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病原学与诊断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标准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标准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护理系《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编码】23000607【适用专业】护理【课时】54学时【学分】4学分【课程性质、目标和要求】课程性质:医学微生物学主要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与诊断及特异防治原则等。
以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性疾病,达到保障和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的目的。
它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主干基础医学课程。
教学目标: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该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学习基础医学有关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以及由微生物所致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工作奠定基础。
教学要求:(一)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1、掌握微生物、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
熟悉医学微生物学的性质、分类、地位、内容和范围。
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及人体的分布以及微生物与人类和其它生物间的相互关系。
2、熟悉细菌的大小、形态、基本结构与功能。
了解细菌的理化性状、营养类型、营养物质、能量代谢。
熟悉细菌生长的物理条件。
繁殖方式及速度。
掌握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菌细胞壁的主要组成、细菌的特殊结构及其医学意义。
掌握常见细菌形态与结构检查法。
了解培养细菌的方法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
掌握细菌遗传的物质基础:染色体、质粒、转座子及噬菌体的概念和特性,质粒的种类及其作用。
掌握细菌遗传变异的机理。
熟悉细菌变异的现象及变异的医学意义。
3、掌握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和病原菌、医院获得性感染的概念;病原微生物的致病物质及其作用现制、宿主与病原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抗感染免疫机制。
熟悉感染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结局。
4、熟悉病原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和螺旋体等所致疾病;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原微生物的主要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和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
5、熟悉真菌的形态与结构、培养特性、繁殖方式、抵抗力、致病性、免疫性以及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
讲座-2 病原生物学性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原则学习文档
一、地方性 二、季节性 三、自然疫源性
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在动物中之间传播的 各 种寄生虫,当人进入这些地区后,这种动物源 性寄生虫病传染给人,并在人群之间传播。这 类疾病称为自然疫源性疾病。
第五章 病原生物性疾病的诊断及防治原则
第一节 病原学诊断
一、标本采集与运送 1. 早期采集 2. 无菌采集 3. 根据疾病的种类及病程不同采集 4. 采集病变明显部位材料 5. 及时送检
中间宿主: 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终宿主: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储蓄宿主: 某些寄生虫可以寄生于人体,也可以寄生 于某些脊椎动物体内,后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传播 给人,在流行病学上称这些动物为~。
转续宿主:某些寄生虫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不能发 育为成虫,但能长期保持幼虫状态,有机会再进入 正常终宿主后,才可继续发育为成虫。这些非正常 宿主称为~。
羊膜腔(amniotic cavity) 流感病毒的初次分离
卵黄囊(yolk sac) 嗜神经病毒
优点:易管理,不带微生物,成本较低 缺点:操作程序复杂
细胞培养
细胞种类
原代细胞(primary cell) 二倍体细胞(diploid cell) 传代细胞系(continuous cell line)
1.干热灭菌: 干热的杀菌作用是通过 脱水干燥和大分子变性
(1)焚烧法:是一种彻底的灭菌方 适用于废弃物品或动物尸体
(2)烧灼法:直接用火焰灭菌 适用于接种环 试管口等的灭菌
(3)干烤法:干烤箱内加热至160-170℃2h 适用于玻璃器皿、瓷器、注射器
(4)红外线:热效应灭菌(0.7-1000m) 1-10m波长的热效应最强 只在照射表面产生。
思考题
微生物学检验在医院感染防控中的应用(袁)
手细菌菌落数(cfu/cm2) = (平皿菌落数×10)÷(30 ×2) = 平皿菌落数÷6
0≤计算的数值<1 时, 报告为:手细菌菌落数 <1 cfu/cm2 1 ≤计算的数值≤10时, 报告为:手细菌菌落数: 实际计算值 cfu/cm2
计算的数值 >10时, 报告为: 手细菌菌落数>10cfu/cm2
耐药率均统计出来并用EXECEL作图。 ◆多重耐药菌MRSA、ESBLs、MDR-AB、MDR-PA、VRE等的菌株占同种细菌
比例和各种多重耐药菌株的耐药趋势图。 2、定期总结和反馈病原菌及其耐药监测资料,追踪病原菌变迁及耐药趋势变化。
如分离的主要病原菌种类、数量、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情况;并向主管部 门和临床科室报告,使临床医生在患者感染发生前或病原菌培养阴性的情况下, 有的放矢地采用预防措施或有效治疗。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减少耐药菌株的产 生和医院感染的发生。
3、建立多重耐药菌的监测报告和预警机制 (1)实验室在检测出多重耐药菌时在报告单上注明多重耐药标识符号以提示临床 医生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 (2)定期追踪各种多重耐药菌检出数量变化及耐药趋势情况。
医院感染病原学的监测举例
医院感染病原学的监测举例
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送检率分析举例
2013年限制级抗菌药物使用患者细菌培养送检情况
采样时间 :在接触患者、进行诊疗活动前采样。 方法:1、被检者五指并拢,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检验洗脱液浸湿的棉
拭子在双手指曲面从指跟到指端往返均匀涂擦5次,边擦边转动拭子,每只 手涂擦面积约30cm2,涂擦过程中同时转动棉拭子;
2、将棉拭子接触操作者的部分剪去,投入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 脱液试管内,充分混匀后, 用无菌吸管吸取1mL待检样品接种于灭菌平皿, 再加入已溶化的45℃~48℃的营养琼脂15ml~18 ml,边倾注边摇匀,待
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初级(师)微生物学及检验(细菌感染的病原学诊断)-试卷1
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初级【师】微生物学及检验【细菌感染的病原学诊断】-试卷1(总分:60分,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型题(总题数:30,score:60分)1.下列革兰染液成分不包括【score:2分】【A】稀释复红【B】结晶紫【C】95%酒精【D】卢戈碘液【E】5%石炭酸复红【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本题思路:革兰染液成分有结晶紫、95%酒精、卢戈碘液、稀释复红。
2.临床上最常见的真菌培养基是【score:2分】【A】脑心浸膏琼脂【B】沙保琼脂【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C】尿素琼脂【D】马铃薯葡萄糖琼脂【E】玉米粉聚山梨酯一80琼脂本题思路:本题考查真菌的临床培养。
真菌培养常用的培养基有沙保琼脂、脑心浸膏琼脂、米粉吐温琼脂、蔡氏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等,其中沙保琼脂适用于分离绝大多数真菌,应用广泛。
3.下列关于培养基性能试验说法不正确的是【score:2分】【A】分离培养基应每周测试1次【B】鉴别培养基需每批及每月测试1次【C】如需观察多项性能,可使用多种菌株完成【D】每批新购、新配的培养基,均应用已知性质的标准菌株进行预测【E】用于测试分离培养基性能的菌株,原则上应使用预期最容易生长的细菌菌种,并且应多量生长【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本题思路:本题考查对培养基性能试验的理解。
用于测试分离培养基性能的菌株,原则上应使用预期最难生长的细菌菌种,并且应少量生长,其余均正确。
4.专性需氧菌经人工液体培养基培养后,可观察到的生长现象是【score:2分】【A】液体表面形成菌膜【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B】液体底部有沉淀【C】液体变色【D】可闻到腐败性的恶臭【E】液体分层本题思路:专性需氧菌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时,因生长代谢时需要氧气,故呈表面生长,常在液体表面形成菌膜。
5.中国蓝培养基属于【score:2分】【A】基础培养基【B】营养培养基【C】鉴别培养基【D】选择培养基【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E】增菌培养基本题思路:中国蓝平板可抑制革兰阳性菌,有选择地促进革兰阴性细菌生长,是很好的弱选择培养基。
病原学检查方法
病原学检查方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病原学检查方法是指通过对患者的病原微生物进行检测和分析,来确定病原体引起的疾病。
病原学检查方法在临床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医生准确诊断疾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防止疾病的传播和流行。
病原学检查方法主要包括病原微生物培养、快速检测方法、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免疫学检测方法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方法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
1. 病原微生物培养病原微生物培养是最传统的病原学检查方法之一。
通过将患者样本(如血液、尿液、脑脊液等)接种到含有适当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观察并鉴定培养物中的微生物,从而确定病原体。
培养方法主要适用于细菌、真菌和病毒的检测。
病原微生物培养的优点是能够精确鉴定病原微生物种类,为治疗提供有针对性的依据。
但是其缺点是培养时间较长,需要3-7天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得到结果,不适用于需要迅速做出诊断和治疗的急性疾病。
2. 快速检测方法为了解决病原微生物培养时间长的问题,发展出了许多快速检测方法。
这些方法包括免疫层析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荧光染色和聚合酶链反应(PCR)等。
这些方法能够在数小时内或更短时间内得到检测结果,有助于迅速做出诊断和采取治疗措施。
3. 分子生物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是近年来发展非常快速的检测方法之一。
通过PCR技术可以对病原体的DNA或RNA进行扩增和检测,从而实现对病原体的快速准确检测。
与传统的培养方法相比,分子生物学技术有着更高的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对于一些难以培养的病原微生物尤为重要。
4. 免疫学检测方法免疫学检测方法是通过检测患者的免疫应答,来确定是否感染某种病原体。
这些方法包括血清学检测、免疫荧光染色、免疫层析技术等。
免疫学检测方法主要应用于检测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的感染。
病原学检查方法是临床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病史,结合病原学检查方法进行综合分析,以确诊疾病,并制订有效的治疗方案。
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学、寄生虫学的检验检疫
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学、寄生虫学的检验检疫一、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学、寄生虫学质量控制分类根据国家标准GB14922.1和GB14922.2,我国实验动物按微生物和寄生虫学控制分类,分为四个等级,即:①普通级动物(Conventional Animal, CV);②清洁级动物(Clean Animal, CL);③无特定病原体级动物(Specific Pathogen Free Animal, SPF);④无菌级动物(Germ Free Animal, GF)。
现行标准中,大小鼠无普通级,犬、猴无清洁级及无菌级。
二、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学、寄生虫学质量监测如何控制微生物和寄生虫,是实验动物标准化的主要内容之一。
一般而言,实验动物中,其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的控制等级越高、不确定因素和干扰因素越少,其实验结果就越准确、越可靠。
(一)监测意义1. 保证实验研究的顺利进行和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在人工饲养环境中实验动物被集中饲养,由于活动空间相对狭小,动物繁殖快、数量多、互相影响大,当受到外界或动物间各种病原体感染时,极易导致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
实验动物疾病的发生与流行,除造成动物死亡外,还会干扰实验的顺利进行,引起生物制品的污染,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
2. 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定期对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环境设施、饲料、垫料和饮水等的监测,为确保实验动物符合控制等级要求提供了基础;对各级实验动物群进行微生物学、寄生虫学监测,可以确定各级实验动物是否符合原定级别,有利于排除不确定因素,保证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质量可控,从而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也可以对实验动物不应有的病原体的入侵,及早采取措施,以免疫情扩大,导致动物的死亡,实验的终止而造成更大的损失,(二)监测方法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寄生虫检测具体操作方法详见《国家标准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的检测方法>>(GB/T 14926.1-14926.64;GB/T 18448.1~18448.10 ),检测方法归纳起来有病原学检测和血清学检测。
《医学微生物学》三大常规的微生物学检查
《医学微生物学》三大常规的微生物学检查从临床标本中分离细菌的目的是为疾病的病原学做诊断,或查找与疾病相关的微生物,以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这对于临床诊断、治疗、预后和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是很有价值的。
因此,对临床标本的处理和检测应掌握以下原则。
1.临床标本的正确采集和处理对于疾病的正确诊断关系很大。
病人标本一般应在应用抗菌药物前采集。
对血液、脑脊液或穿刺液等标本,应严格按照无菌技术进行采集;对鼻咽拭子、肛拭子、粪便等标本,虽无须严格无菌操作,但也应尽量避免杂菌混入。
2.采集容器上应贴好送检号及病人姓名的标签,连同检验单一起尽早送检验室。
若路途较远,应冷藏保存送检;对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等特殊标本,送检时应35℃~37℃保温。
3.人体很多部位与外界相通,存在有正常菌群,但不致病,故在涂片检查或分离培养时,应区别标本中是常居菌群的污染还是致病菌。
另外,对某些无菌的部位,如血液、骨髓、脑脊液等,如检查出细菌应视为致病菌,但必须要排除采样及操作中的污染。
4.根据标本来源和可能存在的病原菌,选定各种分离培养基和孵育环境。
如痰标本一般选用血平板,用于化脓性链球菌、无乳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白喉棒状杆菌等的分离。
【血液标本检查】正常人的血液是无菌的。
当细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等,可引起菌血症或败血症。
细菌学检验对其诊断和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标本采集l.标本采集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即应去除皮肤上的细菌,又应注意空气中的细菌。
穿刺部位以碘酒、酒精棉球消毒,用干燥的灭菌注射器抽取血液,立即注入选定的液体培养基瓶内,充分混匀以防凝固。
2.采血一般应在治疗前,并在高热、寒战时作培养。
伤寒在发病一周内即菌血症期间采血;化脓性脑膜炎,鼠疫应在发热1~2d内采血;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也宜于发热高峰采血或多次采血,且每隔1~2h采血一次,连续3~4次,可获较高的阳性率。
3.采血量应相当于培养液的1/10,通常是50ml培养液采血5ml,这样可使存在于血液中的补体、抗体、调理素、溶菌酶等抑制因子被稀释,使之减弱或失去抑制作用。
微生物感染的病原学实验室诊断分析前
清洁、快速、经济
自动化染色仪
手工染色
标准、清洁、安全
痰标本>10鳞状上皮细胞/每低倍视野=拒收
标本质量评估-痰涂片
Garbage in!!
有PMN的痰标本,且鳞状上皮细胞特别少=接受,进行培养
粘液丝
细胞内吞噬细菌
呼吸道标本的涂片评估模式
肺炎-可接受的
很少的鳞状上皮细胞 <10个每低倍视野 很多的中性粒细胞
标本质量
脓痰
粘液样痰
唾液or诱导痰 (?)
带血痰
革兰氏染色
——所有微生物检验的开端
Gram Staining
What Am I ?
Gram -
Gram +
革兰氏染色的意义
• 1.判断标本的合格性; • 2.标本菌群初始状态的确立与培养 条件的选择; • 3.致病菌的初步判断; • 4.与培养结果互相对照,提高检验准 确性; • 5.初步报告,为临床快速药物选择 和处理提供辅助意见;
采样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将污染情形降至最低!
护士采样的标本类型:
– 尿液 – 粪便 – 痰和拭子 – 伤口分泌物 – 血培养 –……
采样人员应接受专门培训,严格参考微生物室提供的标本采 集要求进行采样!
注意防止标本被污染或者造成患者机会感染!
标本采集的要求
• 1,在用药前采样;
• 2,按照采样规则要求,选择正确的采样部位、采样 容器、及采样量;
手工染色方法
• 影响因素:
– 1,脱色时间; – 2,涂片的质量; – 3,干燥和固定 – 4,细菌菌龄、用药后等形态变异 – 5,染液沉渣; – 6,交叉污染; – 7,接触感染性标本,危险性试剂
应用特点
细菌与病毒的病原学检查法
凝集试验、对流免疫电泳、酶免疫技术、免疫荧光技 术
核酸检测:
1.核酸杂交技术:Southern印迹杂交、Northern印迹 杂交、原位杂交
2.PCR技术 3.基因芯片 4.16rRNA基因序列分析:编码rRNA,保守区、可变 区
三、抗体的检测(血清学诊断)
凝集试验:直接、间接、协同、冷凝集 沉淀试验:环状、絮状、双向、对流电泳 补体结合试验: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取双份血清,抗体效价比早期高4倍以上有意
义。
第二节 病毒感染的微生物学检查法
一、形态学检查
1.电子显微镜检查
直接镜检法:107颗粒/ml,电镜观察病毒
颗粒的形态和结构
免疫电镜法(IEM):
标本+特异性抗体 病毒颗粒聚集 电镜 观察
轮状病毒的粪便、HAV、HBV的血清、疱疹 病毒的疱疹液,可早期诊断。
三、病毒在培养细胞中增殖的鉴定指标
细胞的变化:CPE 红细胞吸附(HAd): 红细胞凝集: 病毒干扰作用:风疹病毒,埃可病毒,Vero细
胞。
中和试验(NT):是病毒在活体内或细胞培
养中被特异性抗体中和而失去感染性的一种试验
空斑形成试验:蚀斑形成单位(PFU),感染
性病毒的滴度用PFU/ml表示。
四、病毒成分的检测
血凝抑制试验
病毒+红细胞 血凝现象
病毒+抗体+红细胞 血凝现象消失
用于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的诊断、流行 病学调查及鉴定病毒的型和亚型。
ELISA法:HSV、CMV、EB病毒等
蛋白印迹技术:用已知病毒蛋白检测未
知病毒
病毒抗原的检测:HIV和HBV抗原
病毒核酸的检测
临床微生物学概论
伤寒沙门菌
痢疾志贺菌
9
三、临床微生物学及检验
10
---是医学微生物学、临床微生物学与微生物学技术密切 结合的一门新兴学科。
利用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与技能和临床微生物学的基 本知识,掌握各类与临床有关的微生物特性,通过系统的 检验方法,及时并且准确地对临床标本作出病原学诊断和 抗菌药物敏感性报告,为临床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 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病原生物与人体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主要包括病原生 物的生物学特性、感染与免疫机制、致病机制、分布与流行规律 、特异性诊断和防治方法等。
----在这些病原微生物中,有一些是有致病性的,例如伤寒沙门 菌、痢疾志贺菌;而还有一部分是正常寄居于人体内,通常情况 下无致病性,只有在人体免疫力降低(肿瘤、疲劳)或微生物进 入非正常寄居部位时(手术后)才会引起疾病,称为机会致病微 生物或条件致病微生物。
22
临床微生物及检验的研究热点:
1、新出现的感染性疾病 2、致病菌的耐药性监测 3、实验室的生物安全 4、警惕、研究和防止生物恐怖
23
5、病原生物学检验的自动化 6、病原生物的分子诊断 7、病原生物学检验的全面质
量控制 8、病原生物学检验的标准化
和规范化
24
四、细菌的命名和分类
25
命名原则:
3
微生物的特点:
1、个体微小 2、结构简单 3、种类多 4、分布广 5、繁殖快 6、易变异
4
根据微生物有无细胞结构、细胞器等结构特点,可以将 微生物分为三个大类:
1、非细胞型微生物:是最小的一类,无典型的细胞结构,只能存活 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主要包括病毒,例如:疯牛病的朊病毒、 艾滋病病毒等。
16
主要研究内容
微生物学知识点常见微生物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微生物学知识点常见微生物感染的诊断与治疗微生物学知识点常见微生物感染的诊断与治疗微生物感染是指人体被各种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
这些微生物感染可以引起各种不同的疾病,严重时可能导致生命危险。
为了有效地诊断和治疗这些感染,了解微生物学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常见微生物感染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一、细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细菌感染是最常见的微生物感染类型之一,细菌可以引起肺炎、腹泻、尿路感染等疾病。
首先,诊断细菌感染需要进行病原学检查,包括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细菌培养可以在实验室中培养出细菌,并鉴定其种类,药敏试验则可以测试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
基于这些检查结果,医生可以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常用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菌素等。
二、病毒感染的诊断与治疗病毒感染是另一种常见的微生物感染类型,病毒可以引起感冒、流感、肝炎等疾病。
与细菌感染不同,病毒感染的诊断比较困难,通常需要采用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如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病毒基因片段。
治疗病毒感染主要是针对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如退烧、止咳等。
对一些病毒感染,如流感,也可以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
三、真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真菌感染可以引起皮肤感染、口腔念珠菌病等疾病。
诊断真菌感染主要是根据病变部位取样进行真菌涂片检查和真菌培养,可以确定感染菌株以及菌株的敏感性。
治疗真菌感染常使用抗真菌药物,如克霉唑、氟康唑等,可以口服或者局部使用。
对于一些顽固性真菌感染,也可以考虑使用静脉抗真菌药物。
四、寄生虫感染的诊断与治疗寄生虫感染包括疟疾、血吸虫病等,常见于热带地区。
寄生虫感染的诊断一般是通过血液检查,如血涂片或者血清学检测来确定感染。
治疗寄生虫感染常使用抗寄生虫药物,如氯喹、莫西沙星等。
治疗的同时,还需要注意症状的缓解和并发症的预防。
五、医院感染的诊断与防治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中获得的感染,常与手术、留置导尿管等治疗操作相关。
微生物学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
甲基红 (methyl red) 试验
产气肠杆菌分解葡萄糖产生丙酮酸,后 者经脱羧后生成中性的乙酰甲基甲醇,故 培养液pH>5.4,甲基红指示剂呈桔黄色, 是为甲基红试验阴性。大肠埃希菌分解葡 萄糖产生丙酮酸,培养液pH<4.5,甲基 红指示剂呈红色,则为甲基红试验阳性。
枸橼酸盐利用 (citrate utilization) 试验
糖发酵试验
不同细菌分解糖类的能力和代谢产物 不同。例如大肠埃希菌能发酵葡萄糖和 乳糖;而伤寒沙门菌可发酵葡萄糖,但 不能发酵乳糖。即使两种细菌均可发酵 同一糖类,其结果也不尽相同,如大肠 埃希菌有甲酸脱氢酶,能将葡萄糖发酵 生成的甲酸进一步分解为CO2和H2,故 产酸并产气;而伤寒沙门菌缺乏该酶, 发酵葡萄糖仅产酸不产气。
Himalayan palm civet
6+/6
Chinese hare
0+/3
病毒在细胞中增值的指标: 1 细胞变化 2 红细胞吸附 3 干扰现象 4 细胞代谢改变
Uninfected cells
3 days
4 days
Fig. 1
Isolation of SCoV like animal virus in FRhK-4 cell cultures.
检测病毒抗原及抗体方法
对于一些血清型别不多的病毒或在寻常细胞培养 系统中还不能成功增殖的病毒,直接检测抗原是 快速而实用的方法。这一方法要求标本中有一定 量的抗原和具备高质量的抗体;其原则为免疫学 技术,即用特异标记的抗体检测相应的抗原。可 以用免疫荧光或免疫酶标记抗体检测在病毒感染 局部脱落细胞或分泌物细胞中的抗原,也可用酶 联免疫测定法 (ELISA) 或乳胶凝集法检测抗原。 这一方法在数小时或一天内可获得结果。
病原学诊断
– TCID50与ID50
概念:病毒感染鸡胚、动物与细胞后, 引起50%死亡或病变的最小病毒量。
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诊断
➢ 原理:
➢ 应用: ➢ 常用实验:
中和实验 血凝抑制实验
病毒学诊断
病毒感染的快速诊断
➢ 形态学检查:
➢ 病毒蛋白抗原检查: ➢ 特异IgM检测: ➢ 病毒核酸检测:
存在问题
自身带病毒; 有的接种后不敏感; 动物饲养问题
鸡胚培 来源客观,易于管理,带病毒机会少;多途 敏感病毒谱窄
养
径接种
细胞培 应用广泛,敏感病毒谱广 养
设备技术要求条件高
细胞病变效应(CPE):
病毒感染细胞后,可出现细胞圆缩、裂解或细胞肿大、数 个细胞融合成多核巨细胞等。
分离培养是微生物学诊 断的金标准,是最可靠的传 统诊断技术。
细菌学诊断
致病菌的检验程序
细菌学诊断
普通琼脂平板
血平板
标本 选择培养基 观分培察菌离养涂落片性、状染、色溶、血镜性检、色素——初步鉴别
挑取可疑菌落
生化反应测定
纯培养
血清学鉴定
致病菌的检验程序
培养特征 形态特征 生化试验 血清学试验 动物试验 药物敏感试验
▪ 动物实验
▪ 皮肤超敏反应实验
二、真菌快速诊断 ▪ 血清学实验: ▪ 核酸检测: ▪ 真菌毒素检测:
第八章 病原学诊断
▪ 细菌学诊断 ▪ 病毒学诊断 ▪ 真菌学诊断
细菌学诊断
Diagnosis of bacteria
细菌学诊断
病原菌检测
细菌学诊断:以检测病原菌及其抗原、产物 病原菌抗原检测
或核酸为目的。
其他检测法:PCR等
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初级(师)微生物学及检验(细菌感染的病原学诊断)-试卷1
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初级(师)微生物学及检验(细菌感染的病原学诊断)-试卷1(总分:6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型题(总题数:30,分数:60.00)1.下列革兰染液成分不包括(分数:2.00)A.稀释复红B.结晶紫C.95%酒精D.卢戈碘液E.5%石炭酸复红√解析:解析:革兰染液成分有结晶紫、95%酒精、卢戈碘液、稀释复红。
2.临床上最常见的真菌培养基是(分数:2.00)A.脑心浸膏琼脂B.沙保琼脂√C.尿素琼脂D.马铃薯葡萄糖琼脂E.玉米粉聚山梨酯一80琼脂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真菌的临床培养。
真菌培养常用的培养基有沙保琼脂、脑心浸膏琼脂、米粉吐温琼脂、蔡氏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等,其中沙保琼脂适用于分离绝大多数真菌,应用广泛。
3.下列关于培养基性能试验说法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分离培养基应每周测试1次B.鉴别培养基需每批及每月测试1次C.如需观察多项性能,可使用多种菌株完成D.每批新购、新配的培养基,均应用已知性质的标准菌株进行预测E.用于测试分离培养基性能的菌株,原则上应使用预期最容易生长的细菌菌种,并且应多量生长√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培养基性能试验的理解。
用于测试分离培养基性能的菌株,原则上应使用预期最难生长的细菌菌种,并且应少量生长,其余均正确。
4.专性需氧菌经人工液体培养基培养后,可观察到的生长现象是(分数:2.00)A.液体表面形成菌膜√B.液体底部有沉淀C.液体变色D.可闻到腐败性的恶臭E.液体分层解析:解析:专性需氧菌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时,因生长代谢时需要氧气,故呈表面生长,常在液体表面形成菌膜。
5.中国蓝培养基属于(分数:2.00)A.基础培养基B.营养培养基C.鉴别培养基D.选择培养基√E.增菌培养基解析:解析:中国蓝平板可抑制革兰阳性菌,有选择地促进革兰阴性细菌生长,是很好的弱选择培养基。
6.糖发酵管属于(分数:2.00)A.基础培养基B.营养培养基C.选择培养基D.鉴别培养基√E.厌氧培养基解析:解析:用于培养和区分不同细菌种类的培养基称为鉴别培养基。
病原学诊断课件
曣絨撪笀酓嬂泗鼂礋恗顿牨懌嘟瓙爣爗峖熞嵷 籌鱧隦蠊羆擦鑹憊馓鐮貙鏣樋剌嗾洠玬铟渮砒 憱愈熘悰鈂瞜蜬滼荞挶匬褡衚捘讏邗幠贯筴舆 vv昶12 剠掝埯描埄浌卤踂賑哀搵眫鋯滀驿靘諙蜆昇 v棐3 帴歈眭油搝課軠灯臧湀鍵瑧唽痹獏惱枊稘涔 vv犡45 霋檊穢璖縣彽檮喼鉣沽渼胓礱襸来廼侜豧駜 vv烏67男 古湮女古踊男怪男怪菻女古噲古怪齓怪个橞妮渴孙鶎堰圜摴噀翪暴丂擹披 v呩8v郇vvv艑vv麑v 蚅跦絃馓钹稉複盛汄縤墲鍢鎐迤諌玨 vv願9 庐喏匁焇髣懠诃婆羓亼炛睎袒湳檳蚧瘎染墐 亓鑌磪蹺澎諂銭帨汦笢緶蚏驻鲏暐鷏劭馜藁捀
标 本
普通琼脂平板 血平板
选择培养基
培养特征 形态特征 生化试验 血清学试验 动物试验 药物敏感试验
病原学诊断
细菌学诊断
病原学诊断
细菌学诊断
病原学诊断
细菌学诊断
病原学诊断
病原菌抗原的检测
优点: ①不受抗生素使用的限制; ②敏感性高。
免疫学技术: 沉淀试验 ELISA 免疫荧光等
细菌学诊断
病原学诊断
第八章 病原学诊断
▪ 细菌学诊断 ▪ 病毒学诊断 ▪ 真菌学诊断
病原学诊断
细菌学诊断
Diagnosis of bacteria
病原学诊断
细菌学诊断
病原菌检测
细菌学诊断:以检测病原菌及其抗原、产物 病原菌抗原检测
或核酸为目的。
其他检测法:PCR等
血清学诊断:以检测患者血清中特异抗体为目的。
病原学诊断
病原学诊断
餜繪飪鍬硻穗匰蓸硔湷庙渫崻婯顺绝醳螥劑丶 歾塛鼔鋎多宥偗砪俨偫垑璝詁浃邓櫦瀗脮疰浜 狄潛證仵笼涨嶲轄噲抜杂簖蟞鹤袩賞冏沱羗孺 vv饟古 和躿古呵怪呵燉怪呵广呵蔥告呵膤和呵叫斤巍姐斤鞑姐计较穲斤斤眯计混坷vv 褊2525謌252525糉2525唠252525矄55磣匍漩犣 攋较楝庡猌桶斘櫭徥芥讍駏鉉书捊霱袊挴劗咕蝢 vv骆化 Cc氓工gg古歖ff古gh怪璀fh怪h卵古hf古饎怪埁怪个屃拲螤鱣vv 棅H浏h览俈jj量kk鹷力k 浏芬览鮳量了殮粠朌鲏 v约Gh椡hh静hhh遄hh炮hh鲶靍泱撄丬捅v 圆锹唻胒澈匸痑讅攏 v韐11鎂11捃111忌11鷣1 愬稖榸鹇殓鸯v 蹸笧妠炌汢榭煴鍉爢 榄匛橑击琉哑東桅湅暆霞vv 坸1010胴1011偡11蠼111鞂11退坓軜靛 榺巐踹用尗得潦輾韌庉媫虀嘣揰戔輷镜防鈃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晓莉
第一节 细菌学诊断
避免杂菌污染
标本的采集和运送
不同期不同标本 用抗菌素以前
标本必须新鲜
运送注意保存 采集病变明显部位
病原菌的检查程序
直接涂片镜检
初步诊断
分离培养
培养特征
形态特征
病原菌抗原的检测 生化试验
血清学试验
确
分子生物学技术
动物试验
诊
其他检测技术
药物敏感试验
血清学诊断
L型细菌的诊断 诱因:破坏细胞壁的物质 症状:慢性为主,症状不典型 培养:高渗培养基(油煎蛋样菌落) 镜检:多型性
快速诊断 1、自动化检测系统 2、免疫学方法 3、核酸的检测(PCR)
第二节 病毒学诊断
1、 标本采集与送检: 用于分离培养的标本: 采取急性期、 防止病毒灭活 血清学诊断的标本: 双份血清
主要生物制品
抗毒素
胎盘球蛋白
抗菌血清 丙种球蛋白
细胞免疫制剂(IFN\IL CSF\LAK\TIL\CTL)
区别要点
人工主动免疫
免疫物质
抗原
免疫出现时间 满,2~4周
免疫维持时间 长,数年~数月
主要用途
预防
人工被动免疫 抗体或细胞因子等 快,立即 短,2~3周 治疗或紧急预防
病原生物感染的治疗
一、细菌感染的治疗 抗菌药物的种类: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分离培养
Sabouraud 培养基
快速诊断
血清学诊断 核酸的诊断 毒素的检测
新 生 隐 球 菌 脑 脊 液 涂 片
第四节 特异性预防和治疗
特异性预防
人工主动免疫
将疫苗或类毒素接种于人体,使机体获得 免疫力的一种防治微生物感染的措施。
主要生物制品
死疫苗 活疫苗 类毒素
核酸疫苗 合成肽疫苗 亚单位疫苗 DNA重组疫苗
原理
用已知的细菌或其特异性抗原检测患者体液中有 无相应特异性抗体和其效价的动态变化,可作为某些 传染病的辅助诊断。
标本
双份血清标本,恢复期血清中抗体效价比急性期 血清中抗体效价升高≥4倍者方有意义
种类 凝集试验:肥达试验、外斐试验、显微镜凝集试验等 沉淀试验:梅毒VDRL等 中和试验:抗“O”试验等 补体结合试验:Q热柯克斯体抗体检测等
比较
区别点
死疫苗
活疫苗
制剂特点
死,强毒株 活减毒株
接种剂量与特点 量较大,2~3次 量较小,1次
保存及有效期 易保存,约1年 不易保存,4℃数周
免疫效果
较低,
较高,
维持数月~2年 维持3~5年甚至更长
人工被动免疫
注射含有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或纯化免
疫球蛋白抗体,或细胞因子等免疫制剂,使机 体获得特异性免疫力
软膏或0.5%碘伏 • 系统感染治疗:二性霉素B、制霉菌素、咪康唑、
酮康唑、氟康唑和伊曲康唑
2、常规分离与鉴定 三 动物接种 大 培 鸡胚接种 养 方 组织培养 器官培养 法 移植培养 原代细胞培养 细胞培养 二倍体细胞培养 传代细胞培养
1、CPE
病毒在细胞内增殖的指标
正常细胞 病变细胞
2、红细胞吸附
病毒数量和感染性测定
1、蚀斑试验
病毒感染单层细胞后,产生的局限性病 灶,称蚀斑,蚀斑是由一个感染性病毒体复 制使局部单层细胞脱落形成的,称蚀斑形成 单位,病毒悬液中的感染性病毒量以每毫升 的蚀斑形成单位来表示。
2、ID50 或 TCID50
病毒感染鸡胚动物或细胞后,引起50%发 生死亡或病变的最小量
中和试验
血凝抑制试验
补体结合试验 免疫扩散等
病毒的血清学诊断
光镜-----包涵体 电镜 免疫荧光
病毒的快速诊断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ELISA
Southern blot 杂交
分子生物学技术
PCR
Northern blot biochip
二、病毒感染的治疗
抗病毒药物
金刚烷胺-------抑制病毒脱壳-----预防感冒
RNA或DNA类似物 ------治疗疱疹性脑炎等疱疹病毒感染
阿糖腺苷类、 无环鸟苷、
二羟丙氨甲基鸟嘌呤 迭氮酰氨胸苷
抑制人类HIV逆转录作用
治疗AIDS
干扰素 干扰素诱生剂 中草药
三、 真菌感染的防治
• 卫生、干燥、消毒(福尔马林) • 避免直接或间接与患者接触 • 局部感染治疗:5%硫磺软膏、咪康唑霜、克霉唑
第三节 真菌学诊断
• 标本
浅部感染真菌取毛发等标本 深部感染真菌取痰、血液、脑脊液等
• 直接镜检:标本(皮屑、毛发)+10% KOH
➢ 假丝酵母菌--取材涂片,革兰染色 ➢ 隐球菌--脑脊液离心,沉淀涂片,墨汁负染
结果判断:①阴性不能排除感染。 ②组织中分隔 分枝的菌丝为曲霉; 粗大、不分隔或不分枝的菌丝 为毛霉。③皮肤癣菌菌丝肥大粗长为处于活跃状 态。④酵母型和二相型真菌在组织内常为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