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鹤琴《家庭教育》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鹤琴《家庭教育》读书笔记
2012级普硕黎日龙 2012210145
陈鹤琴先生在《家庭教育》一书中详细地讲述了家庭教育的诸多原则,从一个过来人的视角,结合其自身作为一位父亲在观察长子陈一鸣的具体事例及经验教训来谈家庭教育中父母如何进行家庭教育,显得十分的切实可靠,有益于初为人父母的角色转换和子女教育。

郑宗海(郑晓沧)先生在序言中誉之为“字字珠玑”实在也不为过。

这一类的书籍很容易写成说教的文字,但是陈鹤琴先生却能够用简洁明白的语言,将一些在教育上、心理学上最为普遍的原理,看似无话可说的原理规律,娓娓道来,让读者欣然接受。

初读《家庭教育》,感觉就是一些具体的事例,有的可能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太可能再发生的,也就觉得这样的经验性的说教对读者的帮助不大,这也许是我们大多数人读书的一个毛病,喜欢“即时效果”,而很少去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去阐述,这些事例是不是真的有可有无,是不是以后不会发生就没有参考的价值了?也许作者的初衷也并不是要我们完完全全依照他的方法进行早期的家庭教育,而是为我们提供一种家教理念,希望我们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罢了。

这也是我的妄自揣测罢了......但是很多对此类书籍不以为然的人如果能够静下心来细读,也是可以从中受益的。

一、热爱儿童,尊重儿童的人格
热爱儿童,尊重儿童的人格看似是一句学术用语,不管是教育家、教师还是家长,都会讲我们应该怎样热爱我们的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但是很多时候这只是一个口号而已。

陈鹤琴先生批判地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慈幼”思想,要求热爱儿童和“爱而会教”。

同时,又摒弃了传统儿童观中将儿童看作小大人或无能的观点。

“常人对于儿童的观念之误谬,以为儿童是与成人一样的,儿童的各种本性本能都同成人一色的。

所不同的,就是儿童的身体比成人小些罢了……我们为什么叫儿童穿起长衫来?为什么称儿童叫‘小人’?为什么不准他游戏?为什么逼他一举一动要像我们大人一样?这是不是明明证实我们以为儿童同成人一样的观念么?儿童既然不同成人一样……假使我们要收教育的良果,对于儿童的观念,不得不改变;施行教育的方法,不得不研究。

”指出了观念变革的必要性,这是进行科学育儿的前提。

陈鹤琴先生提出“小孩子有小孩子的意志,小孩子有小孩子的人格,成人应当尊重小孩子的人格。

” 这是他在批判传统文化中要求子女顺从父母的错误儿童观和学习西方儿童学研究的新成果基础,提出了20 世纪中国新型的儿童观:尊重儿童的人格。

他要求在家庭生活中,“做父亲的应当同小孩子作伴侣”、“做父亲对待子女应有相当的礼貌”,这同他小时候在父亲面前所受的消极教育是截然不同的,是一种朋友式的民主平等关系,反对传统文
化中“父严子孝,法乎天也”的专制型父子关系。

但他又认识到儿童的不成熟性,非常赞同并继承了颜之推的思想;“父子之间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

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

并对此评论道:“颜先生这几句话说得真不错,我们做父亲的实在应当如此。

” 并希望“父母待小孩不要姑息也不要严厉”;“一方面予以充分机会以发展自动的能力和健全的意志,一方面限以自由范围使他不得随意乱动,以免侵犯他人的权利。

”在儿童教育中贯穿自由和纪律,这是培养健全人格和社会公民所必需的,这充分反映了他尊重儿童和对儿童充满爱的教育观。

“尊重儿童的独立人格,充分相信儿童”在陈鹤琴先生的家庭教育过程中不是一句空话,例如,他反对父母因为小孩喜欢偷吃食物而乱藏食物,认为这是以防贼形式来对待小孩,小孩逐渐会丧失自尊心,并与父母之间产生隔膜,引起人格的堕落。

这也可以促使我们对生活中所发生的盗窃犯者的儿童经历进行反思;同时,也唤起家长应充分相信儿童,让儿童学会自尊自爱的一种理性的教育沉思。

二、相信儿童具有自我学习和教育的能力
陈鹤琴先生通过对其子陈一鸣的实验观察研究,写成《儿童心理之研究》,就幼儿的动作、好奇、模仿、游戏、言语、记忆、想象、知识、能力、思维等方面的发展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文字记录,并配以相应的摄影来展现儿童心理特点,发现了儿童期的重大意义:“一方面儿童期是发展能力的时期,一方面具有可以发展的性质,此即所谓可塑性或可教性。

”并明确指出“什么言语,什么习惯,什么道德,什么能力,在儿童的时候学习最速,养成最易,发展最快。

”这种充分肯定儿童期的关键性和可教性的意义在于为儿童主动探索世界提供了依据。

他发现儿童期的意义之后,提出了儿童学习能力在1岁前就已具备,学习过程是刺激——联念——动作。

成人对待儿童的教育态度是:“凡是小孩子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凡是小孩子能够自己做的事情,你千万不要替他代做。

”这充分表明他相信儿童具有主动思考和学习的能力;并认为父母不能在别人面前责罚小孩,“大多数小孩子尤喜顾全面子”,“倘使要小孩子不怨恨父母而且把行为改好,做父母的应当把他的行为说给他听,而且告诉他今天责罚他的缘故,并不是因为可惜东西,实在因为他行为不改”。

包含了他相信儿童具有自我反省和教育的能力。

总之,“小孩子要自己做,自己生活,自己从做中得到快乐,从做中获得各种知识,学习各种技能。

”这是其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在家庭教育中的具体体现,符合家庭教育的实际情况。

三、读完后的具体感悟
(一)重视榜样和环境的作用
儿童的模仿力是很强的,他常以自己亲近和、崇拜的人为模仿的对象,这样,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儿童模仿和学习的榜样。

心理学实验证明:成人对儿童的影响,身教的影响要远远大于言教。

所以,成人要特别注重身教的作用。

同时,我们熟悉的“孟母三迁”和“断机教子”的故事也是给榜样对人的重要影响以有力的事实证明。

另外,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教育名著《学记》中就已有:“三年视敬业乐群,七年视论学取友”等对人的“合群”、“天性”及交友原则的精辟论述。

陈鹤琴先生说:“小孩子生来是无知无识的,不知什么是好,什么是坏。

他的一举一动可说一方面受遗传的影响,一方面受环境的约束,受教育的支配。

小的时候,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父母,教养中最重要的因素,恐怕也是父母。

”于是,先生指出小孩子的“知识之丰富,思想之发展与否,良好习惯之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实应负完全的责任。

”陈鹤琴多次告诫家长:“做父母的教养子女第一条原则,就是要尊重‘以身作则’这条原则”。

在婴幼儿期,父母是孩子心目中的理想人物,他们的一举一动都直接或间接影响小孩;即使进了幼儿园,老师和父母对于小孩子具有平均的力量,但由于儿童与父母相亲的爱力深,相处时间长,他们对儿童的影响仍然特别大,往往儿童在学校所受到的一些好的教育,却抵挡不住家庭环境的影响。

因此,做父母的必须处处以身作则。

教育孩子其实也是家长的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过程。

为了教育孩子,我们应该尽可能地放弃无规律的生活,随时检点自己的言行。

(二)重视启发和鼓励的作用
陈鹤琴提出“儿童是好奇的、是喜欢成功的、是喜欢称赞的”即是重视启发鼓励作用的依据。

现代教育论特别重视尊重学生的个性,学生有学习和质疑的权利。

教学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即是说要依据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其进入积极思考状态,然后顺势利导、因材施教。

所谓“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即是说所谓教育,就是培养、发扬学生的优点而挽救他们的过失。

万事开头难,小孩子开始做事往往不会做得很好,这时候如果你听而任之不做引导,他们很可能就失去做这件事情的兴趣了;如果你及时进行鼓励和引导,他们就会获得一种成功的体验和乐趣,这也正是其继续进行尝试、学习和探索的源泉和根本动力。

(三)加强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联系
陈鹤琴先生指出,幼儿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和意义都非常重大,但二者不能脱节,必须共同合作才能取得最大的教育效果。

而我国的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往往配合得不太好,相互脱节。

如在有些方面分歧较大,幼儿园教师们煞费苦心所取得的成果往往被家长们不经意的一言一行所否定;也有一些家长,倒很注意教育,但不了解幼儿园的情况,孩子在家里学的和在幼儿园里学的,常不能相融合,甚至两方面发生冲突。

另外,幼儿园也不主动去和家庭合作。

因此,家庭和幼儿园都应该改变观念,加强联系和合作。


强调“儿童教育是整体的、连续的”,“因为儿童与父母的亲和力很深,相处的时间长,他们对儿童的影响从而也较大,往往儿童在学校得到的一些好处,抵挡不住家庭不利环境的影响;因而现今中国的家庭,更有联络的必要。

”此外,他还列举了探访家庭、讨论会、报告与恳谈会等形式,一直被我国幼儿园广泛采用,基本上都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父母是儿女第一任教师,更是终身的教师。

家庭是人的第一课堂,也终身的学堂。

家长正儿女易行善,家长邪儿女易行恶。

总之,做为家长要充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自觉地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尽好家长的责任与义务,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建设人才。

最后引用《马卡连柯全集》的一段话结束:教育儿童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

我们的儿童是我们国家的末来的公民,也是世界的公民,他们将创造历史。

我们的儿童是末来的父亲的母亲,他们也将要成为自己儿童的教育者。

我们的儿童应当成长为优秀的公民,成长为贤良的父亲和母亲。

但是,这还没有概括一切,我们的儿童又是我们晚年的希望。

因此,正确的教育是我们幸福的晚年;不好的教育是我们将来的苦痛、辛酸,是我们对其他的人们和整个国家的罪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