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重视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现象
网络政治参与存在问题的探析
网络政治参与存在问题的探析网络政治参与指的是通过互联网平台,如社交媒体、网上论坛等,参与政治讨论和表达政治态度的行为。
这种参与形式在提升政府的透明度、增强公众参与意识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网络政治参与也面临很多问题,以下是其中的一些。
网络政治参与容易滋生民粹主义。
网络政治平台的匿名性和言论自由使得一些民众将自己的不满情绪转化为愤怒言论或攻击性言辞,对政府和政治体制进行抨击。
这种现象在网络上尤为常见,因为人们声称网络上的言论更加自由和开放。
这种冲动式的言论往往没有事实依据,严重扭曲了事实。
民粹主义言辞偏激和仇恨言论对社会和政治稳定产生不利影响。
网络政治参与容易引发信息泛滥。
互联网上的信息繁多,大量信息的传播速度非常快,这导致人们很难辨别真伪。
在政治领域,谣言和虚假消息常常通过社交媒体广泛传播。
这些虚假信息可能导致公众错误认识政治事件和政策,甚至误导选民。
网络政治参与也容易造成信息过度负荷,公众往往无法有效处理这些信息,影响了他们对政治事务的理解和判断。
网络政治参与容易形成意见相同的“信息圈”。
人们在网络上往往只关注与自己立场相同的人或组织发布的信息,形成相对封闭的信息圈。
这种行为强化了群体性思维和集体偏见,使人们更加排斥不同政治观点的声音。
信息圈的形成使得政治辩论变得困难,民众容易受到信息狭隘和偏见的影响,无法全面了解政治问题。
这种情况阻碍了民主政治的发展,使得政策制定过程缺乏多元声音和公众参与。
网络政治参与容易被政府监控和操控。
政府可能利用网络监控技术和言论管制手段,对网络上的政治参与进行监视和操控。
政府可以通过删除反对言论、封禁不同意见的账号和控制网络流量等手段,限制公众表达和参与的自由。
这种情况下,网络参与的公众可能会受到威胁和恐惧,不敢直接表达自己的政治立场。
网络政治参与存在一系列问题,包括滋生民粹主义、信息泛滥、信息圈形成和政府监控操控等。
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些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方案,以提高网络政治参与的质量和效果。
大学生党员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特征及引导策略
大学生党员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特征及引导策略作者:林雨岚来源:《青年与社会》2019年第15期摘要:根据大学生党员群体在网络政治参与中的行为表现,分析网络参政行为的重要性,从动机、方式、效果等方面归纳总结其行为特征,并为网络参政行为的有效性提升提出相应引导策略。
通过加强社会主流价值观引导,使学生党员理性、科学、有序地参政议政,促进政治民主进步的同时,提升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质量。
关键词:学生党员;网络政治参与;行为引导新媒体时代的迅猛渗透,加上大学生规模的迅速扩张,大学生群体日渐成为网络群体的中坚力量。
中国的网络空间呈现出明显的“大众政治参与模式”,网络空间的开放性和低门槛,吸引大学生网民通过网络平台关注问题、表达意愿、影响决策。
网络取代传统媒介使得网络参政成为最主要的参政方式,满足了公众政治参与的需求,改变了青年学生政治生活参与边缘化状态,提供了政治表达的新渠道,使大学生与政治生活的关系逐步接近而密切。
网络议政的自由度更大,公平性更强,发挥空间更宽泛,更方便学生脱离现实桎梏,参与网络政治生活。
大学生党员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先锋榜样,是新媒体时代网络政治参与的重要主体,其政治参与中的积极性、水平和成果,都关系到党政事业的稳定,都促进着政治民主进步。
一、大学生党员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的重要性(一)加强大学生党员网络政治人角色认同“政治人”是对处于参与政治生活状态下群体的身份统称。
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快捷方便,打开了网络政治空间,政治生活有了更广阔的延伸,由此成就了一批“网络政治人”。
大学生虽然生活在大学的象牙塔中,但仍然可以利用网络工具全面参与到政治生活之中。
青年学生思维活跃,洞察力敏锐,更饱有对热点的敏感与好奇,当仁不让成为现代社会政治参与的主力军。
网络政治生活的参与是大学生网络政治人角色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明确了他们在政治参与中的权利和义务,有助于塑造健全的政治人格,建立政治上的角色認同,提升作为政治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浅析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浅析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随着信息化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普及和应用,网络逐渐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大学生更是网络时代的主力军,他们善于利用各种互联网工具,但也面临着网络环境下的思想理性困境。
因此,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必要,以下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他们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网络时代,信息的传递速度极快,网上的宣传诱导也很容易侵蚀大学生的思想,从而导致他们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受到不良影响。
因此,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引导大学生正确把握新时代的社会发展,从而提高自己的思想理性水平。
其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
网络环境下,网络暴力、信息泄露、欺诈等问题层出不穷。
如果大学生缺乏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就容易陷入网络陷阱,导致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
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了解网络环境下的法律规定和安全常识,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再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责任感。
社交网络的兴起,让大学生可以在网络上交到更多的朋友,分享更多的信息,但同时也让一些大学生追求虚幻的网络名利,迷失了自己的方向和目标。
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引导大学生重视现实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努力追求真正的人生意义,同时强化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参与能力。
最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促进他们的职业发展。
网络时代,各行各业都需要拥有良好的网络素养,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掌握这样的素养。
此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还可以帮助大学生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掌握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势,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
总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它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法律、安全、社会责任感以及职业素养。
因此,相关部门应当在大学校园和社会网络中加强相关教育,并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和交流平台,不断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和模式,从而更好地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他们的生活幸福感和社会竞争力。
大学生政治参与
大学生政治参与近年来,大学生政治参与问题备受关注。
政治参与是指个体或集体通过参与政治活动,在政治决策和公共事务管理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对大学生而言,政治参与是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力量。
因此,如何提高大学生的政治参与度,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加强政治教育,提高意识大学生政治参与的首要前提是拥有正确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觉悟。
政治意识是指人们对政治生活的充分认识和理解,而政治觉悟则是指人们在政治意识基础上认识到自身利益与国家和社会利益的一致性,并积极参与到政治活动中。
大学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要通过政治理论课程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等方式,潜移默化地加强对大学生的政治教育,培养掌握正确政治理论、关注国家发展、热爱社会主义的自觉性。
二、搭建多元化平台,丰富参与形式大学生政治参与不仅仅是对政治活动的参与,也包括对公共事务的参与。
为此,高校应当主动搭建起多元化、开放式的政治参与平台,提供丰富多样的参与形式。
例如,可以组织各类讲座、座谈会等政治教育活动,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积极参加选举投票等政治活动。
同时,也可以设立学生议会、社团组织等,为学生提供发言、决策的机会,增加他们参与学校管理、学术研究等公共事务的渠道,促进他们的政治参与。
三、激发积极性,增强参与意愿大学生政治参与需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参与意愿。
高校可以通过设置奖励机制、开展评选活动等方式,对积极参与政治活动的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为他们提供更多展示才华和实践能力的机会。
同时,也可以加强政治实践教育,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等,通过实践的方式培养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解决能力,从而增强他们对政治参与的兴趣和动力。
四、加强信息发布,提供参与渠道大学生政治参与离不开信息的支撑。
高校应当积极加强政治信息的发布,通过适当的渠道和方式向学生传达有关政治参与的信息。
可以利用校园媒体、学生社交平台、学校官方网站等,及时发布有关政治参与的政策法规、活动信息等。
当前大学生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南方论刊·2010年第2期政工园地当前大学生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骆迎秀(广东医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 广东东莞 523808)【摘要】大学生政治参与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合法有序的大学生政治参与有利于其自身政治素养的提高,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政治参与总体上积极、理性,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其问题存在原因的分析,以期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政治参与;原因;对策政治参与是指普通公民通过一定的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政府或与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的政治行为。
[1]大学生政治参与是指作为参与主体的大学生对国家的政治、社会生活现状的基本了解和认识,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各种途径的实际参与行为,主要包括大学生参加政党、社团组织和选举行为等。
大学生是青年的杰出代表,深入研究和分析当前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当前大学生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大部分大学生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政治参与意识较强,对中国社会发展充满信心,对国家重大政治生活的关切度高。
西方国家研究表明,教育程度与参政比率成正比[2],这一规律在大学生身上有突出表现,大学生受教育程度较高,社会责任感强,有较强表达思想的能力,呈现政治行为趋向理性化,政治参与方式多样化等特点。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客观地看到,大学生政治参与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与偏差,值得高度重视。
1.1 少数大学生政治理论贫乏,政治素质偏低大学生与其他的社会群体相比,是比较集中接受政治理论熏陶的群体,我国高校普遍开设了系列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集中讲授党和国家现行的政策、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观点和方法等,大多数大学生积极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具备了基本的理论素养。
然而少数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不够重视,流于应付考试,严重影响了他们对基本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接受,导致政治理论缺乏。
经济全球化尤其是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大学生的政治观念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和冲击,甚至有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严重逆反心理,严重影响自身政治素质的提高。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现状及问题浅析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现状及问题浅析大学生作为当代年轻一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网络政治参与的态度和行为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分析和解决。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如何?大学生普遍具有较高的网络使用率,对政治信息获取渠道更加多样化,可以通过新闻网站、社交媒体等途径获取各种政治信息。
他们也更加倾向于通过网络表达自己的政治态度和观点,并参与一些线上的政治讨论和辩论。
大学生借助网络的便捷性和传播力,更容易组织线下活动,传播政治观点。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也存在一些问题。
信息获取的多样化并不意味着信息质量的高低。
网络上充斥着大量以娱乐和煽动性为目的的政治信息,容易误导大学生的政治判断和行为。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很容易陷入“信息茧房”和“洗脑”的困扰。
有些大学生对政治信息的获取相对被动和片面,容易被个别政治势力利用,导致政治思想的极端化和盲目信仰。
网络政治参与的便捷性导致很多大学生过度依赖网络表达政治观点,缺乏线下参与的积极性。
他们往往只停留在网络上言辞激烈的辩论和争论,缺乏对现实社会和政治活动的有效参与。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以解决。
大学生需要提高政治信息的辨别能力和分析能力,学会从多个角度去了解一个问题。
学校可以加强相关的社会科学教育,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参与政治讨论。
政府和媒体也要加强网络政治信息的管理和监管,减少低质量和虚假信息的传播,提供更多高质量的政治信息。
大学生也需要加强自身的社会实践和参与能力,不仅局限于网络上的辩论和抱怨,还应积极参与线下的政治活动和社会组织,用行动去影响和改变社会。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具有一定的积极性和问题性,需要加以分析和解决。
只有通过提高政治信息质量、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加强政府和媒体监管、大学生加强社会实践等多方面的努力,才能使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更加理性、积极和有效。
大学生网络参政议政过程中表达的理性状况的调查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网络参政议政过程中表达的理性状况的调查及对策分析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人们开始借助网络这一载体,参与政治活动,表达政治意愿,网络参政议政成为参与政治活动的新方式、新途径。
大学生网络参政议政不仅是公民参与政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网络参政议政的一个特殊群体。
大学生具有丰富的网络知识、强烈的名族意识、高度的政治参与热情,这些都使得大学生成为网络参政议政的特殊主体。
通过对河北省各高校的调查研究,分析出大学生在网络参政议政过程中仍存在一系列矛盾与问题,提出完善大学生网络参政议政的建议和措施,提高大学生在网络参政议政过程中表达的理性程度。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参政议政;理性表达引言网络时代的到来,给大学生参与政治活动提供了条件,大学生成为网络参政议政最活跃的群体之一。
大学生借助现代虚拟开放、便捷低成本的互联网手段,了解更多、更全面的政治信息,利用网络平台抒发自身对政治事件的见解和看法,发挥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影响力。
因此,高度重视当代大学生的网络参政议政情况,分析其现状及其影响,并对此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提出合理建议,这对于提高大学生网络参政议政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网络参政议政调查情况分析(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河北省保定市8所高校,其中省属重点本科2所,省属一般本科3所,教育部直属院校1所,高等专科院校2所。
本次调查在8所高校范围内共发放问卷700份,回收659份,有效问卷639份,有效回收率为91.3%。
在回收的问卷中,调查对象为男生的占51.2%,女生占48.8%。
男女比例、学历比例分布较合理,数据具有较强的可信度。
2、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个别访问法、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等方式获得有效数据和资料。
采用spssi7.0进行数据的整理与统计分析。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运用频度、交叉表进行数据分析。
(二)调查结果与现状分析大学生网络参政议政是大学生以虚拟的网民身份,通过网络这一载体“知晓天下事”。
理性看待大学生网络议政现象
理性看待大学生网络议政现象作者:姜华来源:《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年第05期摘要:网络议政是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独特现象,实质是基于网络赋权而产生的大学生自主政治观念表达。
大学生网络议政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课题,当前引导大学生网络议政规范化助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时俱进,就是要把加强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教育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媒介素养结合起来,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上答疑”与“网下办事”结合起来,把大学生网络议政舆情预警与系统应对结合起来。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议政;思想政治教育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4)05-0127-03大学生网络议政是新时期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兴事物。
高度重视大学生网络议政现象,适应大学生网络议政需求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网络,对于立足新的历史起点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网络议政的实质是网络赋权境遇下的大学生自主政治观念表达大学生网络议政是新时期新形势下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能适应不能逃避。
伴随互联网飞速发展,网络愈加深刻地融入到当代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之中,大学生利用网络提出建议、表达意见、反映诉求的渴望越来越强烈、现象越来越普遍,大学生网络议政现象随之产生,并迅速发展壮大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时代趋向。
“面对传播快、影响大、覆盖广、社会动员能力强的微客、微信等社交网络和即时通信工具用户的快速增长,如何加强网络法制建设和舆论引导,确保网络信息传播秩序和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突出问题。
”[1]网络基于传递快捷、传播迅速及与大学生网民的高度黏性,在网络信息发布过程中天然地具有增扩信息资源社会影响的放大效应,如果一种信息流承载的是大学生网民的正面情绪,那么在广泛的传播过程中将发挥出积极的社会效应;反之,如果一种信息流承载的是大学生网民的负面情绪,在广泛的传播过程中将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误导和消解前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辛苦积淀的已有成效。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需要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要着眼于构建全方位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合力体系。
才能增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网络环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对策一、网络环境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1.网络文化的多元性容易导致大学生价值取向的扭曲伴随网络的日益普及,网络文化呈现多元化的趋势,网络成为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和碰撞的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特别是西方政治文化思想、价值观念等借助网络大势地宣传和入侵,必然会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产生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容易导致大学生价值取向的扭曲。
西方国家推崇“强权政治”和“霸权文化”,宣扬个人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片面强调个人利益和个人人权,直接对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不利于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2.网络信息的繁杂性容易导致大学生思想行为冉争偏离网络信息的迅捷流通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网络信息的繁杂性和良莠不齐,严重影响大学生是非判断能力和行为选择模式,容易导致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偏离。
比如,网络信息中夹杂的色情、暴力、凶杀、迷信等方面的内容,使思想不够成熟的大学生很难辨别和区分,部分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毒化和侵蚀,容易产生消极错误的思想行为,甚者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
3.网络的隐蔽性特征容易导致大学生道德约束的失控网络的隐蔽性为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思想行为提供可能,网络的隐蔽性增加行为的偶发因素和机会主义色彩,道德规范在网络中的自我约束和调控显得力不从心。
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网络的隐蔽性为大学生张扬个性和发泄情绪等提供最佳场所,容易滋生大学生不道德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导致部分大学生道德规范自我约束的失控,网络道德伦理失范,比如,网上散布虚假无聊信息、侮辱诽谤他人人身权益、非法窃取和滥用信息、侵犯知识产权、攻击网站等。
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现状 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
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现状引言政治参与是公民行使自己的权利和责任,对于社会的发展和改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当代社会,尤其是大学生群体中,政治参与的形式和水平存在一定的现状。
本文将从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现状和原因两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分析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现状,了解其政治认同。
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现状知识参与在当代社会,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
大学生作为新一代的主力群体,其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多样化和快速化。
然而,尽管大学生的知识储备相对较为丰富,但在政治问题上的获取和掌握还有待提高。
许多大学生更多地关注娱乐和时尚等方面的信息,对政治事务关注度不高,政治知识水平有待提高。
组织参与政治参与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组织参与。
大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加入学生社团和学生组织,通过参与活动来提高政治意识和参与度。
然而,实际情况是,大学生对于政治组织的参与度相对较低。
许多大学生更多地将精力放在学习和个人发展上,对政治组织的兴趣不高。
另外,一些大学生对于政治组织的认可度和信任度也较低,这也是影响大学生政治参与的一个因素。
投票参与投票是公民行使表达意见和选择权的重要方式之一。
然而,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投票参与度有待提高。
许多大学生在选举时对候选人缺乏了解,对政治问题的理解也相对较低,导致他们对投票的重要性缺乏认知。
另外,一些大学生也存在对政治过程的不信任感,认为政治是腐败的,对投票参与缺乏兴趣。
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定义和重要性政治认同是一个人对政治和政治体系信任和接受程度的反映。
政治认同不仅影响个体对政治问题的参与和态度,也对整个社会的政治稳定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的特点在当代社会,大学生的政治认同相对复杂和多样化。
一方面,现代大学生具有独特的社会背景和教育经历,他们对政治问题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认知。
另一方面,时下的大学生更加关注个人发展和就业前景,对于政治问题的关注和认同相对较低。
因此,当代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呈现出复杂和多元化的特点。
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现状与对策研究【摘要】本文旨在研究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现状与对策。
在分析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在首先对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指出存在的问题包括宣传不足、体系不完善和实效性不高。
接着提出了三点对策:加强网络思政教育的宣传力度、建立完善的网络思政教育体系、提升网络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在总结了现状和对策,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本文旨在为提升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工作质量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现状分析、问题、对策、宣传力度、教育体系、实效性、总结、展望未来1. 引言1.1 研究背景网络思政教育是指通过网络平台和工具,利用网络思维方式和教育手段,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新型教育形式。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网络思政教育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思政教育能够实现全天候、全方位、全覆盖的教育目标,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他们的正确价值观和世界观。
当前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工作仍面临一些问题,如教育宣传力度不足、体系建设不完善、教育实效性不高等。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将对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相关对策,旨在提升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效果和质量,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1.2 研究意义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现状与对策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大学生已成为网络时代的主要受众,他们更容易受到网络信息的影响和渗透。
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工作,对于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网络世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增强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和未来的栋梁,其思想品质和道德水平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发展方向。
加强大学生的网络思政教育工作,不仅是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更是为了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国家长治久安。
新时代培育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的重要性
新时代培育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的重要性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水平,培育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也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
在新时代背景下,以意识的能动性原理为指导,从不同角度论述了新时代培育大学生政治参与的重要性,完善了对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的认识,为下一步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的现状、路径等研究提供支撑。
标签: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重要性一、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根据学科的不同,“意识”的定义也会有所差别。
但就目前研究来看,其基本定义分为两类:“主观体验”与“信息”。
“主观体验”是属于意识哲学与意识现象学的。
而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正是由于这一点,人才是类的存在物。
”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具有能动性,使得人不同于动物,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与指导实践。
从知行角度来看,政治参与包括政治参与的行为与政治参与的意识两方面。
但在实际的研究中往往研究大学生政治参与整体和行为的更多,关于意识的则相对更少。
政治参与意识是对政治参与的实践的反映,能够指导实践,对政治参与行为起着引导的作用,指导着行为主体如何进行政治参与以及进行怎样的政治行为。
大学生作為政治参与的重要主体,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更是研究政治参与意识中的热点。
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关于其含义的界定学界尚未形成共识。
关于“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有一种观点是把它看作意识的一种,由参与认知、参与情感、参与意志、参与体验四个方面构成,其概括为“大学生在政治社会化发展过程中,出于自身的政治需求和参与兴趣,对于社会政治关系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政治现象、政治体系、政治行为所产生的一系列心理反应和精神现象”。
二、培育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的重要性第一,培育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是其现状的现实要求。
随着近年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纵深推进,我国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有了较大的提升与增强,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当代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引导对策
2 0 1 4 年1 月上 第1 期 总第5 4 7 期
当代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引导对策
任 亚梅
(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 0 0 7 1 5 )
【 摘
要】 信息技术 的快速发展影 响着社会政治 生活 ,大学生获取 信息的渠道 大部分 来 自网络 ,那么他 们通过 网络参与
政 治状 况 如 何 ,存 在 哪 些 问题 ;大 学生 ;政府 ;高校
当今 社会进 入 了信 息 时代 ,网络在人 民生 活 中成 为 了 必 不可 少 的一部分 。根 据互 联 网络信息 中心 报告 显示 ,截 至2 0 1 3年 6月 ,我国网 民达 5 . 9 1 亿 ,互 联网普及率 4 4 . 1 %, 2 0 — 2 9岁青年 中网民人数达到 2 9 . 5 %,大专及 以上 学历人群 中互联网使 用率 已达 2 3 . 3 %, 学生是使 用网络最广泛 的群体 , 占2 6 . 8 %。由此 可知 , 具有 大专 以上 学历 的大学生 是使用 网 络最广泛的群体 。 大学生是具有较高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的群体 ,思 想活跃 、具有创造力 、乐于接受新生事物 ,他们 的发 展对 加 快政治 民主化进程 , 维持我 国政治稳定具有十分重要 的作用 。 那么 当代大学生 网络政治参与存在哪些 问题?如何引导大学 生更好 的进行 网络政治参 与?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 ( 一 )大学生 政治参与兴趣 不大 、态度冷漠 。大学生使 用 网络 的时间很 多 ,但是 大多 利用 网络学 习娱乐 ,进行政治 参 与的意识 很薄弱 ,政治参 与的主动性 、自觉性程度低 ,并 没有很好的行使 国家赋予的政治权利。有相当一 部分大学 生 受传统政治参与 中”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等思想 的影响 ,存 在一定 的政治冷漠感 , 没有把 网络当成一个表达其利益诉求 、 实现其政治权利的重要途径 ,忽视 了网络政治参与的重要作 用 。大 多数 大学生 只是 在网络上 “ 围观” ,却缺 乏理性 的思 考和积极地表达 自己的政治见解 。 ( 二 )大学生政治 理论 知识缺 乏 、素质偏低 。高 校虽然 普遍开始 了一 系列 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 ,集 中讲授党和 国 家现行政策 、马克思 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等 ,但是大学生接 受 政治 理论课程 时 ,只把 它作 为修学分 的途径 ,并没有认真 学 习政 治理论 ,也缺乏对 时事 问题 的思考 ,考试后 ,就把这 些内容抛到脑后 ,从 而导致 自身的政治 理论缺乏 。在分析政 治问题 、理解 国家政策法规时 ,无法深入理解其本质 。 ( 三 )大 学生政治参 与动 地 日趋功利化 。我 国处于深 度 改革时期 ,各种社会思潮在大学生中传播 ,他们很容易受 到 影响 ,务 实化倾 向愈加 严重 ,在关 心国家 民族利 益的 同时 , 更加关注个体价值 的实现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中,生存是 人最基本 的需求 ,在 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 ,大学生很 难做 到单纯 的信念参与 ,对他们来说 ,找到一个好工作 ,才 是真正的实惠 ,并没有从 长远 角度来参与政治 。 二、应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存在问题的对策 ( 一 )政府要优 化 网络政 治环 境 ,保障 大学生有效 的网
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
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校园乃至社会安定稳定意义重大。
当前,要从人才培养战略角度出发,切实重视,加强探索,充分发挥网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正面作用,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面临的严峻挑战随着手机和手机网络的普遍应用,网络在大学生中已经得到普及,如何在网络虚拟社会中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环节。
当前,网络在大学生群体的普及应用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整体不高的矛盾突出。
主要表现在:一是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战略定位不准确,未得到普遍的、切实的重视,重理论研究轻实践问题较为突出。
“网络将成为与专业学习的第一课堂和课外实践的第二课堂并驾齐驱的第三课堂”,这个超越时空的课堂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
二是未能形成有效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和工作体系。
各高校普遍存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匮乏现象,大部分局限于建设校园网站、开展网络教育活动、校园网络监控管理等,未能积极主动、全面规划、深入探索,形成有效的、可以推广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体系。
三是尚未建立一支多学科融合的“网军”队伍。
目前很多高校工作队伍单一,主要依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兼任”,队伍业务素质不足,加上教育对象思想和网络环境多变、多元、复杂,也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一大挑战。
四是以交叉学科为前提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有待加强,如何实现计算机学科、管理学、心理学等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有待探索,在针对性与实效性、深度与广度、热点与难点等方面研究有待提升,针对微博客等新兴媒介的出现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五是尚未建立有效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评估反馈机制,网络环境空前自由,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学生思想意识、道德心理和行为方式不确定性增大,教育成效不明显。
二、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的思考多年来福州大学不断加强研究、加大投入、深入实践,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学校出台了《福州大学学生网站建设和学生网络管理规定》等文件,建设了“树人网”“新闻网”等一批网站,尝试开设了官方微博,建立了一支以辅导员为主题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开展了辅导员优秀博客评选大赛,建立了加强校园网络社区“庭芳苑”的有效管理模式,打造了网络文化素质基地等一系列网络文化精品,成立了“福州大学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课题研究小组等等。
思想政治毕业论文 网络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思想政治毕业论文网络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网络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思政教育逐渐成为高校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
然而,网络思政教育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信息泛滥、沉迷网络、思想碎片化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将就网络思政教育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对策。
一、信息泛滥的问题网络思政教育的一个主要问题是信息泛滥。
互联网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信息,无论是真实的还是虚假的,这使得学生在接触网络思政教育时难以辨真假、明是非,信息的丰富性也容易导致学生分散注意力,难以集中精力学习。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是加强信息筛选和引导。
教育机构应该加强对网络思政教育内容的审查和审核,确保提供的信息真实、可信。
同时,可以采用差异化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参与互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学生沉迷网络的问题另一个问题是学生沉迷于网络,无法控制自己对网络的使用。
长时间的沉迷网络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能导致他们对生活中其他重要的事物失去兴趣和参与度。
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和家庭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监督。
学校可以设置网络使用时间限制,同时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教育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
家庭应与学校密切合作,共同监督学生的网络使用行为,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三、思想碎片化的问题网络思政教育存在思想碎片化的问题,即学生在获取思政教育信息时,往往只停留在表面,不能形成系统化和全面化的思考。
这种思想碎片化的状态容易导致学生对重要问题缺乏深入思考和理解。
解决思想碎片化问题的对策是提供系统性的教育内容。
网络思政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加强对重大时政问题的深入解读和讨论,引导学生形成系统化的思维方式。
总结:网络思政教育在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面临着信息泛滥、学生沉迷网络和思想碎片化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加强信息筛选和引导,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加强学校和家庭的合作,共同监督学生的网络使用行为;提供系统性的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思辨和综合分析能力。
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加强政 治参 与的制度化 、 程序化 建设 。 新时期, 大学生政 效。因此 , 必须 把 当代 大学生的政 治参与工作 摆到至关 重要
治参与意识 随着 改革发 展的深入 呈现出更加理性、 合理 的特 的位置 上来, 从我国基 本国情入手进行研 究, 切实合理、 实事 征, 将大学生 的政治参与纳入到建设 “ 社会主义政 治文 明”的 求 是 、 时 俱 进 、 拓 创 新 , 步完 善 关 于 当代 大 学 生 政 治 参 与 开 逐 进程 中, 通过制度手段优化大学生参与政 治的现状 , 是提高当 与的各种 参与制度 , 形成全体成员、 全方位、 全过程 的参与模 代大学生参政水平的有效途径。 因此应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建 式。图 立健全政治参与机制, 将大学生的政治参与作为一项 固定的制
强, 他们进行政治表达 的意愿也越 来越 强烈 , 但由于成长环境 尝试让 当代 大学生尽可能多地 参与到学社共 建、 课题研究 、
狭隘, 缺少与社会的实际接触和对社会 的深度认识 , 当代 大学 科研立 项、 市建 设与 规划、民主监 督讨 论等社会政 治生活 城
生易对政 治参与回报产生过高的期望值, 一旦这种期望未能够 的各个方面、 各个层 次、 各个阶段中去, 了解 社会 、 收获阅历、 得到及时和相应的满足 , 不满 情绪便会油然而生。 现实条件对 增长才干、 提升 学养、 有所收 益。 培养大学生 的参政 意识、 提 政治参与活动 的限制容 易使得良好动机 的结果不能如愿 , 长此 高大学生 的参政 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 的, 需要长期、 系 以往 , 难免会使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动机受 到挫败 , 由此导 统地坚 持, 各项为学生提供 的参政 途径和方式都 需要长久的 致许 多大 学生不再愿 意在公众场 合表 露自己的政 治主见而转 持 续 。 向随从大流、 人云亦云。
网络政治参与存在问题的探析
网络政治参与存在问题的探析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政治参与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网络政治参与是指通过互联网参与政治活动的行为,包括在线签名、网络投票、政治博客、社交媒体上的政治表达等。
网络政治参与的出现为公民提供了更多的参与渠道,但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探讨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之一是信息真实性和有效性的问题。
在互联网上,信息的传播速度极快,但其中大部分信息的真实性仍存在疑问。
政治参与者可能会受到虚假信息的影响,从而做出不理性的决策。
网络上的政治信息通常是碎片化的,缺乏系统性和深度,难以提供全面的政治信息。
这些问题导致网络政治参与的有效性受到质疑。
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之二是信息过载的困扰。
互联网上的政治信息如洪水般涌入,而普通公民往往难以辨别信息的真伪和重要程度。
这种信息过载容易让人产生疲劳感,导致对政治参与失去兴趣。
信息过载也容易造成“过滤泡沫”,即人们只选择接触自己已有观点的信息,而忽视其他信息,导致政治观点的单一化和偏激化。
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之三是隐私和安全问题。
在网络政治参与的过程中,个人的隐私往往面临泄露的风险。
参与者的个人信息可能会被滥用,导致个人信息泄漏和网络安全问题。
网络政治参与很容易受到网络攻击和恶意干扰,导致网络政治参与的系统性问题。
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之四是民意管理和政策影响的难度。
互联网上的民意表达往往是零散的,缺乏整合和反映公众真实意愿的途径。
政府和决策者难以准确把握网络民意,导致民意管理存在困难。
网络政治参与的影响也常常受限于政策执行的问题,政策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得到有效执行,导致网络政治参与的效果大打折扣。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应加强网络信息真实性和有效性的监管和管理。
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建立真实性审核制度,对网络政治信息进行审核和核查,提高公众获取真实信息的几率。
应加强网络信息的管理,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帮助公众过滤信息,防止信息过载和“过滤泡沫”现象的出现。
理性看待大学生网络议政现象
大学生网络议政是新时期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兴事物。
高度重视大学生网络议政现象,适应大学生网络议政需求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网络,对于立足新的历史起点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网络议政的实质是网络赋权境遇下的大学生自主政治观念表达大学生网络议政是新时期新形势下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能适应不能逃避。
伴随互联网飞速发展,网络愈加深刻地融入到当代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之中,大学生利用网络提出建议、表达意见、反映诉求的渴望越来越强烈、现象越来越普遍,大学生网络议政现象随之产生,并迅速发展壮大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时代趋向。
“面对传播快、影响大、覆盖广、社会动员能力强的微客、微信等社交网络和即时通信工具用户的快速增长,如何加强网络法制建设和舆论引导,确保网络信息传播秩序和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突出问题。
”[1]网络基于传递快捷、传播迅速及与大学生网民的高度黏性,在网络信息发布过程中天然地具有增扩信息资源社会影响的放大效应,如果一种信息流承载的是大学生网民的正面情绪,那么在广泛的传播过程中将发挥出积极的社会效应;反之,如果一种信息流承载的是大学生网民的负面情绪,在广泛的传播过程中将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误导和消解前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辛苦积淀的已有成效。
毋庸置疑,信息时代下网络议政对于大学生而言具有资讯便利、参与广泛、交流平等等优势,已经成为时下大学生较为热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
如果大学生网络议政的声音得不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及时回应,就会降低大学生参与社情民意讨论的热情,压抑大学生关心民族国家社会大事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给大学生造成一种被忽视、被遗忘的心理挫败感,易于降低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热情,不利于树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权威和政府公信力。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高度重视网络这一对当代大学生思想行为产生重要影响的新兴元素,真正树立把大学生网络议政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课题的主动意识,积极回应大学生网络议政现象。
高度重视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现象
作者: 姜华
作者机构: 重庆科技学院,重庆401331
出版物刊名: 理论观察
页码: 131-132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12期
主题词: 大学生 网络 政治参与 政治行为
摘要: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是信息时代互联网思维的必然结果。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作为大学生现实政治参与的延伸,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一种形式,有助于推动大学生政治能力发展,但亦可能滋生大学生网络政治行为失范,阻碍大学生的良好政治人格形成。
引导大学生有序网络政治参与和理性网络政治参与,是当前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度重视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现象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是信息时代互联网思维的必然结果。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作为大学生现实政治参与的延伸,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一种形式,有助于推动大学生政治能力发展,但亦可能滋生大学生网络政治行为失范,阻碍大学生的良好政治人格形成。
引导大学生有序网络政治参与和理性网络政治参与,是当前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任务。
标签: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政治行为[新时期新形势下,网络作为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新领域新空间,正逐渐改变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格局,网络政治参与现象参与随之产生。
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高度重视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现象是当前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题中之义。
一、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趋势首先,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是信息时代互联网思维的必然结果。
互联网思维是新时期新形势下伴随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深化而出现的重要思考模式与行为方式,是信息时代数字化生存图景下蕴育产生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模式。
对于社会成员而言,只有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网络技能,才会滋生出相应的互联网思维。
显然,大学生作为知识文化水平较高的群体,相对于其他社会阶层而言更适应和热衷于互联网思维下的网络生活。
互联网思维在政治领域的体现,立足国家层面即网络施政,立足公民层面即网络参政,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现象是信息时代互联网思维发展使然。
伴随新科技革命成果的广泛应用,网络已经深刻融入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网络空间成为既一致于社会现实生活又与之区别的另一空间,与之适应,网络政治参与成为当前政治生活的一种必然现象。
当前,伴随社会信息化日益深刻,网络参政逐渐成为政治生活的常态现象,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网络参政这一新事物新现象,在宏观层面对各级各类机构的网络施政提出要求,同时又在微观层面对各种网络参政行为进行引导和规范。
毋庸置疑,网络参政已经成为新时期新形势下政治生活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当前社会信息化时代潮流在政治领域的生动展现。
网络政治生活作为当前政治生活的一个重要分支,变得不可或缺。
其次,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具有特定的类型和方式。
作为青年群体中的佼佼者,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具有专属于这一群体的特殊类型和方式。
一般而言,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主要有两种类型,即利益型和兴趣型。
利益型的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往往是大学生群体在工具理性驱使下自发参与到网络政治活动中去,其基本动因是某项政治决策可能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发展和事关大学生的利益。
起源于工具理性动机的大学生政治参与往往显得务实,现实适应性强,一般会一致和对应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政治事件。
兴趣型的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是大学生政治热情与政治爱好的生动展现,一些大学生热爱时政,在浓厚的兴趣驱使下他们会自发开展网络政治活动,追求政治理想。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网络议政,二是网络督政,三是网络维权。
大学生可能基于自身或他人利益受损而开展网络维权。
新形势下,网络政治参与更贴近于大学生真实生活。
当前以“90”后为主体的大学生群体是典型的新媒体新生代,他们相对于父辈更适应和热衷于利用网络学习和生活。
纵观当前中国高校实际,不能发现当代大学生除了上课、用餐、睡眠等必要时间外,其他时间大部分都浸润于网络上,在寝室他们往往会整天坐在电脑前,出门的时候会利用智能手机随时接受各种网络信息,这一状况使网络政治参与正日益成为大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
二、准确把握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机遇与挑战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是大学生现实政治参与的延伸,这种延伸既拓展了大学生政治参与平台与空间,扩大了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深度广度,赋予了大学生政治参与更多方式、更广渠道、更大自由,同时,亦引发了大学生现实政治参与未曾遇到的新问题新困难新挑战。
首先,网络政治参与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一种形式,有助于推动大学生政治能力发展。
广泛的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发展和民众实现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助力,鼓励和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是现代民主社会的重要特征。
网络的开放性与即时性,为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提供了便利,促进更多大学生参与到网络议政、问政、督政中,成为当代中国公共政治生活的一支重要力量。
网络丰富了大学生的政治知识,开拓了大学生的政治视野,使大学生更加关心国际国内大事,在网络丰富信息支持下,大学生基本做到对国际国内时局、时政了然于心。
网络畅通了大学生的民意表达渠道,有助于他们畅所欲言。
相对于参与现实政治生活而言,大学生更热衷于网络政治参与。
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一方面,在政治参与成本上,网络政治参与以极低的成本满足了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愿望,深受大学生群体欢迎,他们不需要花费特定时间到特定地点参加政治生活,参与成本相对较低。
另一方面,网络政治参与能弥补大学生现实政治参与的不足。
一些大学生可能存在交际困难而排斥现实政治参与,但在网络政治参与中却可能如鱼得水;一些大学生在现实政治参与中可能基于权威畏惧而不敢不想不愿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在网络政治参与中他们却少了这些顾虑,在更大程度上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
其次,网络政治参与可能滋生大学生网络政治行为失范,不利于大学生良好政治人格形成。
网络政治参与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政治观,形成良好政治态度,展现合适政治行为中的作用不能一概而论,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网络的虚拟性与间接性,使大学生无法感受真实政治生活的过程与氛围,让大学生在网络政治参与中随机性有余而责任性不足、娱乐性有余而严肃性不足,一定程度上使大学生群体的网络政治参与呈现出泛娱乐化和去政治化趋向,这种状况并不利于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
一方面,少数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具有情绪化特征。
一些大学生在网络政治参与中对某一社会事件存有异议,或不赞同某一政府决策决议,就会恶意诽谤政府行为,刻意制造一些负面舆情,在网络政治参与中缺乏必要的政治知识和价值认知,只顾单方面片面宣泄自己的个人情绪,以点带面,夸大其辞,把自己的不满以一种极端蛮横和不负责任的姿态展现出来。
少数大学生利用自己掌握的技术优势,扮演“黑客”角色在政治参与中搞恶作剧,在网页上添加失实文字,攻击破坏主流门户网站,篡改网站内容,误导普通网民,煽动虚假网络舆论,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失范行为一定程度上客观存在。
另一方面,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具有狭隘性特征。
当前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聚焦的内容比较有限和狭隘。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主题或者聚焦于大学生群体自身的就业、求学等具体性话题上,或者聚焦于国际国内重大时政事件,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其他话题,对社会其他群体和阶层关注较少。
主导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主要是大学生的个人需要和群体兴趣,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所应有的对国计民生、民间疾苦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担当在网络政治参与中体现不足。
三、不断推动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规范化推动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规范化,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首先,加强网络信息管理,确立网络主导信息。
当前我国对网络信息的管理还跟不上网络技术的发展步伐,使网络信息发布与呈现上存在一些盲区,这些盲区发布各种虚假信息干扰政府主流信息,冲击大学生群体对政府的信任信心。
据此,加强信息管理成为当前引导大学生有序网络政治参与的重要工作,通过在网络上及时准确地呈现真实信息以缩小虚假信息的生存空间,及时准确地呈现主流信息以减小负面信息的生存空间,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抑制虚假信息、抵制负面信息,真正确立起政府在网络上的信息权威。
加大网络信息管理力度,深化网络信息管理技术研发和使用,在多元多样多变的网络信息交流交融交锋中牢牢掌握主动权,占据主导地位。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1,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强调,“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2,加强网络信息管理,确立网络主导信息,有助于实现大学生的有序网络政治参与和理性网络政治参与。
其次,建立和完善网络立法,推动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制度化。
尽管国内少数学者反对网络立法,存在少数认为网络立法会伤害公民言论自由和削弱公民政治参与机会的声音,但纵观世界各国网络管理的已有实践,网络立法已经成为信息时代世界各国共识。
法律保证了现实社会的正常运转和良性运行,网络作为与之对应的另一虚拟社会空间,同样需要用法律来规范其正常运转和良性运行。
对于少数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中的不良现象,当前国内还是持一种比较宽容的态度和立场,高校主要通过技术手段来抑制和纠正大学生的错误性网络政治参与。
当然,这一定程度上基于关怀和爱护大学生的角度考虑,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
然而,实践中单一的技术管理已经无法适应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管理需求,网络立法势在必行。
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应该具备基本的法律知识和必要的法律素养,对此,应有针对性地在网络空间确立起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传授大学生必要的网络法律知识,使他们在网络政治参与中自觉以法律视角审视自己的网络言行。
再次,开展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提升大学生网络信息鉴赏力。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行为失范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少数大学生的网络信息鉴别能力不高。
网络空间中各种信息资源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猎奇心理浓厚,一些负面信息虚假信息甚至敌对信息往往会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使他们忽视了信息本身的真实性和可信度,被各种虚假信息所误导和左右,从而产生网络失范行为。
尤其是当前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平台更显多元多样,提升大学生网络信息鉴赏力势在必行。
为此,要深入开展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使他们能自主区分真实网络信息与虚假网络信息,能在网络空间中弘扬真善美,远离假丑恶,积极引导大学生在网络政治参与中作出正确的政治判断,确立积极的政治情感,辨别健康的政治价值,争做道德高尚的网民。
〔参考文献〕〔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人民日报,2007-10-25(03).〔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