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鉴赏集锦(课内)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古诗词赏析大全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古诗词赏析大全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古诗词赏析大全(一)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②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2、首联望字意蕴丰富,请简析它的双重意蕴。

答:望既写诗人眺望之意,又暗指诗人内心的期望,希望觅得知音,得到理解、赏识和重用。

3、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颔联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4、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5、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

6、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江天寥阔、山清水秀,水波清冷)、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

7、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和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人的落寞心绪。

8、诗人在傍晚野望时,描绘出了怎样的景色?用了什么手法?答:日暮时分,站于东皋极目远望,视野十分开阔。

秋的手掌抚过每一株树木,黄叶纷飞,层林尽染。

落日西沉,红霞映天,余晖铺洒在每一座山头上,天地被渲染得一派静穆和安详。

放牧的人赶着小牛走在回家的小路上,打猎的人牵着马,马上驮着猎物也回去了。

描写手法:白描的手法写景物,自然朴实;9、本诗的颔联和颈联在描写景物上有何特点?请简要赏析。

八年级上册语文诗词全部

八年级上册语文诗词全部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诗词1. 《野望》唐·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2. 《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烟波江上使人愁。

3. 《渡荆门送别》唐·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4.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5. 《饮酒(其五)》东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6. 《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7. 《雁门太守行》唐·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8. 《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9. 《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0. 《浣溪沙》宋·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理解性默写和课内古诗鉴赏答案

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理解性默写和课内古诗鉴赏答案

理解性默写《三峡》郦道元1.从视觉角度描写山连绵起伏的语句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极尽夸张,从侧面烘托出山的高峻的语句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3.直接描写山势陡峭高峻的语句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4.描写夏水洪大汹涌的语句是: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5.直接表现夏水湍急,行船极快的语句是: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6.侧面烘托江水流速极快(形象地表现江水迅疾)的语句是: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7.概括春冬季节四种不同景致的语句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8.描写春冬之景时,采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先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静景,然后写了“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动景。

9.利用猿声烘托三峡山谷寂静,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10.引用渔者歌声的语句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陶弘景1.统领全文的语句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2.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表现山水相映之美的语句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3.讲究色彩搭配,表现色彩配合之美的语句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4.描写清晨景色的语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5.描写傍晚景致的语句是:夕日欲颓,沉鳞竞跃6.提到谢灵运,表达沉醉自然之趣的语句是: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记承天寺夜游》苏轼1.描写空明澄澈的庭中月景的语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点明主旨,抒发作者感慨,表达作者旷达情怀的语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表露作者复杂而又旷达心境的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与朱元思书》吴均1.直接描写江水清澈的语句是:水皆缥碧,千丈见底2.侧面表现江水清澈的语句是:游鱼细石,直视无碍3.描写水流速飞快的语句是:急湍甚箭,猛浪若奔4.总领全文,概括景色总特点的语句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5.运用拟人,赋予静止的山无限生命力的四句是: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6. 表达作者对富春江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名利的四句: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唐诗五首》野望(王绩)1.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句子: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2.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浓浓秋意的句子: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3.写出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与宁静,以动衬静的句子是: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4.引用典故,抒发作者的高洁志趣的句子是: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黄鹤楼(崔颢)1.记述神话传说,抒发岁月流逝,世事沧桑感慨的句子是: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2.描写在黄鹤楼上所见之景的句子: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3.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句子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4.用神话传说起笔,回到现实描写黄鹤楼景象的句子是: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使至塞上(王维)1.叙述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的诗句是: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2.借意象自比,将孤寂,抑郁情绪融化在自然之中的句子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3.暗示诗人因为受到排挤而内心激愤、抑郁之情的句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4. 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意境雄浑的句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5.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句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6. 表现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暗示战事频繁的句子: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渡荆门送别(李白)1.点明出发地,目的地的语句: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2.化静为动,表现雄浑开阔的意境的诗句是: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3.运用奇特大胆想象,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诗句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4. 借故乡之水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语句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5.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的语句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钱塘湖春行(白居易)1.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的优美句子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2.从俯视角度描写花草的优美诗句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3.表达诗人为早春胜景所吸引,流连忘返的句子是: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4.运用拟人,化静为动的描写花草的句子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5.写出诗人观景的处所,写出初春湖面水天相接美景的句子是: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课外古诗词诵读》《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1.描写叶绿花盛的春日佳景的语句是: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2.抒写女子执花在手无法相赠的愁苦的语句是: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3.写女主人公花香盈袖,但无可奈何,心生感慨的句子是: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4.诗中卒章显志,点明诗旨,升华情感的句子是: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5.诗中以花寄情,表现对远行人的思念的诗句是: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龟虽寿》曹操1.以神龟和腾蛇为喻,表达人的寿命有限,人生苦短的诗句是: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2.以老马比喻自己虽近暮年仍老当益壮,雄心不减的诗句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3.表现人虽老了但仍有远大抱负,奋发雄心不会止息的诗句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4.表明人寿命的长短虽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也不是完全听凭上天安排的诗句是:盈缩之期,不但在天5.作者认为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始终保持乐观的精神就能延年益寿的诗句是:养怡之福,可得永年6.表达作者有远大志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的诗句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赠从弟》刘桢1.诗中以山风的猛烈反衬松枝的刚劲的诗句: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2.与“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意境相似的句子是: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3.诗中集中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的句子是: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4.诗中勉励从弟在恶劣环境中要正气凛然,一问一答中揭示本性的主旨句是: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梁甫行》曹植1.从气候角度突出边海人民生存环境恶劣的诗句是: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2.描述边海人民在荒野草丛林木中生活,表现自己对下层人民同情的诗句是: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3.写出边海人民衣不蔽体,粗俗艰苦的生活方式的诗句是: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4.通过狐狸,兔子的侧面描写,反衬出边海人民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边海人们的恐惧和凄楚的诗句是: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共13首)阅读鉴赏题中考题汇总(背诵带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共13首)阅读鉴赏题中考题汇总(背诵带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共13首)阅读鉴赏题中考题汇总(背诵带答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共13首)阅读鉴赏题中考题汇总(背诵带答案)课内古诗词目录《唐诗五首》野望(王绩)黄鹤楼(崔颢)使至塞上(王维)渡荆门送别(李白)钱塘湖春行(白居易)《诗词五首》饮酒(其五)(陶渊明)春望(杜甫)雁门太守行(李贺)赤壁(杜牧)渔家傲(李清照)课外古诗词目录课外古诗词诵读(一)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龟虽寿(曹操)赠从弟(其二)(刘桢)梁甫行(曹植)课外古诗词诵读(二)《浣溪沙》晏殊《采桑子》欧阳修《相见欢》朱敦儒《如梦令》李清照一、《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

全诗通过萧瑟静谧的景色描写和诗人面对牧者猎者虽相见而不相识的情景,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绪,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每一棵树都顶着一抹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脉重峦叠嶂,披上了落日的余晖。

树叶黄了,落到地上,山后的太阳余晖落在山上。

举目四望,树林和山峦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整个画面萧瑟恬静。

3.“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描画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1答:牧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马带着收货的猎物回家,好一派故乡景象。

4.本诗在写景上有什么特色?答:颔联写的是秋野静景,颈联写的是秋野动景,以动衬静,意境更显静谧。

5.“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一句援用了怎样的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豪情?答:作者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了,身边竟无相识的熟人或朋友,只好唱起《采薇》之歌,与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运用典故,抒发了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隐逸山林的愿望。

二、《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八年级上册古诗文赏析17篇

八年级上册古诗文赏析17篇

赤壁唐代: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译文赤壁的泥沙中,埋着一枚未锈尽的断戟。

自己磨洗后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注释折戟:折断的戟。

戟,古代兵器。

销:销蚀。

将:拿起。

磨洗:磨光洗净。

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东风:指三国时期的一个战役──火烧赤壁。

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乎周郎。

后任吴军大都督,曾参与赤壁之战并为此战役中的主要人物。

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里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乐处。

二乔: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一嫁前国主孙策(孙权兄),称大乔,一嫁军事统帅周瑜,称小乔,合称“二乔”。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

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又想到自己的遭遇,有感而发。

鉴赏这是诗人凭吊赤壁古战场所写的咏史诗。

它认为历史人物的成败荣辱具有某种偶然性。

杜牧的这类绝句开宋人诗歌议论之风。

“赤壁”,山名,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对岸为乌林,相传是孙权、刘备联军与曹操军队决战的地方。

建安十三年(208)的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足而立的形势。

周瑜统率吴军,作为主力,用火攻大败号称八十万的曹操大军,一举成名,成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

在这里,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

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

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

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

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赏析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赏析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赏析1. 哎呀呀,《野望》这首诗啊,就像是一幅宁静而美丽的乡村画卷!“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这描写得多绝啊!你想想,那满树的秋色,那满山的余晖,是不是让你仿佛身临其境?王绩这家伙真厉害,能把景色写得这么生动!2. 嘿,《黄鹤楼》可不得了!“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这简直就是一种深深的感慨啊!就好像一个老朋友离去后再也回不来了一样,让人心里怪不是滋味的!崔颢这诗句,真是太能打动人心了!3. 哇塞,《使至塞上》那叫一个壮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画面感强不强?就好像你自己站在那茫茫大漠中,看着那直直的孤烟和圆圆的落日,是不是特别震撼?王维真不愧是大诗人啊!4. 哟呵,《渡荆门送别》啊,那可是充满了离情别绪!“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这故乡的水都来送行了,多感人呐!李白这家伙,写起这种感情来真是太拿手了!5. 哎呀,《钱塘湖春行》多有意思啊!“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听着就感觉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白居易这描写,简直让你能听到莺的叫声,看到燕的忙碌,太神奇了!6. 嘿呀,《庭中有奇树》真的很有意境!“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那棵奇特的树就在那里,绿叶茂盛,花朵盛开,多美的景象啊!这诗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呢!7. 哇哦,《龟虽寿》可太有气势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这就像是一个不服老的英雄在呐喊!曹操这豪情壮志,是不是让你也热血沸腾了?8. 哟,《赠从弟》写得好刚啊!“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就像那松柏一样,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屈服,这品质多难得啊!刘桢这家伙,真有骨气!9. 哎呀呀,《梁甫行》真让人感慨万千!“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那海边的百姓生活得多艰难啊!曹植这一写,真让人心疼那些百姓!10. 嘿,《浣溪沙》也很不错呢!“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无奈的感觉,不就像我们生活中有时候的心情吗?晏殊这词,真能触动人的内心啊!我觉得这些八年级上册的语文古诗都非常精彩,每一首都有它独特的魅力和价值,能让我们感受到古人的情感和智慧,真的值得我们好好去欣赏和品味!。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四首古诗词阅读鉴赏题背诵考点汇总(含答案)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四首古诗词阅读鉴赏题背诵考点汇总(含答案)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四首古诗词阅读鉴赏题背诵考点汇总(含答案)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151页课后古诗词赏析题(含答案)精心整理《浣溪沙》(宋)XXX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XXX归来。

XXX径独徘徊。

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春色飘零的怅惘、物是人非之感和孤独寂寞之情。

2.请简要分析“XXX径独徘徊”中“独”字的含义。

“独”字写出词人因怀念友人而感到抑郁伤感,表现了孤寂、失意的情怀。

3.这首词中多处用到对比的写法,请找出其中的一个例子,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例子:“新”与“旧”的对比,或“去”与“来”的对比。

好处:“新”是唱新词,“旧”是饮酒唱词时的环境——旧亭台,新词旧景对比,抒发了物是人非的怅惘情思。

(或“去”是花落去,“来”是XXX归来,来去对比,表现了对时光逝去的惋惜之情。

)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XXX归来”是千古名句,简析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两句话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通过对XXX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伤春惜时,以及对XXX易逝的感慨,情感浓郁,寄意深刻,发人深醒。

5.请简要分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XXX归来”蕴含的1哲理。

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XXX[宋]XXX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到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1.词的上阙第一句在整首词中的作用是什么?上片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5分)上阙第一句总摄全篇,点明题意,直抒赞美之情。

(2分)上阙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蜿蜒曲折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堤、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描绘了XXX、恬静、淡远的春景。

(3分)2.这首词上片出现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如何的图景?(4分)轻舟(短棹)、绿水、芳草、长堤等意象。

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古诗词全解(原文+鉴赏+默写考点 )

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古诗词全解(原文+鉴赏+默写考点 )

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古诗词全解野望[唐]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鉴赏品析1.主题概述。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隐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孤独和苦闷之感。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联系作者的生平,说说你对诗作思想感情的理解。

这首诗中间两联主要写景,描绘了诗人薄暮时分于东皋所见的田园风光。

夕阳余晖晕染下,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呈现着浓浓的秋意;放牧的人赶着牛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获的禽鸟归来。

诗歌首联“徙倚”二字,点明作者徘徊无依的孤独心境。

颔联和颈联写的都是恬淡自然的田园景物,但因作者心绪的原因,都染上了一层忧郁、孤独和清冷的色彩。

尾联抒发感情,田园生活的静谧和安闲冲淡不了诗人的忧郁,他感觉自己并不能融入这诗一般的田园山水,只好从先贤那里寻找慰藉。

诗人的彷徨、孤独和苦闷,可能是因为仕途的不得志,感觉前途渺茫,所以他三仕三隐,寄情于诗酒。

默写考点1.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句子: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2.《野望》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的对偶句(写景句):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3.以动写静,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与宁静,也写出了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句子是: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4.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追古怀伤,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鉴赏品析1.主题概述。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登上黄鹤楼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诗人吊古怀乡之情。

2.此诗是怎样将神话传说与眼前景物融为一体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黄鹤楼》前两联,均是先写神话传说,再写眼前景物,虚中有实,抚今追昔,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课内外古诗词鉴赏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课内外古诗词鉴赏

八年级上册期中古诗词鉴赏(一)《长歌行》1.作者借百川归海、一去不回来比喻韶光之匆匆易逝,感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劝勉世人要珍惜光阴,有所作。

(惜时劝学)。

2.写法有何特点?以景寄情,由情入理。

3.诗中写大自然的景物目的是什么?用自然景物由盛到衰,从生到灭的规律暗示人的寿命有限4.如何理解“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一句?以江河东流入海不复西归为喻说明光阴一去不返。

(二)《野望》1. 说说“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句中那几个词用的好?这一句着力刻画视野所见山野放归的生动场景,为整个静谧的画面注入一股活力。

句中的几个动词“驱”、“返”、“带”、“归”,用的自然而准确,这种动态式的描写愈发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宁静,诗人于一静一动的描写之中,把山山树树、牛犊猎马交织成一幅绝妙的艺术画卷。

远景与近景的搭配,自然和谐,令人不能不产生某种遐想,甚至忘情在安逸闲适的田野之中。

2.“徙倚”是徘徊的意思。

“欲何依”,表现了孤独抑郁的心情。

3.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举目四望,树林和山峦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整个画面萧瑟恬静。

4.本诗写景有特色?颔联写的是秋野静景,颈联写的是秋野动景,以动衬静,意境更显静谧。

5.“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发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避世退隐的愿望。

(三)《早寒有怀》1.本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秋天2.首联“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落木萧萧,鸿雁南翔,北风呼啸,天气寒冷,作者活画出一幅深秋萧瑟凄清的景象。

3.尾联情景交融,请分析。

滔滔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以天色阴暗,已至黄昏。

这种景色,完全烘托出作者思乡怀亲之情和前路茫茫欲归不得的愁绪。

(四)《望洞庭湖赠张丞相》1.对诗句解说不当的一项是(B)A “涵虚”句中“太清”指天,“混”字写出水天相接的景象。

B “欲济”句中的“济”即渡,这句是说湖大浪高,欲渡不能。

八年级上册全部古诗词

八年级上册全部古诗词

八年级上册全部古诗词古诗词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具有独特的魅力。

在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收录了许多经典的古诗词,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的情感表达和艺术创作的精髓。

接下来,我将带领大家一起回顾并欣赏八年级上册全部古诗词。

一、《八年级上册》古诗篇1.《悯农》- 李绅《悯农》是李绅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古代农民辛勤劳作的艰辛和他们对丰收的渴望。

通过作者真情实感的描写,读者们能够感受到农民的辛苦和期望。

本诗的题材深入人心,语言简练,给人以很深的印象。

2.《江雪》- 柳宗元《江雪》描写了冬天江边飘雪的景象,以冷峻清艳的语言描绘出江雪的美。

通过极简的描写形成了一种境界,让人感受到了雪的纯净和宁静。

3.《月夜忆舍弟》- 杜甫《月夜忆舍弟》是杜甫盛年时期的作品之一,以月夜为背景,表达了对已故亲人的思念之情。

通过描写月光和亲情,表达了对亲人的思恋之情,具有很深的感染力。

4.《回乡偶书》- 贺知章《回乡偶书》以作者离乡多年后重返故乡的心情为主题,通过描述故乡的风景和亲友之情,让人产生对家乡的思念和深情。

这首诗的语言优美,形象明确,表达出了浓浓的家乡情怀。

5.《登鹳雀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是一首描写古代名楼的诗,通过作者对鹳雀楼的描绘,表达了对辉煌历史的追忆和对名楼的崇敬。

诗中的豪迈情感和壮丽景象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6.《赤壁赋》- 苏轼《赤壁赋》是乐府古诗的代表作之一,以赤壁之战为背景,描绘了草木凋零、风雨飘摇的景色,表现出作者孤寂无奈的心境。

此篇诗以写景入情,以形容事物的变化来表达作者的情感。

7.《静夜思》- 李白《静夜思》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以写意情怀的方式展现了对家乡和故友的思念之情。

这首短小精悍的诗,通过质朴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深情。

8.《朝思暮想》- 杜牧《朝思暮想》以秋天为背景,以对故国和亲人的思念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出诗人对亲人的深切思念。

诗人通过错落有致的描写方式,营造出一种令人感动的诗境。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鉴赏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鉴赏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鉴赏第一篇嘿,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八年级上册语文里那些超有趣的古诗。

先来说说《野望》,王绩这家伙写的。

你看那“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傍晚时分站在那东皋远望,心里不知道该依靠啥,是不是感觉有点小迷茫?还有“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哇,每棵树都染上了秋天的颜色,每座山都披着落日的余晖,这画面简直太美啦!仿佛能看到诗人站在那,被眼前的美景陶醉,又有点孤独。

再讲讲《黄鹤楼》,崔颢写的哟!“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传说中的仙人已经骑着黄鹤飞走啦,就留下这黄鹤楼在这儿。

读着就有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好像能穿越时空看到过去。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晴朗的汉江平原上,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那茂盛的芳草,多美呀!可诗人还是发愁,“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傍晚了,家乡到底在哪儿呢?江上的烟波让人心里好忧愁。

还有《使至塞上》,王维的大作。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就一辆车去边疆,这得多勇敢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那茫茫大漠里笔直的孤烟,长长的黄河上圆圆的落日,这景象太壮观啦!怎么样,这些古诗是不是很有意思?每一首都带着诗人的心情和故事,咱们多读几遍,就能体会到更多的滋味啦!第二篇嗨呀,小伙伴们!咱们接着聊八年级上册语文里的古诗。

《渡荆门送别》,李白的哟!“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诗人离开家乡,来到楚国游玩,多兴奋呐!“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高山渐渐消失在平原尽头,江水奔腾流入广阔荒原,这气势,太豪迈啦!“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月亮倒映在水中像天上飞下来的镜子,云彩变幻就像海市蜃楼,太美太神奇啦!最后“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还是舍不得家乡的水,一路送着诗人的船,满满的都是对家乡的留恋。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写的。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从孤山寺北到贾亭西,湖水刚刚涨起来,白云低垂,好一幅春天的景象。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早莺争着在温暖的树上栖息,新燕忙着啄春泥筑巢,多有生机呀!“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各种各样的花让人眼花缭乱,浅浅的草刚好能遮住马蹄,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注释、译文、分析、赏析)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注释、译文、分析、赏析)

最新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古诗词精编第12课唐诗五首野望唐·王绩(八上)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注释:(1)东皋(gāo):地名,今属山西省万荣,诗人弃官后隐居的地方。

皋,水边地。

薄暮: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

薄,迫近。

《楚辞·天问》:“薄暮雷电,归何忧?厥严不奉,帝何求?”(2)徙倚:徘徊,彷徨。

《楚辞·远游》:“步徙倚而遥思兮,怊惝恍而乖怀。

”依:归依。

(3)落晖:落日的余光。

晋·陆机《拟东城一何高》诗:“三闾结飞辔,大耋嗟落晖。

”(4)犊(dú):小牛,这里指牛群。

禽:鸟兽,这里指猎物的鸟兽。

(5)相顾:相视;互看。

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知音》:“乃称史迁著书,咨东方朔,于是桓谭之徒,相顾嗤笑。

”(6)采薇:釆食野菜。

薇,是一种植物。

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

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诗经·召南·草虫》有:“徙彼南山,言菜其薇。

未见君子,我心伤悲。

”又《诗经·小雅·采薇》有:“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市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此处暗用二诗的句意,借以抒发自己的苦闷。

译文: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诸多猎物回归家园。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赏析:王绩入唐后以秘书省正字待诏门下省,不久辞官还乡。

贞观中出为太乐丞,旋又告归。

此诗当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在今山西河津)之时。

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

“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赏析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赏析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赏析野望(XXX)东皋薄暮望,徙倚欲XXX。

树树皆秋色,XXX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XXX。

【译文】黄昏的时候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随愿而归。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XXX真想隐居在山冈!【主题】全诗通过对萧瑟恬静的秋景描写,表现了作者的百无聊赖的彷徨和孤独无依的抑郁心情。

【写法】首联借“徙倚”的动作和“欲何依”的心理描写来抒情;颔联写树写山,一派安详宁静;颈联中用几个动词进行动态式的描写,以动衬静;XXX用典故,表达了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的苦闷与惆怅,只好追怀古代了隐士,抒发了孤独无依的抑郁之情,同时兼有不问世事的闲适思想。

黄鹤楼(XXX)昔人已乘XXX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XXX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昔日的仙人已乘着XXX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XXX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XXX更使人烦愁!【主题】这首七言律诗通过诗人在仕途失意之际游玩黄鹤楼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吊古伤今之情,抒写了游子的乡愁。

【写法】前两联,先写神话传说,再写眼前景物的格局,虚中有实,抚今追昔,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逆料的感慨;以神话传说起笔,则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丰富了诗歌的内容。

颔联先写XXX之杳然不见,在远望天际,寻觅XXX 踪影之时,顺势转换为对天际白云的描绘,转换自然,毫无痕迹。

从句中两个“空”字,可以体会到诗人吊古伤今,无限怅惘的情感。

使至塞上(XXX)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XXX出汉塞,归雁入XXX。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XXX逢候骑,都护在XXX。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共13首) 阅读鉴赏题 中考题汇总(背诵 带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共13首) 阅读鉴赏题 中考题汇总(背诵 带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共13首)阅读鉴赏题中考题汇总(背诵带答案)课内古诗词目录《唐诗五首》野望(王绩)黄鹤楼(崔颢)使至塞上(王维)渡荆门送别(李白)钱塘湖春行(白居易)《诗词五首》饮酒(其五)(陶渊明)春望(杜甫)雁门太守行(李贺)赤壁(杜牧)渔家傲(李清照)课外古诗词目录课外古诗词诵读(一)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龟虽寿(曹操)赠从弟(其二)(刘桢)梁甫行(曹植)课外古诗词诵读(二)《浣溪沙》晏殊《采桑子》欧阳修《相见欢》朱敦儒《如梦令》李清照一、《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

全诗通过萧瑟静谧的景色描写和诗人面对牧者猎者虽相见而不相识的情景,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绪,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每一棵树都顶着一抹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脉重峦叠嶂,披上了落日的余晖。

树叶黄了,落到地上,山后的太阳余晖落在山上。

举目四望,树林和山峦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整个画面萧瑟恬静。

3.“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答:牧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马带着收货的猎物回家,好一派田园气象。

4.本诗在写景上有什么特色?答:颔联写的是秋野静景,颈联写的是秋野动景,以动衬静,意境更显静谧。

5.“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一句引用了怎样的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作者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了,身边竟无相识的熟人或朋友,只好唱起《采薇》之歌,与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运用典故,抒发了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隐逸山林的愿望。

二、《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最新修订部编版中考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梳理赏析

最新修订部编版中考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梳理赏析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飘飘荡荡的样子。
【赏析】紧承首联,是首联的延伸。前两联四句虚中有实,抚今追昔, 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
平川、原野。 分明的样子。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草木茂盛的样子。
【赏析】诗人从怀古之思中回到现实中,转写登楼所见的明丽之景。 此联写登高所见,境界阔大,色彩鲜明。两句对仗工整,各用一个叠 词,声调铿锵,音韵清朗,富于音乐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炼字:“争”和“啄”两个 动词描绘出一幅早莺争向暖 树、春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 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时节 的勃勃生机。
【赏析】颔联从动物活动的角度写春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景致的 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对早春美景的喜爱。
炼字:“乱”“浅”写 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 嫩,突出了春天生机盎 然的特点。
炼字:“大”表现出边疆沙漠
的茫茫无边;“孤”表现出四
指烽烟。
周景物的单调;“直”表现出
大漠孤烟直, 烽烟高高直立的特点。
指黄河。 长河落日圆。意象内涵:描写塞外风光,暗含
【赏析】笔力苍劲,勾勒出塞外风光 的开阔、混莽,被王国维赞为“千古 壮观”。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
孤寂之感。 意象勾连:千嶂里,长烟落日孤 城闭。[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赏析】承接首联,直抒内心感受。“征蓬”与“归雁”, “出汉塞”与“入胡天”,一“征”一“归”,一“出”一 “入”,对比强烈,凄凉中蕴含悲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诗人以“征蓬”“归雁”自比,既言事,又写景,更传达出漂 泊无定的内心感受。
炼字:“长”表现黄 河渺无尽头;“圆” 表现出日落之低之大, 孤悬于地平线上。
(2)运用“同类对比”的阅读方法可以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是某同

2019年部编新教材八年级语文上册18首古诗词赏析

2019年部编新教材八年级语文上册18首古诗词赏析

部编新教材八年级语文上册18首古诗词赏析练习 (含答案)课内古诗词赏析练习(10首)野望唐代: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练习: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 )(3分)A.本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

中间两联写景,以情写景、借景言情,把诗人的孤寂彷徨之情与笼罩四野的秋色暮景巧妙的联结起来,给读者带来直觉的艺术观感和美的愉悦。

诗风疏朴自然,于平淡中表现出诗人“相顾无相识”的抑郁苦闷的心情。

B.“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薄薄暮色之中,诗人兀立在东皋之上,举目四望,一种莫可明状的孤寂无依的愁绪涌上心头,使之无法平静下来,以此观景自然会涂上一层心理上的不平衡色彩,并为中间四句写景提供巧妙的铺垫。

C.“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树林已染上萧瑟的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峦惟见落日的余晖,山野间秋林、落晖的光与色的强烈辉映。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着力刻划视野所见山野放归的生动场景,动词“驱”、“返”、“带”、“归”,动态式的描写愈发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宁静。

D.“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这两句道出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怅惘,既然在现实中找不到相知相识的朋友,作者只得追怀伯夷、叔齐那样不食周粟、上山釆薇的隐逸之士,归隐山林。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

B.颔联和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

C.颔联和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充满画面感,突出了乡村气息。

D.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

(完整版)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

(完整版)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

八年级上册古诗词理解背诵(一)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②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2.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颔联妙在融情于景,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画面萧瑟恬静,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3.首联“望”字意蕴丰富,请简析它的双重意蕴。

“望”既写诗人眺望之意,又暗指诗人内心的期望,希望觅得知音,得到理解、赏识和重用。

4.诗的首联化用了哪两位诗人的什么诗句?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①“东皋薄暮望”化用陶渊明的“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②“欲何依”化用曹操“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诗句。

作用:①首联用典,表达了诗人一种莫可名状的孤寂无依的愁绪;②点题,并为中间两联写景作了铺垫。

5.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

抒发了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避世退隐的愿望。

(二)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李白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颖题诗在上头”来评价该诗,难道这首诗仅在写景方面有独到之处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2分)该诗不仅写景,还有抒情。

前四句抒写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后四句描绘了登楼所见,烘托思乡之情。

(答出“抒情”1分,分析1分,共2分。

)2.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

八年级上册语文26课诗词五首赏析

八年级上册语文26课诗词五首赏析

八年级上册语文26课的诗词赏析在八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美妙的诗词,让我们来一起欣赏其中的五首吧。

1. 《出塞》——王昌龄在这首诗中,王昌龄以雄浑有力的语言描绘了边塞将士的豪情壮志。

他写出了那些骑着骏马,挥舞长矛的壮士,为了国家的安宁,奔赴边塞,守护家园的英勇形象。

这首诗让人仿佛置身于边塞之上,感受到了那份豪情壮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2.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李白《静夜思》中最为人熟知的几句,清新淡雅,意境深远。

诗人通过对月亮的描绘和自我感叹,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如同一幅宁静、清新的画卷,让人心生怀旧之情,感受到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3. 《登鹳雀楼》——王之涣这首诗通过描绘登高远眺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抒怀。

从鹳雀楼上远眺,看尽了群山巍峨,江水绵延,大地辽阔。

王之涣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和情怀,令人感叹不已。

4. 《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是孟浩然《春晓》中的几句,从平淡的语言中,透露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在清晨的宁静中,诗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感叹了年轻的活力和生命的蓬勃。

5. 《静夜思》——杜甫在这首诗中,杜甫以清新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寂静的夜晚。

月色如水,影映在庭院之中,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和安详。

杜甫通过对夜晚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命运的感慨。

这五首诗,每一首都有其独特的魅力,每一首都透露着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世界的关怀。

通过赏析这些诗词,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想,更能够领略到诗词的艺术魅力。

在诗词中,恢弘的河山、壮美的建筑、热烈的英雄主义、细腻的生活情趣等都是诗人心目中的世界。

而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和道理也是源自生活、情感和精神的深厚积淀。

八年级上册语文中的这五首诗词,正是这些独特风格的代表作品。

观赏诗词,不妨并需多一些读懂诗词的艺术手法,以便更好地欣赏和鉴赏这些诗词的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鉴赏集锦(课内)1.阅读杜甫的《望岳》,按要求回答问题。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人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

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
答: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

在这里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答:写出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3)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

全诗紧扣题目中的望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不怕困难,誓要攀登自己人生的顶峰,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的雄心壮志
(5)下面是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D )
A.这首诗是杜甫现存诗中年代最早
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杜甫蓬蓬
勃勃的朝气。

B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C颔联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D诗的前六句在“望”字下功夫,后两句是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

(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体现了青年杜甫英姿勃发的情怀,读了这千古名句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答:
(7)“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高大巍峨的特点。

(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的人生哲理是什么?
答:站的高才看的远
(9)请从“钟”字人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答:钟是聚集的意思本自然集神奇秀丽于泰山。

2.阅读杜甫的《春望》,完成下列各题。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望”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

(2)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答: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

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

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3)这首诗寓情于写景叙事之中,句句都
有言外之意,深沉含蓄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忧国伤时,念家悲己
(4)古人论诗“凡景语,皆情语”请你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联作简要赏析。

答:这一联诗运用融情于景的写法,诗人触景生情,因感时而恨别,见花而落泪听到鸟鸣而惊心。

诗人运用拟人的手法,以花,鸟拟人,花感时而落泪,鸟恨别而惊心,移情于物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思想感情。

3.阅读王维的《使至塞上》回答问题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人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诗的首联叙事,交代了出使路线,颈联实写塞上秋景,也写出了诗人身世浮沉漂泊的感受。

(2)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妙处。

答:以十分工整的对仗,描绘出塞外雄奇壮观的独特风光。

(3)诗中表明作者身份的字是使表明作者此行目的一个短语是问边,表明这首诗写的是塞外风光的词有汉塞,胡天,萧
关,居延等。

(4)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颈联所写的奇异景色。

答:沙漠上一支孤零零的烟柱袅袅直上云霄,河边水连天处是赤江滚圆的落日。

4.阅读陆游的诗《游山西村》回答问题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从诗体上看,这是一首七言律诗。

全诗紧扣一个“游”字,按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来叙述。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诗中的意思是诗人经过一番寻找,终于来到了山西村,现在人们常用来理解为困境中蕴含着希望。

5.阅读杜甫的诗《石壕吏》回答问题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知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
老翁别。

(1)文中表现战争惨烈的句子是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诗中能概括全诗事件的一句诗是:有吏夜捉人。

(2)翻译句子。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答:到了深夜,说话的声音没有了,隐约听到(有人)低声地哭。

(3)“老妪”被抓走了吗?何以为证?答:老妇被抓走了,“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的诗句可以为证。

6.阅读陶渊明的《归田园居》回答问题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
秽,带月何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夕,但使愿无违。

(1)“衣沾不足夕,但使愿无违”中的愿是什么意思?
答: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意思。

(2)“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写出了诗人怎样的生活图景和生活状态?答:为了不使豆田荒芜,诗人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

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

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一幅多么
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 虽然很辛苦,但他并不抱怨., 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

7.阅读李白的《渡荆门送别》回答问题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两句中的“随”和“入”写出了景物怎样的变化?
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两句,它用高度凝炼的语言,写诗人坐在船上,
举目所见地面上的景色变化。

穿过蜿蜒起伏,千姿百态、高耸入云的三峡,来到辽阔的湖北平原,高山峻岭逐渐消失,随着山势的变化,滚滚奔腾而来的长江,也渐渐平静下来,在广阔的原野上,缓缓东流。

(2)“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是写“离情别绪”的?赏析并对比“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看有什么不同。

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这两句诗的妙处在于,明明是诗人有离乡惜别的情思,而又不直说,反而采用拟人化手法,说“故乡水”对自己怀有深情,
不辞劳苦。

从四川一直送他到荆门外,即“万里送行舟”,显得更曲折含蓄,更有诗味和情趣。

而马致远却直抒胸臆,用“断肠人”陈述离乡之情,显得直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