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兰州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试卷答案-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兰州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试卷答案

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请将答案注明题号写在答题纸上,试题纸上做无效

壹中外文化及跨文化交际基础

一.填空

1.在京城的郊外祭祀天

2.荀子

3禅

4讲会制度

5.编年

6.立秋

7.对称

8.司马相如

9.《广陵散》

10.桃符

二、名词解释

1.颜肥柳瘦

颜真卿把篆隶笔法用于楷行草书,又把楷书的横画写得细瘦,把点、竖、撇

捺写得肥壮,世称“颜体”,作品极多,著名的如《多宝塔感应碑》《东方画赞碑》《元结墓志》及《颜氏家庙碑》等。柳公权与颜真卿并称“颜柳”,他有意

避开颜体竖画的肥壮,把横竖画都写得均匀硬瘦,把点画写得如刀切一般,独创“柳体”,世称“颜肥柳瘦”,代表作有《玄秘塔碑》《义阳郡王待磷碑》《神

策军碑》

2.天干

“天千”十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十二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西、戌、亥。天干和地支依次组合为六十个单位,其组合方法是天干的单数配地支的单数,天干的双数配地支的双数,从甲子始,至癸亥终称为“六十甲子”,每个单位代表一天。六十甲子周而复始,循环不断。这一方法从殷商中叶一直用到1911年,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

长的纪日方法。

3.客卿制

春秋时期的一种选土制度,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阶级关系的变化,士的数量越来越多,士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到管仲为相的齐桓公时代,已形成“士”“农”“工”“商”四个阶层,“士”位居第一。各国为了政治和军事上

的竞争,纷纷招贤纳士,将相重臣往往从下层军士或平民中选拔,只要他们有

技之长,能够解决君主或其他统治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可以登上政治舞台展才千。就像燕昭王筑黄金台广招贤才那样;贵族和士大夫们为了提高自己的威望,也纷纷开门养士,就像孟尝君、信陵君、春申君、平原君那样,他们的门

客多达千人,其中不乏各式各样的人才。

三、简答题

1.简述我国中医学的特点

我国的中医学在世界医学史上独树一帜,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珍贵的遗产之。它的最大特点就是诊断和治疗的整体观念。它把人体的生理机能看作一个整体,进而把人体的生理机能与自然环境看作一个整体,把治病过程看作一个统一

性运动,认为人体各部位器官的功能休戚与共,认为自然环境影响亼体的生理功能,人的病理过程实际上就是外在环境作用于内部机体的过程,是一个由表及里、由虚到实的过程。因此,中医诊治强调“四诊”八纲”。“四诊”即“望”(望色)、“闻”(闻味)“问”(问情)、《“切”(切脉),“八纲”即“阴”

阳”“表”“里“寒”“热”“虚”“实”。医生正是在“四诊”的基础上,依照“八纲”之间相互对立统一的关系,对病人进行综合的辨证施治。

2举例说明中国节日的特点

我国的民族节日,特别是汉民族的传统节日,大多与宗教无关。它的产生与演变,跟远古农业生产、祖先崇拜和原始禁忌有密切关系。中国的风俗打上了鲜明的农业文化色彩,节日本身就反映出农业社会的生活规律;与农业生产有关的天文、历法对节日的产生有直接的影响;节日活动中的祭祖仪式和合家团圆之乐,表明节俗中保留着祖先崇拜的痕迹,体现了中国节日中的伦理特色同时,中国的节俗追求平安吉祥、驱病灭灾,不少节日活动是为了避凶就吉,

这可以看出节日与古人禁忌的某些关系。至于在节日活动内容中融入的文人事迹及其彰显出的雅兴,也显示了中国节俗不同于西方之处。总之,西方节日重“神”,它所体现的是“人与神”的关系;中国节日重“人”,它所体现的是“人

与人”“人与事”(如农事)的关系。

四、论述题

中国文化的特点。

文化和人一样,中国文化的民族特点有外在的形态和内在的精神两种。

(一)外在特点

1.统一性。以华夏文化为核心,吸收各民族文化,形成了一个统一体,发挥着强

有力的同化作用,未曾分裂和瓦解过。

2.连续性。中国文化在历史上没有发生中断现象。

3包容性。兼容并蓄,吸纳不同的文化成分。

4.多样性。统一性里有多样性,整体性里面有差异性。

(二)内在特点

1.突出人文主义精神,不依附于神学。宗法道德观念才是维系整个社会的根本纽

2注重和谐与中庸,不那么讲求分别和对抗。提倡和而不同

3.富于安土乐天的情趣,有浓厚的乡土情结。

贰教育学、心理学及语言教学基础

一.填空题

1.对外汉语教学

【解析】见《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P9.

2.转换生成

【解析】见《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P74

3.干扰说

【解析】见《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P11l

4.简化

【解析】见《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P197.

5.学能

【解析】见《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P2l0

6.语言功能论

【解析】见《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P159

7语法翻译

【解析】见《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P237

8.词汇

【解析】见《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P263

9.《汉语教科书》

【解析】见《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P323.

10.预示效度

【解析】见《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P384

二、名词解释

1.量力性原则一

也叫可接受性原则,指教学中对知识的数量、质量和难度的要求必须遵循学

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从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实际水平出发,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

既不要超过也不要低于学生经一定的努力所能达到的程度。即在“知识爆炸”,

信息激增的今天,为了使学生能扎扎实实地吸收掌握必需的知识并有利于智能的发展,在教学的数量与质量的关系上应体现精选教学内容、控制数量、提高质量

的“少而精”原则。

2.认知心理学

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Neose)发表《认知心理学》一书,标志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正式诞生。广义的认知就是指人的认识活动,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的认知过程,并把认养知作为人的全部心理活动的过程。认知心理学不是把人看做是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信息加工者,一种具有丰富的内在资源并能利用这些资源与周围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积极的有机体。人脑中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就是认知过程,认知心理学强调对人的内部高级心理过程的研究。是认知法教学流派的理论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