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诚信缺失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
中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中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诚信问题也愈发凸显出来。
尤其是在中学阶段,学生们的诚信问题更加突出。
在此,我们探讨一下中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以及对策。
1. 社会风气不良。
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功利主义盛行的社会环境中,不少人为了利益不择手段,或采用欺骗的手段达成目的。
这种社会风气的不正之风也会影响到中学生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
2. 家庭教育缺失。
在教育中,家庭教育是最为基础的一环。
一些家长在孩子身上过分追求成绩、功利。
这样的教育方式容易让孩子产生“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心态,让他们得不到正确的价值观念。
3. 承认自己的错误。
一些中学生对自己的错误持有否定的态度,总想着逃避责任。
这样的心态是非常不健康的,因为一个人只有勇于承认错误,才可能不断进步。
1. 增强学生的诚信意识。
学校可以在课堂上加强对诚信意识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2. 家长要注重品德教育。
以父母为首的家庭成员,应该做到身教在先,引导子女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诚信意识。
3. 加强对学术诚信的监督。
学校应该建立起有效的学术诚信制度,起到警醒和监督学生违反诚信的行为。
4. 推动社会诚信建设。
社会应该加强对诚信的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市民建立起诚信的价值观念,从而形成良好的诚信氛围。
总之,要改善中学生诚信缺失的问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注重对学生诚信意识的教育、推行有效的监督机制和促进社会诚信建设等。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设一个更加公平、公正、诚信的社会。
中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中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对策1.社会价值观的扭曲在当前社会,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和价值观正在影响着中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在这些价值观的影响下,中学生会产生觉得“诚实守信”是一种弱者的行为,而“谎言和欺骗”则是一种智慧和成功的表现的错误观念。
这些错误观念的滋生和蔓延,导致了中学生对诚信的认识出现了偏差。
2.教育体制的局限当前的教育体制主要集中在知识的灌输和考试的应试技巧,忽视了对中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
“应试教育”使得中学生们为了追求分数而不择手段,忽视了对诚信的重视。
学校对诚信的教育也比较薄弱,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产生了诚信缺失的现象。
3.个人利益的唯利是图在现实社会中存在着种种诱惑和利益的游戏,这些对个人利益的追求会使一些中学生产生“以目的为导向”的行为,不再重视诚信和正义。
一些中学生不择手段去追求自己的利益,导致了诚信缺失现象愈发严重。
二、中学生诚信缺失的对策1. 强化诚信教育学校应该在校园教育的全过程中不断加强对中学生的诚信教育。
学校可以设计相关的诚信教育课程,引导学生了解诚信的重要性和作用,营造诚实守信的校园氛围。
同时要加大对中学生诚信缺失现象的批评和警示教育,促使中学生认识到诚信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家庭是中学生的第一课堂,家长也要加强对中学生的诚信教育。
家长应该多陪伴孩子,倾听孩子的心声,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诚信的品格。
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做诚实守信的榜样,引导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加强社会宣传教育社会媒体可以利用自己的舆论力量积极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诚信观念。
利用广告、新闻报道等方式,向社会大众传递正确的价值理念,批评和揭露一些不诚信的行为,促使广大中学生和社会人士树立对诚信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4. 建立完善的诚信评价机制学校和社会需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诚信评价机制,对中学生的诚信行为进行监督和评价。
对诚信优秀的中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对违反诚信的中学生进行批评和处罚。
社会诚信度现状及其影响调查与分析调查报告

社会诚信度现状及其影响调查摘要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优良传统美德。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出现了许多诚信缺失的现象。
一、中国企业的诚信问题。
在经济转轨时期,由于体制原因和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个人信用、企业信用乃至政府信用的缺失。
造假、合同违约、商业欺诈,三角债、做假账,假数字、假政绩,凡此种种现象屡屡上演,触目惊心。
二、大学生的诚信问题。
“十年树林,百年树人”,教育是有利于千秋万代的事业。
教育的对象是下一代,如果我们这一代教育没有搞好,对下一代的诚信度会产生极大地危害,便会形成恶性循环。
三、有关社会诚信问题的其它案例。
我们应共同来关心诚信问题,找出矛盾,试图找到解决的方法,在一个信任、舒适的大环境中生活。
关键词:社会诚信度现状及其影响调查引言社会诚信度也称社会整体诚信度和社会整体信用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各类主体失信与守信的整体程度,是社会交易中信用风险的体现。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欺、诈、蒙、骗的现象层出不穷,社会诚信度在逐渐下降,成了令人最关心的话题。
诚信作为每个公民的基本道德要求,是社会文明的规范,是社会发展的基石。
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改变,从而引发出一系列的“诚信”问题。
一、企业诚信建设现状(一)诚信缺失现象严重据统计,我国一些企业因为信用不高乃至失信而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高达千亿元,直接对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产生不利影响。
目前,在我国每次召开的大型商品交易会上,很多国内企业宁愿放弃大量定单和客户,也不愿意采取客户提出的信用结算方式,交易方式向现金交易、以货易货更原始的方式退化发展。
上述这些现象表明目前我国的信用危机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瓶颈,严重阻碍和制约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顺利发展。
(二)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危害诚信缺失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从社会现实状况看,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当人们发现弄虚作假、投机取巧对自己或企业这个小集体而言有更大的实际利益可图时,信仰、信念容易缺失或动摇,从而导致大量失信行为的出现。
浅谈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浅谈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对策诚信,是人们交往过程中最基本的道德准则。
对个人而言,没有诚信就无以立身;对社会而言,没有诚信就无以进步。
诚信,作为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规范具有广泛而深刻的涵义。
诚即是诚实,是一个人自己的道德水平要求程度;信即是信用,是一个人对他人所承担的义务。
诚信不仅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更是我国经济建设的精神基础和思想保障。
一、诚信缺失的现状(一)学习方面缺失诚信当代学生的作弊现象层出不穷。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种高科技的作弊工具不断涌现。
从最初的夹带纸条发展到后来的手机短信、网络短信等高科技手段,呈现了现代化、多元化的趋势。
(二)社会生活方面缺失诚信有些学生出于惰性、自私、虚荣等原因,种种假理由欺骗父母、老师和同学。
还有一些学生给学校留假地址、假电话。
为获取贫困奖助学金,向学校提供虚假的家庭经济情况和贫困证明。
在同学交往中诚信缺失,人际关系淡漠。
在就餐、购票时任意“夹塞”,在图书馆、教室、餐厅和公共汽车上的抢占座位以及说谎、偷盗等各种不良现象屡见不鲜。
二、诚信缺失的原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诚信危机并不是在短时间内所形成的。
导致诚信缺失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外部环境和个人因素两大部分。
(一)外部环境1.社会因素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社会环境的好坏对个人的思想素质和价值取向有着重大影响。
不可否认的是现实的社会环境在许多方面对诚信都有负面的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令人眼花缭乱的虚假广告、假冒伪劣产品,随处可见;在市场经济领域,企业、经营者的拖欠赖帐情况与日俱增,许多人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风气不断滋长,在金钱和权力的趋势中渐渐迷失了良知。
在法制领域,社会信用体系薄弱,政策不完善,制度不健全。
缺乏有效的失信惩罚机制,对那些不讲诚信、善于投机取巧者,社会也没能给予应有的法纪处分和道德谴责。
这些社会中的失信之风、不文明之事,致使大学生的不诚信行为得不到有效的遏制,甚至还被有些大学生所接受和效仿,这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当代大学生诚信观的建立。
诚信危机的原因及对策

诚信危机由何而来?●历史根源:道德地位的衰微。
在中国思想史上,诚信在道德建设中的地位不高,关于信任的道德发展迟缓,为诚信危机的滋生提供了土壤。
同时,也致使契约关系得不到正常的发展。
●经济根源:不规范的市场经济。
我国市场规范尚未取得权威地位,与市场经济相配套的法制体系尚未完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力度不大,政府对市场的监管也不力,给经营取巧、不规范运作、偷税漏税、敲诈勒索和贪污腐化等不法经济行为提供了可能性空间。
●制度根源:信用制度缺失。
目前,我国对经济发展有重要制约作用的信用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以致个人信用、企业和中介组织信用甚至政府信用都缺乏制度规范。
●思想根源:功利主义。
市场经济的目的之一是实现利润。
追求利润往往会诱发人们的功利主义,扭曲人们的价值观,从而引发诚信危机。
●社会根源:政府自利扩张。
政府以国家权力的强制力为后盾,有着特殊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待遇、社会产品的垄断经营和精神文化特权等。
如果政府自利过度,就会导致政府利益部门化,部门利益个人化,滋生腐败,危机社会诚信。
危机下如何重塑社会诚信?●道德地位衰微?功利主义?—→在全社会实施诚信道德教育,建立系统的诚信教育体系,强化现代诚信理念;个人应摆正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道德修养,事事讲信用,时时讲信用。
●市场经济不规范?—→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相关法制体系,加强政府宏观调控。
●信用制度缺失?—→加强全社会的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全社会道德规范体系,加强诚信道德建设。
●政府自利扩张?—→加强法制建设,增强诚信的法律保护机制,规范政府行为,树立诚信权威,同时加强社会舆论监督。
诚信缺失的情况报告

一、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然而,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一些领域和行业中诚信缺失现象日益严重,严重影响了社会公平正义,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也制约了经济的健康发展。
为深入了解诚信缺失的现状,本报告对当前诚信缺失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二、诚信缺失的表现形式1. 商业领域:虚假宣传、虚假广告、制假售假、欺诈消费者等现象屡见不鲜。
一些企业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不惜牺牲消费者的权益,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2. 金融市场:非法集资、金融诈骗、内幕交易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严重扰乱了金融市场的秩序,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
3. 电信行业:电信诈骗、信息泄露、恶意欠费等现象频发,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4. 教育领域:学术不端、论文抄袭、招生舞弊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教育质量和公平。
5. 公共服务领域:公务员滥用职权、办事不公、吃拿卡要等现象时有发生,损害了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
三、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1. 价值观念扭曲:一些人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过分追求物质利益,忽视了诚信、道德等精神层面的价值。
2. 监管不到位:部分行业和领域监管不力,导致违法行为难以得到有效遏制。
3. 法律法规不健全:现行法律法规在打击诚信缺失行为方面存在不足,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
4. 社会风气影响:一些不良风气,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对人们的诚信观念产生了负面影响。
四、对策建议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诚信意识,倡导诚信为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 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诚信缺失行为的处罚力度。
3. 强化监管力度:加强行业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4. 营造良好社会风气: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文明道德风尚。
5. 加强企业自律:企业要树立诚信经营理念,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履行社会责任。
总之,诚信缺失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大难题。
分析现代社会诚信缺失问题的原因与对策

分析现代社会诚信缺失问题的原因与对策精品文档就在这里-------------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分析现代社会诚信缺失问题的原因与对策 [论文关键词]诚信;缺失;治理措施[论文摘要]诚信不仅是道德的一个基本范畴,而且也是普遍存在于社会的经济、政治生活之中的一个重要范畴。
现代社会诚信缺失现象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
解决诚信缺失问题,应从思想、经济、政治三个方面同时采取积极治理措施,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社会诚信机制和信用体系。
诚信在现代社会,既是一个基本的道德伦理范畴,同时也是一个普遍存在于经济、政治生活领域中的重要范畴。
当前社会诚信缺失现象已成为我国一个突出问题,对我国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正视这一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理措施解决这一问题,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社会诚信机制和信用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现代社会诚信缺失问题的原因分析在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都不同程度存在诚信缺失现象,其原因何在?笔者认为,要弄清这个问题,必须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即从分析国情,准确把握我国现代社会的性质、特点出发,这是认识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我们党经过长期的实践与艰辛的探索,已经明确地提出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在马克思主义历史上是第一次提出这个论断,也是科学地、正确地认识我国现代社会各种问题的依据。
******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深刻地阐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九个方面的基本特征,涵盖了社会的三个基本领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方方面面的内容。
我国社会诚信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我国社会诚信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信用是奠定市场经济的基石,是维系社会经济生活正常的秩序的道德准绳,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是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和基本内容之一。
”从20世纪到21世纪,社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手机等电子产品慢慢普及到每个家庭,人们之间的联系也慢慢减少。
生活变得越来越忙碌,他们忙着想办法让自己获得更多的物质财富。
买了蒙牛的雪糕却还惦记着哈根达斯的冰淇淋,却忘记了一山更比一山高。
渐渐的他们不再诚信做人,相关的价值观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现如今我国社会诚信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社会诚信严重缺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一、在社会生产上。
一方面各种虚假的广告宣传铺天盖地,让人眼花缭乱。
刘嘉玲在观众中口碑一向不错,但自从她代言了sk-11化妆品,她的名声一落千丈,该化妆品被国家质检总局查出含有违禁物质。
另一方面,各种假冒伪劣产品充斥着市场,各种商品制假售假方法各种各样。
2008年中国出现了毒奶粉——2008年中国奶制品污染事件。
这是中国出现的第一个食品安全事件,据说是因为很多食用三鹿集团生产的奶粉的婴幼儿被发现患有肾结石。
随后,在食品安全部门的抽样调查中发现,该奶粉中含有化工原料三聚氰胺;2011年出现了染色馒头,染色馒头是通过回收馒头再加上着色剂生产出来的。
在超市销售的此类馒头,生产日期可以随便更改,食用过多同样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巨大的危害;某城市大型饭店的下水道的隔油池,有人将里面的地沟油取出,对其进行过滤,加热,沉淀,分离。
让这些散发着恶臭的垃圾变身为清亮的“食用油”,以低廉的价格,像个大饭店售出。
二、在政治生活上。
一些政府部门和各公司领导在工作当中搞形式主义,就像在1958年大跃进运动中的浮夸风一样。
河北省徐水县号称一年可以收获粮食12亿斤,人民日报对这种行为进行了宣传,可实际上并没有生产到这么多的粮食。
1996年,厦门湖里区一座7层高的楼房拔地而起,所有该着色的地方全是红色,代表着吉利与发财,人们称它为“红楼”。
青少年诚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青少年诚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青少年诚信教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
在现实生活中,青少年诚信教育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并采取相应对策加以解决。
一、问题分析1. 社会环境不良当前,社会上存在着诸多不良现象,如虚假广告、忽悠、欺诈等,这些不良现象给青少年带来了不良的示范和影响,导致他们对诚信教育的认知和实践出现了偏差。
2. 学校教育不够纳入诚信教育目前,学校教育仍然以学科知识为主导,对青少年诚信教育的纳入程度不够,诚信意识的培养不够全面。
3. 家庭教育不足一些家庭对青少年诚信教育的意识不够,家庭教育的力度不够,往往因此造成青少年对诚信观念的缺失。
4. 社会荣誉感与责任感淡薄当代社会,青少年普遍缺乏社会荣誉感和责任感,对自己的行为缺乏责任心,不注重个人信誉和社会信誉的建立。
二、应对对策1. 加强诚信教育应立足于青少年的实际需求和情感认知特点,从诚信的概念、重要性、实践等多方面对青少年进行诚信教育,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诚信意识和行为习惯。
2. 引导媒体健康发展媒体是社会的重要力量,应引导媒体规范健康发展,积极传播诚信教育理念,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3. 学校引入诚信教育学校是青少年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应该把诚信教育纳入课程内容中,通过校园文化和活动,增强学生的诚信意识和实践能力。
4. 家庭教育的重视家庭是孩子性格和行为的塑造场所,应该加强家庭教育对诚信教育的重视和引导,促进孩子形成健康的家庭环境和良好的价值观。
5. 社会荣誉感培养社会要加强对青少年的社会荣誉感和责任感培养,通过一系列社会活动和奖励机制,增强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和行为规范。
6. 促进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紧密合作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紧密合作,形成合力,共同为青少年诚信教育服务,通过政策支持、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为青少年诚信教育营造良好的环境。
青少年诚信教育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共同为青少年诚信教育服务,不断加强宣传引导,完善制度机制,培养健全的诚信观念和行为习惯,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加诚实守信、有责任感和社会担当的青年一代。
社会诚信缺失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

社会诚信缺失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一、引言社会诚信缺失问题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个严峻的挑战。
在各个领域,如商业、教育、政治等,都存在社会诚信缺失的现象,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研究社会诚信缺失的原因和对策十分必要。
二、社会诚信缺失问题的表现社会诚信缺失指的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缺乏信任、守信、诚实等诚信行为的表现。
社会诚信缺失现象的表现可以有以下几种:1.企业失信。
企业经营、广告欺诈、恶意拖欠货款、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均是企业失信的表现。
2.个人失信。
如虚报个人资产、隐藏犯罪行为、弃养家庭、拒绝履行法定义务等。
3.政府失信。
政府失信问题表现为官员贪污腐败、局长架空、行政不作为、廉政协议不履行等。
三、社会诚信缺失问题的原因社会诚信缺失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成本考虑。
当人们发现不守信会带来更多的利益时,就会从守信转向不守信。
2.精神文化逐渐蜕变。
社会人伦道德日益腐败,对金钱和权利的过度追求,使社会诚信的重要性逐渐丧失。
3.法制建设不完善。
缺乏完善的法律体系和法律执行机制,使违法成本低,激发了不良行为的发生。
4.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使得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很难判断其质量,进而导致商家采用不诚信的手段以获取更多的利润。
四、对策建议针对目前社会诚信缺失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采取有力的对策。
1.完善法律法规。
必须建立更加健全的法律法规,完善法律执行机制,提高违法成本,形成有效的威慑机制。
2.推进诚信教育。
诚信教育是培育诚信意识的重要途径,应该在教育领域广泛推行。
3.提高信息公开度。
增强消费者对商品的准确判断能力,有效规范市场秩序。
4.建立信用记录系统。
建立信用记录系统并在各领域推广使用,强化失信惩戒。
五、社会诚信是保障社会和谐和稳定的基础,社会诚信缺失问题不仅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还会拖累经济的发展,影响政治稳定。
只有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才能够有效解决社会诚信缺失问题。
浅谈我国信用缺失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摘要:本文从我国目前市场经济中存在的失信行为出发,对信用缺失现状及其表现进行深度剖析,从五个方面的原因对其进行阐述,并就如何解决信用缺失的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企业信用诚信缺失失信惩戒信息不对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交换经济,也是一个法制经济,更是一个信用经济。
信用作为维系交易从而满足市场主体理性预期需要的经济纽带,是市场经济的灵魂。
伴随着我国经济取得的持续、稳定、高速发展的同时,信用缺失现象十分普遍乃至存在着严重的信用危机,其状况触目惊心,令人堪忧。
目前我国信用缺失现象渗透到社会、政治,尤其是经济领域,信用的缺失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
1当前我国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1.1法律制度不完善现代市场经济是建立在法制基础上的信用经济,需要法律制度作保障。
在一个健全的市场经济社会里,完善的法律是克服企业机会主义行为的重要手段。
而目前由于法律制度或管理方面的漏洞,我们对企业经营者的失信行为的监督和处罚力度不够,失信行为不断蔓延的现象就难以避免。
①没有健全的法制,为机会主义提供温床。
在我国,市场发育欠完善及自身机制问题,法制建设作为市场规则以外的重点保障力量还未发挥应有的作用,使得经济活动当事人都有利用某种不正当手段谋取自身利益的倾向。
②执法不严,纵容失信行为的发生。
从现阶段来看立法不完备,司法中的随意性和不公正性,在执法上的地方保护主义和行政干预,在判决执行中软弱无力正当权益得不到保护,都使得人们对通过法律渠道解决失信问题缺乏信心。
1.2道德建设滞后在传统观念中,信用一直是被当作道德规范来要求的,从而归属于道德范畴。
因此,对信用的要求常常是从道德出发,未从经济活动上加以规范和强调。
市场主体对其行为中的信用价值认识明显不足。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不存在独立的个人经济利益。
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人们崇尚利益最大化,人的趋利性和务实性倾向突出,新的价值观对传统的价值观提出了挑战。
优良的传统道德、崇尚诚信的思想理念在“损人利己,唯利是图”等不良道德理念的冲击下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扬,变化的发展模式,使人们失去行为的正确规范。
社会诚信缺失的原因与对策

社会诚信缺失的原因与对策【摘要】社会诚信在当今社会中缺失严重,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造成社会诚信缺失的原因很多,包括个人私利至上、规范制度不健全等。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加强教育引导、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处罚力度和弘扬正能量。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建设一个诚信社会,减少社会诚信缺失带来的危害。
建设诚信社会不仅仅是一项政府的责任,更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才能共同解决社会诚信缺失的问题,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关键词】社会诚信缺失, 原因, 对策, 教育引导, 监督机制, 处罚力度, 正能量, 建设诚信社会, 共同努力解决1. 引言1.1 社会诚信缺失的必要性社会诚信缺失的必要性在于建立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诚信是社会发展的基石,它关系到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合作和交往。
缺乏诚信会导致社会关系紊乱、矛盾增多,甚至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欺诈、偷盗、恶意竞争等。
诚信的存在可以有效地减少人与人之间的猜忌与敌意,增进社会成员之间的互信,使得社会运转更加顺畅、高效。
诚信还能够促进经济发展。
在商业领域,信用是重要的财富,它可以吸引更多投资者,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
如果缺乏诚信,投资者会望而却步,生意难以长久经营。
建立社会诚信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社会诚信的缺失必将给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害,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视诚信,积极践行诚信,共同维护一个诚信社会。
1.2 社会诚信缺失的危害1. 破坏社会公平公正。
社会诚信是社会秩序的基础,缺乏诚信将导致商业欺诈、合同不履行等现象频发,使得社会资源无法有效配置,进而影响社会的公平公正。
2. 扭曲市场经济秩序。
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没有诚信的市场将会充斥着欺诈和偷税漏税行为,从而扭曲市场竞争秩序,造成市场经济的失序发展。
3. 影响社会稳定。
缺乏诚信将导致社会信任缺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脆弱,社会秩序面临崩溃的危险,从而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发展。
浅谈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浅谈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对策诚信,是人们交往过程中最基本的道德准则。
对个人而言,没有诚信就无以立身;对社会而言,没有诚信就无以进步。
诚信,作为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规范具有广泛而深刻的涵义。
诚即是诚实,是一个人自己的道德水平要求程度;信即是信用,是一个人对他人所承担的义务。
诚信不仅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更是我国经济建设的精神基础和思想保障。
一、诚信缺失的现状(一)学习方面缺失诚信当代学生的作弊现象层出不穷。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种高科技的作弊工具不断涌现。
从最初的夹带纸条发展到后来的手机短信、网络短信等高科技手段,呈现了现代化、多元化的趋势。
(二)社会生活方面缺失诚信有些学生出于惰性、自私、虚荣等原因,种种假理由欺骗父母、老师和同学。
还有一些学生给学校留假地址、假电话。
为获取贫困奖助学金,向学校提供虚假的家庭经济情况和贫困证明。
在同学交往中诚信缺失,人际关系淡漠。
在就餐、购票时任意“夹塞”,在图书馆、教室、餐厅和公共汽车上的抢占座位以及说谎、偷盗等各种不良现象屡见不鲜。
二、诚信缺失的原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诚信危机并不是在短时间内所形成的。
导致诚信缺失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外部环境和个人因素两大部分。
(一)外部环境1.社会因素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社会环境的好坏对个人的思想素质和价值取向有着重大影响。
不可否认的是现实的社会环境在许多方面对诚信都有负面的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令人眼花缭乱的虚假广告、假冒伪劣产品,随处可见;在市场经济领域,企业、经营者的拖欠赖帐情况与日俱增,许多人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风气不断滋长,在金钱和权力的趋势中渐渐迷失了良知。
在法制领域,社会信用体系薄弱,政策不完善,制度不健全。
缺乏有效的失信惩罚机制,对那些不讲诚信、善于投机取巧者,社会也没能给予应有的法纪处分和道德谴责。
这些社会中的失信之风、不文明之事,致使大学生的不诚信行为得不到有效的遏制,甚至还被有些大学生所接受和效仿,这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当代大学生诚信观的建立。
我国社会诚信缺失的根源及治理对策

我国社会诚信缺失的根源及治理对策一、本文概述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诚信作为社会道德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保障公平正义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然而,近年来我国社会中诚信缺失的现象却屡见不鲜,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深思。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社会诚信缺失的根源,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通过深入分析诚信缺失的成因,寻求有效的解决路径,以期为我国社会的诚信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本文将首先对我国社会诚信缺失的现状进行概述,揭示诚信缺失在不同领域、不同层面上的具体表现。
接着,从制度、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多角度,深入剖析诚信缺失的根源,揭示其产生的深层次原因。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提出一系列治理对策,包括完善法律法规、加强诚信教育、构建诚信评价体系、强化失信惩戒机制等,以期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解决诚信缺失问题。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社会诚信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推动社会诚信水平的提高,为我国社会的和谐稳定和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二、我国社会诚信缺失的根源分析我国社会诚信缺失的根源是多方面的,涉及到社会、经济、文化、制度等多个领域。
从社会层面来看,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导致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滞后于社会发展的速度。
社会风气日趋浮躁,一些人过于追求物质利益,忽视了精神层面的追求和道德约束,导致了诚信意识的淡化。
从经济层面来看,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诚信体系的形成,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些企业和个人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不惜采取欺诈、造假等不诚信手段,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影响了社会诚信环境的营造。
从文化层面来看,我国传统文化中强调诚信、道德等价值观念,但在现代社会中,这些传统价值观念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一些人受到西方价值观的影响,过分追求个人自由和个人利益,忽视了社会责任和道德约束,导致了诚信意识的缺失。
从制度层面来看,我国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还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
浅谈我国社会诚信缺失的危害、原因及其健全对策

浅谈我国社会诚信缺失的危害、原因及其健全对策作者:杨晓玲来源:《楚商》2016年第08期摘要: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了比较严重的诚信缺失现象,并已造成对经济社会生活的极大危害。
面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诚信缺失现象,全社会都在急切呼唤加强诚信建设。
本文在分析诚信缺失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健全社会诚信体系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社会诚信、体系、健全对策一、诚信缺失的危害(一)危害市场经济秩序。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也是诚信经济,诚信是市场经济与生俱来的准则。
商品交换是以社会分工为基础的劳动产品交换,其基本原则为等价交换,交换双方都是以诚实守信为履约条件,构成相互信任的经济关系。
随着交换关系的复杂化,日益扩展的市场关系逐步构建起彼此相联、互为制约的信用关系链条,维系着复杂的交换关系和有序的市场秩序。
市场经济越发达就越要求诚实守信,任何一方不守信用,就会使商品交换的等价关系遭到破坏,进而危害市场经济秩序。
(二)影响社会的投资和消费。
人无信不立,商无信不盛,市无信不兴。
以市场为基础对社会资源的配置过程中形成的物质流、货币流、信息流都以信用的存在为前提。
信用缺失导致交易成本提高,严重时还会导致交易链的中断。
交易链的中断一旦波及到整个社会,就会致使企业不敢投资,银行不敢放贷,消费者不敢消费。
使政府启动投资,扩大内需拉动经济的效用大打折扣。
(三)造成政府的管理障碍。
一是上下级政府和政府之间的障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使国家的政策得不到有效的执行;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政府之间的行为得不到有效的监督,欺报瞒报、政绩造假、地方保护等失信行为不断发生;二是社会障碍:政府在行政过程中各种承诺兑现不到位都对企业、个人的利益造成侵害,这种侵害又进一步导致公众对政府行为的外部抵触。
(四)造成社会风气败坏,道德水准滑坡。
孔子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个人交往中不诚信损害人际关系的和谐,导致整个社会出现信任危机。
二、诚信缺失的原因(一)社会道德秩序失衡。
中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中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对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的普及,中学生的诚信问题也日益凸显。
诚信缺失严重影响了中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因此我们迫切需要探讨中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对策,以便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一、原因分析:1. 社会风气恶劣。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逐渐降低,社会上存在着大量的弊端和欺诈行为。
这样的社会风气无疑会对中学生的价值观念产生消极影响。
2. 家庭教育不到位。
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
3. 学校教育不足。
有的学校仅仅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忽视了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导致学生缺乏正确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操守。
4. 社会诱惑多。
当今社会,虚荣心和物质欲望日益膨胀,很多中学生受到社会诱惑,不仅会违规作弊,还会出现抄袭、作假等严重的诚信问题。
二、对策建议:1. 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家长和老师要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培养孩子的诚实、守信等美德,使孩子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能够抵御社会的诱惑。
2. 强化学校教育。
学校应该将诚信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诚信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3. 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
学校应该设立严格的考核机制,对学生的诚信行为进行奖惩,促使学生自觉遵守考试纪律,抵制作弊行为。
5. 加强家校合作。
学校与家庭应该加强沟通,共同努力营造诚信教育氛围,家长要时刻关心和监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引导他们远离不良行为。
6. 打造正能量的社会环境。
社会应该加强对中学生的引导和教育,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中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诚信意识和道德观念的形成,对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未来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学生的诚信教育不仅是学校和家庭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责任。
只有全社会齐心协力,联手打造一个诚信教育环境,才能培养出品德高尚、诚实守信的中学生,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我国社会诚信缺失存在的原因及对策

第35卷第5期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报)V〇l. 35—〇.5 2 0 1 5 年9 月A c a d e m ic F o r u m o f—a n d u ( J o u rn a l o f th e H u m a n itie s a n d S o c ia l S c ie n c e s) Sep. 2015我国社会诚信缺失存在的原因及对策张天涛(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政治理论教学部,河南南阳473058)摘要: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各种利益主体的日益多元化,诚信缺失问题已严重影响着社会各 个领域的良性运转。
究其原因,一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中缺少契约精神,二是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 负面影响,三是教育中对诚信意识的培养不够重视,四是缺乏惩处失信行为的立法、制度。
要解 决我国社会的诚信危机,一要加强信用立法、制度建设,二要加强诚实守信的思想道德教育,三要 加强社会的现代诚信文化建设,重塑人们的信念与价值追求。
关键词:诚信问题;原因;分析;对策中图分类号:D66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 -6320(2015)05 -0095 -02―、我国社会诚信缺失的现状及危害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富了起 来,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但是许多人在市场 经济的大潮中迷失了自我,在日常交易中变得急功近利,频频出现言而无信的行为,这客观上造成了人们之间的 互不信任,社会诚信度普遍下降,人们开始变得怀疑一 切。
当前的中国,“毒奶粉”“地沟油”“痩肉精猪肉”等不 诚信现象频仍发生,进而导致全社会的诚信度失去平衡。
从经济领域中的坑蒙拐骗、制假售假、偷税漏税,到政治 领域中的贪赃枉法、权钱交易、搞形式主义,而实施这些 行为的人很少受到惩罚、付出代价,实际上他们却在不同 程度上得到了收益。
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不诚信现象极大地腐蚀着人们的 灵魂,导致整个社会诚信度的滑坡。
普遍存在的诚信危 机或诚信缺失已经使人们深感不安。
诚信建设交流研讨材料

诚信建设交流研讨材料诚信建设是一项关系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任务,对于一个国家、一个组织或个人而言都具有极大的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诚信不仅仅是一种价值观,更是一种行为准则。
诚信建设交流研讨材料旨在探讨诚信建设的现状、问题和对策,促进人们对诚信价值的认识与理解,引导大家树立高尚的诚信意识,从而为社会提供更加健康、公正和可持续的发展。
一、诚信建设的现状1. 诚信危机:当前社会存在着不诚信的行为现象,如虚假宣传、造假、违法行为等,这种不诚信行为已经严重破坏了市场秩序和公共信任,导致社会信任危机逐渐加剧。
2. 诚信缺失的社会成本:不诚信行为不仅损害了个人的声誉和利益,也增加了社会的成本,包括资源和经济损失、法律纠纷的增多以及社会价值的丧失等。
二、诚信建设的问题分析1. 教育层面的问题:缺乏诚信教育,导致人们对诚信的认知不足;学生抄袭等违规行为的频发,暴露了教育系统对诚信问题的忽视。
2. 法律制度的不完善:诚信立法不够完善、执法不严格,导致不诚信行为的监管和处罚不力。
三、诚信建设的对策和建议1. 增强诚信教育的力度: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和自律能力,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诚信教育体系建设。
2. 完善诚信执法制度:进一步健全和加强对不诚信行为的监管机制,建立健全的诚信评级制度,加大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
3. 强化行业自律和监管:加强公共领域的自律和监管机制建设,推动行业协会、商会等组织加强行业准则和自律建设。
4. 健全激励机制:通过建立完善的诚信激励机制,鼓励和奖励遵守诚信原则的个人和组织,提高诚信的积极性。
5. 培育诚信文化:加大宣传力度,培育社会诚信文化,倡导“诚信是金”的理念,引导人们树立信任和守信的意识。
结语:诚信建设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持续推进。
通过这次交流研讨,我们相信能够进一步提高人们对诚信建设的重视和认识,促进诚信理念的普及和推广,为我们的社会和谐与发展做出更积极的贡献。
现代社会中的诚信危机

现代社会中的诚信危机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诚信作为社会交往的基本准则,正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诚信不仅是个人道德行为的规范,更是商业活动、社会关系和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石。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诚信问题层出不穷,给各个层面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一、诚信危机的表现现代社会中的诚信危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商业诚信缺失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趋于激烈。
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短期利益,开始采取不正当手段,如虚假宣传、伪劣产品和商业欺诈等。
这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破坏了市场秩序。
2.个人诚信缺乏在日常生活中,个人信用问题日益严重。
有人通过欺骗、作弊等不诚实的手段来谋取个人利益,导致社会信任度下降。
近年来,学历造假、合同违约等现象屡见不鲜,给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
3.社会信任缺失身处诚信危机的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逐渐减弱。
大量的诈骗案件、不实的信息传播以及媒体的不客观报道,使公众对社会环境的信任度降低,社会的凝聚力受到影响。
二、诚信危机的原因诚信危机的产生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主要原因包括:1.利益驱动在利益的驱动下,部分个人和企业选择了短期利益而牺牲诚信。
缺乏长远眼光和道德约束,使得诚信逐渐被边缘化。
2.法律法规滞后在一些行业,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和执法力度不足,使得不诚实行为难以得到严惩,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3.社会风气的影响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和价值观的传播,使得部分人对于诚信缺乏重视,有些甚至认为不诚实是一种智慧和能力的体现。
三、诚信危机的影响诚信危机不仅对个人和企业产生负面影响,也对整体社会生态造成了威胁:1.经济损失不诚信行为导致的商业欺诈和产品质量问题,最终会导致经济效益的下降,损害企业形象,增加社会交易成本。
2.社会信任崩溃当社会信任崩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变得更加复杂,各种社交活动和商业行为中都充满了猜疑与不安,导致合作意愿降低,社会的整体效率减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诚信缺失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班级:12经贸英语2班学号:12090316 姓名:王婷【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诚信已不仅是一种伦理范畴,而是在伦理范畴的基础上,又赋予了法制内涵,实现由道德自律向法律规制的转化,最终筑就诚实守信这一道德准则的法律化。
中国当前社会诚信状况令人忧心。
国若无信,国何以堪?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如何实现传统诚信的现代化转化,重新确立起人们对现代诚信文化的信仰,进而推动社会诚信体系的真正建立,始终是中国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一个重大课题。
本文通过对当前社会诚信现状及问题的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其原因,提出前加强社会诚信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诚信缺失现状原因对策一:当前社会诚信的现状及其导致的问题(一):现状为了解当前中国社会诚信状况,《瞭望》新闻周刊联合国内专业调查研究机构于2011年2月11日至2月14日,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成都5个大中城市展开了民意调查。
数据显示,被访者对当前中国社会诚信状况总体评价较低,仅有4.8%的被访者评价“好”48.7%评价“一般”接近半数46.6%被访者认为社会诚信状况“差”甚至“很差”。
对此数据持质疑态度的同时,也许更多的是一种反思。
诚信缺失导致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仅加大社会的运行成本,引发整个社会的信任危机,扰乱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严重者甚至会影响社会的安定。
从诚信主体来看,社会诚信主要包括政府诚信、企业诚信和个人诚信。
这三类主体在当前社会的诚信指数均不乐观。
当前社会存在着各类诚信问题,政府有的单位制造虚假增长指数者,企业界有的企业制造假冒伪劣产品者,教育领域有的院校学术造假者,等等。
有研究者对政府诚信缺失方面进行了归纳,主要体现为有的地方政府或有的部门政策多变、不守承诺、随意性大、暗箱操作、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虚报成绩等。
企业诚信缺失主要方面表现在:有的企业任意逃废银行债务,银企之间陷入信用危机;企业之间失信赖账,商业信用日趋萎缩;制造和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会计人员做假账,提供虚假财务报告,发布虚假财务信息,误导投资者和消费者;偷税、漏税、走私、骗汇、骗取出口退税屡禁不止。
政府和企业是由人组成的,作为个体的人在这些组织或系统中扮演着他们的社会角色,个人诚信现状也由此可想而知。
(二)诚信缺失导致的社会问题一是加大社会运行成本,引发社会信任危机。
社会诚信度下降,对社会发展已产生很大的消极影响。
诚信缺失不仅造成人与人之间互不信任相互提防,使得相互间的交流和沟通变得更加困难,也使对他人的同情、关心和帮助变得更加不易。
不讲诚信的坏榜样,破坏性极大。
如果这样的“坏榜样事件”没有受到社会道德的声讨、谴责以及法律的惩罚,将会导致不诚信行为的扩散,引发整个社会的诚信危机。
诚信缺失使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得不到保证,诚信缺失还使得一些人靠骗人暴富,也加剧了社会财富分配不公,导致公众对社会和政府产生强烈不满,严重影响社会稳定。
二是诚信缺失的“示范效应”扭曲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
诚信缺失会造成交易主体不被对方信任,限制交易主体自身发展,为防范交易风险被迫增加交易成本。
在信用领域的主要表现是:失信行为最初只是表现在很少一部分市场参与者身上,但如果失信行为没有得到及时的惩罚,那些守信者就会对自己的行为做出调整,从而出现失信行为。
若越来越多的市场参与者认同了这一理念,诚信缺失就会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整个社会市场经济秩序就发生扭曲,社会诚信链条就会发生中断和损害,市场机制和市场经济规则就会受到破坏。
二:当前社会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一)经济发展与诚信建设的脱节计划经济条件下也存在诚信缺失问题,但在许多领域特别是经济领域表现并不突出。
这除了思想和道德教育的原因之外,还与当时的历史背景、社会条件密切相关。
“在计划经济体制和较为封闭的社会环境下,人们之间的纵向联系多于横向联系,熟人之间的联系多于陌生人之间的联系,行政联系多于经济联系道德责任多于经济利益。
”具体来说一是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是高度集中的行政管理体制,经济会运行主要依靠自上而下的行政指令人们的社会关系主要是行政隶属关系,人主要作为“单位人”而存方式下,如果出现背信弃义、弄虚作假的行为,付出的代价和成本是非常高昂的,这就从客观上少了不诚信行为。
二是在相对封闭的社会环境下,人们社会活动的空间不大、交往联系不广,社会基本上是一种“熟人社会”,这也使得不诚信行为出现的几率减少。
三是在当时的社会氛围中,人们之间的交往和联系大都是政治性的经济方面的联系较少,经济利益冲突较少,见利忘义、唯利是图的不诚信行为也不容易发生。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原则受到了许多新的挑战。
首先,经济活动、社会活动越来越多,人们的交往和联系日益频繁,横向联系多于纵向联系,社会联系多于单位内部联系,陌生人之间的联系多于熟人之间的联系,社会基本上是一种“陌生人社会”。
在这种“陌生人社会”中,诚信缺失问题出现的几率就会明显增大。
其次,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必然引起行政管理体制的变革。
原有的高度集中的单一行政管理体制被打破,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的经济和社会管理体制还不够健全和完善,体的空隙、管理的疏漏在所难免。
特别是随着经济成、就业方式、组织形式、生活方式的多化,行政手段对人们的约束力大为减弱。
面对不诚信行为,行政管理常常出现管束乏力,甚至三令五申而屡禁不止的情况。
与此同时,有效的法律约束和规范手段还没有完全形成,这就导致以往不突出的不诚信行为变得尖锐。
再次,市场经济强调物质利益,趋利成为常见的社会现象,义利冲突和矛盾也会日益增多。
面对金钱和物质的诱惑,一些人坑蒙拐骗,不择手段。
作为观念形态的诚信原则,在这些行为面前显得软弱无力。
(二)政务诚信的漏洞和监管失策社会诚信包括政务诚信、商务为政府既是社会信用制度的制定者、执行者和维护者,又是公共信用的示范者,由此决定了政务诚信在社会信用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
如果政府不讲诚信,企业诚信就难以做到,个人诚信就更无从谈起。
诚信的缺失加大了社会运转成本,严重影响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阻碍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发展,造成国家形象的缺损和公信力的下。
甚至造成道德的缺失沦丧,搅乱人们判断是非的标准,影响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严重污染社会环境,进而迫使一些诚实守信者改变初衷失贞丢节,乃至同流合污(三)教育诚信的滞后和失误教育诚信在塑造诚信中具有奠基石的作用,因为教育是培养亿万青年的巨大社会基础工程当今学校的诚信教育不但大多泛泛而谈流于形式,缺乏实质内容,而且学校本身诚信缺失的问题就由来已久在教育过程中有不少诚信丧失的表现其根本原因就是有些人脑海里多了功利主义的自私自利如果教育者的身上丧失了诚信做人做事的基本道德内涵丧失了用制度维护现代社会平等、公正的基本理念将给教育本身带来巨大伤害。
三:我国现阶段诚信体系重塑策略(一)构建"诚信社会"要发挥道德示范作用首先,树立诚信观念、规则意识。
有了规矩而不遵守,规矩也会失去应有的作用。
一是不懂规则,犯了规还不知道症在哪里;二是不按规则办事,犯了规还强词夺理。
所以在我国治理诚信缺失需要法律的支持,要以"法治"为主,但法律手段也有自身的局限。
道德教育是对心理动机的自律性约束,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往往能起到"法治"不能起的作用,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在治理我国诚信缺失的过程中‘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诚信道德教育。
”其次,要培育以"诚信"为核心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道德规范。
经过长期系统的宣传教育,用诚实守信将人们的道德行为、经济行为、政治行为有机地统一起来,使诚实守信真正成大多数人所认同与遵循的行为准则。
(二)加强和改善诚信教育,营造诚信德社会大环境大力宣传市场经济中的诚信思想,建立诚信教育,提高全社会的诚信水准和个人诚信道德,要通过广泛的诚信教育,宣传活动,倡导言行一致,有信无欺的道德情操。
要建立起一套以诚信为核心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经济伦理体系,既要吸收古今中外文化积淀中的合理因素,又要结合中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既要把国家、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又要充分尊重个人的正当利益;既要倡导竞争意识,效率优先原则,又要发扬协作精神;既要肯定和充分追求个人的局部利益,又要强调社会责任和全局利益,形成一套符合实的道德评价标准。
(三)重新树立政府诚信,转变政府职能一个具有良好诚信的政府必然示范和影响整个社会。
当前各级政府要规范自身行政行为,重塑政府的良好形象,引导整个社会诚信规范的恢复和重建。
因为政府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的是裁判的角色,制定交易制度和法律,扶持和监督信用中介服务业的发展,并保证政府各部门的公共信息向社会开放,同时监督市场经济主体之间依法公平、公正的批露信息和取得信息的义务,权利得以实现,保护公平竞争。
结语:当前中国社会的诚信缺失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因素,因而重建社会诚信已成为当务之急。
“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提出在当时的中国社会是适宜的,但自进入21世纪之后越来越明显的事实已经表明,经济既不是发展的唯一衡量尺度,也不能在没有其他领域支撑的条件下持续发展。
而社会诚信正是包括经济在内的所有社会领域正常运行所必不可少的前提,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从已经讨论的内容及与此相关的中国现实情况来更具体地考虑这一问题,社会诚信显然不只是关涉人际关系或伦理道德这么简单,法制进程、政府角色与责任、社会各种机制的完善以及充分、有效地运用社会资源等等,都与之具有密切的关系。
诚信社会的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参考文献[1]石磊.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商君书[M].北京:中华书局,2011[2]张觉.荀子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21.[3]廖进,赵东荣.诚信与社会发展[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7-8.[4]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