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标准
《粮油加工技术》课程标准
《粮油加工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概况课程名称:粮油食品工艺学课程总学时:64学时(其中讲课24学时,实验40学时)课程分类:必修适用专业:食品先修课程:食品微生物、食品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
二、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食品加工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它是一门应用科学,它是以植物学、化学、物理学、微生物学、作物栽培学等学科为基础,以多种机械操作和化工单元操作为手段(如原料粉碎、清选分级、干燥脱水、蒸发浓缩、物料输送、萃取等),对粮油原料进行处理和加工,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有关酿酒、淀粉生产与制糖、植物油提取精炼和加工、焙烤食品加工的加工工艺和操作要点,经过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相关加工品的制作。
教学任务:要求学生能够独立进行有关粮油加工领域的技术工作,并对这一领域的发展趋势有所了解。
三、主要内容、重点及深度理论教学绪论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粮油加工的意义、内容和任务,明确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一、我国粮油加工的发展概况和现状二、粮油加工的意义、性质、内容和任务三、粮油加工的特点及发展动态和趋势重点:粮油加工的意义、性质、内容和任务。
第一章淀粉生产和淀粉制糖教学目的与要求:基本掌握淀粉生产的一般工艺过程及淀粉糖化和精制工艺,了解变性淀粉的制备和应用。
第一节概述一、生产淀粉的原料二、淀粉的用途三、淀粉生产的理论依据及方法四、淀粉的性质第二节淀粉生产的一般工艺一、淀粉生产的一般工艺二、玉米淀粉生产工艺三、甘薯及甘薯干淀粉的生产工艺第三节淀粉糖的生产一、淀粉糖化的概念二、淀粉糖的种类三、淀粉酸糖化原理四、淀粉酶糖化原理五、淀粉糖化工艺六、糖化液的精制七、葡萄糖结晶及异构化第二章植物油提取、精炼教学目的与要求:基本掌握油料预处理及植物油提取工艺,了解植物油深加工的工艺过程。
第一节植物油料及预处理一、植物油料的分类和组成二、油料预处理第二节植物油的提取一、机械压榨法二、浸出法三、其它植物油料的制油特点第三节植物油的精炼一、毛油中机械杂质的去除二、脱胶三、脱酸四、脱色五、脱臭六、脱蜡第三章焙烤食品加工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生产焙烤食品用原辅材料的特性,掌握面包、饼干、糕点生产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
食品焙烤技术课程标准
焙烤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教学标准一、前言(一)基本信息学时:学时/周教学对象:食品加工专业学生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先修课程: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后续课程:食品检验,食品分析,食品质量管理(二)教学对象分析我国的焙烤食品工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较快发展,我国食品专业已有的高校本科及大专毕业生远不能满足和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形成了焙烤食品加工实用技能型人才的极度短缺的现象。
基于产业发展的需要,结合职业学校的办学特点,培养能适应企业需求、服务一线,具备一定专业技能和良好素质的从业者。
二、课程性质及教学指导思想焙烤食品是食品工业中重要的组织部分,近年作为轻行业中的重要产业更是取得了长远发展。
做为食品专业的专业课程,是学必选课程之一。
本课程教学以理论为指导,以实训为手段,让学生对基础知识有所掌握,在实训中有所运用。
烤焙食品生产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以理论为指导结合实际操作会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认知力。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训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达到学以至用的目的,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一)课程目标1.能力目标1.遵守食品卫生相关各项法律、法规2.能正确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3.能根据工作内容选用工具,设备,正确常用工具、设备,并能简单维护4.熟悉焙烤食品加常用材料的种类,性能及用途,能正确使用加工所需材料5.能看懂配方,按照合理的加料顺序投料6.能根据根据产品配方和工艺要求进行典型产品的制作7.能运用正确的工艺对产品进行冷却、包装、储放8.能经行产品成本核算并确定合理售价9.能合理运用各种材料,经行广式月饼和苏式月饼的制作,能采用合理措施经行月饼包装及储藏10. 能按储放要求对原辅材料进行储放2.知识目标(1)具备食品卫生基础知识(2)具备焙烤食品加工原辅料知识(3)知道焙烤食品配方表示方法,配料常识(4)具备焙烤食品加工用工具设备使用常识(5)知道面团、面糊调制常识(6)知道发酵工艺常识及工艺要求(温度,时间,湿度等)(7)掌握焙烤食品原料、设备、产品的专业英文词汇3.素质目标通过课程学习使同学们的遵守劳动纪律,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努力学习新知识,诚实守信,举止大方得体,爱护工具设备等综合素质得以提升。
《果蔬加工技术》课程标准
《果蔬加工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果蔬加工技术课程性质:职业能力必修课学分:3计划学时:56适用专业:生物技术及应用、食品加工技术1.前言1.1课程定位本课程是高职高专食品加工技术及相关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完整地掌握果蔬加工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加工工艺及操作要点,能够分析并解决实践中的质量问题,为今后的工作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能够在生产中进行产品开发、工艺创新等。
本课程以“食品化学”、“基础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生物化学”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同时与“食品分析检验技术”、“食品机械与设备”以及“发酵食品加工技术”等课程相衔接,共同打造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
1.2设计思路该课程的总体设计理念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引领型课程为主体的课程模式,让学生通过完成具体项目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精神,具备从事果蔬加工的职业技能,提高职业素质,增强职业变化的适应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本课程立足于实际能力的培养,经过行业、企业专家深入、细致、系统的分析,本课程最终确定了以下工作任务:果蔬罐头加工、果蔬干制加工、果蔬速冻加工、果蔬糖制加工、果蔬制汁加工、果蔬腌制加工等几个学习情境。
这些情境将主要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其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
总之,通过以上课程内容的训练学习和证书考试,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将不同类型的知识综合起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知识和技能,以便有效地完成果蔬加工生产岗位上相应的工作任务。
按照情境学习理论的观点,只有在实际情境中学生才可能获得真正的职业能力,并获得理论认知水平的发展,因此本课程要求打破纯粹讲述的教学方式,实施情境教学以改变学与教的行为。
焙烤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标准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食品生物技术专业《焙烤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标准一、前言(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焙烤食品加工技术2.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3.课程编码:4.学时:90学时5.适用专业:食品生物技术类(二)课程性质《焙烤食品加工技术》是食品生物技术类专业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课程主要讲述面包、饼干、蛋糕以及各类糕点等焙烤食品的加工原理及加工技术,属于粮油食品深加工范畴之一。
本课程主要目的是培养焙烤食品加工技术人才,为打造合格的焙烤工高级技师做好预备和基础学习,课程学习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要求具备一定的化学知识、机械设备知识、生化知识和食品分析知识,体现了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结合。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1.课程设置的依据通过对食品生物技术行业的广泛调研,根据食品生物技术专业的性质和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设置本课程及本课程相关内容。
2.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第一,注重课程目标的完整性,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二,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第三,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第四,着眼于未来,注重能力培养;第五,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第六,强调国际意识的培训。
3.课程目标、内容制定的依据课程目标按照2012级食品生物技术人才培养方案要求,针对该专业的就业需求,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之上编写的。
4.课程目标实现的途径课程目标通过完成项目的形式进行,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理论辅助实践。
课时安排上要求重实践、轻理论,把过程学习贯穿到整个目标的实现中,整体理念是重过程考核、轻最终考核。
二、课程目标(一)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主要的焙烤食品加工原理和加工技术,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①掌握基础理论和基本实践技能;②掌握各种焙烤食品加工的基本原理、方法,具有对产品进行感官鉴定检测的技术能力和产品品保能力,有较强的操作技能;③具有编写产品生产方案和利用产品方案指导生产的能力;④具有使用焙烤食品机械、仪器和维护设备的能力。
《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标准
《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标准课程代码:B0308007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授课系(部):药品与环境工程学院学分学时:4 / 70一、课程定位与作用1.课程的定位:该课程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校企合作开发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以典型食品加工工作任务为驱动,来设计贴近工作情形的教学情境及内容。
2.课程的作用: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起到了筑牢专业基础的作用,能培育学生热爱食品行业的情感,能培养学生动手制作食品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善于观察细节,遇事冷静处理,善于思考总结的职业素养,课程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起到的很好的支撑作用。
3.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前导课程:微生物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后续课程:食品营养与配餐、食品添加剂应用技术等。
二、课程目标参照行业企业、职业岗位标准和技术要求确定本课程的职业能力目标,以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为依据,根据该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和作用,用具体、可校验的语言,准确描述课程实际能够达到的教学目标,以工作任务为载体进行课程的整体设计,对学生在整个过程中要得到的职业能力培养提出明确的要求。
1.知识目标(1)了解我国工业食品的分类、现状及发展趋势;(2)掌握典型各类典型食品的加工原理、加工工艺及要点;(3)掌握典型食品易出现的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2.能力目标(1)能根据加工工艺,较好地完成典型食品地制作;(2)能处理好加工过程出现的质量问题;(3)能设计新型加工食品;3.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食品行业;(2)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3)能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4)能够独立制定工作计划并实施;(5)学会与人协作、良好沟通、组织协调;三、课程设计1.设计基本理念本课程在现代高等职业教育项目化教学理念指导下,依据工作岗位对职业能力的需求,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项目作为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等内容。
中职食品加工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中职食品加工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培养中职生了解食品加工工艺基本操作和技术要求,能够独立进行食品加工流程中的各项操作与控制,并掌握卫生与质
量控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从事食品加工业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二、学时分配及课程内容
三、研究评价
研究评价是对学生在研究过程中所取得知识技能、过程及结果的综合评价,旨在使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四、教材及参考书目
- 《食品加工基础》
- 《食品加工操作规程》
- 《食品加工操作规范》。
《罐头生产》课程标准
《罐头生产》课程标准1概述1.1课程性质《罐头生产》是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以《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为基础而开设的。
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罐头生产的基本知识、生产工艺以及生产中易出现的质量问题及解决方法。
n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水果类罐头、蔬菜类罐头、水产类罐头、肉类罐头、功能性食品罐头等生产工艺,并能独立设计生产方案,组织生产、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成为能胜任罐头企业生产部门工作的高技术技能型人才。
1.2课程设计理念积极与罐头生产企业合作,根据罐头企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以“源于企业的工作任务”和“基于工作过程的岗位技能要求”为标准进行课程设计,以项目为主线组织课程内容,所选项目具有典型性和可操作性,最终以产品的形式进行考核和评价。
通过全程参与,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创新思维及职业素养。
1.3课程设计思路以生产罐头的原料为对象进行项目设计。
从最基本、最通用的知识和技能开始,对不同类罐头的生产工艺进行分类训练,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水果类罐头、蔬菜类罐头、水产类罐头、肉类罐头、功能性罐头等生产工艺,并能够生产这些产品。
针对的岗位主要是罐头厂的生产部、质检部以及产品销售等部门。
本门课程共设80学时,5.0学分。
2课程目标2.1总目标本课程从罐头生产的实际工作需要出发,注重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以生产不同的罐头产品为任务目标,突出实践性教学,并按照“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组织教学,让学生系统掌握罐头生产技术,提高实践技能,成为能胜任罐头厂生产部门、品控部门、检验部门工作的高技能人才。
2.2具体目标2.2.1专业能力(1)能够正确选择和预算罐头生产的用料。
(2)能够生产糖水水果罐头。
(3)能够生产果酱、果冻罐头。
(4)能够生产蔬菜罐头。
(5)能够生产调味、腌制类肉罐头。
(6)能够生产水产类罐头。
(7)能够生产功能性罐头。
(8)能够为特定人群设计生产罐头食品。
食品酿造课程标准
《食品酿造工艺学》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食品酿造工艺学》2.课程类别职业核心课3.学时学分72学时,6学分4.适用专业食品加工技术二、课程定位《食品酿造工艺学》的前导课程为《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原料学》和《果蔬贮藏与加工》。
是食品加工技术专业针对食品酿造企业加工、食品酿造类质检及食品酿造类销售等岗位能力培养的专业核心课程;是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必修课程。
通过14个模块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发酵类食品加工、发酵类食品生产、经营与管理等技能,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又能对完成某项具体发酵类食品的基本步骤和关键技术环节做到熟练掌握,最终能够独立操作,为以后和工作岗位对接打下基础。
三、课程目标《食品酿造工艺学》学习领域(课程)的设置,是以酿造类食品生产与管理的工艺过程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工学交替为特色,校企紧密合作,工学深度融合,实现培养具有酿造类食品生产与管理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一)总体目标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从事酿造类食品生产、酿造类食品质检、酿造类食品管理技术等工作岗位所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同时培养学生具有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善于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职业素养,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从事与酿造食品生产和管理有关工作的责任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具体目标四、学习情境设计(一)设计思路通过广泛的行业和企业调研,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分析和发酵食品生产与管理有关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确定典型工作任务,整合序化行动领域,归纳梳理学习情境,形成基于工作任务的系统化的学习领域课程。
1.广泛开展社会调研,全面跟踪企业标准,以实际工作岗位能力需要,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本课程组教师全面跟踪调查省内发酵类食品企业,通过调研蒙牛乳业泰安有限公司、山东亚奥特乳业有限公司、泰安生力源酒厂等大中型发酵类食品企业,与行业专家、企业技术员、本专业毕业学生进行交流探讨,对从事食品酿造企业加工、食品酿造类质检及食品酿造类销售等岗位进行分析,根据这些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确定学生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确定本课程的典型工作任务是能够准确地把握发酵类食品生产方案、组织实施、质量全程监控并成功进行销售。
课程标准-发酵食品生产技术
附件(fùjiàn)2:《发酵(fā jiào)食品生产技术》课程标准课程(kèchéng)代码: 0433804课程名称:发酵食品(shípǐn)生产技术英文名称:Production technology of fermented food课程(kèchéng)类型: 专业基础能力课程总学时:48 讲课学时:32 实验(训)学时:16学分:4.0适用对象: 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先修课程:食品工艺学、食品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食品理化检验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与地位本课程是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它是一门应用科学。
它是以食品微生物学、有机化学、食品化学、生物化学、食品理化检验等学科为基础,以多种机械操作和化工单元操作为手段(如原料粉碎、清选分级、糊化、糖化、发酵、包装等),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酒和调味品,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有关发酵食品生产概况、发酵食品与微生物、发酵条件及过程控制、有关酒以及调味品的生产工艺等方面的相关知识,使学生能够胜任有关酒及调味品生产的相关技术操作。
二、课程基本理念本课程基于典型发酵食品生产工艺流程进行课程内容的组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组织教学,将相关教学项目整合到一个教学情境,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安排课程内容,以便充分利用有限的课时,做到统筹得当。
项目及任务的前后排序符合学生认知和职业技能增长规律,综合理论知识学习、生产操作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一体。
本课程理论知识介绍了蒸馏酒(白酒)、酿造酒(葡萄酒、黄酒和啤酒)、调味品(酱油、食醋)以及其他发酵产品的工艺生产所需原料的特点及其作用、菌种及其扩大培养、发酵的机理及发酵条件的控制、发酵的分析、发酵产物的提取及精制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仿真软件模拟啤酒生产过程,让学生掌握啤酒生产工艺流程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食品加工机械与设备》课程标准
《食品加工机械与设备》课程标准1.课程简介本门课程作为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一门限选课,主要讲授乳品、肉品、果蔬饮料及方便食品等加工机械与设备。
结构上以食品生产流程为主线,以常规设备为基础,以先进技术、先进设备为导向。
总体上突出设备的原理、结构、分类、操作维护和故障分析等应用性强的内容,力争体现针对性、关键性、适用性。
2.课程理念根据食品加工技术职业岗位任职和岗位工作过程要求,结合食品工程技术员需要,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对本课程教学内容做了适当的调整与改进:对一些理论性较强的内容适当讲述;实践课选择了与行业、企业和市场上常见食品机械为主,使该课程与行业有了更密切的结合,体现了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3.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课程通过食品机械与设备有关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食品机械与设备选型、维护、改造及设计的初步能力,并有重点地介绍典型食品厂生产线的配套、生产设备的安装、维护、检修技术,旨在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为今后能较好地胜任食品加工技术工作打好基础。
核心课程:为食品加工技术等专业的学生从事食品生产的技术岗位、工艺岗位毕业生夯实基础。
前导课程:有机化学、微生物学、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原料学、食品保藏原理、食品理化与微生物检验技术、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技术等;支撑后续课程:食品质量管理与标准法规、食品加工技术、顶岗实习等。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总体目标食品机械与设备是为培养食品类相关专业学生有关各种食品加工常用机械设备的种类、特点、性能、适用性、选型、流程配套等方面理论知识和工程实际应用能力的一门专业课程。
课程讲述有关食品加工机械与设备的结构、性能、工作原理、应用特点以及参数的选择与确定等内容。
(二)具体目标1.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典型食品机械设计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工作原理和正确选型;(2)使学生具有对食品机械进行研究、设计和研究开发新设备的初步能力;(3)使学生了解通用型食品机械设计的基础理论、力学知识、工作原理、结构及参数计算;(4)培养根据工艺要求正确选择通用食品机械的能力。
《食品工艺学》课程标准
《食品工艺学》课程标准课程编号:SP3305课程名称:食品工艺学适用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教学模式:教学一体化计划学时:64一、课程性质《食品工艺学》课程是从事食品行业产品的开发、生产和管理的技术人员必备的知识和技能,是必须学习和掌握的,是本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
主要研究食品加工中的原料、食品加工的理论、加工工艺及工艺技术参数、产品的质量控制、食品包装与流通控制,实现加工生产合理化、科学化的学科。
二、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和总体要求是让学生掌握食品保藏技术及常用常见食品的加工方法;要求学生具有对食品加工工艺的初步设计能力;具有食品保鲜保藏的基本能力。
通过行为导向的项目式教学,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独立学习及获取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的能力和与人交往、沟通及合作等方面的态度和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实践教学,使学生较深刻地认识到食品加工在工业企业当中的应用,更好地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
在课程建设一开始就注重将相关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标准,经过本课程学习的学生90%以上能直接通过职业考证。
1.知识目标(1)掌握食品保藏技术要点及常用常见食品的加工方法。
(2)熟悉食品工业新技术。
(3)初步具有设计简单实验进行加工能力。
2.能力目标(1)熟练掌握食品保藏方法。
(2)能正确设计食品简单加工。
(3)能按按照要求设计常见食品加工及工艺改进。
3.素质目标在以实际操作过程为主的项目教学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专业技术交流的表达能力、制定工作计划的方法能力、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
三、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食品工艺学专业培养的是应用性专门人才,而课程和教育内容体系的构建和执行是人才培养水平质量的重点。
因此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选择和课程形式上突出应用性、实践性。
课程内容上,突出基础理论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专业能力培养上,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焙烤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标准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食品生物技术专业《焙烤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标准一、前言(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焙烤食品加工技术2.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3.课程编码:4.学时:90学时5.适用专业:食品生物技术类(二)课程性质《焙烤食品加工技术》是食品生物技术类专业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课程主要讲述面包、饼干、蛋糕以及各类糕点等焙烤食品的加工原理及加工技术,属于粮油食品深加工范畴之一。
本课程主要目的是培养焙烤食品加工技术人才,为打造合格的焙烤工高级技师做好预备和基础学习,课程学习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要求具备一定的化学知识、机械设备知识、生化知识和食品分析知识,体现了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结合。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1.课程设置的依据通过对食品生物技术行业的广泛调研,根据食品生物技术专业的性质和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设置本课程及本课程相关内容。
2.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第一,注重课程目标的完整性,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二,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第三,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第四,着眼于未来,注重能力培养;第五,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第六,强调国际意识的培训。
3.课程目标、内容制定的依据课程目标按照2012级食品生物技术人才培养方案要求,针对该专业的就业需求,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之上编写的。
4.课程目标实现的途径课程目标通过完成项目的形式进行,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理论辅助实践。
课时安排上要求重实践、轻理论,把过程学习贯穿到整个目标的实现中,整体理念是重过程考核、轻最终考核。
二、课程目标(一)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主要的焙烤食品加工原理和加工技术,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①掌握基础理论和基本实践技能;②掌握各种焙烤食品加工的基本原理、方法,具有对产品进行感官鉴定检测的技术能力和产品品保能力,有较强的操作技能;③具有编写产品生产方案和利用产品方案指导生产的能力;④具有使用焙烤食品机械、仪器和维护设备的能力。
《食品理化检验》课程标准
《食品理化检验》课程标准1.课程简介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是我院食品加工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课程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理解现代的食品加工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典型食品的生产方法和工艺技术等基本技能,并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为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食品加工的工艺知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食品领域的专业课程或从事食品科研、产品开发、工业生产管理及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基础。
该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要求紧密,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获取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该课程教学团队紧密结合企业发展需求实际,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工作过程为依据、以实训项目为载体、以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为主旨,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方便了因材施教。
本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关系食品加工技术是一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理论性的学科,是食品加工专业的主干课程和核心课程。
课程发展的早期阶段:本课程以各种食品的生产工艺为主线,通过食品加工环节和过程展示,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课程发展的改革阶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才的需求结构的变化,课程小组成员从理论和实践实训两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对课程内容进一步精选,整合和精简,重构少而精的教学内容。
理论够用就行,加大实践教学内容。
按照项目教学法,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出发,整个教学内容分为8个项目。
同时,在课堂内容上强调基本原理及共性部分的讲授,通过代表性的实验帮助学生掌握有关教学内容。
完善了现有教材的配套相关教学资源。
3.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和作用核心课程:对食品生产加工能力进行培养的一门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为培养熟练掌握食品加工及管理基本知识与技能,具备一定的产品创新及研发能力的高技能人才。
前导课程:有机化学、无机化学、食品生物化学、食品保藏等;支撑后续课程:食品质量管理、食品安全与卫生、食品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等。
《食品生产技术》课程标准
《食品生产技术》课程标准目录一、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 (1)1.1课程定位 (1)1.2设计思路 (1)二、工作任务和课程目标 (1)2.1工作任务 (1)2.2课程目标 (2)三、课程内容 (3)四、内容标准 (6)模块一:课程概述 (6)模块二:食品加工与保藏技术 (6)模块三果蔬制品生产技术 (7)模块四肉制品生产技术 (11)模块五乳制品生产技术 (15)模块六谷物食品生产技术 (21)模块七水产食品生产技术 (26)模块八饮料生产技术 (29)模块九发酵食品生产技术 (32)五、实施建议 (34)5.1教材编写 (34)5.2教学方法 (34)5.3教学评价 (35)5.4教学资源 (35)一、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1.1课程定位本课程是食品加工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是为培养食品类专业学生的食品加工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应用技术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食品加工的基本原理及技术,研究食品资源利用、生产和贮运的各种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为学生毕业后从事各种食品生产加工打下良好的基础。
该专业学生先修课程为《基础化学》、《食品加工原理》、《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等基础课程,本课程是综合运用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并进行实践操作的一门课程。
1.2设计思路《食品生产技术》依据食品加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计采取“必需、适度、持续发展”的原则,以完成课程所需的基本能力要求来构建教学内容;以项目任务为载体,通过从简单到复杂再到综合应用项目任务的完成来编排教学内容。
本课程在第二学年下半学期开设,总学时为96学时(理论48学时,实践48学时),学分为6学分。
除模块一、模块二为必修外,不同班级按培养方向及学生意愿选择相关模块及项目组合。
二、工作任务和课程目标2.1工作任务本课程以果蔬制品、肉制品、乳品、焙烤食品等生产、检验、质量控制的技术及能力培养为建设要旨,以典型食品生产为工作任务内容,结合食品类相关国家标准,在我校食品科技园各个实训车间完成各项学习内容。
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标准(食品)
《食品营养与卫生》学习领域(课程)标准课程编号:适用专业:食品加工技术课程类别:专业核心领域修课方式:必修教学时数:80学时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一)课程定位:营养与食品卫生是认识食物、营养与人体健康关系的一门学科。
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社会性和应用性,与国计民生的关系密切,它在增进我国人民体质、预防疾病,保护和提高健康水平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食品营养与卫生》是食品加工技术类专业的必修课,也是食品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培养相应专业技能型人才整体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迈向专业的敲门砖,同时是营养配餐员、营养师等职业资格考证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熟悉和掌握宏亮营养素、微量营养素的生理功能、缺乏症以及社区营养、特殊人群营养的食谱制定原则。
2.能力目标通过理论与实践教学,使学生学会人群体质的评判,并针对不同的群体或个体作出合理的膳食指导和营养食谱的制定。
3.素养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学风,具有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前导课程本课程开设的前导课程是食品原料学、食品化学。
(四)后续课程本课程开设的后续课程是食品检验技术、食品质量安全控制、食品营销等二、课程内容标准(一)学习情境划分及学时分配三、课程实施建议(一)课程教学模式在食品营养与卫生的教学过程中,探索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有利于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优化了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与实践紧密相结合,与职业岗位群的要求相适应,删减偏深的理论知识和实用性不强的课程内容,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为学生今后适应社会发展及岗位的变更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式教学方法。
在教授过程中,主要地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例如在学习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时,可以让学生先对着自己的身体指出不同器官,再拿出模具,系统讲解,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好奇听,接着用感知的方法讲解个器官的生理功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标准
《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设计思路1、课程性质为切实推行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培养出一批“高素质、技能型”的一大批优秀毕业生,通过对现有的国内外食品行业状况的分析,食品相关工作岗位的调研,确定开设《食品标准与法规》。
食品标准与法规是从事食品生产、加工、营销和贮存以及食品资源开发与利用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也是食品工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根本保障。
它是研究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体系建设与法治管理的科学,是食品科学与质量管理交叉形成的一门新学科。
食品标准与法规是食品加工专业的必修课。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的食品工业也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但凸显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我们不得不重视,不得不解决的重大问题,我国的食品工业越来越需要食品标准与法规进行规范化的生产和管理,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保障。
因此,食品标准与法规这门课程的地位也越来越高。
食品标准与法规的前导课程是《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食品理化分析技术》、《食品工艺学》等。
后续课程《食品质量与管理》、教学实习等,衔接合理,共同构成课程体系的有机整体。
在掌握部分必要的化学基础和食品安全概论性知识后,通过本课程和《食品理化分析技术》、《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学习掌握食品检验与质量控制的能力,并为后续的《食品质量与管理》提供具体内容支持。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1)掌握国内外食品标准与法规基本概念,食品标准与法规之间相互依存关系,掌握食品安全法、相关标准的地位与作用,熟悉法规、标准与市场经济和食品安全体系的关系,并学会制定食品标准和食品生产许可证、保健食品、新资源食品、食品添加剂新品种、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程序和体系文件编制。
(2)掌握食品法规的发展趋势以及制定的程序,能够熟练掌握法律法规在食品生产中应用。
(3)应具备以下能力:①运用标准化方法进行企业管理的能力;②运用食品标准与法规进行食品生产过程和质量与安全的监督管理的能力;③能够进行有关食品标准与法规的技术培训,并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事件进行协调处理的能力。
肉制品加工技术课程标准
肉制品加工技术课程标准漯河食品职业学院《肉制品加工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信息课程名称:肉制品加工技术总学时数:48+28+36=108学时(理论课学时数:48学时 ;实践课学时数:28学时;实习周:36学时)适用专业: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授课对象:高职高专三年制大专生课程类型:核心专业课二、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肉制品加工技术》是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使学生掌握肉制品的加工原理与技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就业和创业能力,学生毕业后能在焙烤企业就业,能胜任焙烤加工操作、品控和销售等岗位,解决工作岗位上的生产实际问题,使学生成为有用之才。
本课程主要介绍肉制品加工原辅料、畜禽屠宰与保鲜、腌腊制品、西式火腿制品、灌肠制品、熏烤肉制品等的加工,并对不同肉制品在生产中出现问题的原因与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了讲述。
(二)课程定位《肉制品加工技术》是食品加工技术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本课程讲述了肉制品加工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肉制品加工原理,加工对原料的要求;重点介绍腌腊制品、西式火腿、灌肠制品、熏烤制品等加工技术。
训练并提高学生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视野,有效的承接了专业基础课的理论知识,为未来的就业和创业打下坚实基础。
(三)课程设计理念1、该课程是依据“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肉制品加工”项目设置的。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1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以肉制品生产工作任务为对象,组织学生通过完成这些工作任务来学习相关的知识、培养相应的职业能力。
该课程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以老师讲授为主,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播放录像来提高教学效果,组织学生到肉制品加工企业参观以便学生理解和吸收理论知识。
在理论课程讲授过程中,可以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活跃课堂气氛,尽量营造轻松活跃的教学氛围,寓教于乐。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不仅使学生学会肉制品加工的专业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等优良品质和综合素质。
《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标准
《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设计思路1、课程性质为切实推行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培养出一批“高素质、技能型”的一大批优秀毕业生,通过对现有的国内外食品行业状况的分析,食品相关工作岗位的调研,确定开设《食品标准与法规》。
食品标准与法规是从事食品生产、加工、营销和贮存以及食品资源开发与利用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也是食品工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根本保障。
它是研究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体系建设与法治管理的科学,是食品科学与质量管理交叉形成的一门新学科。
食品标准与法规是食品加工专业的必修课。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的食品工业也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但凸显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我们不得不重视,不得不解决的重大问题,我国的食品工业越来越需要食品标准与法规进行规范化的生产和管理,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保障。
因此,食品标准与法规这门课程的地位也越来越高。
食品标准与法规的前导课程是《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食品理化分析技术》、《食品工艺学》等。
后续课程《食品质量与管理》、教学实习等,衔接合理,共同构成课程体系的有机整体。
在掌握部分必要的化学基础和食品安全概论性知识后,通过本课程和《食品理化分析技术》、《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学习掌握食品检验与质量控制的能力,并为后续的《食品质量与管理》提供具体内容支持。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1)掌握国内外食品标准与法规基本概念,食品标准与法规之间相互依存关系,掌握食品安全法、相关标准的地位与作用,熟悉法规、标准与市场经济和食品安全体系的关系,并学会制定食品标准和食品生产许可证、保健食品、新资源食品、食品添加剂新品种、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程序和体系文件编制。
(2)掌握食品法规的发展趋势以及制定的程序,能够熟练掌握法律法规在食品生产中应用。
(3)应具备以下能力:①运用标准化方法进行企业管理的能力;②运用食品标准与法规进行食品生产过程和质量与安全的监督管理的能力;③能够进行有关食品标准与法规的技术培训,并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事件进行协调处理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加工技术课程表标准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一)课程定位
食品加工技术是营养与配餐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本课程以“教授专业知识和培养技术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及综合职业素质”为教学目标。
学生在完成了营养学基础课程的学习后进行本课程的学习,并通过后续课程面点制作、校内实训、顶岗实习等课程的强化,达到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与实训,学生了解食品加工过程及质量控制,逐步掌握食品加工基本技能,同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等综合素质。
《食品加工技术》是营养与配餐专业的必修课,是培养相应专业技能型人才整体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迈向专业的敲门砖,同时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必要知识储备。
(二)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1了解食品的分类方法,掌握新食品的类型;
1.2掌握典型食品加工工艺流程及技术要点;
1.3了解食品加工新技术。
2.能力目标
2.1能够完成罐头食品制作;
2.2能够完成西瓜汁饮料制作;
2.3能够完成凝固型酸乳制作;
2.4能够完成牛肉干的制作;
2.5能够完成典型食品的加工。
3.素质目标
3.1培养学生热爱专业工作,具备食品从业者必备的职业道德;
3.2培养学生具备拓展、创新等可持续发展能力;
3.3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4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团队协作等综合职业素质。
(三)前导课程
本课程开设的前导课程是营养学基础专业课程。
(四)后续课程
本课程开设的后续课程是面点制作、膳食制作、食品卫生与安全等相关课程。
二、课程内容标准
(一)学习情境划分及学时分配
(二)学习情境描述
(三)实践教学设计
三、课程实施建议
(一)课程教学模式
在食品加工技术的教学过程中,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对典型食品的加工技术进行实训教学,使学生具有独立完成实训操作的能力。
有目的的采用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与实践紧密相结合,根据职业岗位群的要求进行删减,培养学生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方法
(1)采用问题式教学方法。
在教授过程中,主要地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例如在学习食物的概念时,可以让学生尝试说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再进行汇总,系统讲解,让学生带着问题听,接着用举实例的方法讲解食物的种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并且阶段性地开展专题讨论以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2)采用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运用多媒体技术,结合板书教学,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如蔬菜的腌制技术可运用动画、影片等手段把难以理解的概念形象化,引起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的理解。
(3)自主学习与教师讲授结合。
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学习、生活安排和教师提供的教学工作安排表,制定自主学习计划,并按照每章的学习目标计划有步骤实施自学计划。
包括自主阅读教材,积极思考,记录疑难问题。
(4)采用任务单的形式进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按照任务单上的任务内容进行教学,让学生对每节课所要讲述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课下,让学生填写任务单内容,使学生对每节课所学的内容做一个回顾和总结,便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和巩固。
(三)教学手段
利用计算机、投影仪、音箱等现代化科学技术辅助理论基础知识教学,利用实验室进行实验实训教学。
(四)教学条件
1.标准与规范
(1)师资队伍
建设一支高素质和年龄、职称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为此,要采取“内培养、广引进、外聘请”的办法,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2)教材
针对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我们选择了高等教育“十一五”《食品加工技术》这一实用教材。
其内容较多,涉及专业知识较广,对本专业参考性强。
建议授课教师在授课时有重点的选用部分内容,安排学生自学,提高课程的教学水平。
2.实训条件
该课程课堂教学需要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实训教学在校内应配食品专用设备设施,为保证开展全真情境教学,可以带领学生去食品加工厂进行参观学习。
(五)课程考评方法
考核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在新课改下,打破原来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的考核方法,主要通过过程考试成绩与实训成绩来对学生进行考核。
因该课程实践教学比例较少,具体分数比例如下:
1.过程性考核:计划所设置必修模块及单元,均在教学过程及完成教学目标时进行知识和技能考核。
即包括平时表现考核、作业、提问、任务单和单元考试及实验设计、实验过程、实验报告的撰写,共同构成了过程性考核成绩。
2.终结性综合考核: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其中理论知识占80%,操作技能型知识占20%,由过程性考核和期末考试成绩共同组成了终结性考核成绩。
3.成绩构成:平时表现考核10%、作业(任务单)20%、实训20%、期末综合考试50%。
以上各项分数按百分制给分,最后总评按比例折算成百分制,由系教学秘书统一上报学院教务处。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