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牛永斌讲课讲稿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docx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新疆牛产建设兵团农六师红旗农场学校831702摘要:数学来源于生活,乂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数学教师应充分挖掘数学知识木身所蕴含的牛活性、趣味性,调动学牛善于质疑、自主研究,主动寻觅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探索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课堂牛活化的教法,使学牛轻松愉快地掌握数学。
关键词:数学生活联系《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牛熟悉的牛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与操作的机会,使学生休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牛亲切感。
”如何根据教材的特点,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牛动、易于理解、让学牛活学、活用、从而培养学牛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呢?通过反复思考,我就从课堂教学入手,联系生活实际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牛活化。
应充分挖掘数学知识木身所蕴含的生活性、趣味性,调动学生善于质疑、自主研究,主动寻觅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探索牛活材料数学化、数学课堂牛活化的教法,使学牛轻松愉快地掌握数学。
一、教师的教育意识要牛活化1.教学树立服务意识。
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者服务学生,旨在点拨、引导、创设情境,教师必须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精湛的教学艺术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创设情景,在不知不觉中,引导学牛探究问题,获取知识,学会思维。
教学树立服务意识,是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科学定位,有利于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牛的主体地位,使学牛爱学、会学、乐学。
2.教学树立牛活意识。
数学源于牛活,又用于牛活,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养成一种生活意识是十分必要的。
众所周知,从生活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这一点上,美国“木匠教学法”很成功。
这种教育的核心是注重知识的来源,让学牛在牛活中获取知识,在实践中自我发现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现在小学数学教材知识正由原来的系统太强,与学生的生活联系不密切,向实际生活相联系靠拢,使教材知识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达到同步进行;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吋,对生活实践产生兴趣。
数学教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来。
四、 回归现实生活,应用新知
数学教 学忽视 了数学 的实 际应用,不注意培养 学生的应用意 识与应
了学 生思维僵化 ,不 利于学生思 维发展。而新课标 指出,学习数 学的重 要 目的在于用所学到 的数学知识解 决 日常生活和工 作中的实际 问题。因
比大 约也是 l :l ,脚底长与 身高的比大约是 l :7 ……知道这些有趣的 比
加…… ”这 是一个学 生感 兴趣的题 目,使他 们感觉到 不是做题 ,而是 在 的智力得到进一步开发,也让学生从中受到了爱 国主义 的教育 。
有 许多用 处 到商店 买袜子 ,只要 将袜子在你 的拳头绕一周 ,就会知道 游戏 活动中解决 问题 ,不仅锻炼 了学 生对新知识 的掌握, 同时还 使学生 这 双袜子 是否适合你 穿 ;假如 你是一个警 察,只要发现罪犯 的脚印 ,就 可 估计 出罪 犯的身高 ……这一切 ,实际上是用这 些身体 的比组 成了一个 个有趣 的比例来计算的, 今天我们一起研 究“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 ……
际操 作 中,通 过观察 和实践来理解 数学概念 ,掌握数学方法 ,逐步培养 以后 ,我利用数学活 动课组织学 生开展模拟超市购 物活动 ,师 生互当售
学 生抽象 、概括、 比较、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相对 而行 )、相 背而行和 同 向而行 。为了让学生 能够 搞清三者 之间解题
货员 和顾客进行买卖 游戏 ,对于一 些后进生 ,我还 带着他们去 商店,通
生参加 为汶川灾 区小朋友献爱心 活动 过程 中,我就 借此东风 ,让 学生把
数学教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数学教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摘要】:<<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件出发”。
如果我们能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数学问题具体化和生动化,学生就能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从而养成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去认识周围的事物,处理实际问题的习惯。
【关键词】:联系生活、激发兴趣、生活化早在19世纪杜威的教育思想中就提到:“教育即生活”。
这已经为我们指明了一条方向: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也强调指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因此我们应该秉承“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世界数学化”的理念从生活实际出发,在生活中去学习数学。
一、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情境建构主义教学论原则明确指出:复杂的学习领域应针对学习者先前的经验和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才可能是主动的。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努力把数学问题情境生活化,贴近学生生活,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使课堂充满生活气息。
以“圆周角定理推广的应用”为例:课例1:圆周角定理推广的应用师:同学们知不知道“破镜重圆”这个成语?生:知道。
师:那好,现在有这样一个问题,老奶奶不慎把一个圆镜子掉在地上,打成了不易带走的几块碎片,老奶奶很着急,你能想办法帮助她吗?把碎片重新拼成新的圆形的镜子吗?(学生陷入思考中,大约2分钟)(首先激活了成语“破镜重圆”引发学生帮助老奶奶补全破碎镜子的欲望,这就是把课堂内容面向学生的生活基础上呈现出来。
)师:你认为什么方法最好?你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释这个问题吗?生:我把它按照原来的碴儿接起来,用不干胶粘上。
师:这是一种方法。
你这样做能保证镜子是圆的吗?(学生答不出来)好,你再考虑考虑?师:还有别的方法吗?(教师观察学生的表情)哦,都是这种方法,把它粘起来,那好,你想,像这样做你怎么保证镜子是圆的?你能保证把镜片的碴都找到吗?生:我利用圆周角的推广,在一个圆上90°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因此我在(教师示意到黑板上画)这个碎片上做一个直角三角形(学生画出图形)这个斜边就是直径,找出了直径,就找出了圆心和半径。
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源于生活回归生活涂朴珍《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可见,新课标非常注重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强调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社会发展三方面内容的结合。
那么教学时,如何根据课标把数学与学生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呢?一、让数学源于生活。
现实生活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起点,让学生在活动中、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掌握数学,发展数学。
1、从生活中引入。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紧密联系生活的“源头性”的数学问题既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更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
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教师自身要关注社会、关注学生生活,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数学的大课堂,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如一位老师教学“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时,以备受学生关注的、喜爱的奥运会为题材引入,在多媒体播放一段录像后,及时引入我国在各届奥运会上的金牌数,同时把这些信息制成统计表,在多媒体中出示供学生观察,启发学生提出用百分数表示表中的两届之间的关系的问题,现实的背景加上学生积极的思维,学生提出了许多百分数问题,比较、分类后,老师抽取其中的“第27届比28届少百分之几、第28届比27届多百分之几”一组问题,构成本节课研究的重点。
这样学生经历了一个从现实背景中引发问题的过程,真切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
感受到数学的趣味与作用。
2、在生活中体验在数学教学中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数学,更多的是配置生活原型,创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情境。
而有些问题情境不能真实地在课堂中再现出来,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经历过的,所以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可以通过创造性的活动,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材料,把问题情境模拟出来,让学生亲自体验。
数学教学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
数学教学,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中垛联校安坪小学王学良数学,是一种工具,一种解决生活,工作问题的工具。
它来源于生活,将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渐抽象成一种模型,就形成了数学。
通过这种模型,又可以解决生活中一些较难的问题。
我认为在教学方面也是如此,小学生接触生活相比数学要多得多。
在实际生活中,他们也一定遇到了很多数学问题,有的已经解决,有的还没有解决,没有解决的问题只是他们没有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罢了。
我们的责任就是将他们生活中的“困难”收集起来,通过引导将生活中的应用转化为一种数学模型,也就是给他们搭建一个解决问题的平台。
小学生是一群充满好奇心的学生,是一群正在接触生活的学生,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都是他们探索的对象,每一次实践都使他们充满了乐趣。
如何能使他们的好奇心更好地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去引导。
通过生活,通过乐趣,将他们悄悄引入知识的海洋,让他们更加快乐的享受这种工具带给他们的乐趣。
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正在发展的人,我们必须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他们,相信通过他们的努力,有能力找出暗藏于生活中的数学模型。
何为取之于生活?取之于生活就是在甚或中遇到一些问题,通过自己的能力用一定的方法把它解决。
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同类型的许多问题,都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解决,如果把这些解决问题的方法总结起来,就是一种系统的方法,这就是数学。
将总结出来的方法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就是“用之于生活”。
我们不仅要教学生从生活中获取知识,更要将知识用于生活,用知识去认识世界,所以教材上经常出现一些“生活中的数学应用题”和“探索题”。
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从生活中取材学好数学,更要用所学的知识去发现未知的数学。
为了引导学生学好数学,希望我们更好地在教学数学时“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通过他们的不断发展,从而去探索遥远的世界。
生活是学习数学的源泉
生活是学习数学的源泉多少年来,我们的课堂教学,由于教材方面的影响,教学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世界,学生不感兴趣,致使课堂气氛,死气沉沉。
知识的学习过程,缺少生活的气息,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因此,让数学走进生活,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之共识。
那么,如何用“活”教材,让数学走进生活呢?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一、联系生活实际,引发问题数学是一个活的、动态的、开放的数学活动,教师的主要工作是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一个合适的环境,促进学生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促进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
以此为出发点,则要求我们在设计课程内容时,要加强数学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现实的联系,将数学与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他们所学的数学是与当代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
1. 从生活实际中引入。
例如:“分数的初步认识”引入新课时,我这样引入:首先在投影仪上出现一个人,这个人在分物品,而且分得很均匀;接着让学生每人也来分物品,要求分得一样多,这叫“平均分”。
这样利用人分物品的生活现象引出“平均分”,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切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激起了学生大胆探索的兴趣。
2. 联系实际探索。
如在学习“角”的概念时,我们可以借助同学们都熟悉的钟表、墙角、张开的圆规等生活题材,启发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自主地提出数学问题:角有几个顶点?什么叫做角的边?角有几种……让学生体验自己生活中存在的数学,加深理解教材所学的内容,从而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的能力。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性的数学问题既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更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
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教师首先自身要关注社会,关注学生生活,这样才能提出、提供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并引导学生去观察、解释、探究。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作者:刘海燕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7年第18期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植根于生活。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应加强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
基于此认识,我认为在新教材的教学中,应体现以下几点。
一、找数学,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蕴藏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
如何给学生一双"慧眼"去观察、读懂这个世界的数学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课前、课后布置学生去观察体验自己身边的数学。
从现实生活中创设引入,让教学情境生活化,让学生从生活中找数学的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学习数学如身临其境,这样就会产生亲切感,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
由于低年级小朋友刚接触数学,我们教师就更要注意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贴近生活,从小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第一册教材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在"可爱的校园"情境图中,除了让学生数一数图中的实物外,教师还应把学生带出教室,数一数生活中10以内的数,使小朋友初步体会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再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可创设学生去商店买学习用品,学生担当售货员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数学。
低年级的小朋友还可以通过写数学日记的方法让他们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也给他们提供了一个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或自己的语言表达思想方法和情感的机会。
如星期天和妈妈上街买了哪些东西,共用了多少钱,你从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大约要多长时间等等,也许,交上来的日记还都比较幼稚,语句不太通顺,但他们确实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源于生活
数学源于生活翁牛特旗桥头镇中心总校于占涛数学源于生活,启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生活是小学数学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教育必须首先植根于生活的土壤,才数学源于生活,启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生活是小学数学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教育必须首先植根于生活的土壤,才不至于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那么如何把枯燥的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我们的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在生活中快乐学习数学呢?不至于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那么如何把枯燥的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我们的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在生活中快乐学习数学呢?一、在课堂教学中创造生活情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出发,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利于激活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例如,我在教学“认识小数”这部分知识时灵活处理了教材,把教材内容和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
小数的认识虽是新授知识,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看到。
因此,在课前我收集了许多超市的广告纸。
在上课开始,发给每个学生,让他们观察,说出商品的价格,随机板书,从而引出小数的概念。
然后再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里还有小数,最后,我又出示了自己收集的一些带有小数的资料,再交流的过程中学会了小数的读法,对小数有了初步的认识又如,教学“厘米、米”的认识时,对于这些长度单位,三年级学生是不清晰的。
可以从比高矮实际事例入手使学生明白了长度单位对于精确测量的意义,再让学生通过测量工具认识这些长度单位,然后动手测量图钉的长度、食指的宽度、书本长度、平伸两臂的长度、黑板的长度、教室的长度等。
通过实际的操作,感知了厘米、米的长短及这些长度单位的实际运用。
在让学生进行感知性操作的同时,也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
让数学走入生活,让生活融入数学
用 什 么方 法 画 圆? ( 2 ) 如果在花园内安装喷头给花园喷水 , 你 认 为 喷头 应 安 装 在 什 么 位 置 最合 理 ? 通 过这 两题 的练 习 . 既巩
固 了 画 图 的方 法 , 强化了圆的有关知识 , 又让 学 生 感 到数 学 知 识是 有 用 的 , 可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 从 而 增 强 学 好 数 学 的信心, 真正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又如《 比 在生 活 中 的应用》 一课, 在揭示了生活 中处处有 比 , 处 处 用 黄 金 分 割 等 知识后 , 接 着 出 示 了一 个 模 拟 的 舞 台及 一 个 主 持 人 , 并提 问 : “ 假如你就是那个主持人的话 , 你 认 为 你 应 当站 在 舞 台 的 什 么 位 置 才能 显 得 整 个 舞 台 最 美 ? ” 四、 解 决 生 活 问题 《 数学课程标准》 指 出: “ 教 师 应 该 充 分 利 用 学 生 已有 的 知 识应 验 , 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 . 体会 数 学 在 现 实 生 活 中 的应 用 价 值 。” 学 习 数学 知 识 是 为 了更 好 地 服 务 于 生 活, 学 以致 用 。 例 如 在 《 设计包装纸》 的实践活动课上 , 我 出 示 活动题 目: 包装墨水屏盒子( 课 前 每组 已准 备 1 0 个 同 样 大 小 的 墨水瓶盒子 ) , 明确 活 动 要 求 和 问题 : 把l 0 盒 包 装 在 一 起 形 成 个 大 长方 体 , 称 为一 包 。可 以 怎样 包 装 ?算 一 算 至 少 需 要 多
、
《 数学课程标准》 指出: “ 学 生 的 数 学 学 习 内 容 应 当 是 现 实
的、 有意义的 、 富有挑战性的。 ” 数学 教 学 中教 师 要 善 于 引 导 学 生 观察 生 活 中 的实 际 问 题 , 感 受 数 学 与 生 活 的 密 切联 系 。 善 于 捕捉生活资 源 , 采撷生 活数学实例 , 通过数 学活动 , 深 切 体 会 到 原来 数 学 就 在 我 们 身边 。例 如我 在 教 学 《 圆柱的认识》 一 课 时。 为 了让 学 生 从 生 活 物 品 中认 识 圆 柱 体 , 课 前 布 置 了 一项 作 业: 搜集一些圆柱形物品 ; 动 手 制 作 一个 圆柱 体 。 上课时 , 学 生 拿 出 了各 种 各样 的 圆 柱 体 物 品 , 如化 妆品包装盒 、 茶 叶盒等 。 在 汇报 制作 圆柱 体 的体 会 时 .有 些 学生 谈 到 了 制 作 圆 柱 体 要 有2 个 圆面 和 1 个 曲面 . 圆 面 的 周 长 要 和 曲 面 展 开 后 的长 相 等 . 而且2 个 圆 面 大 小 要 相 等 。在 准 备 过 程 中 , 学 生 已 经 直 观 感 知 了 圆柱 体 的一 些 基 本 特 征 教 师 只要 稍 加 点 拨 , 学 生便 会 抽 象 出 它 的 特征 , 同 时 也 感 受 到 了圆 柱 体 在 生 活 中 的广 泛 应 用 , 提 高 了 学 习数 学 的兴 趣 。 二、 创 设 生 活 情 境 生 活是 数学 的发 源地 , 是 数 学 的 根 。在 数 学 课 堂 教 学 中 , 创 设 生 活情 境就 是 模 拟生 活 . 再现生活 . 使 课 堂 教 学 更 接 近 现 实生活 , 使学生如 临其境 , 如 见其人 、 如闻其声 、 加强 感知 、 突 出重点 、 突破难点 、 激 活思 维 。 在 小 学 数 学 教 学 中 许 多 内容 都 可模拟生活场景 . 教 师 要 有 意 识 地 将 现 实 问题 数 学 化 . 将 数 学 生活化 。 例如在教学《 比例 的 整 理 和 复 习 》 这一课时 , 我创设 了 这 样 的情 境 : 今天 , 老 师 骑 自行 车 来 上 班 , 这 时出现老 师骑 自 行车的情境图 , 同时 把 行 驶 的路 程 和 时 间用 正 比例 图像 表 示 , 让学生观察 : 老 师 行 驶 的 路 程 和 时 间成 正 比例 吗 ? 你 是 怎 么 判 断 出来 的 ? 学 生 可 以 通 过计 算速 度是 否 一 定 判 断 . 也 可 以通 过 观 察 图 像 特 征 直 接判 断 。 老 师接 着 问 : “ 我是7 : 2 0 分 出发 , 7 : 4 0 分到达学校 , 你 们 能 算 出老 师 家 离 学 校 有 多远 吗 ? ” 学生有 的 用算术法解决 , 有 的用 比例 解 决 。接 着我 又创 设 了一 个 情 境 : 快 毕 业 了 ,同 学 们 在 学 校 拍 照 留念 .体 现 了 图形 的放 大 和 缩
数学植根于生活数学蕴藏于生活的第个角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课件-PPT精品文档
思考:
如果用57节金链支付57 天的房费,那么又该如何断 开呢?
数学是科学的皇后,数 论是数学中的皇冠
高斯(1777—1855) 德国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
天文学家、大地测量学家。
你说
我猜
表1 1 9 17 25 33 41 49 57
8 12 24 28 40 44 56 60
3 11 19 27 35 43 51 59
5 13 21 29 37 45 53 61
7 15 23 31 39 47 55 63
11 15 27 31 43 47 59 63
2 10 18 26 34 42 50 58
16 20 24 28 48 52 56 60
表2 3 6 11 19 27 35 43 51 59
17 21 25 29 49 53 57 61
表5
表6
34 38 42 46 50 54 58 62
7 15 23 31 39 47 55 63
35 39 43 47 51 55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59 63
14 22 30 38 46 54 62
18 22 26 30 50 54 58 62
表4 9 10 13 25 29 41 45 57 61 14 26 30 42 46 58 62
表3 7 15 23 31 39 47 55 63
19 23 27 31 51 55 59 63
4 12 20 28 36 44 52 60
32 36 40 44 48 52 56 60
5 13 21 29 37 45 53 61
33 37 41 45 49 53 57 61
6 14 22 30 38 46 54 62
【高中数学】数学贴进生活
【高中数学】数学贴进生活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情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实际上,这里在强调数学“生活化”的同时,还突出了生活“数学化”。
本文拟就数学教学目标“生活化”,数学教学内容“生活化”,数学教学方法“生活化”的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数学的教学目标“生活化”是有着生动、丰富的学习经验。
数学教学提倡充分激活学生的学习经验,支撑数学的学习和理解。
比如,在“教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我采用了这样一个引入的方式:极富感情的朗读了《日出》当中的精彩片段并配以一段太阳从海平面升起的flash动画。
再启发提问:如果把太阳看作圆,海平面看作直线,这里一共出现了几种位置关系?很快地,议论声由小变大,“应该有两种吧,一种是在海平面下,一种是在海平面上”一学生用疑惑不定的口吻小声说着;另一学生补充到“不对!还有跳出海平面一瞬间那一种”;李娜小心翼翼地说“太阳在海平面下怎么算”;马波反问道:“这不跟太阳在海平面上一样的吗?”……同学们一个个以企盼的目光看着我,希望能得到肯定的回答。
看着同学们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了,这才点出今天学习的主题??“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这一生活情境使学生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获得了经验的支持,对于学生的理解数学是十分有益的。
应该说,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客观存在的,关键是教师要注意唤醒、激活和点拨,使生活经验为数学学习所用。
(二)、以提供原型为目标的数学“生活化”很多数学内容都是生活事实的抽象、概括,是在解决生活问题基础上的提升。
这些生活事实或问题都可以看作是学生学习抽象数学的重要原型。
以原型为基础和支撑,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是重要的教学策略。
《相遇问题》的教学,理解数量关系是重点,但是由于相遇问题涉及到至少两个人或物体的运动,因此明确问题的“事理”是首当其冲的。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解释和应用。
”基于此认识,我认为在新教材的教学中,应体现以下几点:一、源于生活,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
因此,我们的教学应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情境,使学生乐此不疲地致力于学习内容。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在教学中,以教材为蓝本,注重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创设轻松愉快的数学情境。
现实的学习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诱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其产生内在学习动机,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如教学“认位置”,以学生眼前的教室为情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观察生活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位置关系的场景,让学生在从指定观察到自由观察、换位观察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使他们不光会表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还能感受到物体间位置关系的相对性,从而使学习变成一种主动探索的过程。
心理学研究表明:比起现实情境来,幻想的情境更能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给他们带来深刻的内心体验。
儿童最富于想象和幻想,儿童的世界最是千奇百怪、色彩斑澜。
儿童感兴趣的“现实生活”,成人常常不可理喻,就像教材中的“小兔采蘑菇”、“青蛙跳伞”、“小蜜蜂采蜜”等,我们认为不合逻辑常理,孩子们却兴趣盎然。
因此,我们需要保有一颗纯真的童心,善于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出发,努力避免成人化的说教,这样,才能捕捉到一幅幅令他们心动的画面,设计出一个个可亲可近的情境。
例如教学“比一比”通过学生喜爱的卡通形象蓝猫邀请大家参观客厅来导入新课,学生兴趣盎然;引导学生发现猫大哥客厅里的数学秘密,学生兴趣高涨。
又如教学“统计”,借助媒体创设大象过生日的情境,并以此为线索展开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牛永斌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盐津县落雁乡天星小学—牛永斌
摘要:生活与数学中表明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更要用于生活。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 “为生活而教育”。
他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就是倡导每一个孩子都公平地享受为生活作准备的教育,教育要培养能适应社会生活的人,这就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这就要求数学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一、使数学知识生活化,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生活经验是儿童数学学习的重要资源。
尊重和承认"生活经验是儿童数学学习的重要资源",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如果对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不能正确地加以分析,也许就很难准确地把握住学生学习的"起点",教学很可能会回到"灌输"的老路上去。
着力实施一种"基于儿童生活经验的数学教学",也正是
数学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
例如教学《植树问题》一课,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马路边植树、小朋友排队、路灯等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体会间隔的含义。
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欲,而且使他们体会到只要用数学眼光留心观察广阔的生活情境,就能发现在平常事件中蕴含着的数学规律。
教学时,让学生为自己的校园设计植树方案,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体会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事情都有与植树问题相同的数量关系,感悟数学建模的重要意义。
又如:“学校开展运动会需要98套校服,其中每一套校服的上衣29元,裤子21元。
问:学校卖这些校服需要多少元?”这是一个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表达。
然而在数学教学中就可以用下列的数学语言来说明:98×(29+21)=98×50 =4900(元)答:学校卖这些校服需要4900元. 可见,教学中的数学语言是来源于生活的。
二、使生活问题数学化,有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
数学依赖于生活,数学语言就要服务于生活。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充分说明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
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让数学教学贴近生活。
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我先与学生随意聊天,并提起请他们帮忙。
学生们一听老师请他们帮忙热情顿时高涨,“老师你说,帮什么忙?只要我们能做到绝对没问题。
” “我的爸爸过生日,他非常爱喝酒,我想送他两瓶酒,可又怕他喝醉,我该选择怎样的酒?请同学们帮我出个主意。
”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的经验,纷纷说要买度
数低点的酒。
那么,为什么要买度数低的?酒的度数又代表什么意思呢?学生被我反问住了。
此时,一种新的数——百分数的学习,成了学生自身的需要。
又如:我们学习了圆柱的表面积计算方法是:侧面积+底面两圆的面积这是数学语言,把它用来解决生活中这样一个问题:“张师傅要做一个水桶,高0.8米,底面直径40厘米,问:张师傅做这个水桶需要多少铁皮?”就很轻松了。
可见,教学中的数学语言是服务于生活的。
三、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
教师应在数学教学中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学生熟悉与感兴趣的具体生活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将其通过学习理解了的数量关系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在解决丰富多变的生活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
例如在学习“垂线”的概念时,可结合实际提出这样的问题:“马路的十字路口的两条道路位置上有何关系?再比如电线杆与它上面架的电线位置上有什么关系? 又如在引导学生学习了“三步计算应用题”后,我上了一节《我们去秋游》的实践活动课,由于时值秋游季节,而学校秋游方案迟迟未定,于是我请学生通过上本地旅游网站查阅资料,打电话咨询有关景点选择值得一游的秋游地点,并设计一套秋游方案,供学校参考。
学生们的学习欲望大增,学习兴趣高涨,在教师的指导下纷纷收集制订方案的所需资料,诸如团体门票价格、包车价格等,并自发地组成小组共同商讨制订方案。
最后,学生送上来的秋游方案,令我大开眼界,不光计算准确,而且还考虑到了许多我所没有预料到的:包车时根据学校学
生数,大小车搭配;学生身边带多少钱,怎样合理使用……有的秋游方案甚至还在最后写了这样设计的理由和好处。
四、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
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基本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
教师要教会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使他们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例如,在教学“利息”时,首先,让学生了解自己家里与银行有哪些业务往来(如缴电话费,电费,水费等)第二、让学生到银行、信用社、邮电局去调查当前的年利率和利息税的计算方法,比较各银行的贷款利率。
交给他们实际任务:1、算一算将自己的压岁钱存入银行1年的利息。
2、假如家里要买房贷款10万元,请你选择银行和贷款种类。
课堂教学时将例题改成“老师去年存入银行5000元钱,今年到期时银行多付了79.2元,共得到5079.2元。
”这样贴近实际的事来引出有关利息的几个概念。
最后让学生填写存款凭证,再计算本金和税后利息,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因此,教师不仅要注意从生活实际中引入数学知识,还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多给学生实践活动的机会,达到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从而真正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这一新课程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