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市政道路管道吊装施工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工程管理)市政道路管道吊装施工方案
壹、施工依据:
1、施工依据:
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我X公司和甲方签的工程承包合同及相关技术规范。
二、施工前的准备:
1、施工技术组织:
施工前,先对施工合同、现场实际情况、技术规范等进行熟悉,对于施工工序不明白的地方,待进行技术交底时提出解决。
2、施工场地的安排及施工机具的准备:
(1)、施工场地的安排:
由于此工程处于交通要道旁,施工区域狭小,且车流量大,再加上施工难度较大,为减少对交通的影响,采用分段分次吊装,吊装时设2个交通安全指挥人员,施工范围内设安全围挡,摆放安全指示牌,吊车、挖土机停放沟边。
(2)、施工机具设备的组织:
本工程对于大型设备应采用专人、专项管理,工具设备壹览表见附表:
三、施工前的教育培训:
对进场施工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主要培训内容是安全、技术方面的教育及本工程施工工序技术员介绍施工技术要求,起重工等特种工作必须持证上岗。
四、施工程序:
五、施工安全管理机构
安全管理小组
组长:XX
副组长:XX
组员:XX、XX、XX、XX、XXX、XX、XX
六、施工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
1、吊车的选择
汽车吊理论吨位乘以3,再除以你要掉的重量能得出距离,除以距离能得出重量,可是吊车的实际能力达不到计算出来的结果,仍要把主臂的重量和吊钩的重量算上。
2、吊装方法及钢丝绳的选用
根据管道重量的计算,捆绑管子时选用绳索兜底平吊法
采用绳索兜底平吊法时,吊绳和管子的夹角不宜过小,壹般夹角应大于45°为宜。
钢丝绳的选用应根据其有效破断拉力Pp来确定,若钢丝绳的有效破段拉力Pp小于钢丝绳破断拉力总和∑P,那么钢丝绳就能够选用。在施工现场中,钢丝绳的有效破断拉力可由下面的经验公式进行估算:
Cd2=F
F:最大破坏拉力单位Kg,d:直径单位mm
最大破坏拉力F=(16250/4)*3=12188Kg
即:钢丝绳的直径为:
d=(F/C)1/2=(12188/55)1/2=15mm注:C:取55~50倍。选用ф15mm钢丝绳
3、管道下沟方法:
本段25T吊车下管时采用分段式下管,即将管壹节壹节分别吊起后下入沟槽内组对。如下图所示:
4、注意事项:
(1)、管子装御的注意事项:
进场的管子应堆放在平整的地方,不同类别和不同规格的管子要分开堆放,跺和跺之间要留有通道。
预应力混凝土管应用垫木垫起,每层管子之间的垫木必须上下对齐在壹条直线上,每根管子的俩块垫木间距离为0.6倍的管子长度,堆放高度为1层。
(2)、下管的注意事项
①、吊车沿沟槽开行距沟边应间隔1M的距离,以避免沟壁坍塌;
②、吊车不得在架空输电线路下作业,在架空线路附近作业时,其安全距离应符合当地电业管理部门的规定。
③、吊装时管段和管件其外形尺寸和防腐已完全符合要求后才可进行下沟。
④、所吊装的管段或组合件的重量应和起重工具相适应;绑扎点应确能承受其负荷。起吊时应按重心位置正确地绑扎绳扣,保证起吊平稳。
⑤、已吊装的管段应马上进行调整连接,不允许长期处于临时固定状态。
⑥、为避免吊装机具的往返般动,下管时应顺次逐段吊装,即将壹段全部吊装完毕后,再将吊装机具般至下壹段进行吊装。
(3)周边管道保护
管道起吊及下管时,为防止管道旋转及脱落碰撞到周边的水管及电缆,在挡墙上用钢管搭设隔离防护架,以保护周边管线不受损坏。
(4)管道的运输
管道采用专用平板卡车运输,用葫芦固定,保证运输过程中共的安全。
七、质量安全控制
1、吊装应由壹人负责指挥,指挥人员必须熟悉机械吊装的有关安全操作规程和指挥信号;架驶员必须听从信号进行操作。
2、管子在下沟前应先进行试吊,确认可靠后方可吊运。
3、起吊及搬运管材、配件时,对于法兰盘面,非金属管材承插口工作面金属管防腐层等,均应采取保护措施,以防损坏。
4、在起吊作业区内,任何人不得在吊钩或被吊起的重物下面通过或站立。
5、管节下入沟槽时,不得和槽壁支撑及槽下的管道相互碰撞;沟内运管不得扰动天然地基。
6、使用千斤顶时,必须上下垫牢,随起随垫,随落随抽垫木。
7、在工作中起重人员禁止用手直接校正已被重物张紧的绳子,如钢丝绳、链条等。吊运中发现捆缚松动或吊运工具发生异样、怪声应立即指挥停车进行检查,绝不可图侥幸之心。
8、在吊装工程中吊装作业范围内用锥型筒隔离,拉警戒线,四周摆放安全警示牌,设安全指挥人员2名,至吊装完毕方可撤离。
安全施工平面布置图如下:
XXXXXXXXXXXXXXXXXX公司
XXXXXXXXXXXX工程项目部
2011年1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