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生物的变异与进化单元测试(浙江专用)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 第4章《生物的变异》单元测试 浙科版必修2

高中生物 第4章《生物的变异》单元测试 浙科版必修2

第4章生物的变异一. 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40分)1.变异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下列不属于细菌产生的可遗传变异有()①基因突变②基因重组③染色体变异④环境条件的变化⑤染色单体互换⑥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2.某个婴儿不能消化乳糖,经检查发现他的乳糖分子有一氨基酸改换而导致乳糖酶失活,发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缺乏吸收某种氨基酸的能力 B.不能摄取足够的乳糖酶C.乳糖酶基因有一个碱基对改变 D.乳糖酶基因有一个碱基对缺失了3.下列叙述属于基因重组的是()A.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 B.各条染色体上全部基因的重新组合C.非同源染色体上基因的重新排列 D.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4.香蕉某一性状发生了变异,其变异不可能来自()A.基因重组 B.基因突变 C.染色体变异 D.环境变化5.果蝇的一条染色体上,正常基因的排列顺序为123-456789,“-”代表着丝点,表中表示了由该染色体发生变异后基因顺序变化的情况。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是染色体某一片段位置颠倒引起的B.乙是染色体某一片段缺失引起的C.丙是染色体着丝点改变引起的D.丁是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引起的6.普通小麦是六倍体,有42条染色体,科学家们用花药离体培养出的小麦幼苗是()A.三倍体、21条染色体 B.单倍体、21条染色体C.三倍体、三个染色体组 D.单倍体、一个染色体组7.通过单倍体的途径培育小麦新品种可以大大缩短育种年限,培育单倍体苗所用的花药应取自于()A.某一优良品种B.被确定为父本的植株C.F1D.F28.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和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是()A.基因重组 B.基因突变 C.染色体变异 D.环境改变9.下列情况中不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 ( )A.第5号染色体断臂缺失引起的遗传病 B.第21号染色体多一条的唐氏综合征C.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了对应部分的结构 D.用花药培育出的单倍体植株10.与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等育种方法比较,尽管人工诱变育种具有很大的盲目性,但是该育种方法的独特之处是()A.可将不同品种的优良性状集中到一个品种上 B.育种周期短,加快育种进程C.改变基因结构,创造前所未有的性状类型 D.能够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后代性状稳定快11.某植物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如右图所示。

浙科版 生物的变异 单元测试

浙科版 生物的变异 单元测试

生物的变异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1.花药离体培养成烟草新品种、用抗倒伏易染锈病的小麦与易倒伏抗锈病的小麦为亲本育成抗倒伏抗锈病的小麦品种、培育无籽西瓜、用Co60辐射稻种,育成成熟期提早、蛋白质含量高的品种,以上育种方式依次分别是()①诱变育种②杂交育种③单倍体育种④多倍体育种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③④②①D.③②④①【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花药离体培养成烟草新品种属于单倍体育种。

用抗倒伏易染锈病的小麦与易倒伏抗锈病的小麦为亲本育成抗倒伏抗锈病的小麦品种属于杂交育种。

培育无籽西瓜属于多倍体育种。

用Co60辐射稻种,育成成熟期提早、蛋白质含量高的品种属于诱变育种。

考点:本题考查育种方式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如图为某高等动物的一组细胞分裂图像,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②分裂结束后,子细胞的染色体数与细胞①的相同B.细胞③中发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C.细胞④的出现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D.细胞①②③④中均存在同源染色体【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分析图示可知:①为精原细胞,②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③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初级精母细胞,④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

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其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相同,A项正确;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主要特点是:同源染色体分离,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B项正确;细胞④中,着丝点分裂所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上出现了等位基因,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也可能是等位基因所在的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C项正确;细胞①②③中均存在同源染色体,④中没有同源染色体,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生物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2019)必修2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2019)必修2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7小题,每题3分,共计51分)1.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用皮康霜治疗皮肤病,使用一段时间后,药效下降,这是由于引起皮肤病的病原体接触药物后,产生了对皮康霜药物有效成分的抗药性变异B. 海南热带野生动物园的公狮和母虎交配,产下不育的“狮虎兽”,说明狮子和老虎存在生殖隔离C. 华南虎和东北虎的形成,是由于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的结果D. 19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使灰色桦尺蛾变成新物种——黑色桦尺蛾【答案】B【解析】解:A.对于病原体来说,抗药性变异本身就存在,药物只是起了选择作用,A错误;B.生殖隔离是指物种间不能交配或能交配但产生的后代是不可育的,B正确;C.华南虎和东北虎的形成是由于地理隔离导致的,但它们没有产生生殖隔离,是同一物种,C错误;D.桦尺蛾有灰色和黑色,由于灰色桦尺蛾不适应环境,被环境淘汰了,它们属于同一物种。

D错误。

故选:B。

2.2020年8月18日乐山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洪灾,乐山大佛对面原本连在一起的太阳岛和月亮岛几乎被淹没。

假设洪峰退去后太阳岛和月亮岛被彻底分隔开,如图是岛上的某种群若干年后可能会发生的变化。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a表示地理隔离,长期的地理隔离可能出现生殖隔离B. b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 c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导致生物定向进化D. 渐变式和爆发式的物种形成方式,一定都要经过d【答案】B【解析】3.结合下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生物的遗传信息储存在DNA或RNA的核苷酸序列中B. 核苷酸序列不同的基因可表达出相同的蛋白质C. 遗传信息传递到蛋白质是表现型实现的基础D. 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含遗传信息相同的两条单链【答案】D【解析】解:A.生物的遗传信息储存在DNA或RNA的核苷酸序列中,这是对所有生物而言的,A正确;B.核苷酸序列不同的基因可表达出相同的蛋白质,B正确;C.遗传信息传递到蛋白质是表现型实现的基础,C正确;D.基因的两条链互补配对,因此所含遗传信息不同,D错误。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2019)必修2第四章 生物的变异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2019)必修2第四章 生物的变异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4小题每题3分共计42分)1.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A. 有丝分裂过程中可以发生基因突变但不会发生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B. 某染色体上某基因缺失20个碱基对所引起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片段缺失C. 不可遗传的变异不会产生新的物种D. 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发生的基因突变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答案】C【解析】解 A.有丝分裂过程中可以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但不会发生基因重组 A 错误B.某染色体上某基因缺失20个碱基对所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 B错误C.不可遗传的变异不会产生新的物种 C正确D.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不含核酸不发生基因突变 D错误故选 C2.下列与育种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 诱变育种可以提高突变率从而产生更多新基因B. 杂交育种中F_2出现的优良性状个体都需连续自交C. 单倍体育种获得的植株中染色体数目与亲代相比减半D. 多倍体育种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着丝点的分裂【答案】A【解析】A、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可以提高突变率从而产生更多新基因 A正确B、杂交育种中F_2出现的优良性状个体若是显性性状则需要连续自交若是隐性性状则不需要 B错误C、单倍体育种获得的植株中染色体数目与亲代相同 C错误D、多倍体育种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纺锤体形成 D错误3.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 卵细胞中含有的全部染色体称为一个染色体组B. 三倍体植物不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C. 单倍体育种所获得的植株往往因为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异常而不能产生正常配子D. “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中显微镜下看到少数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答案】D【解析】A、卵细胞中可能含有1个或多个染色体组 A错误B、二倍体生物与四倍体生物杂交可以获得三倍体生物受精时发生染色体变异也有可能形成三个染色体组的受精卵进而发育成三倍体生物三倍体生物可以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B错误C、单倍体育种所获得的植株都是纯合体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能正常联会产生正常的配子 C错误D、“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中由于绝大部分细胞处于分裂间期所以在显微镜下只能看到少数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 D正确4.二倍体西瓜(2N=22)幼芽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发育成的植株成为“嵌合体” 其部分组织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不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嵌合体”现象属于染色体变异B. “嵌合体”植株自交后代不一定可育C. 低温处理植株可能出现“嵌合体”植株D. “嵌合体”植株可通过有性生殖保持性状【答案】D【解析】解A.“嵌合体”的部分细胞染色体数目正常部分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即“嵌合体”现象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 A正确B.由于组织细胞染色体有的是22条有的是44条如果11条染色体的配子和22条染色体的配子结合形成33条发育而成植株该植株由于含有3个染色体组而不育 B正确C.低温处理和秋水仙素处理的原理相同因此可能出现“嵌合体”植株 C正确D.“嵌合体”植株自交后代可能可育也可能不育但难以通过有性生殖或无性生殖能保持性状 D错误故选 D5.诱变育种与杂交育种的不同之处是()①能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②能形成新基因型③能形成新基因④需要大量的选育工作.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④【答案】B【解析】解①诱变育种可以提高变异的频率能大幅度改变某些性状①正确②两者都能形成新的基因型②错误③只有诱变育种可以产生新的基因③正确④由于突变的不定向性诱变育种不一定产生很多有利个体需要大量的选育工作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所以也需要大量的选育工作④错误.故选 B.6.如图为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二倍体生物体的细胞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该生物的体细胞中最多有12条染色体 4个染色体组B. 形成该细胞时会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后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C. 该生物体减数分裂会形成AB、Ab、aB、ab四种类型的配子D. 图中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的原因是基因突变【答案】C【解析】A、题图显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有三条染色体推出体细胞中有6条染色体若进行有丝分裂在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会暂时出现12条染色体 4个染色体组 A正确B、该生物体细胞基因型为AaBB 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在减数分裂时一定会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后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B正确C、该生物体细胞基因型为AaBB 无b基因 b的出现是基因突变引起的故减数分裂之后可能会产生三种配子AB、Ab、aB C错误D、亲本基因型为AaBB 故图中b基因所在姐妹染色体上应为B基因故b基因出现是发生了基因突变 D正确故选C.7.如图为利用玉米(基因型为BbTt)进行实验的流程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A. ⑤过程可发生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B. 植株B为纯合子的概率为1/4C. ①③过程为单倍体育种D. T与B、b的自由组合发生在①过程【答案】A【解析】解A.⑤过程是由幼苗长成植株C 过程中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可以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A正确B.植株B是通过单倍体育种培育而来一定为纯合子 B错误C.单倍体育种过程还包括了④秋水仙素处理得到植株B的步骤 C错误D.基因型为BbTt的玉米经有性生殖产生的植株D只有3种基因型说明这两对等位基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没有发生自由组合 D错误故选 A8.下列关于生物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 杂交育种利用基因重组的原理从而产生新的物种B. 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植物时需要限制酶和DNA聚合酶参与C. 单倍体育种时需用秋水仙素处理其萌发的种子或幼苗D. 诱变育种可以提高突变率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答案】D【解析】杂交育种利用基因重组的原理从而产生新的基因型但不形成新的物种 A错误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植物时需要限制酶和DNA连接酶参与 B错误由于单倍体长得弱小且高度不育所以单倍体育种时需用秋水仙素处理其幼苗而不是萌发的种子 C错误诱变育种可发提高突变率缩短育种周期能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所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 D正确9.下列最能体现孟德尔遗传规律本质的选项是()A. 杂合的高茎豌豆自交后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B. 纯合的黄色圆粒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 \ F_1全是黄色圆粒豌豆C. 纯合的黄色圆粒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 \ F_1产生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D. 纯合的黄色圆粒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 \ F_2有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答案】C【解析】解孟德尔遗传规律包括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基因的分离定律的本质是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的分离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本质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因此C选项中纯合的黄色圆粒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 F_1产生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最能体现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本质故选 C10.与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等育种方法相比尽管人工诱变育种具有很大的盲目性但是该育种方法的优点在于()A. 可以将不同品种的优良性状集中到一个品种上B. 按照人类的意愿定向改造生物C. 改变基因结构创造前所未有的性状类型D. 能够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后代性状稳定快【答案】C【解析】A、将不同品种的优良性状集中到一个品种上这是杂交育种的优点不是诱变育种的优点 A错误B、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不能定向改造生物 B错误C、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能改造基因结构创造前所未有的性状类型 C正确D、明显缩短育种年限是单倍体育种的优点不是诱变育种的优点 D错误11.下列有关育种的叙述错误的是()A. 单倍体育种的最终目标是获得单倍体植株优点是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B. 杂交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的原理都是基因重组C. 利用射线处理得到染色体易位的家蚕新品种属于诱变育种D. 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利用了染色体畸变的原理【答案】A【解析】 A 、单倍体育种的最终目标是获得纯合体植株新品种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所以优点是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A错误B、杂交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的原理都是基因重组 B正确C 、射线处理得到染色体易位的家蚕新品种属于诱变育种原理是染色体结构变异 C正确D、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属于多倍体育种利用了染色体畸变的原理 D正确12.下列关于遗传和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A. O型血夫妇的子代是O型血说明该性状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B. 环境变化不会导致可遗传变异的发生C.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 R型菌转化成S型菌发生的变异是基因突变D. 长期使用同一种杀虫剂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增强的变异【答案】A【解析】 A 、O型血夫妇的子代是O型血说明该性状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A正确B、环境变化若导致遗传物质改变则可导致可遗传变异的发生 B错误C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 R型菌转化成S型菌发生的变异是基因重组 C错误D、害虫的抗药性是在使用杀虫剂之前产生的杀虫剂只能对害虫的抗药性进行选择 D 错误13.下列有关性别决定的叙述正确的是()A. 含X染色体的配子都是雌配子B. 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数量相等C. 含X染色体的配子数∶含Y染色体的配子数=1∶1D. 各种生物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可分为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答案】B【解析】A、含X染色体的配子也可以是雄配子 A错误B、精子是由含XY染色体的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所以雄配子中含有X染色体的配子和含有Y染色体的配子之比接近1: B正确C、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雌配子都是含有X染色体的配子雄配子中含有X染色体的配子和含有Y染色体的配子之比接近1: 所以含X的配子数含Y的配子数 \gt C错误D、不是所有的细胞都具有染色体如原核生物不是所有的生物的染色体都具有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之分如大部分植物都没有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之分 D错误故选B14.利用二倍体植株培育作物新品种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杂交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所依据的主要原理都是基因重组B. 诱变育种可提高突变率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C. 单倍体缺少生长发育所需全套遗传信息植株弱小种子和果实比较少D. 某新品种发育延迟结实率低则在培育该品种过程中可能用到秋水仙素【答案】C【解析】解二倍体植株的配子发育形成的单倍体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含有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套遗传物质并且单倍体长得弱小高度不育故选 C二、多选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15.如图表示用AAbb和aaBB两个品种的某农作物培育出AABB品种的过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①②③过程的育种原理为基因重组B. “黑农五号“的培育运用了①②③过程C. ⑤过程可以用秋水仙素处理AB植株的种子或幼苗D. ⑥过程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进行人工诱变【答案】B, C, D【解析】三、解答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0分共计20分)16.(1)甲、乙、丙途径中的新个体分别代表().16.(2)三种途径中甲中由亲代个体\rightarrow 受精卵的过程中必须经过________ 乙中由体细胞培养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必须经过的核心环节是________ 丙中涉及的现代生物技术除核移植外还有________.16.(3)三种途径中新个体的遗传物质和亲代个体相比差别从大到小的排序是________.原因是甲途径的子代新个体和亲代个体相比会出现________等可遗传变异类型而乙途径会出现________等可遗传变异类型丙除了会出现乙途径可能有的变异类型外还由于________ 所以并不是真正的无性繁殖.A. 自然繁殖的动物或植物、组织培养的植物、组织培养的动物B. 自然繁殖的动物或植物、体细胞克隆动物、组织培养的植物C. 自然繁殖的动物或植物、组织培养的植物、克隆动物D. 自然繁殖的动物或植物、体细胞克隆动物、克隆动物【答案】C【解析】甲个体产生过程亲代个体\rightarrow 受精卵\rightarrow 胚\rightarrow 新个体是经过产生配子和自然受精过程产生的是属于自然繁殖的动物或植物乙个体产生过程亲代个体\rightarrow 体细胞\rightarrow 胚状体\rightarrow 新个体是有由体细胞直接产生的属于无性生殖体现了细胞全能性属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产物丙个体产生过程是亲代个体\rightarrow 核移植细胞\rightarrow 胚\rightarrow 新个体.是通过核移植技术的产物属于克隆动物.即选 C.【答案】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 细胞培养、胚胎移植【解析】甲中由亲代个体\rightarrow 受精卵的过程中必须经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乙属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产物必须经过的核心环节是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丙属于克隆动物涉及的现代生物技术有细胞培养、核移植、胚胎移植.【答案】甲、丙、乙,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 细胞质基因来自供体卵母细胞【解析】甲的遗传物质来自于两个亲本子代新个体和亲代个体相比会出现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等可遗传变异类型乙是无性生殖遗传物质完全来自于供体细胞乙途径会出现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等可遗传变异类型.丙属于核移植技术的产物核遗传物质来自于供核、细胞质遗传物质来自于供质细胞.因此三种途径中新个体的遗传物质和亲代个体相比差别从大到小的排序是甲、丙、乙.17.(1)最初产生结红色籽粒植株的原因很可能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 红色籽粒中胚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17.(2)若要用单倍体育种的方法尽快获得稳定遗传的红色籽粒小麦品种具体步骤是将最初得到的红色籽粒播种后取________进行离体培养待得到________ 用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加倍后培养至成熟得到的植株基因型为________ 待________时选________籽粒留种17.(3)除上述方法外还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能尽快获得稳定遗传的红色籽粒小麦品种写出简单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基因突变, AA、Aa、aa【解析】解(1)在种植白色籽粒小麦的田间偶然发现的红色籽粒来自于基因突变由于后代既有红色籽粒又有白色籽粒所以红色籽粒中胚的基因型是AA、Aa、aa【答案】(2)花药, 单倍体幼苗, AA或aa, 籽粒成熟, 红色【解析】(2)单倍体育种的时候在传粉前取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待得到单倍体幼苗后用秋水仙素处理使其染色体加倍得到的植株为纯合子基因型为AA或aa 待籽粒成熟后选取红色籽粒留种【答案】(3)自交, 把该红色籽粒小麦的种子种植后让其自交单独保存每一株所结的红色种子淘汰白色籽粒第二年种植后再让其自交不出现性状分离者即为能稳定遗传的红色籽粒【解析】(3)把该红色籽粒小麦的种子种植后让其自交单独保存每一株所结的红色种子淘汰白色籽粒第二年种植后再让其自交不出现性状分离者即为能稳定遗传的红色籽粒。

浙科版 生物的变异 单元测试

浙科版 生物的变异 单元测试

生物的变异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1.花药离体培养成烟草新品种、用抗倒伏易染锈病的小麦与易倒伏抗锈病的小麦为亲本育成抗倒伏抗锈病的小麦品种、培育无籽西瓜、用Co60辐射稻种,育成成熟期提早、蛋白质含量高的品种,以上育种方式依次分别是()①诱变育种②杂交育种③单倍体育种④多倍体育种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③④②①D.③②④①【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花药离体培养成烟草新品种属于单倍体育种。

用抗倒伏易染锈病的小麦与易倒伏抗锈病的小麦为亲本育成抗倒伏抗锈病的小麦品种属于杂交育种。

培育无籽西瓜属于多倍体育种。

用Co60辐射稻种,育成成熟期提早、蛋白质含量高的品种属于诱变育种。

考点:本题考查育种方式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如图为某高等动物的一组细胞分裂图像,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②分裂结束后,子细胞的染色体数与细胞①的相同B.细胞③中发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C.细胞④的出现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D.细胞①②③④中均存在同源染色体【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分析图示可知:①为精原细胞,②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③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初级精母细胞,④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

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其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相同,A项正确;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主要特点是:同源染色体分离,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B项正确;细胞④中,着丝点分裂所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上出现了等位基因,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也可能是等位基因所在的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C项正确;细胞①②③中均存在同源染色体,④中没有同源染色体,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生物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高中生物浙科版遗传与进化第四章生物的变异单元测试

高中生物浙科版遗传与进化第四章生物的变异单元测试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4章《生物的变异》单元强化训练一、选择题1.人类的多指是一种显性遗传病,白化病是一种隐性遗传病,已知控制这两种疾病的等位基因都在常染色体上,而且都是独立遗传的,在一个家庭中,父亲是多指,母亲正常,他们有一个患白化病但手指正常的孩子,则下一个孩子患病的几率分别是A.3/4 B.5/8 C.1/4 D.3/82.决定玉米籽粒有色(C)和无色(c)、淀粉质(Wx)和蜡质(wx)的基因位于9号染色体上,结构异常的9号染色体一端有染色体结节,另一端有来自3号染色体的片段.有关玉米染色体特殊性的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异常9号染色体的产生称为基因重组B.异常的9号染色体可为C和wx的基因重组提供判断依据C.图二中的母本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这两对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不能发生联会D.图二中的亲本杂交时,F1出现了无色蜡质个体,说明母本在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交叉互换3.关于细胞内物质或结构的转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有丝分裂中染色质转变为染色体有利于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B.人体细胞中ATP和ADP的相互转变只能发生在线粒体中C.运动时肌细胞中的糖原转变为葡萄糖以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D.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产生的还原氢都来自水中的氢原子4.下列有关育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是A.诱变育种可大幅度改良生物的某种性状和扩大可供选择的范围B.杂交育种通过基因重组和人工选择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C.秋水仙素作用于有丝分裂后期,使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加倍D.三倍体无籽西瓜的无籽性状是可以遗传的5.果蝇相对性状中红眼(E)对白眼(e)为显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灰身(B)对黑身(b)为显性,基因位于Ⅳ号染色体。

缺失l条Ⅳ号常染色体仍能正常生存和繁殖,2条Ⅳ号均缺失则致死。

用都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灰身红眼雄果蝇和黑身白眼雌果蝇杂交,则F1果蝇中()A.Ⅳ号染色体数正常的果蝇占1/4B.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白眼果蝇占2/3C.红眼果蝇中灰身:黑身为2:1D.灰身红眼:黑身白眼果蝇为1:16.自然界中蝴蝶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

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浙科版高中生物单元测试(真题及答案)

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浙科版高中生物单元测试(真题及答案)

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浙科版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23小题,每题3分,共计69分)1.下列关于生物变异与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在单倍体与多倍体的育种中,通常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B. 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获得白菜一甘蓝的过程属于染色体畸变C. 姐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置的片段互换可引起基因重组D. 多倍体植株染色体组数加倍,产生的配子数加倍,有利于育种【答案】B【解析】A、单倍体往往是高度不育的,不能产生种子,故不能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A错误;B、白菜 \left( 2n=20\right)和甘蓝 \left( 2n=18\right)都为二倍体,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获得的“白菜一甘蓝”体细胞染色体数组是4个,这过程属于染色体数目的变异,B正确;C、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置的片段互换可引起基因重组,C错误;D、多倍体植株染色体组数加倍,但一般产生配子数是不变的,且奇数染色体组数的多倍体,由于联会紊乱不能形成配子,D错误。

故选B。

2.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 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B. 染色体数目变异通常会导致染色体上基因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C. 大多数染色体结构变异对生物体是不利的D. 如果某果蝇的长翅基因缺失,则说明其发生了基因突变【答案】C【解析】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而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重要来源,A错误。

染色体数目变异通常会导致染色体个别增减或以染色体组的形式增加或减少,而染色体上基因的排列顺序通常不会发生改变,B错误。

大多数染色体结构变异对生物是不利的,C正确。

如果某果蝇的长翅基因缺失,说明少了基因,说明发生的是染色体结构变异,D错误。

浙科版 生物的进化 单元测试

浙科版 生物的进化 单元测试

生物的进化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1.根据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下述对现代进化理论的补充、完善等内容中,不正确的是()A.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研究种群中基因变化频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C.物种形成包括突变和基因重组、选择、隔离三个基本环节D.种群中每个个体含有种群基因库的全部基因【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研究种群中基因变化频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物种形成包括突变和基因重组、选择、隔离三个基本环节都是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

种群中每个个体含有的基因是种群基因库一部分,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2.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和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其原因是()A.能产生新基因 B.发生的频率高C.能产生大量有利变异 D.能改变生物的表现型【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能产生新基因,因而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和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A正确;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B错误;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多数是有害的,C错误;基因突变不一定改变生物性状,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3.普通栽培稻是普通野生稻进化而来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每株普通栽培稻都含有其种群基因库的全部基因B.人工选择能够改变普通栽培稻变异和进化的方向C.普通野生稻在进化过程中遗传多样性会发生改变D.普通野生稻受环境影响产生的变异都是不遗传的【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种群中的每个个体含有种群基因库中的部分基因,A错误;人工选择能够改变普通栽培稻进化的方向,而变异是不定向的,B错误;普通栽培稻往往没有普通野生稻的抗逆性强,说明普通野生稻在进化过程中丧失了部分遗传(基因)多样性,C正确;生物受环境影响产生的变异如果遗传物质也改变了,则是遗传的,D错误。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2019)必修2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2019)必修2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1.下列关于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 可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前提B. 可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前提C. 自然选择不是适应进化的唯一因素D. 自然选择是进化的重要动力和机制【答案】C【解析】 A 、可遗传变异提供了进化的原材料,是生物进化的前提,A正确;B、可遗传变异提供了进化的原材料,也是自然选择的前提,B正确;C 、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是导致适应性进化的唯一因素,C错误;D、自然选择是进化的重要动力和机制,D正确。

2.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基因突变的结果是一定产生了它的等位基因B. 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一定会产生新物种C. 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都会阻止生物之间的基因交流D. 用二倍体西瓜给四倍体西瓜授粉,则四倍体植株上会结出三倍体西瓜【答案】C【解析】 A 、基因突变的结果可能是产生其他基因,A错误;B、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一定会产生生物进化,B错误;C 、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都会阻止生物之间的基因交流,生殖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标志,C正确;D、用二倍体西瓜给四倍体西瓜授粉,四倍体植株上结出的为四倍体西瓜,其种子为三倍体,D错误。

3.下列有关遗传、变异和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 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男性患者少于女性患者B. 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C. 不是所有的可遗传变异都可借助光学显微镜观察到D. 自然选择通过改变种群的基因型频率,使种群定向进化【答案】D【解析】 A 、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男性患者少于女性患者,A正确;B、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B正确;C 、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其中基因突变、基因重组不能借助光学显微镜观察到,C正确;D、自然选择通过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使种群定向进化,D错误。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2019)必修2第四章 生物的变异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2019)必修2第四章 生物的变异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下图是三倍体无子西瓜育种的流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四倍体西瓜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紊乱B. 秋水仙素能抑制细胞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C. 上述三倍体无子西瓜的育种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D. 三倍体植株所结的无子西瓜偶尔也会形成少量种子【答案】A【解析】解 A.四倍体西瓜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 A错误B.秋水仙素可抑制细胞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 B正确C.培育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 C正确D.三倍体植株在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一般不会形成正常的生殖细胞但如果在减数分裂中三个染色体组中的一个染色体组移向细胞的一极、另两个染色体组同时移向细胞的另一极则会产生可育的配子可育配子受精后也能形成种子 D正确故选 A2.口腔癌好发于舌头、牙龈、颊等部位其发生常与p16^NK4a等多个阻止细胞不正常增殖的基因中片段缺失导致的功能缺陷直接相关癌细胞在氧充足的条件下主要还是通过无氧呼吸获取能量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 正常细胞与癌细胞的遗传物质相同但表达的基因不完全相同B. 癌细胞膜上转运葡萄糖的载体蛋白的数量明显多于正常细胞C. p16^NK4a基因属于抑癌基因D. 长期食用发霉食品、焦虑的情绪等都会增加患癌风险【答案】A【解析】 A 、正常细胞变为癌细胞发生可基因突变正常细胞与癌细胞的遗传物质不同A错误B、据题意可知癌细胞主要通过无氧呼吸获取能量故从内环境中摄取并用于细胞呼吸的葡萄糖比正常细胞多 B正确C 、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抑制细胞生长和分裂过程抑癌基因主要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p16^NK4a是阻止细胞不正常增殖的基因属于抑癌基因 C正确D、长期食用发霉食品、焦虑的情绪等都会增加患癌风险 D正确3.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改善我国人口结构近来国家出台了“三孩政策” 计划生育“三孩”的父母都希望所生孩子是健康没有遗传病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产前诊断包括了遗传咨询、羊水检查、B超检查和基因检测等方法B. 如果通过基因检测确定胎儿不携带致病基因则可判断其不患遗传病C. 胎儿所有先天性疾病都可通过产前诊断来确定D. 提倡适龄生育和禁止近亲结婚也是降低遗传病发病率的有效方法【答案】D【解析】解 A.产前诊断包括了羊水检查、B超检查、孕妇血细胞检查和基因检测等方法不包括遗传咨询 A错误B.虽然胎儿不携带致病基因但也可能患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B错误C.并不是所有先天性疾病都可以通过产前诊断来确定 C错误D.提倡适龄生育和禁止近亲结婚也是降低遗传病发病率的有效方法 D正确故选 D4.下列关于“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将洋葱放在装满清水的烧杯中将烧杯置于4℃冰箱诱导培养36hB. 剪取诱导处理的根尖约5cm放入卡诺氏液中浸泡3小时固定细胞形态C. 实验过程中固定和解离后的漂洗液都是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D. 视野中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最多不能观察到细胞从二倍体变为四倍体的过程【答案】D【解析】5.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 基因突变改变了染色体上基因的排列顺序B. 基因突变可发生在DNA的任何部位体现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C. 线粒体基因突变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D. 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多样性主要是基因突变的结果【答案】C【解析】6.植物的自交不亲和性是指当花粉落在自身柱头上时花粉不能够正常萌发或不能穿过柱头无法完成受精作用而不能结实的现象下图为培育自交不亲和油菜的过程其中A、C代表不同的染色体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自交不亲和现象有利于防止自交退化保持油菜的遗传多样性B. 油菜可能是由两个不同物种通过自然种间杂交后直接获得的物种C. \ F_1是由AAC组成的三倍体其中C组有9条染色体D. 选育的自交不亲和油菜是由来自于白菜的不亲和基因所致【答案】B【解析】解分析自交不亲和油菜的育种过程可知自交不亲和白菜二倍体共20条染色体 A是一个染色体组染色体数目是10 自交亲和甘蓝油菜是二倍体共38条染色体染色体组成是AACC 其中A是10条染色体 C是9条染色体A.自交不亲和现象有利于防止自交退化从而保持油菜的遗传多样性 A正确B.由于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所以油菜不可能是由两个不同物种通过自然种间杂交后直接获得的物种 B错误C. F_1是由AAC组成的三倍体其中A组有10条染色体 C组有9条染色体 C正确D.甘蓝油菜自交亲和所以选育的油菜自交不亲和是由于来自于白菜的不亲和基因所致D正确故选 B7.果蝇的红眼对白眼为显性由位于Ⅹ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让一对染色体都正常的红眼雌果蝇和红眼雄果蝇杂交子一代中出现了性染色体组成为XYY的白眼果蝇不考虑基因突变该白眼果蝇的白眼基因最可能的来源、性染色体组成出现异常最可能的原因分别是()A. 红眼雄果蝇红眼雌果蝇减数第一次分裂出现异常B. 红眼雌果蝇红眼雌果蝇减数第二次分裂出现异常C. 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减数第二次分裂出现异常D. 红眼雄果蝇红眼雄果蝇减数第一次分裂出现异常【答案】C【解析】解从子一代性染色体为XYY的白眼果蝇上分析性染色体X来自母本 YY来自父本果蝇的红眼、白眼是由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所以该白眼果蝇的白眼基因最可能来源于红眼雌果蝇出现YY配子是父本红眼雄果蝇减数第二次分裂出现异常所致 C正确 ABD错误故选 C8.果蝇有眼(B)对无眼(b)为显性果蝇缺失1条IV号染色体(单体果蝇)仍能生存和繁殖缺失2条则致死缺失1条IV号染色体的有眼雄果蝇和缺失1条IV号染色体的无眼雌果蝇杂交得F_1.以下分析不合理的是()A. 单体果蝇可能是亲代减数分裂时染色体没有正常分离导致的B. 缺失1条IV号染色体的果蝇减数分裂无法产生正常配子C. 若有眼基因在IV号染色体上 F_1果蝇中有眼无眼约为2: 1D. 若有眼基因在X染色体上 F_l果蝇中有眼无眼约为1: 1【答案】B【解析】 A 、单体果蝇缺失1条IV号染色体可能是亲代减数分裂时染色体没有正常分离导致的 A正确B、由于缺失1条IV号染色体的果蝇仍能生存和繁殖所以减数分裂仍能产生正常配子B错误C 、若有眼基因在IV号染色体上则有眼雄果蝇为BO 无眼雌果蝇为bO 杂交后所得F_1果蝇中有眼(Bb、BO) 无眼(bO)约为2: 1 C正确D、若有眼基因在X染色体上则有眼雄果蝇为X^BY 无眼雌果蝇为X^bX^b 杂交后所得F_l果蝇中有眼(X^BX^b) 无眼(X^bY)约为1: 1 D正确9.遗传伴随着变异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A. 发生在体细胞中的变异是不可遗传变异B. 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的改变就是基因突变C. 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后得到的一定是二倍体D. 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答案】B【解析】解 A.若发生在体细胞中的变异引起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则该变异是可遗传变异若没有引起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则该变异是不可遗传变异 A错误B.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的改变就是基因突变 B正确C.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不一定是二倍体如果该生物是由配子发育而来则为单倍体如果该生物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则为二倍体 C错误D.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其中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D错误故选 B10.下图一表示某植物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中某一条染色体发生了变异图二表示该变异个体的自交过程其中“O”表示发生变异的染色体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图一所示变异可用显微镜观察到B. 图一所示变异不会影响该植物的减数分裂过程C. 图一所示变异会影响该植物子代的性状分离比D. 通过自交方法可判断图二中的子代是否存在图一所示变异【答案】D【解析】解 A.图一所示变异为染色体结构变异可用显微镜观察到 A正确B.图一所示变异为染色体结构缺失不会影响该植物的减数分裂过程 B正确C.由于缺失导致机体中基因组成发生改变会影响该植物子代的性状分离比 C正确D.正常时自交子代表现型显性∶隐性=3∶1 若出现该变异则自交子代全为显性故通过自交方法能判断图二中的子代是否存在图一所示变异 D错误故选 D11.下列有关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 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一定不是单倍体B. 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后发育来的个体一定是二倍体或多倍体C. 生物体含一个染色体组的精子或卵细胞最有可能是单倍体D. 单倍体的体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其植株弱小且高度不育【答案】B【解析】解 A.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不一定是单倍体如果该生物体是由配子发育而来则为单倍体如果该生物体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则为二倍体 A错误B.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后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来的个体一定是二倍体或多倍体 B正确C.精子或卵细胞不是单倍体由精子或卵细胞发育形成的个体是单倍体 C错误D.单倍体的体细胞中可能存在同源染色体如四倍体的单倍体细胞 D错误故选 B12.下列关于抑癌基因、原癌基因和癌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 原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的增殖B. 细胞癌变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C. 正常人的染色体上并不存在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D. 正常人的体细胞内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不会同时存在【答案】B【解析】A.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A错误B.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 B正确C.正常人的染色体上存在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 C错误D.正常的体细胞中都存在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D错误故选B13.蜜蜂的雌蜂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二倍体雄蜂是由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成的单倍体蜜蜂的长绒毛对短绒毛为显性、体色褐色对黑色为显性现有一只雄蜂与蜂王杂交子代雌蜂均为褐色长绒毛子代雄蜂黑色长绒毛和黑色短绒毛各占一半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 雄蜂体细胞和成熟生殖细胞中都不具有成对的同源染色体B. 亲本蜂王性状为黑色长绒毛能产生两种基因型的卵细胞C. 亲本雄蜂性状为褐色长绒毛只能产生一种基因型的精子D. 蜜蜂体色和绒毛长短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属于伴性遗传【答案】D【解析】解 A.雄蜂为单倍体是由蜂王的卵细胞发育而来的因此雄蜂的体细胞和有性生殖细胞中都不具有成对的同源染色体 A正确B.由于后代雄蜂黑色长绒毛和黑色短绒毛各占一半说明亲本雌蜂为黑色长绒毛可以产生两种配子 B正确C.由于后代雌蜂均为褐色长绒毛说明亲本雄蜂为褐色长毛绒只能产生一种配子 C正确D.根据题意可知蜜蜂的性别与染色体组数有关而与性染色体无关 D错误故选 D14.关于果蝇体节发育相关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 都编码转录调节因子B. 除果蝇外其他物种不具有其类似基因C. 基因产物在受精前即已合成存于卵细胞中D. 能独立执行其功能并决定发育时程E. 可以在果蝇生活史各阶段随机被活化或去活化【答案】A【解析】解 A.体节基因能够编码转录调节因子 A正确B.一些其他昆虫也有体节也具备体节调节基因 B错误C.体节发育基因在果蝇体节发育时才会表达 C错误D.果蝇的发育还受其他基因控制 D错误E.体节发育基因只在果蝇特定生长阶段表达 E错误故选 A15.要利用基因型为AaBB的生物培育出以下基因型的生物①AaBb ②AAa aBBBB 则对应的育种方法分别是()A. 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B. 杂交育种、诱变育种C. 诱变育种、花药离体培养D. 基因工程育种、诱变育种【答案】A【解析】解①利用基因型为AaBB的生物培育出基因型为AaBb的生物采用的技术是诱变育种②利用基因型为AaBB的生物培育出基因型为AAaaBBBB的生物采用的技术是多倍体育种故选 A16.孟德尔选择了豌豆等作实验材料发现了分离定律玉米也是遗传学研究的好材料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解决了中国人缺粮困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若将杂合子高茎豌豆自交产生的4粒种子种下去有3粒发育成高茎和1粒发育成矮茎B. 一株黄粒玉米的顶端雄花的花粉落在其叶腋部雌花上完成了受粉并受精也属于自交C. 培育杂交水稻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发生在细胞有丝分裂前期D. 杂交水稻的基因型相同表型一定相同表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答案】B【解析】解 A.若将杂合子高茎豌豆自交产生的4粒 F_1种子种下去不一定恰好有3株高茎和1株矮茎属于小概率事件 A错误B.同株异花植物受粉、受精属于自交 B正确C.培育杂交水稻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发生在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C错误D.表型是由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决定的 D错误故选 B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10分共计50分)17.(1)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17.(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3)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17.(4)生理学家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稳态17.(5)生态系统所具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答案】(1)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解析】解(1)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答案】(2)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解析】(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答案】(3)性染色体上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解析】(3)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答案】(4)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解析】(4)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答案】(5)保持或者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解析】(5)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者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8.(1)进行杂交育种的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18.(2)请用遗传图解的形式写出红薯品种间杂交育种的程序 ________【答案】Aabb与aaBb【解析】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进行杂交育种的亲本的基因型是Aabb与aaBb【答案】【解析】Aabb与aaBb杂交后代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Bb: Aabb: aaBb: aabb=1: 1: 1: 1 其遗传图解为19.(1)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在对细胞膜的研究中提出了模型图甲中利用磷脂酶处理其功能受到影响的结构有(填序号)19.(2)如果甲细胞能分泌抗体则与其合成、运输与分泌相关的细胞器有(填序号)19.(3)不含有脱氧核苷酸但含核酸的细胞器是 ____________ 该细胞器的合成与图中 ____________有关19.(4)图甲⑥中一定不能发生的生理过程有___________19.(5)用等量的胰液和胃液的混合液处理图中的③ 结果是没有变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6)如果将一个活的图乙细胞放入适宜浓度 KNO_3溶液中将会出现现象19.(7)如果乙为根尖分生区细胞不应该有的细胞器是 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19.(8)图甲和图丙在结构上的根本区别是图丙中的4的功能是【答案】(1)流动镶嵌, ②④⑥⑦⑨【解析】解(1)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在对细胞膜的研究中提出了流动镶嵌模型生物膜是以磷脂双分子层为支架的若用磷脂酶处理则有生物膜的结构都会受到影响【答案】(2)①④⑥⑦【解析】(2)抗体属于分泌蛋白与之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高尔基体、内质网和线粒体【答案】(3)①核糖体, ⑧核仁【解析】(3)不含有脱氧核苷酸但含核酸的细胞器是①核糖体该细胞器的合成与图中⑧核仁有关【答案】C, E【解析】(4)⑥为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根据有氧呼吸的过程可知利用二氧化碳合成葡萄糖、氧化分解葡萄糖一定不能发生在线粒体线粒体内含有DNA 属于半自主细胞器可以进行氨基酸脱水缩合故选 CE【答案】(5)胰液胃液混合后pH改变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失去活性【解析】(5)用等量的胰液和胃液的混合液处理图中的③ 结果是没有变化原因是胰液胃液混合后pH改变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失去活性【答案】(6)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解析】(6)细胞在一定浓度的 KNO_3溶液中先发生质壁分离由于细胞能主动吸收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导致细胞液浓度上升发生渗透吸水即质壁分离的复原【答案】(7)4大液泡, 2叶绿体【解析】(7)如果乙为根尖分生区细胞不该有大液泡和叶绿体【答案】(8)是否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合成蛋白质【解析】(8)图甲为真核细胞图丙为原核细胞二者的根本区别是是否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4为核糖体其功能为合成蛋白质20.(1)用一只纯合长翅红眼果蝇和一只纯合短翅白眼果蝇杂交得到长翅红眼的 F_1雌雄果蝇请在方框中画出该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要求写清表现型、基因型及比例等)20.(2)用上述实验的 F_1雌、雄果蝇杂交得到 F_2 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 F_2四种表现型(不考虑性别)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 F_2长翅果蝇中白眼为________(选填“雌性”“雄性”或“有雌有雄”) F_2中长翅红眼果蝇的比例为________20.(3)若果蝇的灰身和长翅分别由B基因和A基因控制现有灰身长翅(BBAA)和黑身短翅(bbaa)两种果蝇如何通过实验确定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请写出实验方案并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答出一种合理方案即可)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解析】解(1)根据纯合长翅红眼果蝇和纯合短翅白眼果蝇杂交得到的 F_1中有长翅红眼雌雄果蝇(长翅红眼雄果蝇Aa X^RY和长翅红眼雌果蝇Aa X^RX^r)可知亲代纯合长翅红眼是雌果蝇(AA X^RX^R)纯合短翅白眼是雄果蝇(aa X^rY)据此绘制遗传图解如下【答案】(2)9∶3∶3∶1, 雄性, 9/16【解析】(2)根据自由组合定律纯合长翅红眼果蝇和纯合短翅白眼果蝇杂交得到 F_1F_1雌雄果蝇杂交得到F_2 F_2中表现型(不考虑性别)及比例为红眼长翅∶红眼短翅∶白眼长翅∶白眼短翅=9∶3∶3∶1 其中长翅红眼果蝇的比例为9/16 F_2中白眼果蝇全部为雄性【答案】(3)实验方案一灰身长翅(BBAA)果蝇和黑身短翅(bbaa)果蝇杂交得 F_1 让 F_1果蝇测交实验结论若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灰身长翅∶灰身短翅∶黑身长翅∶黑身短翅=1∶1∶1∶1 则这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否则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方案二灰身长翅(BBAA)果蝇和黑身短翅(bbaa)果蝇杂交得 F_1 让 F_1雌雄果蝇杂交实验结论若 F_2的表现型及比例应为灰身长翅∶灰身短翅∶黑身长翅∶黑身短翅=9∶3∶3∶1 则这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否则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解析】(3)通过实验确定两对基因的位置关系可以用测交或自交的方法可设计如下实验方案实验方案一灰身长翅(BBAA)果蝇和黑身短翅(bbaa)果蝇杂交得 F_1 让 F_1果蝇测交实验结论若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灰身长翅∶灰身短翅∶黑身长翅∶黑身短翅=1∶1∶1∶1 则这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否则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方案二灰身长翅(BBAA)果蝇和黑身短翅(bbaa)果蝇杂交得 F_1 让 F_1雌雄果蝇杂交实验结论若 F_2的表现型及比例应为灰身长翅∶灰身短翅∶黑身长翅∶黑身短翅=9∶3∶3∶1 则这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否则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21.(1)在山羊种群中无胡子雌山羊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____ 有胡子雄山羊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____ 某同学认为山羊胡子的出现受山羊性别的影响但这并不属于伴性遗传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2)已知山羊毛色性状受等位基因A、a控制某实验小组利用纯合山羊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且正反交实验结果相同①由以上实验可以确定控制毛色的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②已知亲本雌山羊无胡子、雄山羊有胡子且均为纯合子若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 F_2雌山羊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 B^+B^b和\ B^+B^+, \ B^bB^+和\ B^bB^b, 伴性遗传是指控制相关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的现象而山羊胡子的出现受常染色体上相关基因控制【解析】解(1)由题干信息可知基因B在雄性中为显性在雌性中为隐性因此无胡子雌山羊的基因型有 B^+B^b和 B^+B^+ 有胡子雄山羊的基因型有 B^bB^+和 B^bB^b 胡子的出现受常染色体上的基因B控制而伴性遗传中控制相关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所以山羊胡子的出现不属于伴性遗传【答案】(2)①常, 两组杂交实验后代中雌山羊和雄山羊中白毛和黑毛比例相同且正反交实验结果相同, ②白毛无胡子∶白毛有胡子∶黑毛无胡子∶黑毛有胡子=9∶3∶3∶1【解析】(2)①由题图可知两组杂交实验的正反交实验结果相同且两组杂交实验后代中雌山羊和雄山羊都有白毛和黑毛且白毛和黑毛比例相同所以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②控制胡子有无和毛色的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若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 F_2雌山羊中白毛∶黑毛=3∶1 已知亲本雌山羊无胡子、雄山羊有胡子且均为纯合子则 F_1的基因型为 B^+B^b 则 F_2雌山羊中无胡子∶有胡子=3∶1 F_2雌山羊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白毛无胡子∶白毛有胡子∶黑毛无胡子∶黑毛有胡子=9∶3∶3∶1。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2019)必修2第四章 生物的变异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2019)必修2第四章 生物的变异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3小题每题3分共计39分)1.科研人员以红鲫为母本、团头鲂为父本进行远缘杂交最终培育出新品系鲫鱼(基本流程如下图所示 R、M、 R^\prime 表示染色体组数字表示染色体总数)新品系鲫鱼具有较高的孵化率和存活率在生产实践中有较高的推广价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远缘杂交产生的受精卵有2个染色体组、37对同源染色体B. 细胞分裂时低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C. \ R^prime 染色体组中可能含有来自M染色体组的基因D. 据图可知卵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发育为完整的个体【答案】A【解析】解 A.由题意可知远缘杂交的受精卵种含有一个R染色体组和一个M染色体组不含同源染色体 A错误B.由图可知受精卵中的一个R染色体组和一个M染色体组在低温诱导下变为两个R染色体组和两个M染色体组这是因为细胞分裂时低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 B正确C.由图可知鲫鲂自由交配后产生了 R^' R^' R^' R^'的四倍体鲫鱼其中R和M染色体组融合后形成了 R^'染色体组所以 R^'染色体组中可能含有来自M染色体组的基因 C正确D.由图可知四倍体鲫鱼的卵细胞在灭活的精子的刺激下发育成了新品系鲫鱼该品系的鲫鱼没有经过受精作用直接由卵细胞发育而来所以卵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育为完整的个体 D正确故选 A2.某课题小组在调查人类先天性肾炎的家系遗传状况时发现某地区人群中双亲都患病的几百个家庭中女儿全部患病儿子正常与患病的比例为1 2.下列对此调查结果较准确的解释是()A. 先天性肾炎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病B. 先天性肾炎是一种隐性遗传病C. 被调查的母亲中杂合子占frac23D. 被调查的家庭数过少难于下结论【答案】C【解析】A 由以上分析可知先天性肾炎是一种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A错误B、先天性肾炎是一种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错误C、父亲的基因型为X^BY 母亲的基因型有2种分别是X^BX^B、X^BX^b 设被调查的母亲纯合子比例是X 纯合子母亲产生的儿子都患病杂合子母亲的后代中儿子有1/2的几率正常所以儿子患病的概率为X + \frac12(1﹣X) = \frac23 解出X = \frac13 所以纯合子比例是\frac13 则杂合子为\frac23 C正确D、根据题中调查的家庭数可以做出判断 D错误3.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遗传病患者体内一定携带遗传病的致病基因B.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厲于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C. 多基因遗传病有家族聚集现象患病程度受环境因素影响D. 调査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应在患者家系中进行【答案】C【解析】 A 、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患者体内不一定携带遗传病的致病基因 A错误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属于单基因遗传病 B错误C 、多基因遗传病有家族聚集现象患病程度受环境因素影响 C正确D、调査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应在随机的群体中进行 D错误4.研究发现线粒体促凋亡蛋白(Smac)是细胞中一个促进细胞凋亡的关键蛋白在正常的细胞中 Smac存在于线粒体中当线粒体收到释放这种蛋白质的信号时就会将它释放到线粒体外然后Smac与凋亡抑制蛋白(IAPs)反应促进细胞凋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Smac从线粒体释放时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B. 细胞癌变与Smac从线粒体大量释放有关C. Smac与IAPs使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编程性死亡与环境无关D. 细胞凋亡时相关基因活动加强有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答案】D【解析】A.Smac是一种线粒体促凋亡蛋白从线粒体释放的方式是胞吐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A错误B.线粒体大量释放Smac会造成细胞凋亡与细胞癌变无关 B错误C.Smac与IAPs反应能促进细胞凋亡蛋白质合成是受基因控制的与环境有关 C错误D.细胞凋亡时与凋亡有关的基因活动加强属于正常的生理过程有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 D正确故选D5.多倍体植株一般具有茎秆粗壮、果实大等特点野生香蕉是二倍体通常有大量种子如图是某育种机构利用白肉抗病野生香蕉和黄肉不抗病香蕉培育三倍体黄肉抗病香蕉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①过程可以表示花药离体培养及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B. ②表示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C. 该三倍体香蕉新品种的培育过程涉及的变异只有染色体变异D. 植株甲的基因型为AABB 植株乙的基因型是aabb【答案】C【解析】A、①过程可以表示花药离体培养及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 A正确B、②表示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 B正确C、该三倍体香蕉新品种的培育过程涉及的变异有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C错误D、植株甲的基因型为AABB 植株乙的基因型是aabb D正确6.下列关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的叙述中 \underset\cdot错\underset\cdot误的是()A. ^32P标记T_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结果不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B. 加热杀死的S型菌和R型活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从小鼠内提取的细菌少数是S型菌C.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的离体转化实验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时更具说服力D. 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中可根据烟叶的感染症状判断后裔病毒的类型【答案】B【解析】A、 ^32_标记 r_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结果只能证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细菌不能证明噬菌体的DNA是其遗传物质还需要设置 ^35_5标记的 T_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组并检测子代噬菌体的放射性标记情况 A正确B、加热杀死的S型菌和R型活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起初只有少数R型菌转化为S 型菌但后来S型菌大量增殖使小鼠患病死亡因此少数菌是R型菌 B错误C、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和DNA彻底分离因此该实验比比肺炎双球菌的离体转化实验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时更具说服力 C正确D、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在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中可根据烟叶的感染症状判断后裔病毒的类型 D正确故选B.7.下列有关可遗传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 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B. 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过程中会发生基因重组C. 某些细菌通过基因突变可能会获得抗生素抗性D. 通过单倍体育种获得的植株往往是不育的【答案】C【解析】解 A.突变不包括基因重组 A错误B.基因重组发生在四分体时期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同源染色体分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过程中不会发生基因重组 B 错误C.某些细菌通过基因突变可能会产生抗药性突变从而获得抗生素抗性 C正确D.通过单倍体育种获得的植株是可育的 D错误故选 C8.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或调查方法的描述正确的是()A. 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需将制作好的临时装片在0℃下处理36hB. 卡诺氏液处理根尖后需要用体积分数95%的酒精冲洗2次C. 调查某种人类遗传病的传递方式时需要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并统计D. 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多基因遗传病【答案】B【解析】A项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温度是4℃ A错误B项卡诺氏液处理根尖后需要用体积分数95%的酒精冲洗2次 B正确C项调查某种人类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时需要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C错误D项词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 D错误故选B9.金鱼和锦鲤两种观赏鱼类都源自我国其观赏价值体现在体形、体色及斑纹的艳丽程度上雌性鱼类更具有性状优势科学家用人工诱导雌核发育技术来提高鱼的观赏价值人工诱导雌核发育的方法有第一次卵裂阻止法(方法一)和第二极体放出阻止法(方法二)下图所示精子需要用紫外线或Ⅹ光照射进行灭活处理使其失去遗传能力(破坏染色体)但保留受精能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精子失去遗传能力是因为紫外线或Ⅹ光照射使其发生了基因突变B. 方法一通过低温抑制有丝分裂后期纺锤体形成使染色体加倍C. 若方法二得到的是杂合子二倍体一定是交叉互换导致的D. 若方法一对卵子的低温处理不完全则可能形成单倍体【答案】D【解析】解 A.根据题意可知精子失去遗传能力是因为紫外线或Ⅹ光照射使其染色体被破坏 A错误B.方法一通过低温抑制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形成使染色体加倍 B错误C.若方法二得到的是杂合子二倍体可能是交叉互换或基因途变导致的 C错误D.若方法一对卵子的低温处理不完全则可能形成单倍体 D正确故选 D10.下列有关高等动物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某些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分裂、分化的能力B. 衰老细胞中染色质收缩细胞核体积变小C. 因代谢过程受损而引起的细胞死亡不属于细胞凋亡D.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后人体不一定患癌症【答案】B【解析】解 A.造血干细胞等一些分化程度较低的细胞仍然具有分裂分化的能力 A正确B.衰老细胞中染色质收缩细胞核体积变大 B错误C.因代谢过程受损而引起的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坏死 C正确D.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后的细胞有可能发展为癌细胞癌变的细胞有可能被免疫细胞杀死 D正确故选 B11.科研人员常通过构建株系来加快育种进程把收获某一植株所结的种子单独种植后即可得到一个株系科研人员在大量小麦中筛选到了一株矮秆小麦经研究发现矮秆小麦抗倒伏能力强用该矮秆小麦自交 F_1中矮秆∶高秆 =3:1 F_1自交分别收集 F_1每株植株所结的种子构建株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得到的株系按照表型及比例不同共有4种B. 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的株系在所有株系中占比为\ 1/2C. 符合要求的株系在所有株系中占比为\ 1/4D. 取\ F_1中矮秆植株逐代自交并淘汰高茎个体也可获得目标品种【答案】A【解析】解设控制高秆和矮秆的基因为A、aA.由题意知 P Aa(矮秆)\timesAa(矮秆)得 F_1 F_1表型及比例为 1AA(矮秆) 2Aa (矮秆) 1aa (高秆)分别收集 F_1每株植株所结的种子构建株系为 F_2 为株系1 AA (矮秆)、株系2 Aa(矮秆)、AA(矮秆)、aa(高秆)=2 1 1、株系3 aa(高秆)故得到的株系按表型及比例不同共有3种 A错误B.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的株系(即株系1和株系3)占=1/4+1/4=1/2 B正确C.符合要求的株系即纯合矮秆(株系1)在所有株系中占1/4 C正确D.取 F_1中矮秆植株逐代自交并淘汰高茎个体aa 也可获得目标品种AA D正确故选 A12.下列人类遗传病与相关特征描述对应错误的是()A. 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与性别决定无关B. 白化病--近亲结婚不会提高该病的发病率C. 先天愚型--无致病基因但与基因数目的改变有关D. 外耳道多毛症--只位于Y染色体上“传男不传女”【答案】B【解析】 A 、对雌雄异体的生物来说生物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红绿色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但不决定性别 A正确B、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近亲结婚会提高该病的发病率 B错误C 、先天愚型是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无致病基因但与基因数目的改变有关 C正确D、外耳道多毛症是伴Y遗传只位于Y染色体上“传男不传女” D正确13.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 染色体复制后DNA数目不变B. 分化的细胞遗传物质没有改变C. 细胞癌变过程中没有基因突变D. 细胞凋亡过程中没有基因表达【答案】B【解析】A.染色体复制后DNA数目加倍C.在细胞癌变过程中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D.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有相关基因的表达故选B二、多选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3分共计6分)14.某生物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的基因型为AAaaBBBb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该生物的体细胞中含四个染色体组B. 该生物的体细胞基因型为AaBb或AaBBC. 该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能产生3种基因型的精细胞D. 该初级精母细胞中B和b的分离就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答案】B C【解析】15.21三体综合征(先天愚型)是21号染色体三体引起的部分患者能生育如果一个患者与正常人婚配或两个患者婚配假定患者都能生育且 2n+2(体细胞中多了两条21号染色体)个体在胎儿期早夭下列有关这两种婚配方式的后代的叙述正确的是()A. 通过显微镜观察可确定胎儿是否患该病B. 若一个患者与正常人婚配则子女患该病的概率是1/2C. 若两个患者婚配则子女患该病的概率是3/4D. 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可以预防该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答案】A, B, D【解析】解先天愚型患者产生配子会出现一半24(n+1)条染色体另一半23(n)条染色体的情况A.该病为染色体数目变异引起的遗传病通过显微镜观察可确定胎儿是否患该病 A正确B.如果某一个患者与正常人婚配产生后代(2n+1)∶(2n)=1∶1 则子女患该病的概率是1/2 B正确C.如果两个患者婚配产生受精卵染色体组成及比例为(2n+2)∶(2n+1)∶(2n)=1∶2∶1 又(2n+2)个体早夭故子女患该病概率为2/3 C错误D.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可以预防该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 D正确故选 ABD三、解答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10分共计50分)16.(1)三体大豆植株的变异类型为________ 该植株的形成是因为亲代中的一方在减数分裂过程中________ 未分离16.(2)三体大豆植株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能形成________个四分体若该植株产生n 型和 n+1型配子的数目比为2 1 则自交后代(受精卵)的染色体组成类型及比例为________16.(3)某大豆突变株表现为黄叶(yy)为进行Y/y基因的染色体定位用该突变株做父本与不同的三体(3号染色体三体和5号染色体三体)绿叶纯合体植株杂交选择F_1中的三体与黄叶植株杂交得F_2 下表为部分研究结果①母本为3﹣三体的F_1代中绿叶三体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 由于该个体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________ 导致F_2绿叶与黄叶个体的比例接近5 1②F_2代表现型说明突变株基因y位于________号染色体上16.(4)请提出鉴定三倍体的方法或建议________【答案】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变异), 同源染色体或姐妹染色单体【解析】三体大豆植株比正常植株多一条染色体属于个别染色体的增加属于染色体数目的变异该植株的形成是因为亲代中的一方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或姐妹染色单未分离【答案】20, 2n 2n+1 2n+2=4 4 1【解析】三体大豆植株体细胞中含有41条染色体最多形成20个四分体若该植株产生n型和 n+1型配子的数目比为2 1 即n n+1=2 1 故子代2n = \frac23 \times \frac23 =\frac49 2n+1=2 \times \frac13 \times \frac23 = \frac49 2n+2 = \frac13 \times \frac13 =\frac19【答案】YYy, Y Yy y YY=2 2 1 1, 3【解析】黄色突变株的基因型为yy 三体绿叶纯合体的基因型为YYY 若Y/y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上则遵循分离定律子一代的三体基因型为YYy 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为Y Yy YY y=2 2 1 1 与yy杂交子代表现为绿叶yy占\frac16【答案】观察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解析】鉴定三倍体可利用显微镜在有丝分裂中期观察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17.遗传学理论可用于指导生产实践回答下列问题(1)子代会继承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但同一双亲的后代必然呈现多样性常见原因是________(2)某普通玉米的表现型是抗氧化(a)不降血糖(B) a基因缺失了7对碱基导致a发生了________(填变异类型)产生了新的表现型不抗氧化(A)这一现象为________(填“进化”或“退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3)农科院的另一育种计划请同学们进行设计现有甲乙两个普通玉米品系(纯合体)甲的表现型是抗氧化(a)不降血糖(B)乙的表现型是不抗氧化(A)降血糖(b)且A/a与B/b独立遗传理论上A/a与B/b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独立遗传)的原因是________ 若要以甲乙为实验材料用简便快速的杂交育种方法获得既抗氧化又降血糖的纯合新品种请简要写出育种过程 ________________(检测抗氧化和血糖的方法不作要求)【答案】减数分裂形成具有不同基因型的配子(或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或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受精过程中卵细胞和精子随机结合基因突变进化该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 A/与\ B/b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上将甲乙杂交得到\ F_1, F_1自交选\ F_2中既抗氧化又降血糖的植株即为纯合新品种【解析】(1)减数分裂形成具有不同基因型的配子(或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或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和受精过程中卵细胞和精细胞随机结合使得同一双亲的后代必然呈现多样性(2)a基因有7对碱基对的缺失变异类型是基因突变 a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产生了控制新表现型不抗氧化(A)的基因说明该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从即发生了生物进化(3) As与 B/)独立遗传即这两对等位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互不影响即不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A与 B//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上甲的表现型是抗氧化(a)不降血糖(B)即甲的基因型为aaBB 乙的表现型是不抗氧化(A)降血糖(b)即乙的基因型为AAbb 要快速获得既抗氧化又降血糖的纯合新品种可以将甲乙杂交得到 F_1, F_1自交从 F_2中选择既抗氧化又降血糖(aabb)的植株即为纯合新品种18.(1)一个家族仅一代人中出现过的疾病不是遗传病18.(2)一个家族几代人中都出现过的疾病是遗传病18.(3)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会患遗传病18.(4)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不会患遗传病18.(5)先天性的疾病未必是遗传病【答案】若是一种隐性遗传病则一个家族中仅一代人中出现过的疾病也有可能是遗传病【解析】若是一种隐性遗传病则一个家族中仅一代人中出现过的疾病也有可能是遗传病【答案】错误【解析】错误【答案】一个家族几代中都出现的疾病不一定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因此不一定是遗传病如由环境引起的【解析】一个家族几代中都出现的疾病不一定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因此不一定是遗传病如由环境引起的【答案】错误【解析】错误【答案】若是一种隐性遗传病则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可能不患此病(1)错误(2)遗传病也可能是由于染色体增添或缺失所引起如21三体综合征患者细胞中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属于不携带致病基因而患遗传病(3)错误(4)先天性疾病不一定是由遗传物质该病引起的因此不一定是遗传病(5)正确【解析】若是一种隐性遗传病则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可能不患此病(1)错误(2)遗传病也可能是由于染色体增添或缺失所引起如21三体综合征患者细胞中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属于不携带致病基因而患遗传病(3)错误(4)先天性疾病不一定是由遗传物质该病引起的因此不一定是遗传病(5)正确19.(1)人类遗传病一般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________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除受遗传因素影响外还与________有关所以一般不表现典型的________分离比例19.(2)系谱法是进行人类单基因遗传病分析的传统方法通常系谱图中必须给出的信息包括性别、性状表现、________、________以及每一个体在世代中的位置如果不考虑细胞质中和Y染色体上的基因单基因遗传病可分成4类原因是致病基因有________之分还有位于________上之分19.(3)在系谱图记录无误的情况下应用系谱法对某些系谱图进行分析时有时得不到确切结论因为系谱法是在表现型的水平上进行分析而且这些系谱图记录的家系中________少和________少因此为了确定一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往往需要得到________ 并进行合并分析【答案】(1)染色体异常, 环境因素, 孟德尔【解析】(1)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不仅表现出家族聚集现象还比较容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答案】(2)亲子关系, 世代数, 显性和隐性, 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解析】(2)系谱图中给出的信息包括性别、性状表现、亲子关系、世代数以及每一个体在世代中的位置单基因遗传病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和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伴Y遗传和细胞质遗传【答案】(3)世代数, 后代个体数, 多个具有该遗传病家系的系谱图【解析】(3)因系谱图中世代数少、后代个体数少导致有时不能确定遗传病类型因此需要得到多个具有该遗传病家系的系谱图进行合并分析20.(1)企鹅羽毛颜色的基因型共有________种20.(2)若一只深紫色企鹅和一只浅紫色企鹅交配后生下的小企鹅羽毛颜色为深紫∶中紫=1∶1 则亲本深紫色企鹅的基因型为________20.(3)若中紫色雌雄企鹅交配后后代出现中紫色企鹅和白色企鹅现让子代中的中紫色企鹅与杂合浅紫色企鹅交配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20.(4)现有一只浅紫色雄企鹅和多只其他各色的雌企鹅若利用杂交方法检测出该雄企鹅的基因型最好选用________雌企鹅与该浅紫色雄企鹅交配再根据后代企鹅体色来判断【答案】(1)10【解析】略【答案】(2)\ Gg^ch【解析】【答案】(3)中紫∶浅紫∶白=4∶1∶1【解析】【答案】(4)多只白色【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2019)必修2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2019)必修2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1.如图是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物种演化的模型图中上为甲岛下为乙岛 A、B、C、D为四个物种及其演化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物种A进化为B、C的过程中发生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 由物种A进化为B、C两个物种的内因是存在地理隔离C. 甲岛上的物种B迁移到乙岛后不与物种C发生基因交流D. 物种C与物种D之间存在生殖隔离【答案】B【解析】2.下列哪项不属于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A. 突变和基因重组B. 自然选择C. 隔离D. 细胞分化【答案】D【解析】解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故选 D3.某小岛上蜥蜴原种的脚趾原为分趾型以后脚趾逐渐出现两种性状 W代表蜥蜴脚趾的分趾基因 w代表联趾(趾间有蹼)基因如图表示这两种性状与基因型比例变化的过程对此图解释正确的是()A. 小岛环境诱导蜥蜴基因发生定向突变B. 小岛上蜥蜴的基因库就是全部W和w基因之和C. ①至④中基因w频率定向增大体现了进化的方向D. 上图两种性状比例变化表明两个物种的兴盛与衰退【答案】C【解析】4.对内蒙草原上某种啃食草根的鼠类进行调查发现初期鼠种群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0%、30%和60% 假设该鼠种群的生存环境发生一种新变化使其生存能力AA=Aa>aa 使aa个体每年减少10% 而AA和Aa个体每年均增加10% 则该鼠种群初期A的基因频率和环境发生变化一年后种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A. 25%和55%B. 75%和33.6%C. 40%和60%D. 25%和45%【答案】A【解析】解种群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0%、30%和60% 则此时A的基因频率=AA的基因型频率+1/2×Aa的基因型频率=10%+1/2×30%=25% 现假设甲种群中共有100个个体 AA、Aa和aa的个体数依次是10、30、60个若aa个体每年减少10% 而AA和Aa个体每年均增加10% 则下一年种群中AA、Aa和aa的个体数依次是11、33、54个因此aa的基因型频率=54/(54+11+33)× 100% =55%故选 A5.家蝇对某类杀虫剂产生抗性如图是对甲、乙、丙二个地区家蝇种群的敏感性和抗性基因型频率调查分析的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若对这三个地区喷洒等剂量的这类杀虫剂死亡率最低的为乙地区家蝇种群B. 丙地区家蝇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为8.5%C. 这三个地区家蝇种群敏感性基因频率不同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 家蝇抗药性的产生增加了物种丰富度提高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答案】D【解析】解 A、由柱形图可知三个地区中敏感性纯合子比例最小的是乙地区因此使用等量的杀虫剂乙地区的死亡率最低 A正确B、由分析可知丙地区抗性基因A的基因频率是8.5\% B正确C 、三个地区的敏感性基因的基因频率不同是杀虫剂选择的结果 C正确D、家蝇抗药性增加家蝇的品种抗药性品种与敏感性品种之间不一定存在生殖隔离因此不一定增加物种的丰富度 D错误.故选 D.6.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生物界虽然在模式上有巨大的差异性但在类型上有高度的统一性B. 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是物种的存在单位和进化单位C. 人工选择能使微小变异累积成显著变异都可培育出新物种D. 变异是进化的重要动力和机制【答案】B【解析】A、生物界虽然在类型上具有巨大的多样性表现在生物体 A错误B、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B正确C、人工选择能使微小变异累积成显著变异但不能培育出新物种D、变异是进化的内因 D错误7.某地因甲虫成灾长期使用乙酰甲胺磷来杀灭甲虫甲虫的数量先减少后逐渐回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在甲虫数量变化过程中甲虫个体是进化的基本单位B. 长期使用乙酰甲胺磷诱导甲虫产生基因突变从而产生抗药性C. 使用乙酰甲胺磷后甲虫数量逐渐恢复是主动适应环境的结果D. 使用乙酰甲胺磷后甲虫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但未形成新物种【答案】D【解析】解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A错误B.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B错误C.使用乙酰甲胺磷后甲虫数量逐渐恢复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C错误D.使用乙酰甲胺磷后甲虫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但未形成新物种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隔离 D正确故选 D8.下列实例中种群基因频率未发生变化的是()A. 在黑褐色环境中黑色桦尺蠖被保留浅色桦尺蠖被淘汰B. 杂合高茎豌豆通过连续自交导致后代纯合子比例越来越高C. 杂交育种过程中通过不断自交、筛选提高纯合矮秆抗病小麦的比例D. 通过辐射青霉菌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答案】B【解析】 A 、在黑褐色环境中黑色桦尺蠖被保留浅色桦尺蠖被淘汰的过程中由于自然选择的作用使控制桦尺蠖黑色基因的基因频率升高控制桦尺蠖浅色的基因的基因频率降低 A错误B、杂合高茎豌豆通过连续自交导致后代纯合子比例越来越高杂合子比例降低但是基因频率并没有发生变化 B正确C 、杂交育种过程中通过不断自交、筛选提高纯合矮秆抗病小麦的比例过程中由于人工选择改变了种群的基因频率 C错误D、通过辐射青霉菌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会改变种群基因频率 D错误9.某科研人员把原产丹麦和德国的基因型为AaBbCc的三叶草移到瑞典南部栽培这里的气候比较寒冷最初该三叶草茎叶的单位面积产量很低但经过若干年后出现了大量基因型为AaBbcc的三叶草且产量显著提高下列对这一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A. 三叶草个体间存在差异不耐寒的个体逐渐被淘汰耐寒的个体得以生存和繁衍B. 若干年后该三叶草种群发生了进化C. 这是定向的自然选择的结果D. 这是定向变异通过获得性遗传而得到发展的结果【答案】D【解析】解 AC.因为三叶草个体间存在差异在自然环境的定向选择作用下不耐寒的个体逐渐被淘汰耐寒的个体得以生存和繁衍 A、C正确B.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大量繁殖改变了种群的基因频率种群发生了进化 B正确D.变异是不定向的 D错误故选 D10.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种群中的个体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有()A. 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生物进化C. 种群通过个体的进化而进化D. 种群通过地理隔离可能达到生殖隔离【答案】C【解析】解 A.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A正确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B正确C.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不是个体 C错误D.长期的地理隔离会使种群基因库的差异变大最终可能达到生殖隔离 D正确故选 C11.下列关于自然选择学说主要观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生物大量繁殖少量生存的原因是生存斗争B. 生存斗争的原因是生物过度繁殖和有限的生存条件之间的矛盾C. 变异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积累可以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D. 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能够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答案】D【解析】A、生物大量繁殖少量生存的原因是生存斗争 A正确B、生存斗争的原因是生物过度繁殖和有限的生存条件之间的矛盾 B正确C、变异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积累可以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生物的 C正确D、生物的变异在环境改变之前就存在环境只是对生物的变异进行了选择 D错误12.在美洲热带地区纯蛱蝶幼虫主要取食西番莲叶片西番莲受到纯蛱蝶的伤害之后会释放出一种化学物质使纯蛱蝶幼虫死亡但仍有少数纯蛱蝶会变异出抵抗该化学物质的能力观察发现西番莲用改变叶片形状造出一种“黄色假卵(叶片上蜜腺稍微隆起形成卵状结构)”等办法来迷惑纯蛱蝶以减少纯蛱蝶在此产卵还通过分泌出一种“花外蜜露” 引诱蚂蚁和蝇类前来捕食纯蛱蝶幼虫在此过程中纯蛱蝶增强了寻找、发现西番莲的能力根据以上现象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 西番莲叶形的变化和纯蛱蝶觅食行为的变化是两者相互选择的结果B. 西番莲叶形的变化和纯蛱蝶觅食行为的变化说明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C. 在纯蛱蝶觅食的刺激下西番莲发生了叶形和叶片蜜腺的突变D. 西番莲释放化学物质能抗虫和纯蛱蝶能抵抗这种物质是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答案】C【解析】解 AB.西番莲叶形的变化和纯蛱蝶觅食行为的变化是两者长期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结果说明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AB正确C.变异是不定向的叶形和叶片蜜腺的突变不是在纯蛱蝶觅食的刺激下产生的 C错误D.协同进化是指两个相互作用的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发展的相互适应的共同进化西番莲释放化学物质能抗虫和纯蛱蝶能抵抗这种物质是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 D正确故选 C13.下列关于种群基因库和基因频率的叙述错误的是()A. 基因突变可使基因频率发生改变B. 种群中每个个体含有该种群基因库的全部基因C. 随机交配不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D. 基因频率是指某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答案】B【解析】14.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且最重要的证据B. 自然选择导致的生殖隔离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C. 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不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D. 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的是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答案】A【解析】解 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且重要的证据因为可以根据化石分布推断其所在时代 A正确B.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B错误C.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C错误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这都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D错误故选 A15.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含有与体细胞相同的染色体数和核DNA数的时期是()A. 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B.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 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D.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答案】D【解析】解 A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核DNA分子会因复制而加倍因此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核DNA分子数目都是体细胞的2倍 AB错误C.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分离的同源染色体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所以分裂后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因此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 C错误D.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核DNA分子因复制而加倍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形成两个细胞每个细胞中的核DNA分子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有与体细胞相同的染色体数和核DNA数 D正确故选 D16.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2019)必修2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2019)必修2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4小题每题3分共计42分)1.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突变是不定向的重组是定向的都是进化的原材料B. 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结果C. 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D. 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答案】A【解析】解 A.重组也是不定向的 A错误B.共同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所以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他们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 B正确C.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 C正确D.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 正确故选 A2.某人为组合在一起的动物群体其基因型、表现型及所占比例 1/3红眼( X^AX^A )、1/3粉红眼( X^AX^a )、1/3 白眼( X^aY )如果雌、雄个体均处于生殖期让它们随机交配一次并且每个雌性亲本产生的后代数相同则下列对 F_1的描述正确的是()A. 正常情况下 xa0F_1雌性个体和雄性个体中均有三种表现型B. 正常情况下 xa0F_1中含有A基因的个体含有a基因的个体=6 5C. 正常情况下 xa0F_1中白眼雌性个体出现的概率为1/36D. 正常情况下 xa0F_1中A基因的频率等于亲本中A基因的频率【答案】B【解析】解 A.分析可知亲本雌性个体产生 X^A和 X^a配子的概率为3/4和1/4 雄性个体产生 X^a和Y配子的概率为1/2和1/2 则 F_1的基因型(表现型)及比例为 X^AX^a (粉红眼雌性) X^aX^a(白眼雌性) X^AY(粉红眼雄性) X^aY(白眼雄性)=3/81/8 3/8 1/8 可见 F_1雌雄均只有两种表现型 A错误B. F_1中含A基因的个体含a基因的个体=(3/8+3/8) (3/8+1/8+1/8)=6 5 B正确C. F_1中白眼雌性个体出现的概率为1/8 C错误D.根据基因频率计算公式可知亲本中A基因的频率为(2+1)/(2+2+1)=3/5 而 F_1中A基因的频率为(3+3)/(6+2+3+1)=1/2 D错误故选 B3.下列说法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A. 在进化上地位越高等的生物其适应能力一定越强B. 如果生物出现后从未发生过突变生物就不能发生进化C. 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D. 同一种基因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突变频率都相同【答案】B【解析】解 A.生物不论在进化地位上的位置如何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都具有适应能力 A错误B.如果生物出现后从未发生过突变生物就不能发生进化 B正确C.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C错误D.同一种基因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突变频率不同 D错误故选 B4.下列关于生物进化及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 人类过多使用抗生素易导致周围环境中的细菌产生抗药性变异B. 人工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不定向改变C. 有性生殖增强了生物变异的多样性加快了生物的进化速度D. 没有捕食关系的两种生物不可能实现协同进化【答案】C【解析】解 A.细菌的抗药性变异本身就存在抗生素的使用对有抗药性的细菌起选择作用 A错误B.人工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B错误C.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基因重组增强了生物变异的多样性有了更多可供进化选择的原材料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 C正确D.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发展、进化 D 错误故选 C5.生命科学已成为当今自然科学最活跃的领域下列著名生物学家与其做出的重大贡献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A. 达尔文提出“进化论”B. 卡尔文创立“细胞学说”C. 摩尔根拓展孟德尔遗传学规律D. 沃森等揭示DNA双螺旋结构【答案】B【解析】解 A.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 A正确B.“细胞学说”是由施莱登和施旺创立的 B错误C.摩尔根发现果蝇的红眼和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拓展了孟德尔遗传学定律 C正确D.沃森、克里克揭示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 D正确故选 B6.金虎尾科植物起源于南美洲之后逐渐迁移至北美洲再扩撒到非洲和亚洲如表列出了金虎尾科植物在不同大洲的主要花部系统和传粉者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 南美洲金虎尾科植物具有油脂腺体是与集油蜂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B. 中美洲和北美洲缺乏集油蜂导致金虎尾科植物发生适应性进化C. 非洲和亚洲的金虎尾科植物具有相同的进化过程D. 随着金虎尾科植物的迁移和进化物种多样性增加【答案】C【解析】A、南美洲金虎尾科植物具有油脂腺体是与集油蜂长期进化属于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共同进化 A正确B、中美洲和北美洲因缺乏集油蜂金虎尾科植物不能完成受粉金虎尾科植物因而发生适应环境的适应性进化 B正确C、非洲和亚洲的金虎尾科植物由于生存环境不同所以生物进化方向不同因此不具有相同的进化过程 C错误D、随着金虎尾科植物的迁移和进化增加了生物的种类物种多样性增加 D正确7.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A. 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认为生物进化的原因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B.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揭示了生物的多样性是变异的结果C. 现代生物进化论认为生物定向进化实质是自然选择作用下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D. 生物进化理论在生物进化的原因等方面依然存在不同观点【答案】B【解析】解 A.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认为生物进化的原因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A正确B.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揭示了生物的多样性是进化的结果 B错误C.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定向进化的实质是在自然选择作用下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C正确D.生物进化理论在生物进化的原因等方面依然存在不同观点如有学者认为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中性突变的逐渐积累 D正确故选 B8.下列有关生物变异与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B. 基因重组不产生新的基因但也能为进化提供原料C. 抗生素的使用诱导细菌产生了抗药性使细菌的抗药基因频率增大D.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答案】B【解析】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A错误B.基因重组不产生新的基因但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和表现型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B 正确C.抗生素的使用对细菌产生的不同抗药性个体进行定向选择使细菌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增大 C错误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错误故选B9.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学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自然选择通过直接作用于整个种群而影响基因频率B.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的多样性是进化的结果但对遗传和变异现象的本质并没能做出科学的解释C. 拉马克的进化论认为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结果D. 中性学说认为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中性突变的长期积累而不是自然选择【答案】A【解析】A、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基因频率 A错误B、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的多样性是进化的结果但对遗传和变异现象的本质并没能做出科学的解释 B正确C、拉马克的进化论认为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结果C正确D、中性学说认为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中性突变的长期积累而不是自然选择 D正确10.某果蝇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和aa的个体依次占10%、20%、70% 改变饲养条件后含a基因的精子活力下降仅有50%的a精子具有受精能力其他配子不受影响试从理论分析个体间随机交配产生的下一代种群中()A. a的基因频率为44%B. 雌雄个体的比例发生变化C. Aa基因型的个体占50%D. AA、Aa、aa个体比例为1∶6∶8【答案】D【解析】A项基因型为AA、Aa和aa的个体依次占10%、20%、70% 理论上产生的基因型为A 的配子=1×10\%+\dfrac12×20\%=20\% 产生的基因型为a的配子=\dfrac12×20\%+1×70\%=80\% 改变饲养条件后含a基因的精子活力下降仅有50%具有受精能力其他配子不受影响所以产生的可育雄配子及其比例为A∶a=20%∶50%×80%=1∶2 产生的可育雌配子及其比例为A∶a=20%∶80%=1∶4 综上分析改变饲养条件后理论上该群体个体间随机交配产生的下一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如下表统计分析上表数据可知该群体随机交配产生的下一代中 a的基因频率为\dfrac815+\dfrac12×\left( \dfrac415+\dfrac215\right)=\dfrac1115≈73\% A错误B项果蝇是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雌雄个体的比例不会因饲养条件的改变而发生改变 B 错误C项 Aa基因型的个体占\left( \dfrac415+\dfrac215\right)=40\% C错误D项 AA、Aa和aa基因型的个体比例为\dfrac115∶\left( \dfrac415+\dfrac215\right)∶\dfrac815=1∶6∶8 D正确故选D11.油菜物种甲(2n=20)与乙(2n=16)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的幼胚经离体培养形成幼苗丙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待丁开花后自交获得后代戊若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秋水仙素通过促进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B. 幼苗丁细胞分裂后期可观察到36或72条染色体C. 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D. 形成戊的过程未经过地理隔离因而戊不是新物种【答案】B【解析】解 A.秋水仙素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A错误B.油菜物种甲(2n=20)与乙(2n=16)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的幼胚经离体培养形成幼苗丙(染色体为18条)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染色体为36条)幼苗丁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可加倍到72条 B正确C.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C错误D.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物种戊不能与物种甲、乙产生后代是新物种所以新物种的产生不一定要经过地理隔离 D错误故选 B12.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自然选择决定了变异和进化的方向B. 物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C. 生物进化的原材料来自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D. 外来物种入侵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答案】D【解析】解 A.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不能决定变异的方向 A错误B.种群既是生物进化的单位也是繁殖的单位 B错误C.生物进化的原材料是突变和基因重组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C错误D.生物入侵可能会与当地物种有竞争、捕食等有关系对当地物种来说就是环境改变了于是进化速度和方向可能会改变 D正确故选 D13.果蝇的灰身和黑身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某实验室中的果蝇小种群由纯合黑身雄果蝇和纯合灰身雌果蝇组成雄性和雌性的数量比为1∶2 这些果蝇间随机交配繁殖若干代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根据子一代的性状表现可判断果蝇两种体色的显隐性B. 子一代果蝇中A、a的基因频率都与亲代果蝇中的相同C. 子二代果蝇中的基因型频率与子一代果蝇中的不相同D. 子三代果蝇中表现型与子一代相同的个体占3/4【答案】B【解析】解 A.由于亲代为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故子一代中表现出来的性状即为显性性状 A正确B.亲代中雄性(黑身)和雌性(灰身)个体的数量不同黑身(A)基因频率为1/3 灰身(a)基因频率为2/3 亲代杂交产生子一代子一代都为杂合子故子一代中黑身和灰身的基因频率都是1/2 B错误C.子一代(Aa)自由交配子二代中AA∶Aa∶aa=1∶2∶1 与子一代不同 C正确D.随机交配情况下子代果蝇中A、a的基因频率不变均为1/2 故子三代中AA∶Aa∶aa=1∶2∶1 其中表现型与子一代(Aa)相同的占3/4 D正确故选 B14.如图所示为某单基因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已知在自然人群中白化病的男女患病概率相同血友病的男女患病概率不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若该遗传病为白化病则9号为患病女孩的概率为1/6B. 若该遗传病为血友病则9号为患病女孩的概率为1/6C. 若该遗传病为白化病则9号为男孩患病的概率为1/6D. 若该遗传病为血友病则9号为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6【答案】C【解析】解 A.根据题干信息以及系谱图可推知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7号为杂合子 6号为杂合子的概率为2/3 因此9号为患病女孩的概率为2/3×1/4×1/2=1/12 A错误B.根据题干信息以及系谱图可推知血友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 6号和7号的子女中女儿均正常 B错误C.根据题干信息以及系谱图可推知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7号为杂合子 6号为杂合子的概率为2/3 9号为男孩患病的概率为2/3×1/4=1/6 C正确D.根据题干信息以及系谱图可推知血友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 9号为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4× 1/2=1/8 D错误故选 C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6小题每题10分共计60分)15.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则该果蝇种群中A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为________ 理论上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Aa和aa的数量比为________ A基因频率为________15.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2∶1 则对该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________ 根据这一解释第一代再随机交配第二代中Aa和aa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应为________【答案】1∶1, 1∶2∶1, 0.5【解析】该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对于A和a这对等位基因来说只有Aa一种基因型” 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 A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0.5∶0.5=1∶1 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A+a)×(A+a)→1AA∶2Aa∶1aa 则A的基因频率为为0.5【答案】A基因纯合致死, 1∶1【解析】“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 说明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不能存活即基因A纯合致死第一代Aa∶aa=2∶1 产生的配子比例为A∶a=2∶1 自由交配若后代都能存活其基因型为AA∶Aa∶aa=1∶4∶4 Aa和aa 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为1∶116.(1)该红色小花瓣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 F_1的表现型有______种开花植株中白色小花瓣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16.(2) F_1自交得到的 F_2中 D的基因频率是_____________16.(3)若要利用该红色小花瓣植株在最短的时间获得稳定遗传的红色大花瓣植株主要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AaBBDd, 5, 1/6【解析】解(1)据题意知 A_B_为红花 A_bb为黄花 aa_ _为白花 F_1的开花植株中仅有开红花和白花的植株则该红色小花瓣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Dd F_1的表现型为红花大花瓣、红花小花瓣、白花大花瓣、白花小花瓣、无花共有5种表现型开花植株中白色小花瓣植株所占比例为1/4×2/3=1/6【答案】(2)2/3【解析】(2)dd为无花(无花瓣也无花蕊)则dd植株不能繁殖 F_1自交得到的 F_2 即1/3DD→1/3DD 2/3Dd→1/6DD、1/3Dd、1/6dd 则D的基因频率为1/3+1/6+1/3×1/2=2/3【答案】(3)采用该红色小花瓣的花药(花粉)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幼苗经人工诱导使染色体数目加倍继续培养至开花期选出红色大花瓣的植株即为能稳定遗传的植株【解析】(3)若要利用该红色小花瓣植株在最短的时间获得稳定遗传的红色大花瓣植株可采用该红色小花瓣的花药(花粉)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幼苗经人工诱导使染色体数目加倍继续培养至开花期选出红色大花瓣的植株即为能稳定遗传的植株17.(1)世界上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理论的科学家是________ 若按照他的观点来看兰花的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________和________的结果17.(2)按照达尔文的观点兰花适应性特征的来源是________ 适应是________的结果不同地域的同种兰花种群间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差异使得种群内的个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间出现这些差异的实质是________17.(3)科学家发现兰花有474个特有基因家族而兰花的多样性及对环境的极强的适应能力就源于历史上这些基因家族的变化不同种兰花的________和________等生物大分子具有共同点和差异性共同点说明它们之间具有共同的祖先而差异性的大小则体现了________ 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人们对进化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入并且不乏争论在各种理论的交锋中进化理论本身也在不断“进化”【答案】拉马克, 获得性遗传, 用进废退【解析】世界上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理论的科学家是拉马克若按照他的观点来看【答案】遗传变异, 自然选择,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解析】按照达尔文的观点兰花适应性特征的来源是遗传变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间出现这些差异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答案】DNA(核酸), 蛋白质, 亲缘关系的远近【解析】不同种兰花的DNA(核酸)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具有共同点和差异性共同点说明它们之间具有共同的祖先18.(1)洱海保护治理前应先识别构成洱海内生物群落的________并列下名录再调查不同种类生物的________ 为评估环境污染情况和制定治理方案提供依据18.(2)分析洱海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发现低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通常较多高营养级个体数量通常较少试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3)在洱海生态治理过程对洱海周边原有湿地进行保护建立多个自然湿地保护区属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________保护湿地中每种生物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有利于不同生物利用生态资源且不同种生物的生存会影响生态环境的发展这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________的结果18.(4)在洱海周边实施退耕还湖还湿地来恢复生态环境从洱海生态系统破坏和人工修复过程中体现出人类活动会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5)为恢复洱海内生物类群在洱海内适量投放不同食性的鱼类试从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答案】(1)物种组成, 种群密度【解析】解(1)治理前为评估污染情况和制定治理方案提供科学依据通常需要调先识别构成洱海内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并列下名录再调查该淡水湖中不同种类生物的种群密度【答案】(2)能量流动逐渐递级营养级越高获得的能量越少【解析】(2)由于能量是逐级递减的营养级越高获得的能量越少因此低营养级个体数量一般较多高营养级个体数量一般较少【答案】(3)就地, 共同进化【解析】(3)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每种生物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有利于不同生物利用生态资源且不同种生物的生存会影响生态环境的发展这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共同进化的结果【答案】(4)自然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解析】(4)洱海生态系统破坏和人工修复过程中体现出人类活动会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答案】(5)鱼类作为消费者分解上一营养级的有机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播种子【解析】(5)研究表明适量投放不同食性的鱼类是恢复洱海内生物类群一个重要因素从物质循环角度分析该生态系统中鱼类作为消费者能分解利用上一营养级的有机物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播种子19.义遗传(1)设某植物的三个基因t、h、f依次位于同一染色体上已知th相距12个单位 h-f相距16个单位现有如下杂交 +++1\le f× 1014n 并发系数为0时列出后代基因型的种类和比例?【答案】v_E=10.68 v_A=h^2\times40.35=64\%\times40.35=25.824 v_D=3.846 H_2=73.5\% 【解析】解 v_E=10.68 v_A=h^2\times40.35=64\%\times40.35=25.824 v_D=3.846H_2=73.5\%20.材料一的实验说明抗药性差异甲虫的存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__多样性DDT环境对甲虫的生存起到了选择作用并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其直接作用的是________20.材料一中科研人员进一步研究发现产生抗药性差异不同的种群中雌雄甲虫之间仍然可以产生可育后代这说明人工选择的不同甲虫种群的基因库之间有机会进行________20.材料二中A地区人群中各种基因型比例如图①计算A地区中基因A的频率为________②画出B地区流行疟疾后人群中各种基因型的大致比例图【答案】基因, 生物的个体(或个体的表现型)【解析】抗药性差异甲虫的产生是突变导致的甲虫的基因有差异体现了基因多样性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个体的表现型【答案】基因交流【解析】抗药性差异不同的种群中雌雄甲虫之间可以产生可育后代说明不同甲虫种群的基因库之间能进行基因交流不同甲虫种群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答案】①94%, ②如图【解析】①由图中数据可知 A的基因频率为90%+8%×1/2=94% ②B地区人群中Aa个体对疟疾有较强抗性所以Aa个体所占比例最大 AA个体对疟疾抵抗能力弱故所占比例较小 aa个体既是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又对疟疾抵抗能力弱故所占比例最小。

浙科版 生物的进化 单元测试

浙科版 生物的进化 单元测试

生物的进化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是生物变异的随机淘汰和保留B.新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地理障碍和生殖隔离C.甲种群的若干个体迁入乙种群并参与交配繁殖,会导致乙种群的基因频率改变D.若某大种群经历环境巨变后只有少数个体存活,当恢复到原规模时,基因频率不变2.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表述错误的是( )A.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现代进化理论认为,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C.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生殖隔离的形成必须要有地理障碍,地理障碍必然导致生殖隔离D.进化过程一定伴随着基因频率的改变3.根据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图解如下),下列叙述不属于对进化性变化的发生补充、完善的是( )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C.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4.根据进化性变化的发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C.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D.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的下降而减小5.(2015·丽水中学周考)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说明物种在进化B.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C.基因型Aa的个体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D.因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大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6.金鱼的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其中a基因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aa、X a X a、X a Y等均为纯合子)。

现取一对金鱼杂交,F1金鱼共67只,其中雄金鱼21只,则F1金鱼自由交配所得F2成活个体中,a基因的频率为( )A.1/8 B.1/6C.1/11 D.1/147.调查发现某种蜣螂提高了“生活品位”,不仅吃粪便,还取食蜈蚣、千足虫等。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2019)必修2第四章 生物的变异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2019)必修2第四章 生物的变异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1.如图为小鼠结肠癌发病过程中细胞形态和部分染色体上基因的变化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结肠癌的发生是多个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B. 癌细胞是遗传物质发生改变的恶性增殖细胞细胞的癌变同样受基因控制C. 与结肠癌有关的基因互为等位基因D. 图示中与癌变有关的基因都是原癌基因【答案】B【解析】A项由图可知结肠癌的发生是多个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属于多基因遗传病 A错误B项癌细胞是遗传物质发生改变的恶性增殖细胞细胞的癌变同样受基因控制 B正确C项图示中与结肠癌有关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为非等位基因 C错误D项小鼠细胞中与癌变有关的基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D错误故选B2.下列过程属于基因重组的是()A. 基因中碱基对的增减和替换B. 同源染色体之间片段的交换C. 染色体中某个片段的重复D. 非同源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答案】B【解析】 A 、基因中碱基对的增减和替换属于基因突变 A错误B、同源染色体之间片段的交换属于交叉互换即基因重组的一种 B正确C 、染色体中某个片段的重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C错误D、非同源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 D错误3.选取生理状况相同的二倍体草莓(2N=14)幼苗若干随机分组每组30株用不同质量分数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幼芽得到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 该实验的自变量有两个B. 高倍镜下观察草莓芽尖细胞的临时装片发现有的细胞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数目为56C. 秋水仙素与龙胆紫一样属于碱性染料能使染色体着色从而诱导染色体加倍D. 实验表明用质量分数为0.2%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草莓的幼芽1d 诱导成功率最高【答案】C【解析】A项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秋水仙素的浓度和处理时间 A选项正确B项二倍体草莓芽尖经秋水仙素诱导成功后染色体数目加倍为28 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为56 B选项正确C项秋水仙素不能使染色体着色其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原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C选项错误D项用质量分数为0.2%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草莓的幼芽1d 诱导成功率在处理的组别中最高 D选项正确故选C4.全球大约有数百万镰状细胞贫血患者很多患者在很年轻时就失去了生命下列关于镰状细胞贫血的叙述错误的是()A. 镰状细胞贫血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发生了氨基酸的替换B. 是否患有镰状细胞贫血可以利用显微镜来检测C. 癌细胞的形成和镰状细胞贫血的形成都与基因突变有关D. 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妻携带此病致病基因他们的儿子患该病的概率为\ 1/4【答案】A【解析】解 A.镰状细胞贫血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属于基因突变 A错误B.镰状细胞贫血患者的红呈弯曲的镰刀状可以利用显微镜来检测 B正确C.癌细胞的形成和镰状细胞贫血的形成都与基因突变有关 C正确D.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妻携带此病致病基因他们的儿子患该病的概率为1/2×1/2=1/4 D正确故选 A5.草莓的果肉多汁、含多种维生素营养价值极高且味道酸甜可口一直以来很受人们的喜欢野生草莓一般是二倍体大田种植的草莓一般是多倍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四倍体草莓的果实比二倍体的大营养物质的含量更高B. 可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草莓的干种子或幼苗获得四倍体植株C. 二倍体草莓和四倍体草莓不是同一个物种D. 若四倍体草莓的基因型为AAaa 则其减数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为AA∶Aa∶aa=1∶4∶1【答案】B【解析】解 A.与二倍体相比多倍体的叶片、果实、种子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都有所增加 A正确B.秋水仙素作用的原理是抑制细胞分裂过程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的两极从而使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加倍干种子不能进行细胞分裂所以秋水仙素不能使其染色体加倍 B错误C.二倍体草莓和四倍体草莓杂交产生的后代是三倍体草莓三倍体草莓是高度不育的所以二倍体草莓和四倍体草莓不属于同一个物种 C正确D.若四倍体草莓的基因型为AAaa 减数分裂时四条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分离是随机的所以产生的生殖细胞为AA∶Aa∶aa=1∶4∶1 D正确故选 B6.依据基因重组概念的发展判断下列图示过程的主要原理不是基因重组的是()A.B.C.D.【答案】A【解析】A.利用普通椒培育太空椒采用的方法是诱变育种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是基因突变 A项符合题意要求B.将人凝血因子基因转入羊的受精卵该过程所采用的方法是基因工程的方法所依据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B项不符合题目要求C.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 C项不符合题目要求D.初级卵母细胞形成次级卵母细胞时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后期都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D项不符合题目要求故选A7.下列有关遗传学的叙述错误的是()A. 估算遗传病的再发风险率时需要先确定遗传病的类型B. 不能通过有性生殖遗传给后代的变异有可能属于可遗传的变异C.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的表达产物也存在于体细胞中D. 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红绿色盲的XYY型患儿发生异常的最可能原因是精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所致【答案】D【解析】 A 、不同类型的遗传病后代的发病度有差异所以估算遗传病的再发风险率时需要先确定遗传病的类型 A正确B、三倍体无籽西瓜属于可遗传变异但不能通过有性生殖遗传给后代的变异 B正确C 、性染色体上基因表达产物既存在于生殖细胞中也存在于体细胞中 C正确D、患儿的基因型为X^bYY 说明发生异常的最可能原因是精原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两条Y染色体未分离所致 D错误8.下图为利用纯合高秆(D)抗病(E)小麦和纯合矮秆(d)染病(e)小麦快速培育纯合优良小麦品种矮秆抗病小麦(ddEE)的示意图有关此图叙述不正确的是()A. 图中进行①过程的主要目的是让控制不同优良性状的基因组合到一起B. ③过程处理方法为花药离体培养技术属于无性繁殖C. ④实施过程依据的主要生物学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D. ④过程的实施中通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答案】D【解析】解A.①过程是让两纯合亲本杂交所以图中进行①过程的主要目的是让控制不同优良性状的基因组合到一起 A正确B.③过程是花药离体培养依据的主要生物学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属于无性繁殖 B正确C.③~④过程为单倍体育种依据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 C正确D.④过程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的是单倍体幼苗而不是种子 D错误故选 D9.以二倍体植物甲(2N=10)和二倍体植物乙(2n=10)进行有性杂交得到的 F_1不育以物理撞击的方法使 F_1在减数分裂时整套的染色体分配至同一个配子中再让这样的雌雄配子结合产生 F_2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 F_1不育的原因是含有的染色体组为奇数B. \ F_1体细胞中含有四个染色体组其染色体组成为2N+2nC. 若用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 F_1幼苗则长成的植株是可育的D. 物理撞击的方法导致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加倍产生的\ F_2为二倍体【答案】C【解析】解 A.甲和乙杂交得到的 F_1的细胞中含有来自甲的一个染色体组和来自乙的一个染色体组不含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可育配子 A错误B.由于二倍体植物甲(2N=10)和二倍体植物乙(2n=10)进行有性杂交 F_1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其染色体组成为N+n B错误C.若用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 F_1幼苗可使 F_1幼苗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加倍因此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所以长成的植株是可育的 C正确D.物理撞击的方法导致减数分裂时整套的染色体分配至同一个配子中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加倍产生的 F_2为异源四倍体 D错误故选 C10.低温和秋水仙素都能诱导洋葱染色体数目加倍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用前者处理洋葱比后者处理更有效B. 两者起作用的时期都是分裂间期C. 两者都可以用改良苯酚品红染液使染色体(质)着色D. 采取一定的方法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从两个染色体组变为四个染色体组的过程【答案】C【解析】解 A.低温和秋水仙素的作用原理相似用低温处理洋葱与用秋水仙素处理洋葱效果基本一样 A错误B.低温和秋水仙素的作用原理相似作用的时期都是分裂前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B错误C.改良苯酚品红染液能使染色体(质)着色从而便于观察染色体数目 C正确D.由于在制作装片过程中要进行解离使细胞失去活性所以在显微镜下不可能观察到细胞从二倍体变为四倍体的过程 D错误故选 C11.两条非同源染色体相互交换染色体片段叫做相互易位如下图所示易位纯合子细胞中无正常的13、17号染色体易位杂合子细胞中除有易位染色体外还有正常的13、17号染色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上述变异是染色体数目异常导致的B. 易位纯合子减数分裂时不能联会C. 易位杂合子减数分裂可产生4种配子D. 易位杂合子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中无缺失基因【答案】C【解析】12.关于等位基因B和b发生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A. 等位基因B和b都可以突变成为不同的等位基因B. X射线的照射不会影响基因B和基因b的突变率C. 基因B中的碱基对G-C被碱基对A-T替换可导致基因突变D. 在基因b的“ATGCC”序列中插入碱基A可导致基因b的突变【答案】B【解析】A、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等位基因B和b都可以突变成为不同的等位基因A正确B、X射线属于物理诱变因子会提高基因B和基因b的突变率 B错误C、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故基因B中的碱基对G-C 被碱基对A-替换可导致基因突变 C正确D、在基因b的ATGCC序列中插入碱基A 则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了改变即发生了基因突变 D正确故选B.13.戈谢病是患者由于缺乏β-葡糖苷酶-葡糖脑苷脂酶从而引起不正常的葡萄糖脑苷脂在细胞内积聚所致患者肝脾肿大下图是用凝胶电泳的方法得到的某患者家系带谱据图分析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A. 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 2号为该病携带者 5号为杂合子的概率是2/3C. 1号和2号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是3/8D. 该病可通过测羊水中酶的活性和B超检查来进行产前诊断【答案】B【解析】解假设该致病基因为A、aA.据系谱图可知图中父母双亲正常但其儿子4号患病说明该病是隐性遗传病结合凝胶电泳法得到的患者家系带谱可知 3号为显性纯合子 4号为隐性纯合子 1号和5号均为杂合子若该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1号一定是纯合子故该病只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A正确B.由上述分析可知 1号和2号均为该病携带者(Aa) 5号一定为杂合子Aa B错误C.1号和2号均为该病携带者(Aa)因此1号和2号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是3/4×1/2=3/8 C正确D.根据题意可知该病患者由于缺乏β-葡糖苷酶-葡糖脑苷脂酶从而引起不正常的葡萄糖脑苷脂在细胞内积聚患者肝脾肿大因此可通过测羊水中酶的活性和B超检查来进行产前诊断 D正确故选 B14.澳洲老鼠的毛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M、m 和N、n)控制 M对m、N对n为完全显性其中M基因控制黑色素的合成 N基因控制褐色素的合成两种色素均不合成时毛色呈白色当M、N基因同时存在时二者的转录产物会形成双链结构用纯合的黑色和纯合褐色亲本杂交 F_1为白色 F_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到 F_2 不考虑交叉互换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 F_1个体毛色为白色的原因是其体细胞中的M和N基因都不能转录B. 若\ F_1测交后代中没有白色个体则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C. 若\ F_2中出现3种毛色则其中白色个体基因型有5种D. 若\ F_2中褐色个体的比例接近1/4 则白色个体的比例接近1/2【答案】D【解析】解 A.由题干“当M、N基因同时存在时二者的转录产物会形成双链结构”可知转录产物不能进行翻译过程 M、N基因不能表达个体表现为白色 A错误B.由题干可知 mmnn、M_N_表现为白色 M_nn为黑色 mmN_为褐色纯合的黑色和褐色亲本基因型是MMnn、mmNN 杂交子一代基因型是MmNn F_1测交后代表现型中黑色∶褐色∶白色=1∶1∶2 则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错误C.若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F_1自交 F_2的表现型比例是黑色∶褐色∶白色=3∶3∶10 则其中白色个体基因型有5种还有位于同一对常染色体上的情况 C错误D.若 F_2中褐色个体的比例接近1/4 说明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则白色个体的比例接近1/2 D正确故选 D15.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 遗传病是指基因结构改变而引起的疾病B. 遗传病发病风险率估算需要确定遗传病类型C. 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个基因控制的遗传病D. 先天性和家族性疾病特点的疾病都是遗传病【答案】B【解析】A、人类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 A错误B、遗传病发病风险率估算需要确定遗传病类型 B正确C、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C错误D、具有先天性和家族性特点的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 D错误故选B.16.如图表示六倍体小麦(42条染色体)的两个纯种品系的部分染色体及基因组成Ⅰ、Ⅱ表示染色体 A为矮秆基因 B为抗矮黄病基因 E为抗条斑病基因均为显性乙品系由普通小麦与近缘六倍体偃麦草杂交后经多代选育而来图中黑色部分是来自偃麦草的染色体片段让甲和乙杂交产生的 F_1自交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普通小麦与近缘偃麦草杂交获得的个体为六倍体B. 若减数分裂中\ Ⅰ_甲与\ Ⅰ_乙不能正常配对 \ F_1形成的配子中最少含有20条染色体C. 若减数分裂中\ Ⅰ_甲与\ Ⅰ_乙能正常配对 \ F_1自交后代中约1/2的个体表现为矮秆、抗条斑病D. 在培育乙品系过程中由于基因重组导致了染色体Ⅰ上基因E和a的组合【答案】D【解析】解 A.普通小麦与近缘偃麦草杂交获得的个体为六倍体 A正确B.若减数分裂中Ⅰ_甲与Ⅰ_乙不能正常配对 F_1形成的配子中最少含有20条染色体 B正确C.若减数分裂中Ⅰ_甲与Ⅰ_乙能正常配对 F_1自交后代中约1/2的个体表现为矮秆、抗条斑病 C正确D.在培育乙品系过程中由于染色体易位致了染色体Ⅰ上基因E和a的组合 D错误故选 D17.许多生物学部分或全部过程可以用如下图所示的流程图表示下列相关解读错误的是()A. 若该流程图用于表示细胞的生命历程则a、b、c可分别表示增殖、分化、衰老B. 若该流程图用于表示遗传信息流动过程则a、b、c可分别表示复制、转录、翻译C. 若该流程图用于表示渗透压调节过程则甲、乙、丙可分别表示下丘脑、垂体、甲状腺D. 若该流程图用于表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则甲、乙、丙可分别表示无机环境、生产者、消费者【答案】C【解析】解A.细胞的增殖过程是细胞自我复制的过程细胞的生命一般都需要经历分化、衰老、凋亡 A正确B.此流程图可表示克里克提出的中心法则示意图 a、b、c可分别表示复制、转录、翻译 B正确C.虽然渗透压感受器和调节中枢均位于下丘脑但是下丘脑合成并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最终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而非甲状腺 C错误D.大气中的 CO_2能够随大气环流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也可以被生产者固定进入生物群落并在生物群落中以有机物形式传递 D正确故选 C18.下列有关遗传病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遗传病都是先天性疾病B. 多基因遗传病在群体中的发病率较高C. 非近亲婚配可杜绝遗传病的发生D. 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患者无生育能力【答案】B【解析】解 A、遗传病不都是先天性疾病先天性疾病也不一定是遗传病 A错误B、多基因遗传病在群体中的发病率较高这是多基因遗传病的特点之一 B正确C 、禁止近亲婚配可降低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而不是杜绝遗传病的发生因此非近亲婚配不可杜绝遗传病的发生 C错误D、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患者不一定无生育能力 D错误.故选 B.19.已知大豆蛋白Ⅹ是由染色体上某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X在人体内经消化道中酶的作用后可形成小肽(短的肽链)下列有关大豆细胞合成蛋白Ⅹ的过程及其在人体内消化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蛋白Ⅹ基因转录产生的mRNA执行功能的部位是细胞质B. 催化蛋白X基因转录的RNA聚合酶执行功能的部位是核糖体C. 参与蛋白X合成的RNA有mRNA、tRNA、rRNA三种D. 蛋白Ⅹ在人体内经消化道中酶的作用后形成的小肽仍含有肽键【答案】B【解析】解 A.在大豆细胞中 mRNA在细胞核内以DNA为模板转录形成在细胞质中翻译蛋白质所以蛋白Ⅹ基因转录产生的mRNA执行功能的部位是细胞质 A正确B.RNA聚合酶在细胞核中催化转录过程 B错误C.翻译时的模板是mRNA 氨基酸的运载工具是tRNA 场所是核糖体组成核糖体的是rRNA和蛋白质因此参与蛋白X合成的RNA有mRNA、tRNA、rRNA三种 C正确D.蛋白Ⅹ在人体内经消化道中酶的作用后形成的小肽仍含有肽键 D正确故选 B20.人21号染色体上的短串联重复序列(STR 一段核苷酸序列)可作为遗传标记对21三体综合征作出快速的基因诊断(遗传标记可理解为等位基因)现有一个21三体综合征患儿遗传标记的基因型为++- 其父亲该遗传标记的基因型为- - 母亲该遗传标记的基因型为+-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假设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分离是正常的那么该遗传标记未发生正常分离的最可能是()A. 初级精母细胞B. 初级卵母细胞C. 次级精母细胞D. 次级卵母细胞【答案】D【解析】解由题意知父亲该遗传标记的基因型为-- 母亲该遗传标记的基因型为+- 该21三体综合征患儿的基因型为++- 其中+只能来自母亲由于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配对和分离是正常的因此致病原因是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含有+的次级卵母细胞着丝点分裂后没有移向两极故选 D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21.(1)上述第一、二组亲本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该植物群体中红花植株可能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21.(2)从第________组杂交实验的结果可判断 A—a、B—b、D—d三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21.(3)第二组F_2中的白花植株自交子代中出现红花植株的概率是________【答案】(1)AAbbdd或aaBBdd AAbbDD或aaBBDD 4【解析】(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组别一亲本白花的基因型为AAbbdd或aaBBdd 组别二亲本白花的基因型为AAbbDD或aaBBDD 红花的基因型为A_B_dd 则红花一共有2×2=4种基因型【答案】(2)二、三【解析】(2)组别二、三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都是9:3:3:1的变形说明A-a、B-b、D-d 三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答案】(3)5/52【解析】(3)组别二子一代白花基因型为AaBBDd或AABbDd 以前者为例则子二代白花的基因型为aaBB__(4/16)或A_BBD_(9/16)则子二代中的白花植株自交子代中出现红花植株的概率=9/13×(1-2/3×1/4)×2/3×1/4=5/5222.(1)A组出现ddTT的几率是\frac116.这种方法在遗传育种上属于________ 育种原理是________.22.(2)B组的方法在遗传育种上属于________ 原理是________.22.(3)C组出现的矮秆抗锈病是通过________实现的这种方法在遗传育种上叫做________.【答案】杂交育种, 基因重组【解析】A组实验的育种方法是杂交育种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答案】单倍体育种, 染色体数目变异【解析】B组使用的育种方法是单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其优点是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利用这种方法培育新品种过程中常用的化学物质为秋水仙素其作用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答案】人工诱变, 诱变育种【解析】C组对DDTT进行X射线、紫外线综合处理即通过人工诱变的方法获得矮杆抗锈病品种为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23.(1)图1中CD段变化的原因是 ________ 失活的CDK2﹣cyclinE将导致处于图1中AB段的细胞比例________(填“上升”、“下降”或“不变”)23.(2)研究发现 CDK2﹣cyclinE参与中心体复制的起始调控如果中心体复制异常或细胞未能协调好中心体复制和DNA复制的关系将形成单极或多极纺锤体进而驱使染色体异常分离①中心体由________组成简述细胞周期中中心体的数量及行为变化 ________②根据上述资料分析纺锤体形成异常可能引起________变异请从细胞周期中染色体行为变化的角度阐述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精确分离的原因 ________23.(3)生物的某些变异可通过细胞分裂某一时期染色体的行为来识别图3中甲、乙两模式图分别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的“环形圈”、“十字形结构”现象图中字母表示染色体上的基因丙图是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在某一时期所呈现的形态①甲、乙、丙三种变异类型分别为 ________②甲、乙、丙三图所描述的时期为________ 对应图1中的________段23.(4)联会复合体(SC)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之间形成的一种梯状结构如果在前期Ⅰ早期抑制DNA合成或蛋白质合成则SC不能形成并将导致同源染色体的配对过程受阻也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研究发现用RNA酶处理可使SC 结构破坏在前期Ⅰ晚期联会复合体解体消失下列分析合理的是()【答案】着丝粒(或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成为两条染色体, 下降【解析】【答案】两个互相垂直排列的中心粒及周围物质组成, 中心体在分裂间期复制倍增进入分裂期后两个中心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随着细胞分裂的完成每个子代细胞中只含有一个中心体, 染色体(数目)变异, 染色质在分裂间期复制形成姐妹染色单体、分裂期螺旋缠绕成为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排列在赤道板上、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分别移向细胞两极【解析】【答案】染色体片段的缺失或重复、染色体片段的易位、基因重组, 减数分裂前期Ⅰ(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BC【解析】【答案】A, B, C, D【解析】24.(1)根据实验结果可知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_________染色体上 _________为显性24.(2)杂交组合一中父本和母本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 其 F_1中,♂灰身红眼、♂黑身红眼、♀灰身红眼、♀黑身红眼的分离比为 _________ 若让 F_1自由交配则 F_2中黑身白眼菜粉蝶的基因型为_________ 所占比例为_________24.(3)让杂交组合二的 F_1中灰身红眼与黑身白眼菜粉蝶杂交 F_1雄菜粉蝶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答案】(1)Z, 红眼【解析】解(1)单看眼色这一性状杂交组合一的后代全为红眼杂交组合二的后代中雌性全为白眼雄性全为红眼说明该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因而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且红眼为显性性状【答案】(2)\AAZ^BZ^B、\aaZ^bW, 3:1:3:1, \AaZ^bW或\aaZ^bW , 3/32【解析】(2)由于亲本都是纯种杂交组合一中亲本基因型是AAZ^BZ^B、aaZ^bW F_1的基因型是AAaZ^BZ^b、AaZ^BW 又由题意知携带基因A的个体体色外显率为75%(杂合子中只有75%表现为显性)因此♂灰身红眼:♂黑身红眼:♀灰身红眼:♀黑身红眼=3:1:3:1 F_1自由交配后则 F_2中黑身白眼菜粉蝶的基因型为AaZ^bW或aaZ^bW 比例=1/2×1/4×1/4+1/4×1/4=3/32【答案】(3)灰身红眼∶黑身红眼∶灰身白眼∶黑身白眼=5∶3∶5∶3【解析】(3)杂交组合二的后代 F_1的表现型及基因型为♂灰身红眼(AaZ^BZ^b)、♂黑身红眼(AaZ^BZ^b)、♀灰身白眼(AaZ^bW)、♀黑身白眼(AaZ^bW) 让灰身红眼与黑身白眼菜粉蝶杂交即AaZ^BZ^b× AaZ^bW 就体色这对性状而言由于携带基因A的个体体色外。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2019)必修2第四章 生物的变异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2019)必修2第四章 生物的变异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1.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及其研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多基因遗传病是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疾病B. 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可能会患遗传病C. 在调查人类遗传病时一般调查单基因遗传病D. 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并计算发病率以确定该病的遗传方式【答案】D【解析】确定遗传病的遗传方式需要通过家系调查的方式绘制出遗传病的系谱图才能确定确定遗传病的发病率一般采用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的方式 D错误故选D2.下列科技成果中根据基因重组原理进行的是()①利用杂交育种技术培育出超级水稻②将苏云金杆菌的某些基因移植到棉花体内培育出抗虫棉③通过返回式卫星搭载种子培育出太空椒④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养出完整植株A. ①③B. ①②C. ①②③D. ②③④【答案】B【解析】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①符合基因工程的原理是基因重组②符合太空椒是诱变育种的成果原理是基因突变③不符合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原理是细胞全能性与基因重组无关④不符合故选B3.图1为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4号为该遗传病患者)图2是研究人员对图1中1~4号个体相关基因片段进行电泳的结果示意图调查发现该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为10%(假设该人群中男女比例为1∶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或伴Ⅹ染色体隐性遗传B. 3号和一正常男性婚配生育了一个男孩该男孩患病的概率为1/4C. 可推测人群中该遗传病致病基因的女性携带者比例约为9%D. 该遗传病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因为碱基对增添引起的基因突变【答案】C【解析】解由图1可判断该遗传病为隐性遗传结合图2可知 2.08kb的片段代表隐性致病基因 2.12kb的片段代表显性正常基因 1号不携带致病基因因此可判断该病是伴Ⅹ染色体隐性遗传A.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伴Ⅹ染色体隐性遗传 A错误B.假设相关基因用A/a表示 3号个体的基因型为 X^AX^a 正常男性的基因型为 X^AY 因此生一个儿子患该病的几率为1/2 B错误C.该病为伴Ⅹ隐性遗传病经调查该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为10% 可推知男性中致病基因的频率为10% 男性中的基因频率与女性相等女性群体中携带者的概率为2× 90% × 10% =18% 因此可推测人群中该遗传病致病基因的女性携带者比例约为18%/2=9% C正确D.结合图2可知该遗传病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碱基对缺失、替换或增添引起基因突变 D错误故选 C4.将花药离体培养成单倍体植株该过程中细胞不会发生()A. 细胞增殖B. 受精作用C. 细胞分化D. 细胞凋亡【答案】B【解析】将花药离体培养成单倍体植株是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该过程存在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但细胞不会发生受精作用5.如图表示细胞中所含的染色体叙述不正确的是()A.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二倍体其每个染色体组含一条染色体B.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二倍体其每个染色体组含三条染色体C.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二倍体其每个染色体组含三条染色体D.代表的生物可能是单倍体其一个染色体组含四条染色体【答案】B【解析】解 A、细胞中含两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只含一条染色体可能是单倍体也可能是二倍体生物故A正确B、细胞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含有2条染色体故B错误C 、细胞中含两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含有3条染色体可能是单倍体也可能是二倍体生物故C正确D、细胞中含一个染色体组一个染色体组含有4条染色体可能是单倍体生物故D正确.故选 B.6.对于“低温诱导蚕豆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不正确描述是()A. 低温诱导的染色体数目变化将引起可遗传变异B. 在显微镜视野内可以观察到二倍体细胞和四倍体细胞C. 低温可以抑制纺锤体的形成D. 用根尖分生区作材料在高倍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从二倍体变为四倍体的全过程【答案】D【解析】7.下图的家庭系谱中有关遗传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是()A. X染色体隐性遗传B.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C.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D. X染色体显性遗传【答案】【解析】8.正常人有23对染色体有一种叫“21三体综合征”的遗传病患者智力低下身体发育缓慢对患者进行染色体检查发现患者的21号染色体不是正常的l对而是3条从精子或卵细胞形成的角度推测这种病的病因合理的是()A. 精子或卵细胞形成的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结构的变异B. 精子或卵细胞形成的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时21号同源染色体一定未分离C. 精子或卵细胞形成的过程中减数第二次分裂时21号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的子染色体一定未分离D. 精子或卵细胞形成的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发生上述变异的可能性均存在【答案】D【解析】A、“21三体综合征”为染色体数目异常 A错误B、由分析可知 B错误C、由分析可知 C错误D、由分析可知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发生上述变异的可能性均存在9.下列有关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A. 某细胞能合成RNA聚合酶说明该细胞已高度分化B. 人体不同种类的细胞中的基因有差异是细胞分化的结果C. 细胞中衰老的线粒体等细胞器可被溶酶体降解而清除D. 细胞凋亡是细胞编程性死亡属于细胞分化的范畴【答案】C【解析】解 A.RNA聚合酶在未分化和已分化的细胞中都是催化转录过程所以不能根据细胞是否能合成RNA聚合酶来判断细胞已经高度分化 A错误B.人体不同种类的细胞中的基因可能有少许差异这是变异的结果而细胞分化的过程一般不会引起细胞内基因发生改变 B错误C.根据溶酶体的功能可知细胞中衰老、损伤的细胞器都可被溶酶体降解而清除 C正确D.细胞凋亡是细胞编程性死亡属于细胞死亡的范畴不属于细胞分化的范畴 D错误故选 C10.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 卵细胞中含有的全部染色体称为一个染色体组B. 三倍体植物不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C. 单倍体育种所获得的植株往往因为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异常而不能产生正常配子D. “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中显微镜下看到少数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答案】D【解析】A、卵细胞中可能含有1个或多个染色体组 A错误B、二倍体生物与四倍体生物杂交可以获得三倍体生物受精时发生染色体变异也有可能形成三个染色体组的受精卵进而发育成三倍体生物三倍体生物可以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B错误C、单倍体育种所获得的植株都是纯合体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能正常联会产生正常的配子 C错误D、“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中由于绝大部分细胞处于分裂间期所以在显微镜下只能看到少数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 D正确11.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癌变是细胞高度分化的结果B. 人体各种组织细胞的衰老是同步进行的C. 人的早期胚胎有尾尾部细胞随着发育逐渐坏死D. 皮肤上的老年斑是细胞衰老的一种表现【答案】D【解析】解 A.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发生突变的结果不是细胞高度分化的结果 A项错误B.人体内各组织细胞的寿命有长有短每时每刻都有细胞的衰老、凋亡同时也产生新的细胞 B项错误C.早期胚胎尾部的消失是生长发育中的正常现象属于细胞凋亡而非坏死 C项错误D.皮肤上的老年斑是由衰老细胞中色素积累形成的 D项正确故选 D12.如图为利用普通小麦和黑麦培育小黑麦的流程图其中每个字母代表一个染色体组数字表示染色体数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图中①②过程会出现同源染色体分离的现象B. 图中③过程涉及精子和卵细胞的相互识别C. 杂种四倍体具有茎秆粗壮、籽粒饱满等特点D. 图中④过程所用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形成【答案】C【解析】解分析题图普通小麦与黑麦杂交得到杂种四倍体其中①②分别代表普通小麦与黑麦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③代表受精作用杂种四倍体经秋水仙素处理染色体加倍形成异源多倍体小黑麦④代表秋水仙素处理过程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加倍A.图中①②过程代表减数分裂普通小麦和黑麦都含有同源染色体会出现同源染色体分离的现象 A正确B.图中③过程代表受精作用涉及精子和卵细胞的相互识别 B正确C.杂种四倍体为ABCD 体内不含同源染色体不可育 C错误D.图中④过程所用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形成从而引起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加倍 D正确故选 C13.下列有关遗传与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 基因重组是最主要的变异来源变化的环境中可能有些变异个体适应环境生存B. 二倍体植株作父本、四倍体植株作母本在四倍体植株上可得到三倍体无子果实C. 基因突变一定会引起基因结构发生改变从而一定会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D. 表现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基因型相同的生物表现型一定相同【答案】A【解析】解 A.基因重组是最主要的变异来源变化的环境中可能有些变异个体适应环境而生存下来 A正确B.二倍体植株作父本、四倍体植株作母本在四倍体植株上可得到三倍体种子的有子果实 B错误C.基因突变一定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但是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不一定导致生物性状发生改变 C错误D.表现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基因型相同的生物表现型也不一定相同表现型还受环境的影响 D错误故选 A14.如图中①、②对应的染色体结构变异类型依次是()A. 突变、颠倒B. 增加、颠倒C. 增加缺失D. 缺失、颠倒【答案】D【解析】由题图可知与正常染色体相比①缺失了a、b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②发生了位置颠倒属于倒位15.杂交育种所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A. 基因突变B. 基因的自由组合C. 染色体交叉互换D. 染色体变异【答案】B【解析】基因突变是诱变育种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 A错误杂交育种所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中的基因的自由组合 B正确染色体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但不是生物育种所依据的遗传学原理 C错误染色体变异是单倍体或多倍体育种所依据的遗传学原理 D错误故选B16.下列关于“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原理是低温诱导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B. 取洋葱根尖0.5﹣1cm 低温下诱导培养36hC. 临时装片制作过程解离→漂洗→染色→制片D. 实验中采用清水冲洗去除卡诺氏液【答案】C【解析】17.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 DNA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不一定引起蛋白质结构改变B. 单倍体植株的体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不能产生正常配子C. 染色体结构变异都会使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改变D. 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有更大变异性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答案】A【解析】解 A.DNA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可能会导致基因突变但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等原因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引起蛋白质结构的改变 A正确B.多倍体产生的单倍体植株的体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如该单倍体中染色体组的数目为偶数则可育 B错误C.染色体结构变异会使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改变其中缺失和重复导致基因数目改变倒位和易位导致基因排列顺序改变 C错误D.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有更大变异性的根本原因是基因重组 D错误故选 A18.二倍体萝卜和二倍体甘蓝杂交得到杂种F_1 F_1几乎不育但偶尔结了几粒种子发芽后长成的植株P茎秆粗叶片、种子和果实都很大而且是可育的由此判断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能发育成植株P的种子一定发生了基因突变B. 二倍体萝卜和二倍体甘蓝有性杂交后代可育C. 萝卜和甘蓝的染色体能进行正常的联会D. 由F_1种子发育成的植株P可能是四倍体【答案】D【解析】A、能发育成植株P的种子一定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A错误B、萝卜和甘蓝是不同的物种二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所以二者进行有性杂交得到的F_1几乎不育 B错误C、萝卜和甘蓝的染色体不能进行正常的联会所以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 C错误D、F_1植株生长过程中部分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经减数分裂能形成正常的配子受精后发育成种子所以由F_1种子发育成的植株P可能是四倍体 D正确19.某遗传病是由两种基因同时突变后引起的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下列有关该遗传病的说法错误的是()A. 某正常男子与正常女子婚配生出患此病孩子的最大概率是1/4B. 该遗传病的发病与遗传因素有关而与环境因素无关C. 产前诊断在一定程度上能预防该遗传病患儿的出生D. 禁止近亲结婚可降低该遗传病在群体中的发病率【答案】B【解析】解 A.由于只有两对基因都为隐性纯合时表现患病所以正常男、女(基因型为Aabb和aaBb)婚配生出患此病孩子的最大概率是1/2×1/2=1/4 A正确B.该遗传病的发病与遗传因素有关同时还受环境的影响 B错误C.产前诊断是指在胎儿出生前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段如羊水检查、B超检查、孕妇血细胞检查以及基因诊断等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所以能一定程度上预防该遗传病患儿的出生 C正确D.近亲结婚造成后代患隐性遗传病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因此禁止近亲结婚可降低隐性遗传病在群体中的发病率 D正确故选 B20.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都可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其中仅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的变异是()A. 染色体不分离或不能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B.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C. 染色体复制时受诱变因素影响导致基因突变D. 非同源染色体某片段移接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答案】B【解析】解 A.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不分离或不能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 A不符合题意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 B符合题意C.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时受诱变因素影响导致基因突变 C不符合题意D.真核细胞中含有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某片段移接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D不符合题意故选 B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21.(1)研究人员用一定浓度的硫酸二乙酯溶液喷洒这两个品种的幼苗培养筛选获得了抗病黄果新品种其中利用抗病红果品种幼苗处理筛选更方便该育种方法的原理是________21.(2)若通过这两个品种杂交获取抗病黄果新品种请完善相关操作步骤第一步将纯合抗病红果和感病黄果两个品种杂交得到 F_1第二步 ________第三步从 F_2中选择抗病黄果植株________直至不发生性状分离即获得抗病黄果新品种上述步骤需年限较长如条件允许可采用单倍体育种以缩短育种年限其不同操作方法是对 F_1代实施________ 再用________ 选择获得抗病黄果新品种该抗病黄果新品种体细胞中染色体有________条【答案】(1)基因突变【解析】解(1)研究人员用一定浓度的硫酸二乙酯溶液喷洒这两个品种的幼苗(基因型为AABB、aabb)即利用化学物质诱导基因突变培养筛选获得了抗病黄果新品种(AAbb) 其中利用抗病红果品种幼苗(AABB)处理筛选更方便诱变育种的原理为基因突变【答案】(2)\ F_1自交获得\ F_2, 连续自交, 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 秋水仙素处理获得纯合体, 24【解析】(2)若通过这两个品种杂交获取抗病黄果新品种即杂交育种其步骤为第一步将纯合抗病红果和感病黄果两个品种杂交得到 F_1第二步 F_1自交获得 F_2第三步从 F_2中选择抗病黄果植株连续自交直至不发生性状分离即获得抗病黄果新品种上述步骤需年限较长如条件允许可采用单倍体育种以缩短育种年限其不同操作方法是对 F_1代实施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再用秋水仙素处理获得纯合体选择获得抗病黄果新品种该抗病黄果新品种仍属于二倍体体细胞中染色体有24条22.(1)图中①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 ②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 ④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 此过程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时期即下图中__________________细胞所处时期22.(2)染色体变异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前者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________或________发生改变而导致性状的变异【答案】(1)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交叉互换, 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 A【解析】解(1)由图可知 A图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 B图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C图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 D图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①是基因突变②是基因重组④指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此过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对应A图所示的时期【答案】(2)染色体结构变异, 染色体数目变异, 数目, 排列顺序【解析】(2)染色体变异包括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前者包括易位、缺失、倒位、重复等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而导致性状的变异23.(1)原癌基因的功能是负责调节________ 控制细胞增殖的进程23.(2)根据表中所述突变基因活性变化以及癌细胞具有恶性增殖的特点推测________ (填“A”或“B”)为原癌基因23.(3)有数据表明 B^W基因携带者患上黑色素瘤的风险要比正常人大得多其中一种解释是携带者的细胞在有丝分裂时发生了体细胞重组①从细胞水平看细胞恶性增殖与否是一对相对性状那么B^W是B的________性基因判断理由是________②体细胞重组发生的概率很低但在植物界也有不少例子野茉莉的花色是由细胞核基因控制的包括白色、浅红、粉红、大红和深红五种颜色下列哪一个选项所述的花色现象最可能是体细胞重组所致?________a.两株粉红花植株杂交所有子代植株都不开粉红花b.浅红花植株与白色花植株杂交所有子代植株都开深红花c.浅红花和粉红花上有时出现少数白色斑而大红花和深红花从未发现d.为数不少的白色花上出现很多红色斑23.(4)生活中的致癌因子很多但是癌症发生的频率并不是很高请从黑色素瘤病人样品突变基因检测结果或免疫调节机制两个角度中的任意一个角度解释 ________【答案】细胞周期【解析】【答案】A【解析】【答案】隐, 基因型为BB^W的细胞不会恶性增殖性状与基因型为BB的细胞一致, c 【解析】【答案】癌症的发生并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在一个细胞中发生多个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突变才能赋予癌细胞所有的特征细胞癌变后表面物质发生变化产生抗原会被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解析】24.(1)若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确定这对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请写出杂交亲本组合的表现型 ________24.(2)从变异类型分析三体、单体果蝇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中的________(类型)Ⅱ-三体进行减数分裂时 3条Ⅱ号同源染色体中的任意2条配对联会并正常分离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一极则次级精母细胞中Ⅱ号染色体的数目可能有________(写出全部可能性)条24.(3)假设控制灰身和黑身这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某研究者猜测该对基因位于Ⅱ号染色体上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将正常黑身果蝇(不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纯合灰身Ⅱ-单体果蝇杂交若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写出表现型及其比例)则控制灰身和黑身的基因位于Ⅱ号染色体②将正常黑身果蝇(不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纯合灰身Ⅱ-三体果蝇杂交 F_1中的三体果蝇再与正常黑身果蝇杂交若 F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写出表现型及其比例)则控制灰身和黑身的基因位于Ⅱ号染色体【答案】(1)黑身(♀)×灰身(♂)【解析】解(1)根据题意可知灰身对黑身为显性黑身(♀)×灰身(♂)杂交如果这对等位基因在常染色体上那么后代均为灰身如果这对等位基因在X染色体上后代雌性均为灰身雄性均为黑身【答案】(2)个别染色体数目的增加和减少, 1、2、4【解析】(2)染色体数目变异包括以染色体组的形式增加或减少、个别染色体数目的增加和减少三体雄果蝇减数分裂过程中次级精母细胞中Ⅱ号染色体的数目可能有1条、2条或4条【答案】(3)①灰身∶黑身=1∶1, ②灰身∶黑身=5∶1【解析】(3)假设控制该基因型的基因为A、a①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Ⅱ号染色体上纯合灰身Ⅱ-单体果蝇(AO)和正常黑身果蝇(aa)后代的基因型为Aa、aO 子代灰身∶黑身=1∶1②若控制灰身和黑身的基因位于Ⅱ号染色体 F_1中的三体果蝇(AAa)和正常黑身果蝇(aa)杂交可以产生四种基因型这四种基因型以及比例为AAa∶Aaa∶Aa∶aa=1∶2∶2∶1 所以 F_2中灰身∶黑身=5∶1。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2019)必修2第四章 生物的变异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2019)必修2第四章 生物的变异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下列关于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 诱变育种是通过改变原有基因结构而导致新品种出现的方法B. 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基因重组发生在受精作用过程中C. 诱变育种一定能较快选育出新的优良品种D. 玉米单株自交后代中出现一定比例的白化苗是基因突变的结果【答案】A【解析】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该育种方法是通过改变原有基因的结构而导致新品种出现 A正确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B错误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具有多害少利性因此该方法不一定能较快选育出新的优良品种 C错误玉米单株自交后代中出现一定比例的白化苗是基因分离的结果若只出现个别白化苗则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D错误故选A2.下列关于细胞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 细胞分裂间期既有基因表达又有DNA复制B. 细胞分化要通过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来实现C. 细胞凋亡由程序性死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所启动D. 细胞癌变由与癌有关基因的显性突变引起【答案】D【解析】A、细胞分裂间期细胞中主要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因此既有基因表达又有DNA复制 A正确B、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即细胞分化要通过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来实现 B 正确C、细胞凋亡由程序性死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所启动 C正确D、细胞癌变是由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引起的其中原癌基因突变属于显性突变而抑癌基因突变属于隐性突变 D错误3.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 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均会引起基因突变B. 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出患红绿色盲的儿子变异来源是染色体变异C. 染色体部分缺失有利于隐性基因的表达从而提高个体的生存能力D. 某些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一般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被观察到【答案】D【解析】解 A.由于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不一定引起基因突变 A错误B.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出患红绿色盲的儿子属于基因重组并未发生染色体变异 B 错误C.染色体结构变异大多数对生物是不利的有的甚至会导致生物死亡 C错误D.某些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一般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被观察到 D正确故选 D4.下图表示某研究小组调查涉及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其中一种遗传病为伴性遗传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确定甲病的遗传方式的基本方法是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研究B. 甲、乙两种病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 \ Ⅰ_1能产生四种基因型的卵细胞D. \ Ⅱ_7和\ Ⅱ_8再生一个健康男孩的概率为25%【答案】A【解析】解 A.研究人类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应在患者家系中进行调查调查遗传病的发病率应该在人群中随机调查 A错误B.由图判断Ⅰ_3和Ⅰ_4无乙病生出患乙病的女儿则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题干信息得出甲病的遗传方式为伴性遗传且Ⅰ_3和Ⅰ_4无甲病生出患甲病的儿子则甲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控制甲、乙遗传病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甲、乙两种病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正确C.用a表示甲病基因、b表示乙病基因则Ⅰ_1的基因为\mathrmBb\mathrmX^\mathrmA \mathrmX^\mathrma Ⅰ_1 能产生\mathrmBX^\mathrmA、\mathrmbX^\mathrmA、\mathrmBX^\mathrma、\mathrmbX^\mathrma四种卵细胞 C正确D. Ⅱ_7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 3 \mathrmBBX^\mathrmA \mathrmY、2/ 3\mathrmBbX^\mathrmA \mathrmY Ⅱ_8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 2 b \mathrmbX^\mathrmA \mathrmX^\mathrmA、1/ 2 \mathrmbbX^\mathrmA \mathrmX^\mathrma Ⅱ_7和Ⅱ_8生一个健康男孩的概率为2/3×1/2×3/4=1/4 即25% D正确故选 A5.如图表示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根据图解结合你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的茎尖主要是抑制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B. 四倍体植株所结的西瓜果皮细胞内含有4个染色体组C. 无子西瓜既没有种皮也没有胚D. 四倍体西瓜的根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答案】C【解析】A、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 A正确B、果皮是由母本的结果发育而来的因此四倍体植株所结的西瓜果皮细胞内含有4个染色体组 B正确C、无子西瓜由于未通过受精作用因而无种子没有胚等结构种皮由母本雌蕊直接发育而来因而有种皮 C错误D、由于培育过程中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的幼苗茎尖所以根细胞的有丝分裂没有受到影响其细胞中仍含有2个染色体组 D正确故选C6.已知果蝇翅膀后端边缘的缺刻性状是由染色体上某个DNA片段缺失所致在果蝇群体中不存在缺刻翅的雄性个体用缺刻翅红眼雌蝇(没有白眼基因)与正常翅白眼雄蝇杂交 F_1出现了缺刻翅白眼雌果蝇且雌雄比为2∶1 以下分析错误()A. 决定缺刻翅性状的DNA片段缺失可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B. 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的缺失片段上C. \ F_1缺刻翅白眼雌蝇的X染色体一条片段缺失另一条带有白眼基因D. \ F_1雌雄比为2∶1的原因是含缺失DNA片段染色体的雌配子致死【答案】D【解析】解 A.缺刻翅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可以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 A正确B.红眼雌蝇(没有白眼基因)与白眼雄蝇杂交 F_1出现了白眼雌果蝇且雌雄比为2∶1说明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的缺失片段上 B正确C.亲本雌果蝇缺失片段恰好位于X染色体上红眼基因所在的位置则 F_1缺刻翅白眼雌蝇的X染色体一条片段缺失另一条带有白眼基因 C正确D.从“ F_1中雌雄比为2∶1”看出缺刻翅雄蝇不能存活 F_1雄蝇的成活率比雌蝇少一半D错误故选 D7.某常染色体遗传病中基因型为AA的人都患病 Aa的人有50%患病 aa的人都正常如图两个患病家系中己知亲代中4号与其他三人的基因型不同下列分析判断正确的是()A. 子代的4人中能确定出基因型的只有7号B. 6号与7号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6C. 两个家庭再生孩子患病的概率相等D. 若5号与7号结婚生育患病孩子的概率为5/16【答案】A【解析】解 A.由于1号、2号的基因型都为Aa 所以5号的基因型为Aa或aa、6号的基因型为AA或Aa 由于3号的基因型为Aa 4号的基因型为aa 所以7号的基因型为Aa 8号的基因型为Aa或aa 因此子代的4人中能确定出基因型的只有7号 A正确B.6号的基因型及概率为AA(1/3)、Aa(2/3) 7号的基因型为Aa 所以6号与7号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 B错误C.1号(Aa)与2号(Aa)再生孩子患病的概率=1/4AA+1/2×1/2Aa=1/2 3号(Aa)与4号(aa)再生孩子患病的概率=1/2×1/2Aa=1/4 C错误D.5号的基因型为aa(1/3)或Aa(2/3) 7号的基因型为Aa 因此5号与7号生育患病孩子的概率=1/3×1/2×1/2Aa+2/3×(1/4AA+1/2×1/2Aa)=5/12 D错误故选 A8.果蝇的体色灰身对黑身为显性由基因B、b控制只含其中一个基因的胚胎会停止发育如图分析正确的是()A. 乙个体发生了基因突变B. \ F_1中有一半果蝇含有异常染色体C. \ F_1中雌、雄个体的体色均为灰色D. 筛选②可用光学显微镜判断而不能根据性别筛选【答案】C【解析】A项由题图可以看出乙个体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A错误B项甲个体的基因型为bbXX 乙个体的基因型为\mathrmBOX^\mathrmB \mathrmY 甲、乙杂交 F_1的基因型为\mathrmBbX^\mathrmB \mathrmX、BbXY、\mathrmbOX^\mathrmB \mathrmX、bOXY 由于B项只含有一个基因的胚胎会停止发育因此不存在基因型为bOXY的个体因此 F_1中2/3果蝇含有异常染色体 B错误C项 F_1中雌雄个体均含B基因因此均为灰色 C正确D项由于 F_1的基因型为\mathrmBb \mathrmX^\mathrmB \mathrmX、BbXY、\mathrmbOX^\mathrmB \mathrmX 染色体正常的均为雄性个体因此筛选②可根据性别进行筛选 D错误故选C9.PCNA是一类只存在于增殖细胞中的阶段性表达的蛋白质其浓度在细胞周期中呈周期性变化(如图)检测其在细胞中的表达可作为评价细胞增殖状态的一个指标下列推断错误的是()A. PCNA经核糖体合成主要在细胞核内发挥作用B. 曲线表明PCNA可能辅助DNA复制C. PCNA可能与染色体平均分配到细胞两极有关D. 肺癌病人体内的PCNA含量较正常人高【答案】C【解析】解 A.PCNA与DNA的复制有关 PCNA是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而DNA复制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所以PCNA主要在细胞核内发挥作用 A正确B.PCNA浓度在DNA复制时期(S期)达到最高峰随着DNA复制完成 PCNA浓度快速下降说明PCNA与DNA的复制有关可能辅助DNA复制 B正确C.PCNA的作用是促进DNA复制而不是促进染色体平均分配到细胞两极 C错误D.癌细胞增殖能力强细胞周期短 DNA复制次数多所以癌症患者体内的PCNA含量较正常人高 D正确故选 C10.基因型为 AaX^BX^b小鼠 A、a位于3号染色体一个卵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一次染色体未正常分离(无其他变异类型)最终产生了基因型 aaX^b的一个子细胞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初级卵母细胞中3号同源染色体未分离B. 产生的其他三个子细胞为\ AX^B、\ aX^B、\ X^bC. 细胞中B、b的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后期D. 若该子细胞是极体则卵细胞基因型为\ AX^B【答案】C【解析】解 A.该异常子细胞中不含基因A 说明初级卵母细胞中3号同源染色体正常分离 A错误B.基因型为 AaX^BX^b的小鼠产生一个 aaX^b配子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3号同源染色体和性染色体都正常分离形成子细胞的基因型为 AX^B、 aX^b 但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a和a所在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移向了同一极因此同时产生的其他三个子细胞分别是 AX^B、 AX^B、 X^b B错误C.细胞中B、b为等位基因它们的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后期 C正确D.若该子细胞是极体可能是来自第一极体也可能是来自次级卵母细胞因此卵细胞基因型为 AX^B或 X^b D错误故选 C11.如图表示以某种农作物①和②两个品种为基础培育出⑤、⑥、⑦三个品种的过程.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Ⅱ过程表示的是品种③自交B. Ⅵ过程的原理是基因重组C. Ⅳ过程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D. Ⅰ、Ⅲ、V过程的优点是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答案】B【解析】 A 、Ⅱ过程表示的是品种③(基因型是AaBb)自交产生⑤(基因型是AAbb)的过程 A正确B、Ⅵ过程是诱变育种的过程其原理是基因突变 B错误C 、Ⅳ过程是多倍体育种其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 C正确D、Ⅰ、Ⅲ、V过程属于单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D正确12.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衰老细胞的体积变小、核增大、核膜内折B. 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调亡完成的C. 细胞癌变时甲胎蛋白癌胚抗原和糖蛋白的含量都增加D. 细胞调亡是受基因控制的程序性死亡有利于多细胞生物的个体发育【答案】C【解析】13.人工诱变培育新品种目前最常用的是()A. 用射线或激光照射B. 花药离体培养C.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D. 人工杂交【答案】A【解析】解 A、用射线或激光照射属于诱发基因突变的物理因素是人工诱变培育新品种最常用的方法 A正确B、花药离体培养是单倍体育种常用的方法 B错误C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是多倍体育种常用的方法 C错误D、人工杂交是杂交育种的常用方法 D错误.故选 A.14.如图为某家族甲(显、隐性基因分别用B、b表示)、乙(显、隐性基因分别用D、d表示)两种遗传病家系图其中II_3不含有乙病致病基因.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III_9的基因型为bbX^DX^D或bbX^DX^dB. 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 II_3和II_4再生一个同时患两种病的女儿概率为50%D. 若仅考虑甲病 III_6与III_7所生子女中一半正常一半患病【答案】C【解析】 A 、III_9不患甲病也不患乙病因此其基因型为bbX^DX - 由于II_4含有乙病致病基因因此III_9的基因型为bbX^DX^D或bbX^DX^d A正确B、由以上分析可知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正确C 、II_3(BbX^DY)和II_4(BbX^DX^d)再生一个同时患两种病的女儿概率为\dfrac34\times 0=0 C错误D、若仅考虑甲病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III_6Bb与III_7bb所生子女中一半正常bb 一半患病Bb D正确15.为研究冬虫夏草提取物和鬼臼类木脂素的抗癌机理科研小组做了大量实验结果如下表研究发现BC1-2蛋白是一种调控细胞凋亡的蛋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注“+”的数量越多表示物质的相对量越大A. 据实验结果分析 Bcl-2蛋白是一种促进细胞凋亡的蛋白B. 设置c组的目的是对照三组培养液中葡萄糖的相对量是因变量C. 冬虫夏草提取物的作用机理是抑制葡萄糖进入癌细胞导致癌细胞死亡D. 鬼臼类木脂素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癌细胞对T、U的摄取从而抑制DNA和RNA合成【答案】A【解析】解 A.分析表格中信息可知 a组、b组癌细胞数目少细胞中Bcl-2蛋白相对量少c组癌细胞数量多细胞中Bcl-2蛋白相对量多这说明Bcl-2蛋白是一种抑制细胞凋亡的蛋白质 A错误B.由题意知 c组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与a、b实验组进行对照三组培养液中葡萄糖的相对量属于因变量 B正确C.分析表格中信息可知三组实验中 a组实验培养液中葡萄糖含量最高说明冬虫夏草提取物是通过抑制癌细胞吸收葡萄糖导致癌细胞能源物质供应不足而死亡 C正确D.b组培养液中的胸腺嘧啶和尿嘧啶含量最高说明鬼臼类木脂素是通过抑制癌细胞吸收胸腺嘧啶和尿嘧啶影响DNA和RNA的合成进而影响蛋白质的合成来抑制癌细胞增殖的 D正确故选 A16.下列人类遗传病与相关特征描述对应错误的是()A. 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与性别决定无关B. 白化病--近亲结婚不会提高该病的发病率C. 先天愚型--无致病基因但与基因数目的改变有关D. 外耳道多毛症--只位于Y染色体上“传男不传女”【答案】B【解析】 A 、对雌雄异体的生物来说生物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红绿色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但不决定性别 A正确B、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近亲结婚会提高该病的发病率 B错误C 、先天愚型是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无致病基因但与基因数目的改变有关 C正确D、外耳道多毛症是伴Y遗传只位于Y染色体上“传男不传女” D正确二、多选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3分共计12分)17.如图为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家系图其中只有一种遗传病的控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为1/12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甲病为伴Ⅹ显性遗传病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 Ⅱ-4不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6C. 若Ⅱ-3与Ⅱ-4再生一个女孩则不可能患甲病D. 若Ⅲ-1与某正常女性结婚则子代患乙病的概率为1/24【答案】A, D【解析】解 A.分析乙病Ⅰ-1与Ⅰ-2正常其女儿Ⅱ-3患病可判断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又根据题干信息甲乙两种遗传病中只有一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故甲病的控制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再根据Ⅱ-3患甲病其儿子Ⅲ-1表现型正常可判断甲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A正确B.假设A/a控制乙病已知人群中乙病的患病率为1/121 则隐性致病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1/11 显性正常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10/11 再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可知人群中AA∶Aa∶aa的比例为100∶20∶1 Ⅱ-4个体表现型正常故不携带致病基因即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100/120=5/6 B错误C.Ⅱ-3患甲病且该病为显性遗传病则与Ⅱ-4婚配生一女儿可能会患甲病 C错误D.假设A/a控制乙病则Ⅱ-3的基因型为aa 据此推断Ⅲ-1的基因型为Aa 人群中正常个体的基因型AA∶Aa=5∶1 若Ⅲ-1与某正常女性结婚则子代患乙病的概率为1/4×1/6=1/24 D正确故选 AD18.果蝇体内的两条X染色体有时可融合成一条称为并连X (记作“X^X”)其形成过程如图所示一只含有并连X的雌蝇(X^XY)和一只正常雄蝇杂交子代的染色体组成与亲代完全相同子代连续交配也是如此因而称为并连X保持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形成X^X的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易位B. 染色体组成为X^XX、YY的果蝇无法发育为新个体C. 在并连X保持系中亲本雄蝇的Y染色体传向子代雄蝇D. 利用该保持系可“监控”雄蝇X染色体上的新发突变【答案】B, D【解析】解 A.由图可知两条X染色体融合成X^X的过程中有染色体的片段消失说明此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缺失 A错误B.一只含有并连X的雌蝇(X^XY)产生的卵细胞为X^X∶Y=1∶1 一只正常雄蝇(XY)产生的精子为X∶Y=1∶1 二者杂交子代的基因型与亲代完全相同子代连续交配也是如此说明子代中只存在染色体组成为XY、X^XY的个体而染色体组成为X^XX、YY的果蝇胚胎致死 B正确C.综合上述分析可推知在并连X保持系中亲本雄蝇的X染色体传向子代雄蝇亲本雄蝇的Y染色体传向子代雌蝇而且子代雌雄果蝇的数量比为1∶1 C错误D.由于亲本雄蝇的X染色体传向子代雄蝇亲本雄蝇的Y染色体传向子代雌蝇当雄蝇X 染色体上有新的突变产生时子代雄蝇的性状可能会与亲本的有所不同可见利用该保持系可“监控”和“记录”雄蝇X染色体上的新发突变 D正确故选 BD19.先天性夜盲症是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的遗传病Ⅰ-3的父亲不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控制人MN血型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型有3种 L^ML^M(M型)、 L^NL^N (N型)、 L^ML^N(MN型)已知下图中的个体Ⅰ-1和Ⅰ-3的血型均为M型Ⅰ-2和Ⅰ-4的血型均为N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Ⅱ-2与Ⅱ-3同时携带基因a的概率是1/4B. Ⅱ-3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型是\ L^MX^A、L^NX^a、L^MX^a和\ L^NX^AC. Ⅱ-1、Ⅱ-2、Ⅱ-3和Ⅱ-4的血型都相同D. 若Ⅲ-1携带基因a 则该基因a来自Ⅰ-1【答案】A, C【解析】解Ⅱ-1的父母均不患病说明该病是隐形遗传病而根据题干Ⅰ-3的父亲不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说明该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A.Ⅰ-1基因型为 X^AY Ⅰ-2基因型为 X^AX^a Ⅱ-2和Ⅱ-3基因型均为1/2 X^AX^a、1/2 X^AX^A 所以她们同时携带a基因的概率为1/2×1/2=1/4 A正确B.Ⅱ-3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型是 L^MX^A、L^NX^a、L^MX^a、 L^NX^A或 L^MX^A、L^NX^A B错误C.Ⅱ-1、Ⅱ-2、Ⅱ-3和Ⅱ-4的基因型均是 L^ML^N 其血型都相同 C正确D.若Ⅲ-1携带基因a 则该基因a来自Ⅰ-2 D错误故选 AC20.果蝇的灰身、黑身由等位基因(A、a)控制等位基因(B、b)会影响雌、雄黑身果蝇的体色深度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黑身雌果蝇与灰身雄果蝇杂交 F_1全为灰身 F_1随机交配 F_2雌果蝇中灰身∶黑身=3∶1 雄果蝇中灰身∶黑身∶深黑身=6∶1∶1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两对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B. b基因使黑身果蝇的体色加深C. \ F_2灰身雌果蝇中纯合子占的比例为1/6D. \ F_2中雌雄果蝇随机交配 \ F_3中深黑身果蝇占1/32【答案】B, C【解析】解由题意知控制体色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在遗传过程中遵循自由组合定律黑身雌果蝇与灰身雄果蝇杂交 F_1全为灰身说明灰身对黑身是显性性状子二代雌果蝇灰身∶黑身=3∶1 雄果蝇中灰身∶黑身∶深黑身=6∶1∶1 说明A(a)位于常染色体上 B(b)位于X染色体上子一代雄果蝇的基因型是 AaX^BY 雌果蝇的基因型是 AaX^BX^b 亲本雄果蝇的基因型是 AAX^bY 雌果蝇的基因型是 aaX^BX^BA.在两对基因中 A(a)位于常染色体上 B(b)位于X性染色体上 A错误B.由分析可知灰身与黑身这一对相对性状中灰身显性性状子二代中雌果蝇没有深黑色雄果蝇中黑色∶深黑色=1∶1 说明B、b基因中使黑身果蝇的体色加深的是b B正确C.子一代的基因型是 AaX^BY、 AaX^BX^b 子二代灰身雌果蝇中纯合子的比例是1/3×1/2=1/6 所以纯合子的比例是1/6 C正确D. F_2中雌雄果蝇随机交配 F_3中深黑身果蝇基因型占( aaX^bX^b、 aaX^bY)1/4×1/9+1/4×1/3=3/64 D错误故选 BC三、解答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10分共计50分)21.(1)图甲中温度范围为0~5℃时该植物幼苗进行细胞呼吸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21.(2)若在温室内栽培该植物为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应将最低温度控制为______℃21.(3)图乙中 C组植物细胞叶绿体中的H含量比A组的________ 干旱发生初期植物光合速率下降主要原因是所需的________减少较高 CO_2浓度有利于植物度过干旱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4)将植物的根尖作为实验材料则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观察应选择图丙的________区植物细胞分化的观察应选择________区(用图中数字作答)【答案】(1)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解析】解(1)从图甲中看到0~5℃时细胞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说明该植物进行了有氧呼吸其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答案】(2)20【解析】(2)从空气中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代表净光台速率要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就要使净光合速率最大从图甲可以得知 20℃后植物的净光合作用最大故最低温度应控制在20°C【答案】(3)低, \ CO_2, 较高\ CO_2浓度使气孔开度下降减少水分的散失【解析】(3)从图乙看出与A组相比 C组的 CO_2浓度高形成的 C_3多叶绿体中的H 大量用于还原 C_3 故C组H含量低干旱初期气孔开度下降所需的 CO_2减少导致光合速率下降据图乙分析较高的 CO_2浓度可以使气孔开度下降减少水分散失有利于植物度过干旱【答案】(4)2, 1234【解析】(4)从图可知 1是根冠 2是分生区 3是伸长区 4是根毛区(成熟区)故观察有丝分裂应选择分裂旺盛的2区观察细胞分化应选择1234区的细胞对比观察22.(1)眼白化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 经检测发现9号个体的染色体组成为XXY型则其染色体数目异常的原因是________22.(2)1号个体的基因型是________ 10号个体是纯合子的概率是________ 若7号和8号个体生育了一个男孩则该男孩同时患秃顶和眼白化病的概率为________22.(3)从优生的角度分析 11号和12号应该生________(填“男孩”或“女孩”)理由是________【答案】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4号个体的卵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X染色体未分离【解析】由以上分析可知眼白化病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9号个体的染色体组成为XXY型且患眼白化病则其基因型为X^dX^dY 由于父亲不患眼白化病因此9号的两条X染色体均来自母方而母方的基因型为X^DX^d 其染色体数目异常的原因是4号个体的卵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X染色体未正常分离【答案】BBX^DY, dfrac16, dfrac316【解析】1号没有秃顶也不患眼白化病因此其基因型是BBX^DY.就秃顶而言 3号和4号的基因型均为Bb 则10号的基因型及概率为\dfrac13BB、\dfrac23Bb 就眼白化病而言10的基因型及概率为\dfrac12X^DX^D、\dfrac12X^DX^d 因此10号个体是纯合子的概率是\dfrac13 \times \dfrac12 = \dfrac16.就秃顶而言 1号是BB 5号秃顶为Bb 则2号是Bb 7号是\dfrac12BB或\dfrac12Bb 9号正常为BB 11号秃顶为bb 故3号和4号都为Bb8号是\dfrac23Bb或\dfrac13bb 7号和8号个体生育了一个男孩患秃顶的概率为\dfrac12 \times \dfrac23 \times \dfrac12 + \dfrac12 \times \dfrac13 + \dfrac12 \times \df rac23 \times \dfrac34 + \dfrac12 \times \dfrac13 = \dfrac34 就眼白化病而言 6号为X^dY 1号为X^DY 2号为X^DX^d 7号为\dfrac12X^DX^D或\dfrac12X^DX^d 8号为X^DY 7号和8号个体生育了一个男孩患眼白化的概率为\dfrac\dfrac12 \times \dfrac14\dfrac12 = \dfrac14 因此7号和8号个体生育了一个男孩则该男孩同时患秃顶和眼白化病的概率为\dfrac34 \times \dfrac14 = \dfrac316【答案】女孩, 其生育的后代女性都正常而男性一定为秃顶且可能患眼白化病【解析】从优生的角度分析 11号和12号所生后代女性都正常而男性一定为秃顶且可能患眼白化病因此应该生女孩23.(1)在下述实验过程中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完成的是________ 需要水浴加热的是________ 需要用颜色反应鉴定的是________.①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鉴定②观察细胞中的脂肪颗粒③生物组织中蛋白质的鉴定④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⑤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⑥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 的催化效率⑦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⑧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23.(2)由于实验材料用品或试剂所限有时候需要设法替代对于上述实验下列各项处理中正确的是().23.(3)学生在调査人类遗传病时应选取发病率高的________(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来调查若调査该病的发病率最好用________方法来调查.A .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 B.在患病家族中逐代调查23.(4)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中取样计数前应________ 短时间内酵母菌呈________型增长.【答案】②④⑦⑧, ①, ①②③【解析】在上述实验过程中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完成的是②观察细胞中的脂肪颗粒、④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⑦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⑧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①还原糖的鉴定需要水浴加热需要用颜色反应确定的是①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鉴定、②生物组织中脂肪的鉴定、③生物组织中蛋白质的鉴定.【答案】C【解析】 A 、蒜叶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再分裂不能用于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 A错误B、鸡血红细胞没有细胞壁因此不能用鸡血红细胞代替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做④实验 B错误C 、做⑤实验时可用干净的细沙代替二氧化硅两者都能使研磨更充分 C正确D、蛋白质鉴定利用双缩脲试剂因此做③实验时不可用龙胆紫代替双缩脲试剂 D错误.【答案】单基因遗传病, \A【解析】调查人类遗传病时应选取发病率高的单基因遗传病来调查若调查该病的发病率最好用A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方法来调查调查该病的遗传方式最好用B在患病家。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2019)必修2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2019)必修2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8小题,每题3分,共计54分)1.生物科学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学科,下列相关说法最科学的是()A.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并呈线性排列B. 新物种的形成都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C. 转录是指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D. 种群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答案】D【解析】解:A、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细胞质基因、原核生物的基因在裸露的 DNA 上,A错误;B、新物种形成大都是经过长期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B 错误;C 、真核细胞的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及原核细胞都能进行转录,C错误;D、种群基因库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D正确.故选:D.2.野生型玉米的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中均存在淀粉。

而基因E突变为e后,ee个体的种子细胞中,合成淀粉所需的一种分支酶活性丧失,导致其不能正常形成淀粉,表现为果实皱缩。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E基因在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中均能表达B. ee个体的细胞中不能形成淀粉,所以该玉米果实皱缩C. 如果子代皱缩果实占比为0.0036%,则e的基因频率为0.6%D. 碘液染色花粉后计数,可以计算出纯合野生型植株E突变为e的频率【答案】B【解析】解:A.由题意知,野生型玉米的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中均存在淀粉,因此E基因在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中均能表达,A正确;B.基因型为ee个体,不能形成淀粉,但是该玉米果穗上所结的果实可能是皱缩,也可能是饱满,B错误;C.子代皱缩果实占比为0.0036%,则e的基因频率为0.6%,则子代个体基因型ee=0.0036%,e的基因频率是\sqrt 0.0036\% =0.6%,C正确;D.碘液染色花粉后,计数着色的花粉粒和未着色的花粉粒,可以计算出纯合野生型植株E突变为e的频率,D正确。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2019)必修2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2019)必修2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4小题,每题3分,共计42分)1.下列不能体现生物正在进化的是()A. 杂合高茎豌豆通过连续自交导致后代纯合子频率越来越高B. 杂交育种通过不断地自交、筛选和淘汰使得纯合矮秆抗病小麦比例越来越高C. 在黑褐色环境背景下,黑色桦尺蠖被保留,浅色桦尺蠖被淘汰D. 青霉菌通过辐射诱变获得了青霉素产量很高的菌株【答案】A【解析】A.杂合高茎豌豆通过连续自交导致后代纯合子频率越来越高,但相关的基因频率没有改变,不能体现生物正在进化,A正确;B、D.杂交育种通过不断地自交、筛选和淘汰使得纯合矮秆抗病小麦比例越来越高、青霉菌通过辐射诱变和选择保留青霉素产量很高的菌株,它们在人工选择下,都会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能体现生物正在进化,B、D错误;C.在黑褐色环境背景下,黑色桦尺蠖被保留,浅色桦尺蠖被淘汰,这是自然选择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的结果,能体现生物正在进化,C错误。

故选A。

2.家蝇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抗性,原因是神经细胞膜上某通道蛋白中的一个亮氨酸替换为苯丙氨酸。

下表是对某市不同地区家蝇种群的敏感性和抗性基因型频率调查分析的结果。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上述通道蛋白中氨基酸的改变是基因碱基对缺失的结果B. 甲地区家蝇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为22%C. 比较三地区抗性基因频率可知乙地区抗性基因突变率最高D. 丙地区敏感性基因频率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答案】D【解析】解:A.亮氨酸替换为苯丙氨酸,氨基酸数目没改变,氨基酸的改变应该是由碱基对替换引起的,A错误;B.甲地区抗性基因频率=2%+20%×1/2=12%,B错误;C.乙地区抗性基因频率为2%+32%×1/2=20%,丙地区的抗性基因频率为1%+15%×1/2=8.5%,乙地区的抗性基因频率最高,但不代表突变率最高,C错误;D.丙地区抗性基因频率最低,则敏感性基因频率最高,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考章末检测卷(八)第八章生物的变异与进化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如图为同源染色体a b联会,其中b出现了变异,其变异类型属于()h—o --------------1 2 5A .染色体缺失B .染色体倒位C •基因重组D .基因突变A [由题图可知,b染色体出现了变异,且比正常的 a染色体缺少了 3、4 片段,该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A正确。

]2.大约105到108个高等动物的配子中才有一个发生基因突变,说明基因突变具有()A .普遍性B .稀有性C.多方向性 D .可逆性B [大约105到108个高等动物的配子中才有一个发生基因突变,说明基因突变发生的频率极低,体现了基因突变稀有性的特点,B正确。

]3.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B.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非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的局部交换可导致基因重组C.我国科学家培育的抗虫棉,利用的原理是基因重组D.育种工作者培育无籽西瓜,利用的原理不是基因重组B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可以导致基因重组。

]4 •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在基因重组的过程中产生新基因型的原因是产生了新的基因B •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粒分裂而导致生物性状的不同属于基因重组C •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可能导致基因重组D •造成同卵双生姐妹间性状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基因重组C [基因重组不产生新基因,但是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过程中,在四分体时期发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同卵双生姐妹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其性状差异主要是外界环境引起的。

]5•在白花豌豆品种栽培园中,偶然发现了一株开红花的豌豆植株,推测该红花表现型的出现是花色基因突变的结果。

为了确定该推测是否正确,应检测和比较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中()A •花色基因的碱基组成B.花色基因的DNA序列C.细胞的DNA含量D.细胞的RNA含量B [基因是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DNA上碱基对的增加、缺失或替换,不是碱基的组成发生改变,也不是细胞中的DNA 含量变化和RNA含量变化,故A、C、D项都是错误的。

]6.下图表示某种生物的部分染色体发生了两种变异的示意图,图中①和②,③和④互为同源染色体,则图 a图b所示的变异()A .均为染色体结构变异B.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均发生改变图a图bC.均使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D.均可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D [由图可知,图 a 为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未发生改变,性状可能没有变化;图 b 是染色体结构变异,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均发生改变,性状也随之改变;二者均可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7.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生物均可发生的可遗传变异是基因突变B.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基因突变C .染色体畸变就是染色体数目的增加或减少D.只有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才能发生基因重组A [真核生物可发生染色体畸变和基因重组,而生物均可发生的可遗传变异是基因突变,A正确;基因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B错误;染色体畸变包括染色体数目变异和染色体结构变异, C 错误;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也可导致基因重组,D错误。

]8.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B.等位基因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C.基因突变一定产生等位基因D.DNA 中碱基对替换不一定发生基因突变C [基因突变指 DNA 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

基因突变是随机的,可以发生在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

原核生物没有同源染色体,所以没有等位基因。

等位基因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DNA 中非基因片段的碱基对替换不会引起基因突变。

]9.电离辐射会对人体细胞产生影响,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 .能诱发基因突变,不会引起染色体变异B.能诱发生殖细胞基因突变,对后代造成影响C.发生癌变的细胞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都发生突变D.对正在分裂的细胞影响大,对分化程度高的细胞影响小A [电离辐射既可以诱发基因突变,也可能引起染色体畸变, A 错误;若是生殖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则可以遗传给后代,B 正确;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的结果,C正确;正在分裂的细胞内DNA复制时,容易发生基因突变, D 正确。

]10.下列关于可遗传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基因可自发突变为a i或a2基因,但a i基因不可突变为A基因B .正常男性产生了含有两条 Y 染色体的精子与同源染色体联会异常无关C.Ti 质粒的 T-DNA 整合到植物细胞染色体 DNA 上,属于染色体变异D.染色体增加某一片段可提高基因表达水平,是有利变异B [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a i基因也可突变为 A基因,A错误;正常男性产生了含有两条 Y 染色体的精子是由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导致的, B 正确;质粒的 T-DNA 片段整合到植物细胞染色体的 DNA 上属于基因重组,C 错误;染色体畸变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包括有利和不利变异,D 错误。

]11. (2016杭州七校联考)“ Mspi蛋白是一类与溶液中有毒镉离子有很强结合能力的蛋白质;超磁细菌是一类在外磁场作用下能做定向运动的细菌。

某超磁细菌细胞膜上不含“ Mspi蛋白,另一细菌细胞膜上含有“ Mspi蛋白,但不是超磁细菌。

如果要利用这两种细菌培育出具有“ M s p 1”蛋白的超磁细菌,则下列技术或方法中最不可能.被采用的是 ( )A .转基因技术B . DNA重组技术C •杂交育种D .诱变育种C [利用细菌进行育种,不能采用杂交育种,因为细菌不能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

]12.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杂交育种仍是培育新品种的有效手段B.诱发突变可明显提高基因的突变率和染色体的畸变率C •单倍体育种最终获得性状优良的单倍体植株D.多倍体育种通常使用秋水仙素或低温诱导C [杂交育种仍是培育新品种的有效手段, A 正确;诱发突变可明显提高基因的突变率和染色体的畸变率, B 正确;对于二倍体生物而言,单倍体育种以单倍体为中间环节,最终获得性状优良的正常二倍体植株, C 错误;多倍体育种通常使用秋水仙素或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D 正确。

]13.下列关于育种特点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多倍体育种能排除显隐性干扰B •杂交育种能提高染色体畸变率C.单倍体育种能缩短育种年限D.诱变育种能组合多个优良性状C [ 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畸变,不能排除显隐性的干扰, A 错误;诱变育种能提高染色体的畸变率, B 错误;单倍体育种可以缩短育种年限, C 正确;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具有多方向性,通过诱变育种可以产生生物体原来没有的新的性状,但不能组合多个优良性状, D错误。

]14.科研人员交替使用 X 射线和化学物质处理青霉菌,诱发其突变后选育出了高产青霉素的菌株。

这种育种方法属于 ( )A •杂交育种B •诱变育种C •单倍体育种D •多倍体育种B [用 X 射线和化学物质处理,属于人工诱变方法中的辐射诱变和化学诱变, B 正确。

]15.下列属于诱变育种的是 ( )A •用丫射线处理籼稻种子,培育出早熟的新品种B.将抗虫基因转入普通棉的体细胞中,培育出抗虫棉C •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草莓幼苗,培育出多倍体草莓D.将抗病黄果肉番茄与感病红果肉番茄杂交,培育出新品种A [用射线处理籼稻种子培育新品种,属于诱变育种, A 正确;将抗虫基因转入普通棉的体细胞中从而培育抗虫棉,属于转基因育种,B错误;多倍体草莓的培育属于多倍体育种,C错误;将抗病黄果肉番茄与感病红果肉番茄杂交培育新品种属于杂交育种, D 错误。

]16.利用普通二倍体西瓜培育出三倍体无籽西瓜,该育种方法称为 ( )A •多倍体育种B •诱变育种C •单倍体育种D •转基因技术A [三倍体无籽西瓜是通过普通二倍体西瓜与其经诱导加倍得到的四倍体西瓜杂交获得的,这种育种方法属于多倍体育种, A 正确。

]17.将抗虫基因导入玉米的体细胞中,培育成抗虫玉米新品种,该育种方法属于( )B .转基因育种A •单倍体育种C •杂交育种D •多倍体育种B [将抗虫基因(目的基因)导入玉米的体细胞中,定向培育成抗虫玉米新品种,属于转基因育种技术,B正确。

]18.科学家通过诱变育种方法可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如()A .杂交水稻B .转基因抗虫棉C.太空甜椒D .克隆羊C [杂交水稻通过杂交育种技术获得,A错误;转基因抗虫棉通过转基因育种技术获得,B错误;太空甜椒通过诱变育种技术获得, C正确;克隆羊通过细胞核移植和胚胎体外培养等技术获得,D错误。

]19.下列有关杂交育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可以得到新的优良品种B .需要用X射线处理生物C.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D.其遗传学原理是染色体畸变A [杂交育种可以得到新的优良品种,A正确;用X射线处理生物从而获得新品种属于诱变育种,B错误;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C错误;杂交育种依据的原理是基因重组,D错误。

]20.如图表示果蝇体细胞内一条染色体发生了变异,①②代表染色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果蝇的缺刻翅是基因b丢失造成的B.①和②构成一对同源染色体C.该变异能导致新基因的形成D.①和②都能被龙胆紫溶液染色D [分析图形可知,果蝇的缺刻翅是染色体缺失造成的,缺失的染色体区段含基因b,A错误;①和②是同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变化前后的情况,B错误;该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不能形成新基因,C错误;①和②都是染色体,都能被龙胆紫溶液染成紫色,D正确。

]21.Tay— Sachs病是一种基因病,其可能是由基因突变产生异常酶引起的F列表格为正常酶和异常酶的部分氨基酸序列。

根据题干信息,推断异常酶的mRNA不同于正常酶的 mRNA原因是( )' J鑽码子位置]葩种类i斗匕\苏氨酸I丝氨酸I隸氨酸容氨酰胺正常醍! I I■ (ACU) ■ (UCL) ■ (GL'U) ;(CAG)- 1苏氨酸1酪氨釀1丝氨酸i颔氨酸吊醍](ACL) ](U AC) ](ECU) j (GL'U)A.第5个密码子中插入了碱基AB•第5个密码子前插入了 UACC.第5个密码子UAC被删除D.第7个密码子中的C被G替代B [据表格中信息可知,控制异常酶的 mRNA中多了一个遗传密码UAC,即在控制正常酶的mRNA中的第5个密码子前插入了 UA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