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与语用学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理论翻译与实践】PPTPPT第二单元+第一讲+英汉翻译讲座--英汉语言对比

【理论翻译与实践】PPTPPT第二单元+第一讲+英汉翻译讲座--英汉语言对比

课内练习
现在请大家练习翻译以下两个句子,特别注意句子的主干和连
接部分的翻译
1. The moon is so far from the earth that even if huge trees were growing on the mountains and elephants were walking about, we could not see them through the most powerful telescopes which have been invented.
▪ 在不同的语言中,句子内部连接或外部连接 几乎都是用三种手段:句法手段(Syntactic devices)、词汇手段(Lexical equivalence) 和语义手段(Semantic connection)。用前 两种手段连接成为形合(hypotaxis),用后 一种手段连接成为意合(parataxis)。
was very hungray because he had had no food
for two days.
[参考译文] 男孩哭得心都快碎了,当我问及他时, 他说饿极了,有两天没吃了。
从上例可看出,英语十分注重句子的形式和 结构的完整,上面英语句子主干为The boy said, 但节外生枝,叠床架屋,竟有5个从句,用了who, as if, when, that, because等多个连接成分,形成 一个空间构架,犹如“枝叶繁茂的参天大树”, 呈树状。而相应的汉语节节展开,言简意赅,语意 连贯,结构紧凑,呈竹状。
▪ 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语言学家王力曾形 象地指出:西洋语的结构好像连环,虽则环 与环都联络起来,毕竟有联络的痕迹;中国 语结构好像无缝天衣,只是一块一块的拼凑, 凑起来还不让它有痕迹......西洋语 法有很多呆板的要求,如每一个clause里必 须有一个主语......中国语法只以达 意为主,如初系的目的语可兼次席的主语, 又如相关的两件事可以硬凑在一起,不用任 何的connective word。(转引自《英汉互译 实践与技巧》,176页)

语用学讲义(课堂PPT)

语用学讲义(课堂PPT)
• 也可以这样来理解以上三者之间的关系:句法学回 答的问题是:句子是按什么规则组成的?语义学回 答的问题是:意义是按什么方法确定的?语用学回 答的问题是:语言的使用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产生 了什么样的影响和效果?
14
四、语用学的定义(1) • A recall of semantics:
– Semantics deals with: What does X mean? (X stands for a linguistic expression)
• 1986 年 总 部 设 在 比 利 时 的 国 际 语 用 学 学 会 (the International Pragmatics Association, 简称IPrA)创立。
• In China, CPrA
13
(二)语用学的任务
• 莫里斯和卡尔纳普认为:句法、语义、语用构成语 言的三个基本方面。句法学研究符号与符号之间的 关系,语义学研究符号与所指事物之间的关系,语 用学研究符号与使用者之间的关系,因而它研究的 是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特别是研究在不同的语 言交际环境下如何运用语言。
语用学的三个源头 (2)
源头之二:心理学(实践启示)
行为心理学:理性、意图
Pragmatics is the study of interpret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sychology.
In pragmatic discussions, the question is not what form the recovered information might take, but how it is recovered.
• 规则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 一是语言运用都在遵循一定的交际原则:语言运用是 在特定语境中进行的,说话人怎样使自己的话语适应 特定语境,听话人怎样根据具体语境理解说话人的意 思,都是有规则可循的。

翻译中的语用学PPT课件

翻译中的语用学PPT课件
翻译中的语用学ppt课件
目录
• 翻译中的语用学概述 • 翻译中的语用学理论 • 翻译中的语用等效与语用对等 • 翻译中的语用失误与策略 • 翻译中的语用学实践案例分析
01 翻译中的语用学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翻译中的语用学是一门研究翻译过程中语言使用和理解的学科,它关注语言在 实际语境中的意义和功能,以及翻译过程中如何准确传达这些意义和功能。
新闻报道的翻译案例分析
总结词
新闻报道的翻译需要准确、及时、客观,注 重语言的简练和清晰度。
详细描述
在新闻报道的翻译中,语用学可以帮助译者 更好地理解新闻报道中的语境和言外之意, 从而更准确地传达新闻的内容和意义。同时 ,语用学还可以帮助译者更好地把握新闻报 道中的语气和态度,从而更准确地传达新闻
中的意图和要求。
VS
发展方向
未来,翻译中的语用学研究将继续深入探 索语言使用和理解的规律,进一步拓展跨 文化交际的领域,并致力于提高翻译实践 的质量和效果。同时,随着人工智能和机 器翻译技术的发展,翻译中的语用学研究 也将与这些技术相结合,为翻译实践提供 更多的理论支持和指导。
02 翻译中的语用学理论
语境理论
总结词
文中以最相关的方式传达出来,以确保译文读者能够正确理解原文的含义。
礼貌原则
总结词
礼貌原则是语用学中的另一个重要理论,它 强调了语言交际中的礼貌和得体性。
详细描述
礼貌原则认为,人们在语言交际中应该遵循 一定的礼貌原则,以保持人际关系的和谐。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根据礼貌原则,对 原文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写,以确保译文更 加得体和礼貌。同时,译者还需要考虑译文 读者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以确保译文更 加符合译文读者的期望和需求。

语言学应用于翻译

语言学应用于翻译

语境与翻译
01
语境对翻译的影响
语境是理解语言意义的关键,对翻译的影响非常大。在翻译过程中,译
者需要根据语境来理解原文的真正含义,并准确地将其传达给目标语言
的读者。
02
语境的把握
为了准确地把握语境,译者需要具备丰富的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
同时,还需要根据上下文、语言和非语言的线索来推断说话人的意图和
03
语用学与翻译
语用学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语用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语言在实际语境中的使用,关注语言与语境的相互作用 以及语言的意义。
分类
语用学可以分为理论语用学和应用语用学。理论语用学主要研究语言使用的普遍规律和原则, 而应用语用学则更关注语言在实际语境中的具体运用。
语用学在翻译中的应用
语用学可以帮助译者理解语言的使用 环境和说话人的意图,从而更准确地 传达原文的语用意义。
02
语义学与翻译
语义学的定义与分类
语义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语言的意 义,包括词汇意义、短语意义、句子意义等。
语义学可以分为词汇语义学、句法语义学、语用 语义学等不同领域,分别研究词汇、句法和语用 层面的意义。
意义。
03
语境与文化传递
在翻译中,文化传递是一个重要的任务。而语境是文化传递的关键。通
过把握语境,译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原文的文化内涵,并将其传递给目标
语言的读者。
04
句法学与翻译
句法学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句法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 究语言的语法结构和规则,以及词与 词之间的关系。
分类
句法学可以分为词法(研究词汇的构 成和变化)和句法(研究句子结构和 句子之间的关系)两个部分。

语用学_外语学习-翻译基础知识

语用学_外语学习-翻译基础知识

第七章语用学•美国哲学家C.Morris(1946)把符号学分成三大部分:•句法学---研究语言符号和符号之间的关系;•语义学---研究语言符号和世界对应体之间的关系;•语用学---(pragmatics)研究语言符号和符号使用者之间的关系。

•此前,逻辑学家R.Carnap(1938)认为语用学探讨的是“人生成和理解语言符号的行为、状态和场合”上,使得部分分析哲学家、语言学家、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消极地把语用学定义成应付“语义学无法处理的内容”的学科,语用学便似乎成了什么都可以往里扔的“废纸篓”了。

•我们认为,语用学探讨的是符号产生交际意图的规律,词语意义和语境结合可以产生语用意义,因此语用学所探讨的对象,应该是语用者解码和推理的规律,即把符号和语境结合,通过推理去理解说话人意图的过程。

•研究类似规律的语用学理论包括:•(1)言语行为的适宜条件(felicity conditions.J.Austin1962,J.Searle1969),•(2)会话公设(conversational postulates.D.Gordan&koff1975),•(3)善行原则(principle of charity.D.Davidson1972, 1980),•(4)合作原则和会话准则(cooperative principle and conversational maxims.P.Grice1975),•(5)理性原则(principle of rationality.A.Kasher1976),•(6)悲观互动策略(strategy of interactional pessimism.W.Labov&D.Fanshel1977,S.Levinson1983),•(7)透明原则(principle of transparency.M.Dascal1983),•(8)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G.Leech1983,P.Brown &S.Levinson1987),•(9)关联原则(principle of relevance.D.Sperber&D.Wilson1986)等。

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PPT课件

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PPT课件
原译:从那里,我可以看见下面的整个山谷,那田野、河 流和村庄。这一切非常美丽,见到后使我心Fra bibliotek充满了渴望 。
改译:从这里望下去,整个山谷一览无遗,只见那田野、 河流和村庄,全都美不胜收,真叫我心驰神往。
不能逐字死译 All that glitters is not gold. 原译:所有光辉灿烂的都不是金子。 改译:所有光辉灿烂的并非都是金子。 He sleeps late. 原译:他睡得晚。 改译:他起得晚。 I shall not expect you until I see you. 原译:我不期待你直到我见到你。 改译:你随便什么时候来吧。
Translation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 language mess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
刘重德:信、达、切
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and closeness
傅雷:传神论/神似说
Transference of soul or spirit
“以效果而论,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所求的 不在形似而在神似。”
译文同原文在内容上一致,这叫“意似”,是 翻译的最低标准。译文同原文如果能在形式 上和精神上同时一致起来,或称“形似”和 “神似”,这是翻译的高标准。
贸易、文化、和平、人道等都离不开翻译,翻译在 历史上从未如此不可或缺……请大家试想一下,世 上一日无翻译会怎样……都将鸦雀无声。翻译工作 者就象电线中的电流,水管中的水流。

语用与翻译课件

语用与翻译课件

Might I ask you to take off your hat? I hope you won’t mind if I ask you if you could leave us alone. 以上只是一个大致的分类,在一定条件下某些结构可以相互结合, 形成间接性请求或指令言语行为。 2、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 与规约性言语行为相反,非规约性言语行为不是按习惯就可以 推断出句子的间接的言外之意,而是主要依靠说话双方共知的语 言信息和所处的语境来推断。话语的字面意义与话语的语用意义 之间没有固定的联系。例如:“今天是圣诞节”这句话很简单, 但要透彻理解它就不简单,离开了具体语境,“今天是圣诞节” 只能表达说话人说这句话的当天是12月25日,正好是圣诞节。但 结合具体语境,这句话所表达的就远远不只是这个意思了。我们 不妨设想一下:A.朋友当中,甲潜心学习,天天伏案苦读,不知休 息,不论节假日,可谓废寝忘食。圣诞节到了,朋友们想欢聚热 闹以祝贺节日,所以对他说 了这句话“今天是圣诞节”,意旨在 于建议他暂且放下书本,同朋友们一起过节。B.丈夫答应圣诞节送 一份精美的礼物给妻子,但由于事物繁忙忘了自己的许诺,
这些话语的字面用意分别是询问和陈述,但人们按习惯可以 根据这些话语的形式,立即推断出各句间接的言外之力都是 “请求”。可以看出,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的言外之意的推 导受语境的制约较小,多数脱离开语境也可以理解。
塞尔把表示规约性间接请求或指令的语句分成了以下六类: 1)与说话人做某事的能力有关的语句。例如: Can you reach the salt? Could you be a little more quiet? 2) 与说话人希望听话人做某事的愿望有关的语句。例如: I would like you to go now. I want you to do this for me, Henry. 3) 与听话人做某事有关的语句。例如: Won’t you stop making noise soon? Aren’t you going to eat your cereal? 4) 与听话人做某事的愿望或意愿有关的语句。例如: Would you mind not making so much noise? Would it be convenient for you to come on Wednesday? 5) 与做某事的原因有关的语句。例如: You ought to be more polite to your mother. It would be a good idea if you left town. 6) 将以上结构放入另一种结构,或者将明示的以言行事指令动词 放入上述另一种结构。例如:

语用学课程_外语学习-翻译基础知识

语用学课程_外语学习-翻译基础知识

语用学课程第一讲:绪论语用学的定义语用学的发展阶段语用学的分支领域第二讲:言语行为理论一、言语行为理论提出的意义1、打破真值判断的局限2、深化了言语交际,交际的基本单位是言语行为,语言就是施为。

3、开创了研究话语功能模式来使用规律研究的新路子。

二、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一)、叙述句constatives和施为句performatives之分说1、叙述句:揭述事物状态或陈述某事实,有真假之分2、施为句:以言行事后期取消二分理论,提出统一的言语行为理论。

(二)、言语行为三分说将一个完整的言语行为分成三个层面的构成行为:1、指事行为:the locutionary act(1)含义:即说出某事the act of“saying something”(2)构成:A. 发声行为phonetic act:发出某种声音的行为。

B. 发音行为phatic act发出语言表达式,借助发声行为,发出符合某种语言的语音、语法的表达式,包含词汇、语法和语调。

C. 表意行为rhetic act说出有意义的句子。

2、施事行为the illocutionary act在说出某事中存在的行为,存在一定的语力force。

公式:In saying X I was doing YY是存在式包含在X之中的行为。

如:在说“我明天来”中我做了一个许诺。

3、成事行为the perlocutionary act在听话人、说话人或其它人的思想、感情、行动上产生的影响。

公式:By saying X I did Y。

或修改成:By saying X and doing Y,I did Z。

通过说X并实施Y而产生效果Z。

如:通过说“我明天来”作出一个许诺,我使我的朋友们放心。

三种行为的关系:是一个整体,施事行为实施的同时也包含了指事行为的完成。

评价:(三)施事行为的分类:1、裁决型:verdictives对事实或价值作出裁决,如:Convict assess,value diagnose analyse。

翻译与语用学 ppt课件

翻译与语用学  ppt课件
3.我能帮你忙吗?
4.我能为你做点什么?
在翻译时,我们不能只求得原文与译文之间在语法与语义上的最大描述等 值,而更为重要的是争取其在语用意义上的功能等值。翻译者先要认识原文 的语用含义,透彻理解作者的语用意义。在这基础上再进入用译语表达意义 这一层次。
1. Can I have some water? 2. Have you got anything to drink? 3. Shall we have some drink? 4. Don’t you think we’d better have some drink now? 5. Do you mind having some drink? 6. I can do with a cup of tea. 7. I’m really thirsty. 8. I wonder if you have something to quench my thirst.
In communication, people may use the same expression for different purposes.
Someone says:Can I help you?
1.需要买点什么? (A shop assistant to a customer)
2.你找谁呀? (A host to a stranger who knocks at the door of his house)
B意味着A应该尽量好自为之 故译为:“尽管如此,他是你的新上司。”
意义与翻译密切相关,而意义中的语用学上的意义更为突出。 (意义包括语法、语义学上的意义和语用学上的意义)
In communication, people may use different expressions for the same purpose.

Lecture 1 语用学与翻译 ppt课件

Lecture 1 语用学与翻译  ppt课件

4
Leech 的礼貌原则
得体准则,最小限度地让别人吃亏,最大限度的使别 人受益
宽宏准则:最小限度地使自己受益,最大限度地让自 己吃亏
褒扬原则; 最小限度地贬低别人,最大限度地赞誉别 人
谦虚原则:最小限度地赞誉自己,最大限度地贬低自 己
一致准则:尽量缩小自己与他人的分歧,尽量加大自 己与别人的一致
同情准则:尽量缩小自己对他人的厌恶,尽量加大自
客观 环境因素称为“言外语境”。言外语境又可分为情景 语境和社会文化语境两类。
(1) 翻译表达应充分考虑译语言内语境,表达应 符合译语习惯。
eg:“Shall we meet on the first floor of the
restaurant?
在英国,first floor在楼层的序列中排在ground
己对他人的同情
PPT课件
5
在双语交际中仅运用一种原则是不合适的,因为不同 社会的语用原则是不同的。中国文化特别强调谦逊准则, 而英美人更注重质量准则。
如中国人特别重视甚至过于强调谦逊原则,当受到 表扬时,往往谦虚一番:“哪里,哪里”;“不,做得很不 够”;受到表扬时如果不谦逊一番,很可能被认为“骄傲 自满”。而在以英语为母语的西方国家,人们接受表扬时 会微笑地说声:“Thank you!”倘若不懂得这两种不同的 礼貌方式,翻译就会生硬别扭。
语用学与翻译
PPT课件
1
第一讲 语用学
PPT课件
2
语用学的定义
语用学是语言学各分支中一个以语言意义
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领域,在众多的语用学 定义中,有两个概念是十分基本的,一个是意 义,另一个是语境,是专门研究语言的理解和 使用的学问,它研究在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 研究如何通过语境来理解和使用语言。

英汉翻译讲义-第五章PPT课件

英汉翻译讲义-第五章PPT课件

03
翻译技巧
选词技巧
确定词义
在翻译过程中,需要确定每个 英文单词的准确含义,特别是
那些具有多重含义的单词。
选择合适的词汇
根据上下文和语境选择最合适 的词汇进行翻译,确保译文准 确传达原文的意思。
注意词义的褒贬色彩
在翻译时需要注意英文单词的 褒贬色彩,确保译文的情感色 彩与原文一致。
考虑文化因素
在选词时需要考虑文化因素, 选择符合目标语言文化的词汇 ,避免产生文化冲突或误解。
翻译的过程
理解阶段
在翻译过程中,首先需要对原文 进行深入理解,包括语义、语境、
文化背景等方面的理解。
表达阶段
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译者需要运 用目标语言的表达方式将原文的意 义、情感和风格传达出来。
校对阶段
完成初步翻译后,译者需要进行校 对工作,检查译文中的错别字、语 法错误、表达不流畅等问题,并进 行修正。
英汉翻译讲义-第五章
目 录
• 第五章导言 • 翻译理论 • 翻译技巧 • 实践与案例分析 • 总结与思考
01
第五章导言
章节概述
01
介绍英汉翻译的基本原 则和技巧,包括直译、 意译、音译等。
02
探讨英汉两种语言在词 汇、语法、句法等方面 的差异。
03
分析英汉翻译中的常见 问题,如词义选择、句 子结构调整等。
下章预告
• 第六章:翻译中的修辞手法与风格处理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翻译可以分为 多种类型,如文学翻译、科技翻译、 商务翻译等。
翻译的标准
01
02
03
忠实于原文
译文应忠实于原文,准确 传达原文的意义、情感和 风格,不得随意改动或曲 解。

《英汉翻译教程》课件

《英汉翻译教程》课件

02 英汉语言对比
词汇对比
总结词
词汇是语言的基础,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方面存在许多差异。
详细描述
英语中一词多义现象较为普遍,而汉语中一词多义现象相对较少。此外,英语 中常用抽象名词表达具体概念,而汉语中则常用具体名词表达抽象概念。
句法对比
总结词
英汉两种语言的句法结构也存在显著差异。
详细描述
英语句子结构较为严谨,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的位置相对固定,而汉语句子结构则较为灵活,主 语、谓语、宾语等成分的位置可以灵活变化。此外,英语中常用被动语态,而汉语中则常用主动语态 。
翻译的标准与原则
翻译的标准
准确、流畅、专业。准确是指译文要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流畅是指译 文要通顺易懂,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专业是指译文要符合特定领域的专业 要求,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达。
翻译的原则
忠实、通顺、一致。忠实是指译文要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风格,保持原作的思想 和风格特点;通顺是指译文要通顺易懂,避免出现语法错误和表达不清的情况; 一致是指译文要保持前后一致,避免出现信息不一致的情况。
详细描述
由于英汉文化背景的差异,某些表达方式在英语中常 见,但在汉语中却不太适用。如果在翻译时忽略了这 种差异,会导致译文出现语用错误。例如,“It’s raining cats and dogs”被直译为“下猫下狗”,实 际上在汉语中应翻译为“倾盆大雨”。
语用错误分析
总结词
语气和风格不匹配
详细描述
科技翻译技巧
科技翻译中需要注意专业术语的准确 翻译,同时要保持原文的语义和风格 。
科技翻译实践
选取一些典型的科技文献进行翻译练 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科技翻 译的技巧。
感谢您的观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1 Translation as communication
• As an interpretive use of language, translation aims to achieve:
interpretive resemblance解读相似性 between the original and
3.我能帮你忙吗?
4.我能为你做点什么?
在翻译时,我们不能只求得原文与译文之间在语法与语义上的最大描述等 值,而更为重要的是争取其在语用意义上的功能等值。翻译者先要认识原文 的语用含义,透彻理解作者的语用意义。在这基础上再进入用译语表达意义 这一层次。
• the descriptive use 描述性运用 --refers to the use of language whereby speakers say what they know or think.
Intercultural act of transference
在翻译过程中,对译文话语正确地理解及准确地表达, 必须关注语用含义的这方面价值,即语用含义不是揭示了人 们说了什么,而是告诉人们说这句话意味着什么。
(1) A: I really disliked the man you introduced me to. B: Actually, he is your new boss.
• The more explicatures and implicatures the two versions share, the more closely they resemble each other.
19
• To that end, translation is best treated as the interpretive use of
(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 Cognition and Context)。
格特在此书中率先将关联理论应用于翻译研究中,
并指出翻译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是与大脑机制密切 联系的推理过程。它不仅涉及语码,更重要的是根据 动态的语境进行动态的推理,而推理所依据的就是关 联性。作为交际的翻译,在对源语理解和翻译的过程 中,人们对语码的选择所依赖的也是关联性。
• Example: • A: Will Jane be long?
B: She is with John now.
关联理论和言语行为认为:听话人需要越过字面
意思,结合语境 信息,通过推理 达到说话人意义的
正确把握。
(1) Long? Short? Depends on John. (2) John is known to be very quick / slow with people.
(3) A: I really disliked the man you introduced me to. B: After all, he is your new boss.
B意味着A之所以讨厌那人真的是因为那人是新上司
故译为:“他毕竟是你的新上司。”
(4) A: I really disliked the man you introduced me to. B: Still, he is your new boss.
Pre-Class Reading
Since the emergence of pragmatics, there have been various attempts at applying its theories to the research of its disciplines.
Among various application studies, the pragmatics of translation has attracted the most attention.
1. Can I have some water? 2. Have you got anything to drink? 3. Shall we have some drink? 4. Don’t you think we’d better have some drink now? 5. Do you mind having some drink? 6. I can do with a cup of tea. 7. I’m really thirsty. 8. I wonder if you have something to quench my thirst.
B意味着A应该重新考虑他的话 故译为:“说实在的,他是你的新上司。”
(2) A: I really disliked the man you introduced me to. B: Anyway, he is your new boss.
B意味着A厌恶无关要紧 故译为:“不管怎么样,他是你的新上司。”
1
Translation as communication
Translation as communication
Interlingual act of transference
Interlingual communication
Translatio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 translation .
• Such interrpretive resemblance consists ideally in the sharing of explicatures (explicit meaning)and implicatures(implicit meaning).
Relevance Theory (Unit 11&Unit12) 关联理论
• Relevance theory is a new cognitive and communicative approach of pragmatics, which is developed by linguists Dan Sperber and Deirdre Wilson in their co-authored book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in 1986.
20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Sperber & Wilson,1995)
Presumption of optimal relevance:
a) The ostensive simulus is relevant enough for it to be worth the addressee's effort to process it.
• the interpretive use 解释性运用 --refers to the use of language whereby speakers communicate what others say or think.
a. Kate: Tom is sick today. b. Jim: Kate said“ Tom is sick today”.
language constrained by the search for optimal relevance 最佳关联.
original interpretation
presumption of optimal relevance
target readers' interpreation
presumption of optimal relevance
14.1 Translation as communication
3
1
14.2 Translatinng pragmatics meanings
2
14.4 Strategies of pragmatic translation
4
6
Leo Hickey 利奥·希基(英): A Research Professor at the University of Salford. His research focuses
2
4
目录 CONTENTS
14.1 Translation as communication
1
14.2 Translatinng pragmatics meanings
2
14.3 Layers of pragmaticequivalence
3
5
目录 CONTENTS
14.3 Layers of pragmaticequivalence
• 关联理论(Relevance Theory)最早是由 Dan Sperber(斯波伯)和Deirdre Wilson(威尔逊) 在《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一书中提出来的,他们的 学生Ernst-August Gutt(格特)根据关联理论对翻译 进行了研究,并在五年后出版了《翻译与关联:认知 与语境》
on studies of stylistics, pragmatics, and translation studies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legal translation.
He is the author of several books and over a hundred articles on Spanish literature and language, including The Pragmatics of Translation 1998:4
b) The ostensive stimulus is the most relevant one compatible with the communicator's abilities and preferences.
Company nam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