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练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第三节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同步训练)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三节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同步训练)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三节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桂林山水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A. 板块运动B. 地质构造C. 河流侵蚀D. 地球自转2、桂林山水地貌的形成时间大约是?A. 一亿年前B. 五千万年前C. 两百万年前D. 一千万年前3、桂林地区的石灰岩属于哪一类岩石?A. 岩浆岩B. 沉积岩C. 变质岩D. 花岗岩4、下列哪种外力作用对桂林山水景观的形成影响最大?A. 风化作用B. 冰川侵蚀C. 流水侵蚀D. 风力侵蚀5、桂林山水以其独特的“山水甲天下”之美著称,以下关于桂林山水成因的描述,正确的是:A. 地壳运动导致岩石裂隙,经长期水流侵蚀形成奇峰异石B. 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形成壮观的溶洞景观C. 地质构造运动使地表形成大量火山喷发,火山灰堆积形成独特的地貌D. 河流冲积作用,沉积物堆积形成平原,发育出丰富的植被6、桂林山水景观的形成过程中,以下哪种地质作用最为关键?A. 地震B. 岩石风化C. 水流侵蚀D. 地质构造运动7、桂林“山水”形成的主要地质过程是:A、流水侵蚀作用B、板块运动C、火山喷发D、风化作用8、关于桂林山水的成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桂林地区的石灰岩地层是形成山水地貌的基础B、河流的侵蚀作用是塑造桂林地貌的主要力量C、桂林的山水是由海底沉积形成后抬升为陆地演变而来D、桂林山水在夏季雨季水量充沛期间,水位上升对地表形态形成影响9、桂林“山水”的成因主要是由于以下哪种地质作用?A. 流水侵蚀作用B. 火山喷发作用C. 地震作用D. 海洋沉积作用 10、下列哪一个因素不是导致桂林山水地貌形成的主要成因之一?A. 地层构造B. 流水侵蚀C. 海洋沉积D. 气候条件11、关于桂林山水形成的地质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主要是内力作用中的地壳运动形成B. 主要是外力作用中的风化、侵蚀作用形成C. 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D. 主要是由于冰川作用形成12、桂林地区的喀斯特地貌发育的主要条件是:A. 岩石以石灰岩为主,且有裂隙发育B. 地形平坦,河流流速慢C. 气候干燥,蒸发量大于降水量D. 地壳运动频繁,地震多发13、【题目】桂林山水以其独特的喀斯特地貌而闻名,下列关于桂林山水形成原因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地壳运动导致岩溶作用B. 河流侵蚀作用形成峰林C. 地下水溶蚀作用形成溶洞D. 植被覆盖层对土壤侵蚀作用较大14、【题目】下列关于桂林山水景观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峰林奇特B. 溶洞幽深C. 河流弯曲多D. 森林覆盖率低15、下列关于桂林“山水”成因的描述中,哪种说法最符合地质学家的观点?A、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与石灰岩作用形成碳酸,岩层被溶解而形成溶洞B、岩石内部的结晶过程形成了各种奇峰C、天气变化频繁导致岩层裂解,进而形成特殊地貌D、地下熔岩活动推动地表形成特殊地貌结构16、在分析桂林山水形成的案例中,哪一项因素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最关键?A、气候因素B、生物因素C、水文因素D、地震活动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分析桂林“山水”的成因,结合教材中相关知识,试述桂林山水形成过程中的地质作用和流水作用的特点,并说明其形成的意义。

高中地理必修1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 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练习与解析

高中地理必修1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 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练习与解析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练习与解析一、认识喀斯特地貌1下列属于地面喀斯特地貌的是……………………………………………………()A.钟乳石B.石笋C.溶洞D.落水洞答案:D点拨:地面喀斯特地貌包括峰林、峰丛、孤峰以及溶蚀洼地和落水洞等;地下喀斯特地貌包括溶洞、地下河及钟乳石、石笋、石柱等。

2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A.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沉积作用B.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岩石的侵蚀和风化作用C.含有二氧化硫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沉积作用D.含有二氧化硫的水对岩石的溶蚀和沉积作用答案:A点拨: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沉积作用。

3与喀斯特地貌发育是否典型无关的是……………………………………………()A.岩石的透水性B.水中所含二氧化碳、有机酸和无机酸的数量C.地质构造D.地面坡度答案:C点拨:喀斯特地貌发育是否典型与下列因素有关:(1)岩石的透水性:岩石的透水性越好,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典型。

(2)水中所含二氧化碳、有机酸和无机酸的数量:水中所含二氧化碳、有机酸和无机酸的数量越多,水的溶蚀力也就越强,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典型。

(3)水的流动性:流动的水可使更多的岩石在更大的面积上受到溶蚀,从而提高喀斯特地貌的发育程度。

4读图,回答问题。

图3—9(1)该图表示____________地貌。

(2)图中的洞是____________作用形成的。

(3)洞中事物的名称分别是1是____________,2是____________,3是____________。

(4)1、2、3都是____________作用形成的。

(5)这种地貌在我国的____________高原最为典型,其岩石以____________岩为主。

(6)我国最早较全面揭示该地形景观各种特征的著作是……………………………()A.《山海经》B.《水经注》C.《梦溪笔谈》D.《徐霞客游记》答案:(1)喀斯特(2)侵蚀(3)钟乳石石笋石柱(4)流水化学沉积(5)云贵石灰(6)D点拨:我国的喀斯特地貌以石灰岩广布的云贵高原最为典型,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沉积作用。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后训练: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后训练: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后训练: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1、棉花堡作为旅游圣地分布在土耳其西南部山区,棉花是指其白色如棉,远看像一层层的棉花团,其实是坚硬的石灰岩地貌(如下图),推测棉花堡的成因为A. 冰川融水的侵蚀作用B. 温泉水矿物质的积淀C. 温泉水的溶蚀作用D. 山岳冰川的间歇消融2、饱含碳酸氢钙的地下水溢出地表,沿斜坡漫流时,遇到地表凸起部位,水流翻越阻隔流速加快,水体变薄,水中的二氧化碳逸出,在凸起部位发生碳酸钙淀积,形成“边石坝”。

下图是某处边石坝景观及其纵向剖面图,剖面呈现黄白相间的纹理。

进一步研究发现白色是碳酸钙,黄色是泥土。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 关于边石坝生长速度最快部位的判断及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 因为A处是边石坝最高凸起点,水体最薄,碳酸钙沉积最快B. 因为B处流速最快,碳酸钙沉积最快C. 因为C处受凸起阻挡,流速最慢,流水搬运的碳酸钙物质最易沉积D. 因为D处位于钙化池内,流速最慢,流水搬运的碳酸钙最易沉积(2) 根据边石坝黄白相间纹理,下列推理判断正确的是( )①该边石坝可能形成于季风气候区②该边石坝可能形成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③雨季时,河流流量大,搬运力强,泥沙不易沉积,纹理呈白色④雨季时,河流流量大,侵蚀力强,含沙量大,钙化沉积物中混有泥沙,纹理呈黄色⑤黄宽白窄,说明暴雨次数多,雨季长⑥白宽黄窄,说明暴雨次数多,雨季长A. ①③⑥B. ①④⑤C. ②④⑤D. ②③⑥3、“蓝洞”是指在海岸或珊瑚礁盘的浅水区域被海水覆盖的水下洞穴。

我国三沙市永乐礁中的蓝洞“永乐龙宫”(16°31’30”N,下图)深达300.89米,是全球已发现的最深蓝洞。

地学家们一般认为“永乐龙宫”应为在第四纪冰期海平面最低时期以前由陆地水溶蚀形成的喀斯特溶洞,由海平面以上沉降于海面以下形成的。

第四纪冰期最低海平面位置一般认为距现今海平面约-125米。

高中地理必修1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 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1

高中地理必修1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 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1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中国喀斯特地貌的地带性特征中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类型之多,为世界罕见。

在中国,作为喀斯特地貌发育的物质基础——碳酸盐类岩石(如石灰石、白云岩、石膏和岩盐等)分布很广。

据不完全统计,总面积达200万平方千米,其中裸露的碳酸盐类岩石面积约130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7;埋藏的碳酸盐岩石面积约70万平方千米。

碳酸盐岩石在全国各省区均有分布,但以桂、黔和滇东部地区分布最广。

湘西、鄂西、川东、鲁、晋等地,碳酸盐岩石分布的面积也较广。

中国喀斯特的地带性特征中国东部喀斯特地貌呈纬度地带性分布,自南而北为热带喀斯特、亚热带喀斯特和温带喀斯特。

中国西部由于受水分的限制或地形的影响,属干旱地区喀斯特(西北地区)和寒冻高原喀斯特(青藏高原)。

①热带喀斯特以峰林—洼地为代表,分布于桂、粤西、滇东和黔南等地。

地下洞穴众多,以溶蚀性拱形洞穴为主。

地下河的支流较多,流域面积大,故称地下水系,平均流域面积为160平方千米,最大的地苏地下河流域面积达1000平方千米。

地表发育了众多洼地,峰丛区域平均每平方千米达2.5个,洼地间距为100~300米,正地形被分割破碎,呈现峰林—洼地地貌。

峰林的坡度很陡,一般大于45°。

峰林又可分为孤峰、疏峰和峰丛等类型,奇峰异洞是热带喀斯特的典型特征。

中国热带海洋的珊瑚礁是最年轻的碳酸盐岩,大多形成于晚更新世和全新世。

高出海面仅几米至10余米,发育了大的洞穴和天生桥、滨岸溶蚀崖及溶沟、石芽等,构成礁岛的珊瑚礁多溶孔景观。

②亚热带喀斯特地貌以缓丘—洼地(谷地)为代表,分布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地下河较热带多而短小,平均流域面积小于60平方千米。

洼地较少,每平方千米仅为1个左右,且从南向北减少,相反,干谷的比例却迅速增加。

正地形不很典型,主要为馒头状丘陵,其坡度一般为25°左右,洞穴数量较热带大为减少,以溶蚀裂隙性洞穴居多,溶蚀型拱状洞穴在亚热带喀斯特的南部较多。

高中地理鲁教版教学案第三单元第三节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含答案

高中地理鲁教版教学案第三单元第三节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含答案

第三节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一、认识喀斯特地貌1.喀斯特是指石灰岩地区的地貌、水文现象和景观。

2.喀斯特作用的本质含有CO2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化学过程如下:(1)溶蚀作用:CaCO3+CO2+H2O=Ca(HCO3)2。

(2)淀积作用:Ca(HCO3)2=CaCO3↓+CO2↑+H2O.3.喀斯特地貌的发育条件(1)岩石错误!(2)水错误!4.喀斯特地貌的分类(1)地面喀斯特地貌:包括峰林、峰丛、孤峰、溶蚀洼地、落水洞等.(2)地下喀斯特地貌:溶洞、地下河、石钟乳、石笋、石柱等。

二、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1.岩石条件石灰岩厚度大,岩性纯,空隙和裂隙发育广泛,岩石的可溶性、透水性都很好。

2.气候条件位于我国亚热带湿润区,气候温暖,降水充沛.3.水文条件地势有利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形成与富集,漓江南北纵贯,水的流动性好。

4.生物条件旺盛的生命活动和土壤中有机质的积累,导致土壤和流水中有机酸的含量较高.知识点一错误!错误!———————情景导入先思考-————-—材料某洞穴剖面景观示意图。

(1)图示地貌在我国四大高原中有广泛分布的是什么高原?形成该地貌的作用有哪些?提示:云贵高原。

溶蚀、淀积作用。

(2)我国西北地区能否形成这种典型的地貌,为什么?提示:不能。

该地貌为喀斯特地貌,其形成条件之一就是水分充足,而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

—————-—核心要点掌握好-——————一、喀斯特作用的基本条件喀斯特作用的进行主要取决于岩石的可溶性和水的溶蚀能力,岩石的可溶性越大,水的溶蚀能力越大,喀斯特作用越强烈。

喀斯特作用的深入程度则主要受岩石的透水性和水的流动性影响.具体影响因素如下表所示:影响喀斯特作用的因素对喀斯特作用的影响岩石的可溶性岩石成分,如石灰岩、白云岩岩石的可溶性强,喀斯特作用强;反之则弱岩石的透空隙、裂隙大,透水二、喀斯特地貌的代表形态及成因喀斯特地貌在地表和地下的形态各不相同,其成因也不同,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喀斯特作用中的溶蚀和淀积作用的化学过程是:①CaCO3+CO2+H2O=Ca(HCO3)2,②Ca(HCO3)2=CaCO3↓+CO2↑+H2O。

4-2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圈层互相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4-2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圈层互相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4-2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圈层互相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一、选择题下图反映了不同地质时期某地自然环境的变化,据此回答1~3题。

1.引起图中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水热条件的变化B.地壳运动C.植被类型的变化D.岩浆活动2.下列地区的地理环境与③阶段类似的是()。

A.马达加斯加岛东西两侧B.天山山脉南北两侧C.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东西两侧D.安第斯山南段东西两侧3.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主要体现了()。

A.地理环境的整体性B.地理环境的差异性C.地理环境的复杂性D.地理环境的稳定性解析第1题,图中地理要素变化过程可分解如下:①阶段当地为平地,植被为森林;②阶段当地地壳隆起升高,使背风坡植被由森林变为草原;③阶段地壳继续升高,背风坡出现了沙漠。

这一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地势和植被,而植被的变化又是地势变化的结果,故图中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地壳运动。

第2题,马达加斯加岛东侧迎风坡多雨,西侧背风坡少雨;天山山脉北侧为迎风坡,南侧为背风坡;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东侧没有形成荒漠;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为迎风坡,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东侧为背风坡,形成巴塔哥尼亚沙漠。

第3题,图示地理环境中一个要素的变化,引起其他要素也发生改变,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答案 1.B 2.D 3.A“生物入侵”是指某个地区的外来生物物种打破了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例如,桉树原生长地是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和东南部地区,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但是在引种到我国的云贵高原后,却引发了令人头痛的生态问题:引种地区的地下水位严重下降,桉树林及其附近的草木大量枯死……分析材料,回答4~5题。

4.桉树在澳大利亚和云贵高原生长的自然条件,最主要的不同在于() A.澳大利亚降水多,而云贵高原降水少B.澳大利亚地势低,而云贵高原地势高C.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地区地下水丰富,云贵高原是喀斯特地貌,地下水储存条件不利D.澳大利亚光照条件好,而云贵高原光照条件不好5.以上案例,能够给予我们的启示是()①地理环境中的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②引进外来物种,需要考虑地域环境的差异性③某一要素的变化可能导致其他某个要素的变化,但不会引起整个环境的改变④引进外来物种,必然造成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解析第4题,桉树需水量较大,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地区地下水丰富;而云贵高原是喀斯特地貌,裂隙发育,地下水下渗严重。

B1-3-3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

B1-3-3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

6.喀斯特地貌的类型有哪些?
●地面喀斯特地貌:峰林、峰丛、孤峰、落水洞 ●地下喀斯特地貌:溶洞、地下河、钟乳石
A图为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幼 年期,出现石芽、漏斗,整 个地表呈高原状态。 B图表示中年期,地表喀斯 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同 时发育,地表呈山地状态。
C图反映的是喀斯特地貌发 育进入老年期,出现溶蚀、 冲积平原和孤峰。 钟乳石
8.分析圈层相互作用的一般方法是什么?
①弄清地理事物的形成变化过程 ②分析案例所在地区的地貌、气候、水文、生 物和土壤等地理环境要素的主要特征
③对照地理事物形成过程,找出案例所在地区 的主要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作用情况ຫໍສະໝຸດ 7.桂林“山水”的形成条件
喀斯特作 自然 圈层 用条件 因素 桂林地区的自然条件 和环境特征 石灰岩分布广,厚度大, 岩石的 岩石圈 岩石 岩性纯,空隙和裂隙发育 可溶性 广,可溶性、透水性好 大气圈 气候 亚热带气候,温暖,降水充沛 地势三面高,中南低,漓江 水圈 水文 水的 南北纵贯,水的流动性强 溶蚀性 暖湿气候利于生物生长, 生物圈 生物 土壤和流水中有机酸含量 较高,水的溶蚀力强
4.喀斯特作用的化学过程是什么?
●溶蚀作用:CaCO3+CO2+H2O=Ca(HCO3)2 ●淀积作用:Ca(HCO3)2=CaCO3↓+CO2↑+H2O
5.影响喀斯特作用的条件有哪些?
●岩石的可溶性←透水性←空隙和裂隙发育程度 ●水的溶蚀力←CO2及有机酸无机酸含量+水的流 动性←大气降水、地面坡度、岩石裂隙连通性
B1-3-3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 --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1.什么是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是由喀斯特作用形成的独特地貌
2.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什么?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练习题及答案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练习题及答案

第三节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一、单项选择题1.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 )A. 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作用B. 流水的冲刷作用C. 对可溶性岩石的淀积作用D. 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2.关于水对碳酸岩类岩石的溶蚀力的大小不叙述正确的是( )A. 二氧化碳越多,溶蚀力越大B. 有机酸越多,溶蚀力越大C. 无机酸越多,溶蚀力越大D. 水的流动性越弱,溶蚀力越大3.下列地貌类型全部属于地面喀斯特地貌的是( )A. 石柱、峰林、溶蚀洼地B. 峰丛、落水洞、溶蚀洼地C. 石柱、石钟乳、地下河D. 孤峰、溶洞、落水洞4.有关我国桂林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石灰岩广布,可溶性、透水性差B. 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丰沛,尤其以5—8月降水较多C. 漓江自南向北纵贯全境D. 气候条件有利于生物的生长,土壤中有机质积累丰富5.有关桂林山水形成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其形成、发育与岩石条件、气候条件有关B. 其形成、发育与生物条件无关C. 其形成、发育与水循环无关D. 其形成、与发育与陆地环境下形成的石灰岩广布有关6.有关桂林山水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B.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C. 奇松、怪石、云海、温泉D.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7.下列四种地质现象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①U型冰川谷②夏威夷群岛的形成③欧洲与美洲之间的距离不断增大,大西洋逐渐加宽④我国桂林山水的形成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④8.兼有喀斯特地貌和热带植物等自然景观的地区位于( )A. 长江中下游平原B. 四川盆地C. 云贵高原D. 青藏高原9.与喀斯特地貌成因相同的地貌是( )A 黄土高原的成因B 黄土高原地表形态的形成C 华北平原D 山麓冲积扇10.关于石钟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它是悬垂于洞顶的碳酸钙堆积B. 它是洞底往上增高的碳酸钙堆积C. 它是散立在溶蚀谷地的低矮山峰D. 其形态呈柱状二、综合题1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河流经高原,其典型的地貌类型是地貌。

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18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含解析)鲁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18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含解析)鲁教版必修1

课时分层作业 ( 十八 )( 建议用时: 25 分钟 )[ 合格基础练 ]以下图表示四种地貌景观。

读图,达成1~3 题。

1.图中表示喀斯专门貌的是()A.a B.bC.c D.d2.喀斯特作用的实质是()A.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B.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岩石的溶蚀微风化作用C.含有二氧化硫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侵害和堆积作用D.含有二氧化硫的水对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3.喀斯专门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是()A.岩石的透水性B.岩石的可溶性C.水中所含二氧化碳的多少D.水中所含有机酸、无机酸数目的多少1.B 2. A 3. B [ 第 1 题,四种地貌景观中,a、 c、 d 分别是风蚀地貌、风积地貌、海岸地貌,它们明显不属于喀斯专门貌。

b 为地下溶洞,属于喀斯专门貌。

第 2 题,喀斯特作用的实质是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

第 3 题,选项中供给的条件都属于喀斯专门貌发育的条件,此中最基本的条件是岩石的可溶性。

]以下图为我国南方喀斯专门域一处地貌,读图回答下题。

4.以下有关表达,正确的选项是()①岩石的透水性越好,喀斯专门貌发育越典型②天气越润湿,喀斯专门貌的发育程度就越好③气温愈高,愈有益于喀斯专门貌的发育④喀斯专门貌与生物活动没有关系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C[ 水的溶蚀作用不单取决于水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并且与水中有机酸与无机酸的浓度有关,而水中酸性物质含量与生物的活动亲密有关。

]读图,回答5~ 7 题。

5.该景观是 ()A.九寨沟风光B.桂林山川C.鼎湖山保护区D.长白山天池6.该景观的主要成因是()A.冰蚀作用B.流水溶蚀作用C.风力侵害作用D.海浪侵害作用7.该景观地貌属于 ()A.雅丹地貌B.丹霞地貌C.冰蚀地貌D.喀斯专门貌5.B 6.B 7.D[ 该景观是有名的桂林山川中的漓江风光,是由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是典型的喀斯专门貌。

][ 等级过关练 ]8.某地理课题组为达成“岩溶地貌发育体制的研究”,采纳了以下假想:假想一天气是我国南北方岩溶地貌发育差别的主导因素。

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1同步练习:3.3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Word版含解析

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1同步练习:3.3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Word版含解析

第三节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1.右图表示我国江南园林小景。

图中的太湖石由石灰岩组成,其玲珑剔透独特形态的形成原因是()A.风力侵蚀作用B.岩浆作用C.流水侵蚀作用D.变质作用解析:材料中提示“太湖石由石灰岩组成”,石灰岩是可溶性岩石,在流水的侵蚀作用下变得玲珑剔透。

答案:C下图是我国某中学生去广西旅游时绘制的地貌素描图。

读图,完成第2~3题。

2.图示地区的地貌类型是()A.花岗岩地貌B.喀斯特地貌C.黄土地貌D.风力地貌3.塑造图示地表形态的地质作用主要是()A.风力侵蚀作用B.喀斯特作用C.岩浆活动D.变质作用解析:第2题,图示地区位于我国广西境内,且图中河道宽阔,水流平稳,水中倒映着孤峰残丘,应为喀斯特地貌。

第3题,形成喀斯特地貌的是喀斯特作用。

答案:2.B 3.B自然界鬼斧神工,形成了许多天然的“桥”,下图是由侵蚀作用形成的几座“天生桥”。

据图完成第4~5题。

4.以上“天生桥”所在地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A.①B.②C.③D.④5.喀斯特溶蚀桥的形成与下列物质循环有关的是()①岩石圈的物质循环②碳循环③水循环④生物循环A.只有①③④B.只有①②④C.只有①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黄土桥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该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海蚀桥主要分布在基岩海岸地带,是海浪侵蚀的结果;喀斯特溶蚀桥主要出现于石灰岩广泛分布地区,是常见的喀斯特地貌,其形成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碳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都密切相关;风蚀桥则是分布于干旱地区,风力侵蚀严重。

答案:4.A 5.D下图为某地地质构造的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6~7题。

6.图中岩石和地貌形态形成的先后顺序是()A.②④①B.③①④C.④②①D.④①③7.该类地貌发育典型的山区()A.风蚀现象严重B.岩石类型是花岗岩C.土层较薄,土壤贫瘠D.地表水丰富,地下水贫乏解析:由图可知,地表发育着峰林,地下发育着溶洞、石笋和石钟乳等,该地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类型。

第三节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第三节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学案(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的内在规律)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第三节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班级姓名学号配餐教师:杨恩礼一、学习目标1.知道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条件;桂林山水的成因。

2.以桂林山水的成因为案例,说明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变是圈层相互作用的结果,加深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二、问题与例题问题1 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什么?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含有的水对岩石的和作用。

问题2 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条件有哪些?1.岩石的性(最基本的条件)形成喀斯特地貌的可溶性岩石有碳酸盐类岩石和硫酸盐类岩石,最主要的是前者:碳酸盐类岩石,如石灰岩﹑白云岩等,2.水的力:水对碳酸盐类岩石的溶蚀力大小主要取决于水中所含二氧化碳、有机酸、无机酸的数量,以及水的流动性的强弱。

3.水的性:岩层中的地下水的补给、排泄条件良好,溶解物才能不断被带走,具有侵蚀性的水才能不断得到补充,喀斯特地貌的发育程度才会越高。

4.岩石的性:岩石空隙和裂隙的发育程度影响到岩石的透水性。

问题3碳酸盐类岩石发育成喀斯特地貌的基本原理,即喀斯特作用的化学过程。

(写出反应式)这两个方向是可逆的,反应的方向取决于水中的CO2的含量,即与CO2进入水中或从水中逸出。

问题4喀斯特地貌按其形成的空间部位不同,可分为哪几类?分别包括哪些地貌景观?喀斯特地貌按其形成的空间部位不同,可分为喀斯特地貌(包括、峰丛、孤峰、溶蚀洼地、落水洞)和喀斯特地貌(包括溶洞、地下河、、石笋、。

)问题3 结合课本找出桂林山水形成的条件有哪些?1、条件:石灰岩分布广、厚度大、岩性纯、空隙和裂隙发育广泛,岩石的可溶性透水性好。

2、条件:亚热带暖湿气候,全年降水丰沛。

3、条件:东、北、西三面环山,中间和南面较低。

4、条件:亚热带湿季风气候区,炎热多雨,地形组合有利于水的富集,地表水和地下水丰富。

5、条件:生物生长旺盛,有机酸丰富。

三、目标检测下图表示某地貌景观。

读图回答1~5题1. 该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是()A、岩石的可溶性B、岩石有发育广泛的空隙和裂隙C、炎热多雨的气候D、土壤和流水中有机酸的含量2.形成该地貌的可能岩石是()A、石灰岩B、花岗岩C、沙岩D、石英砂岩3.图示地貌景观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河流沉积作用B、湖泊沉积作用C、冰川侵蚀作用D、流水溶蚀侵蚀作用4. 图示地貌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A、云贵高原B、黄土高原C、内蒙古高原D、青藏高原5.关于图示地貌景观成因的剖析,正确的是------------------------------------------------多选( )A、是地壳运动的结果B、与当地的岩石、气候、生物等条件密切相关C、岩石圈与水圈相互作用的结果D、是外力作用的结果请从下列三组题中任意选择两组题完成,建议选择A,B或B,C,时间10分钟配餐作业A组题1、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是-------------------------------------------------------------------------------------------()A、岩石的透水性B、岩石的可溶性C、水中所含二氧化碳的多少D、水中所含有机酸、无机酸数量多少2、下列不属于地面喀斯特地貌的是-------------------------------------------------------------( )A、石林B、孤峰C、石钟乳D、峰林3、易发育成喀斯特地貌的岩石分布区是--------------------------------------------------------()A、砂岩分布区B、白云岩分布区C、砾岩分布区D、板岩分布区4、喀斯特地貌包括①流水侵蚀地貌②冰川侵蚀地貌③化学沉积地貌④风力堆积地貌--------------()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5、形成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化B、沉积C、搬运D、侵蚀6、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A、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沉积作用B、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岩石的侵蚀和风化作用C、含二氧化硫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作用和沉积作用D、含二氧化硫的水对岩石的溶蚀作用和沉积作用7、关于喀斯特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属于地质作用B、属于外力作用C、属于内力作用D、其能量来自地球外部8、下列四中地理事物的成因中,主要属于喀斯特作用的是-----------------------------------------------------------()A、夏威夷群岛B、渭河平原C、广西桂林溶洞D、上海市曾出现的地面下沉9、下列地貌的形成与流水关系密切的是-----------------------------------------------------------------------------------()A、雅丹地貌B、喀斯特地貌C、沙丘D、沙垄B组题1、桂林山水地区的气候类型是----------------------------------------------------------------()A、热带季风气候B、温带季风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D、高山气候2、我国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①广西壮族自治区②云南③福建④贵州-------------------------()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③3、影响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因素主要有----------------------------------------------------------()①岩石的透水性能②水中所含二氧化碳气体的多少③大气降水的多少④水中所含有机酸、无机酸的数量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4、下列不是对桂林山水成因的叙述是---------------------------------------------------------------------------------------()A.桂林的气候利于生物的生长,导致土壤和流水中有机酸含量高,为其形成创造了条件B.桂林地区石灰岩广布,岩性纯,所以岩石的可溶性、透水性好C.位于我国热带湿润地区,全年降水丰沛D.与该地岩石条件、气候条件、生物条件密切相关C组题45.读石灰岩溶洞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①是,②是。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课后同步训练第三单元:训练3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课后同步训练第三单元:训练3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训练3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图①至图④为一组景观剖面示意图,反映了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由图①时期到图④时期的变化过程(图①时期到图④时期气候变化甚微,可忽略不计;图中河流断面位于河流分段中的中游)。

读图回答1~2题。

1.依据图中信息,分析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最大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2.图示中河流水文特征的变化,反映了( )A.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C.地理要素的稳定性 D.地理要素的孤立性喀斯特作用的进行主要取决于岩石的可溶性和水的溶蚀力,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5题。

3.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是( )A.岩石的透水性B.岩石的可溶性C.水的溶蚀力D.水的流动性4.水对碳酸类岩石的溶蚀力大小主要取决于( )①水中所含CO的数量②水中有机酸和无机酸的数量③大气降水的多少④2水的流动性的强弱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5.关于影响喀斯特作用的因素,叙述错误的是( )含量越少,溶蚀作用越弱,所以热带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A.温度越高,水中CO2不如温带地区强B.岩石空隙和裂隙的发育程度越好,喀斯特地貌越典型C.水中含有CO、有机酸和无机酸的数量越多,喀斯特作用越强烈2D.地表水和地下水越丰富,喀斯特作用越强烈[来源:学*科*网] 读某外流湖自然消亡过程示意图,回答6~7题。

6.该湖泊自然消亡的原因,据图可以确定的是( )A.地壳上升B.水源减少C.气候变干D.物质沉积7.湖泊消亡引起了湖区自然景观的变化,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 )A.整体性B.差异性C.稳定性D.脆弱性喀斯特地形与干旱相互呼应,专家建议:摸清南方地下河情况,修建系统工程以解喀斯特地区之渴。

结合下图回答8~9题。

8.后坪天坑的成因是( )A.流水的侵蚀和溶蚀 B.风蚀C.陨石撞击 D.火山喷发9.下列几种地形剖面图中的地貌景观的形成,与天坑形成有相同地质作用的是( )“中国南方喀斯特”是我国第6个世界自然遗产,其独特的地质地貌景观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2019-2020学年地理鲁教必修1检测:第3单元 第3节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2019-2020学年地理鲁教必修1检测:第3单元 第3节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第三节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课后篇巩固探究“中国南方喀斯特”是我国的世界自然遗产,其拥有最显著的喀斯特地貌景观。

据此完成第1~2题。

1.读喀斯特地貌示意图,关于图示各部位地质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5为地下河,因淀积作用而成B.6和7两个小地貌均为侵蚀作用而成C.1和4两个小地貌均为流水溶蚀作用而成D.2和3之间是断层,为地壳运动而成2.图中6和7像年轮一样成为环境变化的记录器,环境要素的变化会形成粗细不等的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粗大的节往往代表低温少雨的年份 ②细小的节代表降水较少的年份 ③粗大的节代表植物茂盛的年份④细小的节代表土壤发育良好的年份A.①②B.②④D.③1题,地下河是在流水的溶蚀作用下形成的;图中6为石钟乳,7为石笋,是在流水的淀积作用下形成的;2、3处为裂隙,不是断层。

第2题,6、7在温暖湿润的年份发育得比较快,比较粗大,在这样的年份植物生长茂盛,土壤发育良好。

 2.C古往今来,“桂林山水甲天下”不知唤起了多少人对桂林山水的神往。

读图,完成第3~5题。

3.图中属于地面喀斯特地貌的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4.图中景观主要与喀斯特溶蚀作用有关的是(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5.景观④的代表性喀斯特地貌形态有( )A.石芽、漏斗、落水洞B.石钟乳、石笋、石柱D.溶洞、地下河、峰丛3题,喀斯特地貌可分为地面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

地面喀斯特地貌包括石林、峰林、石芽、峰丛、孤峰、残峰、溶蚀洼地、溶蚀谷地等。

第4题,地面喀斯特地貌的峰林、峰丛、溶蚀洼地等主要是溶蚀作用形成的,图中④景观的形成主要是淀积作用形成的。

第5题,图中④景观代表的是地下喀斯特地貌,其代表性的地貌类型主要有石钟乳、石笋、石柱等。

4.D5.B在自然界中有许多天然的“桥”。

下图是由侵蚀作用形成的几座“天生桥”景观图。

读图,完成第6~7题。

高考地理 第三单元 第三节圈层彼此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课时跟踪训练

高考地理 第三单元 第三节圈层彼此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课时跟踪训练

"【三维设计】2021版高考地理第三单元第三节圈层彼此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课时跟踪训练鲁教版必修2 "[课时跟踪训练](总分值100分时刻30分钟)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2020年上海世博会贵州馆的设计理念是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生活更美好。

贵州是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的核心区。

据此回答1~2题。

1“中国南方喀斯特”形成的自然条件是( )A.酷热多雨的气候B.严寒干燥的气候C.岩浆岩广布D.植被以热带雨林为主2“中国南方喀斯特”常见的地貌景观是( )A.角峰B.沙丘C.峰林D.风蚀蘑菇解析:喀斯特意貌不仅需石灰岩广布,而且还要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在我国喀斯特意貌散布普遍的地域以亚热带气候为主,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该区常见地貌确实是峰林,如路南石林、桂林山水等。

答案:以下图是“我国某地地形发育示用意”。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甲地反映的地形要紧散布在我国的( )A.黄土高原B.云贵高原C.内蒙古高原D.青藏高原4.以下选项中,描述该地域景观的是( )A.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B.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C.山在两岸走,人在画中游D.一片孤城万仞山解析:第3题,四选项确信的思维方向是“高原”。

图中地貌不仅有峰林或峰丛景观,还有地下河、溶洞等景观,是典型的喀斯特意貌,这种地貌要紧散布的高原是云贵高原。

第4题,欣赏喀斯特风光专门是像桂林山水如此的自然景观时,通常搭船游览,成效较为理想。

答案:“中国南方喀斯特”是我国在2007年唯一申请世界自然遗产的项目,其独特的地质地貌景观成为人们关注的核心。

据此回答5~6题。

5.读“喀斯特意貌示用意”,关于图示各部位地质作用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A.5为地下河,因淀积作用而成B.6和7两个小地貌均为侵蚀作用而成C.1和4两个小地貌均为流水溶蚀侵蚀而成D.2和3之间是断层,为地壳运动而成6.图中6和7像年轮一样成为环境转变的记录器,环境要素的转变会形成粗细不等的节,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①粗大的节往往代表低温少雨的年份②细小的节代表降水较少的年份③粗大的节代表植物茂盛的年份④细小的节代表土壤发育良好的年份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解析:地下河是在流水的溶蚀作用下形成的;图中6为石钟乳,7为石笋,是在流水的淀积作用下形成的;二、3处为裂隙,不是断层。

地理ⅰ鲁教版3.3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成因练习

地理ⅰ鲁教版3.3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成因练习

地理ⅰ鲁教版3.3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成因练习下图表示四种地貌景观。

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表示喀斯特地貌的是()A、aB、bC、cD、d2、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A、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B、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岩石的溶蚀和风化作用C、含有二氧化硫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侵蚀和淀积作用D、含有二氧化硫的水对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3、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是()A、岩石的透水性B、岩石的可溶性C、水中所含二氧化碳的多少D、水中所含有机酸、无机酸数量的多少解析:第1题,四种地貌景观中a、c、d分别是风蚀地貌、冰川侵蚀地貌、海岸地貌,它们显然不属于喀斯特地貌;b为地下溶洞,属于喀斯特地貌。

第2题,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

第3题,考查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条件,选项中提供的都属于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条件,其中最基本的条件是岩石的可溶性。

答案:1.B2.A3.B古往今来,“桂林山水甲天下”不知唤起了多少人对桂林山水的神往。

读图回答4~6题。

4、图中属于地面喀斯特地貌的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5、图中景观主要与喀斯特淀积作用有关的是()A、①B、②C、③D、④6、景观④的代表性喀斯特地貌形态有()A、石芽、漏斗、落水洞B、石钟乳、石笋、石柱C、天生桥、石林、洼地D、溶洞、地下河、峰丛解析:喀斯特地貌可分为地面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

地面喀斯特地貌包括石林、峰林、石芽、峰丛、孤峰、残峰、溶蚀洼地、溶蚀谷地;地下喀斯特地貌包括溶洞、地下暗河、石钟乳、石笋、石柱,其中石钟乳、石笋、石柱是在淀积作用下形成的。

答案:4.A5.D6.B7、读下面的剖面图,回答有关问题。

(1)从A→B→C的过程反映了________地貌的形成,促使这个过程发生的作用是________。

该作用的本质是含有________的水对________岩石的________和________作用。

高中地理第三单元第三节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练习

高中地理第三单元第三节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练习

第三节圈层互相作用事例分析——分析桂林“山川”的成因一、选择题读喀斯特作用中的溶蚀和淀积作用的化学过程,回答1~3 题。

甲 CaCO3+ CO2+ H2O===Ca(HCO3)2乙 Ca(HCO3) 2===CaCO3↓+ CO2↑+ H2O1.地面喀斯专门貌的形成主要与哪一过程有关()A.甲B.甲和乙C.乙D.部分甲,部分乙2.乙发生的基本条件是()①水中的 CO2含量增加②压力高升③温度降低④压力降低⑤温度高升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3.有益于甲、乙反响进行的条件是()①岩石的可溶性强②岩石的透水性强③水的流动性好④岩石的缝隙、裂隙大A.①②B.①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分析:第 1 题,地面喀斯专门貌主假如化学溶蚀作用形成的,化学方程式甲反应了这一过程。

第 2 题,方程式乙反应了化学淀积作用,其反响的基本条件是压力降低,温度高升。

第 3 题,反响甲、乙表示了喀斯专门貌的形成过程,影响其进行的条件包含岩石的可溶性和水的流动性等因素。

答案: 1.A 2.D 3.D石林地貌主要形成于石灰岩地域,石灰岩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以下图为“石林地貌发育过程表示图”。

据此达成 4~5 题。

4.图中地貌的演变次序是()A.甲—乙—丙B.乙—丙—甲C.丙—甲—乙D.丙—乙—甲5.石林地貌发育过程中对当地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有()A.地表水资源变丰富B.地形变得更为平展C.交通运输建设便利D.旅行资源更为独到分析:第 4 题,据图可知,丙地侵害程度最弱,说明地貌发育为早期,甲地侵害程度最强,说明地貌发育为后期,故图中地貌的演变次序是丙—乙—甲,D项正确。

第 5 题,石林地貌散布区会形成地下溶洞、地下暗河等地貌,地表水流失快,故地表水资源困穷, A 项错误;地形变得曲折,不利于交通建设,B、 C项错误;石林地貌特别,成为一种独到的旅行资源,D 项正确。

答案: 4.D 5.D自然界巧夺天工,形成了很多天然的“桥”,以下图是由侵害作用形成的几座“天生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
---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一、单项选择题
1.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 )
A. 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作用
B. 流水的冲刷作用
C. 对可溶性岩石的淀积作用
D. 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
2.关于水对碳酸岩类岩石的溶蚀力的大小不叙述正确的是( )
A. 二氧化碳越多,溶蚀力越大
B. 有机酸越多,溶蚀力越大
C. 无机酸越多,溶蚀力越大
D. 水的流动性越弱,溶蚀力越大
3.下列地貌类型全部属于地面喀斯特地貌的是( )
A. 石柱、峰林、溶蚀洼地
B. 峰丛、落水洞、溶蚀洼地
C. 石柱、石钟乳、地下河
D. 孤峰、溶洞、落水洞
4.有关我国桂林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石灰岩广布,可溶性、透水性差
B. 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丰沛,尤其以5—8月降水较多
C. 漓江自南向北纵贯全境
D. 气候条件有利于生物的生长,土壤中有机质积累丰富
5.有关桂林山水形成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其形成、发育与岩石条件、气候条件有关
B. 其形成、发育与生物条件无关
C. 其形成、发育与水循环无关
D. 其形成、与发育与陆地环境下形成的石灰岩广布有关
6.有关桂林山水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B.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C. 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D.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7.下列四种地质现象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
①U型冰川谷②夏威夷群岛的形成③欧洲与美洲之间的距离不断增大,大西洋逐渐加宽④我国桂林山水的形成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8.兼有喀斯特地貌和热带植物等自然景观的地区位于( )
A. 长江中下游平原
B. 四川盆地
C. 云贵高原
D. 青藏高原
9.与喀斯特地貌成因相同的地貌是( )
A 黄土高原的成因
B 黄土高原地表形态的形成
C 华北平原
D 山麓冲积扇10.关于石钟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它是悬垂于洞顶的碳酸钙堆积
B. 它是洞底往上增高的碳酸钙堆积
C. 它是散立在溶蚀谷地的低矮山峰
D. 其形态呈柱状
二、综合题
1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河流经高原,其典型的地貌类型是地貌。

(2)乙省南部是我国作物的生产基地,种植这类作物的有利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省近年来大力发展旅游业,其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 。

(3)丙地气候湿润,但地表却缺水,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_____ 。

(4)丁地所在的国家是。

12.读下列材料分析:
徐霞客在考察了广西、贵州、云南后,对这一带发育的峰林地貌作了总结:“峭峰离立,分行竟颖”,“磅礴数千里,为西南奇胜”。

他还指出这“磅礴数千里”的岩溶地貌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各省有各省的特点:广西之山的特点是“有纯石者,有间石者,各自分行独挺,不相混杂”;云南之山则“皆士峰缭绕,兼有缀石,亦十不一、二,故环洼为多”;贵州之山“则介于二者之间,独以逼耸见奇”。

又说:“云南之山,惟多土,故多壅流成海,而流多浑浊”;广西“惟石,故多穿穴之流,而水悉澄清”;至贵州“则介于二者之间”。

(1)徐霞客为_ 朝代人,著名的地理学家。

(2)比《徐霞客游记》更早记载溶洞的著作包括成熟于战国年间的《_______ 》和北魏骊道元的《______ 》等。

(3)岩溶地貌形成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有。

(4)西南地区岩溶地貌发育的主要自然条件是什么?_______。

(5)文中“壅流成海”的“海”是指,“流多浑浊”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穿穴之流”是指。

第三节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D 3.B 4.D 5.A 6.B 7.C 8.C 9.B 10.A
二、综合题
11.(1)云贵高原喀斯特
(2)热带经济热带气候类型,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冬季受寒潮影响小,夏季不受台风侵袭既有景色各异的自然风光,又有多种多样的民俗(族)风情;交通发展很快,我国及东南亚经济发展快
(3)此处石岩分布广,形成各种喀斯特地貌,地表水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河,造成地表缺水
(4)泰国
12.(1)明朝(2)《山海经—山经》《水经注》
(3)CO2 + H2O +CaCO3 Ca(HCO3)2
(4)岩石条件:海相沉积形成大量的石灰岩,地壳活跃,升降明显;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形成与富积;生物条件:气候条件有利于生物的生长,导致土壤和流水中有机酸含量高,所以岩溶地貌发育。

(5)湖泊“惟多土”即泥沙入河流,水变浑浊(6)地下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