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学案

合集下载

第三节酸碱中和滴定学案

第三节酸碱中和滴定学案

第三课时酸碱中和滴定编写:定稿:高二化学组学习目标:掌握酸碱中和滴定原理、仪器及数据处理学习重难点:酸碱中和滴定原理导学过程:一、概念:酸碱中和滴定是利用___________的酸(或碱)去滴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操作。

二、原理通过测定___________时,消耗已知浓度的酸(或碱)的___________,从而推算出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___________。

C(待测)=V(标准)/V(待测)×C(标准)三、仪器和药品1、仪器:①酸、碱式滴定管:准确量取一定体积液体的量器(0.01ml)酸式滴定管:只放溶液碱式滴定管:只放溶液刻度:“0”刻度位于②锥形瓶:盛放③移液管:精确量器(0.01ml)2、药品:标准液、待测液、指示剂四、中和滴定操作1.实验的关键准确测定参加反应的两种溶液的体积,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2.操作步骤(1)准备:查漏、洗涤、润洗、注液、调液面、读数。

(2)滴定:移取待测液放入锥形瓶中,加2—3滴指示剂,滴定,判定终点,读数。

操作:左手控制活塞(或玻璃球)右手摇动(顺时针)锥形瓶,眼睛注视锥形瓶内颜色变化滴速:开始快,到终点一滴一摇终点判断:当滴加最后一滴时,指示剂颜色发生变化,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3)计算:取两次或多次消耗标准溶液体积的平均值,依方程式求C待。

五、指示剂的选择原则: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在反应后的溶液酸碱性范围内强酸滴定强碱(弱碱):一般常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强碱滴定强酸(弱酸):一般常选用酚酞作指示剂六、误差分析1.引起误差的操作(1)仪器洗涤:①酸式滴定管水洗后,未润洗;②酸式滴定管水洗后,误用待测液润洗;③移液管水洗后,未润洗;④锥形瓶水洗后,用待测液润洗。

(2)量器读数:①滴定前俯视酸式滴定管,滴定后平视;②滴定前仰视酸式滴定管,滴定后俯视;③俯视移液管;④滴定完毕后,立即读数。

如图所示:(3)操作不当:①酸式滴定管漏液;②滴定前酸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过程中气泡变小;③将移液管尖嘴部分的液体吹出;④滴定过程中,振荡锥形瓶时,不小心将溶液溅出;⑤滴定过程中,锥形瓶内加少量蒸馏水;⑥用甲基橙作指示剂进行滴定时,溶液由橙色变红色时停止滴定;⑦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溶液由黄色变橙色,5 s后又褪去;⑧所配标准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过大。

第三节 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实验 学案

第三节  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实验 学案

七年级科学(上)导学案 编号:0101 备课组:初一科学备课组 主备人: 审核人: 程仕高 时间:月 日 小组: 姓名:第 1 页,共 4 页 第 2 页,共 4 页新授课第三节 物质的密度(2)一、学习目标1. 巩固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方法,巩固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质量的方法。

2. 学会依据密度公式,使用量筒、托盘天平等器材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

3. 通过仪器的使用操作,培养自我的实验操作能力。

二、课前自主学习1.在实验室中,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是 。

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是 。

2.量筒的正确使用:量筒要放 读数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的 相平。

3.测量固体或液体密度的原理公式是 。

由原理公式可知,要测量固体或液体的密度必须先测量固体或液体的 和 ,然后计算得出。

4.甲、乙两同学用排水法测量形状不规则一个小石块的体积.甲同学的做法是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 1,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V 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 2 —V 1.乙同学是先将石块置于量筒中,同时往量筒中注入水,使水全部浸没石块记下总的体积V 1,然后取出石块,记下取出石块后水的体积V 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 1— V 2。

比较这两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1)你做此实验将选择哪种方法: (选填“甲”或“乙”)(2)如果两同学读数都是正确的,两同学计算出的石块体积可能不相等,比较大的是 _______ (选填“甲”或“乙”)。

(3)如果甲同学实验读数如右图所示,则这块碎石的体积是 厘米3。

(4)量筒中的水要适量的意思是 。

5.小红在测量物体密度时,使用天平发现(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拔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发现指针向左偏。

此时他应向____________(填“左”或“右”)端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处。

(2)把空杯子放在天平左盘上,在右盘中放人10g 砝码后,再用镊子向右盘夹取砝码,发现放上质量最小的砝码时,指针向右偏;取下它,指针向左偏,则他下一步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节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第三节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第三章认识有机化合物第三节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学案)【模块要求】1.能根据有机化合物命名规则命名简单的烃类化合物、饱和一元醇、饱和一元醛和羧酸;2.知道同系物的含义。

【学习过程】一、烷烃的命名(一)烃基1.烃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2.一价烷基的通式:_______________ 。

【练习】:(1)写出甲基、乙基的结构简式(2)写出-CH3、-OH 、OH-CH3+的电子式(3(4323(二)普通命名法【阅读】课本P13倒数第3段归纳总结烷烃的普通命名法(三)系统命名法1.命名步骤:1)选主链;2)定位;3)命名。

2.命名原则:最长、最近、最简、最多、最小。

【例如】【原则1】定主链,称“某烷”——最碳链【原则2】编序号,定支链所在位置——最一端CH22—CH—CH3—CH33.命名方法:选主链,称某烷;编号位,定支链;取代基,写在前,标位置,连短线;不同基,简到繁,相同基,合并算。

【巩固】1.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有机物: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2.判断改错:(1)(2)【原则3】最多原则:当有两条相同碳原子的主链时,选支链最多的一条为主链。

【原则4】最小原则:当支链离两端距离相同时,以取代基位次的数值之和最小为正确。

(3)CH 3— CH 3 CH 3 —CH 3C CH 3— C H 2 —CH —CH 3 CH 3 2,5-二甲基-4-乙基己烷CH 3 CH 3— C H —CH 2 —CH —CH —CH 3 C 2H 5 CH 3 CH 3 CH 3— C H —CH 2 —CH —CH —CH 3 CH 2 —CH 3 C 2H 52-甲基-4,5-二乙基己烷 CH 3 CH 3— CH 2 —CH —CH —CH —CH 3 C 2H 5 CH 3 3-乙基-2,4-二甲基己烷(4)【原则5】最简原则:当不同取代基离两端距离相同时,以取代基简单的一端为起点。

4.重力势能(学案)

4.重力势能(学案)

第三节势能课标定位学习目标:1.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掌握重力势能的计算方法,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2.知道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的改变的关系.3.理解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的特点.重点难点:重力势能的计算,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自主导学1.物体的高度发生变化时,重力要做功,物体被举高时,重力做______功,物体下落时,2.重力做_______功.2.重力做功的特点物体运动时,重力对它做的功只跟它的____和____的位置有关,而跟物体运动的____无关.二、重力势能1.定义:物体由于______而具有的能量.2.大小: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它所受_______与所处_______的乘积,表达式为________.3.单位:______,与功的单位相同.4.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表达式:WG=E p1-E p2(1)当物体从高处运动到低处时,重力做__功,重力势能_______,即WG>0,E p1>E p2.(2)当物体由低处运动到高处时,重力做__功,重力势能_______,即WG<0,E p1<E p2.重力做负功也叫做物体____________.三、重力势能的相对性1.参考平面:物体的重力势能总是相对于某一______来说的,这个______叫做参考平面,在参考平面,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0.2.参考平面的选取:(1)选择不同的参考平面,物体的重力势能数值___________,但物体在某固定的两点间的重力势能的差值________.(2)参考平面上方的物体重力势能为正,下方的物体重力势能为负,负号表示物体在这个位置具有的重力势能比在参考平面上具有的少.说明:选择哪一个面为参考平面,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是以解决问题方便为原则.四、势能是系统所共有的重力势能不是地球上的物体单独具有的,重力势能是地球与物体所组成的“系统”共有的.说明:任何一种形式的势能,如分子势能、电势能等都是系统所共有的.要点突破一、重力做功的特点1.探究过程:如图7-4-1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经三条不同的路径,从高度是h1的位置运动到高度是h2的位置.图7-4-1第一次物体竖直向下运动(图中路径1):重力所做的功WG=mgh=mg(h1-h2)=mgh1-mgh2.第二次物体沿倾斜直线向下运动(图中路径2):设倾斜直线与竖直方向成θ角,物体通过的距离为l ,则重力所做的功WG =mgl cos θ=mgh =mg (h 1-h 2)=mgh 1-mgh 2.第三次物体沿任意路径向下运动(图中路径3):我们可以把整个路径分成许多很短的间隔,每一小段都可看成一段倾斜的直线,则重力所做的功WG =mg Δh 1+mg Δh 2+…=mgh =mg (h 1-h 2)=mgh 1-mgh 2.2.归纳总结:重力做的功只跟它的起点和终点的位置有关,而跟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功的大小等于物重跟起点高度与终点高度之差的乘积.即时应用(即时突破,小试牛刀)1.如图7-4-2所示,质量为m 的小球从高为h 处的斜面上的A 点滚下,经过水平面BC 后再滚上另一斜面,当它到达14h 的D 点时,速度为零,在这个过程中,重力做的功为( )图7-4-2A.14mghB.34mgh C .mgh D .0 二、对重力势能的理解1.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重力势能的表达式E p =mgh 中的h 是指物体重心到参考平面的高度,因此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参考平面的选取有关,在参考平面以上为正值,以下为负值,位于参考平面时为零.2.重力势能参考平面的选取是任意的视处理问题的方便而定,一般选取地面或物体运动时所达到的最低点所在平面为零势能参考平面.3.重力势能的变化是绝对的尽管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参考平面的选取有关,但重力势能的变化量与参考平面的选取无关.4.重力势能是系统共有的倘若没有地球,就谈不上重力,那么物体也就不可能具有重力势能.所以,严格来说,重力势能是地球和物体所组成的“系统”共有的,而不是物体单独具有的.特别提醒:重力势能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但有正、负,其正、负表示与参考平面上物体势能的相对大小.即时应用(即时突破,小试牛刀)例1.下列关于重力势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的位置一旦确定,它的重力势能的大小也随之确定B .物体与零势能面的距离越大,它的重力势能也越大C .一个物体的重力势能从-5 J 变化到-3 J ,重力势能变小了D .重力势能减小时,重力对物体做正功三、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物体的高度变化时,重力要做功,重力势能的改变与重力做功有关.重力势能的改变只由重力做功引起.如图7-4-3,质量为m 的物体,由A 点下落到B 点,A 点高度为h 1,B 点高度为h 2.在这个过程中,重力做功WG =mgh 1-mgh 2=mg Δh .图7-4-3在这个过程中重力势能的改变量ΔE p =E p B -E p A ,所以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改变量的关系为WG =-ΔE p.这也正好说明了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小,而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的道理.特别提醒:重力势能变化的多少是由重力做功来唯一量度的,跟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及是否受其他力或其他力是否做功无关.即时应用(即时突破,小试牛刀)例1.(2011年厦门高一检测) 关于重力做功和物体的重力势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A .重力对物体做正功时,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减少B .物体克服重力做功时,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增加C .地球上任何一个物体的重力势能都是一个确定值D .重力做功的多少与重力势能的变化都与参考平面的选取无关典例精析题型一重力做功特点的应用例1. 质量为m 的小球从距地面高为h 处自由落下,碰地后弹起的高度为h 2,然后落下,碰地后再弹起,弹起的高度为h 4……,最后小球静止于地面上,求整个过程中重力做的功.【方法总结】重力做功与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只与初末位置的高度差有关,这一点尤其在解一些往复运动或多个过程的问题时,可以省去大量的中间步骤,使得解题单刀直入、一步求解,富于灵活性.变式训练1将一物体由A移至B,重力做功()A.与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阻力有关B.与物体沿直线或曲线运动有关C.与物体是做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有关D.与物体发生的位移有关题型二重力势能的计算例1. 金茂大厦是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其主体建筑地上88层,地下3层,高420.5 m,是目前国内第一、世界第三的高楼,如图7-4-4所示.距地面341 m的第88层为国内迄今最高的观光层,环顾四周,极目眺望,上海新貌尽收眼底,质量为60 kg的游客,在下列情况中,他的重力势能各是多少?(g取10 m/s2)图7-4-4(1)以地面为参考平面;(2)以第88层为参考平面;(3)以420.5 m的楼顶为参考平面,若他乘电梯从地面上升到88层,需克服重力做多少功?【思路点拨】先求出选不同位置为参考平面时物体所处的高度,再根据重力势能的定义式求物体的重力势能.【方法总结】(1)计算重力势能时,必须首先选取零势能面.(2)比较物体在不同位置具有的重力势能的大小关系时,这两个位置的重力势能必须是相对同一个参考平面的.变式训练2如图7-4-5,质量为m的小球,从离桌面H高处由静止下落,桌面离地高度为h.若以桌面为参考平面,那么小球落地时的重力势能及整个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变化分别是()图7-4-5A.mgh减少mg(H-h) B.mgh减少mg(H+h)C.-mgh减少mg(H-h) D.-mgh减少mg(H+h)三、巩固练习例1:沿着高度相同、坡度不同、粗糙程度也不同的斜面向上将一物体拉到顶端,谁克服重力做的功多?例2:不同质量的两个物体由同一地点以相同的动能竖直向上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则这两个物体()A.所能达到的最大高度和最大重力势能都相同B.所能达到的最大高度不同,但最大重力势能相同C.所能达到的最大高度和最大重力势能均不同D.所能达到的最大高度相同,但最大重力势能不同。

八年级地理中国的河流学案

八年级地理中国的河流学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河流》学案第三节中国的河流(一)【学习目标】:1、初步学会阅读中国主要河流分布图;2、掌握我国河流内外流区的划分和分布;3、记住我国主要的外流河和内流河、主要湖泊的名称及位置;4、掌握我国外流河和内流河的水文特征;5、了解京杭运河的概况。

【学习重点】:河流内、外流区的划分及水文特征【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阅读教材P42“外流区为主”的部分内容。

1、解释:什么是流域?什么是水系?2、地表和地下径流最后的河流叫做外流河。

外流河分布的区域,称为。

3、最终未的河流,即河流流入或的河流,叫做内流河。

内流河分布的区域叫做。

4、阅读图2-28,结合图2-2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写出内外流区的分界线.5、阅读图2-28,找到下列河流:黑龙江、松花江、黄河、淮河、长江、珠江、塔里木河。

从内、外流区的划分看,这些河流是内流河还是外流河?6、四大洋中,没有我国河流汇入的是;自北向南注入北冰洋的河流是。

7、我国的绝大多数河流分布在,内流区的河流较。

8、京杭运河经过了哪些省区?连通了哪些水系?学习任务二:阅读教材P43 ,了解外流河与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1、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深受气候的影响。

季风气候是如何影响的?2、我国外流河有哪些共同的水文特征?3、我国内流河多分布在。

冬、夏两季内流河各有什么特点?内流河大部分属于河流。

学习任务三:阅读教材P44 ,了解我国主要湖泊的分布。

读图2-28找到我国主要的湖泊,总结它们的分布地区。

【学习诊断】:1、什么是外流河?什么是内流河?2、我国主要的外流河有哪些?【学习质疑】:【拓展训练】:1、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有哪些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原因。

2、结合所学讨论我国南水北调的利与弊。

【系统总结】:【限时作业】:1、我国绝大部分河流都注入()A、印度洋B、大西洋C、北冰洋D、太平洋2、下列河流无结冰期的是()A、黑龙江B、辽河C、黄河D、长江3、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A、洞庭湖B、鄱阳湖C、太湖D、青海湖4、下列河流中属于内流河的是()A、珠江B、长江C、塔里木河D、黄河5、下列河流中汛期最长的是()A、长江B、珠江C、松花江D、黄河6、下列河流中,水量小、汛期短、含沙量大的一组是()A、黑龙江、松花江B、海河、黄河C、长江及其支流D、珠江及其支流7、下列河流中属于中国与邻国之间的界河的是()A、黑龙江B、雅鲁藏布江C、珠江D、额尔齐斯河8、下列关于我国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只要是流向国外的河流就是外流河B、我国的外流河分别流入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C、西北地区的河流都是内流河D、澜沧江、雅鲁藏布江均流入国外,最后注入印度洋9、塔里木河的汛期出现在夏季是因为()A、夏季地下水补给丰富B、流域内夏季降水丰富C、夏季气温高D、夏季湖泊水补给丰富10、下列关于我国外流河的叙述,正确的是()A、冬季北方河流水位下降,南方河流普遍形成枯水期,有些中小河流断流B、我国外流河的汛期,由东南向西北逐渐推迟C、淮河冬季一般不结冰D、华北和东北地区的河流在9、10月间普遍进入汛期第三节中国的河流(二)【学习目标】:1、了解长江的源流概况和各段的自然特征;2、认识长江在水能、灌溉、航运方面的巨大作用及其开发利用现状;3、阅读长江水系和干流剖面图,了解长江水能最丰富的河段。

高中地理第三节时区与时差学案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三节时区与时差学案人教版必修1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时区、时差【学习目标】:1:了解时区的划分原因、方法。

2:理解过日界线日期的变化3:掌握时区、区时和日界线的计算和判断方法4:了解特别的计时方法5: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重难点】:时区、区时和日界线的计算和判断方法【分析解读考试大纲】掌握时区、区时和日界线的计算和判断方法【课前预习】1、国际上的分区计时制度规定,每隔经度(150)划分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每个时区中间的经线叫(中央经线)。

2、中时区的中央经线为(00)经线,向东、西各跨经度(7.50),中时区以(东)依次划分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中时区以(西)依次划分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

3、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跨经度(7.50),合为一个时区。

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以(180 0)经线作为共同的中央经线。

4、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东边时区的区时要比西边时区的区时(早)。

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

任意两个时区相差(几个)时区,区时也就相差(几个)小时5、各时区都以本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区时。

“北京时间”就是以(1200E)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东八区各地统一使用的标准时间。

日常生活中的时间一般都是指(北京时间)。

6、中国幅员辽阔,地跨(5)个时区,为了使用方便,中国把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作为全国统一使用的时间,称为“北京时间”。

【课内探究】:一:时区、区时阅读课17页第一段回答下列问题:划分时区的原因?在哪个会议上实行什么办法怎样划分的?1:划分原因:使用地方时很不方便。

2:划分方法:分区计时3:划分原则:全区共分_24____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_150___。

中时区(零时区)的划分(从中央经线、范围等)东时区、西时区的划分东西十二时区的划分4:区时各时区都以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区的区时5:国际日期变更线:为了避免日期的紊乱,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规定1800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这条线叫做“国际日期变更线”现称“国际日界线”6:特别的计时方法(1)不同区时:有的国家根据领土跨经度广的实际,不同的时区采用不同的区时作为标准时间。

第三节化学平衡学案

第三节化学平衡学案

第三节 化学平衡学案【复 习】 : 一、可逆反应:在 下,既能向 同时又能 的反应。

特征是 练习1:在密闭容器中充入SO 2和由O 18原子组成的O 2,在一定条件下开始反应,在达到平衡前,O 18存在于( )A 、只存在于氧气中B 、只存在于SO 3中C 、只存在于SO 2和SO 3中D 、SO 2 、SO 3 、O 2中都有可能存在。

二、化学平衡的建立 1、化学平衡的建立 以CO(g)+H 2O(g) CO 2(g)+H 2(g)反应为例: 在一定条件下,将0.01 mol CO 和0.01 mol H 2O(g)通入1 L 密闭容器中,开始反应:(1)反应刚开始时:反应物的浓度 ,正反应速率 。

生成物的浓度为 ,逆反应速率为(2)反应进行中反应物的浓度 ,正反应速率 。

生成物的浓度 ,逆反应速率 。

(3)肯定最终有一时刻,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 ,此时,反应物的浓度 ,生成物的浓度也 ,即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如上图所示。

2、化学平衡状态 定义:。

3、化学平衡的特征:(1).条件: (2).对象:(3). 等:(4). 动:(5). 定:练习2:在一定条件下,某容器内充入N 2和H 2合成氨,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开始反应时,正反应速率最大,逆反应速率为零。

B 、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减小,最后降为零。

C 、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最后相等。

D 、在反应过程中,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

练习3:在一定温度下,将等物质的量的 CO 和水蒸气通入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CO(g)+H 2O(g) CO 2(g)+H 2(g),一段时间后反应达到平衡。

对该平衡状态描述正确的是 ( ) A. 正反应速率等于零 B. 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C. 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 D. 正反应速率小于逆反应速率4、化学平衡状态的判定 以A(g)+2B(g)3C(g)为例(1)直接标志:①速率关系:v 正=v 逆(实质):同种物质,生成速率等于消耗速率。

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三章第三节学案

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三章第三节学案

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三章第三节学案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三节神经调节一、人体的调节机构人有八大系统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有调节功能。

神经系统调节简称神经调节,而内分泌系统调节又叫__________调节、也叫__________调节.人体之所以称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是由于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____。

二、神经系统的组成大脑:表面是大脑___层,内有_______神经中枢脑小脑:维持身体的___,协调骨骼肌的运动,使______发动的运动更加__________神经系统脑干:内有维持__________的神经中枢神经系统脊髓:内有________神经中枢,具有_______和________功能脑神经:_____对____神经系统脊神经:_____对三、神经细胞也叫________,它是神经系统_______和_______的基本单位。

由上图可知神经细胞由________和_________两部分构成,而突起又包括_____和_______,树突的特点是____而_____,它的功能是接受____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到_________。

而轴突的特点是______且一般只有____条,它的作用是将兴奋由细胞体_________。

练习: 1、不属于神经细胞特有结构的是()A.细胞体B.突起C。

神经末梢D。

细胞核2、酗酒的人初始心跳加快,面颊红胀,进而走路不稳,说明酒精使中毒;再而说话不清,说明酒精使大脑皮层的中毒;接着出现幻视,说明酒精使大脑皮层的中毒;最后思维混乱,失去知觉,说明酒精已使整个中毒.3、2011年5月1日起,我国将醉酒驾驶纳入刑法。

八年级上册《长江》学案

八年级上册《长江》学案

第三节中国的河流-----《滚滚长江》学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长江的源流概况,知道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河流,是我国的第一大河。

2知道长江的主要支流及流经的省级行政区;明确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

3.了解长江这条“黄金水道”在水能、灌溉及航运方面的巨大作用。

4.认识长江洪涝灾害发生的危害性,分析长江洪涝灾害的成因,并提出治理措施。

二、教学重点:长江源流状况;流经的省、直辖市、自治区;上中下游的划分;长江功与过。

三、教学过程:预习指导:学习一条河流的一般思路,包括三个部分:(1)、河流概况:发源地、流经地、注入地、长度、流域面积、流量、支流及分段。

(2)、各河段的主要特征。

(3)、河流对人类产生的有利和不利影响以及人类开发利用。

参考课本相关文章和图片,自主完成以下内容。

(一)长江的概况[活动]请同学们读“长江流域水系图”,完成以下要求:①读P7图1--5,找出长江的发源地、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和主要地形区,注入海洋。

②找出长江的主要支流(分为北部支流和南部支流)。

③找出长江各河段的分界点:上中游在省,中下游在省。

[长江在世界的河流中处于怎样的位置?在我国的众多河流当中,从长度、流量、流域面积三方面来看,长江都位于全国,因此我们说长江是中国的大河。

[思考]长江的水量这么大,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二)、上、中、下游的特征从地形区看,长江上游主要流经、、等地形区,中下游主要流经平原。

[活动]读“长江干流剖面图”。

算一算:长江上游的落差约有多少?米。

读图2—35长江中游荆江河段图及图2—36下游图,自主归纳长江上中下游特点:上:,中:,下:。

(三)长江的开发利用水能资源:上中下游来看,正在修建的三峡工程位于游位于第阶梯与第阶梯的交界处。

水运方面:长江干支流通航里程达千米,被誉为“”。

(四)长江的治理1、思考:长江流域容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有哪些?治理措施有哪些?2、(思考下面河流对话的含义)黄河:长江、长江、”我是黄河!(五)、长江各河段重要地理名称图解四、巩固练习:(1)、长江上正在建设的三峡工程位于()A、湖南省B、湖北省C、河南省D、四川省(2)、长江上最长的支流是()A、金沙江B、汉江C、赣江D、湘江(3)、长江流域洪灾频率加快的人为原因是()A、自然界气候的反常B、人们对工程设施的维护不够C、入海河道减少D、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导致河湖淤积、湖面减少,蓄洪能力下降(4)、长江蕴藏量占全国的()A、2∕3 B、1∕3 C、3∕4 D、1∕2 (5)、长江干流流经的地形区按从上游到下游的顺序排列是()①长江中下游平原②巫山③青藏高原④四川盆地⑤横断山脉A、①②③④⑤B、⑤④③②①C、③⑤④②①D、③⑤②④①(6)、长江流域大部分属于()A、湿润地区B、半湿润地区C、干旱地区D、半干旱地区(7)、有关长江的说法正确的是()A、长江流域全属于我国季风区B、长江流域全属于我国外流区C、长江干流不流经云贵高原D、长江自西向东流,注入黄海(8)、汇入长江的支流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是()A、雅砻江、岷江、嘉陵江、湘江、汉江、赣江B、金沙江、岷江、嘉陵江、赣江、湘江C、雅砻江、岷江、嘉陵江、汉江、湘江、赣江D、金沙江、岷江、雅砻江、荆江、扬子江(9)、从重庆乘船到上海沿途经过的地点排列正确的是()A、葛洲坝、三峡、鄱阳湖、洞庭湖B、三峡、葛洲坝、鄱阳湖、洞庭湖C、葛洲坝、三峡、洞庭湖、鄱阳湖D、三峡、葛洲坝、洞庭湖、鄱阳湖。

学案1:4.3海—气相互作用

学案1:4.3海—气相互作用

第三节海—气相互作用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运用图表,分析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解释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1.结合示意图,认识海—气相互作用的原理。

(综合思维)2.列举实例,理解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过程。

(综合思维)3.联系图文资料,分析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发生影响的区域及特点。

(区域认知)知识梳理一、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水热平衡1.海—气之间的水分交换2.海—气之间的热量交换(1)海洋通过潜热、长波辐射等方式为大气运动提供能量。

(2)大气主要通过风向海洋传递。

(3)海—气热量输送的主要途径海水蒸发―→热量随水汽进入大气―→水汽凝结,热量释放给大气3.主要影响:通过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维持全球的平衡。

二、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1.厄尔尼诺现象(1)概念:有些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异常的现象。

(2)影响2.拉尼娜现象(1)概念:指赤道附近中东部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的现象。

(2)影响拉尼娜现象―→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部的温差增大―→气候异常自主诊断(1)海洋释放给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地球内能。

( )(2)纬度越低,海—气相互作用越活跃。

( )(3)同纬度的大洋东西两岸附近海域向大气输送的水汽和热量基本相同。

( )(4)秘鲁渔场的渔获量不会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

( )(5)拉尼娜现象发生后,在赤道附近的太平洋西岸地区会产生( ) A.水灾B.旱灾C.火灾D.地震合作探究探究点1 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水热平衡阅读下列材料,探讨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海—气相互作用模式图。

材料二下图为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随纬度变化图。

问题1 从海—气相互作用角度分析红海为什么能够成为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域。

问题2 结合材料一分析全球的水平衡与水循环的关系。

问题3 分析材料二图,判断曲线a、b的含义,总结两者随纬度分布的规律。

问题 4 北半球低纬度海区和高纬度海区热量收支有何差异?高低纬度海区是如何实现热量输送的?[归纳提升]1.影响海—气间水热交换的因素2.海—气之间的热量交换过程海—气间的热量交换过程:海洋吸收了到达地表太阳辐射的大部分,并把其中85%的热量储存在海洋表层。

第3章第3节沉淀溶解平衡学案

第3章第3节沉淀溶解平衡学案

第3节沉淀溶解平衡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难溶电解质在水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并能结合实例进行描述。

2、正确理解和掌握溶度积K SP的概念及K SP可以反映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能写出溶度积的表达式3、能够运用平衡移动的观点对沉淀的溶解、生成过程进行分析。

重点:溶度积常数的含义,沉淀的溶解、生成的本质【自学内容】一、沉淀溶解平衡一些电解质如BaSO4在水中只能溶解很少、可以说是难以溶解,所以称为_____ 。

尽管这些电解质难以溶解于水中,但在水中也会建立一种_______ 。

1、定义:一定温度下,当沉淀_________的速率和沉淀_________的速率相等时,形成电解质的_______ 溶液,达到平衡状态,我们把这种平衡称为。

2、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和化学平衡、电离平衡一样,合乎平衡的基本特征、满足平衡的变化基本规律。

二、沉淀溶解平衡常数-----溶度积常数或溶度积Ksp1、定义:难溶电解质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状态时,其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乘积,为一个常数,这个常数称之为溶度积常数简称为溶度积,用______表示,有单位。

2、表达式:(s) Mg2 + (aq) +2OH- (aq)例如:Mg(OH)25℃Ksp = [Mg2 + ][OH-]2== 5.6×10-12mol3﹒L-3请写出下列物质的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K SP表达式BaSO4 ,Al(OH)3 ,CuS ,3、溶度积性质:a.溶度积(Ksp )的大小与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有关,与沉淀的量无关。

b. Ksp反映了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_____________。

相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的Ksp越小,溶解度_________________,越难_____________。

【探究提升】一、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问题探究】对于平衡:AgCl Ag+ + Cl-若改变条件,对其有何影响:二、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1、沉淀的溶解与生成Q>K SP时,溶液为过饱和溶液,沉淀_______________。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学案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学案

第三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学案【复习目标】1、说明生态系统的概念;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理解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及特点,举例说出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4、阐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复习过程】任务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复习方法: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25-26,完成下列知识点后,小组内核对并提出疑问)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区域内,与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其它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部分 ----动物(自己不能制造有机物,只能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物)生态系统 ----细菌和真菌(分解动植物遗体或粪便中的有机物为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环境中,供植物重新利用)部分----- 3、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之间的关系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友情提示(1)生产者:主要是各种绿色植物,也包括一些化学合成细菌与光合细菌,它们都能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2)分解者:以各种细菌和真菌为主,也包括蚯蚓、白蚁等动物,它们都能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巩固提升1.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

下列各项能表示是一个生态系统的是()A. 黄河的水B.黄河中所有的生物C.黄河中的所有鱼类D.整条黄河2. “落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从生态学角度分析,在落叶化作“春泥”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阳光3.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水稻”和“青蛙”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分别扮演什么角色 ( )A.生产者、生产者B.消费者、生产者C.生产者、分解者D.生产者、消费者4.生态系统一般都包括()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B.生产者和非生物部分C.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D.消费者和非生物部分任务二:食物链和食物网(复习方法: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26-27,完成下列知识点后,小组内核对并提出疑问)1.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描绘了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_____________。

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学案)

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学案)
所 学 内容 的 意 义 。
五、 学 习 过 程 1 、 主 干 知 识 梳 理
2 、 合作学 习 : 1 、 集 思广益 : 假 如 你 是 一 名 农 业 部 长/ 企业 老板/ 政 府 部 门 的工 作 人 员 / 普通市 民, 面对我 国水 资源 紧张 的状况 , 你 会 怎 么
措施 。
三、 学 习 重 难 点
分钟)


, ●● ● ● ●● ● ●● ● ● 、 ●● ●● ● ●● ● 【
重点 : 认 识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生存 与发展 的意义 , 及如何合理利用水资 源。 难点 : 举 例 说 明 说 明在 不 同 生 产 力 条 件 下 , 水 资源 的数 量 、
和分布不均匀 , 理 解 水 资源 的有 限性 , 提 高 节 水 意 识 。2 、 了解 水
资源的数量 、 质 量对 人类 活动 的影 响 , 培 养 理 论 联 系 实 际 的 能
济活动
力 。3 、 了解 水 资 源利 用 过 程 中 的 问题 及 解 决 措 施 , 树 立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观念 。课 程 内 容 主 要 为 : 1 、 水 资 源 的概 念 及 其 分 布 : 了解 什 么是 水 资 源 , 衡 量 水 资 源 丰歉 的重 要 指 标 , 世 界 水 资 源 分 布 特 点, 我 国水 资 源 分 布 特 点 及 其 原 因 。2 、 水 资 源 与 人 类 社 会 的 关 系: 认 识 并 能 举 例 说 明水 资 源 的 数 量 影 响 经 济 活 动 规 模 的 大 小 和 水 资 源 的质 量 影 响 经 济 活 动 的 效 益 。3 、 合理利 用水 资源 : 了
利 用 水 资 源 的方 法 。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第三节 探索宇宙学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第三节 探索宇宙学案

第三节《探索宇宙》学案一、自主学习知识点1. 探索的历程(1)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大部分时间人们主要依靠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来认识宇宙。

(2)地心说:__________居于中心,太阳和其它行星围绕__________转动。

(3)日心说:1543年__________通过30多年的观察与分析,提出了__________是宇宙的中心的学说。

知识点2.浩瀚的星空(1)太阳系:以__________为中心的星系。

包括:_________,66颗__________,2000多颗有正式命名或编号的__________,以及数量众多的彗星和__________。

(2)银河系:银河系还有众多像太阳这样的恒星。

知识点3.幻想和追求(1)古老的东方和西方对天空一直充满美好的__________与__________。

(2)展望21世纪:人类探索宇宙的步伐将会不断地__________,在太空建立__________将不会再是人类的幻想。

二、知能应用1.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大部分时间人们主要依靠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来认识宇宙。

2.1543年__________通过30多年的观察与分析,提出了__________是宇宙的中心的学说。

3.1967年7月20日,飞船首次使人类踏上了地球以外的土地—-月球,迈出了人类历史的一大步。

4.牛顿是17世纪的伟大科学家,1687年他发表的一书,为探索宇宙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5.下面关于宇宙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宇宙是由银河系和太阳系组成的B.宇宙只是由银河系组成,太阳是银河系中的一员C.宇宙中有数十亿个星系,银河系是其中的一员D.太阳系中只有九大行星绕它运行6.在下列名词中,由大到小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宇宙>太阳系>银河系>地球B.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球C.银河系>宇宙>太阳系>地球D.太阳系>银河系>宇宙>地球7.如图1所示的是太阳系、银河系以及河外星系的关系示意图,通过观察,请你谈谈你对宇宙的认识。

第三节踢腿运动

第三节踢腿运动
要求:
1.体委组织。
2.活动开。
流程
导学内容
教师主导
学生活动
组织形式及要求
二次备课
发展技能巩固知识扩展创新阶段
学广播体操放飞理想第三节踢腿运动
1.教师明确各组的学习任务及学习方法。
2.教师完整示范踢腿运动。
3.详细讲解第一个八拍分解动作,边讲解边示范。
4.讲解完毕,教师镜面示范带领学生练习第一个八拍2-3次。
3至4拍,上体还原,收左腿,全蹲,两手扶膝,十指相对,眼看前下方5至6拍,还原成直立
7拍,左腿侧踢,大于90度,直膝,绷脚尖,同时,两臂侧举8拍,还原成直立。四个8拍同第一、二个8拍,但方向相反
重点
动作正确、协调。幅度到位
难点
踢腿快速有力,姿态控制准确
常见错误
纠正方法
保护方法
易犯错误:踢腿时屈膝。
纠正方法:配合手臂摆动进行步伐练习。
5.学习第二个八拍,教师讲解示范,讲解同时,让学生模仿练习。
6.讲解完毕,教师镜面示范带领学生练习第二个八拍2-3次。
7.教师巡回启发、引导、积极思维、自主学习。
8.结合实际实践要求让学生探究学习第三、四个八拍的动作。
9.组织展示预备节、伸展运动、扩胸运动、踢腿运动的动作。教师评价。
1.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模仿。
×××××××
〇〇〇〇〇〇〇
〇〇〇〇〇〇〇

要求:快、静、齐
激情热身阶段
1.组织进行徒手操练习:头部运动扩胸运动弓仆步压腿体侧运动
2.组织进行游戏:
叫数报团
1.体委带领慢跑
要求:整齐、纪律好
2.体育委员组织学生进行徒手操练习
3.游戏
组织队形:
×××××××

第三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学案

第三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学案

课题:1.3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学习目标1、了解物理知识的一些现代应用。

2、了解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3、了解物理学家的科学精神与伟大情怀。

学习重点: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学习难点:科学探究学习过程一、复习回顾识记面对神奇的物理现象,人们在迷茫、好奇、敬畏的同时,不断地努力探索。

下面是在物理学的发展中作出过大量贡献的科学巨匠,你能根据介绍说出他们的名字吗?图1-1 图1-2 图1-3 图1-4 1、如图1-1,他是著名的天文学家,自然科学的先驱。

他用日心说否定了影响人类达千年之久的托勒密地心说,有力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他是。

2、如图1-2,他是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等的先驱,他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由此得到的关于天体运行的结果有力地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他是。

3、如图1-3,他被人们誉为伟大的物理学家。

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物理学体系。

他发现日月星辰的运转与苹果下落有某些相似之处,从而建立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运动三大定律。

他是。

4、如图1-4,他被誉为20世纪杰出的物理学家。

他认为:当物体的运动速度接近光速时,人们所熟悉的空间和时间等概念都会发生变化。

他是量子力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发现微观世界的物理规律与宏观世界的物理规律有很大的差异。

他是。

二、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8页—11页,勾画课本上的关键字句,填写下列空白,并理解识记。

1、在探索之路上,有众多的科学巨人披荆斩棘,铺路架桥,他们不仅为后人留下丰硕的科学知识,而且还留下了科学的以及不朽的科学。

2、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和的自然科学。

3、物理规律的获得不能仅仅靠,而应该依据科学的。

4、科学探究过程中有七个主要环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巡视,发现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后面的讲解做准备)三、组内交流【学点一】知识园地——硕果累累(1)人类在认识自然中,积累了大量的知识,那么什么是物理学呢?(2)看图1-19—图1-21人类科学探究的硕果。

远离有毒物质(学案)

远离有毒物质(学案)

第三节远离有毒物质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蛋白质的一些重要性质。

2、知道重金属盐、一氧化碳、甲醛、黄曲霉素、毒品等物质有损人体健康。

3、初步形成关心健康、珍爱生命、远离有毒、有害物质的意识。

4、利用鸡蛋白来类比研究重金属盐对人体组织蛋白的毒害作用,对学生进行类比思维方法和应用(如医疗上消毒、中毒后喝蛋清等)的教育5、结合物质对人体作用的两面性,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树立合理利用化学物质的观念学习重点通过实验了解加热、重金属盐、浓硝酸、甲醛等物质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医疗等方面的实际应用。

学习难点无机盐和一氧化碳使人中毒的原因和解救措施学习过程学习任务一、预防无机盐中毒;(一)、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95页有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并与小组内交流。

1、什么是重金属盐?它为何会对人体造成危害?重金属盐可通过何种途径进入人体的?所有的重金属盐都是有毒的吗2 .对人体造成危害的物质主要有含等元素的无机盐,这些无机盐可以通过直接进入人体内,也可以被动植物吸收后通过间接进入人体内,也可以通过大气以颗粒形式吸入人体内。

(二)、实验探究蛋白质的性质(小组内1号实验,4号记录,其他同学协助)步骤:①将3ml鸡蛋清倒入烧杯中,在加入15ml蒸馏水,用玻璃棒轻轻搅匀,在将所得液体均分倒6支试管中。

②将其中一支试管在酒精灯上加热。

③在其余的试管中分别滴入几滴醋酸铅溶液、硫酸铜溶液、浓硝酸、。

④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凝结了的鸡蛋清,放在酒精灯上灼烧。

⑤观察并记录所发生的现象,由此得出结论?[结论]:1、人体中具有生命活性的物质是,遇到、、等化学物质时,结构会被破坏,生理活性消失。

这是变化,这就是蛋白质变性。

2、各种细菌和病毒的成分也是,根据蛋白质加热后,医生又可以利用来杀菌消毒,还可以通过来杀菌消毒,原理都是一样的。

3、怎样检验蛋白质?[知识迁移]蛋白质是组成细胞的基础物质,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动物的肌肉、毛、皮等都是有蛋白质构成的,蛋清,鲜牛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原子的构成学案

原子的构成学案

第三节原子的构成课标学习要求:1、知道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知道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关系,3、了解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4、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涵义5、会判断阴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过程与方法:1、会计算相对原子质量。

2、初步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学习化学。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原子结构的发现史的学习,发展学生勇于创新、不怕失败的精神。

重点:原子的结构,原子结构示意图。

难点:对原子结构的微观想象理解。

知识梳理:1、原子的构成。

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原子核相对原子的体积很小,电子在一个相对较大的空间中运动。

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的。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中中子数不一定等于质子数。

由于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所带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不是所有的原子核中都含有中子,氢原子核中没有中子。

一个电子的质量约是一个质子或一个中子质量的1/1836,因此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原子结构与化学性质的关系: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都有8个电子(氦有2个),具有稳定结构。

不易得失电子,化学性质稳定。

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使次外层变为最外层,达到稳定结构。

最外层的电子数越少化学性质越活泼。

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或等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使最外层达到稳定结构。

最外层的电子数越多化学性质越活泼。

因此,元素的性质,特别是化学性质,跟它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

一、选择题:1、原子是()A、不可分割的实心球B、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形成离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C、是电中性的粒子,其中组成的各部分均不显电性D、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2、在原子的结构中不一定含有的粒子是()A、质子B、中子C、电子D、原子核3、不显电性的一组微粒是()A、质子、中子、电子B、原子核、原子、分子C、中子、分子、原子D、质子、电子4、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元素,它的原子核内有111个质子、161个中子,则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A、111 B、272 C、50 D、161 5D6127、考古学家通过测定古生物遗骸的碳—14原子含量来推断古城的年代。

楞次定律学案

楞次定律学案

第三节:楞次定律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理解楞次定律中“阻碍”二字的含义, 能初步应用楞次定律判定感应电流方向,理解楞次定律与能量守恒定律是相符的(2)、通过实验探究,感受楞次定律的实验推导过程,逐渐培养自己的观察实验,分析、归纳、总结物理规律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1、①要产生感应电流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②如图,在磁场中放入一线圈,若磁场B 变大或变小,问有没有感应电流?为什么?2、如图,已知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问电流方向?二 新课学习 1、实验探究探究实验1、探究灵敏电流计与电流的流向的关系实验注意事项:首先利用试触法,通入已知方向的电流时,观察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情况。

实验结论: 探究实验2、条形磁铁插入、拔出过程中根据电流计指针的偏转方向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感应磁场的方向、原磁场方向、原磁通量的变化关系请将实验结果记录在表格中B分析归纳、得出结论问题1:请你根据上表中所填写的内容分析一下,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是否总是与原磁场的方向相反?问题2:当线圈内磁通量增加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是有助于磁通量的增加还是阻碍了磁通量的增加?问题3:当线圈内磁通量减少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是有助于磁通量的减少还是阻碍了磁通量的减少?总结规律:原磁通变大,则感应电流磁场与原磁场相原磁通变小,则感应电流磁场与原磁场相,得出结论:2、楞次定律(1)楞次定律的内容: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2)对楞次定律的理解b、从导体和磁体的相对运动的角度来看,感应电流总要相对运动。

C、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即其它形式的能向转化的过程例题:流的方向3、应用楞次定律步骤:①、明确磁场的方向;②、明确穿过闭合回路的是增加还是减少;③、根据楞次定律(增反减同),判定的磁场方向;④、利用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4、右手定则参看课本12页问题与思考适用条件:的情况右手定则和楞次定律的比较:【学习小结】1、楞次定律的内容: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冰、雾、霜的形成过程及放热现象。

2.能对实验现象和自然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物态变化的一般规律。

3.理解物态变化图像的物理意义和作用。

4.会用物态变化的规律解释自然界或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物态变化现象。

了解电冰箱的基本原理及生产“无氟冰箱”的意义,有环境保护意识。

学法指导:
1.水可以凝固为冰,冰也可以熔化为水,这些物态变化需要满足什么条件?生活和生产中还有类似的变化吗?请你举出一个例子。

2.课本图10-28“自制玩具”实验,从加热石蜡到玩具产生,共有几种物态变化?谁吸热,谁放热?
3.“雾”、“露水”和“霜”的形成各需要什么条件?
4.冬天,水壶里的水烧开后,在壶嘴一定距离处才能看到“白气”,而紧靠壶嘴的地方看不到“白气”。

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5.冰箱经常结霜,甚至有时关不了冰箱门。

观察并讨论冰箱内的霜出现的位置以及形状,为什么冰箱会结霜?
6.物态变化真不愧是千姿百态,有时吸热,有时放热。

请你在图10-8中的括号中填上“吸热”或“放热”。

7.烈日炎炎的夏天,电冰箱冷冻室内却可以保持零下几摄氏度,零下十几摄氏度,甚至更低的温度,使存放的食物,药品保持新鲜。

你知道冰箱的制冷原理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