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隆升的意义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合集下载

青藏高原的隆升对中国地理格局和中国气候的影响

青藏高原的隆升对中国地理格局和中国气候的影响

青藏高原的隆升对中国地理格局和中国气候的影响131210005 天文雷晗青藏高原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大部分在中国西南部,包括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的全部、四川省西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以及甘肃、云南的一部分。

整个青藏高原还包括不丹、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部分,总面积250万平方公里。

中国境内面积240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5000米,是亚洲许多大河的发源地。

青藏高原有确切证据的地质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4-5亿年前的奥陶纪,其后青藏地区各部分都曾有过地壳升降。

在2.8亿年前的早二叠世,现在的青藏高原地区是波涛汹涌的辽阔海洋,称为特提斯。

2.4亿年前,由于板块运动,分离出来的印度板块以较快的速度向北移动、挤压,在北部发生了强烈的褶皱断裂和抬升,促使昆仑山和可可西里地区隆升,随着印度板块继续向北插入古洋壳下并推动着洋壳不断发生断裂,约在2.1亿年前,特提斯北部再次进入构造活跃期,北羌塘地区、喀喇昆仑山、唐古拉山、横断山脉脱离了海浸;到了距今8000万前,印度板块继续向北漂移,又一次引起了强烈的构造运动。

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地区急剧上升,藏北地区和部分藏南地区也脱离海洋成为陆地。

高原的地貌格局基本形成。

青藏高原的抬升过程不是匀速的运动,不是一次性的猛增,而是经历了几个不同的上升阶段。

每次抬升都使高原地貌得以演进。

距今一万年前,高原抬升速度加快,以平均每年7厘米速度上升,使之成为当今地球上的“世界屋脊”。

今天的青藏高原中部以风化为主,而边缘仍在不断上升。

青藏高原在隆升过程中上升了约2000米,这对我国地理格局和气候都造成了一定影响。

从地理格局上说。

青藏高原的隆升造成了它自身的高海拔,从而在整体上造成了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分布,促进了我国三层阶梯地理格局的形成。

奇高海拔低气温所造成的多冰川特性为亚洲诸河流提供了丰富水源,于国内而言,它塑造了整个中国的山水系统,是长江与黄河的源头所在,高海拔影响了河流的流向,辅助塑造了河流沿岸地形地貌,也阻挡了西伯利亚的南下气流,客观上部分造成了黄土高原的形成。

【高中地理】青藏高原对气候的影响

【高中地理】青藏高原对气候的影响

【高中地理】青藏高原对气候的影响青藏高原的平均高度在4公里以上,是全球最高最大且具有复杂地形的巨大台地,其主体呈椭圆形。

青藏高原对中国气候的影响有三个方面:第一,青藏高原又高又胖。

气流经过时方向要发生很大的变化。

空气爬过相当困难,要想绕过也很费事。

第二,青藏高原对太阳辐射的影响与平原大不相同。

它与大气之间的热交换是独一无二的。

青藏高原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加热大气,只有几次冷却大气。

第三,青藏高原上面并不平坦,常见高山耸立,沟壑密布。

这些复杂的小地形会产生一些小范围的环流圈,这些环流圈不仅影响当地的气候,还对大范围的气流形成干扰。

中国科学家认为青藏高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其热力条件将影响季风强度和西太平洋热力条件,是造成中国旱涝灾害的重要因素。

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洋、大陆、冰雪、高原等等,都来影响我们的气候,都来干涉我们的长期天气过程,把个好端端的长期天气过程弄成一个大花脸。

这个大花脸就像猴子一样,几年一大变,一年几小变,旱涝频繁发生。

除了太阳辐射的外部来源外,大气、海洋、陆地表面、冰雪圈和生物圈形成一个系统,称为气候系统。

如果你加上岩石圈,它就是一个地球系统。

正是地球系统球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控制着长期的天气变化,导致各地干旱、洪水、寒冷和温暖。

生物圈对气候有很大影响。

青山绿水和茫茫戈壁,气候显然有天壤之别。

人也是生物,也可以归入生物圈。

但是,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对气候影响的加剧,科学家已将人类从生物圈中分离出来,称为人类圈。

植被破坏,水土流失,自然界正常的水分循环被严重干扰,旱涝灾害加剧,就是人类活动对气候影响的一个例子。

由于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而排放出的二氧化碳,已引起了严重的温室效应,可能全球地面的平均温度的升高就是它造成的,这是人类活动对气候影响的又一个例子。

青藏高原隆升对新生代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青藏高原隆升对新生代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第17卷 第65期大 自 然 探 索Vol117,Sum No165 1998年 第3期EXPLORA TION OF NA TU RE No13,1998青藏高原隆升对新生代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Ξ成都理工学院 博士生 刘志飞成都理工学院 教 授 王成善 青藏高原雄踞亚洲大陆中部,总面积250×104km2,平均海拔4500m,有“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之称。

青藏高原隆升是新生代地球地质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

伴随着距今50Ma以来青藏高原形成和隆升的历史,不仅改变了高原自身的环境,而且对亚洲甚至全球气候变化产生重大影响。

距今40Ma的地球没有季节性和全年性干旱,缺乏极度寒冷地区,不发育草地和沙漠,北部的云杉林和冻原地区几乎不存在,没有巨大的冰川,北冰洋的海冰很少或根本没有;世界上大部分地区比现在温暖和潮湿,全年都有降水,常绿和温暖的落叶林覆盖全球,现代的气候类型和植被几乎不存在。

在过去的40Ma,特别是最近15Ma中,这种温暖、潮湿的气候仅局限在东南亚、美国沿岸和热带地区,寒冷型气候和大规模区域性降水出现了。

大约距今3Ma,地球变得很冷,开始经历周期性的冰期,冰盖覆盖北半球许多地区。

是什么原因导致新生代全球气候变化?最近研究显示,青藏高原的隆升对大气环流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强烈的隆升加快了岩石的化学风化,硅酸盐岩和碳酸盐岩的风化作用是一种消耗大气CO2的过程,这种化学风化引起全球大气CO2浓度大幅度降低,从而导致全球变冷。

1 新生代全球气候变化与青藏高原隆升历史111 新生代全球气候变化证据系统表示新生代气候变冷过程的定量标志,以底栖有孔虫的氧同位素曲线为最佳。

由于深海底层水的稳定性,底栖有孔虫的同位素值最能表示全球性信息。

距今55Ma氧同位素曲线显示出全球逐渐变冷(δ18O值逐渐变重)的过程,其中发生在距今36Ma始新世/渐新世界线处温度的突然降低反应南极洲首期主要冰川增长事件,之后为长达20Ma的全球变冷过程,在中新世距今15Ma 和上新世末距今215Ma均发生突然变冷事件,分别代表南极洲冰川扩大和北半球大陆冰川开始发育事件。

青藏高原的隆起对环境的影响

青藏高原的隆起对环境的影响

青藏高原的隆起对环境的影响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是印度洋板块向北漂移与亚欧板块发生大陆对撞的产物,地势高峻,平均海拔4000~5000米,有众多耸立于雪线之上高于6000~8000米的高峰。

高原的外缘,高山环抱,壁立千仞,以3000~7000米的高差挺立于周围盆地、平原之上,衬托出高原挺拔的雄伟之势。

高原面积250万平方公里,东西长3000公里,南北宽1500公里,跨15个纬度。

青藏高原的隆起和形成是晚新生代亚洲地质史上最重大的地质事件。

青藏高原隆起不仅改造了高原本身的自然环境,也对周围地区的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其中有些影响是更本性的,如亚洲东部和南部强大的季风就是高原隆起的结果。

目前,亚洲季风区以全球约十分之一的土地面积养活这占世界半数以上的人口,物种资源丰富、单位面积生产量高,都是季风的赐予。

而且高原几乎占冬季中纬度对流层厚度的1/3以上,成为中纬度大气环流中的一个庞大的障碍物。

对中国气候乃至亚洲气候的形成无疑起着巨大的作用。

一、青藏高原隆起与亚洲季风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亚洲季风的形成无疑具有巨大的作用,这是地质历史记录和模拟试验证明了的。

老第三纪不存在亚洲季风已是不争的事实,广阔的干旱带(包括膏盐沉积)从西藏一直延伸到长江中下游。

究其原因,不仅是因为当时还没有高大的青藏高原,还在于亚洲西部古地中海还有很大海域,欧洲与亚洲隔着一个海峡而被孤立。

亚洲东部和南部的边缘海尚未开裂,因此海陆对立不强,难以引发深入内陆的季风现象。

渐新世中国东南部显著变湿润,东部季风已经出现,但其原因并非是青藏高原隆起,而更可能是亚洲中部地中海收缩、欧洲与亚洲连接形成超级大陆的结构。

中新世的开始是和喜马拉雅山的隆起同时发生的,人们有理由把西南季风的开始与高原隆起联系起来。

当代的亚洲季风可以分为三个子系统,即印度洋西南季风、东亚季风和高原季风。

东亚季风中的夏季风一支来自南中国海的越赤道气流,与南半球澳大利亚冬季的高气压有关,另一支来自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侧的的偏南气流。

青藏高原隆升及其环境灾害效应

青藏高原隆升及其环境灾害效应
地壳挤压缩短作用仍存在,但由南向北逐渐变小; 近东西向断裂仍左旋走滑或右旋走滑,如鲜水河—— 小江断裂带现今左旋走滑速率达10 ~ 15 mm.a-1 ,控 制了有史以来17次7级以上地震的发生;红河断裂左旋 走滑速率为7~ 8 mm.a-1 ;祁连山北缘断裂带左旋走 滑速率为5~ 7 mm.a-1 ,控制了祁连山北缘地区全部 强震和大震的发生;六盘山构造带左旋走滑达5~ 6 mm.a-1 ,控制了南北构造带北段的全部强震和大震 的发生。
青藏高原的隆升与我国现在地貌 轮廓形成的关系
青藏高原隆升跟我国现在的地貌有密不 可分的关系,首先,青藏高原隆升造就了我 国的三级阶梯(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西 起昆仑山山脉,经祁连山山脉向东南到横断 山脉东缘。 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由东北向西南依次 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锋山。), 从西到东呈下降趋势,这也是地应力的一个 反应;再次,青藏高原隆升使得印度洋季风 不能穿过青藏高原而到达西北地区,使得
第十四幕
青藏高原隆升,但幅度较小。 环境变化效应:
黄河第二级阶地形成,侧蚀作用强烈,阶地 面宽;气候温暖湿润,黄土堆积速率明显降低; 32000~16000a间为末次盛冰期,青藏高原多年冻 土下界比现在降低1400m。
第十五幕
第十五幕:0.01Ma~现今
青藏高原仍持续上升,上升速率:6~ 9mm.a-1。 构造变形效应:
再次青藏高原隆升使得印度洋季风不能穿过青藏高原而到达西北地区使得我国西北地区呈干旱趋势使我国地貌类型发生重大变革在原本应该富饶的西北腹地成为干旱区造就了荒漠地貌类型另一个方面青藏高原隆升使得东南季风能再温压场的控制下到达长江中下游的广阔地区使其原本应处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中国南方荒漠区成为鱼米之乡
青藏高原隆升及其环境效应

青藏高原隆升及其环境效应

青藏高原隆升及其环境效应

青藏高原隆升及其环境效应青藏高原隆升及其环境效应摘要:青藏高原的形成和隆升是一个十分复杂,倍受地球科学家关注的问题。

他被认为是刚瓦纳大陆与欧亚大陆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

青藏高原是由6个地体相继增生到亚洲大陆上的一个组合,这些地体之间的边界被5条缝合带所限定。

造山作用自北向南相继变年轻。

青藏高原隆升对中国西部环境变迁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随着青藏高原的持续隆升,高寒草原开始退化,造成中国西北地区大面积的荒漠化,成为制约我国西部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

关键字:青藏高原;隆升;环境变迁青藏高原的隆升对于中国西部环境变迁起了决定性的影响,现今中国西部大陆构造格架,包括盆-山地貌与盆地地貌的形成都和青藏高原隆升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

同时,对于青藏高原整体初次隆升时间的认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因为它牵涉到对古近纪期间和中新世以后中国西部广袤领域地球动力学与气候、环境的认识。

至于形成现今高原面貌即主夷平面的末次隆升时间,不仅涉及全球气候变迁、我国西部干旱气候与大规模沙漠化行程时间,还牵扯到中国西部构造变形与盆-山地貌形成的时间。

1新生代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及其环境效应研究表明,青藏高原地区在第三纪经过两次隆升与夷平的旋回,导致第三纪中期我国环境变化剧烈。

3.6MaBP以来高原整体阶段性快速隆升,对高原本身以及我国西部自然环境产生了深刻影响。

高原隆升过程的争论20世纪70年代末,李吉均[1]认为,青藏地区在上世纪中晚期,地面平均海拔在1000m以下,自上新世晚期和第四纪早期才开始强烈隆升。

90年代以来,国外学者对这一观点相继提出挑战,对隆升的加速时间存在重大分歧[2]。

有学者主张,青藏地区在14MaBP时已达到最大高度并发生东西向拉伸塌陷,其后水平高度开始降低[3]。

更多学者则认为青藏地区在8MaBP以前已达到现今高度,其根据是:当时阿拉伯海上涌流增强,表明印度洋季风出现或增强[4];波特瓦尔高原气候变干,植被由森林变为草原[5];拉萨西北羊八井地堑垄断裂活动发生在8MaBP前后[6]。

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东亚大气环流的影响

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东亚大气环流的影响

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东亚大气环流及气候的影响青藏高原体积巨大,平均海拔4000m以上,本身就是一个独特的高原气候区域。

这里,气压低,大风多,日照长,年辐射强,年均温低,气候温凉,常年无夏,日较差大,年较差小,多对流性降水,降雪日多,具有与周围环境不同的气候特征。

青藏高原不仅本身形成了独特的高原气候,而且对加强东亚季风环流起着重要作用,对我国气候有着极大影响。

青藏高原的存在,使东亚季风产生很大的动力扰动和热力影响,对东亚季风起着维持和加强作用。

青藏高原的作用主要通过动力作用和热力作用两个方面表现岀来:1 •青藏高原地形对对流层低层风场的动力作用。

主要表现为高原附近西风气流的绕流分支现象和对南北气流的屏障作用。

①迫使西风气流分流。

由于青藏高原是一个高大突起的大陆块,对于500mb以下东西风环流有显著的分支、绕流、和汇合作用。

分支和汇合作用在高原迎风面形成“死水区”,绕流形成北脊、南槽的环流形势,对高原及其邻近地区天气气候都有重要影响。

冬季,当西风带南移控制中国广大地区上空时,青藏高原使4000m以下的西风环流在高原西端分成南北两支。

北支在高原西北部为西南气流,绕过新疆北部以后转为西北气流,流线呈反气旋性弯曲;南支在高原西南为西北气流,绕过高原南侧以后转为西南气流,流线呈气旋性弯曲,在孟加拉湾附近曲率最大,并形成低槽。

两支气流在长江中下游流域汇合向东流去。

值得指出的是,这种分支现象从10月份开始一直可以继续到次年6月,不仅在对流层下部常有这种现象存在,而且可以影响到9公里的高度或者更高些,从平均风速场来看,冬季南支西风要强于北支。

在高原地形的规定下,西风带分流作用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使西风带的范围向南扩展了,其南界可达北纬15°〜20°。

这导致了冬季风可以向南扩散得更远。

同时,南支西风气流的消长,又是冬夏季风交替的一个重要因素。

②高原的屏障作用。

青藏高原动力作用的另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对东亚大气环流起一种屏障作用。

青藏高原的隆起对气候的影响

青藏高原的隆起对气候的影响
的影响,西风在这里分支绕行,汇合东流,形成了北半球最强大的西风带。
分支:冬半年,对冬季风发生分支;对西风发生分支
动力作用——分支作用
2.2.2 青藏高原的动力作用:分支作用;屏障作用
分支作用:夏半年,对西南季风发生分支
动力作用-屏障(阻碍)作用
西南暖湿气流受阻,高原边缘降水丰富
夏季西北地区形成少云雨的干热天气
如果没有青藏高原
按照地理学的地带规律,我国长江中下游是干旱荒漠区,但是由于青藏高原的形成,海洋和陆地的气压梯度更大,夏天吸收大量的水气登陆,使这里形成全球典型的季风区气候。否则长江中下游就会如同开罗所在的北非一样是不毛之地。
谢谢!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言简意赅的阐述您的观点。
对近地面气流起屏障作用
夏季高原内部干旱化
此外,印度半岛北部较少受冷空气的影响,有利于热低压的维持因此冬季印度比同纬度温度高气压低,年较差小。
热力作用
青藏高原面与同高度的自由大气相比,有强大的热力差异,这对大气环流产生明显的热力作用。 1夏季:高原就像一个巨大的火炉,空气受热上升,拉动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前来补充,带来丰沛的季风降雨。 2冬季:高原就像一个巨大的冰块,空气冷却下沉,并由高原涌向印度洋这就加剧北方冷空气南下的势力,从而使得冬季风强大。 冬季由于高原地区海拔3-4Km高度形成一个冷高压,使高原空气向外流动,成反气旋环流,这必然加强临近地区的下沉气流,加强地面高压,从而加强有海陆分布所引起的冬季风环流,夏季形成热低压,邻近地区空气流入高原,叠加在高原东侧地区的季风之上,增强了邻近地区低压的强度,加强了季风环流。
青藏高原的空间特征:
青藏高原的隆起对气候的影响
面积大,东西3000km,南北1500km,占中国陆地1/4,南北占西风带宽度1/3

浅析青藏高原隆升对第四纪的气候及生态环境的影响_以冈底斯中段为例

浅析青藏高原隆升对第四纪的气候及生态环境的影响_以冈底斯中段为例

第47卷 第1期2011年1月 地质与勘探GEOLOGY AND EXPLORAT I ONV o.l 47 N o .1January ,2011[收稿日期]2010-02-03;[修订日期]2010-08-02;[责任编辑]郝情情。

[基金项目]国土资源大调查1 250000邦多区-措麦区幅区域地质调查项目(编号20001300009161)资助。

[第一作者]谢冰晶(1988年-),女,博士研究生,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第四纪地质学专业。

E -m ai:l x i eb i ng ji ng @ 。

浅析青藏高原隆升对第四纪的气候及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冈底斯中段为例谢冰晶, 程 捷, 田明中(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 100083)[摘 要]青藏高原的隆升导致了地表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与环境密切相关的沉积记录。

本文重点对冈底斯中段第四系湖积阶地及剖面进行了研究,并采获了大量的孢粉和铀系等时线年龄值、ESR 年龄值,通过分析冈底斯中段第四系的沉积环境,探讨了青藏高原隆升对第四纪的气候及生态环境影响:青藏高原的隆升不但使高原山区发生多期冰川作用,如且导致了黄土高原、亚洲内陆戈壁、大沙漠的形成,使高原湖泊退缩、湖面下降、湖泊向盐湖演变,一些外流水系也转化成内陆水系,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同时也形成了一个独特高原气候区,其结果使高原隆升的气候效应扩大到全球,青藏高原的隆升导致的环境变化对全球环境具有敏感响应和强烈影响。

[关键词]高原隆升 气候及生态环境效应 第四纪[中图分类号]P618.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5-5331(2011)01-0121-12X i e B i ng-ji ng ,Ch eng Jie ,T i an M i ng-zhong .E ffects of Q i ngh ai-T i be t p lateau up lift on cli mate and eco-environm en t du ri n g the Q uatern ary :A case ana l ysis for the centra l section of G angd ise ,T i be t [J].G eol ogy and E xp l orati on ,2011,47(1):0121-0132.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全球环境演化历程中许多重大事件的根源集中在亚洲地区(Y i n et al .,1996;Cane et al .,2001),其中青藏高原的隆升被认为是全球晚新生代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对季风尤其是东亚季风的形成、演化和西风环流的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M o l n ar et al .,1993;An et al .,2001)。

青藏高原对气候的影响

青藏高原对气候的影响

青藏高原对我国气候的影响罗华(兰州城市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甘肃兰州730070)摘要:地形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之一。

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形成于第三纪,第四纪以来,高原大幅度上升。

它的隆起不仅改变了高原本身气候,而且通过影响大气环流进一步影响了高原四周的气候。

本文根据高原独特的热力作用和动力作用,分析了青藏高原对东亚的季风环流乃至北半球西风气流运动的影响,阐明其对中国气候的影响和作用。

关键词:青藏高原;季风;动力作用;热力作用;中国气候一、独特的高原气候特点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岷山一邛崃山一锦屏山以西地区,介于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与喜马拉雅山之间,地势高峻,平均海拔400旷500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高原,其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号称“世界的第三极”。

青藏高原面积250万平方公里,东西长3000公里,南起25° N,北至40° N,跨15个纬度,南北宽1500公里,约占我国陆地面积的1/4,雄踞亚洲的中部,位于我国的西南部,几乎占冬季中纬度对流层厚度的1 /3以上,成为中纬度大气环流中一个庞大的障碍物,在整个中纬度地区的大气环流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使其所在地区形成了独特的高原气候。

(一)气温低、日温差大,年温差小。

青藏高原地高天寒,气温比同纬度的东部平原低得多,年平均气温除高原南部的谷地较高外,大都低于5°C,藏北高原和山脉上部均在0°C以下。

青藏高原空气稀薄,日照丰富,且地面多裸露岩、沙砾,使地面白天吸热多,增温迅速;夜晚,地面长波辐射冷却快,气温迅速下降,故气温日较差大。

在高原的热源作用下,夏季气温低,冬季多晴天,日照时间较长,白天不阴凉,因此气温年较差较小。

大部分地区在20C左右,而东部平原地区的长沙和汉口分别为24.9 C、26C。

这种日较差大、年较差小的特点,与我国东部同纬度地区有明显差别(见下表)。

西藏南部同纬度东部低地的气温年较差、日较差比较(二)日照长、太阳辐射强,日照时数多。

论述青藏高原隆起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论述青藏高原隆起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论述青藏高原隆起对中国气候的影响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也是中国的重要地理特征之一。

它的隆起对中国的气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青藏高原隆起对中国气候的影响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中国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影响大气环流青藏高原的隆起使得大气环流发生了变化。

高原上空的气压较低,周围地区的气压较高,形成了一个气压梯度。

这个气压梯度会引起大气环流的变化,使得季风气候更加明显。

同时,高原上的冷空气也会向周围地区流动,影响了气温和降水。

2.影响降水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中国的降水产生了重要影响。

高原上的气流会受到地形的影响,形成了一些气流的上升和下沉。

这些气流的上升会形成云层,从而促进了降水的形成。

同时,高原上的冷空气也会影响到周围地区的降水。

3.影响气温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中国的气温也产生了影响。

高原上的气温较低,周围地区的气温较高,形成了一个温度梯度。

这个温度梯度会引起大气环流的变化,从而影响到周围地区的气温。

二、青藏高原隆起对中国气候的意义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中国气候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促进了农业生产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中国的农业生产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高原上的气候条件适宜牧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同时也适宜一些特殊的农作物的种植。

这些都为中国的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2.影响了水资源的分配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中国的水资源分配产生了影响。

高原上的降水会形成一些河流和湖泊,这些水资源对周围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同时,高原上的冰川也是中国重要的水资源之一。

3.影响了生态环境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中国的生态环境产生了影响。

高原上的生态环境独特,有很多珍稀的动植物资源。

同时,高原上的冰川也是全球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保护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对于中国和全球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结论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中国的气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青藏高原对亚洲及中国气候的影响

青藏高原对亚洲及中国气候的影响
没有青藏高原,我们国家亚热带地区大多是荒漠,不会形成 现在的气候。青藏高原平均的高度是海拔4500米,如果在这个高 度没有高原面,它的温度就会很低。通常到海拔4000多米就应该 是零下十几摄氏度了,但青藏高原冬天的气候跟北京差不多,白 天甚至不用穿棉衣都很暖和。这个独特的地理条件形成了特殊的 高原季风气候,诱发了南侧季风,同时促进了东亚季风的形成。 这两个季风气候使我国整个亚热带拥有非常潮湿的气候,使青藏 高原边缘的水汽沿着这个信道不断输送到高原,造成四川盆地边 缘非常潮湿的地区,包括雅鲁藏布大峡谷,它的水汽输送量相当 于夏天长江以南向长江以北输送的总量。怒江、雅鲁藏布江是两 个主要的水汽输送信道。
总结归纳 影响: 1、加强东亚季风,形成东部湿润气候。 2、造成西北干旱,形成沙漠。 3、形成高原季风,加强高原季风环流。 4、造成四川盆地易出现梅雨季节。
有另外一种声音:青藏高原即使不存在,我国西部中高纬度地
区的干旱仍会存在。因为大气环流的影响会使得印度洋的暖湿气 流在北纬三十度附近受阻。但是青藏高原在局部上改变了亚欧大 陆上的气压分布及季风走向,会使其产生一定的纬度偏移和风向 偏移,并对降水量的多少造成少量影响。 如果没有青藏高原,我国在北纬23度半、海拔4500米的高度应当 是零下十几摄氏度,现在青藏高原的白天很暖和。在这个250万平 方公里的区域内,它把巨大的热源形成大气,大量的热气上升又 形成热高压,这种特殊的高原季风气候诱发了西印度洋季风。两 个季风气候使我国的四川盆地潮湿多雨,使雅鲁藏布江、怒江和 金沙江能输送大量的水资源。因此,这个世界最高的高原上森林 非常茂密,拥有中国目前最大的原始森林。森林下面是大片的灌 木丛,然后是草地。这里的动植物生态系统都是适应高原的生态 环境而生存的。
是影响中国和全球气候异常的一个重要因素。

青藏高原隆升的影响

青藏高原隆升的影响

青藏高原隆升的影响青藏高原隆升指的是青藏高原地区隆起的地质现象,这个过程已经持续了好几千万年。

青藏高原因此成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地区,也是全球最大的高原和第三极。

青藏高原隆升对全球环境和气候变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生物多样性随着海拔的增加,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也逐渐增加。

青藏高原的生物多样性在全球范围内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珍稀植物区域之一,同时也是世界上野生动物物种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这些动物物种包括藏羚羊、藏野驴、雪豹和熊猫等,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气候变化青藏高原隆升对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高原的隆升导致了大气的不断上升,产生雨水并将其输送到内陆地区。

这种现象被称为高原效应,它在全球温室效应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青藏高原还对亚洲的季风气候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亚洲东部的季风雨带中心,降雨量在高原地区比平原地区高出两倍以上。

青藏高原的降雨量对整个亚洲的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水文循环青藏高原也对水文循环有着重要的影响。

高原的隆升导致了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流动,在推动青藏高原的同时,也推动了亚洲的水生态系统。

这种现象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水文循环以及水资源的流动,有助于制定水资源管理政策以及保护地下水资源。

此外,青藏高原还是三大河流之一的长江和黄河的水源地,对中国的水资源保护和管理至关重要。

地震和地质灾害青藏高原隆升还可能引起地震和地质灾害。

高原区域往往处于板块边界的交界处,因此地震和常规地质活动的风险比较高。

青藏高原的隆升也会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如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

这些灾害往往给当地的居民和环境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需要进行严密的防范工作。

,青藏高原的隆升对全球环境和气候变化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高原区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地质系统,有着广泛的影响,从生物多样性到气候变化,再到水资源和地质灾害。

对于保护这一地区的环境和生态系统,我们需要加强科学研究并加强管理政策,以确保青藏高原的可持续发展和持久稳定。

青藏高原隆升总结:地质现象与大气环境之间的关系

青藏高原隆升总结:地质现象与大气环境之间的关系

青藏高原隆升总结:地质现象与大气环境之间的关系青藏高原隆升是指在地质历史上,青藏高原以及其周边地区地壳隆起的过程。

这个过程始于3300万年前,至今仍在继续。

青藏高原隆升对于地球科学、大气科学、气候变化和生态学等多个领域都具有重大意义。

在本文中,将探讨青藏高原隆升与地质现象、大气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对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青藏高原隆升的地质现象青藏高原是地球上最大、最高的高原之一,其面积达到了270万平方公里,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的区域占到了高原面积的三分之二。

青藏高原隆升是指在地质历史上,青藏高原以及其周边地区地壳隆起的过程。

地质学家认为,青藏高原隆升是由于印度洋板块向北撞向亚洲板块而导致的。

在这个撞击过程中,岩石被压缩,并随之形成了一系列地质现象,如地震、岩浆喷发、火山爆发等。

二、青藏高原隆升与大气环境之间的关系随着青藏高原隆升的进行,其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青藏高原隆升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气压变化青藏高原隆升导致高原上空的大气压力增加,并随之形成高气压系统。

这个高气压系统会影响周围的大气环流,从而导致风向和风速的变化。

2. 降水及气候变化青藏高原隆升会影响降水的分布和数量,并随之影响周边地区的气候。

高原上空的大气压力增加会影响大气环流,使得降水发生的地方发生变化。

此外,由于高原处于高纬度地区,因此青藏高原隆升还会影响全球气候,使得全球温度变化发生变化。

3. 地形、土壤和植被变化青藏高原的地形、土壤和植被都受到青藏高原隆升的影响。

隆升后,青藏高原的地形变得更加陡峭和岩石裸露,植被覆盖受到影响。

这些变化直接影响了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三、青藏高原隆升对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青藏高原隆升对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非常显著。

其主要的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气候变化青藏高原隆升会导致大气环流的变化,从而影响全球气候。

青藏高原隆升还会导致本地区气温变化、降水量变化等气候变化。

青藏高原隆起对周边环境有什么影响

青藏高原隆起对周边环境有什么影响

藏高原隆起对周边环境有什么影响?一、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具有重要意义青藏高原约占我国陆地面积的四分之一,平均海拔高度在4000m以上,是世界上最高大,地形最复杂的高原。

青藏高原的隆升是中、新生代以来地球科学中最重要事件之一,南极、北极和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构成了影响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的三个关键地区。

青藏高原是一个全球独特的地质、地理单元,是地球动力学研究的一把钥匙,是全球变化研究的天然实验室。

人们从实践中早已认识到,青藏高原对我国、亚洲、甚至对北半球、南半球的大气环流演变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又直接影响我国的旱涝等天气气候的形成和演变,因此,研究青藏高原对我国天气、气候的影响机制及其演变规律,对提高我国灾害性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国科学家首次全面揭示青藏高原的隆升与亚洲季风的关系东南多雨、西北干旱,中国的这种气候格局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影响东亚和南亚20多亿人口乃至整个人类环境的亚洲季风气候,又是何时形成的?为什么北半球同纬度分布的大都是戈壁沙漠,而唯独中国却出现了水网密布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多年来,科学界、新闻界一直关注着“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中国科学家发现青藏高原上空存在臭氧低谷。

中国地质大学工程物理学院教授魏文博带领的科研小组首次准确揭示了世界屋脊的地下奥秘,西藏底下蕴藏着超级油气田、地热田和金、银、铜等多金属矿床,国际地学界为之哗然。

最近,中国科学家首次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喜马拉雅山、青藏高原的隆升与亚洲季风气候的关系,确认早在260万年前我国气候格局就已经大势已定。

青藏高原在过去千万年里的隆升,成为地球上的一大景观,但是这种隆升仅仅是改变了地球的地貌吗?多年来,我国学者就青藏高原隆升及其环境效应进行了不懈研究,研究中发现,青藏高原的隆升对于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化和亚洲季风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中国科学院院士安芷生和黄土打了一辈子交道,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黄土高原缘何屹立于此,何时屹立于此?和冰芯、海洋沉积一样,黄土也是历史的最好记载。

青藏高原隆起对气候的影响

青藏高原隆起对气候的影响

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雄踞在亚洲的中部,位于我国的西南部。

它南起27°N,北止40°N,纵跨纬度13°;总面积约230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4500米。

地域之广阔,地势之高峻,是世界上其它高原所无法比拟的。

如此雄姿,不仅使它本身形成了非地带性的高原气候,而且由于它的存在,对我国其他地区的气温、降水、水文等都有着巨大的影响,从而影响了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

首先,在冬季,北半球的西风带南移。

由于高大的青藏高原的存在,使三四千米以下的西风气流分成南北两支急流。

北支在高原西北部形成西南气流,给高原北侧,新疆中部的天山地区带来一定的湿度。

当这支气流再绕过新疆北部以后和南下的极地大陆气团汇合,转为强劲的西北气流,使我国冬季风的势力增强,并向南伸展得很远。

南支气流在高原的西南部形成西北气流,使本来就很干燥的南亚西北部雪上加霜,更加干燥(在世界气候类型困上,那里属于热带沙漠气候)。

当这股气流绕过高原南侧以后,又转为西南气流,掠过我国的云贵高原以后,继续向东北方向运动,直至长江中下游地区。

这股来自低纬度的暖性气流又往往是造成我国江南地区“暖冬”天气的重要因素。

这两支气流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汇合东流,形成北半球最强大的西风带。

这支西风对我国东部地区的天气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在卫星云图上所看到的过往我们上空的云,总是自西向东运动,其动力就是这股西风)。

与此同时,位于我国青藏高原东侧的四川盆地和汉中一带,恰在这南北两支气流之间,风力微弱,空气稳定,成为“死水区”,多云雾天气。

在夏季,北半球的西风带北移,西风南支气流消失,夏季风迅速向北推进,气旋活动频繁,我国东部季风区自南向北先后进入雨季。

到了10月以后,西风又逐渐南移,南支西风气流又重新出现,夏季风复退,冬季风又控制了我国东部南北。

综上所述,如果没有青藏高原的阻挡,我国大部分地区均能受到盛行西风带的影响,如是那样,我国的气候将会是另一番景象。

青藏高原隆起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青藏高原隆起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青藏高原隆起对我国气候的影响:1.青藏高原的巨大隆起——空间特征(3000m临界高度):1)面积大:东西3000 km,南北1 500 km,占中国陆地面积1/4,南北占西风带宽度1/3 2)高度大:平均4500 m,占对流层高度1/33)中低纬度:25°N~40°N,处在西风带与副热带高压带的过渡区青藏高原3000m的海拔高度对气流产生动力作用和热力作用,改变了东亚大气环流格局,尤其对中国产生影响。

2.青藏高原的动力作用 1)对季风的分支作用冬季:青藏高原北部对冬季风分支的分点在95E附近,冷空气堆积并分化为两支:一支沿阿尔金山成东风吹入塔里木盆地;另一支则沿着祁连山成西或偏西北风吹向河西走廊,顺地势南下,形成冬季风通道,加剧了冬季风向东南的势力。

夏季:夏季,西南季风抵达孟加拉湾再向北推进时,碰到青藏高原,即分为东、西两支:一支沿喜马拉雅山转为东风向西吹去;另一支则沿着山脉的走向流向我国西南地区,加剧藏东南水汽通道作用,使高原边缘降水增多,并进而因雨影作用使高原内部干旱加剧。

2)对西风的分支作用青藏高原西部,冬半年西风(西风带南移所致)气流受到高原阻挡,距地面3~4 km高度以下的气流被分为南、北两支。

由于冬季西风带的位置主要在青藏高原的西端偏南,加之地形的影响,所以南支比北支气流强大得多,故称“南支急流”。

南支在高原西南面,为西北气流;绕过高原南侧转为西南气流,高原南侧成槽,加剧西南干暖气流势力。

北支在高原西北面,为西南气流,绕过新疆北部转为西北气流,进一步加强冬季风的势力;高原北侧成脊,盛行下沉气流,进一步强化西北地区的干旱化。

南、北两支气流在长江中下游汇合,气流相对静止区正好处在四川盆地上空,使其成为我国著名的微风区,四川多云雾也与此有关。

受青藏高的阻挡,西风气流的分叉、绕行,东流与汇合,形成了北半球最强大的西风带。

分支气流形成于10月,次年4-5月退出,它与东亚季风的进退有一定的关系。

青藏高原的隆升对中国地理格局和中国气候的影响

青藏高原的隆升对中国地理格局和中国气候的影响

青藏高原的隆升对中国地理格局和中国气候的影响青藏高原的隆升对中国地理格局和中国气候的影响131210005 天文雷晗青藏高原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大部分在中国西南部,包括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的全部、四川省西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以及甘肃、云南的一部分。

整个青藏高原还包括不丹、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部分,总面积250万平方公里。

中国境内面积240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5000米,是亚洲许多大河的发源地。

青藏高原有确切证据的地质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4-5亿年前的奥陶纪,其后青藏地区各部分都曾有过地壳升降。

在2.8亿年前的早二叠世,现在的青藏高原地区是波涛汹涌的辽阔海洋,称为特提斯。

2.4亿年前,由于板块运动,分离出来的印度板块以较快的速度向北移动、挤压,在北部发生了强烈的褶皱断裂和抬升,促使昆仑山和可可西里地区隆升,随着印度板块继续向北插入古洋壳下并推动着洋壳不断发生断裂,约在2.1亿年前,特提斯北部再次进入构造活跃期,北羌塘地区、喀喇昆仑山、唐古拉山、横断山脉脱离了海浸;到了距今8000万前,印度板块继续向北漂移,又一次引起了强烈的构造运动。

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地区急剧上升,藏北地区和部分藏南地区也脱离海洋成为陆地。

高原的地貌格局基本形成。

青藏高原的抬升过程不是匀速的运动,不是一次性的猛增,而是经历了几个不同的上升阶段。

每次抬升都使高原地貌得以演进。

距今一万年前,高原抬升速度加快,以平均每年7厘米速度上升,使之成为当今地球上的“世界屋脊”。

今天的青藏高原中部以风化为主,而边缘仍在不断上升。

青藏高原在隆升过程中上升了约2000米,这对我国地理格局和气候都造成了一定影响。

从地理格局上说。

青藏高原的隆升造成了它自身的高海拔,从而在整体上造成了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分布,促进了我国三层阶梯地理格局的形成。

奇高海拔低气温所造成的多冰川特性为亚洲诸河流提供了丰富水源,于国内而言,它塑造了整个中国的山水系统,是长江与黄河的源头所在,高海拔影响了河流的流向,辅助塑造了河流沿岸地形地貌,也阻挡了西伯利亚的南下气流,客观上部分造成了黄土高原的形成。

青藏高原隆升的意义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青藏高原隆升的意义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青藏高原隆升的意义及其对气候的影响青藏高原隆升的影响及其意义: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一带原是一片大海,后来大陆板块碰撞抬升才形成了今天的样子,而且还将继续增高。

青藏高原的隆起与新生代以来全球环境的重大变化具有明显联系。

这些变化体现在亚洲季风环境的形成演化和亚洲内陆干旱化,比如,由此导致中国南方广大湿润地区和西北干旱区的出现,黄河中游地区出现大面积黄土堆积而形成黄土高原,奠定了我国乃至东亚地区现代环境的宏观格局。

如果没有青藏高原,该区降基本上都在西北气流控制下,盛行风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属于副热带大陆气候,即干热类荒漠或沙漠气候;没有高原,也就没有了印度低压和蒙古高压,就不会形成现在的冬夏季风。

当高原开始隆起,青藏地区干热气候就开始发生较明显的变化,降水增多,气温降低;当高度达到1000-2000m时,雨量增到最大,当高度达2000-3000m,高原季风形成,但较弱,气温继续降低;当高度达到3000-4000m时,夏季青藏热低压、冬季青藏冷高压更明显,高原季风也接近现在的情况,东亚季风也更明显,高原气温更低,降水量明显减少,高原湖泊逐渐干涸,于是青藏高原的隆升,经历了一个较暖湿到凉干的过程。

值得详细说明的是,夏半年,西南季风控制着高原东南部、南部,形成暖湿气候,高原内部则形成雨影区,十分干旱,西南季风和西风环流交替控制着青藏高原。

水分入不敷出:高原北部、西北部刮到海洋的空气却又能带走部分水汽,使得高原内陆水分更加缺乏。

从北部蒸发上高原的水分,无法从高原北沿流回北部,反而顺着高原的南坡流入印度洋或向东流入太平洋。

塔里木盆地的低热与其南边紧邻的青藏高原的高寒恰成鲜明对照。

盆地中蒸发出来的水汽随着热胀冷缩的空气而单向地漂移到高原。

由于空气热胀冷缩以及盆地高温与高原低温,使得盆地相对于高原总是高压,造成常年的东北风将盆地的水汽吹往高原。

水汽遇到高原低温冰川而凝聚。

低海拔盆地中的水就这样被蒸发作用送到高原。

这些从盆地吹往高原的水汽凝聚在高原广阔的地域,而不是限于高原北坡,这使得凝聚在高原上的水难以循环回盆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藏高原隆升的意义及其对气候的影响青藏高原隆升的影响及其意义: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一带原是一片大海,后来大陆板块碰撞抬升才形成了今天的样子,而且还将继续增高。

青藏高原的隆起与新生代以来全球环境的重大变化具有明显联系。

这些变化体现在亚洲季风环境的形成演化和亚洲内陆干旱化,比如,由此导致中国南方广大湿润地区和西北干旱区的出现,黄河中游地区出现大面积黄土堆积而形成黄土高原,奠定了我国乃至东亚地区现代环境的宏观格局。

如果没有青藏高原,该区降基本上都在西北气流控制下,盛行风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属于副热带大陆气候,即干热类荒漠或沙漠气候;没有高原,也就没有了印度低压和蒙古高压,就不会形成现在的冬夏季风。

当高原开始隆起,青藏地区干热气候就开始发生较明显的变化,降水增多,气温降低;当高度达到1000-2000m时,雨量增到最大,当高度达2000-3000m,高原季风形成,但较弱,气温继续降低;当高度达到3000-4000m时,夏季青藏热低压、冬季青藏冷高压更明显,高原季风也接近现在的情况,东亚季风也更明显,高原气温更低,降水量明显减少,高原湖泊逐渐干涸,于是青藏高原的隆升,经历了一个较暖湿到凉干的过程。

值得详细说明的是,夏半年,西南季风控制着高原东南部、南部,形成暖湿气候,高原内部则形成雨影区,十分干旱,西南季风和西风环流交替控制着青藏高原。

水分入不敷出:高原北部、西北部刮到海洋的空气却又能带走部分水汽,使得高原内陆水分更加缺乏。

从北部蒸发上高原的水分,无法从高原北沿流回北部,反而顺着高原的南坡流入印度洋或向东流入太平洋。

塔里木盆地的低热与其南边紧邻的青藏高原的高寒恰成鲜明对照。

盆地中蒸发出来的水汽随着热胀冷缩的空气而单向地漂移到高原。

由于空气热胀冷缩以及盆地高温与高原低温,使得盆地相对于高原总是高压,造成常年的东北风将盆地的水汽吹往高原。

水汽遇到高原低温冰川而凝聚。

低海拔盆地中的水就这样被蒸发作用送到高原。

这些从盆地吹往高原的水汽凝聚在高原广阔的地域,而不是限于高原北坡,这使得凝聚在高原上的水难以循环回盆地。

空气中的水分近乎均匀地凝聚在高原群山的四周,但冰雪的融化却不是均匀的。

由于高原地处地球的北半球,阳光由南边射入,冰雪总是南坡融化得快,北坡融化得慢。

也就是说,高原季风是高原邻近地区气候形成、变化的主宰者。

虽然高原周边地区气温变化的长期趋势也随着高原隆升而降低,但由于高原季风的建立大大破坏了原来准纬向的气候带,使高原东、西两边,以及南、北两侧气候出现了巨大的差异。

高原冬季风增强了高原周围的反气旋式环流,从而使高原东侧受到来自北方大陆性气团的偏北气流控制,结果在那里形成了干燥寒冷的冬季气候;高原西侧受到来自低纬海洋性气团的偏南风影响,造成相对温和潮湿的冬季气候。

夏季的情况正好相反,对流层低层环绕高原的气旋式环流大大增强,于是在高原东南侧形成潮湿气候,而在高原西北侧形成干旱气候。

(亚洲季风的3个区域类型:印度洋西南季风、东亚东南季风、高原季风。

其中,高原季风:高原的冬、夏季热力作用相反而形成的一种季节性风系。

高原相对于四周同高度的自由大气,夏季为一热源,在高原近地面层形成一个热低压,低压中心厚度约2.5公里;冬季为冷源,形成一个冷高压,厚度约1.0公里。

与气压场相适应,在距高原地面1公里高度,存在一个冬夏盛行风向相反的季风层,以高原中部最高,向四周逐渐降低。

这种季风现象,是热力作用、大气环流、季节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青藏高原的突变性自然灾害具有巨大的破坏性。

50多年来,在察隅、当雄、昆仑山、汶川先后发生四次8级以上地震。

泥石流是青藏高原东南部山区常见的突发性、破坏力较大的自然灾害。

在青藏高原的气象灾害中,低温霜冻对农牧业生产具有重大的危害,雪灾导致交通受阻或中断,家畜食物短缺而饿死,干旱气候和频繁的大风导致沙尘暴频发,对人、畜、作物和土壤的影响都很大。

气候变化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影响使青藏高原地区的缓变型灾害问题也不断增强。

草地垦殖和毁林开荒导致大面积的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

矿产资源开发与工业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

不合理的资源利用影响高原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环境质量。

二)青藏高原以其独特的下垫面变化对亚洲乃至全球气候变化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我们都知道,山脉的走向对气流的运行有加强和阻碍的作用,如中国的大兴安岭、太行山等一线与东南季风的方向直交或斜交,使夏季风不能深入内陆,成为亚洲湿润的东南部和干燥的西北部的分界。

东西延伸的秦岭、大巴山阻挡了冬季风的南侵,使四川盆地温度年际变化小,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水充沛,温和湿润,大部分树木冬不落叶,而秦岭以北的黄土高原则受冬季风侵袭,寒冷干燥,使之成为温带和亚热带的地理分界线。

印度东北部山脉阻挡原理同样如此,使得印缅一带冬季相当温暖,相反,夏季印度洋的西南季风也极少穿过高原,故甘、新一带常年干旱。

中国西高东低的阶梯状地势,对冬季风的南下有所加强,使得中国冬季气温普遍下降,但对夏季风的登陆起到了阻滞作用,使得中国东部地区降水丰富而集中。

长江流域地带的副热带并不像同纬度其他地区那么完整、强大和稳定,而是出现了一个断裂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并且它是随着季节变化发生南北进退和东西摆动的,并在东部地区季风气候变化发挥着重要作用;青藏高原的隆起和形成,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改变青藏地区的行星环流)主要体现在动力和热力两个方面,西风流过高原,下层气流被高原阻挡,被分成南北两支气流绕着高原而行,北面的一支经新疆、甘肃、内蒙古西南部、宁夏、陕西等西北地区上空东流入太平洋;而南面的一支则经印度、缅甸和我国西南地区以及长江流域上空,也到达西太平洋,并与北面的一支汇合,在分支点以东和汇合点以西,各有一个风力很小、风向多变的“死水区”(可参考《中国地理图集》26页、32图形),如,四川盆地就是如此,这里冬季天气变化显著,由于两支西风急流的汇合,使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强的西风急流区,1万米高空1月份风速达58.4m/s,最大风速102m/s。

夏初5^6月西风急流移至高原北缘,而南方的夏季风尚未到达,喜马拉雅山风力则很微弱,天气稳定;青藏高原的隆升,加大了南亚地区由海陆分布所奠定的经向热力对比,从而使南亚季风进一步增强。

归纳一下,青藏高原对亚洲部分地区气候的影响:冬季,亚洲陆地辐射冷却很快,形成干冷的西伯利亚高压(又称蒙古高压),在北太平洋面上为冷湿的阿留申低压,前者势力十分强大,几乎控制全部亚洲大陆。

它是大陆反气旋的中心和干冷的极地大陆气团源地,也是冬季大陆季风的源地。

由于冬季副热带高压与大陆高压连成一片,二者复合,势力强大,成为亚洲大陆冬半年气候的主宰。

高压干冷气流向外吹散,在太平洋沿岸冬季盛行西北风,印度洋沿岸为东北风,这就是东亚和南亚的冬季风,具有晴朗严寒、干燥等冬季高压天气特征。

冬季风为干燥陆风,一般不易降水,但吹到日本的西北风,能形成大风雪。

侵入长江以南地区的暧海变性极地大陆气团,能形成冬春阴暖或降雨天气。

青藏高原,冬季阻挡西风气流,使之分为南北两支,形成北脊南槽的环流形势。

由于高原北面高压脊的存在,十分有利于冬季风的南下,使冬季风影响加强,造成我国冬季的寒冷气候;而高原南面的低压槽,由于槽前带来大量的暖湿气流,对我国南方天气气候的影响也很大。

又由于高原的阻挡,使高原北侧的南疆和河西一带,冬季干冷;而南侧印缅一带冷空气活动少,冬季干暖。

青藏高原在冬季又是个冷源,这将加强高原邻近地区的下沉气流,从而也就加强了冬季季风环流。

夏季,亚洲大陆为热低压所控制,低压中心在印度西北、伊朗南部和阿拉伯,且与赤道低压连为一体。

这时夏威夷高压西伸北进,势力最强,范围最大,因此就形成了从北太平洋高压的西部边缘吹向亚洲东部的东南季风。

这就是东亚的夏季风,它是源于热带海洋气团的暖湿气流,夏季时对亚洲大陆影响最大。

亚洲南部,这时由于行星风带北移,赤道低压移到北半球,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跨越赤道后转为西南风,这就是南亚的夏季风。

当西南季风到达孟加拉湾再向北推进时,受阻于青藏高原而分为两支:一支沿喜马拉雅山向西,进而维持了印度西北部的热低压;另一支沿山脉走向,流向我国,扩大了西南季风对我国的影响范围。

夏季时青藏高原对周围自由大气来说是热源,这必然要加强高原邻近地区的季风低压,从而起了加强夏季风的作用。

随着西风带的北移和高原总加热在4月由负变正,南侧气旋性偏差环流增强并逐渐北移,6月形成气旋盘踞整个高原的夏季型。

在高原南侧,高原冬季偶极型、夏季加热的作用导致孟加拉湾地区常年存在印缅槽,使得印度半岛的感热加热始终强于中南半岛,而中南半岛上空的潜热加热大于印度半岛。

印缅槽的演变存在明显的半年周期,证明2月初和8月初的较强低压槽分别对应冬季高原最强的动力强迫和夏季高原最强的热力强迫。

对低纬经向风场的分析还表明,季风爆发前高原的热力作用尤为重要,是导致江南春雨的形成,亚洲季风最早在孟加拉湾东部爆发,最后在印度半岛爆发的原因。

高原的作用在于把夏季大陆低压迫向西南移动,直到青藏高原上;把冬季在低纬的大陆高压向西北抬,至蒙古西部,于是才有了现在的夏季热低压和冬季蒙古冷高压,也才会有现在的对流层低层的季风。

印度季风之所以特别显著和稳定,是由于海陆分布引起的季风和行星风带的季节变化一致,冬季印度在冷高压的南面,又处于信风带的位置;夏季印度在热低压的南面,又处于赤道槽北移时西南风经过的地方,季风都比较稳定。

北面的一支气流是按高压性弯曲运动,加上内陆上空运行,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少,干旱少雨天气盛行;南面的一支气流是作低压性弯曲运行,加上沿途有印度洋和孟加拉湾上空充分的水汽,降水多,天气湿润。

高原的热力作用,加强了冬夏季风的交替,扩大了冬夏季风活动的范围。

因为青藏高原上空气中含水汽和杂质较少,云量少,多晴朗天气,接受的太阳辐射也较同纬度地区多,高原陆面对太阳辐射吸收能力也比同一高度自由大气吸收能力强,因高层空气稀薄,其质量是平原的一半,因而在增热和散热同等的条件下,高原陆面温度比同一高度的自由大气温度要高,这样的热力作用,使高原上气流的下沉运动增加了大陆气压的稳定性,使中国广大地区降水减少,气候更加干燥,夏季高原气流垂直上升运动剧烈,又使东部平原地区的夏季风活动范围扩大。

青藏高原对气旋活动的抑制作用强。

由于下沉气流不能穿过高原主体,气旋如果掠过高原的两侧而在高原的高度以下,则此气旋的活动不可能保持显著的运动,其波动的幅度就要减小,如中国西北春季气旋最多,是因为春季西风急流已经北移,西风带气旋容易侵入,而冬季时西风急流正和高原位置相当,急流紧靠高原,因此气旋不容易发展。

三)青藏高原是亚洲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具有充沛的水源补给系统,发挥着重要的水源涵养作用。

青藏的河流,主要是冰水融化增加了对河流水的补给,这不是降水直接补给的,这样在高山上形成积雪冰川,再慢慢地融化下来补给河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