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输血指征

合集下载

输血科临床输血指征参考标

输血科临床输血指征参考标

输血科临床输血指征参考标准1。

目的:为严格输血指征输血,规范临床输血,减少不必要输血。

2。

适用范围:适用于临床所有科室3。

内容:3.1红细胞(〉14岁的成人标准)内科:◆Hb<60g/L 或Hct〈0。

20,慢性贫血患者◆Hb<70g/L 或Hct<0.22,急性贫血患者◆Hb70~100g/,伴有: 心肺代偿功能不良(冠心病、呼吸机、〉70 岁高龄)代谢率增高(高热、严重感染) 严重缺氧(晕迷、各种休克)消化道活动性出血外科:◆Hb<70g/L 或Hct<0。

22,扩容后病情稳定◆Hb70~80g/L,择期手术前输血◆Hb70~100g/,伴有:急性大失血(50%血容量/3h、150ml/min) 伤口创面伴持续性出血,DIC 心肺代偿功能不良(冠心病、呼吸机、>65 岁高龄)严重缺氧(持续晕迷、难以纠正的休克)代谢率增高(高热、严重感染)△特别说明:●怀疑患者血液浓缩导致血常规结果Hb 假性偏高应首先采取合适的扩容剂扩容,然后再检测血常规。

●输血前血常规:最接近输血决定时间的血常规报告;●输血后血常规:首选第48 小时;次选第24 或72 小时;●逆推指征:输血前未做血常规,根据输血后血常规的指标扣除,每输2U 红细胞=Hb—10g/L 或Hct—0。

03;●活动性出血的多次输血:至少出现过一次符合输血的指征,既可以判定输血合理:●关于检测误差,判定标准可放宽+10%3.2 冰冻血浆⑴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性出血(无生物制品时);⑵DIC 急性期;⑶紧急对抗华法林抗凝血作用;⑷急性大出血后的大量输血(≥自身血容量),PT 或APTT 延长>1.5 倍,创面弥漫性渗血;⑸严重肝病患者手术(INR>2 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血浆置换或人工肝;⑹肝素抗凝时补充抗凝血酶原Ⅲ(心外循环)。

△特别说明:●搭配血:整个住院期间并未发现血浆输注指征,但24 小时内习惯性按照“2U 红细胞+200ml 血浆”或类似处方,或当天输2U 红细胞,第二天输200ml 血浆,两者反复轮替输注。

临床输血指征

临床输血指征

临床合理输血指征红细胞合理性输血指征1. 基础状态良好的慢性贫血,Hb<60g/L或Hct<0.20。

2. 胃肠道隐性出血,Hb<70g/L或Hct<0.22。

3. 心肺代偿功能不良,(冠心病、急性肺炎)依赖呼吸机维持呼吸、代谢率增高 {高热、严重感染}、严重缺氧{脑卒中、昏迷、休克},Hb(70-100)g/L。

注:凡不符合上述指征的红细胞输注为不合理用血,缺乏血常规检查的输血为不合理用血(紧急大量出血除外)。

新鲜冰冻血浆合理性输血指征1. 凝血4项检测显示凝血酶原时间(pt)>中值的1.5倍或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 中值1.5倍。

2. 创面弥漫性渗血。

3. 急性大失血>1个血容量或纤维蛋白原<1g/L.。

4. 病史或临床表现明确为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

5. 纠正香豆素效应(出血症或需要行侵入性诊疗操作)。

6. 心肺分流手术6h 后再肝素化时补充抗凝血酶原III(AT-III)。

7. 有明确指征的血浆置换和人工肝技术。

血小板合理性输血指征1. 无自发性出血,外周血PLT<20x109/L的预防性输注。

2. PLT<50x109/L伴自发性出血的治疗性输注。

3. 无自发性出血,PLT>50x10/L的输注为不合理输注。

冷沉淀合理性输血指征1. 甲型血友病患者有外伤或活动性出血。

2. 纤维蛋白原缺乏症(<1g/L),DIC低凝期。

3. Vitk依赖凝血因子(II、VII、IX、X)缺乏。

4. 严重感染而抗生素治疗效果欠佳的患者。

临床用血指征

临床用血指征

厦门市妇幼保健院临床用血指征参考标准临床用血原则①(一)“不可替代时选择”的原则。

输血存在不可知的风险,且血液资源紧缺,所以能不用则不用,能少用决不多用。

(二)“满足生理需要”的原则。

强调是生理需要,而不是正常的生理值。

如一位慢性贫血的病人,如在静息状态下血红蛋白维持在60g/L无临床症状,则不需要提高到正常生理值110g/L。

(三)“风险规避”原则。

如抵抗力低下的,要去除含有活性的淋巴细胞,以免产生移植物抗宿主病。

目前,我院主要输用的血制品有:少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单采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普通冰冻血浆,冷沉淀凝血因子。

不同血制品的适应症②③如下:(一)少白细胞悬浮红细胞适用于各种贫血病人:⏹血容量正常的贫血病人:几乎所有慢性贫血病人都是血容量正常的贫血,有输血指针者都应输注悬浮红细胞而没有必要输全血;⏹外伤和手术引起的急性失血需要输血者;⏹心、肝、肾功能不全、老年、小儿需要输血者。

③注释1:➢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携带氧到机体的组织细胞;➢失血达总血量30%才会有明显的低血容量表现;➢全血或血浆不宜用作扩容剂。

注释2:➢血容量补足后输血的目的是提高血液的携氧能力,首选红细胞制品;➢晶体液或并用胶体液扩容,结合红细胞输注,也适用于大量输血;➢无器官器质性病变的患者,只要血容量正常,血细胞比容达0.20(Hb>60g/L)的贫血不会影响组织氧合。

➢急性出血或手术失血低于1500ml者,在应用晶体及胶体补充血容量的基础上输注红细胞,失血量超过1500ml者应配合其他血液制品输用。

(二)新鲜冰冻血浆⏹单个凝血因子缺乏的补充(无相应浓缩剂时);⏹肝病病人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这是应用FFP的最佳适应证);⏹大量输血伴发的凝血功能障碍;⏹口服抗凝剂过量引起的出血;⏹抗凝血酶Ⅲ(ATⅢ)缺乏的补充;⏹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血浆置换时的置换液。

(三)普通冰冻血浆与新鲜冰冻血浆区别是缺乏不稳定的凝血因子(Ⅴ和Ⅷ),其临床适应症是第Ⅴ和Ⅷ因子以外的凝血因子缺乏患者。

外科输血指征及原则

外科输血指征及原则

外科输血指征及原则外科输血指征及原则如下:一、指征1. 急性失血:如果患者因急性失血导致血容量急剧下降,出现休克等危急情况,此时需要及时输血,以补充血容量、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

一般来说,急性失血患者血红蛋白低于70g/L时,可以考虑输血。

2. 慢性贫血:对于慢性贫血患者,如果血红蛋白低于60g/L,或者血细胞比容小于0.2时,可以考虑输血。

3. 大量失血:如果患者因各种原因大量失血,如外伤、手术等,导致血容量严重不足,此时需要及时输血以补充血容量。

4. 低白蛋白血症:如果患者存在低白蛋白血症,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进而引发水肿、休克等症状,此时需要通过输注白蛋白来纠正低白蛋白血症,以维持患者的生理功能。

二、原则1. 合理输血: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合理选用不同类型的血液制品,如红细胞悬液、血浆等。

同时,应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等因素,计算输血量,避免输血过量或不足。

2. 安全输血:应确保所输血液的质量,严格进行血液的筛查和检验,避免输注含有传染性疾病病原体的血液。

同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避免输血过程中发生感染。

3. 同型输血:在一般情况下,应尽量选择同型血液进行输注,以降低因异型输血引发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风险。

但在紧急情况下,如大量失血、严重贫血等,如果无法获得同型血液,可以考虑输注异型血液。

此时,应充分评估风险和利弊,并尽可能选择抗原抗体反应较小的血液制品。

4. 个体化输血: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制定个体化的输血方案。

例如,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应尽量选择红细胞悬液等对心血管系统负担较小的血液制品;对于有凝血障碍的患者,应选择富含凝血因子的血液制品。

5. 谨慎使用血液制品:血液制品虽然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生理功能,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副作用。

因此,在输血时应谨慎使用血液制品,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滥用血液制品。

总之,外科输血指征及原则是确保患者安全、有效输血的重要保障。

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严格掌握输血指征,遵循输血原则,确保输血安全、有效。

临床输血指征

临床输血指征

临床输血指征为加强我院临床用血管理,根据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及《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特将临床输血指征明确列出,供临床医生参考,以便临床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做到科学用血、合理用血、节约用血。

红细胞的输注指征(>14 岁的成人标准)• 外科:• Hb>100g/L ,不输血;•Hb在70〜100g/L之间,根据患者的贫血程度、心肺代偿能力、代谢情况及年龄等因素决定是否输血,并在病历中和申请单中记录输血的理由;•Hb<70g/L ,可考虑输红悬液;•内科:•Hb<60g/L或Het v 0.2,严重的心肺功能障碍,伴缺氧症状;•贫血严重,虽然症状不明显,但需要手术或待产孕妇,可输血。

•Hb<70g/L 或Het<0.22 ,急性贫血患。

•Hb70~100/g,伴有:心肺代偿功能不良(冠心病,呼吸机,〉70岁高龄),严重缺氧(晕迷,各种休克),消化道活动性出血。

△特别说明:•怀疑患者血液浓缩导致血常规结果Hb假性偏高应首先采取合适的扩容剂扩容,然后再检测血常规。

•输血前血常规:最接近输血决定时间的血常规报告;•输血后血常规:首选第48 小时;次选第24 或72 小时;•逆推指征:输血前未做血常规,根据输血后血常规的指标扣除,每输2U红细胞=Hb-10g/L 或Het-0.03 ;•活动性出血的多次输血:至少出现过一次符合输血的指征,既可以判定输血合理:急性失血的输血治疗原则:在通过扩容恢复有效循环血容量的基础上,根据患者情况决定是否通过输血来改善携氧能力。

常用治疗方案:•失血量不超过总血容量的20%,用扩容剂恢复血容量,原则上不输血;• 失血量超过总血容量的30% ,用扩容剂恢复血容量并可考虑输血;• 失血量超过总血容量时,在上述基础上根据患者情况及实验室检测数据选择输注血小板、血浆、冷沉淀。

注:急性失血申请输血时,要描述失血量。

如果是术中出血,则需注明术前病人Hb 值。

临床输血指征

临床输血指征

临床输血指征为加强我院临床用血管理,根据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及《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特将临床输血指征明确列出,供临床医生参考,以便临床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做到科学用血、合理用血、节约用血。

红细胞的输注指征(>14岁的成人标准)●外科:●Hb>100g/L,不输血;●Hb在70~100g/L之间,根据患者的贫血程度、心肺代偿能力、代谢情况及年龄等因素决定是否输血,并在病历中和申请单中记录输血的理由;●Hb<70g/L,可考虑输红悬液;●内科:●Hb<60g/L或Hct<0.2,严重的心肺功能障碍,伴缺氧症状;●贫血严重,虽然症状不明显,但需要手术或待产孕妇,可输血。

●Hb<70g/L或Hct<0.22,急性贫血患。

●Hb70~100/g,伴有:心肺代偿功能不良(冠心病,呼吸机,>70岁高龄),严重缺氧(晕迷,各种休克),消化道活动性出血。

△特别说明:●怀疑患者血液浓缩导致血常规结果Hb假性偏高应首先采取合适的扩容剂扩容,然后再检测血常规。

●输血前血常规:最接近输血决定时间的血常规报告;●输血后血常规:首选第48小时;次选第24或72小时;●逆推指征:输血前未做血常规,根据输血后血常规的指标扣除,每输2U红细胞=Hb-10g/L或Hct-0.03;●活动性出血的多次输血:至少出现过一次符合输血的指征,既可以判定输血合理:急性失血的输血治疗原则:在通过扩容恢复有效循环血容量的基础上,根据患者情况决定是否通过输血来改善携氧能力。

常用治疗方案:●失血量不超过总血容量的20%,用扩容剂恢复血容量,原则上不输血;●失血量超过总血容量的30%,用扩容剂恢复血容量并可考虑输血;●失血量超过总血容量时,在上述基础上根据患者情况及实验室检测数据选择输注血小板、血浆、冷沉淀。

注:急性失血申请输血时,要描述失血量。

如果是术中出血,则需注明术前病人Hb值。

注:按每输注2U的红细胞可以提高成人Hb10g/L,计算所需输注的血量。

2023输血标准

2023输血标准
体征:除了血红蛋白水平,还应考虑病人的症状和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困难等。
2023输血标准
4. 血型和配型:在进行输血前,供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必须进行配型和交叉试验,以确保 血液的兼容性。
5. 病原体筛查:供血者的血液必须进行病原体筛查,以排除传染性疾病,如艾滋病、乙肝 、梅毒等。
6. 输血反应风险: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输血史,评估输血反应的风险,并根据需要采取相应 的预防措施。
2023输血标准
输血是指将血液或血液制品从一个人(供血者)输送到另一个人(受血者)的过程。为确保安全 和有效性,输血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和指南。以下是一般性的输血标准:
1. 临床指征:输血应基于明确的临床指征,如失血性休克、贫血引起的组织缺氧、血友病等。
2. 血红蛋白水平:通常,血红蛋白水平低于7克/分升是输血的一个常用指标。然而,在某些特殊 情况下,如心脏病患者或有其他并发症的患者,可能需要更高的血红蛋白水平才会考虑输血。

临床输血指征评价指标

临床输血指征评价指标

临床输血指征评价指标一、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一)浓缩红细胞用于需要提高血液携氧能力,血容量基本正常或低血容量已被纠正的患者。

低血容量患者可配晶体液或胶体液应用。

1 血红蛋白>100g/L,可以不输。

2 血红蛋白<70g/L,应考虑输。

3血红蛋白在70~100g/L 之间,根据患者的贫血程度、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以及年龄等因素决定。

(二) 血小板用于患者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伴有出血倾向或表现。

1.血小板计数>100×109/L,可以不输。

2.血小板计数<50×109/L,应考虑输。

3.血小板计数在50~100×109/L之间,应根据是否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决定。

4.如术中出现不可控渗血,确定血小板功能低下,输血小板不受上述限制。

(三)新鲜冰冻血浆(FFP)用于凝血因子缺乏的患者。

1.PT或APTT>正常1.5倍,创面弥漫性渗血。

2.患者急性大出血输入大量库存全血或浓缩红细胞后(出血量或输血量相当于患者自身血容量)。

3.病史或临床过程表现有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

4.紧急对抗华法令的抗凝血作用(FFP:5~8ml/kg)。

(四)全血用于急性大量血液丢失可能出现低血容量休克的患者,或患者存在持续活动性出血,估计失血量超过自身血容量的30%。

回输自体全血不受本指征限制,根据患者血容量决定。

注:1.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携带氧到组织细胞。

贫血及容量不足都会影响机体氧输送,但这两者的生理影响不一样的。

失血达总血容量30%才会有明显的低血容量表现,年轻体健的患者补充足够液体(晶体液或胶体液)就可以完全纠正其失血造成的血容量不足。

全血或血浆不宜用作扩容剂。

血容量补足之后,输血目的是提高血液的携氧能力,首选红细胞制品。

晶体液或并用胶体液扩容,结合红细胞输注,也适用于大量输血。

2.无器官器质性病变的患者,只要血容量正常,红细胞压积达0.20(血红蛋白>60g/L)的贫血不影响组织氧合。

输血的指征及原则

输血的指征及原则

输血的指征及原则
输血的指征有急性失血患者血红蛋白低于70g/L,慢性贫血患者血红蛋白低于60g/L,或者血红蛋白值未达输血值但患者有严重的贫血症状,抢救时。

输血的原则是尽量选择成分输血和自体输血。

输血是快速纠正贫血,改善患者贫血症状及抢救的重要治疗措施。

对于有输血指征的贫血患者,可予以同型红细胞悬液输注,同时完善贫血六项、胃镜、肠镜等相关检查以明确贫血病因,针对病因治疗纠正贫血。

如果是择期手术的患者,可以术前储存自体红细胞或术中回收自体血液回输给患者。

自体输血的最大优点是不会出现输血反应,无输血风险。

对于既往有输血过敏史的患者,需要予以去白红细胞悬液输注,对于发生过输血相关性溶血的患者需要输注洗涤红细胞。

输血科临床输血指征参考标

输血科临床输血指征参考标

输血科临床输血指征参考标准1.目的:为严格输血指征输血,规范临床输血,减少不必要输血.2。

适用范围:适用于临床所有科室3。

内容:3。

1 红细胞(>14岁的成人标准)内科:◆Hb<60g/L 或Hct〈0.20,慢性贫血患者◆Hb〈70g/L 或Hct〈0.22,急性贫血患者◆Hb70~100g/,伴有:心肺代偿功能不良(冠心病、呼吸机、>70 岁高龄)代谢率增高(高热、严重感染)严重缺氧(晕迷、各种休克)消化道活动性出血外科:◆Hb〈70g/L 或Hct〈0。

22,扩容后病情稳定◆Hb70~80g/L,择期手术前输血◆Hb70~100g/,伴有:急性大失血(50%血容量/3h、150ml/min) 伤口创面伴持续性出血,DIC 心肺代偿功能不良(冠心病、呼吸机、〉65 岁高龄)严重缺氧(持续晕迷、难以纠正的休克)代谢率增高(高热、严重感染)△特别说明:●怀疑患者血液浓缩导致血常规结果Hb 假性偏高应首先采取合适的扩容剂扩容,然后再检测血常规。

●输血前血常规:最接近输血决定时间的血常规报告;●输血后血常规:首选第48 小时;次选第24 或72 小时;●逆推指征:输血前未做血常规,根据输血后血常规的指标扣除,每输2U 红细胞=Hb-10g/L 或Hct—0。

03;●活动性出血的多次输血:至少出现过一次符合输血的指征,既可以判定输血合理:●关于检测误差,判定标准可放宽+10%3。

2 冰冻血浆⑴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性出血(无生物制品时);⑵DIC 急性期;⑶紧急对抗华法林抗凝血作用;⑷急性大出血后的大量输血(≥自身血容量),PT 或APTT 延长>1.5 倍,创面弥漫性渗血;⑸严重肝病患者手术(INR>2 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血浆置换或人工肝;⑹肝素抗凝时补充抗凝血酶原Ⅲ(心外循环)。

△特别说明:●搭配血:整个住院期间并未发现血浆输注指征,但24 小时内习惯性按照“2U 红细胞+200ml 血浆”或类似处方,或当天输2U 红细胞,第二天输200ml 血浆,两者反复轮替输注。

临床输血过程中,内科输血的指征有哪些?

临床输血过程中,内科输血的指征有哪些?

临床输血过程中,内科输血的指征有哪些?
(1)全血:用于任何原因引起的血红蛋白和血容量的迅速下降并伴有缺氧症状。

血红蛋白<80克/升或出现失血性休克时输注。

(2)红细胞:用于红细胞破坏、丢失或生成障碍引起的贫血伴缺氧症状。

血红蛋白<80克/升,或红细胞比积<0.30时输注。

(3)血小板:血小板数减少或血小板功能低下,伴有出血表现。

血小板计数<30×109升,或血小板功能低下且伴有出血表现时输注。

(4)新鲜冰冻血浆: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凝血因子Ⅱ、Ⅴ、Ⅶ、Ⅸ、Ⅹ、Ⅺ或抗凝血酶Ⅲ缺乏,并伴有出血表现时输注。

一般需输入10—15毫升/干克体重新鲜冰冻血浆。

(5)新鲜液体血浆:主要用于补充凝血因子(特别是Ⅷ因子)的缺陷及严重肝病患者。

(6)洗涤红细胞:用于避免引起同种异型白细胞抗体和避免输入血浆中某些成分(如补体、凝集素、蛋白质等),包括对血浆蛋白过敏、自身免疫性溶血性疾病和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高血钾症或缺IgA抗原但已有IgA抗体的患者。

(7)浓缩白细胞:主要用于中性粒细胞减少并发感染,且抗生素治疗难以控制者。

中性粒细胞<0.5×109/升时输注。

临床输血指征参考标准

临床输血指征参考标准

输血指征综合评定指标一、红细胞(>14岁成人标准)内科:1、Hb<60g/L或Hct<0.20,慢性贫血患者2、Hb<70g/L或Hct<0.22,急性贫血患者3、Hb70~100g/,伴有:心肺代偿功效不良(冠心病、呼吸机、>70岁高龄)代谢率增高(高热、严重感染)严重缺氧(晕迷、多种休克)消化道活动性出血外科:1、Hb<70g/L或Hct<0.22,扩容后病情稳定2、Hb70~80g/L,择期手术前输血3、Hb70~100g/,伴有:急性大失血(50%血容量/3h、150ml/min)伤口创面伴连续性出血,DIC心肺代偿功效不良(冠心病、呼吸机、>65岁高龄)严重缺氧(连续晕迷、难以纠正休克)代谢率增高(高热、严重感染)△尤其说明:1、怀疑患者血液浓缩造成血常规结果Hb假性偏高应首先采取适宜扩容剂扩容,然后再检测血常规。

2、输血前血常规:最靠近输血决定时间血常规汇报;3、输血后血常规:首选第48小时;次选第24或72小时;4、逆推指征:输血前未做血常规,依据输血后血常规指标扣除,每输2U红细胞=Hb-10g/L或Hct-0.03;5、活动性出血数次输血:最少出现过一次符合输血指征,既能够判定输血合理:6、相关检测误差,判定标准可放宽+10%二、冰冻血浆⑴先天性或取得性凝血功效障碍性出血(无生物制品时);⑵DIC急性期;⑶紧急对抗华法林抗凝血作用;⑷急性大出血后大量输血(≥本身血容量),PT或APTT延长>1.5倍,创面弥漫性渗血;⑸严重肝病患者手术(INR>2或取得性凝血功效障碍)、血浆置换或人工肝;⑹肝素抗凝时补充抗凝血酶原Ⅲ(心外循环)。

△尤其说明:1、搭配血:整个住院期间并未发觉血浆输注指征,但二十四小时内习惯性根据“2U红细胞+200ml血浆”或类似处方,或当日输2U红细胞,第二天输200ml血浆,二者反复轮替输注。

2、非血浆输注适应征:(1)烧伤外科早期(<24h=复苏扩容;(2)血液稀释,但出血量<70%血容量;(3)心外术后抗凝诊疗期PT或APTT显著延长或INR<5,但无出血症状;(4)低体重早产儿PT或APTT显著延长,但无出血症状。

临床用血前输血指征评估和效果评价指标

临床用血前输血指征评估和效果评价指标

临床用血前输血指征评估和效果评价指标一、外科输血原则:1、血容量损失在20%以内,使用晶体及胶体液;失血达血容量20%~50%时,加输红细胞;失血超过血容量50%时,加输新鲜冰冻血浆、白蛋白;失血超过血容量80%以上时加输血小板和冷沉淀。

2、血小板输注:血小板计数>100×109/L,可以不输;血小板计数<50×109/L,应考虑输;血小板计数在50~100×109/L之间,应根据是否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决定。

二、内科输血原则:1、急性贫血:失血量<600ml,不输血;失血量800~1000ml时,可考虑输血;失血量在1500ml以上,需要输血。

2、慢性贫血:Hb<60g/L,伴有明显症状者;某些暂时无特殊治疗方法的遗传性血液病患者,在其生长发育期,应给予输血,纠正贫血到一定程度,以保证正常的生长发育;贫血严重者,而又需要手术者或是待产孕妇,应给予输血。

3、血小板输注:血小板计数>50×109/L 一般不需输注;血小板10∽50×109/L 根据临床出血情况决定,可考虑输注;血小板计数<5×109/L 应立即输血小板防止出血。

三、新生儿输血原则:1、急性失血的输血:有呼吸困难,HCT<0.40;有血容量不足表现,面色苍白、心率>160次/分,收缩压<50mmHg;48小时内失血量血容量的10%,HCT<0.45。

2、慢性失血的输血:出生后一周内HCT<0.30,心率>160次/分,伴心脏扩大的中度至极重度贫血;Hb<100g/L伴有贫血症状;Hb<130g/L伴严重呼吸困难;出生时Hb<130g/L;失血量已达血容量的10%。

3、早产儿贫血的输血:与急性失血有关的休克;72小时内,累积丢失血容量>10%;Hb<130g/L或HCT<0.4并伴有急性心肺疾病的早产儿;早产儿生理性贫血Hb<80~100g/L或HCT<0.25~0.30,临床因贫血已产生不利的影响;贫血导致充血性心衰者,可于2~4小时内谨慎输注浓缩红细胞5ml/kg。

临床输血的基本原则

临床输血的基本原则

临床输血的基本原则
临床输血的基本原则如下:
1. 判断输血指征:临床上,输血的主要指征包括:血容量不足、血液成分异常(如贫血)、出血引起的休克等。

在确定输血指征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临床病情、病史、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因素。

2. 选择合适的血液成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血液成分进行输血,包括红细胞悬浮液、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等。

不同血液成分具有不同的适应症和作用,选择合适的成分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3. 进行交叉配血和无偏抗体试验:在输血前,需要进行交叉配血和无偏抗体试验,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交叉配血可以评估供血者和受血者之间的相容性,无偏抗体试验可以检测患者的血浆中是否存在对供血者的抗体。

4. 严格遵守无菌技术:输血操作需要使用无菌技术,以防止感染的发生。

包括采血时消毒、输血器具的消毒和严格的手部卫生等。

5. 注意输血速度和剂量:输血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输血指征,合理确定输血速度和剂量,避免输血速度过快或剂量过大引起不良反应。

6. 进行输血监测:输血过程中需要进行监测,包括患者的血压、
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的监测,以及输血后的观察和记录。

7. 注意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理:在输血过程中,可能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输血相关肺损伤等。

一旦出现不良反应,需要及时处理,包括停止输血、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等。

总之,临床输血的基本原则是确保输血指征的准确判断,选择合适的血液成分,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注意输血速度和剂量的控制,进行输血监测,并及时处理不良反应。

这些原则可以帮助确保输血的安全和有效性。

临床输血指征参考标准

临床输血指征参考标准

输血【1】指征综合评估的指标一、红细胞(>14岁的成人标准)内科:1、Hb<60g/L或Hct<0.20,慢性贫血患者2、Hb<70g/L或Hct<0.22,急性贫血患者3、Hb70~100g/,伴有:心肺代偿功能不良(冠心病、呼吸机、>70岁高龄)代谢率增高(高热、严重感染)严重缺氧(晕迷、各种休克)消化道活动性出血外科:1、Hb<70g/L或Hct<0.22,扩容后病情稳定2、Hb70~80g/L,择期手术前输血3、Hb70~100g/,伴有:急性大失血(50%血容量/3h、150ml/min)伤口创面伴持续性出血,DIC心肺代偿功能不良(冠心病、呼吸机、>65岁高龄)严重缺氧(持续晕迷、难以纠正的休克)代谢率增高(高热、严重感染)△特别说明:1、怀疑患者血液浓缩导致血常规结果Hb假性偏高应首先采取合适的扩容剂扩容,然后再检测血常规。

2、输血前血常规:最接近输血决定时间的血常规报告;3、输血后血常规:首选第48小时;次选第24或72小时;4、逆推指征:输血前未做血常规,根据输血后血常规的指标扣除,每输2U红细胞=Hb-10g/L或Hct-0.03;5、活动性出血的多次输血:至少出现过一次符合输血的指征,既可以判定输血合理:6、关于检测误差,判定标准可放宽+10%二、冰冻血浆⑴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性出血(无生物制品时);⑵DIC急性期;⑶紧急对抗华法林抗凝血作用;⑷急性大出血后的大量输血(≥自身血容量),PT或APTT延长>1.5倍,创面弥漫性渗血;⑸严重肝病患者手术(INR>2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血浆置换或人工肝;⑹肝素抗凝时补充抗凝血酶原Ⅲ(心外循环)。

△特别说明:1、搭配血:整个住院期间并未发现血浆输注指征,但24小时内习惯性按照“2U红细胞+200ml血浆”或类似处方,或当天输2U红细胞,第二天输200ml 血浆,两者反复轮替输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输血指征为加强我院临床用血管理,根据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及《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特将临床输血指征明确列出,供临床医生参考,以便临床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做到科学用血、合理用血、节约用血。

红细胞的输注指征(>14岁的成人标准)
●外科:
●Hb>100g/L,不输血;
●Hb在70~100g/L之间,根据患者的贫血程度、心肺代偿能力、代谢情况
及年龄等因素决定是否输血,并在病历中和申请单中记录输血的理由;
●Hb<70g/L,可考虑输红悬液;
●内科:
●Hb<60g/L或Hct<0.2,严重的心肺功能障碍,伴缺氧症状;
●贫血严重,虽然症状不明显,但需要手术或待产孕妇,可输血。

●Hb<70g/L或Hct<0.22,急性贫血患。

●Hb70~100/g,伴有:心肺代偿功能不良(冠心病,呼吸机,>70岁高龄),严重缺氧
(晕迷,各种休克),消化道活动性出血。

△特别说明:
●怀疑患者血液浓缩导致血常规结果Hb假性偏高应首先采取合适的扩容剂扩容,然后再检测血常规。

●输血前血常规:最接近输血决定时间的血常规报告;
●输血后血常规:首选第48小时;次选第24或72小时;
●逆推指征:输血前未做血常规,根据输血后血常规的指标扣除,每输2U 红细胞=Hb-10g/L或Hct-0.03;
●活动性出血的多次输血:至少出现过一次符合输血的指征,既可以判定输血合理:
急性失血的输血
治疗原则:在通过扩容恢复有效循环血容量的基础上,根据患者情况决定是否通过输血来改善携氧能力。

常用治疗方案:
●失血量不超过总血容量的20%,用扩容剂恢复血容量,原则上不输血;
●失血量超过总血容量的30%,用扩容剂恢复血容量并可考虑输血;
●失血量超过总血容量时,在上述基础上根据患者情况及实验室检测数据选
择输注血小板、血浆、冷沉淀。

注:急性失血申请输血时,要描述失血量。

如果是术中出血,则需注明术前病人Hb值。

注:按每输注2U的红细胞可以提高成人Hb10g/L,计算所需输注的血量。

新鲜冰冻血浆的输注指征
用于凝血因子缺乏的患者。

●PT或APTT大于正常中值的1.5倍(PT>19.1秒、APTT>53.3秒)、创面弥
漫性渗血;
●患者因急性大出血输入大量库存血(出血量或输血量达到患者自身血容量
时)而引起的凝血机制异常;
●病史或临床过程表现有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
●紧急对抗华法令的抗凝作用(常规用量:5~8ml/kg)
●人工肝换浆治疗。

●各种原因引起的多种凝血因子或抗凝血酶缺乏并伴有出血表现
注:只要纤维蛋白原浓度>0.8g/L,即使凝血因子只有正常的30%,凝血功能仍可维持正常。

即患者血液置换量达全身血液总量时,实际上还会有1/3的自身成份(包括凝血因子)保留在体内,仍有足够的凝血功能。

注意事项:
●禁止用血浆扩容;
●在无血浆输注指征时,不应与红细胞悬液搭配输注;
●不应用血浆代替白蛋白、补充营养、提高免疫力及安慰治疗;
●以纠正凝血为目的的血浆输注,按10~15ml/kg体重足量输注才能有效,
少量多次的血浆输注达不到纠正凝血因子的作用。

维持剂量为5~10ml/kg。

●促进伤口愈合。

冷沉淀的输注指征(规格:25±5ml/2U)
●儿童及成人轻型甲型血友病;
●血管性血友病;
●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纤维蛋白原<0.8g/L。

若患者将进行
大手术或有严重创伤时,纤维蛋白原水平应保持在1.0g/L)。

血小板的输注指征(规格:150~250ml/袋)
外科:
●血小板>100×109/L,可以不输;
●血小板在(50~100)×109/L,根据是否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决定输
注;
●血小板<50×109/L,应考虑输注;
●如术中出现不可控渗血,确定血小板功能低下,输血小板不受上述限制。

内科:
●血小板>50×109/L,一般不需输注;
●血小板在(10~50)×109/L,根据临床出血情况决定,可考虑输注;
●血小板<5×109/L,应立即输注血小板防止出血;
注:预防性输注不可滥用,防止产生同种免疫导致输注无效。

冷沉淀的输注:
1.纤维蛋白原缺乏小于0.8g
2.甲型血友病
3.血管性血友病
4.8因子缺乏症(无生物制剂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