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常见症状鉴别要点1 发热
小儿发热常见病因分析
小儿发热常见病因分析汉源县人民医院四川雅安 625300发热是人体与进入体内的病菌正在进行抗争的外在表现,是一种在致热源的作用下,人体体温调定点发生上移,引起体温出现调节性升高的代偿反应。
从临床上看,婴幼儿的发热与成年人相比,更为常见也更为危险。
小儿发热如果没有被及时地发现并且采取合理的措施,便极有可能对小儿幼小的身体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影响到其生长发育,严重的甚至可能威胁生命。
一、小儿发热常见病因正常人在体温调节中枢的调控下,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经常保持动态平衡,当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体温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使产热过程增加,而散热不能相应地随之增加或散热减少,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小儿发热的原因可能会比较复杂,其危险性也较高。
1.1细菌或病毒性感染新生儿和婴儿中,最常见的发热的原因是细菌感染。
细菌感染容易扩散,并且在临床中没有明显的表现,医院有条件时可以进行血培养来明确发热原因。
两岁以内的小儿发热主要是因为病毒性感染性疾病。
这类疾病大多数是自限性疾病,患儿的情况一般也呈良好状态。
小儿一旦感染,通常处于全身血源扩散感染的危险中。
出现急性发热症状的新生儿存在严重感染的危险性为12%-32%。
即便没有在临床上表现出严重的临床表现,患儿仍有可能存在严重的细菌感染。
因此,对所有小儿发热情况,都建议进行血培养。
1.2感染病灶在临床中,小儿发热时,医护人员还可以从感染病灶的角度来考虑治疗。
如果是因为感染病灶,患儿在疾病早期的症状和体征便可能对确诊提供有效提示。
如果发热的同时伴有呕吐、腹泻,可以考虑是胃肠炎;如果伴有头痛、惊厥、嗜睡等,可以考虑中枢系统神经感染;如果伴有咳嗽、气喘气促,有可能是肺炎;如果伴有腹胀,则可以考虑为腹腔或肠腔内的感染等。
而对于没有发现病灶的小儿发热患者,则要特别注意细菌感染的检测,避免误诊、漏诊。
1.3中毒征象与严重细菌感染在儿科临床工作中,“中毒征象”是患儿在患有严重疾病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临床症状。
发热患儿健康教育
发热患儿健康教育标题:发热患儿健康教育引言概述:发热是儿童常见的症状之一,对于患儿的家长来说,如何正确处理发热情况,保障患儿的健康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发热的定义开始,介绍发热的常见原因,以及如何进行正确的健康教育,匡助家长更好地应对发热情况。
一、发热的定义及症状表现1.1 发热是指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通常体温超过38摄氏度即可被认为是发热。
1.2 发热的症状表现主要包括体温升高、面色潮红、皮肤干燥、全身不适等。
1.3 发热是机体对病原体感染的一种正常生理反应,但也可能是某些疾病的表现。
二、发热的常见原因2.1 感染性疾病是导致儿童发热的最常见原因,如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等。
2.2 其他原因包括过敏性疾病、免疫系统异常、药物反应等也可能导致儿童发热。
2.3 有些特殊情况,如高温环境、运动后发热等也可能导致儿童发热,家长需注意排除这些因素。
三、正确处理发热情况的方法3.1 定期测量患儿的体温,及时发现患儿的发热情况。
3.2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室温适宜,避免过热或者过冷的环境。
3.3 饮食方面,赋予患儿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避免刺激性食物。
四、发热患儿的健康教育4.1 家长应该学会正确使用体温计,掌握正确测量体温的方法。
4.2 家长应该了解常见的发热原因,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4.3 家长应该学会简单的物理降温方法,如擦浴、冷敷等,但避免使用过度降温药物。
五、发热患儿的就医建议5.1 发热持续时间超过3天,或者伴有其他严重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5.2 对于婴幼儿和有基础疾病的患儿,建议及时就医,避免自行处理。
5.3 就医时,应主动告知医生患儿的发热情况,配合医生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结语:发热是儿童常见的症状,正确处理发热情况对于保障患儿的健康至关重要。
家长应该加强健康教育,学会正确处理发热情况,及时就医,保护孩子的健康。
希翼本文的内容能够匡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发热情况,保护患儿的健康。
小儿常见发热出疹性疾病的规范化诊断与治疗(1)[1]
水痘皮疹
发热3~4天后出疹, 出疹期为发热的高峰期
风疹
风疹病毒
发热半天至1天后出疹
幼儿 人疱疹病 急疹 毒6型
一般情况好,高热时可 有惊厥,耳后淋巴结可 肿大,常伴有轻度腹泻 高热,中毒症状重,咽 峡炎,杨梅舌,环口苍 白圈,扁桃体炎 发热、口咽痛、流涎、 拒食,疱疹性咽峡炎, 重症有脑炎、神经源性 肺水肿 原发病症状,
小儿常见发热出疹性疾病鉴别要点
病原 全身症状与其他特征 皮疹特点 发热与皮疹关系
麻疹
麻疹病毒
呼吸道卡他症状,结 膜炎,发热第2~3天 口腔黏膜斑
全身症状轻,耳后、枕 部淋巴结肿大并触痛
红色斑丘疹,自头面部至颈、躯 干、四肢,疹退后有色素沉着 及细小脱屑
面部至躯干、四肢,斑丘疹,疹 间有正常皮肤,退疹后无色素沉 着及脱屑 红色细小密集斑丘疹,头面部颈 及躯干多见,四肢少, 一天出 齐,次日开始消退 皮肤弥漫充血,上有密集针尖大 小丘疹,持续2~3天后退疹,疹 退后伴大片状脱皮 手心、足底、殿部疱疹,不痛、 不痒、不结痂、不留疤痕
高热3~5天,热退疹出
猩红热 乙型溶血 性链球菌
发热1~2天后出疹,出 疹时高热
手足 口病
肠道病毒
发热时或热退后出疹
药物疹
皮疹痒感,发热多为原发病引起, 摩擦及受压部位多, 与用药有关, 斑丘疹、疱疹、猩红热样皮疹、 荨麻疹
服史
麻疹黏膜斑
麻疹
风疹
幼儿急疹
猩红热
猩红热(杨梅舌)
手足口
手足口
儿科护理学(1)
儿科护理学名词解释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至胎儿娩出止为胎儿期,共40周。
(妊娠早期12周;妊娠中期13—28周;妊娠晚期29—40周)新生儿期及新生儿: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称新生儿期。
期间的小儿称新生儿。
围生期与围生儿:围生期是指围绕分娩前后的一段特定时期(我国定义为从妊娠28周至生后1周),期间的胎儿和新生儿称为围生儿。
高危儿:指已发生或有可能发生危重情况而需要密切观察的新生儿。
★适中温度(NET):系指能维持正常体核及皮肤温度的最适宜的环境温度,在此温度下身体耗氧量最少,蒸发散热量最少,新陈代谢最低。
新生儿适中温度与胎龄、日龄和出生体重有关。
♥鹅口疮:又名雪口病,为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多见于新生儿、营养不良、腹泻、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或激素的患儿,新生儿多由产道感染,或因哺乳时奶头不洁及使用污染的奶具而感染。
♥疱疹性口炎:由单纯疱疹病毒I型感染所致,多见于婴幼儿,无明显季节性,传染性强,可在集体托幼机构引起小流行。
★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个月以内的婴儿,外观虚胖,常有湿疹,表现为生后不久即出现腹泻,但除大便次数增多外,无其他症状,食欲好,不影响生长发育,添加换乳期食物后,大便即逐渐转为正常。
此类腹泻可能为乳糖不耐受的一种特殊类型。
♥肾病综合征(NS):简称肾病,是一组多种原因所致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高,导致大量血浆蛋白自尿丢失引起的一种临床症候群。
临床具有4大特点:①大量蛋白尿、②低蛋白血症、③高胆固醇血症、④不同程度的水肿。
★髓外造血:当严重感染或溶血性贫血等需要增加造血时,肝、脾、淋巴结恢复到胎儿时期的造血状态,而表现为肝、脾、淋巴结肿大,外周血中可见有核红细胞和(或)幼稚粒细胞。
这是小儿造血器官的一种特殊反应,称为“髓外造血”。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出疹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结膜炎、口腔麻疹黏膜斑(又称柯氏斑Koplikspots)、全身斑丘疹及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为特征,本病传染性强。
第一节:发热
注意
热型与个体反应强弱有关,体质弱、年老 者可不发热。
滥用药物可干扰典型的热型(抗生素、 解热药或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35
伴随症状
以下几点伴随症状,对于判定发热病因有一定意义:
寒战:常见于大叶性肺炎、败血症、疟疾等急性 感染性疾病;药物热、输液或输血反应等。
淋巴结肿大:常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风 疹、淋巴结结核、白血病、淋巴瘤、丝虫病等。
①血常规:细菌--- WBC↑、 病毒--- WBC↓或正常
寄生虫(或过敏性疾病)--- 嗜酸性细胞↑
② 尿常规:红细胞、白细胞、脓细胞、蛋白
③粪常规:外观(脓血便)、虫卵、细胞
2.病原微生物检查:血培养、痰培养、病毒分离
3.寄生虫检查:血涂片--疟原虫、粪--蛔虫等
4.骨髓检查:穿刺、培养
5.活检:淋巴结等活检
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病高热期。
23
稽留热
C
40
39
38
*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
37
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
周。
*24小时内体温波动≤1°C
3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天数
24
2、弛张热(败血症热型):
症状:此期出汗多,皮肤潮湿。
骤降:体温几小时内迅速下降至正常,常伴有大汗淋漓。 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输血后反应等。
渐降:体温在数日内逐渐降至正常。 如风湿热、伤寒等。
20
热型及临床意义
发热患者在不同时间测得的体温数值分别记 录在体温单上,将各体温数值连接起来形成 体温曲线。该曲线的不同形态(形状)称为 热型。
中诊科普1小儿肺炎喘嗽
整理ppt
29
辨证论治
中成药
双黄连口服液 双黄连注射液
整理ppt
30
辨证论治
③痰热闭肺 发热,有汗,咳嗽,咯痰黄稠或喉间痰鸣,气急喘促,鼻翼 煽动,声高息涌,呼吸困难,胸高胁满,张口抬肩,口唇紫 绀 ❖ 咽红肿,面色红,口渴欲饮,纳呆,便秘,小便黄少, 烦躁不安 ❖ 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滑。
整理ppt
18
辨证论治
3. 区别常证、变证 。常证指病位在肺,证候有轻重之别。 轻证为风寒闭肺、风热闭肺。高热炽盛,喘憋严重,张 口抬肩,为毒热闭肺,痰热闭肺的重证。若正虚邪盛, 出现心阳虚衰,热陷厥阴,见肢厥脉微疾数或神识昏迷 抽搐,为邪毒炽盛,正气不支的重危变证。
4.辨气虚、阴虚。后期热降咳减,分别表现 为肺阴耗伤、余热未清,或肺虚不固、脾气
恢
耗气 伤阴
复
期
整理ppt 气虚
阴虚
4
病因病机
风邪犯肺 痰热内雍 毒热猖獗
邪闭肺络
肺 炎
肺失清肃 喘
嗽
邪热久稽 正虚邪恋
痰热雍盛
阴虚肺热
肺脾气虚
心血瘀滞,心阳虚衰 邪热炽盛,内陷厥阴
整理ppt
5
病原体 炎症( infection )
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
肺泡壁充血水肿, 肺泡内充满炎性渗出物
管腔狭窄 甚至闭塞
②咳嗽—较频繁,在早期为剌激性干咳,极 期咳嗽反而减轻,恢复期咳嗽有痰。新生儿、 早产儿、小婴儿可不咳嗽。
整理ppt
7
临床诊断
③ 痰壅---喉间痰鸣、胸背部痰液震动感。听诊:湿罗音。 新生儿、早产儿、小婴儿可不明显,一旦听到湿罗音---心 衰、肺出血。 ④全身症状—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拒奶,萎靡、烦躁不安, 轻度腹泻或呕吐。新生儿、早产儿、小婴儿的主要表现。
小儿全身炎症综合征诊断标准(一)
小儿全身炎症综合征诊断标准(一)小儿全身炎症综合征诊断标准全身炎症综合征,简称SIRS,是指一种非特异性的临床综合征,特征为全身发热、心率加快、呼吸急促以及白细胞计数增高或减少等表现。
在小儿中,全身炎症综合征常见于感染、外伤、手术、烧伤等严重应激状态下。
以下是关于小儿全身炎症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小儿全身炎症综合征的诊断标准是:1.体温异常,即体温≥38℃或<36℃;2.心率异常,即心率>2岁儿童为每分钟>100次,2岁以下儿童为每分钟>110次;3.呼吸异常,即呼吸频率>2岁儿童为每分钟>30次,2岁以下儿童为每分钟>40次,或采用机械通气;4.白细胞计数异常,即白细胞计数>12×109/L或<4×109/L,或中性粒细胞<50%。
满足以上四项中的2项及以上,可以确诊为小儿全身炎症综合征。
注意事项在进行小儿全身炎症综合征的诊断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排除药物、输液等非感染性因素引起的发热;2.对于存在低血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器官功能损害的患儿,应该考虑其他的综合征;3.对于较小的儿童,需要根据年龄和生长发育情况对诊断标准进行适当调整。
结论小儿全身炎症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非特异性临床综合征,在进行诊断时需要注意排除非感染性因素的可能性,并根据年龄和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诊断标准的适当调整。
及时确定诊断和进行有效的治疗,对于预防并发症和改善患儿症状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1.Levy MM, Fink MP, Marshall JC.et al. 2001SCCM/ESICM/ACCP/ATS/SIS international sepsis definitions conference[J]. Intensive Care Med, 2003, 29(4): 530-538.2.徐健. 小儿SIRS病因及诊断标准[J]. 现代肿瘤医学, 2015,23(5): 691-693.3.付国庆, 王英杰, 尤红秋, et al. 中华医学会小儿病学分会全身炎症综合征诊疗指南[J]. 中华小儿科杂志, 2017, 55(1): 1-8.致谢本文所用文献均来自互联网,特此致谢。
幼儿园发热处理流程
幼儿园发热处理流程CONTENTS •发热症状识别与评估•紧急处理措施•通知与报告流程•医疗协助及后续观察•预防措施与健康教育•总结反思与改进建议发热症状识别与评估01发热定义及原因发热定义通常指体温高于正常范围,对于幼儿来说,腋下温度超过37.5°C可视为发热。
发热原因可能由感染、炎症、过敏、疫苗接种等多种原因引起。
症状观察与记录观察内容注意幼儿的面色、呼吸、出汗情况,以及是否有寒战、抽搐等症状。
记录要点详细记录体温变化、症状出现时间、持续时间等,以便后续分析和处理。
严重程度评估低热体温略高,幼儿精神状态良好,无明显不适表现。
中热体温较高,幼儿可能出现烦躁、食欲下降等表现。
高热体温很高,幼儿可能出现呼吸急促、面色潮红等严重症状。
紧急处理措施02降温方法选择物理降温使用退热贴或冰袋敷在额头、颈部两侧等血管丰富的部位,帮助降低体温。
药物降温在医生建议下,可适量使用退热药物,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将幼儿移至阴凉通风处,避免阳光直射,保持环境安静。
适量减少衣物,避免过度包裹导致热量无法散发。
提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稀粥、面条等,避免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环境衣物饮食舒适度调整第一时间联系家长,告知幼儿发热情况,并征求家长的处理意见。
及时通知情绪安抚保持沟通家长赶到幼儿园前,老师应陪伴在幼儿身边,给予关心和安抚,缓解幼儿的紧张情绪。
在幼儿发热期间,老师应随时与家长保持沟通,及时反馈幼儿的病情变化,共同协作做好护理工作。
030201家长沟通与安抚通知与报告流程03当发现幼儿出现发热症状时,教师应立即通知家长,并告知幼儿当前的症状和体温情况。
提醒家长及时带幼儿就医,并按照医生建议进行后续治疗和观察。
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幼儿的病情变化和就医情况。
及时通知家长园方应及时记录并汇总发热幼儿的情况,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并根据主管部门的要求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园方还应加强与当地疾控部门的沟通与协作,配合做好相关防控工作。
小儿发热诊断标准
小儿发热诊断标准
一、体温测量
小儿发热的诊断主要依据体温测量结果。
当肛温≥38℃或腋温≥37.5℃时,可诊断为发热。
若体温高于该标准,则表明小儿处于发热状态。
二、症状观察
在发热的同时,应注意观察小儿的症状表现,如是否有咳嗽、流涕、呕吐、腹泻等伴随症状。
这些症状的出现有助于判断发热的原因和病情的严重程度。
三、病程时间
根据发热的持续时间,可分为短期发热(<2周)、长期发热(2-4周)和慢性发热(>4周)。
不同病程时间的发热可能由不同的病因引起,因此了解病程时间对于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四、生理反应
小儿发热时,可能伴随出现一些生理反应,如心率加快、呼吸急促、食欲减退等。
这些反应可能与发热引起的机体代谢变化有关。
若出现严重生理反应,应及时就医。
五、季节和气温
不同季节和气温下的发热发病率有一定差异。
例如,夏季高温环境下,小儿容易出现中暑引起的发热;而冬季则容易感染病毒引起感冒发热。
了解季节和气温对诊断有一定帮助。
综上所述,小儿发热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体温测量、症状观察、病程时间、生理反应以及季节和气温等方面的综合考虑。
在发现小儿发热时,应密切观察以上各方面情况,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
小儿常见病症中医辨证论治(一)
小儿常有病症中医辨证论治(一)小儿常有病症中医辨证论治(一)汗证【归纳】小儿汗证,是指小儿在沉寂状态下,全身或局部出汗过多为主的病证。
汗证有盗汗与自汗之分,夜间入睡后汗出,醒后汗止者为盗汗;白天沉寂状态下,或稍作活动即汗出很多者为自汗。
汗证常有于婴少儿和学龄先期儿童,特别素来体质虚弱者,则更易发生汗证。
婴少儿睡后边部微有汗出,以及天气酷热,衣被过厚,激烈活动,乳食过急等以致的汗出,均属正常生理现象,不为病态。
汗证为中医病证,在西医学常有症状“多汗”中有相关记录。
【病因病理】汗是人体五液之一,为心所主,由阳气蒸化津液,发泄于腠理而来。
故凡阴阳平衡,气血调畅,营卫调停,腠理固密,津液就内敛而不易外泄。
反之,若体质虚弱,阴阳失调,气血受损,营卫不和,腠理松懈,则常汗出很多,形成汗证。
其他也可因调护得宜,饮食不调,或胃肠道疾病的影响,均可以致脏腑积热,热蒸津液外泄为汗。
【诊断要点】1.小儿在沉寂状态下,全身或局部汗出很多。
2.寐则汗出,醒则汗止者称盗汗;白天沉寂状态或稍事活动汗出者称自汗;但头汗出很多则可称头汗。
3.需除外因传生病、风湿热、结核病等引起的汗出。
【辩证分型】1.表虚不固症状:全身自汗或盗汗,以头部、肩背部明显,动则尤甚,面色少华,肢端欠温,简单感冒,舌质淡,苔薄白,脉纤弱。
证候解析:肺性情虚,卫外不固,津液外泄测发为汗证。
动则气耗,故活动后汗出更其。
肺主皮毛,肺气虚卫外不固,外邪易侵入而致病,故常易屡次感冒。
舌淡苔白月永纤弱,均为表虚不固之象。
2.营卫不和症状:自汗为主,遍体汗出,微寒怕风,时有低热,精神疲备,纳呆食少,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缓。
证候解析:营卫失和,卫气不能够外固,营阴不行以内守,津液无以固敛,故遍身汗出,微寒怕风,或伴低热。
营卫不和,源由正气不足,病后体虚失调,故见精神疲备,纳呆食少。
舌淡红苔白,脉缓,均为营卫不和之象。
3.气阴两虚症状:盗汗为主,也可盗汗、自汗并见,体弱神萎,心烦少寐,手足心热,口干低热,舌质淡少苦,或见花剥苔(地图舌),脉首饰。
四川2023年医学继续教育2类1分 小儿常见传染病的诊治与鉴别
小儿常见传染病的诊治与鉴别
认识麻疹,有效消除麻疹
1、4岁小儿,发热,体温38℃,并有结膜炎,1天后出疹,自面部
开始,1天后遍及全身。
3天后皮疹消退,无色素沉着,颈后淋巴结开始肿大。
最可能的诊断是()
•B、麻疹
2、麻疹首先起疹的部位是()
•A、耳后发际
3、麻疹一般在出疹后()天,皮疹开始消退
•A、3-4
4、下列不属于麻疹的预防措施的是()
•B、麻疹流行期间应多带孩子去室外,呼吸大自然新鲜空气
5、下列哪项不属于麻疹前驱期的症状()
•C、出疹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年版)》解读
1、手足口心肺功能衰竭期的表现是()
•A、心动过速(个别患儿心动过缓)、呼吸急促、口唇紫绀、咳粉红色泡沫痰或血性液体、血压降低或休克
2、手足口哪一期属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危重型。
及时识别并正确治
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C、心肺功能衰竭前期
3、哪项不是手足口在临床诊断病例基础上的确诊条件()
•D、恢复期血清相关病毒IgG抗体阳性
4、手足口积极控制高热,体温>38.5℃者,可采用退热药物治疗,
两次用药的最短间隔时间为()小时
•A、6
5、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以()感染最常见
•A、柯萨奇A组16型
小儿腹泻
1、空肠弯曲菌肠炎的病原治疗选择()
•B、红霉素
2、关于轮状病毒性肠炎,描述错误的是()
•D、多见于较大儿童及成年人
3、慢性腹泻是指腹泻病程大于()
•D、2个月
4、渗透性腹泻的临床特点是()
•A、禁食后腹泻减轻
5、白色念珠菌肠炎的病原治疗首选()
•D、制霉菌素。
幼儿卫生学——第三章第一节预防常见病
3、龋齿的预防
(1)注意口腔卫生;饭后漱口,早晚刷牙,睡前不 吃东西
(2)合理营养,多晒太阳,牙釉质正常钙化;
(3)预防牙齿排列不整齐。
4、龋齿的治疗
及早治疗,看牙医
(二)弱视
弱视是指视力达 不到正常,以查 不出眼病,配镜 也没用。
⒈病因 ⑴斜视 ⑵屈光不正或屈光参差 ⑶形觉剥夺 ⑷先天性弱视
⒉危害性
三、与营养有关的疾病
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佝偻病 (二)、营养性贫血 (三)、肥胖病
(一)、佝偻病
佝偻病:
俗称缺钙,在婴儿期较为常见,是由于维 生素D缺乏引起体内钙、磷代谢紊乱,而使 骨骼钙化不良的一种疾病。佝偻病发病缓 慢,不容易引起重视。
1、佝偻病的病因
(1)紫外线照射不足 (2)生长过快。早产、双胞胎也易发生佝偻
2、患有扁桃体炎怎样护理:
(1)患急性扁桃体 炎:卧床休息, 多喝开水,
(2)患慢性扁桃体 炎:手术切除
有的家长因孩子经常扁桃体发炎,就要求大夫给孩 子进行手术摘除扁桃体,但医生一般都会慎重考虑。
扁桃体为什么不能随便摘除呢?
• 扁桃体是咽部最大的淋巴组织。在儿童时期,它 是个活跃的免疫器官,含有各个发育阶段的淋巴 细胞,如T细胞、B细胞、吞噬细胞等。所以它既 具有体液免疫作用,产生各种免疫球蛋白,也有 一定的细胞免疫作用。扁桃体产生的免疫球蛋白 IgA免疫力很强,可抑制细菌对呼吸道黏膜的粘附, 并可抑制细菌的生长和扩散,对病毒也有中和与 抑制作用。IgA还可通过补体的活化,增强吞噬细 胞的功能。这些在两岁至五岁时表现最为活跃。
3、预防
(1)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2)根据天气情况,随时增减衣服 (3)保持房间空气新鲜 (4)合理安排生活,提供平衡的膳食。 (5)避免与患者接触,在上呼吸道感染流行
小儿发热常识 1
儿童发热常识一.带您认识发烧1:正常体温随着身体不同部位,外部变化而有所不同。
儿童发热是指直肠肛门温度≥38℃1。
口温肛温低热>37.5°C >38.0 °C中热38.0~39.0 °C 38.5~39.5 °C高热>39.0 °C >39.5 °C2:为什么婴幼儿容易发烧?大多数人都以为婴幼儿抵抗力弱容易发烧,实际上应该是说,婴幼儿容易感染病毒。
人体一旦受到病毒感染,身体会自动产生抗体与升高白细胞,提高体温调定点,以抵抗细菌病毒,因此体温会攀升。
至于为什么成人较不容易发烧?原因就在于,许多病毒在小时候都感染过了,当碰到同样的病毒侵袭时,成人较不敏感,但婴幼儿多为第一次碰到病毒感染,所以容易因受到感染而发烧二.儿童发烧的原因及表现1:发热大多数情况下是由感冒引起的,但也可能伴随一些其他的病幼儿急疹(高热,躯干红色斑丘疹)单纯疱疹性脑炎(伴惊厥,意识改变等)1肺炎(伴呼吸加快,嘴唇发紫)1手足口病:(口腔、手掌及脚掌起疱疹,常伴有低温发热)尿路感染(可伴有呕吐,腹痛,血尿,嗜睡等症状)1肠炎(伴有腹泻,腹痛等现象)1暑热症(于盛夏起病,发热多在39-40度之间,随气温变化而波动)空调病(空调使用不当,小儿受冷空气侵袭引起)由此可见,孩子发烧很多时候是一些严重疾病的一个讯号和表现,家长一定要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果出现上述各种症状切记要及时带宝宝去医院就医,以免延误其它病程,危害孩子健康,造成严重后果。
2:透视发烧3阶段及表现一般婴幼儿发烧会有下述的顺序,但不一定每个状况都会发生,有时宝宝不会经过发冷阶段,会直接发热,但发烧时有发冷症状的宝宝,大多会烧到39度左右,也会比较难受,当然有时候发烧也会发生排不出汗的情况,因此三阶段的过程家长可作为参考,但不能概括每个宝宝的发烧过程喔!怕冷当宝宝受到感染时,体温调节中枢会自动调高,也就是说当体温还没上来前,身体会有产热机制,主动把热量带到身体中心部位,这时四肢循环会变差,产生手脚冰冷的状况。
小儿发热诊疗指南PPT课件
目录 导言 诊断 治疗 就医建议 预防 总结
导言
导言
小儿发热是常见的症状,家长需要了解 如何正确诊疗 本课件将介绍小儿发热的诊断和治疗指 南
诊断
诊断
确定是否为发热:测量体温可用口表、 耳温计或额温计
高热的定义:体温超过38℃
诊断
根据体温持续时间和其他症状进行分析
预防
注射相应的疫苗,提高免疫力
总结
总结
小儿发热是常见症状,但需要注意正确 诊疗 在家庭中可采取一些简单的措施来缓解 症状
总结
如果症状加重或持续,建议就医寻求专 业诊断和治疗
谢谢您的观赏 聆听
Hale Waihona Puke 治疗治疗注意体温调节:穿薄衣服,保持室内通 风
注意水分补充:多饮水,避免脱水
治疗
使用退热药:对于体温较高且伴有不适 症状的儿童,可考虑使用退热药物
就医建议
就医建议
如果症状加重或持续超过3天,建议就 医
医生会进行进一步检查和诊断,并给出 相应的治疗建议
预防
预防
注重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 避免接触患有传染性疾病的人群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3-1 (1)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3-1(总分:51.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A1型题(总题数:51,分数:51.00)1.下列哪一项是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最早出现的症状∙A.皮肤黏膜疹∙B.淋巴结肿大∙C.心血管症状和体征∙D.发热∙E.腹痛、腹泻(分数:1.00)A.B.C.D. √E.解析:[考点评析]1.主要表现:①发热,呈稽留热或弛张热,为最甲出现的症状,常见持续性发热1~2周。
②皮肤粘膜表现:躯干部多形性荨麻疹样红斑或猩红热样皮疹,无水疱或结痂。
四肢末端病初呈实性肿胀和恢复期指端膜状脱库,此为本病特征。
双眼结膜充血,无脓性分泌物和流泪、口唇干燥潮红、皲裂、杨梅舌,口腔及咽部粘膜弥漫性发红而无溃疡及伪膜形成。
③颈部淋.巴结非化脓性肿大。
2.心血管症状和体征少见,但很重要。
表现为心脏杂音、心律不齐、心脏扩大、心力衰竭。
伴冠状动脉病变者可呈心肌缺血甚至心肌梗死。
其他伴随症状:町出现腹泻、呕吐、腹痛,或脓尿、血尿等。
3.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增高、中性粒细胞增高、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增高、免疫球蛋白增高,部分病例转氨酶增高,有心脏受损者可见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改变。
2.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的诊断不包括∙A.不明原因的发热,持续5天或更久∙B.双侧结膜充血∙C.杨梅舌∙D.发病初期手足硬肿和掌跖发红,以及恢复期指趾端出现膜状脱皮∙E.躯于部环形红斑,水疱及结痂(分数:1.00)A.B.C.D.E. √解析:[考点评析]本病诊断标准应在下述6条主要临床症状中至少满足5条方能确诊:①不明原因的发热,持续5天或更久,抗生素治疗无效;②双侧结膜充血;③口腔及咽部粘膜弥漫充血,唇发红及干裂,并呈杨梅舌;④发病初期手足硬肿和掌跖发红,以及恢复期指趾端出现膜状脱皮;⑤躯干部多形红斑,但无水疱及结痂;⑥颈淋巴结的非化脓性肿胀,其直径达1.5cm或更大。
但如二维超声心动图或冠状动脉造影查出冠状动脉瘤或扩张,则4条主要症状阳性即可确诊。
第一节、婴幼儿患病时的临床症状
第一节、婴幼儿患病时的临床症状由于婴幼儿在感到身体有某种不适时,往往无法像成人一样用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主观症状,造成对病症的识别困难,因此,把握婴幼儿患病时的临床症状及其可能原因,结合孩子的具体情况作出是否生病的初步判断,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辨别出异常现象,从而做出正确的措施,以免贻误治疗的最佳时机。
一、呕吐呕吐是婴幼儿阶段常见的临床症状,引发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由于喂养方法不当,过饱或吞咽空气过多或者奶配方不适当所致;也可能是由于消化系统疾病所致。
(一)生理性呕吐1、病症:溢乳,吃奶后自口角溢出少量乳汁。
2、年龄:小婴儿。
3、病因:胃呈水平位,胃部肌肉发育尚未完善,喷门松弛,因而在哺乳过多或者哺乳时吞入空气时易发生溢乳,属于生理性呕吐。
4、护理:改善喂养方法,采取正确的婴儿体位,喂后将他抱起伏在成人肩上同时轻轻拍背,使其胃中气体充分排出,平放在右侧卧位,使乳汁易于进入肠道,食后不宜更换衣服或多动幼儿,更不可与之玩耍。
(二)病理性呕吐:可分成非喷射性呕吐和喷射性呕吐。
1、病症:非喷射性呕吐表现为呕吐前常有恶心,然后产生呕吐;喷射性呕吐吐前多无恶心,大量的胃内容量突然经口腔,有时同时从鼻孔喷涌而出。
2、年龄:新生儿、婴幼儿期。
3、病因:新生儿呕吐多见于分娩时颅脑损伤、消化道畸形、羊水吞入;婴儿期以喂养不当、感染因素(包括颅内感染及其他感染)为多见。
4、护理:呕吐病儿最好采用右侧卧位,以免呕吐物被吸入引起窒息;必要时可以禁食,幼儿禁食或逐渐喂以流质,再逐渐增加适量的半流质如鸡蛋羹、稀饭、面条,3-4天后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呕吐后应该清洁口腔,及时更换被污染的衣物。
二、发热学前儿童经常发烧,一方面是由于身体的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另一方面是孩子免疫系统对病毒或细菌感染的一种生理反应。
(一)病因1、非器质性病变:由于身体的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因此,学前儿童的体温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而变化,以下因素都可能导致体温升高:气温过高(中暑)、穿衣太多、喝水过少、水份丢失(流汗、腹泻)、剧烈运动前后。
发热患儿健康教育
发热患儿健康教育标题:发热患儿健康教育引言概述:发热是儿童常见的症状之一,对于家长来说,如何正确处理发热患儿的健康问题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发热患儿的健康教育,包括:常见的发热原因、正确的测量方法、适当的药物应用以及饮食调理和歇息。
一、发热原因:1.1 病毒感染:儿童常见的感冒、流感等病毒感染是导致发热的主要原因之一。
家长应该了解常见的病毒感染症状,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1.2 细菌感染:细菌感染如扁桃体炎、中耳炎等也会引起儿童发热。
家长应该密切关注孩子的症状,及时就医治疗。
1.3 其他原因:除了病毒和细菌感染,过敏、牙齿发育、疫苗接种等也可能引起儿童发热。
家长应该了解这些原因,避免过度恐慌。
二、正确的测量方法:2.1 使用体温计:家长应该学会使用电子体温计或者红外线体温计来测量孩子的体温,确保准确性。
2.2 测量部位:普通来说,腋下是最常用的测量部位,但在特殊情况下,如婴儿或者年幼儿童,耳温计可能更适合。
2.3 测量时间:家长应该选择孩子肃静、不运动的时候进行体温测量,避免误差。
三、适当的药物应用:3.1 退热药物:当孩子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可以考虑使用退热药物,如布洛芬或者对乙酰氨基酚。
但家长应该注意正确的用药剂量和使用频率,避免过量使用。
3.2 不宜使用的药物:家长应该避免给儿童使用阿司匹林等含有水杨酸类药物,以免引起儿童肝脏疾病。
3.3 咨询医生:如果孩子的发热症状持续或者加重,家长应该及时咨询医生,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四、饮食调理和歇息:4.1 适当饮食:孩子发热期间,应该赋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避免油腻和辛辣食物刺激。
4.2 补充水分:发热会导致孩子体液丢失,家长应该让孩子多喝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4.3 充足歇息:孩子发热时,需要充足的歇息来匡助身体恢复。
家长应该为孩子提供一个肃静、舒适的环境,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结论:发热患儿的健康教育对于家长来说至关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昆明市妇幼保健院谢露写在课前的话发热是儿童最常见的症状之一,通过此课件的学习,学员可以掌握小儿发热的病因和临床表现,熟悉小儿发热的伴随症状,了解小儿发热的热型及临床意义。
【一】概论发热即是指体温的异常的升高,是儿童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小儿的肛温大于37.8℃,或者是舌下的温度大于37.5 ℃,或者腋下的温度大于37.4 ℃,定义为发热。
发热的测量以腋温为准,但是肛温是比较准的,由于肛温比较麻烦,所以一般是以腋温作为测定的标准。
正常小儿的体温处于一个波动的范围中间,特别是婴幼儿,尤其是未成熟的儿童以及新生儿或者是营养不良的儿童。
凡是能够影响机体的产热或者是散热的因素,都可以影响体温,比如说在高温的环境、过分的保暖,新生儿以及未成熟的儿童哭闹、喂奶以及运动以后都可能出现暂时性的体温的增高,但是这种体温的增高不会超过正常范围的1℃。
一般认为腋温在37.5~38 ℃称为低热,38.1~39 ℃,为中度的发热,39.1~41 ℃为高热,41 ℃以上称为超高热,腋温低于35 ℃称为体温不升或者体温过低。
临床上,根据发热的持续的时间和发热波峰的特点,将发热分为短期的发热、长期的发热以及不同的热型。
发热的持续时间超过2 周,称为长期的发热,发热的时间在2 周以内称为短期的发热。
发热的热型有稽留热、驰张热、间歇热、双峰热以及不规则的发热,还有波浪热、双方热等。
一个患儿发热有7 天,每天发热持续在39 ℃以上,每天的体温波动在1℃以内,他的热型是什么?【二】发热病因一般情况,分为感染性疾病、非感染性的因素两个方面。
(一)感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是发热最常见的病因,各种病原、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体、寄生虫、螺旋体都可以引起机体的局部或者全身的感染,都可以引起发热。
(二)非感染因素1.结缔组织病或者是变态反应性疾病结缔组织病或者是变态反应性疾病是引起非感染性疾病的一个重要原因,比如风湿热、幼年型的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结节性脂膜炎、药物的过敏、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以及血清病等一类的结缔组织病或者变态反应性疾病。
2.肿瘤以及血液病恶性肿瘤,霍奇金病以及其他各种类型的白血病都可以引起发热。
3.免疫缺陷病先天性的低丙种球蛋白血症、丙种球蛋白亚型的缺乏症、胸腺发育障碍以及先天的无胸腺、慢性的肉芽肿性的疾病、获得性的免疫球腺综合症、HP还有脾发育不良等一类属于免疫性的疾病,也可以引起发热。
4.产热以及散热的平衡失调在癫痫的持续状态、先天性外胚叶发育不良、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情况出现产热或散热的平衡的失调,可以出现发热,5.体温中枢的调节异常颅脑损伤、脑肿瘤、脑发育不良还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时候也可以出现体温中枢调节障碍,引起发热。
6.组织的破坏或者是坏死大面积的烧伤或软组织的损伤等的情况也可以引起发热。
发热鉴别诊断的时候,应该注意哪几种情况?【三】发热的诊断以及鉴别诊断发热作为一个症状性的诊断,是许多疾病的重要的症状之一。
临床上,很容易作出发热的诊断,但是发热的病因以及鉴别诊断才是重点以及难点。
小儿发热的病因非常复杂,并且有的时候可以没有明显的特异性的症状,经常需要一定时间的仔细观察、必要的实验室的检查以及特殊的检查,然后根据相关的检查的结果,并结合疾病的发生、发展的经过进行综合的分析,甚至经过实验性的治疗才能最后明确诊断。
小儿发热的热型也不如成人的典型,近年来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以及糖皮质激素的广泛的应用,某些情况下掩盖了一些疾病的发热的热型,也使得热型的特异性越来越低,因此发热热型的一些特点在一定范围内虽然对小儿长期发热的诊断或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是已经失去原有的重要性。
鉴别诊断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几种情况:第一,年龄的因素;第二,季节以及当地的流行的情况;第三,既往史以及现患疾病的关系;第四,热型对诊断的意义。
(一)年龄因素不同引起发热的病种也不相同。
新生儿期,以感染性的发热为常见,在北方,包被过多也常常引起发热。
在婴幼儿期,首先,仍然以感染性的发热为主,以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败血症、肠道的感染最为多见。
其次,化脓性脑膜炎、粟粒性的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等。
另外,白血病、淋巴瘤、组织细胞增多症相对比较少见。
在儿童期,除了慢性的感染性疾病比较多见以外,还要考虑结缔组织病引起的发热以及其他的各种传染性疾病。
(二)季节以及当地流行的情况和居住的地区以及流行情况可以提供非常重要的线索。
伤寒、副伤寒以及疟疾多见于夏秋季;在生活中接触动物的,需要排除人畜共患的感染性疾病;黑热病、布氏杆菌病有地方特性;居住疫区或去过疫区应考虑当地流行性疾病。
(三)既往史和现患疾病的关系某一些疾病,比如有风湿性心脏病史或先天性心脏病史的患者,再次出现发热或是长期发热,应该考虑是否感染心内膜炎。
既往诊断结核的患儿,要明确是否已经痊愈;治疗是否得当;是否及时;是否继发有其他的器官的结核。
如果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引起的败血症或者是迁延性慢性肺炎病史的患者,要考虑有没有发生肺脓肿或者支气管的扩张。
有一些败血症的患儿可以发生迁延性的脓肿,比如肝脓肿、重症脓肿等疾病。
(四)发热的热型对诊断的意义素的广泛应用和皮质激素的广泛应用,一些疾病的热型已经不典型。
但是,有一部分没有经过特殊药物治疗的患儿,热型对诊断仍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下面分别对不同的热型进行学习。
(1)稽留热热的特点是发热持续在39℃以上,每天的体温的波动不超过1 ℃,也就是说在1℃的范围以内,它可以持续数天或者数周,一般见于伤寒、副伤寒、暑伤寒、沙门氏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大叶性肺炎,这种情况引起的发热就称为稽留热。
(2)驰张热张热指每天体温的波动在2 ℃以上,一般见于败血症、局灶性的化脓性的感染、风湿热、幼年型的类风湿关节炎以及结核病。
它的特点就是每天的体温波动超过2 ℃以上。
(3)间歇热歇热的特点是发热在39 ℃以上,经过数小时以后下降可以到正常,经过1 天或者是几天以后又再次的发热,间歇热多见于疟疾。
(4)双峰热峰热指的是在24 小时内有两次的体温波动,形成一个双峰,一般见与大肠杆菌性的败血症、脊髓灰质炎、恶性的疟疾以及隔热病,这也是双峰热的一个特点。
(5)不规则的发热规则的发热指的是发热持续的时间不定,体温的波动范围大,这也是它的特点。
一般见于风湿热、脓毒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渗透性的胸膜炎、恶性的疟疾。
在免疫缺陷病的时候,它平常表现为低热,但是由于容易发生反复的感染,在感染的急性期,可以出现高热,它的热型也是不规则的,以反复发作为其特点。
(6)波浪热温在数天内逐渐的上升,达到一个高峰以后,又逐渐的下降,到一个正常范围,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再次又反复,形成一个波浪样,称为波浪热,一般见于布鲁菌病、霍奇金病、周期热等。
(7)双向热双向热特点是发热持续数天以后,中间可以有一天或者是数天热退期,又再次发热几天,然后再次退热,一般是见于麻疹、脊髓灰质炎、病毒性肝炎、淋巴细胞性脉络膜丛脑膜炎等。
(8)长期低热期低热特点是长时间处于一个低热的状态,这种情况要考虑一些慢性感染性的疾病,比如结核病、慢性扁桃体炎、副鼻窦炎、慢性的肾盂肾炎等,这些疾病就是处于一个长期的发热的情况,并且是一个长期的低热。
(五)发射伴随的症状以及体征热的时候,常常伴随有许多临床其他的症状或者体征,这些症状和体征为诊断提供证据,提供一些依据。
(1)发热伴有咳嗽、气粗、发绀,常常提示是呼吸道的疾病。
(2)长期发热伴有颅内压的增高、脑膜刺激症、有头痛、呕吐、甚至有惊厥有昏迷的,大多数提示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或者是有颅内的出血或者是有脑瘤的表现。
(3)发热伴有畏寒、寒战,一般见于感染性心内膜炎以及败血症。
(4)出现关节的肿痛,心脏的杂音或者是心率失常,应该考虑风湿热,或者类风湿性关节炎。
(5)发热伴有尿痛、尿频、尿急常常提示有泌尿系统的感染。
(6)长期发热伴有皮疹,常见的是风湿性关节炎的全身型的表现,出血性的皮疹见于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玫瑰疹可以见于伤寒的患者。
此外,风湿热系统性红斑狼疮,也可以伴有皮疹。
(7)发热伴有盗汗,多见于结核病;热退以后大汗淋漓,多见于疟疾、疟原虫的感染;发热的时候少汗或者是无汗,要注意是暑热症或者是外胚叶的发育不良,外胚叶的发育不良是汗腺发育不良,不会出汗,所以它会引起长期的发热。
(8)长期发热伴有淋巴结肿大、局部淋巴结的肿痛一般多见于咽症、淋巴结的结核、川崎病等,全身的淋巴结的肿大,常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白血病以及系统性红斑狼疮、霍金森式病。
(9)长期发热伴有肝脾的肿大,随着发热的热程的进展逐渐明显的,要考虑败血症、风寒、副伤寒、疟疾等一类的疾病。
如果肝脾的肿大,合并有淋巴结的肿大,要注意布什杆菌病、白血病,以肝脏为主的主要见于病毒性肝炎、肝脓肿、血吸虫病,这一类是以肝肿大为主,伴有发热,以脾大为主,主要见于慢性白血病、溶血性贫血,恶性肿瘤,和热病等,如果有肝炎、溶血性贫血、恶性淋巴瘤、钩端螺旋体病,以及疟疾,可以伴有不同程度的黄疸。
(10)长期的发热,伴多系统损害者,要考虑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的多动脉炎。
(六)观察特殊治疗的反应对部分可逆的病例有一定的诊断的意义,比如疟疾、结核病、伤寒、结缔组织病、败血症等,在诊断困难的时候,可以根据治疗实验的结果协助诊断。
本课主要介绍了甲状腺功能减低的定义、流行状况、发病机制、分类、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等方面的内容。
重点掌握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明确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技术才能够更好的为甲状腺功能减低患者更好地提供治疗服务,使患者达到最佳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