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元素的性质总结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必修二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总结_

高中化学必修二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总结_

高中化学必修二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总
结_
三、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2.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第ⅠA族碱金属元素:Li Na K Rb Cs Fr (Fr是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左下方)
第ⅦA族卤族元素:F Cl Br I At (F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右上方)
★判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
(1)金属性强(弱)①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生成氢气容易(难);②氢氧化物碱性强(弱);③相互置换反应(强制弱)Fe+CuSO4=FeSO4+Cu。

(2)非金属性强(弱)①单质与氢气易(难)反应;②生成的氢化物稳定(不稳定);③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含
氧酸)酸性强(弱);④相互置换反应(强制弱)2NaBr+Cl2=2NaCl+Br2。

(Ⅰ)同周期比较:
比较粒子(包括原子、离子)半径的方法:(1)先比较电子层数,电子层数多的半径大。

(2)电子层数相同时,再比较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多的半径反而小。

四、化学键
化学键是相邻两个或多个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1.离子键与共价键的比较
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特殊:NH4Cl、NH4NO3等铵盐只由非金属元素组成,但含有离子键)
非金属元素之间
离子化合物: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

(一定有离子键,可能有共价键)
共价化合物: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

(只有共价键)。

高中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大全非常实用

高中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大全非常实用

高中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大全非常实用一、元素的化学性质1.元素的原子结构:包括元素的原子序数、原子核的构成等;2.元素的化学活性:元素的化合价、化合能力等;3.元素的氧化还原性:元素在化合物中的氧化态和还原态、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和原理等;4.元素的电性和金属性:元素的电负性、电离能、原子半径等;5.元素的地壳丰度和存在形式: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存在的化合物等。

二、常见化学元素及其性质1.金属元素:铁、铜、锌、锡、铝等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应用等;2.非金属元素:氢、氧、氮、碳、硫、磷等非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应用等;3.元素周期表:元素的周期规律、周期表的各种分类和用途等;4.难溶于水的元素:炭、硫、硅、铝等元素的溶解性和存在形式等;5.稀有元素:稀有气体、稀土元素、过渡金属等的特性、应用等。

三、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1.无机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等无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性质和应用等;2.配合物:配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应用等;3.有机化合物:碳氢化合物、醇、醚、酮、酸、酯等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性质和应用等;4.聚合物:聚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应用等。

四、化学反应1.化学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还原反应等反应类型的定义及示例;2.化学反应的平衡:化学反应速度、化学平衡常数、平衡常数的计算等;3.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焓变、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等。

五、化学方程式的平衡与计算1.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法则:平衡方程式的给定条件、平衡常数的计算、平衡位置的调节等;2.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试错法、代数法等;3.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质量计算、体积计算、摩尔计算等。

六、化学分析方法1.酸碱中和滴定:滴定的概念、滴定反应方程式、滴定的终点判定等;2.氧化还原滴定:氧化还原滴定的概念、滴定反应方程式、滴定的终点判定等;3.光度法:光度法的原理、操作和应用等;4.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等的原理和应用等。

高中化学元素的性质

高中化学元素的性质

元素的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碱金属元素的性质-卤族元素的性质及递变规律卤族元素的性质及递变规律(1)相似性:①卤素原子最外层都有七个电子,易得到一个电子形成稀有气体元素的稳定结构,因此卤素的负价均为-1价。

氯、溴、碘的最高正价为+7价,有的还有+1、+3、+5价,其最高价氧化物及水化物的化学式通式分别为X2O7和HXO4(F除外)②卤族元素的单质均为双原子分子(X2);均能与H2化合:H 2+X2=2HX;均能与水不同程度反应,其通式(除F2外)为:H2O+X2HX+HXO;均能与碱溶液反应;Cl2、Br2、I2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逐渐减小,但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度较大,相似相溶)。

(2)递变性:①原子序数增大,原子的电子层数增加,原子半径增大,元素的非金属性减弱。

②单质的颜色逐渐加深从淡黄绿色→黄绿色→深红棕色→紫黑色,状态从气→气→液→固,溶沸点逐渐升高;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与氢气化合由易到难,与水反应的程度逐渐减弱。

③阴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

④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

⑤最高正价含氧酸的酸性逐渐减弱(氟没有含氧酸)。

元素的性质:由于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使元素表现出不同的性质。

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密切相关,主要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有关。

碱金属元素的性质:(1)元素性质同:均为活泼金属元素,最高正价均为+1价异:失电子能力依次增强,金属性依次增强(2)单质性质同:均为强还原性(均与O2、X2等非金属反应,均能与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

),银白色,均具轻、软、易熔的特点异: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依次变易,还原性依次增强,密度趋向增大,熔沸点依次降低,硬度趋向减小(3)化合物性质同:氢氧化物都是强碱。

过氧化物M2O2具有漂白性,均与水反应产生O2;异:氢氧化物的碱性依次增强。

注:①Li比煤油轻,故不能保存在煤油中,而封存在石蜡中。

②Rb,Cs比水重,故与水反应时,应沉在水底。

高中化学元素知识点

高中化学元素知识点

高中化学元素知识点(1)金属及其化合物一、金属的通性1.金属的物理性质:有金属光泽、有延展性、导电、导热。

但不同金属在密度、硬度、熔沸点等方面差别较大。

这也是金属单质的一大特点。

2.金属的化学性质:还原性,可表示为M – ne -→M n+,金属的还原性主要表现在金属能与非金属、水、酸、某些盐发生反应。

4Na + O 2 == 2Na 2O 2Na + O 2 Na 2O 2 2Na + Cl 2 == 2NaCl 二、知识点归纳 (一)钠的化合物 ⑴钠的重要化合物氧化钠(Na 2O ) 过氧化钠(Na 2O 2) 化合价 氧的化合价为-2价氧的化合价为-1价 类别 碱性氧化物 过氧化物,不是碱性氧化物颜色 白色固体 淡黄色固体与H 2O 反应 Na 2O + H 2O == 2NaOH 2Na 2O 2 + 2H 2O == 4NaOH + O 2↑ 与CO 2反应 Na 2O + CO 2 == Na 2CO 3 Na 2O 2 + 2CO 2 == 2Na 2CO 3 + O 2 与酸反应 Na 2O + 2HCl ==2NaCl + H 2O2Na 2O 2 + 4HCl == 4NaCl + 2H 2O +O 2↑漂白作用 无 有用途 制NaOH 作生氧剂,氧化剂保存 密封密封转化Na 2O → Na 2O 2Na 2CO 3 NaHCO 3 俗称 纯碱、苏打 小苏打溶解性 易溶于水 易溶于水,但溶解度比Na 2CO 3小状态 白色固体 白色晶体热稳定性 加热难分解2NaHCO 3 Na 2CO 3 + CO 2↑+ H 2O与酸反应CO 32- + 2H + == CO 2↑+ H 2OH + + HCO 3- == CO 2↑+ H 2O钠的重要化合物氧化物 Na 2O :白色固体,溶于水生成NaOH ,不稳定,继续跟O 2反应生成淡黄色的Na 2O 2Na 2O 2:淡黄色固体 2Na 2O 2 + 2H 2O == 4NaOH + O 2↑(漂白剂) 2Na 2O 2 + 2CO 2 == 2Na 2CO 3 + O 2 (供氧剂) 碱NaOH :白色固体,易潮解,俗名苛性钠,烧碱 盐类 NaCl (食盐):存在于海水中 Na 2CO 3:俗名苏打,纯碱,稳定,加热难分解,晶体Na 2CO 3•10H 2O 易风化NaHCO 3:俗名小苏打,不稳定,加热易分解,在水中溶解度小于Na 2CO 3,饱和Na 2CO 3溶液中通入CO 2可见沉淀析出与CaCl 2反应 Ca 2+ + CO 32- == CaCO 3↓不反应与NaOH 反应 不反应HCO 3- + OH - == CO 32- + H 2O 与Ca(OH)2反应Ca2++ CO 32- == CaCO 3↓2HCO 3-(过量)+ 2OH - + Ca 2+ == CO 32- +2H 2O + CaCO 3↓相互转化CO 32- + CO 2 + H 2O == 2HCO 3- NaHCO 3 + NaOH == Na 2CO 3 + H 2O 2NaHCO 3 Na 2CO 3 + CO 2↑+ H 2O(二) 铝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⑴ 位置和原子结构示意图: 第3周期 第ⅢA 族。

高中化学常见化学元素的性质和结构

高中化学常见化学元素的性质和结构

高中化学常见化学元素的性质和结构在高中的化学学习中,我们首先要入门的是对一些常见的化学元素性质和结构有明确的认知和理解,这样在实验的过程中,能更加明白实验过程的原理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下面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一份高中化学考试中比较常见的化学元素的性质和结构。

(1)氢元素a. 核外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的原子;b. 没有中子的原子;c. 失去一个电子即为质子的原子;d. 得一个电子就与氦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原子;e. 质量最轻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形成单质最难液化的元素;f. 原子半径最小的原子;g. 形成的单质为相同条件下相对密度最小的元素;h. 形成的单质为最理想的气体燃料;i. 形成酸不可缺少的元素;(2)氧元素a. 核外电子数是电子层数4倍的原子;b.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原子;c. 得到两个电子就与氖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原子;d. 得到与次外层电子数相同的电子即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的原子;e.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f. 形成的单质是空气中第二多的元素;g. 形成的单质中有一种同素异形体是大气平流层中能吸收太阳光紫外线的元素;h. 能与氢元素形成三核10电子分子(H2O)的元素;i. 能与氢元素形成液态四核18电子分子(H2O2)的元素;j. 在所有化合物中,过氧化氢(H2O2)中含氧质量分数最高;k. 能与氢元素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1或1:2型共价液态化合物的元素;l. 能与钠元素形成阴、阳离子个数比均为1:2的两种离子化合物的元素;(3)碳元素a. 核外电子数是电子层数3倍的原子;b.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c. 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总数2/3的原子;d. 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e. 形成的单质中有一种同素异形体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f. 能与硼、氮、硅等形成高熔点、高硬度材料的元素;g. 能与氢元素形成正四面体构型10电子分子(CH4)的元素;h. 能与氢元素形成直线型四核分子(C2H2)的元素;i. 能与氧元素形成直线型三核分子(CO2)的元素。

高考化学基础复习知识点总结:元素及其化合物

高考化学基础复习知识点总结:元素及其化合物

元素及其化合物1、元素化合物知识包括金属和非金属两部分,是高中化学的基础知识之一。

知识特点是作为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实验和计算的载体,其信息量大,反应复杂,常作为综合试题的知识背景或突破思维的解题题眼。

2、注意处理好两个关系,必须先处理好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内部关系,方法是:“抓重点,理关系,用规律,全考虑”。

①抓重点:以每族典型元素为代表,以化学性质为抓手,依次学习其存在、制法、用途、检验等“一条龙”知识,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②理关系:依据知识内在联系,按单质→氧化物→氧化物的水化物→盐的顺序,将零碎的知识编织成网络,建立起完整的知识结构,做到滴水不漏③用规律:用好化学反应特有的规律,如以强置弱等规律,弄清物质间相互反应。

④全考虑:将元素化合物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系统理解,从而达到解综合试题时能将所需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信手拈来。

另一方面是处理好元素化合物知识与本学科理论、计算或跨学科知识间的外部关系,采取的方法是“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

①分析:将综合试题拆分思考。

②综合:将分散的“点”衔接到已有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块”中。

③抽象:在分析综合基础上,提取相关信息。

④具体:将提取出的信息具体化,衔接到综合试题中,从而完整解题。

(一)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规律⑴常见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如下:F、O、Cl、N、Br、I、S、P、C、Si、H。

⑵元素非金属性与非金属单质活泼性的区别:元素的非金属性是元素的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影响其强弱的结构因素有:①原子半径:原子半径越小,吸引电子能力越强;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越大,吸引电子能力越强;③最外层电子数:同周期元素,最外层电子越多,吸引电子能力越强。

但由于某些非金属单质是双原子分子,原子是以强列的共价键相结合(如N N等),当参加化学反应时,必须消耗很大的能量才能形成原子,表现为单质的稳定性。

这种现象不一定说明这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弱。

⑶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及其应用元素的非金属性的本质是元素的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专题复习与总结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是中学无机化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它可以指导元素周期表中每一主族元素的学习和运用;同时在高考中它占有重要的地位。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这一专题主要让学生在已有的原子内部结构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与规律,同时探究所有元素之间在性质上有何规律性,主要抓住结构决定性质这一主张展开,现就本专题总结如下:一、考点与热点透视1、原子结构和同位素的考查,常以重大科技成果为知识背景,寓教于考,突出教育性与实践性,常考的热点有:①关于原子的组成及各基本粒子之间的关系。

②注意对电性关系的考查。

③同位素的概念及其应用。

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及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排布式、轨道式的书写。

2、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即元素周期律。

常考的热点有: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原子半径、元素主要化合价、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和元素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

②原子轨道和能级的理解及其应用。

③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及其应用。

④了解焰色瓜及其应用。

⑤理解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位置、结构、性质三者之间的变化关系。

二、知识精析1、原子的结构:2、核外电子的运动①形象描述??电子云。

原子核外电子绕核高速运动是没有确定的轨道,就好像一团“带点电荷云雾”称之为“______”。

电子云密集(单位体积内小黑点多)的地方,表示电子出现的__________;反之,电子云稀疏(单位体积内小黑点少)的地方,电子出现的___________。

②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③元素周期表中各区、周期、族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④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排布式、轨道式的书写。

如:Mg: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_ 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轨道表示式为_______________。

3、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②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周期性变化同一周期,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充分的第一电离能逐渐________。

选修3第一章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选修3第一章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高中化学》选修3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二节 原子结构与 元素的性质
知识回顾: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由周期
与族构成)
第1周期(H--He):2 种元素
短周期 第2周期(Li--Ne):8 种元素
第3周期(Na--Ar):8 种元素
周期
(横行)
第4周期(K--Kr):18 种元素
长周期 第5周期(Rb--Xe):18 种元素
1、影响因素:
原子半径 的大小
取决于
1、电子的能层数 2、核电荷数 3、核外电子数
2、规律:
(1)电子层数不同时,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
(2)电子层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 (3)电子层、核电荷数都相同时,电子数越多,原子半 径越大。
(二)电离能
1、概念
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 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 用符号I1表示,单位:kj/mol 从一价气态基态正离子中再失去一个电子所需 要的能量叫做第二电离能。符号I2
解答:Li、Mg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为Li2O、MgO, Be(OH)2、Al(OH)3都是两性氢氧化物,H3BO3、H2SiO3都是弱 酸。这些都说明“对角线规则”的正确性。
二、元素周期律
1.定义
元素的性质随( 核电荷数)的递增发生周期
性的递变,称为元素的周期律。 2.实质
元素原子 核外电子排布 的周期性变化.
(一)原子半径
元素周期表中的 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 到右,原子半径的变 化趋势如何?应如何 理解这种趋势?周期 表中的同主族元素从 上到下,原子半径的 变化趋势如何?应如 何理解这种趋势?
3、为什么在元素周期表中非金属元素主要集中在右上 角三角区内(如图)?处于非金属三角区边缘的元素常 被称为半金属或准金属。为什么?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元素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元素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元素一、元素周期表1.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周期表由7个周期和18个族组成。

- 每个周期代表电子能级,从上到下电子能级递增。

- 每个族代表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从左到右递增。

2. 元素的分类- 主族元素:1-2族和13-18族,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族数相同。

- 过渡金属:3-12族,具有不完全的d轨道。

- 镧系和锕系元素:位于周期表的底部,具有特殊的电子排布。

二、元素的基本性质1. 原子结构- 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云组成。

- 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 电子云由围绕核的电子组成,电子带负电。

2. 原子量和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量是原子质量的度量,单位为原子质量单位(u)。

- 相对原子质量是元素的平均原子质量与1/12个碳-12原子质量的比值。

3. 元素的化学性质- 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 元素的化合价等于其最外层电子数。

- 元素的氧化还原性质与其电子排布有关。

三、元素的化学变化1.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原子间重新排列形成新化合物的过程。

- 反应过程中,原子的核不变,只有电子的重新分布。

2.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涉及电子的转移。

- 氧化指失去电子,还原指获得电子。

- 氧化剂获得电子,还原剂失去电子。

3. 酸碱反应- 酸碱反应是氢离子(H+)转移的反应。

- 酸是能够提供H+的物质,碱是能够提供OH-的物质。

- 中和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水和盐的过程。

四、元素的化合物1. 无机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通常不含有碳。

- 包括氧化物、酸、碱、盐等。

- 例如:水(H2O)、硫酸(H2SO4)、氯化钠(NaCl)。

2. 有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含有碳。

- 包括烃、醇、酮、酸、酯等。

- 例如:甲烷(CH4)、乙醇(C2H5OH)、丙酮(CH3COCH3)。

五、元素的提取与应用1. 金属提取- 金属提取通常通过矿石的冶炼过程。

- 包括热分解法、湿法冶炼、电解法等。

高中化学常见化学元素的性质和结构

高中化学常见化学元素的性质和结构

高中化学常见化学元素的性质和结构在高中的化学学习中,我们首先要入门的是对一些常见的化学元素性质和结构有明确的认知和理解,这样在实验的过程中,能更加明白实验过程的原理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下面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一份高中化学考试中比较常见的化学元素的性质和结构。

(1)氢元素a. 核外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的原子;b. 没有中子的原子;c. 失去一个电子即为质子的原子;d. 得一个电子就与氦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原子;e. 质量最轻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形成单质最难液化的元素;f. 原子半径最小的原子;g. 形成的单质为相同条件下相对密度最小的元素;h. 形成的单质为最理想的气体燃料;i. 形成酸不可缺少的元素;(2)氧元素a. 核外电子数是电子层数4倍的原子;b.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原子;c. 得到两个电子就与氖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原子;d. 得到与次外层电子数相同的电子即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的原子;e.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f. 形成的单质是空气中第二多的元素;g. 形成的单质中有一种同素异形体是大气平流层中能吸收太阳光紫外线的元素;h. 能与氢元素形成三核10电子分子(H2O)的元素;i. 能与氢元素形成液态四核18电子分子(H2O2)的元素;j. 在所有化合物中,过氧化氢(H2O2)中含氧质量分数最高;k. 能与氢元素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1或1:2型共价液态化合物的元素;l. 能与钠元素形成阴、阳离子个数比均为1:2的两种离子化合物的元素;(3)碳元素a. 核外电子数是电子层数3倍的原子;b.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c. 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总数2/3的原子;d. 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e. 形成的单质中有一种同素异形体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f. 能与硼、氮、硅等形成高熔点、高硬度材料的元素;g. 能与氢元素形成正四面体构型10电子分子(CH4)的元素;h. 能与氢元素形成直线型四核分子(C2H2)的元素;i. 能与氧元素形成直线型三核分子(CO2)的元素。

高中化学元素的性质总结

高中化学元素的性质总结

高中化学元素的性质总结元素白色固体:Na2O、MgO、Al2O3、ZnO淡黄色粉末:Na2O红色固体:Fe2O3、Cu2O、HgO黑色粉末:FeO、Fe3O4、CuO、Ag2O【提问】分析一下这些金属氧化物的化学性质有何规律?可从下面几点去考虑:(1)加热是否分解(2)与水反应(3)与强酸(H+)反应(4)与强碱(OH-)反应(5)与氨水反应(6)与H2或CO反应并写出相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热稳定性2Ag2O 4Ag+O2↑ 2HgO 2Hg+O2↑4Cu 2Cu2O+O2↑规律:只有HgO、Ag2O、CuO等不活泼的金属氧化物加热易分解。

(2)与水反应Na2O+H2O=2NaOH MgO+H2O Mg(OH)22Na2O2+2H2O=4NaOH+O2↑规律:只有活泼金属(ⅠA、ⅡA)氧化物能与水反应。

(3)与酸反应MgO+2H+=Mg2++H2OAl2O3+6H+=2Al3++3H2OCuO+2H+=Cu2++H2O规律:碱性氧化物或两性氧化物能与酸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

(4)与强碱溶液反应Al2O3+2OH-=2AlO2-+H2OZnO+2OH-=ZnO22-+H2O规律:只有两性氧化物能与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5)与氨水反应Ag2O+4NH3·H2O=2Ag(NH3)2++2OH-+3H2OZnO+4NH3· H2O=Zn(NH3)42++2OH-+3H2O规律:易形成氨合离子的金属氧化物能与氨水反应。

(6)与还原剂的反应CuO+H2Cu+H2OFe2O3+3CO 2Fe+3CO2ZnO+C Zn+CO↑规律:“Al”以后的金属的氧化物能与H2、C、CO等还原剂高温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小结】金属氧化物所发生的这些反应,总结起来,主要是金属氧化物的下列性质:①碱性氧化物②两性氧化物③热稳定性④络离子的形成⑤氧化性其中要注意的是:Na2O2是由Na+和O22-构成的过氧化物。

高中化学元素的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元素的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元素的知识点总结一、元素的概念元素是构成万物的基本物质,无法通过化学反应分解为更简单物质的物质。

元素由相同种类的原子组成,目前已知的元素有118种,其中有92种是自然存在的元素,其余的都是人工合成的。

二、元素的分类根据元素的性质和特征,可以将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过渡金属元素。

1. 金属元素金属元素通常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热导性,能够形成正离子,并且具有金属光泽。

常见的金属元素有铁、铝、铜、锌、镁等。

2. 非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通常是电负性较大的元素,具有发光、高脆性等特点。

常见的非金属元素有氧气、氮气、碳素等。

3. 过渡金属元素过渡金属元素是指在元素周期表中处在d区的元素,它们具有良好的电子迁移性,能够形成多种价态,具有重要的工业用途。

常见的过渡金属元素有铁、铬、钴、镍等。

三、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将元素按照其原子序数的增加次序排列而成的表格。

元素周期表可以清晰地展现元素之间的周期性规律,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元素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1. 原子序数元素的原子序数是指元素原子核中的质子数,也代表着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原子序数是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排序的依据。

2. 周期性规律元素周期表的元素呈现出一些周期性规律,包括原子半径、电离能、电负性、金属性等。

这些周期性规律在化学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四、元素的性质元素的性质是指元素独有的物理和化学特征,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来了解和研究。

1. 物理性质元素的物理性质包括原子半径、原子质量、密度、熔点、沸点等,这些性质可以通过实验和测量来获取。

2. 化学性质元素的化学性质包括化合价、氧化还原性、活动性等,这些性质对于元素在化学变化中的行为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五、元素的应用不同的元素具有不同的化学和物理性质,因此它们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各自的应用。

1. 金属元素的应用金属元素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铁被用于制作建筑结构、铝被用于制作飞机和汽车、铜被用于制作电线等。

【高中化学】元素性质推断知识点归纳

【高中化学】元素性质推断知识点归纳

【高中化学】元素性质推断知识点归纳1.质量最轻的元素是氢(h),其单质可以填充气球;质量最轻的金属是锂(li);熔点最高的非金属单质是石墨;熔点最高的金属单质是钨(w);熔点最低的金属单质是汞(hg)。

2.氧(o)在地壳中含量最高,其次是硅、铝、铁、钙、钠、钾、镁、氢和钛。

3.既难得电子,又难失电子且为单原子分子的气体是稀有气体。

4.硫(s)是最高正价格和最低负价格4的绝对值之差;碳(c)和硅(SI)的最高正价绝对值和最低负价绝对值之间的差值为零。

5.碳(c)是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是构成有机物的骨架元素,可形成多种同素异形体,其中硬度最大的是金刚石,而c60是分子晶体,熔点较低。

6.在常温下能与水反应释放氧气。

元素物质为氟(F2),化合物为过氧化钠(Na2O2)。

7.硅(si)是构成地壳岩石骨架的主要元素,单质硅可被强碱溶液腐蚀且能放出氢气,还能被弱酸氢氟酸所溶解。

8.空气中自然存在的非金属元素物质是白磷(P4)。

白磷有毒,可溶于CS2。

它是红磷的同素异形体。

红磷不是天然的,不溶于CS2。

白磷和红磷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9.既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又能在氮气中燃烧的金属是mg,既能与酸溶液又能与碱溶液作用且均放出氢气的金属是铝(al)。

10.将同一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与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合物结合形成盐的元素必须是氮(n)。

11.同一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气态氧化物反应生成该元素得单质和水,该元素可能是氮(n)或硫(s)。

在照明过程中,铯(铷)和铯(铷)会释放电子;汞(Hg)是常温下液态的金属,溴(Br2)是非金属物质。

元素的化学性质及其规律

元素的化学性质及其规律

元素的化学性质及其规律化学性质是元素的一种重要属性,它决定了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的行为和性质。

本文将探讨元素的化学性质及其规律,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元素的本质及其在化学中的应用。

一、元素的化学性质概述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周期表中的每一个元素都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

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包括反应性、价态、氧化性和电负性等。

1. 反应性元素的反应性是指元素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倾向。

根据反应性的强弱,元素可以分为活泼金属、半活泼金属、过渡金属、卤族元素和惰性气体等不同类别。

活泼金属(如钠、钾)具有很高的反应性,容易与非金属反应生成化合物。

惰性气体(如氦、氖)则具有极低的反应性,几乎不与其他元素发生化学反应。

2. 价态元素的价态是指元素在化合物中所具有的氧化态数值。

不同元素的价态不同,反映了元素在化合物中的电子结构。

元素的价态可以通过化学反应或者周期表中的元素位置来推断。

例如,氧的常见价态为-2,而铁可以具有+2或+3的价态。

3. 氧化性元素的氧化性是指元素与氧气结合形成氧化物的能力。

氧化性强的元素具有较强的氧化剂性质,能够接受其他元素的电子从而进行氧化反应。

例如,氧气是一种强氧化剂,可以与其他元素反应生成氧化物。

4. 电负性元素的电负性是指元素对共价键中电子的吸引能力。

电负性高的元素在化合物中具有负电荷,而电负性低的元素则具有正电荷。

通过电负性可以推测共价键的极性。

最电负性最高的元素是氟,其次是氧和氮。

二、元素化学性质的规律元素化学性质的规律是指不同元素之间化学性质的相似性以及周期性变化规律。

化学性质的规律对于理解和预测元素的化学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1. 原子结构和周期表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结构密切相关。

在周期表中,元素按照原子序数排列,并以周期和族的形式组织。

周期性表征着元素性质的重复出现,族则指示了元素具有相似性质。

2. 周期性变化规律元素的化学性质随原子序数的增加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规律。

周期表中的周期性变化包括原子半径、离子半径、电离能、电负性、金属活性等性质的变化。

高中化学物质结构一般规律

高中化学物质结构一般规律

高中化学物质结构一般规律+特例与化学实验易错总结一、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方面1. 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一般为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但He的最外层为2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2. 原子一般由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构成。

但却只由质子和电子构成。

3. 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4,而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或等于4。

但H、He、B的最外层电子数均小于4,其中H、B为非金属元素,而He为稀有气体元素;虽然Ge、Sn、Pb、Bi的最外层电子数均大于或等于4,但它们却为金属元素。

4. 只含非金属元素的离子一般为阴离子。

但也存在某些阳离子,如等。

5. 一种非金属元素一般形成一种阴离子。

但氧元素形成的离子除,还有。

6. 主族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所形成的阴阳离子最外层一般具有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但对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层的离子来说,最外层却只有2个电子,如;而则是一个氢原子核。

7. 含金属元素的离子一般为阳离子。

但也存在某些阴离子,如等。

8. 主族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一般等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但氟元素和氧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却都不等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其中氟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0价(氟无正价),而氧的最高价为+2价(在OF2中)。

9. 氢元素在化合物中一般为+1价。

但在金属氢化物中却为-1价。

10. 氧元素在化合物中一般为-2价。

但在过氧化物(如等)中为-1价;在OF2中为+2价。

11. 元素的金属性强弱顺序一般与金属活动性顺序一致。

但Sn和Pb的金属性:Sn<Pb,而金属活动性却是Sn>Pb。

12. 对于对应阴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而言,金属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一般低于非金属元素的最高化合价。

而和虽然电子层结构相同。

但钠、镁、铝的最高价(分别为+1、+2、+3价)却高于氟的最高价(0价)。

13.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一般为保留一定位数的小数有效数字。

但12C的相对原子质量却为整数,并且是精确值。

化学之元素周期表的性质

化学之元素周期表的性质

元素周期表的性质1、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叫周期。

第1到第3周期被称为短周期,第4到第6周期被称为长周期,第7周期被称为不完全周期。

元素周期表中有18个列,叫族。

其中有7个主族,7个副族,1个第Ⅷ族,1个0族。

周期序素=电子层数,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

2、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

3、主族元素化合价:最高正价=最外层电数,最低负价=-(8-最高正价),金属元素最低正价为0。

4、前20号元素: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1 H He2 Li Be B C N O F Ne3 Na Mg Al Si P S Cl Ar4 K Ca5、第三周期元素化合物性质比较:族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元素Na Mg Al Si P S Cl最高价氧化物Na2O MgO Al2O3SiO2P2O5SO3Cl2O7NaOH Mg(OH)2Al(OH)3H2SiO3H3PO4H2SO4HClO4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碱性强碱中强碱两性弱酸中弱酸强酸最强酸气态氢化物SiO4PH3H2S HCl不稳定较稳定稳定热稳定性比较很不稳定6、元素性质:在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在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主族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增强;它们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逐渐增强。

在同一主族中,从上到下,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减弱,碱性逐渐增强;它们的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逐渐减弱。

原子半径金属性非金属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酸性碱性同一横行减小减小增大减小增大增大同一列增大增大减小增大减小减小2011.11.12。

高中化学常见元素的性质总结

高中化学常见元素的性质总结

高中化学常见元素的性质总结
周期表中特殊位置的元素
①族序数等于周期数的元素:H、Be、Al、Ge。

②族序数等于周期数2倍的元素:C、S。

③族序数等于周期数3倍的元素:O。

④周期数是族序数2倍的元素:Li、Ca。

⑤周期数是族序数3倍的元素:Na、Ba。

⑥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零的短周期元素:C。

⑦最高正价是最低负价绝对值3倍的短周期元素:S。

⑧除H外,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F。

⑨短周期中离子半径最大的元素:P
常见元素及化合物的特性
①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单质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的元素或气态氢化物中氢的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C。

②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或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的元素:N。

③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气态氢化物沸点最高的元素或氢化物在通常情况下呈液态的元素:O。

④最轻的单质的元素:H ;最轻的金属单质的元素:Li 。

⑤单质在常温下呈液态的非金属元素:Br ;金属元素:Hg 。

⑥最高价氧化物及其对应水化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元素:Be、Al、Zn。

⑦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它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能起化合反应的元素:N;能起氧化还原反应的元素:S。

⑧元素的气态氢化物能和它的氧化物在常温下反应生成该元素单质的元素:S。

⑨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能与水反应放出气体的短周期元素:Li、Na、F。

⑩常见的能形成同素异形体的元素:C、P、O、S。

元素化学知识点总结高中

元素化学知识点总结高中

元素化学知识点总结高中一、元素及其性质1. 元素的概念元素是所有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由相同种类的原子组成的纯净物质。

目前已知的元素有118种,其中92种是天然存在的元素,其余的是人工合成的。

2. 元素的分类根据元素的性质和化学性质,元素可以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金属loid元素(半金属元素)。

金属元素具有典型的金属性质,如导电、导热、延展性等;非金属元素大多数是固体,其性质与金属相反,如不导电、易破碎等;金属loid元素则介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具有金属和非金属的特性。

3. 元素的周期性元素周期表是根据元素原子序数的大小和元素性质的一定规律而排列的表格。

元素周期表呈周期性的特点,即相邻元素的性质会有一定的相似性。

这是由于元素的原子结构和电子排布在周期表中的规律性导致的。

二、元素的原子结构及元素化合的形成1. 原子的结构原子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以云层的形式绕原子核运动。

2. 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化学符号元素的原子序数是指元素原子核中的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和位置。

化学符号是用来代表元素的简写形式,通常采用拉丁文或者拉丁文的别名的缩写。

3. 元素的化合及化合价元素通过化学反应可以形成化合物,其中原子通过化学键相互连接。

化合价是一种描述元素形成化合物时参与反应的能力标志,是指元素原子在化合物中相对于自由原子状态像是失去或得到的电子数。

三、元素的普及现象及其应用1. 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应用金属元素具有导电、导热、延展性和韧性等特性,因此在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如铁的应用于制造建筑材料,铜的应用于制造电线等。

2. 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应用非金属元素一般不导电、不导热、易破碎,但某些非金属元素如碳、硅、磷等具有特殊的性质,在高分子材料、半导体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3. 金属loid元素的性质和应用金属loid元素具有介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的性质,如硼的应用于玻璃制造,锗的应用于半导体材料等。

高中化学的归纳元素周期表中重要元素的性质概述

高中化学的归纳元素周期表中重要元素的性质概述

高中化学的归纳元素周期表中重要元素的性质概述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重要的工具,它将所有已知的元素按照一定规律排列起来,使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归纳元素的性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概述一些高中化学中归纳元素周期表中重要元素的性质。

1. 碱金属族元素(Group 1):这一族的元素包括锂、钠、钾等。

它们具有较低的电离能和较大的原子半径,因此容易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

碱金属元素在水中与水分子反应剧烈,并放出氢气。

此外,碱金属元素的化合物通常是可溶于水的,且具有碱性。

2. 碱土金属族元素(Group 2):这一族的元素包括镁、钙、锶等。

它们的特点是电离能比碱金属族元素高,但仍较低。

碱土金属元素也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

它们的化合物通常具有较高的熔点和沸点,且可溶于水。

3. 卤素族元素(Group 17):卤素族元素包括氟、氯、溴等。

它们具有较高的电子亲和能力,倾向于接受电子形成阴离子,但电子亲和能力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减小。

卤素元素通常是二原子分子,具有强烈的氧化还原性。

4. 铁系元素:铁系元素是指位于d区的过渡金属元素,如铁、钴、镍等。

这些元素具有较高的熔点和沸点,且具有良好的导电和磁性。

铁系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以不同的氧化态存在,其离子通常呈现不同的颜色。

5. 稀有气体族元素(Group 18):稀有气体族元素包括氦、氖、氪等。

这些元素具有稳定的电子排布和完全填满的最外层电子壳,因此极不活泼。

稀有气体通常以单原子形式存在,在自然界中极为稀少。

这只是高中化学中归纳元素周期表中重要元素性质的概述。

在实际学习和研究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深入探究每个元素的性质和应用。

元素周期表的归纳不仅帮助我们理解元素的特性,还有助于预测元素之间的反应和化合物的性质,为我们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常见元素及其性质总结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常见元素及其性质总结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常见元素及其性质总结元素周期表是高中化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工具。

它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递增排列的,通过元素周期表,我们可以了解到各种元素的基本性质和特征。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常见元素及其性质进行总结和概述。

一、第一周期元素第一周期元素包括氢(H)和氦(He)。

氢是宇宙中最常见的元素之一,它具有非金属性质,是轻est的元素。

氢在常温下是气体,它非常容易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

氦也是一种气体,它是最轻的惰性气体,常用于填充气球和制冷。

二、第二周期元素第二周期元素包括锂(Li)、铍(Be)、硼(B)、碳(C)、氮(N)、氧(O)、氟(F)和氖(Ne)。

这些元素中,锂、铍和硼是金属,而碳是非金属,氮、氧、氟和氖都是气体。

锂是一种轻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铍是一种硬而脆的金属,它在高温下能够抵抗腐蚀。

硼是一种典型的金属loid,具有高熔点和硬度。

碳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元素,它可以以不同形态存在,例如钻石、石墨和炭。

氮、氧和氟都是气体,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常常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

氖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是非常稳定的惰性气体。

三、第三周期元素第三周期元素包括钠(Na)、镁(Mg)、铝(Al)、硅(Si)、磷(P)、硫(S)、氯(Cl)和氩(Ar)。

钠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镁是一种轻质、可燃金属,常用于制造合金。

铝是一种轻质、银白色的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广泛用于制造包装材料和建筑材料。

硅是一种具有非金属特性的金属性物,是构成地壳的主要成分之一。

磷是一种有毒的非金属,它在生物体中起着重要的生化作用。

硫是一种黄色的非金属元素,易于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

氯是一种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黄绿色气体。

氩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惰性气体,在气体放电灯中常常被用作气体的填充物。

……在本文中,我们对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常见元素及其性质进行了简要的总结。

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中的基石,通过了解各个元素的性质和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变化和化学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元素的性质总结
元素
白色固体:Na2O、MgO、Al2O3、ZnO
淡黄色粉末:Na2O
红色固体:Fe2O3、Cu2O、HgO
黑色粉末:FeO、Fe3O4、CuO、Ag2O
【提问】分析一下这些金属氧化物的化学性质有何规
律?可从下面几点去考虑:
(1)加热是否分解
(2)与水反应
(3)与强酸(H+)反应
(4)与强碱(OH-)反应
(5)与氨水反应
(6)与H2或CO反应
并写出相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热稳定性
2Ag2O 4Ag+O2↑ 2HgO 2Hg+O2↑
4Cu 2Cu2O+O2↑
规律:只有HgO、Ag2O、CuO等不活泼的金属氧化物加热易分解。

(2)与水反应
Na2O+H2O=2NaOH MgO+H2O Mg(OH)2
2Na2O2+2H2O=4NaOH+O2↑
规律:只有活泼金属(ⅠA、ⅡA)氧化物能与水反应。

(3)与酸反应
MgO+2H+=Mg2++H2O
Al2O3+6H+=2Al3++3H2O
CuO+2H+=Cu2++H2O
规律:碱性氧化物或两性氧化物能与酸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

(4)与强碱溶液反应
Al2O3+2OH-=2AlO2-+H2O
ZnO+2OH-=ZnO22-+H2O
规律:只有两性氧化物能与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5)与氨水反应
Ag2O+4NH3·H2O=2Ag(NH3)2++2OH-+3H2O
ZnO+4NH3· H2O=Zn(NH3)42++2OH-+3H2O
规律:易形成氨合离子的金属氧化物能与氨水反应。

(6)与还原剂的反应
CuO+H2Cu+H2O
Fe2O3+3CO 2Fe+3CO2
ZnO+C Zn+CO↑
规律:“Al”以后的金属的氧化物能与H2、C、CO等还原剂高温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小结】金属氧化物所发生的这些反应,总结起来,主要是金属氧
化物的下列性质:
①碱性氧化物
②两性氧化物
③热稳定性
④络离子的形成
⑤氧化性
其中要注意的是:
Na2O2是由Na+和O22-构
成的过氧化物。

Fe3O4可以看是FeO·Fe2O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