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课后计算题和相关总结
宏观经济学计算题总结
1.经济模型为C =20+0.75(Y -T );I =380;G =400;T =0.20Y ;Y =C +I +G (1)计算边际消费倾向(2)计算均衡收入水平(3)在均衡收入水平下,政府预算盈余为多少?(4)若G 从400增加到410,计算政府支出乘数,并解释它不等于MPC-11的原因(MPC 为边际消费倾向)。
(1)因为C =200+0.75(Y -T),所以边际消费倾向=0.75(2)Y =C +I +G =20+0.75(Y -T )+380+400=20+0.75⨯0.8Y +380+400 解得:Y =2000 (3)预算盈余为T -G =0.2⨯2000-400=0 (4)政府支出乘数5.2)20.01(75.011)1(11=--=--=t b k ggk 之所以不等于MPC-11,是因为当税收为收入的函数时,收入中要有一定比例作为税收上缴给政府,因而可支配收入减少了。
均衡时Y =C +I +G =a +b(1-t)Y +I +G 所以,MPCt b k g -≠--=11)1(11.假定边际消费倾向为0.9,所得税为收入的三分之一,政府决定增加支出以使国民生产总值增加750美元,增幅开支增加多少?这对财政赤字有何影响?)1(11t b k g --=所以)]1(1[t b Y k YG g --∆=∆=∆ 得300)]3/1(9.01[750=-⨯=∆G预算赤字的变动即政府开支变动减去税收的变动。
政府开支上升300美元,因国民生产总值增加750美元同时边际税率为1/3,即税收增加250美元,所以预算赤字上升50美元。
2.假设某经济的消费函数为C =100+0.8d Y (其中d Y 为个人可支配收入);投资I =100,政府购买支出G =200,政府转移支付TR =62.5(单位均为10亿美元),税率t =0.25。
问:(1)均衡国民收入是多少?(2)投资乘数和政府税收乘数分别是多少?(3)当政府将一笔支出用在政府购买上,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是否和将这一笔支出用在政府转移支付上对国民收入的影响一样?为什么?(1)根据题意可得 Y =C +I +G =100+0.8⨯(Y -0.25Y +62.5)+100+200 =450+0.6Y 得Y =1125(2)投资乘数5.275.08.011)1(11=⨯-=--=t b k i (3) 税收乘数5.175.08.01)25.01(8.0)1(1)1(-=⨯--⨯-=----=t b t b k T(4)不一样。
宏观经济学计算题
1.假定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单位: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4 800总投资800净投资300消费3 000政府购买960政府预算盈余30试计算:(1)国内生产净值;(2)净出口;(3)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4)个人可支配收入;(5)个人储蓄。
解:(1)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资本消耗补偿,而资本消耗补偿即折旧等于总投资减净投资后的余额,即800-300=500(亿美元),因此国内生产净值=4 800-500=4 300(亿美元)。
(2)从GDP=C+I+G+NX中可知,NX=GDP-C-I-G,因此净出口NX =4 800-3 000-800-960=40(亿美元)。
(3)用BS代表政府预算盈余,T代表净税收即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收入,则有BS=T-G,从而有T=BS+G=30+960=990(亿美元)。
(4)个人可支配收入本来是个人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本题条件中没有说明间接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等因素,因此,可从国内生产净值中直接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即Yd=NDP-T=4 300-990=3 310(亿美元)。
(5)个人储蓄S=Yd-C=3310-3000=310(亿美元)。
2.假设某经济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d,投资为i=50,政府购买性支出g=200,政府转移支付tr=62.5亿,税收t=250。
(单位均为10美元)(1)求均衡收入。
(2)试求投资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平衡预算乘数。
(3)假定该社会达到充分就业所需要的国民收入为1200,试问:1)增加政府购买;2)减少税收;3)以同一数增加政府购买和税收(以便预算平衡)实现充分就业,各需多少数额?解:(1)由方程组c=100+0.8yd yd=y-t+tr y=c+i+g 可解得:y=100+0.8(y-t+tr)+i+g=1000,故均衡水平为1 000。
(2)可直接根据三部门经济中有关乘数的公式得到乘数值:投资乘数ki=政府购买乘数kg=1/(1-b)=1/(1-0.8)=5税收乘数:kt=-b/(1-b)=-0.8/(1-0.8) =-4转移支付乘数:ktr=b/(1-b)=0.8/(1-0.8)=4平衡预算乘数等于政府购买乘数和税收乘数之和,即:kb=kg+kt=1或5+(-4)=1(3)原来均衡收入为1000,现在需要达到1200,则缺口为:△y=2001)增加的政府购买:△g= △y/kg=200/5=402)减少税收:△t=△y/kt=200/4=503)由题意有:1 200=100+0.8[1 200-(t+△t)+tr]+i+(g+△g),且△g=△t,解得:△g=△t=200即同时增加政府购买200和税收200就能实现充分就业。
高鸿业第五版宏观经济学课后计算题答案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8.下列项目是否计入GDP,为什么?(1)政府转移支付;(2)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3)购买普通股票;(4)购买一块地产。
解答:(1)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险税)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手中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生。
例如,政府给残疾人发放救济金,并不是因为残疾人创造了收入;相反,是因为他丧失了创造收入的能力从而失去了生活来源才给予其救济的。
(2)购买用过的卡车不计入GDP,因为卡车生产时已经计入GDP了,当然买卖这辆卡车的交易手续费是计入GDP的。
(3)买卖股票的价值不计入GDP,例如我买卖了一万元某股票,这仅是财产权的转移,并不是价值的生产。
(4)购买一块地产也只是财产权的转移,因而也不计入GDP。
10.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GDP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解答: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GDP总和会有影响。
因为甲乙两国未合并成一个国家时,双方可能有贸易往来,但这种贸易只会影响甲国或乙国的GDP,对两国GDP总和不会有影响。
举例说,甲国向乙国出口10台机器,价值10万美元,乙国向甲国出口800套服装,价值8万美元,从甲国看,计入GDP的有净出口2万美元,从乙国看,计入GDP的有净出口-2万美元;从两国GDP总和看,计入GDP的价值为零。
如果这两国并成一个国家,两国贸易就变成两地区间的贸易。
甲地区出售给乙地区10台机器,从收入看,甲地区增加10万美元;从支出看,乙地区增加10万美元。
相反,乙地区出售给甲地区800套服装,从收入看,乙地区增加8万美元;从支出看,甲地区增加8万美元。
由于甲乙两地属于同一个国家,因此,该国共收入18万美元,而投资加消费的支出也是18万美元,因此,无论从收入还是从支出看,计入GDP的价值都是18万美元。
11.假设某国某年发生了以下活动:(a) 一银矿公司支付7.5万美元工资给矿工开采了50千克银卖给一银器制造商,售价10万美元;(b) 银器制造商支付5万美元工资给工人加工一批项链卖给消费者,售价40万美元。
宏观经济学计算题总结
1.经济模型为C =20+0.75(Y -T );I =380;G =400;T =0.20Y ;Y =C +I +G (1)计算边际消费倾向(2)计算均衡收入水平(3)在均衡收入水平下,政府预算盈余为多少?(4)若G 从400增加到410,计算政府支出乘数,并解释它不等于MPC-11的原因(MPC 为边际消费倾向)。
(1)因为C =200+0.75(Y -T),所以边际消费倾向=0.75(2)Y =C +I +G =20+0.75(Y -T )+380+400=20+0.75⨯0.8Y +380+400 解得:Y =2000 (3)预算盈余为T -G =0.2⨯2000-400=0 (4)政府支出乘数5.2)20.01(75.011)1(11=--=--=t b k ggk 之所以不等于MPC-11,是因为当税收为收入的函数时,收入中要有一定比例作为税收上缴给政府,因而可支配收入减少了。
均衡时Y =C +I +G =a +b(1-t)Y +I +G 所以,MPCt b k g -≠--=11)1(11.假定边际消费倾向为0.9,所得税为收入的三分之一,政府决定增加支出以使国民生产总值增加750美元,增幅开支增加多少?这对财政赤字有何影响?)1(11t b k g --=所以)]1(1[t b Y k YG g --∆=∆=∆ 得300)]3/1(9.01[750=-⨯=∆G预算赤字的变动即政府开支变动减去税收的变动。
政府开支上升300美元,因国民生产总值增加750美元同时边际税率为1/3,即税收增加250美元,所以预算赤字上升50美元。
2.假设某经济的消费函数为C =100+0.8d Y (其中d Y 为个人可支配收入);投资I =100,政府购买支出G =200,政府转移支付TR =62.5(单位均为10亿美元),税率t =0.25。
问:(1)均衡国民收入是多少?(2)投资乘数和政府税收乘数分别是多少?(3)当政府将一笔支出用在政府购买上,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是否和将这一笔支出用在政府转移支付上对国民收入的影响一样?为什么?(1)根据题意可得 Y =C +I +G =100+0.8⨯(Y -0.25Y +62.5)+100+200 =450+0.6Y 得Y =1125(2)投资乘数5.275.08.011)1(11=⨯-=--=t b k i (3) 税收乘数5.175.08.01)25.01(8.0)1(1)1(-=⨯--⨯-=----=t b t b k T(4)不一样。
宏观经济学概念+简答+计算题
1、潜在的GDP潜在GDP也称潜在产出或潜在国民收入、潜在的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可供利用的经济资源在充分利用的条件下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也就是该国在充分就业状态下所能生产的国内生产总值。
这里的GDP就反映了在该时期内的最大产出能力。
2、个人可支配收入一个国家所有个人(包括私人非营利机构)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实际得到的可用于个人开支或储蓄的那一部分收入。
个人可支配收入等于个人收入扣除向政府缴纳的所得税、遗产税和赠与税、不动产税、人头税、汽车使用税以及交给政府的非商业性费用等以后的余额。
3、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还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
4、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指既定的政府预算在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即潜在的国民收入水平上所产生的政府预算盈余。
5、宏观生产函数(总量市场函数):是指整个国民经济的生产函数,它表示总量投入和总产出之间的关系。
即一个经济社会在既定的技术水平下进行生产所使用的要素总量(一般指劳动和资本)和总产出之间的关系。
6、资本边际效率资本边际效率是凯恩斯提出的一个概念,按照他的定义,资本边际效率(Marginal Efficiencyof Capital,MEC)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资本。
7、凯恩斯主义市场上的价格和工资调整是存在刚性的,这样会导致出现有效需求不足从而使经济处于非充分就业状态。
凯恩斯主义是根据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刺激经济,维持繁荣。
宏观经济学1-12章答案
《宏观经济学教程》教材习题答案第一章总产出二、分析与思考1,在总产值中包含着中间产品的价值,如果以各部门的产值总和来合算总产出,则会出现重复计算。
2,因为这只是证券资产的交易,在这种交易中获得的利润或蒙受的损失与本期生产无关。
3,可能会,因为销售的产品可能是上年生产的产品。
GDP与GNP应该以后者,即本年生产的最终产品为口径。
因为它是用来衡量国家当年总产出水平的量的。
4,不是,因为个人可支配收入是GNP或GDP中减去折旧、间接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障支付、个人所得税,再加上转移支付得到的。
5,购买住宅属于投资行为,因为西方国家的消费者购买或建造住宅一般都是使用银行贷款,而且住宅也像企业的固定资产一样,是一次购买、长期使用、逐步消耗的。
6,一般中间产品在当期生产中全部被消耗掉,其价值完全包含在产品的销售价格中。
而,固定资产在生产过程中则是被逐步消耗的,计入当期产品生产成本的仅仅是固定资产中部分被消耗掉的价值,即折旧。
7,不是。
因为总支出包括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并不只是在消费最终产品上。
8,不是。
总产出包括的是净出口,对外贸易规模大,如果进口大于出口,则总产出规模不会因对外贸易规模大而变大。
9,可以。
因为名义GDP与实际GDP的比率是消费价格平减指数,平减指数可以衡量物价水平变化,所以可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率。
10,不一定。
因为购买力平价在计算时有样本选择的典型性与权重确定上的困难,不能很好地反映两国货币实际比率。
三、计算题1,解:Y = C + I + G + NXGNP=8000+5000+2500+2000-1500=16000NNP= GNP-折旧NNP=16000-500=15500NI= NNP-间接税NI=15500-2000=13500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和社会保险税 + 政府转移支付PI=13500+500=14000DPI=PI-个人所得税DPI=14000-(3000-2000)=13000第二章 消费、储蓄与投资二、分析与思考1,不包括公共产品的消费。
宏观经济学课后计算题
第二章宏观经济的衡量13.①按收入法计算GNP;②按支出法计算GNP;③计算政府预算赤字;④计算储蓄额;⑤计算进出口盈亏。
答:①按收入法计算:GN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减津贴)+折旧=100+10+30+20+10=170(亿元)②按支出法计算:GNP=C+I+G+(EX-IM)=90+60+30+(60-70)=170(亿元)③政府预算赤字:BD=支出-收入=政府购买支出+政府转移支付-税收=30+5-30-10=-5 (亿元)(预算赢余)④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GNP-税收+转移支付-消费=170-30-10+5-90=45(亿元)⑤净出口=出口-进口=60-70=-10(亿元)即贸易逆差10亿元。
14.①国内净产值?②净出口?③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④可支配的个人收入?⑤个人储蓄?答:①国内净产值:NDP=GDP-折旧=GDP-(总投资-净投资)=60000-(800-200)=59400(亿元)②净出口:NX=GDP-(消费+投资+政府购买)=60000-(40000+800+1100)=18100(亿元)③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也就是政府的净税收。
已知政府购买是1100,政府的预算盈余是30。
预算盈余:BS=政府收入-政府支出=政府税收-(政府购买+政府转移支付)=(政府税收-政府转移支付)-政府购买所以:政府税收-政府转移支付=政府购买+ 预算盈余=1100+30=1130(亿元)④可支配的个人收入:PDI=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政府转移支付=国内生产净值-(个人所得税-政府转移支付)=59400-1130=58270(亿元)15. 考虑一个生产并消费面包和汽车的简单经济。
下表中是两个不同年份的数据。
单位:美元2005年数量2005年价格2010年数量2010年价格面包 500000 10 400000 20把2005年作为基年,计算每年的名义GDP 、实际GDP 、GDP 平减指数,以及CPI 。
宏观经济学(计算题)
(1)最终产品为项链售价为40万美元。故GDP为40万美元。
(2)增值法
第一阶段增值:10万美元—0万美元=10万美元
第二阶段增值:40万美元—10万美元=30万美元
合计增值
40万美元
第一章 导论
(3)收入法
公司 金矿公司 金器制造商
合计
工资 7.5 5 12.5
利润 10-7.5=2.5 40-5-10=25
第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练习参考答案
1.某国企业在本国的总收益为200亿元, 在外国的收益为50亿元; 该国国民收入的劳动收入为120亿元, 在外国的劳动收入为10亿元; 外国企业在该国的收益为80亿元, 外国人在该国的劳动收入为12亿元。 求该国的GDP与GNP。
GNP= 200 +50+120+10=380
5.根据下列数据计算GNP、NNP、NI、PI、DPI。
消费
1732.0
统计误差
4.9
总投资
445.3
社会保险税
216.5.
政府购买
530.3
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 205.6
净出口
32.1
未分配利润
91.0
折旧
303.8
公司利润税
77.7
企业间接税 213.3
个人所得税
340.0
5.GNP=2739.7 NI=2435.9 NNP=2227.5 PI=2047.9 DPI=1707.9
(1)y=750 c=700 s=I=50 (2)50 (3)y=1000 △y=250 (4)y”=1500 s=I=50 △y”=500 (5)K=5 K’=10
2.假设某经济社会储蓄函数为 s=-1000 + 0.25 y, 投资从 300增至500时(单位:10亿美元),均衡收入增加多少?
宏观经济学课后计算题
第二章宏观经济的衡量13.①按收入法计算GNP ;②按支出法计算GNP ;③计算政府预算赤字;④计算储蓄额;⑤计算进出口盈亏。
答:①按收入法计算:GN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减津贴)+折旧=100+10+30+20+10=170 (亿元)②按支出法计算:GNP=C+I+G+(EX-IM)=90+60+30+ (60-70)=170 (亿元)③政府预算赤字:BD=支出-收入=政府购买支出+政府转移支付-税收=30+5-30-10=-5 (亿兀)(预算赢余)④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GNP-税收+转移支付-消费=170-30-10+5-90=45 (亿元)⑤净出口=出口-进口=60-70=-10 (亿元)即贸易逆差10亿元。
14•①国内净产值?②净出口?③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④可支配的个人收入?⑤个人储蓄?答:①国内净产值:NDP=GDP-折旧=GDP-(总投资-净投资)=60000-(800-200)=59400 (亿元)②净出口:NX=GDP-(消费+投资+政府购买)=60000-(40000+800+1100)=18100 (亿元)③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也就是政府的净税收。
已知政府购买是1100,政府的预算盈余是30。
预算盈余:BS=政府收入-政府支出=政府税收-(政府购买+政府转移支付)=(政府税收-政府转移支付)-政府购买所以:政府税收-政府转移支付=政府购买+预算盈余=1100+30=1130 (亿元)④可支配的个人收入:PDI=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政府转移支付=国内生产净值-(个人所得税-政府转移支付)=59400-1130=58270 (亿元)15.考虑一个生产并消费面包和汽车的简单经济。
下表中是两个不同年份的数据。
单位:美元面包500000 10 400000 20把2005年作为基年,计算每年的名义GDP、实际GDP、GDP平减指数,以及CPI。
宏观经济学 各章课后习题
第三章复习思考题一、判断题:1潜在总产出就是资本要素得到充分利用时的总产出()2一项新技术的产生和应用(如计算机),使资本的边际产品增加,将会由于投资的增加而使实际利率上升,从而使总产出下降。
()3当一般价格水平不变时,由于各产品之间的相对价格保持不变,因此居民不会减少对各产品的需求,总需求水平也保持不变。
()4当一般价格水平上升时,将会使各经济主体的收入增加,因此总需求增加。
()5当产品市场和资产市场达到均衡时,我们称经济达到了一般均衡()6长期总供给曲线所表示的总产出是经济中的潜在产出水平()7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都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区别是斜率不同。
()8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中,短期均衡是指短期总需求曲线和短期总供给曲线的交点()9在长期总供给水平,由于生产要素等得到了充分利用,因此经济中不存在失业()10当经济达到长期均衡时,总产出等于充分就业产出,失业率为自然失业率()二、选择题1.总需求曲线( )。
A.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政府支出减少时会右移B.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价格水平上升时会左移C.当其他条件不变时,税收减少会左移D.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名义货币供给增加会右移2.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
A.价格水平上升时,投资会减少B.价格水平上升时,消费会减少C.价格水平上升时,净出口会减少D.以上因素都是3.假定经济实现充分就业,总供给曲线是垂线,减税将( )。
A.提高价格水平和实际产出B.提高价格水平但不影响实际产出C.提高实际产出但不影响价格水平D.对价格水平和产出均没有影响4.当总供给曲线为正斜率,单位原材料的实际成本增加时,总供给曲线会移向( )。
A.右方,价格水平下降,实际产出增加B.左方,价格水平下降,实际产出增加C.右方,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减少D.左方,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减少5.总供给曲线右移可能是因为( ),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
A.厂商对劳动需求减少B.所得税增加C.原材料涨价D.劳动生产率下降6、下列哪一种情况引起总需求曲线向左方移动()A物价水平不变时利率上升B货币供给量增加C税收增加D物价水平下降7、长期总供给曲线()A向右上方倾斜B向右下方倾斜C是一条垂直直线D是一条水平线8、长期总供给曲线上的收入是()A充分就业收入B低于充分就业收入C高于充分就业收入D实际收入9、技术进步会引起()A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都向右方移动B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都向左方移动C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左方移动,但长期总供给曲线不变D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方移动,但短期总供给曲线不变10、如果经济处于低于充分就业均衡水平,那么,总需求增加会引起()A物价水平上升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加B物价水平上升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减少C物价水平下降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加D物价水平下降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减少三、问答题1、试解释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宏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8(1)
第8章总需求(Ⅱ)一、选择题二、名词解释1、挤出效应: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扩大总需求,在货币供给既定情况下,利率会上升,私人部门的投资会受到抑制,产生政府支出挤出私人投资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挤出效应。
挤出效应的大小关系到财政政策效果的大小。
2、财政政策乘数:指在实际货币供给量不变条件下,政府支出的增加,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的倍数。
考虑挤出效应的原因,财政政策乘数比政府支出乘数小。
3、货币传递机制:货币传递机制也称货币传导机制,指各种货币工具的运用引起中间目标的变动和社会经济生活的某些变化,从而实现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这样一个过程。
它实际上包含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内部传递机制,即从货币工具选定、操作到金融体系货币供给收缩或扩张的内部作用过程;一是由中间指标发挥外部影响,即对总支出起作用的过程。
在西方,关于货币政策传递机制的分析,一般分为凯恩斯学派的传递机制理论和货币学派的传递机制理论。
前者的理论思想可归结为:通过货币供给M的增减影响利率r,利率的变化则通过资本边际效率的影响使投资I以乘数形式增减,而投资的增减就会进而影响总支出E和总收入Y。
用符号表示为:M→r→I→E→Y。
在这个过程中,利率是最主要的环节:货币供应量的调整必须首先影响利率的升降,然后才能使投资乃至总支出发生变化。
与凯恩斯学派不同,货币学派认为利率在货币传递机制中不起重要作用,而更强调货币供应量在整个传导机制上的直接效果。
货币政策的传递机制主要不是通过利率间接影响支出和收入,而是通过货币实际余额的变动直接影响支出和收入,可用符号表示为:M→E→I→Y。
4、庇古效应:庇古效应又称实际余额效应,是指价格水平变化引起实际货币余额变化,而实际货币余额是家庭财富的一部分,从而直接影响消费,影响总需求和产出。
庇古效应是20世纪30年代著名的古典经济学阿瑟·庇古提出的。
他指出实际货币余额是家庭财富的一部分。
宏观经济学总结(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总结宏观经济学总结一、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每一收入增量中消费增量所占的比重。
P=Δ/ΔY.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每一收入增量中储蓄增量所占的比重。
PS=ΔS/ΔY. 二、失业类型有哪些?(概念) 答:1、失业与充分就业的含义失业指劳动力没有就业,但积极地寻找工作或等待返回岗位的一种状况,处于此状况的劳动力被称为失业者。
充分就业指在一个经济中,在一定的工资率下,所有能工作而且愿意工作的人都能找到工作。
失业与充分就业的概念,并不单纯指劳动力因素,也包括了对资本及其他资源的使用状况。
因为劳动力的使用总是和资本及其他资源连在一起的。
根据失业的不同性质,失业可分为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
1、摩擦性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事业。
2、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
3、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这种失业是由整个经济的支出和产出下降造成的。
三、失业的社会经济损失有哪些?1、失业的社会影响:失业威胁着作为社会单位和经济单位的家庭稳定。
家庭的要求和需要得不到满足,家庭关系将因此收到损害。
高失业率常与吸毒、高离婚率、高犯罪率联系在一起。
家庭之外人际关系也会受到影响,对于失业者个人则会失去信心,在情感上受严重打击。
2、失业的经济影响:当失业率上升时,经济中本可由失业工人生产出来的产品和劳务就损失了。
从产出核算的角度看,失业者的收入总损失等于生产的损失,经济处于非充分就业状态,则实际产出的GDP就会减少。
四、通货膨胀类型有哪些?一)按照价格上升的速度分为1)温和的通货膨胀,2)奔腾的通货膨胀3)超级通货膨胀二)按照对不同商品的价格影响的大小分为1)平衡的通货膨胀2)非平衡的通货膨胀三)按照人们的预期程度分为1)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即价格上升的速度超出人们的预料,或人们根本没有想到价格会上升。
布兰查德《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及详解(货币政策总结)【圣才出品】
第25章货币政策总结一、概念题1.皮鞋成本(shoe-leather costs)答:皮鞋成本是指中期内通胀率越高,名义利率越高,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越大,因而人们减少货币余额,更频繁地到银行存取款而造成的时间和其他损失。
如果通胀率很低,皮鞋成本很低,人们会更多地工作或有更多的闲暇时间;若发生恶性通胀,皮鞋成本则可能非常大;在通胀适中时,皮鞋成本也很小。
2.货币幻觉(money illusion)答:货币幻觉是人们在评估名义变化和实际变化时所犯的系统性错误。
在价格稳定的情况下,很多计算会非常简单;但是在有通胀的情况下,这些计算变得更复杂。
由于此时难以区分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导致人们和企业做出不正确的决策,产生货币幻觉。
3.通胀目标(inflation targeting)答:通胀目标,即通货膨胀目标,是政府所采取的一种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即由官方确定通货膨胀的目标、宣布通货膨胀率波动的范围,并明确表示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是实现较低而且稳定的通货膨胀。
世界上许多工业国都曾采用过强硬或灵活的通货膨胀目标政策。
通胀目标政策是一种建立中央银行可信度的政策选择,中央银行可以通过通胀目标自我约束以减少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问题,从而建立起中央银行的信誉。
具体地说,通胀目标硬化了中央银行的目标,因此有助于避免货币政策的主观随意性,有助于人们树立对物价稳定的信心。
但这一规则同时也使央行失去了政策操作的灵活性,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束缚了央行的手脚。
通胀目标具体作法是货币当局事先向社会公众宣布年度物价上涨目标,并通过观察包括货币供应量、失业率、股票指数在内的一系列指标来定期分析经济态势和物价走势,做出适当的货币政策操作,确保实际物价水平维持在公布的通货膨胀预期目标之内。
通货膨胀目标作为一种货币政策策略包含了五个基本因素:①公开宣布中期通货膨胀目标值;②在制度上承诺把物价稳定作为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其他目标置于从属地位;③除了货币总量和汇率外,其他信息变量亦能决定政策工具的操作环境;④货币当局的计划、目标、决议对公众有更多的透明度;⑤中央银行对通货膨胀目标的达到有更多的责任。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19章)
第19章 经济增长一、概念(略) 二、单选题答案三、简答题答案1. 说明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经济增长是产量的增加,这里的产量可以表示为经济的总产量,也可表示成人均产量。
经济增长通常用经济增长率度量。
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国民的生活质量,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和制度结构的总体进步。
经济发展是反映一个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概念。
如果说经济增长是一个“量”的概念,那么经济发展就是一个“质”的概念。
2、经济增长的含义和源泉在宏观经济学中,经济增长通常被定义为产量的增加。
具体理解有两层含义:(1)经济增长指一个经济体所产生的物质产品和劳务在一个相当长时期内的持续增长,即经济总产量的增长;(2)经济增长是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实际产出的持续增长,即人均产量的增长。
作为经济增长源泉的最主要的因素是:劳动数量增加和质量提高(即人力资本的增长)、资本存量的增加和技术进步(是广义概念,包括采用新技术、新产品、先进管理手段以及资源配置的高效率等)。
增长率的分解式为:K L A Y G G G G βα++=,式中,G Y 为产出的增长率;G A 为技术进步增长率;G L 和G K 分别为劳动和资本的增长率;a 和β为参数,分别是劳动和资本的产出弹性。
3、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稳态增长的条件是什么?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稳态增长的条件为人均资本不发生变化,或者说每人使用的资本量不变,这就要使人均储蓄正好等于资本的广化。
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公式sf (k )=Δk+nk 中,人均资本不发生变化即Δk =0,则sf (k )=nk 。
sf (k )是储蓄率与人均产量(或人均收入)的乘积,即人均储蓄,nk 是资本的广化。
在宏观经济学中,储蓄等于投资是均衡的条件,储蓄等于储蓄率乘以收入,即S=sY 。
投资可用资本增量ΔK 表示。
而上述公式sf (k )=nk 即sy=nk ,y=Y/N 表示人均收入,k 表示每一劳动力或每一人口配备的资本量,即k=K/N 。
黄亚均《宏观经济学》(第二版)计算题解答
黄亚均《宏观经济学》(第二版)计算题解答第三章复习思考题9.有A、B两个国家。
两国的生产函数相同:y=k1/2(y,k分别为每单位有效劳动产出和每单位有效劳动资本)。
A国的储蓄率s A=28%,人口增长率n A=1%,B国的储蓄率s B=10%,人口增长率n B=4%。
两国有相同的技术进步率g=2%,折旧率δ=4%。
求:稳态时,(1)A国和B国的每单位有效劳动资本k和每单位有效劳动产出y分别是多少?(2)A国和B国的人均产出增长率和人均资本增长率分别是多少?(3)A国和B国的总产出增长率(ΔY/Y)和资本增长率(ΔK/K)分别是多少?(4)两国的资本积累是否达到了黄金律水平?为什么?(5)对两国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B国为提高人均收入(产出)水平应该采取什么政策?解答:(1)根据稳态条件:s·y=(δ+ n+ g)k,把得y=k1/2带入:s·k0.5=(δ+ n+ g)k,k0.5=s/(δ+ n+ g)。
稳态时,A国:每单位有效劳动资本k A=16,每单位有效劳动产出y A=4;B国:每单位有效劳动资本k B=1,每单位有效劳动产出y B=1。
(2)A国的人均产出增长率和人均资本增长率为:Δ(Y/N)=Δ(K/N)=g=2%;B国的人均产出增长率和人均资本增长率为:Δ(Y/N)=Δ(K/N)=g=2%。
(3)A国的总产出增长率和资本增长率为:(ΔY/Y)=(ΔK/K)=n+g=3%;B国的总产出增长率和资本增长率为:(ΔY/Y)=(ΔK/K)=n+g=6%。
(4)黄金律水平的条件为:MP k=(δ+ n+ g),A国黄金律水平的条件应为:MP k=7%,而A国稳态时的MP k=dy/dk=0.5k-0.5=0.5×16-0.5=1/8=12.5%;B国黄金律水平的条件应为:MP k=10%,而B国稳态时的MP k=dy/dk=0.5k-0.5=0.5×1-0.5=1/2=50%。
西方经济学(宏观)高鸿业计算题齐全复习资料
西方经济学(宏观)计算题整理(1课外习题 2课内课后计算题整理) —课外部分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1、假设某国有如下的国民收入统计资料: 单位:10亿美元 试计算: 1)国内生产净值 2)净出口 3)净税收 4)总税收 5)个人可支配收入 6)个人储蓄解:1)国内生产净值=5600-(1000-400)=5000 2)净出口=5600-3200-1000-1080=320 3)净税收=1080+40=1120 4)总税收1120+180=13005)个人可支配收入=5000-1120=3880 6)个人储蓄=3880-3200=680第十三章 国民收入决定1. 某家庭的有关经济情况如下表所示。
请完成下表,并计算该家庭MPC 和 MPS 。
可支配收入 0 10000 20000 30000 40000 消费支出 10000 15000 20000 25000 30000 储蓄平均消费倾向解: 可支配收入10000 20000 30000 40000国内生产总值 5600 总投资 1000 净投资 400 消费 3200 政府购买 1080 政府预算盈余 40 转移支付180消费支出10000 15000 20000 25000 30000储蓄—10000 —5000 0 5000 10000平均消费倾向 1.5 1.0 0.87 0.75MPC=MPS=0.52、已知:消费函数C=40+ 0.75 Y;投资I=50。
试求均衡时国民收入、消费储蓄。
解:Y=360 C=310 S=503.在一个两部门经济中,已知消费函数C=600+0.8Y。
当投资从200增至300时,试求:(l)均衡收入变化多少。
(2)如引入时间因素,当投资作同样变动时,第1期至第5期的收入各为多少?(假定本期消费是上期收入的函数。
解:(1)ΔY=500(2)Y1=4100 Y2=4180 Y3=4244 Y4=4295.2 Y5=4336.164、已知消费函数为C=200+0.8Y,投资为自主投资,I=50。
宏观经济学复习总结
习题十二(P164)1.简释下列概念:(未勾)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某一给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场价值。
国内生产净值——指国内生产总值扣除了生产过程中的资本消耗即折旧以后的价值。
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那个时期的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是用以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国内生产总值折算指数——指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
国民生产总值——是一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是一个国民概念。
最终产品——是指在计算期间生产的但不重复出售而是最终的使用的产品。
中间产品——是指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物品用的产品。
总投资——是一定时期的全部投资,即建设的全部厂房设备和住宅等,包括净投资与重置投资。
净投资——是总投资中扣除了资本消耗或者说重置投资部分的投资。
重置投资——是用来重置资本设备或用于补偿资本消耗的投资。
存货投资——指企业持有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
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政府购买是指政府在商品和劳务上的支出,它包括政府在教育、卫生、防务、警察和公共投资方面的支出及其他经常性支出。
而政府转移支付是指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补助等方面的支出,是一种不以取得本年生产出来的商品和劳务作为补偿的支出。
净出口——是指出口额减去进口额后的余值。
间接税——是对商品和劳务征税,其特点是纳税人并不是负税人,税收负担转嫁的方式包括向前转嫁和向后转嫁。
国民生产净值——是国民生产总值扣除生产过程中的资本消耗即折旧以后的价值。
国民收入——指狭义的国民收入,是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服务所获得的报酬的总和,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
个人收入——指个人实际得到的收入,从国民收入中减去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和社会保险税,加上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大体就得到个人收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国某年有如下国民经济统计资料:消费支出90亿美元,投资支出60亿美元,政府转移支付5亿美元,政府对产品和劳务的购买支出30亿美元,工资收入100亿美元,租金收入30亿美元,利息收入10亿美元,利润收入30亿美元,所得税30亿美元,进口额70亿美元,出口额60亿美元,求:(1)用收入法计算GDP(2)用支出法计算GDP(1)用收入法计算GD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100+10+30+30=170亿美元(2)用支出法计算GDP=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90+60+30+(60-70)=170亿美元GDP=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500+(125+50)+200+15=890NDP=国内生产总值-资本折旧=890-50=840NI=国内生产净值-企业间接税=840-75=765PI=国民收入-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政府转移=765-100-50-130+120=605 DPI=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605-80=525假设消费函数c=100+0.8y,投资i=50(1)求均衡收入、消费和储蓄。
(2)如果当时实际产出(即收入)为800,试求企业非意愿存货积累为多少?(3)若投资增到100,试求增加的收入。
(4)若消费函数为c=100+0.9y,投资i仍为50,收入和储蓄各为多少?投资增到100时,收入增加多少?(5)消费函变动后,乘数有何变化?1)均衡收入y=(100+50)/(1-0.8)=750c=100+0.8×750=700 s=y-c=750-700=50(2)企业非意愿存货积累=产出-需求=800-750=50(3)若投资增至100,则收入y’=(100+100)/(1-0.8)=1000,比原来的收入750增加250(△y=y’-y=1000-750=250)(4)变化后的收入y=(100+50)/(1-0.9)=1500s=y-c=1500-(100+0.9×1500)=1500-1450=50若投资增至100,则收入y=(100+100)/(1-0.9)=2000,比原来的收入1500增加500(△y=2000-1500=500)(5)消费函数从c=100+0.8y变为c=100+0.9y后,乘数从5(k=1/(1-0.8)=5)变为10(k=1/(1-0.9)=10)课后11题(1)均衡收入y=(100+50+200+0.8×62.5-0.8×250)/(1-0.8)=1000(2)b=0.8投资乘数=1/(1-b)=5 ,政府支出乘数=5税收乘数=-4 ,转移支付乘数=4 ,平衡预算乘数=1(3)y’=1200,△y=1200-1000=2001)△g=△y /k=200/5=40,2)△T=200/(-4)=-50,3)△g=△T=200第514页,第二题利率为3%时:第一个项目现值:120/1.03²=113>100 值得投资第二个项目现值:125/1.03³=114>100 值得投资第三个项目现值:130/1.03³×1.03=115>100 值得投资若利率为5%:第一个项目现值:120/1.05²=108.54第二个项目现值:107.98第三个项目现值:106.95 都值得投资第514页,第三题如果预期通胀率为4%:第一个项目:120万美元现值为:120/1.04²=110.9再以3%的利率折现为:110.9/1.03²=104.5>100 值得投资第二个项目:125美元的现值为:125/1.04³=111.1再以3%的利率折现为: 111.1/1.03³=101.7>100 值得投资第三个项目:130万美元的现值:130/1.04³×1.04=111.1再以3%的利率折现为:111.1/1.03³×1.03=98.7<100 不值得投资第515页,第四题若投资函数为i=100-5r,则当r=4%时,i=80 当r=5%时,i=75当r=6%时,i=70 当r=7%时,i=65若储蓄函数为s=--40+0.25y 因为i=s所以当r=4时,y=480 当r=5时,y=460当r=6时,y=440 当r=7时,y=420第515页,第五题1 ①因为y = c+s 所以s=y-c=y-(50+0.8y)=-50+0.2y又因为s=I 所以-50+0.2y=100-5rIS曲线为y = 750 - 25r同理:②IS曲线为y = 750 - 50r③IS曲线为y = 600 - 40r2. 比较①②,②的投资函数中的投资对利率更敏感,表现在IS曲线上就是IS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变小,即IS曲线更平坦。
3.比较②③,当边际消费倾向变小(从0.8变为0.75)时,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变大,IS 曲线更陡峭。
第515页,第6、7题第6题1.因为:L=0.2y-5r当r=10时,y=800;L=110 y=900;L=130 y=1000;L=150当r=8时,y=800;L=120 y=900;L=140 y=1000;L=160当r=9时,y=800;L=130 y=900;L=150 y=1000;L=1702. 货币需求与供给均衡L=MS,L=0.2y-5r,MS=m=M/P=150 即:y=750+25r3 . LM曲线上任一点代表一定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货币需求与供给都是相等的,即货币市场均衡。
4.若货币供给为200美元,则LM曲线y=1000+25r,与(2)中的曲线相比,向右平移了250个单位。
5.对于LM曲线y=1000+25r,若r=10%,y=1100,则货币需求L=0.2y-5r=170,货币供给Ms=200,由于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利率下降,直到实现新的平衡。
第7题1.LM曲线代数表达式:ky-hr=M 斜率为k/h2.当k=0.2,h=10时,k/h=0.02当k=0.2,h=20时,k/h=0.01当k=0.1,h=10时,k/h=0.013 .由于LM曲线斜率为k/h。
当k越小时,LM曲线斜率越小,曲线越平坦,当h越大,LM 曲线斜率越小,曲线越平坦。
4 .若k=0.2,h=0,则LM曲线为0.2y=M 即y=5M此时LM曲线为一垂直于横轴y的直线,h=0表明货币需求与利率大小无关,这正好是LM的古典区域情况。
第516页,第8题1.先求IS曲线:因为:y=c+i c=a+by i=e-dr所以y=a+by+e-drIS曲线为:C=100+0.8y;i=150-6r IS曲线为y=1250-30r第537页,2、3、4题第2题1.⑴IS曲线为y=950-50r LM曲线为y=500+25ry=650 ; r=6 把r=6代入投资函数i=140-10r=80⑵IS曲线为y=800-25r LM曲线为y=500+25ry=650 ; r=6 把r=6代入投资函数i=110-5r=802. 若政府支出从50亿增加到80亿美元,⑴⑵的IS曲线都会发生变化⑴y=c+i+g=40+0.8(y-t)+140-10r+80得到IS为:y=1100-50rLM曲线为y=500+25ry=700 ; r=8⑵y=c+i+g=40+0.8(y-50)+110-5r+80IS曲线为y=950-25r LM曲线为y=500+25r解得:r=9 ; y=7253. LM既定,财政政策效果受IS曲线斜率影响。
⑴IS斜率绝对值小,d大IS平,因此IS 曲线政府支出增加,右移利率上升,引起投资下降大,国民收入水平提高较少,⑵相反。
第3题1.IS曲线:y=c+i+g=90+0.8(y-50)+140-5r+50为:y=1200-25rLM曲线:y=1000(古典区域)均衡:r=8 y=1000 代入i=140-5r=140-5*8=1002. 政府支出增加,IS曲线移动y=c+i+g=90+0.8(y-50)+140-5r+70 IS为:y=1300-25r LM曲线为y=1000r=12 y=1000 i=803. 政府支出增加时,投资减少,存在挤出效应。
LM曲线处于古典区域,即政府支出增加时,只会提高利率和完全挤占私人投资,而不会增加国民收入。
第4题1.IS曲线为:y=1150 LM曲线为:y=1000+50r2. r=3 y=1150 i=1503. 若政府支出增加到120亿美元,则新的IS曲线:y=1250 LM曲线:y=1000+50r r=5 y=1250 i=1504. 当政府支出增加时,由于投资无变化,不存在“挤出效应”。
因为投资是固定的,不受利率变化的影响,也就是投资与利率变化无关。
第5题1. a图LM为y=750+20r IS为y=1250—30r r=10 y=950b图LM为y=750+20r IS为y=1100-15r r=10 y=9502. 若货币供给从150亿增加到170亿,货币需求不变,货币需求L=0.2y-4r,货币供给为170亿,即0.2y-4r=170,得到a图LM曲线为y=850+20rIS曲线为y=1250-30r r=8 y=1010b图LM曲线为y=850+20r IS曲线为y=1100-15r r=7.1 y=992.93. a的均衡收入变动更多,b的利率下降多些。
a中的IS曲线更平坦,所以LM曲线同距离移动会使均衡收入变动大一些,而利率的变动小一些。
b图IS更陡峭,所以LM曲线同距离移动会使均衡收入变动小,而利率变动大。
第6题1.LM方程:150=0.2y-4r 得到:y=750+20rIS方程:y=1250-30r 得到:r=10 y=950货币供给不变需求变,LM′方程为:y=600+35rIS方程:y=1250-30r 得到:r=10 y=9502. 若货币供给从150亿变动到170亿,则IM:y=850+20r 与IS联立:r=8 y=1010LM′:y=680+35r 与IS联立:r=8.77 y=987a中利率下降比b更多,收入增加也更多。
原因a的货币需求利率系数小于b的利率系数,同样增加20亿,a中利率下降更多,使投资和收入增加更多。
第7题1. 先求IS方程:y=1200-25r LM方程: y=1000解得:r=8 y=10002. 若货币供给从200亿美元增加到220亿美元,则LM曲线右平移100个单位,均衡收入y=1100亿美元,均衡利率为r=4 消费c=100+0.8×1100=980i=140--5×4=1203. 由于L=0.2y,即货币需求与利率无关,只与收入有关,所以LM曲线垂直与横轴,从而也使得均衡收入增加量等于LM曲线移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