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问题的概念
环境科学与环境问题
三、当前世界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当前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从全球范围来 看,主要是气候变化、酸雨污染、臭氧层破 坏、生物多样性损失和海洋污染五大类问题。
(一)全球气候变化
大气中某些痕量气体含量增加,而引起地球平均 气温上升的情况,被称为温室效应。这类痕量气体 被称为温窜气体,主要指二氧化碳(CO2)、甲烷 (CH4)、氧化亚氮(N20)、氟氯烃类(CFCs)等。在这 些温室气体中,CO2在大气中的含量仅次于O2、 N2和惰性气体,约占大气总容量的0.03%,,研 究表明,过去的100年间,人类通过化石燃料的燃 烧,向大气排放了约4150亿t的CO2,结果使大气 中的CO2含量增加了15%左右,因此它的温室效应 最为明显。
2.按照产生的原因划分
(1)原生环境问题。由于自然因素引起的环境问题称 为原生环境问题,也称为第一类环境问题。主要是 指地震、海啸、火山活动、泥石流、台风、滑坡等 自然灾害引起的环境污染和破坏问题。 (2)次生环境问题。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称 (2) 为次生环境问题,也称为第二类环境问题或人为环 境问题。这一类环境问题占所有环境问题的绝大多 数。 次生环境问题又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大类。
四、环境的基本类型
环境类型非常复杂,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分类方法。通常是 根据下述原则进行分类: (一)按照环境主体划分 1、人类环境 以人类为主体的环境。在这类环境中,其 他的生命体和非生命物质都视为环境要素。 2、生物环境 以生物体为主体的环境。在这类环境中, 人与其他生物体属于同一类环境要素,这是一种生态学中的 分类方法。 (二)按照环境范围划分 此类划分较为简单,如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 城市环境、社区环境、车间环境等。
(二)学科体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这幅图所提示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全球变暖 (2)上述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二氧化碳等工业废气的大量增加,
产生“大气保温效应”;滥伐森林,环境生态系统吸收二氧化碳能力削弱。
(3)该问题可能引起的后果是: 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 (4)你认为个人采取哪些措施可以减轻或防治该问题:
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
交流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可行性措施
①加强环境教育,培养环保意识。 ②颁布森林法和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 ③建立自然保护区。 ④建立珍稀动物养殖场。 ⑤建立全球性的基因库。
(三)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
大气污染是指清洁大 气被有害气体和悬浮物质 微粒污染的现象。常见的 大气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 硫、硫化氢、一氧化氮、 一氧化碳等,主要由燃烧 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产生。 大气污染的危害通常表现 为:影响人类和动物的健 康,危害植被,腐蚀建筑, 影响气候,降低能见度, 引发温室效应、臭氧层破 坏和酸雨等。
(一)部分资源趋于枯竭,人均资源拥 目前,世界上已有43个国 有量减少
家和地区缺水,占全球陆地 面积的60%,约20亿人用水 紧张,10亿人得不到良好的 饮用水。
森林是"地球之肺",然 而人类保护森林的措施却远 远跟不上无情的利斧。世界 森林正在以每年1600万公顷 的速度消亡,差不多是一个 英国或半个德国的面积。迄 今,森林已消失了一半。如 果森林继续按这个速度消失, 总有一天地球有可能被砍成" 光头"。
酸
原因
雨
硫氧化物与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的排放 工业废气、燃烧化石燃料、汽车尾气和核爆炸等
工厂排放的废气
农 作 物 减 产
雨 中 垂 钓
环境问题知识点总结!
环境问题知识点总结01环境与环境问题1.1环境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2)环境的分类(依据人类对其影响程度):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
(3)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1.2环境问题(1)表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环境变化。
★(2)原因:【自然原因】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指火山爆发,地震,山崩,泥石流,台风,海啸,寒潮,水旱等自然界固有自然灾害。
【人为原因】1.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性的原因)2.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3.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4.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3)解决关键:是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控制世界人口的增长,使世界人口稳定在适度的规模★(4)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1、危害的不可预见性2、过程的不可逆性3、规模的全球性1.3(1)概念:人类的环境观(也称为自然观,或人地关系论)是指人类在长期与环境的共存与斗争中逐渐认识环境而形成的,人类对与其赖以生存的环境相互关系的基本认识。
(2)两种不同的环境观:【传统的环境观】人地关系:人地对立基本观点:征服自然后果: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新的环境观】①天人合一,人地归一②保持平衡与协调③良性方向发展1.4★(1)概念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它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
(2)基本思想①鼓励经济增长②要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③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02环境污染与防治2.1(1)地理环境的自净能力的概念:指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
(2)环境污染的原因: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污染物排放超过其环境其自净能力,就会产生环境污染(3)自净机理: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4)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河流>湖泊>地下水(原因从流动速度,更新周期,溶解氧考虑)2.2污染物:各种重金属污染过程及危害:通过水体或食物链造成人或动物中毒2.3水体富营养化发生在淡水水体,称为“水华”;发生在海洋,称为“赤潮”。
环境问题及危害
名师点拨 环境问题的实质 环境问题是伴随着人口、资源和发展问题而出现 的,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 约的。从本质上讲,环境问题就是资源问题、发 展问题。造成人类目前所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的 根源,是人类中心主义指导下的传统发展模式和 生活方式,而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转变 观念和发展模式,寻求与自然相和谐的、健康的 和高质量的生活方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针对训练 1.下列现象属于环境污染的是( ) A.森林面积减少,生物物种减少 B.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C.汽车尾气排放造成光化学烟雾 D.宁夏地区由于灌溉不当造成盐碱化 解析:选C。环境污染是指人类活动向环境排放 的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环境 质量急剧下降。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环境污染的原因、后果及解决措施
学前引路
【情景导引】 1948年瑞士化学家保罗· 米勒因发明了DDT而 获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然而 1962 年一本 《寂静的春天》却使其臭名昭著。书中讲到 DDT不仅杀死了大量的生物,而且对人和环 境也产生了难以估量的严重危害,甚至南极 的企鹅体内也发现了DDT的成分。 思考:从这一事件中,反映了当代环境问题 具有什么特点?
例1
下列环境问题属于原生环境问题的是(
) A.长江口附近水质恶化 B.河套平原地区出现盐碱化 C.塔里木盆地形成荒漠 D.呼伦贝尔草原草场退化 【解析】 长江口附近水质恶化是人类活动排放大 量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造成的;河套平原地区 的盐碱化则是由于人类大水漫灌等不合理的灌溉方 式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在干旱、半干旱的气候条件 下蒸发旺盛,水分蒸发,盐分在地表富集造成的; 呼伦贝尔草原由于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 【答案】 C
核心要点突破
环境问题的分类 环境问题按其形成,大致可分为原生环境问 题和次生环境问题两类,列表比较如下:
《土壤污染与防治》复习资料
《土壤污染与防治》复习资料第一章1、概念:环境问题、环境破坏、环境干扰、环境污染、土壤污染环境问题:狭义的环境问题指的是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作用下,人们周围环境结构和状态发生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变化。
广义的环境问题指的是任何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和状态的变化,其产生的原因包括人为方面的,也包括自然方面的。
环境破坏:主要指人类的社会活动引起的生态退化及由此而衍生的有关环境效应,它们导致了环境结构与功能的变化,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环境干扰:指的是人类活动所排出的能量进入环境,达到一定的程度,产生对人类不良的影响。
环境污染: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或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称为“环境污染”,常简称“污染”。
土壤污染:指人类活动引起的物质和能量输入土壤,并引起结构或“和谐”受到损害,人体健康受到伤害,资源和生态系统受到破坏,对环境的合理使用受到干扰。
2、当前环境问题的特点。
①已是全人类所面临的共同性问题;②已从局部扩展到区域甚至全球,从地表延伸到高空及地下,呈立体态;③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④具有明显的地域性;⑤已严重损害人类的健康与福利,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
3、环境问题的分类。
(1)原生环境问题:火山、地震、台风等;(2)次生环境问题:①环境破化(水土流失、沙漠化、盐渍化、物种灭绝等);②环境污染与干扰(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振动、电磁波干扰、热干扰等)4、环境破坏的分类。
按对象性质可分为两类,生物环境破坏和非生物环境破坏。
5、目前主要的土壤污染问题。
(1)能源的开发利用导致的土壤环境污染问题。
(2)工业的发展出现三废超标排放,导致土壤资源的污染。
(3)农业生产的自身污染。
6、土壤污染的特点及危害。
特点:①隐蔽性和滞后性②累积性和地域性③不可逆转性(重金属及一些有机物)④治理难而周期长危害:①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
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简答论述
环境问题的概念和分类(简)p14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不利于人类的变化,以致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给人类带来灾害,这就是环境问题。
广义的环境问题包括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和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两类。
狭义的环境问题则仅指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
环境科学主要研究第二环境问题。
、第二环境问题又可以分为两类:1、自然环境的破坏;2、环境污染,主要是工农业生产和城市生活把大量污染物排入环境,使环境质量下降,以致危害人体健康损害生物资源,影响工农业生产。
环境、资源、人口和发展之间的关系(论述)P18环境、资源、人口和发展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相互联系、制约的关系。
(1)资源很多自然资源具有两重性,既是人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又是环境要素。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
人口的激增,经济的迅速发展大大刺激了对资源的需求量。
再加上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与破坏,导致资源缺乏甚至枯竭。
我国的人均资源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快速的经济发展,使有限的资源更加紧张,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2)人口问题环境问题和人口问题又密切的互为因果的联系。
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一定地理环境和生产力水平的条件下,人口增殖应有一个适当比例。
人口增长过快,会刺激需求和生产,从而破坏人类环境系统的总平衡。
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人口膨胀是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它引起了粮食紧张、资源破坏‘能源危机、环境污染加剧等一系列问题。
我国的人口问题是一个短时期内很难扭转的最大社会问题之一。
人口过度增长对环境和资源的承载力构成巨大压力。
在科学技术和经济实力不很高的情况下,为保证衣食住行的基本需要,不得不过度开发自然资源、毁坏自然环境。
这种情况极大地限制了经济发展和生活改善,也是我国粮食紧张、资源破坏、环境污染严重的重要原因。
(3)发展与环境发展包括社会发展、经济发展两方面。
二基础是经济发展。
《土壤污染与防治》洪坚平主编 复习资料
《土壤污染与防治》复习资料第一章1、概念:环境问题、环境破坏、环境干扰、环境污染、土壤污染环境问题:狭义的环境问题指的是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作用下,人们周围环境结构和状态发生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变化。
广义的环境问题指的是任何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和状态的变化,其产生的原因包括人为方面的,也包括自然方面的。
环境破坏:主要指人类的社会活动引起的生态退化及由此而衍生的有关环境效应,它们导致了环境结构与功能的变化,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环境干扰:指的是人类活动所排出的能量进入环境,达到一定的程度,产生对人类不良的影响。
环境污染: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或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称为“环境污染”,常简称“污染”。
土壤污染:指人类活动引起的物质和能量输入土壤,并引起结构或“和谐”受到损害,人体健康受到伤害,资源和生态系统受到破坏,对环境的合理使用受到干扰。
2、当前环境问题的特点。
①已是全人类所面临的共同性问题;②已从局部扩展到区域甚至全球,从地表延伸到高空及地下,呈立体态;③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④具有明显的地域性;⑤已严重损害人类的健康与福利,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
3、环境问题的分类。
(1)原生环境问题:火山、地震、台风等;(2)次生环境问题:①环境破化(水土流失、沙漠化、盐渍化、物种灭绝等);②环境污染与干扰(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振动、电磁波干扰、热干扰等)4、环境破坏的分类。
按对象性质可分为两类,生物环境破坏和非生物环境破坏。
5、目前主要的土壤污染问题。
(1)能源的开发利用导致的土壤环境污染问题。
(2)工业的发展出现三废超标排放,导致土壤资源的污染。
(3)农业生产的自身污染。
6、土壤污染的特点及危害。
特点:①隐蔽性和滞后性②累积性和地域性③不可逆转性(重金属及一些有机物)④治理难而周期长危害:①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
理工类专业课复习资料-环境科学概论期末考试重点
1.环境是指与被研究对象有关的周围客观事物的总和。
它是个相对概念,以某项中心事物作为参照系,随中心事物变化而变化,中心事物与环境之间存在对立统一的关系。
2.指由于自然力或人类活动所导致的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各种环境影响。
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两大类。
3.指由于人类活动使得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当中,通过扩散、迁移和转化的过程,使整个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出现了不利于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4.当前展开的人--地关系研究旨在使该复合系统得以优化、协调并实现良性循环,而协调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即是环境伦理。
5.环境地学是以地球环境系统科学思想为指导,运用环境科学和地球科学的基本理论、技术与方法,以“人-地环境系统”为研究对象的交叉性学科。
6.污染物进入水体后通过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面的作用,使污染物的浓度逐渐降低,经过一段时间后,水体将恢复到受污染前的状态,称为水体的自净作用。
7.伴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而出现和发展的综合性交叉学科,其根本目的就是维护和改善生物圈特别是生态系统健康并发挥正常的服务功能,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并使两者协调发展。
8.是对生态系统这种层次性结构的研究,生态系统层次分明,有利于生态系统本身运动和功能的发挥,即主次有别,协调一致。
9.群落外部不连续存在的因子的突然作用或连续存在的因子超“正常”范围的波动,引起有机体、种群或群落发生全部或部分的明显变化,从而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受到损害或发生改变的现象。
(景观角度:指一些强烈改变景观结构和功能的事件)。
10.根据生态学原理,改变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因子及生态过程,调整优化系统秩序,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生态学潜力尽快恢复到一定的或原有的水平,甚至到更高水平。
11.由自然系统的生境、物种、生物学状态、性质和生态过程所生产的物质及其所维持的良好生活环境对人类的服务性能称为生态系统服务。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一、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
(一)什么是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 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类对环境开发利用的强度越来越大,对环境 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特别是产业革命以来,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大机器、汽车、化工合成材料、农药和化肥的广泛使用,使生产过 程中排放的废弃物和有害物越来越多,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造 成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同时,随着全球人口的 急剧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人类正受到 某些资源匮乏的严峻挑战。资源和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 展。
按其他要素分类
按环境要素划分 按生产类型划分 按地理空间划分
大 气 污 染
水 体 污 染
工 业 环 境 问 题
农 业 环 境 问 题
土 壤 污 染
区 域 环 境 问 题
局 部 环 境 问 题
生 活 环 境 问 题
全 球 环 境 问 题
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一)部分资源趋于枯竭,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
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物大致可分为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两大类。无机污染 物主要包括酸、碱、重金属,盐类、放射性元素铯、锶的化合物、 含砷、硒、氟的化合物等。有机污染物主要包括有机农药、酚类、 氰化物、石油、合成洗涤剂、 3 , 4- 苯并芘以及由城市污水、污泥 及厩肥带来的有害微生物等。当土壤中含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土壤 的自净能力,就会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微生物 活动受到抑制,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通过“土 壤→植物→人体”,或通过“土壤→水→人体” 间接被人体吸收, 达到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就是土壤污染。
4.1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改善能源结构,降低烟尘和污染物的排放量;
(3)制定法律法规,加强管理; (4)合理规划城市布局,将污染严重的企业强制搬离市区等。
土 壤 污染原因: 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污染物质进入 污 土壤,其数量超过土壤的容纳和 染 自净能力。
土壤污染物:有机污染物(化学农药)
重金属(汞、铅、镉) 放射性元素 病原体
大 气 污 染
气溶胶状态污染物(颗粒物) 污染物分类:
气体状态污染物(气态污染物) 二氧化硫、一氧化氮、
常见的大气污染物:一氧化碳等。 大气污染的危害:
影响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危害植 被,腐蚀材料,影响气候,降低 能见度,引发温室效应、臭氧层 空洞和酸雨等
如何治理大气污染?
(1)宣传环保知识,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后果:
导致生态失衡,加剧了水土流失、土 壤荒漠化和生态恶化、物种灭绝等
措施: 退耕还林、舍饲养殖、
设立自然保护区等
(三)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
原因: 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有害物质
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后果:引起环境质量下降,危害人类健康,影
响生物正常生存发展。
类型: 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固体
解析:环境问题的产生是由于人类过度开发利用资源 和环境的情况下发生的环境破坏或环境退化,从而危 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与发展的所有问题。 答案:CD
2.下面的环境问题属于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 的是( ) A.大气污染 B.全球变暖 C.水土流失 D.矿产资源的减少
解析:环境问题的种类很多,大气污染是环境污染问题, 水土流失是生态破坏问题,矿产资源的减少是自然资源衰 竭问题,全球变暖则是由于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 答案:B
如何治理土壤污染?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活动
环境问题还有其他的分类方法,
请将下列环境问题与其划分类型用线连接起来,
并说明连接的理由。
活动
环境问题还有其他的分类方法,
请将下列环境问题与其划分类型用线连接起来,
并说明连接的理由。
资
料
从本世纪30年代至今发生了比利时马斯河 谷烟雾事件(一周内死亡60人)、美国洛杉矶 光化学烟雾事件、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全镇 45%人口患病、死亡17人)、英国伦敦烟雾事 件、日本水俣病汞污染事件等震惊世界的八大 公害事件;进入80年代以后,又发生了规模更 大、影响范围更广、危害更为严重的印度博帕 尔泄漏事件(3300人死亡,20万人致残)、菜 茵河污染事件(160千米河段鱼死亡,483平方 千米范围内井水不能饮用,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等。
灌溉污水 土壤环境 固体废弃物
农作物
食品
(污染与破坏)
饮用水
水体 水生生物
活动
填表对比:
来 源 危 害
生活污水、工业废水 水质恶化,危害人体 水 污染 农药、化肥及畜禽粪便 健康, 破坏生态环境 大气 污染 工业废气、家庭炉灶 汽车尾气 (燃烧化石燃料) 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 酸雨、光化学烟雾
农作物减产、质量下降 施用农药和化肥、 土壤 污染 灌溉污水、固体废弃物 通过食物链影响人体健康
原料 切碎
蒸 煮 分离 黑液
纸浆
漂白
增蓝
水俣湾事件 1953—1956年日本熊县水俣市,因石油化 工厂排放含汞废水,人们食用了被汞污染和富 集了甲基汞的鱼、虾、贝类等水生生物,造成 大量居民中枢神经中毒,死亡率达38%,汞中 毒者达238人,其中60多人死亡。
活动
填表对比:
来 源 危 害
什么叫环境问题
结课作业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B09010405 陈晶晶1.什么叫环境问题?它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发展的?1.什么是环境问题?概括地讲,环境问题是指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现象。
环境问题是目前世界人类面临的几个主要问题之一。
环境问题是多方面的,但大致可分为两类: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
由自然力引起的为原生环境问题,也称第一环境问题,如火山喷发、地震、洪涝、干旱、滑坡等等引起的环境问题。
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引起生态系统破坏和环境污染,反过来又危机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现象,为次生环境问题,也叫第环境问题。
次生环境问题包括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方面。
目前人们所说的环境问题一般是指次生态问题。
生态破坏是指人类活动直接作用于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显著减少和结构显著改变,从而引起的环境问题,如过度放牧引起草原退化,滥采滥捕使珍惜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生产力下降,植被破坏引起水土流失等等。
环境污染则指人类活动的副产品和废弃物进入物理环境后,对生态系统产生的一系列扰乱和侵害,特别是当由此引起的环境质量的恶化过来又影响人类自己的生活质量时。
环境污染不仅包括物质造成的直接污染,如工业"三废"和生活"三废",也包括由物质的物理性质和运动性质引起污染,如热污染、噪声污染、电磁污染和放射性污染。
由环境污染还会衍生出许多环境效应,例如二氧化硫造成的大气污染,除了使大气环境质量下降,还会造成酸雨。
应当注意的是,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往往难以截然分开,它们之间常常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因果关系和相互作用。
2. 环境问题的发生和发展环境问题是随着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
随着人类生产力的提高,人口数量也迅速增长。
人口的增长又反过来要求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如此循环作用,直至现代,环境问题发展到十分尖锐的地步。
环境问题的历史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21世纪的人类面临的十大环境问题
2、哺乳类动物:偷猎和栖息地的丧失 鸟类:栖息地的丧失 3、为了避免渡渡鸟与大颅榄树般的悲剧再度重 演,保护物种、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已成为当代人不可推卸的神圣使命。
外来物种入侵:某种生物从外 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 状态,并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 危害的现象。
外来入侵物种危害广东
世界: 淡水量占2.5%, 人类能够利用的淡水约占其11%;
20亿人口淡水资源不足,10亿人饮用水不合卫生要求,
每年有1200多万人因水污染致病而死亡。 (水—20亿生命之所系)
中国:
全国668个城市(1998年底)中缺水城市达400多个;
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量1/4的。 人均水资源量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 1/4; 苏州: 部分河流污染严重,太湖呈现了明显的富营养化趋势。
富山事件 截止1991年3月,患者达 (From 1931;Japan) 129人,其中死亡116人
博帕尔农药泄漏 (1984,12;India)
1408人死亡,2万人中毒,15 45吨异氰酸甲泄漏 万人接受治疗,20万人逃 离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31人死亡,203人受伤,13万 4号反应堆机房爆炸 泄漏(1986,4;USSR) 人疏散,直接损失30亿美 元
世界: 荒漠化面积达3500万km2; 现在每分钟就有1公顷土地荒漠化。 中国: 目前荒漠化面积达262万km2,占国土面积 的27.3%; 以每年2460km2的速度扩展; 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 危害: 破坏土地资源,气候异常(沙尘暴),物种 消失,使人类、动植物失去生存的家园 。
活动 4
思考完成P91下的活动题
该企业造纸流程中分离、漂白、增蓝都对水 有污染。
造纸工业在生产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 毒性物及噪声等能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尤以水 污染最为严重,用、排水量大,废水中有机物含 量高,生化需氧量高,悬浮物多,并含有毒性物,带 色有异味,危害水生生物的正常生长(如副营养化 现象),影响工农畜牧业和居民用水与环境景观。 长年积累,悬浮物会淤塞河床港口,并产生硫化 氢有毒臭气,危害深远。
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危害
• 美国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国家。美国曾于1998年签署 了《京都议定书》。但2001年3月,布什政府以“减少温室气体 排放将会影响美国经济发展”和“发展中国家也应该承担减排和 限排温室气体的义务”为借口,宣布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
1.2 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危害
1.2 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危害
一、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1、概念及分类
环境:人类生存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或 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 称为环境。
环境问题:指因为自然变化或人类活动而 引起的环境破坏和环境质量变化,以及 由此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
• 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这是人类历史上首 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
全球气候变暖 措施:
全球合作,限制排放温室气体; 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向公民宣传低碳生活; 植树造林; 开发利用新能源。
② 酸雨出现频繁
概念及形成原因:
➢ pH<5.6,4.5重酸雨。
➢ SO2和NOx排放引起。
• SO2+H2O=H2SO3 • 2H2SO3+O2催化剂2H2SO4 • 类似地,氮氧化物会变成硝酸
防治酸雨 措施:
减少向大气中排放酸性化学污染物; 对大功率的工业燃烧设备要安装脱硫装置; 限制机动车辆排放各种酸性化学污染物; 向公民宣传绿色出行;
③ 臭氧层破坏
③ 臭氧层破坏
臭氧层——离地面20~30km以上的平流层,它吸 收了来自太阳的大部分紫外线。 破坏原因:人类广泛使用和释放氟氯烃CFCs类物 质(如制冷剂、发泡剂、清洗剂等)。 现状及趋势:1985年,人类在南极上空首次观察 到“臭氧空洞”,春季最为严重。 主要危害:强烈的紫外线辐射,会损害人和动物 的免疫系统,诱发皮肤癌和白内障,破坏地球生 态系统。
环境问题的概念
环境问题的概念
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原因或人为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不利于人类的变化,以致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现象。
具体来说,环境问题包括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生态破坏,如生物物种锐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以及环境污染,如城市化和工农业高度发展而引起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污染、噪声污染、农药污染等。
此外,资源短缺也是环境问题之一,如水资源短缺、土地资源短缺等。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一个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透支成因分析文献综述一、环境问题的概念一般而言,环境问题包括生态环境问题和社会环境问题两大类。
生态环境问题始于生态平衡的破坏,而社会环境问题则与社会、文化的失调有着直接的关系。
1试论环境问题及其社会学的阐释模式洪大用(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北京100872)本文所指的环境问题主要是指生态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是指因为自然变化或者人类活动而引起或可能引起的环境破坏和环境恶化,以及由此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产业活动与人类其他活动造成超过自然界净化能力的污染物质与能源进入环境,以及为发展经济而过度利用生态资源所造成生态环境恶化,是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
2论循环经济下的企业环境责任叶晓丹)二、环境透支的含义如果把地球看成一个银行,地球上的环境资源视为银行里的存款,人类提前把地球本年度可供消耗的生态资源耗尽,本年剩下的日子,地球将处于“生态赤字”状态。
就像银行对账单可以追踪收入与支出一样,全球足迹网络利用其国际化的网络追踪人类对于地球自然资3地球透支:人类生态足迹已超年源的需求(即“支出”)和地球的生物承载力(即“供给”)。
度“预算匡春凤”由此可知,环境具有一定的承载力,它在一定时期内能够维持地球的相对稳定状态。
但地球的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它所具有的资源也是有限的,当人们在肆意透支环境、消耗资源的同时,也会给人类自身带来不可磨灭的灾害。
三、环境透支现状目前,我国正面临气候变化、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与土地荒漠化等多种环境问题。
二十世纪末开始,我国多次出现全国性暖冬,导致全国年平均气温逐渐增高、降水紊乱、洪涝和干旱灾害频发;现在我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居世界第二,有逐渐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的趋势;截至 2008 年,全国水系已经为中度污染,其中多条河流及其支流为重度污染,七大水系中 IV 类、V 类、劣 V 类已占 59.49%,造成该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废水未经治理的肆意排放;固体废弃污染物对人们生活和生态环境的损害也不容小觑,因其影响而患病的人数在逐年增加,其对大气、土壤和水源的危害程度在逐渐上升;中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已经多达263.6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还多,且荒漠化有上升趋势;各种噪声污染、光污染也已经开始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而且其影响程度在逐渐扩4白仲林.面板数据的计量经济分析[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大。
日益加剧的环境污染对我国居民产生了严重的健康危害。
中国每年因室外空气污染导致的早死人数#最保守估计在35万-50万人(Chen et al.,2013)由于中国淮河以北长期在冬季使用煤供暖,由煤燃烧所产生的空气污染导致北方人口的人均预期寿命下降 5.5年!(Chen et al.,2013),早在2003年,因空气污染导致的健康成本已占到当年GDP的1.16%-3.8%(Word Bank and SEPA,2007)由此可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环境透支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当前,我国生态环境恶化是尚未得到改善,环境污染的状况又日益严重,企业废气、废水、废渣的排放及人们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在给环境造成污染的同时,也在给我们的生活埋上了一层灰。
雾霾天气不断侵蚀着人们的健康,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形势更严峻。
四、环境透支成因研究的重要性在人类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在享受工业化带来的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在对工业文明的负面效应进行着反思。
保护环境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和长远发展,是造福当代、惠及子孙的事业。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把保护环境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重大战略。
党的十六大以后,我们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奋斗目标。
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新飞跃,也是加5温家宝.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N].时政文献辑览,强环境保护工作的根本指导方针。
2007-05-15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使我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首先是居民的身体健康与财产受损;其次是环境退化的经济代价巨大,影响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问题产生的真正原因是环境利益配置失衡,也即在环境利益一定且有限的情况下,一方获取环境利益过多必然导致其他方所获环境利益减少,一方获益而导致另一方受损,如果能协调与平衡各方环境利益,环境问题能有望缓解。
目前,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利益协调机制,但由于各种原因,这些6环境利益的政治经利益协调机制难以发挥其真正的效能,我国的环境问题依然严峻,难以缓解。
济学分析袁红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尤其以“先发展后治理“的观念造成了现在环境透支严峻的状态。
研究环境透支的成因,有助于我们在粗放型经济的形势下,明白经济增长绝不能以牺牲环境利益为代价,在面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上可以寻求更好的途径缓促进经济增长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五、环境透支主体之间的权利及责任(企业、政府、公众)1、企业权利及责任: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制度下市场经济的主体,市场竞争的主体,在享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权力的同时,也享有适宜的环境权力,这就是企业享受依法合理开发利用环境资源的权力,依法排放污染及其生产生活废物的权力。
这些权力,统称为企业的环境权力。
这是因为任何单位(企业)及生产、经营或业务活动,都必须占有一定的场所、空间,使用一定的环境7企业环境权力与环境义务初探○胶州市环境保护局杨孚之刘资源和自然力,都需要适宜的自然环境条件瑛而企业环境责任则来源于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个分支内容。
它是在环境危机频繁肆虐之时,国际社会和环境保护者们所首先意识到的问题。
企业环境责任,包含了企业的环境法律责任和环境道德责任,既需要企业严格遵守法律规定,履行法定义务;又需要企业8论企业有完善的环境道德责任意识,本着社会成员的积极心态,来促进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
环境责任的正当性由此可见,面对我国日益严重的环境透支、环境污染现象以及国家“节能降耗,保护环境”的政策,企业作为环境透支的主要肇事者和环境资源的利用者有责任和义务,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水平,使企业产业链延长;要从源头开始,尽可能利用绿色原料,开发绿色生产工艺,实施清洁生产,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寻找这些废弃物质再循环、再利用的途径,争取实现污染“零排放”。
2、政府权力和责任从性质上讲,政府环境权力是一种行政权,是行政主体对环境行政事务实施主动、直接、连续、具体管理的权力。
行政主体对环境行政事务实施主动、直接、连续、具体管理的权力仅是狭义环境权力,而广义上的政府环境权力不仅包括了行政主体对环境行政事务实施主动、直接、连续、具体管理的权力,还包括了行政立法权和行政司法权。
9高家伟:《论行政职权》,《行政法学研究》[J ],1996 年第 3 期 所谓政府环境责任,是指在环境保护领域,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以及执行公务的人员,根据环境保护的需要和政府的职能定位所确定的份内应做的事,以及在法律规定范围内没有做或没有做好份内应做的事时所要承担的不利后果,包括积极和消极两个层面的政府环境责任10钱水苗,沈玮.强化政府环境责任—修改《环境保护法》的一个视角.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兰州,2007.272政府环境责任既包含了政府环境保护的第一性义务即政府应尽的环境保护职责和义务,又包含了因不能适当履行义务所应接受的惩罚性后果,既是一种事前责任,又是一种事后责任。
11我国政府环境责任问责制度研究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学术学位) 学生姓名:严平艳因此,政府作为环境主体应主动承担环境职责与发挥政府职能。
政府在领导、组织、协调环境资源保护工作,建设环境友好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关键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前中国日益严重的环境透支问题,尤其是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资源能源浪费问题的问题如何行之有效的解决,政府应积极地寻求方法。
政府只有发挥好自己的职能,明确政府的职责与权限,健全政府环境责任的重点与方向,,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给企业和公众树立一个良好的政府形象,有助于企业、公众快速投入到环境保护的角色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公众环境权力与责任公民环境权利基本含义是指公民有在适宜、良好、健康的环境中过有尊严的、健康的、 有活力的生活的权利,公民亦有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权利,其文化多样性应该得到尊重,而且能够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12我国公民环境权入宪的法理分析闫国志维护公共环境利益不受损害而独立地行使权利,对其他任何单位或个人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行为以及环境行政权在运作过程之中的懈怠行为进行监督和制约,反映在环境立法上就是公众诉讼权的确立13论环境保护中权力与权利的配置———从环境行政权与公众环境权关系的角度审视朱 谦 公众承担环境责任所维护的最终利益并不指向单个个体,也不是某个特殊群体,而是整个社会,它以维护整个社会的公共利益为其存在目的,因此,公众的环境责任是一种社会责任。
另外,也是一种事前责任与事后责任相结合的责任。
提出公众环境责任的主要意义在于保护环境的同时将环境问题防患于未然,而不是仅对违反环境道德或法律规范的人予以事后的谴责或制裁。
14公民环境责任及其法律化研究孟 甜六、环境透支主要原因1、环境污染负的外部性外部性理论是现代经济学重要的理论之一,特别是随着环境经济学的发展和理论研究的深入,外部性理论是作为指导环境污染治理的重要方法基础。
负的外部性不仅使完全竞争市场失去效率,使资源配置偏离了帕累托最优,而且加剧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其内在经济机制是由于实施者可以将应由自身承担的私人成本(如污染成本和额外的资源使用费)转嫁为外部成本,并由全社会共同分担,从而自身获得额外的经济利益,这种内在经济机制使得我国负的外部性问题循环累积地增加,使环境和资源问题愈演愈烈。
15论负的外部性内在化的一般途径 刘友芝) 2、公共物品的属性导致市场失灵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环境透支是种典型的“市场失灵”表现。
`环境”作为一种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两个特点。
非竞争性是指不会因为消费人数的增加而引起生产成本 的增加,即消费者人数的增加所引起的社会边际成本等于零。
而非排他性则指产品一旦提供,就不能排除社会中的任何一个人免费享受它所带来的利益。
16环境透支的外部效应 彭文兴就比如说,采城市周边建立了绿化带带来城市空气的改观,一个人呼吸着新鲜空气,但同时又不制约着他人呼吸。
由此可见,环境问题的“非竟争性”和“非排他性”告诉我们,“环境”这种公共产品是不能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通过等价交换的机制建立联系,如果以市场资源配置的方式进行环境供应,“市场失灵”就一定无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