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的除法教案
初中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除法》教案
初中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除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有理数相除的定义和特点;2.掌握有理数相除的运算方法;3.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运用有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有理数的除法1.有理数的除法是指求两个有理数的商的运算。
2.有理数的除法与整数的除法有所不同,因为在有理数的范围内,不仅仅只有正整数和负整数,还有正分数和负分数。
3.两个有理数的商可以表示为分子除以分母的形式,其中分母不能为零。
4.有理数的除法有以下运算规律:$$\\frac{a}{b} \\div \\frac{c}{d} = \\frac{a}{b} \\times \\frac{d}{c}$$2. 有理数的除法实例1.例1:$(-4) \\div 2$$$ \\begin{aligned} (-4) \\div 2 &= (-4) \\times \\frac{1}{2} \\\\ &= -2 \\end{aligned} $$2.例2:$3 \\div (-\\frac{2}{3})$$$ \\begin{aligned} 3 \\div (-\\frac{2}{3}) &= 3 \\times (-\\frac{3}{2}) \\\\ &= -\\frac{9}{2}\\end{aligned} $$3. 有理数除法的应用有理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驾驶员需要计算车速,商家需要计算折扣等等。
三、教学重点1.了解有理数除法的定义和运算法则;2.掌握有理数除法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难点学生对于负数的理解及负数之间的运算将会是比较大的难点。
五、教学方法1.合作探究法;2.情境教学法。
六、教学流程1.引入新知:介绍有理数的除法的定义和概念;2.理解新知:讲解除法的运算规律和配合实例进行讲解,同时引导学生自己模拟运算,从而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除法;3.训练新知:通过举一些有关日常生活生动的例子,让学生应用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分析解决问题;4.巩固新知:通过练习不同的题目,加深学生对于有理数的除法的运用;5.知识运用:通过一些拓展性知识和难度适当的练习,考察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的除法教案分析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除法运算规则。
2. 培养学生运用有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数学运算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运算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有理数的除法定义及运算法则。
2. 不同情况下的除法运算举例。
3. 有理数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有理数的除法运算法则。
2. 难点:不同情况下除法运算的技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为学生讲解有理数除法的定义及运算法则。
2. 使用举例法,展示不同情况下的除法运算。
3. 运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运用有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节课所学的有理数乘法,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有理数除法。
2. 新课讲解:讲解有理数的除法定义及运算法则,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除法运算的基本规则。
3. 举例分析:展示不同情况下的除法运算,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总结出运算规律。
4.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有理数除法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所学知识。
5. 实际应用:引导学生运用有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有理数除法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动画和图表,以直观的方式展示有理数除法的概念和操作。
2. 设计互动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让学生在交流中加深对有理数除法的理解。
3. 设置梯度性练习题,从简单到复杂,让学生逐步提高解题能力。
4. 鼓励学生提问和解答同学的疑问,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合作精神。
七、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有理数除法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问题解答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收集学生对教学方法和内容的反馈,以便对教学进行改进。
八、教学资源:1. 教科书和辅导资料,提供基础知识和解题指导。
有理数的除法教案(14篇)
有理数的除法教案(14篇)有理数的除法教案1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除法的意义,娴熟掌控有理数除法法那么,会进行运算;2.了解倒数概念,会求给定有理数的倒数;3.通过将除法运算转化为乘法运算,培育同学的转化的思想;通过运算,培育同学的运算技能。
教学建议〔一〕重点、难点分析本节教学的重点是娴熟进行运算,教学难点是理解法那么。
1.有理数除法有两种法那么。
法那么1: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是把除法转化为乘法来解决问题。
法那么2是把有理数除法纳入有理数运算的统一程序:一确定符号;二计算绝对值。
如:按法那么1计算:原式;按法那么2计算:原式。
2.对于除法的两个法那么,在计算时可依据详细的状况选用,一般在不能整除的状况下应用第一法那么。
如;在有整除的状况下,应用第二个法那么比较方便,如;在能整除的状况下,应用第二个法那么比较方便,如,如写成就麻烦了。
〔二〕知识结构〔三〕教法建议1.同学实际运算时,老师要强调先确定商的符号,然后在依据不怜悯况采用适当的方法求商的绝对值,求商的绝对值时,可以径直除,也可以乘以除数的倒数。
2.关于0不能做除数的问题,让同学结合学校的知识接受这一认识就可以了,不必详细讲解并描述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的理由。
3.理解倒数的概念〔1〕依据定义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即:,那么互为倒数。
如:,那么2与,-2与互为倒数。
〔2〕由倒数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到求已知数倒数的一种基本方法:即用1除以已知数,所得商就是已知数的倒数。
如:求的倒数:计算,-2就是的倒数。
一般我们求已知数的倒数很少用这种方法,实际应用时我们常把已知数看作分数形式,然后把分子、分母颠倒位置,所得新数就是原数的倒数。
如-2可以看作,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为,就是的倒数。
〔3〕倒数与相反数这两个概念很简单混淆。
要留意区分。
首先倒数是指乘积为1的两个数,而相反数是指和为0的两个数。
如:,2与互为倒数,2与-2互为相反数。
其次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符号相同,而互为相反数符号相反。
有理数除法的教案 [有理数的除法教案]
有理数除法的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有理数除法的概念;(2)掌握有理数除法的运算方法;(3)能够运用有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演示,引导学生掌握有理数除法的运算规律;(2)利用数轴和图形,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有理数除法的过程;(3)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有理数除法的运算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有理数除法的运算方法;(2)能够运用有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1)理解有理数除法中的符号变化;(2)掌握有理数除法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相关知识点,如相反数、绝对值、有理数乘法等;(2)通过实例引入有理数除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讲解有理数除法的定义和运算规律;(2)利用数轴和图形,直观地展示有理数除法的过程;(3)解释有理数除法中的符号变化,如“÷”、“-”等。
3. 课堂练习:(1)设计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2)引导学生总结有理数除法的运算规律;(3)分析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讲解。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2)评价学生对有理数除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练习作业:(1)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题,评价其运算能力和理解程度;(2)关注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五、教学拓展1. 对比有理数除法和无理数除法的异同;2. 探讨有理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 引导学生进行有理数除法的拓展研究,如探索复杂数系的除法规律等。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有理数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有理数的除法》教案(精选9篇)
《有理数的除法》教案《有理数的除法》教案(精选9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理数的除法》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有理数的除法》教案篇1学习目标1. 理解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除法法则.2. 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3. 借助有理数乘法知识,通过归纳、类比等方法获得有理数的除法法则.重点有理数的除法法则难点理解商的符号及其绝对值与被除数和除数的关系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一)、自学课文(二)、导学练习1. 小明从家里到学校,每分钟走50米,共走了20分钟,问小明家离学校有多远?放学时,小明仍然以每分钟50米的速度回家,应该走多少分钟?从上面这个例子你可以发现,有理数除法与有理数乘法之间满足怎样的关系?2.请找出下列有理数的倒数-4 3 -8 - -1 -3.53.比较大小:8(-4)_______8 (-15)3_______(-15)(-1 )(-2) (-1 )(- )计算:(1)(-15)(-3)= (2)(-12)(- )=(3)(-8)(- )= (4)0(- )=通过比较、计算,你能归纳出有理数的除法法则吗?有理数的除法法则:(或换一种表达方法为):用字母表示除法法则:4.课本第35页练习题(三)自学疑难摘要:组长检查等级:组长签名:二、合作探究例1 计算:(1)(-18)6 (2) (- )(3) (4)-3.5 (- )注意:乘除混合运算该怎么做呢?例2化简下列分数:(1) (2)请思考:商的符号及绝对值同被除数和除数有什么关系?三、展示提升1、每个同学自主完成二中的练习后先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2、每个组根据分配的任务把自己组的结论板书到黑板上准备展示。
3、每个组在展示的过程中其他组的同学认真听作好补充和提问。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1.14《有理数的除法》课案(学生用)
课案(学生用)1.4.2 有理数的除法(新授课)【学习目标】1.知识技能(1)了解除法的意义,经历有理数除法法则的过程.(2)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会简化分数 (3)会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2.解决问题通过有理数除法法则的导出及运用,体会化归思想,培养运用数学思想指导数学思维活动的能力.3.数学思考通过有理数除法法则的导出及运用,体会化归思想,培养运用数学思想指导数学思维活动的能力 4.情感态度(1)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能从交流中获益. (2)经历探索有理数运算的过程,获得严谨认真的思维习惯和解决问题的经验.【学习重难点】1. 重点:正确应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2. 难点:根据不同的情况选取适当的方法求商.课前延伸【知识梳理】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运用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计算下列各题的计算结果: (1)(-2)×3=_____; (2) 4×(-4) =_____; (3) (-7) ×(-3) =_____; (4) 6×(-8) =_____; (5) (-6) ×(-8) =_____; (6) (-3 )×0 =_____. 3.在第2题的基础上,请同学们想一想,分析计算以下各题: (1)(-6)÷(-2)=_____ (2) (-16) ÷4=_____ (3) 21÷(-7)=_____ (4) (-48) ÷(-8)=_____ (5) 48÷(-6)=_____ (6) 0÷(-3)=_____ 4.特例归纳,猜想规律:(1)=-⨯-)21()6(_____ ; (2)=⨯-41)16(_____;(3) =-⨯)71(21_____; (4)=-⨯-)81()48(_____ ;(5) _____)61(-48=⨯;(6)=-⨯)31(0_____.问:将第3题的结果与第4题进行比较你有什么发现吗?跟你的同桌讨论讨论.自主学习记录卡课内探究一、除法法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探索新知1.例5 计算: (1) 9)36(÷-;(2) )53()2512(-÷-.2.学生自主探究题:(1) 6)18(÷- (2) )7()63(-÷- (3) )9(1-÷ (4))8(0-÷ 3.例6 化简下列分数(1)312- (2) 1245--4.乘除混合运算:例7 计算:(1) );5()75125(-÷- (2) )41(855.2-⨯÷- 5.例8 计算: (1) )2(48-÷+-; (2) )15(90)5()7(-÷--⨯-. 三、课堂反馈训练:1.化简: (1)972- (2) 4530-- (3) 75- 2.计算: (1) 9)11936(÷- (2) )511()4()12(-÷-÷- (3) )25.0()58()32(-÷-⨯- 3.计算:(1) )3()12(6-÷--; (2) 7)28()4(3÷-+-⨯;(3) )6()25(8)48(-⨯--÷-; (4) )25.0()43()32(42-÷-+-⨯课后提升一、课后练习题:1.填空:(1) =-÷-)9()45(_________ (2) =÷-312_________(3)43)4(___=-÷ (4)=-÷)2010(0_________ 2.;0___,,0b a b a 则若 ;0___,,0bab a 则若 .3.的值为有理数,则均为非和若bbaa b a +0______4.计算:)())((6181-÷- )())((22511322-÷-(3))()()(4121812-÷-÷-÷ )12(25.0143414-⨯-÷⨯-)())(((5))311()211()6()312(+÷---⨯-; (6))413221()241(-+-÷-。
有理数除法的教案 [有理数的除法教案]
有理数除法的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有理数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有理数除法的本质,学会运用有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有理数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
2. 教学难点:理解有理数除法的本质,掌握有理数除法的运算方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PPT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掌握有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有理数除法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有理数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
3. 案例分析:分析实例,让学生理解有理数除法的本质。
4.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收集一些有关有理数除法的实际问题,下节课分享。
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有理数除法的本质,不要只重视运算结果。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 对学生的作业要及时批改,给予反馈,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探索有理数除法的本质。
2. 运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实例,发现有理数除法的规律。
3. 采用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批改,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后问题分享评价:对学生在课后收集的实际问题进行评价,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八、教学拓展与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有理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购物时的找零、利息计算等。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除法1》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除法1》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有理数的含义和性质;
2. 学会有理数的除法运算法则,以及解决与有理数的除法有关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1. 有理数的除法运算法则;
2. 解决与有理数的除法有关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
1. 有理数的含义和性质;
2. 有理数的除法运算法则;
3. 解决与有理数的除法有关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
1. 演示法:通过示范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有理数的除法运算法则;
2. 探究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自主发现解决方法;
3. 讨论法:通过学生的讨论帮助学生梳理理论知识。
五、教学步骤:
1. 引入
通过举例说明有理数的含义和性质,比如温度的正负、海拔的高低等。
2. 操作演示
(1)将简单的有理数除法划分成正除正、负除正、正除负、负除负四种情况,并且回顾乘法规律,类比验证除法。
(2)运用除法运算法则和具象化计算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3)利用例题来复习有理数的乘法和有理数的加减法。
3. 练习
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自主发现解决方法。
4. 总结
让学生讨论有理数的除法运算,梳理理论知识。
六、教学评价:
通过答题情况、学生的理解情况以及课堂互动等方式进行评价。
并及时反馈,帮助学生做好巩固。
七年级数学教案:有理数的除法(12篇)
七年级数学教案:有理数的除法(12篇)七年级数学教案:有理数的除法 1学习目标:1、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2、掌握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3、通过探究、练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重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学习难点:运算顺序的确定与性质符号的处理教学方法:观察、类比、对比、归纳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计算1)(—0.0318)÷(—1.4)2)2+(—8)÷2二、探究新知1、由上面的问题1,计算方便吗?想过别的方法吗?2、由上面的问题2,你的计算方法是先算法,再算法。
3、结合问题1,阅读课本P36—P37页内容(带计算器的同学跟着操作、练习)4、结合问题2,你先猜想,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应该是?5、阅读P36,并动手做做三、新知应用1、计算1)、18—6÷(—2)×2)11+(—22)—3×(—11)3)(—0.1)÷×(—100)2、师生小结四、回顾与反思请你回顾本节课所学习的主要内容3页五、自我检测1、选择题1)若两个有理数的和与它们的积都是正数,则这两个数()A.都是正数B.是符号相同的非零数C.都是负数D.都是非负数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负数没有倒数B.正数的'倒数比自身小D.-.任何有理数都有倒数D.-1的倒数是-13)关于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0有相反数B.0有绝对值C.0有倒数D.0是绝对值和相反数都相等的数4)下列运算结果不一定为负数的是()A.异号两数相乘B.异号两数相除C.异号两数相加D.奇数个负因数的乘积5)下列运算有错误的是()A.÷(-3)=3×(-3)B.C.8-(-2)=8+2D.2-7=(+2)+(-7)6)下列运算正确的是()A.;B.0-2=-2;C.;D.(-2)÷(-4)=22、计算1)6—(—12)÷(—3)2)3×(—4)+(—28)÷73)(—48)÷8—(—25)×(—6)4)六、作业1、P39第7题(4、5、7、8)、第8题2、选做题:P39第10、11、12、1314、15题七年级数学教案:有理数的除法 2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了解有理数除法的定义。
有理数的除法教案(3篇)
有理数的除法教案(3篇)从实际生活引入,表达数学学问源于生活及数学的现实意义。
强调0不能作除数。
(举例强化已导出的法则)学生自主探究有理数的除法运算转化为学生全都的乘法运算学生归纳导出法则(一):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小组合作沟通探究发觉结果教师强调(1)除法法则与乘法法则相近,只是“乘”“除”二字不同,很简单记。
(2)此法则是有理数的除法运算的又一种方法。
学生自己观看回忆,进展自主学习和合作沟通,得出有理数的除法法则(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肯定值相乘。
0除以任何不等于0的数都得0)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满意学生的表现欲和探究欲)强化练习课本例2计算:(1)(-)÷(-6)÷(-)(2)(-)÷(-)学生试着独立完成有理数的除法法则的敏捷应用,并渗透了除法、分数、比可相互转化。
反应矫正课本69—70页第1、2、3题学生独立完成并小组互评稳固法则,调动学生积极性归纳小节1、学习内容:倒数的概念及求法;有理数的除法(二)、通过本节的学习,你有哪些体会?请与同学沟通。
同学之间进展交流,小结本节内容培育了学生总结问题的力量作业布置必做题:课本70页第1,3,4题选做题:若ab≠0,则可能的取值是_______综合考察,学以致用。
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进展板书设计2.9 有理数的除法例1计算: 练习处:例2 计算:教学反思:《有理数的除法》一课是传统内容,在设计理念上,我努力表达“以学生为主”的思想,从学生已有的学问阅历动身,绽开教学,使学生自然进入状态,一切都很顺畅,到达了课前设计的设想。
在教学中,突出了学生在教学学习过程的主体地位,突出了探究式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受了观看、实践、猜想、推理、沟通、反思等活力,既应用了根本概念、根底学问又熬炼了学生力量。
在这节课中,本人认为也有缺乏之处,由于学生的层次各异,在总结问题时,中等以下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明显信念缺乏,要留意和他们沟通、帮忙他们把简单的问题化为简洁的问题。
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的除法教案分析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除法运算法则。
2. 培养学生运用有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有理数的除法运算法则。
2. 实际问题中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有理数的除法运算法则。
2. 难点:实际问题中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有理数的除法运算法则。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中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有理数除法的重要性。
2. 讲解有理数的除法运算法则,通过示例进行讲解,让学生明确运算规则。
3. 分析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有理数除法运算法则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测学习效果。
5.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有理数除法运算法则的应用。
6.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讲解、练习和实际问题解决,评价学生对有理数除法运算法则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评价其团队合作能力。
3. 评估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有理数除法的能力,以提高其解决问题的技能。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探索有理数除法的性质,例如:商的变化规律、余数的变化规律等。
2. 引导学生思考有理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货币换算、比例计算等。
八、教学资源:1. 教案、PPT、黑板等教学工具。
2. 练习题、实际问题案例等教学资源。
九、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2课时。
2. 教学进度安排:第一课时讲解有理数的除法运算法则,第二课时分析实际问题并有针对性练习。
十、课后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学生掌握程度是否达到预期。
2. 针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3. 深入研究有理数除法的相关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以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有理数的除法》说课稿(通用6篇)
《有理数的除法》说课稿(通用6篇)《有理数的除法》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有理数的运算是本章的重点,是学好后续内容的重要前提。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有理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是熟练进行有理数运算的必备知识,它与有理数的其它运算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整节内容渗透了从一般到特殊、化未知到已知、用已知求新知的数学思想方法。
通过本节学习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体验数学思维的力量,发展学生自主创新的意识。
2、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及本课教材的地位及作用,依据课程标准,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技能方面:理解有理数除法的意义,熟练掌握有理数除法法则,会求有理数的倒数,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有理数除法法则的导出及运算,让学生体会转化思想,感知数学知识的普遍性、相互转化性。
(3)情感态度方面:通过生生合作,使学生体会在解决问题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通过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问题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3、教学重点、难点在整个知识系统中,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运算是很重要的,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熟练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勤思、善思,是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
本节内容是在有理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有理数的除法可以利用乘法进行,基于此,教科书中给出了两种法则,对初一学生来说,理解这两种法则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定为:理解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二、说教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针对初一学生的思维依赖性强,思维活跃,但抽象概括能力相对较弱的特点,本节课充分借助多媒体来增强直观效果。
运用“自学—辅导”模式,遵循“面向全体,尊重主体”的教学理念,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结构,把教学过程化为学生自学、大胆猜想、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过程,使课堂教学遵循从生动、直观到抽象思维的认识规律。
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除法》教案、教学设计
2.强调本节课的重难点,提醒学生注意在后续学习中加强练习。
-教师总结:“有理数除法是初中数学的基础内容,希望大家能够熟练掌握运算规则和性质,并在实际应用中灵活运用。”
3.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教师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对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
1.对除法法则的理解不够深入,容易混淆正负数的运算;
2.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难以将问题抽象为有理数除法模型;
3.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存在恐惧心理,缺乏自信心,影响学习效果。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1.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总结除法运算规律;
2.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的能力;
难点: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有理数除法模型,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3.重点: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提高运算能力。
难点:克服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恐惧心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引入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有理数除法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运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和总结有理数除法的运算规律,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5.组织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沟通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面对问题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精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他人意见;
有理数的除法法则教案(精选4篇)
有理数的除法法则教案(精选4篇)有理数的除法法则篇1一、教学目标:1、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2、掌握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3、通过探究、练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学习重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2、学习难点:运算顺序的确定与性质符号的处理三、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计算1)(0.0318)(1.4) 2)2+(8)2(二)、探究新知1、由上面的问题1,计算方便吗?想过别的方法吗?2、由上面的问题2,你的计算方法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3、结合问题1,阅读课本P36P37页内容(带计算器的同学跟着操作、练习)4、结合问题2,你先猜想,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应该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5、阅读P36,并动手做做三、新知应用1、计算1)、186(2) 2)11+(22)3(11)3)(0.1) (100)四.课堂小结:请你回顾本节课所学习的主要内容: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应该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2、计算器的使用。
五、作业 1、P39第7题(4、5、7、8)、第8题有理数的除法法则教案篇2一、教学目标:1、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2、掌握除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3、经历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探索过程.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有理数的除法法则教学难点:理解商的符号及其绝对值与被除数和除数的关系三.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师生活动1)、小明从家里到学校,每分钟走50米,共走了20分钟.问小明家离学校有 1000 米,列出的算式为 50 20=1000 .2)放学时,小明仍然以每分钟50米的速度回家,应该走 20 分钟.列出的算式为 1000 =20从上面这个例子你可以发现,有理数除法与乘法之间的关系互为逆运算(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小组合作完成比较大小:8(-4) 8(一 );(-15)3 (-15)(一1 )(一2) (-1 )(一 )再相互交流、并与小学里学习的乘除方法进行类比与对比,归纳有理数的除法法则:1)、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2)、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加减,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 0 .2,运用法则计算:(1)(-15)(-3); (2)(-12)(一 ); (3)(-8)(一 )3,师生共同完成P34例5.(三)1、练习:P352、P35例6、例7、3、练习: P36第1、2题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的收获是:1)、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2)、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加减,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 0 .五.作业布置1、计算(1)(+48)(+6); (2) ;(3)4(-2); (4)0(-1000).2、计算.(1)(-1155)[(-11)(+3)(-5)]; (2)3751、P39第1、2、3、4题1.4.5有理数的除法有理数的除法法则教案篇3一、教学目标:1、熟练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并能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运算.2、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主动地进行学习.3、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与他人沟通、交往能力,使其逐渐热爱数学这门课程.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正确运用运算律,使运算简化教学难点:运用运算律,使运算简化三、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下面两组练习,请同学们选择一组计算.并比较它们的结果:1)(-7)8 8(-7)[(-2)(-6)]5 (-2)[(-6)5]2)(- )(- ) (- )(- )[ (- )](-4) [(- )(-4)]3)请以小组为单位,相互检查,看计算对了吗?二、探究新知1、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上面的式子与结果,把你的发现相互交流交流.2、怎么样,在有理数运算律中,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分配律还成立吗?3、归纳、总结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即:ab= ba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即:(ab)c= a(bc)乘法分配律: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即:a(b+c)=ab+bc三、新知应用1、例题用两种方法计算 ( + - )122、看谁算得快,算得准1)(-7)(- ) 2) 9 15.四、课堂小结怎么样,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还有那些问题没有解决?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即:ab= ba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即:(ab)c= a(bc)乘法分配律: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即:a(b+c)=ab+bc五.作业布置1、(-85)(-25)2、(- )15(-1 );3、( )4、 (7).5、-9(-11)+12(-9)6、1.4.4 有理数的除法有理数的除法法则教案篇4一、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确定法则.2、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3、通过对问题的探索,培养观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二、教学重点和难点学习重点:多个有理数乘法运算符号的确定学习难点:正确进行多个有理数的乘法运算三、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请同学们先合作做个游戏:用9张扑克牌(可以替代的纸片也行)全部反面向上放在桌上,每次翻动其中任意2张(包括已翻过的牌),使它们从一面向上变为另一面向上,这样一直做下去,看看能否使所有的牌都正面向上?结果怎么样,你能明白其中的数学道理吗?(二)、探究新知1、观察:下列各式的积是正的还是负的?234(-5),23(-4)(-5),2(3) (4)(-5),(-2) (-3) (-4) (-5).思考: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与负因数的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分组讨论交流,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规律: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是负数.2、利用所得到的规律,看看翻牌游戏中的数学道理。
2.8有理数的除法(教案)
在今天的课堂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有理数除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的理解程度有所不同。通过导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大多数学生能够很快地被吸引到课堂中来,表现出对学习内容的兴趣。然而,我也注意到,一些学生在异号相除的符号判断上存在困难,这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难点。
在讲授过程中,我尽量使用了简单明了的语言和具体的例子来解释有理数除法的规则,希望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学生们有了实际操作的机会,这有助于他们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看到他们在讨论中积极思考、互相交流,我觉得这样的教学方式还是很有成效的。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有理数除法法则: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将除法转化为乘法进行计算。
-运用有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如速度、比例等。
-除数为零的情况,理解除以零没有意义。
-重点举例:计算-6 ÷ 2,解释为何结果为-3,而不是3。
2.教学难点
-理解并熟练运用有理数除法法则,特别是异号相除结果的符号判断。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的法则以及除法与乘法之间的转化。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有理数除法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有理数除法的基本原理。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有理数除法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有理数除法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的除法教案
二、探究新知
1、有理数除法法则一探究
从算式出发引导学生自学教材34页内容、并总结归纳有理数除法的法则。
2、除法法则二:
3、有理数除法法则一将除法转化为乘法进行计算,从而归纳总结出有理数除法法则二。例5
教师板书计算过程,每道题都用两种法则分别进行计算,然后让学生分析两种法则分别适用于哪种情况的除法。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有理数除法的定义。
2、经历有理数除法法则的探索过程,会进行有理数除法的运算。
3、会熟练化简分数。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有理数除法法则的探索及运用,让学生体会转化思想。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指导数学思维活动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数学问题的讨论,从交流中获益。
让学生认识到两种法则都是用于所有的除法运算,但每种法则对应不同的题型时也有简繁的区别。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或复备建议)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或复备建议)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板
书
设
计
1.4.3有理数的除法
1、法则一例5、6、7
学生独立完成,8人板书。
学生依据两道计算题的示范注意在有理数乘除法的混合运算中注意利用运算律简算和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
学生独立完成,让学生板书,并做小老师给大家讲算理。
学生总结本节课知识和能力上的收获,也可以提出疑问让其他学生解答。
最新人教部编版初一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除法》优质教案
1.4.2有理数的除法第1课时 有理数的除法【知识与技能】1.了解有理数除法的定义.2.经历有理数除法法则的导出及运用过程,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过程与方法】1.通过有理数除法法则的导出及运用,让学生体会转化思想.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指导数学思维活动的能力.【情感态度】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能从交流中获益.【教学重点】正确应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教学难点】怎样根据不同的情况来选取适当的方法求商.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我们在前几节课和大家一起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法.并且还由乘法而认识了有理数的倒数问题.那大家知道乘法的逆运算是什么?该如何计算和应用.这就是本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试一试 (-10)÷2=?交流因为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也就是求一个数“?”,使(?)×2=-10 显然有(-5)×2=-10,所以(-10)÷2=-5我们还知道:(-10)×21=-5 由上式表明除法可转为乘法.即:(-10)÷2=(-10)×21 再试一试:(-16)÷(-4)=?【归纳结论】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除数不能为0).用字母表示为a ÷b=a ×b 1(b ≠0).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计算:(1)(-36)÷9; (2)(-63)÷(-9);(3)(-1512)÷53; (4)0÷3; (5)1÷(-7); (6)(-6.5)÷0.13; (7)(-54)÷(-52); (8)0÷(-5). 思考在大家的计算过程中,应用除法法则的同时,有没有新的发现?【教学说明】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并计算,师生共同归纳结论.【归纳结论】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在得出以上结论后,教师向学生阐述:这个运算方法的得出为计算有理数除法又添了一种方法.我们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方法.大家试着比较一下,以上各题分别用哪种运算法则更简便.【讨论】(1)、(2)、(5)、(6)用确定符号,并把绝对值相除.(3)、(7)用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教学说明】在小学里学生都知道除号与分数线可相互转换,如-312=-12÷3.利用这个关系,学生可以将分数进行化简.试一试 教材第35页练习.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1 化简下列分数(1)-312(2)-1245(3)14-7-(4)8-0 【教学说明】此题较简单,可让学生口答.完成此题后,教师让学生接着做教材第36页上面的练习第1题.A.1个B.2个C.3个D.4个【分析】本题含有绝对值符号,故要考虑a 、b 的正负情况.当a>0,b>0时,原式=2;当a>0,b<0或a<0,b>0时,原式=0;当a<0,b<0时,原式=-2,所以一共有2,0,-2三个可能的值,选C.例3试着用计算器计算(1)-0.056÷1.4=________; (2)1.252÷(-4.4)≈________;(3)(-3.561)÷(-1.96)≈________.【答案】(1)-0.04 (2)-0.285 (3)1.817【教学说明】让学生练习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计算.通过自己的亲身的探索、操作而增强学生的独立意识和动手能力.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1)如果一个数除以它的倒数,商是1,那么这个数是( )A.1B.2C.-1D.±1(2)若两个有理数的商是负数,那么这两个数一定是( )A.都是正数B.都是负数C.符号相同D.符号不同(4)若a+b<0,ab >0,则下列成立的是( ) A.a>0,b>0B.a<0,b<0C.a>0,b<0D.a<0,b>02.计算题.【教学说明】本栏目设计了两道大题,第1大题为选择题,是有关概念性的内容,可让学生回答,第2题为计算题,可让学生独立完成后板演.【答案】1.(1)D (2)D (3)B (4)B2.(1)6(2)-27(3)-53(4)935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本节课大家一起学习了有理数除法法则.有理数的除法有两种方法,一是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二是“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一般能整除时用第二种.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1.4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3.选做题.(1)若a 、b 是互为倒数,则3ab=_______.(2)若xyz<0,且yz<0,那么x_______0.(填“>”或“<”)(3)当_______时,代数式2-x 3没有意义. (4)________的倒数等于本身,________的相反数等于本身,_________的绝对值等于本身,一个数除以________等于本身,一个数除以________等于这个数的相反数.本节知识是在学生已有有理数乘法知识的基础上,可通过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法则的过程,使他们发现其中的规律,掌握必要的技能,于学习中发展数感和符号感.教学时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注意创设问题情境,及时点拨,通过学生亲自演算和教师的引导,达到准确认识有理数除法法则的目的.成功名言警句:2、对我来说,不学习,毋宁死。
初中数学初一数学上册《有理数的除法》教案、教学设计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引导学生探索有理数除法的运算规律,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2.设计多样化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有理数除法的运算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总结有理数除法的运算技巧,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4.结合生活实际,设计具有情境性的问题,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演示讲解,突破难点
针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如负数的处理方法、运算定律的应用等,教师进行针对性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4.巩固练习,分层提高
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具有情境性的问题,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有理数除法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思维。
二、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在学习有理数除法之前,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加、减、乘法运算,具备了一定的运算基础。但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可能会对有理数除法的运算规律和运算方法产生困惑,对除法与乘法、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理解不够深入。此外,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难以将数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具体情境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方面:
5.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鼓励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参与,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有理数除法的运算规律和运算方法。
2.有理数除法与乘法、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3.应用有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难点
1.理解除法运算中负数的处理方法。
2.灵活运用运算定律简化有理数除法计算过程。
接着,我会让学生尝试用他们已知的数学知识来解决这个新问题。在学生尝试解答的过程中,我会引导他们发现,除法实际上是一种乘法的逆运算。通过这个导入过程,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还能够激发他们对新知识的探索欲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吧
斗 Assistant teacher 为 梦 想 奋
2.8 有理数的除法
1.理解有理数的除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一、情境导入
1.计算:(1)25
×0.2= ; (2)12×(-3)= ;
(3)(-1.2)×(-2)= ;
(4)(-125
)×0= W. 2.由(-3)×4= ,再由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可得(-12)÷(-3)=4,(-
12)÷4= W.
同理,(-3)×(-4)= ,12÷(-4)= ,12÷(-3)= W. 观察上面的算式及计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换一些算式再试一试.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有理数的除法
计算:
(1)(-36)÷(-6);(2)(-323)÷512
. 解析:(1)中的两数能整除,可以确定商的符号后直接相除;(2)中两数不能整除,需利用“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进行计算.
解:(1)(-36)÷(-6)=+(36÷6)=6;
(2)(-323)÷512=-113×211=-23
. 方法总结:两数相除,如果能够整除,可以在确定商的符号后直接相除;不能整除时,可以将之转化为乘法进行计算.
探究点二: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
计算:
(1)(-24)÷[(-32)×49
]; (2)(-81)÷214×49
÷(-16). 解析:(1)中有括号,应先算括号里面的,再把除法转化为乘法;(2)中应先将除法统一为乘法,再确定符号,需将带分数化为假分数.
解:(1)原式=(-24)÷(-23)=24×32
=36;
(2)原式=(-81)×49×49×(-116)=81×49×49×116
=1. 方法总结:解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计算时不能将运算顺序颠倒.
探究点三:根据a b
,a +b 的符号,判断a 和b 的符号 如果两个有理数a 、b 满足a +b <0,a b
>0,那么这两个数( ) A.都是正数 B.符号无法确定
C.一正一负
D.都是负数
解析:∵a b
>0,根据“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可知,a 、b 同号,又∵a +b <0,∴可以判断a 、b 均为负数.故选D.
方法总结:此题考查了有理数乘法和加法法则,将二者综合考查是考试中常见的题型,此题的侧重点在于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让学生深刻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对学好本节内容有比较好的作用.教学设计可以采用课本的引例作为探究除法法则的过程.让学生自己探索并总结除法法则,同时也让学生对比乘法法则和除法法则,加深印象.并讲清楚除法的两种运算方法:(1)在除式的项和数字不复杂的情况下直接运用除法法则求解.(2)在多个有理数进行除法运算,或者是乘、除混合运算时应该把除法转化为乘法,然后统一用乘法的运算律解决问题.
2.8 有理数的除法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 了解有理数除法意义,经历归纳出有理数除法法则的过程。
B 理解除法转化为乘法,体验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互相转化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C 掌握有理数除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及乘除混合运算。
2、能力与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寻找规律,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有理数除法法则和乘除混合运算。
2、归纳出除法法则的过程。
三、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口算:
8×9= 72÷9=
(-4)×3= (-12)÷(-4)=
2×(-3)= (-6) ÷2=
(-4)×(-3)= 12÷(-4)=
0×(-6)= 0÷(-6)=
观察右侧算式, 两个有理数相除时:商的符号如何确定?商的绝对值如何确定?(让学生讨论并尝试归纳)
2、新授:
有理数除法法则:
两个有理数相除, 同号得正, 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注意:0不能作为除数)
〈1〉例1讲解:
(1) (-8)÷(-4) (2) (-3.2)÷0.08 (3) (-1/6)÷2/3
教师边板书边和学生一起完成,从中反复渗透有理数的除法法则,着重强调先确定符号是关键。
最后提出问题:求解中的第一步,第二步分别是什么?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给出抢答题,组织学生抢答活跃气氛。
计算:(1)(-21)÷3 (2)(-36)÷(-9)(3)(-1.6)÷0.4
(4)0÷(-7/83)(5)1÷(-2/5)
〈3〉议一议:
比较大小:(1)1÷(-2/5)与1×(-5/2)(2)(-1/4)÷(-1/6)
问题1:上面各组数计算结果有什么关系?
问题2:以上等式两边的结果有什么不同?
让学生思考发表观点之后,得出有理数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
比比看,谁既快又准:
计算:(1)(-3/10)÷(-3/5)(2)(-2)÷(3/5)
让两学生板演,其他学生比赛。
〈4〉例2
计算:(-12)÷(-1/12)÷(-100)
问:本例和例1以及前面的练习有什么不一样?能用除法法则求解吗?如何求解?让学生思考后发言。
然后和学生一起完成求解过程。
并指出:常利用“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把除法运算改写成乘法运算, 再利用乘法法则来计算.
问:还有没有其他的解法?让学生思考出其他解法并写在黑板上进行分析评讲。
想一想:
对于例2下面两种计算正确吗?让学生讨论思考。
(1)解:原式=(-12)÷(1/12 ÷100)
=(-12)÷1/1200
=-14400
(2)解:原式=(-1/12)÷(-12)÷(-100)
=1/144÷(-100)
=-1/14400
学生讨论发表观点之后,教师强调指出:除法不适合交换律与结合律。
故不正确。
比比看,谁既快又准:
计算:(1)(-3/4)×(-3/2)÷(-9/4)(2)(-3/2)÷(-7)×(-7/5)(3)(-3/4)×(-4/3)-8÷4
3、小结:
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让学生用“我学会了…”“我明白了…”“我认为…”等造句。
4、数学在你我身边:
提供一个能用(-900)÷9×2表示的实际问题的情景,并说明负数表示的意义. 让学生课后去思考完成
5、作业:
完成作业题、作业本;预习下一节内容。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效果还不错,整堂课围绕有理数的除法法则和有理数乘法、除法之间的关系展开教学,在练习中不断渗透法则,强化重点,分散难点。
开展抢答、比赛等形式活跃丰富课堂教学。
同时不忘联系生活,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但还有点不足之处:对多个有理数相乘除的计算的方法上没有给学生以明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