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独立悬架设计手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工:

总体上写得不错,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建议如下:

1.增加板黉、减振器结构分类组织结构图典型结构图,。

2.板黉、减振器、缓冲块等主要悬架试验验证与试制验证的方法与标准(结合参考上次

L项目验证计划)

3. 板黉、减振器、缓冲块的DFMEA分析(简要概述)

3.做到图文并茂,无经验的年轻的设计人员(《设计手册》主要读者)一看就明白。

4.附一典型车型(如L3360奥铃)的悬架计算书

储成高

2003.8.23

非独立悬架系统的开发和设计

1.设计依据和原则

非独立悬架系统中各元件的设计应相互匹配,结合整车姿态、安装空间的情况,同时满足整车平顺性和操纵性的要求,在轻量化的原则下具有一定的安全储备。

2.初步方案设计

在非独立悬架系统中,钢板弹簧兼起弹性元件和导向元件作用,阻尼元件选液压双向作用减振器,一般不装横向稳定杆,缓冲块的设置起到缓冲限位作用。

2.1 钢板弹簧的选型原则:

微卡、小卡一般采用普通多片簧结构,但发展趋势是采用少片簧、渐变刚度簧。选用平面板弹簧料,端部压延(或整体压延);卷耳结构同轻卡;卷耳与聚氨脂衬套或橡胶复合衬套配合使用。

轻型卡车一般采用普通多片簧结构。选用平面板弹簧料;两端平卷耳、上卷耳均可,一般前簧选平卷耳,后簧选上卷耳,也可前后结构相同;卷耳与聚氨脂衬套配合使用。

中型卡车(三吨车)、气刹车一般采用普通多片簧结构。选用单面双槽板弹簧料;前固定端为卷耳,后吊耳端为卷耳或滑板;卷耳多采用双金属套带油脂润滑结构。

2.2 减振器的选型原则:

选用液压双向作用减振器,安装方式可根据需要选择吊环—挺杆(GH)、吊环—吊环(HH)等不同的结构。阻尼力按悬架系统的计算要求,尺寸系列按阻尼力的大小匹配。2.3缓冲块的选型原则:

一般选用橡胶—钢板复合结构,可根据需要在缓冲块内设置骨架。具体形状尺寸需结合装配关联件(车桥、车架)及行程限位要求设计。

2.4其它零部件选型原则:

尽量借用现有资源及结构形式,变化较大时应重新设计

3. 非独立悬架系统零部件设计

3.1设计时需要支撑的参数——输入参数

a)相关的质量参数

b)性能要求参数(含平顺性、操稳性)

c)安装及关联尺寸

d)整车姿态要求

3.2钢板弹簧设计要点

a)满足整车平顺性要求(偏频)和悬架行程(总布置协商),根据簧载质量,初步估算板

簧刚度值

b)根据安装尺寸(伸直长度、宽度)、板簧刚度,设计板簧片各片具体尺寸,尽量使其接

近等应力梁结构。

c)在设计验算时,主要控制板簧应力:前簧350~450Mpa, 后簧450~550Mpa, 副簧

150~250Mpa,以保证足够的疲劳寿命。

●在单片予应力分配时,充分考虑第一片应力情况,保证主片安全。

●应对板簧卷耳应力进行校核,保证主片安全,可采用加厚主片厚度等方式加强。

d)主副簧载荷分配:一般有两种分配方式,即比例中项法和平均载荷法,小卡、微卡用比

例中项法设计较多,轻卡以平均载荷法设计较多,但方法不应绝对,建议采用混合法,以充分保证主簧、副簧的应力状态都比较合理。

e)在材料、工艺可能的情况下,推广少片簧、渐变刚度簧,这是行业发展趋势。减轻板簧

重量、提高材料利用系数、降低整备质量,对整车性能具有深远意义。

3.3减振器设计要点

a)满足整车悬架相对阻尼系数要求,推荐值ϕ =0.2~0.4

ϕ= /(2 c.m )

r ——减振器阻尼系数

C———板簧刚度N /m

m ——悬架簧载质量N

b)根据减振器阻尼系数确定减振器复原阻力、压缩阻力

3.4缓冲块设计要点

根据悬架静挠度、动挠度要求,安装尺寸要求,参照现有成熟结构,具体设计。

3.5其他零部件设计要点

a)骑马螺栓:选择断面满足强度要求;螺纹外露长度(理论)5~8mm为宜,若关联部件(桥、压板等)铸造毛面较多时,可外露8~12 mm;个别车型后骑马螺栓与轮胎间隙偏小时,应考虑把骑马螺栓上部拍扁,以增大间隙。

b)板簧压板:微卡、小卡采用板金冲压件较多;随着承载能力加大,轻卡、中卡基本采用铸件以满足强度要求。

c)板簧紧固板:在微卡、小卡采用板金冲压件较多,设计时注意强度、刚度,以防止受力变形;轻卡、中卡车型中一般不设置该部件,而是后桥中焊有专用板簧托,或采用铸件结构。

d)钢板弹簧销:应保证钢板弹簧销安全系数,采用不同材料可提高其许用应力。

4.试验验证(不细致,储)

通过性能试验验证系统的配置与设计目标的符合性;通过平顺性试验、操稳性以验证悬架系统是否满足整车性能要求,通过可靠性试验验证各零部件的工作可靠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