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羌村三首》全诗翻译赏析
杜甫《羌村三首》的翻译和赏析
杜甫《羌村三首》的翻译和赏析杜甫《羌村三首》的翻译和赏析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
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杜甫《羌村三首》的翻译和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杜甫《羌村三首》的翻译和赏析其一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①。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②。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③。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④。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嘘欷⑤。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⑥。
其二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⑦。
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⑧。
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⑨。
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⑩。
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11)。
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13)。
其三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13)。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14)。
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15)。
苦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16)。
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17)。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
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注释】①峥嵘:山高峻的样子,这里形容云峰。
赤云:即火烧云。
日脚:古人不知地球在转,以为太阳在走,故谓日有“脚”。
②归客:诗人自谓。
千里:极言其远,其实羌村距凤翔不足千里。
③妻孥:即妻子。
怪:惊讶。
在:活着。
④飘荡:颠沛流离。
遂:如愿。
⑤嘘欷(xu xi虚希):哽咽,抽泣。
⑥夜阑:夜深。
更:再。
秉烛:持烛,指掌灯。
梦寐:睡梦之中。
⑦晚岁:晚年,时杜甫四十六岁。
少欢趣:杜甫此次奉诏回家,实系肃宗对他有意疏远,故情怀不佳。
⑧却去:离去。
⑨忆昔:回忆往昔。
好(hao 浩):喜欢。
追凉:乘凉。
⑩萧萧:风声,草木摇落声。
抚事:思忖家国之事。
煎百虑:为许多忧虑所煎熬。
(11)赖知:幸知。
槽床:造酒的器具。
注:(有酒)流出。
(12)斟酌:筛酒。
迟暮:晚年生活。
(13)上树木:古时鸡栖于树上。
柴荆:柴门。
(14)问:慰劳。
杜甫《羌村三首》全诗翻译赏析
杜甫《羌村三首》全诗翻译赏析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羌村》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三首五言诗。
这组诗是公元757 年(唐肃宗至德二载)杜甫在左拾遗任上因上书援救房琯而触怒唐肃宗,被放还鄜州羌村(在今陕西富县南)探家时所作。
三首诗内容各异,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展现了杜甫回家省亲时的生活片断,客观真实地再现了唐代安史之乱中黎民苍生饥寒交迫、妻离子散、朝不保夕的悲苦境况。
这三首诗蝉联而下,构成了诗人的“还乡三部曲”,也构成了一幅“唐代乱离图”。
其一】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⑴。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⑵。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⑶。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⑷!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⑸。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⑹。
其二】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⑺。
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⑻。
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⑼。
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⑽。
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11)。
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12)。
其三】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13)。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圍。
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15)。
莫辞酒味薄(16), 黍地无人耕。
兵戈既未息(17), 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18): 艰难愧深情(19)!歌罢仰天叹(20), 四座泪纵横。
注释:⑴峥嵘,山高峻貌这里形容云峰。
赤云西,即赤云之西,因为太阳在云的西边。
古人不知地转,以为太阳在走,故有“日脚”的说法。
这两句是未到时的远望。
⑵因有人来,故宿鸟惊喧。
杜甫是走回来的,所谓“白头拾遗徒步归”,他曾向一个官员借马,没借到。
“千里至”三字,辛酸中包含着喜悦。
⑶妻孥(n U妻子和儿女。
杜甫的妻子这时以前虽已接到杜甫的信,明知未死,但对于他的突然出现,仍不免惊疑,只是发愣,所以说“怪我在”。
下句说,惊魂既定,心情复常,方信是真,一时悲喜交集,不觉流下泪来。
这两句写得极深刻、生动,是一个绝妙的镜头。
⑷遂,是如愿以偿。
这两句是上两句的说明,下四句的引子。
羌村·其三原文翻译及赏析
羌村·其三原文翻译及赏析羌村三首·其三原文翻译及赏析赏析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羌村·其三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羌村·其三原文翻译及赏析1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
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
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译文成群的鸡正在乱叫,客人来的时候还在争斗。
把鸡赶到它们栖息的庭树上,这才听到有人在敲柴门。
四五位村中的年长者,来慰问我由远地归来。
每个人手里都带着礼物,从榼里往外倒酒,酒有的清,有的浊。
一再解释,酒味之所以淡薄,是由于田地没人去耕耘。
战争尚未平息,年轻人全都东征去了。
请让我为父老歌唱,在艰难的日子里,感谢父老携酒慰问的深情。
歌唱完毕不禁仰天长叹,在座的客人也都热泪纵横不绝,悲伤之至。
赏析这第三首,叙述邻里携酒深情慰问及诗人致谢的情景。
通过父老们的话,反映出广大人民的生活。
前四句先安排了一个有趣的序曲:“客至”的当儿,庭院里发生着一场鸡斗,群鸡乱叫,于是主人把鸡赶到它们栖息的庭树上。
养鸡之法,今古不同,南北亦异。
《诗经》说“鸡栖于埘”。
汉乐府却说“鸡鸣高树颠”,又似栖于树。
石声汉《齐民要术今释》谓“黄河流域养鸡,到唐代还一直有让它们栖息在树上的,所以杜甫诗中还有‘驱鸡上树木’的句子”。
杜甫《湖城东遇孟云卿复归刘颢宅宿宴饮散因为醉歌》末云“庭树鸡鸣泪如线”,湖城在潼关附近,属黄河流域,诗作于将晓时,而云“庭树鸡鸣”,尤足为证。
驱鸡上树,等于赶鸡回窝,自然就安静下来。
待到院内安静下来时,这才听见客人叩柴门的声音。
这开篇不但颇具村野生活情趣,同时也表现出意外值客的欣喜。
《羌村三首》杜甫唐诗鉴赏
《羌村》杜甫唐诗鉴赏羌村三首杜甫其一峥赤云西,日脚下平地。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
妻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其二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
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
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
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
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
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
其三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
驱鸡上树木,始闻扣柴荆。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
手中各有携,倾浊复清。
苦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
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杜甫诗鉴赏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初夏,杜甫几经艰辛,逃出被安禄山叛军占领的长安,辗转投奔到临时政府中央所在地凤翔。
五月十六日,肃宗授他左遗官职。
遗官是皇帝的近臣,官阶虽不高,却可以直接对朝政提出意见和建议。
杜甫素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远大抱负,国难当头,他接受了左遗职。
不久,肃宗借事处罚宰相房,杜甫不顾个人得失,据理谏阻,触怒了肃宗,幸得大臣张镐等人求情,才免於治罪。
不久肃宗借口让他回家探亲,将他支使开去。
这对于忧国忧民,救亡心切的杜甫,是一个沉重打击。
著名的长诗《北征》,和《羌村三首》这一杰出的组诗,就是此次从凤翔回到羌村家中之后所作。
组诗的第一章,描写的是刚到家时悲喜交加的动人场面。
前四句从写景入手,写到达羌村时沿路由远及近所见的景物。
先是西边天上的晚,从厚厚的云层中射到地面的太阳光束,走近家门又看到家门前的篱笆,傍晚归来的鸟群,这些景物,都是些极寻常的农村景物,使人倍感真实、亲切。
作者写这些景物,目的在于制造家的氛围。
第四句由写景转入写情,“归客千里至”这句诗,语浅而意深,含意丰富。
作者回想自去年七月离家之后,自己历尽艰险,家人寄居在州,这一带正是官军与叛军进行拉锯战的地区,与家人两地隔绝,双方音信全无,经受了多少揪心的牵挂啊!如今,家人老小幸存,自己也总算活着回来了。
《羌村》古诗_作者杜甫_古诗羌村的原文诗意翻译赏析_语文迷
《羌村》古诗_作者杜甫_古诗羌村的原文诗意翻译赏析_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
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
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
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
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
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
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
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
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羌村》创作背景
公元755年(唐玄宗天宝十四载)爆发的“安史之乱”,不仅使一度空前繁荣的大唐王朝元气大伤,更给天下百姓带来难以言喻的深重苦难。
次年,长安陷落。
伟大的现实主义人杜甫与平民百姓一样,不幸被战争的狂潮所吞噬,开始了辗转流离的生活,亲身体验了战祸的危害。
公元757年(唐肃宗至德二载)旧历五月,刚任左拾遗不久的杜甫因上书援救被罢相的房琯,触怒肃宗,差点没砍掉脑袋,但从此肃
宗便很讨厌他,闰八月,便命他离开凤翔。
诗人此行从凤翔回鄜州羌村探望家小,这倒给诗人一个深入民间的机会。
杜甫回羌村前已有十多个月没和家里通音信了,由于兵荒马乱,情况不明,传说纷纭,杜甫当时的心情十分焦虑。
乱离中的诗人历尽艰险,终于平安与家小相聚,此事令他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著名的组诗《羌村》三首。
《羌村三首·其一》古诗赏析
《羌村三首·其一》古诗赏析【诗句】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出处】唐·杜甫《羌村三首·其一》。
【意思】亲人相逢应欢欣无比,然而在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的战乱年代,亲人突然出现,真叫妻子不敢信、不敢认,惊疑发楞。
直到惊魂已定,心情恢复常态,方信是真。
一时悲喜交集,泪水不觉夺眶而出。
两句诗是一个亲人久别重逢的悲喜交集的绝妙镜头,极其深刻形象。
王遵严说:“一字一句,镂出肺肠,而婉转周至跃然目前。
注:妻孥,妻子。
【诗句】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
【出处】唐·杜甫《羌村三首·其一》。
【意思】遭逢乱世,流荡飘泊,偶然生还便万分满意。
【全诗】《羌村三首·其一》.[唐].杜甫.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鉴赏】《羌村三首》是在肃宗至德二年(757)闰八月杜甫从凤翔回鄜州(今陕西富县)羌村探亲时所写,这里选的是第一首,诗中形象地再现了杜甫全家长期分离后重聚时惊喜交集的情况。
安史乱时,杜甫被困长安,至德二年,逃出长安,投奔凤翔肃宗处,做了个左拾遗,他和妻子久隔,“不知家在否”?非常担心家里“几人全性命”,急于回家探亲,但又未便立即开口,待到房琯被罢相,为疏救房琯,触怒肃宗,放回鄜州,倒使他得到了个探家的机会。
此时此刻,杜甫急切又畏惧,喜悦又惊恐的心情,在这些诗里被集中而概括地表现出来了。
此诗可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在峥嵘万状、赤云满天、落日余霞的傍晚(日脚,指透过云缝照射下来的太阳光柱),杜甫,一个风尘朴朴的`归客,在鸟雀喧噪声中突然归来了。
第二层次写杜甫的出现在家门,使未卜生死的杜甫的妻子,陷入高度的惊奇和困惑之中。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二句是全诗主脑。
太意外了,所以是“惊定还拭泪”,真是百感交集,而且这是带着眼泪写出的“喜”。
王嗣奭在《杜臆》中说:“盍此时盗贼刀横,乘舆未回,人人不保,直至两相见面,而后知尚存,此乱世实情也。
《羌村三首》古诗原文及鉴赏
《羌村三⾸》古诗原⽂及鉴赏《羌村三⾸》古诗原⽂及鉴赏 杜甫《羌村三⾸》 其⼀ 峥嵘⾚云西,⽇脚下平地。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世乱遭飘荡,⽣还偶然遂。
邻⼈满墙头,感叹亦歔欷。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其⼆ 晚岁迫偷⽣,还家少欢趣。
娇⼉不离膝,畏我复却去。
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
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
赖知⿉秫收,已觉糟床注,如今⾜斟酌,且⽤慰迟暮。
其三 群鸡正乱叫,客⾄鸡⽃争。
驱鸡上树⽊,始闻叩柴荆。
⽗⽼四五⼈,问我久远⾏。
⼿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
苦辞“酒味薄,⿉地⽆⼈耕。
兵⾰既未息,⼉童尽东征”。
请为⽗⽼歌,艰难愧深情。
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德⼆年(757)四⽉杜甫从长安逃到凤翔,官拜左拾遗。
就任不久,房琯事发。
宰相房琯曾建议⽞宗分封诸王,后致永王璘叛乱,⾄德元年⼜因⾃请帅师,并⽤车战,兵败于陈涛斜;这两事为肃宗不满⽽于六⽉被职。
杜甫因上疏救房琯的原故使肃宗发怒,赖宰相张镐救助得免。
⼋⽉,肃宗便命他还家省亲。
杜甫回到鄜州羌村后,写了《北征》及《羌村》三⾸,⾃此以后,他就难以实践⾃⼰的政治抱负了。
营救房琯不成,杜甫⼜遭了⼀次沉重的政治打击,所受刺激甚深,于是连同他以往的坎坷经历和忧时伤乱之感⼀并融化在《羌村三⾸》之中。
第⼀⾸写经乱世⽽“偶然”“⽣还”的杜甫到家的情景。
全诗次序井然。
先交代到家的时间,再写到家门时的农村景象,接着描述与妻⼦相见的情态,继⽽写围来的邻⾥,最后以深夜与妻⼦对烛⽽坐的情景作结,把“归客千⾥”到家的景况写得真切⾃然,情景交融,感⼈肺腑。
其中的“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两句描绘真切,惊喜交集的情态跃然纸上,也是从侧⾯概括了杜甫被拘长安后的⾮常际遇,意蕴丰富⽽⼜深刻。
“夜阑”两句更有隽永之感。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仇注引陆游语云:“夜深宜睡⽽复秉烛,见久客喜归之意。
”“相对如梦”,⼜是极写意外的欢欣,甚⾄担⼼⼜成空幻。
这⼀语既是“妻孥”两句的深化,也是杜甫因房琯事得罪肃宗犹能⽣还,惊定犹惊的⼼态的表现,诸多内容全藏在四字之中。
【诗歌鉴赏】杜甫《羌村三首》原文赏析及翻译
【诗歌鉴赏】杜甫《羌村三首》原文赏析及翻译【诗歌鉴赏】杜甫《羌村三首》原文、赏析及翻译杜甫《羌村三首诗》的原文、欣赏与翻译《羌村三首》原文羌村三首歌之一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
我妻子责备我在这里。
她必须擦干眼泪。
世界在混乱中徘徊,偶尔也幸存下来。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欷。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羌族三歌2》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
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
回忆往事,我喜欢追逐凉爽,所以我绕着池边的树走。
北风很强,吹拂着万物。
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
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
《羌村三歌》第三部分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
四五个人问我长途旅行的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手,瘦吗?浑浊清澈。
苦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请为你父亲唱一首老歌。
这是艰难的,羞耻的和深情的。
唱完歌,我仰望天空叹了口气,四个座位上满是泪水。
《羌村三首》翻译笔记:、峥嵘,山高峻貌;这里形容云峰。
赤云西,即赤云之西,因为太阳在云的西边。
古人不知地转,以为太阳在走,故有“日脚”的说法。
这两句是未到时的远望。
2.因为有人来了,睡觉的鸟儿都很害怕,很吵。
杜甫走了回来。
他曾向一位官员借过一匹马,但他没有借。
“千里迢迢”这个词包含着痛苦中的喜悦。
3、妻孥(nú):妻子和儿女。
杜甫的妻子这时以前虽已接到杜甫的信,明知未死,但对于他的突然出现,仍不免惊疑,只是发愣,所以说“怪我在”。
下句说,惊魂既定,心情复常,方信是真,一时悲喜交集,不觉流下泪来。
这两句写得极深刻、生动,是一个绝妙的镜头。
4.因此,愿望实现了。
这两句话是对前两句的解释和对后四句的介绍。
“偶然”一词包含着丰富的“情感无限”。
如果杜甫被叛军困数月,他可能会死;如果你离开叛军去死,你可以死;救援室?,如果你冒犯了苏宗,你可能会死;就是这一次??,一路上,风霜病、小偷、老虎和豹子都可能死亡。
他现在还活着不是太意外了吗?为什么做妻子很奇怪。
杜甫诗词《羌村三首》的诗意赏析
杜甫诗词《羌村三首》的诗意赏析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羌村》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三首五言诗。
这组诗是公元757年(唐肃宗至德二载)杜甫在左拾遗任上因上书援救房琯而触怒唐肃宗,被放还鄜州羌村(在今陕西富县南)探家时所作。
三首诗内容各异,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展现了杜甫回家省亲时的生活片断,客观真实地再现了唐代安史之乱中黎民苍生饥寒交迫、妻离子散、朝不保夕的悲苦境况。
这三首诗蝉联而下,构成了诗人的“还乡三部曲”,也构成了一幅“唐代乱离图”。
《羌村三首》【年代】:唐【作者】:杜甫【内容】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
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
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
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
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
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
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
苦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
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赏析】:至德二载(757)杜甫为左拾遗时,房琯罢相,他上书援救,触怒肃宗,被放还鄜州羌村(在今陕西富县南)探家。
《羌村三首》就是这次还家所作。
三首诗蝉联而下,构成一组还家“三部曲”。
第一首写刚到家时合家悲喜交集的情景。
前四句叙写在夕阳西下时分抵达羌村的情况。
迎接落日的是满天峥嵘万状、重崖叠嶂似的赤云,这?烂的景色,自会唤起“归客”亲切的记忆而为之激动。
“日脚”是指透过云缝照射下来的光柱,象是太阳的脚。
“日脚下平地”一句,既融入口语又颇有拟人化色彩,似乎太阳经过一天奔劳,也急于跨入地底休息。
而此时诗人恰巧也结束漫长行程,到家了。
“白头拾遗徒步归”,长途奔劳,早巴望着到家休息。
开篇的写景中融进了到家的兴奋感觉。
杜甫《羌村》全诗翻译赏析
杜甫《羌村三首》全诗翻译赏析《羌村》是唐代伟大诗人创作的三首五言诗。
这组诗是公元757年(唐肃宗至德二载)杜甫在左遗任上因上书援救房而触怒唐肃宗,被放还州羌村(在今陕西富县南)探家时所作。
三首诗内容各异,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展现了杜甫回家省亲时的生活片断,客观真实地再现了唐代安史之乱中黎民苍生饥寒交迫、妻离子散、朝不保夕的悲苦境况。
这三首诗蝉联而下,构成了诗人的“还乡三部曲”,也构成了一幅“唐代乱离图”。
【其一】峥赤云西,日脚下平地⑴。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⑵。
妻怪我在,惊定还拭泪⑶。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⑷!邻人满墙头,感叹亦⑸。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⑹。
【其二】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⑺。
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⑻。
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⑼。
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⑽。
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⑾。
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⑿。
【其三】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⒀。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⒁。
手中各有携,倾浊复清⒂。
莫辞酒味薄⒃,黍地无人耕。
兵戈既未息⒄,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⒅:艰难愧深情⒆!歌罢仰天叹⒇,四座泪纵横。
注释:⑴峥,山高峻貌;这里形容云峰。
赤云西,即赤云之西,因为太阳在云的西边。
古人不知地转,以为太阳在走,故有“日脚”的说法。
这两句是未到时的远望。
⑵因有人来,故宿鸟惊喧。
杜甫是走回来的,所谓“白头遗徒步归”,他曾向一个官员借马,没借到。
“千里至”三字,辛酸中包含着喜悦。
⑶妻(nú):妻子和儿女。
杜甫的妻子这时以前虽已接到杜甫的信,明知未死,但对于他的突然出现,仍不免惊疑,只是发愣,所以说“怪我在”。
下句说,惊魂既定,心情复常,方信是真,一时悲喜交集,不觉流下泪来。
这两句写得极深刻、生动,是一个绝妙的镜头。
⑷遂,是如愿以偿。
这两句是上两句的说明,下四句的引子。
“偶然”二字含有极丰富的内容,和无限的感慨。
杜甫陷叛军数月,可以死;脱离叛军亡归,可以死;疏救房,触怒肃宗,可以死;即如此次回,一路之上,风霜疾病、盗贼虎豹,也无不可以死。
杜甫《羌村三首》原文及赏析
羌村三首[唐] 杜甫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
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
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
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
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
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
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
苦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
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分类标签: 初中作品赏析至德二载(757)杜甫为左拾遗时,房琯罢相,他上书援救,触怒肃宗,被放还鄜州羌村(在今陕西富县南)探家。
《羌村三首》就是这次还家所作。
三首诗蝉联而下,构成一组还家“三部曲”。
第一首写刚到家时合家悲喜交集的情景。
前四句叙写在夕阳西下时分抵达羌村的情况。
迎接落日的是满天峥嵘万状、重崖叠嶂似的赤云,这?烂的景色,自会唤起“归客”亲切的记忆而为之激动。
“日脚”是指透过云缝照射下来的光柱,象是太阳的脚。
“日脚下平地”一句,既融入口语又颇有拟人化色彩,似乎太阳经过一天奔劳,也急于跨入地底休息。
而此时诗人恰巧也结束漫长行程,到家了。
“白头拾遗徒步归”,长途奔劳,早巴望着到家休息。
开篇的写景中融进了到家的兴奋感觉。
“柴门鸟雀噪”是具有特征性的乡村黄昏景色,同时,这鸟儿喧宾夺主的声浪,又反衬出那年月村落的萧索荒芜。
写景中隐隐流露出一种悲凉之感。
“归客千里至”一句,措语平实,却极不寻常。
其中寓有几分如释重负之感,又暗暗掺杂着“近乡情更怯”的忐忑不安。
后八句写初见家人、邻里时悲喜交集之状。
这里没有任何繁缛沉闷的叙述,而简洁地用了三个画面来再现。
首先是与妻孥见面。
乍见时似该喜悦而不当惊怪。
然而,在那兵荒马乱的年月,人命危浅,朝不保夕,亲人忽然出现,真叫妻孥不敢信,不敢认,乃至发楞(“怪我在”),直到“惊定”,才“喜心翻倒极,呜咽泪沾巾”(《喜达行在所》)。
《羌村》原文及翻译赏析
《羌村》原文及翻译赏析《羌村三首》原文及翻译赏析《羌村三首》原文及翻译赏析1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
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
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译文成群的鸡正在乱叫,客人来的时候还在争斗。
把鸡赶到它们栖息的庭树上,这才听到有人在敲柴门。
四五位村中的年长者,来慰问我由远地归来。
每个人手里都带着礼物,从榼里往外倒酒,酒有的清,有的浊。
一再解释,酒味之所以淡薄,是由于田地没人去耕耘。
战争尚未平息,年轻人全都东征去了。
请让我为父老歌唱,在艰难的日子里,感谢父老携酒慰问的深情。
歌唱完毕不禁仰天长叹,在座的客人也都热泪纵横不绝,悲伤之至。
赏析这第三首,叙述邻里携酒深情慰问及诗人致谢的情景。
通过父老们的话,反映出广大人民的生活。
前四句先安排了一个有趣的序曲:“客至”的当儿,庭院里发生着一场鸡斗,群鸡乱叫,于是主人把鸡赶到它们栖息的庭树上。
养鸡之法,今古不同,南北亦异。
《诗经》说“鸡栖于埘”。
汉乐府却说“鸡鸣高树颠”,又似栖于树。
石声汉《齐民要术今释》谓“黄河流域养鸡,到唐代还一直有让它们栖息在树上的,所以杜甫诗中还有‘驱鸡上树木’的句子”。
杜甫《湖城东遇孟云卿复归刘颢宅宿宴饮散因为醉歌》末云“庭树鸡鸣泪如线”,湖城在潼关附近,属黄河流域,诗作于将晓时,而云“庭树鸡鸣”,尤足为证。
驱鸡上树,等于赶鸡回窝,自然就安静下来。
待到院内安静下来时,这才听见客人叩柴门的声音。
这开篇不但颇具村野生活情趣,同时也表现出意外值客的欣喜。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父老”说明了家里只有老人,没有稍微年轻的人,这位后文父老感伤的话张本,同时为下文的“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作铺垫“问”有问候、慰问之义,同时在古代还有“馈赠”的进一步含义,于是又出现“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两句,乡亲们各自携酒为赠,前来庆贺杜甫的生还,尽管这些酒清浊不一,但体现了父老乡亲的深情厚意。
杜甫——《羌村三首》
杜甫——《羌村三首》【年代】:唐【作者】:——《羌村三首》【内容】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
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
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
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
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
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
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
苦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
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赏析】:至德二载(757)杜甫为左拾遗时,房琯罢相,他上书援救,触怒肃宗,被放还鄜州羌村(在今陕西富县南)探家。
《羌村三首》就是这次还家所作。
三首诗蝉联而下,构成一组还家“三部曲”。
第一首写刚到家时合家悲喜交集的情景。
前四句叙写在夕阳西下时分抵达羌村的情况。
迎接落日的是满天峥嵘万状、重崖叠嶂似的赤云,这烂的景色,自会唤起“归客”亲切的记忆而为之激动。
“日脚”是指透过云缝照射下来的光柱,象是太阳的脚。
“日脚下平地”一句,既融入口语又颇有拟人化色彩,似乎太阳经过一天奔劳,也急于跨入地底休息。
而此时诗人恰巧也结束漫长行程,到家了。
“白头拾遗徒步归”,长途奔劳,早巴望着到家休息。
开篇的写景中融进了到家的兴奋感觉。
“柴门鸟雀噪”是具有特征性的乡村黄昏景色,同时,这鸟儿喧宾夺主的声浪,又反衬出那年月村落的萧索荒芜。
写景中隐隐流露出一种悲凉之感。
“归客千里至”一句,措语平实,却极不寻常。
其中寓有几分如释重负之感,又暗暗掺杂着“近乡情更怯”的忐忑不安。
后八句写初见家人、邻里时悲喜交集之状。
这里没有任何繁缛沉闷的叙述,而简洁地用了三个画面来再现。
首先是与妻孥见面。
乍见时似该喜悦而不当惊怪。
然而,在那兵荒马乱的年月,人命危浅,朝不保夕,亲人忽然出现,真叫妻孥不敢信,不敢认,乃至发楞(“怪我在”),直到“惊定”,才“喜心翻倒极,呜咽泪沾巾”(《喜达行在所》)。
杜甫——《羌村三首》
杜甫——《羌村三首》杜甫——《羌村三首》杜甫——《羌村三首》【年代】:唐【作者】:——《羌村三首》【内容】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
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
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
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
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
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
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
苦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
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赏析】:至德二载(757)杜甫为左拾遗时,房琯罢相,他上书援救,触怒肃宗,被放还鄜州羌村(在今陕西富县南)探家。
《羌村三首》就是这次还家所作。
三首诗蝉联而下,构成一组还家“三部曲”。
第一首写刚到家时合家悲喜交集的情景。
前四句叙写在夕阳西下时分抵达羌村的情况。
迎接落日的是满,自会唤起“归客”亲切的记忆而为之激动。
“日脚”是指透过云缝照射下来的光柱,象是太阳的脚。
“日脚下平地”一句,既融入口语又颇有拟人化色彩,似乎太阳经过一天奔劳,也急于跨入地底休息。
而此时诗人恰巧也结束漫长行程,到家了。
“白头拾遗徒步归”,长途奔劳,早巴望着到家休息。
开篇的写景中融进了到家的兴奋感觉。
“柴门鸟雀噪”是具有特征性的乡村黄昏景色,同时,这鸟儿喧宾夺主的声浪,又反衬出那年月村落的萧索荒芜。
写景中隐隐流露出一种悲凉之感。
“归客千里至”一句,措语平实,却极不寻常。
其中寓有几分如释重负之感,又暗暗掺杂着“近乡情更怯”的忐忑不安。
后八句写初见家人、邻里时悲喜交集之状。
这里没有任何繁缛沉闷的叙述,而简洁地用了三个画面来再现。
首先是与妻孥见面。
乍见时似该喜悦而不当惊怪。
然而,在那兵荒马乱的年月,人命危浅,朝不保夕,亲人忽然出现,真叫妻孥不敢信,不敢认,乃至发楞(“怪我在”),直到“惊定”,才“喜心翻倒极,呜咽泪沾巾”(《喜达行在所》)。
杜甫《羌村三首之三》翻译赏析
杜甫《羌村三首之三》翻译赏析杜甫《羌村三首之三》翻译赏析羌村三道(之三)【唐】杜甫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
手中各有携,倾浊复清。
“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主旨:叙事诗,以白描手法,抓住典型的生活场景(父老乡亲携酒慰问)与人物心理活动,既有对父老乡亲盛情的谢意,又有对时局动荡的悲叹。
译文:成群的鸡正在乱叫,客人来时,鸡又争又斗。
把鸡赶上了树端,这才听到有人在敲柴门。
四五位村中的年长者,来慰问我由远地归来。
手里都带着礼物,从里往外倒酒,酒有的清,有的浊。
一再解释说:“酒味为什么淡薄,是由于田地没人去耕耘。
战争尚未停息,年轻人全都东征去了。
”请让我为父老歌唱,在艰难的日子里,感谢父老携酒慰问的深情。
吟唱完毕,我不禁仰天长叹,在座的客人也都热泪纵横不绝,悲伤之至。
赏:叙述邻里携酒深情慰问及诗人致谢的情景。
通过父老们的话,反映出广大人民的生活。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群鸡的争斗乱叫也是暗喻时世的动荡纷乱,同时,这样的画面也是乡村特有的。
正是鸡叫声招来了诗人出门驱赶群鸡、迎接邻里的举动,“驱鸡上树木,始闻扣柴荆”,起首四句,用语简朴质实,将乡村特有的景致描绘了出来,而这种质朴,与下文父老乡邻的真挚淳厚的情谊相契合。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父老”说明了家里只有老人,没有稍微年轻的人,这位后文父老感伤的话张本,同时为下文的“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作铺垫“问”有问候、慰问之义,同时在古代还有“馈赠”的进一步含义,于是又出现“手中各有携,倾浊复清”两句,乡亲们各自携酒为赠,前来庆贺杜甫的生还,尽管这些酒清浊不一,但体现了父老乡亲的深情厚意。
由于拿不出好酒,乡亲们再三地表示歉意,并说明原因:苦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连年战祸,年轻人都被被征上了前线,由此体现出战乱的危害,短短四句,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羌村》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羌村》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其一在那西边的峥嵘嵯峨的群峰之间,一抹瑰丽的赤霞正缓缓西沉,太阳就快要挨着地面了。
黄昏时分,柴门前的鸟儿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原来是我这个离家千里的游子归来了。
妻子和儿女们都以为我早已不在人世,乍一见到我,又惊又喜,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惊讶的表情凝固在脸上,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
在这兵荒马乱的年月里,能够活着回家,真可谓是九死一生、侥幸之极了!邻居们听说我回来了,也都纷纷爬上墙头,感叹唏嘘不已。
夜深了,我们点上蜡烛,在昏黄的灯光下相对而坐,简直就像在梦中一样,那恍如隔世的重逢,让人分不清是现实还是梦境。
其二人到晚年,本就应该苟且偷生,我却依然眷恋着这残破的家园,只是回家后少了许多欢乐的情趣。
孩子们还小,整日围绕在我的膝边,片刻也不愿意离开。
他们害怕我再次离开,从此一去不返。
想当年,我也像他们这么大的时候,最喜欢在清凉的水池边追凉嬉戏,绕着池边的树木追逐打闹。
如今,物是人非,时局动荡,国难当头,我却报国无门,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大好的河山沦陷,心中的忧虑和烦闷像一团乱麻,怎么也理不出个头绪。
一阵凉风吹来,更让我感到心灰意冷,百感交集。
幸好今年的庄稼丰收了,新酿的美酒虽然还没有酿成,但已经能闻到那浓郁的酒香。
现在有酒可以喝了,就姑且用它来麻醉自己吧,好歹能让我忘却一些烦恼和忧愁。
其三村子里的鸡群正在乱叫,原来是有客人来了,它们在争斗个不停。
我把鸡赶到了树上,这才听到有人在敲我的家门。
原来是四五位父老乡亲,他们带着酒来看望我。
他们的手里都拿着礼物,有的酒杯里盛的是浊酒,有的则是清酒。
他们纷纷向我表示慰问,说:“酒味之所以淡薄,是因为这里的土地都没有人耕种了。
连年的战争让年轻人们都应征入伍,去了远方,只剩下我们这些老弱病残,苦苦支撑着这个家。
”听到这里,我的心中不由得涌起一股悲凉之情。
我知道,这都是因为“安史之乱”,让这些原本安居乐业的百姓们失去了家园和亲人,生活变得困苦不堪。
羌村三首翻译
羌村三首翻译
译文:
成群的鸡正在乱叫,客人来时,鸡又争又斗。
把鸡赶上了树端,这才听到有人在敲柴门。
四五位村中的年长者,来慰问我由远地归来。
手里都带着礼物,从榼里往外倒酒,酒有的清,有的浊。
酒味之所以淡薄,是由于田地没人去耕耘。
战争尚未停息,年轻人全都东征去了。
请让我为父老歌唱,在艰难的日子里,感谢父老携酒慰问的深情。
吟唱完毕,我不禁仰天长叹,在座的客人也都热泪纵横不绝,悲伤之至。
羌村三首·其三
【作者】杜甫【朝代】唐
译文对照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
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
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
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羌村三首》全诗翻译赏析
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羌村》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三首五言诗。
这组诗是公元757年(唐肃宗至德二载)杜甫在左拾遗任上因上书援救房琯而触怒唐肃宗,被放还鄜州羌村(在今陕西富县南)探家时所作。
三首诗内容各异,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展现了杜甫回家省亲时的生活片断,客观真实地再现了唐代安史之乱中黎民苍生饥寒交迫、妻离子散、朝不保夕的悲苦境况。
这三首诗蝉联而下,构成了诗人的“还乡三部曲”,也构成了一幅“唐代乱离图”。
【其一】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⑴。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⑵。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⑶。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⑷!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⑸。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⑹。
【其二】
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⑺。
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⑻。
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⑼。
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⑽。
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⑾。
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⑿。
【其三】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⒀。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⒁。
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⒂。
莫辞酒味薄⒃,黍地无人耕。
兵戈既未息⒄,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⒅:艰难愧深情⒆!
歌罢仰天叹⒇,四座泪纵横。
注释:
⑴峥嵘,山高峻貌;这里形容云峰。
赤云西,即赤云之西,因为太阳在云的西边。
古人不知地转,以为太阳在走,故有“日脚”的说法。
这两句是未到时的远望。
⑵因有人来,故宿鸟惊喧。
杜甫是走回来的,所谓“白头拾遗徒步归”,他曾向一个官员借马,没借到。
“千里至”三字,辛酸中包含着喜悦。
⑶妻孥(nú):妻子和儿女。
杜甫的妻子这时以前虽已接到杜甫的信,明知未死,但对于他的突然出现,仍不免惊疑,只是发愣,所以说“怪我在”。
下句说,惊魂既定,心情复常,方信是真,一时悲喜交集,不觉流下泪来。
这两句写得极深刻、生动,是一个绝妙的镜头。
⑷遂,是如愿以偿。
这两句是上两句的说明,下四句的引子。
“偶然”二字含有极丰富的内容,和无限的感慨。
杜甫陷叛军数月,可以死;脱离叛军亡归,可以死;疏救房琯,触怒肃宗,可以死;即如此次回鄜,一路之上,风霜疾病、盗贼虎豹,也无不可以死。
现在竟得生还,岂不是太偶然了吗?妻子之怪,又何足怪呢。
⑸歔(xū)欷(xī),悲泣之声。
在这些感叹悲泣声中,读者仿佛可以听到父老们(邻人)对于这位民族诗人的赞叹。
⑹夜阑,深夜。
“更”读去声,夜深当去睡,今反高烧蜡烛,所以说“更”。
这是因为万死一生,久别初逢,过于兴奋,不忍去睡,也不能入睡。
因事太偶然,故虽在灯前,面面相对,仍疑心是在梦中。
⑺晚岁,即老年。
迫偷生,指这次奉诏回家。
杜甫心在国家,故直以诏许回家为偷生苟活。
少欢趣,正因为杜甫认为当此万方多难的时候却待在家里是一种可耻的偷生,所以感到“少欢趣”。
“少”字有分寸,不是没有。
⑻这句当在“畏”字读断,是上一下四的句法。
这里的“却”字,作“即”字讲。
“却去”犹“即去”或“便去”。
是说孩子们怕爸爸回家不几天就又要走了,因为他们已发觉爸爸的“少欢趣”。
金圣叹云:“娇儿心孔千灵,眼光百利,早见此归,不是本意,于是绕膝慰留,畏爷复去。
”
⑼忆昔,指上一年六七月间。
追凉,追逐凉爽的地方,即指下句。
⑽杜甫回来在闰八月,西北早寒,故有此景象。
萧萧,兼写落叶。
“抚”是抚念。
抚念家事则满目凄凉,抚念国事则胡骑猖獗,因而忧
心如焚。
⑾“赖”字有全亏它的意思,要是再没酒,简直就得愁死。
糟床,即酒醡。
注,流也,指酒。
⑿这两句预计的话,因为酒还没酿出。
“足斟酌”是说有够喝的酒。
“且用慰迟暮”,姑且用它(酒)来麻醉自己一下吧。
这只是一句话,并不是真心话。
⒀柴荆,犹柴门,也有用荆柴、荆扉的。
最初的叩门声为鸡声所掩,这时才听见,所以说“始闻”。
按养鸡之法,今古不同,南北亦异。
《诗经》说“鸡栖于埘”,汉乐府却说“鸡鸣高树颠”,又似栖于树。
石声汉《齐民要术今释》谓“黄河流域养鸡,到唐代还一直有让它们栖息在树上的,所以杜甫诗中还有‘驱鸡上树木’的句子”。
按杜甫《湖城东遇孟云卿复归刘颢宅宿宴饮散因为醉歌》末云“庭树鸡鸣泪如线”。
湖城在潼关附近,属黄河流域,诗作于将晓时,而云“庭树鸡鸣”,尤足为证。
驱鸡上树,等于赶鸡回窝,自然就安静下来。
⒁“问”是问遗,即带着礼物去慰问人,以物遥赠也叫做“问”。
父老们带着酒来看杜甫,所以说“问我”。
⒂榼(kē),酒器。
浊清,指酒的颜色。
⒃苦辞酒味薄,是说苦苦地以酒味劣薄为辞。
苦辞,就是再三地说,觉得很抱歉似的,写出父老们的淳厚。
下面并说出酒味薄的缘故。
苦辞、苦忆、苦爱等也都是唐人习惯语,刘叉《答孟东野》诗:“酸寒孟夫子,苦爱老叉诗。
”都不含痛苦或伤心的意思。
苦辞,一作“莫
辞”。
⒄兵革,一作“兵戈”,指战争。
⒅请为父老歌,一来表示感谢,二来宽解父老。
但因为是强为欢笑,所以“歌”也就变成了“哭”。
⒆这句就是歌词。
“艰难”二字紧对父老所说的苦况。
来处不易,故曰艰难。
惟其出于艰难,故见得情深,不独令人感,而且令人愧。
从这里可以看到人民的品质对诗人的感化力量。
⒇杜甫是一个“自比稷与契”、“穷年忧黎元”的诗人,这时又正作左拾遗,面对着这灾难深重的“黎元”,而且自己还喝着他们的酒,哪得不叹?哪得不仰天而叹以至泪流满面呢?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