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课时1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合集下载

1.1.1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课件

1.1.1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课件

3.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特点
①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
②奴隶主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 主的强制下劳动。
③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 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3.阶级含义、主要矛盾
含义:阶级就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
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思 考?

1.对议:小组同学 两两提问基础感知 内容
2.组议:小组讨论 教材延伸和迁移运 用,组长指定一名 同学回答,其他同 学补充回答
1.原始社会生产力状况,生产关系特点和政治关系 2.阶级和国家是如何产生的 3.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特点,阶级含义,主要矛盾 4.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标志
1.原始社会生产力状况
(1)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现代机器)
2、产 (2)劳动对象,(范围的扩展程度)(果实、种子、

野兽、牲畜以及石头、树木、矿石)
根料据这一知识,说明如何提高生产力水平?
含义:生产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包括 1、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公有制、私有制)
2、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雇佣剥削、平等互助)
从生产关系角度来说: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 础,决定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决定着产品的分配方 式。原始社会共同占有生产资料,这样的生产资料所有 制就决定着原始社会的分配方式是平均分配。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适合生产力状 况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不适合生 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中最活跃的 因素,而生产关系则相对稳定,生产关系的 变革是人们自觉地实践活动)
导 哲学三大问题

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必修1课件:第一课第一节第一课时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26页)

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必修1课件:第一课第一节第一课时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26页)
于是,阶级和新的社会形态出现了:
2.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奴隶社会
古 罗 马 奴 隶 的 悲 惨 生 活
议题二:
1.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是如何产 生的? 2.奴隶制的生产关系是怎样的? 3.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4.奴隶主靠什么来解决矛盾、维护 统治? 5.为什么说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 是历史的进步?
(3)奴隶制社会的主要矛盾
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是人类社会最早 形成的两大对立阶级。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 级之间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
(4)国家的产生
奴隶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必然遭到奴 隶的反抗。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 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这样, 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一一奴隶制国家产生 了。
(3)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 也是最低阶段。
新新人类盖伊的加入,带来了先进的生产 工具和耕作技术。 咕噜家族升级了,他们不 再和氏族一起生产劳动,而是组团单干。
先进的生产工具、大量牲畜和土地,成了 咕噜家族的私有财产,这让他们很快成为了 富人。
贫富分化开始出现并不断加剧,氏族成员 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 解体了。
课堂小结
生产方式
主要标志 生


水平
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关来自人与人之间关系系
产品的分配形式
原始社会
过渡
→ →→ →
旧石器——新石器 低下
氏族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生产力发展 私有制
贫富分化
阶级 共同劳动、平等互助
国家 氏族成员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奴隶社会 金属工具 有很大发展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 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全部产品归奴隶主
这一发展中,属于用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

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一1.1.1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一1.1.1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1—1—1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学习目标】1、明确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理解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演进过程。

比较落实原始社会和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

2、提高运用社会发展基本规律解析不同社会形态的社会关系的能力。

【重点难点】1、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2、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课前预习】1、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阶段,也是阶段。

生产力水平,决定了人们采用的劳动方式,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了的关系,分配劳动产品,以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通过管理集体事务。

2、,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

的加剧,使氏族成员的地位,原始社会逐渐解体,随之出现的两大对立阶级是。

所谓阶级就是。

3、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是。

占有生产资料。

奴隶毫无,在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只给奴隶。

4、的广泛使用,的出现,的发明和应用,和的分工,促进了的发展,人类进入了时代。

【自主·合作·探究】1、原始社会没有阶级,没有剥削和压迫,人人平等,这样的社会是你所向往的么?为什么?2、面对凶险的自然环境,简陋的生产工具,能力不强的原始人是如何生存下来的?3、私有观念是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么?为什么?【构建知识体系】【基础知识自测】1、“石斧凿洪荒,弓箭穿林莽”,这一饱含豪情的诗句,却也难掩些许无奈。

这种无奈是( ) A.氏族成员共同劳动 B.劳动对象范围有限C.生产工具日益先进 D.社会生产力水平低2、以下对原始社会的正确认识有()①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最低阶段②原始社会平均分配,又称为“原始共产主义社会”③原始社会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是理想的“黄金时代”④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阶级社会A.①②B.②③ C.②④ D.③④3、根据现有的考古成果判定,约公元前2900年,生活在西亚两河流域的古代苏美尔人,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奴隶制城邦国家。

奴隶制城邦国家的建立()①是奴隶主与奴隶阶级斗争的产物②是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的重要保障③是人类步入阶级社会的根本标志④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动力A.①②B.①④ C.②③ D.③④4、只有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出现阶级;只要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必然产生阶级。

1.1.1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教学设计高一政治上学期模范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1)

1.1.1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教学设计高一政治上学期模范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1)
-政治制度:奴隶制国家的形成及其政治制度特点。
3.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社会制度变革的规律。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以下活动:
(四)课堂练习,500字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习题:
1.判断题:针对课程内容的判断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选择题:设计不同难度的选择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
3.问答题: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有关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转变的问题。
4.案例分析:提供具体案例,让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案例中的社会制度变革。
(2)新课内容:讲解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的转变过程、原因、意义,分析奴隶社会的特征。
(3)巩固拓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社会制度变革,组织课堂讨论,进行案例分析。
(4)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5)课后作业: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思考问题、讨论交流、课堂互动等。
1.分组讨论:让学生针对以下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分析、总结。
-原始社会与奴隶社会的异同点是什么?
-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和阶级结构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如何解释社会制度的变革?
2.汇报交流:各小组选派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员进行补充。
3.教师点评: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强调重点知识,纠正错误观念。
4.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积极向教师请教问题,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1.1.1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教学设计)高一政治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1)

1.1.1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教学设计)高一政治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1)
(6)课后作业: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对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认识;
(7)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其他方面,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讨论表现,以及学习过、小测验等形式,评价学生对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知识的掌握程度;
4.阅读相关史料,了解奴隶社会的阶级结构和政治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奴隶社会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5.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原始社会与奴隶社会过渡时期的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清晰、字数在800字左右。
作业要求:
1.请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确保作业质量,做到书写工整、表达准确、思考深入。
2.作业完成后,进行自我检查,确保无遗漏、无错误。
(2)基本概念讲解:详细讲解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概念、特点,为学生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3)案例分析:以我国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为例,分析其内在规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4)课堂讨论:围绕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过渡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5)归纳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应采取以下策略:
1.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的演变过程;
2.通过案例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社会制度的变迁,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结合现实生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4.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过渡时期:分析我国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原因,如生产力的发展、阶级的产生等。讲解过渡时期的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以及奴隶社会的确立。

1.1.1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优秀教学案例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

1.1.1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优秀教学案例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
5.教学策略:本案例运用了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如讲授、讨论、总结等,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较高的兴趣和积极参与的态度。例如,在讲解历史事件时,教师运用了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使抽象的历史概念变得具体易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还注重调整教学节奏,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过程中得到适当的休息,从而提高了教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历史素养;
2.作业要求:撰写一篇关于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的演变过程的小论文,字数在800字左右;
3.要求学生在作业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师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多媒体教学,结合图片、视频等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各个时期的社会风貌,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同时,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章节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的发展历程,理解各个时期的社会特点和内在联系,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具体包括:
3.小组合作:本案例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讲解重点内容时,教师组织了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使学生在讨论中相互学习、相互启发。例如,在讲解奴隶社会的特点时,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奴隶社会的制度、生产方式等方面,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4.反思与评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同伴评价。例如,在课程结束后,教师让学生撰写学习总结,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此外,教师还组织了同伴评价,使学生能够从他人的观点中得到启发,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本章节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历史发展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价值观素养。具体包括:
1.培养学生对历史发展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第1册 课时1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第1册 课时1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4.共同生活方式 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__氏__族___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在氏族 制度下,人们通过__氏_族__议__事_会___管理集体事务。 5.解体 生产工具改进→生产力发展→_个__体__劳_动___逐渐盛行→生产资料私有 →_贫__富__分__化__加剧→逐渐解体。
二、奴隶社会 1.确立的标志 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出现了两大地位不同的集团——奴隶主阶级 (处于__剥_削__者___的地位)和奴隶阶级(处于_被__剥__削__者__的地位)。 2.生产关系的特点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___完__全___占有奴隶;奴隶毫无__人_身__自__由__,在 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_全__部__产__品__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
训练1 下图是距今8000年前的原始社会氏族公社的繁荣时期出土的 人类磨制的石斧、石锛、石凿和石铲等,石器为当时社会的主要生产 工具。由此可见( )
①石器这一生产工具是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重要标志 ②在原始社会,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水平还很低 ③原始社会是人类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 ④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是人们共同劳动的原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图示如下:
(2)生产关系的含义和内容 ①含义:生产关系,即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②内容: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即生产资料所有制);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 位和相互关系如何;产品如何分配。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 基础,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其他两个方面。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 产力具有反作用,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则促进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 不适合生产力状况则阻碍生产力发展。
辨识判断 1.新石器时代人们主要靠采集天然食物为生。( )

课件 1.1.1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高中政治必修1(新教材同步课件)

课件 1.1.1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高中政治必修1(新教材同步课件)

学以致用
“国家问题是一个最复杂最困难的问题,可以说,也是 一个被资产阶级的学者、作家和哲学家弄得最混乱的问题。”
D 《列宁选集》国家在本质上是( ) A.社会秩序的维护者 B.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机构 C.社会生活的领导者 D.阶级统治的工具
解析:国家本质上是一个阶级概念,是阶级统治和压迫 的暴力机关。国家具有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但国家的 职能是体现国家阶级本质的。
知识海洋
1.夏王朝生产力如何?生产关系如何?
◆生产力有较大发展:突出表现为金属工具的 广泛使用,还表现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 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
知识海洋
2.你是如何评价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的?
◆有历史局限性:是一种剥 削制度。
◆是历史的进步:适应了生 产力的状况,促进了生产力 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 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 的门槛。
原始社会
过渡
奴隶社会
→ →→ →

主要标志
旧石器——新石器 生产力发展
金属工具


水平
低下
私有制
有很大发展
生产资料所有制
氏族成员共同占有生产 资料
贫富分化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

产 关
人与人之间关系 共同劳动、平等互助
阶级
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产品的分配形式
氏族成员平均分配劳动 产品
国家
全部产品归奴隶主
知识海洋
国家的产生
恩格斯指出:私 有制、阶级、国家不 是从来就有的,而是 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 下情境并思考:国家是如何产生的?并从中总结“私有制确立 的标志”、“阶级和国家的本质”分别是什么。
【情境1】 原始社会末期原来需要氏族为单位才能完成的劳动任 务,以家庭为单位就能轻松完成了,会发生什么情况?

1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课件【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PPT下载

1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课件【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PPT下载

【深化拓展】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的区别 (1)使用的工具不同:旧石器时代主要使用打制石器,新石
器时代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2)火源不同:旧石器时代是依靠天然取火,新石器时代人
们会人工取火。 制陶业、农业、家畜饲养业和磨制石器制造业的出现是新石 器时代早期文化的四要素和新石器时代开端的标志。 (3)食物来源不同:旧石器时代主要以采集食物为主,新石 器时代人们开始生产食物。
什么是生产力?它包括哪三要素?在三要素中,哪个起主导 作用?哪个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哪个是反映人类 改造自然能力的高低?
生产力包括劳动者、生产资料(劳动对象、生产工具) 劳动者→制造、使用者→主导作用 生产工具→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劳动对象→反映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高低
分析原始社会生产力状况
观点二错误。私有 制的产生的根本原 因并不是私有观念 的存在,而是生产 力的发展。
观点三错误。私有制的产生 是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发展 的结果。在私有制产生的基 础上人们有了最初的私有观 念。因此说私有制不是从来 就有的,私有观念也不是人 所固有的,随着生产力的高 度发展,私有制将灭亡,并 不是天然合理的,私有观念 也将随之消亡。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 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第一框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第一课时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对 人的本质下的一个经典定义:人是一切 社会关系的总和。那么,我们能够从这 个定义中得到社会性是人的本质特征。 一代一代的人们常常思考的三个问题—
3.原始社会的生产方式 (1)生产力:低下的生产力。 (2)生产关系: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 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4.原始社会的氏族制度(组织形态) (1)氏族:在原始社会,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 同生活的基本单位。 (4) 氏族制度: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一切大 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社会管理 方式) (5)部落联盟:原始社会晚期,一些近亲的氏族构成部落, 有的部落联合起来组成部落联盟。

(上课)新教材第一课第一框第一目(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上课)新教材第一课第一框第一目(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文化
劳动分工, 人来摆脱愚昧野蛮,进入文明时代。
原始社会
地位 阶段 生产力水平 生产关系特点 生活基本单位 解体
小结
奴隶社会
产生
二 生产力水平
生产关系特点 主要矛盾 形成与发展 v 评价 衰亡
练习检测
《诗经》中描述了奴隶们的穿着情况:“冬月北 风收得尖,腊月寒气添,粗布衣裳无一件,怎 样挨过年?”在奴隶社会里,奴隶们建造了富丽 堂皇的楼阁宫殿,自己住的却是狭窄、潮湿的 地穴。奴隶主们过着“以酒为池,悬肉为林” 的奢侈生活,而奴隶们却衣不蔽体、食不果腹。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 )
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 产力的发展
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 动被家庭为单位的个 体劳动代替
生产资料由氏族公有转归家 庭私有
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 制的确立
贫富分化加剧,氏族成员地位越 来越不平等
兄弟们,铜 器是我造的, 所以我就自 己用了啊! 你们想用你 们自己造!
兄弟们,我 种地的效率 高,和你们 一起种地平 均分配很吃 亏,我家想 要一块地自
①奴隶制国家机器的建立 ②奴隶劳动时使用 的工具比较落后
③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 ④奴隶毫无人身自 由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练习检测
原始社会末期,金属工具、牛耕等新 的生产工具或方式的发明,直接促进了剩 余产品的出现。对于剩余产品的不平均分 配就是私有制的最早形式。私有制的产生 ()
①与氏族制度的瓦解是同一过程 ②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 ③以阶级和国家的产生为前提 ④是贫富分化的结果 A.①②B.②③C. Nhomakorabea③③D.②④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夏王启
有扈氏不服我,就 是自寻死路!听我 命令,所有有扈氏 的俘虏都去给我们 放牧!不愿意去的 就杀掉!杀掉!咱

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一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一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了。
二、奴隶社会
1.阶级: (1)含义:在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_集__团__。
剥削者 (2)奴隶社会两大阶级:奴隶主阶级处于_______的地位,
被剥削者 奴隶阶级处于_________的地位。
2.奴隶制生产关系: (1)奴隶主占有_生__产__资__料__并完全占有奴隶。 (2)奴隶毫无_人__身__自__由__,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
探究:(1)搜集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资料,课堂展示。 (2)同学探讨原始人死后要将工具留给集体的原因。
【归纳·释疑】 1.原始社会的生产力、生产关系与社会管理: (1)生产力特点:劳动技能和知识水平低下,生产工具 简陋,长期处于旧石器时代,劳动对象范围有限,生产 力水平极端低下。
(2)生产关系特点: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 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3)社会管理: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 生活的基本单位。在氏族制度中,人们通过氏族议事 会管理集体事务。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第一课时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一、原始社会 1.地位:是_人__类__社__会__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
2.阶段: 采集天然食物
(1)旧石器时代:主要以_____________为生。
(2)新石器时代:原生始产畜者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人们从食 物的采集者变为_______。
A.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 B.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 C.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理想阶段 D.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
【思维·建模】
【解析】选A。解答本题需要准确地把握题干“用石头 和木棒打仗”的含意,石头和木棒属于生产力范畴,B、 D不属于生产力范畴,C“理想阶段”说法错误,故排除B、 C、D。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1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课件22张ppt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1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课件22张ppt

动,男子当猎手,妇女、儿童、老人从旁呐喊助威、
围截。这说明( )
A.他们在劳动中的关系是相互合作的
B.奴隶社会生产力发展
C.他们平均分配消费品
D.生产资料归集体共同所有
A
6.生产关系,即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的关系。原始 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 )。 A.低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B.劳动产品的平均分配 C.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 D.生产中的平等互助关系
高中政治 统编版必修一 .1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课件 22张ppt
C
高中政治 统编版必修一 .1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课件 22张ppt
12.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 ) A.导致了阶级的产生,因而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B.是以私有制代替了公有制,因而阻碍了社会的 进步 C.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因而是历史的进步 D.出现了剥削,因而是历史的进步
C
7.原始社会作为人类的童年长达二三百万年,生产和生 活变化非常缓慢,其根本原因是原始社会( )。
A.生产关系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社会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 C.劳动成果的平均分配影响了效率 D.绝大部分时间处于旧石器时代
B
8.在原始社会,社会生产力非常低下的重要标志是 ( )。 A.人们劳动技能低下 B.生产工具极其简陋 C.劳动对象范围有限 D.生产资料极度匮乏
②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 ③奴隶制国家的产生

2.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工具、城市、文字、分工
生产 方式
1.生产力
决定
反作用
2.生产关系
(4.经济基础)
决定 反作用
5.上层建筑
3.二者关系(生产 关系-定要适合生 产力状况的规律)
社会的基 本矛盾
(社会发 6.二者关系(上层 展一般规 建筑一定要适合经 律) 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1.1.1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课件)高一政治课件(统编版必修1)

1.1.1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课件)高一政治课件(统编版必修1)

阶级:就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集团
(2)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
01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 完全占有奴隶
02奴隶毫无生ຫໍສະໝຸດ 自由, 在奴隶主强制下劳动全部劳动产品归奴隶主占有
03 和支配,只给奴隶最低限度
的生活资料
(3)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
单击此处 输入标题
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讨论: 假如你是奴隶主,面临反 抗,你会靠什么来解决矛 盾、维护统治?
文字的发明和应用 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 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知识整合】比较奴隶社会与原始社会
比较 生产资料所有制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人们在生产中的 区 相互关系和地位 别
产品如何分配
政治
文化
联 系
【知识整合】比较奴隶社会与原始社会
比较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生产资料所有制 生产资料氏族全体成员 奴隶和生产资料全部归奴隶主所有
议题二: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 社会的进步吗?
1.奴隶社会是如何产生的? 2.奴隶制社会关系有何特点? 3.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4.奴隶主靠什么来解决矛盾、维护统治? 5.奴隶社会有哪些方面的进步?
(1)奴隶社会的产生

输单始 社入击标此题处 会


奴隶主阶级
处于剥削地位
奴隶阶级
处于被剥削地位
一块地自己种!
想不想和我一样打 出很多粮食?想不 想吃饱穿暖?那你 们就得听我的!
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被家 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代替
私有生制产确资立料的由标氏志族:公土有地转变归成家私庭有私财有产
贫富分化加剧,氏族成员地位越来越不平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示如下:
(2)生产关系的含义和内容 ①含义:生产关系,即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②内容: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如何; 产品如何分配。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着生产 关系的其他两个方面。 图示如右: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 产力具有反作用,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则促进生产力发展;生产关 系不适合生产力状况则阻碍生产力发展。
(2)作用:在氏族制度下,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一切大事 都在_议__事__会__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 (3)发展:到了原始社会末期,一些近亲的氏族构成_部__落__,有的部落联 合起来组成部落联盟。
试判断:在氏族议事会上,只有氏族中的成年男性平等地行使表决权。 提示 ×。在氏族议事会上,氏族中的全体成年人都可以平等地行使表 决权。
(2)原始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有什么特点?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案 ①特点:原始社会人们的劳动技能低下、生产工具极其简陋,劳 动对象范围有限,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 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 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②这说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试判断: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是原始社会的国家。 提示 ×。原始社会还没有形成国家,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是奴隶制 国家。 3.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_金__属__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 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_生__产__力__的发展, 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这是历史的进步。
2.正确认识私有制的产生 (1)原因: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代替共同劳动→生 产资料私有。 (2)影响
人的角度 社会角度
贫富分化加剧 原始社会解体,奴隶社会产生
(3)不能认为私有制是“万恶之源” ①尽管私有制的产生,造成了贫富分化的加剧,原始社会人人平等的生 产关系被瓦解,出现了人剥削人的现象,但不能说私有制是“万恶之 源”,私有制的产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②私有制的产生,激发了人们的竞争意识,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私有 制的产生,促使了原始社会的解体和奴隶社会的产生,促进了人类社会 的进步。
议题:原始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有什么特点? 假如人类社会的历史是240万年,我们把这240万年看作一天,那 么大约从0点到23点54分,人类都处于旧石器时代;大约从23点54分 到23点57分,人类都处于新石器时代;大约从23点57分开始,人类才 进入文明时代。 (1)如果把原始社会比作人类的童年,那么这个童年期占到人类社会历 史的99.98%。为什么人类的童年这么漫长? 答案 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与极端低下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这使原发展岁月。
典例1 “为了不致失掉文明的果实,人们在他们的交往方式不再适合
于既得的生产力时,就不得不改变他们继承下来的一切社会形式。”下
列说法中,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①生产关系的改变是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②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③变革生产关系是为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④生产关系的变革就是一种社会形态取代另一种社会形态
A.①②
请思考:原始社会人们为什么要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提示 因为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人们的劳动产品十分匮乏, 不平均分配无法保证人们的生存。
4.原始社会的氏族制度 (1)地位:在原始社会,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_氏__族___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 基本单位。
试判断:部落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 提示 ×。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
内容索引 探究点一 原始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探究点二 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
探究点一 原始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01
1.原始社会在人类社会中的历史地位及发展阶段 (1)历史地位: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_最__初__阶段,也是_最__低__阶段。 (2)发展阶段:原始社会长达二三百万年 ,其中绝大部分时间处于 _旧__石__器__时代。距今约一万年前,人类进入了_新__石__器__时代。 2.原始社会的生产力状况 (1)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 (2) 具 体表 现 为 生 产 工 具 是 _石__器___ , 旧石 器 时 代 , 人 们 主 要 以 采 集 _天__然___食物为生。新石器时代,原始_畜__牧__业__和_农__业__开始出现,人们 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_生__产__者__。
试判断:新石器时代,人们主要靠采集天然食物为生。 提示 ×。旧石器时代,人们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新石器时代, 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人们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
3.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1)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不得不_共__同__劳动,共同占有_生__产__资__料__。 (2)在生产中结成_平__等__互__助__的关系,_平__均__分配劳动产品。
材料二 随着石器的发展,金属工具的出现,社会产 品除维持人们的生活必需以外,开始有了剩 余。剩余产品的出现,一方面为一部分人摆 脱繁重的体力劳动,专门从事社会管理和文 化科学活动提供了可能,从而促进了生产的 发展;另一方面也为私有制的产生准备了条件。随着私有制的产生,社 会上出现了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原始社会开始解体,奴隶社会产生。 奴隶被视为奴隶主的财产,可以自由买卖;奴隶主可强迫奴隶工作,劳 力活动须以奴隶为主,无报酬和人身自由。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 题干材料强调的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②不符合题意。 ④表述太绝对。
2.原始社会并不是人类的理想社会 (1)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是由当时极端低下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只有共 同劳动,才能满足人们维持生存的基本需要。共同劳动必然要求生产资 料归集体所有,而且生产资料必然采取平均分配的方式。 (2)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原始社会虽然 没有剥削和压迫,但并不是人类的理想社会。
1.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1)生产力的含义和内容 ①含义:生产力是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②内容:生产力包括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生产资料作为生产力中物 的因素,包括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劳动者作为生产力中人的因素, 是生产工具的创造者和使用者,在生产中起主导作用。生产工具是 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典例3 奴隶社会是人类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 是人类文明时代取代野蛮时代的一个历史性飞跃。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根本原因在于奴隶制生产关系适应并且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B.监狱、法庭、军队的建立 C.形成了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阶级对立 D.脑力劳动取代体力劳动
解析 在奴隶社会,形成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而不是取代,D 错误; B、C不是对“文明时代”的解读。
课时1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课标要求 素养目标
1.描述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本质特征。 2.解释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解释人类社
会发展的一般过程,阐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取决于社 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1.科学精神:正确认识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 2.政治认同:奴隶社会是人类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
(1)原始社会为什么又称为“原始公社”“原始共产主义社会”? 答案 原始社会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产品归社会全体成 员共同占有,实行平均分配。原始社会没有剥削,没有阶级,因而也就 没有国家,一切重大问题都由全体成员参加的氏族会议作出决定。
(2)辩论:①正方: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制社会是历史的进步。②反方: 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制社会是历史的退步。 答案 提示:①一种社会制度的建立或消亡,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 退,判断的主要标准,就在于这个社会的生产关系是否与当时的生产力 发展相适应。奴隶制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 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②奴隶劳动能够提供较多的剩余产品,使一部分人可以摆脱体力劳动, 专门从事脑力劳动,为科学文化的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 ③城市的出现成为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④文字的发明,对人类文明的跃升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是人类社会 从愚昧时代进入文明时代的又一个重要标志。
请思考:使人类社会从蒙昧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提示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社会从蒙昧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
议题:为什么说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的过渡是历史的进步? 材料一
原始社会是一个没有人压迫人的社会。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 始社会人们共同生活和劳动的基本单位。在氏族制度中,原始人通过氏 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氏族的一切大事都由全体氏族成年男女共同讨 论决定。氏族长和军事首领也由氏族议事会选举产生。氏族长处理氏族 内部日常事务,没有强制手段,全靠风俗习惯和自己的威望。他同所有 氏族成员一起劳动,没有任何特权,更没有压迫和奴役的现象。氏族内 部的所有成员之间的关系,都是平等的。
提示 ×。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
2.奴隶制国家的产生 (1)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的产生: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出现了两大地 位不同的集团——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前者处于_剥__削__者__的地位, 后者处于_被__剥__削__者__的地位。 (2)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是:_奴__隶__主__占有生产资料并_完__全__占有奴隶; 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_全__部__产__品___都 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_生__活__资料。 (3)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_奴__隶__阶级和_奴__隶__主__阶级之间的矛盾。 (4)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奴隶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必然遭到奴隶的反抗。 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_暴__力__机关。 这样,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奴隶制国家产生了。
典例4 关于生产力和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对其内在关系分析 正确的选项是 A.生产力发展→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产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