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名师制作作业
《第7章第2节三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加深学生对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理解,巩固所学知识,并能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二、作业内容本节课的作业内容围绕“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展开,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概念梳理:学生需复习共同进化的概念,明确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过程及原因。
2. 案例分析:选择几个典型的生物共同进化案例,分析其进化过程和生物多样性的体现。
例如,可以分析草原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如何通过共同进化形成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3. 绘图与描述:学生需绘制一幅反映生物多样性的图示,并描述图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共同进化的过程。
4. 实验报告:根据课堂上进行的实验或查阅资料完成的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结果,分析实验过程中所体现的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现象。
5. 撰写小论文:就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这一主题,写一篇简短的小论文,阐述自己的看法和认识。
三、作业要求1. 认真梳理相关概念,理解并准确阐述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案例分析需深入,至少选择两个不同生态系统中的共同进化案例,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3. 绘图应清晰明了,描述准确,突出重点。
4. 实验报告应真实反映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深入,观点明确。
5. 小论文需结合自身理解,观点鲜明,论述有据。
6. 所有作业需独立完成,严禁抄袭。
四、作业评价本作业的评价将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准确性、完整性、创新性及态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给出详细的评价意见和改进建议。
同时,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和交流,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启发。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及时批改作业,针对学生的错误和不足给予指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补充不足。
2. 及时组织学生进行作业交流和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心得。
6.4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同步练习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
6.4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的设计原型是大熊猫。
大熊猫最初是食肉动物,经过长期的进化,其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食物都来源于竹子。
现有一个较大的大熊猫种群中雌雄数量相等,且雌雄之间可以自由交配,若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70%,a的基因频率为30%,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若环境条件相对稳定,A和a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B.大熊猫食性的改变是与其他生物及无机环境协同进化的结果C.大熊猫种群中全部A和a的总和构成大熊猫种群的基因库D.若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种群中Aa为25%2.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植物,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a、c、f的差异属于遗传多样性B.a~j所含的全部基因,称为种群基因库C.该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物和非生物因子之和称为生态系统的多样性D.f~j在一段时期内没有产生新的基因,但该种群基因频率有可能发生变化3.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B.共同进化仅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地进化和发展C.害虫抗药性不断增强是因为农药对害虫的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D.高茎豌豆(Dd)逐代自交,DD基因型频率逐代增加,表明豌豆正在进化4.现实生活中,人类越来越多地影响生物的进化和生物多样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人类对濒危动植物进行保护,不会干扰自然界正常的自然选择B.家养动物的变异多,但没有形成新物种,不能增加生物多样性C.人类活动将野生生物栖息地“片段化”可以加快生物进化,增加生物多样性D.农业中害虫的抗药性增强属于共同进化5.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共同进化是导致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B.根据一片树林创作风景画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保护生物多样性只要求在物种和生态系统两个层次上进行保护D.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但并不是避免干扰、杜绝开发6.下列叙述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相符的是()A.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才产生抗药性突变个体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C.长期的地理隔离一定可以产生生殖隔离,从而形成新物种D.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影响、不断进化7.井冈霉素是目前防治水稻纹枯病的主要农药,由于多年的单一使用,部分地区纹枯病菌对其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
人教版生物高中必修二《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练习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知识点一生物的共同进化1.下列关于共同进化的表述,正确的是()A.物种可以单独进化B.捕食者的存在对被捕食者无益C.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D.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2.在狼和鹿的进化过程中,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狼和鹿在捕食和被捕食过程中,彼此都形成了动作敏捷、快速奔跑的特性,这是共同进化的一个实例B.在进化过程中,因为狼的追捕而使得鹿产生奔跑速度快的变异C.狼和鹿不能进行基因交流,这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D.突变使狼和鹿产生不定向的变异,自然选择则定向地决定着它们向奔跑速度快的方向进化知识点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3.[2017·嘉定二模]生物多样性根据分子、个体、宏观分为三个层次,下列不属于生物多样性分类层次的是()A.环境多样性B.物种多样性C.遗传多样性D.生态系统多样4.[2017·宁波模拟]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类活动会影响生物的多样性B.外来物种的入侵可能降低生物的多样性C.生物圈内所有的生物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D.群落自然演替过程中生物多样性可能降低也可能上升知识点三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5.中性学说认为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A.自然选择B.生存斗争C.中性突变的逐渐积累D.变异6.人类培育的动物和植物品种数量十分繁多,如月季品种在我国就有1000多种,这体现了()A.环境多样性B.遗传多样性C.物种多样性D.生态多样性7.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包括生物与生物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B.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C.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D.丝兰蛾细长的吸管式口器与丝兰的细长花矩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8.下列哪项不属于生物共同进化的事例()A.某种兰花有专门为它传粉的蛾B.猎豹捕食斑马C.光合生物出现后,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D.草原上狼的灭绝造成鹿的数量激增9.请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问题。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2册同步精品讲义 6.4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师版)
第6章生物的进化6.4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目标导航1.通过对达尔文根据兰花细长的花距预测存在为其传粉的蛾的分析讨论,认同进化与适应的基本观点。
2.通过分析猎豹追捕羚羊的案例并进行综合、概括,阐明共同进化的概念。
3.通过观察生物进化的历程示意图,概述生物多样性及其形成的过程,认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4.概述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要点。
5.尝试用协同进化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出解决外来物种入侵问题的方法。
知识精讲知识点01 协同进化1.协同进化是指生物的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2.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协同进化①某种兰花具有细长的花距,某种蛾类具有细长的吸管似的口器。
②羚羊的奔跑速度加快,猎豹的奔跑速度加快。
3.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协同进化地球上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所以那时生物的呼吸类型只能是无氧呼吸呼吸;当地球上出现了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以后,才使大气中有了氧气,这就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前提条件。
4.协同进化的原因: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5.协同进化的结果:通过漫长的协同进化过程,地球上不仅出现了千姿百态的物种,丰富多彩的基因库,而且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知识点02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生物多样性的内容: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生物的进化。
3.生物进化历程中的关键事件①最初地球上的生物主要是海洋中种数不多的原核生物——蓝藻和细菌。
这一时期的生态系统中只有生产者和分解者。
②有性生殖的出现,生物实现了基因重组,增强了其变异的多样性,生物进化的速度明显加快,多细胞植物和动物的种类不断增多。
③寒武纪大爆发:海洋中大量的无脊椎动物物种爆发式地迅速形成。
大量的动物构成了生态系统的第三极——消费者,使生态系统具有更复杂的结构。
④生物的登陆改变着陆地环境,陆地上复杂的环境又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2019-2020学年 人教版 必修二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作业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必修二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作业强化点1协同进化1.(2019·东城区期末)山茶象甲用喙在山茶果皮上钻孔后将卵注入孔洞,只有在打通果皮的孔洞中孵出的幼虫才能取食到种子而成活。
图1为日本南、北部地区的象甲。
图2为日本不同纬度多个地区的象甲平均喙长和山茶平均果皮厚度。
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南部地区的山茶果皮厚度大于北部B.图2中M区象甲繁殖后代成功率最高C.图2中P区数据采集自北部地区D.山茶象甲与山茶相互影响协同进化解析由图1可以看出,南部山茶象甲的喙长于北部山茶象甲的喙,因此推测南部地区的山茶果皮厚度大于北部,A正确;分析图2可知,M区山茶平均果皮厚度大,在打通果皮的孔洞难度更大,象甲繁殖后代成功率低,B错误;图2中P 区果皮厚度小,山茶象甲喙短,数据应采集自北部地区,C正确;山茶象甲与山茶在相互影响中协同进化,D正确。
答案 B2.关于生物进化方面的证据,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1四种地雀喙的差异是由于不同环境食物的刺激所致的不同变异B.图2昆虫的两类翅形的形成是对环境的主动适应C.图3是两种体色的桦尺蛾,它们的性状分化证实了物种形成的机制D.图4中两种动物之间的关系对两者都是有益的,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解析生物变异的产生是体内遗传物质发生改变的结果,并不是环境刺激、生物的主动适应所导致的,A、B错误;生物性状的分化是变异的结果,并不能证实物种形成的机制,C错误;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对捕食者和被捕食者都是有利的,二者之间相互选择,协同进化。
答案 D3.(2019·乌鲁木齐期末)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变异对生物个体的生存总是有利的B.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C.物种之间的协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D.物种的形成都必须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才出现生殖隔离解析按照变异对生物是否有利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有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有利的,不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不利的,A错误;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因为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协同进化,B正确;物种的进化,既可以是相互斗争,相互淘汰,从而改变种群基因频率,导致进化发生。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2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作业
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只要种群基因频率改变了,生物就进化了B. 基因突变会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增加C.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D.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选择的对象【答案】D【解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因此只要种群基因频率改变了,生物就进化了,A正确;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基因突变会导致基因种类增加,导致基因多样性增加,B正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C正确;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但自然选择的对象是个体的表现型,D错误。
2.十字花科植物可产生芥子油苷及相关代谢产物,对多数昆虫都是有毒的,但却能吸引菜粉蝶前来产卵,其幼虫(菜青虫)也以十字花科植物的茎叶为食。
由此无法推断出A. 进化过程中十字花科植物和菜粉蝶均发生了适应性变异B. 借助芥子油苷诱杀雌性菜粉蝶,属于生物防治C. 菜青虫能抵御芥子油苷及其代谢产物的毒性D. 芥子油苷可以吸引菜青虫的天敌前来捕食【答案】D【解析】十字花科植物和菜粉蝶在生存斗争中发生了共同进化,产生了适应性变异,A 正确;利用芥子油苷诱杀雌性菜粉蝶控制菜粉蝶的性别比例,干扰雌雄交配,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属生物防治,B正确;芥子油苷及其代谢产物能吸引菜粉蝶前来产卵,其幼虫(菜青虫)也以十字花科植物的茎叶为食,说明菜青虫能抵御芥子油苷及其代谢产物的毒性,C正确;从题干中不能推断芥子油苷能吸引菜青虫的天敌前来捕食,D错误。
3.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B. 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进化C. 捕食者的存在不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D. 共同进化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答案】C【解析】突变(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A正确;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缓慢进化,B正确;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数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从而为其他生物的生存提供资源和空间,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C错误;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生物之间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共同进化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形成,D正确。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6章第4节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夯基提能作业新人教版必修2(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生物新人教版必修2:第6章第4节基础题组1.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关于协同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B )A.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都存在协同进化,从而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B.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黑色桦尺蛾与灰色桦尺蛾之间表现为协同进化C.非洲野牛与狮子之间可通过种间竞争等实现协同进化D.光合生物产生了氧气,而氧气也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这属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协同进化解析: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黑色桦尺蛾与灰色桦尺蛾为同一物种,二者之间不存在协同进化,B错误。
2.下列关于生物进化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D )A.从目前来看,最早的生物化石是古细菌化石B.先出现原核生物,然后出现真核生物C.先出现单细胞生物,然后出现多细胞生物D.先出现生产者、消费者,然后出现分解者解析:地球上先出现生产者和分解者,然后出现消费者,D项错误。
3.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正确的说法是( A )A.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进化历程B.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是单细胞生物,进行有氧呼吸C.生物多样性形成也就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D.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是不会相互影响、协同进化的解析:生物的进化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先有单细胞生物,后有多细胞生物,早期地球与现代地球相比,没有氧气,最早出现的生物都是厌氧的,B错误;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C错误;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因此生物的进化与无机环境的变化是相互影响的,D错误。
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 A )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②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③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④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⑤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⑥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A.①②④⑤B.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⑤解析:③和⑥是自然选择学说本来就有的内容,①②④⑤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是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
2019-2020学年 人教版 必修二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作业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必修二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作业1.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个体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的内容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不同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C.地理隔离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新物种形成的过程;地理隔离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协同进化的结果。
2.生物的协同进化,可以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①同种生物之间②不同种生物之间③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④亲代与子代之间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3.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生物一定会进化B.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协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形成C.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D.有性生殖的出现实现了基因重组,这明显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4.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进化地位上越高等的生物,适应能力越强B.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可以概括为协同进化C.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变异多样性D.最早登陆的生物是适应陆地生活的原始的两栖类,进化地位上越高等的生物,适应能力不一定越强;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最早登陆的生物为植物,主要是蕨类植物。
5.1986年,苏联乌克兰境内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核泄漏,此后几年,在该地区发现了一定数量的巨型老鼠。
下列关于生物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地区巨型老鼠的出现一定是基因突变所致B.若要判断该地区巨型老鼠是否发生了染色体变异,可以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C.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D.该地区发生的协同进化,只发生在具有竞争、捕食关系的生物之间,也可能是染色体变异导致的,A项错误;若要判断该地区巨型老鼠是否发生了染色体变异,可以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B项正确;生物进化的方向由自然选择决定,C项错误;协同进化发生在生物与生物之间,也可以是生物与环境之间,D项错误。
《第7章 第2节 三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次作业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共同进化的基本概念,了解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过程,并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作业内容1. 阅读理解:学生需要仔细阅读教材中关于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形成的相关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共同进化?(2)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理是什么?2. 知识梳理:学生需总结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关系,绘制思维导图或流程图,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3. 实践活动:学生需选择一种生物(如蚂蚁、蝴蝶或蚯蚓),通过查阅资料和实践观察,了解该生物与其他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撰写一份实践报告。
三、作业要求1. 作业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时间为一周;2. 实践报告应包含实践观察、记录和分析的过程,以及结论;3. 回答问题应认真思考,有理有据,字数不少于500字;4. 思维导图或流程图应清晰、简洁,符合逻辑,图片和标注应准确无误。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作业完成情况、回答问题质量、实践报告内容等;2. 评价方式:教师评分、小组互评、个人自评相结合。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在批改完作业后,将向学生进行反馈。
反馈内容将包括:回答问题的正确率、实践报告的完成情况、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等。
同时,教师也将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和内容,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此外,学生也可以通过作业反馈,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而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在完成实践活动部分时,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
此时,学生应积极寻求帮助,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以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也应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实践活动。
总之,本次作业设计方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形成的相关知识,提高其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1. 通过对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机制的理解,深化对共同进化的认识;2. 通过对生物多样性的案例分析,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加深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一、选择题
1.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它们的天敌的视觉也越来越发达,结果双方都没有取得明显的优势,这说明()
A.自然选择不起作用 B.生物为生存而进化
C.双方在斗争中用进废退 D.双方相互选择,共同进化
【答案】D
【解析】有些动物体色与周围环境色彩相似,称为保护色。
具有保护色的动物不容易被敌害发现而生存下来,是动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这样利于动物捕食和避敌。
这是动物在长期的生存斗争过程中经过自然选择的结果。
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越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这是适者生存。
经过若干代的自然选择,保护色得到积累加强;天敌的视觉越发达,容易发现食物昆虫,能获得食物而生存,否则就会不适者被淘汰。
这是双方长期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结果。
故D正确。
2.生物多样性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下列事实不属于
...共同进化的是(()
A.随着工业的发展,导致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全球气温升髙
B.随着光合生物的出现,大气中有了氧气,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C.生活在草原上的斑马和猎豹都能迅速奔跑,是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D.4亿年前形成了原始的陆生植物,随后出现了适应陆地生活的动物
【答案】A
【解析】共同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随着工业的发展,导致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全球气温升高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环境问题,不属于生物进化,A符合题意;光合生物的出现使原始大气中有了氧气,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体现了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B不符合题意;生活在草原上的斑马和猎豹都能迅速奔跑,体现了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C不符合题意;陆生植物的出现,改善了陆地的环境,为陆地生活的动物提供了生存条件,体现了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D不符合题意。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3.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
...的是()
A.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B.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
C.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D.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答案】C
【解析】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三个基本环节,A正确。
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B正确。
细菌本身就产生了抗药性的变异,而不是接触青霉素后产生的,青霉素起到了选择作用,C错误。
自然选择因为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所以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D正确。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4.下列关于生物学知识的描述正确的是()
A.基因重组能产生新性状,能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
B.果蝇缺刻翅及人类白化病的形成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C.共同进化指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进化,不包括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
【答案】D
【解析】基因重组不能产生新性状,只能产生不同性状的重新组合,能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A错误。
果蝇缺刻翅的形成来源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B错误。
生物的共同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进化,通过共同进化形成了生物多样性,C错误。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D正确。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5.如图所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A.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B.b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生物进化的标志
C.d表示新物种形成,新物种与生活环境共同进化
D.d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一定需要地理隔离
【答案】C
【解析】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a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b表示地理隔离,c表示生殖隔离,d表示新物种。
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A错误;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一般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然后可以形成生殖隔离,但多倍体的形成不需要经过地理隔离,就能达到生殖隔离;所以B、D错误;d表示新物种形成,新物种与生活环境表现出共同进化,C正确。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6.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母虎和雄狮交配产下了“狮虎兽”,说明了并不所有物种间都存在生殖隔离现象
B.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黑色与灰色桦尺蠖发生了进化,表现为共同进化
C.基因型为Dd的高茎豌豆逐代自交的过程中,纯种高茎的因型频率在增加,表明豌豆正在进化
D.被巨大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的Abart松鼠,两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互不影响,而种群内部的基因频率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
【答案】D
【解析】母虎和雄狮交配产下的“狮虎兽”是不育的,说明了虎和狮子之间存
在生殖隔离现象,A错误;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黑色与灰色桦尺蠖是同一物种,不能称为共同进化,B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而不是基因型频率的改变,C错误;被巨大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的Abart松鼠,两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互不影响,而种群内的基因频率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D正确。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二、综合题
7.材料一:某种蛾易被蝙蝠捕食,千百万年之后,此种蛾中的一部分当感受到蝙蝠的超声波时,便会运用复杂的飞行模式,逃脱危险,其身体也发生了一些其他改变。
当人工使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交配后,产出的受精卵不具有生命力。
材料二:蛙是幼体生活于水中,成体可生活于水中或陆地的动物。
由于剧烈的地质变化,使某种蛙生活的水体分开,蛙被隔离为两个种群。
千百万年之后,这两个种群不能自然交配。
依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问题: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进化的实质是。
(2)在材料一中,蛾复杂飞行模式的形成是的结果。
(3)在材料二中,若发生剧烈地质变化后,其中一个蛙种群生活的水体逐渐干涸,种群中个体数减少,导致该种群的变小。
(4)下表为V基因在种群A和B中的基因型个体数。
①计算V c V c在A种群中的频率,并计算V a在B种群中的频率。
②就V基因而言,比较A种群和B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的高低?。
【答案】
(1)种群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突变和基因重组)基
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2)自然选择(或适者生存)
(3)基因库
(4)①25% 约35.6% ②A高于B
【解析】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2)蛾中的一部分当感受到蝙蝠的超声波时,便会运用复杂的飞行模式,逃脱危险,其身体也发生了一些其他改变,这说明蛾复杂飞行模式的形成是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的结果.
(3)基因库是种群中全部个体的所有基因.在材料二中,种群中个体数减少,这会导致该种群的基因库变小.
(4)①V c V c在A种群中的频率为×100%=25%;V a在B种群中的频率为×100%≈35.6%。
②就V基因而言,A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高于B种群,因为A种群的基因型为5种,B种群为4种。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