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郑州市高三一测历史试卷
精品解析:河南省郑州市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预测历史试题(解析版)
2020届高中毕业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历史试题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试时间为 90 分钟,满分 100 分。
考生应首先阅读答题卡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共 60 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题,60 分。
)1.《墨子,尚贤下》指出:“今王公大人,其所富,其所贵,皆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也。
今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焉故必知哉!若不知,使治其国家,则其国家之乱可得而知也”。
基于此,墨家思想主张A. “兼相爱,交相利”以构建安定社会B. 倡导“非攻”,身体力行反对侵略战争C. 反对贵族庸才治理国家,主张“尚贤”D. 秉承“节俭节用”原则,过朴实生活【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今王公大人,其所富,其所贵,皆王公大人骨肉之亲”“若不知,使治其国家,则其国家之乱可得而知也”可知,墨家认为任人唯亲,不利于国家治理,结合所学可知,墨子主张“尚贤”,故选C;材料与“兼相爱”“非攻”“节俭节用”无关,排除AB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今王公大人,其所富,其所贵,皆王公大人骨肉之亲”“若不知,使治其国家,则其国家之乱可得而知也”,联系所学墨子的主张分析解答。
2.严酷的生存条件和战争的环境,使“秦国之俗,贪狼强力,寡义而趋利”,而受传统和文化影响,齐国的君主奉行“以王命讨不庭,不贪其土,以劳王爵,正之体也”的原则,使齐难以实现霸权统一。
这说明A. 齐国仍严格遵守分封制度B. 客观环境影响了文明程度C. 文化差异决定了称霸胜败D. 独特国情有利于秦国统一【答案】D【解析】【详解】严酷的生存条件和战争的环境,使“秦国之俗,贪狼强力,寡义而趋利”,为秦国统一全国提供了有利条件,故选D;A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主要分析秦国与齐国相比能够实现国家统一的原因,并非说明文明程度、称霸问题,排除BC。
2019届河南省郑州市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卷及解析
2019届郑州市高三上学期一模
历史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6页,第Ⅱ卷6至8页,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考生应首先阅读答题卡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1.西周的历史文献和青铜器铭文经常记载着分封诸侯的指令,大意是:必须尊重当地原有的风俗习惯和法令制度,也必须和当地的领袖们建立亲戚关系。
这说明分封制
A. 强化了各地的风俗
B. 有利于不同民族的融合
C. 导致了西周的分裂
D. 以血缘关系来确定等级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必须尊重当地原有的风俗习惯和法令制度,也必须和当地的领袖们建立亲戚关系。
”可知,分封制下的诸侯要融入当地的风俗习惯之中,这一规定显然有利于民族融合的发展,B选项符合题意。
强化了各地的风俗不符合材料主旨,A选项排除。
尊重当地风俗习惯与西周的分裂无关,C选项排除。
诸侯与当地领袖建立亲戚关系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不是以血缘关系来确定等级,D 选项表述错误。
2.武帝初即位,大臣惩吴、楚七国行事,议者多冤晁错之策,认为“诸侯连城数十,泰强”,并向武帝“数奏其过恶”,要求对他们“稍侵夺”。
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立即批准。
据此可知,汉武帝意在
A. 扩大分封王国规模
- 1 - / 21。
河南省郑州外国语学校2019届高三高考全真训练(一)文综历史试题(原卷版)
郑州外国语学校2019届高三高考全真训练(一)文科综合(150分钟300分)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号题目要求的。
1.《史记》等史书都记载了夏朝的夏桀和商朝的商纣王在王宫里各挖了一个大酒池和后妃大臣不分昼夜地尽情嬉乐,许多人醉死在池子里。
从墓葬挖掘看,晚商普遍随葬酒器。
这些从侧面反映出A. 奴隶主把腐化发挥到了极致B. 商朝农业经济的发展C. 汤武革命顺天应民实属必然D. 商人生活水平的提高2.西汉中晚期,太学弟子的数量从最初的50人剧增至千余人。
经学习考核,一般可任郡国文学职务,优异者可授中央或地方行政官。
汉代这些举措A. 导致精英教育走向世俗化B. 使儒学正统地位得以确立C. 不利于学术思想自由发展D.有利于培养大批实用人才3.元、明两代在地方上设道,由中央派官员进行监察。
元代的道以行政区划为基础,而明代则有所变化,黄润玉“用荐擢交阯道御史,出按湖广”,冯震“授贵州道监察御史,巡按湖广”。
这一变化A. 扩大了地方行政权力B. 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C. 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D. 满足了皇权专制的需要4.明代苏州东北半城集中了大批机户,纺织分离,分工日益细密,达到很高的生产水平。
但工商业发展积攒的巨额财富,并未有效转化为产业资本,反而造成了社会的侈靡之风。
这反映出当时A.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B. 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C. 社会转型发展缓慢D. 产业资本还没有出现5.1898年6月,清政府宣布“废八股,兴西学”,结果在民间引起轩然大波,三个月后清政府恢复八股。
1901年清政府再次宣布废除八股取士,民间反对声浪却大不如前,八股取士得以废除。
这一变化说明A. 侵华战争激发了国人救亡意识B. 变法图存成为统治阶层共识C. 西学赢得知识阶层的广泛认同D. 中体西用思想成为社会主流6.晚清时期,随着封建王朝的日益没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传统帝王纪年法也受到批判。
河南省六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一模)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2019年河南省六市高三第一次联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题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监考老师只收答题卡。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涂)在答题卡上。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正确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上作答,答案无效。
3.本试卷共47题,共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结束,监考教师将答题卡收回。
第Ⅰ卷(共140分)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顶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先秦诸子百家中,道家讲天道,墨家信鬼神,他们都不讲天命,儒家则讲人道,信天命,不信鬼神;道家无为而无求,墨家有为而有求,儒家有为而无求。
据此可知,与其他思想流派相比,儒家思想()A.重视天人关系的研究B.与墨家思想可以互补C.有较强道义和责任感D.蕴含了早期民本思想25.下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唐朝记载土地状况的记述,由此可以推知()A.土地自由买卖得到法律保护B.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C.士农工商社会结构发生变化D.政府推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26.宋代科举考试不断完善,竞争日趋激烈。
据《哈佛中国史——宋的转型》统计1106年州试录取率为3%,1190年下降为1.3%,到13世纪仅为1%。
这一现象说明()A.考试人数逐年下降B.统治基础日益受到削弱C.精英教育不断强D.社会矛盾必将日趋尖锐27.据学者研究,清代安徽知县的平均任期如下表所示,全国的情况也大致如此。
清代安徽知县的平均任期统计表(单位:年)由此可知清代知县的任期状况()A.不利于地方的长远发展B.确保了地方吏治的清明C.受制于列强的外来压力D.推动了中央集权的完善28.“这战争,宣告了华夷朝贡体制的彻底崩溃,进而成为塑造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因素”。
河南省郑州市2019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历史
郑州市2019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历史试题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6页,第Ⅱ卷6至8页。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考生应首先阅读答题卡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题,60分。
)1.西周的历史文献和青铜器铭文经常记载着分封诸侯的指令,大意是:必须尊重当地原有的风俗习惯和法令制度,也必须和当地的领袖们建立亲戚关系。
这说明分封制A.强化了各地的风俗B.有利于不同民族的融合C.导致了西周的分裂D.以血缘关系来确定等级2.武帝初即位,大臣惩吴、楚七国行事,议者多冤晁错之策,认为“诸侯连城数十,泰强”,并向武帝“数奏其过恶”,要求对他们“稍侵夺”。
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立即批准。
据此可知,汉武帝意在A.扩大分封王国规模B.调整中央行政体制C.巩固皇族之间关系D.削弱诸侯王的实力3.南朝皇帝多以皇子出镇州府,同时以寒人出身的亲信为诸王辅佐,代为批答公文,处理机务,时称典签。
诸王上报中央的公事须经典签副署,典签返京师亦可密报方镇治绩。
这反映了南朝A.中央集权的发展B.分封制得以恢复C.门阀士族被削弱D.九品中正制衰落4.明代形成“廷杖”制度,大臣往往被当朝笞责,重者致死,或者投入“诏狱”,酷刑折磨致死,完全破坏了中国古代“君使臣以礼”的传统。
下列明代史实中,与这一现象的实质最相符的是A.推行改土归流B.内阁拒绝草拟皇帝不合理的诏旨C.废行省设三司D.太监乱政比其他任何朝代都严重5.6世纪时,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主张各民族一体遵守的自然法是上帝神意制定的,因此是始终固定不变的。
13世纪时意大利神学家阿奎那主张自然法和人法都受永恒法的支配,永恒法是上帝的意志力。
由此可知A.当时西方普遍认为自然法是上帝意志的体现B.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罗马法蕴含自然法精神C.中世纪的基督教神学统治影响到了法律思想D.罗马法中蕴含的自然法思想深刻影响后世6.《北华捷报》曾报道:“我们正目睹着这个自以为是、愚昧无知、毫无原则的大清帝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全方位的蹂躏。
河南郑州2019高三上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
河南郑州2019高三上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历史试题卷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生应首先阅读答题卡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卷〔选择题,共60分〕本卷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1.“单就宗教而言,周人还有一点与殷人大不同,那确实是从西周开始,祖先的世界与神的世界逐渐分开,成为两个范畴的问题。
”这集中表达于西周实行的A、宗法制B、分封制C、世袭制D、井田制2.“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该典故应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A、道家B、法家C、墨家D、儒家3.春秋战国时期,“土”阶层迅速崛起,“士与一般社会成员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他们往往能超越个人经济地位和阶级背景的狭隘限定,从社会进步、国家兴旺、民众富足的宏观规模和长远目标上思考政治人生。
“以下言论不能充分表达该观点的是A、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也B、士不能够不弘毅,任重而道远C、士志于道D、士可杀不可辱4.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一书中认为,“耕而不耢”〔平坦土地〕,不如做暴”。
这要紧是强调农业生产A、需要改革生产工具B、应当抓紧农时C、必须讲究耕作方法D、如何选种播种5.据《唐两京城坊考》记载,洛阳南市“东西南北居二坊之地,其内一百二十行,三千余肆,四壁有四百余店,货贿山积”。
长安崇仁坊“一街别辏,遂倾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
从材料能够看出,唐朝时期①商品经济繁荣②商业活动有严格的地点限制③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④政府重视对商业活动的治理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6.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
”这句话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是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B、“存天理,灭人欲”C、“心外无物,心外无理”D、“格物致知”7.古希腊某哲学家认为,“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受。
2019年郑州一测历史试题
2019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历史试题卷本试卷分第工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工巻1至6页,第Ⅱ卷6至8页。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考生应首先阅读答题卡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题,60分。
)1.西周的历史文献和青铜器铭文经常记载着分封诸侯的指令,大意是:必须尊重当地原有的风俗习惯和法令制度,也必须和当地的领抽们建立亲戚关系,这说明分封制A.强化了各地的风俗B.有利于不同民族的融合C.导致了西周的分裂D.以血缘关系来确定等级2.武帝初即位,大臣惩吴、楚七国行事,议者多冤错之策,认为”道候连城数十,泰强”并向武帝“数奏其过恶”要求对他们“稍侵夺”・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立即批准。
据此可知,汉武帝意在A扩大分封王国规模B.调整中央行政体制C.巩固皇族之间关系D.削弱诸侯王的实力3.南朝皇帝多以皇子出镇州府,同时以寒人出身的亲信为诸王辅佐,代为批答公文,处理机务,时称典签。
诸王上报中央的公事须经典签副署,典签返京师亦可密报方镇治绩。
这反映了南朝A.中央集权的发展 B.分封制得以恢复C.门阀土族被削弱D.九品中正制衰落4.明代形成"延杖"制度,大臣往往被当朝笞责,重者致死,成者投入“诏狱”,酷刑折磨致死,完全破坏了中国古代“君使臣以礼”的传统・下列明代史实中,与这一现象的实质最相符的是A.推行改土归流B内阁拒绝草拟皇帝不合理的诏旨C.废行省设三司D.太监乱政比其他任何朝代都严重5.6世纪时东罗马帝国皇帝在查士丁尼主张各民族一体遵守制定的自然法是上帝神意制定的,因此是始终固定不变的。
13世纪时意大利神学家阿奎那主张自然法和人法都受永恒法的支配,永恒法是上帝的意志力:由此可知A当时西方普遍认为自然法是上帝意志的体现B.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罗马法蕴含自然法精神C.中世纪的基督教神学统治影响了法律思想D.罗马法中蕴含的自然法思想深刻影响后世6.《北华报)报道,我们正目睹着这个自以是、愚昧无加,毫无原则的大清帝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全方位的蹂躏。
河南郑州四中2019高三第一次调考-历史
河南郑州四中2019高三第一次调考-历史第一卷〔单项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计60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福建土楼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闻名的承启楼前有一幅楹联:“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易结重人伦”。
该联所表达的文化内涵源于以下哪一种制度A、郡县制B、分封制C、宗法制D、世袭制2、观看右图我们能获得的最准确历史信息是A、西周初期分封制实行巩固了周的统治B、西周末期华夏民族与周边民族关系紧张C、春秋时期大国争霸不断造成分封制衰落D、战国时期诸侯征战造成统一趋势逐步形成3、右图是北京故宫内的一处建筑,关于该机构的设置,以下解释正确的选项是A、国家统一的需要B、政令统一的需要C、权力相互制约的需要D、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4.秦朝修建咸阳,运用了天体观念。
把渭河比作天体的银河“天汉”,把各座宫殿比作星座,四周有许多通道,咸阳宫居中,形成了众星拱辰、屏藩帝都的格局。
从咸阳的修建能够看出当时的政治理念是〔〕A、皇位从二世三世直至万世,传之无穷B、借助神灵维护自己的统治C、君主专制,中央集权D、神化皇权,万世一统5.公元前3世纪末,秦始皇“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
以下有关文中所提政治制度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实现了官僚政治向贵族政治的转变B、奠定了中国封建地方行政差不多框架C、我国古代地方实行县制的开端D、完全结束了中国封建割据局面6.《明史》记载“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
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
……诏尽削居正官秩,夺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
内阁首辅张居正生前死后的不同状况折射出〔〕A、内阁职权大小取决于皇帝的旨意B、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C、皇权与内阁的矛盾一度激化D、六部正式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7、右图是清政府首次发行的邮票“大龙票”,请推断邮票取名“大龙”的要紧缘故是〔〕A、龙是皇室的象征,代表皇权至高无上B、龙有霸气,代表中国的强盛C、军机处建议,皇帝审批D、龙是中国最古老的图腾8、唐朝杜牧在《上宣州高大夫书》说:“自去岁前五年,执事者上言,云科第之选,宜与寒士,凡为子弟,议不可进。
【详解】河南省六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一模)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9年5月2019年河南省六市高三第一次联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题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监考老师只收答题卡。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涂)在答题卡上。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正确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上作答,答案无效。
3.本试卷共47题,共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结束,监考教师将答题卡收回。
第Ⅰ卷(共140分)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顶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先秦诸子百家中,道家讲天道,墨家信鬼神,他们都不讲天命,儒家则讲人道,信天命,不信鬼神;道家无为而无求,墨家有为而有求,儒家有为而无求。
据此可知,与其他思想流派相比,儒家思想A. 重视天人关系的研究B. 与墨家思想可以互补C. 有较强道义和责任感D. 蕴含了早期民本思想【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儒家“讲人道,信天命,不信鬼神”和“有为而无求”,说明儒家从社会实际出发,以入世的态度解决社会现实问题,有为无求则说明有较强的道义和责任感,故C项正确;材料中的信息反映不出诸子百家对天人关系的研究,故A项错误;墨家信鬼神,儒家不信鬼神可见二者思想截然不同,故B项错误;材料只是体现儒家讲人道,并没有提到儒家重民轻天或者民贵君轻的早期民本思想,故D项错误。
【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题干以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为切入点,考查先秦儒家思想的特点。
先秦儒家思想主要是孔子和孟子的儒家思想,以仁为核心,宣传有差别的泛爱思想,体现了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道义感。
教育最新K12河南省2019届高三历史毕业班第一次考试试题
河南省2019届高三历史毕业班第一次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中国历史上不少皇帝为封国问题大伤脑筋,出现过严重的封王反叛,但历代皇帝照封不误。
中国古代封国不断主要在于A.分封制度的优越 B.宗法关系的存在C.专制皇权的需要 D.地方势力的强大25.汉武帝规定,“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人其器物”。
后世的历朝历代,也大都心照不宣地沿用了这一做法。
这主要体现了A.历代将汉武帝作为治国榜样 B.汉代经济制度为后代所推崇C.富商大贾与小农之间的矛盾 D.政府对国计民生行业的控制26.中唐时,韩愈以卫道者自居,发出尊孔孟、排异端的口号,高举复兴儒学的旗帜,以恢复儒家思想正统的统治地位为己任。
这说明当时A.三教合一局面出现 B.儒学正统地位丧失C.社会深受佛道影响 D.民众受到异族统治27.表1为不同史籍关于明前中期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民众赋役不断增加 B.白银渐趋货币化C.政府强化经济调控 D.纸币退出了市场28.有学者指出,洋务运动虽然在客观上开启了近代中国文化启蒙的源流,但它只能算作是一支意韵朦胧的启蒙前奏曲。
该学者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洋务运动A.坚持“中体西用”的立场 B.消除了“夏夷之防”观念C.大力引介西方先进科技 D.推动了中国军事的发展29.据1923年北京电车公司第二届董事会报告书记载:“本公司以事属公众交通,一切建设力求美备,与各方往返商榷,不厌精详。
从电杆电线的安装,路轨的铺设,到挪移水管等诸多事项无不受阻,乃至‘文书盈箧’,颇费时日。
”这说明当时A.城市社会问题的凸显 B.西方科技传播快速C.城市设施建设的艰难 D.交通管理急需解决30. 1939年初,国民党要求各地党政军警各部门“以组织对付组织”,随后,蒋介石分别委任沦陷各省区党政军机构负责人,把他们及其武装力量遣回敌后。
【全国百强校顶尖名校】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4月全真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Word版)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4月全真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本试卷共20页,47小题,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民思想,如儒家的“藏富于民”“恒产论”和“轻徭薄赋”,墨家的“节用利民”思想,道家的“精神足民”论,法家的“以政裕民”思想等。
富民思想的出现表明A.民本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想B.统治者注重对私产的保护C.社会阶级矛盾得到有效缓和D.生产关系领域发生了变革25.北魏后期,许多北方的汉族士大夫认为南方已不是正统所在,中原才是传统文化的中心。
这种认识反映了A.北方经济重心地位仍然较稳固B.儒家文化自南向北的传播趋势C.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趋势加强D.南方三教合一的趋势日趋明显26.宋代理学家所强调的义理,与汉代董氏的儒学相比,其重点不在政治哲学上,而在伦理道德上;与先秦的元典儒学相比,其对伦理道德的阐述,更侧重于哲学的表达。
这说明宋代理学A.在内容和形式上发展了儒学B.否定了先秦孔孟的元典儒学C.以构建哲学体系为终极目的D.完成了向近代学术体系转型27.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松江一带“垦田凡二百万亩,大半植棉”,太仓等地“务本种稻者,不过十之二三,图利种花者则有十之七八”,嘉兴地区“物产直稻”却“每不能自给,待食于转输者十之三四”。
河南郑州2019高三上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
河南郑州2019高三上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历史试题卷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生应首先阅读答题卡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卷〔选择题,共60分〕本卷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1.“单就宗教而言,周人还有一点与殷人大不同,那就是从西周开始,祖先的世界与神的世界逐渐分开,成为两个范畴的问题。
”这集中表达于西周实行的A、宗法制B、分封制C、世袭制D、井田制2.“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该典故应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A、道家B、法家C、墨家D、儒家3.春秋战国时期,“土”阶层迅速崛起,“士与一般社会成员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他们往往能超越个人经济地位和阶级背景的狭隘限定,从社会进步、国家兴旺、民众富足的宏观规模和长远目标上思考政治人生。
“以下言论不能充分表达该观点的是A、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也B、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C、士志于道D、士可杀不可辱4.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一书中认为,“耕而不耢”〔平整土地〕,不如做暴”。
这主要是强调农业生产A、需要改革生产工具B、应当抓紧农时C、必须讲究耕作方法D、如何选种播种5.据《唐两京城坊考》记载,洛阳南市“东西南北居二坊之地,其内一百二十行,三千余肆,四壁有四百余店,货贿山积”。
长安崇仁坊“一街别辏,遂倾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
从材料可以看出,唐朝时期①商品经济繁荣②商业活动有严格的地点限制③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④政府重视对商业活动的管理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6.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
”这句话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是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B、“存天理,灭人欲”C、“心外无物,心外无理”D、“格物致知”7.古希腊某哲学家认为,“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
2019届河南省郑州市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解析版)
河南省郑州市2019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6页,第Ⅱ卷6至8页,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考生应首先阅读答题卡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1.西周的历史文献和青铜器铭文经常记载着分封诸侯的指令,大意是:必须尊重当地原有的风俗习惯和法令制度,也必须和当地的领袖们建立亲戚关系。
这说明分封制A.强化了各地的风俗B.有利于不同民族的融合C.导致了西周的分裂D.以血缘关系来确定等级【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必须尊重当地原有的风俗习惯和法令制度,也必须和当地的领袖们建立亲戚关系。
”可知,分封制下的诸侯要融入当地的风俗习惯之中,这一规定显然有利于民族融合的发展,B选项符合题意。
强化了各地的风俗不符合材料主旨,A选项排除。
尊重当地风俗习惯与西周的分裂无关,C选项排除。
诸侯与当地领袖建立亲戚关系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不是以血缘关系来确定等级,D选项表述错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分封制,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准确把握。
2.武帝初即位,大臣惩吴、楚七国行事,议者多冤晁错之策,认为“诸侯连城数十,泰强”,并向武帝“数奏其过恶”,要求对他们“稍侵夺”。
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立即批准。
据此可知,汉武帝意在A.扩大分封王国规模B.调整中央行政体制C.巩固皇族之间关系D.削弱诸侯王的实力【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接受主父偃推恩令的建议,削弱诸侯国的势力,D选项符合题意。
根据材料“诸侯连城数十,泰强”可知,郡国并行制威胁中央集权,A选项不符合题意。
材料体现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与中央行政体制无关,B选项排除。
根据材料“要求对他们“稍侵夺””可知,主要是为了调整皇族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与地方诸侯的关系,而不是巩固,C选项排除。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试题(含解析)
2019届高三上学期测试(一)历史(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题中的四个选项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1.据《国语·鲁语上》记述,有虞氏和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不仅上推到本族的先王、先公,还更进一步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都自认为是黄帝族的后裔。
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A. 已有民族认同的意识B. 区域间的文化交流频繁C. 政治制度具有连续性D. 农耕经济成为各朝根本【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有虞氏和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不仅上推到本族的先王、先公,还更进一步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可以看出,有虞氏和夏、商、周三族已经形成拥有同一祖先,都是黄帝族后裔的认识,体现了已有民族认同的意识,故A正确;材料未体现区域间的文化交流频繁,故B错误;根据“有虞氏和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不仅上推到本族的先王、先公,还更进一步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可知,材料强调的是拥有共同的先祖,体现的是民族认同,并未体现政治制度的连续性,故C错误;材料信息无法反映农耕经济成为社会根本,故D错误。
2.《我们的中国》一书中提出“西周的四合院”的研究视野,认为以西周为中心,东南西北被辐射地区相互交流,贵族通婚,形成了紧密的文化中心。
该观点A. 认为西周政治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 意在说明分封制标志中华民族形成C. 强调分封制之下存在着大一统因素D. 已经认识到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答案】C【解析】材料“以西周为中心,东南西北被辐射地区相互交流,贵族通婚,形成了紧密的文化中心”体现出分封制的影响,这反映出分封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大一统,故C项正确;西周时期没有实现中央集权,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分封制对于民族关系影响,故B项错误;D 项与材料反映的正好相反,故排除。
点睛:“以西周为中心,东南西北被辐射地区相互交流,贵族通婚,形成了紧密的文化中心”是解题的关键信息,从中分析出分封制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