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海气相互作用及影响

合集下载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气候变化已成为近年来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随着海洋环境的变化,海气相互作用也在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

海气相互作用是指在海洋与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

海洋的存在及其对大气的热量、雨量以及旋转熵的协同作用影响了大气结构和环境,有效地影响着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系统的结构变化。

气候变化本质上是大气中原子、分子和反应物的动态变化,海洋和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气候系统变化的主要动力之一。

气溶胶作用使得海气交换归与大气的全球变化的最的负责的来源。

由于气溶胶粒子质量较小,它们被大气携带,可以深入到海洋和大气层面,促进了气候变化和气候系统结构变化的过程。

海气交换也参与温室气体的排放,比如二氧化碳(CO2)、二氧化氮(NO2)和甲烷,这些温室气体对臭氧层和全球气候有明显的影响。

海气交换则可以控制全球温室气体的浓度,从而调控气温等气候特征。

此外,海气交换还可以促进海洋碳的消耗。

溶解的二氧化碳在海洋中会被海水吸收,这一过程可以降低气候变化带来的潜在影响,改变大气中二氧化碳污染的形成机制,从而抑制全球气温变化。

总之,海气相互作用可以调节气候系统与它们之间的关系,促进气候变化的过程,使其能够与大气的变化相互作用。

另外,海气相互作用也可以管控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促进海洋碳消耗,降低海洋碳污染,从而抑制全球气温的升高。

第一节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第一节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二、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平衡 1.大气环流与大洋环流对水、热平衡的意义 大气环流与大洋环流驱使着水分和热量在不同地区的 传输,从而 维持着地球上水分和热量的平衡 。 2.海—气相互作用对大气环流与大洋环流形成的影响 太阳辐射对高低纬度加热的不均,形成高低纬度间的 大气环流,中间的环节是海洋对不同纬度大气加热的 。 差异,由于 盛行风 吹动海水,从而形成大洋环 洋。
2.读图4.2,思考:a为什么热带是海洋与大气相互 作用最活跃的地区? 热带获得太阳辐射多,向大气输送热量最多:其次 该区海洋面积大,海水蒸发旺盛,向大气输送的水 汽也丰富。 B 20°-40°N、40°-60°N,大洋东、西岸输入大 气的热量差异,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 20°-40°N海区,东少西多; 40°-60°N海区,东多西少;
3.地球上的水平衡 (1)全球的水平衡是通过 海—气相互作用 来实现的。 海洋通过蒸发向大气输送水汽 在全球的水循环和水平衡中, 海水运动大气运动 是途径,它们都是通过 是基础, 海气相互作用 才得以实现的。 (2)读图4.3理解水平衡。 (P39活动) (3)分析说明下列地区水是怎样平衡的。 海洋: 蒸发量=降水量+径流量 陆地外流区域: 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 内流区域: 降水量=蒸发量
第一节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表写 的出 洋左 流图 名中 称各 字 母 代
夏季北印度洋(南亚)地区盛行 西南 风,海水 自西向东 流, 顺 形成呈 时针方向旋转的大洋环流。冬季呢?
盛行东北风,海水自东向西流,呈逆时针流动。
பைடு நூலகம்
一、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交换 1.读图4.1,理解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交换的关系。 (1) 海洋 是大气中水汽的最主要来源。 低 纬度海 区和 暖 流经的海区,海-气间的水分交换较为活跃(为什么) (2) 海洋 是大气最主要的热量储存库。海洋通 过 潜热长波辐射 等方式把储存的太阳辐射能输送给大 、 气。水温高的地区,向大气输送的热量较 多 。

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大气环流与大洋环流
全球盛行风系图
全球洋流模式图
海一气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是维持全球水 热平衡的基础。
赤道太平洋海区西部盛行上升气流,多降水,大气降水 将水分补充给海洋; 赤道太平洋海区东部由于盛行下沉气流,多晴天,海水 蒸发旺盛,海洋将水汽补充给大气。
1、形成:
正常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 的表层海水温度较低,大气较稳定,气 流下沉;西部海水温度较高,气流上升, 升到高空后向东流去,到达低温的 东太平洋后下沉,然后在海面上以 东风形式返回西太平洋。这样构成 一个东西向的大气环流圈,气象学 上称作“沃克环流”。
海洋表层存储85%的热量
海洋对大气的温室效应有缓解作用
光合 作用
二氧化碳 溶于水中
1.长春(44°N)较伦敦(51°N)纬度低,但长春冬季气温较低、夏季气温较高 气温年较差较大。
2.从海-气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主要是长春与伦教的海陆位置不同,伦敦临海,受北大西洋 暖流影响较大;海洋对气温有调节作用,暖流具有增温增湿作用。长春不临海,气温受陆地的影响较大。
道 附

变为多雨,引发洪涝灾 害
近 太平 上升气流减弱或消失,
洋西
气候由温润多雨转变 为干燥少雨,带来旱灾
部 或森林大火
东、 西部 海面 的温 度差 异减

全球
与更广大范围的气候异常现 象呈现一定的相关性
沃克环流减弱
太 平 洋
拉尼娜
拉尼娜现象发生后,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部的温度差异增大,同样会引起气候异常。
结合材料探究: (1)上述事件与哪种现象有关? (2)该现象是怎样产生的? 提示: (1)厄尔尼诺现象。 (2)每隔几年,东南信风会突然减弱,甚至会转为西风。赤道逆流增强,南美洲西岸 的寒流被暖流取代,从而形成厄尔尼诺现象。

海气相互作用及影响

海气相互作用及影响
第二节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
可编辑ppt
12
厄尔尼诺与拉尼娜
★ 沃克环流 ★ 厄尔尼诺现象
★ 拉尼娜现象
可编辑ppt
13
赤道太平洋东西两岸温度湿度有何不同?
东:温度低Leabharlann 湿度低西:温度高;湿度高 可编辑ppt
14
太平洋中、东侧:晴朗、干燥;海温低、海 洋斜(跃)温层浅。
太平洋西侧:多雨、湿润;海温高、海洋斜 温层深。
第四章 海 — 气作用
第一节 海—气相互作用及影响
可编辑ppt
1
海—气相互作用 ★ 海—气间相互作用与水热交换 ★ 海—气间相互作用与水热平衡
可编辑ppt
2
海—气相互作用——水分交换
水汽凝结
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 最主要来源(86%)
海 大 低纬海区和有暖流经
水 蒸 发
气 降 水
过的海区,水分交换 比较活跃
可编辑ppt
9






— 热
可编辑ppt
平 衡10
海—气相互作用——热平衡
❖地球上高低纬之间热量输送通过大气 运动和洋流共同实现。
❖0-30°N 海洋输送热量>大气输热
❖30°N以北 大气输送热量>海洋输热
❖50°N附近 海洋输送热量给大气,大
气环可流编辑p输pt 送到高纬
11
第四章 海 — 气作用
可编辑ppt
15
正常状况的大气环流—沃克环流
可编辑ppt
16
太平洋东、西侧气压差值减小 沃克 ——厄尔尼诺现象 环流 太平洋东、西侧气压差值增大
——拉尼娜现象
可编辑ppt
17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知识清单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知识清单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知识清单一、海—气相互作用的概念海—气相互作用是指海洋与大气之间在热量、动量和物质等方面的相互影响和交换的过程。

简单来说,海洋和大气就像是一对亲密的伙伴,不断地进行着“交流”,这种交流对全球的气候和环境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二、海—气相互作用的主要方式1、热量交换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热量储存库,其吸收的太阳辐射能远远超过陆地。

海洋通过蒸发、对流等方式将热量传递给大气,而大气则通过风将热量重新分配。

例如,在低纬度地区,海洋吸收了大量的热量,通过海流和大气环流将热量输送到高纬度地区,从而调节了全球的热量分布。

2、水汽交换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

海水的蒸发会使大量的水汽进入大气,这些水汽在一定条件下会形成云、雨等天气现象。

同时,大气中的水汽也会通过降水的形式回到海洋,完成水汽的循环。

3、气体交换海洋和大气之间还会进行气体的交换,如二氧化碳、氧气等。

海洋中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而海洋中的生物呼吸和分解过程则会产生二氧化碳。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也会溶解在海水中,参与海洋的碳循环。

4、动量交换风是大气向海洋传递动量的主要方式。

风吹过海面时会产生摩擦力,从而引起海浪和海流。

反过来,海洋中的海流和海浪也会对大气环流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海—气相互作用的影响1、对全球气候的影响(1)调节气温海洋的巨大热容量使得海洋能够在夏季储存热量,在冬季释放热量,从而减缓了沿海地区气温的季节变化。

同时,海洋与大气之间的热量交换也影响着全球的气温分布,使得赤道和两极之间的温差不至于过大。

(2)影响降水海洋向大气输送的水汽是形成降水的重要条件。

在沿海地区,由于海洋水汽充足,降水通常较为丰富。

而在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降水相对较少。

此外,海—气相互作用还会影响降水的季节分布和年际变化。

(3)形成气候类型在全球范围内,不同地区的海—气相互作用模式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类型。

例如,赤道附近的低纬度地区,由于海水温度高,蒸发强烈,大气对流旺盛,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而在中纬度地区,由于海洋和陆地的热力差异明显,形成了季风气候。

第一节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第一节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相关;③海区有寒流经过,水温低于相同纬度海区。第 4 题,
在南北纬 0°~30°的海区中,海洋输送热量超过大气输送热
量。
答案:3.C 4.A
5.下列叙述中,与海—气相互作用原理相悖的是 A.海—气间广泛存在着物质和能量交换 B.海洋决定着大气中的水热变化 C.海洋是大气中的主要热源和水源 D.海洋参与大气的热量平衡和水分平衡
1.构成海—气间热量传输主要途径的是
A.①
B.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C.③
D.④
()
2.海洋将热量以________的形式传递给大气
()
①长波辐射 ②短波辐射
③潜热释放 ④潜热吸收
A.①③ C.①④
B.②④ D.②③
解析:第 1 题,海—气间热量传输的主要途径是海水蒸发和 水汽凝结。第 2 题,海水吸收太阳辐射和潜热增温后,通过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有关海洋表层温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暖流流经海区的水温均高于寒流流经海区
B.洋流可减小高、低纬度海区之间的水温差异
C.热量辐射是各纬度海区之间热量交换的主要方式
D.水温的年变化幅度近岸海区小于同纬度大洋中部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热量净收入在低纬度较多,在中 高纬度为负值,且负值逐渐变大,故①符合题意;在低纬度 海区热量盈余,高纬度热量亏损,故②不符合题意;读图可 知,副热带海区热量收入比赤道地区多,故③不符合题意; 海洋热量主要收入来自太阳辐射,支出主要是由于蒸发耗 热,故④符合题意。第(2)题,相同纬度,暖流流经海区的水 温高;洋流在低纬和高纬之间流动,使高低纬度之间不断进 行着热量输送和交换,从而减小其温差;水温的年变化幅度 近岸海区大于同纬度大洋中部。所以本题选择 B 选项。 答案:(1)A (2)B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气相互作用和它们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

海气是指大气和海洋之间的连接,它影响着全球气候,包括温室气体的排放和海平面变化。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海气相互作用和它们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海气互作用是指大气层和海洋之间的相互作用。

它像一个桥梁,将大气层与海洋环境连接在一起。

海气互作用由大气温度变化引起,其影响包括大气温度、大气湿度和气压。

大气温度变化会影响海洋的温度,从而导致全球变暖。

海气互作用对全球气候的最大影响是温室气体的排放,其中包括CO2和其他温室气体。

海洋中的温室气体可以被大气中的气体吸收,这会导致海洋的吸收能力减弱,从而增加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进一步加剧全球变暖。

此外,海洋水温变化也会影响大气层中的水汽,导致水汽浓度增加,进而导致降水量增加。

另外,海气互作用还会影响海平面变化,海洋温度和水位上升,这会对海岸线造成威胁。

在当今的全球气候变化的情况下,重视海气互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为了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们必须加强对海气互作用的调查和研究,以便探索有效的解决方案。

另外,我们还应努力减少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排放,从而降低全球变暖的威胁。

综上所述,海气互作用是大气层和海洋之间的连接,其影响包括温室气体的排放和海平面变化。

当今的全球气候变化加速了海气
互作用的发展,因此加强对海气互作用的研究,减少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排放,是我们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

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有什么样的影响?

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有什么样的影响?

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有什么样的影响?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有着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其主要影响方面:1.蒸发与降水循环:海-气相互作用是蒸发和降水循环的关键过程。

海洋的蒸发释放水蒸气进入大气中,形成水蒸气的库存,这是降水的重要来源之一。

当水蒸气冷却凝结成云,降水发生,这将有助于将热量和水领域的能量释放回地球。

2.气候调节:海-气相互作用通过调节全球的温度和湿度分布对气候具有调节作用。

海洋是地球上巨大的热库,能够吸收和储存大量的热量,使得海洋沿岸地区的气温比内陆地区更加温和。

此外,大气通过海洋吸收了大量的水蒸气,形成了水汽的输送路径,从而影响降水的分布模式。

3.季风系统:海-气相互作用在季风系统中发挥关键作用。

海洋的温暖和湿度导致季风风系统产生,在夏季带来大量的降水。

而在冬季,陆地相对较冷,形成了季风倒挂的现象,从而影响了季风风系统的运行。

4.气候变化和海洋循环:海-气相互作用是地球气候变化和海洋循环的重要机制。

例如,El Niño和La Niña现象是由于海洋和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导致的热量传递和海洋循环的变化,从而影响全球的气候格局。

5.水面温度调节:海洋对大气温度具有调节作用。

较高的海表温度在冷却过程中释放热量,影响着大气的温度。

海洋热量的释放和吸收可以影响大气中的热力循环和风的形成。

综上所述,海-气相互作用通过调节水蒸气和热量的交换,对全球的水热平衡、气候变化、季风系统和海洋循环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了解和研究这种相互作用的机制,有助于深入理解全球气候系统的运行和变化。

海气相互作用(完整版)4

海气相互作用(完整版)4

探究活动 3:沃克环流
读下图,根据热力环流原理,绘制赤道附近太平洋上空的大气环流示意图。说 出受该热力环流影响下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两岸的气候状况。
沃克环流·赤道海洋表
面因水温的东西面差异而 产生的一种纬圈热力环流
30℃
西
22℃

合作探究--厄尔尼诺、拉尼娜及其影响
V 一、当东南信风减弱时赤道太平洋东西两岸会
沃克环流变弱 厄尔尼诺现象出现
厄尔尼诺又称圣婴现象(圣诞节前后)。 是秘鲁、厄尔瓜多一带渔民用以称呼一种
异常气候现象的名词。主要指太平洋东 部和中部的热带海域海水温度异常 增暖,使整个世界气候模式发生变化。
暖 冷

西信风减弱
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
太平洋东侧可能发生洪涝;西侧气候变干旱, 可能发生森林火灾。
问题1 为什么热带是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最活跃的地区?
答:1.热带范围约跨47个纬度,获得的太阳辐射多; 2.该地所占面积及海洋面积最大; 3.海洋平均每日向大气输送的热量最多; 4.该海区面积大,海水蒸发旺盛,向大气输送水汽也丰富。
探究活动 1: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交换
材料一 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全年平均温度约28℃,万种风情,景物甚为绮丽。享有“神明之岛” “恶魔之岛”“罗曼斯岛”“绮丽之岛”“天堂之岛”“魔幻之岛”“花之岛”等美誉。成为全球 著名的旅游胜地,每年春节都有大批的中国游客到此过节,享受巴厘岛的碧水海滩。 材料二 下图为海洋平均每日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分布(单位:×0.484 W/m2)
海洋向大气输送的热量,与其表层 水温密切相关。水温高的海区,向 大气输送的热量也多。热带地区海 洋面积大,是驱动地球大气系统的 主要能量来源地。
大气通过风作用于海洋,驱 动海水运动,把部分能量返 还给海洋,并使海洋热状况 产生再分配,改变海洋对大 气的加热作用。

4.1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4.1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4.1 海- 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导学案【学习目标】1. 理解海-气之间水、热交换过程。

2. 理解海- 气相互作用、洋流、大气环流对全球水热平衡所起的作用。

【重点难点】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学习过程】高手笔记1.海洋与大气之间的水热交换形式和过程海气之间进行水分交换的同时也进行着热量交换:海洋吸收了到达地表太阳辐射的大部分,储存在海洋表层,海洋再通过长波辐射等形式把储存的太阳辐射输送给大气。

海洋与大气之间的水热交换与海洋表面的水温有关:水温高,蒸发量大,空气湿度大,降水丰富,水分交换活跃;水温高,向大气输送的热量也较多。

热带地区是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最活跃的地区。

2.水循环运动的地理意义通过水循环运动,水在连续不断地运动、转化,使地球上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从而维护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它是通过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水之间相互转化而得以不断更新的。

水循环促使自然界物质的运动,对地表太阳辐射能起着吸收、转化、传输和调节的作用,从而使地球表层各个圈层之间,以及陆地与海洋之间实现物质的迁移和能量的交换。

水循环运动还影响着全球的气候和生态,不断地塑造着地表形态。

总之,水循环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全球地理环境。

名师解惑海洋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剖析:由于热容量的影响,海水温度的变化表现为:增温较缓,降温也较缓。

海洋对大气温度起着显著的调节作用。

大陆热容量比海洋小,陆地吸收太阳辐射热能后,分子传导能力不强,热能只能下传到地面以下的浅薄层中。

陆地温度的变化表现为:增温也快,降温也迅速。

陆地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很小,以致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都比海洋大。

讲练互动例题】海水对气温的调节作用可以( )A. 使温差减小B. 使温差增大C. 使气温升高D. 使气温降低解析:同样体积的海水,比热容比空气大 3 000多倍。

由于比热容的差异,海水温度的变化比陆地温度的变化小;海洋上空的气温变化比陆地上空的气温变化慢。

第一节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第一节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海—气相互作用——热量交换
海洋是大 长波 气最主要 辐射 的热量储
长 存库
波 辐 射
潜热输送 水汽凝结
海大 水气 蒸降 发水
太阳 热传导 辐射
海洋 潜热、长波 大气
辐射传导
影响海- 气水热交 换的因素
纬度
(海水温度) 洋流
低纬 高纬 寒流 暖流
水温低, 蒸发量小
向大气输 送的热量 少
水温高, 蒸发量大 向大气输 送的热量 多
C.太阳和大气
D.太阳和海洋
(2)图中A处的值可能是____A____W/m2
A.230
B.180 C.110 D.90
(3)图中A海区表层海水热量的直接来源是 B
A.太阳辐射 B.洋流 C.陆地 D.大气
海—生物——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
溶解
大气降尘 N、P
大 气
氧气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吸收
生物 沉 积物
海洋
海—气间相互作用归纳
低纬度海区和有暖流流经的海区,海面蒸发旺 盛,空气湿度大,降水也较丰富,海—气间的 水分交换也较为活跃
主要受寒、暖流的影响。
海洋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
海洋对大气 表 温度的影响 现
原因
海水的热容 量大于陆地
海洋的气温 变化有滞后 效应
海洋使大气 温度变化比 较缓和
北半球最低温: 陆地:1月;海洋:2月
变式练习1
海水对气温的调节作用可以( ) A.使温差减小 B.使温差增大 C.使气温升高 D.使气温降低
二、海—气相互作用——水热平衡
• 不同纬度海洋对大气加热 高低纬间环流
• 海陆对大气加热
季风环流
海—气热力作用 气—海动力作用

课件2:4.1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课件2:4.1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第一节 海—气相互作用及影响
海—气相互作用
★ 海—气间相互作用与水热交换 ★ 海—气间相互作用与水热平衡
海—气相互作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水分交换
水汽凝结
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 最主要来源(86%)



气 低纬海区和有暖流经
蒸 发
降 水
过的海区,水分交换
比较活跃
海洋
海—气相互作用——热量交换
长波 辐射
长 波 辐 射
海—气相互作用——水热平衡
• 不同纬度海洋对大气加热 • 海陆对大气加热
高低纬间环流
季风环流
海—气热力作用 气—海动力作用
大气环流
方向基本 一致
大洋环流
大气环流与大洋环流驱使水热在不同地区传输, 维持地球水热平衡。
3
5
4
6

7
98
2 1
海洋
海—气相互作用——水平衡
• 通过海上内循环和海陆间循环等水体循环流动, 使全球蒸发,降水达到平衡。
海洋是大 气最主要 的热量储 存库
潜热输送 水汽凝结 海大 水气 蒸降 发水
海洋
海—气相互作用 —海洋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
海洋上的气温变化有滞后效应. 海洋使大气温度变化比较缓和(日较 差与年较差小)
海—气间相互作用归纳
★ 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 ★ 海洋是大气最主要的热量储存库 ★ 海洋对大气温度具有调节作用 ★ 海洋是地球表层最大的碳储存库 ★ 海-气之间氧气交换(海洋与森林并称地球 的两叶肺)
6.下列属于浮游生物不丰富地区的是
A. 寒暖流交汇处
B. 冷海水上泛的地方
C. 江河入海口
D. 下降洋流处

4.3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4.3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太平洋海 岸增高
面温度
太平洋西岸增高,东岸降低
天 气、 影 气候 响
西岸的澳大利亚以及印度 尼西亚、非洲等地出现严 重旱灾,东岸荒漠地带暴 雨成灾
赤道中、东太平洋海域,海 面气压偏高,云量减少;在 赤道西太平洋海域,海面气 压偏低,对流活动加强,云 量增多,降水偏多
太平洋东岸海区水温升
生物 高,营养物质减少,浮游
岸向大气中输送的水分减少 ④使大洋东岸向大气中输送的水分增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4.B 5.C [第4题,“厄尔尼诺”年,太平洋赤道逆流增强南 下,南下的热水致使上升补偿流消失,引起该海域浮游生物大批死 亡,从而使秘鲁渔业遭受严重损失。第5题,“厄尔尼诺”现象使秘 鲁沿岸水温升高,向大气中输送的水分多,降水量增加;使大洋西 岸水温降低,向大气中输送的水分减少,降水量减少,形成严重的 气象灾害。]
4.(生活中的地理)材料中鱼群被大量“杀死”的原因是( ) A.南下热水有毒 B.南下的热水致使上升补偿流消失,引起该海域浮游生物大批 死亡 C.南下热水导致该海域浮游生物过度繁殖 D.热带肉食性鱼类随赤道逆流南下
5.(生活中的地理)“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主要有( )
①澳大利亚降水量增加 ②秘鲁沿岸降水量减少 ③使大洋西
三、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影响 1. 厄尔尼诺现象及其影响 (1)概念:赤道中、 东部 太平洋海域发生的大范围、持续性 表层海水温度异常 偏高 的现象。
(2)影响
①正常年份
a.赤道太平洋东西部气候:
赤道东 太平洋
表层海水温度低,空气稳定→降水偏少,气候 偏干
赤道西 表层海水温度高,空气对流强烈→降水较多,气候较湿润
[图表点拨] 教材 P105 图 4-3-2,该图展示出: (1)横坐标表示纬度,纵坐标表示辐射热量,黄线表示热量收 入,红线表示热量支出。 (2)低纬度地区所获得太阳辐射较多,收入大于支出,热量盈 余;高纬度地区所获得太阳辐射较少,收入小于支出,热量亏损。 (3)热量收入和支出图像交点处,该纬度热量收入和支出平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气相互作用——热平衡
❖地球上高低纬之间热量输送通过大气 运动和洋流共同实现。
❖0-30°N 海洋输送热量>大气输热
❖30°N以北 大气输送热量>海洋输热
❖50°N附近 海洋输送热量给大气,大 气环流输送到高纬
第四章 海 — 气作用
第二节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
厄尔尼诺与拉尼娜
★ 沃克环流 ★ 厄尔尼诺现象
——拉尼娜现象
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海面温度异常升高, 这种现象叫做厄尔尼诺。
沃克环流减弱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大气环流状况
太平洋中东侧: 干燥少雨——洪涝灾害 下沉气流减弱或消失——上升气流
太平洋西侧: 湿润多雨——干燥少雨,旱

上升气流
减弱或消失——下沉气流
厄尔尼诺现象对气候的影响 对热带太平洋与环太平洋地区影响最大
1. 沃克环流异常偏强 对
2.在赤道太平洋东部,对流性降水受到 抑制 对 3.赤道太平洋大气偏东信风比正常减弱
错 4.一般而言,出现厄尔尼诺现象后,紧接 着出现拉尼娜现象 对
结束语
谢谢大家聆听!!!
27
海气相互作用及影响
海—气相互作用 ★ 海—气间相互作用与水热交换 ★ 海—气间相互作用与水热平衡
海—气相互作用——水平衡
❖通过海上内循环和海陆间循环等水体循 环流动,使全球蒸发,降水达到平衡。
❖海洋通过蒸发向大气输送水汽是基础, 海水运动与大气运动是途径。
海 气 相 互 作 用
— 热 平 衡
★ 拉尼娜现象
赤道太平洋东西两岸温度湿度有何不同?
东:温度低,湿度低
西:
温度高;湿度高
太平洋中、东侧:晴朗、干燥;海温低、海 洋斜(跃)温层浅。
太平洋西侧:多雨、湿润;海温高、海洋斜 温层深。
正常状况的大气环流—沃克环流
太平洋东、西侧气压差值减小 沃克 ——厄尔尼诺现象 环流 太平洋东、西侧气压差值增大
厄尔尼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生的原因
东南信风的减弱可能是主要原因 其他观点: 地球自转速度变慢引起。 火山活动引起。 全球气候变暖引起。
拉尼娜现象指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 温度异常降低的现象。
拉尼娜期间大气环流
赤道中、东太平洋表层海水异常低温, 下沉气流加强,沿岸更加干旱。
西部海区上升气流加强,沿岸更加湿润
拉尼娜现象的典型特征判断
判断:
1.澳大利亚海温上升,大气对流活动加
强、暴雨频繁,洪涝成灾。 错
2.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一带,由于海温 下降,大气对流活动减弱、降水减少, 旱灾严重。对
厄尔尼诺对环太平洋热带地区气候影响 3.赤道西太平洋大气低层出现西风;对 4.沃克环流异常增强 错 5.赤道太平洋东部副热带地区高空气压 低于正常状态; 错 6.对我国影响:一般河套一带干旱;淮河 下游一带多雨,东北常出现低温冷害,粮 食减产,南方入梅偏迟或空梅。下年河套 一带多雨,淮河下游干旱 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