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讲义第二章学习和学习理论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联结派学习理论20131
学习英美文学 1895-1897,Harvard University学 习心理学(W.James) 1897-1898, Columbia University获 博士学位 1912,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华南师大心理学系-陈筱洁
1· 试误说(trail and error)
试误说:学习是通过尝试错误而获得刺激和反应之间
华南师大心理学系-陈筱洁
5·学习的副律
多重反应(Multiple response):指某反应不能解决问题时,
有机体将继续尝试其他反应直到找到有效反应为止。
心向与态度(Sets/ Attitude):指学习时的暂时状态,如食
物剥夺、疲劳或情绪等,它决定什么因素令有机体烦恼或愉快 的或显著的要素作出反应。
间歇强化:时距间歇强化:固定时距间歇强化
变换时距间歇强化 比例间歇强化:固定比例间歇强化 变换比例间歇强化
2011-02 华南师大心理学系-陈筱洁
E强化是把双刃剑
华南师大心理学系-陈筱洁
3·运用
行为塑造与矫正 渐进法、系统脱敏疗法 程序教学(Programmed Instruction,PI) 所谓程序教学,是指将各门学科的知识按其中的内在逻辑联 系分解为一系列的知识项目,这些知识项目之间前后衔接, 逐渐加深,然后让学生按照由知识项目的顺序逐个学习每一 项知识,伴随每个知识项目的学习,及时给予反馈和强化, 使学生最终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 精心设置知识项目序列和强化程序是程序教学成功的关键。
人的社会行为和思想、情感不仅受直接经验的影 响,更多地受通过观察进行的间接学习即观察学 习的影响。班杜拉认为,人后天习得行为主要有 两种途径:一是依靠个体的直接实践活动,这是 直接经验学习;另一种是间接学习,即通过观察 他人行为而学习,这是人类行为的最重要来源, 建立在替代基础上的间接学习模式是人类的主要 学习形式。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一、解释下列术语学习:由经验引起的能力或倾向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结构性知识:乔纳森划分的学习类型之一,指习得概念或命题的多样性而又相互关联的网络。
乔纳森的学习分类:乔纳森等人根据教育研究和教学技术的最新发展,将学习分为结构性知识、心理模型、情境性问题解决、延伸技能、自我知识、执行控制和动机形成等类别。
表现(performance):指学生外在的、可以观察的行为,如测验的得分、行为举止等。
加涅认为,内部的变化必须通过外在的表现变化反映出来,表现的相对持久的变化是衡量学习是否发生的重要指标。
心理模型:指相互关联的言语或表象的命题集合,是人们作出推论和预测的深层知识基础。
智慧技能:加涅划分的学习结果类型之一,指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外办事的能力。
情境性问题解决:指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结构不良问题.认知策略:指运用有关人们如何学习、记忆、思维的规则支配人的学习、记忆或认知行为,并提高其学习、记忆或认知效率的能力。
延伸技能:延伸技能是能用于超越给定信息进行推理的技能,包括进行类比,作出解释,得出推论,建构论据。
突触:两个相邻神经元之间小的空隙被称为突触,是神经元之间传递神经冲动的重要结构.言语信息:指能用言语(或语言)表达的知识。
自我知识:指关于自我的知识或知道我们作为学习者“是什么人”的知识.自我知识包括学习方式、学习优缺点和知识水平的自我意识。
神经元:构成神经的基本单位,又称神经细胞,由细胞体、树突(dendrite)和轴突(axon)三部分组成.动作技能:指通过练习获得的、按一定规则协调自身肌肉运动的能力.执行控制策略:指以自我知识为基础的反省认知策略和理解监控.动机形成:指学习的愿望,作出的努力和学习的坚持性.这三个方面被称为意动方面,是动机和意志的结合。
态度:指习得的对人、对事、对物、对己的反应倾向。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分类:奥苏伯尔根据学生是否理解所要学习的材料而对学习的一种分类.机械学习指学生不需要理解,只进行机械重复的学习;有意义学习指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与发展理论
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与发展理论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过程中涉及的心理问题的学科,包括学习与发展理论。
学习与发展理论旨在探索教育中学习和个体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及影响学习和发展的内部和外部因素。
本文将介绍教育心理学中学习与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包括行为主义理论、认知发展理论和社会文化理论,并探讨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一、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将学习看作是一种对环境刺激作出反应的过程,强调学习与外部刺激之间的联系。
行为主义者认为个体的行为是通过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作用形成的,学习的目标是改变个体的行为表现。
在教育实践中,行为主义理论注重外部奖励和惩罚,提倡对学习过程进行刺激和反馈,以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学习成果。
二、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关注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和认知发展。
该理论强调了个体对信息的主动处理和知识的建构过程。
著名的认知发展理论家皮亚杰认为,个体在认知发展中经历了感知运作阶段、前操作阶段、具体操作阶段和形式操作阶段等不同阶段。
教育者在教学中应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阶段,提供适当的学习任务和支持,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三、社会文化理论社会文化理论强调学习和发展是社会和文化环境中的社会互动过程。
根据该理论,个体的学习和发展受到社会化和文化化过程的影响。
文化和社会环境提供了个体学习的内容和方式,个体通过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来建构知识和技能。
在教育实践中,社会文化理论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
学习与发展理论的应用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与发展理论为教育实践提供了指导和参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提供适当的学习材料和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策略。
学习与发展理论的应用不仅局限于课堂教学,也可以推广到学校管理和教育政策制定中。
学校管理者可以根据学习与发展理论的观点,设计和优化学校的教育环境,提供有效的教育资源和支持措施,帮助学生充分发展潜能。
教育心理学讲义
教育心理学讲义第一编心理学基础知识 2第一章心理学总论 2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方法 2第二节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中的常识知识 4 第二章心理过程与教学 5 第一节注意与教学 5第二节感觉、知觉与教学 8 第三节记忆与教学第四节思维与教学第五节想象与教学10 12 15第二编教育心理学 16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论 16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应用 16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16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二章学生和教师心理 18 第一节学生心理 18 第二节教师心理 23 第三章一般心理学 24 第一节学习心理导论第二节行为学习理论第三节认知学习理论第四节建构学习理论第五节人本学习理论第六节学习动机理论26 27 32 36 37 3817第四章分类学习心理 43 第一节知识的学习 43第二节技能的学习 45第三节问题解决的学习与创造性 47 第四节学习策略 48 第五节品德的形成49 第五章教学心理 53 第一节教学设计第二节课堂管理第三节学习评定第一编心理学基础知识第一章心理学总论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方法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的规律。
53 53 53二、心理学研究对象划分标准之一--从人的心理的动态-稳态这个维度上来看,可以划分为心理过程、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一)心理过程1、概念:心理过程泛指心理操作的加工程序,包括心理事件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的加工进程。
2、分类:通常把认识(认知)活动、情绪活动和意志活动统称为心理过程。
(1)认识过程(知)-- 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言语(2)情绪情感过程(情)--对外(客观事物) 或对内(自身的)产生的态度体验(3)意志过程(意)-- 从内到外 3、解析:(1)认识过程。
也称认知过程,是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
(2)情绪过程就是人对待他所认识的事物、所做的事情以及他人和自己的态度体验。
举例:满意(不满意),愉快(不愉快),喜、怒、哀、惧以及美感、理智感、自豪感、自卑感等等(3)人在自己的活动中设置一定的目的,按计划不断地排除各种障碍,力图达到该目的的心理过程称为意志过程。
教育心理学大纲(莫雷)
《教育心理学》大纲一、课程说明1.课程性质本课程《教育心理学》是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是一门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应用性的课程。
该课程对于学生正确把握教育心理学的地位和作用,科学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技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教育心理学的概念和历史,理解教育心理学的价值和机制,阐明学生学习的内在过程、特点及规律,探索影响学生学习的内外部因素。
把握教育教学心理的过程和方法,观察、分析学校教育教学与教学改革中的现实问题,根据教育心理学原理要求进行课程和内容的教学设计,知晓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念、技术和模式,提升自己在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综合素养,为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奠定坚实的教育心理学基础。
2.基本要求1、以科学精神为指导,通过教育心理学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构建传授教育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理解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般原理,理解教育心理学的价值和机制,把握教育教学心理的过程和方法,掌握和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学习理论、学习心理、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规范的学习以及教学的设计及其成效的考核与评估的基本内容、方法和技能;3、能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分析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根据教育心理学原理要求进行课程和内容的教学设计,使学生能在正确理解教育心理理论的基础上,形成运用有关理论分析与解决教育教学实践问题的能力。
4、能有效地指导教师的教学活动以及学生和自己的学习活动,以满足学生日后从事教育实际工作和现实生活的要求,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学培训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认知能力、创新能力、自学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绩测验的命题能力、研究能力。
5、优化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结构,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6、了解教师等外部因素与学生学习的关系,了解这些外部影响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并能利用这些因素对学生施加有效的、积极的影响。
第二章学习与学习理论
第⼆章学习与学习理论第⼆章学习与学习理论第⼀节学习及其分类⼀、学习的涵义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产⽣的⾏为或⾏为潜能的⽐较持久的变化。
(⼀)学习是由有机体后天经验引起的。
⼀⽅⾯,有机体要以⾃⾝已有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来理解和把握外界信息;另⼀⽅⾯,新信息的进⼊⼜会使有机体已有的经验结构得以丰富和改造。
(⼆)学习不仅表现为⾏为的变化,还表现为⾏为潜能(⾏为主义观点)或思维的变化(认知⼼理学观点)。
内隐学习!(举例)(三)不能简单地将⾏为的变化等同于学习的存在。
⾏为变化还可能由本能、疲劳(⾏为⽔平降低)、机体成熟引起。
(四)学习所引起的⾏为或⾏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
(五)学习是⼀个⼴义的概念。
⼈类与动物共有的现象;不仅是知识、技能、策略等的学习,还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道德等的学习;(素质教育、全⼈教育)不仅是在学校情景中的学习,还包括⼀直持续终⽣的⽇常⽣活中的学习。
(家庭教育、社会⽂化教育、终⽣学习)⼆、学习的分类(⼀)按学习的实现⽅式分1、据学习⽅式分类:接受学习是学习者被动接受教师传授来获得知识的学习;发现学习是通过学习者对现实的能动地反映及发现创造来获得知识的学习。
2、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已有知识之间的关系:有意义学习:指学习者利⽤原有经验来进⾏新的学习,建⽴新旧知识的联系;机械学习:指学习中所得经验间⽆实质性联系的学习。
这两个维度互不依赖,彼此独⽴!(⼆)按学习结果分加涅按照学习的结果,将⼈类的学习分为五类。
⾔语信息:关于事物的名称、时间、定义等事实性信息。
智慧技能:对外界的符号、概念进⾏处理加⼯。
如“把分数转化成⼩数”。
认知策略:关于如何⽀配其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等内部⼼理过程的技能的学习。
如掌握⽤“知识树”、“记忆术”等来巩固记忆效果的过程。
态度:个体对⼈、事、物等形成某种特定内部状态的过程。
如使⼉童对⾳乐、体育锻炼等产⽣喜爱的情感。
运动技能:通过⾝体动作质量的不断改善⽽形成整体动作模式的过程。
教育心理学 第二章 学习及其本质
第二章学习及其本质一、不定向选择题1、桑代克根据其实验提出的主要学习定律有()。
A、准备律B、因果律C、练习律D、效果律2、学习包括知识的()几个过程。
A、获得B、转化C、评价D、实践3、属于组织学习的原则与策略有()。
A、逐渐分化原则B、整合协调原则C、接受学习D、现行组织者策略4、在学生掌握了“蔬菜”后,再学习萝卜、白菜等概念,属于()。
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符号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E、转移学习5、以有意义学习和认知同化的观点为基础,奥苏贝尔提出组织学习的原则与策略有()。
A、程序原则B、逐渐分化原则C、整合协调原则D、先行组织者原则E、强化原则6、布鲁纳认为学习过程包括知识的()几个过程。
A、理解B、巩固C、获得D、转化E、评价7、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B.望梅止渴C.蜘蛛织网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8、加涅提出了三类态度,下面属于这三类态度的是()。
A.儿童对家庭和其他社会关系的认识B.对某种活动所伴随的积极的喜爱的情感C.有关个人品德的某些方面D.关切社会需要和社会目标的愿望E.进公民义务的愿望9、奥苏贝尔提倡的一种学习类型是()。
A.有意义-发现学习B.有意义-接受学习C.机械-接收学习D.机械-发现学习10、()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A.布鲁纳B.班杜拉C.桑代克D.巴甫洛夫11、()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A.建构主义B.认知结构C.信息加工D.有意义言语12、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的提出者是()。
A.桑代克B.苛勒C.斯金纳D.巴甫洛夫13、布鲁纳的学习论是()。
A.完形-顿悟说B.有意义接受学习论C.认知-结构学习论D.建构主义14、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
A.强化B.惩罚C.逃避条件作用D.回避条件作用15、过马路时听到汽车喇叭声后迅速躲避,这种行为是()。
《教育心理学》 第二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
• 5、桑代克的试误说对教育的意义
•
中小学生的学习特别强调“做中学”,即在实
际的操作过程中学习有关的概念、原理、技能和策
略。
• (1)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误, 并鼓励学生从错误中进行学习,这样获得的知识学
生才会是终生不忘的。
• (2)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努力使学生的 学习能得到自我满意的积极结果,防止一无所获或 得到消极后果。
• 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其他条件相等,在学习者 对刺激情境做出特定的反应之后能够获得满意的结果 时,其联结就会增强;而得到烦恼的结果时,其联结 就会削弱。
• (2)练习律
• 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任何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一 经练习运用,其联结的力量会逐渐增大。而如果不运 用,联结的力量会逐渐减少。
• (3)准备律
第二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
•
第一节 学习的实质与类型
• 一、学习的实质
• (一)学习的定义:
• 广义: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 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 变化。
• 狭义:指人类的学习。学习是在社会生活
实践中,在社会传递下,以语言为中介,
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和个体经验
的过程。
精品课件
表现为影响着个体对人、 对物或对某些事件的选 择倾向。
精品课件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学习结果的分类
一、智慧技能 1.辨别 2.具体概念 3.定义性概念 4.规则 5.高级规则(问题解决) 二、认知策略 三、言语信息 四、动作技能 五、态度
例子
辨别己、已和巳的区别 从不同颜色的立体图形中识别圆柱体 根据定义进行分类 解答例题,演示先乘除后加减 运用规则生成复杂问题的解法 采用复述策略对学习材料进行练习 陈述新中国成立的时间 手写(执行)26个字母 志愿(选择)参加公益活动
《教育心理学》课件——第二章--第一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每次)坐端正 喜欢帮忙 (下次)有礼貌 勤劳(爱做家务) 懒惰(不爱干活) 不敢上课说话 不敢说脏话
(二)应用强化时应注意
●1.强化前提是有机体的需要。 ●2.强化物的选择。 ●3.强化的程序。 ●4.强化的技术。
1.强化前提是有机体的需要。
强化是指利用强化物增强个体行为反应的过程。 强化物就是增加反应可能性的任何刺激。
二、斯金纳的操作学习理论
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反 应(S-R)联结,这种联结是 通过尝试错误的过程而自动形 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无关的 错误的反应逐渐减少,而正确 的反应最终形成。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 “饿猫出迷笼”
“试误说
1+2=4 1+2=2 1+2=3
操作性条件反射
斯金纳箱
斯金纳认为:操作反应之 后所得到的食物刺激是决 定反应能否建立的关键。 能够提高反应概率的刺激 称为强化物。
第二章 学习理论
第一节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第二节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第三节 认知学习理论 第四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第一节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 经典行为主义 巴甫洛夫的条件作用理论
• 新行为主义 斯金纳的操作学习理论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一、巴甫洛夫的条的条件作用理论
2.强化物的选择。
根据效果的不同,可以分为强化和惩罚, 强化是鼓励孩子再次出现某个行为。 惩罚则是希望某个行为不再出现。
正强化
● 正强化:通过某种正性刺激(正强化物),使个体某种良好反应概率增加。 就是孩子出现某个行为之后给予的是奖励,是为了鼓励该行为再次出现。
● 正强化——具体有以下几种类型: (1)社会性强化:给幼儿传达情感、关注或认可。
铃声-(没有肉)-不流口水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2.保持过程 记住他们从榜样情景了解的行为,以表 象和言语进行表征。
3.复制过程 复制从榜样情景中所观察到的行为,将 符号表征转换适当行为,包括选择和组织 反应要素,自我观察和矫正反馈。
4.动机过程 因表现所观察的行为而受到激励,包括 替代性强化,自我强化和外部强化
(三)观察学习的特点
首先,强调人的行为是内部因素和外部影 响相互作用的产物。
“潜伏学习”实验 学习是有目的的,学习 就是期待的获得,没有外在强化也会出现学习。
“潜伏学习”实验
三、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一)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1.认知结构 认知结构,就是指由个体过去对外界事物进 行感知概括(即归类)的一般方式或经验所组成 的观念结构。它可以给经验中的规律以意义和组 织,并形成一个模式,它的主要成分是“一套感 知的类别”。
一、格式塔学派的学习理论
格式塔是德语Gestalt的音译,这个词也有人 翻译成“完形”,但它除了完形的意思以外,还 有格式、结构、整体性以及动力性等内含。
惠太海默
(1880 ~ 1943)
苛勒
(1 88 7 ~ 1 9 6 7)
考夫卡
(1886 ~ 1941)
(一)学习的完形说
“心物同型说”,认为人的内心存在着许 多与外界事物相应的同型物,这就是格式塔, 即完形。 学习过程就是面对当前的问题情境,进行 知觉认知重组,从而形成完形的过程。
情感领域的目标 (克拉斯沃尔:态度、兴趣、理想、 欣赏、适应方式) 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 (辛普逊:知觉、心向、引导的反应、 机械练习、复杂的反应、适应、创作)
(三)根据学习的结果的不同进行分类
加涅 《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1认知策略
即学习关于“是什么”的知识 即学习“做什么” 个体通过学习掌握支配自己学习、记 辨别、具体概念、定义性概念、规则、高级规则 忆和思维的技能。(普通认知策略、 特殊认知策略、反省认知策略) 4.动作技能 学习者学习促使身体灵活运动的能力 5.态度 学习者学习行为趋向的内部状态,它使 学习者的行为具有某种特定的倾向性。
《教育心理学》第一二三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学习与学习理论、学生的心理发展与个别差异+解析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单项选择题1.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任务可分为关于()两个方面的主要任务。
A.教学与科研B.“教”与“学”C.学生与教师D.课内与课外2.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要进行有意传递的信息是()。
A.教学媒体B.教学过程C.教学手段D.教学内容3.()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A.教学工具B.教学媒体C.教学环境D.教学设施4.在教育心理学看来,()既是课堂管理研究的范畴,也是学习过程研究和教学设计研究不容忽视的内容。
A.教学内容B.教学环境C.教学媒体D.教学过程5.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A.学习过程B.教学过程C.评价过程D.反思过程6.1877 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A.乌申斯基B.夸美纽斯C.桑代克D.卡普捷列夫7.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教育心理学》的作者是()。
A.康德B.桑代克C.皮亚杰D.夸美纽斯8.()认为教育心理学应该有自己的研究范式,而不是把普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直接进行运用。
与此同时,他重视文化对于人的塑造作用,以及教育教学的主导性作用。
A.桑代克B.杜威C.维果斯基D.加涅9.1924 年,()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A.廖世承B.房东岳C.杨贤江D.潘菽10.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为()。
A.初创时期B.发展时期C.成熟时期D.深化拓展时期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个别差异一、单项选择题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
A.身心变化B.机体变化C.心理增长D.心理变化2.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当某些代表新特征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取代旧特征,从而处于优势的主导地位。
这是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
A.定向性B.差异性C.不平衡性D.阶段性3.在正常条件下尽管个体心理发展的速度可以有个别差异,会加速或减缓,但心理发展是不可逆的,阶段与阶段之间也是不可逾越的。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联结派学习理论2014
间歇强化:时距间歇强化:固定时距间歇强化
变换时距间歇强化 比例间歇强化:固定比例间歇强化 变换比例间歇强化
2011-02 华南师大心理学系-陈筱洁
E强化是把双刃剑
华南师大心理学系-陈筱洁
3·运用
行为塑造与矫正 渐进法、系统脱敏疗法 程序教学(Programmed Instruction,PI) 所谓程序教学,是指将各门学科的知识按其中的内在逻辑联 系分解为一系列的知识项目,这些知识项目之间前后衔接, 逐渐加深,然后让学生按照由知识项目的顺序逐个学习每一 项知识,伴随每个知识项目的学习,及时给予反馈和强化, 使学生最终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 精心设置知识项目序列和强化程序是程序教学成功的关键。
华南师大心理学系-陈筱洁
8·观察学习的教学设计
示范过程包括以下三个子过程: 确认榜样:在教学情境中,示范有两种,一是真实的人,一
是象征性示范。前者主要是同伴和教师,后者主要是指利用 榜样来传授一般原则、策略和判断标准的方式。
建立价值:在教学中建立教学事件的机能价值,对这种行为
价值的预期可增强学生对工作的注意,并且还使学生能积极 地预测未来工作完成后的结果。示范行为的机能价值可通过 下面两个途径建立:直接强化所示范的行为表现;预期强化 的认知情境。
华南师大心理学系-陈筱洁
5·学习的副律
多重反应(Multiple response):指某反应不能解决问题时,
有机体将继续尝试其他反应直到找到有效反应为止。
心向与态度(Sets/ Attitude):指学习时的暂时状态,如食
物剥夺、疲劳或情绪等,它决定什么因素令有机体烦恼或愉快 的或显著的要素作出反应。
学习的概念和分类 学习理论概述 联结派学习理论 认知派学习理论
教育心理学学习理论
二、学习的分类
(1)冯忠良的学习主体分类。 (2)奥苏贝尔的学习性质分类。 (3)布卢姆的学习目标分类。 (4)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 (5)冯忠良的学习内容分类。 (6)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7)乔纳森等人的学习分类系统。
1、学习主体分类*
学习主体分类即学习者的不同,一般将 学习分为动物的学习、人类的学习和机 器的学习三种。
动作技能
心因动作
布卢姆分类特点
(1)用学生外显的行为来陈述目标,具体、客观, 易于评价; (2)目标是有层次结构的。例如,认知类目标包括 六个层次,即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及评 价;情感类包括五个层次,即接受、反应、价值评 估、组织和性格化;动作技能类包括整体动作、协 调细致动作和言语行为等层次; (3)目标分类是超越学科内容的,它提供的是分类 框架,不受学科、年龄和年级的影响,加入内容就 可以形成教学目标体系; (4)目标分类是为教学评价提供测量的手段,不是 目的。
定时距式 变时距式
连续式 间隔式
即时强化 延缓强化
时间式 比率式
定比率式
变比率式
4、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1)人类的社会行为是通过对示范行为的 观察学习得以形成和改变的。 (2)观察学习是通过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 而发生的替代性学习。包括注意过程、保 持过程、复制过程和动机过程四个阶段。 (3)强化是促进学习的因素,但不是影响 的原因。强化包括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 和自我强化。
四、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派的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派的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不同学习理论的简介
《教育心理学》课件——第二章 第二节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基本思想
●2.有意义学习
Ø是指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及个性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 这不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生 活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 如:烫
基本思想
●3.自由学习
Ø罗杰斯倡导的学习原则的核心是让学生自由学习。他认为只 要教师信任学生的学习潜能,并愿意让学生自由学习,就会使学 生在交往中形成适应自己风格的、促进学习的最佳方法。
●教师过多的干预与指导,反而会限制幼儿想象创造力的发挥。 ●幼儿的学习应该依靠幼儿与生俱来的成长潜能促进其自身主动
地学习。 ●教师要相信幼儿可以教育自己,不能强制幼儿的学习,学习的
活动可以由幼儿自己选择和决定。
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1.满足幼儿基本需要
Ø人本主义强调幼儿需求的层次性。幼儿教师要关注幼儿的生理需求和安全 需求,更要尊重幼儿自我实现与成就感的需求,同时兼顾幼儿游戏的需求。
案例:孩子有自己学习的节奏
● 又一次游戏活动,教师一而再,再而三地叮嘱这几个搭建公园的孩子:“一定 要搭出来,要和上次一样漂亮!”孩子们开始动工了,这一次,教师对他们的工 作给予了特别的关注,每看到幼儿停在那儿,或是搭得不合老师的意,教师就 催促、干涉甚至让幼儿重来。活动结束了,公园还没有搭成功。
性中解决自身问题的动机和能力。 Ø教育应该是一种非指导性的教育,而师生关系是一种帮助关系,教师的
角色是辅导者。 Ø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学习促进者与学习
主体的关系,相互理解、真诚、信赖的人与人的关系是其应有的状态。
● 教师如何才能帮助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呢?
Ø 真诚 意味着教师,而是以一种真面目、真感受与学生交流,而不使用防御机制, 这样才能够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 Ø 无条件积极关注 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接纳、关注、尊重并不依赖于学生的某个特点。 Ø 同理心 教师能设身处地地去感受学生的感受和观点。
第二章 学习与学习理论
目录第一节学习概述 (1)一、学习的含义 (1)二、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重要区别 (2)三、学生学习的特点 (2)第二节学习理论 (2)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2)(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俄国,实验对象:狗) (2)(二)桑代克的联结学说(美国,实验对象:猫) (2)(三)斯金纳的强化学说(美国,实验对象:白鼠) (2)(四)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3)二、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3)(二)格式塔学派的顿悟——完形说 (3)(二)托尔曼的认知——目的论 (3)(三)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美国) (4)(四)奥苏贝尔的认知——接受学习论 (4)(五)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论 (5)(六)海德和维纳的归因理论 (5)三、掌握学习和指导学习理论 (5)(一)掌握学习理论 (5)(二)指导学习理论 (6)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6)(一)建构主义的发展历史 (6)五、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7)(一)人本主义心理学概述 (7)(一)马斯洛学习理论与康布斯学习理论 (8)(二)罗杰斯的学习理论 (8)第一节学习概述一、学习的含义广义的学习是指从低等动物到人类在后天生活过程中通过活动、练习而获得行为经验的过程。
狭义的学习是指个体在特定的情景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二、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重要区别1、人类的学习主要以间接经验为主,体现出它的社会性;2、人类的学习是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而进行的;3、人类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
三、学生学习的特点1、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掌握间接经验的过程;2、学生的学习是按照教育目标进行的,是在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情况下进行的。
3、学生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是被动的。
第二节学习理论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诞生于20世纪初,它是在反对结构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代表人物有:巴甫洛夫、桑代克、斯金纳、班杜拉。
行为主义理论可以用公式S-R来表示,S 表示来自于外界的刺激,R表示个体接受刺激后的行为反应。
《教育心理学》教案
《教育心理学》教案一、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 教学目标: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发展。
2. 教学内容: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研究、观察研究、调查研究等。
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等。
3. 教学活动:引入教育心理学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教育中的心理现象。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小组讨论,探讨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
二、第二章:学习理论1. 教学目标:了解学习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理解不同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应用。
掌握学习的分类和教学策略。
2. 教学内容:学习的基本概念和过程:行为学习、认知学习、情感学习等。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桑代克的试误说等。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理论等。
3. 教学活动:通过实验或案例,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和效果。
小组讨论,比较不同学习理论的优缺点和适用情境。
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运用学习理论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
三、第三章:发展心理学1. 教学目标:了解发展的基本概念和心理发展过程。
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心理需求。
掌握发展的心理理论和教育策略。
2. 教学内容:发展的基本概念和心理发展过程:生理发展、认知发展、社会情感发展等。
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心理需求: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等。
心理理论的发展和教育的关联:认知发展理论、情感发展理论等。
3. 教学活动:通过观察婴儿或幼儿的行为,让学生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
小组讨论,分析不同发展阶段的心理需求和教育策略。
设计教学活动,考虑学生的不同发展水平,提供适当的教育支持。
四、第四章:个体差异与特殊教育1. 教学目标:了解个体差异的基本概念和原因。
理解特殊教育的定义和目标。
掌握个体差异的教育策略和特殊教育的教学方法。
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汇总培训讲学
13.社会学习理论对于学校德育工作有何启示?
答:
14.试述移情及移情训练在学校德育中的运用。
答:
15.结合实际说明道德认识向道德信念转化的条件。
答:
16.分析学生在道德上言行脱节的原因。
答:
第九章影响学习的动机因素
1.什么是学习动机?它对学习结果有何影响?
答:
2.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的区别与联系是怎样的?
答:
10.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哪些?
答:
11.教师“促进”的性格品质包括哪些方面?
答:
12.为什么说教学是技术,更是艺术?
答:
13.教师期待是怎样影响学生发展的?
答:
14.专家型教师有何共同特点?
答:
15.熟手型教师有何特点?
答:
16.关注理论认为教师的成长可分为哪些阶段?
答:
17.分析促进教师成长的例外途径的作用。
答:
7.列举维持优良纪律和应对问题行为的策略。
答:
8.学生不喜欢哪位任课教师,就往往难以在这门课上取得比较优良的成绩。为什么?
答:
9.有些教师告诉同事说:“在情感上不要太接近学生,否则你可能会受到损害,你在课堂上的权威会受到削弱。”“如果学生把你看成是朋友或同伙,你就不会得到他们的尊崇。”这种观点的不当之处在哪里?
答:
9.什么是问题?问题解决的基本阶段有哪些?举例说明问题解决的常用策略。
答:
10.专家、新手在问题解决上有怎样的详尽差异?
答:
11.简述陈述性知识掌握的几个阶段。
答:
12.举例说明陈述性知识的三种掌握方式。
答:
13.论述陈述性知识的教学策略。
答:
14.简述程序性知识的大凡掌握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心理学讲义第二章学习和学习 理论
强化
1、强化类型与强化物 ① 强化物——凡能增加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称为强
化物。 ② 正强化——通过呈现愉快刺激来增加反应频率的过程。 ③ 负强化——通过消除和中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加
通过经典条件作用而建立的刺激与反应 之间形成联结的过程。
教育心理学讲义第二章学习和学习 理论
(三)经典条件反射的学习规律
1、消退律:经典条件反射形成后,如果反复 呈现条件刺激,而不呈现无条件刺激,条件反 射的强度会逐渐减弱,甚至消失的现象,称为 消退。
2、学习泛化:在开始形成条件反射后,与条 件刺激相近的刺激也会引起条件反射的现象称 为泛化。
教育心理学讲义第二章学习和学习 理论
二、学习的类别:按学习结果分类
1、加涅的学习分类 ① 言语信息学习——指有关事物的名称、时间、地点、
定义以及特征等方面的事实信息的学习 ② 智力技能学习——运用符号与概念与环境交互作用的
学习。即如何进行思考的方法(分数转换为小数) ③ 认知策略的学习——指如何控制自己的注意、学习和
教育心理学讲义第二章学习和学习 理论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和华生的行 为主义
(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实验 铃声————狗无行为 反复:无条件刺激(食物)+铃声-------
狗的行为 后来: 铃声——狗的行为
教育心理学讲义第二章学习和学习 理论
(二)华生的实验和对学习的 理解
11个月的艾波特对免子的怕实验 华生对学习的理解:有机体的学习就是
思维的内部过程的技能的学习。如何集中精力。 ④ 态度的学习——指影响人们对人、事和物采取行动的
内部状态。 ⑤ 动作技能的学习——指通过身体的动作质量(敏捷、
准确、有力和连贯等)不断改善而形成的整体动作模 式。
教育心理学讲义第二章学习和学习 理论
2、我国学者的分类
知识学习、 策略学习、 技能和道德品质的学习
反应具有重复出现的现象。 B、任何能提高操作反应率的刺激都是强
化物
教育心理学讲义第二章学习和学习 理论
二)操作条件作用的泛化和分 化
在操作条件作用中,行为后果强烈地影 响行为,先前的刺激也起重要作用。老 板高兴时请假,而不是企业资金周转不 灵时要求加薪。
泛化——习得行为、技能或概念从一个 情景迁移到另一情景
答性行为由无条件刺激引起,而操作性 行为则是由一定的情景中自然产生的结 果强化而固定下来。 2、生活中的大多数行为并不取决于事先 的刺激,而取决于其结果的控制。
教育心理学讲义第二章学习和学习 理论
一)过程
1、操作条件的实验(S——R——S) 2、操作条件作用的形成原则。 A、任何一个反应如果紧随强化刺激。该
结,S——R之间的联结。 2. 联结的形成是通过试误而产生。 3. 有效学习必须遵循的规律 ① 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学习有
准备又给以活动就感到满意,有准备而无活动、无准 备而给以活动,都会产生烦恼。 ② 练习律:联结的强度决定于使用联结的频次。 ③ 效果率:一动作跟随以情景中的一个满意的变化(强 化),那么此动作变会增加。反之则会减少。
教育心理学讲义第二章学习和学习 理论
(二)按学习的性质分(奥苏 贝尔观)
根据学习的现实方式分为:接受学习和 发现学习
根据材料的意义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 义学习。(见P32图)
教育心理学讲义第二章学习和学习 理论
第二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一、桑代克的试误——频率的过程。 ④ 惩罚——通过呈现厌恶刺激来降低反应频率或通过消
除愉快刺激来降低反应频率的过程。 ⑤ 一级强化物——与人和动物的生理需要相联系的强化
物称为一级强化物 ⑥ 二级强化物——中性刺激多次与一级刺激结合,获得
强化能力后这一刺激就成了二级强化物
教育心理学讲义第二章学习和学习 理论
强化程序
连续强化 断续强化
教育心理学讲义第二章学习和学习 理论
(三)操作条件反射的应用
1. 行为塑造——小步子强化 2. 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基础)
所谓程序化教学:将各门知识按其内在逻辑联系分解成 一系列的知识项目,这些知识项目前后衔接,逐渐加 深,然后让学生按照知识项目的顺序逐个学习每一项 知识,伴随知识项目的学习,及时予以强化,使学生 最终掌握所有知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 种类: ① 直线式程序——将知识的学习分解成许多极小的步骤, 所有学生都以同样的顺序学习相同的内容。教学者给 学生很少的信息,然后提问,由学生回答,不任正确 否都进行下一项目的学习。 ② 分支程序:分支程序的每一个步骤都给出几种可选答 案,只有选择正确的答案方能 进行后续的学习。
教育心理学讲义第二章学习和学习 理论
社会学习(社会认知理论)
(一)社会认知学习理论 三元交互作用论 班都拉认为个体(信念、期望、态度知识)、环境
(资源、行动结果、他人和物理条件)和行为(个体 行为、选择、语言)三者是相互作用,互为因果。
个体
环境
行为
自务我的效主能观感评价—,—教自是育心我个理效体学讲能对义理第感自论二章影己学响能习和自够学习己有的效努地力处程理度特。定任
教育心理学讲义第二章学习 和学习理论
一、学习的概念
个体在特定环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 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具体理解为: ①学习是个体(人和动物)共有的现象。 ②学习是个体(有机体)后天习得经验的
过程,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先天的行为不是学习,后天的非经验 引起的也不是学习) ③学习表现为个体行为由于经验而发生的 稳定的变化(外显学习和内隐学习)
3、如果只对条件刺激,施加无条件刺激,而 对与条件刺激相近的刺激,不施无条件刺激, 导致动物只对条件刺激起反应,而对与条件刺 激相近的刺激不再起反应的现象称为分化。
教育心理学讲义第二章学习和学习 理论
三、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学 习理论。
(一)操作条件作用 1、行为分为应答性行为和操作行为,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