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情绪、动机、归因.ppt
社会心理学实验三归因

社会心理学实验三归因一、原理介绍归因,即归结行为的原因,指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人们在社会认知过程中,常常发生归因现象,即对他人或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推论其原因。
归因是人类的一种普遍需要,每个人都有一套从其本身经验归纳出来的行为原因与其行为之间的联系的看法和观念。
心理学家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内外源),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稳定性),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可控性)。
如将行为归因于人格、品质、动机、态度、情绪、心境以及努力程度等个人特征,称之为内归因。
如果将行为原因归于背景、机遇、他人影响、工作任务难度等外部条件,称之为外归因或情境归因。
在许多情境中,行为与事件之发生并非由内因或外因单一因素引起,而兼有二者的影响,这种归因称之为综合归因。
对某些人来说,个人生活中多数事情的结果取决于个体在做这些事情时的努力程度,所以他相信自己能够对事情发展与结果进行控制,此类人的控制点在个人的内部,称为内控者。
认为个体生活中的多数事情的结果是个人不能控制的各种外部力量作用的结果,他们相信社会的安排,相信命运和机遇等因素决定了自己的状况,而个人努力无济于事,这类人倾向于放弃对自己生活的责任,控制点在个人的外部,称为外控者。
由于内控者与外控者理解的控制点来源不同,因而他们对待事物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也不相同。
内控者相信自己能发挥作用,面对可能的失败也不怀疑未来可能会有所改善,面对困难情境,能付出更大努力,加大工作投入。
而外控者看不到个人努力与行为结果的积极关系,面对失败与困难,往往推卸责任于外部原因,不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企图寻求救援或是赌博式的碰运气,他们倾向于以无助、被动的方式面对生活。
在成败归因中,成功时个体倾向于内归因,失败时个体很少用个人特征来解释,而倾向于外归因。
成功内归因有利于自我价值的确定,失败外归因会减少自己对失败的责任则表现出一种自我防卫。
实验心理学讲义10第10讲 情绪

第十章 情绪关键词习得性失助 耶克斯-道森定律 图片联想实验 归因理论 损失厌恶 心境形容词核对表 情绪-心境测查量表 维量等级量表 分化情绪量表 三维模式图 最大限度辨别面部肌肉运动编码系统 条件性情绪技术 双跑道程序 情绪诱导法 时间抽样技术课程讲义第一节 情绪的产生和获得一、情绪的产生——沙赫特的实验(一)实验背景(1) 詹姆斯和兰格提出情绪发生依赖于能引起个体生理反应的刺激,即刺激引起生理反应,而生理反应引起情绪,生理反应是情绪产生的直接原因。
(2) 坎农进一步指出这种生理反应就是刺激所引起的神经冲动向丘脑部位的传递。
巴德则验证了丘脑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
(3) 阿诺德提出对外部环境的认知评价是情绪产生的直接原因,认知-评估作用产生于有机体生理反应、情绪体验和采取某种行动之前。
(4) 伊扎德为代表的研究者认为情绪是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逐步发生的,环境因素十分复杂,因此任一情绪体验的产生都可能是由环境中的不同因素引起的。
(5) 沙赫特和辛格的实验思路在这样一种争论的背景下出台,他们希望在实验中分别对生理、认知和环境三因素进行控制,研究它们对情绪产生的综合作用。
(二)实验过程第一步:使所有被试的生理唤醒状态相同。
第二步:诱使三组被试对自己的生理状态作出不同的认知解释。
第三步:使被试处在不同的环境中。
实验者观察这两种环境下各组被试的情绪反应。
(三)实验结果被试的情绪反应受到认知、生理状态和环境的共同作用,其中认知因素对情绪的产生起关键作用。
二、情绪的先天获得——哈罗的实验(一)实验背景(1) 情绪的先天论者认为,爱是天生的需要;而行为主义者认为爱总是和解决饥饿、干渴和避免痛苦这些基本需要相联系,婴儿对母亲的爱不过是对食物需要的副产品。
(2) 哈罗设想,如果行为主义的情绪习得论是正确的,那么幼猴理应对满足其生理需要的事物产生依恋;而如果爱是先天的需要,那么幼猴的依恋对象就不一定是食物提供者。
(二)实验方法第一步:实验者制作了两只代理母猴,其中木制母猴能够提供接触安慰,而铁丝母猴则不能够。
第四章 学习动机 ppt课件

隔天再电击一次,小狗一开始仍然跳起来惊慌逃窜
,但是依然逃不掉。不久,小狗再度趴下来静静地接受 电击。
最后,小狗完全没有任何想要逃离笼子的表现,乖乖 地等着被电击。
这种现象即“习得性无助”。
ppt课件
4
研究背景与过程
ppt课件
5
习得性无助
狗为什么不会跳过中间的挡板,以逃避电击? 习得性失助感:(Learned Helplessness):指
人为什么要学习?
•为什么有的学生无论遇到什么 困难总会努力学习?
•为什么有的学生就是“痛苦”
地坐在教室里等待着下课也不
听课学习?
ppt课件
1
第四章 学习动机
第一节 学习动机的概述 第二节 学习动机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ppt课件
2
第一节 学习动机的概述
学习动机 缺乏的案例 •习得性无助 •学生表现
2、五种基本需要按一定顺序逐级上升。 3、只有低一级需要基本满足后,高一级需要才能
成为行为动力。 4、高一级需要产生时,低级需要并不消失。同一
时期内,人就有多种需要并存,但有的需要占主 导地位。
ppt课件
23
二、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
自我实现的需要
高
尊重的需要
归属与爱的需要
实验结果:
成 绩 水 平
告知获奖率 (Ps)
1/20
5/20
10/20
15/20
评价成就动机理论
贡献:1、把动机的认知和情感方面统一起 来,并用数学模型表述,得到了实验结果 的验证; 2、提示实际教育中给学生的任务应该具 有中等难度。
局限:注重动机的内部因素,未充分考虑 外部社会条件对成就动机的作用。
动机

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
阿特金森(J.W.Atkinson)的成就动机理论 被认为是一种期望--价值理论 ,因为这一理论认 为动机水平依赖于一个人对目的的评价以及达到 目的可能性的估计。*阿特金森认为,人在竞争 时会产生两种心理倾向:追求成功的动机和回避 失败的动机。他重视冲突的作用,尤其是期望成 功与害怕失败之间的冲突。期望成功,推动我们 去寻求成就;害怕失败,推动我们去避开成就情 境。前者使人产生想要成功的倾向,后者使人们 产生回避失败的倾向。
2、我讨厌在完全不能确定会不会失败的情境 中工作。
3、我在完成有困难的任务时,感到快乐。 4、在结果不明的情况下,我担心失败。 5、我会被那些能了解自己有多大才智的工作 所吸引。
6、在完成我认为是困难的任务时,我担心失 败。
7、我喜欢尽了最大努力能完成的工作。 8、一想到要去做那些新奇的、有困难的工作, 我就感到不安。
期待—价值理论公式: M=E*V (M:动机,E:期待,V:价值)
研究表明:成就动机强的人倾向于选择做 中等难度的工作,这是因为中等难度的工作, 即存在着成功的可能性,也存在着足够的挑战 性,能够满足个人的成就动机。回避失败动机 强的人则倾向于避免做可能与他人比较的中等 难度的工作,他倾向于挑选成功可能性极少的 困难任务,因为与其他人一样完不成任务,并 非真正失败;但也可能挑选容易的任务,因为 在这些任务中成功的可能性很高,可以减少个 体失败的恐惧心理。
生理性动机 (一)饥饿动机 涵义:驱使个体的求食活动。 原因:血糖的降低、内分泌的变化、胃
的收缩。 生理基础:主要由下丘脑调节 求食行为受社会文化条件、个人生活习惯 等的影响
(二)干渴动机
涵义:使个体从事饮水活动。
渴比饿对个体行为具有更大的驱动力
教育心理学第八章 学习动机 PPT整理

教育心理学第八章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概述学习动机理论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一、动机的性质及相关概念(一)动机的性质动机是指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指引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
(二)动机的功能引发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功能(三)动机的成分内在的需要、外在的诱因二、学习动机及其分类(一)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引起学生学习活动、维持学习活动,并指引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的目的的心理倾向。
(二)学习动机的分类社会意义:正确或高尚的学习动机与错误或低下的学习动机;起作用的时间:直接的近景性学习动机与间接的远景的学习动机;范围:普遍型学习动机与偏重型学习动机来源: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三、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一)对学习过程的影响1、对学习动机的启动作用2、对学习动机的维持作用3、对学习过程的监控作用(二)对学习结果的影响总体来说,学习动机越强,学习的积极性会越高,学习效果会越好;具体来说,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比较复杂,遵循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效率的关系第二节学习动机理论一、行为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强化动机理论)(一)强化动机理论的基本观点他们认为,动机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冲动力量,并特别重视用强化来说明动机的引起与作用。
在他们看来,人的某种学习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的这种学习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起来的稳定联系,强化可以使人在学习过程中增强某种反应发生的频率和强度。
由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因此,在他们看来,不断强化可以使这种联结得到加强和巩固。
按照这种观点,任何学习行为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报偿。
因此,他们主张,在学习活动中,应采取各种外部手段如奖赏、赞扬、评分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其相应的学习行为。
(二)行为主义学习动机理论在教育上的意义1、只重视外部诱因的控制,无从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2、寻求奖励、逃避惩罚的想法对全体学生都不利3、手段目的化的结果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4、短暂的功利取向不易产生学习迁移二、人本主义学习动机理论(一)人本主义学习动机理论的基本观点动机是人性成长发展的基本内在原动力。
心理学基础知识PPT课件

03
情绪与动机
情绪的定义与分类
情绪的定义
情绪是人类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 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情绪的分类
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基本情绪包括 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复合情绪 则是由基本情绪的不同组合派生出来 的。
情绪的理论与表达
情绪的理论
情绪的维度理论、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等。
情绪的表达
面部表情、身段表情、言语表情。
人格的结构
人格包括多个层面和维度,如特质、 动机、价值观、自我概念等,这些元 素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个体独特的人 格。
人格的理论与发展
01
02
03
人格特质理论
特质是人格的基本元素, 特质理论强调个体在特质 上的差异,如卡特尔的16 种人格特质理论。
人格类型理论
类型理论将人格划分为不 同的类型,如荣格的内外 向人格类型理论、MBTI性 格类型指标等。
培养,提高学生的情感素质。
职业领域的应用
职业选择与规划
心理学可以帮助个人了解 自己的兴趣、能力和价值 观,从而做出合适的职业 选择。
用。
思维与想象关系
阐述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 概括的反映,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 等思维形式,以及动作思维、形象思 维和抽象思维等类型。
探讨思维与想象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以及它们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
想象的定义与作用
解释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 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探 讨想象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如创造 新形象、预见未来等。
02
认知过程
感觉与知觉
感觉的定义与分类
阐述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 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 映,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
第十四讲 情绪实验心理学..

实验结果:
(1)第二组、第三组在愉快的情境中表现出愉快,
在愤怒的情境中表现出愤怒。
错误解释——真实生理反应,情绪反应随环 境而变化。
(2)第一组在两种情况中都比较冷静。 正确解释和估计真实生理反应及环境影响,因而 能平静的对待环境的作用。
结论:
情绪是认知过程、生理状态和环境因 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认知因素起 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二阶段:
2分钟后,实验者回来,对传递信息的被试表 示感谢,并把他带到访谈室,让他谈谈对实验 任务的真正看法(与先前对控制组的访谈完全 一样)。
20美元奖励组被试:其它条件同1美元奖励组 被试,唯一差别是会得到20美元的报酬。
结果 ▫ 以每名被试在最后访谈阶段所表达的对实 验任务的真实感受作为测量指标
实验方法
被试间设计: 两组幼猴:一组由木制母猴喂 养,另一组由铁丝母猴喂养;
喂养时间之外幼猴可自由与两
只母猴接触. 依恋关系的维持:和母猴分离 一个月,在旷场环境中团聚。
实验结果
(1)所有幼猴都对木制母猴产生依恋。
铁丝母猴喂养的幼猴只在吃奶时迫不得已离开木 制母猴。
(2)恐惧或不熟悉情景中,幼猴从木制母猴那 里得到安慰和保护。 (3)在旷场环境中与木制母猴重逢时,幼猴表 现出亲密行为。
(二)习得性失助的实验
被试及实验条件:
自变量:可逃脱组,不可逃脱组和无束缚的控制 组。 第一阶段: 可逃脱组和不可逃脱组一一配对,接受电击, 由可逃脱组控制停止电击,不可逃脱组的狗不能 控制电击,无约束的控制组不接受电击。90s的 时间接受64次电击,可逃脱组的狗很快学会了如 何终止电击;不可逃脱组的挤压行为在30次试验 后终止。
心理学课件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 (2)

教授学生识别和理解自己的情绪,学 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以积极的心态面 对学习挑战和困难。
工作中的动机激励与情绪调节
动机激励
通过设定合理的工作目标、提供具有 挑战性的工作任务、给予适当的奖励 和晋升机会等方式,激发员工的工作 动机,提高工作绩效和满意度。
情绪调节
帮助员工识别和理解自己的情绪,学 会管理和调节情绪,以更好地应对工 作压力和挑战,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 和心理健康。
讨论情绪调节在维护心理健康中的作 用,介绍有效的情绪调节方法。
学业动机与学习成效
探讨学业动机对学习成效的影响,以 及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业动机水平。
05
动机与情绪情感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中的动机激发与情绪管理
动机激发
通过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提供有趣 的学习内容、给予及时的反馈和奖励 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 学习积极性和效果。
情绪调节动机
情绪还可以调节动机的强度和方向。例如,适度的焦虑可以激发个体的努力动机 ,促使个体更加专注于任务;而过度的焦虑可能导致个体的动机受到抑制,影响 任务的完成。
动机与情绪情感的相互作用
动机与情绪的交互作用
动机和情绪是相互作用的,它们之间存在复杂的交互关系。一方面,动机可以引发相应的情绪体验; 另一方面,情绪也可以影响个体的动机状态。这种交互作用使得个体的行为更加灵活和适应环境。
人际交往中的动机与情绪情感运用
动机驱动
了解他人的需求和动机,通过满足他人 的需求、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方式, 促进人际交往的顺利进行。
VS
情绪表达与理解
学会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理解他人的 情绪和需求,提高沟通效果和人际关系质 量。同时,也要注意尊重他人的情绪和感 受,避免造成误解和冲突。
心理学ppt课件

目录
• 心理学概述 • 认知过程 • 情感与动机 • 人格与社会心理 • 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 • 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01
心理学概述
心理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
定义
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和动物心理现象、 精神功能和行为的科学,既是一门 理论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
研究对象
包括感知、认知、情绪、动机、人 格、行为等许多领域,也与日常生 活的许多领域——家庭、教育、健 康、社会等发生关联。
动机的激发与维持
动机激发
动机的激发需要满足个体的需要和目标,同时受到外部环境和 内部心理因素的影响。
动机维持
动机的维持需要个体在活动中不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同时 受到自我调节和目标定向等因素的影响。
04
人格的概念与结构
01
02
03
人格定义
指个体在行为、情感、动 机和价值观等方面相对稳 定的特征总和。
发展阶段
人格发展经历多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发展 任务和挑战,如埃里克森 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社会认知与互动
社会认知
个体对他人、自我和人际关系的 认知过程,包括归因、印象形成
等方面。
印象管理
个体在社交场合中通过言语、行为 等方式来塑造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 形象。
人际互动
个体与他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包括合作、竞争、冲突等不同类型 的互动方式。
司法领域中的心理学应用
犯罪心理分析与预防
应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分析犯罪心理的 形成和发展规律,提出预防犯罪的对策和
建议。
罪犯矫正与心理干预
针对罪犯的心理问题和行为特点,提供个 性化的矫正方案和心理干预措施,促进其
改过自新和重新融入社会。
心理学导论PPT课件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
实验法
在控制条件下,对自变量进行 操作以观察因变量变化的方法。
个案研究法
对单一个体或群体进行深入细 致的研究,以揭示其心理特征 和行为规律的方法。
观察法
通过直接观察或记录被研究者 的行为表现,收集数据并进行 分析的方法。
调查法
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被 研究者心理特征和行为数据的 方法。
智力测评与个性化教学
02
通过智力测评了解学生的认知能力,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依据。
心理健康教育
03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心理素
质。
职场领域中的应用
人力资源管理
运用心理学原理进行员工选拔、培训、激励和考核,提高员工绩 效。
领导力培训
通过心理学培训提高领导者的领导力,改善团队氛古代心理学思想
古代哲学和医学著作中包含了许多心理学思想, 如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希波克拉底的《论 人的本性》等。
02 近代心理学的诞生
19世纪末期,德国心理学家威廉·冯特创立了实验 心理学,标志着近代心理学的诞生。
03 现代心理学的发展
20世纪以来,心理学经历了行为主义、认知主义、 人本主义等多个发展阶段,形成了众多分支学科 和研究领域。
02
社会互动
个体与他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包括合作、 竞争、冲突、顺从等社会行为。
社会影响与行为
社会影响
社会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包括从众、服从、去个性化等现 象。
社会行为
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表现,包括亲社会行为、反社会行为 等。
05
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
心理健康的概念与标准
心理健康的定义
指个体在心理、情感和行为方面的良好状态,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 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健全的人格。
实验心理学(二)

实验心理学(二)引言概述:实验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实验方法来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
在实验心理学的研究中,科学家通过设计精确的实验来探索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规律。
本文将介绍实验心理学的五个重要领域,包括感知与知觉、学习与记忆、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以及心理健康与幸福感。
感知与知觉:1. 对感官刺激的接收:研究人员会通过实验来探索个体对于外界刺激的感知过程,例如视觉和听觉。
2. 知觉的组织和解释:科学家研究个体是如何通过对感官信息的处理和解释来构建对现实的认识。
3. 感知与认知之间的关系:实验心理学家关注感知和认知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它们在人类行为和决策中的作用。
学习与记忆:1. 条件反射与经典条件作用:实验心理学家通过经典条件作用的实验来研究个体如何通过条件反射学习。
2. 操作性条件作用与强化:研究人员通过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实验来探索动物和人类如何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学习。
3. 记忆过程:实验心理学家通过研究记忆的过程,如编码、存储和检索,来揭示记忆的工作原理。
人格与社会心理学:1. 个体差异研究:实验心理学家通过实验研究来探索个体差异对人格和行为的影响。
2. 社会认知:科学家研究人类如何感知、解释和评价社会情境和他人的行为。
3. 亲社会行为:实验心理学家关注人类在互助、合作和亲社会行为方面的心理机制。
发展心理学:1. 儿童认知发展:研究人员通过实验来探索儿童在思维、语言和问题解决等领域的认知发展。
2. 社会性发展:实验心理学关注儿童社会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发展,研究亲子关系、同伴关系等方面的影响。
3. 青少年身份发展:科学家通过实验来研究青少年时期的认知、情感和身份发展。
心理健康与幸福感:1. 心理干预研究:实验心理学家通过实验来评估心理干预的有效性,在帮助个体改善心理健康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 情绪和情感调节:研究人员研究个体如何通过认知和行为策略来调节情绪和情感,以维持心理健康和提高幸福感。
学习动机的理论

强化决定了学习的进行和学习
的效果。
强化说代表人物-斯金纳
这个理论无法解释人的许多行为的原因是出于理智上 的考虑这个事实。
二、认知心理学的学习动机理论
1、归因说
❖
认知观的动机论中最有代表性的理论是维
纳的归因论。所谓归因是指人们对自己的成功与失
败的原因的理解和所做的因果判断。
❖
因此归因论是从研究人对自己的行为后果
❖ 一、行行为为主主义学义习的心理学学家习主动要研机究理条件论反射, 包括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和斯金纳的操作性 条件反射。
经典条件反射实验视频
操作条件反射实验视频
在条件反射理论中暗含了两种动机理论:驱力说和 强化说。
一1、、驱行力为说 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
❖
指的是当有机体的需要
得不到满足时,便会在有机体的
内部产生所谓的内驱力刺激,这
种内驱力的刺激引起反应,而反 应的最终结果则使需要得到满足。 驱力说代表人物-巴甫洛夫
这一理论可以解释动物的训练,但是很难解释人类的 学习。
一2、、强行化说为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
❖
该理论认为强化是行为
的决定因素。行为之所以发生,
是因为强化作用,形成操作性
条件反射的关键就在于强化。
三、人本主义与心理测量学的学
2、马斯洛的习需要动层机次论理论
❖
该理论认为人有七种基本需要,按其满足
的先后,可由低级到高级排成一个需要层次。满
足这七种需要是推动人的各种行为的动力的基本
源泉。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
恒定不变的能 情绪、健康 任务难度 运气 力观
三、人本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
❖
1、成就动机理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心理学--情绪ppt课件

15
精选编辑ppt
2、坎农--巴德的丘脑情绪理论
❖内容: ❖植物性神经系统的生理反应无助于情绪的发
生。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质解除丘脑抑制的 功能,即激发情绪的刺激由丘脑进行加工, 同时把信息输送到大脑及机体的其它部分。
16
精选编辑ppt
3、沙赫特的激活归因情绪理论
❖内容:
情绪既来自生理反应的反馈,也来自对导致 这些反应情境的认知评价。因此,认知解释起两次 作用:第一次是当人知觉到导致内脏反应的情境时, 第二次是当人接受到这些反应的反馈时把它标记为 一种特定的情绪,其中,脑可以以几种方式解释同 一生理反馈模式,给以不同的标记。标记过程取决 于归因。人们对同一生理唤醒可以做出不同的归因, 产生不同的情绪。
17
精选编辑ppt
4、阿诺德--拉扎鲁斯的认知评价情绪理论
❖ 强调认知评价在情绪中的作用。既承认情绪生 物因素具有进化适应的价值,也承认情绪受社 会文化情境、个体经验和人格特征的制约,而 这一切又随时发生在对任何事物的认知评价中。
❖ 每种情绪均包括生理的、行为的认知的三种成 分,它们在每种特定的情绪中各自起着不同的 作用,而又相互作用互为因果
美国人和日本人看电影精选编辑ppt2020情绪调节的策略第二部分精选编辑ppt21健康情绪的标志1诱因明确2反应适度3持续的时间是有限的4情绪的自制性精选编辑ppt221995年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戈尔曼的著作情商eq之所以风靡了美国商业界与教育界原因在于人们终于认识到智商并非成功的唯一法宝情商才是人生致胜的关键
自我观 人际观 世界观
28
心理行为反应
精选编辑ppt
3、养成积极的心理
29
29
精选编辑ppt
主观体验 人格特质 社会情境
归因

• 1、非共同效果:即由于某种特殊因素而非其它因素所产 非共同效果: 生效果的行为。 生效果的行为。非共同效果行为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认识 他人行为的原因。例如: 他人行为的原因。例如:两个青年在街上看到有人发生争 一个人上前制止,另一个随后也跟了上去。 执,一个人上前制止,另一个随后也跟了上去。而先上去 制止的人其实是一个警察, 制止的人其实是一个警察,后上去制止的人只是这个警察 的朋友。可以推断,前者上去制止可能是出于职业本能, 的朋友。可以推断,前者上去制止可能是出于职业本能, 符合了其社会角色要求; 符合了其社会角色要求;而后者则可能是出于帮助朋友的 心理。如果没有和这位警察朋友一起, 心理。如果没有和这位警察朋友一起,后者很可能会置之 不理在一旁看笑话。 不理在一旁看笑话。 • 2、自由性选择:如果认知主体观察到某种行为是行为者 自由性选择: 自由选择的结果, 自由选择的结果,认知主体通常会假定该行为能够反应行 为者的意图,根据这种意图活动及就可以推论其品行。 为者的意图,根据这种意图活动及就可以推论其品行。反 如果不是行为者自由选择的行动, 之,如果不是行为者自由选择的行动,那么观察者可以使 用情境因素来解释行动者的行为。因此, 用情境因素来解释行动者的行为。因此,如果行动者的行 动是自由不受限制的,我们就可以对其进行对应推论。 动是自由不受限制的,我们就可以对其进行对应推论。例 大部分高中学生不是不想谈朋友, 如:大部分高中学生不是不想谈朋友,而是由于来自家庭 学校和老师等方面的压力不敢谈恋爱。 学校和老师等方面的压力不敢谈恋爱。因此我们并不能由 他们没有谈恋爱就得出高中生不懂得怎样和异性交往这样 的结论。 的结论。
2、琼斯(Jones)和戴维斯 琼斯(Jones) 对应推论” (Davis) 的“对应推论”理论
心理学ppt课件

详细描述
认知主义理论在教育、治疗和商业等领域有广泛应用,例 如在教育领域中,通过教授学生分析和推理等认知技能来 提高学习效果。
总结词
认知主义理论强调个体内部的认知过程对行为的影响,通 过认知过程来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在教育、治疗和商业 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详细描述
认知主义理论认为人的思维是有意识的、理性的,通过已 有的知识和信息加工来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对于一些心 理障碍的治疗也有积极的作用。
跨文化心理学的研究
跨文化心理学的重要性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跨文化心理学在 理解和解决全球问题方面变得越来越 重要。例如,跨文化心理学可以帮助 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心 理过程和行为。
跨文化心理学的挑战
跨文化心理学也面临一些挑战。例如, 如何克服文化偏见和刻板印象,以及 如何建立跨文化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 性。
案例研究法
总结词
通过对个别被试或群体的深入探究,了解其心理特征和发展过程。
详细描述
案例研究法是一种定性研究方法,通过对个别被试或群体的深入探究,了解其心理特征和发展过程。 案例研究法可以对被试进行长期跟踪研究,深入了解其心理变化和发展轨迹。案例研究法还可以对特 殊被试或边缘群体进行研究,探究其独特的心理现象和规律。
要点一
总结词
Hale Waihona Puke 要点二详细描述群体压力与从众行为研究
群体压力和从众行为是社会心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在群体 中,个体会受到其他成员的影响和压力,从而采取与大多 数人一致的行为或态度。这种从众行为可能是基于对偏离 群体的恐惧或对被群体接受的渴望。研究群体压力和从众 行为有助于理解社会规范和价值观的形成,以及个体在社 会环境中的行为表现。
员工激励与领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