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人美版美术教案.doc

合集下载

人美版美术教案初中

人美版美术教案初中

人美版美术教案初中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掌握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

2. 培养学生运用色彩表达情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创新的精神,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

教学内容:1. 色彩的基本知识2. 色彩与情感的关系3. 色彩表达情感的技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一组色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喜欢的颜色。

2. 学生分享喜欢的颜色及其原因。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色彩的基本知识,包括色相、明度、纯度。

2. 教师通过示例讲解色彩与情感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色彩表达情感的重要性。

三、课堂实践(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选出一种颜色,尝试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

2. 学生动手实践,运用色彩表达情感,可以画出自己的情感符号或绘制一幅情感画作。

四、课堂展示(5分钟)1. 每组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思路和情感表达。

2. 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

2.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二、深入学习(15分钟)1. 教师讲解色彩表达情感的技法,如色彩搭配、色彩运用等。

2. 教师展示优秀作品,分析其色彩表达情感的技巧。

三、课堂实践(15分钟)1. 学生根据所学技法,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作品。

2. 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色彩表达情感,创作新的作品。

四、课堂展示(5分钟)1. 每组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思路和情感表达。

2. 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色彩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运用色彩表达情感的能力。

3. 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合作精神及创新意识。

人美版初中优质教案

人美版初中优质教案

人美版初中优质教案年级:七年级教材版本:人美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美术的基本概念和种类,提高对美术的认识。

2.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创造力。

3.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1. 美术的基本概念和种类。

2. 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

3. 生活中的美术现象。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美术的基本概念和种类,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美术作品,让学生初步感受美术的魅力。

2.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美术?美术有哪些种类?二、基本概念和种类(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美术的基本概念,如绘画、雕塑、设计等。

2. 分别介绍各种美术种类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三、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10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经典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四、生活中的美术现象(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如广告、服装、建筑等。

2. 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美术现象,并分享自己的看法。

五、创作实践(1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个创作主题,如“我心中的美好家园”。

2.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法,进行绘画或设计创作。

六、总结和评价(5分钟)1. 教师对学生的创作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和收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美术作品,让学生了解美术的基本概念和种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同时,通过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提高审美意识。

在创作实践环节,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法,进行绘画或设计创作,激发创造力。

整节课下来,学生对美术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也得到了提高。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互动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美术。

人美版美术初中教案

人美版美术初中教案

人美版美术初中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版本:人美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色彩对比与协调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提高色彩搭配的审美水平。

3. 引导学生运用色彩对比与协调的知识,创作出富有视觉冲击力的美术作品。

教学内容:1. 色彩对比的概念及类型。

2. 色彩协调的方法及技巧。

3. 色彩对比与协调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两幅美术作品,一幅色彩对比强烈,一幅色彩协调统一。

请学生观察并说出各自的感受。

2. 学生分享观察心得,教师总结引入课题。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色彩对比的概念及类型,如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等。

2. 讲解色彩协调的方法及技巧,如近似色协调、对比色协调、互补色协调等。

3. 引导学生了解色彩对比与协调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三、课堂实践(15分钟)1. 请学生分组进行色彩对比与协调的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2.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选择合适的色彩进行创作,注意色彩的对比与协调。

3.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总结优点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色彩对比与协调的知识。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3. 教师对课堂进行小结,强调色彩对比与协调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一幅色彩对比与协调的美术作品。

2. 选取一首古诗,用色彩对比与协调的方法为其配图。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色彩对比与协调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了色彩对比与协调的方法及技巧。

在课堂实践中,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提高了色彩搭配的审美水平。

同时,通过课堂小结和课后作业的设置,使学生对色彩对比与协调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色彩对比与协调的理解仍有一定难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练习。

人美版美术八上第一课《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word教案

人美版美术八上第一课《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word教案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一、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 中学□小学 2,课时:1 3,课前准备: (1)教材,白纸,笔; (2)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3)上课环境为计算机网络教室。
2,学科:美术
二、 教学课题 人美版义务教育课程《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八年级 15 册第一课 三、 教材分析 本课为人美版义务教育课程《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第 15 册第一课,属于欣赏· 评述 课程。学生在美术学习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如:造型 · 表现、设计· 应用、欣赏· 评述、综 合· 探索,也掌握了部分历史知识和文化材料,对于新的美术知识的学习学生充满好奇,喜欢快 乐的学习方式,喜欢通过美术作品欣赏去自己感受作品内涵,这个年龄层次的学生欣赏评述有 了很大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在不断提升,但是要深刻理解“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这一基本认识,还需要老师进行必要的引导。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通过对作品的赏析,认识美术是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从而加强对美术的热爱之情。 2.通过美术作品欣赏,激发对人类丰富文化遗产的珍惜意识。 过程与方法 1.从观察入手,在欣赏的过程中,逐步将历史、地理、美学等学科知识与美术知识结合,加深对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这一基本认识的理解。 2.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进行观察、比较、分类,体会美术作品与特定时代文化的联系,激发对术作品以它独特的方式承载,展示人类文化”这一观点有初步的理解和认识。 2.通过对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的欣赏和比较,理解美术与社会,美术与历史,美术与文化的关 系。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这一基本认识。 2.美术作品与特定时代文化的联系。 四、教学方法

初中人美美术教案

初中人美美术教案

初中人美美术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民间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理解民间艺术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 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创作,体验民间艺术的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1. 民间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民间艺术的表现手法和创作过程。

教学难点:1. 民间艺术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创作,体验民间艺术的表现手法。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民间艺术实物或图片,如剪纸、泥塑、刺绣等。

2.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和材料,如彩笔、水粉、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民间艺术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提问:你们对这些民间艺术作品有什么感受?它们有什么特点?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民间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如民间艺术的定义、分类和它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 教师讲解民间艺术的表现手法,如剪纸、泥塑、刺绣等,并通过实物展示或图片播放,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这些表现手法。

三、课堂实践(25分钟)1. 教师布置课堂实践任务,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民间艺术表现手法,共同创作一件作品。

2.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践创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并提出改进意见。

四、课堂展示(10分钟)1.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总结性评价,强调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努力和进步。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的掌握情况。

二、课堂实践(35分钟)1. 教师布置课堂实践任务,要求学生以个人为单位,选择一种民间艺术表现手法,进行创作。

2.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践创作。

初中美术下学期教案人美版

初中美术下学期教案人美版

初中美术下学期教案人美版年级:初中八年级学科:美术课时:2课时教材版本:人美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包括色彩的三要素和冷暖知识。

2.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和表现能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

3. 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色彩的奥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1. 色彩的基本知识: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冷暖知识。

2. 色彩的表现技巧:色彩的搭配、色彩的运用。

3. 色彩的奥秘:色彩的情感表达、色彩的象征意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色彩丰富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感受色彩的魅力。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色彩的认知和感受。

二、新课内容(20分钟)1. 教师讲解色彩的基本知识,包括色彩的三要素和冷暖知识。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色彩的搭配和运用。

三、课堂实践(2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色彩实践,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绘画创作。

2.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个别化的帮助和指导。

四、总结与展示(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总结。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色彩知识。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课后实践心得。

二、探索与发现(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色彩的奥秘,如色彩的情感表达、色彩的象征意义等。

2.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实例分析,加深对色彩奥秘的理解。

三、课堂实践(20分钟)1. 学生独立进行色彩创作,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绘画。

2.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个别化的帮助和指导。

四、总结与展示(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总结。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色彩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色彩实践中的表现。

3. 学生对色彩奥秘的探索和发现。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探索与发现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审美能力。

七年级美术教案人美版(优质3篇)

七年级美术教案人美版(优质3篇)

七年级美术教案人美版(优质3篇)七年级美术教案人美版(1)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手绘线条图像会说话的图画》教案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及独立思考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

培养创新精神,发展个性,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重点:①手绘线条图像表达的意义功能的理解。

②体会手绘线条表达的乐趣。

③培养和发展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难点:能够迅速把握物象的特征,大胆果断有个性的表达再现生活中见过的形象。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欣赏:看flash线条先生提出问题:我们看到的这些线条有什么变化?组成什么图像?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外宾旅游遇到困难,语言不通怎样去帮助他呢?(画一杯牛奶,一块面包)导出课题:(定义)手绘线条图像:是最为常见的'绘画表达方式,是美术中的白话文,他可以把表达不清楚的内容,直观的表现出来。

二、师生探索创新1、理解领悟师生共同感受:①手绘线条图像表达的意义功能的理解。

②体会手绘线条表达的乐趣。

功能:叙事、说明、交流、抒情、记录等功能。

是人类除口语,文字外的“第三语言”。

2、探究性学习我来画大家猜游戏接力赛手绘线条图像的多种功能和在各种场合的运用,可以使我们把难以用语言表达和表达不清楚的内容,清楚地表达给对方。

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具有丰富美感的艺术性,在没有文字出现以前,人们使用手绘图像传达和交流今天已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方面,我们面临读图时代的挑战。

三、巩固练习动手动脑,表达体验表达:可以单独完成,也可以合作用手绘线条图像大胆果断地表达,发挥想象力,运用丰富的手法进行表达。

1、画一张从学校到家的路线图。

2、告诉大家你喜欢的服装款式。

3、展示你的房间布局。

4、失眠了,你能用手绘线条图像表达出来吗?四、展示评价图片展示:明确手绘线条图像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工具技法的约束,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图片参见课本8—9页。

共同赏析,交流感受。

五、小结七年级美术教案人美版(2)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发现与创造》的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课不是从传统的角度介绍各个画种,而是以材料来区别不同的画种,力求使学生明白画种的不同,是因为画家使用的材料的不同。

人美版初中教案美术

人美版初中教案美术

人美版初中教案美术年级:八年级学科:美术课时:2课时教材版本:人美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装饰布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应用范围。

2.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感知和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装饰布进行创意设计和实践操作,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内容:1. 装饰布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应用范围。

2. 装饰布的设计原则和创意方法。

3. 装饰布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装饰布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

2. 学生分享对装饰布的认知和感受。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装饰布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应用范围。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学习装饰布的设计原则和创意方法。

三、实践操作(15分钟)1. 教师发放装饰布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创意设计。

2. 学生动手实践,设计属于自己的装饰布作品。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设计心得和感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复习装饰布的基本概念和设计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装饰布作品,相互交流和学习。

二、课堂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装饰布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探讨装饰布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三、实践操作(10分钟)1. 教师发放装饰布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2. 学生动手实践,将装饰布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家居布置、服装设计等。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践心得和感悟。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装饰布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应用范围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装饰布设计原则和创意方法的运用能力。

3. 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装饰布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应用范围,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初中人美版美术教案(3篇)

初中人美版美术教案(3篇)

初中人美版美术教案(3篇)篇一:初中美术教案篇一单元总目标:1、从古今中外的优秀绘画作品中,体会到劳动____人类创造力的源泉,劳动是许多画家经常表现的重要题材之一。

不同时代的画家通过劳动题材所表现的主题是不一样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也是多种多样的。

它们所体现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性的高低存在着明显的差别。

通过欣赏,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和分析作品的能力。

2、通过对表现劳动题材的优秀绘画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对劳动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单元课时:本单元分2课时教学。

活动安排:观赏与描述:*你是否知道和理解这些美术作品所表现的劳动的性质和情节?*你对作品所表现的劳动场景有什么感受?*你对作品中人物的劳动心情和态度有什么感受?分析与研究:*你对这些作品和作者知道多少?*你了解作品的时代和社会特点吗?*你能不能想像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要表现的主题?讨论与解释:*你从这些表现人类劳动的美术作品中获得了什么样的审美感受?*不同的人物对劳动有什么不同的态度和感情?体验与评价:*你对人类劳动的意义有什么体验和联想?*你对“劳动创造世界”有什么体会和看法?活动一1、课题劳动____人类创造力的源泉(上)2、学习领域欣赏x评述3、课时1课时4、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教具:欣赏挂图、课件、课外收集表现劳动题材的美术作品、课本等。

学生准备学具:课本、钢笔、笔记本、自己收集到的作品等。

5、课堂教学(1)引导阶段①通过欣赏(用课件展示)表现劳动题材的中外美术作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

②教师宣布本课时教学任务及采用的学习方式方法,要学生注重对中外美术作品的比较、分析,谈自己对作品的初步感受和理解。

③学生预习,看课本上的图片和文字,认真观察、思考问题。

(2)发展阶段①欣赏、评述《在激流中前进》☆展示图片,学生欣赏、讨论。

☆请几名学生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对这幅作品的初步感受和理解。

☆教师归纳总结:《在激流中前进》(油画)作者:杜键,上海人,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

人美版教案初中

人美版教案初中

人美版教案初中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九年义务教育中学美术课程中基础课,属于造型·表现。

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线条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了解线条的种类和特点,以及线条在绘画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的事物,发现生活中的线条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线条的定义、种类和特点,以及线条在绘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线条美。

3.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三、教学重点1. 线条的定义、种类和特点。

2. 线条在绘画中的应用。

四、教学难点1. 线条的绘制和运用。

2. 发现生活中的线条美。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材、课件、线条样本、绘画作品等。

2. 学生准备教材、画笔、画纸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线条样本,引导学生观察线条的种类和特点。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线条?它们有什么特点?2. 讲解(15分钟)教师讲解线条的定义、种类和特点,以及线条在绘画中的应用。

讲解线条的绘制方法和技巧。

3. 示范(10分钟)教师现场示范线条绘制,讲解绘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引导学生观察线条的变化和效果。

4. 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线条绘制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 创作(15分钟)学生运用线条进行绘画创作,可以是自己熟悉的事物,也可以是想象中的场景。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线条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

6. 展示评价(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评价,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讲解、示范、练习、创作等环节,让学生了解线条的定义、种类和特点,以及线条在绘画中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线条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要加强课堂纪律管理,确保教学效果。

初中 人美版 美术教案

初中 人美版 美术教案

初中人美版美术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教材版本:人美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原理及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3.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 色彩对比的概念及类型。

2. 色彩调和的原理及方法。

3. 色彩对比与调和在实际绘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两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画作,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色彩对比效果。

3. 教师总结色彩对比的概念,引出本课课题。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色彩对比的类型,包括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总结各种对比类型的特点及运用。

3. 教师讲解色彩调和的原理,包括近似色调和、互补色调和等。

4. 学生通过教师讲解,掌握色彩调和的方法及应用。

三、课堂实践(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色彩对比与调和的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2. 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共同分享创作过程及心得。

3.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四、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

3. 教师提出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4.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色彩对比与调和的应用,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色彩对比与调和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及创作能力。

3. 学生对色彩对比与调和的兴趣及审美素养的提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践,让学生了解了色彩对比与调和的基本原理及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和审美素养。

在课堂实践中,学生积极参与,创作出了丰富多彩的作品。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色彩对比与调和在实际绘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发挥个性化的创作风格。

人美版美术八上第十二课《美化生活的装饰布》word教案

人美版美术八上第十二课《美化生活的装饰布》word教案

人美版美术八上第十二课《美化生活的装饰布》word教案尊敬的老师、友爱的同学们,大伙儿晚上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美化生活的装饰布》。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第一)教材分析《美化生活的装饰布》一课是人美版15册教材第十二课内容。

学生在学习了《布置理想的家居》、《居室的色彩搭配》、《柜架的摆设艺术》后连续深入到家居装饰的细节——装饰布的设计·应用。

教学内容由居室的整体布局,逐步过度到局部细节的布艺装饰点缀。

知识衔接连贯自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将所学知识前后连贯起来明白得运用,教室布置作业也有连贯性和针对性。

现代家局布置不仅是结构的安排,物品摆放,色彩的搭配,还考虑到细节的装饰,以及局部与整体风格的一致性。

教材有条理的课程安排不仅是知识系统化,更强化了学生对整体的和谐,局部点缀的美化家装的认知。

本课通过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观看能力和表现能力,引导学生“设计·应用装饰布”,学会从整体到局部去发觉美,观赏美,制造美。

二、教学目标(依照《美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定本节课要达到以下三个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装饰布的特点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研究装饰布的特点,把握装饰布的设计方法和设计步骤,并完成一幅装饰布设计。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设计所传递的情感。

学习用设计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促进情感的交流。

关注细节之美,热爱生活,勇于实践,大胆创新。

三、教学重点、难点(依照我对教材的明白得,确定本节课的)重点:装饰布的设计。

包括纹样设计和色彩设计。

难点:使装饰布的色彩搭配和谐。

四、教学方法:1.教法依照本节课的课程类型与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依据本节课的教法在教学过程中依次显现的先后顺序将教学方法分为以下四种:①创设情境法②多媒体演示法③任务驱动法④实践指导法2.学法我本着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为目标,采纳人性化的指导方法,在为学生创设平等、尊重、明白得的人文环境基础上,通过启发学生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的思维在真正获得解放的状态下自然展开想象进入对美术的领会境域。

人美版美术初中教案

人美版美术初中教案

教案名称:《色彩的对比》课时:1课时年级:九年级教材版本:人美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色彩对比的概念,学会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色彩搭配。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他们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生活中的色彩对比现象,增强对色彩的敏感度。

教学重点:1. 色彩对比的概念及运用。

2. 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色彩搭配的能力。

教学难点:1. 色彩对比的运用和搭配。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色彩对比示例图片。

2. 学生准备绘画用品、色卡。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色彩对比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2. 学生分享自己生活中见到的色彩对比现象。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色彩对比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色彩对比的种类。

2. 教师通过示例图片,讲解色彩对比的运用和搭配技巧。

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色彩对比的搭配,并总结自己的心得。

三、课堂实践(15分钟)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行搭配一组色彩对比作品。

2. 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同学,大家共同评价、学习。

四、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色彩对比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本节课的认识和收获。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观察生活中的色彩对比现象,并记录下来。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践,使学生了解了色彩对比的概念,学会了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色彩搭配。

在课堂实践中,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评价和交流,学生互相学习,提高了自己的审美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在色彩对比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初中美术教案人美版(精选5篇)

初中美术教案人美版(精选5篇)

初中美术教案人美版(精选5篇)初中美术教案人美版篇1第一课时课题:参观与考察教学目标:1.了解美术馆和博物馆的区别、美术馆和博物馆的历史、性质、作用。

2.了解作品展示的方式,总结所参观展览的意义和目的。

3.走近美术馆、走近博物馆,达到拓宽美术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的目的。

4.能为学校或班级策划一次展览。

教学重点:1.美术展览的展示方式。

2.美术馆、博物馆与画廊之间的区别。

教学难点:美术展览的展示方式。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一、组织教学稳定学生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

二、导入新课提出问题:看老师演示的图片,请问你们认识这些建筑吗?你能说出它们的建筑特色吗?他们分别是中国美术馆、广州美术馆、香港艺术馆、台北美术馆。

中国美术馆是其中具有强烈民族风格的建筑。

学生观看图片,思考问题,回答问题,介绍图片展示的中国各地美术馆建筑外观。

学生发言、教师归纳正确答案。

比较各地美术馆的建筑外观,凸现中国美术馆强烈民族风格的建筑特色,加深学生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美术馆和博物馆1.美术馆的概念2.美术馆的历史3.美术馆的性质作用4.博物馆你知道世界五大博物馆吗?你知道世界博物馆日是哪一天吗?5.美术馆与博物馆的关系教师展示图片讲解时,学生欣赏分析,思考问题。

了解美术馆和博物馆的基本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四、走进中国美术馆1.介绍中国美术馆2.(利用演示图片参观美术馆的各类展览)你到美术馆参观过吗?有何整体印象?3.参观过毕加索紫禁城画展,你认为展览的整体布置方面有何特色?(作品内容、摆放位置、悬挂方式、展览路线等)。

4.在《站立的文字》展览中,展览的主体策划是怎样的?(展览作品与主题的关系,展览布置与主题的关系,展览环境设计与主题的关系等。

)5.展览的宣传。

(展览广告的设计制作,请柬的设计制作,说明书的宣传制作,宣传报道稿的撰写与发布方法等。

)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归纳小结。

你喜欢美术馆的哪种美术展览,看了以后有何感想?说说你最喜欢参观博物馆中的哪一类,为什么?学生思考:1.你知道中国美术馆在美术界的地位和作用吗?2.美术馆是如何布置、展示美术作品的?3.不同的美术作品有不同的展示方式,说说各种美术作品的展示方式是什么?五、我们的画展根据学校和班级的现状,请你策划举办一次有特色的美术展览。

初中人美版美术教案

初中人美版美术教案

初中人美版美术教案初中人美版美术教案(通用9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中人美版美术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人美版美术教案篇1人美课标版美术教案七年级上第一周石窟艺术的宝库——敦煌莫高窟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敦煌艺术由石窟建筑、彩塑、壁画共同组成的艺术宝库。

2、敦煌彩塑和壁画艺术是人类四大文明交汇的产物,是中外文化交流的见证。

3、对石窟艺术几个主要时期彩塑及壁画的特点有所了解。

4、对佛教传入我国及四大洞窟艺术概况有初步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讲解、视频、讨论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基本了解佛教的传入与敦煌石窟的兴建过程。

2、能对敦煌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彩塑与壁画的形象与艺术效果进行分析。

情感与态度、价值观:1、了解敦煌莫高窟彩塑与壁画艺术的伟大成就。

2、了解藏经洞的发现与敦煌文物的散失过程,汲取历史教训,体会到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分析敦煌莫高窟彩塑和壁画的主要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对不同时期莫高窟佛教艺术与时代之间的联系,佛教的相关知识。

四、教学过程:(一)、播放《九色鹿》动画片稳定学生情绪,逐步导向课题内容。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提高他们的兴趣,营造好的课堂氛围。

(二)、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看过这部动画片吗?2、你知道这部片子中的故事是来自哪里?3、播放《九色鹿本生》视频。

《九色鹿》。

根据敦煌莫高窟佛教壁画故事改编的。

教导人们要诚信、向善。

学生谈对敦煌的了解。

壁画,彩塑、藏经洞、王道士。

学生的回答不足的地方教师予以补充。

4、敦煌最有名的是什么?(三)、敦煌的历史通过同学们得发言,看来大家对敦煌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信息有些零碎,片面。

今天老师就当一回导游,带领同学们进行一次敦煌之旅。

看看我们有哪些收获呢?1、板书:《敦煌莫高窟——石窟艺术的宝库》引用佛教的术语,我们今天就来了解敦煌的前世、今生。

美术教案初中人美版

美术教案初中人美版

美术教案初中人美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剪纸艺术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和地域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民间剪纸艺术的热爱,提高审美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剪纸技巧,创作出具有个性的剪纸作品。

二、教学内容:1. 剪纸艺术的基本概念:剪纸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以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出各种图案,寓意吉祥如意。

2. 剪纸艺术的历史发展:剪纸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唐宋,明清时期传入欧洲,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3. 剪纸艺术的地域特点:我国剪纸艺术分布广泛,不同地区的剪纸风格各异,如陕西窗花、江苏剪影、广东潮州剪纸等。

4. 剪纸技巧的讲解与实践:教授剪纸的基本技巧(如折叠、剪切、刻画等),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创作剪纸作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精美的剪纸作品,引起学生对民间剪纸艺术的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剪纸艺术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和地域特点,让学生了解剪纸艺术的文化内涵。

3. 示范讲解:讲解剪纸技巧,并进行现场示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剪纸过程。

4. 学生实践: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运用所学剪纸技巧创作作品。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作品展示: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剪纸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点评和鼓励。

6. 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剪纸艺术的价值,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民间艺术,传承文化。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剪纸艺术的认识程度,了解其历史发展和地域特点。

2. 学生剪纸技巧的掌握程度,观察其作品创意和审美素养。

3.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资源:1. 剪纸作品展示:提供精美的剪纸作品,供学生欣赏和借鉴。

2. 剪纸材料:准备剪刀、刻刀、纸张等剪纸工具和材料。

3.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剪纸艺术。

六、教学建议:1. 注重剪纸技巧的讲解和实践,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提高审美素养。

2.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创作出具有个性的剪纸作品。

3. 引导学生关注民间艺术,了解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初中人美版美术教案下册

初中人美版美术教案下册

初中人美版美术教案下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绘画构图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提高构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提高审美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1. 掌握绘画构图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能够运用构图原则创作出具有美感的作品。

教学难点:1. 构图原则在实际创作中的应用。

2. 创新构图方法,形成个性化作品。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构图案例图片、PPT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和材料。

教学过程:三、教授新课(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一组构图精美的画作,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画作有哪些共同特点?它们是如何吸引你的视线?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构图美观、均衡,能够吸引观众的视线。

(二)讲授构图原则1. 教师简要介绍构图的基本原则,如:对称、对比、平衡、节奏等。

2. 引导学生分析具体案例,理解构图原则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三)实践操作1. 教师演示构图过程,讲解如何运用构图原则创作作品。

2. 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完成一幅构图作品。

3. 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作品提出建议和指导。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1. 每组选出一幅代表作品,进行展示。

2. 学生相互评价,教师总结评价。

3. 教师针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强调构图原则在创作中的重要性。

四、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构图在绘画创作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提高构图能力。

五、课后作业1. 完成一幅构图作品,运用所学构图原则。

2. 收集构图精美的画作,下节课分享交流。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绘画构图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在实践操作环节,学生能够运用构图原则进行创作,形成具有美感的作品。

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在课后,学生可以通过练习和欣赏构图精美的画作,进一步提高构图能力,培养审美素养。

人美版初中优秀教案

人美版初中优秀教案

人美版初中优秀教案年级:八年级学科:美术教材版本:人美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础的绘画技巧,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2.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内容:1. 绘画技巧的学习与实践2. 发现生活中的美3. 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精神培养教学重点:1. 绘画技巧的掌握2. 发现生活中的美3. 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精神培养教学难点:1. 绘画技巧的灵活运用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

2. 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美的事物。

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教师讲解绘画技巧,包括线条、色彩、构图等方面的知识。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实践,动手绘制作品。

三、课堂实践(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绘画创作,每组选定一个主题。

2. 学生在组内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作品。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1. 每组派代表展示作品,介绍创作思路和过程。

2.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绘画技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反思自己在课堂中的表现。

教学评价:1. 学生绘画作品的质量,考察学生对绘画技巧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考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学生分组合作的效果,考察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学生对生活中美的发现和审美能力的提升,考察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初中人美版美术讲课教案

初中人美版美术讲课教案

初中人美版美术讲课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补色的概念,掌握补色协调的方法,并运用色彩表现出对比强烈又和谐的画面。

过程与方法:欣赏作品《牛场》和色相环,了解补色的概念和对比的视觉感受,学会观察方法,探究《红与绿补色图例》作品,分析降低纯度、加入同一颜色、中性色间隔、改变面积的补色协调方法,用补色对比的方式进行创作装饰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色彩的魅力,体会生活和艺术作品中的色彩效果,发现生活中的美。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补色协调的方法。

难点:创作的画面色彩艳丽又和谐。

三、教学过程(一)趣味情境导入提出问题:色彩自古以来就会被历史上的文人墨客运用于诗句中表达情感,你们都知道哪些关于色彩的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这些色彩带给你怎样的美感呢?(诗歌中的红色、绿色、黄色变化丰富,视觉冲击力强)教师总结:诗人们用文字来表现色彩,各位艺术家用画笔表现色彩,可见色彩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巧妙的运用对比可以产生强烈的色彩效果。

色彩究竟有哪些对比的方法呢?这节课走进《色彩的对比》一探究竟吧。

(二)作品图像识读1.补色概念展示方春萍《牛场》作品,提出问题:作品描绘了什么内容?(三)知识讲解1.色相环介绍色相环的概念,展示色相环图片,让学生了解色相环上的颜色关系,如互补色、邻近色等。

2.补色协调方法讲解补色协调的方法,包括降低纯度、加入同一颜色、中性色间隔、改变面积等,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创作实践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实践,运用补色对比的方法,完成一幅装饰画。

(四)课堂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补色的概念和补色协调的方法,通过欣赏作品和实际操作,感受到了色彩对比的魅力。

希望大家能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发现生活中的美,创造美好的视觉体验。

四、课后作业1.收集更多关于色彩对比的作品,分析其色彩搭配方法。

2.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作品。

初中人美版优秀教案

初中人美版优秀教案

初中人美版优秀教案课程名称:初中美术年级:八年级教材版本:人美版课题:《线条的世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线条的基本特征和表现力,能够运用线条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2.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1. 线条的基本特征和表现力。

2. 运用线条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教学难点:1. 线条的运用和组合。

2. 情感和思想的表达。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线条作品,用于展示和讲解。

2. 学生准备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线条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

2. 学生分享对线条的感悟和理解。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讲解线条的基本特征和表现力,如直线、曲线、粗线、细线等。

2. 学生通过实践,尝试运用不同的线条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三、课堂实践(10分钟)1. 教师布置课堂练习,要求学生运用线条创作一幅作品。

2. 学生进行绘画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线条的重要性和运用。

2.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解答。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继续练习线条的运用,并尝试创新。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线条作品,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线条的基本特征和表现力。

在课堂实践中,学生通过绘画实践,运用线条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在作品展示与评价环节,学生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线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提高了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运用线条这一基本元素,引导学生探索和创造更美好的美术世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人美版美术教案【篇一:_(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一单元什么是美术第一课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课时:1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美术作品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体会美术作品的立意与表现.过程与方法: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理解美术作品与自然、文化的多重关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美术作品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其立意与表现方式及手法。

难点:怎么理解美术一种“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

【教学方法】欣赏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具准备】不同肌理的石头、课本、课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课前阅读教材,初步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

(一)引导阶段:2、教师活动:快速画出中国版画的轮廓线。

提出讨论:这样的图形作为歌颂祖国山川美景的图画可以吗?说说你的观点。

3、教师总结: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也是一种造型艺术。

符号化的形象很难传递出深厚的情感,想通过图形引发观者的情感,想通过图形引发观者情感上的共鸣就需要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点明课题。

(二)发展阶段:1、教师和学生欣赏教材中的绘画作品《江山如此多娇》,教师介绍尺寸、绘画技巧,组织学生对作品进行观察分析:(1)从构图角度分析:近景、中景、远景分别是什么?(2)从色彩角度分析:画中怎样体现出季节、时间段的?(3)图画中的形象分别具有哪些象征意义?(4)画家们是通过怎样的视角表现如此宏大的场景的,换种表现视角行不行?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2、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几块不同质地的石头,找几位同学触摸之后对其质感进行评价,以便更好的理解画家对山石肌理感的表现。

(1)自然山石的幻化——“抱石皴”法。

(2)红日的霞光对画面整体气氛的烘托作用。

学生思考、体验“肌理”的含义。

3、多媒体展示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和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教师讲解,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在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深化对作品的理解。

【作业布置】结合本课欣赏的作品,谈谈自己对美术是一种创造美的艺术的理解。

第二课美术是个大家族课时:1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美术学科特征及美术的主要门类。

过程与方法:掌握美术作品中不同门类所涵盖的种类和代表种类的风格特征。

了解美术作品除了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外,还是兼具使用功能的艺术门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到美术作品正以形象化、直观化的特征证明着人类社会和文明的进步,提升着人们的生活品味,促进着世界多元化的传承与交流。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不同美术作品的特点及区别,拓展学生的人文视野。

难点:掌握学生的类别及不同角度的分类。

【教学方法】欣赏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具准备】课本、课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一)引导阶段1、给你一个机会装饰你自己的房间,你会选择哪些物品?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感受美术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而且生活处处离不开美术,并总结出美术的四大门类,引出课题——美术是个大家族。

(二)发展阶段1、学生讨论:什么是绘画?你能说出几种绘画形式?2、教师在解释绘画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视频来感受一下不同绘画种类。

学生思考、认真观察。

3、以小故事形式分别向学生介绍梵高的《向日葵》和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

学生欣赏与思考。

4、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喜欢的一张画。

学生讨论并回答。

5、让学生以企业家的身份在短时间内为自己公司设计一个商标。

展示学生作品,并让学生做简单说明。

6、借助多媒体课件,进一步讲解艺术设计所包含的种类。

7、结合多媒体资料让学生区分浮雕、圆雕与透雕,说说他们都有什么功能。

学生思考,认真参与。

8、播放秦始皇陵与四大石窟的视频。

9、播放不同地区的建筑在外形、材料、建筑风格上的区别。

让学生尝试着述说不同建筑的风格。

10、对于刚刚所学的门类你更喜欢哪种?学生讨论并回答。

教师做课后总结。

【作业布置】通过本课学习,列举美术四大门类及其代表作品。

【教学反思】1、美术作品产生的来源是什么?2、今后欣赏美术作品从哪几方面着眼?第二单元多彩的校园生活第一课小伙伴课时:2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人物头部的基本比例、基本型,头部的透视规律,知道人物脸部五官比例是以“三庭五眼”的规律分布,懂得由于人物头部的基本形以及五官的细微不同产生的人物相貌的差异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周围同学的脸型、表情,欣赏画家作品等,初步学习通过观察并以线造型、明暗造型的不同表现方法,,表现人物相貌特征和表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观察、分析不同学生的脸型、表情和性格中的快乐,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头部的基本比例关系、形体结构及透视等知识点。

难点:把所学头部知识运用到头像写生中。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教具准备】课本、课件【教学过程】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两个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一)引导阶段1、我们在数学课上学习了比值和比例,在生活中你观察过身边物体的比例吗?2、请观察你手中的教科收长与宽的比值是多少?(宽为1)3、举例其他比值的物品(练习本等)(二)发展阶段1、给学生出示一些教具来进一步说明这个现象。

学生分组讨论,引发黄金比例的知识探索。

这种被大家公认的,符合我们视觉美感的比例,我们就称之为黄金比例。

也叫黄金分割,它的比值是1:1.618.2、现在我们知道了黄金比值,那么在我们脸上你能找到这样的比例吗?从头顶发髻线到鼻底为一个单位,整张脸的比值就是1:1.6.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脸型和发型,咱班谁的发型给你的印象最深刻?他又是什么脸型呢?(提示:田、由、申、甲)3、讲解三庭五眼,并解析五官在三庭五眼比例中的具体分布位置。

4、根据头部透视示意图讲解头部产生运动时的透视关系。

同桌之间相互观察。

5、讲解写生步骤。

6、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总结人物头部写生许注意的知识点。

【作业布置】用线造型的方法画一幅人物肖像画,并表现出其相貌特征。

第二课在校园中健康成长课时:2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认识人体比例基础知识,观察和表现人物形象特征和动态特征,初步了解人物题材绘画的一般创作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人物全身姿态的写生练习,感知人体结构的和谐美和人体的动态美.通过赏析画家的优秀作品进行再一定场景中以成组人物及情节表现一定主题的绘画创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校园生活的情感,提高对周围事物敏锐的观察和感觉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人体的基本比例关系、人体运动时重心及人体的动态。

难点:运用速写的方式表现身边的小伙伴。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教具准备】课本、课件、人体站坐速写示范图【教学过程】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两个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一) 引导阶段出示四幅比较有特点的人物动态画面(或四幅生活学习中赋予动态的画面)。

引导同学们分析因不同的动态生成的美感体验引入新课:“同学们,校园里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校园里的伙伴又是我们最熟悉的。

我们今天就来用手中的笔描绘一下身边的伙伴,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导入课题,“多彩的学校生活——在校园中健康成长”(用投影出示“人体比例的定义”:利用人体比例图指导学生测量各种姿势人体大致比例。

)(二)发展阶段(1)出示人体四种姿态比例图投影片人体有许多种不同姿态,现在我们主要来测量这四种姿态。

”(各环节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重心、比例头长,同时考虑构图,用几何图形表现出来,让学生按步骤练习表现,强调工具的利用方法及指导学生练习,不同位置的透视规律(近大远小))师:“测量的方法是以人体头的长度为单位,从头到脚垂直测量,看大约有几个头的长度,记录下来。

请同学们用这个方法测量一下以下几种姿势人体的头长:测坐姿中坐在凳子上、测坐姿中席地而坐和测跪姿的长度。

学生汇报测量结果(教师板书),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得出人体比例的一般规律。

(投影片出示数据。

师:“通过大家的测量,我们得到的结果大致相似,但并不完全相同,而是有所差异,这是很正常的。

因为我们不同的人身体发育的速度存在着差异,有的快一些,有的慢一些;不同的种族,不同的性别,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现在我们来观察这些数据,你会发现人体比例的一般规律:站约7 个头长;坐约 5 个头长;席地坐约 3 个半头长;跪约 4 个半头长。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在投影片上揭示出人体比例一般规律的 4 个数据)大家齐说一遍。

”(2)人物的动态与重心如何掌握。

师摆一个书上的姿势,要求学生用木头人模型摆出动态的姿势(很多学生没有把握中心,摆出的动态模【篇二:2015 年人美版九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九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秦始皇陵兵马俑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杰作,也是秦朝社会历史的缩影,是秦朝国威、军威的象征;认识到兵马俑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具有的珍贵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认识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由身份不同、形态各异的数千个陶俑组成的现实主义的艺术雕塑群;认识兵马俑是继承我国古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