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质量管理和控制办法
关于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管理办法
关于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管理办法总结历年各项目商品混凝土存在质量问题的因果, 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 根据公司“精细化"管理年的具体要求。
为精细管理途径,重点把控环节,把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分为:商混考察选用环节、商混进场检查环节、浇筑养护环节、试块加工送检环节、回弹验收环节和成品保护环节。
并在以上环节中加强对商混管理突显“精”和“细”, 特草拟此办法。
一、商混考察选用环节公司项目相对分散, 运距相对较远, 不可能使用相对满意的同一家商混。
各项目结合实际应在开复工前, 经公司统一部署对工程所在区域的商混站进行系统考察.要求公司由生产、经营和项目部组成考察小组对三家以上商混进行实地考察,重点考察商混站资质等级, 试验、生产、技术和运输能力,运距和运输路线交通状况,同类工程商混供用经验,砂、石、水泥和外加剂的选择和近两年有无因商混质量的投诉事件等。
择优选择资质等级高, 生产技术和运输能力强, 有同类工程供用经验和价格适中的商混供用站.重点把控:原材料的选用, 考察小组应对选定的商混供用站用于本工程的砂、石子、水泥和水做定期不定期的抽查。
在抽查过程中发现不合格的原材料坚决拒绝使用, 要求供用站做出书面说明必要时做出赔偿。
在供用期间要求商混站派专人到现场检查商混浇筑质量状态, 协助解决商混现场不良状况, 及时反馈商混站调整配合比直至满足需要。
二、商混进场检查环节各项目混凝土浇筑前必须进行开盘鉴定。
对于本批次混凝土必须符合现场施工需要的配合比,设计强度, 浇筑部位应和商混供用单相符合.项目部必须提前24小时将商混需用量和设计强度报商混站, 提前1小时通知其开盘。
运至现场商混不得长时间积压, 商混运输车要始终保持运转。
重点把控:对于进场商混应逐车对其坍落度检测, 对于塌落度不合格的商混坚决退回。
商混出场超过3小时的不得进场,配合比和强度等级与开盘报告不符的不得进场。
泵车或地泵安放位置应合理, 泵送管道布设科学并对其提前做好测试.在现场等待的运输车辆必须保持滚动。
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
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一、商品混凝土运输1现场配备2台HBT80型输送泵和47mφ125输送管。
2、商品混凝土用混凝土运输车运输,装料前筒内积水排除干净,运输途中拌筒以1~3转∕min速度进行搅拌,防止离析;搅拌车达到施工现场卸料前,使搅拌筒以8~12转∕min转动,然后再进行反转卸料;现场内通行派专人负责疏导车辆,统一协调指挥,以便混凝土能满足连续浇注施工的需要。
3、搅拌车在卸料前不得出现离析和初凝现象,在施工过程中严禁加水。
4、混凝土泵送宜连续作业,输送泵出现间歇时间预计超过45min或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时,需立即冲洗管内残留混凝土,重新泵送混凝土。
二、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控制1执行商品混凝土供应联系专人负责制(1)设专人负责商品混凝土供应的有关组织工作,合理安排混凝土的浇注速度和运送频率,保证商品混凝土能按时连续供应。
(2)要求供应商必须按确定的配合比进行混凝土生产,并在使用前对混凝土进行检测。
2、建立商品混凝土进场验收制度(1)到浇注地点的每辆混凝土运输车必须有配料单、混凝土使用部位及性能的相关资料。
(2)商品混凝土到达施工现场后由监理工程师、试验工程师、质检工程师进行联合检查,确认合格后方能进入浇注工作面。
(3)对到现场的每一车商品混凝土都要进行数量、坍落度、和易性、出机时间、运输时间及混凝土温度等进行检查,若不能满足要求,严禁使用。
(4)夏季温度较高或运距较远时应采取加冰搅拌,控制混凝土温度,浇注混凝土时,入模温度不得大于28℃;冬季施工采取有效的保温措施。
保证到现场的商品混凝土质量满足要求。
3、混凝土强度抗渗的检验与评定(1)按规定抽取的混凝土试样制作试件后,在标准条件下养护至28天,其强度作为硬化后混凝土质量控制的依据;抽检频率每100m3抗压试件不少于2组,连续浇注500m3,取2组抗渗试块。
(2)试块在浇注地点制作,其中一组在标准条件下养护,另一组与现场相同条件下养护,试块养护其不得少于28天。
水泥混凝土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水泥混凝土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引言水泥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确保其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档将介绍水泥混凝土质量保证体系及相关措施,以提高水泥混凝土的质量。
水泥混凝土质量保证体系水泥混凝土质量保证体系是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旨在确保水泥混凝土的生产、运输和施工过程中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以下是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 质量管理计划:制定质量目标和计划,明确质量管理的责任和流程。
2. 质量控制程序:建立严格的控制程序,包括原材料的验收、混凝土配比和制作工艺的控制,以及对成品的质量检测。
3. 培训和培训计划:确保相关人员具备必要的技能和知识,提高水泥混凝土质量的控制能力。
4. 内部审核:定期进行内部审核,评估质量管理体系的执行情况,并提出改进措施。
5. 外部认证和评估:委托第三方机构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认证和评估,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质量保证措施除了建立水泥混凝土质量保证体系外,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提高水泥混凝土的质量:1. 严格监控原材料质量:确保水泥、砂、骨料等原材料符合相关标准,并定期进行质量检测。
2. 控制混凝土配比:根据工程要求和设计配比,合理控制水泥、砂、骨料和水的比例,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工作性能。
3. 严格执行施工工艺:按照规范要求和工艺流程进行施工,包括搅拌、浇筑、养护等环节。
4. 增加质量检测频次:增加混凝土样品的取样频次,并进行强度、含水率等必要的质量检测。
5. 定期维护和保养:定期检查和维护混凝土结构,修补破损部位,以延长混凝土的使用寿命。
结论水泥混凝土质量保证体系和相关措施对于提高水泥混凝土的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监控和改进质量,将有助于确保水泥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混凝土全过程八控质量管理办法
混凝土全过程“八控”质量管理办法一、控资质确保商砼站具备材料供应的有效资质是控制商砼质量的第一步,只有符合资质要求的商砼站才能为商砼供应提供基础保障。
1、查看商砼站相关证明资料商砼站需提供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资质等级证书、试验室备案、荣誉证书等相关资料。
要求项目商务、物资、工程、技术部门考察商砼站时,重点考察其生产运输能力、运输距离、原材来源、用户评价等。
图1-1企业营业执照等证件图1-2企业荣誉证书二、控原材在混凝土浇筑前,项目部应提前到商砼站对原材料进行初步验收,通过目测等简单的检验方法,检查外观质量,重点做好下列项目的检查。
1、重点管理要求1)自供水泥到商砼站进行加工的项目,需监督商砼站做水泥复试,并留存复试报告。
2)桩基工程(包含支护桩)、地基与基础工程、楼层数1/3范围以下及混凝土强度等级大于C50(含)的部位,每次浇筑前需项目技术、物资、工程及质检人员提前到商砼站进行原材料质量验收,每一步骤均需留存验收照片并存档备查。
3)其他部位混凝土原材料验收次数不少于混凝土浇筑总批次的1/5。
4)现场搅拌混凝土(如边坡支护喷面混凝土等),需按每批次(即单次进场量)对原材料进行全数检查。
2、水泥1)重点检查水泥的生产单位、水泥品种、强度等级、出厂日期、随车“产品质量合格证”。
2)注意观察不同时期的水泥颜色,如果水泥颜色突变,则要慎重使用,查看水泥进场时间,及时发现水泥中的掺合料或熟料变化、调包、误用粉煤灰等。
关注3d和28d强度发展情况,发现3d强度偏低应及时调整混凝土配合比。
水泥应选择强度稳定,与外加剂相容性好,便于操作控制的大厂水泥。
图2-1水泥出厂合格证图2-2水泥出厂检验报告3、砂重点检查砂的细度模数、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含水率、杂物等。
初步判断砂质量的好坏,主要靠“看、捏、搓、抛”的方法。
1)“看”,抓一把砂摊在手心,细看粗细砂粒分布的均匀程度,各级颗粒级配分布越均匀质量越好;2)“捏”,砂含水率的高低通过手捏,观看砂团的松紧程度,砂团越紧证明含水率越高,反之越低;3)“搓”,抓一把砂在手心,用两手掌搓后,轻轻拍手,看手心上粘附的泥层,泥层越多且黄则证明砂含泥量高,反之含泥量低;4)“抛”,砂经捏后在手心抛一抛,若砂团不松散,可以判定出砂细、含泥或含水较高。
混凝土质量控制及管理制度(四篇)
混凝土质量控制及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质量控制目标:制定质量控制目标,明确混凝土的强度、抗渗性、施工性能等指标要求。
2. 原材料控制:对混凝土原材料进行供应商评估和合格证明的审查,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对原材料进行进场验收,并建立原材料跟踪管理,保证原材料的可溯性。
3. 配制控制:建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审核制度,合理配制混凝土配合比。
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核查和修正,确保施工中按照设计要求配制混凝土。
4. 施工控制:建立混凝土浇筑和养护工艺规程,明确施工工序和要求。
监控混凝土的浇筑和养护过程,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5. 样品检验控制:进行混凝土样品的取样和试验,检验混凝土的强度、抗渗性等质量指标。
建立样品检验管理制度,确保样品的获取、保存和处理符合规范要求。
6. 质量记录和报告:建立质量记录和报告制度,记录混凝土的配制、施工和检验情况。
定期向相关部门提交质量报告,及时反馈混凝土质量情况。
7. 质量培训和提升:开展混凝土质量培训,提升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技能。
组织经验交流和技术研讨会,推动混凝土质量的不断改进和提升。
以上是混凝土质量控制及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通过建立和执行这些制度,可以有效控制和管理混凝土质量,确保施工质量的安全和可靠。
混凝土质量控制及管理制度(二)混凝土质量控制及管理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和工程安全。
混凝土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材料,其质量控制和管理必须严格执行,确保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可靠性。
下面将从混凝土质量控制及管理的基本要求、质量控制措施和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基本要求混凝土的基本要求是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以及施工过程中的施工质量。
1.1 强度要求:混凝土的强度是衡量其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根据不同的工程要求和使用要求,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也有所不同。
在混凝土质量控制和管理中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进行配制和施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混凝土原材料及施工现场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混凝土原材料及施工现场质量控制管理制度一、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管理制度1.水泥的质量控制管理制度(1)选用规范:按照规定需要的强度指标和材料的需求来选择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水泥。
(2)贮存、保管和使用:水泥应该按照标准贮存、保管、使用。
首先在房间内的温度必须保持正常状态,不能大幅度变化,并要在袋子、箱子上创造好的日期。
必须遵守标准规定使用水泥的时间。
(3)试验和检验:使用水泥之前应进行合适的混合比试验和质量检验,目的是为了控制水泥的标准,使制水泥的各种物理和力学性家得到单独指标。
选择有专业资质的检测机构,出具正确的检测报告。
2.骨料的质量控制管理制度(1)选用规范:按照规定需要的强度指标和材料的需求来选择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骨料。
骨料应该具有充足的强度、硬度、耐久性,同时,考虑到代价问题也应注意选择符合经济需求的骨料。
(2)生产、运输和保管:骨料应在约定的地点进行生产,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应严格按照标准使用,生产出来的骨料放进堆场中进行贮存,并应按照要求进行覆盖防雨,以免运输之中出现质量问题。
(3)试验和检验:在生产骨料过程中,应设置必要的检验原则,经检验器核查合格的骨料才可以投入运输和混凝土加工之中。
选用有专业资质的检测机构,出具正确的检测报告。
3.混凝土添加剂的质量控制管理制度(1)选用规范:按照规定需要的强度指标和材料的需求来选择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添加剂,应注意添加剂的操作规范和用量。
同时,应注意添加剂所在的产地和专业资质。
(2)生产、运输和保管:除非需要改变材料的性质,添加剂不应与水泥、骨料、粉煤灰混合。
生产添加剂的厂家应学会采取小样试验的方法进行试验和检验,采取相关原则保管,在运输过程中要有相关报告并进行严格检查,以免运输之中出现质量问题。
(3)试验和检验:在混凝土加工中,混合添加剂就一定要进行相应的试验和检验,从而确定其安全和可靠性,对其使用还需要注意厂家是否具备相关资质。
混凝土质量控制和管理制度
混凝土质量控制及管理制度混凝土配合比是根据原材料品质,设计强度等级,耐久性以及施工工艺对工作性的要求,通过试验,调整等步骤选定,经审批后方可使用。
混凝土拌和站的计量器具,必须经计量鉴定后,才能投入施工生产。
施工生产前,必须提出配合比申请,对工程名称,部位,强度等级,时间,地点,应准确的填写。
现场负责人领取配合比后建立台帐,搅拌机操作人员应根据配合比的各种原材料的重量输入,并认真复核准确计量,混凝土的坍落度有试验人员调整,满足设计要求时,则可连续生产.根据原材料的含水率,试验人员对配合比进行调整,保证工程质量.严格要求原材料的质量,外加剂必须按批量送检,严禁不合格品进入现场。
混凝土拌和站拌和时,其最大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要求,水泥矿物掺和料为±1%;外加剂为±1%;粗细骨料为±2%;拌和用水为±1%原材料向搅拌机投料顺序应为:细骨料,水泥和矿物掺料,水,粗骨料,外加剂。
按规定时间进行搅拌。
1、混凝土配合比控制和管理制度应针对设计要求。
施工工艺和施工环境等因素的特点,会同设计监理各方,共同制定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与保证措施。
制定严密的施工技术方案,特别应制定明确的混凝土养护措施方案。
应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和健全的施工质量检验制度,加强对施工过程每道工序的检验,并按规定作好记录。
落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所提出的特殊要求的具体措施.按照混凝土验收标准的要求对施工试件作出具体规定:施工控制试件应进行同条件养护,抽检试件应在现场同条件养护脱模后再转入标准养护至规定龄期进行试验.标准试件成型后应在标准条件下养护至规定龄期进行试验混凝土配合比的选定核对供应商提供的水泥熟料的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
混合料种类和数量等资料,并根据设计要求,初步选定混凝土的水泥.矿物掺和料。
骨料。
外加剂。
拌和水的品种以及水胶比。
胶凝材料总用量。
矿物掺和料和外加剂的掺量.参照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的规定计算单方混凝土中各原材料组分用量,并核算单方混凝土的总碱含量和氯离子含量是否满足要求,否则应重新选择原材料或重新调整计算的配合比,直至满足要求。
混凝土质量控制及管理制度范文(3篇)
混凝土质量控制及管理制度范文一、引言本制度旨在规范混凝土质量控制及管理工作,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和规范,保证工程质量稳定可靠。
所有参与混凝土施工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本制度的各项规定。
二、质量控制要求1. 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1)水泥:使用符合国家标准及相关规范的水泥,并进行质量检测。
(2)骨料:选用符合国家标准及相关规范的骨料,并进行质量检测。
(3)水:选用清洁无杂质的水,并进行水质检测。
(4)外加剂:使用经过质量检验合格的外加剂。
2. 混凝土配合比的制定和调整(1)配合比的制定:根据设计要求和相关规范要求,制定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
(2)配合比的调整:在施工过程中,如有需要调整配合比,必须经过专业技术人员的评估与批准。
3. 施工工艺控制(1)搅拌设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及相关规范的搅拌设备。
(2)搅拌过程控制:搅拌时间、搅拌速度等参数必须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控制。
(3)运输和浇筑:混凝土运输和浇筑过程必须进行有效的控制,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
(4)养护措施: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养护措施,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4. 质量检测及监控(1)取样与试验:根据要求进行混凝土取样和试验,并做详细的记录。
(2)检测项目:质量检测包括混凝土强度、密实度、含水率等指标。
(3)检测频率:检测频率应根据相关规范的要求和工程的特点进行确定。
5. 质量记录管理(1)混凝土试验记录:对混凝土原材料、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施工过程等进行详细记录。
(2)质量问题记录:对混凝土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记录,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三、质量管理责任分工1. 项目经理:负责整个混凝土施工质量的管理,对所有施工工序进行监督和检查。
2. 技术负责人:负责制定混凝土配合比、搅拌工艺和养护方案等,并对施工过程进行技术指导。
3. 施工班组长:负责组织和指导施工人员进行混凝土施工工作,并负责质量的把关。
4. 质检员:负责对混凝土原材料、搅拌过程、浇筑过程等进行质量检测和记录。
2024年混凝土拌和站质量控制管理办法
2024年混凝土拌和站质量控制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2024年混凝土拌和站的质量控制管理,保障混凝土生产过程的质量安全和施工工程的质量,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2024年混凝土拌和站的质量控制管理,包括混凝土原材料采购、拌和工艺、设备运行、质量检测等环节的管理。
第三条:混凝土拌和站应建立健全质量控制管理体系,明确质量控制责任,监督、检测和评估混凝土生产过程的质量。
第四条:混凝土拌和站应根据本地区的地质、气候等自然条件以及工程的具体要求,制定适宜的质量控制措施并实施。
第五条:混凝土拌和站应配备专业的质量控制人员,确保质量控制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第六条:混凝土拌和站应定期组织质量控制管理培训,提升质量控制人员的专业技能。
第二章:质量控制管理流程第七条:混凝土拌和站应建立混凝土原材料的采购管理流程,包括供应商选择、合同签订、材料抽样检测等环节。
第八条:混凝土拌和站应制定严格的原材料检验标准,并进行抽样检测。
例如,混凝土的水泥、骨料、矿粉等关键原材料均应经过质检部门的抽样检测,确保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第九条:混凝土拌和站应制定严格的拌和工艺管理流程,包括配比设计、生产运行、拌和时间控制等环节。
第十条:混凝土拌和站应配备先进的拌和设备,并进行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第十一条:混凝土拌和站应对拌和过程中的每批混凝土进行质量检测,包括强度、外观、密实性等指标的检测。
第十二条:混凝土拌和站应建立混凝土质量信息管理系统,记录混凝土生产过程的关键参数和检测结果,并进行分析和评估。
第十三条:混凝土拌和站应制定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安全和施工工程的质量。
第三章:质量控制管理要求第十四条:混凝土拌和站应对人员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核和培训,确保操作人员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第十五条:混凝土拌和站应建立健全的质检部门并配备专业的质检人员,确保质量检测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中的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
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中的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引言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是指在工程中使用较大体积的混凝土进行建筑施工。
由于混凝土的重量和体积较大,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其质量,同时也需要进行安全管理,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和质量的稳定。
本文将介绍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中的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常见的措施和方法。
1. 质量控制1.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是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的基础。
配合比的合理设计可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应根据工程的具体要求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配合比,以确保混凝土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1.2 原材料质量控制混凝土的原材料包括水泥、骨料、粉煤灰等,其质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性能。
在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中,应对原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包括对原材料的采购、储存和检测等环节。
只有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稳定,才能保证混凝土的质量稳定。
1.3 施工工艺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施工工艺的控制同样非常重要。
包括搅拌工艺、浇筑工艺和养护工艺等。
在搅拌过程中,应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在浇筑过程中,应保证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浇注速度;在养护过程中,应注意保持混凝土的湿度和温度等。
只有合理控制施工工艺,才能保证混凝土的质量稳定。
1.4 质量检测与评定在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中,质量的检测与评定是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渗性能等进行检测和评定,可以了解混凝土的质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在施工过程中,应定期对混凝土进行检测,并及时调整施工工艺,确保混凝土的质量稳定。
2. 安全管理2.1 施工安全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中涉及的设备和作业环境较为复杂,因此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包括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评估,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如安装防护网、设立警示标志等。
此外,还应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2.2 运输安全大体积混凝土的运输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运输过程中需要注意车辆的稳定性和载荷限制。
混凝土产品质量保证体系及控制措施
产品质量保证体系及控制措施1、凡用于生产的各种原材料,在进厂前必须经过取样检查,试验合格后才能组织进厂。
大宗砂、石等原材料的进厂检验必须有试验质检人员参加,认真执行进厂材料检验制度,材料在使用前后和使用过程中,试验室按规定的频率进行检验,检验不合格的材料一律不得使用。
严格执行原始记录填写、保管与检查制度,并出具试验报告单。
2、根据原材料的试验结果,由试验室主任组织进行砼配合比试验,认真填写试验记录并出具砼配合比试验报告单,严格执行试验报告审核批准制度。
3、试验室设专人监控混凝土的拌和质量,严格控制投料计量误差。
材料计量误差控制范围为:砂、石骨料每盘控制在±2%以内,每车控制在±1%以内;水泥、掺合料、外加剂、水等每盘控制在±2%以内,每车控制在±1%以内,保证混凝土坍落度在控制标准之内。
混凝土搅拌时间控制在30秒以上,以保证搅拌的均匀性。
对出厂的混凝土严格按规范规定的频率留置试块,不符合要求的混凝土坚决不出厂。
4、施工前主动同施工单位联系,确定砼强度等级、数量、运距等有关事宜,为施工单位提供相应的砼配合比报告单及有关技术资料。
5、砼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动态控制,动态控制在砼基准配合比的基础之上进行,根据工程情况、设计要求、气候变化、运输途中的交通变化、原材料的变化情况等因素,综合实践经验调整砼配合比,以满足施工要求。
6、对工程上应用的配合比进行数据统计,给每一个配合比一个编号,在对产品质量进行数理统计的基础上,根据质量的波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由试验室主任定期召开质量分析会,对其进行质量剖析,查找原因、制定措施。
7、试验室设专人管理技术档案资料,并按各工程、施工单位将技术资料分别存档、备查。
8、开展技术培训工作,进行思想教育,以增强试验检测人员的责任心,提高业务水平,把好质量关。
9、积极为施工单位提供有关商品砼的施工养护措施建议函,为确保产品质量及工程质量提供理论保障和参考意见。
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控制与管理
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控制与管理混凝土是建筑结构中必不可少的材料之一,而商品混凝土更是广泛应用于市政工程、工业厂房、物流仓储、住宅小区等建筑领域。
商品混凝土的质量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强度、耐久性、安全性等重要方面。
质量不合格的混凝土会导致建筑物沉降、开裂甚至崩塌,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因此,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控制与管理至关重要。
一、质量控制的基本概念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是指在混凝土生产、运输、浇筑、养护等各个环节中,通过各种检测手段和控制措施,确保混凝土质量符合标准要求,达到设计强度和设计寿命,保证建筑物安全、耐用。
目前,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控制主要采用以下方案:1.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水泥、砂子、石子、外加剂等原材料都应有质量合格证明,并按照标准比例进行配合和用量控制。
2.混凝土机械设备的质量控制。
混凝土搅拌机、输送泵、搅拌车等机械设备的运转质量和维修保养情况都应严格把关。
3.浇筑现场的质量控制。
混凝土浇筑现场应有专人管理,对浇筑高度、坍落度、充实度、温度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整,确保施工质量。
4.养护过程的质量控制。
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覆盖、浇水、喷水等养护措施,不得在混凝土早期强度低的时候进行草率使用。
二、质量管理的实际操作除了上述质量控制的方案外,商品混凝土的质量管理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注意以下方面:1.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商品混凝土生产和使用的标准均应执行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如《商品混凝土》、《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等。
2.加强质量检测。
在原料、混合料、混凝土性能(包括强度、密度、抗渗、抗冻等)、外观等方面的检测必须层层把关,确保质量合格。
3.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工艺、设备、人员、资料等方面的管理,确保质量可控。
4.强化专业队伍建设。
生产中必备的生产、技术人员应当经过专业培训,并拥有相应的工作经验和管理能力。
三、质量问题的解决措施在生产过程中,如果出现质量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具体措施包括:1.从质量控制的环节开始寻找问题原因。
举一反三思考混凝土质量控制问题及措施(一)
举一反三思考混凝土质量控制问题及措施(一)混凝土质量控制问题及解决措施问题概述•混凝土强度不达标•混凝土开裂•混凝土耐久性差强度不达标的解决措施1.混凝土配合比优化:–根据工程要求和原材料特性,合理设计配合比,保证混凝土强度达标。
–控制水灰比,避免混凝土过于流动导致强度降低。
–使用优质的胶凝材料和骨料,提升混凝土的强度。
2.施工过程控制:–严格按照配合比施工,确保原材料的准确性和施工操作的规范性。
–注意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和搅拌强度,保证混凝土中空气的充分排除。
–控制施工温度和湿度,避免混凝土早期强度退化。
3.强度检测与监控:–定期抽样检测混凝土强度,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使用无损检测技术监测施工现场混凝土的质量,及时纠正可能存在的问题。
混凝土开裂的解决措施1.控制水灰比:–控制水灰比,避免混凝土收缩过大,导致开裂。
–使用外加剂或添加剂,改善混凝土的可流动性和保水性,减少开裂的可能性。
2.施工操作注意事项:–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避免过于流动造成分层和开裂。
–注意混凝土的浇筑和振捣过程,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避免空隙和裂缝的产生。
3.合理施工养护:–采取湿养护措施,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减少收缩和开裂的可能。
–控制施工温度和湿度,避免混凝土过早干燥,增加开裂的风险。
混凝土耐久性差的解决措施1.选用高质量原材料:–选择抗震性能好的胶凝材料和骨料,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和耐久性。
–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避免使用劣质材料。
2.合理设计配合比:–根据工程要求和环境条件,设计合理的配合比,确保混凝土耐久性达标。
–增加混凝土中的掺合料比例,改善混凝土的抗渗性和耐久性。
3.加强施工管理:–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施工,确保混凝土的密实性和致密性。
–加强养护管理,保持混凝土的湿润状态,减少环境因素对混凝土的影响。
结论通过优化配合比、控制施工过程、加强质量检测和施工管理,可以有效解决混凝土强度不达标、开裂和耐久性差等质量问题。
商品砼的质量控制细则
商品砼的质量控制细则引言概述:商品砼是建筑施工中常用的一种材料,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工程的安全性。
因此,对商品砼的质量控制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原材料选用、搅拌工艺、浇筑施工、养护保养、质量检测等五个方面详细介绍商品砼的质量控制细则。
一、原材料选用1.1 选用水泥:应选择品质好、标准合格的水泥,严格按照设计要求选用不同标号的水泥。
1.2 选用骨料:应选择坚固、无腐蚀、无杂质的骨料,保持骨料的干净和湿度适中。
1.3 选用掺合料:应选择合格的掺合料,严格按照设计要求选用不同种类和掺量的掺合料。
二、搅拌工艺2.1 搅拌设备:应使用质量可靠、搅拌均匀的搅拌设备,搅拌时间和速度要符合要求。
2.2 搅拌比例:应按照设计要求准确配比水泥、骨料、水和掺合料,保证搅拌比例的准确性。
2.3 搅拌过程:搅拌过程中要保持设备清洁,搅拌均匀,搅拌时间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三、浇筑施工3.1 浇筑前准备:在浇筑前应检查模板的质量和结构,确保模板的平整和牢固。
3.2 浇筑过程:浇筑过程中要控制浇筑速度、高度和均匀性,避免出现堆积和漏浆现象。
3.3 浇筑后处理:浇筑后要及时进行养护保养,保持砼表面湿润,防止开裂和渗水。
四、养护保养4.1 养护时间:根据不同强度等级的商品砼,确定不同的养护时间,保证商品砼的强度和稳定性。
4.2 养护条件:养护期间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4.3 养护方法:可采用水养、湿养、蒸养等方法进行养护,确保商品砼的质量和性能。
五、质量检测5.1 抽检频率:应按照相关标准和规定对商品砼进行抽检,保证商品砼的质量符合要求。
5.2 检测项目:检测项目包括商品砼的强度、密实度、抗压性等指标,确保商品砼的质量稳定。
5.3 检测方法:可采用非破坏性检测、破坏性检测等方法进行商品砼的质量检测,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结语:商品砼的质量控制是建筑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只有严格按照相关细则进行质量控制,才能保证商品砼的质量稳定和施工质量可靠。
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
混凝土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混凝土质量控制也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混凝土质量控制既是一项动态管理,又是过程控制,涉及到混凝土的原材料进场、检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生产运输等环节,每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给混凝土质量问题带来不可挽回的质量问题。
一、建立质量控制的全员参与机制混凝土质量控制是一个全员参与的活动,作为混凝土企业的管理人员要从全局上把控,有全局意识、过程意识,不是某个部门或某个人的事。
试验室虽然是混凝土质量控制中的重要环节,但仅仅依靠试验室来实现混凝土质量的稳定性控制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
试验室配合比设计的再完美,也需要交付给主机操作员生产才能实现最,如果生产控制不好,一样对混凝土质量产生致命的影响。
因此,要想控制商品混凝土质量,必须树立全员参与的理念。
(1)员工质量意识的培养混凝土企业从管理人员到普通员工都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各自的工作对混凝土质量所产生的重要影响,要有团队精神,协作精神,强烈的责任感,不能“这样没关系”、“这样差不多”、“差不多就算了”。
作为企业管理人员应对混凝土原材料、生产过程和混凝土运输及浇筑过程具有严禁的态度,敢于对影响混凝土质量的行为说“不”,及时制止影响混凝土质量的不良行为。
管理人员用自己的行动带动员工,形成“人人为质量,控制靠大家”(2)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企业应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涵盖从原材料进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生产、运输、泵送、施工、养护等各个环节,并做到明确管理,责任具体到人,人人头上有指标。
二、混凝土质量控制中的关键点(一)原材料的选择、进厂及使用(1)原材料的选择原则树立“质量≥稳定>价格”原则,在混凝土原材料质量选用上首先要做到质量第一,是原则,也是底线。
在保证混凝土原材料质量的基础上,要筛选出原材料质量稳定的供应商作为长期合作的伙伴,洽谈合适的供货价格。
对于弄虚作假,以次充好的供应商直接中止合同。
(2)试验室控制原材料质量原材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混凝土质量的好坏,只有品质优良的原材料才有可能生产出质量优良的混凝土。
混凝土进场质量控制措施
混凝土进场质量控制措施一、引言混凝土是建造工程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安全性和持久性。
为了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控制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进场质量控制措施,包括原材料检验、运输过程控制、储存条件、施工前准备等方面。
二、原材料检验1. 水泥检验:检查水泥的标准号、生产日期、生产厂家等信息,确保水泥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还应抽取样品进行强度检测、凝结时间检测等。
2. 骨料检验:检查骨料的规格、含泥量、含水率等指标,确保骨料符合设计要求。
还应进行颗粒形状检测、强度检测等。
3. 混凝土外加剂检验:检查外加剂的类型、用量、生产厂家等信息,确保外加剂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还应进行凝结时间检测、抗渗性能检测等。
三、运输过程控制1. 混凝土搅拌车:检查搅拌车的运输容器是否干净,无明显污染物。
搅拌车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确保搅拌效果良好。
2. 运输距离控制:根据混凝土的性能要求和施工现场的距离,合理控制混凝土的运输距离,避免长期的运输过程对混凝土性能造成影响。
3. 运输过程中的振动控制: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搅拌车发生剧烈振动,以免影响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凝结过程。
四、储存条件1. 水泥储存:水泥应存放在干燥、通风良好的仓库中,远离湿度较大的地方。
储存过程中应定期检查水泥的质量,避免受潮或者结块。
2. 骨料储存:骨料应存放在干燥、清洁的场地,避免受到污染。
储存过程中应定期检查骨料的质量,避免受潮或者杂质过多。
3. 外加剂储存:外加剂应存放在干燥、阴凉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储存过程中应定期检查外加剂的质量,避免受潮或者变质。
五、施工前准备1. 设备检查:检查搅拌设备、运输设备等是否正常运转,确保施工过程中设备的正常使用。
2. 施工人员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混凝土质量控制方面的培训,提高其对混凝土质量控制的认识和技能。
3. 现场环境准备:确保施工现场的环境整洁、无杂物,避免对混凝土质量造成污染。
六、总结混凝土进场质量控制措施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重要环节。
混凝土质量控制和管理制度
混凝土质量控制及管理制度混凝土配合比是根据原材料品质,设计强度等级,耐久性以及施工工艺对工作性的要求,通过试验,调整等步骤选定,经审批后方可使用。
混凝土拌和站的计量器具,必须经计量鉴定后,才能投入施工生产。
施工生产前,必须提出配合比申请,对工程名称,部位,强度等级,时间,地点,应准确的填写。
现场负责人领取配合比后建立台帐,搅拌机操作人员应根据配合比的各种原材料的重量输入,并认真复核准确计量,混凝土的坍落度有试验人员调整,满足设计要求时,则可连续生产。
根据原材料的含水率,试验人员对配合比进行调整,保证工程质量。
严格要求原材料的质量,外加剂必须按批量送检,严禁不合格品进入现场。
混凝土拌和站拌和时,其最大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要求,水泥矿物掺和料为士1%;外加剂为士1%;粗细骨料为士2%;拌和用水为士1%原材料向搅拌机投料顺序应为:细骨料,水泥和矿物掺料,水,粗骨料,外加剂。
按规定时间进行搅拌。
1、混凝土配合比控制和管理制度应针对设计要求•施工工艺和施工环境等因素的特点,会同设计监理各方,共同制定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与保证措施•制定严密的施工技术方案,特别应制定明确的混凝土养护措施方案.应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和健全的施工质量检验制度,加强对施工过程每道工序的检验,并按规定作好记录•落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所提出的特殊要求的具体措施•按照混凝土验收标准的要求对施工试件作出具体规定:施工控制试件应进行同条件养护,抽检试件应在现场同条件养护脱模后再转入标准养护至规定龄期进行试验•标准试件成型后应在标准条件下养护至规定龄期进行试验混凝土配合比的选定核对供应商提供的水泥熟料的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混合料种类和数量等资料,并根据设计要求,初步选定混凝土的水泥•矿物掺和料. 骨料•外加剂•拌和水的品种以及水胶比.胶凝材料总用量.矿物掺和料和外加剂的掺量.参照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的规定计算单方混凝土中各原材料组分用量,并核算单方混凝土的总碱含量和氯离子含量是否满足要求,否则应重新选择原材料或重新调整计算的配合比,直至满足要求.试拌•调配符合要求(塌落度•含气量•泌水率)的混凝土配合比•作为基准配合比混凝土原材料应严格按照施工配合比要求进行准确称量•严格测定搅拌混凝土前粗细骨料的含水量,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混凝土,采用电子计量系统计量原材料•总搅拌时间不宜少于2分钟•也不宜超过3分钟.混凝土的质量检验混凝土施工前检验:复查原材料的性能是否满足技术条件相关要求;复检施工配合比混凝土拌和物性能;核查混凝土力学性能•抗裂性能以及耐久性能试验结果.施工过程检验:应对原材料及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进行日常检验,并对用于施工过程控制或质量检验的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抽检试件,应从同一盘混凝土或同一车运送的混凝土中取出.施工后检验:采用无损检测方法进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检测,检验结果应满足设计要求•在现浇混凝土实体结构上随机钻芯抽取混凝土芯样,测定实体混凝土的电通量.测定结果应满足技术条件的规定.。
如何控制混凝土质量
如何控制混凝土质量混凝土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在施工过程中,合理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搅拌时间、施工技术等因素,能够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下面将详细介绍如何控制混凝土质量。
首先,合理选择原材料。
混凝土的主要配料是水泥、骨料、砂浆和外加剂,其中水泥是混凝土的胶凝材料,骨料是混凝土的骨架材料,砂浆是混凝土的填充材料,而外加剂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因此,我们需要选择质量好、品种合适的原材料,保证其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的要求。
其次,合理设计配合比。
混凝土的配合比是指水泥、骨料、砂浆和外加剂在混合时的比例。
合理的配合比能够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坍落度、抗渗性和耐久性。
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和使用环境的要求,通过试验和计算确定合适的配合比,同时考虑到原材料的特性和施工工艺的可行性,确保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
第三,掌握搅拌时间。
搅拌时间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较大。
搅拌时间过短,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强度会受到影响;搅拌时间过长,易造成混凝土的过度塑性,增加水泥胶体的流失和空气含量的增加。
因此,我们需要在施工过程中掌握好搅拌时间,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性能。
第四,合理施工和养护。
混凝土的施工和养护过程对混凝土质量同样非常重要。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保证混凝土的坍落度和均匀性,通过振捣、刮平、打磨等工艺措施,确保混凝土的均勻性和密实性。
在养护过程中需要采取湿润养护措施,避免混凝土的过早失水和开裂。
同时,在养护期内需要定期检查混凝土的强度和表面质量,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最后,加强工程质量管理。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原材料和施工工艺的监督和检验,确保其符合国家和行业的标准要求。
同时,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制定详细的施工工艺和操作规范,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和监督,定期进行施工质量检查和评估。
总之,控制混凝土质量需要从原材料的选择、配合比的设计、搅拌时间的掌握、施工和养护过程的管理等方面综合考虑,从而确保混凝土的性能和质量。
混凝土质量管理和控制办法
混凝土质量管理和控制办法1、目的为加强我公司混凝土生产和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为了进一步规范各个工地混凝入管理流程,提高施工水平,确保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促进技术进步,特制定本办法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各个工程;3、工作程序3.1 混凝土配合比由项目工程部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实际使用部位的环境条件、施工进度安排和施工工艺的要求,提前2个月提出该工程所使用配合比的技术要求,经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核并填写委托单交试验室;3.2 试验室根据工程技术部门提出的技术要求,协同物资部门对该工程拟使用的材料进行选择,并进行配合比试配或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等级的试验检测机构进行配合比试配;3.3 试验室根据试配的情况,优选出符合要求的配合比,报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核,经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核批准后将配合比报验监理工程师;经监理工程师复验合格并批准的配合比才可使用,复验不合格的退回试验室重新进行试配;3.4 根据配合比选定的材料,由物资部门组织原材料进场,进场材料应该严格标准、规范要求进行对方和贮存,并予以标示;3.5 材料进场后资部门应及时填写材料检验委托单并交试验室,在监理工程师的见证下,由试验室按照标准规范规定的取样方法取样进行抽检,检测合格的材料经监理工程师批准方可使用,不合格的由试验室通知物资部门组织材料退场并予以记录;3.6 混凝土搅拌站管理部门应定期联系仪器检定单位对搅拌站称重计量系统进行校验,确保搅拌站称重计量系统的偏差在规定的范围内;3.7 浇筑混凝土前,由工程技术部门对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符合设计要求后通知质检部门检查,质检部门检查合格后再通知监理工程师进行验收检查,检查合格方可浇筑;3.8 检查完毕应有工程技术部门填写混凝土浇筑令,并有木工组、钢筋组、电工组、测量组、搅拌站、物资部、工程部、质检部、试验室等班组和部门会签,并经项目领导签字,签字完毕后将浇筑令交试验室,由试验室依据浇筑令并结合当天原材料含水情况出具混凝土生产通知单,并将混凝土生产通知单交搅拌站;3.9 混凝土搅拌站接到混凝土生产通知单后应在此对搅拌站生产系统、混凝土输送泵再次进行检查,并根据生产通知单上的施工配合比将数据输入搅拌站控制系统;3.10 混凝土开盘时试验室值班人员应对已经输入搅拌站控制系统的配合比再次进行复核,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混凝土生产;混凝土开盘后,试验室值班人员应立即进行拌合物性能测试,检测混凝土坍落度是否符合要求,观察混凝土有无泌水等异常现象;3.11 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搅拌站操作人员不得随意更改配合比,如遇砂石料含水有变化,须进行调整时,必须经试验室值班人员许可,并予以记录;3.12 混凝土入模后,现场值班技术员应认真进行观察,若在振捣出现泌水、翻砂、混凝土流动性差等异常现象应及时通知试验室值班人员并停止浇筑,查明原因后再进行浇筑;3.13 在混凝土浇注过程中,现场值班技术员应对支架、模板、预埋件等不断进行检查,防止出现爆模、漏浆、支架沉降等现场的发生;3.14 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试验室应全过程对混凝土质量进行监控,及时进行混凝土坍落度抽测,并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取样留置试件;3.15 浇筑完毕后工程技术部门应及时组织作业人员对构件进行养护;4 控制要点4.1 原材料的质量控制4.1.1水泥的质量控制1选用水泥时,应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和实际使用部位的环境条件,注意其特性对混凝土结构强度、耐久性和使用条件是否有不利影响,应以能使所配制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收缩小、和易性好和节约水泥为原则;2水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并附有制造厂的水泥品质试验报告等合格证明文件;水泥进场后,应按其品种、强度、证明文件以及出厂时间等情况分批进行检查验收;对所用水泥应进行复查试验;3袋装水泥在运输和储存时应防止受潮,堆垛高度不宜超过10 袋;不同强度等级、品种和出厂日期的水泥应分别堆放;4散装水泥的储存,应尽可能采用水泥罐或散装水泥仓库;5水泥如受潮或存放时间超过3 个月,应重新取样检验,并按其复验结果使用; 4.1.2细骨料的质量控制1细骨料,应采用级配良好、质地坚硬、颗粒洁净、粒径小于5mm 的河砂,河砂不易得到时,也可用山砂或用硬质岩石加工的机制砂;细骨料不宜采用海砂,不得不采用海砂时,其氯离子的含量对于钢筋混凝土应符合现行规范、标准的要求;2细骨料要重点检查其质地、级配、细度模数、含泥量和有害物质含量;其重点是含泥量和有害物质含量;这两项对于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较大;用于拌制混凝土的砂细度模数应在之间;结构用砂含泥量一般不应超过3%,有害物用质云母、有机物、硫酸盐等含量不应超过2%;3施工前应对所用的砂进行碱活性检验,在条件许可时尽量避免采用有碱活性反应的骨料,或采取必要的措施;4细骨料在、采集、运输与储存过程中,严禁混入影响混凝土性能的有害物质; 4.1.3粗骨料的质量控制1粗骨料最大粒径应按混凝土结构情况及施工方法选取,但最大粒径不得超过结构最小边尺寸的1/4 和钢筋最小净距的3/4;在两层或多层密布钢筋结构中,不得超过钢筋最小净距的1/2,同时最大粒径不得超过100mm;用混凝土泵运送混凝土时的粗骨料最大粒径,除应符合上述规定外,对碎石不宜超过输送管径的1/3;对于卵石不宜超过输送管径的1/,同时应符合混凝土泵制造厂的规定;2粗骨料应重点检查其质地、级配、针片状颗粒含量、含量泥量及最大粒径;一般采用1㎝-3㎝的碎石、破碎卵石、卵石,严禁混有煅烧过的石灰石块或白云石块;3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 及以上时应进行岩石抗压强度检验,其他情况下,如有必要时也可进行岩石的抗压强度检验;岩石的抗压强度与混凝土强度等级之比对于大于或等于C30 的混凝土,不应小于2,其他不应小于;4施工前应对所用的碎石或卵石进行碱活性检验,在条件许可时尽量避免采用有碱活性反应的骨料,或采取必要的措施;5 粗骨料在生产、采集、运输与储存过程中,严禁混入影响混凝土性能的有害物质;骨料应按品种规格分别堆放,不得混杂;在装卸及存储时,应采取措施,使骨料颗粒级配均匀,并保持洁净;4.1.4 水的质量控制1水中不应含有影响水泥正常凝结与硬化的有害杂质或油脂、糖类及游离酸类等;2计超过水的质量/cm3水不得2 污水、pH 值小于5 的酸性水及含硫酸盐量按SO4使用;3不得用海水拌制混凝土;4供饮用的水,一般能满足上述条件,使用时可不经试验;4.外加剂的质量控制1应根据外加剂的特点,结合使用目的,通过技术、经济比较来确定外加剂的使用品种;如果使用一种以上的外加剂,必须经过配比设计,并按要求加入到混凝土拌和物中;在外加剂的品种确定后,掺量应根据使用要求、施工条件、混凝土原材料的变化进行调整;2所采用的外加剂,必须是经过有关部门检验并附有检验合格证明的产品,其质量应符合现行混凝土外加剂GB8076的规定,在混凝土外加剂使用前,应通过试配并进行试验检验,以复验混凝土外加剂与工程所有水泥是否相适应,以及是否满足施工要求的混凝土性能和有关设计要求指示如坑渗标号等使用时应符合产品说明及本规范关于混凝土配合比、拌制、浇筑等各项规定以及外加剂标准中的有关规定; 3不同品种的外加剂应分别存储,做好标记,在运输与存储时不得混入杂物和遭受污染;应注意混凝土外加剂使用说明的有效日期、防止过期失效的外加剂用于工程4应检查外加剂生产厂家的生产许可证,质量保证料和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出具的性能试验报告;5要严格控制剂量,不得随意添加,在搅拌混凝土时,掺加外加剂的混凝土搅拌时间应适当延长4.掺和料的质量控制1掺和料包括粉煤灰、火山灰质材料、粒化高炉矿渣等,应由生产单位专门加工,进行产品检验并出具产品合格证书,其技术条件应分别符合现行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用于水泥中的火山灰质混合料GB/T2847、用于水泥中的粒化高炉矿渣GB/T203等标准的规定;对品质量有怀疑时,应对其质量进行复查;2 掺和料在运输与存储中,应有明显标志,严禁与水泥等其他粉状材料混淆; 4.2、配合比的质量控制1混凝土的配合比,应以质量比计,并应通过设计和试配选定;试配时应使用施工实际采用的材料,配制的混凝土拌和物应满足和易性、凝结时间等施工技术条件,配制的的混凝土应符合强度、耐久性抗冻、抗渗、抗侵蚀等质量要求;2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可参照现行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T55,通过试配确定;混凝土的试配强度,应根据设计强度等级,考虑施工条件的差异和变化以及材料质量可能的波动;对于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包括抗渗混凝土、抗冻混凝土、高强混凝土、泵送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经过试配确定;在施工过程中,应及时积累资料,为合理调整混凝土配合比提供依据;3混凝土生产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试验确定的配合比投料,不得带任何随意性,并严格控制水灰比、投料顺序和搅拌时间;并随气候变化随时抽验砂、石的含水率,及时调整用水量;4.3、搅拌过程的质量控制4.3.1设备计量偏差控制1混凝土原材料称量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混凝土配合比的变化及拌和物和易性的变化,所以定期对称量设备进行校验也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重要措施;2原材料称量允许偏差规定:水泥、掺合料、水、外加剂称量允许偏差为±1%;砂、石允许称量偏差为±2%,在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控制;3对于小型工程现场采用人工加料时,应严格原材料计量控制,搅拌机应配备水表,禁止单纯凭经验靠感觉调整用水量的做法;对外加剂,应事先称量出每盘一份加入,禁止拿铁锹随意填加;对砂石料,应坚持要求每次过磅称量,不提倡小车划线做记号的体积法;另外,还应对每盘的搅拌时间、加料顺序、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是否离析等进行抽查;4对于较大的工程,应采用电脑计量的搅拌站,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人为因素,使配合比得到可靠的保证;4.3.2坍落度控制1骨料级配的变化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坍落度,骨料在生产、运输以及搅拌过程中,可能不同程度地改变了骨科的级配,故严格控制骨料级配,确保混凝土的质量;2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出机坍落度,做到车车目测,随机抽测,决不让不合格的混凝土进入工程;由于坍落度偏小使其流动性也无明显好转,且泵车容易堵塞,影响施工,不利于振捣,有可能造成峰窝麻面等质量事故;坍落度偏大时,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容易造成拌和物离析,粗骨料下沉到模板底部而水泥浆浮在上面致使混凝土表层水泥浆过多,水灰比过大,成为一层强度低的薄弱层,致使表面产生裂缝等质量事故;4、4浇筑过程质量控制4.1混凝土浇筑时,应保证浇筑的连续性,尽量缩短浇筑时间间隔,避免分层面产生冷缝,混凝土振点应从中间开始向边缘分布,且布棒均匀,层层搭扣,遍布浇筑的各个部位,并应浇筑连续进行;4.2振捣过程中应避免撬振模板、钢筋,每一振点的振动时间,应混凝土表面不再下沉、无气泡逸出为止,一般为20~30s,避免过振发生离析;4.3振捣棒的插入深度要大于浇筑层厚度;振捣过程中,应尽可能减少砂浆飞溅,及时清理溅于模板内侧的砂浆;现场浇筑混凝土时,振动棒采用“快插慢拔”、均匀的梅花形布点,使振捣棒在振捣过程中上下略有抽动,上下混凝土振动均匀;4.4 在竖向结构中浇筑混凝土的高度不得超过2m,否则应采用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浇筑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情况;当发现有变形、移位时,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完好;4.5混凝土应按一定厚度、顺序和方向分层浇筑,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或能重塑前浇筑完成上层混凝土;上下层同时浇筑时,上层与下层前后浇筑距离应保持1.5m 以上;在倾斜面上浇筑混凝土时,应从低处开始逐层扩展升高,保持水平;4.6合理安排调度,避免在浇筑过程中混凝土积压或供应不足,引起过大的坍落度损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质量管理和控制办法1、目的
为加强我公司混凝土生产和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为了进一步规范各个工地混凝入管理流程,提高施工水平,确保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促进技术进步,特制定本办法
2
3
3
3
3
3.4 根据配合比选定的材料,由物资部门组织原材料进场,进场材料应该严格标准、规范要求进行对方和贮存,并予以标示。
3.5 材料进场后资部门应及时填写材料检验委托单并交试验室,在监理工程师的见证下,由试验室按照标准规范规定的取样方法取样进行抽检,检测合格的材料经监理工程师批准
方可使用,不合格的由试验室通知物资部门组织材料退场并予以记录。
3.6 混凝土搅拌站管理部门应定期联系仪器检定单位对搅拌站称重计量系统进行校验,确保搅拌站称重计量系统的偏差在规定的范围内。
3.7 浇筑混凝土前,由工程技术部门对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进行检查,并做好记
3
3
3
3
化,须进行调整时,必须经试验室值班人员许可,并予以记录。
3.12 混凝土入模后,现场值班技术员应认真进行观察,若在振捣出现泌水、翻砂、混凝土流动性差等异常现象应及时通知试验室值班人员并停止浇筑,查明原因后再进行浇筑。
3.13 在混凝土浇注过程中,现场值班技术员应对支架、模板、预埋件等不断进行检查,
防止出现爆模、漏浆、支架沉降等现场的发生。
3.14 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试验室应全过程对混凝土质量进行监控,及时进行混凝土坍落度抽测,并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取样留置试件。
3.15 浇筑完毕后工程技术部门应及时组织作业人员对构件进行养护。
4
4
(4)散装水泥的储存,应尽可能采用水泥罐或散装水泥仓库。
(5)水泥如受潮或存放时间超过3 个月,应重新取样检验,并按其复验结果使用。
4.1.2细骨料的质量控制
(1)细骨料,应采用级配良好、质地坚硬、颗粒洁净、粒径小于5mm 的河砂,河砂不易得到时,也可用山砂或用硬质岩石加工的机制砂。
细骨料不宜采用海砂,不得不采用海砂时,其氯离子的含量对于钢筋混凝土应符合现行规范、标准的要求。
(2)细骨料要重点检查其质地、级配、细度模数、含泥量和有害物质含量。
其重点是含泥量和有害物质含量。
这两项对于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较大。
用于拌制混凝土的砂细度模数
4
1
(2)粗骨料应重点检查其质地、级配、针片状颗粒含量、含量泥量及最大粒径。
一般采用1㎝-3㎝的碎石、破碎卵石、卵石,严禁混有煅烧过的石灰石块或白云石块。
(3)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 及以上时应进行岩石抗压强度检验,其他情况下,如有必要时也可进行岩石的抗压强度检验。
岩石的抗压强度与混凝土强度等级之比对于大于或等于C30 的混凝土,不应小于2,其他不应小于1.5。
(4)施工前应对所用的碎石或卵石进行碱活性检验,在条件许可时尽量避免采用有碱活性反应的骨料,或采取必要的措施。
(5)粗骨料在生产、采集、运输与储存过程中,严禁混入影响混凝土性能的有害物质。
骨料应按品种规格分别堆放,不得混杂。
在装卸及存储时,应采取措施,使骨料颗粒级配
水不
(2)所采用的外加剂,必须是经过有关部门检验并附有检验合格证明的产品,其质量应符合现行《混凝土外加剂》(GB8076)的规定,在混凝土外加剂使用前,应通过试配并进行试验检验,以复验混凝土外加剂与工程所有水泥是否相适应,以及是否满足施工要求的混凝土性能和有关设计要求指示(如坑渗标号等)使用时应符合产品说明及本规范关于混凝土
配合比、拌制、浇筑等各项规定以及外加剂标准中的有关规定。
(3)不同品种的外加剂应分别存储,做好标记,在运输与存储时不得混入杂物和遭受污染。
应注意混凝土外加剂使用说明的有效日期、防止过期失效的外加剂用于工程
(4)应检查外加剂生产厂家的生产许可证,质量保证料和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出具的性
采用的材料,配制的混凝土拌和物应满足和易性、凝结时间等施工技术条件,配制的的混凝土应符合强度、耐久性(抗冻、抗渗、抗侵蚀)等质量要求。
(2)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可参照现行《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T55),通过试配确定。
混凝土的试配强度,应根据设计强度等级,考虑施工条件的差异和变化以及材料质量可能的波动。
对于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包括抗渗混凝土、抗冻混凝土、
高强混凝土、泵送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经过试配确定。
在施工过程中,应及时积累资料,为合理调整混凝土配合比提供依据。
(3)混凝土生产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试验确定的配合比投料,不得带任何随意性,并严格控制水灰比、投料顺序和搅拌时间。
并随气候变化随时抽验砂、石的含水率,及时调整用水量。
合比得到可靠的保证。
4.3.2坍落度控制
(1)骨料级配的变化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坍落度,骨料在生产、运输以及搅拌过程中,可能不同程度地改变了骨科的级配,故严格控制骨料级配,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2)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出机坍落度,做到车车目测,随机抽测,决不让不合格的混凝土进入工程。
由于坍落度偏小使其流动性也无明显好转,且泵车容易堵塞,影响施工,不利于振捣,有可能造成峰窝麻面等质量事故;坍落度偏大时,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容易造成拌和物离析,粗骨料下沉到模板底部而水泥浆浮在上面致使混凝土表层水泥浆过多,水灰比过大,成为一层强度低的薄弱层,致使表面产生裂缝等质量事故。
4.5混凝土应按一定厚度、顺序和方向分层浇筑,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或能重塑前浇筑完成上层混凝土。
上下层同时浇筑时,上层与下层前后浇筑距离应保持1.5m 以上。
在倾斜面上浇筑混凝土时,应从低处开始逐层扩展升高,保持水平。
4.6合理安排调度,避免在浇筑过程中混凝土积压或供应不足,引起过大的坍落度损
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