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教育资源短缺是当今中国第一短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质教育资源短缺是当今中国第一短缺——当前中国教育问题第一位的仍是投入不足
刘道兴
长期教育投入不足是造成我国教育供给能力不足的最直接、最根本原因。最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财力增强,国家对教育投入规模不断加大,从2004年到2008年,我国公共教育支出从4000多亿元增加到9700多亿元,财政教育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从
14.9%提高到
16.3%,教育支出成为国家财政支出的第一大项。在巨大财力支持下,我国教育领域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城乡义务教育实现了完全免费,初步建立了对家庭贫困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职业教育实现了快速发展,高等教育快速进入大众化阶段等,这些成绩和变化都具有历史意义。但同时我们还应当清醒看到,由于历史形成教育欠账,我国教育基础薄弱,巨大教育体系对资金的需求仍然有很大缺口,目前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投入不足的矛盾依然非常突出,由此导致的优质教育资源短缺仍然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最大压力。
第一,义务教育基础仍然薄弱。在我国现行财政体制下,各级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在义务教育发展中应当发挥主体作用。近几年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实现了完全免费,这是值得载入中国教育史册的重大事件。但由于多年来对义务教育投入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严重不足,目前我国义务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这些问题,一是农村学校办学质量差,二是城市学校伴随城镇化加快严重的大班额问题,三是城乡普遍存在义务教育不均衡问题。
在广大中西部地区,尽管农村义务教育办学主体经历了由村负责、到乡负责、再到县负责几次调整,但学校基本建设投资严重不足的问题始终没有很好解决,农村学校质量差成为全国熟知的问题。由于教育经费短缺,许多农村小学、初中桌椅残缺不全,缺乏基本实验教学仪器,有危房的学校不断出现。尽管免收学生学费,但生均教育经费在一些地方太低,学校无钱购买简单教具、墨水、粉笔的现象依然存在。由于支付教师工资困难,农村学校教师严重不足,新课改以后许多课程农村学校开不齐全。这既降低了农村义务教育的水
平,又加大了城乡义务教育的差距。尤其值得强调的是,在中西部地区广大城市,由于这些年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滞后于城镇化进程,随着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城市中小学校过度拥挤,大班额教学现象十分普遍。一些县城出现了许多八九十人甚至上百名学生的班级,使素质教育根本没有保证。义务教育停止收费以后,学校没有任何收入和积累可能,学校自身无力改变这种状况。尤其是近两年国家明确了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由输入地学校无条件接收的政策,这种现象更加严重。
如果各级政府不从根本制度上解决义务教育基本建设投入问题,有可能使义务教育阶段上好学校难的问题更加突出,城市义务教育质量也难以保证。第二,高中教育普及缓慢,大量初中毕业生无法升学。由于我国长期以普九为教育工作重点,虽然有效促进了九年义务教育发展,但在相当长时间内一些地方出现了忽视高中发展和规模扩大的现象。进入新世纪,我国仍有近一半的初中毕业生不能进入高中阶段接受教育,且地区间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人口大省,人口受教育程度低已经严重影响了这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党的十六大提出尽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以来,各地高中教育近年有了较大发展,但是作为高中阶段教育主要内容的中等职业教育在县以下发展缓慢,办学条件差、师资水平低,缺乏实训设施,造成了全国性普通高中升学紧张、十分拥挤、而中职学校招生困难的新情况。高中阶段教育容量不足,中职教育质量太低,已成为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使我国教育结构出现“两头高、中间低”的结构性失衡。这既影响到教育重心的上移,也影响到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成为制约我国劳动力水平和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原因。
表3-4可以看到,改革开放20年间普通高中发展十分缓慢,尤其是从70年代末到90年代末,高中规模一直在700多万学生水平上徘徊,与经济社会在此间的快速发展形成极大反差。直到高校扩招以后,普通高中规模开始显著扩大,但是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和环境则更加不利,
2008、2009年以来,国家为鼓励中等职业教育,采取每年每生补贴1500元的政策,但是许多中职学校仍然招生困难,主要是这些学校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缺乏吸引力。
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对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投入不足,教育政策又没有赋予这类学校自主发展的权力,影响了高中阶段教育适应社会需要的发展和提高。
第三、社会对职业技术教育认识不到位,职业技术教育投入不足、质量不高。在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而劳动者素质非常重要的方面体现在职业技术技能和敬业精神的养成,这就必须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技术教育,大力办好职业技术院校。但是在我国,由于受陈旧教育思想束缚,受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落后观念影响,认为受教育就是为了当干部、当劳心者,不愿意接受职业技术技能教育的倾向比较严重,认为受职业技术教育是无奈之举,是考不上好学校才不得不到职业技术院校。在这种社会观念影响下,各地重视普通高中和普通高校,对职业技术院校发展建设投入不够、职业技术院校总体规模不足,质量不高,特别是现代化的实训设施不配套,尤其是代表世界先进技术和生产力水平的机器装备不能及时进入职业技术院校教学第一线,影响了职业技术院校办学质量和社会信誉。职业技术院校比普通高中和普通高校更需要投资,办学成本更高,育人花费更大。只有把职业技术院校办得更好,让学生学的知识技能更管用,毕业生更容易就业创业,才能改变整个社会的教育观念,正确对待职业技术院校教育。第四,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和质量提高遇到困难。1978年,我国高等学校恢复招生,当年通过考试录取30多万学生。这本来是一个恢复性的数量,经济社会走向稳步发展以后完全应当快速扩大招生,但由于多种原因,高等教育规模就在1978年这个招生的基础上慢慢提升,每年增加招生量10万人左右,有时甚至还有下降。1978年到1998年的20年间,高等教育规模扩大很不明显。
到1990年时,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只有
3.4%。直到1998年,国家为了扩大内需,拉动经济,才鼓励支持扩大高校招生规模,并同时允许银行向学校贷款,才实现了近10年高等教育快速发展。2009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初步实现了从精英教育阶段向大众化阶段的跨越。千军万马挤高考独木桥的局面有了一定改变。但如果放到世界来看,我国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依然差距较大。在西方发达国家,包括地方学院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内的高等教育入学率,大多已达到7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