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教育中的 三心二意
浅议幼儿教育的“三心”

浅议幼儿教育的“三心”作者:曹宪霞来源:《动漫界·幼教365(管理)》2022年第03期《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提出,幼儿教师要坚持以师德为先,以幼儿为本,尊重幼儿人格和权益,同时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
在社会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国家对幼儿教育事业越来越重视,并陆续颁发了一系列纲领性文件,规范幼儿园教学活动科学有序开展。
但是,由于幼儿年龄较小,各方面能力不足,面对陌生的环境和他人,教师不仅要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素养和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要将“三心”(童心、爱心、慧心)相融合,进一步去温暖和感化幼儿。
一、以“童心”对童心通常来说,人们对待童心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认为成人应该关注幼儿的心灵,尊重幼儿的想法;另一种则认为幼儿的心情如何与成人无关,甚至无视幼儿的情绪情感,随意戏弄和践踏。
这两种不同的做法用在孩子身上会体现出两种完全不同的结果:第一种会使孩子的求知欲和心理需求得到满足,进一步促使幼儿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第二种会对幼儿的心灵造成伤害,使幼儿感受到压抑,最终导致幼儿的心灵遭受创伤和扭曲。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在面对幼儿时要时刻保持一颗童心,以包容、谅解、鼓励、关爱的态度去解读幼儿,以“童心”对童心,以“童趣”对童趣。
教师要站在幼儿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世界,用心去倾听孩子的声音,走进孩子的世界,和他们一起生活、一起游戏,做他们的好朋友。
一次午餐前,我答应幼儿午餐结束后带他们去三楼参观大班哥哥姐姐的区角。
结果,由于班上几名幼儿吃饭速度太慢了,我忙于指导幼儿吃饭,忘了开餐前的承诺,吃完饭只是带着幼儿在一楼操场上转了一圈。
当我组织幼儿上床午睡时,发现有几个小朋友满脸不高兴,便上前询问:“你们怎么了,为什么不开心呢?”一名幼儿委屈地说:“老师,你明明说好今天带我们去看大班哥哥姐姐的区角,结果吃完饭还是在一楼玩。
”听完幼儿的话,我立刻想了起来,心里顿时充满了愧疚。
答应幼儿的事情怎么能随便应付过去呢,这样岂不是成了一个言而无信的典范了?于是,我立刻向幼儿道歉,并答应午睡起床后就带他们去参观。
教师要三心二意

教师要有“三心二意”现代教育需要高科技人才,更需要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随着独生子女群体数量的增大,家庭问题的复杂化,现代观念更新的加快,素质教育,特别是心理素质亟待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教师要适应新时代的学生,应该有“三心”和“二意”第一、教师对学生要有爱心。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
”所以,教师对学生必须有一颗爱心,在教育学生时,奉献出一腔心血关怀学生、体贴学生、理解学生、热爱学生。
爱心是教师必备的心理素质,教师爱学生,就要对学生尊重、信任,与他们建立平等、民主、亲切、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与学生交往时,要用自己的爱去创造爱的氛围。
现在的孩子,大多思维活跃,敢想敢做,我们要努力做到不武断地批评或否定他们的想法和做法。
对于他们因缺乏经验、好奇心驱使或无意中造成的过失,要多采取宽容、谅解的态度。
但也不能听之任之,事后,要及时帮助学生分析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精神环境,用无私的爱滋润每个学生的心田,不管是“白天鹅”还是“丑小鸭”,都应让他们同样分享师爱的温馨与惬意,产生奋发的动力,这样就会事半功倍。
第二、教师对学生要有耐心。
对待“问题学生”,我们更要怀着一颗宽容的心,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切不可操之过急,期望他们在短时间内就能改掉几年养成的坏习惯。
唯有宽容,耐心等待,他们身上的“问题”才能逐步改正,直至问题彻底解决。
春雨润物细无声,要用一个教育者的良知对待问题学生要用爱心感化、用耐心转化、用细心激励,心中有问题学生,但眼中千万不要有问题学生,不少问题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品德、行为、心理问题。
要有的放矢地做好“问题学生”的教育工作,只有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并善于了解“问题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以及行为习惯,才能对“症”下“药”,找到恰当的教育方法。
第三、教师对学生要有信心赏识教育是新的教育理念。
要赏识一个人,必须接受一个人,对学生也是如此,但教师往往比较容易喜欢那些学习好、听话的学生,而对纪律松懈、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往往比较不喜欢,并常常横加指责。
“三心二意”成为一名好老师

“三心二意”成为一名好老师“三心二意”是成为一名好老师的重要品质,它代表着教师要全心全意、专心致志地教育学生,同时也要有一颗善良且宽容的心。
因为教育是一项充满挑战和责任的事业,只有拥有“三心二意”的老师才能够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和榜样。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三心二意”对于教师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
让我们来谈谈“全心全意”。
全心全意是指教师要把教育事业当作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一个好的老师应该具有爱心,只有用爱心去教育学生,才能真正打动他们的内心。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情感的交流和心灵的感悟。
好的老师要用自己的爱心去温暖每一个学生的心,帮助他们成长成才。
教师要有责任感,要真正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只有全心全意地教育学生,才能够对他们产生积极的影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为他们树立良好的榜样,让他们愿意去学习、去成长。
我们来谈谈“专心致志”。
专心致志是指教师要致力于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学习、积极进取。
教师要有追求卓越的精神,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只有教师拥有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才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更丰富的学习体验。
教师要不断研究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学。
只有专心致志地关注学生的成长,才能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帮助他们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让我们来说说“善良与宽容”。
教师要有一颗善良的心,善待每一个学生,不偏不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只有教师拥有了善良的心,才能够真正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够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和坚强后盾。
教师还要有宽容的心,对学生的过失和缺点要有包容和理解,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支持。
教育是一项充满爱与宽容的事业,只有教师拥有了善良与宽容的心,才能够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为他们指引前进的道路。
在实现“三心二意”成为一名好老师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技能。
“三心二意”才能教育好学生——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体会与总结

“三心二意”才能教育好学生——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体会与总结2023年了,教育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学生的需求与期望已经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更多地关注于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和全方位的发展。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刻地意识到,只有拥有“三心二意”的教学态度,才能够更好地教育好学生。
“三心”是指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要保持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首先,我们应该始终保持一颗关注学生的心。
这并不意味着简单地关注到他们表现好坏,而是对学生整个人的关注,包括学习态度和思想观念等方面。
我经常与学生交谈,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心理状况等,让他们感到我的关心,也更容易接受我的教育理念。
其次,我们需要保持一颗关注学生学习状态的心。
教育工作者应该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
另外,我们也要保持一颗培养学生视野的心。
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我们需要让学生有宽广的视野,了解社会、国家和全球的发展趋势,才能更好地适应这个变化中的世界。
“二意”则是指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具备的两种心态:耐心和创新。
首先,我们需要具备耐心。
耐心是教师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尤其对于新时代的教育来说更是如此。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教师的服务意识、帮助态度和伸出援手的习惯都会严重影响学生的情绪、压力和信心。
教育工作者需要保持适度的耐心,把精力用在学生的教育上,努力让学生养成健康的行为和良好的认识。
其次,我们需要具备创新的意识。
在新时代,教育工作者需要更加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创新,在保障知识传授的前提下,更加注重拓展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素质。
而实现这一点,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提升教育内容和形式的创新能力。
例如,创新教育内容,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让他们表现突出;创新教育方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创新教师自身,在教学方式、课堂设计、互动方式等方面进行长期的自我学习和更新成长。
“三心二意”成为一名好老师

“三心二意”成为一名好老师【摘要】在教育工作中,“三心二意”是成为一名好老师的重要标志。
爱心、耐心和责任心构成了教师“三心”的基础,使其能够真正关爱学生,耐心细心地指导他们,承担起教育责任。
坚定的意志和热情是构成“二意”的关键,让教师对教育事业充满激情和信心,不断努力追求自我成长和进步。
拥有“三心二意”的老师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还能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培养“三心二意”成为一名好老师至关重要。
教育机构应该在教师培训和管理中加强对“三心二意”的培养,激励教师们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和专业水平,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引言: "三心二意"成为一名好老师, 重要性正文: 爱心, 耐心, 责任心, 热情, 坚定意志结论: 重要性, 培养, 好老师1. 引言1.1 什么是“三心二意”成为一名好老师“三心二意”成为一名好老师,指的是教师需要具备爱心、耐心、责任心,以及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和坚定的意志。
爱心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和关怀,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来自教师的温暖和关心;耐心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有耐心和耐心,不断重复解释和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理解和掌握知识;责任心是指教师对学生的成长负有责任,要尽心尽力地教育和引导他们,确保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教师的热情和坚定的意志则是指教师需要对教育事业充满热情和信心,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四个要素共同构成了“三心二意”成为一名好老师的基础,只有具备了这些素质,教师才能够成为真正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1.2 为什么“三心二意”很重要"三心二意"成为一名好老师是指教师需要具备爱心、耐心、责任心、热情和坚定的意志。
这五个要素是构成一名优秀教师的基本要求。
而为什么"三心二意"很重要呢?爱心是教师的基础,只有用心去爱学生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关爱和尊重,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
“三心二意” 当老师

“三心二意” 当老师常言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做老师自然要敬业爱岗,无私奉献,岂能三心二意!这里我想说的是,如果我们想成为认真负责的老师,就必须做到一心一意;但如果我们想成为优秀的老师,却需要做到三心二意!教育是心灵的润泽、生命的唤醒,教育要以心灵赢得心灵、用生命唤醒生命,因此从事教育要有心有意,具体说要做到“三心”和“二意”。
首先,要有广博的爱心教育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发自内心地关心、爱护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浓浓的爱意。
尊重、关注每一位学生。
无论男女、好差、美丑,都应该一视同仁,而不能厚此薄彼。
我们的价值也只有通过学生才可能得以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说,“爱学生”,实际上就是爱我们自己。
当然,作为老师,肯定很难爱所有的学生,就像一个老师也不可能得到所有学生的爱一样。
但是,老师除了要爱喜欢学习,听话、有礼貌的学生外,还要“强迫”自己去爱更多的学生,甚至去爱那些原本自己不那么喜欢的学生。
老师对学生的爱,学生是能够很容易感受到的,这样他们才会慢慢爱上学习,这种可能发生的改变,不正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吗?在震惊中外的汶川大地震中,谭千秋老师为救护学生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种崇高的大爱感天动地;而在我们身边,其实也经常上演着爱的传奇。
有一个学生,她在教师节给她的班主任老师送了一张贺卡,上面这样写道:“老师,在我心中,您是护士,因为是您把我的伤口缝合;在我心中,您是天使,是您拯救了我幼小的心灵;在我心中,您也是春天,本来,我只奢望您给我一缕阳光,而您,却给了我整个春天----心中永远的春天!”学生的这段话,说明这位老师是一位富有爱心的老师,她用自己的爱心唤醒了学生的感恩之心。
但我们又必须在过分亲近和冷冰冰的疏远之间保持平衡。
我们的爱要成为学生酷暑里的一片绿荫,严冬里的一缕暖阳。
一句话,要爱而有度,严而有格。
爱心如春雨,润物细无声,正因为有了众多老师爱的浇灌,我们的学校才有了今天的繁花似锦。
三心二意故事幼儿园教案

三心二意故事幼儿园教案理论背景“三心二意”是指做事情时心中有两个以上的目的、动机或倾向,导致做事情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表现出“犹豫不决”、“举棋不定”等状态。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影响学习和生活质量。
因此,幼儿教育中注重培养幼儿的专注力和坚持性,是非常重要的教育方向。
教学目标1.了解“三心二意”的概念,了解其对学习和生活的影响。
2.培养幼儿专注力、坚持性和方向感,让幼儿学会正确地制定目标和行动计划。
教学内容活动1:讲故事1.讲述“三心二意”的故事,如《小猪找妈妈》。
2.谈论故事中小猪的行为表现,如何影响了他找到妈妈的速度和结果。
3.引导幼儿思考,当我们做事情时,应该怎样才能做到专注和坚持。
活动2:专注游戏1.分发游戏卡片,上面有一个小动物的图案。
2.要求幼儿独立完成涂色,要求颜色不重复且不能涂出界。
3.引导幼儿关注自己手上游戏卡片上的动物,专心完成涂色。
活动3:记忆游戏1.选择两个幼儿,其中一人拥有十个物品,另一人需要记住这十个物品。
2.让那个仔细观察的人闭上眼睛,另一个人将其中任意一个物品拿走。
3.让那个记住物品的人打开眼睛,找出被拿走的物品。
4.让幼儿知道,只有当自己的专注力够强时,才能准确地记住东西,注意到细节。
教学结论“三心二意”状态不仅会影响到幼儿的学习和生活,也会影响到成年后的人的职业和生活质量。
因此,我们应该从小抓起,培养幼儿的专注力和方向感,让他们学会如何制定目标和行动计划,这也是幼儿教育非常重要的方向。
同时,教育者也应该从自身出发,做到用心、耐心、细心地为幼儿服务。
“三心二意”成为一名好老师

“三心二意”成为一名好老师爱心是成为一名好老师的基础。
爱心是一种无私的情感,是老师对学生最真挚的关怀。
一名好老师必须拥有对学生的爱心,把每一个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来呵护和关爱。
爱心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温暖和关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老师应该给予他们及时的帮助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爱心和支持。
只有用真心对待学生,才能赢得他们的尊重和信任,成为一个好老师。
耐心是一名好老师必备的品质之一。
耐心是指老师对学生敏锐、细心,不急躁和轻躁,能够耐心倾听学生的问题,并用耐心指导学生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学生遇到困难或者学习不理解的地方时,老师需要耐心地给予他们解答和指导。
有时候学生可能出现懒惰、冷漠,对待这种情况,老师也应该有足够的耐心,去了解学生的心理,积极帮助学生走出困境。
只有用耐心来对待学生,才能真正发现学生的潜力,促使他们取得进步。
其三,责任心是成为一名好老师的重要素质。
责任心是指老师对教学工作的认真负责和使命感。
一名好老师必须对自己的教学负责,对学生的成长负责,对学校的发展负责。
在教学中,老师要积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确保学生的学习质量。
老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
只有负责任地对待自己的工作,才能成为学生和家长信赖的好老师。
专心和诚意也是一名好老师不可或缺的素质。
专心是指老师在教学中要全神贯注,把全部精力和心思放在教学工作上。
专心让老师更能够发现学生的问题、把握学生的情绪,进而更好地指导和激励学生。
诚意是指老师对学生要真诚热情,用真诚的心对待学生和教育工作。
只有专心致志地投入教学,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只有用诚意对待学生,才能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获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
在教育教学中,有时需要三心二意的老师。
爱心、耐心和责任心让老师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专心和诚意则让老师成为学生的楷模。
当老师拥有了这些品质,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好老师。
浅析儿童教育工作中的“三心”

浅析儿童教育工作中的“三心”【摘要】儿童教育工作中的“三心”包括明心、把握心态和用心。
明心是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把握心态是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用心是关注儿童的成长需求。
示爱心让教育者倾听和尊重孩子的意见,悦心则让儿童在快乐中学习。
这三个心在儿童教育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指导着教育者正确地开展工作。
通过遵循“三心”原则,教育工作者能够提升自身职业素养,更好地满足儿童的需求,创造一个更加积极和有利于学习的环境。
理解和实践“三心”是提高儿童教育工作质量的关键,也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注重的重要方面。
【关键词】儿童教育工作、三心、明心、把握心态、用心、示爱心、悦心、重要性、内心世界、教育观念、成长需求、倾听、尊重、快乐学习、指导作用、职业素养。
1. 引言1.1 儿童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儿童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体现在几个方面。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他们是社会的栋梁,是国家的希望。
对儿童进行良好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培养他们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儿童时期是人生中最关键的阶段,是塑造一个人性格、习惯和态度的时期。
好的教育可以对儿童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儿童教育也是社会稳定和繁荣的基石,通过对儿童进行教育,可以减少社会问题的发生,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儿童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加强对儿童教育的重视和投入,才能培养出更多有品德、有才华的未来栋梁。
2. 正文2.1 明心: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在儿童教育工作中,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是至关重要的。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情感和思维方式,只有通过深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教育工作者才能更好地引导他们成长。
教育工作者需要耐心倾听孩子们的心声。
孩子们常常会通过言语、行为或表情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而教育工作者需要细心观察和解读这些信号。
只有通过倾听孩子们的心声,才能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
教育工作者需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同理心和包容心。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的成长环境和经历各不相同。
浅谈“三心二意”在幼教工作中的重要性

浅谈“三心二意”在幼教工作中的重要性三年的幼教时光虽然很短,但是也让我学到了很多。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总是教育孩子们,做事不要三心二意,但是在幼教工作中“三心二意”却显得尤为重要。
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
的确是这样,在幼教过程中孩子确实离不开每位幼教人博大的爱。
把每位幼儿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悉心照顾,爱护。
幼教人的“三心二意”和孩子的三心二意是不一样的。
三心即:童心:想要做好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就要有一颗童心。
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观察问题,走进孩子的世界看问题,这样才能够理解他们的一些让大人们理解不了的问题,理解他们的好奇心和小毛病。
曾看过这样一则消息:一位教师领孩子在室外游戏,其中一个男孩不守规则却跑到一边蹲下身在观察忙碌搬运的蚂蚁,结果被教师强行拖回,可怜的小蚂蚁也在劫难逃,丧命于其足下,最终是不欢而散。
如果这位教师能够走进孩子,和他一起蹲下来观察这些蚂蚁,满足了他的好奇心之后,不用生拉硬拽,不用严厉的批评,孩子一样会乖乖的回到队伍中,也不会让那些小蚂蚁丧命。
这个孩子的好奇心、想象力以及探索的欲望被无情地扼杀,令人惋惜。
那些上课因为一些事情开小差,不注意听讲;用手把老师精心布置的墙饰撕下来装进自己的口袋;小手不停的摸这摸那的孩子,他们都是好奇心驱使,当你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一下就可以明白,他们只是好奇,没有存心的破坏。
当孩子出现各种异常举动时,我们是否保护并促其发展了他们的求知兴趣和欲望?可见具备一颗童心之重要矣。
细心:在家里孩子是全家的掌上明珠,小祖宗。
来了幼儿园彻底变了,他们会使劲浑身解数让老师注意到自己。
一个孩子拍你一下,叫你一声老师,和你说一句悄悄话,做一些和别人不一样的动作都是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你要细心的发现,一定会有你意想不到的收获。
我们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每个孩子哪怕一丁点的进步,你的一句表扬会换来他更大的进步。
以往,我们都喜欢那些乖巧听话的孩子,可是那些调皮的孩子你细心观察过吗?他们身上的优点,亮点绝对不少。
幼儿玩游戏三心二意老师的措施

幼儿玩游戏三心二意老师的措施一、让孩子一次只做一件事情无论孩子是学习还是玩耍,即使只是看电视,家长也不要去打扰。
在孩子吃饭的时候,家长不要打开电视,写作业的时候不要送水果,看书的时候不要放音乐。
让孩子每次都做一件事情,专注于当下,可以很好地提升孩子的注意力。
二、不要给孩子太多选择很多家长喜欢一次性购买很多书籍或者是玩具,觉得这样才能体现自己对孩子的喜爱。
当孩子面临太多选择时,会觉得这个也好,那个也很棒,每样东西在手中都只能维持三分钟热度,不利于维持注意力。
三、定时定量分解任务很多家长一到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就会一直盯梢,这个时候,孩子很多的注意力都放在家长的身上,害怕自己写不好或自己写错,会被家长批评。
而且家长在旁边,孩子遇到不会就问家长,也会形成依赖和惰性。
家长不如根据孩子的学习能力,把所有的学习任务定时定量分解,划分成一小段一小段,降低学习难度。
家长可以从十分钟开始,把总的学习任务分解成段,每次完成一项10分钟的任务,休息3-5分钟。
这个时候,家长只要分时段去检测孩子的学习成果就可以,而不需要在旁边一直盯着孩子。
而且孩子的休息时间由他自己掌控,孩子也就能够感受到专心所带来的好处。
这种自由时间的掌控可以很好地提升孩子学习的动力。
四、大声朗读家长可以让孩子每天花十分钟左右去进行一个大声朗读。
在诵读中,眼睛,嘴巴和大脑都参与了进来,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手中拿的文章上,很难分神,这是很好地提升专注力的训练方式。
五、鼓励孩子很多家长喜欢批评孩子不专心,总是给孩子们贴上专注力差的标签,但是这样对提升孩子的专注力只有反作用!当孩子不专心,容易分神的时候,我们不如给予孩子正面反馈:真棒,你今天比之前专注多了。
通过鼓励提升孩子对自己专注力的自信心。
浅谈幼儿教育中的三心二意

浅谈幼儿教育中的三心二意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选自幼儿教育心理学第四章“幼儿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
本章主要介绍了幼儿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的概念、特点及其对幼儿学习的影响。
具体内容包括:1. 幼儿学习动机的含义与类型;2. 幼儿学习兴趣的含义与特点;3. 幼儿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的发展规律;4. 如何培养幼儿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幼儿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的概念、特点及其对幼儿学习的影响;2. 帮助学生掌握幼儿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的发展规律;3. 培养学生具备培养幼儿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幼儿学习动机的含义与类型;2. 幼儿学习兴趣的含义与特点;3. 幼儿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的发展规律;4. 如何培养幼儿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2. 教学案例;3. 小组讨论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幼儿教育实践案例,引发学生对幼儿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幼儿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的概念、特点及其对幼儿学习的影响。
在此过程中,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根据PPT提供的案例,分析幼儿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的发展规律。
每个小组需要在表格上记录自己的分析结果。
4. 分享:每个小组将自己的分析结果进行分享,其他小组对其进行分析与评价。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指导和点评。
六、板书设计1. 幼儿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的概念;2. 幼儿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的特点;3. 幼儿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的发展规律;4. 培养幼儿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1. 请结合所学内容,分析一个幼儿教育实践案例,阐述幼儿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对幼儿学习的影响。
答案: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心得,分析一个幼儿教育实践案例,阐述幼儿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对幼儿学习的影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需要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中的优点与不足,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幼儿教师要

孩子教师要“三心二意”——《3~6岁孩子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小感福泉市高坪孩子园:吕家菊本学期开学时我们孩子园认真组织学习了《3~6岁孩子学习与发展指南》,通过几天的学习与讨论,我深切的感觉《指南》无论在教育教学内容、孩子的发展目标,还是在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做了细致翔实的分析描述,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也更具操作性,为我们广大一线孩子教师的从教指明了方向。
也为孩子们的成长与发展点亮了明灯。
那么,我们孩子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要如何做才能顺应《指南》对我们的要求呢?我认为,孩子教师要做到“三心二意”第一,怀揣一颗童心。
童心,是开启孩子心灵的钥匙。
要让孩子“亲其师,信其道”,孩子教师必须要有颗不泯的“童心”。
怎样才能有一颗不泯的童心呢?我认为,孩子教师要怀着儿童般的情感,带着微笑的面孔、怀着包容的心胸,去理解并走进儿童的心灵世界。
微笑能消除一切隔阂,让孩子觉得你亲切。
包容能更好地与孩子沟通,让自己能更容易接近孩子。
对于儿童犯下的错误,我们不要有太多的说教,不能板着脸一味的批评,不要将他们的想法成人化,带着一颗童心走进孩子们的心田,与他们打成一片:在课堂上和活动中与孩子们共同讨论;一道游戏……让每个孩子真切感受到你不是他们可怕的老师,而是他们最亲密、最知心的朋友。
这样我们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就会变得更加简单,孩子们也必定会更加喜欢与你亲近、与你交流。
只要你有一颗善良的、无邪的、纯真的童心,那你就一定能吸引住孩子们的眼光,抓住他们的心。
当你真正抓住了孩子们的心之后,对于他们的管理就事半功倍了。
第二,手捧一颗爱心。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也是我的座右铭。
孩子教师除了有一颗不泯的童心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爱孩子的心。
孩子教师要喜欢和孩子在一起,要爱孩子,更要爱自己的工作。
只有这样,工作起来才有动力,才会甘愿无私的付出,把工作做好。
我很热爱我的工作,我始终警醒我自己:只要我在岗位上一天,我一定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会拿孩子开玩笑。
浅谈幼儿教育中的 三心二意

浅谈幼儿教育中的“三心二意”曾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爱自己的孩子,那是你的本能;爱别人的孩子,那是你的神圣。
”的确,幼儿教育始终离不开每位教师广博的爱。
我们常常教育孩子们做任何事不能三心二意,然而,十多年的工作实践使我认识到:幼教工作是一项要付出神圣之爱的职业,它要求每一位施教者必须具备“三心”和“二意”,这也是一种教育艺术和教育手段。
三心即:童心:要做好一名教师首先要“童化”自己,以孩子的心态、从孩子的角度观察事物,正确对待孩子的好奇好动,走进童心世界。
曾看过这样一则消息:一位教师领孩子在室外游戏,其中一个男孩不守规则却跑到一边蹲下身在观察忙碌搬运的蚂蚁,结果被教师强行拖回,可怜的小蚂蚁也在劫难逃,丧命于其足下,最终是不欢而散。
而这个有着浓厚兴趣和强烈好奇心的孩子便理所当然地被视为不听话、不守纪律的坏孩子,其好奇心、想象力以及探索的欲望被无情地扼杀,令人惋惜。
如果这位教师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对此加以正确引导,和孩子们一起来观察讨论,那结果又会怎样,想必大家都能料到。
在日常生活中,当孩子由于种种原因上课开小差时;当孩子好奇地把墙围上的饰画一遍又一遍撕下时;当孩子幼稚地踩着小椅子伸手去够屋顶的风扇或吊灯时;当孩子出现各种异常举动时,我们是否保护并促其发展了他们的求知兴趣和欲望?可见具备一颗童心之重要矣。
细心: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的重视。
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丁点进步,不忽视每一件小事,这要求我们必须细致观察、细心了解每个孩子。
以往,我们总是喜欢一些漂亮、乖巧、听话的孩子,对那些自制力差的孩子总冠以“淘气包”、“小捣蛋”的“美”名,殊不知,正是这些调皮捣蛋的孩子:在劳动时总会抢先在前;看到椅子、笤帚倒了会主动扶起;能热心为新孩子取杯倒水;争帮老师晒被子、收拾玩具……鉴于此,我每周剪制大堆各色小花,周末奖励给孩子:上课听讲认真、发言积极的奖金色的花;吃饭、午休好的奖黄色的花;热心帮助小朋友、主动帮班级做事的奖红色的花;讲卫生爱清洁的奖绿色的花;讲故事好、会表演的奖紫色的花,这充分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鼓励,“让爸爸妈妈看一看谁得到的花的颜色多”,每个孩子都戴上一朵花回家,孩子的自尊心得到满足,孩子喜,家长乐,更促进了孩子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幼儿园教研活动中的“三心二意”

山西教育·教学2017.07幼教之页YOUJIAO ZHIYE茅红丹教研活动是教师集体经验总结、问题反馈、集思广益的良好平台。
教研组长是学校教研活动的组织者,是教师业务成长的指导者,对整个教研组起着引领作用。
那么如何发挥教研组长的职能,促进教师能力的整体发展和提高?教研组长在幼儿园教研工作中必须讲究策略和方法,做到“三心二意”。
一、关心——联系实际找准教研目标教研目标的制定是保证教研有效性的前提,必须联系实际找准教研的目标。
1.教研计划有针对性。
根据一个学期的工作情况,教研组长要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找到解决的办法。
比如针对年轻教师多、业务不熟练的现象,专门制定“青蓝结对计划”,既帮助年轻教师快速成长,又解决了各班级有序管理的问题。
2.教研内容有实用性。
教研内容必须有实用性,要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难题。
教研组长要关注教师的需求,进行集体教研。
这样教研联系实际,教研的时效性和实用性大大增强。
二、耐心——系统全面制定实施计划有效的教研活动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有一定量的积累。
因此,在进行教研活动时,制定一份有周期性系统性的教研计划非常关键。
教研组长要根据计划制定一系列的研究方案:收集理论资料汇总;选择平行班作为试验班;设计几组示范课,分别突出技能为主和创造为主的理论;组织现场观摩研讨,邀请专家点评,达成共识。
教研组长应坚持实施制定的计划,要有耐心,带领教师实践验证,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三、细心——点面结合推动全体进步教研活动要发挥教研组长的组织能力,把所有参与教师放在教研主体地位,以此点面结合,推动全体教师的共同进步。
1.全程参与教研的各个阶段。
教研活动过程包括活动策划、材料准备、执行、反思总结等,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尽可能让每一位教师参与其中。
这样现场研讨才能有的放矢,教师清楚教研各环节,主体地位得到尊重,积极性、主动性更高,从“要我参加”变为“我要参加”。
2.采用轮流承办的教研方式。
浅谈幼儿教育中的 三心二意

浅谈幼儿教育中的三心二意《浅谈幼儿教育中的“三心二意”》在幼儿教育的广袤领域中,“三心二意”这个词汇或许会让人感到疑惑,因为通常情况下,“三心二意”被视为一个贬义词,代表着不专注、不认真。
然而,在幼儿教育的独特语境中,我们可以赋予“三心二意”全新的、积极的内涵。
所谓“三心”,首先是“爱心”。
幼儿如同娇嫩的花朵,需要教师用满满的爱心去呵护。
这份爱心不仅体现在对幼儿生活上的照顾,更在于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
当幼儿因为失去心爱的玩具而哭泣时,一个充满爱心的教师会给予温暖的拥抱,用轻柔的话语安慰;当幼儿在游戏中取得小小的进步,爱心让教师能够及时送上真诚的赞美和鼓励。
其次是“耐心”。
幼儿的认知和发展水平有限,他们可能需要反复多次才能理解一个简单的概念,掌握一项基本的技能。
比如学习系鞋带,可能会经历无数次的失败和尝试。
这时候,教师的耐心就显得尤为重要。
耐心地示范,耐心地等待,不急躁、不催促,让幼儿在宽松的氛围中慢慢成长。
再者是“细心”。
幼儿的世界充满了细微的变化和需求,只有细心的教师才能敏锐地捕捉到。
细心观察幼儿的饮食起居,是否有身体不适的迹象;细心留意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发现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细心感受幼儿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
而“二意”,一是“创意”。
幼儿教育不应是呆板的、一成不变的,而应该充满创意和惊喜。
创意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让学习变得有趣。
比如,将数字融入到游戏中,让幼儿在玩耍中认识数字;用故事的形式讲解科学知识,让幼儿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二是“诚意”。
教师对待幼儿要充满诚意,真心实意地为他们的成长付出。
不敷衍、不应付,以真诚的态度与幼儿交流互动。
当幼儿感受到教师的诚意时,他们会更愿意信任教师,积极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
拥有“爱心”,能让幼儿在充满关爱的环境中建立安全感和自信心;具备“耐心”,能给予幼儿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和成长;保持“细心”,能及时发现并满足幼儿的各种需求。
幼儿园老师的三心两意(欧燕玲)

幼儿园老师的三心两意欧燕玲幼儿园老师也许是世界上最小的老师,但她管理的领域却很广,涉及的工作方方面面都有,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她既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管理者也是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我在幼儿园老师这个岗位已经近20年了,经过这么多年的的实践经验我觉得只有实实在在地做到“三心”与“二意”即爱心、细心、责任心创意、全心全意”才能集合一切智慧和力量切实为教师、为幼儿、为家长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安全、卫生、舒适的精神环境和物质环境才能将班级各方面的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
一、爱心苏霍姆林斯基把幼小的心灵比作荷叶上的露珠晶莹透亮而又特别需要小心呵护稍不小心就会让它“滚落破碎”。
幼儿就像一颗颗露珠需要教师用一颗爱心真诚地去呵护尽量为幼儿营造一个爱的环境。
记得有一年我教大班,班上有一个小男孩刚转学过来,刚开始的时候看到他安安静静的坐在位置上,还以为他害羞不敢跟其他小朋友玩,可是过了一段时间他还是老样子,而且我发现他还悄悄的流眼泪,于是我问他怎么了,他摇摇头没回答我,下午放学的时候他爸爸来幼儿园接他,我就向他爸爸了解情况,结果他爸爸挺不好意思的告诉我们:爸爸妈妈分开了,他跟爸爸一起生活,可能就是这件事给他造成了影响。
了解到这件事后,我每天都和他聊一会天,什么都说,刚开始的时候他就是在听,没有做出任何反应,慢慢的他也会跟我说说话,聊聊天,在生活上我也处处关心他,在活动中我也有意多提问他,让他多回答问题,增强他的自信心,走出自卑心理,在学期末的时候,又一次我们玩游戏他突然叫了我一声“妈妈”然后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说:“欧老师,我觉得你就是我的妈妈。
”其实,我们把幼儿园的孩子当做自己的孩子,用自己的爱心为他们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营造一个爱的环境,那么,孩子也会用他们的爱围绕你!二、细心人们常说每个孩子都是一本有趣的书,要想读懂这本书并不容易。
只有爱他们的人才能读懂。
每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他们性格特点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存在明显个体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幼儿教育中的“三心二意”
曾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爱自己的孩子,那是你的本能;爱别人的孩子,那是你的神圣。
”的确,幼儿教育始终离不开每位教师广博的爱。
我们常常教育孩子们做任何事不能三心二意,然而,十多年的工作实践使我认识到:幼教工作是一项要付出神圣之爱的职业,它要求每一位施教者必须具备“三心”和“二意”,这也是一种教育艺术和教育手段。
三心即:
童心:要做好一名教师首先要“童化”自己,以孩子的心态、从孩子的角度观察事物,正确对待孩子的好奇好动,走进童心世界。
曾看过这样一则消息:一位教师领孩子在室外游戏,其中一个男孩不守规则却跑到一边蹲下身在观察忙碌搬运的蚂蚁,结果被教师强行拖回,可怜的小蚂蚁也在劫难逃,丧命于其足下,最终是不欢而散。
而这个有着浓厚兴趣和强烈好奇心的孩子便理所当然地被视为不听话、不守纪律的坏孩子,其好奇心、想象力以及探索的欲望被无情地扼杀,令人惋惜。
如果这位教师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对此加以正确引导,和孩子们一起来观察讨论,那结果又会怎样,想必大家都能料到。
在日常生活中,当孩子由于种种原因上课开小差时;当孩子好奇地把墙围上的饰画一遍又一遍撕下时;当孩子幼稚地踩着小椅子伸手去够屋顶的风扇或吊灯时;当孩子出现各种异常举动时,我们是否保护并促其发展了他们的求知兴趣和欲望?可见具备一颗童心之重要矣。
细心: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的重视。
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丁点进步,不忽视每一件小事,这要求我们必须细致观察、细心了解每个孩子。
以往,我们总是喜欢一些漂亮、乖巧、听话的孩子,对那些自制力差的孩子总冠以“淘气包”、“小捣蛋”的“美”名,殊不知,正是这些调皮捣蛋的孩子:在劳动时总会抢先在前;看到椅子、笤帚倒了会主动扶起;能热心为新孩子取杯倒水;争帮老师晒被子、收拾玩具……鉴于此,我每周剪制大堆各色小花,周末奖励给孩子:上课听讲认真、发言积极的奖金色的花;吃饭、午休好的奖黄色的花;热心帮助小朋友、主动帮班级做事的奖红色的花;讲卫生爱清洁的奖绿色的花;讲故事好、会表演的奖紫色的花,这充分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鼓励,“让爸爸妈妈看一看谁得到的花的颜色多”,每个孩子都戴上一朵花回家,孩子的自尊心得到满足,孩子喜,家长乐,更促进了孩子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孩子每天身体上的变化,情绪上的变化都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耐心:对待孩子,没有一颗足够的耐心是不行的。
教育活动中的谆谆教导、循循善诱,洗刷呕吐或大小便弄在身上的幼儿,孩子每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我们的耐心。
班上有一个叫王以莛的孩子,患“奶瓶综合症”,即长期含奶嘴导致咀嚼功能退化,上下门齿几乎全为龃齿烂掉,只会吸吮不会咀嚼,碰到一点硬的食物(芹菜、桔子、苹果、肉)就会被噎的呕吐不止,不会自己吃饭,本来愉快的进餐现成了沉重的负担。
针对他,班上老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
由教师一勺一勺地喂饭,对硬的食物将其捣碎捣烂,当他适应进餐时,渐渐叫他自己动手用餐,不逼不催,只许鼓励,允许其慢慢吃,常常一吃就是一、两个小时,并且老师一直在他身边陪着。
每次当他自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吃完一碗饭时,那高兴劲儿简直就象完成了一项艰巨的任务。
我们和家长取得联系,在家中也要放手鼓励孩子自己独立进餐,不要包办,日常多嚼口香糖,锻炼牙齿及咀嚼肌……一直持续了大半年,终于有了可喜的成果,孩子已能独立进餐和其他孩子一样了。
二意即:
诚意:在与孩子的交往中,教师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情绪及言行。
当孩子退缩不前时,真诚地送上一句:“你能行,老师相信你,你一定行!”当孩子有了丝毫进步时,一个真诚赞许的眼神、善意的笑容都会令孩子自信。
在某节语言课上,老师讲错了故事内容的顺序,一个孩子忽地站起来指正,得到的不是老师的肯定、表扬和真挚的谢意,而是一句“就你会,别瞎掺和,不许乱讲话……”一盆冷水浇到底。
更有甚者,有的教师竟利用孩子某方面的缺陷进行讽刺、挖苦,孩子的自尊受到严重地伤害,自信也被抹杀。
日后在这样的教师面前,他还能够继续主动、热情、积极吗?每天下午,我们利用孩子晚饭后离园前的这段时间,总结哪个孩子哪方面有了进步或存在不足,然后蹲下身来和每个孩子一一拉勾相约:明天一定要更加好!当第二天孩子达到要求或稍有进步,我就会象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搂着孩子在他额头轻轻一吻。
得到了老师的亲吻,孩子的内心感到莫大的满足。
大意:孩子的表现不会总是一成不变,总有一定的阶段性,这个时期也许有很大进步,另一个时期也许停滞不前甚至退步。
对孩子日常的一些有意或无意中所犯的错误,都应给予必要的谅解。
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者要有宽容、大度的胸怀。
而有的教师常常戴着“有色眼镜”看人,凭印象下结论,常以“朽木不可雕”、“反正他也改不好”、“这个孩子就是坏”……等来评价某些方面能力差的孩子,总揪住他们以前的过失不放。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一些年幼稚气的孩子。
当孩子悄悄地把班上好看的玩具带回家时;当孩子不小心碰坏了幼儿园的易碎物品时;当孩子抓伤或咬伤同伴时;当孩子由于好奇折坏了电动玩具时;当孩子又一次故意拉撒在身上时,经过必要的批评教育后,我们是否能以“过往不纠”的心态对待孩子?
总之,三心二意各个内容之间相辅相成,密切联系,好比人的五官,缺了哪样都不行。
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是否具备这“三心”与“二意”将影响到其方方面面的工作与效果。
与同事相处需要,幼儿的保育工作需要,家长工作更需要。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每一位幼教人员都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做到这“三心二意”。
通过“三心二意”为孩子创设一个宽松的发展空间,促使每个孩子在各方面健康和谐发展,这也正是素质教育对每位幼教工作者所提出的最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