诉的程序。

劳动法与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

劳动法与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

劳动法与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劳动法是调节劳动关系的法律依据,其目的是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劳动关系的平衡和稳定。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劳动法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

本文将从法律调整的角度探讨劳动法与劳动关系的关系,并对近年来发生的一些法律调整进行分析。

一、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劳动关系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雇佣关系,劳动法通过对劳动关系的调整来保障劳动者的权益。

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劳动合同法律调整:劳动合同是劳动关系的基础,劳动法对劳动合同的内容、签订、解除等进行了详细规定。

最近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合同的续订、解除、解除赔偿等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细化和完善。

2. 工资和福利的法律调整:劳动法对工资、加班补偿、社会保险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规定。

随着工资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福利的改善,近年来,相关法律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以更好地保障劳动者的权益。

3. 劳动争议的法律调整:劳动争议是劳动关系中常见的问题,劳动法通过建立劳动争议解决机制,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同时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

最近,一些新的劳动争议解决机制被引入,例如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进一步提高了劳动争议的解决效率。

二、近年来的法律调整劳动法作为一个动态的法律体系,会根据社会的需求和发展的趋势进行不断的调整和完善。

近年来,我国劳动法发生了一些重要的法律调整,以下是其中的几个例子:1. 保障女性权益的调整:为了保护职场女性的权益,我国劳动法增加了对女性工作者的特殊保护规定,例如实施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和增加妇女劳动保护权益等。

2. 强化劳动合同约束力的调整:为了加强劳动合同的约束力,劳动法对违反劳动合同的行为进行了严厉处罚,设立了违法解除劳动关系的赔偿机制,提高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合约性。

3. 推行劳动三方制度的调整:近年来,我国推行了劳动三方制度,即劳动者、用人单位和劳动监察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

通过建立劳动三方制度,加强了对劳动关系的监督和调整,提升了劳动者权益的保护水平。

06089劳动关系与劳动法

06089劳动关系与劳动法

06089劳动关系劳动法案例分析:最低工资第一章:1、名词解释:劳动关系P32、劳动关系的主体P43、劳动关系的含义P194、三方协商机制是指政府、雇主和工人。

P255、三方协商机制的特点。

P26第二章1、劳动关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工业革命,从工业革命开始到19世纪中叶,是劳动关系发展历史上的第一阶段。

P442、18世纪中期,以蒸汽机的发明为标志的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

P443、早期工业化时代劳动关系的特点P47简答4、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期,资本主义经济开始从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

P485、科学管理理论。

P49(理解)6、在行为科学发展过程中,与组织中劳动者有关的三个最重要的方面是:工业心理学的出现、霍桑试验、社会系统理论。

P527、劳动关系的制度化。

P53 理解8、成熟的劳动关系时期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直至20世纪八九十年代。

P549、劳动关系的新变化。

P59-60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的发展。

P65 简答第三章1、工作分享。

P93名词解释2、工作分享的方式。

P94-95第四章1、管理方P98。

雇主P99 。

雇主协会P100(名称解释)2、新古典经济理论(理解)P1033、独裁式:高层管理者直接分配工作任务,亲自监督,经常“武断地”做出奖惩决定。

剥削型:管理者不关心雇员需求,其目标是以最低的工资换取最大量的劳动。

P109 判断4、雇员参与计划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主要包括质量圈,劳资联合委员会以及主要在欧洲国家实行的共同管理计划。

P1165、质量圈一般是由通过共同工作来生产某一特定部件或提供某一特定部件的工作人员资源组成的小组,每周在工作日之前或之后开一次会,讨论生产问题并找出解决方法。

P1168、劳资联合委员会由工会代表与管理方式表共同组成,双方人数相等。

P117第五章1、工会的结构分类P124-1252、工会组织结构大体上可以分为地方工会与全国性工会两个层级。

P1263、全国性工会的作用。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课程标准》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课程标准》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课程原则课程代码课程承当学院商学院制定制定日期审核审核日期批准批准日期一、合用对象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历者二、合用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三、课程定位(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旳核心课程。

(2)课程任务本课程重要针对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者,特别针对劳动关系管理工作开设。

通过本课程旳学习,规定学生树立现代劳动关系管理理念,掌握劳动关系管理重要流程旳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学会用劳动关系管理理论与制度对旳地分析和解决现代劳动关系管理中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从事劳动关系管理工作旳基本职业素养。

(3)课程衔接在课程设立上,前导课程有《管理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组织行为学》、《公共关系》等课程。

四、学习目旳通过本课程学习,一方面使学生掌握劳动关系管理重要流程旳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使学生可以灵活运用劳动关系管理旳某些基本措施和技巧,胜任公司劳动关系管理工作。

另一方面使学生养成良好旳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形成良好旳职业道德、提高创新精神。

1.结识劳动关系(概念、理论、历史);2.理解管理方(定义、管理模式、劳资合伙方式);3.结识工会(概念、构造、职能);4.理解政府与劳动关系(在劳动关系中旳角色、劳动关系战略);5.结识劳动法;6.结识劳动合同法;7.理解员工参与管理(概念、功能、核心点);8.结识惩处与申诉;9.结识集体合同;10.结识劳动争议解决五、课程设计本课程以公司“劳动关系管理”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公司“劳动关系管理”工作案例作为学习情境,根据岗位工作规定、工作任务规定,拟定学习目旳及学习任务内容。

本课程采用行动导向(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公司“劳动关系管理”工作任务为导向组织教学及考核。

六、教学设计七、课程考核1.考核方式考核内容重要考核学生对培训与开发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措施及其分析应用等综合技能,考核方式采用平时、笔试相结合旳考核。

考核成绩(满分100分)=平时(50%)+笔试(40%)+考级(10%)2.考核原则(1)平时成绩旳考核原则取决于“课堂体现(20%)、出勤率(10%)、作业(20%)”。

自考劳动关系与劳动法简答题汇总

自考劳动关系与劳动法简答题汇总

四。

简述1。

简述我国劳动关系的具体含义(1)。

是指劳动者在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经济社会关系。

(2)。

特定内涵,劳动关系意义上的劳动,专指职工为谋生而从事的、履行劳动义务的、有组织的、岗位相对固定的集体劳动。

主要包括:(1)从主体上看,它是以职工身份所从事的劳动。

(2)从目的上看,它是作为一种谋生手段的职业劳动。

(3)从性质上看,它是履行劳动法律义务的劳动。

(4)从形式上看,它是用人单位内部有组织的集体劳动。

2。

作为劳动法调整对象的劳动关系有哪些特征?(1)这种关系与劳动有直接的关系,劳动是这种关系的内容。

(2)劳动关系的当事人,一方是公民,另一方是用人单位,(3)劳动关系的一方------公民,要参与到另一方有关单位中,成为这一单位的成员,执行一定种类的工作,并且遵守有关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

(4)这种关系的发生、变更和终止,当事人双方在劳动过程中的权利。

义务以及劳动条件,均应依法处理。

(5)即使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与其工作人员建立了劳动关系,但是国家法律、法规对调整其关系另有特殊规定的,则不属于劳动法调整的范畴。

3。

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一些关系包括哪些?(1)处理劳动争议而发生的关系。

(2)执行社会保险方面的关系。

(3)监督劳动法律、法规的执行方面的关系。

(4)工会组织与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

(5)劳动管理方面发生的关系。

4。

什么是国际劳动立法?(1)是指由国际劳工组织召开的国际劳工大会所通过的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书。

5。

国际劳动立法有什么作用,有哪些不足之处?(1)对各国劳动立法的制定、完善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国际劳工组织所制定的公约和建议书,对世界各国劳动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2)有利于劳动力的国际流动,随着国际交往的发展,劳动力的国际流动将越来越频繁。

(3)对改善各国工人的劳动状况和保障各国人民的民主权利产生一定的影响,近几十年来。

各国劳动条件和生活条件的改善,虽然主要是各国经济发展和工人运动的结果,但国际劳动立法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重点复习)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重点复习)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重点复习)填空选择1、“产业关系”又称工业关系,在(欧美国家)使用最早、最为广泛。

2、劳动关系的本质是双方(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利)的相互交织。

3、双方对你关系的力量是指劳动者进入就业组织后能够影响资方的程度,其中尤其以(退出)、(罢工)、(岗位)三种力量最为重要。

4、劳动关系的主体有(雇员)、(雇员团体)、(雇主)、(雇主组织)、(政府)。

5、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角色有以下四种:一、(劳动关系立法的制定者),(二公共利益的维护者),三、(公共部门的雇主),四、(有效服务的提供者)。

6、冲突的根本根源有(异化的合法化)、(客观的利益差异)、(雇佣关系的性质)。

7、罢工是冲突最明显的表现形式。

以你为罢工是双方都要付出成本,所以单纯从经济学角度讲,罢工是(非理性)的行为。

8、技术环境包括产品生产的(工序)和(方式)。

9、在诸多政策环境中,(就业政策)对于劳动市场以及就业组织中的劳动关系的影响最直接。

10、(法律)和(制度)是政府调整劳动关系的最基本形式。

11、新保守派主要关注的问题是(效率最大化),对工会在集体谈判中的影响评价是(对经济和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主要集中在美国其次加拿大和爱尔兰12、(新保守派)认为,理想的劳动法应该是工人难以组织工会,或者即使有工会,其权利也很小。

13、(管理主义学派)认为,雇员与企业的利益基本是一致的,劳资之间存在冲突的原因在于,雇员认为自己始终处于被管理的从属地位。

主要集中在日本14、(正统多元学派)主要关注经济体系中对效率的需求与雇佣关系中对公平的需求之间的平衡,主要研究劳动法律、公会和集体谈判制度。

主要集中在德国15、自由改革主义学派的最大特点是提出了“(结构不公平)”理论。

16(瑞典模式)是自由改革主义学派最具代表性的实例。

17、(激进派)认为,在经济中代表工人的“劳动”的利益,与代表企业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资本:的利益是完全对立的。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自考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自考

名词解释1)劳动法:狭义的劳动法是指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于 1994 年7 月 5 日通过,自1995 年1 月 1 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广义上的劳动法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劳动关系:劳动法中所称的劳动关系是指在实现社会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与所在单位 (即用人单位)之间的社会劳动关系。

劳动法所调整的这种劳动关系,也可以称之为狭义的社会劳动关系。

3)劳动法的体系:是指劳动法各项法律制度的结构体系。

我国劳动法的体系由促进就业制度、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组成。

4)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制定劳动法制度和法律规范的指导思想,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某些关系的基本准则。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贯穿、体现在劳动法制度和法律规范之中。

确立我国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应以我国宪法为基本依据。

5)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据劳动法律规范,在实际社会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它是劳动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是劳动关系为劳动法律规范调整的结果。

6)劳动法律关系的要素:是指构成各种劳动法律关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任何一种劳动法律关系,都是由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劳动法律关系内容和劳动法律关系客体这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

21)劳动合同:亦称劳动契约,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为确立劳动关系,依法协商达成的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劳动合同是确立劳动关系的法律形式。

22)劳动合同的订立: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为建立劳动关系,依法就双方的权利义务协商一致,设立劳动合同关系的行为。

23)正式工劳动合同:按劳动者是否在编,劳动合同可分为正式工劳动合同和临时工劳动合同。

正式工劳动合同是正式职工劳动合同的简称,是指用人单位在编制定员内与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

适用于常年性工作岗位的职工。

24)临时工劳动合同:按劳动者是否在编,劳动合同可分为正式工劳动合同和临时工劳动合同。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第三章考点手册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第三章考点手册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第三章劳动关系的历史和制度背景考点10 早期工业化时代的劳动关系(★三级普通考点,一般为单选、多选)1.劳动关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工业革命时期。

2.斯密的管理思想【1904简】亚当•斯密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他的管理思想也成为当时的主流管理思想。

斯密认为,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各国人民每年消费的所有用品都来源于本国人民每年的劳动,劳动创造的价值是利润的源泉,工资越低,利润就越高;工资越高,利润就越低。

在斯密管理思想盛行的年代,企业将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唯一目标,雇主极力压低工人工资,延长工时,提高劳动强度,以获得更多的利润。

3劳动关系特点:劳动关系的表现形式是激烈的对抗,劳动关系处于不稳定和直接对立之中。

在该时期的劳动关系中,资方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

4.1802年英国通过的《学徒健康与道德法》被视为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劳动法规。

5.早期工业化时代劳动关系的特点(1)早期工业化时代劳动关系的表现形式是激烈的对抗,劳动关系处于不稳定和直接对立之中。

(2)一方面,雇主或资方通过压低工资、延长工时、威胁压迫工人,以及对恶劣工作条件的漠不关心来获得更多的利润;另一方面,工人或劳动者在争取工资、工时、就业和劳动条件的改善上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3)这种工人运动总体上处于分散、个别和局部的状态,即使产生了工会,这一时期的工会也很不完善。

(4)该时期的劳动关系中,资方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

(5)政府在表面上采取自由放任的态度,对于劳资纠纷采取不干预的方式,然而实际上,政府的立法和政策倾向于雇主一方。

考点11 管理时代的劳动关系(★三级普通考点,一般为单选、多选)1.背景: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期,资本主义经济开始从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

在这个阶段,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2.科学管理理论:代表人物:弗雷德里克·泰勒3.该时期劳动关系的特点【1704简】:(1)工人运动继续发展,工会组织广泛建立,队伍逐渐壮大,工人力量开始不断增强。

劳动法与劳动关系和谐发展矛盾对立

劳动法与劳动关系和谐发展矛盾对立

劳动法与劳动关系和谐发展矛盾对立劳动法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维护劳动关系和谐发展的基石,然而在现实中,劳动法与劳动关系之间存在着矛盾与对立。

这一问题不仅涉及到劳动者的权益保障,也关乎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有必要深入探讨这一矛盾对立的根源和解决之道。

劳动法作为法律制度的一部分,旨在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合理安排工作时间、保障劳动报酬、提供劳动条件、确保休假等方面有明确规定。

劳动法的出台与完善,对于调整劳动关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某种程度上保证了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

然而,在现实中,劳动法并非能够完全解决所有问题,因此劳动关系的矛盾对立仍然存在。

首先,在劳动法与劳动关系之间的矛盾对立上,存在着法律与现实之间的鸿沟。

法律的制定和实施需要时间,而社会发展的速度往往远远快于法律的迭代更新。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劳动关系也在不断变化,新的问题和矛盾也随之而来。

劳动法的制定远远赶不上现实变化的脚步,造成了法律与劳动关系之间的矛盾与对立。

因此,法律应该更加灵活适应现实的需求,及时进行修订和更新,以保持与劳动关系的协调发展。

其次,在劳动法与劳动关系之间的矛盾对立上,还存在着法律规定的实施和执行问题。

尽管劳动法有规定保障劳动者的权益,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一些企业可能会采取各种手段规避法律的约束力,从而导致劳动关系的矛盾加剧。

这主要是因为,一些企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出发点,而忽视了劳动法对劳动关系的保护作用。

这就要求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劳动法执行情况的监督与检查,对于违法企业要依法追究责任,确保法律规定得到有效的执行。

此外,在劳动法与劳动关系之间的矛盾对立上,还存在着劳动者自身权益意识的问题。

尽管劳动法为劳动者提供了相应的权益保障,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劳动者对于自己的权益并不了解或没有足够的意识去维护。

这种情况下,劳动法的保护机制就很难发挥作用。

因此,除了完善劳动法规定之外,还需要加强对劳动者权益的教育和宣传,提高劳动者对自身权益的认识和维护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1.劳动关系:是人们为了从事社会劳动而结成的关系,是就业组织中由雇佣行为而产生的关系。

基本含义是指管理方或者管理方团体(多为行业协会)与劳动者或劳动者团体(一般是工会)之间产生的,由双方利益引起的,表现为合作和冲突关系的总和,它受制于一定社会中经济、技术、政策法律制度和社会文化的背景。

狭义的劳动关系就是劳动力的雇佣双方在劳动力受雇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包含三方面内容:(1)从业关系(2)劳动组合关系(3)劳动者的利益分配关系(劳动关系核心)。

2.简答:劳动关系的特征?3. 简答: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1).双方当事人及其关系不同(2).劳动风险责任承担不同(3).劳动报酬的性质及支付的方式不同(4).适用的法律不同(5).适用的法律不同:劳动关系由劳动法调整,劳务关系由民法调整。

4.名解:劳动关系的主体:劳动关系的主体狭义包括:(1)劳动者和以工会为主要形式的员工团体(2)管理方以及“雇主”协会。

广义劳动关系主体即劳动者及其联合体、雇主及其联合体以及政府劳动保障部门为代表的第三方。

政府是广义的劳动关系主体5.名解:管理方:狭义上,管理方是指在生产组织中通过行使职权,实施管理职能,率领其隶属人员完成既定工作的各级管理人员。

广义上,管理方除了包括企业中的各级管理人员,还包括各类正式与非正式的雇主协会6.简答管理方的特征(1)管理方具有职权。

职权是能向隶属人员进行指挥、发出命令并要求下级强制服从并执行的权利,以及给予奖惩的权力(2)管理方通过合法程序获得职权。

它源于企业产权,是合法的(3)职权是自上而下逐级授予的,权责对等十分重要7.名解:雇员:也称劳动者,我国的广大劳动者是在各种企业、事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体经济组织等单位中从事有组织的社会劳动的人。

劳动法中所指的劳动者包括具有劳动能力的我国公民、外国人和无国籍人,包括企业、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的工勤人员,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组织的非工勤人员,以及其他通过劳动合同(包括聘用合同)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

独立劳动者没有基于劳动合同而形成的,不属于劳动法调整范围。

劳动者按其工作性质分为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

(与管理方相对应)8.名解:雇主协会:雇主协会是一种团体组织,它由雇主组成,代表并维护雇主利益,通过谈判和协商与工会协调劳动关系。

雇主协会是为对抗工会而形成的。

可称为斗争型协会。

雇主协会由雇主自愿加入,具有法人资格,实行独立核算,依靠为雇主服务取得服务性收入。

机构主要为会员大会(决定重大事项)和理事会(日常事务)。

以维护所代表的雇主在劳动关系中的利益为活动宗旨,不能带有政治目的,不得从事反工会活动。

9.简答:雇主协会的类型:(1).行业协会:某一行业企业组成的单一的全国性行业协会。

不处理劳动关系,负责行业规范、税务政策、产品标准化等事宜(2.)地区协会:由某一地区的多种企业组成的地区性协会代表该地区雇主的共同利益。

负责处理劳动关系等涉及雇主利益的事宜(3).雇主组织:由雇主组成,旨在维护雇主利益并努力调整雇主与雇员以及雇主与工会之间关系的组织。

分为全国性雇主联合会、单一行业或产业的全国性协会、地区协会。

10.名解:工会:我国《工会法》第二条: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

工会的目标是通过集体谈判方式增强工人在与雇主谈判时的力量,改善工人的工作条件、劳动报酬及其他报酬。

11.简答:工会的特点、特征:(1)工会必须是一定人数以上的雇员的团体,一般不允许雇主及其代理人加入(2)工会属于社会团体而非政治性组织或经济性组织,即工会不得有政治、经济目的。

(对于工会以增进会员利益为目的的所办理的合作社等事业则不为法律所禁止(3)作为社团,工会具有法人资格。

(4)工会有同雇主或其团体谈判和签订集体合同,监督雇主遵守《劳动法》等项权利。

上述权利是工会代表雇员同雇主向抗衡的重要手段。

(5)工会在与雇主的关系中受到法律的特别保护12.简答:工会的性质和地位(1).工会是雇工的团体,并且必须是一定人数以上的雇工的联合(2).工会不得有政治、经济目的(3).工会具有社团法人资格(4).工会有组织罢工,同雇主或其团体谈判和签订集体合同,监督雇主遵守劳动法等权利(5).工会在与雇主的关系中受到法律的特别保护13. 简答:工会的权力和义务?(工会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的权利和义务)答:(1).维护职工的民主权利(2).帮助、指导职工与企业以及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代表职工与企业以及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进行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并监督集体合同的履行(3).对企业、事业单位处分职工,工会认为不适当的,有权提出意见(4). 对企业、事业单位违反劳动法律、法规规定,严重侵犯职工权益的,工会应当代表职工与企业、事业单位交涉(5).工会有权对危及职工生命安全的情况提出解决建议(6).企业、事业单位发生停工,怠工事件,工会应当代表职工同企业,事业单位或有关方面协商,反映职工的意见和要求并提出解决意见(7).工会有权参加劳动争议的调解和仲裁工作,有权为其所属的工会和职工提供法律服务14简答:工会的结构分类:从结构上,工会组织分为职业工会、行业工会和总工会三类1.职业工会名解:职业工会是将具有某种特殊技能,从事某种特殊职业的所有雇员组织起来的工会,而不考虑这些雇员所处的行业。

分为:同行工会;半技术与非技术工人工会和白领工会2.行业工会名解:是指在某一特定行业中从事工作的所有工人都组织起来的工会,而不考虑这些雇员的技术、技能以及从事的职业。

分为:垄断性行业工会和单一性行业工会3.总工会名解:对会员募集不加任何限制,即不考虑职业因素,也不考虑行业因素,从而体现了对职业工会和行业工会分化现象的一种修正。

是职业工会或行业工会的基础上经过合并逐渐形成的。

15.工会的主要职能:1.整合职能:需要对内部会员的个人利益进行整合,形成全体会员的共同利益。

既促进员工发挥才能,又实现高绩效管理。

2.经济职能:通过工资水平与就业人数的优化组合达到效用的最大化,从而实现企业和雇员经济利益的平衡3.民主功能:既将民主原则引入劳动关系,为雇员提供各种形式的代表制度,同时,还具有社会民主职能,即工会通过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等活动,不仅要求改善薪酬结构,而且助长消除企业内部与企业之间的工资不平等,反映全体工人阶级与所有弱势群体的利益。

4.服务功能:如个人贷款、法律服务等,以吸收更多的潜在会员入会。

补充:1.选择劳动关系:社会生产关系中表明劳动力使用者与劳动力所有者之间的关系的概念,英文中,劳动者与雇主之间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

劳资关系: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关系,劳动关系最传统的称谓,体现雇佣工人与资本所有者之间的关系。

产业关系:工业关系、劳动-管理关系,是对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本特征的现代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劳动关系的新指称雇佣关系:劳雇关系,侧重点说明雇主与受雇者之间建立在特点法律关系基础上的雇佣关系,强调的是雇主与受雇者之间的权利义务结构劳工关系:我们台湾地区和海外华人学者经常使用,侧重于劳工为重点和核心的劳动关系,突出劳工及其团体,如工会的作用,强调劳工团体与雇主之间的互动过程,如集团谈判劳使关系:源于日本,指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之间的经济社会关系。

2. 选择:我国《劳动法》所调解的劳动:专指劳动者为谋生而从事的、履行劳动义务的、岗位相对固定的集体劳动。

:家庭成员的家务劳动,个体劳动者和合伙人为自己企业的劳动,公民从事的社会义务劳动不属于《劳动法》调节的劳动关系所指的劳动劳动过程是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生产过程。

劳动既有自然性质,也有社会性质劳动关系计时社会生产关系的组成部分,是社会经济关系的本质体现3. 选择:与管理方有关的概念(1)资本家(2)企业主(3)企业家(4)雇主(5)用人单位4.简答:现代企业制度中的管理方1.在劳动关系中,管理方是用人单位,是“雇佣”的一方,雇员是被“雇佣”的一方,但两者的界限并非清晰。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管理方与雇员的角色实际并不绝对对立。

2.18世纪,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获得剩余价值的人)集财产所有权、决策权、监督权、管理权于一身,与雇主概念重合3.19世纪中期以后,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职业经理人实际担负了雇主角色,资本家仅通过所有权管理企业。

4.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带来了代理问题,并进一步发展为公司治理。

股东会与董事会间是信托的关系,董事会和经理层之间是委托-代理管理。

5.劳动关系中的管理方,即经理层,负责公司日常运营与人、财、物等资源的调配使用,是“雇佣别人的人”;而在公司治理中他们又是被公司产权所有者:雇佣的人。

6.本身具有“被雇佣”身份的员工,通过持有公司股份,在一定意义上成为公司产权的所有者,从而“雇员”可以参与企业管理中来,参与企业资本利润分配中来,成为“雇主”5.名解:员工持股:ESOP,又称公司员工持股计划。

按美国员工持股协会的定义,员工持股计划是一种使员工投资于雇主企业从而获得长远收益的员工受益计划,或者说,是一种使员工为本企业的股票拥有者的员工受益机制。

6.简答管理方的地位与作用(1).新古典经济理论新古典经济学家认为,管理方作为企业所有者的代理人,要实现企业利润与所有者财务的最大化,必须不断地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竞争力。

把管理人员视为所有者利益的代理人,没有意识到管理者理性的局限性对决策过程的影响(2).权变管理理论权变管理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兴办起的。

认为,如果管理方面对不确定程度较小、变化不大的环境,在一个稳定的产品市场中进行大规模生产,最有效的组织形式应该是集权集权的程度有不确定性的大小及环境变化程度决定,相反,不确定性大,变化大的环境,应灵活的“有机”组织形式权变管理理论主要关注管理过程的技术方面,强调在设计最有效的企业组织形式过程中各种权变因素的重要性,但没有指出管理方的政策如何导致劳资冲突公开化。

(3.)劳动过程理论更关注组织的政治运作,前提是只追求榨取工人剩余价值而引发工人反抗导致的管理控制问题。

因降低生产技能而受普遍质疑。

该理论之考虑管理方对工人的直接控制,而忽视管理方对工人的间接控制。

该理论有助于全面理解管理方的政策与实践,但没有指出管理方采用不同控制战略的原因。

(4).利益相关者理论企业组织是利益相关者的集合体,利益相关者包括投资者、消费者、工人。

管理方应该提高企业的赢利能力、生产更优质的产品、提供更合理的报酬和更好的工作条件。

(5).决策过程理论认为管理者的一些非理性因素对决策过程产生影响。

有助于认清管理实践的发杂性,管理方并没有完全理性的行为,决策过程理论又被称为“有限理性理论”(6).战略选择理论托马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