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 溶液浓稀的表示 教案(第一课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时溶质质量分数求溶质质量

分数、溶质和溶剂质量的简单计算

一、主要内容

①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②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二、学习目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理解)

2.能应用溶质质量分数概念和数学表达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7-8】中根据溶剂水和溶质硫酸铜的相对质量关系,猜测溶液颜色深浅顺序,提高学生猜想意识和能力。

2.通过溶液颜色、浓稀、溶质与溶剂(或溶液)相对质量、溶质质量分数之间关系等问题的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清楚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7-8】中根据溶剂水和溶质硫酸铜的质量关系,猜测溶液颜色深浅顺序,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

2.通过有关溶质质量分数例题计算,使学生感受化学与生活和生产实际的密切关系。

三、教学设计思路

重点:溶质质量分数概念、数学表达式及有关计算

难点: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关键:溶质、溶剂、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之间的数学关系

本课时教学主要是从溶液颜色深浅反映浓稀程度的感性认识基础上,提出溶液浓稀的一种定量表示——溶质质量分数,并初步学习应用数学表达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材196页安排了有关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区别的讨论与交流,建议放在练习中进行,以便使教学更加突出重点,学生思维的连续性不受到影响。

教学基本思路:复习前次知识→ 复习导入(或情景导入)新课→ 【实验7-8】引入溶液浓稀与溶质和溶剂相对多少的关系→ 提出溶液浓稀的一种定量表示——溶质质量分数→ 由【实验7-8】2的三组溶液的溶质、溶剂、溶液质量关系形成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 初步学习溶质质量分数的的简单计算→ 小结→ 练习(196页讨论与交流在此进行)。

提问复习下列问题:

1.什么叫做溶解度?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有哪些?

2.“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的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不正确。因为当物质溶解度很小时,即使是饱和溶液,也是稀溶液;当物质的溶解度较大,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解较多的溶质时,即使溶液未达到饱和,也是浓溶液)

新课可采取复习导入法,也可采取情景导入法。

采取复习导入法,学生回答第二个问题时,教师作“那么是不是可以说,溶解度较大的物质,其溶液一定都是浓溶液?”的问话,学生思考后回答(不一定,因为一定量溶剂中溶解溶质较少时,溶液是稀溶液)。教师用“可见,应用溶解度概念并不能解决溶液浓稀问题,那么溶液浓稀用什么表示呢?”的陈述和问话导出课题,板书:7.3 溶液浓稀的表示。

采取情景导入法,教师用语言创设一个简单的生活情景:有两个水杯,分别装有一样多的水,在第一个水杯中放入一匙白糖,在第二个水杯中放入两匙白糖,让糖都全部溶解。如果你来喝这两杯水,你会有什么感觉?学生会说出第二杯水比第一杯水甜,教师问学生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是因为两杯糖水的浓稀不同。教师用“我们根据口感只能粗略地说两杯糖

水浓稀不同,如果我们要准确地表示出两杯糖水的浓稀程度,应如何表示呢?” 的陈述和问话导出课题,板书:7.3 溶液浓稀的表示。

导入新课后,进行【实验7-8】。(实验1数据比较直观,容易比较。实验2

需要进行简单计算后,方能猜测,因此建议将196页表格内容与实验2一并进行)。

学生阅读【实验7-8】1,猜测颜色顺序,并实验验证。

学生阅读【实验7-8】2,将有关数据填入下表,猜测溶液颜色深浅顺序,说明猜测根据(表中第5列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之比,比值越大,溶液越浓,溶液颜色越深),实验验证。

(※此表与教材表格有所不同,可将教材表格第5列改同上表,也可将此表采取投影形式结合实验的进行,适时填写完成)

实验结束后,让学生回答实验结论: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越大,溶液就越深,溶液颜色也越浓。(溶液颜色越深仅指有色溶液)

紧接着,教师指着表格第五列的算式,用“可见,用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比能准确地表示溶液的浓稀程度,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一种表示溶液浓稀的方法——溶质质量分数”的陈述语引入溶质质量分数概念,板书:一、溶质的质量分数。

由学生根据教师的过渡语说出溶质质量分数的定义,教师板书定义。

教师向学生说明,溶质的质量分数通常用百分数来表示(在初中阶段溶质的质量分数用百分数来表示),让学生在表格中的“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的基础上,说出下面的数学表达式,教师板书(也可由回答的学生板演):

教师告诉学生概念和数学表达式在195页的位置。

然后,让学生把表格中E、F、G三种溶液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换算成溶质质量分数,说明溶液浓稀与溶质质量分数大小的关系,以强化对概念的认识。

教师用“表示溶液浓稀的方法有多种,溶质质量分数是比较常用的一种,在生产、科研、医疗等方面,广泛地应用于溶液的有关计算”的陈述语转入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板书标题: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教师用“已知溶质质量和溶液质量(或溶剂质量),用溶质质量分数的数学表达式可以求溶质的质量分数,刚才我们已经进行了这方面的计算。应用溶质质量分数的数学表达式,还可以求溶质或溶剂的质量”陈述语过渡到类型1(实际是第2种类型计算)的计算,板书:1.求所需溶质和溶液的质量

投影或阅读例1,教师引导、师生讨论式解题。

教材中例1是直接用溶质质量分数的数学表达式,采用代数法解题,建议改用溶质质量分数数学表达式的变形: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采用算术法,可使解题过程简单化,也使学生受到灵活运用数学表达式的训练

解题过程中,注意渗透和总结解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按下面的基本步骤进行:

①读题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已知量:溶液的质量80 kg、溶质质量分数15%;未知量:溶质的质量和溶剂的质量。学生回答出即可)

②写出数学式;(写出溶质质量分数的数学表达式,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题意,将溶质质量分数数学表达式变形为“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③将已知量和未知量对应代入数学式(变形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④求解未知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⑤写答。(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例1的解题格式如下:

解: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 80 kg ×15% = 12 kg

溶剂质量= 80 kg -12 kg = 68 kg

答:需要氯化钠固体12 kg,水68 kg。

教学小结。

1.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数学表达式。

2.求溶质质量分数、溶质和溶剂质量的简单计算。

练习。(先进行围绕溶质质量分数概念和有关简单计算的练习,然后处理196页“讨论与交流”。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区别的讨论,根据学生基础情况确定,一般不需过多扩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