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数字图像成像原理》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1.课程教学大纲(数字影像技术)

1.课程教学大纲(数字影像技术)

《数字影像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二.课程性质与任务《数字影像技术》是我系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摄影、摄像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数字媒体艺术创作提供有效的摄影和摄像基础。

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理论讲授和摄影摄像实践使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学生了解摄影和摄像艺术的发展过程,了解并掌握光学相机、数码相机和摄像机的基本特性,并能在艺术理论指导下使用照相机和摄像机进行图片和视频的艺术创作。

本课程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属于技术性较强的课,与已经学过的素描、色彩等课程在构图和色彩搭配等基本素养方面有较强的联系,是学生艺术创作的延续,也是今后艺术创作素材积累的主要手段。

通过48学时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用照相机进行静止画面的艺术创作,留住历史长河中的瞬间;用电视摄像机进行动态的形象创作。

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对摄影摄像艺术的欣赏水平,为今后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 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四、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绪论:摄影艺术概论(2学时)1.摄影术的诞生和发展2.摄影的特性3.摄影的应用和功能4.摄影的分类第一章:数码照相机(2学时)第一节数字照相机1、数字照相机的工作原理2、数字照相机的性能和功能3、专业级数字照相机第二节数字摄影系统1、数字摄影系统的构成2、数字影像的输入方式3、数字影像的处理4、数字影像的输出第三节数字影像的应用1、数字影像的应用现状2、数字影像和英特网实验一(2课时)了解数码照相机的结构掌握数码相机的使用要求第二章:摄影曝光(2学时)第一节曝光的基本知识第二节影响曝光的因素第三节测光表第四节闪光灯、滤光镜第三章摄影用光(2学时)第一节摄影光源的种类及特点1、自然光2、人工光第二节光的作用及运用1、光在摄影中的作用2、光的特征和运用第三节画面的影调1、影调2、处理影调的原则3、影调的调控实验二(2课时)摄影用光实习,拍摄不同光线的摄影作品第四章:摄影构图(2学时)第一节构图的原则与要求1、构图的原则2、构图的要求第二节影响构图的因素1、拍摄距离与角度2、横竖画面的决定3、画面的结构中心4、突出主体5、前景与背景6,透视规律的应用第三节构图的形式法则借鉴1、多样统一与照应2、均衡3、对比4、反复与渐变实验三(2课时)摄影构图实习,运用不同的趣味中心,拍摄摄影作品第五章摄影创作(2学时)第一节艺术摄影1、人物摄影2、风光摄影3、静物摄影第二节新闻摄影1、新闻摄影的基本原则2、新闻摄影的技术和技巧3、新闻采访4、新闻照片的体裁5、体育摄影与舞台摄影第三节应用摄影1、广告摄影2、科技摄影实验四(2课时)摄影综合创作实习摄像部分:绪论二摄像艺术概论(2学时)1、摄像艺术的发展、特性2、摄像在动画创作中的作用。

数字图像处理教学大纲(范文模版)

数字图像处理教学大纲(范文模版)

数字图像处理教学大纲(范文模版)第一篇:数字图像处理教学大纲(范文模版)《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Digital Image Processing执笔人:周山编写日期:2010.7.9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编号:070101162.课程性质/类别:选修课 /专业课 3.学时/学分: 32+16学时 / 2学分 4.适用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二、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数字图像处理是一门迅速发展的新兴学科,发展的历史并不长。

由于图像是视觉的基础,而视觉又是人类重要的感知手段,故数字图像成为心理学、生理学、计算机科学等诸多方面学者研究视觉感知的有效工具。

本课程着重研究数字图像处理的方法,训练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要求拓宽专业知识面。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一)绪论(4学时)1.主要内容:图像处理的概述,基本物理假设硬件设备,处理软件,光度学及色度学原理 2.基本要求1、了解数字图像处理概述;2、了解图像输入输出设备;3、掌握图像的亮度函数等;4、了解色彩的基本属性;3.自学内容:数学实验 4.课外实践:无(二)信号分析基础(8学时)1.主要内容:图像的数学信号表示,图像的取样和量化、像素间的一些基本关系、线性和非线性操作2.基本要求1、掌握信号的采样及量化2、理解图像的点运算,代数运算及几何运算;3、理解线性系统的性质及线性移不变系统的频率响应;4、掌握图像的卷积运算 3.自学内容:信号与系统4.课外实践:无(三)图像变换(8学时)1.主要内容:积分变换,连续及离散傅立叶变换,快速傅立叶变换,正交变换的一般表现形式 2.基本要求1、了解积分变换;2、掌握离散傅里叶变换、连续傅里叶变换、快速傅里叶变换;3、理解沃尔什变换,哈达吗变换等 3.自学内容:数字信号处理4.课外实践:无(四)图像的增强与复原(10学时)1.主要内容:图像增强原理、直方图处理、图像平滑化,图像的锐化,图像的复原2.基本要求1、掌握灰度级变换增强及频域增强原理;2、深刻理解直方图均衡化;3、了解邻域平均法;;4、掌握低通滤波法,高通滤波法;5、掌握图像复原的一般方法;3.自学内容:数字信号处理概率论4.课外实践:无(五)图像的分析与识别基础(10学时)1.主要内容:视觉再认模式,间断检测、边缘连接和边界检测、门限处理及基于区域的分割 , 2.基本要求1、了解模式匹配模式,傅立叶模式;2、掌握阈值分割法;3、掌握边缘检测法;1、了解区域增长法;2、掌握二值图像分割法;3、了解图像分割质量的评价;3.自学内容:概率论 4.课外实践:无(六)图像的压缩与编码(10学时)1.主要内容:图像压缩理论及模型,无损压缩、有损压缩,图像编码常用方法,图像编码评价方法,图像编码的国际标准 2.基本要求1、了解哈夫曼编码;2、掌握离散余弦变换;3、理解dct编码与解码;4、了解压缩编码的新进展; 3.自学内容:数据编码 4.课外实践:无四、教学安排建议1.作业练习每章课后布置2-3题作业。

《数字图像处理》研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数字图像处理》研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数字图像处理》研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S009108 学分-学时-上机 3-54-12)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本课程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中图像处理与科学可视化方向的重要专业课,包含了该专业方向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除了掌握必须的专业技术知识外,还需要了解该方向的研究前沿,提高阅读专业学术资料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本课程采用讲课+自学+讨论的教学模式。

其中,讲课环节以综述为主,重点介绍各知识点的问题提出、解决思路、主要算法、评估;自学环节需要学生阅读专业论文并进行实验,得出结论;讨论环节由学生进行论文阅读及实验结论的交流,加深理解,并由此了解研究前沿。

讲课课时安排(24课时):1.数字图像处理概述(3):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历史,包含的主要内容,应用,相关的学科方向2.线性系统分析方法、傅里叶变换(3):复习线性系统基本知识,复习一维傅里叶变换,掌握二维傅氏变换及性质,线性滤波器设计。

3.图像几何变换及插值(3):图像几何变换应用,重点插值方法4.图像增强综述(6):图像增强的目的,算法分类,各类算法的基本原理及性能5.图像分割综述(6):图像分割的目的,算法分类,各类算法的基本原理及性能6.图像压缩综述(3):图像压缩的目的,算法分类,各类算法的基本原理及性能,JPEG标准简介实验及讨论课时安排(30课时):1.图像插值(实验3 +讨论3)2.图像增强(实验3 +讨论3)3.图像分割(实验3 +讨论3)4.图像压缩(实验3+讨论3)5.课程论文(讨论6)三、上机实验要求实现选择算法,并给出实验结果及算法性能评估数据。

四、能力培养的要求1.自学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自学及查阅学术文献的能力。

2.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能够实现文献提供的算法,并能自主给出算法性能的评价。

3.科研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独立思考、深入钻研问题的习惯,提高学术交流能力。

《数字图像处理》教学大纲-2019版

《数字图像处理》教学大纲-2019版

《数字图象处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中文名称:数字图像处理英文名称:Digital Image Processing2.课程代码08002433.课程性质学科大类基础课选修4.学时与学分总学时:48(理论学时40;实践学时8)学分:35.先修课程数字信号处理,信号与系统,线性代数,C语言6.后续课程本课程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多媒体信息处理”、“大数据处理”、“智能电路系统”和“机器学习与搜索”等专业方向课程群的必选课程。

7.适用专业本课程为电信学院各个专业学生选修开设。

二、课程目标及学生应达到能力1.课程的主要任务数字图像处理(Digital Image Processing)它是研究将图像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利用计算机对其进行处理的过程。

数字图像处理的研究内容包括图像变换、图像增强与复原、图像压缩编码、图像分割、图像描述和分类识别等。

数字图像处理是电子信息处理的重要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生物医学、通信工程、工业控制、军事公安和文化艺术等领域。

本课程的培养目标为:向学生介绍有关数字图象处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使学生初步掌握使用计算机进行图象处理的基本方法并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深化学生对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基础技术的具体认识,并通过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不同行业的实际应用,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在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领域及数字图像处理方向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打下必要的基础。

2.课程目标本大纲制定的课程教学目的可以细化为以下子目标,各子目标具体内容及其在实现课程教学总目标中所占权重如下:课程目标1-专业基本理论(40%):掌握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掌握其研究内容涉及到的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课程目标2-算法与实现(30%):运用掌握的基本理论和技术,软件编程实现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功能;课程目标3-实际应用(20%):具备分析实际数字图像处理问题并通过掌握的方法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课程目标4-文献检索(10%):能运用已掌握的本专业基本理论和方法,结合文献检索手段,进一步认识、分析与解决以数字图像为代表的电子信息处理问题;3.课程目标对专业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通过上述课程目标,本课程能够支撑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要求主要内容包括: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四、课程教学方式1.理论教学教学形式: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趣。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大纲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大纲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ZX0240089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及层次:信息与计算科学本科学分:4理论学时:32 实验学时:32先修课程:线性代数、高等数学、概率统计、高级程序设计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数字图像处理》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方向限定选修课程,属于电气工程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理论,使学生学会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对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有基本理解,为扩大专业知识面,为以后的研究生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或者为毕业后的工作做一定的铺垫.掌握计算机处理数字图像的基本算法,并学会用这些算法解决实际图像相关的问题。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了解基本的数字图像的概念、术语;掌握数字图像表示法,分别在空间域和频域中对数字图像进行处理的方法、使用数学形态学方法对数字图像进行简单的处理,在彩色空间对图像进行处理,掌握基本的图像分割的方法、图像特征的表示方法和模式识别的基本理论。

三、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授课学时】2【教学内容】1、数字图像的概念2、数字图像的起源3、数字图像的获取4、数字图像的处理步骤5、图像处理系统的部件6、图像处理的应用【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数字图像技术就随时发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而且处理的算法不是很难,引导学生进入数字图像处理的领域。

导入一些活生生的实例,进行数字图像处理的入门教育。

熟悉Matlab工具对数字图像的基本操作。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数字图像获取的常见方法难点:成像原理第二章数字图像基础【授课学时】4【教学内容】1、视觉感知要素2、光和电磁波普3、简单图像的形成模型4、取样和量化5、像素间的一些基本关系6、线性和非线性操作【教学要求】理解眼睛成像的基本原理,以及一些常见的视觉误差,简单图像的模型;理解生成数字图像的原理和步骤;掌握数字图像中像素间的关系;了解线性操作和非线性操作的概念。

【教学重难点】重点:取样和量化、像素间的关系以及运算难点:取样和量化第三章空间域图像增强【授课学时】6【教学内容】1、背景知识2、某些基本灰度变换3、直方图处理4、用算术/逻辑操作增强5、空间滤波基础6、平滑空间滤波7、锐化空间滤波8、混合空间增强法【教学要求】理解某些基本灰度变换、直方图处理、算术/逻辑操作增强、空间滤波基础、平滑空间滤波、锐化空间滤波、混合空间增强法等基本的空间域增强图像的方法。

数字图像处理教学大纲

数字图像处理教学大纲

数字图像处理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分:X总学时:X授课对象:具体专业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具备运用相关知识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包括:1、理解数字图像的获取、表示和存储方式。

2、掌握数字图像增强、复原、压缩、分割等基本处理技术。

3、能够运用编程工具实现简单的数字图像处理算法。

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一)数字图像基础1、图像的感知和获取视觉系统的特性图像的形成与数字化图像的采样和量化2、数字图像的表示灰度图像彩色图像图像的矩阵表示3、数字图像的存储图像文件格式图像数据库(二)图像增强1、空域增强灰度变换直方图均衡化空域滤波2、频域增强傅里叶变换频域滤波(三)图像复原1、图像退化模型常见的退化原因退化函数的建立2、逆滤波原理与实现局限性3、维纳滤波基本原理算法实现(四)图像压缩1、图像压缩的基本原理信息论基础冗余度2、无损压缩霍夫曼编码算术编码3、有损压缩预测编码变换编码(五)图像分割1、阈值分割全局阈值局部阈值2、边缘检测梯度算子拉普拉斯算子Canny 算子3、区域分割区域生长区域分裂与合并(六)图像特征提取与描述1、颜色特征颜色直方图颜色矩2、纹理特征统计方法结构方法3、形状特征边界描述区域描述(七)图像识别1、模式识别基础分类器设计特征选择与提取2、图像分类与识别应用人脸识别车牌识别四、课程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讲解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实验教学安排一定数量的实验课程,让学生通过实践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编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结合实际应用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4、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数字图像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数字图像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数字图像基础知识》教学大纲一、什么是计算机图形图像CG (Computer Graphics)的含义二、计算机图形图像的优势设计效率大大提高出错几率降低错误易于修正海量存储强大的数据处理和查询能力三、数字图像的应用平面广告、包装、装潢、印刷、制版摄影后期处理、照片修复、婚纱特技、电脑数字暗室、数码图像色彩处理数码图像合成创意卡通绘画规划图、户型图制作、景观设计、建筑效果图后期处理Web设计、互联网主页、软件界面设计虚拟景观设计、电子游戏贴图四、光与色的关系:计算机中如何表示颜色色彩模式or颜色模式空间HSB:色相、饱和度、明度,复合眼睛的感受,对应的是媒介;黑白无色相,变灰才可以染色。

RGB:红、绿、蓝,是指光的颜色,加色模式,用于屏幕的显示。

Why许多电视台标颜色主要用红、绿、蓝,而非红黄蓝?RGB是光的三原色(进看电视机屏幕),共有2563种颜色。

CMYK:印刷三原色,青、品、黄,加工艺上的黑色。

光原色的两加色的混合即就是此印刷三原色。

Lab:有一个亮度通道和两个色度组成,是一种理论上推算出的模式,假设映射成大自然的颜色库。

其他色彩模式:BitmapGrayscalMultichannelDuotoneIndexed Color色域:从色域模型图上可见:能在屏幕上显示出来的颜色不一定能被印刷出来,反之亦然。

不能被印刷出来的颜色被称之为“溢色“。

思考1:印刷中如何表现那些很纯很艳的颜色呢?答案:对比、衬托。

思考2:如何保证电脑上设计出的颜色都能不正确印刷,保证不出色差问题?答案:首先,PS的工作环境的设置:视图—校样设置—勾选“工作中的CMYK“;其次,选色时注意颜色警告,并选用安全的颜色;最后,最好使用特定印刷厂的色标手册,直接输入CMYK值进行选色;展望:显示器较色,以及专业的显示器。

如sony的显示器展会广告。

五、关于分辨率1.显示分辨率——显示器屏幕上容纳的荧光点的数目。

同样大小的屏幕显示分辨率越低,牵涉到文字和图标就偌大屏幕上显示的内容就又少。

《数字图像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数字图像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数字图像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二、课程目标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理解分辨率、存储格式和色彩模式等数字图像技术的基础知识,能够正确分辨位图与矢量图。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数字图像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能够对数字图像进行抠图、修复、美化和合成等处理。

3.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数字图像技术的高级应用能力,能够进行宣传海报、课件界面和各种封面等效果的制作。

4.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经历自主创作的过程,可以拥有开阔的专业视野和系统思维能力,培养数字图像的设计能力。

5.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体会数字图像技术在教育教学中作用,构建善于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教与学过程的意识和能力。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
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
五、课程建议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建议教材
(1)[美]Adobe公司.Adobe Photoshop CC经典教程.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
2.主要参考资料
(1)唯美世界. Photoshop CC从入门到精通PS教程(全彩视频版).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2017.
(2)安德鲁·福克纳,康拉德·查韦斯. Adobe Photoshop CC 2017经典教程彩色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
(3)创客诚品,赵静波. Photoshop CS6完全自学一本通. 北京: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18.
(4)赵申申.Photoshop创意之美——修图+抠图+调色+特效+合成全突破.北京:清华大
学出版社,2017.
制订人:
审核人:
2020年6月。

研究生数字图像处理教学大纲(新)

研究生数字图像处理教学大纲(新)

课程编号:0722202数字图像处理Digital Image Processing开课单位:计算机系教学大纲撰写人:吕建平课程学分数:3 课时数:48课程类别:研究生课课程性质:任选课授课方式:讲授、实验、讨论考试方式:笔试(半开卷)适用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理论,各种处理方法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实施途径,为今后在该领域中深入学习和研究奠定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一、引言了解图像处理的任务、图像处理系统的构成及特点、图像数字化的原理及步骤等。

二、图像变换理论熟练掌握图像的付氏变换,掌握Walsh变换、基于特征向量的变换,了解小波变换理论。

三、图像的增强理解图像的灰度直方图,掌握图像的点运算、代数运算、几何运算,掌握图像的对比度拉伸增强、时域掩膜增强法、频域滤波法、中值滤波法、同态滤波法、伪彩色增强法等。

四、图像的复原理解图像的退化模型,了解其简化算法的基本思想;掌握逆滤波法、非约束的最小二乘方滤波、有约束的最小二乘方滤波等。

五、图像的编码掌握图像的无损压缩技术及有损编码技术;了解几种常用的图像变换编码及图像压缩标准。

六、图像的分割与描述理解图像分割处理的思想,掌握阈值分割法、基于梯度的图像分割方法、自适应阈值边缘检测及区域生长法。

教材名称:建议教材:国外计算机科学教材系列[美]Kenneth R. Castleman 著,朱志刚等译《数字图像处理》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年12月参考书:1)期刊 Computer Vision,Graphics and Image ProcessingPattern Recognition图像识别与自动化2)书籍阮秋琦著《数字图像处理》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1年1月章毓晋编《图像工程》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年1月霍红涛编著《数字图像处理》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年6月朱虹编著《数字图像处理基础》科学出版社 2005年4月胡学龙编著《数字图像处理》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7年10月备注:1、授课方式包括讲授、讨论、实验、辅导、自学等;2、课程性质包括学位课、限选课、任选课;3、考试方式包括笔试(闭卷、半开卷、开卷)、上机作业、大作业、实验与报告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字图像成像原理》教学大纲
Principles of Digital Imaging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1. 课程代码:
2. 课程性质:专业非学位课
3. 学时/学分:20/2
4. 课程目标:《数字图像成像原理》课程旨在培养信息与通信工程相关专业研究生对于图像成像原理的理解,本课程将以医学图像成像为例,介绍X线机、CT、磁共振、超声和核医学等相关医学成像设备的发展历程和基本成像原理,使得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基本的医学图像成像方式和原理,为学习其他相关课程和将来从事相关图像处理课题研究准备必要的知识。

5.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自学与讨论相结合
6. 考核方式:考查
7. 先修课程:
(一)教材:
《医学图像配准技术与应用》科学出版社主编吕晓琪
(二)教学参考资料:
[1]《医学影像设备学》人民卫生出版社主编徐跃
[2]《医学影像成像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主编黄泉荣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一章医学成像设备综述
教学内容:
1.1 医学影像发展简史
1.2 生物医学工程领域概述
1.3医学成像设备简介
教学要求:
了解相关医学成像设备的发展历程,同时对于计算机和医学相关交叉领域最新的发展和成果进行基本介绍,熟悉现代医学影像学建立的过程。

掌握X线的发现、X线产生的原理、CT的发明、磁共振现象的发现;掌握各种成像设备的成像特点及临床应用;了解其它成像设备的应用及影像治疗设备的发展应用。

第二章X射线成像和CT成像
教学内容:
2.1 X射线成像
2.2 X射线的医学应用
2.3 CT成像
教学要求:熟练掌握X射线产生原理,了解X射线的强度和硬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不同密度组织与成像的关系,了解其在医学领域应用的类型,掌握X-CT成像原理及几种投影重建算法,了解CT硬件组成及各代的特点,了解质量评价方式和新的进展与应用。

第三章磁共振设备成像
教学内容:
3.1 磁共振的发展简史
3.2 MRI图像特点及临床应用
3.3 MRI的成像原理
3.4 MRI新技术进展与应用
教学要求:
熟悉磁共振现象的发现及MRI的发展史,了解磁共振成像的原理,了解磁体的类型及优缺点,熟悉梯度磁场的类型和作用,熟悉射频系统的组成及作用,熟悉磁共振成像序列及图像特点,了解fMRI等新技术的发展应用。

第四章视觉假体
教学内容:
4.1视觉产生的原理和视知觉
4.2 视觉假体的基本原理和硬件组成
4.3 仿真假体视觉研究中的最小信息需求研究
教学要求:
掌握视觉产生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的视知觉现象,了解视觉假体的研究背景,掌握现有假体的分类和基本组成情况,了解不同研究方面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对现有研究工作有基本认识。

第五章其他成像设备成像
5.1 超声成像
5.2 内窥镜成像
5.3 核医学成像
5.4 光学成像
教学要求:熟练掌握超声、内窥镜、核医学、光学成像等相关医学成像设备的基本原,掌握不同密度组织与成像的关系,了解其在医学领域应用的类型,了解其新的进展与应用。

第六章数据无损压缩方法
教学内容:
6.1 无损压缩技术
6.2 有损压缩技术
6.3 香农-范诺与霍夫曼编码
6.4 算术编码
6.5 RLE编码
6.6 词典编码
教学要求:了解冗余、决策量、信息量、熵的概念;理解香农-范诺,霍夫曼编码与算术编码,RLE编码,并会计算。

第七章彩色数字图像基础
教学内容:
7.1 有损压缩技术
7.2 无损压缩技术
7.3 JPEG压缩编码及彩色数字图像基础
教学要求:掌握彩色空间的线性变换标准,图像的三个基本属性,伽马校正,熟练掌握JPEG 压缩编码及具体计算方法。

第八章医学图像的三维、四维成像技术
教学内容:
8.1 三维重建
8.2 四维计算机断层摄影
8.3 体绘制和面绘制
教学要求:
了解、MIP、MinIP、IVR、VRT、SSD等
编写人:赵瑛谷宇任国印喻大华审核人:吕晓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