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法制度文化及其价值论
周代礼制中的宗法制度及其实践
周代礼制中的宗法制度及其实践周代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朝代,他们建立了周王朝,同时也奠定了中国古代的礼制。
在周代礼制中,宗法制度是重要的一部分,其核心是以家族为单位的血缘关系和继承制度。
宗法制度在周代的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在当时社会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对后来中国宗族社会的形成与发展还有重要的影响。
下面将就周代礼制中的宗法制度及其实践做一些探讨。
一、宗法制度在周代礼制中,宗法制度是整个制度的核心之一。
周代的宗法制度是以家族为单位的血缘关系和继承制度。
在家族中,至尊祖宗是家族的唯一神灵,称之为“宗主”,其他先祖则是“宗父”、“宗祖”、“宗伯”等称号。
家族成员除了祖宗以外,都可以称为“族胤”。
周代的宗法制度主要有两个内容:一是以家族为单位的血缘关系,这种血缘关系的建立是通过祖先崇拜而形成的;二是以家族的继承制度,即由男性家族成员继承家产和家族成员身份。
在周代的宗法制度中,族谱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记录了家族的成员及其血缘关系,同时也体现了家族的继承制度。
在族谱中,记录了家族的始祖,以及每一代成员的姓名、生卒年月、成就等,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信息,也是维系家族血脉的重要工具。
同时,在族谱中还体现了家族的继承制度,即长子继承法。
在周代,长子是继承家族所有权的唯一继承人,这就是长子继承法。
二、宗法制度的实践在周代,宗法制度是具有广泛影响的制度,它的实践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在周代社会中,宗法制度的实践是怎样的呢?1. 家族的重要性宗法制度的核心是以家族为单位的血缘关系和继承制度。
在周代,家族是非常重要的社会单位,它是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
家族的组成成员主要包括祖宗、父亲、兄弟、儿子、侄子、孙子等。
其中,祖宗和父亲地位最高,他们掌握着家族的重要决策权、财产和地位。
而兄弟、儿子、侄子、孙子等成员则是家族的后备力量,他们成为家族兴旺发达的重要人力资源。
在周代社会中,家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单位。
在生产活动和生活中,家族起着重要的组织和管理作用;在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中,家族更是联系、组织和协调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重要桥梁。
浅谈中国宗法制文化
浅谈中国宗法制文化宗法制是血缘的家族权和国家政权合一的产物,是贵族等级制同政权等级制相结合的结果。
血缘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初的一种社会关系,又伴随人类社会始终。
所以了解中国宗法制文化仍具有现实的意义。
一、产生的社会条件:氏族社会是人类最初的社会共同体。
在由氏族社会转变成国家的过程中,血缘关系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由于中西方发展的方向不同,出现了完全不同的结果。
在欧洲由氏族社会转变成国家的过程中,血缘关系已逐渐趋于分解,个人占有财产的独立性,分解了氏族的血缘关系,在个人私有制的关系上建立起了西方国家.而在中国私人占有财产的独立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独立的私人土地所有是极少的例外现象,土地为氏族贵族专有,使得氏族贵族即掌握国家政权,又控制土地和财产,他们利用原本存在的血缘关系进行统治,氏族贵族成了具有双重身份的人物,天子同时又是天下的共主,血缘的家族权力和地域国家政权的合并成就了中国的宗法制度。
另外,以农业生产为主的社会经济生活,使得中华民族很早出现定居生活,形成安土重迁的心理,一个宗族长期生息在一个地方,世代繁衍,为了自助,自卫,血缘关系纽带很自然地把他们联络在一起,长此久往,形成了宗族自治体,出现了辈分,嫡庶,长幼,主从的等级秩序,使血缘关系得到加强和巩固,在中国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的转变过程中都不能不受其影响,可以这么说,直至今天,中国的许多地方还保存着这些影响的残余。
二、历史的演变:宗法制度是中国古代巩固统治秩序的一种制度,由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最早出现是于分封制相辅而行。
在商国时代,以宗法制为核心,分封制相辅形成了一整套统治秩序。
在全国,天子是政治上的共主,又是同宗贵族的最高家长,是大宗,同姓的诸侯是小宗。
在封国内诸侯是大宗,卿大夫是小宗。
卿大士在本宗族各个分支中也处大宗地位,士是小宗。
大宗有权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的调度,对大宗尽各种义务。
宗位有嫡长子继承,次子受分封,宗法制实际上是区分奴隶主贵族的等级,职位和权利,财产和分配的制度,是实行分封制的依据。
古代中国的宗法制度与家族文化
古代中国的宗法制度与家族文化在古代中国,宗法制度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制度。
在宗法制度下,社会被分成了以家族为单位的小社会,而家族关系则是围绕血缘和婚姻关系建立起来的。
这种制度是古代中国社会的一种特殊形式,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宗法制度的起源和特点宗法制度在中国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氏族制度。
氏族是最早出现的原始社会形态,其特点是血统共同、家庭关系亲密、生产、生活和祭祀共同,是中国古代最基本的血缘关系群体。
随着社会的发展,氏族制度逐渐演变成了宗法制度。
宗法制度是以家族为单位的社会制度,有自身的组织形式和法规,其核心是家族长老制,即家族长辈对家庭事务有领导权、维护家族稳定的权力。
在宗法制度下,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一切权利和责任都是由家族长辈传承和掌控的。
二、家族文化的重要性宗法制度的存在带来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环境,也就是家族文化。
家族文化是指基于宗法制度,家族成员之间建立的特殊关系的文化。
这种文化在中国古代社会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为中国传统文化贡献了重要的一部分。
家族文化强调家族成员之间的亲情,共同的责任和义务以及个人的尊重和尊严。
它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家族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体现,是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
三、宗法制度和家族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宗法制度和家族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并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宗法制度和家族文化在中国文化中体现了尊重传统、重视家庭等文化特点,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同时,由于它们的存在和发扬,相信个人履行义务、尊重家族、维护家族利益,这一崇高的理念也深深影响了中国人的行为和思想方式。
宗法制度和家族文化造就了中国特有的社会形态和文化传统,为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它们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方法、生活方式、道德观念、个人意识和职业道德等方面,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魂和灵魂。
四、维护和发扬宗法制度和家族文化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演变,中国的宗法制度和家族文化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宗法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宗法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奠定了后世中国几千年的宗家根本,明确了财产继承(地位,钱财等),和规定了家族成员的权利和地位,和明确了各个家族直接的关系。
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
其特点是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二为一,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完全一致。
这种制度确立于夏朝,发展于商朝,完备于周朝,影响于后来的各封建王朝。
按照周代的宗法制度,宗族中分为大宗和小宗。
周王自称天子,称为天下的大宗。
天子的除嫡长子以外的其他儿子被封为诸侯。
诸侯对天子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封国内却是大宗。
诸侯的其它儿子被分封为卿大夫。
卿大夫对诸侯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采邑内却是大宗。
从卿大夫到士也是如此。
因此贵族的嫡长子总是不同等级的大宗(宗子)。
大宗不仅享有对宗族成员的统治权,而且享有政治上的特权。
后来,各王朝的统治者对宗法制度加以改造,逐渐建立了由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组成的封建宗法制。
扩展资料:宗法制对现代中国社会的影响宗法制实际上是以种群为区分的缺乏自我存在意识的团体,这是一种原始的组织结构,但就是这种原始的结构至今还影响着现代中国包括社会、政治、文化等诸多层面,如果将这些碎片拼凑起来,就不难发现诸多所谓“中国特色”现象的精神根源。
中华文化君、臣、父、子,看似经纬万端无非就是一个“德”字,而这种“德”就始自于宗法制。
宗法制习惯依托于道德去组织和管理族群,因为他们发现在对族群的管理中法律显然过于迂腐和呆板,但往往在道德的干预下,许多事情的处理不但能变得高效,而且更灵活且具备相当的延续性。
因此社会成本最低的“道德”成为了宗族制度的首选管理方式。
现代社会我们观察生活,依然不难找到这种道德标志和体系,“尊老爱幼”,看似民族美德,其实与“君臣父子”并无二致,而“君臣”与“尊老”也并无二致。
现代社会虽然已经废除了帝制,上下级之间的尊卑关系也不是那么的牢靠,但父子与尊老的道德关系依然牢固,这种看似天经地义的道德价值,其实其内在逻辑与君臣之尊卑无异。
论古代中国的宗法制度与家族观念
论古代中国的宗法制度与家族观念古代中国的宗法制度与家族观念古代中国是一个倚重家族和血缘的社会。
在这个特殊的社会背景下,宗法制度和家族观念成为了中国社会的核心。
这种制度和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塑造了古代中国社会的结构和价值观。
本文将探讨古代中国宗法制度与家族观念的重要性,并讨论其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首先,宗法制度起源于古代中国的农耕社会。
在这种制度下,家族是社会的基本单位,由血缘关系构成,以家长制为核心。
宗法制度倡导各个家族成员团结一致,共同遵守家族的规矩和传统,维护家族的利益和荣誉。
从家族的角度看,宗法制度确保了家族内部的稳定和相对团结。
而从社会的角度看,宗法制度保持了社会的秩序和稳定,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其次,宗法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个人的自由发展。
在这个制度下,个人的地位和社会地位常常是由其所属家族的声望和地位决定的。
一个人的出身和家族背景对于个人的未来和人生道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种观念也造就了中国古代社会中的“门阀”和社会分层。
对于那些属于下层家族的人来说,他们很难跨越社会的阶层,获得更高的地位和机会。
然而,宗法制度也有一定的优势。
它强调了个人与家族间紧密的联系,注重家族的传承和延续。
家族是一个人身份认同和社会支持的重要来源,为人们提供了情感上的依托和社会支持。
在这个制度下,人们忠诚于自己的家族,感到自豪和荣耀。
宗法制度还强调孝道和家族责任,鼓励人们尊敬和孝顺自己的长辈,继承家族的传统和价值观。
宗法制度的影响还可以延伸到社会伦理和道德观念方面。
在古代中国社会,宗法制度强调家族的道德规范和义务,以家族为单位进行自律和监督。
这为维护社会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机制。
同时,家族观念也塑造了人们对家庭、婚姻和子女的态度。
在古代中国社会,尊重家庭和婚姻的稳定性是社会稳定和和谐的必要条件。
因此,宗法制度和家族观念成为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个人权利的崛起,宗法制度和家族观念在中国社会中的影响力逐渐减弱。
家族宗法制度
家族宗法制度
家族宗法制度是一种传统的家族组织和治理形式,广泛存在于中国古代社会和其他一些亚洲国家的传统文化中。
宗法制度通过家族长辈的权威和规则来维护家族的秩序和稳定。
在宗法制度中,家族成员的地位和角色是根据血缘关系和世代排名确定的。
家族的权力和财产通常由家族长辈或族长来掌控和管理,而晚辈则有责任服从长辈和维护家族的利益。
宗法制度强调家族的连续性和传承,重视家族的荣誉和声望。
家族的重要决策和事务通常由家族长老会或家族议事机构来讨论和决定。
此外,宗法制度还规定了家族内部的礼仪和规矩,如拜祭祖先、祭祀仪式等,以维护家族的神圣性和传统价值观。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价值观的变化,宗法制度在许多地方逐渐失去了其原有的影响力和功能。
现代家族更加注重个体的自由和平等,家族的权力结构和决策方式也趋向于民主化和现代化。
尽管如此,宗法制度在一些农村地区和一些传统家族中仍然存在,并对社会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
试论述西周时期的宗法制度及其主要功能。
试论述西周时期的宗法制度及其主要功能。
宗法制是以血缘宗族关系来分配政治权利、维护贵族统治的制度。
西周宗法制度:以嫡长子继承制度为核心。
无论周王、诸侯、还是卿大夫和士,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嫡长子是土地、财产和权利的主要继承者,有主祭祖先的特权,地位最尊贵,故嫡长子也被称为宗子。
在宗法制度下,由嫡长子传宗继统,这个系统成为大宗。
嫡长子的同母弟和庶母兄弟为小宗。
宗法制度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大小宗是对立的。
西周宗法制度的主要功能:宗法制度通过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宗法制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同时也强化了以大宗为代表的贵族特权地位。
明清时期的宗法制度与家族文化
明清时期的宗法制度与家族文化在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明清时期被认为是宗法制度盛行的时期。
宗法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家族的组织和家族文化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宗法制度对家族的影响、宗法传承与家族文化以及宗法制度的优缺点这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明清时期的宗法制度,对于家族而言,是一种组织和管理模式。
一方面,宗法制度规定了家族成员之间的家族关系,一脉相承;另一方面,宗法制度还约束了家族成员的行为准则。
在家族中,长辈对于晚辈的教育和管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通过传授礼仪、家训等手段,传承和弘扬着家族的价值观和思想。
同时,每个家族固定了一些家训、族谱等文书,记录家族的历史和重要事件,这也是家族文化的一部分。
宗法制度的传承与家族文化的形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首先,宗法制度通过血统和家族姓氏的传承,保证了家族的延续。
在明清时期,家族维持最基本的方式是要延续家族的血统,传承宗法制度也就是传承家族的根基。
如何正确地传承宗法制度则成为了当时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次,宗法制度强调家族的集体利益,通过血统关系和等级制度在家族中形成了一种互助和奉献的文化。
明清时期的家族文化注重“忠义”观念,家族成员之间要相互帮助、扶持,共同维护家族的荣誉和利益。
宗法制度的优缺点也值得我们关注。
宗法制度的优点在于,它保证了家族的延续和稳定。
在中国古代农村社会中,家族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和生活单位,宗法制度的延续也意味着家族的延续,对于农村社会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宗法制度还可以维护社会稳定,通过血缘关系和等级制度,使得家族成员之间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关系,减少了家族内部的纷争和冲突。
然而,宗法制度也有其不足之处,如血缘至上和等级制度的僵化,给了家族长辈过多的权力,导致了长辈专断和排除他人的问题。
同时,宗法制度也强调了家族的封闭性,对外界的交流和影响比较有限,有时会阻碍家族个体的发展。
总结起来,明清时期的宗法制度对于家族文化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西周宗法制度
西周宗法制度西周宗法制度是古代中国社会制度的一种,它约定了家族制度和社会秩序的一系列规则和法律。
宗法制度在西周时期得到广泛实施,对于维护社会和家族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
首先,宗法制度规定了祖先崇拜的制度,要求人们对祖先保持敬仰之情,将祖先奉为家族的至高无上的权威。
人们需要定期祭祀祖先,父祖的生日和忌日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
这种制度使人们对家族的责任感更加强烈,维系了家族的凝聚力。
其次,宗法制度规定了世袭制度。
根据宗法制度,家族的家督和家产都按照世袭的方式传承给子孙后代。
家族的家督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而家庭财产则由家族长老共同进行管理。
这种制度既能保持家族的稳定,又能保障家族的财富不被分散。
另外,宗法制度规定了血缘关系的重要性。
宗法制度认为家族是由血缘关系构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地位和权力都与其血统有关。
因此,宗法制度要求人们必须遵守家族的秩序和规矩,并遵循家族的道德规范。
这种制度的实施使人们对自己的家族感到自豪和归属感,加强了家族的凝聚力,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最后,宗法制度还规定了一系列的法律和规则。
例如,宗法制度规定了权力的继承方式和家族成员的责任分工。
宗法制度同时还约定了各种刑罚和奖励措施,以惩罚违反家族规则的行为,同时也鼓励家族成员积极奉献。
这些法律和规则的制定有效地维护了家族和社会的秩序,保证了人们的生活安宁和安定。
总而言之,西周宗法制度是古代中国社会制度的一种,它通过祖先崇拜、世袭制度、血缘关系的重要性和一系列的法律与规则,维护了家族和社会的秩序,增强了人们的家族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宗法制度在西周时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演变具有重要的影响。
宗法制度对传统文化影响论文
宗法制度对传统文化的影响摘要:宗法制度虽然在西周末年就已经瓦解,但它的影响却一直延续了3000多年,时至今仍对中国的社会文化生活有一定影响。
本文从宗法制度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下的社会结构特征着手分析宗法制度的利与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进中国文化思想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宗法制度;中国传统文化;特征;影响一、宗法制度的形成过程宗法制度是指一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标榜尊崇共同祖先,维系亲情,而在宗族内部区分尊卑长幼,并规定继承秩序以及不同地位的宗族成员各自不同的权力和义务的法则。
中国的宗法家族制度是由父系氏族社会的家长制演变而来的。
在父系氏族社会后期,私有财产已经产生,父家长支配着家庭成员。
父家长去世后,其权力和财产需有人继承,这就要求有一个继承程序。
于是,宗法家族制度应运而生。
禹死后,其子启继位,从此把禅让的官天下变成了传子的家天下,建立起了中国古代第一个奴隶制王朝[1]。
中国的宗法制度形成于商朝后期,到西周发展成为最基本的社会政治制度。
西周是一个特殊的宗法统治体制,”国”和”家”合而为一,国家的统治关系就是层层相属的宗法关系。
进入春秋战国时代,这种宗法统治体制逐步瓦解,宗法制度作为一种统治制度也趋于消亡,但它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却随着社会的基本细胞”宗法家族”(家庭)的存留而继续发挥作用。
同时,在春秋战国时代,宗法制度的内容和宗法观念又被提升和加工改造。
汉以后建立起来的封建大帝国继续利用宗法制度和宗法意识进行统治,并且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套伦理政治学说,把”国”家族化,又将国家统治关系渗入”家”中,国君是”严父”。
而家长在家中则”君”临一切,宗法家族成为国与民的中介,达到”国”与”家”同构;同时宗法制度作为社会制度的作用被发挥得淋漓尽致[2]。
此后,王位世袭成为制度,长达数千年之久。
宗法家族制度也因此更加根深蒂固。
二、宗法制度影响下的社会结构特征1.家天下的延续。
嫡长子继承为核心的宗法制直接导致了家天下的延续。
宗法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宗法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宗法制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家族、亲属关系的社会制度,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宗法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首先,宗法制对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组织产生了重要影响。
宗法制将家族与政治权力紧密结合,形成了世袭的封建等级制度。
在这个制度下,家族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个人的政治地位。
这种政治组织方式形成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典型特征,即家族集权和君主专制。
这种政治组织形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持续到现代,深深影响了中国社会的政治发展。
此外,宗法制对中国古代文化价值观念的构建与传承产生了重要影响。
宗法制强调家族的血缘关系和亲属的纽带,注重家族的稳定和延续。
这种价值观念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影响了中国人对家庭的看法、对亲情、敬老、孝道等传统道德观念的形成与传承。
宗法制也对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强调了婚姻的团结性与亲情的重要性。
宗法制还在中国古代教育与知识传承方面产生了影响。
在宗法制的影响下,中国古代家族意识极强,重视家族成员的教育和培养。
家族长辈将家族的知识、文化价值观念传授给后代,起到了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
宗法制促使了中国古代学校与教育机构的形成,也对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产生了一定影响。
宗法制让中国古代社会中的教育和知识传承更加关注家族的延续、家族的荣誉。
宗法制在中国文化中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组织、经济生活、价值观念、教育与知识传承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虽然宗法制已经随着社会变革的推进逐渐减少影响,但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仍然存在。
对于理解和把握中国传统文化,了解宗法制的性质与影响是十分重要的。
周朝的宗法制度主要内容
周朝的宗法制度主要内容周朝的宗法制度主要内容一、引言周朝作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王朝之一,其宗法制度被视为古代中国社会组织形式的典型代表。
宗法制度以家族和血缘关系为基础,通过规范亲属之间的权力、义务和责任,实现社会秩序的维护和稳定。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全面评估与探讨周朝的宗法制度。
二、深度评估1. 宗法制度的定义与特征宗法制度是周朝社会组织形式的核心,它建立在家族和血缘关系之上。
宗法制度通过确立家族祖先的崇拜、家族长老的权威以及家族成员之间的规范与约束,构建了一种基于血缘关系的社会秩序。
2. 宗法制度的作用与意义宗法制度是维系周朝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通过宗法制度,周朝国家实现了对家族的细致管理与监督,有效地调节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使得社会力量得以合理分配和利用。
宗法制度还使得权力传承和继承得以顺利进行,确保了社会的稳定和延续。
3. 宗法制度的运作机制宗法制度的运作主要通过家族和宗族两个层次的组织进行。
家族层次以家族为单位,通过祭祀、族谱等方式来维系家族的凝聚力和纪律性。
而宗族层次以更大的血缘范围构成,通过血统认定和亲属关系的衍生,形成更广泛的社会组织。
4. 宗法制度的法规与制度宗法制度在周朝倡导儒家思想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法规与制度。
如君臣之道、父子之道、兄弟之道等,明确了家族成员之间的权力与义务,并确立了相应的尊卑关系和道德标准。
三、广度评估1. 宗法制度的演化历程宗法制度在周朝的发展中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化过程。
从周初的早期宗法制度,到周中期的成熟宗法制度,再到周末的后期宗法制度,这一制度在发展中逐步完善并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更好地实现了社会秩序和家族权力的平衡。
2. 宗法制度的社会影响宗法制度对周朝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宗法制度的实施使得家族成为重要的社会单位,加强了人们对于家族的认同感与凝聚力。
宗法制度也加强了家族成员之间的相互合作与共同发展,促进了社会的繁荣与稳定。
3. 宗法制度在后世的影响与传承周朝的宗法制度不仅对后世的封建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中国传统文化与价值观念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宗法制度文化及其价值论
第33卷第1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1月 Vol. 33 No. 1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Jan. 2011 ──────────基金项目:200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7XDJ004) 收稿日期:2010-04-15作者简介:陈元中(1956-),男,湖北黄冈人,广西民族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政党政治、政治文化。
-87-宗法制度文化及其价值论陈元中(广西民族大学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6)摘 要:宗法制度文化是西周至明清形成的确立政治体系、分配权利义务、处理人际关系等规则和人们对宗法制度价值的认同、对宗法制度规则的遵从态度和习惯;制度变迁后,宗法制度文化以观念和习惯的形式影响着当今社会生活;应正视并积极引导其实现正向度转化,发掘其现代价值并进行合理利用。
关键词:宗法制度文化;现代价值;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 C 9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15(2011)01-0087-04Patriarchal System and Its ValueCHEN Yuan-zhong(School of Politics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Nanning 530006, China)Abstract: Formed in the period from Western Zhou dynasty to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patriarchal system is used to establish political system, distribute rights and obligations, handl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This paper analyzes people’s recognition of the patriarchal system, and their attitudes and habit towards conformance to the system. After Institutional change, patriarchal system still affects today's social life in the form of concept and customs. We should face and guide it to achieve positive transformation, to explore its modern value and use it reasonably.Key words: patriarchal system; modern valu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文化形态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宗法文化应当包括除物质文化以外的另外三个方面,此前人们研究宗法文化时更多地只涉及宗法的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而将宗法制度文化等同于宗法制度,只有宗法制度的历史性考察,没有宗法制度文化的理论分析,这在理论研究上是不科学的,在认识宗法制度废除后的现实影响是不深刻的,在对宗法文化作观念性和行为性分析的同时,还必须从制度文化视角对宗法文化即宗法制度文化进行剖析,才能更深刻地认识到宗法文化在当今的影响,并对其价值进行现代转化和利用。
浅谈中国宗法制文化
宗法制宗法制是对我国上古社会(乃至整个中国古代社会)产生过重大影响的社会制度。
本文认为,宗族是氏族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与氏族既有密切联系,又有区别,它并不与氏族制同生共长。
在我国上古时代,宗法制与分封制有着不解之缘,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分封制,也就没有宗法制。
宗法制有着自己特定的社会政治内容,这方面的内容与氏族制所固有的血缘关系构成了宗法制的两弦,并使这把上古社会结构的胡琴奏出永恒而美妙的乐符。
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代(如西周、春秋、战国)及不同的历史时期宗法制都各具特色。
宗法制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重要社会制度,它是随周代分封制的确立而确立并发展起来的。
近年来,关于这一问题学术界见仁见智地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讨,本文拟对宗法制起源、本质及其与氏族、分封制关系等进行探讨。
一、氏族与宗族氏族是上古时代的社会细胞,是社会的基本组织单位。
氏族时代也和后世一样,尊崇先祖,并且采取各种方式祭祀祖先,在周代以前,祭祖之庙即被称为“宗”,甲骨文“宗”字即作室屋下有神主之形,甲骨卜辞中有宗与先王或先妣之称系连的多例,如“大乙宗”(合集3668片)、“唐宗”(合集1339片)、“祖丁宗”(合集30300片)、“父己宗”(合集30302片)、“妣庚宗”(合集21372片)等。
但有宗庙祭祖,并不等于有宗族、有宗法。
宗族独有其特征,专家们十分关注这个问题。
田昌五先生和臧知非曾经列出以下五点,作为宗族的基本特征:第一,具有共同的始祖和宗庙,有特定的祭祀。
第二,宗族各有族长,谓之“宗子”,亦曰“宗主”。
第三,具有共同的姓氏。
第四,有公共财产,同宗共财。
第五,有共同的墓地。
(注:参见田昌五《古代社会形态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1980)和田昌五、臧知非合著《周秦社会结构研究》(西北大学出版社,1996)两书的相关部分。
)应当说这个考察是深刻的,确实指出了宗族的基本形态。
然而就这五项内容来说,我认为在氏族那里也都完全具备。
例如,据《大戴礼记·帝系》和《史记·五帝本纪》所说,黄帝姓公孙,名轩辕,所以黄帝族又称轩辕氏、帝轩氏(《史记·五帝本纪》索隐、正义)。
宗法制度文化及其价值论
宗法制度文化及其价值论
陈元中
【期刊名称】《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1(033)001
【摘要】宗法制度文化是西周至明清形成的确立政治体系、分配权利义务、处理人际关系等规则和人们对宗法制度价值的认同、对宗法制度规则的遵从态度和习惯;制度变迁后,宗法制度文化以观念和习惯的形式影响着当今社会生活;应正视并积极引导其实现正向度转化,发掘其现代价值并进行合理利用.
【总页数】4页(P87-90)
【作者】陈元中
【作者单位】广西民族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广西,南宁,530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2.4
【相关文献】
1.集权制度文化的观念形态及其价值论 [J], 陈元中
2.文化·制度文化·人体运动制度文化--中国人体运动制度文化通论(一) [J], 唐永干
3.宗法封建制度文化裂变中的两颗粒子——戈理亚特金和阿Q双重人格的历史文化根源比较略谈 [J], 卢黎;
4.宗法封建制度文化裂变中的两颗粒子——戈理亚特金和阿Q双重人格的历史文化根源比较略谈 [J], 卢黎
5.劳动价值论、效用价值论以及要素价值论的内在统一尺度及其合理性——以“时间价值论”为视角 [J], 戴真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古代宗法制度范文
古代宗法制度范文在中国古代,宗法制度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组织形式,它起源于原始社会的部落制度,随着部落联合形成国家后,逐渐演变为以宗族为基础的社会组织。
宗法制度的核心思想是尊重和维护家族的利益,通过世代相承、血缘关系的重视,来确立家族成员之间的地位和权利。
宗法制度的基本原则是以家族为单位,家族成员之间有着严格的血缘关系。
家族的首领是家族成员共同尊崇的祖先或者家族中地位最高的长辈,他有着管理和调节家族内部事务的权力。
宗法制度将家族内部的权力、资源、地位等进行了合理的分配。
家族成员必须遵循家族的规定和约定,积极参与家族的生产、经营和事务管理,为家族的共同利益而奋斗。
在宗法制度下,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家族成员之间一般有着辈分和尊卑之分,年长者有着更高的地位和权威。
尊重老人、尊崇祖先是宗法制度的核心价值观。
同时,家族成员之间也有着明确的世系和血缘关系,这也是宗法制度的一大特点。
家族成员之间的婚姻也要考虑血缘关系,一般不允许近亲婚姻,以避免血统的减弱。
宗法制度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它保障了家族成员之间的相互支持和合作,加强了家族团结和凝聚力。
宗法制度也为个人赋予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身份和地位,家族成员享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
宗法制度在经济生活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家族成员之间通过共同经营和合作来实现产业的发展和利益的最大化。
然而,宗法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弊端。
它过于强调血缘和家族的利益,限制了个人的自由和发展。
宗法制度也容易导致族内的权力和资源的不平等,造成家族内部的阶层分化和对立。
此外,宗法制度也容易导致封建等社会制度的出现,限制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宗法制度也逐渐被其他社会组织形式所取代。
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个人的自由和平等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宗法制度的思想和价值逐渐被淡化。
然而,宗法制度作为古代社会组织形式的一种,在其中一种程度上仍然影响着我们的社会生活和思维方式,我们仍然可以从中发现一些宝贵的思想和价值。
周朝的宗法制度古代中族与血缘关系的重要规范
周朝的宗法制度古代中族与血缘关系的重要规范周朝的宗法制度:古代中族与血缘关系的重要规范宗法制度是古代中国社会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而周朝的宗法制度在古代中族与血缘关系的规范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宗法制度的定义、周朝宗法制度的特点、宗法制度对中族与血缘关系的影响三个方面来探讨周朝宗法制度对古代中族与血缘关系的重要性。
一、宗法制度的定义宗法制度是一种以家族为基础的社会组织形式。
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将人们分组为不同的家族或宗族,并赋予不同的权力与义务。
宗法制度强调血缘亲属之间的关系,以维护家族和宗族的利益。
二、周朝宗法制度的特点周朝时期,宗法制度经历了一个由初期的分封制度向全面实施的过程。
周王朝以宗法制度为基础,建立了宗法族姓和宗法宗庙,并制定了相关的礼制来规范血缘关系。
在这个制度下,血缘关系被赋予极高的社会地位和法律效力。
首先,周朝的宗法制度以宗族为单位,宗族是中族与血缘关系的最重要组织单位。
每个宗族都有自己的姓氏和族谱,世世代代相传,以保持血缘关系的纯正和延续。
其次,宗法制度强调宗族之间的等级和血统的纯洁性。
在宗法制度中,各个宗族按照祖先的远近关系被划分为不同的等级,不同的等级享有不同的权利和地位。
同时,宗法制度还规定了严格的婚姻制度,禁止近亲结婚,以确保血统的纯洁性,并避免遗传病等问题的发生。
最后,在宗法制度下,宗族成员之间有着明确的权力和义务。
家族长者担负着掌握家族事务、管理家族财产的重任,而晚辈则有责任孝敬和服从长辈。
同时,宗族成员之间也有着相互支援、共同发展的义务,以维护整个宗族的利益。
三、宗法制度对中族与血缘关系的影响周朝的宗法制度对古代中族与血缘关系的规范起到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宗法制度使得中族与血缘关系得以确立和维护。
宗法制度将人们按照血缘关系分组,使得每个人都有了明确的身份和归属感。
通过宗族的姓氏和族谱的传承,人们能够追溯自己的祖先,感受到血脉相连的亲情和责任。
其次,宗法制度加强了中族与血缘关系的纽带和凝聚力。
宗法制评价
宗法制评价宗法制度,是一种以血缘和家族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和法律制度。
它在一些古代社会中具有重要地位,对社会结构、权力传承和个体地位产生深远影响。
下面对宗法制度进行详细介绍:1. 社会结构和等级制度家族作为基本单位:宗法制度将家族视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强调家族血脉的延续。
社会结构以家族为基础,形成一种层次分明的等级制度。
血缘关系决定地位:个体在宗法制度下的地位主要由其血缘关系决定,地位的高低与家族的贵族程度直接相关。
2. 权力传承和继承制度家族权力传承:宗法制度强调家族权力的传承,通常由父系或母系的血脉继承方式来确保家族领袖地位的稳定。
继承原则:宗法制度下通常有明确的继承原则,可能是长子继承制度或其他特定的家族继承规则。
3. 个体地位和社会责任个体地位的不平等:宗法制度造成了社会中个体地位的明显不平等,贵族家族拥有更多的特权和权力,而普通家庭的成员相对较弱。
社会责任强调:在宗法制度下,个体有着明确的社会责任,包括对家族的忠诚、对长辈的尊敬等,这强调了家族和社会的凝聚力。
4. 限制和问题社会流动性低:宗法制度通常导致社会的流动性较低,个体的地位主要由出生决定,难以通过个人努力或才能来改变。
权力滥用的可能性:部分宗法制度下,贵族家族容易滥用权力,导致社会的不公平和不稳定。
社会发展受限:宗法制度可能限制社会的发展,因为它强调的是传统和稳定,对变革和创新的抵制可能导致社会的滞后。
结论:宗法制度在一定历史背景下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其不平等、不灵活的特点也导致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们逐渐意识到了宗法制度的弊端,并向着更为平等和开放的制度方向发展。
古代的宗法制度
古代的宗法制度引言:古代宗法制度是社会组织和管理方式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宗法制度是以家族和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社会组织形式,它在古代社会中具有相当长时间的影响力。
本文将探讨古代宗法制度的起源、特点、演变和影响。
一、古代宗法制度的起源古代宗法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开始形成家族和氏族制度的阶段。
在庄园社会时代,人们开始组成家族并围绕家族共同居住、劳作和进行社会交往。
宗法制度则是在这个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强调个体在家族关系中的地位和权力。
二、古代宗法制度的特点1. 家族和血缘关系的重要性:在宗法制度中,家族和血缘关系是整个社会组织的核心。
家族代表了一个血缘的纽带,是社会结构和权力传承的基础。
2. 家长制度的主导:宗法制度下,家长的权威地位得到高度重视。
家长有绝对的权力和决策权,其他成员必须依从和服从。
3. 等级分明:宗法制度下,人们的地位和身份是由他们的家族地位和血缘关系决定的,社会上存在明显的阶级和等级差别。
4. 共同利益的追求:家族成员之间相互联系紧密,共同追求家族的利益。
个体的利益和目标通常要服从于家族集体的利益。
三、古代宗法制度的演变尽管宗法制度在古代社会中长期存在和发展,但随着社会经济和政治结构的变革,宗法制度也发生了一定的演变。
以下是几个关键的演变过程:1. 地主-农民制度的形成:农耕社会的兴起导致土地私有化,地主与农民之间的关系逐渐取代了宗法制度对社会组织的主导地位。
2. 中央集权的加强:随着统一的王朝兴起,中央政权对社会组织和权力分配进行集中控制,宗法制度的影响力逐渐减弱。
3. 法律制度的建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律制度的逐渐完善,宗法制度的传统观念和规则逐渐被法律所取代。
四、古代宗法制度的影响古代宗法制度对社会的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
以下是宗法制度对古代社会的主要影响:1. 社会秩序的稳定:宗法制度提供了一种相对稳定和可预测的社会秩序,使得社会成员能够依靠血缘关系和家族纽带来维持社会秩序和和谐。
宗法制度心得体会
宗法制度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宗法制度,我有以下心得体会:首先,我认识到,宗法制度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是中国古代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至周代逐渐完备。
宗法制度下的等级尊卑观念非常严格,等级森严,尊卑有序,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君臣关系为
纲纪,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贵族统治、贵族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其次,我体会到,时至今日,虽然宗法制度已经消亡,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法思想影响仍然存在。
宗法制度有其积极的一面,即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但也有其消极的一面,即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
等权利受到约束。
这与现代的平等和法制意识多少有些违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3卷第1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1月 Vol. 33 No. 1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Jan. 2011 ──────────基金项目:200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7XDJ004) 收稿日期:2010-04-15作者简介:陈元中(1956-),男,湖北黄冈人,广西民族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政党政治、政治文化。
-87-宗法制度文化及其价值论陈元中(广西民族大学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6)摘 要:宗法制度文化是西周至明清形成的确立政治体系、分配权利义务、处理人际关系等规则和人们对宗法制度价值的认同、对宗法制度规则的遵从态度和习惯;制度变迁后,宗法制度文化以观念和习惯的形式影响着当今社会生活;应正视并积极引导其实现正向度转化,发掘其现代价值并进行合理利用。
关键词:宗法制度文化;现代价值;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 C 9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15(2011)01-0087-04Patriarchal System and Its ValueCHEN Yuan-zhong(School of Politics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Nanning 530006, China)Abstract: Formed in the period from Western Zhou dynasty to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patriarchal system is used to establish political system, distribute rights and obligations, handl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This paper analyzes people’s recognition of the patriarchal system, and their attitudes and habit towards conformance to the system. After Institutional change, patriarchal system still affects today's social life in the form of concept and customs. We should face and guide it to achieve positive transformation, to explore its modern value and use it reasonably.Key words: patriarchal system; modern valu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文化形态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宗法文化应当包括除物质文化以外的另外三个方面,此前人们研究宗法文化时更多地只涉及宗法的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而将宗法制度文化等同于宗法制度,只有宗法制度的历史性考察,没有宗法制度文化的理论分析,这在理论研究上是不科学的,在认识宗法制度废除后的现实影响是不深刻的,在对宗法文化作观念性和行为性分析的同时,还必须从制度文化视角对宗法文化即宗法制度文化进行剖析,才能更深刻地认识到宗法文化在当今的影响,并对其价值进行现代转化和利用。
一、宗法制度文化及其历时形态宗法制度文化是宗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界没有提出宗法制度文化这个概念并对其进行研究,但是已经认识到宗法文化的制度性特征,制度文化这个学术范畴引入我国只有十几年的时间,新的理论工具和研究方法还没有被广泛运用,才没有对宗法制度文化作专门研究,关于宗法的制度与文化的关系早有论述,有学者指出“中国的宗法制度存在了几千年,它与儒家思想的结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1],即宗法制度也是一种传统文化,而且在与儒家思想结合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又说宗法是在西周宗统体制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关系规范体系,宗法文化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以宗法制度为规范,以宗法统治与政治统治紧密配合,揭示了宗法文化是一种具有制度性特征的文化。
但是,“制度文化不同于制度。
制度既不是纯物质的、也不是纯精神的,它是一定的物质活动和一定的精神活动相结合的有机系统”[2],是赋予一定价值、意义和秩序的制度体系以及人们对制度的认同态度和对制度规则遵循的意识和习惯,是制度精神和制度规范的综合反映,以制度精神为支撑,以制度规则为框架,反映于观念和体现为行为习惯。
宗法制度文化是西周至明清形成的确立政治体系、分配权利义务以及处理第33卷第1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1月-88-人际关系等规则和人们对宗法制度价值的认同、对宗法制度规则的遵从态度和习惯。
宗法制度是宗法文化的物化形态,一般来说,制度的存在是制度文化存活的前提,然而,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却远远超出衍生文化的本体,或植根于与原生态相类似的社会角落,或以变化后的形态依附于转型期的制度文化中,或本身还有其现代价值而被传承,正因为如此,我们不难发现,宗法文化对当今社会的影响不仅仅在观念层面,而似乎有一种无形的宗法规则还在约束和规导人们的行为,成为一种“日常规范”,这正是宗法制度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因为宗法制度精神已经深深植根于千百年形成的习惯之中,在新制度主义奠基人詹姆斯·马奇看来,习惯是一种制度形式,彼得·霍尔认为观念也是一种制度[3],道格拉斯·C ·诺思说“惯例是文化的,规范也是”[4]。
可见,制度观念或精神以及习惯就是一种制度文化,而“宗法的维持,主要依靠传统习惯”[5],在制度变迁后,宗法制度文化以观念和习惯的形式影响着政治和社会生活,主要表现为: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建立政治体系。
恩格斯认为国家的产生形式有三种,即“国家是直接地和主要地从氏族社会本身内部发展起来的阶级对立中产生的”雅典式;没有权利只有义务的平民通过胜利炸毁了旧的血族制度,并在它的废墟上面建立国家的罗马式;还有直接从征服外国广大领土中产生的德意志式[6]。
中国早期国家的建立属于第一种形式,以氏族社会的血缘关系为纽带建立的家庭、家族为基础而构建的政治体系并形成国家,其组织网络是“家——族——宗——宗族”。
周朝按照宗法分封制建立统治体制,士以上的宗族中分为大宗和小宗,由大宗继承天子或诸侯权位,与周天子有血缘关系的宗族体系成为统治体制建构的纽带。
春秋战国以后,宗法分封的政治体系被打破,但是,宗法制度文化却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皇权配置基本坚持嫡长子继承制。
民间组织中,血缘关系始终是一条坚韧的纽带。
大族成为一方政治势力,是皇权在地方上的补充。
封建社会的宗法制度“已不单纯停留于对血缘伦常关系的抒发,而是对封建法纪、封建社会秩序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这时的宗族组织已变成为一个带有政治性的基层社会组织”[7,p135-136]。
按照宗法原则支配组织构建和生活秩序的宗法制度文化在当今社会生活中仍有所表现,如一些家族企业组织体系建设就在一定程度上遵循了宗法制度精神乃至规则,农村自治组织也不同程度地与宗族势力相联系,一些行业协会的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宗法色彩还很浓。
以尊卑等级为标准确立权利义务。
宗法制度文化的核心是按照尊卑等级确立权利义务。
周朝开始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表明嫡长子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拥有承继王、公、大夫、士大位的资格和权利,其他子弟只能向大宗承担纳贡,帮助出兵征伐的义务,士、卿大夫和诸侯公层层向周天子负责。
但是,公、大夫和士等,分别在自己的“封国”、“采邑”、“禄田”内,又具有统治的权力和获取财富和享受的权利。
秦汉至明清等朝代,虽然分封制不成其为建构政治体系和分配权利义务的制度,但是,皇位的确立却仍然基本遵循嫡长子继承制,其他皇室成员虽然不能成为君主,但却按照宗法的尊卑等级原则获得应有的地位和财富。
除了遵循宗法尊卑等级制度确立权阶等级以外,还存在因宗法等级制而衍生的阶层等级制,《左传·昭公七年》记载:“天有十日,人有十等。
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
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
”王、公、大夫、士等贵族等级是具有血缘关系的等级体系,严格按照宗法伦理原则决定政治地位和权利义务,而后六种等级则是宗法制度文化影响的必然结果,并由此而形成以尊卑等级维系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
在当今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社会里,尊卑等级不仅存在于血亲关系中,甚至还残留于有关组织体系里,由于受到宗法制度文化的影响,使党政机关的职务和分工不同导致了地位差异甚至人格的尊与卑,有的领导人视属下为“御用”人员而随意指使和训斥,以致权势威慑下的等级性尊卑和功利主义的虚伪性尊卑随处可见,扭曲着人们的心理和人际关系。
还有行政、司法等行为中的官本位观念、特权思想等,也是尊卑等级的宗法文化的一种表现,扭曲了公共权力的运行轨道。
一些私营企业、民营企业中“老板”与“伙计”之间的尊卑贵贱更是一种普遍现象。
以尊宗敬祖为原则凝聚族群力量。
尊宗敬祖既是伦理观念,又是一种宗法制度。
一是通过宗庙祭祀强化尊宗敬祖意识。
自商代始,贵族就祭拜祖先神,到周朝,宗法祭祀更加繁复,祭祖是大宗的特权,大宗通过隆重的祭祖活动凝聚族群力量,以达到组织和团结族人的目的。
而在民间也有衍生的载体,这就是宗祠或祠堂,它是族长行使族权,实行宗法统治的主要机构,同族共同祭祀祖先,尊宗敬祖,族长借此而处理族务、管理族众,收宗合族,凝聚族群。
二是修建族谱维系尊宗敬祖制度。
家谱起源于夏商,至西周时开始成为帝王诸侯记载贵族世系的专利,以此作为王室权力分配的重要依据,维系大宗、小宗体系内的等级关系,强化尊宗敬祖观念。
中唐以后,民间私家逐渐开始修谱,明清时期,民间修谱已经十分兴盛。
“这时的修谱目的和唐代以前不同,不是为了选官而区别门第,乃是为了通过修谱实现尊祖、敬宗、睦族,继而通过睦族、收族发展到控制族众,借以维护封建伦理体制。
”[7,p135-136]族谱密切联系着本族群体,构建庞大的亲属关系群,形成费孝通先生所说的“差序格局”,即“以‘己’为中心,按照父子、亲疏、远近等有差等的次序形成的关系网络”[8]。
祭祀和修谱的制度文化在新中国建立后被列为封建腐朽文化而被铲除,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又逐步兴盛起来,成为农村凝聚族群乃至联系在外乡发展的族人的陈元中:宗法制度文化及其价值论-89-重要方式。
以伦常纲纪为准则处理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